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张立斋考异

文心雕龙考异 张立斋

       序

  梁刘彦和文心雕龙乙书,自隋书经籍志初见著录后,原本久佚,唐写本残,元至正本仅见于何焯语、及孙贻让礼札迻中所引黄丕烈校本。

明以后,有弘治嘉靖万历诸刻,传本始盛于世。

至于何义门所谓据宋本校勘者,乃误于明钱功甫之一言,未足信也。

盖钱氏自称所得阮华山宋刊,实为晚出,有依托之嫌,与所称隐秀篇四百字,同属可疑。

纪文达叶郋园均有论正,若是今世传本,唐钞残缺,元镌罕见,当以明刻较全而差古矣。

兹编所据:一、英京所藏唐人写本残卷影片,自原道篇赞曰以下,至谐隐篇题止。

二、涵芬楼影印之嘉靖本。

三、万历杨升庵批点梅庆生音注本,哈佛图书馆所所藏;余前岁讲学来美,得影印全书一函。

四、凌云本,原刻极精,五色套印,亦哈佛所藏。

五、黄叔琳集注及纪评合刻本,为道光十三年初刊于南广节署,朱墨两色套板,为哥大图书馆所藏。

据此五种,逐篇互校、手自甄录,旁参御览及近世范文澜注本,杨明照校本,王利器新书,所引诸旧刻,翻检再三,间下已说;并补拙着文心注订之所未备。

惟王杨二氏校本,自述所据唐写本以下,王凡廿三种,杨凡十七种,余则唐写本以下,仅得其五,颇惭寒俭。

但二氏之作,于校雠则每失,于论断则频误。

兹就唐本十余篇中,王氏失校者,有廿余条,杨氏失校者,达三百四十余条,如唐写本辨骚篇「汤武之祇敬」句下,原脱「典诰之体也,至讽之旨也,」四句共廿二字。

又铭针篇「孟臧武之论铭也,」句下原脱「曰天子令德,诸侯计功,大夫称伐,」三句共十三字,二氏均未校出,谨细忽大,不见舆薪,为失之最者也。

且唐写本原为草体,娟秀有法,西陲古卷上品,盖中唐学士大夫之笔,二氏于诸篇中之天与之,祀与祝、复与履、诘与诰、晢与晰、秘与秘、弥与珍、照与昭、祝与说、间率依稀莫辨,以意误从,是又不识草书之过也。

杨氏凡遇写本中之观字,皆认为亲字之误,诚又匪伊所思矣。

至于亡忘、绩绩、解懈、唱倡、撰选、宛婉、旁傍、曜耀、却郗、皆于古为通之字,有典籍可按,而二氏率以应从某从某者,何疏略至于是欤。

盖校雠之作,如仇家相对,又乌可不求甚解乎。

征圣篇,先王圣化句,唐本圣化作声教,以为下章有声教一辞,改从唐本,不知圣化本于孟子,声教本于禹贡,何当改从。

明诗篇五子咸怨句,从范注改怨为讽,不知怨为尚书五子之歌经本字。

诔碑篇迭致文契句,别本迭致作送势,则谓送势为六朝常语,应改从,(亦据范说)不知迭致之本于易系辞。

此皆杨氏之误也。

诔碑篇易入新切句之切,而识作丽,谓宜改从。

铭针篇卿尹州牧句,谓唐写本前上有九字,今检唐本,切字不误,九字本无,此又王氏之误也。

以上仅就写本诸篇略举而已。

杂文以下,卅余篇中,二氏失误,仍多不免,将随章见义,以己意宾从,颇补其失,略正所误。

但考异之作,如扫落叶,究竟难求,况文心原本已渺,自明清以降,异本之见于著录者,不下廿余种,加以御览玉海诸书所引,足资取证者尤繁,搜罗艰备,阙疑难详,今所从事,聊为引玉,用俟专家。

别如范注所谓宗经篇袭王仲宣文章志之说,即自「易惟谈天,至表里之异体者也」,共二百字,则检艺文类聚及御览并无,是乃范氏引象山陈汉章之言,本出严铁桥全汉文所误录。

况孤证不足据;而两汉六朝之文体,风格迥殊,故不为论列,以免厚诬古人也。

此稿始于编注订时,原仅据嘉靖本及坊间黄本,客夏再度来美,所获善本不一,乃勉为完稿。

入秋偶恙初痊,再检来稿,重校一过,且以遣日,区区之作,竟迭经寒署矣。

        成申岁除张立斋识于纽约之凝碧楼,时年七十。

原道第一 #

○以铺理地之形。(此据嘉靖本下同)

  梅庆生音注本(以下简称梅本)凌云本(以下简称凌本)黄叔琳本(以下简称黄本)并同。王足利新书本(以下简称王校凌本)引陈本梁本理地作地理。

  立斋按:理地与上文丽天对文,理地是。

○为五行之秀人。实天地之心生。

  梅本凌本黄本人生二字并无。王利器新书(以下简称王校本)引故宫周刊载明钞本文心书影一帧与梅本同。

  立斋按:嘉靖本人字衍,心生由下文而诡。杨明照校注本(以下简称杨校本)云:「当作秀气心生」四字者、非是。

○傍及万物。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校本引张本、孙本,傍并作旁,杨云:「

旁字是」。 #

  立斋按:傍亦音旁,庄子斋物论、傍冒、旁傍字通,杨校非是。

○调如竽瑟。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作竹瑟。王校本引明活字本御览,作竹琴。

  立斋按:礼记乐记庄子管子皆竽瑟并称,从竽瑟是。

○肇自太极幽赞神明。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太作泰,赞作赞。王校本云:「旧本俱作赞,孔龢碑幽赞神明,作赞是。」

  立斋按:太泰古通;赞后起字,说文无赞字。两汉碑刻为或体俗体之源,文字之乱,自两汉始;王校引碑文皆东汉以后之物。作赞是,王校非。

○洛书韫于九畴。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龙豁精舍丛书本畴作章,汉书五行志作九章。」

  立斋按:杨说非,依经文作畴是。

○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始、冯本作为,御览亦作为。」杨校云:「征圣篇远称唐世则焕乎为盛,辞义与此同,可证作为是也。」

  立斋按:宜从始,因下有既发亦垂句,既亦皆承始义,且以二典为古文之始,故从始,杨校非。

○益稷陈谋。 #

  梅本谋作谟。注云:「元作谋,杨改。」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作谟。

  立斋按:说文锴注:泛议将定其谋曰谟。」从谟是,杨失校。(

杨失校颇繁,以下不悉举)。

○九序惟歌。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惟作永。

  立斋按:书大禹谟,「九功惟叙,九叙惟歌。」作咏非。

○辞繇炳曜。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作耀。

  立斋按:曜耀字通,见玉篇。

○褥其徽烈。 #

  梅本褥作振。注云:「元作褥,朱改。」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正作振。

  立斋按:从振是。易蛊象:「君子以振民育德。」曲礼:「振书论于君前。」皆有振作之义。王校本误褥为缛,缛、六经所无。

○剬诗缉颂。 #

  梅本同。剬下注云:「音端。」黄本凌本并同。御览剬作制。

  立斋按:剬、古制字,见史记正义五帝纪注。剬同制,亦见说文。梅音端,亦本说文。

○雕琢情性。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作性情。

○木铎启而千里应。

  凌本黄本御览并同。梅本启作起。杨校引诸本。作起。

  立斋按:启本论语不愤不启,王校据梅本从起非是。

○爰自风姓。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爰上有故字。

○玄圣创典。 #

  梅本玄下注云:「一作元。」凌本同,黄本玄作元。

  玄斋按:玄圣见庄子天道篇。凡清刊本玄皆作元,避圣祖讳也,以下不具举。

○原道心裁文章。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作「原道心以敷文章」。注云:「以敷一作裁文,从御览改。」又以敷,御览作而敷。

  立斋按:嘉靖本以字脱,裁夺敷布也;从敷为长。

○研神理而设教。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而作以。

○发辉事业。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辉宜作挥,御览正作挥。」

  立斋按:易干文言:(六爻发挥、旁通情也。」从挥是。

○故知道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无知字。

○旁通而无涯。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涯作滞。注云:「作涯。从御览改。」王校云:「按今见宋本御览皆作涯。」

  立斋按:无滞则通达;不匮则足用,从滞为长。

○汤曰鼓天下之动。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动下有者字,从御览增。

  立斋按:经文有者字,御览是。

○乃道之文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无乃字。

○民胥以效。 #

  凌本黄本并同。梅本效作。

  立斋按:为效之俗体。从效是。

      征圣第二 #

○见乎文辞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无文字。

  立斋按:诸本文字衍,易系辞下云:「圣人之情,见乎辞矣。」唐写本是。

○先王圣化。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圣化作声教。

  立斋按:孟子:「大而化之谓圣。」此圣化所本。禹贡:「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此声教所本。诸家并据练字篇改从声教者皆非。

○夫子风采。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风采作文章。

  立斋按:上文已有文章句,此作风采是。

○溢于格言。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于作乎。

○以立辞为功。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黄本立作文。

  立斋按:左传僖二三年:「吾不如襄之文也。」杜注:「有文辞也。」又襄二五年「非文辞不为功。」依传文从「文」为是。除黄本皆非,扬校误。

○以多方举礼。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方并作文。梅本注云:「元作方,孙改。」

  立斋按:孙改是。

○此事迹贵文之征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迹作绩。

  立斋按:书尧典:「庶绩咸熙。」传:「绩功也。」又迹同迹。诗小雅:「念彼不迹。」传:「不迹、不循道也。」二字义殊,唐本是,王失校。

○忠足而言文。

  凌本同。梅本黄本忠作志。注云:「志元作忠、谢改。」唐写本作志。

  立斋按:作志是。左传襄二五年:「言以足志。」又而字、唐写本作以,杨王二氏皆失校。

○妙极机神。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梅本注云:「机疑作几。」

  立斋按:庄子至乐篇:「万事皆出于几,皆入于几。」此几字所本。几神与上日月为对文,从几是。

○缛说以繁辞。

  梅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辞作词。

  立斋按:辞词三字互通,唐写本辞词互用。如词高言中,信辞若巧,分见第一、二两篇是也。

○书契断绝。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决断。

○文章昭晰以象离。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晰作晢,象作效。

  立斋按:从晰是。考晰、晢二字易混,白晰之晰从析,明晢之晢从折,唐写本草书之木手莫辨。又按离、卦名,从象是,杨校云:「

晢、俗字」者误。

○繁略殊形。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形作制。

  立斋按:形指体势而言,与下文时字对文,从形是。

○变通会适。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适会。

  立斋按:易系上:「唯变所适。」韩康伯注云:「变通贵于适时,趣舍存乎其会。」唐写本是。

○是以致论必征于圣,宗于经。

  梅本凌本黄本并作「是以子政论文,必征于圣;稚圭劝学,必宗于经」。注云:「子字符脱,杨补。」唐写本作「是以论文必征于圣;窥圣必宗于经。」

  立斋按:唐写本是。杨氏所补,或以意为之也。

○弗为好异。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弗惟作不唯。

  立斋按:「不、弗」、「惟、唯」,皆音义互通。不、古音弗。

○故知正言所以立辨。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作辩,唐写本作辨。

  立斋按:辨辩音义互通,说文皆作判解也。又通偏,杨校非。

○辞成无好异之尤,辨立有断辞之义。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成下有则字,义作美。

  立斋按:尤、过,义、宜也。意对为切,从义是。

○徒事华辞。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庄子列御寇原作从,然徒事云者,含訾意,亦通。

○虽却此言圣。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此言作訾,唐写本作訾。

  立斋按:作訾是。

○弗可得己。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弗作不,己作也。

○犹或钻仰。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犹作且。

○胡宁勿思。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胡宁作宁曰。

○睿哲惟宰。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睿作叡。

  立斋按:睿叡互通。说文睿作叡。

     宗经第三 #

○其书言经。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及唐写本言并作曰。

  立斋按:从曰是。

○效鬼神。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效作。

  立斋按:,玉篇云:「俗效字,正韵古惟从文,无从力者。」效、说文象也,又通效,唐写本误。

○洞性灵之奥区。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区奥。

  立斋按:班固东都赋:「天下之奥区焉。」唐写本及范注均误。

○大宝咸耀。 #

  梅本凌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咸并作启。

  立斋按:大宝指群经,故曰咸。从咸是。

○义既极乎性情。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极并作挺,王校引明钞本御览极作埏。

  立斋按:极字至高至大至正之义,从极是。

○辞亦匠于文理。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于作乎。

○圣谋卓绝。 #

  梅本谋作谟。凌本黄本御览及唐写本并同。

○而吐纳自深。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并无而字。

○易惟谈天。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易上有夫字,御览及唐写本并同。

○人神致用。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人作入。注云:「从御览改。」唐写本亦作入。

○洪锺。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云:「闵本锺作钟。」

  立斋按:锺、钟古通,酒器乐器之别,自汉以后始着。

○旨远辞高。 #

  梅本高作文,凌本黄本并同。注云:「元作高,孙改。」,唐写本作高。

  立斋按:远与高、中与隐,辞义相协,从高是。

○固哲人之骊渊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固作故。

  立斋按:从固是。

○书实记言。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及唐写本记并作纪。

  立斋按:记、释名:「纪也。

」。

纪、史记索隐:「纪者记也。

」。

记、纪训同而辞互相假,但经典中义实有别。

诗大雅:「纲纪四方。

」传:「理之为纪。

」书益稷:「据以记之。

」传:「使记识其过也。

」据此记言之记,宜从记。

○诂训茫昧。 #

  梅本记言之下,接览文如诡;黄本记言之下,接训诂茫昧,与唐写本同。

  立斋按:自此句之下,至表里之异体者也,倒错难读,先逐句校定之如下。

○故子夏叹书,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言昭灼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明上有代字,行上有错字。

○礼记立体,据事剬范。

  梅本体下有弘用二字,剬作制。凌本同。黄本记作以。注云:「

一作贵。」,体下注云:「一本有宏用二字。」唐写本与黄本同。

○章条纤曲,一字见义。

  梅本曲下有「执而后显,采掇王言,莫非宝也。春秋辨理」四句。注云:「四句十六字原脱,朱按御览补。」凌本黄本王并作生,唐写本王言作片言。

○谅以邃矣,尚书则览文如诡。

  梅本邃矣下,「此圣人之殊致,表里之异体者也」两句。注云:「自书实记言之下,倒错难通,余从诸善本校定云云。」

○诗主言志,诂训同书。

  凌本黄本并同。梅本诂训作义训,唐写本言作之。

○敢最附深衷矣。

  梅本作「故附深衷」,无矣字。黄本作「故最附深衷矣」。唐写本及御览作「最附深衷矣」,无敢故二字。

  立斋按:此句下嘉靖本作礼记立体,据事剬范,章条纤曲,下接「一字见义」。

梅本作「训诂茫昧,通乎尔雅,文意晓然矣」,下接「礼记立体」句。

唐写本则矣字下,作「礼以立体,据事制范」句。

凌本黄本并与唐写本同。

○此圣人之殊致,表里之异体者也。

  梅本凌本此二句在谅以邃矣之下。黄本唐写本此二句则在「访义方隐」句下。

  立斋按:以上自书记言,至此二句止,信如杨氏所云:「诸本互舛,倒错难通」,幸有唐写本为据。

此二百字中,如言昭灼之昭,唐写本作照;诗主言志之主,唐写本作之;据事剬范之剬,唐写本作制;采掇生言之生,唐写本作片;谅以邃矣之以,唐写本作己;圣人殊致之人,唐写本作文;凡此异文,皆足改从,中惟照、宜从昭,此句法本左传隐五年昭文章,与桓二年昭其俭也。

至于章句丛错不协,皆依此写本为定,差可读矣。

兹参酌黄本唐写本等写定如下。

「书实记言,而诂训茫昧,通乎尔雅,则文意晓然。

故子夏叹书,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言昭灼也。

诗主言志,诂训同书,摛风裁兴,藻辞谲喻,温柔在诵,故最附深衷矣。

礼以立体,据事制范,章条纤曲,执而后显,采掇片言,莫非宝也。

春秋辨理,一字见义,五石六鹢,以详略成文;雉门两观,以先后显旨,其婉章志晦,谅以邃矣。

尚书则览文如诡,而寻理即畅;春秋则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

此圣人之殊致,表里之异体者也。

○至根底盘深。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至于盘固。」

○余味日新。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余上有而字。

○后进追取而非晓。

  梅本凌本黄本晓并作晚。注云:「晚元作晓。」唐写本作晚。

  立斋按:晚与下文先字对文,从晚是。

○前修文用而未先。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文一作运。」唐写本文作久。

  立斋按:杨校从久,以对上文追取而意似可解,用运可互通,两句皆属论文字而言,故写本从久为长也。

○易统其首。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注云:「首一作旨。」

  立斋按:据下文「发其源,立其本,总其端」诸句,言源言本言端,故从首是。

○纪传铭檄。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朱云铭当作移。」唐写本纪作记,铭作盟。

  立斋按:唐写本是,春秋盟会为盛,从盟是。

○终入环内者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无者也二字。

○仰山铸铜。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仰作即。

  立斋按:史记吴王濞传:「乃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索隐:「即,就也。」从即是。

○义直而不回。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直作贞。

  立斋按:论说篇「时利而义贞」,分用易干卦语。贞,固也,从贞是。

○励德树声。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励作迈。

  立斋按:作迈是,迈同劢,书大禹谟「皋陶迈种德」句本此,杨校引左传杜注而不及经文,注失其本矣。

○正末归本。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正末」作「极正」。

  立斋按:易干文言「各正性命」句本此,唐写本误。

○三极道。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铃本校云:「按三极彝训,已见正文,此道训之字疑错置。」

  立斋按:铃说是。

○致化归一。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归作惟。

  立斋按:唐写本是。书大禹谟「惟精惟一」。

     正纬第四 #

○神龟见而洪范耀。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耀作耀。

  立斋按:耀、耀字通,俗作曜,王校误云「唐写本作曜」非是。

○斯之谓也。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之作其。

  立斋按:从之是。

○好生矫诞。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诞作托。

  立斋按:诞与訑同,疑元作訑,唐写本由形近而讹,从诞是。

○孝论昭哲。 #

  梅本凌本黄本哲并作。注云:「原作哲,许改。」唐写本孝作考。

  立斋按:从考从皆是,哲考并误。

○按经验纬。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按作酌。

○纬之成经。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王校云:「成疑作于。」

  立斋按:纬经有相成之势,盖作纬者必依经以成,引经为说,故成字为长,王校疑作于者非是。

○倍擿千里。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擿作摘。杨校云:「宜从摘。」

  立斋按:摘擿互通,擿音义同掷,杨说非。

○经显圣训也,纬隐神教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无也字。

○圣训益广。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圣作世。

  立斋按:作圣是。

○而今纬多于经。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无今字。

○尧造绿图。 #

  黄本唐写本并同。梅本绿作录。

  立斋按:录,说文「金色也」,与丹书并称,宜从录。

○图录频见。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录作箓,唐写本录作绿。

  立斋按:箓为录之俗体,从录是。

○伪既倍摘。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倍疑作掊。」

  立斋按:「倍音义与背同,韩愈韩滂墓志「滂读书倍文,功力兼人。」注:「倍文谓背文,暗记也。」参拙著文心注订,黄说非。

○原夫图录之见。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无原字,图录作绿图。

  立斋按:唐写本误同前。

○乃昊休命。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乃作乃。

  立斋按:乃同乃,昊、昦之俗体,尧典「钦若昦天」,参注订。

○前世符命。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世作圣。

○伎术之士。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伎作技。

  立斋按:伎、技古通,礼王制:「作奇技。」书泰誓:「断断无他技。」史记冯驩传:「无他伎能。」

○必假孔氏。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假作征,王失校。

○谓起哀平。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谓下有伪字。

  立斋按:书洪范正义:「纬侯之书,不知谁作。」通人讨核,谓纬起哀平,孔氏袭舍人语有伪字,杨校是。

○东序秘宝。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

  立斋按:杨校云:「唐写本秘作秘。」今按唐写本元作秘,杨氏识作秘非是。

○曹褒撰谶以定礼。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撰作选。

  立斋按:撰与选同,见集韵,杨校非。

○尹敏戏其深瑕。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戏作巇。」唐写本深瑕作浮假。

  立斋按:黄氏云「疑作巇。」不知所据,从戏是。

○白鱼赤乌之符。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乌作雀。

  立斋按:白鱼赤乌皆本史记周本纪,如以赤雀为文王事,则应作赤雀白鱼矣,舍人原文当作乌不作雀,此或传写之误,杨校非。

○黄金紫玉之理。

  梅本凌本黄本理并端。注云:「瑞元作理,孙改。」唐写本金作银,理作瑞。

  立斋按:史记孝武纪:「以风符应合于天地。」集解:「瑞也。」此孙氏改字所本。范校云:「金作银」是,见礼斗威仪。

○是以后来辞人。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后作古。

  立斋按:后、古皆通,但后字为长,指自哀平谶纬既兴之后而言也,不能概之以古。杨校云「指彦和以前,宜从古」者非是。

○援摭英华 #

  梅本凌本黄本援摭并作采摭。唐写本作捃摭。

  立斋按:捃摭是。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荀卿孟子韩非之徒,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书。」又事类篇:「捃摭经史。」所本皆同,杨校失检。

○平子恐其迷学。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恐作虑。

○荣河温洛。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荣作采。

  立斋按:黄注云:「尚书中侯『帝尧即政,荣光生河,休气四塞。』作采非。

○糅其雕蔚。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糅作采。

  立斋按: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糅字本此,杨校非。云:「采其雕蔚,即篇末招摭英华之意。」非是。

     辨骚第五 #

○小雅怨谤而不乱。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旁并作诽。注云:「元作旁,许改。」

  立斋按:庄子刻意篇:「放言怨诽。」通训定声:「放言曰访,微言曰诽。」许改是。

○可谓兼之。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无兼之二字。

  立斋按:兼之言兼有国风小雅之不淫不乱也,唐写本脱。

○昆仑悬圃。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悬一作玄。」唐写本元作玄。

  立斋按:悬、玄古通。

○文辞雅丽。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无辞字。

  立斋按:文辞与次句辞赋之辞犯重,从唐写本是。

○驷虬乘翳。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铃本云:「洪本翳作鹥,诸本皆误,唯唐写本作鹥不误。」

○皆合经术。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术作传。

○杨雄讽味。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讽作谈。

  立斋按:从讽是,说文「讽、诵也。」

○谓不合传。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铃木云:「洪本传下有体字。」

○鉴而弗精。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弗作不。

○翫而未核者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也作矣。

○汤武之祗敬。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禹汤。

  立斋按:离骚原作汤禹。又按祗敬以下四句,唐写本脱,诸家皆未校出。

○桀纣之猖披。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原脱此句。

  立斋按:猖披,楚词宋本作昌被,别本作倡披,被音义与披通,盖古文凡披皆作被也。

○丰隆求宓纪,鸩鸟媒嫁女。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丰上有驾字,鸩上有凭字。

  立斋按:唐写本驾凭字衍,此列举迂怪之事,杨校非。

○夷羿蔽日。 #

  梅本凌本黄本蔽并作彃。注云:「元作蔽,孙改。」唐写本作毙。

  立斋按:楚辞天问:「羿焉彃日。」别本又作毙,从彃是。说文:「彃射也。」王校从唐写本改从非是。

○木天九首。 #

  梅本凌本黄本天并作夫。注云:「元作天,谢改」唐写本作木夫。

  立斋按:楚辞招魂:「一夫九首,拔本千些。」作夫是。

○土伯三足。 #

  梅本凌本黄本足并作目。注云:「目元作足,朱改。」唐写本作目。

  立斋按:同前书:「土佰九约,….参目九首。」从目是。

○摘此四事。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摘作指。

  立斋按:摘发指近也,见说文。从摘是。

○体宪于三代。

  梅凌黄三本宪并作慢。注云:「慢元作宪,朱据宋本楚辞改。」唐写本作体宪。

  立斋按:从慢是,参注订。杨校语意朱阐,从宪非,诏策之体宪一词,义有别也,王校从宪亦非。

○风雅于战国。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雅作杂。

  立斋按:唐写本以形近而讹,从雅是。

○取镕经意。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意作旨。

○自铸伟辞。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赵云伟作纬。」唐写本亦作纬。

  立斋按:唐写本误,从伟是。

○九歌九辩。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辩作辨。

  立斋按:辨、辩字通,见前说。

说文同作判解,后以引申之义,乃有考问谓之辨,巧言谓之辩也,据易干卦「问以辨之」又履卦「君子以辩上下定民望」可证。

○绮靡以伤情。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绮靡作靡妙。

○诡而惠巧。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惠作慧。

  立斋按:惠慧字通。后汉书孔融传:「将不尔惠乎。」注:「惠作慧。」

○招魂招隐。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招魂、冯云:『楚辞本作大招。』下云、屈宋莫追,疑大招是。」唐写本作大招。

  立斋按:淮南小山有招隐士在续楚辞中,彦和所引不及贾谊以下诸篇;故从大招是。

○耀艳而深华。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深作采。

  立斋按:耀艳、文采外发也;深华、文采内蕴也。

外发故曰耀,内蕴故曰深,深者藏也。

考工记:「梓人必深其爪。

」即藏其爪也。

采、采、彩互通,与耀字不协,从深是,杨校非。

○遽蹑其迹。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王校引锺本梁本遽作远。

  立斋按:从遽是。

○菀其鸿裁。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菀作苑。

  立斋按:菀苑音义互通;惟菀盛茂也,诗小雅「有菀其特。」则与苑有别,从菀是。菀又音郁,王校非。

○酌而不失其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真作贞。

○顾盻可以驱辞。

  梅本盻作盼,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盻作眄。

  立斋按:盻音系,说文「恨视貌。」盼音判,玉篇「目黑白分明貌。」眄音,虞卿以顾眄而指相印,见前汉书班固叙传,从唐写本作眄是。王失校。

○壮志烟高。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志作采。

  立斋按:骚体志郁而文盛,壮字非,从唐写本作采是。

     明诗第六 #

○歌永言。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歌作哥。

  立斋按:哥、古文歌,见说文。

○圣谋所析。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谋作谟。

  立斋按:从谟是。

○诗者持也。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持上有故字。

○有符焉耳。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有上有信字。

○昔葛天氏乐辞云。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无天氏二字,下无云字。

  立斋按:依下文「黄帝云门,理不空弦」,上应作「葛天乐辞,玄鸟在曲」,氏云均衍文,见玉海引「昔葛天乐辞,玄鸟在曲」可证。唐写本脱天字。

○黄帝云门,理不空绮。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绮、朱云当作弦。」唐写本正作弦。

  立斋按:诗谱正义云:「既能合集,必不空弦。」弦之所歌,即是诗也;从弦是。

○大唐之歌。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唐作章。

  立斋按:大唐、大章、大巷,皆尧乐名,参注订。

○舜造南风之诗。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舜作虞。

  立斋按:上称尧,下称舜,从舜是。

○太康败德。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太作少。

  立斋按:此据史记夏本纪:「帝太康失国。」作少非,少康乃诛浇者、夏后相之子也。

○五子咸怨。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怨作讽。

  立斋按:「五子咸怨」,句本尚书五子之歌,讽字非,范注杨校均误。

○子夏监绚素之章。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监作鉴。

  立斋按:监、鉴字通。监、察也,视也。览本义为大盂,见说文,引申亦为视义,义属后起,监字是,读平声。

○可与言诗。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与作以,唐写本诗下有矣字。

  立斋按:与字本论语,以字非。

○王泽殄竭。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殄作弥。

  立斋按:尚书毕命:「余风未殄。」殄、绝也,与下文辍字偶,杨校云「唐本作弥」非也,盖行草之,往往近尔;是从非尔也,杨校误识。

○风人辍采。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辍作掇。

  立斋按:从辍是。

○以为宾荣。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为作成。

○李陵班婕妤。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并无妤字。

  立斋按:婕妤、官名,古于官号多单称,如右丞曰丞,丞相曰相,太宰曰宰,婕妤称婕,唐写本御览并可从。

○见疑于后代。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后作前。王校云:「疑读作拟亦通。」

  立斋按:疑、拟古通,惟此则从疑为是,缘上文莫见五言句义而致后文之疑也,王校非。

○召南行露。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召并作邵。

  立斋按:召字经典无作邵者,唐写本及御览并误。

○阅时取证。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证并作征。

○两汉之作乎。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两上有故字,御览上有固守。

  立斋按:御览固字是。

○婉转附物。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王校云:「唐写本婉作宛。」

  立斋按:唐写本正作婉、非作宛也,王校误识。

○怊怅切情。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怊作惆。

○清曲可味。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及御览曲并作典。梅注云:「曲,作典。」

  立斋按:从典是。

○暨建安初。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初上有之字。

  立斋按:王校于唐写本此条脱。

○五言腾踊。 #

  梅本凌本黄本踊并作踊,唐写本踊作跃。

  立斋按:踊经传皆作踊,诗邶风「踊跃用兵。」礼檀弓「辟踊,哀之至也。」从踊是。

○唯取昭哲之能。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哲并作晰。

  立斋按:从晰是。

○唯稽旨清峻。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唐写本旨并作志。

  立斋按:王校于唐写本此条脱。

○若乃应璩百一。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一作壹。

○辞谲义贞。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贞作具。

  立斋按:从贞为长。

○张潘左陆。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作张左潘陆。

  立斋按:时序才略诸篇皆作左潘。

○嗤笑徇务之志。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嗤作羞。

○或文以为妙。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析。

  立斋按:从析是,为析之别体。

○崇盛亡机之谈。

  凌本黄本并同。梅本唐写本亡并作忘,王校从徐曰:「当作忘。」

  立斋按:亡同忘,诗邶风:「心之忧矣,何维其亡。」古作忘,亡通无,皆一字也,无烦改从,王校非。

○辞趣一揆。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趣作辄。

○莫与争雄。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与作能。

○挺拔而为俊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俊作。

  立斋按:俊通,王校云:「唐写本作」误。

○俪采百字之偶。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字作家,从偶为长。

○清丽居宗。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唐写本上两句皆有则字。

○叔夜含其润,茂先凝其清,景阳振其丽。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含作合,御览凝作拟。

  立斋按:杨校引文镜秘府与嘉靖本黄本并同当从。

○鲜能通圆。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并作圆通。

○忽之为易。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之并作以。

  立斋按:从以是。

○自出篇什。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自出」并作「出自」。

○则明于图谶。

  凌本黄本并同。梅本明作萌,上有亦字。唐写本同。

     乐府第七 #

○声依永。 #

  梅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凌本作咏。

○既其上帝。 #

  梅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既作暨。

  立斋按:既、暨字通,但既、己也,暨与也;从暨是,杨校非。

○有娀谣乎飞燕。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王校引玉海改乎从于。

  立斋按:上下诸句皆从于,王改是。

○殷牦思于西河。

  梅本凌本黄本牦并作整。注云:「整元作牦。」御览作整,唐写本作厘。

  立斋按:吕氏春秋元作殷整甲,河亶甲之名也,从整是。

○音声推移,亦不一概矣。

  梅本凌本并同。唐写本音作心。

○及夫庶妇。 #

  梅本及作匹。注云:「元作及,许改。」凌本黄本同。唐写本作「及疋夫庶妇」。

  立斋按:诸本及下脱匹字,许改及唐写本是。

○乐育被律。 #

  梅本凌本黄本育并作盲。唐写本育作胥。

  立斋按:诗小雅「君子乐胥。」从胥是。

○气变金石。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石作竹。

  立斋按:王校云、上言皇,唐写本作竹非。

○精之至也。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至作志。

  立斋按:从至是。

○叔孙定其容与。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与作典。

  立斋按:容与出离骚,与铿锵为对文也。容典出汉书曹褒传,但此从与为是。

○纪其铿锵。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鉴并作铿。

  立斋按:作铿是。

○武帝崇礼。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礼作祀。

  立斋按:王校不从祀是。

○朱马以骚体制歌。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

  立斋按:范注引朱改作枚非、汉书朱买臣传言楚词、帝甚悦之。朱字不误。

○河间荐雅而罕御。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荐作篇。

  立斋按:唐写本误,从荐是。

○诗效鹿鸣。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至宣帝雅诗,颇效鹿鸣。」

  立斋按:唐写本是。王校云:「颇效与稍广为对文也。」

○迩为元成。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迩作逮。

  立斋按:从逮是。

○暨后郊庙。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后下有汉字。

  立斋按:唐写本是。

○惟杂雅章。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杂作新。

  立斋按:从杂是。

○志不出于滔荡。

  梅本凌本唐写并同。黄本滔作淫。

  立斋按:尚书汤诰「无即慆淫。」从慆是。

○声节哀急。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哀作稍。

  立斋按:哀稍并通。

○阮咸讥其离声。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声作罄。

  立斋按:从罄是。礼记明堂位:「垂垂和钟,叔之离罄。」郑注:「和离谓次序其声悬也。」

○和乐精妙。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乐下有之字。

○晋风所以称远。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远作美。

○季札观辞。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王校据左传改辞为乐。

  立斋按:王改是。

○怨志詄绝。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宛诗决绝」。

  立斋按:范注本认应作宛志决绝,非是。

论语:「诗可以怨。

」此怨志所本。

詄绝,前汉书礼乐志:「天门开詄荡。

」詄,逸出也。

绝,离骚:「萎绝其何伤,」注:「绝、落也。

」盖詄绝状其起落不定之势,与婉娈乃对文也,唐写本笔误,范注不可从。

○自此阶矣。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写本阶作偕。

  立斋按:阶字本诗●●:「谁生励阶。」唐写本误。

○诗声曰歌。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诗作咏。

  立斋按:汉书艺文志:「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从咏是。

○李延年间于增损古辞。

  梅本凌本黄本间并作闲。唐写本间作闲,李作左。

  立斋按:左延年善郑声,见魏志杜夔传,从李非、间作闲是。

○咸有佳篇。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咸作亟。

○斩伎鼓吹。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斩、俞羡长云,疑作轩,伎疑作歧。」唐写本正作轩歧。

  立斋按:斩伎为轩歧,形近致误,轩辕歧伯也,见崔豹古今注及宋书乐志,黄注是,参注订。

○而并总人乐府。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无并字。

  立斋按:唐写本是。

○缪袭所致。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袭作朱,致作改。

  立斋按:唐写本误,缪袭魏人,有鼓吹曲挽歌之作见魏志。又纪评云:「致富作制。」可从。

○以标区界。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界下有也字。

     诠赋第八 #

○昔邵公称公卿献师,师箴赋。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师下注箴瞍二字,唐写本无卿字,箴下有瞽字,与御览同。

  立斋按:国语周语:「师箴瞍赋蒙诵。」韦注:「无眸子曰瞍,赋公卿列士所献诗也」。从唐写本是,瞽宜改瞍字。

○刘向云。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刘上有故字,向下无云字。

  立斋按:云字当存,因下句有称字为对文。

○结言韵。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短。

  立斋按:即短字之别体,集韵与短同。

○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招字于楚辞也。

  梅本同。字下注云:「孙云疑是体宪。」凌本黄本招字作拓宇,唐写本及御览然下有则字,人下有而字,招字并作拓宇。

  立斋按:频延年宋郊祀歌:「开拓土宇。」李善注引汉虞诩曰:「先帝开拓土宇。」见李详补注。从唐本是。

○宋玉风钧。 #

  梅本凌本黄本钧并作钩。唐写本钧作均。

  立斋按:宋玉有钩赋,从钩是。

○遂客至以首引。

  梅本遂下注云:「许云:当作述。」至字下注云:「当作主。」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至作主,首作守。

  立斋按:汉志有客主赋十八篇,至为主之误。首引者,即言序为赋之首引也。唐写本守字误。

○极貌以穷文。

  梅本凌本黄本极下有声字。注云:「声元脱,曹补。」唐写本声作形。

  立斋按:声形并通,声字为长,原道篇:「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形貌同旨。嘉靖本脱声字,上言客主,下言声貌,相对成文也。

○顺流而作。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顺并作循。

  立斋按:顺循也,从唐写本改从为是。

○枚马同其风。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同作播。御览同作洞。

  立斋按:同播洞皆通,播字为长。

○皋翔己下。 #

  梅本凌本黄本并作皋朔以下。注云:「朔元作翔,曹改。」唐写本正作朔。

  立斋按:朔字是,枚皋东方朔也。

○夫京殿苑猎。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夫上并有若字。

  立斋按:若字是。

○履端于倡序。

  梅本凌本唐写本及御览并同。黄本唱作倡。

  立斋按:唱导也,与倡通。礼乐记「望倡而三叹。」注「并与唱通。」杨校非。

○辞以理篇。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辞并作乱。

  立斋按:从乱是。

○迭致文契。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并作「写送文势」。

  立斋按:从唐写本是。

但文契文势用同,皆与上理篇二字对称也。

写送为六朝常语,迭致则为重复前言。

结括全篇,如赋之乱,史之赞,皆同旨也,此盖或为舍人原本异文,本为写送,后又改为迭致,易系辞迭用柔刚,迭用迭致等,若杨校以为迭致二字乃送势之误则非矣。

○闵言称乱。 #

  梅本言作马。注云:「元作焉朱改。」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言作马。

  立斋按:唐写本是。

○殷人辑颂。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辑作缉。

  立斋按:辑、说文:「车和辑也。」诗大雅:「授几有缉御。」辑缉二字不相通,唐写本误,从辑是。

○斯并鸿裁之寰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寰作环。

  立斋按:寰,说文「天子封畿内县也。」唐写本误。

○鹿品杂类。 #

  梅本鹿作庶。注云:「元作鹿曹改。」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正作庶。

  立斋按:庶品二字本易干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物品一也。」

○触兴致情。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致作置。

○斯又小制之区畛。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制作制。

  立斋按:制制字通,说文同训裁。

○事数自环。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数作义,环作怀。

  立斋按:怀为环之误。自环者,回环反复,自设问答也。如荀子五赋皆此体,御览非。

○宋发巧谈。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巧作夸,御览巧作夸。

  立斋按:夸夸字通,夸饰篇:「自宋玉景差,夸饰始盛。」夸字是。

○致辨于情理。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理作衷。

○明约以雅赡。

  梅本凌本黄本约并作绚。注云:「明绚元作明约,朱依御览改。」唐写本正作明绚。

○迅拔以宏富。

  梅本凌本黄本拔并作发。唐写本及御览并作拔。

  立斋按:从拔为长。

○深玮之风。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玮并作伟。

  立斋按:从伟是。

○合飞动之势。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合作含,唐写本作含。

  立斋按:从含为长。

○凡比十家,并辞赋之流也。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唐写本流字并作英杰。

  立斋按:王校云:「诸本英杰误作流」而未及黄本,并未言据唐写本校出,实为疏落。

○发端必遒。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端作篇。

○义以明雅。 #

  梅本以作必。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必。王校云:「御云以当作必。」未言据唐写本校出。

  立斋按:从唐写本作必是。

○物以情观。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观作睹。

○画绘之着玄黄。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著作差。

  立斋按:御览非。

○文虽新而有质。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新作杂,御览质作实。

  立斋按:从唐写本杂是。

○色虽糅而有本。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本一作仪。」唐写本作义。

  立斋按:本字是,对质而言,杨校从玉海引作仪非是。

○遂使繁损枝。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损作折。

  立斋按:折枝出孟子,然此指繁华过实,可以言损,未可以言折也。

○无贵风轨。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贵作实,御览作贯。

  立斋按:实贯皆形近而讹,从贵是。此言损枝害骨,既风轨之不重,而劝戒之旨亦失也。杨校云:按实字较胜者非是。

○分歧异派。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异流分派。

○滞必扬。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

  立斋按:从唐写本作是。

○言庸无隘。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庸作旷。

  立斋按:陆机文赋:「言旷者无隘。」从旷是。

○辞翦美稗。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稊稗。

  立斋按:从唐写本作稊稗是,语见孟子。

     颂赞第九 #

○咸墨为颂。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墨应作黑。」唐写本作黑。

  立斋按:黄注据吕氏春秋古乐篇为说,从黑是。杨校据御览古乐志为证,不及吕氏,失其原也。校书宜据典籍之最初见于著录者为是。

○九韶。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韶作招。

  立斋按:韶招古通。

○自商以下。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商下有颂字,御览引并同。

  立斋按:颂字非,此言自商以下之文理允备,非专指颂而言,故下文刊举风雅颂各体也。唐写本颂字衍,王失校。

○文理允备。 #

  梅本黄本并同。凌本唐写本理并作礼。

  立斋按:从理是。

○容告神明谓之颂。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容上并有雅字。

  立斋按:雅字属上句之末。

○风雅序人。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人下有故字。

  立斋按:唐写本误,两汉以下文体,下及六朝骈俪,上下相承之句,多略介词及连词,杨校非是。

○鲁人以公旦次编。

  梅本人作国,凌本黄本并同。注云:「元脱曹补」。唐写本及御览俱无人国二字。

  立斋按:曹补者;因下有商人句,补国字以为偶也。

○非飨燕之常味也。

  梅本飨燕作燕飨,味作咏,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常味作恒咏。

  立斋按:左传成十二年:「享以训恭俭,宴以示慈惠。」注:「

享同飨,宴同燕。」从飨燕及咏字是。

○晋兴之称原因。

  梅本兴作舆。注云:「元作兴曹改。」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

○直言不咏。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直不言咏」。

  立斋按:直言与下句短辞相偶,唐写本笔倒误。

○并谍为诵。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诵作颂。

  立斋按:谍牒喋互通。谱第为牒,多言为喋,此言并谍为诵者,言非直言不咏,短辞以讽者也。诵与颂同。王校改谍为谓,以意为之,失考殊非。

○浸被乎人事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乎作于。

○情采芬芳。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情采作辞采。

○比类寓意。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寓意作属兴。

○又覃及细物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又作乃,及下有乎字。

○史岑之述僖后。

  梅本僖作熹。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僖作燕。

  立斋按:唐写本误,汉书作熹,曹改是。

○或范垧那。 #

  梅本垧作駉。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

  立斋按:駉鲁颂篇名,与篇中在垧之垧,音同义殊,从駉是。

○虽深浅不同。

  梅本深浅作浅深,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深浅。

○至于班傅之北征西逝。

  梅本逝下注云:「疑作巡。」凌本同,黄本作巡,唐写本逝作征。

○岂不褒过而谬体乎。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过作通。

  立斋按:从过是。

○马融之广成上林。

  梅本上林下注云:「疑作东巡。」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

  立斋按,艺文类聚及典论论文,皆有上林之称,此不必从马融传改也。

○而不变旨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变作辨。

  立斋按:变通辨,见庄子逍遥游。

○魏晋辨颂。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辨作杂。

  立斋按:唐写本是。

○原夫颂惟典雅。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雅作懿,御览同。

○汪洋以树义。

  梅本义作仪,凌本黄本并作义。注云:「一作仪。」唐写本作仪。

○唯纤曲巧致。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御览唯作虽。又唐写本作纤巧曲致,王失校。

  立斋按:从唐写本作纤巧曲致为是,神思篇有文外曲致可证。

○与情而变。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与并作兴。

  立斋按:从与为长。

○大体所底。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底作宏,御览底作弘。

  立斋按:宏弘字通,通变篇:「宜宏大体。」作宏是。

○赞者明也。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明也下有助也二字。唐写本及御览并有助也二字。

  立斋按:赞皆宜作赞,下同,参注订。助也宜从唐写本补。

○嗟叹以助辞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无也字,御览也上有者字。

○以倡拜为赞。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王校从顾校唱作言。

  立斋按:汉置鸿胪,以唱名引拜于殿上以谒君为职,故云唱拜,王校从言非。

○及迁史班固书,记赞褒贬。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及史班因书托赞褒贬。御览作及史班书记,以赞褒贬。

  立斋按:迁史班书者,言迁之史记,固之汉书也。

记赞褒贬者,迁附太史公曰;固附赞文也,是此赞统二家而言也。

然舍人之文,于节中是专论赞,而之体,实始于固,故唐写本作史班固书,御览作史班书记,亦具此义,惟下大有纪传后评,亦同其名,是以字统言。

若是嘉靖本作迁史固书,当不误则从嘉靖本为是,杨校非。

又唐写本固误作因。

○颂体以论辞。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以作而,辞下有也字,御览以作而。

○又纪传侈评。

  梅本侈作后。注云:「元作侈,朱从御览改。」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侈作后。

  立斋按:从后是。

○仲治流别。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治作洽,唐写本同。

  立斋按:洽治相混,若干宝之为干于也。

○景纯注雅。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注下有尔字。

○动植赞之。 #

  梅本凌本唐写本并同。黄本作动植必赞,御览并作必赞。

○义兼美恶。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义作事,御览义作赞。

○然其为义。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唐写本及御览然下有本字。

  立斋按:唐写本是。

○促而不旷。 #

  梅本凌本唐写本并同。黄本旷作广,御览同。

  立斋按:旷与广通,前汉书五行志:「师出过时谓之广。」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广焉。」广音旷,又见正字通。

○昭灼以送文。

  凌本黄本唐写本昭作照。黄本文作义。梅本作昭灼以述义。

  立斋按:集韵照或省作昭。诗鲁颂:「其音昭昭。」释文:「昭,之绕反。」是昭照同音相假也。杨校误。

○容体底颂。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体作德。

○缕影摛文,声理有烂。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唐写本文声并作声文。又黄本影作彩。

○年积愈远。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积作迹。

     祝盟第十 #

○祀遍群臣。 #

  梅本凌本黄本臣并作神。注云:「神元作臣朱改。」唐写本正作神。

  立斋按:舜典「遍于群神。」杨校云:不必据今舜典改。非是。古人口授,神臣迭韵易混,循音而笔误,从神是。

○是生黍稷。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黍稷作稷黍。

  立斋按:黍稷连词见尔雅翼。韩非外储篇:「夫黍者五谷之长也。」从黍稷是。

○伊祈始蜡。 #

  梅本祈作耆。注云:「元作祈柳改。」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伊耆。

  立斋按:周礼秋官,有伊耆氏。注:「古帝王号。」礼记郊特牲:「伊耆氏始为蜡。」唐写本是,范注引顾校作祈非。

○土及其宅。 #

  梅本凌本黄本及并作反。注云:「元作及许改。」唐写本正作反。

○爱在兹矣。 #

  梅本爱作爰。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爱作暧。

  立斋按:爱为爰之形近致误,从爰是。

○四海俱有。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四上有与字。

○以六事责躬。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责下有人字。

  立斋按:唐写本人字衍,王失校。

○则雩禜之文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则作即。

○掌六祝之辞。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祀作祝。

  立斋按:王校唐写本,误祝为祀。

  又按:周礼春官有六祝之辞,从唐写本作祝是。范注云:「孙云唐写本作祀,今检唐写本明是祝字非祀也,与王校本同其失误也。

○夙兴夜处。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处作寐。

  立斋按:夙兴夜处出仪礼士虞礼篇:「夙兴夜处不宁。

」夙兴夜寐,出诗小雅,此宜从夜处,因附论庙之祝,本仪礼之文也,唐写本以夜寐习见而改之者非也,王校是。

但引仪礼之文,不以不宁断句,是误读也。

○言于附庙之祝。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附作祔,唐写本亦作祔,祝作祀。

  立斋按:从祔是。又按附祔古文均作,附祔皆後起字,見羅雪堂先生說。

○所以寅虔于神祇。

  梅本处作虔。注云:「许改。」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

○春秋己下。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春上有自字。

○祝币史辞。 #

  梅本凌本黄本祀并作祝。唐写本作祝弊。

  立斋按:左传昭十七年:「祝用币,史用辞。」从祝是。

○至于张老成室,致善于预哭之祷。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于作如,成室作贺宫。

  立斋按:王校本于宫室失校,从唐写本作贺宫是。

又按:唐写本善作美当从。

王校云:「祷字当作颂,舍人盖误记耳。

」左传善颂善祷,颂祷皆可从,无所谓误记,王校非。

○获佑于筋骨之请。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佑作佑。

  立斋按:佑佑古通,见集韵。楚词天问:「惊女采薇鹿何佑。」注「佑一作佑。」

○可谓祝辞之组纚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纚丽,下有者字。

  立斋按:纚,说文:「冠织也。」离骚:「索胡绳之纚纚。」诗小雅:「绋纚为之。」纚字不误,王校从丽非。

○汉之群祀。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汉上有逮字,之作氏。

  立斋按:王校云,以唐本作氏为确者非是,盖氏指晋氏族业之兴衰,此二字为指事类之相属,之字为长。

○肃其旨礼。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旨一作百。」唐写本旨作百。

  立斋按:唐写本可从。

○既总硕儒之仪。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仪作义。

  立斋按:义仪古通。汉书邹阳传,师古注曰:「义读曰仪。」

○侲子驱疾。 #

  梅本驱疾作驱疫。注云:「元作欧疾王改。」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

○越巫之祝。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范注引孙云:「唐写本祝作。」

  立斋按:范注误,草书之兄,上作两横点,范注未辨致误,且凡列唐写本均引孙云云,是未见唐写本也,作者非。王校亦误识作说益非也。

○体失之渐也。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体作礼,唐写本作体。

  立斋按:从礼为长。

○唯陈思诰裁以正义矣。

  梅本诰下有咎字。注云:「元脱曹补。」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诰裁作诘咎。

  立斋按:诰咎文见艺文类聚,序中有诰咎祈福句,不作诘,王校所引困学记闻作诘者非,从诰咎是,亦见曹子建集。

○若乃礼之祭祀。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祀作祝。

○盖引神而作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而作之,铃木云闵本神作申。

  立斋按:易系上:「引而申之。」又申神古通。

○然则策本书赠。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赠作赗。

  立斋按:作赗是,见仪礼即夕礼:「书赗于方。」左传襄二十九年:「楚人使公,公视襚。」杜注:「诸侯有使赗襚之体。」释文云:「一本作赠。」

○因哀而为文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无而字。

○颂体而仪。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作祝,唐写本同。王校云仪疑作义。

  立斋按:祝古通,体质而仪式也,从仪是,王校非。

○太史所作之赞,因周之祝文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太史作太祝,作作读,因作固。

  立斋按:因从唐写本作固是。

○凡群言发华。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发作务。

  立斋按:从发是,务与下句实务犯重,王校非。

○而降神实务。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实务作务实,唐写本同。

  立斋按:作务实是。

○班固之祀蒙山。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祀作祠,蒙作涿。

  立斋按:严可均全汉文廿六辑得涿邪山祝文四句,及文选逐邪山祝文,皆作涿,从涿是,王氏于唐写本此条失校。

○奠祭之恭哀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奠祭作祭奠。

○骍毛白马。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毛作旄。

  立斋按:毛旄古通,史记夏本纪:「羽旄齿华。」

○以及要契。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以作弊,契作劫。

  立斋按:下文道废则汽始,与弊字应,举曹毛之事,与劫字应,唐写本是。

○臧洪歃辞。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歃辞作唾血。

  立斋按:歃、说文歃血也,盟者以血口一旁曰歃血,史记平原君传:「王当歃血而定从。

」通作喢,后汉冯衍传:「喢血昆阳。

」古人无作唾血者,唐写本误。

○气截云蜺。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气作辞。

○无补于晋汉。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无于字,晋汉作汉晋。

  立斋按:古人于时序倒置,始例有二,皆见于离骚。

一曰:「汤禹之祗敬」,一曰:「汤禹俨而求同」;所以然者,先举近以及远,亦行文之便而已。

称晋汉本离骚,两从可也。

○奖忠孝。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奖下有乎字。

○故知信不由衷。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不由作由不。

  立斋按:左传桓二年:「信不由衷,质无益也。」唐写本误倒置,王失校。

○共存亡,戮心力。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无共字心字。

○宜在殷鉴。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在作存。

  立斋按:唐写本是。

○毖钦明。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钦明作唾血。

  立斋按:唐写本误。

     铭箴第十一 #

○昔帝轩刻舆几以弼违。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引作轩辕帝。

 立斋按:黄帝或称帝轩,见帝王世纪,王校语欠明。

○大禹勒笋而招谏。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笋作簨,御览而作以。

 立斋按:福记明堂位:「夏后氏之龙簨。」释文:「簨作荀。」参注订。

○题必戒之训。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戒作诫。

 立斋按:戒诫通,正韵、与戒同。

○则先圣鉴戒。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先圣作列圣,先上无则字。

○故铭者名也,观器必也正名,审用省乎盛德。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无故字、也字、正字,盛作慎。

  立斋按:应作「观器必也正名,审用贵乎慎德」。

又按:杨校谓唐写本观器作亲器。

又云「凡唐写本观之字均作亲字,」今检唐写本皆作观字无作亲者,杨于草书莫辨,乃有此失。

○盖臧武仲之论铭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无武字。

  立斋按:唐写本以下脱「曰,天子令德,诸侯计功,大夫称伐」,三句,共十三字,王杨二本均未校出。

○夏铸九牧之金鼎,用勒肃慎之楛矢。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无鼎矢二字。

○魏颗纪勋于景铭。

  梅本凌本黄本铭并作钟。唐写本及御览铭并作锺。

  立斋按:钟锺古通,国语晋语:「其勋铭于景钟。」作钟是。

○孔悝表勒于卫鼎。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勒并作勤。

  立斋按:礼记祭统有「其勤公家,及勤大命施于蒸彝鼎」之语,从勤是,王失校。

○灵公有蒿里之谥。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蒿作旧,御览作夺里。

  立斋按:庄子则阳篇:「灵公夺里。」御览是。

○吁可怪矣。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吁作噫,矣作也。

○赵灵勒迹于番禺。

  梅本禺作吾。注云:「元作禺,杨改。」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

○秦铭刻传于华山。

  梅本传作博。注云:「元作传朱改。」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

  立斋按:从博是,参注订。

○吁可茂矣。 #

  梅本茂作笑。注云:「元作茂曹改。」凌本黄本唐写本及御览并同。

  立斋按:从笑是。

○若班固燕然之勒。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无若字,御览若下有乃字。

○张昶华阴之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昶作旭,范注云:「古文苑十八载此文,亦作张旭。」

○序亦盛矣。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盛作成。

○蔡邕铭思。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铭思作之铭。

○独冠古今。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作思烛古今。

○侨公之箴。 #

  梅本侨作桥,箴作铭,凌本同。黄本箴作钺。唐写本作桥公之钺。

  立斋按:从唐写本是。

○吐纳典谟。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上有则字。

○准矱戒铭。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戒作武。

  立斋按:从武是,本武王踄阼诸铭而为之也,参注订。

○而居博奕之中。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中并作下。

○而在臼杵之末。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作杵臼。

○张采剑阁。 #

  梅本采作载。注云:「元作采谢改。」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采并作载。

○其才清采。 #

  梅本凌黄本并同。唐写本作清采其才。

○勒铭岷汉。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勒铭作诏勒,御览同。

○箴者所以攻疾防患谕箴石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者下有针也二字。

  立斋按:从唐写本是。

○周之辛甲百官箴一篇,体义备焉。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作及周之辛甲,百官箴阙,唯虞箴一篇,体义备焉。」

  立斋按:左襄四年,传曰:「昔周辛甲之为大史也,命百官官针王阙,于虞人之箴曰….」即此文所本,当从唐写本为是。

○战伐己来。 #

  梅本凌本黄本伐作代。唐写本作伐。

  立斋按:伐宜作代,唐写本误。

○箴文委绝。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委并作萎。

  立斋按:从萎是,诗小雅:「无本不萎。」离骚:「虽萎绝其何伤兮。」

○乡尹州牧二十五篇。

  唐写本同,梅本凌本黄本卿上并有作字。

  立斋按:王校云,唐写本州岛上有九字,今检唐写本确作卿尹州牧,并无九字也,王校误。

○鞶鉴可征。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可作有。

○信所谓追清风于前古。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无信字,所作可,御览同。

○温峤傅臣。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傅并作侍。

  立斋按:峤献侍臣赋,见本传,从侍是。

○引广事杂。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广一作多,杂一作寡。」唐写本作「引多而事寡,」御览作「引多事寡。」

○义正体芜。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正下有而字。

○乃寘巾履。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履作屦。

○宪章戒铭。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戒并作武。

  立斋按:从唐写本戒作武是,宪章于武王之诸铭也。

○名目虽异。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目作用。

○故文质确切。

  梅本确作确。注云:「元作确朱改。」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亦作确。

○所以箴铭异用。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异作寡,御览作实。

  立斋按:从唐写本作寡是,承上文盖阙久论之意也。

○罕施代惟乘文君子宜酌其远大焉。

  梅本作罕施于代,惟秉文君子,宜酌其远大焉。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罕施后代,唯秉文君子宜酌其远大者焉。御览焉作矣。

  立斋按:梅本之于字为旁注,凌本黄本依改。唐写本施下作后,焉上有者字,王失校。

○铭实器表。 #

  梅本器表作表器,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器表。

  立斋按:唐写本是,王校云,与德轨对文是也。

○警言乎履。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警乎立履」。

  立斋按:从唐写本是。

○必核以辨。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梅注云:「核元作覆。」

     诔碑第十二 #

○大夫之才。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王校引未本御览大上有士字,才作材。

○诔者累也。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无累也二字。

  立斋按:御览非,参铭针篇针者条。

○其详靡闻。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详并作辞。

  立斋按:王校未及唐写本此条,从唐写本作辞是。

○在万乘则称天以诔之。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在上并有其字。

  立斋按:从唐本是。

○逮尼父卒。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父下有之字,御览逮作迨。

  立斋按:逮同迨,见集韵。易系辞:「水火相逮。」注:「相逮、及也。」诗台南:「迨其今兮。」尔雅释训:「迨、及也。」二字音义皆同。

○观其慭遗之切。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切作辞,御览同。

○暨乎汉世。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乎并作于。

  立斋按:王于唐写本失校。

○文实烦秽。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煤作繁。

○沙麓撮其要而挚疑成篇。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挚作执,麓作鹿、御览同。

○安有累德述尊。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累作诔。

○而他篇颇疏。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他作结。

○而改盻千金哉。

  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梅本盻作盼,王于唐写本失校。

  立斋按:盼顾也,从盼是。

○傅毅所制。 #

  梅本黄本并同。凌本唐写本制作制。

  立斋按:制制古通,以下如制制辞词一类字不具列。

○辨絜相参。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絜作洁。

  立斋按:絜洁古通,广韵、经典洁同絜。

○观序如传辞靡律调。

  梅本作「观其序事如传」。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嘉靖脱「其序事如」四字。

○潘岳构意。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意作思。

○易入新切。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王校云:「唐写本及御览切并作丽。」

  立斋按:唐写本与诸本同作切不作丽,王校误。

○能征厥声。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征作徽。

  立斋按:从徽为长。

○工在简要。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工作贵。

○陈思叨名。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叨作功。

  立斋按:从叨是。

○旨言自陈。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旨作百,言下有而字。

○若夫殷臣诔汤。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诔作咏,纪评云:「诔汤之说未闻。」

○盖诗人之则也。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无人字,之作文。

○则触类而长。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无则字。

○雰雾杳算。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雾作霞。

○始序致惑。 #

  梅本凌本并同。注云:「谢云疑作感。」唐写本及御览惑并同感。

  立斋按:从感是。

○景而者。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效,景作影。

  立斋按:从效是,景影古通。

○弥取于功矣。

  梅本功作工。注云:「元作功谢改。」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功。王校引未本御览功作切,活字本御览作巧。

  立斋按:从工为长。

○选言录行。 #

  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梅本录上有以字,御览同。

○暧乎若可观。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暧作瞬。

  立斋按:御览非。

○道其哀也。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道作述,御览作送。

  立斋按:从道为长。

○凄焉如可伤。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如作其。

○碑者埤也。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埤作裨。

  立斋按:埤裨古通。

○上古帝皇。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皇作王。

○始号封禅。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唐写本始作纪。

  立斋按:从纪是。

○树石埤岳。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埤作裨。

○亦石碑之意也。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石作古,唐写本无石字。

  立斋按:从唐写本是。

○事正丽牲。 #

  梅本正作止。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

  立斋按:从止是。

○自后汉以来。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以并作已。

○句无择言。 #

  梅本凌本唐写本并同。黄本句作辞,御览同。

○周乎众碑。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乎作胡,御览同。

  立斋按:从胡是,周勰胡广也。

○莫非清允。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非作不。

○其缀采也。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采作辞。

○自然而至。 #

  梅本凌本黄本同。唐写本及御览至下并有矣字。

○有慕伯喈字。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慕作摹。

  立斋按:慕摹皆通,摹字为长。

○志在碑诔。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作「志在于碑」。

  立斋按:此节专论碑,唐写本是。

○添王却廋。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却作郗。

  立斋按:却郁互通,无烦改从。

○辞多枝杂。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杂作离。

○最为辨裁。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裁下有矣字。

○昭纪鸿懿。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昭作照。

○此碑之制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制并作致。

  立斋按:作制是。

○事光于诔。 #

  梅本光下注云:「当作先。」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光作先。

  立斋按:作先是。

○是以勒石赞勋者。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石作器,御览同。

○树碑述己者。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已作亡。

  立斋按:从唐写本作亡是。

○写实追虚。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实作远。

○铭德慕行。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慕作纂。

○文采允集。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文采作光采。

○颓影岂忒。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忒作戢。

  立斋按:从忒为长。

     哀吊第十三 #

○赋宪之谥。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梅本注云:「孙云:『当作议德。』」

  立斋按:赋宪二字,出汲周书,见纪评。

○盖下泪之悼。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下作不,唐写本下泪作下流,御览作下泪。

  立斋按:短者曰哀,盖指卑者而言,故从下流。

○必施夭昏。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梅本注云:「元作天。」

  立斋按:天为形近而讹,从夭是。左传昭十九年子产曰:「寡君之二三臣于瘥夭昏。」舍人本此。

○事均夭横。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横并作枉。

  立斋按:不得其死为夭,不顺其理为横,枉义与横近,皆通。

○暨汉武封禅。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无暨字。

○霍侯暴亡。 #

  梅本作霍子侯。注云:「元作光病,曹改。」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侯并作嬗。

  立斋按:嬗名,子侯字也。

○帝伤而作诗。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帝作哀。

○亦哀辞之类矣。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矣作也。

○及后汉汝阳王亡。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柔上并有降字。

  立斋按:唐写本可从,惟及字单用,篇中此例亦伙,不尽如杨校所云,及王校所改,如诠赋篇:「及灵均唱骚。

」颂赞篇:「及三问橘颂。

」又「及晋魏辨颂,」「及迁史固书,」「及景纯注雅,」盖不一而足也。

○始变前戒。 #

  梅本戒作代。注云:「元作戒谢改。」凌本同。黄本戒作式,黄本据梅本而梅本本作式而板刻有误也。唐写本正作式。

  立斋按:作式是。

○然履突鬼门。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王校云:「唐写本及御览履作复。」

  立斋按:今按唐写本履不作复,王校识误,又御览范注引孙校无此条。草书之复作汶,今唐写本上具厂形,实履字也。

○怪而不辞。 #

  凌本黄本并同。梅本辞作式,唐写本辞字空格。范注引孙云:唐写本作式。御览同。

  立斋按:王校不及御览,而孙云唐写本作式者非也,从式是。

○颇似歌谣。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歌作哥,御览谣作呤。

○亦彷佛乎汉式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彷佛作髣,武作作式,御览同。

  立斋按:唐写本式字误,从武是。

○至于苏慎张升。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慎并作顺。

  立斋按:从顺是。后汉苏顺着哀辞十六篇佚。

○虽发其情华。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情作精,唐写本及御览无情字。

  立斋按:情华精华皆可通,下与心实为对,唐本字脱。

○而未极心实。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极下有其字,御览心作其。

  立斋按:两句似应作:「虽发其精华,而未极其心实。」从唐写本增其字是。

○实踵其美。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踵作钟。王校云:左传昭二十八年:「无钟美于是….」今据改。

  立斋按:上文言潘岳继作,故下言实踵其美,踵字从继字而来也,王校非,从踵是。

○观其虑善辞变。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善并作赡。

  立斋按:从赡为长,赡玉篇周也。

○莫之或继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无也字。

○幼未成德。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德作性。

○故誉止于察惠。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于作乎,王失校。

○故悼加乎肤色。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悼下有惜字,肤作容。

  立斋按:誉止悼加,相对成辞,御览惜字衍。

○观文而属心则体奢。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奢作夸。

○奢体为辞。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奢作夸。

○言神至也。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神下有之字。

○以至到为言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以上有亦字。

○所以不吊。 #

  梅本凌本唐写本并同。御览及黄本,吊下有矣字。

○国灾民亡。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民作人。

○晋筑虎台。 #

  梅本虎作虒,凌本黄本唐写本及御览并同。

  立斋按:左传昭二十八年:「亦贺虒社也。」从虒字是。

○使苏秦翻贺为弛。

  梅本作史赵苏奏。注云:「元脱孙补。」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

  立斋按:史赵见左传昭八年传。

○虐民构敌。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作害民构怨。

○或骄贵而殒身。

  梅本凌本黄并同。唐写本及御览而作以。

○或狷忿以乘道。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以作而,御览忿作介。

○或美才而兼累。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美才作行美。

  立斋按:行美对有志,王校从行美是。

○体同而事核。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同作周。

  立斋按:从周为长。

○及平章覆切。

  梅本平作卒,凌本同,黄本作平。注云:「一作卒。」唐写本及御览并作卒。

  立斋按:下言断而能悲,断字即从卒章句而来,从卒是。

○扬雄吊屈。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吊作序。

○意深文略。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文略作反骚。

  立斋按:从唐写本作反骚是。

○并敏于致语。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语作诘。

  立斋按:王校唐写本诘误作诘。

○胡阮之吊夷斋。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胡上衍故字。

○褒而无闻。 #

  梅本闻作文,凌本黄本并作闻。唐写本闻作间。御览闻作文。闻字非。

○仲宣所制。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制并作制。

○王子伤其隘。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王校引明钞御览隘作溢。

○各志也。 #

  梅本各下有其字,各其二字小字夹行,凌本黄本并作各志也,唐写本作各其志也,御览同。

  立斋按:从唐写本是。

○序巧而文繁。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序作辞。

○而华辞未造。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铃本云:「未为末字之讹。」

  立斋按:铃说是。

○割褒贬。 #

  梅本十作析,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剖,御览作析割。

○辞定所表。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辞之所哀」。

  立斋按:从唐写本是。

○迷方告控。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告作失。

  立斋按:从唐写本是。

     杂文第十四 #

○辞盈乎气。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辞作辨。

  立斋按:从辞是。

○气实使之。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之作文。

  立斋按:从文是。

○故曰新殊致。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新下有而字,王失校。

○腴辞云构。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作构。

  立斋按:从构是,集韵构音钩,牵也。与从木者别为一字。杨校云,「构乃构之别体」非是。

○本丽风骇。 #

  梅本本作夸,凌本黄本唐写本及御览并同。

  立斋按:从夸是。

○杨雄覃思文阔。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覃作淡。

  立斋按:覃、深广也。书孔安国序:「研精覃思。」唐写本误,参注订。汉书扬雄传:「校书天禄阁上。」纪评云:「作文阁。」又见李详补注,当从。

○及此三者。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凡三此文。」御览无「凡三者」三字。

  立斋按:唐写本三此误倒。

○为连珠其辞虽小而明润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重连珠二字。

  立斋按:唐写本连珠二字重为衍文,王失校。

○文章之枝派。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派作流。

○暇豫之末造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并豫作预。

  立斋按:预豫同,经典通作豫,王失校。

○自对问以后。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以后」作「已下。」

○效而广之。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效作。

  立斋按:效字是,见前说。

○杂以诣谑。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谑作调。

  立斋按:唐写本误。

○吐典言之裁。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裁作式。

○张衡应问。 #

  梅本凌本唐写本并同。黄本问作间。

  立斋按:从问是。

○景纯客傲。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景纯作郭璞。

  立斋按:景纯、郭璞字也。

○庾凯客咨。 #

  梅本凯作敳。注云:「字子嵩,元作凯,钦改。」唐写本凯作敳,咨作谘。

  立斋按:从敳从谘是。

○意荣而文粹。

  梅本粹作悴,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正作悴。

  立斋按:从悴是。

○无所取裁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裁作才。

○原兹文之设。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以作而。

○时屯寄于情泰。

  梅本于作乎,唐写本同,凌本黄本并作于,与嘉靖本同。

○此立本之大要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本作体。

  立斋按:从体是,立体分见宗经书记等篇。

○自七发以下。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以作已,王失校。

○植义纯正。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植作指,御览作植。

  立斋按:从植是。

○壮语畋猎。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畋作田。

  立斋按:田、畋古通,易曰:「田无禽。

」疏:「田者猎也。

」诗:「叔于田。

」传:「田、取禽也。

」畋、说文平田也。

书多方:「畋田。

」又广韵:「取禽兽也。

」书王子之歌:「畋于有洛之表。

○甘意摇骨体。

  梅本体下注云:「杨云当作髓。」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体作髓,御览同。

  立斋按:作髓是。

○艳词洞魂。 #

  梅本凌本黄本洞并作动。唐写本作洞,御览同。

  立斋按:王于唐本失校。动,洞皆通,从洞为长。

○而终之以居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并无而字。

○先骋郑卫之声。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作骋声,无先卫二字。

  立斋按:此节汉书司马相如传赞之语为句,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王校是。

○曲终而奏雅。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雅下衍乐字。

○唯七厉叙贤。

  梅本唐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厉作例,王校云:「唐写本无唯字。」

  立斋按:厉字本论语:「听其言也厉。」例字非,唐写本元有唯字,王校误。

○里配捧心。 #

  梅本配作丑。注云:「元作配谢改。」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并作丑字。

○不关西施之嚬矣。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施作子,嚬作颦。

  立斋按:嚬通颦,见正字通。又与矉通,庄子天运篇:「西施病心矉。」王失校。

○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唯士衡思新文敏。」

○裁章置句。 #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置作致。

○岂慕珠仲四寸之珰乎。

  梅本珠作朱,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仲作中,御览珰作璠。

  立斋按:列仙传作朱仲。珰、耳珠也。见广韵。璠、美玉也。见逸论语及左传定五年注。此言四寸则非珠属,当从御览作璠是。

○磊磊自传。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磊磊作落落。

○故不曲述。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述下有也字。

○学坚多饱。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多作才。

  立斋按:从才是。

○嘒若参昂。 #

  梅本昂作昴,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嘒作彗。

  立斋按:诗召南:「嘒彼小星。」传:「嘒、微也,彗星名。」唐写本误。

○慕嚬之心于焉祇搅。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慕嚬之徒,心焉祇搅。

  立斋按:从唐写本是。

     谐隐第十五 #

○谐讔讔。 #

  梅本讔作隐,凌本黄本唐写本并作隐。

  立斋按:唐写本自谐隐篇题以下缺。讔与隐通。吕氏春秋重言篇:「荆庄王立三年,不听而好讔。」刘向新序:「齐宣王发隐书而读之。」隐即讔。

○蚕解鄙谚。 #

  梅本解作懈,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解懈古通。吕览恃君篇:「大解陵鱼大人之居。」王校云「诸本懈作解误,」非是。

○昔齐宣王酣乐。

  梅本宣作威。注云:「元作宣许改。」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史记淜稽列传载齐威王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许改是。

○本体不杂。 #

  梅本杂作雅,凌本黄本并同。注云:「雅作杂」。

  立斋按:不杂则纯,不得谓其流易弊矣,从雅是。

○诋嫚媒弄。 #

  梅本媒作媟,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从媟是,汉书枚乘传:「其子皋為賦好嫚戲,以致得媟貴幸。」

○至魏大因俳说以着茂书。

  梅本茂作笑。注云:「元作茂孙改。」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据下文魏文陈思约而密之语,知大宜从文。据句内之俳说,所著必为笑书,知宜从笑矣。

○虽抃推席。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疑误。」

  立斋按:忭犹今之鼓掌也,抃下疑脱笑字,下文有忭笑一词可证。

如云,虽抃笑推席,只供谑浪,本无益于时用也。

推席者,推席而起欢喜之态,王校改推为衽者误,以意作解也。

○尤相效之。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相作而。注云:「一作相。」

  立斋按:尤而效之,见左传僖二十四年传,相字非。

○岂非溺者之妄茂。

  梅本凌本黄本茂并作笑。注云:「元作茂,朱改。」

  立斋按:吕氏春秋大乐篇:「溺者非不笑也。」朱改是。

○昔还杨求极于誓师。

  梅本凌本黄本杨并作社。注云:「元作扬,拯元作极。」

  立斋按:从社。从拯是。

○录之歌末。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汉书艺文志、杂赋十二家,隐书居其末,歌末当作赋末,见李详补注。

○君子隐化为谜语。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君字下注云:「子嘲二字。」

  立斋按:宜作君子嘲隐,化为谜语,语意始全。

○纤巧以弄忠。

  梅本凌本黄本忠并作思。注云:「元作忠,谢改。」

  立斋按:思改是,忠不可弄也。

○则髡袒而入室。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纪评云:「袒而疑作朔之。」

  立斋按:髡袒本史记滑稽列传中有罗襟尽解而言也。

      史传第十六 #

○史载笔左右使之记已者。

  梅本左右下有「史者使也,执笔左右」八字。

注云:「八字符脱。

」胡孝辕本补己作也,者字无,御览黄本并同。

凌本无左右二字。

立斋按:左右衍,下补八字是。

○左史记事者,右史记言者。

  梅本左上有古字。注云:「元脱孙补。」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无两者字。

  立斋按:御览是。

○言经则尚书,事经则春秋。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无二则字,下有也字。

○商夏被于诰誓。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改正作夏商。

  立斋按:商夏本离骚之汤禹、说见前,王校改正为夏商非。

○洎周命惟新。

  黄本同。梅本凌本洎并作自,惟并作维。

  立斋按:嘉靖本作洎,王校末见嘉靖本无烦据改。

又惟维互通,六经中惟维唯三字互通,率作语辞,累见毛诗左传论语均如此。

又训独也。

朱子云:「惟以心思也。

唯从口应辞也,古皆通用。

」又见韵会。

杨校云、奏启篇之「唯新日用」,时序篇、「武帝惟新」,二惟字当改作维。

按据杨校则六经中可改者多矣,殊非。

○紬三正以班历。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历作历,杨校云:「历说文所无,当作历为是。」

  立斋按:历历互通,古文作麻,北宋小字本说文日部:「麻象也,从日麻声。」史记率作历,五经中历历互见,杨校非。

○天子闵王道之缺。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上有昔者二字,御览同。黄本注云:「二字从御览增。」御览闵作。

  立斋按:从御览增者是,广韵聪也,与闵别。正字通,闵互通者非,御览作闵者非。

○然睿旨子亡幽隐。

  梅本亡字下注云:「二字衍。」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无存亡二字,隐作秘。

○于是就大师以正雅颂。

  梅本凌本黄本大并作太。御览作大,杨校云、按作大字是,论语八修作大,范宁谷梁传集解序、于是就大师而正雅颂,因鲁史而修春秋。舍人遣词出此。

  立斋按:大、太古通,经吏太率作大,如大极、大宰,论语大庙、大师皆读如太也,杨校非是,盖大皆读作太也,王失校。

○丘明同时。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时作耻。

○转受经旨以授其后。

  梅本凌本黄本其并作于。御览受作授。

  立斋按:受承也,论语:「君子不可以不知而可大受也。」授、付也。诗郑风:「还予授子之粲兮。」御览非。

○至纵横之世。

  梅本凌本黄本至上有及字。注云:「从御览增。」

○录而弗叙。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弗叙作不序。

○故节简而为名也。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节作即,御览无而字。

○爰及太史谈。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无太字。

○子长继至。 #

  梅本凌本黄本至并作志。注云:「元作至胡改。」御览正作志。

  立斋按:志是字,言子长继父志为书也。

○甄序帝绩。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云:「铜活字本御览绩作绩,宋本御览误作续。」

  立斋按:绩、玉篇功也,通作绩。

○十表以谱年爵。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云:「本篇不言世家,恐有脱误,当据班彪史记论,世家以总公侯,列传以录卿士。」立斋按:范注可从。

○观司马迁之辞。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司马迁作史迁。

  立斋按:从御览是。

○至于宗经矩圣之典。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矩作规。

○遗亲攘美之罪。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美作善。

○并违经实。 #

  梅本凌本黄本并作「违经失实,」无并字,注云:「元脱朱补。」

○张衡同史。 #

  梅本凌本黄本、同并作司。

  立斋按:司字是。

○而或同迁固。

  梅本凌本黄本或并作惑。

  之斋按:惑字是,此讥平子欲为元后立纪也。

○何有于三后哉。

  梅本凌本黄本三并作二。

  立斋按:如三字是,似指吕后及元平二后,如二字是,似指元平二后;如三或作王字,则指元帝王后为是,若折衷而言,应从上文作二后为长也。

○司马彪之详实。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司上有若字,注云:「自御览补。」

○记传互出。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互作并。

○或疏阔寡耍。

  梅本凌本黄本御览并同。

○非妄至誉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无至字。

○系乎著作。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系作繁,铃木云:「繁当作系。」

  立斋按:系、繁并通。

○干宝述纪。 #

  梅本凌本黄本干并作于。

  立斋按:从晋书作干是。

○以审正得序。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得作明。

○举例发凡。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引明钞本御览凡作目。

○自史汉以下。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无自字。

○莫有准酌。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有作不。

○至邓●晋纪。

  梅本凌本黄本●并作璨。御览同。

  立斋按:从晋书作璨是。

○又撮略汉魏。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从御览改撮略为摆落。

  立斋按:撮略举其要,摆落删其繁其,纪体条例,两存其善,从撮略为长,略亦含摆落义也。

○虽湘州典学。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州岛作川。

○亦有心典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心下有放字。

○及交国立例。

  梅本凌本黄本御览交并作安。

  立斋按:从安是。

○必贯乎百姓。

  梅本凌本黄本姓并作民。注云:「元作姓梅改。」

○欲其详悉于国体。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铃木云:「玉海体下有也字。」

○然纪传为式。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纪传作传纪。

○编年缀事。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缀作经。

○文非泛论。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泛作记。

○总会之为难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会作合。

○而数人分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无而字。

○则病于不周。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病作漏。

○故张衡摘史班之舛滥。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摘作擿。

  立斋按:摘、擿通,说见前。

○公羊高。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高作皋。

○荀况称录远略近。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况作悦。

  立斋按:此撮用荀子非相篇之语意而变其词耳,御览非。

○莫顾实理。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实理作理实。

○欲详其迹。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迹作迹。

  立斋按:迹迹通。

○我书则传。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传作博。

○至于记编时同多诡。

  梅本时下有一时字。注云:「元脱胡补。」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正有时字。

○动劳之家。 #

  梅本劳作荣,凌本黄本并同。

○迍败之士。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迍作屯。

○虽令德而嗤,理欲吹霜喷雾,寒暑笔端。

  梅本凌本黄本喷并作煦,御览理作埋,无常字欲字。

  立斋按:此数句应作「虽令德而常嗤,吹霜煦露,寒暑笔端,」理欲二字似衍。

○此入同时之枉可叹息者也。

  梅本凌本黄本入作又,枉下有可为二字,御览枉下有论字。

  立斋按:从御览是,嘉靖本入为又之讹,脱可为二字。

○欲述远则诬矫如彼。

  梅本凌本黄本欲作故。注云:「元作欲朱改。」御览欲作故。

○记近则回邪如此。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记作略。

  立斋按:从记是。

○唯素心乎。 #

  梅本凌本黄本心并作臣。注云:「元作心,今改谓左丘明也。」

  立斋按:王校据纪评从素心者非是,盖素心自有出处,然检下文固尼父之句,则作素臣为是,此梅本注云所以称左丘明也。

○负海内之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引诸本责作贵。

  立斋按:从责是。王校非。

○而赢是非之尤。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赢作嬴。

  立斋按:梅本实作赢,不作嬴也,王校误,作赢是。

      诸子第十七 #

○入道见志。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铃木云:「入玉海作述。」

  立斋按:下文言篇述者,又「子自肇始,莫先于兹,」则玉海引作述者为有据矣。下又云,「述道言治」,尤可证,从述是。

○昔风后力牧伊尹。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风后元脱,曹补。」

○战代所记者。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代作伐。

  立斋按:战代为文心常语,黄本误,从代是。

○子自肇始。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纪评云:「子自当作子之,则文从字顺矣,然自字亦不失旨。

」若从范注改为子目,似专论书故称目,则失之胶柱乎,不可从。

又按杨校引玉海作诸子肇始,但上文只举鬻子一人,则又不可言诸矣,子自肇始,或子之肇始,皆为可从。

○尸狡兼总于杂术。

  梅本狡作佼。注云?「元作狡,柳改。」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尸子名佼、鲁人,见汉志,本篇两引尸佼,从佼是。」

○逮汉成普思。

  梅本凌本黄本普并作留。注云「留一作普。」

○流鳞萃止。 #

  梅本凌本黄本并作「九流鳞萃。」

  立斋按:「九流鳞萃」,与上句「七略芬菲」为偶,梅本是。

○言兼存。 #

  梅本作谰。注云:「元作,朱改。」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诬言相加谓之谰,或作●,从朱改是。

○然繁辞虽积。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辞谢补。

○踳驳者出规。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驳作驳。

  立斋按:驳字是,下文踳驳之类也正同,王失校。

○是以世疾诸混洞虚诞。

  梅本凌本并同。

黄本洞作同,范注云:「诸下脱子字。

」王校云:「世疾诸子,混洞虚诞。

」原本无子字,今据补。

立斋按:诸下称子字,范说是,史记苏秦传:「虚喝洞疑。

」洞字是。

○羿毙十日。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毙作弊。

  立斋按:楚词元作彃,别本作毙,黄本作弊非。

○姮娥奔月。 #

  梅本凌本黄本姮并作嫦,铃木云:「玉海作嫦。」

  立斋按:嫦娥之作恒娥,见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王母,恒娥窃以奔官,后以避汉文讳,易恒为常,见汉书地理志张晏注,则恒娥为嫦娥矣,姮娥说文皆无其字,盖俗体也,姮音恒,见广韵。

○殷汤如兹。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汤疑作易。」

  立斋按:毙日奔月之说,皆据归藏,则汤为易之误,从易是。

○辕药之。 #

  梅本凌本黄本辕并作轘。

  立斋按:辕误,车裂为轘也。

○魏牟比之鸮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鸮鸟当作井。」

  立斋按:黄注以庄子秋水篇为据是也,鸮鸟或为舍人之误引,以史记鲁仲连语归之魏牟耳。

杨校谓:「则魏牟之比公孙,亦乃尔云云」,是以意为之,非是。

○鬼谷渺渺。 #

  梅本凌本黄本渺渺并作眇眇。

  立斋按:渺、眇音同。渺训水长,眇训深远。庄子庚桑楚:「藏其身也,不厌深眇而已矣。」与下文每环奥义旨合,从眇是,王失校。

○而辞气文之大略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无文字,梅本气下有空格。

  立斋按:嘉靖文字衍。

○若夫陆贾典语。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据孙贻让札迻,典语应作新语。

  立斋按:典语非误,下有新书字,故上称典语。

○吕氏鉴远而体周,淮南泛采而文丽。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杨校云:「泛采二字当乙,始能与鉴远相对。」殊误。

○咸叙经典。 #

  梅本凌本咸作或,黄本作咸,一作或。

  立斋按:梅校从或是,余篇不一其例。

○体势浸弱。 #

  梅本凌本黄本浸并作漫。杨校云:「诸本多作浸。」乐府篇自雅声浸微,亦其旁证。

  立斋按:杨说可从。

○难明于坦途。

  梅本凌本黄本难并作虽,于并作乎。注云:「虽乎二字符作难于,朱改。」

  立斋按:朱改是,此本庄子秋水篇,明乎坦途。

○大夫处世。 #

  梅本凌本大作丈,黄本作大。铃木云:大当作丈。

  立斋按:丈夫成人之称,大夫仕者之称,此言处世是泛举,从丈夫是。

○怀实挺秀。 #

  梅本凌本黄本实并作宝。

  立斋按:从实是,礼月令:「季春为民社麦实。」注谓「于食秀成」,盖实秀相承为辞,舍人本此,未可拘于论语之怀宝也,杨校从宝非。

○辨雕万物。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当作辩。」

  立斋按:杨校非,余说见前。

      论说第十八 #

○圣世彝训曰经。

  梅本凌本黄本,世并作哲。注云:「元作世,朱据玉海改。」

  立斋按:朱改是。

○伦理有无圣意不坠。

  梅本凌本黄本有无并作无爽,圣字上有则字。注云:「无爽元作有无,圣上无则字,从御览增御览理作礼。」

  立斋按:御览礼字非,周礼冬官考工记:「折干必伦。」注:「

顺其理也。」理字不误。

○故仰其经目。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仰作抑。

  立斋按:抑者不径言经而名论语,故从抑是。

○始盛玄论。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如作乃。

○而研一理者。

  梅本研下有精字。注云:「元脱朱补」。御览有精字。

  立斋按:朱补是,上言弥纶,下言研精,相对成文。

○至石渠论艺。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至下有如字。

○白虎通讲聚述圣言通经纶家之正体也。

  梅本作「白虎讲聚述圣通经,论家之正体也。」御览通讲作讲聚,下无聚言二字。梅本虎字与圣字下皆剜去一格,凌本黄本并同嘉靖本。

  立斋按:宜从梅本及御览应作「白虎讲聚,述圣通经,论家之正体也」。又御览正字作政为非。

○严允三将。 #

  梅本允作尤。注云:「元作允,朱改。」凌本黄本并同。览允作左,王校引玉海引作尤。

  立斋按:严尤三将论见汉书王莽传,朱改是。

○何晏之徒。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何上有而字。

○始盛玄论。 #

  梅本凌本及明钞本御览并同。黄本玄作元。

  立斋按:凡清刊本玄皆作元,避清圣祖讳也。

○详观兰硕之才性。

  梅本硕作石,凌本黄本并同。

○仲宣之去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代作伐。

  立斋按:御览是,隋书经籍志、儒家去伐论三卷,王粲撰,见札迻。

○锋{精密。 #

  梅本凌本御览并同。黄本{作颖,王失校。

  立斋按:黄本颖从禾是,从示颖之俗体也。诗大雅:「实颖实粟。」传:「垂颖也。」

○人伦之英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无人字,伦作论,玉海同。

  立斋按:人伦之英、是论人,论之英,是论文,本皆可通,缘下文言,「原夫论之为体,及是以论为析薪」,皆指论言而不及于人也,从御览是。

○至如李康运命。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如作乃。

○陆机辨正。 #

  梅本凌本黄本正并作亡。注云:「亡元作正谢改」。

  立斋按:陆机辨亡论,言吴之所以亡也,见文选,从正误。

○然其美矣。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然下有亦字,御览矣作哉。

○次及宋代郭蒙。

  梅本代作岱,蒙作象。注云:「岱元作代,象元作蒙,朱据旧本改。」

  立斋按:代蒙皆因形近致讹,宋岱郭象并见晋书。

○锐思于机神之区。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机作几。

  立斋按:征圣篇妙极机神,嘉靖本亦作机,梅本注云:「机疑作几。

」按易系上:「唯几也,故能天下之务。

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几神二字本此。

又易系下,传云:「几者动为微,告之先见者过。

」易屯卦:「君子几。

」疏曰:「凡几微者,从向有,其有未见,乃为几也。

」文言传疏曰:「几者,去无入有,有理而未形之时。

」据此义,机神应作几神也。

杨校谓黄氏肊改为几非是者,诚浅见之说,甚误。

○韵似排说。 #

  梅本凌本黄本排并作俳。

  立斋按:俳字是,韵为颇之形误、哀吊篇、「卒章五言,颇似歌谣」,句相似,上言颇似,下言但谈,当从改,杨校是。

○才不持论宁如其已。

  梅本凌本黄本并作「言不持正,论如其已」。注云:「言不持正以下,汪本作才不持论,事如其已。」

  立斋按:才不持正者,才能如不持重守正,则不如其已也。「持论」见汉书东方朔赞,嘉靖本是。

○穷有数追无形。

  梅本凌本黄本并作「穷于有数,追于无形。」注云,:「两于字从江本改。」

  立斋按:此汪本据御览改从,御览元有两于字也,黄本改是,别本御览两于字又并作及。

○迹坚求通。 #

  黄本凌本并同。梅本迹作钻,御览同。

  立斋按:钻坚见论语子罕篇,与下文钧深为对,从钻是。

○辞忌枝碎。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碎下有也字。

○斯其要也。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据明钞本御览斯作期。

  立斋按:从斯是。

○论如析薪。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御览如作辟。」

○而检迹如妄。

  凌本黄本并同。梅本及御览如并作知。

  立斋按:从知是。

○若秦君延之注尧典。

  梅本延下注云:「杨云注疏作近君。」黄本君延作延君。注云:「延君元作君延杨改。」玉海引作秦延君。

  立斋按:据汉书及桓谭新论作延君是。

○差学章句。 #

  本差作羞。注云:「元作差,朱改。」凌本黄本并同。玉海差作羞。

  立斋按:从羞是。

○若毛公之训诗。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玉海引无四之字。

○可谓式矣。 #

  梅本谓作为,凌本黄本并同。玉海谓作为。

○说者悦也。 #

  梅本此句下有兑为口舌四字,凌本黄本并同。嘉靖本脱此四字。

○言咨悦怿。 #

  梅本凌本黄本言上并有故字。铃本云:「咨疑作资。」

  立斋按:咨叹之词,又与谘同。释文、咨本亦作谘,谘、问也,言咨犹言语也,铃本说非。

○故舜惊谗说。

  嘉靖本无此五字,梅本凌本黄本并有。

○辨士云踊。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纪评云:踊当作涌。

  立斋按:纪评作涌是,涌涌互通,汹涌澎湃,见司马相如上林赋。

说文涌腾也。

踊、诗邶风:「踊跃用兵。

」说文跳也。

此言云,当从纪评作涌是,杨校非。

○楼护唇舌。 #

  梅本凌本楼作娄,黄本作楼。

○抵嘘公卿之席。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黄本注云:「抵嘘疑作抵戏。」杨校据鬼谷篇目,以为当为之误。

  立斋按:杨校非,上言颉顽者,行止上下万乘之阶也;下言抵嘘者,言论吐纳于公卿之席也。赞云,呼吸阻劝者,即为抵嘘注脚。

○敬通鲍卿。 #

  梅本通字下有「之说」二字。注云:「元脱孙补。」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从梅本是。

○阴阳莫贰。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云贰当作忒,礼缁衣:「其仪不忒。」忒,释文「忒本或作贰、」

  立斋按:忒贰皆通,据释文之说,何必改从,王校非是。

     诏策第十九 #

○皇帝御。 #

  梅本同,凌本黄本作寓,御览御作驭。

  立斋按:同字,荀子赋篇:「充盈乎大。」注云:「与宇同。」籀文字作,从寓非。御驭互通,经典率作御。

○渊嘿黼扆。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黼作负。

  立斋按:礼明当位:「天子负斧扆,南卿而立。」注:「负之言背也。」从御览是,杨校非

○唯诏策乎。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唯上有其字。

○其在三代。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代任王。

  立斋按:戎字是,见班固典引蔡注,「戎事曰誓。」

○誓以训戎。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戎作诫。

○故授管锡胤。

  梅本凌本并同。注云:「管疑作官。」黄本作官,胤作允。铃本云:「允当作胤。」

  立斋按:黄本避清讳改也。

○并称曰令命者使也。

  梅本令作命,凌本黄本并作令,御览令作命。

  立斋按:据下文「改命曰制」,及「命有四品」,皆言命,从御览是。

○汉初定仪则则命有四品。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仪则下疑衍一则字。」御览作「汉初定仪,则有四品。」

  立斋按:纪评云:「上则字作法程解,非衍文。」杨校以为立异者非也,御览无则命二字,句义赅备可从。

○戒州邦。 #

  梅本凌本黄本并作「戒州部」。御览邦作郡。

  立斋按:饬互通,易噬嗑:「先王以明罚法。」惟有来音,训皆同,诫也,又正韵:「天子制书曰。」

○诏诰百官。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诰作告。

○制施赦命。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赦命作令。

  立斋按:从御览是。

○君子以制数度。

  梅本凌本黄本数度并作度数。

  立斋按:易节卦作「数度,议德行」,从数度是。

○故两汉诏诰。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诰作令。

○诏体浮新。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新作杂。

  立斋按:从御览是。

○文同训典。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训典作典训。

○观戒渊雅。 #

  梅本观作劝。注云:「元作观,谢改。」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正作劝。

○制诰严助。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云:「黄丕烈云,诰当作诏。」

  立斋按:王校是。

○责博士陈遂。

  梅本作赐太守陈遂。注云:「元作责博士,因考汉书改。」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纪评云:「当作偿博进为长,汉书原有此三字。」又孙贻让札迻曰:「按疑当作责博于陈遂。」孙说为长,当从。

○逮光武拨乱。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逮作及。

○留意斯文。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斯文作辞采。

○明帝崇学。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帝作章。

  立斋按:从御览是。

○惟诏间初。 #

  梅本惟作雅。注云:「元作惟,朱改。」御览正作雅。

  立斋按:从雅是。

○安和政。 #

  梅本入弛。铃本云:「作和安政。」

○卫凯禅诰。 #

  梅本凯作觊。注云:「元作凯,孙改。」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作觊。

○符命炳耀。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命作采。

  立斋按:符命正纬篇一见。余多作符采,王校据改从非是。

○弗可加也。 #

  梅本也作己,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弗作不。

○自魏晋诰策。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诰策作策诰。

○牙管斯任。 #

  梅本牙作互,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牙管作管于。

  立斋按:互字是,共张华刘放而言。

○施命发号。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命作令。

  立斋按:从御览是。

○魏文帝下诏。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作「魏文以下」。

○故中书。 #

  梅本故下有「引入」二字。注云:「元脱朱按御览补。」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引入中书」与史合。

○自斯以后。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以作已。

○体虑风流。 #

  梅本虑作宪。注云:「元作虑朱改。」御览正作宪。

○则气含风雨之润。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风作云。

  立斋按:御览非,易系上:「润之以风雨。」

○治戎燮伐。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治作启。

○则声有洊雷之威。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据御览有改为存。

○周穆命邓父受敕宪。

  梅本邓作郊。注云:「元作邓,朱考穆天子传改。」凌本黄本并同。

○魏武称作戒当指事而诰。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诰作语,御览诰作语。

  立斋按:从语是。

○在三同极。 #

  梅本同作罔。注云:「元作同,许改。」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作罔。

  立斋按:杨校云:「同极」据晋语:「事之如一」之意者非是,罔极者,言君子师三者之恩,固罔极也。

○汉高祖之敕太子。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无祖字。

○及马援已下各贻众戒。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己作以。

  立斋按:杨校举刘向诫子书,谓舍人小误者非,以马书传世称着而言。

○足称母师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也作矣。

○教者效也。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效作效。

  立斋按:御览非,效俗体通效,说前见。

○文教丽而罕于理。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罕下有施字。

  立斋按:王校删「于理」二字,指理为政理,故下言治体乘也。

北海文丽而理乘,故败也。

王校云:「乃施误为于辞,不可通,乃加理以足之」….云云,诚无此理也。

以意删之,而以意说之也,殊误。

○若诸葛孔明之详约。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约作酌。

○辞之善也。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及御览辞作教。

○有命在天明为重也。

  梅本作「有命自天,明命为重」,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梅本是。

○师氏诏王为轻命。

  黄本同。梅本王下有「明诏为轻」四字,凌本同。

  立斋按:宜作「师氏诏王,明为轻也」。

○兆民尹好。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尹当作式。」杨校云:「当作伊。」图书集成一三七引正作伊。

  立斋按:杨校可从。

     檄移第二十 #

○昔有虞始戒于国。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虞下有氏字。

  立斋按:此句与下句六字为偶,御览非。

○周将交刃而誓之。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无而字。

○古有威让之令令有文告之辞。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明钞本御览该作仪,无令字,告作诰。

  立斋按:据周语让字不误,下令字衍。

○惧敌弗服。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弗作不。

○刘献公之所谓。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无之字。

○董之以师武者也。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师武作武师,御览正作武师。

  立斋按:御览是,武师犹兵众也。

○齐桓征楚告菁茅之阙。

  梅本告作诰,菁作苞,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作菁。

  立斋按:左传作苞茅,谷梁作菁茅。

○檄者皦也。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明钞本御览皦作皎。

  立斋按:皦见诗王风:「有如皦日。」皎见诗陈风:「月出皎兮。」皦、皎字通,见玉篇。

○宣露于外。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露作布,王校据御览玉海补,盖露报不封,播诸视听者也。

○龚行天罚。 #

  梅本凌本黄本龚并作恭。

  立斋按:恭龚古通。

○诸侯御师。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御作御。

○亦且厉辞为武。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亦且作抑且。

○衡风所系。 #

  梅本凌本黄本衡并作冲。系并作击。注云:「冲元作衡,系元作系。」

  立斋按:楚辞河伯:「冲风起兮水横波。」冲风与欃枪对:击与扫对,从击冲是。

○惩其恶稔之时。

  梅本凌本黄本主同。王校御览惩作征,范注引孙云惩作乘。

  立斋按:惩征互通,荀子正论篇:「恶且征其来也。」又与征通,史记三王世家:「非教士不得从征。」王校改惩为征,非是。

○摇奸宄之胆订信慎之心。

  梅本慎作顺,凌本黄本并作慎。御览奸宄作奸凶,慎作顺。

  立斋按:书舜典「寇贼奸宄汝作士」周礼秋官司刑注,「由内为奸,起外为宄,」从奸宄是。

○有其三逆。 #

  梅本有作布,凌本黄本御览并同。

  立斋按:从布是。

○而辞切事明。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引宋御览辞作意。

○陈琳之檄壮有骨鲠。

  梅本檄下有豫州二字。注云:「豫州元脱。」御览无豫州二字,有作于。

○章密太甚。 #

  梅本密作实,凌本黄本并作密。御览密作实。

  立斋按:章易垢卦:「品物咸章。

」章、明也,章密者、犹揭其隐私也。

密指其发兵摸金而言。

章其不可告入密也,故云太甚,密字是,王校据改从,实非是。

○发兵模金。 #

  梅本模作摸,凌本黄本并同,王失校。

  立斋按:模误。

○诬过其虚。 #

  梅本虚作虐,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作虐是。

○皦然露骨矣。

  梅本露骨作露布。注云:「孙改,一本作暴露。」梅本凌本御览并同。御览无矣字。

○敢指曹公之锋幸哉免袁党之戮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孙云,御览无敢止二字。」纪评云:「指当作撄。」王校云:「御览无此二句。」

  立斋按:此二句当置「诬过其虐」之下然字之上,幸哉之哉衍文,王校非。

○桓公檄胡。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作桓温。

○或述此休或叙彼苛虐。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作「或述休明,或叙否剥。」

  立斋按:从御览述此叙彼四字为长。

○算强弱。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算作验。

○凡此众条。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引宋本御览条作作。

○莫或违之者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之字在莫字下。

○无所取才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铃木云:「才当作材。」

  立斋按:才材古通。

○言约而事显。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约作简。

○烦命资移。 #

  梅本烦作顺。注云:「元作烦,曹改。」凌本黄本御览并同。命御览作众。

○坚用符契。 #

  梅本用作同,注云,「元作用,曜改,」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同作明。

  立斋按:下句亦有同字,以御览作明是。

○而体义大同。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义字无,同下有也字。

  立斋按:应作「意则小异,而体乃大同」。

○三驱驰刚。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纪评云:「刚疑作纲。」

  立斋按:纪评是。

○推压鲸鲵。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推作惟。

  立斋诰:推压与下文抵落为偶,黄本误。

○移宝易俗。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宝、王校引徐云,作风。黄本注云:「宝一作实。」

  立斋按:王校从风字,若是「移风易俗」,与下「草偃风迈」,嫌重似非,而宝实二字又欠解,存疑为是。

      封禅第二十一 #

○绿图。 #

  梅本凌本黄本绿并作录,纪评云:「录当作绿。」

  立斋按:正纬篇:「尧造绿图,昌制丹书。」绿图见河图挺左辅,丹书见大戴记,范注谓纪说无考非是。

○夷吾谲陈。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黄本注云:「陈当作谏。」纪评云:「陈训敷陈,不必改谏。」

  立斋按:陈谏皆通,谏本诗大序,主文而谲谏。陈本书咸有一德,乃陈戒于德。

○距以怪物。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铃木云:「闵本作拒。」

  立斋按:距拒古通,荀子法行篇:「欲来者不距。」注云:「与拒同。」

○铭号之秘祝。

  梅本铭作名。注云:「元作铭,朱改。」祀作祝。注云:「元脱朱补。」纪评云:「铭字不误。」

  立斋按:铭说文,记诵也,故言「铭号。

」纪云,铭字不误,本此,朱改非。

秘祀从秘祝是,古有秘祝之官,见史记孝文纪。

周礼春官有大祝掌六祝之辞,祀为形误。

○天之壮观。 #

  梅本作「祀天之壮观矣」,凌本黄本并同。

○秦始皇铭岱。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作秦皇。

  立斋按:明诗篇,秦皇灭典,与此同,始字衍。

○请德铭勋。 #

  梅本请作讄。注云:「元作请。」凌本黄本请并作诵。

  立斋按:梅本作讄,音垒,说文祷也。王校误从诵非。又讄今作诔。

○文字张纯。 #

  梅本字作自。注云:「字符作自。」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上文,文自李斯,梅本改是。

○叙离分。 #

  梅本分作合。注云:「元脱许补。」凌本同,黄本分作离。注云:「元脱许补。」一本作合,黄本所据梅本或异。

  立斋按:分为合之形近致讹,从合是。乱亦可通,盖下言武功,上言离乱,有乱必勘,自相偶属也。

○骨掣靡密辞贯圆通。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云:「制原作掣,义不可通,今改,且疑骨亦体之坏文。」

  立斋按:掣,牵取也,靡密犹致密,骨取其靡密,而辞贯其圆通,骨与辞,亦具表里内外之意。掣字亦见尔雅,句本甚协,而王校率意,非是。

○雅有懿乎。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纪评云:「乎当作采。」

  立斋按:从采是。

○丽而不典。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丽当作靡。」

  立斋按:典引序原作靡,杨校是。

○风末力寡。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云:「风末当作风昧。」

  立斋按:范注改昧字甚误,史记韩安国传:「风末力衰也」之句,实舍人所本,出处甚明。参注订,檄移篇注。

○文理烦序。 #

  梅本烦作顺。注云:「曹改。」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按烦颇形近,故曹学佺改为颇,黄氏英声,为舍人所本。

  立斋按:今检梅本曹改,明明为顺字,黄本据之不误。

夫顺者,序当以顺为归。

尔雅释古云:「舒业顺叙也。

」疏「顺本不逆而有叙也,」叙通序,宜从顺序为是,杨校谓黄本失据,失检甚误。

○而日新其来者。

  梅本来作采,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从采是。

○声英克彪。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声英二字当乙,始能与上逖听句相对。」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蜚英声,为舍人所本。

  立斋按:杨校云,声英二字当乙,实谬误之甚,声英出处甚明而赞文为四字韵文,若乙去二字尚可读乎。

     章表第二十二 #

○伊尹书诚。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诫作戒。

  立斋按:戒诫古通,易系上:「小惩而大诫。」

○又作书以缵。

  梅本缵下注云:「当作赞。」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作缵。

  立斋按:赞、囋、赞互通,缵,诗书皆作训继,御览非。囋见荀子,赞则后起字,王失校。

○言事于王。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及御览王并作主。

  立斋按:据「降及七国」句,则王字是。

左传昭廿八年:「成鲋对魏纾曰,主之举也,近文德也矣。

」大夫之臣称其大夫亦可曰主也,主是泛称,则此从王是。

○汉定礼仪。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引明钞本御览作「汉初定仪」,另本定仪作定制。

  立斋按:汉初定制,与上文秦初定制句重,则依王校从钞本御览非。盖「汉定礼仪」,已见史记汉高命张苍等定礼仪,则有明文也。

○四曰议。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议上有驳字。

  立斋按:议始见于易节卦:「君子以制度数议德行。」又周官:「议事以制。」驳议指议中之执异者而言,见蔡邕独断,是驳议属于议之一体也。

○奏以按劾。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按作案。

  立斋按:按案互通,亦通作桉见正韵。

○表以陈情。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请作情。

○赤白曰章。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赤白作青赤。

  立斋按:赤白日章,见考工记,杨校是。

○表者标也。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标作摽。

  立斋按:摽、拊心貌。诗邶风:「寤身有摽。」又说文:「击也。」与标殊旨,于表无涉,御览非。

○谓德见仪。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见下有于字,与御览同。

○章表之目。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章表作表章。

○经国之枢机。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无之字,枢机作枢要。

○而在职司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作「布在职司也。」

○左雄奏议。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奏作表。

○胡广章奏。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奏作表。

○昔晋文受册三从命。

  梅本下有辞字。注云:「元脱朱补。」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册作策。

○曹公称为表不止三让。

  御览同,梅本止作必,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据曹本传作「不止」是。

○所以魏初表章。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表章作章表。

○则未足美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无美字。

○至于文举之荐弥衡。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于作如。

○志尽文畅。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畅作壮。

○则其标也。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标作摽。

  立斋按:左哀十二年:「无不摽也。」又诗台南:「摽有梅。」击落之义,御览非。

○应物掣巧。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掣作制、纪评云:「制字是」。

○逮晋初笔札。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逮作迨。

○则张华为俦。

  梅本俦作。注云:「元作俦。」御览俦作,曹学佺云:「俦字亦通。」

○世珍鹪鹩莫顾章表。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无此八字。

○信美于往载。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载一作册。」御览作载。

  立斋按:载,记载也。书洛诰:「丕视功载。」注:「视群臣有功者,记载之。」从载是。

○序志显类。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显作联。

  立斋按:书泰誓:「天类显道,厥类惟张。」显类二字本此,御览非。

○原夫章表文为用也。

  梅本文作之。注云:「元作文谢改。」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文作之,无也字。

○表以致禁。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禁作策。

○以为本者也。

  梅本以下有文字,凌本同。黄本以下有章字,注云:「元脱一作文。」御览同。王校云:「梅本补章字,未可从。」

  立斋按:此章并章表而言,循名课实,当以文为本,故下有雅义清文之言,从文是。今梅本以作文,注云,元脱,何来补章字乎,补字见于黄本,王校误。

○要而非略。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要作典。

  立斋按:要字是,体要也,与略字对举,典则旨不协。王失校。

○表体多包。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包作苞。

○情伪属迁。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伪作位。

  立斋按:从御览是。

○清文以驰其丽。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驰作驱。

○然恳惬者。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惬作恻。注云:「元作惬。」御览正作恻。

  立斋按:诗国风氓。郑笺云:「言其恳恻诚。」舍人本此,从御览是。

○情为出使。 #

  梅本凌本作「情为文屈」,黄本作「情为文使」,御览作「情为文出。」

○繁约得正。 #

  凌本黄本并同。梅本上有一使字在一空格下,御览上有「必使」二字。

  立斋按:应从御览增「必使」二字为是。

○一辞意也。

  凌本黄本并同。梅本一作以。

○丽以黼黻。 #

  梅本以作于,凌本黄本并同。

     奏启第二十三。

○昔唐虞之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唐虞作陶唐。

○秦汉之辅。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之辅作附之。

○劾僭谬。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僭作愆,御览同。

  立斋按:僭乱也,诗小雅:「以钥以僭。」又差也,书大诰:「

天命弗僭。」与愆音义皆同,不烦改从。

○言敷于下,情近于上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作「言敷于下情,进乎上也」。

  立斋按:言敷,本虞书:「敷奏以言为辞。」从御览是。

○秦始言奏。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始下有皇宇。

  立斋按:秦始者,言秦始立奏也,不作始皇,御览非。

○事略而意径。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径作极。

  立斋按:从御览是。

○政无膏润。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政作故,王失校。

○晁错之兵卒。

  梅本卒作事。注云:「元作卒,孙改。」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卒作术。

  立斋按:事术并通,从孙改是。

○王吉之观礼。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观作劝。

  立斋按:汉书王吉本传:「上书愿与大臣及儒臣,述旧礼,明王制。」此则劝礼之旨,从御览是。

○谷永之谏仙。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谏作陈。

  立斋按:从谏是。

○辞亦通明。 #

  梅本明作畅,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明作辨,铃木云:「御览作明。」

○后汉群贤。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贤作臣。

○张衡指摘于史职。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职作谶。

  立斋按:职谶并通,史职指论元后立传事;识指论图纬事,俱见汉书,杨校非。

○黄观教学。 #

  梅本凌本并同。梅本注云:「魏志作王观。」黄本黄作王,御览作黄观。

  立斋按:从黄观是,见李详补注。

○瓯毅考课。 #

  梅本瓯作甄。注云:「元作瓯,朱改」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正作甄。

  立斋按:从甄是,见李详补注。

○灾屯流移。 #

  凌本黄本并同。梅本作「世交屯移,」御览同。

○温峤恳切。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切作恻,御览同。

○若乃按劾之奏。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按作案。

○秦之御史。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之作有。

○位在挚击。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挚作鸷。

  立斋按:挚与鸷通,曲礼:「前有挚兽则载貔貅。

」疏:「挚虎狼之属」。

又儒行:「鸷虫攫搏。

」疏:「虫是鸟兽之名。

」但兽挚从手,鸟鸷从鸟,不烦改从。

○傅盛劲直。 #

  梅本盛作咸。注云:「元作盛」。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径直作果劲。

  立斋按:从咸是,见晋书。

○各其志也。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其作有。

○然函人欲全。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御览函误甲。

○惟新日用。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云:「按论说篇有虽有日新语,今据改作虽。」

  立斋按:惟新日用不误,王以意改为虽非是。

○势必深峭。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作「势入刚峭」。

○礼嫉无礼。 #

  梅本凌本黄本嫉并作疾。

○目以豕彘。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豕作羊。

○既其如兹。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兹作此。

○世人为文。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世人作近世。

○次骨为戾。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次作刺。

  立斋按:次骨者入于骨也,周礼宫伯:「八次八舍。」注:「在内为次。」史记酷吏传:「外宽内深次骨。」御览非。

○复以善骂。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骂作詈。

○然后踰垣者。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垣作墙。

○快捷方式者灭趾。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趾作迹。

○话病为切哉。

  梅本话作诟。注云:「元作话谢改。」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切作巧。

○总法家之式。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式作裁。

○气流墨中。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流作留。

○直方之举耳。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耳作也。

○取其义也。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取作盖。

○至魏国笺记。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笺作笺。

○如云启闻。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如作始,御览同。

○或谨密启。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作「或云谨启」,御览同。

  立斋按:密启见晋书山涛传:「凡用人行政,皆先密启,然后公奏。」舍人本此,杨校王校皆非。

○必敛饬入规也。

  凌本黄本并同。梅本饬作彻,御览无敛彻以下八字,杨校云:「

御览亦作彻。」

○谠者偏也。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铃木云:「偏上疑有脱字。」范注云:「似当云谠者正偏也。」

  立斋按:铃说是。

疑脱无字,下言有偏者,为言以申其义也,故应作无偏为是。

书洪范:「无党无偏,王道荡荡。

」下言有偏,正以无对,此舍人所本。

范注作正偏,则不典,杨校是。

○王道有偏乖乎荡荡其偏故曰谠言也。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荡下注云:「下有脱字。」王校引谢校荡荡下补矫正二字。

  立斋按:谢补是。

○孝成称班伯之谠言贵直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言下增补一言字。

  立斋按:谠言为一读,贵直也为一读,文本不误,增一言为赘,王校非。

○自汉置八仪。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据后汉书礼乐志改仪作能。

  立斋按:周礼小司寇有八仪,仪为议之误,参注订。范注非,王校据范注亦改作能尤非。

○还士便宜后代便宜。

  梅本凌本黄本士并作上。注云;「按冯本无此四字。」

  立斋按:从上是。

○皂饬司直。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黄注云:「活字本饬作饰。」

  立斋按:从饰是,皂饰,言司直之服也。

     议对第二十四 #

○周爰谘谋。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谘作咨。

  立斋按:谘与咨通,诗小雅:「周爰咨谋。」释文咨本亦作谘。杨校云,咨已从口,无庸再加言旁,及王校改谘为咨均非。

○宅揆之举。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宅作百。

  立斋按:舜典:「使宅百揆。」宅言所居之位,从宅是,杨校非。

○舜畴五人。 #

  梅本凌本人并作臣,黄本作人。注云:「一作臣。」御览同。

○鲁桓务议。 #

  凌本黄本并同。梅本务作预,御览作预议。

  立斋按:应作鲁僖预议,事见鲁僖、非鲁桓也。参注订。

○而甘龙交辨。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辨作辩。

  立斋按:辨辩古通,说见辨骚篇,

○迄今有汉。 #

  梅本今作至,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作至。

○始立驳议。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驳作驳。

  立斋按:御览作驳非,说已见前。

○杂议不纯。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无杂字,王失校。

○至如主父之驳挟弓。

  梅本凌本黄本御览并同。注云:「主父当作吾兵。」

  立斋按:此因吾兵寿王与主父偃同传,载汉六十四卷中,因而致误,作吾兵是。

○贾捐之陈于朱崖。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作「贾捐之之陈于朱崖」,御览无二之字。

  立斋按:御览非,贾捐之为名,下之字与上下句法同,黄本是,朱当作珠。

○刘歆之辨于祖宗。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无之字。

  立斋按:御览非。

○程晓之驳校事。

  梅本凌本黄本御览并同。梅本注云:「程元作陈。」

○秦秀定贾充之谧。

  梅本梅本谧作谥,注云:「元作谧。」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作谥。

  立斋按:谧谥并非,应作谥。谥音示,说文行之迹也。谧,音蜜,说文静语也。谥音益,说文笑貌也。

○仲瑗博古。 #

  凌本黄本并同。梅本瑗作远,御览瑗作援。

  立斋按:,从刘宽碑文作瑗是,见洪适隶释,王校非。

○而铨贯以叙。

  梅本以作有,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从有是。

○腴辞弗翦。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腴作谀,翦作剪,御览作腴。

  立斋按:纪评云:「谀当作腴」是,剪为翦之俗体。

○亦各有美。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各有作有其。

○采故实于前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引宋本及活字本御览「采故」作「顾事」,明钞本作「采事。」

  立斋按:顾事与采故实同旨而前者字句较洁练,但与下句观通变句法则不协,是从采故实为长。

○又郊祀必洞于理。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又作其。

○戎事必练于兵。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必一作要。」御览必作宜。

○佃谷先晓于农。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及御览佃并作田。

  立斋按:田、佃、畋古通。又通甸、音同。诗斋风:「无田甫田。」注:「田谓耕治之也。」通作畋。

○不以深隐为奇。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深作环。

  立斋按:从深是。

○空骋其华。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王校本引诸本,空上有功字或乃字者,不可从。

○亦为游辞所理。

  梅本理作埋,凌本黄本并同。黄本下有矣字,御览游作浮、理作埋。

  立斋按:易系下:「诬善之人其辞游。」从游从埋是。

○从文衣之媵者。

  梅本凌本黄本并无者字。

○楚珠鬻郑。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引宋本御览作「楚鬻珠于郑。」

○复在于兹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在作存。

○古之造士。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之作者。

○观晁氏之对验古今。

  梅本凌本黄本验上并有证字。铃本校云:「玉海作验古明今。」

  立斋按:应从之对为句,证字是,与下文仲舒之对,公孙之对皆合。

○及后汉鲁平。

  梅本平作丕。注云:「元作平,朱改。」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从丕是,后汉书有鲁丕传。

○并明代之明范也。

  梅本凌本黄本明代并作前代。

  立斋按:从梅本是。

○断理必纲。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铃本云:「纲疑作刚。」

  立斋按:铃说是,上言必刚,下言无懦,相对为文也。

○洽体高秉。 #

  梅本洽作治,凌本黄本

  立斋按:从治是。

     书记第二十五 #

○总为尚书尚书之为体。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无二书字,皆作之字,御览与嘉靖本同。

○君子小人可见矣。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无可字,御览同。

○陈之简牍。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陈作染。

  立斋按:从染为长。

○取象乎史。 #

  梅本史作夬,凌本黄本乎作于,御览作乎。

  立斋按:从夬是,参注订。

○书介弥盛。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介作令。

  立斋按:书介者,以书为绍介也。史记鲁仲连传:「胜请为绍介。」御览非。

○子家与赵宣以书。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与作吊。

  立斋按:左传文十七年:「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从与是。

○巫臣之遗子产。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遗作责。

○子服敬叔。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据礼记檀弓服改为叔字。

  立斋按:范改是。

○固知行人之挈辞。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固作故,挈作絜。

  立斋按:挈通絜,又通契。史记作絜,汉书作挈,见张汤传,杨校非。王校云,挈御览误絜,亦非。

○多被翰墨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无矣字。

○诡丽辐凑。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凑作辏,御览作凑。

  立斋按:凑通辏,史记张仪传:「四通辐凑。

」前汉书、叔孙通传:「四方辐辏。

」杨校非。

又按说文车部无辏字。

淮南王术训「群臣辐辏,」凡四见。

高注,若辐之凑毂,故曰辐辏。

辏为后起字,因辐之连用,易水为车也,非俗体,杨说误,王校亦非。

○辞气纷纭。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气作旨。

○东方朔之难公孙。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难作谒,朔字无。

  立斋按:谒字非,见李详补注。

○志气盘桓。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盘作盘。

  立斋按:盘说文承盘也,或从金,或从皿,杨校非,王失校。

○留意辞翰。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辞翰作翰辞。

○赵至赠离。 #

  梅本赠作叙,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至作壹,叙作赠。

  立斋按:赵书非赠别之言,乃叙离之作,王校据本传改是。

○乃少年之激切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激作昂。

○尺牍之偏才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作「斯皆尺牍之文也。」

  立斋按:此句与「少年之激切也」为对文,御览非。

○详总书体,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总作诸。

○言以散郁陶。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言作所。

○托风采。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托作咏。

  立斋按:托字为长,托者寄意而非涵咏也。

○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怿怀。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条作涤。注云:「条畅作涤荡。」又柔御览作游,故作固。

  立斋按:涤畅任气,所以尽情,优游怿怀,所以适意,从御览为长。

○战国以前。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战上有自字,以作己。

○其义美矣。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作「其义美矣哉。」

○而郡将奏笺。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奏作奉,笺下有也字。

  立斋按:御览也字衍。

○识表其情也。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及御览并作表识。

○黄香奏笺于江夏。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奏作奉。

○子桓弗论。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弗作不。

○陆机自理。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理作叙。

○笺之为善者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无为字。

  立斋按:笺之善者也,与文之美也,表之英也,见章表篇。辞之善也,见诏策篇等句法同,从御览是。

○清美以惠其才。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美作靡。

  立斋按:美字是,诗齐风:「美自清矣。」清美本此。

○则有方术占式。

  梅本凌本黄本式并作试。

  立斋按:从式是。

○则有关剌解牒。

  梅本凌本黄本牒并作谍。

  立斋按:从牒是,参注订。

○故谓谱者普也。

  梅本凌本并无「故谓」二字。

  立斋按:以下分说诸类。故谓可删。

○九章积征。 #

  梅本凌本黄本征并作微。

  立斋按:从微是。

○精观书云。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精疑作登。」

  立斋按:左僖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从登是。

○五音以正音以正。

  梅本删下「音以正」三字,注云:「三字衍。」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三字删是,以从梅本。壬校云黄本删者是未见梅本也。

○八刑克平。 #

  凌本黄本并同。梅本刑作辟。

○管仲下命。 #

  凌本黄本并同。梅本命作令。

○符者厚也。 #

  梅本凌本黄本厚并作孚。注云:「孚元作厚,谢改。」御览作孚。

  立斋按:孚说文信也。诗大雅:「成王之孚。」注:「成王之信于天下也。」从谢改是。

○易以书翰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易作代。

○其遗风欤。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欤作也。

○负贩记缗。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贩作版。

  立斋按:曲礼:「虽负贩者,必有尊也。」从贩是,王失校。

○则券之楷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楷作谐。

  立斋按:楷谐皆通。

○关闭由审。 #

  梅本由作当,凌本黄本并同。注云:「当亦作由。」

  立斋按:当字是。

○孙亶四圣相也。

  梅本四作回。注云:「元作四,朱改。」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朱改是,韩非子作公孙亶回,此省公字。

○短简编牒。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无此四字,铃本云:「御览短简四字在议字上。」

○如叶在枝。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枝下有也字。

○议政未定故短牒咨谋。

  梅本凌本御览议字上有「短简为牒」四字,又政并作事,咨作谘。

○谓之为签。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无为字。

○签者签密者也。

  梅本凌本黄本下签字并作纤。

  立斋按:从纤是,禹贡:「厥篚玄纤缟。」郑注:「纤、细也。」纤细犹纤密也,又作孅。

○礼貌本原。 #

  梅本礼作体,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礼字非,行状属体也,从体是。

○丧言亦不及交。

  梅本凌本黄本交并作文。注云:「元作交。」

  立斋按:表言不文,见情采篇,交字误。

○囊漏储中。 #

  梅本凌本黄本漏并作满。注云:「满汪本作漏。」

  立斋按:漏字是,贾谊新书及宋书范泰传,皆作漏,见黄氏札记。

○观此四条。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四疑作数。」范注云:「四条疑作六条。」杨校王校皆作众。

  立斋按:诸校皆非,篇中列举总二十四条,疑四字不误,或上脱廿字或念有二字,王校谓四本众字坏文,录者偶脱,但无脱半字之理,王说非,故应作念四,或念有二字。

      神思第二十六 #

○驯致以绎辞。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绎作怿,注云:「怿一作绎。」

  立斋按:绎陈也,书君陈:「庶言同则绎。

」传:「众言同则陈而布之。

」礼射仪:「绎者各绎己之志也。

」疏:「绎、陈也。

」怿,说文悦也,书康诰:「则予一人以怿。

」从绎是。

○王充气竭而思虑。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据群书通要改思为沈。

  立斋按:王校是。

○阮禹据案而制书。

  梅本案下注云:「疑作鞍。」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马上具草,宜作鞍是。

○是以临篇缀虑。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虑作翰。

○理郁者苦贫。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苦作始。

  立斋按:苦字与下文伤字对文,从苦是。

○然则博闻为馈贫之粮。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闻作见,注云:「见一作闻。」御览作见。

○拙辞或孕于巧义庸事或萌于新意。

  凌本黄本并同。梅本于义意二字旁注有,「上为意,下为义。」

  立斋按:梅拟改巧义、新义为新意也,盖义无巧而意可新也,宜从改是,王失校。

○虽云未费。 #

  梅本作「未贵」,旁注有未费二字,凌本黄本并作未费。铃木云:「张本作贵。」

  立斋按:「从费是。」

○伊挚不能言鼎轮扁不能语斤。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伊挚轮扁出庄子大宗师,杨校谓本于史通叙事篇者非。

○心以理应。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汪本应作胜。」

  立斋按:胜字重韵,从应是。

      体性第二十七 #

○并性情所烁。

  梅本烁作铄,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烁与铄通,周礼冬官考工记:「烁金以为刃。」释文:「义当作铄。」史记张仪传:「众口铄金。」说文销也。

○馥采典文。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疑典作曲。

  立斋按:典文经典之文也;说文五帝之书也。书舜典:「经也典。」王校非。

○经理玄宗者也。

  杨本凌本并同。黄本玄作元,杨校云:「按玄字是云云。」

  立斋按:清版书玄皆作元,避圣祖讳也,杨校凡遇黄本作元者皆云云似不知清讳之误。

○繁缛者博喻酿采。

  梅本凌本黄并同。王校云:「酿元作醲,今改。」

  立斋按:酿犹其精也,下应炜烨一词,诸本皆同,王氏以意擅改非。

○仲宣躁锐。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杨校改锐为竞。

  立斋按:左传哀十一年:「子羽锐敏。」注:「锐精也。」又方言:「铫、锐亦犹躁锐也。」王校杨校均非。

○故童子雕琢。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云:「孙氏本琢作瑑。」王校云:「作瑑不可据。」

  立斋按:琢瑑互通,前汉书董仲舒传:「良玉不瑑。」王校失检不可从。

○文体繁诡。 #

  梅本凌本黄本体并作辞。王校云:「体性对言:所以敷篇体之旨,作辞者误。」

  立斋按:因才性异区,故文辞繁诡,从辞不误,下句辞字应作体,肤根乃体而非辞也,王氏所谓敷篇体之旨,在此不在彼也。

○辞为肤根。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云:「肤根当作肤叶。」王校云:「当作肌肤,今据改。」

  立斋按:辞为肤根,所以言体,志实骨髓,所以论性,表里分述,无烦意改,范注王校皆非。

○习亦凝真。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

黄本凝下注云:「一作疑。

」纪评云:「疑字是。

」王校云:「庄子达生篇,乃疑于神,正作疑字,后人或作凝,或作拟,皆不知妄改。

  立斋按:疑凝古通,已见前说,「习亦疑真」者,据朱紫而言,疑紫成习以作朱也,纪评是。

至如王氏所引庄子乃疑于神者,盖不知此疑乃同凝也。

王校未解庄、失检误从,实非。

      风骨第二十八 #

○则文风清焉。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清一作生。」

  立斋按:骏爽则清,从清为长。

○索课乏风。 #

  梅本凌本黄本作「索莫乏气。」注云:「莫元作课,杨改;气元作风,杨改。」

  立斋按:索莫者,萧索寂寞也,莫通寞,风字连用犯重,作气是。

○乃其骨髓峻也。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峻作畯。

  立斋按:峻、说文高也,畯、说文农夫也,峻可通骏,不可通畯,黄本误。

○则云时有济气。

  梅本凌本黄本济并作齐。

  立斋按:从齐是。

○则云时有逸气。

  梅本凌本并同。王校云:「时字黄注本删。」

  立斋按:时字当有,沿上文句法,杨校胶柱原文,黄本元脱而王校曰删,皆非。

又按:古人之作,凡征引前世典籍,固不若是之拘也,上自史记汉书,下至李善之注文选,其例固不胜枚举也。

○夫翚翟备色翾翥百步。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翾作翔,上有而字。

  立斋按:小飞曰翾,回飞曰翔,义皆可通,但下文已有高翔句,则从翾为长。

○鹰隼乏采。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乏作无。

○唯藻耀而高翔。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唯作若,耀作曜。

  立斋按:曜耀互通,耀为俗体,说见前。

  立斋按:从齐是。

○则云时有逸气。

  梅本凌本并同。王校云:「时字黄注本删。」

  立斋按:时字当有,沿上文句法,杨校胶柱原文,黄本元脱而王校曰删,皆非。

又按:古人之作,凡征引前世典籍,固不若是之拘也,上自史记汉书,下至李善之注文选,其例固不胜枚举也。

○夫翚翟备色翾翥百步。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翾作翔,上有而字。

  立斋按:小飞曰翾,回飞曰翔,义皆可通,但下文已有高翔句,则从翾为长。

○鹰隼乏采。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乏作无。

○唯藻耀而高翔。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唯作若,耀作曜。

  立斋按:曜耀互通,耀为俗体,说见前。

  立斋按:礼记聘义、郑注:「特达谓以朝聘也。」正义:「行聘之时唯珪璋。」作聘是。

      通变第二十九 #

○绠短者御渴。

  梅本凌本黄本御并作衔。

  立斋按:御为衔之讹体,口含心感皆谓之衔。

诗豳风,「勿士行枚。

」笺云:「初无行陈衔枚之事。

」又管子法篇:「法立而民乐之,令出而民衔之」从衔是,王失校。

○臭味晞阳而毕品矣。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晞作睎。铃木云:「睎当作晞。」

  立斋按:铃说是。

○志合文财。 #

  梅本财作则。注云:「元作财,许无念改。」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许改是,易有「天则」见干卦,书有「王则」见无逸。则法也,文则,文之法也。

○则文于唐时。

  梅本则字旁注:「元无则字也。」凌本黄本并有则字。

○魏之荐制。 #

  梅本凌本荐并作篇。梅本篇字旁注一策字。注云:「元作荐,许无念改。」黄本荐作策。

  立斋按:从篇为长,明诗篇江左篇制,杨校是。

○夏歌雕墙。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玉海百六引雕作雕,与书五子之歌合。」

  立斋按:雕雕古通,广韵雕又作雕,杨校非。

○确而论之。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确作榷。

  立斋按:从黄本是。

○风味气衰也。

  凌本黄本并同。梅本味作末,黄本注云:「一作末。」

  立斋按:从末是,史记韩安国传:「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范注非。

○故练青濯锦。

  梅本锦作绛,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广舆记,锦江一名汶江、织锦濯此则丽,似可从锦,但上文青生于蓝、绛生于倩,此总上文而言,则从绛不误矣,王失校。

○因无端涯。 #

  梅本因作固。注云:「元作因,按颂文改。」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从固是。

○杨雄校猎。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校当作羽,猎当作赋。」

  立斋按:从梅本改是。

○日出东沼月生西陂。

  梅本凌本并同。杨校云:「当依上林赋作入乎西陂。」

  立斋按:日出月生,日初出于东,月始见于西也,故言东沼西陂,杨校非。

○象扶桑于蒙汜。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于应作与,见西京赋,王失校。

○毛若长离之振翼。

  梅本凌本黄本毛并作光。注云:「光元作毛,曹改。」

  立斋按:从光是,与上采偶。

○变则其久。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其下注云:「疑作可。」杨校云:「其应作甚。王校从吴校作堪。」

  立斋按:从可从堪皆通,从甚则非。

○乘机无法。 #

  梅本法作跲,凌本黄本并作怯。注云:「一作跲。」王校云:张本作。

  立斋按:法字误,跲踬也,、行不进也,怯、多畏也,义皆可通也,从怯为长。

      定势第三十 #

○涧曲文回。 #

  梅本凌本黄本文并作湍。注云:「湍元作文,王性凝按本赞改。」

  立斋按:王改是。

○效验命篇者。

  梅本凌本黄本验并作骚。注云:「骚元作验,王改。」

  立斋按:王改是。

○断辞辨约者。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断一作斲。」

  立斋按:斲字非,「断辞则备」见征圣篇。

○类乏酝藉。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宜从诸本作籍」,王失校。

  立斋按:藉音借,易大过「荐藉于物。

」曲礼:「执物有其藉者则扬。

」仪礼聘礼注:「藉谓缫也,缫所以蕴藉玉。

」又狼藉、音与籍同、籍字始见左传昭十五年传,司晋之典籍,后人多藉籍相混,此作蕴藉是,音借不音籍,杨校误。

○切在诠别。 #

  梅本凌本黄本切并作功。注云:「一作切,从御览改。」

  立斋按:从御览是。

○则准的乎雅颂。

  梅本凌本黄本雅颂并作典雅。注云:「典雅一作雅颂,从御览改。」

  立斋按:颂字与上文章表奏议不合,从御览是。

○则师范于核要。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师作轨。

  立斋按:轨、左传隐五年:「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轨谋法度也,范轨同旨,通变及才略二篇,用师范皆指师前贤而言,此从轨为长,御览是,杨校非。

○此循体而成势。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循作修。

  立斋按:凡言势者,皆自体而来,故言循言成。又本赞云:「形生势成。」按形在体也,今言循与上随字协,从循是。

○或好离言辨白。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云:「白应作句。」

  立斋按:上言烦文则博采之,下言离言则辨白之,白犹辨别之,王校非。

○文之体指实强弱。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黄氏札记云:「文之体指实强弱句有误,疑此句当作文之体指贵强,下衍弱字。」

  立斋按:增贵衍弱,以就己说黄氏札记似非,当作「文之体指,虚实强弱,使其辞已尽而势有余也,」王校据徐引谢在杭云:「增一虚字为是」。

○故文反正为之。

  梅本凌本黄本之并作乏。注云:「乏元作之。」

  立斋按:乏字是。

○必颠倒文向。

  梅本凌本黄本向并作句。注云:「句元作向,王改。」

  立斋按:王改是。

○狂辔学步。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狂作枉,杨校云:「据谐讔篇,未免枉辔句,宜作枉是。」

  立斋按:谐讔用枉辔,从上句无益时用而来,有微词也,此言学步狂辔,据下文力止寿陵可证也,狂字不误,杨校非。

○力止襄陵。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谢云襄当作寿。」范注引顾校作寿。

  立斋按:作寿是。

     情采第三十一 #

○木体实而华振。

  梅本凌本黄本华并作花。

  立斋按:后汉书李谐述身赋曰:「树先春而动色,草过岁而发花。

」此花之始见也。

又下与华字并用,而由魏晋以后,始有花字,后人承之,遂为古今字,但如繁华、浮华,盖不用花,亦自然有别。

○五情发而为辞章。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情疑作性。」

  立斋按:形文承以五色,声文承以五音,情文承以五性,故知五情应作五性,当改情为性为是。

○知君子尝言未尝质也。

  梅本凌本黄本上尝字并作常。

  立斋按:上尝字应作常字是。

○艳采辩说。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据韩非子「艳乎辨说」、宜从改。

○研味孝老。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孝作李。纪评云:「李当作孝。」

  立斋按:上文有孝经重典,下文引老庄、故言研味孝老,作李非。

○盻倩生于淑姿。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盻作盼。

  立斋按:盻、恨视貌,音盻,从盼是。盼顾也,音攀去声。见诗卫风硕人,此舍人所本,王失校。

○心几务。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据征圣篇锐思于机句,当作机是。」

  立斋按:书皋陶谟:「一日二日万几。」传:「当戒惧万事之微。」此几务二字所本,盖机者生发谓之机,见说文,杨校非。

○将欲明理。 #

  梅本理作经,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明经是据上文,故情者文之经,又文能宗经而言也,从经是,王校非。

○设谟以位理。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谟下注云:「谢云当作模。」

  立斋按:从模是,说文法也。徐云:「以木为规模也。」张衡归田赋:「陈三五之轨模。」上言位,下言置,故曰模曰地,从谟则失义。

○蕣英徒艳。 #

  梅本凌本黄本蕣并作舜。

  立斋按:蕣、舜古通,蕣、花之易落者。又与瞬同义。

      镕裁第三十二 #

○二意两出。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二作一。

  立斋按:作一是,二字误,义不可通。

○是以草创鸣笔。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鸣作鸿。纪评云:「当作鸣,该鸣笔之徒可证。」

  立斋按:杨校王校并从鸿非,鸿笔常辞,鸣字下,先标三准句,义{而辞活,纪评是。

○献赞节文。 #

  梅本赞作替。注云:「元作赞,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献替有兴废取舍之义,故曰节文,从替是。

○条贯始序。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始作统。

○次讨定句。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定作字。

  立斋按:从字是。

○适分所好。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适作随,铃木云:「诸本作适。」

  立斋按:彦和善用适字,征圣篇曰会适,明诗养气等篇曰适分,与此正同,从适是。

○辞殊而义显。

  梅本凌本黄本义并作意。注云:「意汪本作义。」铃木云:「玉海嘉靖本王本冈本并作义。」

  立斋按:从义为是。

○张俊以为艾繁而不可删。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俊下注云:「当作骏。」

  立斋按:俊骏古通,史记屈原传:「诽骏疑杰。」假骏为俊,俊字并通畯峻,此当依晋书作骏是。

○乃情苦繁也。

  梅本作芟。注云:「元作」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为支之误,支古文作,又为希之或体,形近而讹,当作苦朽支繁,非苦于芟也,故为支之误,而非必赞中之有芟繁,便从而易之也,杨王所校皆非。

     声律第三十三 #

○声含宫商。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铃木云「阁本冈本含并作合。」

  立斋按:上言本于人声,故下言含,含本内发,合由外铄,从含是。

○声非学器者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学下注云:「当作效。」

  立斋按:朱子曰「学之为言效也。」学效义同,无烦改从,杨校王校均非。

○文章神明。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黄侃云:「文章下脱二字。」范注云:「文章下疑脱关键二字。」

  立斋按:梅本杨氏句读为、「文章神明,枢机吐纳,律吕唇吻而已」,意自可协,无烦以意增改。

○夫商征响高宫羽声下。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改商为征,改羽为宫。

  立斋按:此黄侃论之甚详,宜作宫商响高,征羽声下。且古之所谓宫商,决非后世之谓平仄,分为四声则可,便称等于宫商则非矣,王校殊非。

○摘文乖张。 #

  梅本凌本黄本摘并作摛。

  立斋按:摛风见宗经篇,摛文见诠赋篇,从摛是。

○良由外听难为聪也。

  梅本凌本黄本外并作内。注云:「内元作外,王改。」范注云:「黄叔琳曰、由字下王捐仲本有「外听易为口而」六字,按或是巧字。」

  立斋按:从内是,范注补六字作巧可从,王校从力则非。

○响有动静。 #

  梅本凌本黄本动静并作双迭,梅本注云:「双迭二字符脱。

」杨云「有字下诸本皆遗翕散二字。

」谢云:「据下文当作双迭二字。

」王校引文镜秘府论及玉海并作双迭。

  立斋按:动静当作双迭,梅本是。

○迭韵杂句而必暌。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据文镜秘府改杂为离。

  立斋按:杂字对上句隔字而言,隔离杂混也,此二句启下文,异音相从,同声相应之意也。

盖双声必母子相谐,迭韵必上下相承,而后无舛睽之病也。

相谐相承,必杂混相合而后成声也,且隔字睽字,亦具离义,王校从离殊非。

○并辘轳交往。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引校文镜秘府论四声作鹿卢。

  立斋按:鹿卢即辘轳,见西京赋,辘轳乃后起字。

○其际会。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纪评云:「当作迕。」杨校引文镜秘府亦作迕。

  立斋按:迂迕皆协,迕字为长。

○往蹇来连。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文镜秘府论四声作「往蹇来替」此语用易蹇卦六四爻辞,替字非是。

  立斋按:往来二字本于蹇卦,而蹇替二字,则本于离骚:「余虽好修姱以羁鞿兮,蹇朝窣而夕替。」舍人本此,从替是,王校非。

○其为疾病。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引文镜秘府疾作疹。

○声画妍媸寄在吟咏吟咏滋味流于下句气力穷于和韵。

  梅本凌本黄本下吟咏二字无,有空格二,下作字,「以滋味流于字句」为读。

梅本注云:「字符作下,商孟和改。

」又云:「孙云,气力上当复有字句二字。

」杨校云:「文镜秘府引正作声画姘媸,滋味流于字句,气力穷于和韵。

  立斋按:据诸说当作「声画姘媸,寄在吟咏、滋味流于下句,气力穷于和韵,」下句与和韵为对也。

○故余声易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铃木云:「文镜秘府玉海故并作则。」王失校。

○故遗响难契。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铃木云:「冈本遗作遣。」

  立斋按:上句用易遣,此当作遗,冈本误。

○属笔易巧选和至难。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校引诸本云:「选上有而字。」

  立斋按:舍人凡用而字,皆转折相背,如本篇中用而字皆同此意,如「而每舛、」「而必睽、」「而寻右、」「而未备、」「而乖贰、」「而不壹」,别篇亦率如此,若此句易巧与至难,似增而字为是。

○虽纤意曲变。

  梅本意作毫,凌本黄本并同。纪评云:「纤意当作纤毫。」

  立斋按:据上文扬、难契、易巧、至难,此应作毫,纪评是。

○文赋亦称知楚不易。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文赋原作「取足不易,」据黄氏所校,知楚字为涉上文而讹,宜从改。

○势若转圆。 #

  梅本圆作圜,凌本黄本并同。铃木云:「玉海作圆。」

  立斋按:圜同圆,前汉梅福传:「高祖从谏转圜。」注:「与圆同。」此转圜所本。又韵会:「古方圆之圆皆作圜。」今皆作圆。

○疏识阔略。 #

  梅本疏识作识疏,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汪本作疏识,宜从。疏识阔略,词性始能相偶云云。」王校亦云:「疏识与阔略与对文。从汪本云云。」

  立斋按:疏识与识疏一也,阔略所以状疏识,无所谓相偶与对文耳。

○若长风之过籁。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黄注引王惟俭本有「流水之浮花,郑人之买椟」二句。杨校云:「二句皆以音喻,流水浮花,颇不相类,疑浅人所增。」

  立斋按:杨校是。

○东郭之吹竽耳。

  梅本凌本黄本东并作南。注云:「元作东、叶循父改。」

  立斋按:东郭见韩子,南郭见庄子,东郭南郭皆可通。

○其可忘哉。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王本忘作忽。」

  立斋按:忘忽同旨。

      章句第三十四 #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者为章积章而成篇。

  梅本凌本黄本为并作成。

  立斋按:曰生曰为曰成,含义各殊,从嘉靖本是。

○句之清英。 #

  梅本黄本并同。凌本清作青。

  立斋按:释名「清青也。」义可通而字异,从清是。

○追胜前句之旨。

  梅本胜作媵。注云:「元作胜谢改。」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谢改是。媵,送也,附会篇有媵句憔悴之句,从媵为长。

○若辞失其明。

  梅本明作朋。注云:「元作明。」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梅改是。下句羁旅而无友,及飘寓而不安,皆承朋字而来,从朋是。

○若夫笔句无常而字有条数。

  梅本黄本并同。凌本条作常。铃木云:「闵本条亦作常。」

  立斋按:常字犯重,从条是。

○而体之篇成于两汉。

  梅本凌本而作两,下空二格,下两字作西。

黄本而下注云:「疑有脱字,」杨失校。

范注谓疑当作二体之篇,二体指上六言七言,盖六七言杂出诗骚,未有全篇用之者。

  立斋按:篇中述二言曰肇,三言曰兴,四言曰广,五言曰见,六言七言曰杂出诗骚,至而□体之篇曰成,成总也全也,至两汉而诸体备,故曰成也,然脱字应作五,不应为二,不然应为诸或众字,于义可通,则梅本范注皆不可从,王校从梅范据改亦误。

○若乃改韵从调。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铃木云:「从疑作徙。」

  立斋按:据下文两韵辄易,则铃木疑作徙可从。

○昔魏武论赋。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引顾云:「玉海赋作诗。」

  立斋按:赋为六义之一,诗赋可通称也。

○而善于资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玉海资作贸。

  立斋按:资,取也,亦通。

○则唇吻告劳。

  凌本黄本并同。梅本唇作唇。

  立斋按:章表篇嘉靖本作「唇吻不滞」,唇从口,此又从月。

集韵,唇音唇义同。

又音真,警也。

唇唇互通,其义以音别也。

杨校云,当作唇,是未深考也。

○字出于句外。

  梅本凌本黄本并无于字。王校据谢云:「当作出于句外。」

  立斋按:补于字殊赘,王校非。

○寻兮字承句。

  梅本承作成,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承字固通,凡语句余声,用兮承句,而指归有未竟,气韵有未结,不得言成也,从承为是。

○乎哉矣也。 #

  梅本黄本并同。凌本矣作已。铃木云:「闵本作已。」王校云:「也字下从徐本补者字。」

  立斋按:俪句之作,率如此,补者字非。

○辞忌告朋。 #

  梅本告作失。注云:「元作告谢改。」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篇中有「辞失其朋,」则羁旅而无友,即赞语所本,从失是。

○环情草调。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草下注云:「孙云当作节。」王校云:「按草字读如诏策篇视草,神思篇草奏、练字篇草律之草,不烦改从。」

  立斋按:王校是。后汉书陈宠传:「萧何草律」即草字所本。

○离同合异。 #

  梅本作离合同异,凌本黄本并同。

      丽辞第三十五 #

○皋陶赞文。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文作云。

  立斋按:作云是。

○则八句相衔。

  梅本作「句句相衔,」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八指序卦之辞,如「受之以屯」,屯者盈也,上下共八句之谓也。句句者,与下文字字为偶,从句句为是。

○率然对耳。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本作「自然对耳,」未言所本,于率然二字只云,汪、余、张、冯诸本尔作耳,殊为失校。

  立斋按:耳语止辞,尔、助语辞,世多通用,然于古无征。

古诗焦仲妻作诺诺复尔耳,盖有别也。

后世之尔作耳者,以其音同义近而笔省也,惟耳古又音仍,如耳孙是。

○宋画吴冶。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注云:「冶元作治。」朱云:「宋画吴冶,语出淮南子。」

  立斋按:朱改是。宋画见庄子;吴冶见吴越春秋,又见淮南修务篇。

○割毫析厘。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割作剖。注云:「剖一作割。」

  立斋按:割剖一也,据西京赋,则作剖是。

○长卿上林。 #

  梅本凌本黄本林下并有赋字。注云:「元脱补。」杨校云:「通变篇上林云,事类篇相如上林云,并无赋字。」

  立斋按:杨校是。

○微人之学。 #

  梅本微作征,旁注一拟字,注云:「元作拟。」学下注云:「当作誉。」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事对皆有所征,从征是。

○并贵共心。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纪评云:「贵当作肩。」

  立斋按:纪评是。曰并肩,曰共心,指用事行文而言。范注以高祖光武皆帝王,宜作「并贵」非。

○又以事对。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纪评云:「应作言对事对。又言对事对二句,当在止类而求二句之下,于文乃顺。」

  立斋按:从纪评是。

○刘琨诗言。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注云:「言元在诗字上。」

  立斋按:梅本是。

○西狩涕孔丘。

  梅本凌本黄本涕并作泣。杨校云:「四库诸本并作涕。」

  立斋按:说文泣,无声出涕也。又涕,泣也,义同。王失校。

○若两事相配。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纪评云:「两事当作两言。」

  立斋按:纪评仍以文论,但下言优劣,则以事分,故事字不误。

○踸踔而行也。

  梅本踸作今,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东方朔七谏、陆机文赋,皆作踸踔。今字说文无,新附有踸字,当据改。」

  立斋按:庄子秋水篇:「吾以一足●踔而行。」正韵云:「●同踸,音渖绰。」杨校非。

○精未兼裁。 #

  梅本未作味,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从味是。

      比兴第三十六 #

○诗文弘奥。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弘作宏。铃木云:「宏当作弘。」

  立斋按:宏训深大之屋也。古人闳宏通用。弘、弓声也。易坤卦「含弘光大。」黄本作宏,避清讳也。

○岂不以风通而赋同。

  梅本通作异。凌本黄本并作通。注云:「一作异。」

  立斋按:彦和体标比兴而不及风赋者,以风通而赋同也。通作常解当不误。梅本改作异者,以异同对显隐也。

○与则环譬以寄讽。

  梅本凌本寄并作托。黄本寄作记。注云:「一作托。」

  立斋按:从寄是。

○比则畜惯以斥言。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畜当作蓄,音之误也。」

  立斋按:通志六书略:「蓄通作畜。畜有数音,昌六反音触,喜郁反音绪。」后人取绪音常作蓄,杨校非。

○盖写物以附意。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铃木云:「意疑当作理。」

  立斋按:意指理之所归。切事附意而后理得,故上文言附理,此言附意也,铃校非。

○卷席以方志固。

  梅本卷席作席卷,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上言澣衣,下言卷席,从卷席为是。

○襄楚信纔。 #

  梅本襄作衰,凌本同。黄本作楚襄。

  立斋按:衰楚对下炎汉,从衰是。

○诗刺道丧。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引谭云:「疑诗刺当作讽刺。」

  立斋按:诗字承上依诗句而言。

疑当作讽刺者,误以兴义与销亡句相偶也。

然此文宜四句一气读,均两用故字,上言诗刺,下言此体,所以说明炎汉虽盛,而辞人夸毗也。

范注非。

○信旧章矣。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云:「信疑作倍,倍即背也。」王校云:「案旧章谓汉以来赋颂。信旧章矣,犹言由来久矣。」

  立斋按:范注疑作倍者,因上有炎汉虽盛,而辞人夸毗。

又兴义销亡,此体杂●,是反乎旧章也,故疑从倍,义自可通。

但王校云云,指旧章为汉以来赋颂之体误一。

信旧章之信,解作诚然是旧章之是从,则与上诸句不协,误二。

再引诠赋篇信字句与此句法相同,则自炎汉虽盛,至旧章矣,概不可通,误三。

王校三误,所谓引喻失义者也,不可从。

○如慈父之爱子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注云:「本赋作畜字。」

  立斋按:文选洞萧赋本作畜字,畜始养也。此或旁注误入始养之义,有爱存焉。

○马融赋云。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赋作长笛二字。

  立斋按:上下皆具作者篇名,依例当改。

○范蔡说之。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作范蔡之说也。

  立斋按:黄本是。

○玺抽绪。 #

  梅本凌本黄本玺抽并作玺曳。注云:「元作玺抽,据本赋改。」

○莫不纤综比义。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纤疑作织。」

  立斋按:杨子方言:「纤、小也,缯帛之细者谓之纤。」纤综所以讽两汉之赋,近于靡丽之谓,王校非。

○季鹰杂诗云。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云,引顾校杂作春。

  立斋按:从春者,以其诗为咏春草也。然目为杂诗者,杂体中有写春之句也,从杂是。

○刻鹤类鹜。 #

  梅本凌本黄本鹤并作鹄。注云:「鹄元作鹤,谢改。」

  立斋按:谢改是。

      夸饰第三十七 #

○风格训世。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引顾校及黄丕烈引冯本,格并作俗。

  立斋按:风格承诗书雅言,风俗则失其指归,从俗非。

○孟轲所说。 #

  梅本所作云,说连下读,凌本同。黄本作孟轲所云,说连下读。

  立斋按:从梅本是。

○鹪鹩俱获。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注云:「按本赋作焦明。」

○验理则理无不验。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纪评云:「不验当作可验。」

  立斋按:纪评是。

○子云校猎。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

注云:「校当作羽,」杨校云:「诸本并作校,以通变篇出入日月,天与地沓二句而标为校猎证之,此亦当依诸本作校,始能前后一律。

  立斋按:校猎见司马长卿上林赋:「天子校猎。

」又杨子云羽猎赋序:「故聊因校猎,赋以风之。

」此校猎二字所本。

且以羽猎两见,故此用校也。

所以别下句张衡羽猎也,非如杨校所云,更与出入日月二句无关。

而校猎区区一辞非羽即校,皆有所本,又何必前后一律乎。

王右军兰亭序之字不同,欧阳永叔醉翁亭记,也字连篇,前后一律与否皆成妙品,又何拘乎。

杨校非。

○栾彼洛神既非魑魅;惟此水怪,亦非魑魅。

  梅本凌本黄本栾并作娈。魑魅并作罔两。怪并作师。杨校引诸本并作怪。

  立斋按:梅本作罔两是。

因魑魅犯重。

怪作师非。

说文「怪、异也。

」妖怪之怪本作傀,傀音同怪,世俗沿用怪而傀疏。

梅本师字旁并墨注怪字,当为杨氏之笔,作怪是。

又栾作娈是。

诗曹风「婉兮娈兮。

○此欲夸其威而其事义睽刺也。

  梅本凌本黄本其上并有饰字。注云:「元脱,下有阙字。」

  立斋按:梅本补饰字是。

○腾踯而羞局步。

  梅本凌本黄本踯并作掷。杨校云:「诸本并作踯。按踯为蹢之后起字,掷又踯字俗体。」

  立斋按:踯古文作蹄,近作踯。说文无踯字,始见于荀子礼论篇。释文蹢又作踯。掷、踯古通,非俗体,杨氏说误。

      事类第三十八 #

○陈正典之训。

  梅本凌本黄本正并作政。黄本注云:「案冯本顾校政作正。」

  立斋按:政、正古通。诗小雅:「今兹之正。」王校非。

○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

  梅本旁注行字下有「以畜其德此」五字,凌本黄本俱无。

  立斋按:当从梅本补,王失校。

○及杨雄六官箴。

  梅本六作百。注云:「元作六。」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杨雄百官箴,为未竟之作,故只有廿五箴,胡广补之。作百者用其成数。曰六者,指六官之制而言也。范注谓百官箴起自胡广者非。

○相如上林撮引李斯之书。

  梅本林下旁注一赋字,书旁注一旨字。凌本黄本并同嘉靖本。

  立斋按:梅补是。王失校。

○华实布护。 #

  梅本护作濩,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布濩流衍之意,作护者误。周礼春官大司乐贾疏作大濩,护与濩音同而不相通,通者皆俗讹也。杨注非。

○夫姜桂同地。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同作因。

  立斋按:御览是。

○文章由学。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由作沿。

○能在天资。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资作才。

○才自内发。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才上有故字。

○有饱学而才馁者,有才富而学贫者。

  梅本无两者字,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者字衍。

○此内外之殊分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分作方,杨校宋本御览作分。

  立斋按:因才自内发,学以外成,故内外殊分也。

○属意立文。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立作于。

  立斋按:礼冠义:「而后礼义立。」立成也。属意成文,较于字为长。又文与言同。左传襄二十四年:「穆叔曰,其次立言。」立文犹立言也,从立是。

○才为盟主,学为辅佐,主佐合德。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无主佐二字,德作得。

  立斋按:德得古通。合德言主与佐合也。御览非,王失校。

○载藉浩汗。 #

  梅本汗作瀚,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司马相如上林赋:「采色浩汗。」字又作瀚,见淮南俶真篇。浩浩瀚瀚,是汗瀚古通也。杨注云,汗瀚音同得通,不言所据。

○必裂膏腴。 #

  梅本凌本黄本裂并作列。注云:「汪本作裂。」

  立斋按:史记项羽本纪:「分列天下。

」卢绾传:「故得列地。

」汉书作「咸得裂地。

」列、裂古通。

又说文段注,裂、残也。

古作裂、通作列。

杨校云,是二字谊并得通,前以音同得通,此以义得通,皆妄说也。

○鸡跖必数千而饱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云:「数千似当作数十。」

  立斋按:血流可以漂杵,一食何妨千跖,皆在夸饰之列,况吕氏之作可征乎。范注非。

○捃理须核。 #

  梅本理作摭,旁注一理字,凌本同。黄本理字下注云:「一作摭。」

  立斋按:综学、取事、校练、捃理、四句一贯,故下言众美,指此四事也,从理是。

○众美辐凑。 #

  梅本凌本黄本凑并作辏。

  立斋按:凑辏古通,说见前。

○表里发辉。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辉作挥。

  立斋按:从挥是,说见前。

○刘邵赵都赋客云。

  梅本都下空一格,旁注一客字。凌本黄本并作赵都赋云。

○置于闲。 #

  梅本凌本黄本闲下并有散字。

  立斋按:嘉靖本脱散字。

○乃相如接人。

  梅本同,旁注推之二字。注云:「疑当作推之二字。」纪评云:「接人二字疑或增入之讹。」

  立斋按:梅本疑作推之者,据下文推三成万而言也。纪评疑作增入者,据上文唱和千万人而言也,俱通可以,姑两存之。

○曹仁之谬高唐。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云:「文选为曹洪与文帝书,改仁为洪」。

  立斋按:范注是。

○引事为谬。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为字旁墨注一实字。

○文梓并采。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引顾校采作采。

  立斋按:从采是。

      练字第三十九 #

○周礼保章氏掌教六书。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无章字。

  立斋按:周礼、保氏:「掌谏五恶,而养国之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本无章字,此衍文也。

○汉初章律。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章作草。

  立斋按:萧何草律见汉志。黄本是。

○宣成二帝。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汉自孝宣至孝平,颇重小学,张敞杨雄诸作皆在此时。

历孝宣、元、成、平诸帝,作辍不一。

汉志所载,未必为全。

而本文所指,概言其略,故曰宣成。

杨校疑成为平之误,胶柱之见也,非是。

○鸣笔之徙。 #

  梅本凌本黄本鸣作鸿。注云:「鸿元作鸣,朱改。」

  立斋按:鸣鸠之善鸣者也,鸣笔言文之善者也。假笔墨以出之故曰鸣笔。韩退之曾本之为文,是征鸣字之用较鸿为长,朱改非是。

○孔徒之所慕。

  梅本凌本黄本慕作纂。注云:「纂元作慕,许改。」

  立斋按:许改是。

○雅以渊源诰训。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诰作诂。

  立斋按:黄本是。

○讽颂则续在宫商。

  梅本凌本黄本续并作绩。

  立斋按:从绩是。

○必须练择。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云:「徐校云,练当作拣。」

  立斋按:练字不误。前汉礼乐志:「练时日。」练者选也。王校非。

○三权重幽。 #

  梅本幽作出。注云:「元作幽,钦愚公改。」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从出是。

○曹摅诗称。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摅作据。

  立斋按:曹摅、晋人,字颜远。作据非。

○鉏铦为瑕。 #

  梅本鉏铦作龃龉。注云:「元作鉏铦,朱改。」

  立斋按:朱改是。龉又从金。

○诗验通会。 #

  梅本验作骚,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梅改是。

○黯默而篇闇。

  梅本默作黕。注云:「元作默朱改。」凌本黄本并作黮。

  立斋按:从黮是。参注订。又按黮与黕,皆音胆,义同,字可互通。

○虽文不必有而体例不无。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云:「体例不无似当作而体非不有。」

  立斋按:范意以非字偶上不字,而不知上句必有,而下句不有,有字犯重,而音节不劲。上言不有,下对不无,句法协律,范注殊非。

○于穆不者。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孙贻让扎迻云:「祀当作似。」

  立斋按:祀似音近易混,遂讹为祀,宜从孙改。

○三豕渡河。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按河下当有者字。」

  立斋按:者字若上删,则下可增,下增则上自可存矣。

○己用淮雨,固知爱哥之心,古今一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云:「顾校补淮雨下、元长作序,亦用别雨二句。」

  立斋按:宜从顾校增入二句为是,此据虑文弨文心雕龙辑注书后所引吴本而言。

○字靡异流。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黄氏扎记云:「异当作易。」

  立斋按:从易是。据下难字为偶,于义亦通。

      隐秀第四十 #

○是以文之英蕤。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引吟窗杂录英作精。

○义生文外。 #

  梅本凌本黄本生并作主。纪评云:「生字是。」

  立斋按:文内以意为主,阐发引申,则属之文外则义见,故从生也。纪评是。

○秘响傍通。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傍作旁。

  立斋按:秘正字通:「俗从禾作秘讹。」又按、傍字见诗小雅:「王事傍傍。」集韵并通旁,亦近也、宜作旁。易干卦旁通情也、为舍人所本。王失校。

○譬爻象之变玄体。

  梅本凌本黄本玄并作互。注云:「互元作玄,元改。」左氏杜注:「六爻皆有变体;又有互体,圣人随其义而论之。」

  立斋按:玄互形近易讹,作互是。下文赞曰:「辞生互体,有似变爻。」足证。

○凉风动秋草。

  梅本凌本叙风作叙飙。黄本叙作朔。铃木云:「王本同。」梅本闵本作叙飙。

  立斋按:叙、朔、叙飙皆通。朔风见曹子建诗、叙风见礼记月令。

○非研虑之所果也。

  梅本凌本黄本果并作求。注云:「求之作果,谢改。」杨校云:「疑本作课,王校从课。」

  立斋按:杨校王校皆非,从谢改作求是。

○或有雕削取巧。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有字下增「晦塞为深,虽奥非隐」八字。铃木校云:「嘉靖本梅本冈本并无晦塞以下八字。」

  立斋按:此八字为传钞误脱,上二句应「文隐以复意为工」而发,下二句系应「秀以卓绝为巧」而发,非浅笔伪增,宜补入。

○英华曜树。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曜耀不同,当改其一。」

  立斋按:曜耀古通,玉篇耀字注云:「与曜同。」于曜字注云:「亦作耀。」杨校失检非。

     指瑕第四十一 #

○其固匪难。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诸本匪作非、按作非与金楼子立言下篇合。」

  立斋按:非匪义同。说文一曰非也。音亦同、集韵、非音斐。史记平准书:「作腹非。」注云:「非读曰诽。」是二字音义皆通也,杨校非。

○虑动难圆。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云:「圆金楼子立言下作固,固疑周讹。」

  立斋按:圆即周;诸本作圆不误,王校非。

○群才之峻也。

  梅本峻作俊,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作。王校引金楼子又作。

  立斋按:俊古通。

○圣体浮轻。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浮轻作轻浮。

○永蛰颇疑于昆虫。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注云:「疑金楼子作拟,按拟字是,上云似,此云拟。」

  立斋按:疑、拟古通。

易文言:「阴疑于阳。

」疑、拟也。

集韵云:「疑同拟。

」礼射义:「而以大夫为贵宾为疑也。

」疏:「疑、拟也。

」是在下比拟于上也。

杨校非。

○岂其当乎。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岂作不、当作蚩。

  立斋按:蚩当皆通,此别本异文,两存为是。

○若夫君子拟人必于其伦。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注云:「按曲礼下,儗人必于其伦。」郑注:「儗犹比也。」此当作儗,始与曲礼合。

  立斋按:疑、拟、儗古皆通。易系词上、儗之而后言。杨注非。

○虽宁降无滥。

  梅本降作僭。注云:「元作降,孙改。」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孙改是。

○然高原之诗不类甚矣。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原作厚。

  立斋按:左襄十六年传:「齐高厚之诗不类。」黄本是。

○终无抚叩酬即之语。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注云:「即谢云、当作酢。」铃木云:「冈本作即酬。」

  立斋按:抚叩即酬,相协而言,冈本为长。

○比语求蚩。 #

  杨本凌本黄本并同。铃木云:「冈本蚩作媸。」

  立斋按:蚩、媸互通。陆机文赋:「姘蚩好恶。」蚩即媸也。

○若排人美辞。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排王本作掠。」

  立斋按:排、推也,掠、取也。左昭十四年传:「掠美为昏。」从掠是。

○车两而马疋疋两称目。

  梅本凌本黄本并掠。梅本注云:「下疋元脱、杨补。」

  立斋按:杨补是。

○亦配义也。 #

  梅本凌本黄本、也并作矣。

○夫辩言而数筌归。

  梅本筌作首。注云:「首元作筌。」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上文有或量首数蹄,此从首是。

○可以无于千载也。

  梅本作惭,凌本作愧,黄本同。

  立斋按:惭一字,惭愧一义也。

      养气第四十二 #

○战代枝诈。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铃木云:「冈本枝作技。」

  立斋按:技、枝形近而讹,从技是。即庄子天下篇所谓各得一察之旨。

○同乎牛山之木。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胡本木作伐。」

  立斋按:上言波,下言木,实字相偶,从木是。牛山之木,见孟子告子上。

○恒惕之盛疾。

  梅本凌本黄本恒并作怛。注云:「一作成。」

  立斋按:怛惕见孟子。恒字形近而讹,梅本是。又按成、盛古通。左宣二年:「宣子盛服将朝。」注:「盛、音成、本或作成。」

○至如仲任。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髓作鲠。

  立斋按:黄本桍字衍。

○敬通怀笔以专业。

  梅本敬作叔,凌本黄本并同。梅本注云:「叔元作敬,孙无挠改。」

  立斋按:敬通、冯衍字,叔通曹褒字。因褒传有沈吟专思之语,从孙改是。

○夫学业在勤,故有锥骨自厉志于文也则申写郁滞。

  梅本勤字下有「功庸弗怠」四字,厉字下有「和熊以苦之人则申」八字。

范注引卢文弨文心雕龙辑注书后,养气篇故有「锥骨自厉,和熊以苦之人。

」案下六字吴本无,当本脱四字,不学者妄增成之,而妄其年代之不合也。

  立斋按:功庸四字似原脱。

两朝文体及四六,率双起双收,无功庸句;则不免夔足之讥。

下面和熊句以原缺,后人妄加,曲引失时。

纪评云:「志当作至。

」逦评似有未安,因志字、是由上学业中单提文章一项,均言志也。

王校删功庸二句,而存锥骨句非是。

○虽非胎息之万术。

  梅本万作迈;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从迈为长。

     附会第四十三 #

○才量学文。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量作童。杨注:「按童学极是,量其形误也。」王校据体性养志二篇中有童子句,与杨说同。

  立斋按:量字不误、字沿上句裁衣、与下句裁厥中而来、童量形近而讹、杨王二氏皆非。

○事义为骨髓。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髓作鲠。

  立斋按:文心屡用骨鲠,义含梗介。此用骨髓者,骨外指事,髓内指义,精义内含,均可曰髓,与他文所指有殊。杨校取例失旨,非是,从髓是。

○然后品藻玄黄。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玄作元,御览作玄。杨校云:「原道篇铨赋篇,皆以玄黄连文,此固不应作元也。

  立斋按:黄本玄字皆作元,避清讳也。杨云不应作元殊非。说见前。

○斯缀思之常数也。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常作恒,御览同。

  立斋按:恒字汉文避讳改为常,后人遂沿用恒常互通。说见前。

○锐精细乃。 #

  梅本乃作巧,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梅本从巧是。

○夫文变无方。

  梅本凌本黄本无并作多。注云:「汪作无。」御览引亦作无。

  立斋按:无方与多方旨同,从多从无皆通,无烦改从,杨校王校皆非。

○率故多尤。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率作变。

  立斋按:从变为长,变字承上文无方来。

○需为事赋。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需作而,赋作贱。

  立斋按:句本左哀十二年:「需事之贼也。」御览误。

○或片接以寸附。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片作尺。

  立斋按:从尺是;上言首尾;此言尺寸正合。

○夫能悬识凑理。

  梅本凌本黄本御览并同。王校从两京本凑作腠。

  立斋按:说文无腠字。

仪礼乡饮酒:「礼进腠。

」注:「肤理也。

」又凑说文水上人所会也。

又聚也。

此言凑理,据下文节文二字,是聚会众理之意;宜从凑是。

别如凑、腠、揍、辏、皆为后起通假,释文作进奏。

注云:「又作腠同。

」王校改误,不可从。

○文节自会。 #

  梅本凌本黄本文节并作节文。注云:「一作文节。」御览作节文。

  立斋按:从节文为长。

○豆之合黄。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作「石之合玉。」

  立斋按:豆之合黄,未详,石之全玉,似后人改作。黄侃据吕氏春秋「白之所以为坚,黄之所以为初也,黄白杂则坚且牣」,豆疑当作白。似可从。

○是以驷壮异力,而六辔如琴。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御览驷作四。

  立斋按:从四是,诗小雅、四牡騑騑、四牡癸骙。

○驭文之法。 #

  梅本驭上有「并驾齐驱而一軗统辐」九字,凌本黄本并同。王校云:「旧本俱无。」御览亦无,今据删。

  立斋按:下二句宜存,盖四句统演驭文之驭字义,王校删非。

○若夫绝笔断章,譬乘舟之振楫,克终底绩,寄在写以远送。

  梅本楫下有「会词切理,如引辔以挥鞭。」「克终底绩」下作「

寄深寓远,」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嘉靖本四句本协,梅本因所据原本底绩以上均缺,故为校补,当有所本,如补作必有注明。

     总术第四十四 #

○今之常言。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注云:「今元作令商改。」

○若笔不言文,不得云经典非笔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

王校云「不,黄侃云:不字为为字之误」今按不字乃果字草书形近之误,此承频说而为言也,故改为果字,序志赞「文果载心,」句法同。

  立斋按:此二句反转为言以见义,以若字为重,无关于为之与果也,不可因黄氏之疑,便擅改从。

且果字何据称草书形近之误乎?今按此二句原无误字,且意无隔阂,词句亦协,黄氏疑之者误,而王氏改从者亦非也。

○分经以典奥为不利。

  梅本凌本黄本利并作刊。分字下黄注云:「疑有脱误。」王校引黄侃云:「分当作六。」案黄说是,今改。

  立斋按:分之为言者;经分为六,或辨经之文,以典奥为不刊也,黄侃言当作六,及王校从改皆非。

○九变之实匪躬。

  梅本实作贯。注云:元作实。杨云:「汉书引逸书,九变复贯,如言之选。匪躬作匪穷。注云:「匪穷元作躬,孙改。」

  立斋按:汉武帝诏书有诗云:「九辨复贯,知言之选。」应邵曰:「逸诗也。」师古注:「贯事也。」梅本作逸书误,从贯从穷是。

○落落之玉,或乱乎石;碌碌之石,时似乎玉。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云:「按老子卅九章,不欲碌碌若玉,落落如石。」此文禄禄落落,疑当互易。

  立斋按:落落又作珞珞,句出老子不误,王校云互易者非。

○无者亦繁。 #

  梅本凌本黄本无并作芜。梅注云:「元作无,朱改。」

  立斋按:朱改是。

○诡者亦典。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云,诡典文不成义今改。

  立斋按:典疑作异。后汉书班固传:「殊形跪,制。」注:「诡、异也。」与上文浅露句可协,王校非。

○不必尽窕槬之中。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槬下有桍字。

  立斋按:黄本桍字衍。

○动用挥之扇。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扇当作羽,说详注订。

○岂能控引清源。

  梅本清下注云:「当作情。」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从情是。

○无术任心。 #

  梅本无作弃。注云:「元作筑。」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无筑皆通,筑字误。

○及多少之非惑。

  梅本凌本黄本非并作并。梅本注云:「元作非许改。」

  立斋按:许改是。

○何妍蚩之能制乎。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铃木云:「蚩当作媸。」

  立斋按:蚩媸互通,说见前,王校改非。

○纆牵忌长。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注云:「元作缠,许改。」

  立斋按:梅本改是。

     时序第四十五 #

○政阜民暇。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据法言、「殷民阜财。」改暇为殷。

  立斋按:政阜民暇,孟子有今国家闲暇,尧有击坏之歌,为民暇之所本,似无可疑。王校据法言改定非是。

○诗于元后。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

○波震于下者。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云:「者下当有也字。」

  立斋按:范注是。

○叹儿宽之凝奏。

  梅本凌本黄本儿并作倪,凝并作拟。

  立斋按:梅本是。

○笑玉屑之谏。

  梅本凌本黄本笑并作美。梅本注云:「笑当作美。」谏下注云:「当作谈。」

  立斋按:从美是。

○班彪参考以补令。

  梅本表作奏。注云「元作表,张度改。」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张据后汉书班彪传改是。

○及明帝迭耀。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改帝作章,王校从之。

  立斋按:明帝承光武之绪,以发耀儒术,故曰迭耀。

盖起辟雍者光武,而莅临以讲学迎三老者,为明帝,是是明帝迭耀之所本,故帝字不误。

范改王从皆非。

○贾逵给礼于端颂。

  梅本礼作札,端作瑞。注云:「元作礼张改。」又:「元作端张改。」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梅本改是。

○自安和以下。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安和依时序当作和安。

○子俶德祖之侣。

  梅本子俶作子叔,注云:「邯郸淳字,元作子俶。」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梅改是。

○应傅三张之徒。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徒下注云:「元作从。」

  立斋按:从梅本是。

○刘刀礼吏。 #

  梅本凌本黄本刀并作刁。

  立斋按:刁协也,梅改是。

○逮明帝东哲。

  梅本束哲作秉哲。注云:「元作束。」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梅本是。

○庾以笔才逾亲。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云:「逾亲当入愈亲。」

  立斋按:范注是。逾有进越之义,惟经典多作愈。

○孙于之辈。 #

  梅本凌本黄本于并作干。

  立斋按:干宝也,从干是。

○故治文变染乎世情。

  梅本治作知,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从知是。

○自明以下。 #

  梅本明下有帝字。注云「元脱。」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梅本补是。惟自明以下,犹自安和以下,及越昭及宣,诸句法同,皆单称谥号,或元未必脱也。

○英采云构。 #

  梅本凌本黄本构并作构。王失校。

  立斋按:焦循孟子正义、构与构通。雷复说文外篇构构为南宋人避讳字。说文有构无构,构为后起字,从构是。

○缉遐景祚。 #

  梅本遐下注云,「疑作熙。」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诗大雅,「于缉熙敬正。」从熙是。

○文思充被。 #

  梅本充下注云:「一作光。」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尧典:「聪明文思,光被天下。」又「光被四表」。从光是。

○暧焉如面。 #

  梅本暧作旷,凌本黄本并同。王校从暧。

  立斋按:暧字见广韵、隐也。又见楚词,王注暗也。说文旷明也。暧、旷义皆可通从旷为长,王校非。

      物色第四十六 #

○物色篇第四十六。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云:「本篇当移在附会篇之下,总术篇之上。」

  立斋按:序志篇载,自崇替于时序以下,言才略、言知音、言程器,言序志,共五篇,每卷五篇,而物色篇不在内,而时序,在九卷五篇中,是物色篇之位,当移出十卷以外而时序当移入十卷之中也,故时序篇依彦和自序次第当无可疑。

惟据总术篇云,「多少之非惑,何姘媸之能制,及按部整伍,以待情会。

」四句,意既秉总术之旨,还须物色之也,是物色之必继总术以发之也,故物色篇当在总术篇之下为宜。

且以两篇次序紧接,易致颠倒,若远移于总术之上或非也,范氏之疑则是,而位置似不可从。

○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深。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春与深字旁注有冰与深各一字。

○瀌瀌拟雨雪之状。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铃木云:「瀌瀌当作麃麃。」王校云:「作瀌瀌者古文诗,作麃麃者今文诗也,不必改字。」

  立斋按:诗小雅:「雨雪瀌瀌。

」状雨雪之貌。

郑风:「驷介麃麃。

」麃麃武貌。

两字音近而义殊,不知王校所云今文从麃,古文从瀌。

何所据乎。

铃木失检而王校臆说,均非也,瀌字是。

○两字连形。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连作穷。

  立斋按:连穷并通,穷字从下句情貌无遗句来,从穷为长。

○印字而知时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黄本注云:「印疑作即。」

  立斋按:印字从上文印泥而来,此练句法也。见征圣篇,「辞成无好异之尤」句法,作即可通。但印字或不为误,王校从改非。

○且诗骚所摽。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摽作标。

  立斋按:摽、标古通。后汉书皇甫嵩传:「黄巾为标识。」标假为摽,王失校。

○物色虽繁而折辞尚简。

  梅本折作,旁墨注云,折节二字。凌本黄本折并作析。

  立斋按:从析是,王失校。

      才略第四十七 #

○薳教择楚国之令典。

  梅本凌本黄本教并作敖。梅本注云:「元作教,曹改。」

  立斋按:左襄十二年:「蒍敖为宰。」薳音义同蒍,曹改是。

○赵襄以文胜从飨。

  梅本凌本黄本襄并作衰。梅本注云:「元作襄曹改。」

  立斋按:左僖廿三年传:「偃不如衰之文也。」曹改是。

○公孙翚善于辞令。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翚作挥。

  立斋按:从挥是。左传作挥。注云:「字子羽。」又鲁有公子翚,音同挥。

○乐毅报书辨以义。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云:「据徐云,从当作而。」

  立斋按:从而是。

○赋孟春而选典诰。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孙诒让云:「选典诰当作进典诰。」

  立斋按:孙说是,当据改。

○议揠而赋清。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揠作惬。

  立斋按:从惬是。

○覆取精意。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范注云:「覆当作核。」

  立斋按:范注非。周礼冬官考工记注:「详察曰覆。」集韵:「

覆,审也。」王校从范注据改非。

○辞人最深。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人下注云:「疑误。」范注云:「人当作义。」

  立斋按:人疑当作入。玉篇入进也。与下竭才以钻旨合。人入形近易讹,范注非。

○故知长于讽论。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引徐云:「论当作谕。」

  立斋按:论字不误。王校非。

○能世厥风者矣。

  梅本能作龙。注云:「后汉书崔骃传,赞云:「崔为文宗,世禅雕龙。」凌本黄本并同作能。

  立斋按:能龙并通,可两存。

○迹其为才也。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无也字。王校云:「也据旧本补。」

  立斋按:也字衍。此句与下句义属一贯,王校非。

○李充赋铭。 #

  梅本凌本黄本充并作尤。梅本注云:「元作充王改。」

  立斋按:尤在和帝时,拜兰台令吏,有函谷诸赋,梅本改是。

○思洽登高。 #

  梅本凌本黄本登并作识。

  立斋按:从识是。

○多俊才而不课学。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云:「今从史通杂说下引,改俊作役。」

  立斋按:从役是。

○雄向以后。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据史通作向雄。

  立斋按:王校改是。

○仲宣溢才。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引徐云:「溢才疑作清。」又云:「疑作异。」

  立斋按:溢才犹才溢也,溢字不误。如王校疑作清作异,何不可疑作俊、作茂,作逸、雅、瑰……等字均可,将不胜其改矣。王校非。

○稽康师心以遣论。

  梅本遣下注云:「疑作造」。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遣字不误,字义为长。

○左思立才。 #

  梅本立作奇,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立奇并通,从立为长。

○辞自和畅。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黄本注云:「自疑作旨。」

  立斋按:上称敏给,承自字亦是,不烦改从。

○士龙朗陈。 #

  梅本凌本黄本陈并作练。梅本注云:「元作陈,王青莲改。」

  立斋按:梅本是。

○孟阳景福。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福作阳。梅本福下注有殿赋二字,王失校。

  立斋按:张载字孟阳,弟协字景阳,黄改是。孟阳未闻有景福殿赋之作。

○并杶干之实才。

  梅本凌本黄本杶并作桢。

  立斋按:杶桢见禹贡,桢干见费誓。杶为琴材也,并有所本,杨校非。

○孙盛子实。 #

  梅本子实作干宝。注云:「元作子实。」

  立斋按:梅本是。

○殷仲文之孤兴。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黄注云:「孤疑作秋。」杨校云:「文选殷仲文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作秋字是。」

  立斋按:上有独有一辞,孤字不误。

○遗风藉甚。 #

  梅本凌本黄本藉并作籍。杨校云:张本作籍,按藉字非是。史记陆贾传,名声籍甚。此籍甚二字所而出也。」

  立斋按:籍亦作藉,见广韵。史记作蕴藉,汉书作温籍,二字古通,并详前说,杨校误。

      知音第四十八 #

○魏氏以夜光为怪石。

  梅本氏作民,凌本黄本并同。王失校。

○酝藉者见密而多蹈。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藉作籍,王校云:「藉纪本误籍。」

  立斋按:藉籍古通,说见前。王校云误者非也。

○酌沧波以喻畎●。

  梅本●作浍,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字书无●字,从浍是。

○患识照之目浅耳。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目作自,王失校。

○然而俗监之迷者。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铃木云:「监宜作鉴。」王校云:「按铃木说是,今据改。」

  立斋按:监、察也、领也、摄也。

韵会通作鉴鉴。

礼王制:天子使其大夫为之监,监于方伯之国。

」上监读去,下监读平。

又书酒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铃木说非,而王校据改,未加深考、尤非也。

○其事浮浅,亦可知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按其下疑夺不字。」范注云:「

疑省作不事浮浅。」王校云:「当省作事其浮浅。」

  立斋按:范校可从,王校非。

○深识鉴奥。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云:「深识疑当作识深。」

  立斋按:王校可从。

○翫泽方美。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黄注云:「泽王本作怿。」

  立斋按:泽与上媚字为对文,服之媚,书之泽也,作怿非。

      程器第四十九 #

○垣墉立而雕朽附。

  梅本凌本朽并作墁。黄本朽作杇。铃本云:「嘉靖本梅本杇作朽。」

  立斋按:铃木误。检梅本元作墁不作朽。考朽为杇之形误,墁与杇谊同。论语集解引王曰,杇镘也,皇侃本镘作墁。梅本是。

○古今文人之类不护细行。

  梅本之下注云:「之字衍。」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语出魏文与吴质书,作「类不护细行」,无之字。

○仲宣轻脆以躁竞。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据王粲传疑作轻侻。

  立斋按:左思魏都赋:「禀质遳脆。」犹轻脆也。与轻侻皆简易之貌,脆字不误,王校非。

○敬通之不循廉隅。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杨校云,循盖修之误,古书中多有此例,引汉书扬雄传不修廉隅为证。

  立斋按:循说文行顺也。

尔雅释诂,率循也。

史记循吏列传,奉职循理亦可为治。

广雅循述也。

与修字义近而用同。

且循修二字有轻重深浅程度之略别,循字不误,杨校非。

○孔璋惚恫以麤疏。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惚作●,王失校。

  立斋按:惚为●之俗体。

类篇,謥詷急言。

后汉书皇后纪:「轻薄謥詷。

」注云:「忽遽也,音同。

」疑惚恫当作謥詷。

又按:惚见老子,恫见诗大雅。

惚有微妙不测之意,而恫有呻吟意,故从謥詷为是。

○潘岳诡祷于愍怀。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祷作诪。

  立斋按:此指潘岳草祷神之文,受贾后之旨,以害愍怀太子也。

诡祷本此,祷字不误。

又诪音詶,见说文。

书无逸,诪张为患。

又与筹通,玉篇诪张诳也。

黄本作诪非,王校从黄本改尤非。

○孙楚佷愎而治府。

  梅本佷作狼,凌本黄本并作狠。

  立斋按:佷又作很,狠为很之俗体。梅本作狼为形近之讹,从很是,俗不作狠。

○璇冲不尘乎竹林。

  梅本璇作浚,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王戎字浚冲,见晋书,从浚是。

○固宜蓄素以刚中。

  梅本刚作,凌本黄本并作弸。

  立斋按:从弸是,见杨子法言君子篇。说文弸,弓强貌。刚亦通。

○散悉以彪外。

  梅本悉作采。注云:「元作悉,龚仲和改。」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上言蓄素,此言散采,从梅本是。

○负重必在任栋梁。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注云:「栋梁元作贤,龚改。」

      序志第五十 #

○文心者。 #

  梅本凌本黄本文上并有夫字。

○故用之。 #

  梅本凌本黄本之下并有焉字。

○岂效邹奭之群言雕龙也。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效作取。

  立斋按:言岂取者,是用雕龙一辞,而非效法雕龙之体,从取为长。

○拔萃出颖。 #

  梅本{作类,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出{」本国策,「出类」本孟子,并通。

○黎献纷杂。 #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王校引两京本黎作文。

  立斋按:黎献见书益稷。王校非。

○夫有肖貌天地。

  梅本有作自。注云:「曹改。」凌本同,黄本有字下注云:「衍。」铃本云:「梅本有作自,校云曹改。」梁书有字自字并无。

  立斋按:梁书删是。

○禀性五行。 #

  梅本行下注云:「一作才。」凌本并同。黄本行作才。

  立斋按:程器篇:「人禀五材。」材同才,从才是。

○形同草木之脆。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同下注云:「梁书作甚。」

○余生七龄,乃梦彩云若锦,则攀而采之。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梅本之下注云:「梁书无七龄以下十四字。」

○则常梦。 #

  梅本凌本黄本常并作尝,尝下并有夜字,梁书无则字。

  立斋按:从梅本是。又按嘉靖本自梦字至索源句上,原脱三百三十三字,王校云:「汪本张本两京本无执「丹漆」至「观澜而」三百三十二字。」

○莫若注经。(此据梅本)

  凌本黄本注并作注。

○就有深解未足立家。(梅本)

  凌本黄本并同。铃木云:「御览无此二句。」

○实经典枝条。(梅本)

  凌本黄本并同。御览典下有之字,枝条作条枝。

○五礼资以以成。(梅本)

  凌本黄本并同。御览成下有文字。

○六典因之致用。(梅本)

  凌本黄本并同。御览之下有以字。

○莫非经典。(梅本)

  凌本黄本并同。梁书于作如。

○仲治别流。(梅本)

  凌本黄本治作洽。铃本云:「黄氏原本洽作治。」梅本王本冈本同梁书作洽。

  立斋按:从梁书作洽是

○应论华而疏略。(梅本)

  凌本黄本并同。梁本疏作疏。

  立斋按:正韵疏同疏。

○流别精而少巧。(梅本)

  凌本黄本并同。梁书巧作功。王校云:「据史记自序,劳而少功,今据改。」

  立斋按:巧、功并通,惟史记劳而少功,不足据改,盖劳可言功,而精巧可论,故从巧为长。

○云奕极矣。(以下仍据嘉靖本)

  梅本云:亦作「亦云」,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从梅本是。

○若论文叙笔。

  梅本若下有乃字,凌本黄本并同。王校引两京本笔作志。

○则品别区分。

  梅本品作囿,凌本黄本并同。注云:「汪本作品。」王校引两京本品作派。

○原始以表时。

  梅本始作如,时作末,凌本黄本作「原始以表末」注云:「顾校作时。」

  立斋按:从「原始以表末」为是。

○一篇以上。 #

  梅本一作上,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从梅本作上是。

○剖情析釆。 #

  梅本剖作割,凌本黄本并同。铃木云:「梁书割作表」。

  立斋按:割剖并通,表字误。

○必笼圈条贯。

  梅本无必字,凌本黄本并同。

○摛神性。 #

  梅本黄本并同。 凌本性作往。

○以包会通,以阅声字。

  梅本包作苞,黄本同。凌本包上有幽远二字。

  立斋按:苞、包古通。郭忠恕佩集云:「草名之苞,当通厥包之包。」从包是。

○怡畅于知音。

  梅本怡畅作怊怅。注云:「元作怡畅,王性凝改。」

○崇替于时序。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梁书替作赞,王校引汪本畲本亦同作赞。

  立斋按:赞字非。时序篇:「崇替在选。」国语楚语下:「唯独居思念,前世之崇替者。」从替是。

○环络藻绘之府。

  梅本环上有而字,凌本同。黄本无而字。

○虽复轻采毛发。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复一作或。」

  立斋按,从复是,下文已有或字。

○前圣所难。 #

  梅本前作人,凌本黄本并同。

○识在瓶管。 #

  梅本瓶作鉼,黄本作缾,凌本同。

  立斋按:从梁书是。矩矱见离骚,「求矩矱之所能。」

○既沈余闻。 #

  梅本沈下注云:「沈亦作洗。」凌本黄本并同。纪评云:「洗字是。」

  立斋按:沈于所闻,见国策赵策二,从沈是。

○渺渺来世。 #

  梅本渺渺作眇眇,凌本黄本并同。

  立斋按:从渺是。管子:「渺渺乎如穷无极。」眇,一目视也。又细小也。王校从,眇字从目,不从耳,王校非。

○谅尘彼观 #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谅作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