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隐者记

青城山隐者记 #

版本: #

  此篇收录于明代文言小说集《效颦集》。该书三卷,计收作品廿五篇,是明初一部重要的文言小说集。

作者: #

  题“汉阳县儒学教谕南平赵弼撰述”。

内容: #

  记叙李有偶遇青城山隐者一事。

华阳士人李有,字若无。

涉猎书史,工于诗词,而乐山水之趣。

一日,引一家僮,负琴剑,携酒肴,游于青城山。

家僮后随,散步缓行,迨十余里,忘其归路矣。

见一老叟,庞眉皓发,衣冠甚伟。

生揖而进曰;冀丈人不以鄙弃,愿假一宿。

叟曰:吾居此岁久,未尝见外人,此间山穷水尽之处,子既不以老夫侧微之辱,幸为枉驾一顾耳。

生大悦,随叟行,及五里许,则见云寒翠峰,烟锁琪林,岩桧铺青,朱声漱玉,真若神仙之境。

夏转一径,则川平地广,茅屋参差,鸡犬声喧,桑麻掩映,居有百余家。

叟延生入宅,生问丈人尊族出于何氏,何年栖迟于此?叟曰:山林野夫,焉有姓字,僭呼青城隐者,孟蜀广政中,叨受太常典礼,后因宋遣王全斌下蜀,吾携妻子避兵于此,其诸比邻皆同时来者。

寒暑往来,不知是何年,是何代也。

生大骇,至今四百一十四年矣,因请问孟蜀兴废之故。

叟具述云云。

因呼一妪出现,谓曰;此老荆布也,囊为孟氏人,后主所赐,迨今尚记宫闱之事。

媪与生谈蜀后主之妃张太华、花蕊夫人,颜色才思,及其详细。

乃言;广政初后主与太华同辇游青城山,宿九天文人观中,月余不返。

李庭珪谏日:

  大梁之人窥国衅久矣,陛下邀游累旬,不思社稷之重,臣恐一旦剑门有警,将何以捍御?且青城山乃九天丈人之福地也,今陛下久驻鸾舆,嫔姬数百居宿于此,岂无秽读,虽曰醮祀祈福,实为招谴。

  主不听。

又数日,雷雨大作,若失白昼,主大骇怖,急呼道士诵经祷祈,而太华已被震殒矣。

主及嫔御之人无不哀悼,乃以红锦龙褥裹其尸,瘗于观前白杨树下。

翌日急趣回銮,悲痛无已。

复数年,炼师李若冲因晚霁闲步观侧,忽见白杨树下一美人,翠眉雪肌,仙姿窈窕,吟曰:

  一别銮舆今几年,白杨风起不成眠。

  常思住日椒房宠,泪滴衣襟损翠钿。

  诗毕,放声而哭。

若冲问曰:子人耶鬼耶,何事至此?美人敛衽而前,再拜曰:妾蜀王之妃张太华也,因陪大家游此,宿于琳宫,被雷震而死。

迨今魂滞幽阴,未获出离。

伏望炼师哀怜,乞赐荐拔,俾早出冥途,妾当结草。

若冲曰:今年秋中元令节,吾设黄箓大斋,既知汝名,吾当为汝奠长生金简,诵生神玉章,以此功德度汝往生。

美人闻之,再拜而谢,倏忽不见。

  至期,若冲果依前盟。

醮华,夜梦美人谢曰:妾荷炼师荐悼之恩,已受生于人世矣,壁间鄙句一绝,幸希电鉴。

明日若冲视之,果有黄土书一绝云;“符吏匆匆夜叩扃,便随金简出幽冥。

蒙师荐拔恩非浅,领得生神九卷经。

”主闻之,厚赐若冲,是后唯花蕊夫人宠冠后宫,乃营重光殿、太虚阁、会真宫、凌波亭,皆用金玉翠珠为饰,马瑙为阶,光彩耀日。

宫嫔五千人皆妙年绝色,无过三旬者,后主自制词章,教之歌舞;花蕊夫人亦赋宫词百首,皆纪其宫中富贵之景。

明日各归,叟赋七言歌一篇以饯生行。

其歌曰;

  成都八月秋风起.烂慢芙蓉照江水。

  红芳万树夺春容,锦绣连城四十里。

  重光宝殿会真宫,金碧嵯峨霄汉中,

  风管紫箫吹翠阁,龙诞香篆腾珠栊。

  百官班迟烟云晓,姝姬接驾争妍姣。

  非惟御宴罗八珍,便器犹能妆七宝。

  神仙境界青城山.美人同辇遥跻攀。

  岂忆阿番轰霹雳,可怜荒草埋花颜。

  邀游累岁无时歇,宋已兴师恶人说。

  一朝舆榇诣军门,降卒三千尽流血。

  蹇余幸得归林泉,女有桑麻男有田。

  自甘淡泊老丘壑,岂希名像图凌烟。

  鸟飞兔走光阴速,白日同年俱白骨。

  翻思故主思遇隆,漫对斜阳拊膺哭。

  栖迟此地足优游.花开叶落知春秋。

  烟霞态度琴三弄.风月襟怀酒一瓯。

  荷君不弃临蓬荜,蓬荜生辉意何极。

  莫嫌村酒味茅柴,尽我薄情须饮醾。

  明日送君雪涧滨,我行绿野君红尘。

  若到人间如遇问,彷佛上古无怀民。

  叟遂送生出于谷口,再拜而别。

至家数日、忆叟妪必非常人.乃具酒肴,寻旧路访焉。

至则荆棘丛丛,不可复得,但见苍崖翠壁.白日青松,老树生风,寒猿长啸而已。

生惆怅久之,无聊而归。

因追思世事,乃有泉石烟霞之志.遂家入青城山修道,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