薛仁贵征辽事略

薛仁贵征辽事略 [元]不知撰人 

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分吴魏刘。

晋宋齐梁南北史,隋唐五代宋金收。

话说昔日唐太宗皇帝即位,贞观十八年,天下太平,诸国来朝。

海外高丽国东有四国,一曰新罗国,一曰伯济国,一曰龟兹国,一曰危楼国。

一日,太宗皇帝设朝升殿,文武班齐。

合门使出班奏曰:「今有海东伯济王遣使昌黑飞来进奉陛下。

」帝令近臣引见帝,来使以皂纱蒙面,帝不晓其由,遂问使:「进者何物。

」昌黑飞下殿请死。

太宗问其故。

昌黑飞奏曰:「臣有辱国之愆,罪当万死。

」帝曰:「赦卿无罪,当言其故。

」昌黑飞曰:「臣奉王命,将所进陛下宝物前来,至海东黑风口,从登州蓬莱阁,欲循海经过高丽国,遇高建藏大兵截其路。

捧一员将,身长一丈,披绛狮服,跨赤虬马,腰挂两鞬弓,身背飞刀五口,乃高丽虎将葛苏文也。

官封莫离支,杀本主高建藏为主。

挟天子之命,威镇群臣,乃东海王莽也。

将臣所进之物尽皆劫去,以针黑绣其面讽刺陛下,臣不敢去其蒙面,若陛下见了,臣该万死。

」帝曰:「赦卿无罪。

」昌黑飞去其蒙面之物,却见面上刺着四句言语,道甚来:

「杀兄前殿,囚父后宫,将老兵骄,不堪成事。」

太宗视之大怒,随问群臣曰:「今高丽欺朕如此,便起兵征伐,谁敢前去。

」言未毕,殿下一将出班厉声取奏:「陛下。

臣非口过,若高丽国去,倘逢贼将,臣能生擒奉献陛下。

」太宗见了,喜不自胜。

怎见得。

有诗为证。

诗曰:

一身踏碎高丽国,两手生擒莫离支。

英风凛凛欺叔宝,勇气堂堂赛尉迟。

觑了无不称心。这将军却是燕国公世雄之子,乃薛万彻也。太宗曰:「是驸马也。」薛万彻愿作先锋。帝曰:「兵起,卿为前部先锋。」

房玄龄、杜如晦出班奏曰:「勿为私隙,陛下起兵征辽,军民遭难。

况高丽居于海东,路遥地远。

陛下今起军征伐,军有带甲之劳,民有转输之苦。

虽若成功,得地不足耕耘,不堪畜养。

何况胜败难分。

昔日炀帝征辽,军折三万,地退数千里,以成后世之笑。

陛下熟思之。

」太宗曰:「非也。

二卿所知,昔日炀帝不成者,盖不明用兵之法。

朕自河东起义兵,五载定隋,削平群盗,所征者破,所击者亡。

自武德至贞观,岂有化外粗俗,敢欺中原天子。

今莫离支杀主夺权,欺凌大国。

此贼神天不容,朕大杀之。

请卿勿复再言,寡人事已决矣。

房、杜二人不敢再谏,出朝,忽见一队头踏,骨朵大剑,水罐银盆,近中门来。

背后马上坐一老将,鬓如银丝,目若朗星,乃是鄂国公敬德也。

见房、杜下马,问二人何为面色不乐。

房、杜言曰:「天子欲征高丽,谏之不从,所以带忧。

」敬德曰:「我当谏之。

」房、杜再随入朝来。

近臣言鄂国公总管来见帝,帝宣上殿赐坐,房、杜立于殿下。

帝问曰:「卿不宣何至。

」敬德曰:「知陛下欲征高丽,来谏陛下。

」太宗令昌黑飞至殿下,敬德视之,面刺:「杀兄前殿,囚父后宫,将老兵骄,不堪成事。

」敬德猛叫曰:「莫离支贼将安敢如此。

」奏曰:「从陛下征此高丽,庶几报恨。

」帝曰:「卿若减了十五岁,朕何虑也。

卿今老矣。

」敬德曰:「臣虽老,二臂尚有千斤之力,何其老矣。

」帝曰:「如何见得卿不老。

」以手指殿下石狮子,约千斤已上:「臣当一臂惯之,使陛下知臣不老。

」言讫,撩起袍,用臂惯石狮子平身而起,转殿行步如飞,约及数遭,掷石狮子于殿下,全无气喘。

又再取奏:「陛下。

尉迟老那不老。

」只陛下见道欢喜煞。

太宗宣左右:「将先锋印来,寡人御驾亲征,卿为前部先锋,只来日军兵便上来。

」各人皆散。

怎见得。

诗曰:

欲破高丽平海水,全凭老将尉迟恭。

房玄龄、杜如晦道:「他来谏天子,被天子倒说了他。」

拜英国公李世绩为元帅,敬德作先锋,起军三十万,御驾亲征。

打登州蓬莱阁过海黑风口,军才达东岸,迎头的兵来约及三万有余。

阵前捧一员将,顶三叉紫金冠,披绛狮服,横一柄大杆刀,跨赤虬马,左右带兵器两鞬弓,身背飞刀五口,阵前耀武自言:「吾乃莫离支葛苏文也。

」太宗传圣旨:「若擒取贼首者,当封万户候。

」一将出马交战数合,莫离支刀劈敬德,敬德闪过,左手拿住刀杆狻猊爪,不放青锋刀,腕上颩颩竹节鞭,举起鞭来,莫离支背上取出飞刀在手,敬德拨马归阵。

莫离支催兵掩杀,太宗失败,兵荒将乱,伞倒旗斜。

太宗一骑马落荒走,莫离支背后赶着。

海东岸见险峻山势,太宗到近,见一坐山下红绰高门,上安牌一面,写「虹蜺三刀之山」,太宗负急纵马入门,莫离支欲追太宗,连发数箭皆不中。

太宗思着美良川榆灵园也,纵马上坡。

莫离支叩坡大叫:「李世民下马受死。

」太宗无计免难。

向山脚一壁转过一骑马来,马上一个年少将军,素袍莹铠,赤马朱缨,擗转方天戟,取弓箭在手,一箭射莫离支坠马。

太宗厉声问曰:「救朕建功者,虎将何人也。

」白袍年少飞身下马,搠方天戟,高坡直下,躬身取奏:「臣乃绛州龙门县人也。

」诗曰:

黄河流在昆仑下,龙虎风云际会时。

其人欲言姓名,忽骤雨大作。帝从马下坡,马蹶落足,太宗坠骑,大叫一声,向寝殿睡觉。其时风清还二鼓,月白正三更,却是梦中之事,坐而待旦。

帝设朝,宣袁天刚、李渟风司天台官圆梦。

帝说罢,袁天刚曰:「虹蜺者绛也,三刀者州也。

白袍将军必在布衣当年少,在绛者,左侧必有破辽虎将。

」帝曰:「应梦之臣,如何得之。

」李淳风曰:「陛下因起义兵而立朝臣,若陛下随路招其义军而立唐朝,必得应梦将军也。

」太宗降诏书天下,交三十六路总管府为招义军,拜英公李世绩为辽大元帅。

英公令长安市心立起义军旗,旗下张挂榜文。

百姓仰面看者如簇,日当午时,见一白袍年少,分开人直走至帐下,某来投军。

见英公礼毕,启曰:「吾乃绛州龙门县人氏,姓薛名延陀。

」曰:「圣旨招得绛州人,当引见帝。

」英公将延陀见帝。

帝曰:「英雄非是梦中见者。

」当领头安排,犹想梦中之事。

见敬德立于殿下,不见胡国公秦叔宝。

帝问叔宝何不入朝。

近臣奏曰:「在病多日。

」帝思美良川之恩,兼当今又用人之际,帝引敬德、英公亲来探叔宝病。

人报秦叔宝言:「驾至。

」琼欲起,奈病身不能举动,帝已至病榻。

琼曰:「臣该万死。

」帝曰:「卿病若何。

」琼曰:「臣病不能举动,痛哉。

」帝曰:「卿少年时煞曾征战。

」琼曰:「昔日破杨玄机,后佐李密破张须陀,皆臣之力。

后归陛下,未尝暂息。

昔战敬德美良川,臣胜多矣。

」在傍鄂国公面如噀血,言曰:「昔美良川,叔宝岂胜恭也。

若非主人洪福,涧根底作较子七八个死,怕当时有伏尔之心,咱每两个,今日再敢擗么。

」叔宝闻言,忽然离席。

太宗急问曰:「卿既在病,何缘得起。

」琼曰:「适闻敬德之言,使臣得其疾病。

」敬德大怒,叔宝似此欲与恭定其高下。

「吾虽年老,今对天子,手提单鞭,若三合胜了,我触金阶自死。

」言未尽,屏风后一人叫:「鄂国公欺俺父病,有甚强处,咱两个自鬬几合。

」言讫,转过屏风来。

其人年少,虎体人形,腕县铁简,身挂绿袍。

太宗见了,喜不自胜,若得此人,决擒莫离支。

言者秦琼之子秦怀玉。

太宗曰:「卿父稍安,从朕征辽。

」驾还宫室。

次日驾坐,英公奏曰:「义军招足,请陛下于灞陵桥看臣教军。

」帝喜。

将领百官摆列銮驾仪从,长安百姓欢喜銮驾看教兵,人密密地勿知其数。

驾近灞陵桥,向百姓丛中见白衣年少,把头上毡笠子撇将起去,毡笠子欲落,拈弓在手,仰射笠子一箭,复起去,用连珠箭,笠子入青霄之内,隐约如寒星之象,百姓连珠儿纳喊。

帝大惊,急遣左右近臣往人丛中问曰:「射笠子英雄虎将何人也。

」其人直至马前,高声大叫:「取奏陛下。

臣乃绛州龙门县人氏,姓薛名延陀。

」帝大喜,引至教场中。

帝坐讲武殿,宣英公、敬德等坐。

帝曰:「朕观薛延陀,乃英雄之辈,可以加前部之职。

」宣至延陀,欲赐先锋印。

薛延陀曰:「此先锋印,不可便受,只许争。

恐众文武不伏之人,于教场中跃马横鎗搦三次,有争功者臣与比试,无争者恁时挂印未迟。

」帝喜。

薛延陀披挂了,跃马横鎗搦众官百姓。

从长安路上一骑马来,坐着年少将军,走至教场中,叫延陀:「将那先锋印与我。

」上至太宗,下至文武百官,无不惊者。

来人是谁。

诗曰:

刚气昂昂谁可同,扶持唐世一英雄。

曾思跨海征辽日,此将先居第一功。

这将军,乃秦叔宝之子秦怀玉,立马于讲武殿下。

帝问曰:「尔父病体未痊,何来。

」怀玉曰:「知陛下于灞陵桥教兵争先锋印,父有命,交臣来争印,胜者敢见于父,败者教场中就死。

」帝大喜,教二人接战,无十合,薛延陀败。

帝曰:「虎父无犬子。

」令左右将先锋印来与秦怀玉。

曰:「臣不敢受。

」帝曰:「谓何。

」「俺父亲有令怀玉道:『上至鄂国公,下至诸将,都赢了后,将取先锋印来见我者。

』」殿上敬德道:「这小厮只是搦我。

」令左右将披挂来。

敬德曰:「你若二十合赢得我鎗头点地,休道先锋印,我这鄂国公职事,也与你。

」便撩袍下讲武殿来。

忽听背后一年少叫:「秦怀玉才欺俺父年老,咱两个争来。

」敬德大怒:「谁道我老来。

」见一年少将军,神眉电目,面如噀血,果然父子不移体,是尉迟宝林。

「咱两个争来。

」腕悬钢鞭,亭亭而立。

敬德道:「如分毫败失,休来见我,得处分。

」太宗宣二人至殿下,谓曰:「朕非令卿等自相吞并,便欲重用,未知盖世雄才何以。

卿等各无辱父之英名,胜者有赏,败者有罚。

」二人齐领圣旨,向教场中列兵卒五百,二人入阵披挂。

不移时,秦怀玉先出阵,百姓纳喊,斜横着出白鎗,虎腕上双悬毗楞简。

尉迟宝林出马悬鞭,横出白鎗。

两骑交鬬约十合之后,不用长鎗,各拈暗器械,一个忙提竹节鞭,一个急绰毗楞简,又鬬十合,百姓连珠儿纳喊,太宗喝采不迭。

太宗宣二人罢战,宣来谓曰:「宝林。

从你父临军。

怀玉。

若你父叔宝病痊上边来者。

天下义军招足,然后洛阳取齐。

帝还宫,发使催督三十六路总管招军使。

一宣使往绛州金台府。

张士贵本名忽峰,虢州卢氏人也,号曰忽峰贼,征肖铣有功,封虢公,作绛州兵马总管。

张士贵接着使命,开诏憷征辽事,招义军总管府。

宣使回,张士贵与副总管刘君昂张挂黄榜于绛州市井招义军,百姓看着无数。

于人丛里见一个村妇人,年约二十有余,荆钗布袄,至甚贫寒。

观其标格,非久困之人。

问其市中人曰:「所看何榜。

」或曰:「大唐天子欲跨海征辽,招集义军壮士,如愿者当纳状书名入官投军。

」贫妇听言,两手加额:「我夫有冠世之才,今逢时当显也。

走至庄上,俺夫主交赴官投军一名,倘有折箭之功,岂不荣家显祖也。

」诗曰:

佩剑执圭朝玉阙,顶冠彻履上金銮。

这夫人是柳氏,在绛州龙门县大黄庄分曲村住。

妇人奔庄上来,通报夫主:「我昨日奔绛州去,见市中张黄榜,言大唐天子征高丽见招义军,你敢投军么。

今边庭用人之际,乃英雄得志之时,今日不显功名富贵,更待何时。

今可便往绛州总管张士贵处投义军一名。

」仁贵曰:「有大事未了。

」柳氏曰:「何事。

」曰:「父母在浅土,未曾迁葬,孝服在身,远离父母坟所,乃大不称心也。

」柳氏曰:「夫孝始于事亲,终于事君。

你去,妾当佣食洗衣,亦可苟养一身。

公若身居爵位,他日无忘也。

」仁贵遥辞了父母坟,拜别庄院,方欲进步。

柳氏曰:「祝付公。

若充军止作长行,妾与公一物,慎勿遗失。

」言绝,舒手怀中,取出一物来度与仁贵。

觑了,两手加额,是甚物也。

父母临危,留下一领汗衫,柳氏收得。

「公若临军,披此汗衫,其功必建,盖孝感于身。

仁贵辞柳而去,不数日早至绛州,分开人丛,走至讲武厅下,戳下方天戟,叉手应喏:「小人特来此投军使。

」张士贵、刘君昴悾然大惊,百姓应喊。

士贵曰:「尔来晚矣。

」仁贵曰:「告总管。

国家用人之际,英雄得志之时,今日不显,功名何时及身。

」士贵曰:「尔何姓名。

」「姓薛,双名仁贵。

」张士贵大叫一声:「这汉怎敢。

」刘君昴道:「左右。

臂口掴更不敢言。

」令左右推出教场去者。

仁贵出来,低头自思,不知其过。

一老人言曰:「公犯着总管讳字。

」薛仁贵方省,鼓掌开言曰:「天子征辽,招壮士来投军,为犯总管讳字,将某不用。

」仁贵正分辩间,向官道上数骑马来,马上坐着个老将军,生得方面巨口,?目神眉,乃卢国公程咬金带牌走马,催赶天下义军。

薛仁贵迎着马头叫屈,程咬金遂问:「汉子因甚叫屈。

」仁贵叉手立于马前,曰:「小子乃绛州龙门县大黄庄人也,姓薛双名仁贵,来投义军,为犯着总管讳字,将其遣赶不用,是英勇难施助国之心也,愿详察之。

」程咬金见说大怒:「这老贼怎敢。

」道:「仁贵随我去来,用你时万事俱休。

」道罢,张士贵接来衙内。

问张士贵、刘君昴:「招义军如何。

」士贵曰:「义军招足。

」咬金曰:「公有何私。

」士贵曰:「某无私。

」「大黄庄薛仁贵,为犯你讳字,挟冤不用。

昔日李药师曾有变,神尧高祖反,斩家小二百余口,不为仇,反用为军师。

秦叔宝逼帝于老君堂。

今二人皆厚唐禄。

为犯你讳字,遣弃良将。

」士贵缄口无言。

咬金喜曰:「此人有良将之才。

」众官问曰:「你要充军,有何武艺。

」仁贵曰:「十八般武艺俺都会。

」张士贵听道罢,早不喜。

令左右将弓来,教仁贵拽试。

仁贵左手推靶,右手兜弦,一推上弓,连拽数十满。

士贵问曰:「此弓以上更加得几张。

」仁贵道:「这弓更添三张。

」张士贵大怒曰:「你敢猛言,怕不信。

」「臂膊来粗桑树,砍做弓,曾拽四张。

」士贵道:「除了弓箭,别会甚么。

」绰戟在手,言曰:「除总管以下,都敢与他比试。

」刘君昴道:「这汉正是搦我,左右。

将披挂来。

」欢喜仁贵。

望有个成头的,这汉合死,一戟戳死这汉,然后随程咬金入洛阳驾前争先锋印则个。

这两个方欲争鬬,见一队军约一千有余,捧一员将,自言吾乃混天大王董达。

咬金道:「不须你二人比试,张士贵领义军教你来迎贼兵。

」两阵完,混天大王出马,头顶朱漆笠,身披明铠甲,跨赤虬马,横着宣花斧。

董达搦战,刘君昴出马,无数合,君昴败了。

贼再搦战。

咬金道:「只亏我老了。

」背后一人高叫:「总管放心,俺生擒贼将,夺莹铠。

」言讫,告总管借与我马,横方天戟,不打话便战。

贼将不能措手,拨马便走。

薛仁贵追贼,散乱奔走。

张士贵催军掩杀,贼军逃走。

程咬金鸣锣,诸将皆至,不见仁贵。

咬金高坡上视之,望见正西下骑马来,马上白袍年少鞍乔上横担着一员贼将,直至高坡下,掷贼将于地。

薛仁贵活捉将来,惊杀了程咬金,以鞭碎其脑。

咬金曰:「吾先往洛阳,随后义军便起。

」将董达莹铠赤虬马赏薛仁贵。

张士贵、刘君昴领薛仁贵从事,登程上路。

天下义军都至洛阳,太宗车驾亦至,传圣旨,宣大小总管来日驾登九龙门看诸总管摆行阵。

程过门下得圣旨,各奔本寨。

张士贵、刘君昴置营于城外,亦蒙帝旨。

二人帐上议之,士贵曰:「吾自年少素攻力战,不曾习兵法,摆行阵,不知规矩,岂能晓会。

来日九龙门下惹众将笑。

帝知我为勇夫也,虽无罪,岂不自耻。

」君昴但默然不语。

帐下一人高叫一声:「何须总管忧,此乃征辽建功之日,只来日先怕行阵,教总管先获头功。

」二人惊视,乃薛仁贵也。

帐上问曰:「你会排行阵么。

」仁贵曰:「稍解孙吴兵法。

」士贵大喜:「行阵有法,当奏帝荐功。

」仁贵应声退候。

次日,太宗驾领敬德与英公文武登九龙门,看总管行阵过。

次后张士贵过于门下,帝与英公大笑言曰:「奇哉此阵。

见左右方圆,内虚外实,势若绳絣剪纸,阵形用内虚外实,所以孙吴具载。

」帝曰:「运筹略略如孙子,布阵依依似武侯。

那老贼焉能会布此阵。

方知艺行随福。

」太宗默然瞬目,见士贵背后一人素衣白袍莹铠,赤马朱缨,执戟在前,军于其后。

帝乃曰:「此士贵是拙主人,背后执戟者巧博士。

」使一殿官下九龙门交问挂白袍年少卿官姓甚。

朕欲用之。

比及殿官下门问,张士贵行阵已过。

帝更不看别路诸侯行阵,便下九龙门至朝。

驾坐,宣英公、敬德至。

帝曰:「卿等适来见张士贵行阵如何。

此阵奇哉。

」英公曰:「此阵甚好,敌避之为虚,击之为实,得武侯八阵法。

」帝问敬德:「此阵如何。

」敬德曰:「臣自佐刘武周,后归陛下,大小约经二百余阵,虽不通兵法,也曾见过,适来阵势,未尝见此。

」帝曰:「老贼焉会此阵。

昔日张士贵为破肖铣,虽有功力战,何知兵法。

惟恐有人所教。

」帝疑之。

适见执戟白袍年少指引军兵,此人非俗。

帝令近臣宣张士贵至于殿下。

帝曰:「昔日高祖三封肖相,卿知否。

」士贵曰:「不知。

」「因荐韩信进贤,卿休讳。

适见行阵,卿岂能会。

必受他人所教,卿当言之。

朕无高祖之明,卿有肖何之德。

今谁教你行阵来。

休讳。

」士贵曰:「臣不敢讳。

」俯伏在地,奏曰:「非臣之能,有一人所教。

」帝大喜,「问卿谁教你来」。

士贵言曰:「夜梦神人所教。

」帝口中不语。

太宗传圣旨道与诸路总管上平辽论。

张士贵还寨,请刘君昴上帐,说:「帝要平辽论,如何。

」君昴曰:「请仁贵问之。

」令人请仁贵至帐坐,士贵擎酒问之:「帝要平辽论,想足下必有高见。

」仁贵曰:「今蒙钧旨,敢不尽心,鲁钝之才,试做一论,愿求纸笔。

」士贵心中大悦:「左右。

将纸笔来。

」仁贵拂开纸,一笔挥就看了,度与士贵看罢,将平辽论收于里面。

仁贵曰:「今将此表见帝,如蒙问念,若何。

倘不解文意,何以对帝奏之。

」士贵言:「咱两个同去见帝,你自解说去来。

」言讫,搭手仁贵之臂,同步下帐。

怎见得。

诗曰:

正当龙虎相逢日,恰是君臣庆会时。

张士贵将仁贵至内门前,留于宫门外。

士贵将平辽论见太宗升殿,有英公亦袖其表,宣诸路总管至殿下各进平辽论。

武士彟献上,帝觑其文。

马三宝言边关守长自备其境,帝不喜。

段志贤、裴行俭上表,不合帝意。

英公见帝不喜,方欲袖出其表,见张士贵亦捧表一道上,帝展于御案,令左右宣读,未及一半,欢喜煞太宗。

使英公袖手碎其表。

不知表上说个甚来。

表曰:

「臣闻黄帝临朝,蚩尤作乱。

有虞在位,苗裔不君。

轩辕岂无德之君,帝舜非不仁之主。

盖乱贼臣子,兴起干戈。

今高丽者。

海东丑类,化外之夷。

既不奉上来朝,当宜兴师问罪。

加以葛苏文杀主夺权,恣行凶暴。

将百济国进奉邀夺,辱昌黑飞针绣其面。

欺陵大国,讽刺吾皇。

若不拜将征伐,难容不原之人。

说昔马援立铜柱,盖南蛮丧胆而服。

近李靖至阴山,使北狄望风而怯。

今欲征辽,可分兵三路,南赴明越,中赴青丘道,北进先取榆林。

若兴三路雄师,庶使建功神速。

臣虽愚见,伏取圣裁。

帝看了,问士贵:「前者排行阵之日,朕早疑,尔言梦中神人所教。

此平辽论有出世之才,非常之义,此表是甚人做来。

」张士贵曰:「乃绛州副总管刘君昴做来。

」帝命赏金一锭,宝带一条,随张士贵统军。

太宗分三路。

南路越州,大将张公谨。

中路青丘道,程咬金、苏定方为副将。

北路太宗御驾兵三十万。

令张士贵前部总管,取松亭关。

路过辽东;帝叹曰:「辽河水,西去长安五千里。

」帝有悔心。

数日至海岸下寨。

帝视海水汪洋无穷,东望高丽,隔海千里,如何得过。

悔不纳房、杜之言。

帝宣诸路总管上御寨,问过海之计。

敬德曰:「乞问张士贵。

」帝问张士贵曰:「卿有计否。

」士贵曰:「臣当思之。

」诸总管皆散。

士贵归寨,请刘君昴议之:「帝问过海之计,敬德以言窘我,若无,怎奈何。

」君昴曰:「乞问仁贵,必有奇谋。

」士贵请仁贵至帐下,谓曰:「前者公做平辽论,帝大喜,言若临阵有折箭之功,当重赐赏。

帝宣诸官入御寨,问过海之计,诸将缄口,吾当思之。

公莫有其术,教三十万兵过海。

」仁贵见问,叉手遂言:「告总管。

今天子只忧大海为阻,难征高丽,仁贵用一计,教千里海水,只来日不见了半点儿。

上至太宗,下至小卒,如登平地,安稳过海,意下如何。

」张士贵欠身离坐,下帐执仁贵之手,言:「引你去御寨见帝,慢慢说道甚。

」仁贵付耳低言道与,士贵大喜。

诸总管都来见帝,太宗再问过海之计有无。

近臣奏曰:「有一豪民,近居海上,特来请见驾,言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独备之。

」帝大喜,宣老人至帐上,问其言。

帝领百官随海边来,见其万户皆一彩帐遮围。

其老人东向到步引帝入室,皆彩绣幙,地铺茵褥。

帝坐,百官进酒,帝喜。

但觉风声四面,波响如雷,杯盏倾侧,身居动摇良久。

帝不晓,令近臣揭帐幙视之,但见清清海水无穷。

帝急问曰:「此乃是何处。

」张士贵起而奏曰:「此乃臣过海之计,得一风势,三十万军乘船过海,到东岸矣。

」视之,果在船上。

将扣东岸,见辽兵布阵,阻其前路。

帝问曰:「谁能夺东岸。

」言未毕,见一战船两下里豁起龙尾。

棹上有兵五百,戳着绛州义军旗号,飞上岸去,执方天戟,见白衣年少举步如飞,走至岸上,摇白旗一面,厉声高叫:「请车驾速登海岸。

」惊煞太宗。

急问杀辽将夺海岸者虎将是谁。

张士贵奏曰:「此乃臣过海之计,乃绛州义军建功。

」帝问持戟白袍年少,近臣奏曰:「绛州一队义军,随白袍将杀贼军往东未回。

」太宗领兵过岸,遂问诸将,前者甚城。

昌黑飞奏曰:「前者凤凰城。

」帝问曰:「如何得之。

」近臣奏曰:「今被绛州义军退辽军夺讫凤凰城也。

在城军民,担酒牵羊来迎陛下。

」帝大喜:「此头功非张士贵,皆是白袍持戟者是也。

太宗入城,改衙为内。

帝坐,列文武两班。

帝曰:「赏罚国之大事。

赏信罚明,赏一人,天下悦之,罚一人,天下戒之。

今过海水,得凤凰城,皆绛州义军首功。

」宣张士贵至殿下:「朕当船上亲见夺岸建功,卿当为首。

只教穿白袍持戟者,卿当言其姓名是谁。

」诗曰:

若非圣主临天下,怎得名贤出世间。

张士贵奏曰:「乃绛州义军都头目薛怀玉也。

此人勇若关张,智同伊尹,堪当大用。

」帝喜,令宣薛怀玉至于殿下,身穿素衣,未尝加职。

帝封为沂州刺史,锦袍一领,玉带一条,宝剑一口,战马一疋。

帝令出内游街,以激众士之心。

薛怀玉谢恩毕,摆出来,披袍束带,悬剑跨马。

令歌乐前引,欲游街市。

薛仁贵往内门接张士贵,见怀玉如此显达,仁贵邀截问其故:「这人建甚功来,如此厚赐。

」左右曰:「为献计过海水,杀辽将,夺东岸,大败辽军,收复城池,乃薛怀玉之功也。

」仁贵大怒曰:「尽力者是谁。

受赏者何人。

」仁贵行步如飞,拽住马〓环,叫怀玉:「咱两个只到皇帝根前理会去来,看这功是谁的。

」不由怀玉,拖得奔内门来。

帝与英公、敬德文武,论怀玉之功。

忽见凤凰落于鼓角楼上立,高九尺,生得头顶毛色五彩,乃禽之王也。

此凤凰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非甘泉不饮,非玉石不坐。

邦有道则见,邦无道则隐。

鲁麟周凤,周见凤凰,将州改为凤翔府。

太宗问群臣:「朕征高丽,今见凤凰,皆祥瑞也。

」张士贵奏曰:「灵芝长,黄河清,麒麟至,凤凰见,祥瑞也。

今陛下征高丽,才过海,凤凰来朝,天垂景祥,决平高丽也。

」帝大喜,正是祥瑞。

忽有一人高:「启陛下,麒麟出,凤凰见,非为祥瑞。

陛下征辽,谋臣勇将,此乃祥瑞也。

」有百济国昌黑飞曰:「此城名凤凰城,城北三十里有一凤凰山,有凤凰作窠哺子,岩内飞者动有千数。

如陛下不信,登高山看之,便有虚实。

」帝大喜,即便引文武看凤凰山。

英公曰:「不可去。

高丽不比中原,恐遇贼兵有失。

」帝曰:「不暮而还,英公何忧。

」不从谏,领兵将文武百官离凤凰城,奔凤凰山来。

帝登高岭,勒马东顾,果有凤凰飞戏成群。

帝贪看,忽闻金鼓喧天,喊声震地,旗幡遮天,鎗刀耀日。

见山四面,尽有辽兵所逼,更见戳着莫离支旗号。

帝曰:「悔不听英公之言,果遭难。

」敬德曰:「臣等欲保陛下出兵夺阵,贼甚大,诚恐有失,莫若遣人下山求救。

」帝曰:「贼甚大,谁敢出。

」言未尽,帝后一声高叫:「启陛下。

咱自取救兵。

臣只身单骑就军前活挟过那莫离支来,其兵自退。

」言讫,一骑马注下去,太宗问左右:「下山者谁也。

」近臣奏曰:「乃驸马薛万彻。

」下山横鎗冲突贼阵。

辽将数员,拦住薛万彻,不能出阵。

话说凤凰城外诸总管寨有士贵、刘君昴帐上坐。

门人报曰:「帝领文武看凤凰山,到今未回。

」只听正东金鼓喧天,喊声震地,必有辽兵相持,阻截车驾。

诸将方欲起兵,人报曰:「白袍将军薛仁贵领一队军马出寨去。

」张士贵、刘君昴领兵也往东去。

仁贵五百兵,方欲行,见直东辽兵来到,万余人列成阵。

旗开,捧一员将,顶三叉冠,披绛服,跨马横刀,高叫:「唐将来的迟了,唐天子于凤凰山上被吾擒了,将高丽国去也。

」薛仁贵大怒:「海外贼将,怎敢诳我。

」斜横方天戟,纵马约战三合,擗转方天戟,活捉过来,撇在阵前。

戟戳在心窠内,道:「不杀你,你是莫离支。

」答曰:「不是,我乃辽将耨撒延寿。

」仁贵曰:「唐帝安在。

」延寿曰:「见在凤凰山,遭莫离支大兵所困。

」仁贵曰:「不杀你,待就军中生擒莫离支,保驾西还。

」言讫,纵马东去,五百兵威严随后。

张士贵、马三宝、裴行俭、武士彟、段志贤等诸将皆曰:「此是仁贵恐别人成功,飞奔辽军里来。

」忽见十五员将赶驸马薛万彻出阵望西。

薛万彻盛走,望见唐兵将至,连声高叫:「乃驸马薛万彻也。

」言:「被数辽将所逼,力困难敌,唐兵救我。

」不妨马蹶前足,番身落马。

二辽将持鎗腾至,仁贵欲救,约二百步之外,连放二箭,皆中二将坠骑,諕众辽将无敢近前。

薛万彻整身上马,问:「救我者何人。

」仁贵道:「驸马休问名姓。

只大军中拖过莫离支来,救天子驾,恁时知名。

」言讫,策马去。

仁贵不顾万彻,入辽军里,只寻莫离支。

随后众将领兵皆至,四面掩杀辽兵。

帝在凤凰山,望唐兵四下齐至,看唐兵交战。

忽见白袍年少跃马横戟,冲突辽阵,如入无人之境。

帝视敬德:「朕见此将,如卿往日之勇,真虎将也。

见此人,便是夺海岸者白衣将军相似。

」敬德曰:「臣下山宣此人。

」帝欲去,见薛万彻上山。

帝喜,问曰:「非卿取救,不能免朕之危。

」万彻奏曰:「非臣之功。

臣下山,辽将数员,臣战十合,方能出阵。

众将逼某甚急,遇一队唐兵,逢一白袍年少将军特来保驾。

臣马蹶前足,堕落地上,二辽将来取我,被白袍将军连飞二箭,皆中二将坠骑,救臣得免。

臣问姓名,言得莫离支见帝未迟。

」帝曰:「即此山下冲杀辽兵者,白袍将军是么。

」万彻曰:「启陛下。

正是此人。

」「卿当下山,与朕急宣。

」万彻领圣旨下山,叫:「白袍年少,有圣旨宣你。

」仁贵杀辽兵赶东往,万彻迭鞭而追,至近,言有圣旨。

仁贵下马。

问:「将军姓甚。

」答曰:「姓薛名仁贵,系绛州龙门县人也,投张士贵作义军。

」万彻曰:「曾建甚功。

」曰:「某就绛州,对程咬金捉了混天大王董达。

次到洛阳,摆阵于九龙门下。

献平辽论。

用计使三十万兵过海。

杀辽将,夺东岸,取凤凰城,救凤凰山。

皆是薛仁贵之功也。

」曰:「你建如此大功,也消得一镇诸侯,公当上马,同赴山上见帝。

」比及二人到山,帝归凤凰城去了。

万彻曰:「公且归寨。

」万彻入城见帝,帝归帐歇泊,等来日天晓见帝。

五更催军鼓响,帝领百官前进。

张士贵、刘君昴前取榆林城,逢辽兵来,捧一员将,使偃月刀,顶三叉金冠,银叶铠,阵前叫:「我乃莫离支也。

」諕张士贵大怕。

君昴道:「放心。

」横刀出马阵前,道:「莫离支乃东海王莽也。

」莫离支大怒,横刀跃马飞上刘君昴来,鬬数合,君昴走败。

催兵掩杀,张士贵望西北走,辽兵随后赶。

忽见一队义军横截,当住辽兵,捧一员将,素袍莹铠,赤马繁缨,横方天戟,声如哮雷,言:「贼将莫离支且住,薛仁贵在此。

」辽将出马与仁贵相见。

「尔乃东海莫离支么。

」将曰:「某不是,吾乃手下虎牙将也,姓梁名建勋。

」仁贵道:「你退,教莫离支来,你枉污我兵器。

」建勋大怒,与仁贵交战数合,未分胜败。

张士贵遣人报曰:「被薛仁贵横截住辽兵,教君昴倒兵击辽阵。

」梁建勋领兵急回,望榆林城走,背后张士贵兵追杀,直至城下。

张士贵收兵归寨,上表奏帝,被小臣杀辽梁建勋,大败之,夺金鼓旗幡无数。

帝看罢,转惊,张士贵直恁的强。

帝遣使臣传圣旨:「道与张士贵者。

今征辽累建大功,宜加旌赏,可挂三路都统军印者。

」士贵方欲谢恩,向帐下一人高叫:「告使臣。

这只不是张士贵的功也,有他别人的。

」諕杀那张士贵。

使臣遂言:「汉子。

怕不有你的功。

」言者,王君廓之子王孙谔,叉手言曰:「国家只用张士贵,敢用其余将军则个。

」使臣问:「此人是谁。

」张士贵责曰:「尔父为庐江王李瑗反情相累,遭国家罪责,未得诏争敢用你。

且军中待吾秉奏,若得诏用你。

」使臣回见帝,奏曰:「与张士贵三路都统军印。

」欲谢恩,一人高叫道:「这功不是张士贵的,也有别人的功。

」乃王君廓之子王孙谔。

未得帝诏,不敢用,遂令退。

帝视敬德,奏:「他爷被反臣相累,他人须无过犯,如何不用他。

臣疑张士贵功诈。

赏罚者国之纲纪,不争建功者不赏,枉怨国家不平,海东何日平安。

从张士贵建功,亦赖众兵之力。

」帝曰:「如何则可。

」敬德曰:「臣将御酒三车入张士贵寨赏军,有功者饮酒,建功者自争,如此见端的。

」帝令鄂国公押御酒三车至士贵寨。

接着,敬德上帐坐,言帝赐御酒赏军。

上至众将,下至小卒,有功者赏酒,纳金鼓旗幡人头鼻耳者赏及百人,从辕门外入手下。

遂言:「告总管。

若论建功饮酒,这三车酒只小人都吃了。

」惊杀敬德。

遂问张士贵:「这人是谁。

」张士贵道:「这人是绛州龙门县人也,姓薛名延陀。

」「昔日帝于长安招义军,某先投军。

自随张士贵过海,累建大功不蒙赏赐。

」敬德问曰:「所建者何功。

」延陀曰:「昨日立斩旗头,使兵挫锐,乃某功也。

」士贵曰:「非为大功,敢将众夸口。

」敬德曰:「虽功不多,亦合赏。

」连赏三杯,延陀退去,敬德低头。

况今数建大功,既非士贵,合无争者。

赏军已毕,寨门外立着二人,乃薛仁贵、王孙谔。

论曰:「适来对大臣欲整大功,帐下不言,何也。

」仁贵曰:「征辽应有功劳,都与张士贵,怕见莫离支,或一戟两箭,恁时成功,对帝受赏。

」王孙谔曰:「公言非也。

比及擒莫离支未得,或高丽王先降,恁时帝已班师,更不误尔功名也。

今鄂国公将御酒三车入咱寨赏军,今日不告,何时再得相见。

」几句儿言,唤回薛仁贵,着白战汗衫,待入寨,从寨门里见敬德、张士贵并马出来,仁贵唱喏不定,吃紧的王孙谔两手推倒马头前面。

敬德问:「汉子告甚的。

」仁贵欲言,张士贵便道:「这汉不早来,御酒已尽也,你好穷口。

」仁贵素无一言,只恼杀王孙谔,曰:「道你言。

」仁贵曰:「非建大功,何告之有。

士贵随敬德入寨见帝,言:「赐锦袍玉带,卿兵取榆林城。

」士贵领圣旨还寨,请君昴议事。

士贵曰:「我榆林城何能得之。

」君昴曰:「当告仁贵。

」士贵曰:「数次不荐,必恨在心,焉能竭力。

」君昴道:「仁贵如战鬬,若用美言抚之,必舍命当先,榆林城立破之。

」言无数句,这般使用。

士贵大喜,召仁贵至帐下。

士贵曰:「数次不荐足下,莫不怀怨么。

非不待荐公,恐帝重用,尔必离我,怎奈何老拙也。

以此留公保我。

若平辽毕其功,奏帝未晚。

」仁贵曰:「余功皆不要,若逢莫离支,或一戟两箭建功,恁时肯奏仁贵么。

」欢喜煞张士贵:「自与公结为心友。

有探事人到帐下,遂言离榆林城不远,排着三万来辽军,当头捧一员将,貌如恶虎,雄赛狞神,自言莫离支特来搦战。

欢喜煞薛仁贵:「告总管。

这件功,早了与小人。

」离帐下阶,绰戟上马,领兵东来。

怎见得。

诗曰:

堪爱白袍年少将,领军活捉莫离支。

薛仁贵搦战,愿杀莫离支。

辽兵阵前一将出来,刀横偃月,马跨赤虬,顶三叉冠,披银甲,乃辽将梁建勋。

仁贵曰:「莫离支在何处。

」建勋曰:「在城中。

」「缘何不出。

」建勋曰:「射鼠岂消虎箭。

」仁贵怒曰:「若三合外胜你,非为英雄。

」言讫,纵马交战,不三合,建勋败走。

仁贵乃唐之栋梁,只曾见日月交蚀,几曾见仁贵中箭。

仁贵望箭又来,右手绰其箭,左手将戟搠于地上,拈弓在手,搭箭当弦。

建勋自见仁贵侧偃了,道箭中,拨马来取。

仁贵曰:「这箭妨主人。

」叫一声着,应弦而箭中,正中气喋,建勋堕马而死。

张士贵大兵掩杀,败兵入城,闭门不出。

张士贵大兵扣城下寨,写表奏帝。

帝惊,怎见许多功。

发使来摧张士贵来日取榆林城。

「如何得。

」仁贵曰:「不难,今晚寨中造云梯数十个,来日天晓立于城下,仁贵先登城,当夺乳口。

」士贵依言,遂令工匠造之。

回奏天子,来日决取榆林城。

薛仁贵指挥士卒,欲立云梯。

奈西北圆楼上列十数个辽将,箭如雨箭,使兵不能近前。

仁贵大怒,下马戳戟于地,臂圆牌直叫火号,仰望圆楼上,连发五箭,射辽将五个堕于城下。

惊杀了太宗。

他能发弓箭的,见后怕不怕,言李广复生也。

太宗惊问:「见三处云梯皆于城下,比及别人动,但有发箭者。

」白袍年少上城,望见失声惊叫:「若非虎将,安有此勇。

」敬德曰:「这功早了,不是张士贵的。

」纵马下坡,径到张士贵马前。

「今有圣旨交来问你,为首登云梯夺城建功者是谁。

」张士贵曰:「待破城之后,询问建功者,方知是谁,然后奏帝。

」敬德曰:「见三处云梯一发争功,皆薛仁贵先上城,先占圆楼,然后众兵上城,杀军开门。

」张士贵、刘君昴领兵入城,奏帝夺城建功者,又是绛州义军。

传圣旨:「守城众官勿伤百姓。

」开门,仁贵入城,使人叫百姓勿出。

忽闻大街上喊一声,仁贵急问为何。

报曰:「从榆林城大衙内一队兵来,约一千余人,捧一员辽将,威势若虎。

」仁贵交马无一合,戟刺榆林太守高昌堕马而死。

胜杀辽兵出城而走,追杀数里,方回榆林城。

安抚以定,张士贵收兵还寨。

天晚,敬德领从者三二人私往士贵寨。

疑士贵匿他人之功,昨日功劳稍见分毫,将士贵对帝理会。

令从者把马于门外,独提单鞭信步而入。

把门人谁敢当他,时行方转,听探动静。

军马早来攻击榆林城,身疲力困,熟睡者甚多。

敬德一壁里处,听一人弹剑作歌。

歌曰:

未逢时运且蹉跎。

茅舍两三间,数株雕残柳。

红叶落林间,闷对樽前酒。

书剑两无功,使我慵开口。

又不得横戟阵前,笑斩辽东元帅首。

又不得长驱大众疾如雷,扫荡妖尘清宇宙。

英雄智力不能施,空将愤气冲牛斗。

叫:「张士贵,你误了我也。

」敬德大叫一声:「弹剑作歌的壮士,你休埋怨张总管,你敢告我来。

」敬德走向前来,圪塌的把那白袍扯住。

「将军。

你不是白衣人么。

」仁贵恐反遭罪责,不想是鄂国公,顿衣而走。

敬德忿恨而还,候天晓求见帝。

敬德见帝,说:「昨日取榆林城人,不是张士贵之功。

天晚入寨察之,闻一人弹剑作歌,埋怨张士贵。

臣拽衣而问姓名,其人顿衣而起走脱。

明知张士贵匿人之功,虚作他功,赏不明,深为国患,愿陛下详之。

」太宗曰:「朕方思之。

」差一近臣往张士贵寨,急宣张士贵来见帝。

帝宣至帐下,帝曰:「举贤荐能,必有安身之处。

卿当实奏寡人,昨日榆林城下,见五箭射五辽将堕楼,首登云梯,夺城建功者,白衣将军是谁。

」张士贵奏:「陛下。

臣昨日攻破榆林城首先建功者,姓薛名延陀,官授沂州节度副使。

」近臣奏帝,领众官前近安地岭下寨。

帝升御帐,急报马至,言辽兵列阵搦战。

御驾领大兵亲出对阵,捧一员辽将出马,冠颩杂尾,袍绣团花,鎗横素练,马跨驿虬,自言辽将,乃伊那射也。

帝问谁出马。

段志贤出马交战。

奈志贤年迈力怯,拨马回,败走。

伊那射追赶,帝问谁可再战。

急于帝后面一箭飞出,射辽将坠骑。

帝急问发箭者何人。

近臣奏曰:「乃绛州文喜县人裴行俭。

」帝大喜,封为礼部尚书。

帝教混战,辽兵东走,帝收兵归寨。

帝升帐,因裴行俭建功,又见张士贵立于帐下,帝曰:「如此强者。

绛州总管张士贵先献平辽论,后过海夺东岸,取凤凰城,救凤凰山,攻破榆林城,邀驾东来,皆张士贵之功。

大小众总管,谁似士贵之勇。

」敬德叫曰:「然张士贵累建大功,亦有他人助来。

臣随陛下征战贼兵,擒世充,诛建德,皆臣之功也。

徒然陛下褒誉张士贵,挫灭众官,恐伤士卒之心。

」帝不语。

一人高叫:「敬德你不强。

」争目视之,乃皇叔任城王李道宗。

昔日敬德杀者李孝机,乃道宗亲兄也。

道宗言:「你往日曾建功,今次征辽,素无一功,何敢轻慢张士贵。

」敬德对曰:「奈帝不用恭,若某战,岂容张士贵也。

」帝曰:「卿老矣。

因此不用。

」恭曰:「臣不老,倘逢莫离支,若不生捉,无面见陛下。

」前有报急马至,言:「莫离支领辽兵下安地岭来搦战。

」敬德大叫曰:「陛下使臣交战,生捉贼将。

若不教臣战,触阶而死。

」太宗曰:「总管在意者。

」敬德领圣旨,领兵出寨,与辽兵对阵。

辽将出马,敬德不问名姓,一合生挟了。

敬德还寨见帝。

帝喜曰:「榆窠园之勇,尚由不减。

」敬德视任城王:「某往日强今日也。

」问:「除皇叔之贵,敢似恭一合捉辽将么。

」道宗曰:「我虽力弱,今与你争气则个。

」亲问帐下诸将:「敢助吾战贼将么。

若成功,把我任城职便分付与你。

」言末绝,一人高叫:「皇叔放心,某虽不才,愿随皇叔战。

」欢喜煞皇叔。

是绛州义军薛延陀。

道宗奏帝,要兵一万。

帝与道宗领延陀出寨,与辽兵对阵。

一员辽将出马,薛延陀不打话,交战数合,辽将败走,延陀急追。

忽见四伏兵起,困住任城王。

人报曰:「任城王被辽将兵困住。

」帝视敬德,敬德恐伤帝心,当帐下搦张士贵:「今次征辽,你功最大,惟我不伏。

今任城王遭困,尔与吾各领兵三千,往辽阵救皇叔。

先建功者,帝前教乞赏,不建功者,就帝前纳头。

休教人替咱两个去来。

」张士贵不敢去,帝疑前功是诈,今言不敢,其实心怯。

方犹豫间,傍有一人高叫:「张总管放心,某助总管。

」觑了,争功是谁。

却是刘君昴。

言:「当官不让父,今者惜甚人情,当与争救任城王,先建功者赏,败者斩。

各点军三千出寨,敬德为左军,张士贵为右军。

望辽兵至近,士贵觑刘君昴:「被你送了我也。

」君昴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付耳低言这般者。

士贵解腰间金带,用手提定,回顾众将曰:「如先入阵救任城王的赏此带。

」言未尽,见一人下马戳定戟,用手取的带腰间便系。

士贵大怒:「你功未建,先取其赏。

」白袍年少曰:「总管理会的,敢先要赏,须便建功。

休道只救任城王,和那莫离支拖将过来,须直总管一条金带。

」言讫,绰戟在手,跨上赤虬马,飞奔军阵前去。

敬德大叫:「夺吾功者是谁。

」再觑了,便喜道:「好将军。

既不是张士贵,把这一件功却与这汉。

」仁贵纵马入阵,见一员将使一条鎗来。

仁贵曰:「吾乃唐将薛仁贵。

」辽将笑曰:「无名将退者。

」问曰:「尔是莫离支么。

」「吾乃辽将耨撒延寿。

」仁贵曰:「莫离支安在。

」延寿曰:「今阵中捉了任城王,亲送高丽平壤城去也。

」仁贵大怒,横戟交战,未分胜败。

听背后喊声大震,仁贵回视,见敬德催兵,也奔辽阵里来。

仁贵恐被敬德夺功,催兵掩杀,辽兵四散乱走。

仁贵过阵,并不闻任城王消息,莫非遭莫离支所擒。

倘皇叔有失,吾亦不能回见总管。

纵马东行,忽闻金鼓乱鸣,喊声大震。

仁贵曰:「任城王必在此处遭困。

」单马欲临辽阵,见阵中一骑马出来,仁贵觑了,言:「任城王果被贼所杀,我来的不济事也。

」走出来的人,乃唐将小卒,满身流血,痛遭伤损。

仁贵曰:「尔既出阵,任城王安在。

」其人言曰:「将军愿回,辽兵势大,将非一人可动。

」仁贵再问:「任城王如何。

」答曰:「见被辽将数员逼困,末能得出,三四百人出来,惟我得脱,其余皆折了。

」仁贵曰:「尔当西去,若张士贵问,但言仁贵先入阵,保皇叔,总管兵速来。

」言讫,纵马入阵,手执戟左右撞辽阵。

蓦见山边一骑马来,马上一将铠甲雕零,身带十数箭,背后着了两三鎗,认的是唐将,不辨是谁。

后有一辽将,追之甚速。

仁贵道:「唐将休走,我救你者。

」乃是任城王。

见仁贵纵马前来,辽将拨马结斜走,仁贵来赶,背后有薛延陀复追辽将。

延陀叫曰:「休杀皇叔。

」辽将被薛延陀追及,拈弓箭在手,番身背射,薛延陀堕骑,辽将拨马来取。

仁贵道:「莫非是莫离支。

谁有这般弓箭。

如得此将,高丽平矣。

」横戟腾到根底,叫:「莫离支略住,薛仁贵在此。

」辽将见仁贵纵马至前,不顾延陀,只赶李道宗。

仁贵下马,扶延陀起,见射中左臂。

仁贵急问:「皇叔安在。

」延陀曰:「适来辽将追赶,身带重伤者便是任城王。

」仁贵道:「误了皇叔。

」绰戟在手,上马来赶辽将。

却说任城王身带十数伤,血流不止,辽将追及,蓦见高坡一树木成丛,任城王急不择路,纵马而走,辽将赶至,任城王转树而走。

忽见白袍将军纵马横戟腾至坡下,大叫曰:「贼将勿杀皇叔。

」其辽将不免回战仁贵。

任城王勒马回头看二人交战,只一合,戟刺辽将墬骑而死。

仁贵下马,戳戟叉手,遂言:「绛州义军小卒薛仁贵也。

赖王叔虎威。

」欢喜煞李道宗。

忘却身边疼痛。

「我与敬德争气力,帝曾言如胜辽将者,便分付任城王职位,何况救吾一命。

将军上马。

」道宗问曰:「尔既在绛州义军,随士贵曾建功么。

」仁贵言:「绛州捉了混天大王董达,次洛阳摆行阵,后献平辽论,用计过海,夺东岸,首登云梯,攻取榆林城,皆小人之功也。

奈张士贵不荐其功,只作义军小卒。

身无微职,托皇叔特荐,倘或重用,某杀身报国。

」道宗曰:「放心。

我不比别人,乃是皇叔。

蒙君之恩,岂敢忘也。

」仁贵、皇叔西来,见辽兵与张士贵交战。

未过阵,仁贵纵马横戟,杀一条斋巷,保皇叔出阵。

逢张士贵,见皇叔身带重伤,下马动问道:「先遣仁贵救皇叔,大兵助其势,方杀辽兵过阵,今逢皇叔,得免此围,张士贵之功也。

」任城王马上道:「误国之栋梁也。

前建功十数件,今保吾一命,皆薛仁贵之功也。

你反为谄佞之臣,吾若奏帝,你必该死。

」张士贵叉手遂言:「非不教仁贵见帝,奈未得便,既是皇叔有荐之心,某愿同往。

」欢喜煞李道宗:「公既有此心,情愿上马,回归御寨。

」李道宗、张士贵领兵,和那薛仁贵也奔御寨。

却说帝思敬德、士贵救任城王,不知消息。

近臣奏曰:「有随皇叔去战者薛延陀复回。

」帝宣至帐下,身带重伤。

问:「皇叔安在。

」延陀曰:「败于辽阵,被辽将所逼皇叔甚急,臣往前去救,臣中箭落马,其辽将追皇叔不知何处,臣撞阵出来,身带重伤。

」帝大怒曰:「送皇叔一命,皆尔匹夫也。

」令左右推转斩讫。

延陀告陛下:「臣乞领兵,再保皇叔。

」近臣奏曰:「今皇叔被张士贵保入御寨。

」帝道:「张士贵又建功。

」遂免延陀,令宣皇叔、张士贵。

见数个小卒扶皇叔入寨至帐下,张士贵在后。

帝视之,见任城王浑身血不能举动。

帝不忍之,离御座,急问皇叔:「若不争气,安有此伤。

」道宗曰:「臣竭力战贼将,能死无憾。

奈扶江山阵中遭辽将所逼,身带重伤,口中吐血不止,死内得生,臣赖一虎将所救,臣方得免。

今对陛下,可当举荐。

」惊煞太宗:「救皇叔者虎将姓甚。

」李道宗方欲言,仆然倒地,口中吐,满身搐手拳。

帝惊曰:「皇叔为何。

」张士贵曰:「皇叔是破伤风发。

」帝令扶归帐,令医官治疗。

帝问士贵曰:「建功救皇叔者虎将是谁。

」士贵曰:「臣怎做得虎将。

托陛下洪福,累次建功。

」帝曰:「又是士贵也。

」遂重赏。

近臣奏曰:「被敬德追杀辽兵,上安地岭去也。

」敬德邀驾于安地岭下寨。

帝宣元帅英公议事,若过安地岭,去高丽平壤城近也。

英公自思,帝拜为将,今次征辽,我无寸功,岂不羞见唐兵权印也。

英公曰:「臣当领兵取安地岭,力取不得,可以谋之。

」帝亲领大兵,与英公诸将皆至安地岭。

既至岭下,见上二十里远上列军兵弓弩,旗号遮天。

太宗曰:「若非韩信、武侯在者,此岭亦不能取。

」英公一骑马亲奔岭下,仰头望了,不知见甚来。

大叫一声,堕于马下。

口中一道血出,似绛桥一般。

惊煞太宗。

叫苦不迭:「若英公有失,教寡人怎归本国。

」和大小众官向前,是见甚的来。

帝令扶英公上车归寨。

烦恼煞太宗。

遂问随军医官巢论,奏曰:「臣先视其容,后察其脉。

」巢论遂胗脉取奏,曰:「此证两得,先中海毒,后伤心气。

此病可治。

臣有药料,缺药引子。

」帝曰:「何物。

」巢论曰:「中原巴豆杏子毒,以菉豆汤解之。

既中海毒,以龙须烧灰入药解之。

今英公先中海毒,后中心气,非龙须灰不可下药。

」帝问曰:「何处有龙须。

」巢论曰:「海内有龙须。

」太宗自思,撩袍离御座,转屏风后,归帐去,顷刻复回,手将龙须赐与巢论。

道:「卿烧为灰,与英公下药。

太宗七德安天下,翦须烧药赐功臣

果然圣感动天,英公立愈,帝设宴相庆。

近臣奏曰:「有定州三路供粮草,皇太子遣使将珍珠粉特来进上,言此粉食之,不中海毒。

」太宗赐粉与三十六路总管:「卿等既受其粉,当思取安地岭之计。

张士贵将粉归寨,令左右制成。

召仁贵至,赐坐,将粉分为三椀,士贵、君昴三人共食其粉。

仁贵不晓其义:「敢问总管此粉何为。

」士贵曰:「今皇太子进此粉,能解海毒。

御赐三十六路总管,某既得之,不敢独享,与公共之。

」吃罢方欲致谢,人报辽兵下安地岭来。

仁贵闻报不谢而去。

君昴怒曰:「古人言蒙一饭之恩,尚杀身为报,今总管赐御粉,此匹夫不谢而去。

」士贵曰:「必有他干。

」言未尽,人报薛仁贵领一队军杀辽兵至安地岭去了。

张士贵曰:「昔日羊羹不均,驷马奔踯。

今凉粉一椀,唐将竭力建功。

急点大兵背后助将去,怎生取安地岭。

仁贵领五千兵杀众将上安地岭去,辽兵不能当,只办前走,仁贵后追不舍。

行追行杀,相缠到安地岭上。

仁贵大喜,却又得安地岭,辽兵过岭去,仁贵方欲前进,仰头觑了前面山口,被辽兵屯柴薪烧阻,不能前进。

回岭上盘桓犹豫,忽见东南山有一条小路,仁贵与众兵曰:「吾当前进,尔等后随。

」言讫,横戟信马而进。

转山约行二十里,仁贵自思,这般小路,却奔那里去。

正进之次,忽至一高峰。

仁贵勒马视之,把两手顶礼不迭,背后高叫:「都上来,咱大家看则个。

」用鞭指众军一发向前,觑见向山下楼台殿阁,此乃蓬莱三岛也。

众兵曰:「非也。

既是蓬莱三岛,何居陆地。

此乃是一所宫观。

」仁贵引兵寻盘道山去,至观门前,见楼台森耸,玉殿瑶阶,翠竹苍松,奇花异卉。

到三门外,见左青龙,右白虎,护其观门,并无人迹。

仁贵下马,令众兵排门而入,仁贵向前,众兵在后。

见七宝碾玉妆成,富贵繁华,非尘世有。

仁贵疑此盖造,乃无道者所为。

正寻思,忽于正殿一壁,转过一个妇人,鸦须堆云,素肌削玉,杏脸凝脂,柳眉拂翠。

只疑是芙蓉城下,子高适会琼姬;洛水堤边,郑子初逢龙女。

众人持剑,方欲向前,那妇人不荒不忙,着手指定,遂言:「来者唐兵,不得无礼,自家共你亲戚。

」惊杀薛仁贵。

提剑举步,撩衣走向前,自问妇人:「咱两个却是甚亲。

」妇人曰:「告将军。

」诗曰:

启开一点樱桃口,喷出满堂兰麝香。

妇人曰:「俺姑又与唐天子亲,是你皇帝姑姑。

」仁贵不敢无礼。

其妇引仁贵至方丈中,见道姑数人,诵黄庭经。

礼毕,请仁贵坐。

妇人曰:「我乃高剑之妹,建藏之姑。

唐帝贞观初,高丽为我侄,与唐帝姑姑亲。

」仁贵曰:「公主为皇姑,何居于此。

」公主曰:「为莫离支葛苏文杀其兄,立我侄为主。

那汉纵横行事,不问朝廷,真乃海东王莽也。

今反唐朝,非由我主,皆苏文贼弄权。

高丽无主,因此出家修道。

今居此观,在地岭下,此山乃高丽也。

过此山别无险阻,散漫平坦,直到平壤城。

今在于此,知唐兵驾来,教天子明我高丽不反。

今唐兵既到此,此辽人不达。

将军姓氏何人也。

」仁贵曰:「我乃绛州义军薛仁贵。

」公主曰:「身居何职。

」仁贵曰:「身在布衣。

」公主曰:「何无贵品也。

」仁贵曰:「所建功劳,奈总管不荐,不得重用。

今欲归本帐,若取安地岭,奈无路可取。

敢问皇姑,愿求一计。

」公主见问,笑而言曰:「将军欲过此岭,何难之有。

依我一言,大功必建。

」仁贵躬身,遂言:「惟命是听。

」其妇人言无数句,使仁贵两手加额,则不止取了安地岭,和那莫离支亦拿了。

仁贵不信,公主引于观背后,指此便是海水。

公主曰:「此海水遶安地岭过,至安地城,亦可往平壤府。

」仁贵告曰:「虽有海水,又无船只,安能得过。

」公主曰:「将军放心。

我侄来日生辰,想见高丽国王今日必发使驾船来宣我也。

若高丽使来,将军可就船取安地岭城。

既至城下,次取平壤城,杀莫离支,除高丽之患。

」仁贵曰:「安有此事。

」公主曰:「实无虚诳,不待须臾,高丽必至。

方语话中,见一海船从东而来,上有小卒百余人。

其船直至观后岸,为首使命高叫:「当报皇姑得知。

今王子有命,宣公主添寿。

」言讫,撩衣便下船上来。

仁贵自思,心间大喜,杀来使,我建功,提剑举步如飞,腾至使命根底,捽住衣袍,放剑在鼻凹中。

「我不杀你,将公主平壤去,和我也去走一回。

」公主附耳:「待教杀莫离支。

」辽使道:「和俺高丽王也送了也。

」辽使道:「甚。

」公主急指曰:「将军不可无礼。

高丽作乱者,葛苏文也。

公杀辽使何益。

」仁贵曰:「你姓甚。

」辽使曰:「我乃乌伊达,奉王子命来宣公主添寿,将军大兵何至于此。

」仁贵曰:「吾奉张总管命来取安地岭,被辽兵焚其山口,使吾进退不能,今至于此。

恰问公主,听知说了辽人不反,尔可为吾大建其功。

公主见帝,你若不从,吾先杀你。

」辽使曰:「惟命是听。

」仁贵曰:「此海遶安地岭,过安地城。

尔将吾百人到城中,赚开门,一兵袭之,得此安地城,别无险阻。

邀驾东来,杀莫离支,平高丽之患。

」乌伊达不敢不从。

仁贵将兵五百上船,辞公主奔安地岭城来,卷了唐兵旗号,开船离岸,遶安地山到安地城下,见城上严备,密布着军兵。

乌伊达船着岸,夹带仁贵叩城,使人高叫:「城上休放箭,我乃乌伊达,王命来宣公主添寿,正打此过。

」门人见,上下同开放门,仁贵一骑稍出在前,飞到瓮城门,迎头见了,叫苦不迭。

怎见得。

诗曰:

安排香饵鱼还至,准备窠弓虎到来。

仁贵见二重门掩然犹闭,背后却早拽起吊桥,放落赚板,遶城围楼,列开弓弩。

门楼上立着一个将军,厉声高叫:「孩儿每。

梆子响,一齐发箭便射。

」仁贵听得,抬头看了,咽气吞声,却到使人碎心,莫被别人先取此城成功了。

薛仁贵认得城上是唐家兵将,且不得放箭。

「我乃义军薛仁贵,今奉张士贵命来取安地城。

怕城上是辽兵,可当放箭,怕是唐兵,须言姓名。

」惊煞将军。

止住弓弩,放开城门,荒速下城,与仁贵相见。

见仁贵凤姿端雅,体貌非俗。

将仁贵入城,于帐中同坐。

仁贵问曰:「将军何人也。

」对曰:「昔过海分兵三路,今程咬金兵取登青丘道口过,今我大兵十万取胡越,我乃南路元帅张公谨。

」薛仁贵请死。

公谨曰:「我骗海先取安地城,后程咬金和天子驾至。

将军何至于此。

」仁贵曰:「奉张总管命取安地岭,为辽兵焚其山口,遂不能回。

下山过高丽,遇公主,将辽使乌伊达海船来,赚安地城,不知元帅先建大功。

」张公谨曰:「公随驾,身居何职。

」仁贵曰:「止是义军小卒。

」公谨曰:「曾建何功。

」仁贵曰:「累建大功,被总管匿功不荐,未曾见帝。

」公谨大怒:「老贼敢误国家栋梁也。

将军随我下安地城,同共见帝来。

」诗曰:

若非今日逢公谨,安得白身朝太宗。

元帅下岭,叹曰:「此险阻有失,何日平安辽国。

某当领本部兵下岭,先将接驾表,与张士贵共邀驾至此。

」问:「元帅如何。

」公谨曰:「比及驾至,亦下岭接驾。

」领兵离安地城下,正逢张士贵、刘君昴领兵来岭下体察仁贵消息。

仁贵下马,见总管施礼。

士贵大惊:「将军上岭者何为。

」亦言前事:「今南路元帅张公谨遣某见帝,上接驾表,随后他领兵离安地岭来。

」张士贵见言,心内自思,张公谨若见帝,那得不荐仁贵。

把似别人荐,不如我做一面人情荐仁贵。

自过海征辽,非我之功,同共见帝举贤一奏。

言罢,将仁贵奔御寨来。

留仁贵御寨外,张士贵将接驾表入御寨来见帝。

帐下欲奏,见帝与英公论说。

英公曰:「昔日楚君退朝晚,楚夫人问曰:『大王退朝何晚。

』楚君曰:『与贤相道话来。

』夫人曰:『贤相是谁。

』楚君曰:『于丘子。

』夫人曰:『非贤相也。

』楚君曰:『何为。

』夫人曰:『居相位三十余年,未尝荐一贤者,岂为贤相。

』于是遂荐孙叔敖。

」有诗为证。

诗曰:

测影频移未退朝,喜逢贤相日尤高。

当时不是楚姬问,今日何由进叔敖。

英公目视张士贵:「今日国家用人之际,何不荐一人似于丘子也。

」士贵道:「英公只道我里。

」随躬身立于帐下。

太宗问曰:「卿奏何事。

」士贵曰:「臣荐一人。

」英公问曰:「胜如楚夫人,贤如于丘子,莫不荐仁贵么。

」士贵恋禄爵,又匿不言仁贵之功。

帝曰:「卿荐者谁也。

」士贵曰:「领兵安地岭,今南路元帅张公谨先取讫安地城,将表特来奏帝。

」帝知,实时领兵过安地岭下寨,前取胡越城。

言:「辽莫离支将弟葛延禧出马横刀。

」帝曰:「若斩此贼者,当封万户侯。

」言未尽,一将出马横刀,胜临贼阵交战。

帝急问:「出马者何人。

」奏曰:「乃番将李思摩。

」胜负未分,又一将出马。

薛万彻付能出马,葛延禧不能敌,拨马归阵,领兵东走,奔胡越城来。

辽兵将叩城遂火壕一壁。

一队军来,当先截住吊桥,列开阵势。

旗开,捧一员将,素袍莹铠,赤马繁缨,兜住马,横方天戟,高叫:「贼将且住,仁贵在此。

」怎结末。

葛延禧又敢迎敌。

张士贵领兵至城下,使人叫:「城上开门,今天子驾至,辽将败走,城中百姓何不迎风而降。

」移时鼓乐,官民开门来降,张士贵领兵先入城。

有人奏帝:「张士贵已得了胡越城也。

」帝大喜。

士贵邀驾入胡越城,改衙为内,帝宴文武排筵庆贺。

告急马至,取奏曰:「皇太子遣二将押送粮草,过安地岭下,被辽兵截住,不能进前,遣人求救,要虎将保粮草。

」帝曰:「如之奈何。

」张士贵离筵:「臣领兵保粮草。

」帝大喜:「非卿不能干此功。

」士贵、君昴将仁贵领兵一万,出城西来保粮草。

张士贵问仁贵:「公今保粮草无失,决当荐某。

」仁贵曰:「赖总管虎威,愿竭力死战。

又报急马至,莫离支亲领大兵十万,离城不远,排兵搦战。

帝领兵出城对阵,莫离支出马,唐兵纳喊不迭。

名不虚传,头顶三叉紫金冠,身披团花绛狮服,横青铜偃月刀,跨千里追风马,左右弓挂两鞬,身背飞刀五口,搦战。

太宗曰:「此贼若得,高丽平矣。

」一将出马,绛州人氏,乃裴行俭,交战数合败走。

马三宝出,又败。

段志贤出,又败。

番将李思摩出,亦败。

不移时,连败唐将五人归阵,使帝汗湿浑身。

「英勇莫离支。

既不能胜此将,寡人如何还国。

」又一老将高叫:「不着尉迟恭难敌,当杀这汉。

」言讫,一骑马出鞭打,莫离支闪过,再战数合,敬德力怯,帝令鸣金归阵。

莫离支催兵掩杀,唐兵稍折其锐。

归城,帝曰:「怎奈何。

」文武奏曰:「非士贵不能当莫离支。

」帝曰:「今张士贵未回,谁可过阵宣张士贵。

」敬德奏曰:「臣愿去。

」帝曰:「卿老矣。

恐有失。

」一年少遂奏曰:「臣保父亲过阵。

」乃尉迟宝林。

帝令父子二人,点兵一千出城打阵。

帝上城,望见敬德、宝林入阵杀辽兵,左右无敢当者。

曰:「虎父无犬子。

」移时父子二人领兵过阵,望正西去。

帝即悔,若父子二人在城,可保朕,不合交敬德去了,谁当莫离支英雄也。

帝方忧虑,忽闻城上发喊,帝急问:「何为。

」文武皆言:「陛下试望则个。

」忽正西一队白衣将军,约迭五百,当头捧着一员白袍年少,武勇非常。

纵马入阵,如饥鹰饿虎,辽人无敢犯者。

杀一条斋巷,领兵腾至城下。

太宗觑了,手掴圆楼,叫一声:「得此虎将,莫离支休也。

」急传圣旨,遂问:「来军白袍年少姓氏。

」小将跳下马来,昂头取奏:「启陛下。

问小臣姓名,急令开门,放臣入城。

」帝宣上城,太宗觑了大惊:「是怀玉也。

卿如此结束。

」怀玉曰:「父亡也。

奉太子殿旨,教臣来边上,特来保驾。

」帝大恸不止,怀玉也恸不止。

怀玉曰:「父死有遗言,臣当战之。

」帝喜问曰:「领兵出离火壕对阵战莫离支么。

」怀玉出阵,便似挂孝关平也。

莫离支道:「黄口婴童,何堪成事。

」怀玉大怒,纵马向前,交战数合,莫离支败走。

怀玉赶莫离支,飞刀在手,暗算怀玉。

怎见得。

诗曰:

飞起一条素练,落来三尺银泉。

怀玉见刀来,诈落马下。

莫离支见成功,拨马来取。

怀玉整身上马,于莫离支叩前,手绰铁简高叫:「飞刀伤我不着,你吃我一简。

」约鬬一百合,怀玉力不能加,拨马归阵。

太宗恐小将军有失,急鸣金收兵入城。

候张士贵保粮草回来,然后再和莫离支战。

话说张士贵领兵奔正西安地岭来,忽闻西南喊声。

士贵曰:「此处必有唐兵与辽兵战,领兵保之。

」仁贵曰:「某当领兵先去,总管大兵后来。

」言讫,薛仁贵领兵五百奔西南来。

忽见辽兵列阵,一辽将临军高叫:遂问:「将军何人。

」仁贵出马,辽将道:「你来晚矣。

唐将已遭杀矣。

」仁贵曰:「如何见得。

」辽将遂使一小卒,将一个人头血沥沥和铠甲衣袍撇在阵前。

薛仁贵认的,问:「害了的唐将是谁。

」辽将曰:「乃运粮头目官郑从虎之首。

将军速回,你唐家粮草尽被俺兵夺了也。

」仁贵大怒,当与虎将报仇。

言讫,纵马出战,无三合,戟刺辽将堕骑。

掩杀辽兵,奔安地岭下来,见尘头起,仁贵兵阵至近,认的是唐将旗号。

仁贵遂问:「来将何人。

」一将出马,身带重伤。

言曰:「吾乃运粮将,和辽兵战,乱军中折了郑从虎,吾保粮草不迭,今遇唐将杀退辽兵者。

将军姓氏何人。

」答曰:「某乃绛州义军薛仁贵。

今奉帝命,交总管张士贵来保粮草。

前途适遇一辽将,无数合,败了,兵走了,别无邀阻,请将军进发。

」其人大惊:「将军如此英雄,身居何职。

」仁贵曰:「见在白身。

」「我奉贤一荐者。

」是谁。

有诗为证。

诗曰:

昔日马周贫且贱,等闲不入俗人面。

被吾一纸荐贤书,布衣走上黄金殿。

今日仁贵白衣见帝,乃是马步军常何将仁贵回来,正逢张士贵,常何与士贵相见,言:「昔日公享富贵,此日一武勇所取,见今英雄可以相爱,反以相妬而匿其功,不见于帝,此理若何。

」士贵曰:「是谁。

」常何曰:「仁贵之功不显,士贵通将仁贵之功附于籍簿,备准奏帝,当加其赏,何为不见。

方话间,又听的直东杀声交闹。

常何道:「为甚。

」探人报曰:「今鄂国公奉帝旨,宣张士贵战莫离支,出阵又逢辽兵,将父子困住,不能得出,当领兵救之。

」常何谓士贵曰:「公按兵于此,看守粮储,我将仁贵往救敬德父子。

」言讫,将兵三千奔正东来,逢贼将,常何出马,遂叫辽将相战。

言未尽,一将出马。

常何望见,连珠儿叫苦不迭:「我救不得敬德,长竿已折。

」亏杀仁贵走至阵前,争目视之,出马是谁。

乃辽将,身披雪白袍灿烂,玉色光明,仁贵甚爱。

自思,我体堪挂此袍,问天买卦,若杀辽将,夺白袍,临军挂体,必能见帝也。

不问敬德消息,横戟纵马入阵。

见辽将,鬬无数合,辽将不能当,拨马便走,仁贵赶无数里,辽将堕于涧上。

仁贵下马,戳戟提剑,下土涧不杀辽将,就身上剥得白袍,实时穿了。

大喜,不期早晚见帝。

绰戟上马,回归本寨。

天晚到寨门下,一人叫曰:「来将何人。

」仁贵认的是刘君昴,荒速下马,向前施礼。

君昴心下道:「我和士贵赖得他功,不稳杀了这汉,功不是俺的。

」拈鎗在手,望仁贵前心便搠。

正欲举鎗,寨门一壁一人高叫转过,乃常何。

班住刘君昴臂膊,彻剑在手,着剑尖指定刘君昴鼻凹,问:「你着鎗搠的是谁。

」君昴曰:「夜深见白衣人入寨,此为不祥,当杀之。

」仁贵叫:「副总管错了也。

我乃薛仁贵。

」君昴道:「你不早言语,兀的不险,休怪。

」常何遂问仁贵:「将军单马追贼,来何晚矣。

」仁贵曰:「某见贼将身挂白袍,某心爱之,因此不舍,追及土涧,辽将马失墬骑,被某杀之,因夺此袍,来之晚矣。

」常何听罢,曰:「此英雄也。

」遂引仁贵入寨。

时士贵帐下灯烛独坐,人报太尉常何来,士贵急出帐忙接,置坐,遂问:「太尉何来。

」常何召仁贵至于帐下,谓士贵曰:「此人奇功盖世,骁勇征辽,到今未付爵禄,盖贤臣不早荐,怕公懒对帝奏,我将此人见帝,先荐马周,后荐仁贵则个。

」常何欠身便起。

荒杀张士贵。

「把似别人举荐,不如我做面人情。

」便传令起寨,比及天明,到胡越城。

被常何一夜饮酒,论荐仁贵之事。

帝于胡越城,天晓与文武议事。

昨日敬德父子出城,宣张士贵,为辽兵势大,不能得过,只恁地空来。

想士贵缘何至,忽闻发喊。

近臣奏曰:「被张士贵义军杀退辽兵,保粮草已至城下。

」太宗大喜。

士贵礼毕,帝曰:「非卿粮草不能至,真乃虎将也。

」帝赐御衣一套,玉带一条,良马一疋。

士贵欲受,近臣奏曰:「运粮草马步军太尉常何求见。

」张士贵思常何见帝,必荐仁贵,不如我先荐。

「启陛下。

臣不敢受赐,非臣之力,皆是他人相助。

」帝急问:「卿道建功者谁也。

」张士贵道:「听臣所奏,亦有是刘君昴之功。

」帝亦重赏。

常何欲见帝,圣旨教归本寨歇泊。

帝亦起兵,令张士贵兵在前,取白灌城、天山谷。

辽兵出阵,一辽将出马,顶狼头冠,披毳袍,横鎗搦战,自言乃突辽将白文虎也。

昔日佐国无功,今退唐兵,可保高丽,愿求勇者出阵。

仁贵出马,一戟番于地上。

有王孙谔道:「此功早了是谁的。

」士贵大怒,吾平日征辽累建大功,今争气在前。

仁贵欲助,被二人拦住。

乃王孙谔、薛延陀道:「将军争此建功不显,所图者何也。

咱三个莫动,教他张士贵、刘君昴建功则个。

」三人按兵不动。

移时叫杀声渐近,王孙谔、薛延陀道:「张刘二人必建功也。

」仁贵曰:「深入重地,必遭困也。

」小卒来报,被辽兵困张总管于天谷山外,不得出。

王孙谔、薛延陀道:「战杀将军。

请俺不救去。

」仁贵曰:「非也。

咱挟私仇悞国家大事,臣乃小人也。

只看国家重用为三路都统军。

若士贵有失,我从前功劳一旦休了,到折却本,总管怎回去见天子。

令就辽兵阵里救出总管来,教他不错者。

」言讫,纵马向前,随后二将领兵来也。

三将过阵,仁贵在前,天谷山外正逢刘君昴。

厉声遂问:「来将何人。

」仁贵曰:「义军薛仁贵来救张总管。

」认得,君昴拈弓箭在手,只一箭射仁贵下马,仰面在地。

荒杀背后二将,薛延陀急求救仁贵。

王孙谔一骑飞到刘君昴根底,一柄刀放在鼻凹里。

问:「副总管。

你射番的是谁。

」刘君昴道:「是射辽兵。

」延陀扶仁贵起,其箭中左股。

君昴曰:「是咱手下军,何不下马。

」答曰:「兵阵间怎生认的。

」二将大恨。

仁贵曰:「某之过也。

」亦不挟仇。

仁贵上马,横戟在手,复荡辽兵。

张士贵得出,背后辽兵复追。

士贵谓仁贵曰:「尔要今功,当退辽兵。

」仁贵得命,领兵而回,张士贵从后攻之。

薛延陀谓王孙谔曰:「将军道可见刘君昴所为,二将为边功相妬,必陷良将。

公当保仁贵前功,我往御寨搪突天子去。

」言讫,薛延陀单马奔御寨来。

望见正西兵一队来,当头捧着段志贤,薛延陀迎头叫屈。

段志贤勒马遂问:「叫屈者何人。

」薛延陀下马叉手,对段志贤言是:「薛仁贵累建大功,今被张士贵、刘君昴欲陷虎将,径入御寨搪突天子去也。

正逢总管,愿与仁贵作主。

」段志贤听罢,雪髯皆乍,怒气飘飘。

「这一贼怎敢。

我奉帝命求探张总管消息,谁知老贼如此所为,当亦还相见。

我与你把张士贵倒拖见帝,教荐仁贵则个。

」言讫,遂引薛延陀直东来天谷山,来寻张士贵老贼。

怎见得。

诗曰:

怒生安岭横山兽,恼乱钱塘混浪龙。

一片心怀辽国恨,两条眉系大唐愁。

话说总管段志贤引薛延陀忿恨领兵前来体察薛仁贵,被张士贵诈谋所逼,知仁贵先引王孙谔杀辽兵入天谷山去。

约数里,王孙谔劝曰:「将军复回,恐遭辽人所诈。

」急退,咱军回,见柴薪屯合发火烧。

仁贵只猜辽兵,争知张士贵、刘君昴点火烧谷。

段志贤将薛延陀已至天谷山外。

人报张士贵、刘君昴,言段志贤至,二人急接。

段志贤既见二人,忿气飘飘,上冲牛斗。

纵马至前,一只手扯住张士贵,一手拽住刘君昴。

「你两个实道这谷口发火烧的甚人。

」纵有苏张舌辩,也难启口道甚的。

「发火烧者是辽兵。

」志贤曰:「薛仁贵安在。

」二将相视,言不知其故。

「疑谷门内烧者,必是薛仁贵。

」士贵、君昴道:「不知。

」志贤曰:「有甚难见。

左右。

扯旗脚写,问是辽兵,或是唐将。

射三只箭,大书写隔火射入谷去。

」不移时却射出数十只箭来,带其书。

仁贵用刀刺其马足出血,扯旗脚写字,乃薛仁贵也。

段志贤令左右取箭,展开旗脚,上有血字「唐兵薛仁贵」。

段志贤拽住张士贵,薛延陀拖住刘君昴。

「只此为证,咱每见帝去来。

」士贵等曰:「此是辽兵侥幸,倘因总管先书名问,辽兵幸写言薛仁贵,此乃诈也。

」志贤曰:「候火灭自见端的。

仁贵仰告曰:「若某忠心为国,被唐兵所陷,愿天降神灵,表我冤枉。

」忽见云雾并生,大雨忽作,移时复息,其火已灭。

忽闻谷外金鼓喊声。

仁贵曰:「此处必有唐兵,与辽兵交战。

」撞出山谷,正逢辽将。

薛仁贵引王孙谔杀入阵来,见段志贤困于阵中,身遭重伤。

志贤见仁贵出谷,叫曰:「将军莫非薛仁贵么。

我乃唐总管段志贤也。

因救你被辽兵所困,愿当保我。

」仁贵遂卸盔袒甲酣战,辽兵稍退。

欲下马参见段志贤,蓦回头觑,不见王孙谔。

仁贵方思陷在谷中,惟我独出,纵免其灾,我心争忍,我保王孙谔出谷。

便不辞段志贤,拨马却入天谷山来。

不见王孙谔,忽见马,横卧三两人重伤小卒。

仁贵曰:「王孙谔安在。

」小卒不能言,用手指松林,卧王孙谔之尸。

仁贵大恸,既毕,纵马却出山谷来,寻段志贤不见。

忽于战场中死尸内见一人言语,仁贵见重伤,认得是薛延陀,急救,微微气出。

问:「段志贤安在。

」延陀开目见仁贵泪下,手指东北上,「被辽将杀奔白灌城去也。

」言讫死了。

仁贵含悲而上马,往白灌城救段总管来。

话说帝御帐上坐闷,为遣段志贤去探士贵不回。

恭曰:「臣当领兵前去体察。

」帝许。

敬德领五千军将,宝林父子二人出寨,奔正东。

忽闻坡上动乐,至近,认的是张士贵。

军人报士贵:「有鄂国公来也。

」接着,恭曰:「段志贤安在。

」士贵曰:「不曾见。

」敬德方疑虑间,一人报曰:「有一将军从白灌城来也。

言辽将见困段志贤,特来取救。

那将军身带重伤,取救者自言是薛仁贵。

」遮当不住,被敬德早叫到面前,却是薛怀玉。

见敬德,言其段志贤在白灌城下,被辽兵所困。

谓士贵曰:「公只此按兵休动,我当持兵救志贤去。

」恭随怀玉望白灌城来。

却说仁贵单马杀入辽阵内,见段志贤身带重伤,不能得出。

仁贵高叫:「总管随仁贵来。

」拨马回撞辽阵,移时保志贤并余兵得出。

志贤曰:「勇哉仁贵。

纵我兄怀宝在,也无此英雄。

」志贤曰:「我重伤也,不克荐尔,某既出阵,背后辽兵复袭。

」仁贵曰:「总管领兵先往,某当独战辽兵。

」志贤唤不住,仁贵复杀辽兵,渐远路遥。

敬德急问:「缘何得免。

」志贤曰:「赖绛州义军薛仁贵单骑保免,今为再赶辽兵未回。

」敬德大惊:「那个薛仁贵。

」志贤曰:「昔日建功非张士贵,皆薛仁贵。

某今遭逢痛伤,惟恐我不死,某于帝前明奏此事。

倘未及也,遂说赖功者张士贵,建功者薛仁贵也,赖众总管荐之。

」敬德听罢,一双眼指拐的早争圆,满面雪霜,髯生忿气,一根根皆乍噀了。

手绰起刚鞭来:「我走到寨里,问老贼张士贵,已前建功看是谁的。

若还错道了半句儿,比及见帝,我与先打五十鞭。

」纵马引段志贤便回来。

敬德既理会的,须没干休,看张士贵怎的支吾。

敬德复回,忽闻岭崖一壁喊声发,辽兵截住归路。

宝林欲战,从背后一员将腾至,飞临辽阵高叫,见一骑马杀将入去。

段志贤觑了,叫:「总管。

建功者此人。

」敬德令人急去叫,仁贵早杀入去。

敬德又令宝林在前,他、段志贤在后,冲突辽阵。

仁贵回时,唐兵不能得出,欲回助之,奈力已困,恐有失也,当入寨取救。

仁贵既至士贵寨外,下马,令人报总管,言仁贵至。

刘君昴道:「总管。

闻早将仁贵斩了者,怕敬德那老子知的,咱两个休了也。

」召仁贵至帐下,呼刀斧手把下者。

仁贵曰:「某有何罪。

」曰:「你收兵不到,违令当斩。

」仁贵道:「去救段志贤来。

」张士贵道:「我不理会得。

」推转,仁贵曰:「功劳如何。

」士贵曰:「奏过天子,交墓顶上封官。

」令左右推出,君昴亲为监斩。

付能到得寨门外纳坐,仁贵不问时辰便斩。

方欲下手,正东一队军来,当头捧着敬德。

刘君昴望见,諕了三魂,急令将仁贵收在一壁。

君昴接敬德至,敬德马上舒首,扯住刘君昴右手腕,颩起鞭来。

「恰才斩者莫不是薛仁贵么。

」「是犯将令人。

」敬德入寨,张士贵急接。

敬德向前扯住张士贵衣领:「我不敢断你,咱每见帝去来。

」拽衣入御寨来见帝。

敬德说:「前功皆薛仁贵之功,是此贼匿之。

」帝曰:「卿何知。

」敬德曰:「此贼与刘君昴烧天谷山困仁贵,被段志贤说与臣,他愿为证。

」帝曰:「宣段志贤。

」有人奏曰:「比及到寨,身亡。

」帝嗟叹不已。

帝问仁贵之功,有张士贵曰:「寨中并无薛仁贵之功,如陛下不信,检功劳簿看之。

」帝令退:「朕当察之。

」懋公令人请敬德至帐,乃曰:「我疑士贵矣。

总管今夜入士贵寨,私问军兵,必知端的。

」敬德曰:「然。

」天晚入寨,敬德二三人到士贵寨门外,令从者控马,提鞭自入,谓兵士曰:「勿得高声。

」问曰:「仁贵本寨安在。

」左右兵士引总管至仁贵帐外,侧耳倾听仁贵帐中弹剑作歌。

歌曰:

未逢时运且蹉跎。

茅舍两三间,数株凋残柳。

红叶落林间,闷对杯中酒。

书剑两无功,使我慵开口。

既不横剑跃马往阵中,笑斩辽东元帅首。

又不得长驱大众疾如雷,扫荡烟尘清宇宙。

英雄智力不能施,空将忿气冲牛斗。

歌罢,猛叫一声:「张总管误了我也。

」仁贵嗟呀,敬德也言语,撩衣而至灯火下,叫:「将军。

我乃开国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恭,奉旨特来宣你。

」仁贵既见敬德,施礼。

敬德引仁贵御寨来,见懋公参礼毕,遂大喜。

召仁贵至,问:「尔实具言前功。

」仁贵曰:「若非总管和元帅,此冤仇难诉。

」懋公听说罢,猛叫一声:「老贼焉敢。

左右。

与吾召张士贵至于帐下。

」尉迟恭:「休教人去,我亲去做勾事人,却至寨,将那老贼一步一鞭直打到元帅前者。

」诗曰:

保举全凭李世绩,报仇除是尉迟恭。

敬德欲去,懋公指住:「总管且慢行。

张士贵为三路总管,更为都统,军职非小。

然仁贵虽有功,未见虚实。

若是端的赖功,然后奏帝降罪未迟。

」天晓,元帅升帐。

人报张士贵,懋公请至帐下,置坐,欲言,未见元帅本情,不敢告情言。

士贵偷目见元帅面色有似怒意,不晓其由。

有人报曰:「摩天岭上有队辽兵来,形势威雄。

当头捧一员将,自言莫离支,岭上排兵求战。

此阵若胜,高丽决定。

谁敢出敌。

」言未绝口,一将应声而出,立于帐下,叉手遂言:「告元师。

仁贵愿往。

」张士贵看了半饷,埋冤这汉,却这里来。

敬德回头,遂问张士贵:「你识这人么。

」懋公着言曰:「敬德错了也。

张士贵三路都统军,怎认军中小卒也。

」元帅谓仁贵曰:「今次为敌,吾自有上将,你退。

」仁贵更不敢言。

张士贵目视刘君昴教出,君昴会意,立于帐下。

「某当领兵五千,生擒莫离支。

」元帅许君昴领兵,领兵出寨去,辽兵对阵,有一辽将出马,不打话交战数合,辽兵走,君昴赶上摩天岭去。

人报曰:「刘君昴赶辽兵上摩天岭去了也。

」敬德道:「今番显出建功元帅。

」再问:「谁敢领兵探刘君昴取摩天岭。

」一将出,乃应圣将军光禄大夫马三宝,领兵五千出寨,上摩天岭去。

人报曰:「马三宝不知消息也。

」懋公正忧。

今有中路元帅程咬金、苏定方取登州青丘道过海来见元帅,大军亦到。

英国公见罢,邀至帐下。

仁贵认得,此乃当日催义军宣使,看认得我么。

故立于人丛后。

程咬金帐下蓦然看了,迎头望见,失声猛叫:「虎将在此。

」回头问张士贵:「此人随你建了几件功也。

」惊煞敬德。

道:「程咬金识这人,从一万里近远来做证,见士贵道甚。

」英公遂问:「此人那里识来。

」程咬金遂言:「当时奉帝命催天下义军,因到绛州见此人来,告某为犯着张总管讳字,将此人不用。

某见仁贵武艺高强,曾拽三张弓,捉了混天大王董达。

某到洛阳,对帝欲荐,争奈不见此人。

后教某为中路元帅,常记此人在心。

今随总管曾建甚功。

」士贵曰:「不曾。

」敬德曰:「只枉死段志贤若在,怎奈何尔有。

」仁贵见二人致问,更不敢添言。

程咬金曰:「你休叫怕,有辽兵搦战,教仁贵为敌,便见虚实。

」英公曰:「此言道得是。

今马三宝取摩天岭消息不闻,若仁贵保二将得还,夺得摩天岭,向前功劳簿上把张总管功改做了仁贵功,去帝面前具细取奏。

」欢喜煞仁贵。

今日好竭力,叉手立于帐下:「薛仁贵愿往。

」敬德、程咬金言:「张总管。

今番便见端的。

」英公问仁贵:「用兵多少。

」「用兵五百。

」英公欲差五百兵。

仁贵曰:「若抑勒着教往,难建功,可要自愿而去者。

」元帅教自问。

仁贵问数声,并无去者。

敬德道:「好。

无好汉。

」英公曰:「非也。

为此仁贵身无寸职,难服众人。

」仁贵曰:「只要旧日张士贵手下义军五百,只此原军知我心腹。

」众义军高叫:「告元帅。

愿随薛仁贵去,胜者当助其功,败者就阵砍杀。

」薛仁贵道:「快活煞我也。

」道罢,领兵出寨。

仁贵一骑当前,争半里地远近,用戟招众人:「慢功也。

」众兵曰:「将军马快,赶不上将军。

」近摩天岭有一谷军,约及一万人,旗号遮天,鎗刀晃日。

薛仁贵背后五百军,叫:「将军且住。

」惊煞仁贵。

回头急问:「却是谁适来教将军。

今日逢这一路兵来,上至皇帝,下至众兵,没一个还国的。

」「将军休问为将是谁。

看这一谷旗。

」仁贵看了,乃辽三高也。

仁贵不晓,遂问众兵。

说:「昔日炀帝征辽,先锋麦铁杖,为此三将所杀,善千里为盗,后为御伞子,炀帝验之,果夜行千里,遂赐金一提。

兼有万夫之勇,后征辽为先锋健将,遇此三人所杀,炀帝败兵有言。

」诗曰:

仍可骑驴倒上刀,莫教逢着辽三高。

却说高延广弟兄三人出阵,叫曰:「来犯摩天岭者,唐将何人。

」仁贵曰:「你众兵不愿随吾,盖未知心腹。

今日我自战辽三高,若胜者当助我功,如败杀我。

」言讫,下马结束了,绰戟上马。

这将军素袍莹铠,赤马红缨,便直飞到三将根底。

喜杀五百兵。

睁眼的看,三将不能立马,领兵上摩天岭去了。

仁贵袭后上安地岭,更争两接儿高。

辽三高兵到半腰里,从上飞石头块来。

仁贵道:「只是这般摆布。

」今兵两向放过石头去,在上又用石头打,再闪过,争奈岭上矢石如雨。

仁贵恐损军兵,下岭来,离鞍下马,令军暂歇。

三高不肯下来,仁贵不肯回去。

望西一队军来,至近,认的是程咬金总管,仁贵急接。

咬金问仁贵曰:「矢石如雨,若取不得此岭,保不得二将,元帅疑功是诈。

」仁贵曰:「托总管虎威,某当效死。

」言讫,绰戟在手,飞上摩天岭。

叫:「众军休来。

某自战。

」一骑马上摩天岭去。

喜煞程咬金:「勇哉仁贵。

前后绝伦。

」复上岭,石头复打,躲过又上。

到岭头一壁,石头打不着处下马。

拈弓箭在手,望上军兵,约二百步远,仁贵发连珠箭,不空射,岭上军兵无敢拒敌。

仁贵见辽兵稍退,飞身上马。

绰戟在手,吼一声如虎:「我乃绛州义军薛仁贵。

当我者死,避我者生。

」一骑马上岭去,赶辽兵逼下岭走,势如摧山。

程总管叫军兵不上,候等信。

背后五百兵见得胜而上,辽兵皆退。

仁贵大喜,既得此岭不远,勒马岭上顾望。

忽见左右二条道,言涧里是一半,小孤山分道,向南熟,向北?。

仁贵犹预间,忽思之,不见了唐二将消息,欲往南路,诚恐北有,欲往北行,诚恐南有,徘徊不已。

忽听一棒锣声,聒谷而响,向孤山掩映处,腾出一队军来,三般两样甲,到阵阻路。

仁贵见了,想二将必遭杀也。

来将是谁。

乃贼兵五百,旗开,一将出马,见身如虎躯磊落,怪貌邹搜,便似冲开雾阵渗沙神,踏落云轩大力鬼。

这将头顶獬豸盔,身披连环甲,骑卷毛马,手横宾铁刀。

高叫:「来将莫非唐将薛仁贵么。

」仁贵勒马:「我乃唐将薛仁贵,非是搜山,奉元帅将令,差某来取摩天岭。

被某退了辽三高,领兵至此。

将军何为阻某。

莫不见唐二将么。

」贼将曰:「我知下落。

」仁贵道:「将军当言何在。

」贼将曰:「尔退三高,敢与吾交战。

若胜,我言二将所在。

」仁贵道:「原无冤仇,为何交战。

」贼将曰:「不与吾战,终须不道。

」仁贵百般告,贼将不说。

仁贵大怒:「吾当杀尔。

」纵马来取,交战百合,未分胜败,各归阵歇。

仁贵大惊,辽将无当某三合者,此贼百合,未能取胜。

又战十合,贼将力怯。

高叫:「仁贵虎将也。

速下马。

将军。

我说二将下落。

」仁贵下马,叉手问也:「辽将无当我三合的,敢问将军姓氏。

」那汉道:「本中原人,入辽国为盗,某乃吴黑达。

」遂言:「二道路明修,北路入海套无路出,南道滑熟,奔南下去,恐有辽兵所困,将军速往。

」仁贵曰:「将军相逐同往,稍建功,赏汝富贵,岂不胜盗也。

」吴黑达曰:「将军在白衣,何提携他人。

若一日富贵,寻将军未晚。

将军速往,救二将有失。

」吴黑达领兵去了。

仁贵纵马向前,背后军叫:「将军且慢者。

怕有失。

」仁贵道:「救人如救火。

」前逢辽兵,仁贵横戟入阵,左右冲突。

后五百兵掩杀,辽兵散走。

仁贵见马三宝、刘君昴兵损大半。

仁贵下马参见毕:「某奉元帅令,教仁贵来保二将军。

」马三宝下马致谢:「若非仁贵,其危怎免。

」仁贵见君昴施礼,马上安坐若太山。

三宝怒责曰:「古人言蒙一饭之恩,尚杀身以报,兼将军救我一命,其恩非小,何敢无礼。

」君昴曰:「乃某手下小卒,焉能答礼。

」三宝大怒:「我闻张士贵赖功者,皆匹夫所教。

杀了这匹夫,去见元帅,只言阵前杀了,不能降其罪。

」扯剑在手,欲杀君昴。

三宝自思,杀这匹夫无疑,恐伤仁贵之功。

还剑入鞘,不言而上马。

随后仁贵领兵保二将下摩天岭来。

程咬金掩然驻马而待,马三宝与程咬金相见憷问,复言仁贵之功。

程咬金大喜,待回见元帅,同见帝以荐仁贵。

方欲回兵,从岭上腾一队兵来,搠辽三高旗号。

程咬金排成阵,高延寿、延广、延清三人出马。

程咬金谓仁贵曰:「将军欲成全功,当退辽三高。

」薛仁贵应声而出,不待交战,三将一时坠骑。

惊杀程咬金。

諕杀马三宝。

一发齐看,怎生建功来。

连飞二矢,射番辽将延寿、延广,一戟戳杀延清,辽兵不击而自走。

咬金、三宝、仁贵归寨见元帅。

程咬金曰:「某自催义军,见薛仁贵捉了混天大王董达,今又见杀辽将三高,皆仁贵之功也。

」马三宝曰:「今见仁贵取摩天岭,退辽兵,皆仁贵之功也。

」张公谨曰:「昔见取安地岭、安地城,皆仁贵之功。

」敬德曰:「昔见发云梯取榆林城,救凤凰山保驾,今救段志贤取白灌城,皆仁贵之功也。

」元帅众将欲见帝,忽有人报皇叔任城王到来。

元帅众官荒接入帐来,见仁贵立于帐下。

李道宗就众将里用手拽仁贵之衣:「昔日救吾一命,恩人在此。

」尉迟恭回看张士贵,倒了赖薛仁贵功不得也。

有功者必封,有罪者天子道甚来。

怎结末。

张士贵众官皆欲往,英公曰:「不须恁众官致怒,我当见帝荐之。

」众官随英公来见帝。

帝见诸将立,兼有程咬金、张公谨出,施君臣礼毕。帝大喜,三路兵已到,帝便领兵过摩天岭下寨。帝与英公论,便无人荐仁贵者。

帝令探其前路取甚处去也。

探人复回奏曰:「御寨约行三十里,前望一山,色如白玉,照日光辉,未知何名。

一路绿水如蓝,前无桥梁,舡楫不能得渡。

」此复回奏帝得知。

旁观山水多矣,水绿皆有,未尝见此山莹白。

帝甚疑之,当看其实。

帝引敬德兼千骑轻兵而往,英公谏曰:「不可去。

恐逢辽兵。

」帝不听,遂令英公守御寨。

帝恐无舡只备载粮草,储车辆数千而行,摘了脚子便是憹。

帝行半舍之地,果见前有白玉山,欲进,被绿水拦其路,水浅深未测,帝令拆车做舡而过。

帝方至中流,忽然风波涌起,于绿水中见一人金盔银甲,玉带红缨,拦住帝驾,呼三声万岁:「小臣特来唐突。

」惊煞太宗。

扬声遂问:「卿姓氏何人。

」那将军正欲通名,帝傍走过敬德来,提鞭便ò:「孽畜敢惊御驾。

」其神人水中复灭。

帝曰:「欲言名姓,卿何此云。

」敬德曰:「妖鬼。

恐为国邪事也,有伤圣驾,臣当保之。

至东岸,见一副骨殖,石碑有字,乃隋将麦铁杖也。

帝不晓,敬德说:「铁杖到此,被辽三高所杀,必是人怜,故用石碑葬之于水中。

今唐突陛下,欲言别葬。

」帝曰:「今至文喜近也。

」时剩看白玉山,乃人骨殖娚而成山。

帝谓敬德曰:「北人火葬,中原人土葬。

」帝马上沉吟,忽于人骨山下见一白衣老翁策杖而来,鹤发霜髯,身着素衣。

帝令宣老人至于山前,问此人骨如山为何。

老人见问,垂泪而奏:「启陛下。

此白骨,乃炀帝征辽时,到此折军二十万,后积骨成山。

老人启陛下。

今何至此。

」太宗见了,其言不利,欲令左右擒之。

忽化风一阵,旋转不散。

太宗看了,大叫一声,堕于马下。

荒煞鄂国公。

提单鞭指着旋风处走将来,其风已散,却来保驾。

左右扶起帝来。

恭奏曰:「陛下见甚来。

」帝曰:「为听老人说话,兼见怪风忽起,心惊堕马。

帝不乐,欲回。

忽闻乐声盈耳,帝审之,乃中原之乐。

移时,见百姓数十,牵羊担酒,歌乐声喧,香烟霭霭,和气融融,来迎圣驾。

帝传圣旨,宣十数个老人问曰:「卿等乃中原之人否。

」皆曰:「然。

」帝曰:「何至于此。

」老人曰:「昔日炀帝兵败,乃于此者娚骨成山。

臣等乃重伤者也,后活者,因辽人不杀,另建此城,号曰思乡城。

」帝谓敬德曰:「朕若征辽事毕,必将此百姓还乡,兼移载骨殖,往中原葬之。

」今登州至文喜县,沿海至家远近即是也。

众父老曰:「臣等乃中原之人也,既见中原本主,何无一礼待之,请陛下入思乡城内。

」帝欲往,敬德曰:「不可,恐辽兵知,有祸。

」帝曰:「无碍。

」百姓引入思乡城来。

方到城中,敬德曰:「恐有兵来。

」言未尽,忽闻金鼓喧天。

有人奏曰:「莫离支领兵围了城也。

」帝领兵上城。

有守御寨英公升帐,怪帝不至,遂问众将曰:「今天子将鄂国公往看白玉山,到今未回,吾想必遭辽兵所困。

诸将等。

谁敢探其消息。

」言未尽,一将素袍莹铠,虎气飘飘,立于帐下,叉手遂言:「告元帅。

薛仁贵愿往。

」英公大喜,此功若建,不索我荐,你自能见帝。

复唤仁贵曰:「公要兵多少,求自愿者去。

」仁贵试问,应声五百人出,却是义军。

元帅与令箭一只:「尔见帝何处受困,便来勾兵,吾准备等尔。

」仁贵得令箭,出寨,前至绿水,望东岸有兵看舡憹。

仁贵高叫:「舡憹奔西岸,我奉元帅令来探天子消息。

」五百人棹舡憹着西岸,急令兵摆渡,未及过得,辽兵东来,把住东岸。

仁贵立于憹上,拈弓箭在手,有三百步远,射弓箭,箭不空,辽兵无敢停立。

憹着岸,五百人随仁贵上岸来对阵。

辽将出马曰:「我乃渤海人天继鹏也。

」问:「唐将何人。

」仁贵道:「活捉此贼,必知帝消息。

」不曾打话,战一合,把天继鹏生擒之,撇在阵前,着剑尖按住前心:「我不杀你,好生道俺皇帝驾在何处。

」那汉言无数句,使仁贵叫苦不迭。

道:「来的迟了也。

救皇帝驾不得,今被莫离支困你天子于思乡城。

此处城小,不禁此围,比及将军到,城必破了。

」仁贵不杀天继鹏,令引路。

使众兵守把东岸,单马奔思乡城。

太宗上城,见辽兵甚大。

与敬德曰:「此祸安免。

」敬德曰:「不假兵将之力,难出此城。

元帅又不知,臣当下城过阵勾兵去。

」帝曰:「卿老矣。

焉同榆窠园之勇。

」敬德对曰:「臣虽年迈,辽兵尚若婴孩,愿陛下无虑。

」言讫,结束了下城,左右开门,提鞭稍马,纵马飞上吊桥,叫阵开着,教太宗立于团楼上,视见敬德之勇。

叹曰:「老人之威不减。

」敬德虽入辽阵,未能得出。

忽见阵势分开,一骑马杀将入来,迎见来者一人,素袍莹铠,赤马繁缨。

敬德迎见,乃问:「来者唐将何人也。

」仁贵高叫:「总管。

吾乃绛州义军薛仁贵。

」敬德曰:「何来。

」仁贵曰:「奉元帅将令,来探皇帝消息。

」敬德道:「今番这功又是你,更休言,随我入城见帝去来。

这里须无张士贵,教君臣两个相见则个。

」敬德令仁贵在前,他在后,复撞辽阵。

仁贵横戟于鞍,取弓箭在手,左右发一箭,射辽兵堕马,纷纭无数,射的二百步之外,马不停蹄。

敬德曰:「吾当年少,也本会这般本事,不用长戟,只凭弓箭。

」开条斋巷,二人直到思乡城下。

时帝忧敬德不能出阵,忽见白衣在前,皂袍在后,两骑马直叩城来。

敬德扬声高叫:「陛下。

城上开门,今有唐将特来保驾。

」仁贵问敬德曰:「城上有帝否。

」敬德曰:「有。

」仁贵下马,躬身山呼万岁。

帝视之,白衣将军,大声叫曰:「昔日梦中所见,正是此人。

」帝大喜,道:「一个应梦将军来也。

」帝问:「卿姓氏。

」仁贵奏曰:「臣乃绛州义军薛仁贵也。

臣得元帅令箭,只来探车驾何往。

若知端的,便当勾军。

臣若上城见帝,恐违元帅令。

」帝曰:「不妨。

」仁贵曰:「臣为兵卒,未为天子宣,只知将军令,便索勾兵去。

」绰戟在手,上马辞鄂国公,撞阵复回。

帝曰:「贤将也。

左右开门。

」敬德入城。

仁贵渡绿水就兵来,见元帅具言前事。

英公令大小诸将起兵十万,奔思乡城来救驾。

过绿水,正行,遇辽兵一阵。

有一辽将出马,使偃月刀,自言:「吾乃莫离支弟葛全武,愿求唐将出马。

」英公欲问,仁贵出马,不打话,战不到数合,辽将力怯,望阵便走,仁贵赶,那汉便取标鎗在手,望仁贵便标,鞍上闪过,那汉只道标鎗中,拨马来取,仁贵在阵中,生擒猛虎将,不用戟搠,舒两只手,就马挟过来。

英公已下诸将睁目而望,撇于阵前,取戟在手,撞辽兵,杀死无数。

背后英公领大兵掩杀,辽兵皆走散,直到城下。

帝上城望见唐兵将皆至,帝曰:「朕祸免矣。

」不移时,英公至城下,望帝下马欲施礼,事急,那能见罪。

礼毕,开门放大兵入城来。

诸将邀天子至衙内来,旁在御帐方坐,英公恨无门路荐仁贵。

天子先言,英公奏:「陛下。

乃绛州义军薛仁贵也。

」帝曰:「朕已知之,见在何处。

」英公曰:「见在御帐外,未得诏旨,未敢自擅。

」太宗道:「宣来对。

」帝怎生任用。

加甚职位。

诗曰:

平生怀却英雄志,今日白衣朝太宗。

看加仁贵甚官。

至帐下,施臣礼毕。

帝视仁贵,果然英雄之辈。

虽骨格雄威,奈容貌瘦弱。

帝问曰:「卿有病否。

」奏曰:「臣无病。

」帝曰:「既无病,缘何瘦。

」奏曰:「臣自临军以来,未尝得饱。

」帝曰:「为何。

」「臣吃一顿饱食,可待十人之餐。

既为义军长行,焉有丰容。

」曰:「卿食几何。

」仁贵曰:「臣一饭斗米,肉十斤。

」帝曰:「朕与御食,可充十人之餐。

」帐下教食,仁贵谢恩食之,如饿虎啖食,未如此猛,不遗一粒之饭也。

太宗曰:「有廉颇之食,亦有廉颇之勇。

」帝方议官赏,人奏帝曰:「今有辽兵莫离支,知唐将杀其弟葛全武,亲领大兵来也。

已临城下。

」仁贵闻报,不辞帝而出帐。

英公曰:「真勇士也。

帝赐御食不谢,料未解其礼。

」帝曰:「非仁贵不辞而去,必与朕建功。

」言未绝,人报薛仁贵领五百军,开城门杀莫离支去也。

帝听奏,大喜,先教薛仁贵吃了茶饭,复看薛仁贵厮杀则个,领大小众将一发出城。

英公列一字阵未圆,见辽兵早至,仁贵勒马当前,望辽兵三旗头引军前来,约二百步远,仁贵连飞三箭,射三旗头坠骑,使辽兵生恐惧之心。

横戟大叫:「我乃绛州薛仁贵也。

当我者死。

」独退辽兵东走,移时复回,下马见帝。

帝欲赐赏,英公大怒,令左右把下者,推转斩讫。

帝曰:「何罪。

」英公曰:「吾阵未圆,不得将令,擅求征战,倘若有失,为之奈何。

葛苏文虎将也。

违将令当诛。

」帝曰:「然。

如此,亦可将功折过。

帝宣仁贵直至马前,对大小总管问:「卿如此骁勇,自从过海,不曾别建甚功。

」仁贵自思,这里不敢唐突对帝奏,后几时再奏。

目视张士贵,咱两个做不得人情,我须索奏。

「启陛下。

臣自前建功者,首杀混天大王董达,九龙门摆阵,上平辽论,至思乡城保驾,皆是臣功也。

」帝大怒,令左右推转张士贵来,欲见其罪。

仁贵奏曰:「非张士贵不荐小臣。

」帝曰:「何为。

」仁贵曰:「臣曾言,自过海凡所建功,臣皆不要。

若见莫离支建功后,见帝不迟。

小臣今日白衣能见陛下,托陛下之洪福,岂待人之荐也。

」帝曰:「乃贤将也。

」遂收兵还思乡城。

帝加薛仁贵掌兵三千,封为游击将军,三路行军先锋使,遥授并州大司马。

随薛仁贵五百兵,皆赏赐毕,众官设宴相庆。

有人报曰:「莫离支亲领兵,离城不远,列成坚阵,特来搦战。

」仁贵立于帐下:「启陛下。

愿往出阵。

」帝大喜曰:「壮士也。

」帝谓英公曰:「朕此举,不称朕愿。

」英公曰:「当计之。

」元帅遂召诸将皆至,谓曰:「此思乡城,东有驻驆山,于山下当擒葛苏文。

」诸将听令便行,东路元帅程咬金、张公谨,西路元帅马三宝、苏定方、武士彟、裴行俭、李思摩。

英公谓仁贵曰:「理会得么。

末后用你,待把莫离支两手分付与你。

」曰:「告元帅。

愿从将令。

」英公道:「近来谈闻善战。

」欢喜煞太宗。

仁贵曰:「这一阵唤驻驆山大战,怎生拿莫离支。

」英公曰:「上将之机,非尔所料,不得吾令,慎勿出阵交战,违令者斩。

」仁贵不喜而退。

帝领大兵与英公出思乡城,英公排阵圆。

东阵上莫离支出马,唐兵皆纳喊。

辽将顶三叉紫金冠,披团花绛狮服,横青铜偃月刀,跨骨轻蹄健马,左右弓挂二鞬,身背飞刀五口。

莫离支搦战,帝问诸将谁敢迎敌。

李思摩出马,战数合,败。

马三宝出,又败。

裴行俭出,亦败。

连败唐将,帝拍鞍大叫:「伤哉。

众将皆老,败于辽将,似此安能还国。

」帝言未了,一将高叫:「启陛下。

诸将皆老,人丛中须有强的。

」道罢,一骑马迸将出去。

惊煞太宗。

问:「出马者谁也。

」「鄂国公也。

」敬德出马,莫离支言:「总管老也。

教后生的来者。

」敬德大怒:「昔日子牙破纣,莫非老矣,吾一臂常有千斤之力,岂为老也。

」飞来取莫离支,交战十合,胜负未分,各归本阵。

莫离支又出马搦战,敬德欲出,一将高叫:「总管且慢。

非总管不英雄,奈昔日建功多矣,敢借这件功与薛仁贵么。

虽不得将令,待活捉莫离支,亦索将功折过。

」言讫,一骑马出,素袍莹铠,赤马繁缨,厉声大叫:「贼将莫离支,敢当薛仁贵么。

」二将交马,敬德当阵喝采:「我少时一当百夫,老不及仁贵,怎生建功。

」莫离支言:「你是谁。

」仁贵言姓名。

莫离支言:「无名之将。

」仁贵曰:「休说旧日功,今得你,可全我大功。

」各言讫,交马,二将未分胜负。

于辽背后,唐将诸总管却杀将来。

莫离支急回阵,与唐将混战。

太宗领英公文武上驻驆山上看,仁贵恐别人夺其功,不放,只缠定莫离支,混战到驻驆山下。

帝视见仁贵白袍赤马,来往军中如神。

帝谓英公曰:「喜得辽东,是此虎将。

」忽见仁贵赶莫离支直临山下,莫离支当不得薛仁贵之勇,只办得走,赶上,莫离支绰飞刀在手,仁贵拈弓在手。

怎见得。

诗曰:

刀撇起满空素练,箭飞来一点寒星。

向驻驆山下,惊煞太宗。

不转眼观个先落马的,箭先着,刀先中,一个非是先落马,一个是镫里藏身,薛仁贵闪过刀,莫离支躲过箭,再战,莫离支又败,领兵望东走,仁贵领兵赶将来。

英公怕仁贵深入重地,遂鸣金收兵。

仁贵不采,今番走了莫离支,几时再见,盛赶莫离支。

从山后一壁转过两骑马,张士贵在前,刘君昴在后。

君昴曰:「总管见么。

仁贵这汉,今番再见帝,其功不小,这里使不得好心的,须索先下手。

」劈转兵器,取弓箭在手,曰:「仁贵脑后无眼,兀的是明鎗易躲,暗箭难逃。

」刘君昴弓箭发,望仁贵后心便射,道应弦而着,射仁贵马后面的箭中左臂上,不曾堕骑,回视知刘君昴发箭。

张士贵在后,一箭射起仁贵心上火来:「二贼匿人之功,更伤吾之命,箭射我不死,一家吃我一戟。

」便不赶莫离支,拨马的回来,迎头遂问:「二总管。

发箭射某者何意。

」仁贵欲杀二贼,反复寻思,不如对帝辨之。

一骑马奔驻驆山上,仁贵带箭见帝。

宣至仁贵,问:「元帅收军,卿何不回来。

」仁贵曰:「臣将自前建功尽与张士贵,只擒莫离支,其功要建,既见此贼,臣肯放回。

」帝曰:「逼贼何所。

」仁贵曰:「正东十数里远近,渐得其贼。

」帝曰:「何为不得其贼。

」仁贵曰:「被唐将救了。

」帝问:「何人救之。

」「臣追贼方及,背后二将发箭射臣左臂,急不堕骑,回头认得是唐将。

」帝曰:「莫非张士贵、刘君昴也。

」仁贵曰:「然。

」帝曰:「何验也。

」仁贵曰:「臣故带箭见陛下。

」帝令取箭视之,上有刘君昴号帖。

帝大怒曰:「二贼怎敢如此。

卿与朕擒来。

」仁贵领圣旨数次,只不退。

帝曰:「何为。

」仁贵曰:「臣立身于张士贵、刘君昴下军,虽蒙圣旨,臣焉敢失上下之礼。

」帝曰:「良将也。

」遂问:「众总管。

卿等谁敢随仁贵捉二贼去。

」有一将应声出:「启陛下。

尉迟恭愿往。

」敬德将仁贵欲往,英公唤敬德:「且慢去。

」付耳低言这般者,敬德称善。

却说张士贵、刘君昴归寨。

帐上论话。

士贵问君昴:「公射仁贵一箭,那汉莫不奏帝去也。

此事若何。

」君昴道:「若帝见罪,和总管也休。

」士贵曰:「怎奈何。

」君昴曰:「不如投辽背唐。

」士贵曰:「高丽君安肯纳之。

」刘君昴道:「将三路都统军印来,某往平壤城去见高建藏去。

」士贵遂摘印,度与君昴。

刘君昴曰:「某先往,总管后来,恐唐兵将拿咱。

」君昴领兵出寨,往平壤路上来,心情恍惚,甚怯甚怕。

正到峻岭岩映箭处,闻一喊发,一队唐兵阻其去路,旗开,捧一员将,高叫:「刘君昴略住。

鄂国公在此。

」敬德遂问:「君昴何在。

正西有御寨,直东待那里去。

」君昴曰:「我奉总管命巡绰去。

」敬德笑曰:「尔等射仁贵一箭,正中左肩,今帝知其事,今遣兵擒尔等。

今领兵东往,莫不背唐投辽乎。

」君昴曰:「不敢。

」敬德曰:「尔不反,可下马受缚,见帝便休。

」君昴知罪大,拨马归辽,领兵便走。

敬德曰:「这匹夫实反。

」催军便赶,君昴却更走十数里远近。

海岛一队军来,当住刘君昴,二将出马,一个雪白袍,遮藏了铁铠,一个皂罗袍,笼罩了虎,一个挂孝秦怀玉,一个尉迟宝林。

高叫:「来将何人。

」君昴觑了,不顾众军,一骑马落荒便走,背后敬德领二年少将军赶将来,盛走里,忽然听一棒锣声,有五百人截了去路。

旗开,捧一员将,素袍莹铠,赤马繁缨,横方天戟,按住马,叫:「刘君昴略住。

薛仁贵在此。

」便似报恨伍员逢伯嚭,两个相见,结怎末。

刘君昴结下马告仁贵,被仁贵生致君昴,将见尉迟总管。

话说张士贵帐上道:「莫不漏泄了也。

」正寻思间,人报君昴领兵回。

张士贵思之,何来之早。

左右道:「欲去平壤城,路逢莫离支,献了三路都统军印,辽家受降,刘君昴入寨,特来见总管。

」张士贵令左右请来,言未了,辕门外二将腾至,面前敬德,后面是仁贵。

敬德高叫:「老贼匿仁贵之功,其罪非小。

敢遣刘君昴却将三路都统军印逢辽兵投降,罪当灭族,老贼下帐来。

」张士贵撩衣便往帐后欲走,仁贵举步如飞,腾至扯住征袍,道:「总管休走。

奉圣旨特来宣总管,有折证的事。

」怎见得。

诗曰:

往日赖功情可恕,今朝反国罪非轻。

却说敬德将二人入御寨,至太宗帐下,敬德具奏其事。

君昴曰:「臣不敢射仁贵,射辽将误中仁贵。

」帝问士贵曰:「尔令君昴将三路都统军印何往。

」「臣不知君昴盗去。

」折证未定,有户部尚书褚遂良出班奏曰:「臣为勘官,问二人。

」帝许遂良,令左右将二人退。

帝设宴赏劳仁贵,封为南郡公,三路都统军兵职,挂了印。

仁贵谢恩罢,依班次列坐饮宴。

敬德见皇叔李道宗坐于筵上共饮,敬德怒曰:「任城王有甚功劳,坐于众官之上。

」道宗曰:「我乃皇叔。

」敬德曰:「有贵无功,亦大丈夫之耻也。

」道宗默然不语。

褚遂良见帝奏曰:「臣勘二贼,已招伏了。

」帝看招状,士贵匿仁贵之功,君昴射仁贵一箭,欲反唐归辽,迢伏是实。

帝大怒曰:「把二匹夫推转速斩。

」任城王起而奏曰:「不可为军卒斩二功臣。

」敬德怒曰:「今士贵造反,皇叔发言占护,莫非同反也。

」道罢,欠身离座,拽扭袍袖,用拳便打,正中左目,血流满面,堕于地下。

帝怒曰:「总管怎敢。

呼金瓜把下者。

座上诸官皆赤面,筵前文武尽低头。

帝令左右扶任城王起,急令医官用药贴住其血。

召敬德至前,问曰:「朕观汉史,常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之过也。

光武不以功臣用事,明圣者也。

」恭奏曰:「臣乞一言而死。

今任城王与张士贵新作对门,士贵造反,按法当诛,皇叔发言占护,与反者同也。

莫道打其一目,只不打下头来,臣无罪。

」帝宣任城王至前,谓曰:「朕之富贵,卿之富贵,敬德所为也。

卿看天下面。

」帝免敬德罪。

拖张士贵、刘君昴至帐下,帝见之,转怒曰:「二贼有何词诉。

」士贵曰:「匿仁贵之功是实,余外虚诉也。

」斩讫刘君昴。

太宗拈笔在手,于张士贵招后,只写四个字道:「递流海岛。

至次日,帝并三路兵起来,逼平壤城下御寨毕。

遣使将文字看了,諕煞了辽王,遂问群臣:「今唐兵已至都城,卿等有何计。

」一大臣白全斌出班奏曰:「唐帝圣德,斯兵浩大,若不归降,安免此危。

」王曰:「与吾同意。

」令近臣写降表来。

有人奏曰:「莫离支兵败,入阙见王。

」王急宣至殿下。

「今唐帝将文字至,卿当视之。

」莫离支曰:「王颇有惧意。

」王答曰:「吾已令写表,欲降于唐。

」莫离支曰:「谁教大王。

」王曰:「白全斌教降唐。

」莫离支曰:「为甚尔有降唐之心。

」白全斌曰:「王有惧心,若不投降,怎退唐兵。

」莫离支用剑一挥,白全斌头落地。

莫离支曰:「臣当写其计,要退唐兵,寸甲不留。

」写就计策,度与高建藏看了,大悦。

此阵迎敌唐兵,主军等全在葛苏文。

计道甚。

高建藏即发使下战书去,约来日见阵。

太宗大怒。

次日领兵三十万出寨,两阵圆,莫离支出马。

帝谓诸将曰:「此贼若得,天下平定,谁敢建功。

」薛仁贵出马,ò:「贼将勿走。

」言讫交马,莫离支气力不加,拨马归阵,仁贵领兵混战。

帝令英公、敬德上高坡望,军兵交战,旗号交杂,鎗刀混闹,金鼓喧天,喊声振地,混战多时,胜败未分。

忽观正北尘头遮日,土雾腾空,大兵数万,如今至近,太宗高阜处觑了旗号,连声叫苦不迭,旗上写着天山军,乃莫离支所借也。

昔炀帝之败,皆因此兵。

帝与英公便收兵还寨议事。

近臣奏曰:「天山射鵰王颉利可罕领三将元龙、元虎、元凤,兼大兵三万,来助高丽下战书,搦善射者来日对阵,较量弓马。

」太宗曰:「比及谁能。

今唐将皆老,难对此人弓箭。

」薛仁贵应声而出:「陛下放心。

小臣当射。

次日帝亲领大兵出,与天山两兵对阵射。

颉利可罕立于阵前,谓唐兵曰:「番辽邻国,特来解鬬,吾以弓箭伏于尔等,可还本国。

」言讫,取弧矢,望空中群鴈过,连发数箭,皆中其鴈落地。

唐将皆恐,帝见失色,似此弧矢,冠绝古今,想匹夫是养由基番地复生。

门旗影内立着薛仁贵,心内自思,此功不建,名姓难扬,擗转方天戟,取弓箭在手,搭箭当弦,望番王约二百步远近,发箭便射。

怎见得。

诗曰:

弓拽满轮秋月,箭飞一点寒星。

军兵发喊一声,惊煞太宗。

绰旗望见,失声便叫:「从天地,那里有这弓箭来。

抵三千个养由基,赛一万个李广。

」仁贵功在何处。

三箭天山定太平。

兀的是第一箭,怎的着箭,正中其胸,堕骑而死,颉利可罕阵中先亡。

元龙见本主先亡,欲报其恨。

元虎拨马,搦发箭者出。

仁贵出马,元虎曰:「尔既弓箭熟,休得力战,较弧矢者。

」仁贵曰:「何以较之。

」元虎曰:「各射三箭。

」仁贵道:「射何物。

」元虎曰:「尔射我,我射尔。

」仁贵道:「谁先发箭。

」元虎曰:「尔先射。

」仁贵曰:「饶尔三箭。

」太宗惊曰:「怎奈何。

」元虎曰:「先战几合,得便者发箭。

」仁贵应命,交马数合。

从元虎走,仁贵赶,见那汉连珠发三箭,仁贵皆躲了,元虎拨马来取,仁贵道:「你射我三箭,我只一箭,这箭防着。

」拿住三只箭,取六钧弓,迎头只一箭,元虎堕骑。

元凤来救,仁贵道:「你也吃我一箭。

」元凤不曾争揣,只一箭射在马下。

薛仁贵道:「这根箭便不着,交元龙吃我一戟。

」道罢,纵马飞奔元龙根底来。

怎结末。

诗曰:

凛凛威风冠世雄,扶持唐世定辽东。

能交海外烟尘静,皆在天山三箭中。

元龙措手不及,被仁贵戟刺落马。

太宗亲督大兵掩杀天山军。

仁贵盛赶败军,结斜一队辽兵来,打莫离支旗号。

仁贵不赶天山军,来迎莫离支。

两阵圆,薛仁贵出马,叫:「高氏非吾敌也。

愿求莫离支出阵。

」葛苏文应声出马,仁贵曰:「天山军一队既败,尔若不从,别无所托,下马受降,唐帝宽厚,亦赦其过。

尔不投降,置于砧刀,悔之晚矣。

」苏文曰:「大丈夫死而不辱,吾刺昌黑飞之面,讥讽唐帝,纵吾拜降,亦只免死,何如死内逃生。

」言讫,与仁贵交战,无数合,莫离支败走,仁贵便赶,绰飞刀在手,仁贵见刀来,下马闪过,整身上马,见飞刀又至,仁贵用手接其刀,再赶,一口刀漫头来,仁贵急躲不迭,怎见得。

诗曰:

刀飞三尺寒泉,血溅满袍红雨。

当时惊煞太宗。

諕杀众总管。

不争仁贵有失。

怎结末。

大唐天下,飞刀中仁贵左肩,虽伤不重,恨心转加,大叫:「誓报一刀之恨。

」纵马入辽阵,杀辽兵四散奔走。

太宗见仁贵有伤,收兵还寨。

宣仁贵上帐,帝用金疮药涂之,仁贵誓死以报国,次日金疮药痛不止。

莫离支知仁贵卧病,每日领兵搦战。

方及旬日,仁贵金疮痊愈,帝赐御宴,与仁贵起病。

方饮宴间,有探马探报曰:「莫离支又来搦战。

」仁贵曰:「一刀之恨,今日可报。

」离御筵下帐,披挂了上马,一似大虫中箭。

太宗亲领三员上将,数十万大军出寨。

怎见得。

诗曰:

可爱白袍年少将,发心活捉葛苏文。

莫离支出马搦战,仁贵出曰:「前者飞刀算吾,看今番再试。

」交战无十合,莫离支败走。

仁贵赶,飞刀一口,仁贵左手接着,又飞一口刀,右手接了,复一刀来,下马闪过,连飞三刀皆不中。

仁贵放心,一直赶至平壤城下。

莫离支高叫:「城上有高建藏么。

」遂曰:「卿何败失。

」曰:「葛苏文为仁贵之勇而败,大王急开门。

」建藏曰:「卿休怪,此城已献与别人也。

」莫离支曰:「献与谁。

」向圆楼上转过英公,高ò曰:「逆贼。

你主降吾,此城属唐也。

」叫左右发箭射,莫离支转城欲走,向城西角上腾至一队兵来,当其归路。

旗开,捧一员将,皂袍铁甲,乌骓马,大叫:「莫离支略住。

鄂国公在此。

」背后英雄薛仁贵,前面猛勇尉迟恭,两势并攻夹击,莫离支领兵撞阵得出,约有千兵,背后唐兵追袭不舍。

赶至天晚,前有大庄,令兵歇泊,呼其庄主,一老人出迎。

众人簇问,曰:「我乃莫离支也。

」庄主问:「因何至此。

」莫离支曰:「因与唐兵交战,误败于此,暂假一宵,天晓便去。

」老人曰:「请将军入庄正堂上,则着嘉殽美酒待之。

」老人向正堂一壁小阁中,唤至年少约二十余岁,老人言曰:「吾儿天交咱父报仇,尔兄白全斌因劝辽王降唐,被此贼杀,今为唐兵所败,误至于此。

」更不别言,将剑在手。

飞奔正堂上来。

谁知道,莫离支没兴。

正是:

私渡过船遇船漏,孤庄求宿遇仇人。

却说白全斌弟白全荣提剑在手,欲出,老人急止:「吾儿略住,莫离支勇,非不知也,可候图之。

」老人上堂来,与莫离支道话,一宵中不得便,天方晓,忽闻金鼓之声,人报唐将薛仁贵至庄外。

莫离支便不顾众军,单骑走至北方,心悔昌黑飞之事误矣。

盛走至前面,逢着二年少将军,一个体挂皂罗袍,腕悬竹节鞭,一个身挂白衣,双悬水磨简。

两个截住,高叫:「贼将略住。

尉迟宝林、秦怀玉在此。

」莫离支不迎二将,结斜走去。

背后薛仁贵合二将兵赶莫离支走,马上叫苦三声,只见一漫漫的海水当其路头。

曰:「吾亡于此。

」言未尽,唐兵腾至,喊一声,围三路,北有海水,东有尉迟宝林,西有秦怀玉,南有薛仁贵。

白全荣高叫:「您三将略住。

你不知我有冤仇,被此贼杀吾兄,今日当报其冤。

」言讫出马。

仁贵曰:「休夺我功,天子斩了刘君昴,害了张士贵,皆为匿吾功也。

」言讫,斜方天戟出马,腾至莫离支面前,不打话,交战无二合,生擒莫离支于马上,将至平壤城见帝。

帝令宣至殿下。

太宗曰:「尔是莫离支,作大罪知否。

一杀本主高建武,二欺弱高建藏,三夺下番进奉之物,诈言谤朕。

朕驱兵五十余万,非贪疆好土,侵犯外国,因汝兴师,令军民劳役。

今遭擒执,何言所诉。

」葛苏文曰:「陛下乞赦小臣,使我王服大国,更不阙进奉之礼。

」帝冷笑曰:「伤人猛虎既制,安能复纵。

朕若还国,安用于汝。

」令左右武士推转斩讫。

太宗传圣旨,加封高建藏为高丽国王。太宗班师还国。正是,诗曰:

鞭敲金凳转,人唱凯歌回。

怎见得。又有诗为证。诗曰:

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永息烟尘清净宇,太宗车驾却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