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益大师文选

蕅益大师文选 宝静法师鉴订

【序】 #

【念佛即禅观论】

【非时食戒十六益论】

【慈悲缘苦众生论】

【阅藏知津自序】

【郑千里老居士集序】

【江宁纪赈后序】

【赠郑完德念佛序】

【赠张兴公序】

【台宗会义自序】

【放生社序】 #

【劝念豆儿佛序】

【悦初开士千人放生社序】

【四书蕅益解自序】

【退戒缘起并嘱语】

【念豆儿佛疏】

【建盂兰盆会疏】

【海灯油疏】 #

【玄素开士结茅修止观助缘疏】

【象岩禅人化斋十万八千僧疏】

【灵岩寺请藏经疏】

【永庆寺平治道涂疏】

【造毗卢佛像疏】

【书吴孟开居士泊岸卷后】

【题之庵冻云图】

【金刚经跋】 #

【十大碍行跋(十大碍行出宝王三昧念佛直指)】

【书慈济法友托钵养母序后】

【血书法华经跋】

【唐氏女绣金刚经跋】

【明庆寺重建殿阁碑记】

【祖堂幽栖禅寺大悲坛记(并铭)】

【端氏往生记】

【祭了因贤弟文】

【吊不忘文】 #

【祭颛愚大师爪发衣钵塔文】

【寿新伊大法师七袠序】

【预祝乾明公六十寿序】

【达源禅宿六袠寿序】

【结坛礼忏并回向补持咒文】

【礼千佛告文】

【惠应寺放生社普劝戒杀念佛文】

【劝戒杀文】 #

【耻庵说】 #

【文最说】 #

【圣学说】 #

【法器说】 #

【陈子法名真朗法号自昭说】

【孕莲说(亦名求生净土诀)】

【念佛三昧说】

【慈济说】 #

【孝闻说】 #

【谦光说】 #

【作法说】 #

【辛卯除夕茶话】

【为大冶】 #

【为父母普求拯拔启】

【吴兴智福优婆夷往生传】

【妙圆尊者往生传(并赞)】

【新安程季清传(并赞)】

【莲居庵新法师往生传】

【序】 #

  有非常之人。

然后有非常之事。

又必有非常之事。

方显非常之人。

故云诸佛出世。

光耀大千。

三草二木。

咸沾滋润。

又云。

众生成佛。

方证菩提。

地狱未空。

誓不成佛。

夫世出世间。

非常之人。

无过于佛。

非常之事。

无过于了生死成佛道。

诸佛如来。

自觉觉他。

觉行圆满。

故为世出世之所尊也。

二乘如獐独跃。

为众所讥。

菩萨圆发三心。

独邻于佛。

然末世斗诤坚固之时。

毅然以佛心为心。

佛志为志。

诚如凤毛麟角。

不可多得者也。

宝公法师。

住持观宗以来。

道风远播。

遐迩咸钦。

四方学者。

麕集请法。

每值登座。

虽广大讲堂。

亦坐为之满。

执经环立户外者。

比比皆是。

公虽说法如云。

化通中外。

而度生之心。

犹未稍戢也。

近来扩充两社。

造就弘法人才之根本。

更创办学戒堂。

予初学比丘升进之机会。

所谓有非常之人。

然后有非常之事。

又必有非常之事。

方显非常之人也。

非具大悲愿力。

孰能于斯五浊刚强之世。

大兴佛事也耶。

今岁季春上浣之日。

学戒堂俨然成立。

辱公慈命。

为诸初学比丘。

教授文义。

余思今时之人。

不难有才。

而难有德。

际此舞勺之年。

正好以德育而薰陶之。

为将来进修之基础。

不宜蹈袭时弊。

专以文学诳诱。

最好将古德著述选作日授课本。

俾知古德风慨之卓绝。

气魄之苍劲。

泾渭之分。

朗朗于五中。

邪正之辨。

了了于藏识。

未尝不油然生其好善恶恶之心也。

公韪其言。

命就明蕅益大师所著灵峰宗论选辑一册。

作学戒堂日常教授。

余退而从事选辑。

共得六十篇。

皆切于身心性命之说。

且篇幅不长。

辞句明显。

藉作坚固信愿之金汤固可。

即认为出世之前茅。

亦未尝不可也。

录成禀恳宝公印可。

然后付诸手民。

噫。

亦难矣。

                         学人钟镜 撰

【念佛即禅观论】

   或问蕅益子曰。

参禅教观。

与念佛法门。

同邪异邪。

答曰。

同异皆戏论也。

即亦同亦异。

非同非异。

亦戏论也。

以三种法门。

无不离四句故。

若知一切法。

无非即心自性。

仍可四句而诠显之。

何者。

梵语禅那。

此云静虑。

静即是定。

虑即是慧。

静即止。

虑即观。

静即寂。

虑即照。

是故定慧也。

止观也。

寂照也。

皆一体而异名也。

或谓寂照约性。

余二约修。

止观约因。

定慧约果。

不过一往语耳。

夫吾人现前一念心性。

虽昏迷倒惑。

灵知终不可灭。

虽流转纷扰。

本体终未尝动。

此岂非寂照真源。

止观血脉。

定慧根据乎。

究此现前一念心性。

名为参禅。

达此现前一念心性。

名为止观。

思维忆持此现前一念心性。

名为念佛。

盖念者始觉之智。

佛者本觉之理也。

就此念佛法门。

有念自佛他佛自他佛之不同。

若单念自佛。

与参禅止观全同。

若单念他佛。

与参禅止观亦异亦同。

若双念自他佛。

与参禅止观非异非同。

夫念自佛者。

是四念处观。

所谓观身观受观心观法。

若一切法门。

不为四念处所摄。

即外道法。

故知与禅观同也。

夫念他佛者。

或念相好。

或法门。

或实相。

或不能作此三种念者。

则但持名号。

若念相好。

一往似与禅观异。

然必止息异缘。

专观彼佛。

则仍与止观同亦仍与静虑同也。

念法门者例此可知。

若念实相虽托他果佛为异。

然终无两种实相。

究竟是同。

若持名号。

一往亦与禅观异。

然无论解与不解。

而所持之名。

当体无非一境三谛。

能持之心。

当体无非一心三观。

故曰。

明珠投于浊水。

浊水不得不清。

佛号投于乱心。

乱心不得不一。

是则心无异缘即是静是止。

名号历历即是虑是观。

亦究竟同也。

夫双念自他佛者。

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乃托他佛。

助显本性。

由悟本性。

故与禅观非异。

由托他佛。

故与禅观非同。

是谓胜异方便。

无上法门。

文殊般若经。

般舟三昧经。

观无量寿佛经等皆明此圆顿了义。

而妙宗钞。

申之为详。

凡栖心净土之士。

不可不熟究而力行之也。

【非时食戒十六益论】

   客问杜多子曰。

吾闻杀盗淫妄。

名为性罪。

饮酒昏迷。

失智慧种。

食众生肉断大慈悲。

是以如来制戒。

七众同遵。

固无惑焉。

至于常食养身。

有何过咎。

而非时食戒。

如此严邪。

愿闻其旨。

杜多子曰。

吾正欲申斋法之要。

以轨行人。

时哉问也。

夫斋法是十方三世诸佛弟子。

通行大道。

出生死法之要津也。

愚夫逐逐口腹。

甘为饮食之人。

既畏此律检。

岂辨其利益。

今原如来立制本意。

尽善尽美。

何能殚述。

略而举之。

大益有十。

一断生死缘。

经云。

一切众生。

皆因淫欲而正性命。

又云。

三界众生。

皆依饮食而得存活。

所谓段食。

触食。

思食。

识食。

由此观之。

淫欲固生死正因。

饮食乃生死第一增上缘也。

均为五欲所摄。

特资此毒身。

借之修道。

不能全断。

然设得食时。

尚作旷野食子肉想。

何容恣意于非时邪。

二表中道义。

台宗云。

午前进食。

表方便道。

犹似有法可得。

过中不食。

表除中道外。

更无所需。

此之理观。

全托事境。

傥粗戒尚不自持。

非同俗人。

夜犹饮食。

放纵之不及。

即同外道。

日啖一麻一麦之太过。

行不适中。

妙理何由契会。

三调身少病。

脾主信数数食。

最能伤脾。

故玄门以戒晚食为养生善术。

岂名忍饭。

四道业尊崇。

赵州云二时粥饭是襍用心处。

二时已襍。

况三四邪。

儒曰。

饮食之人。

则人贱之。

今恪守斋法。

专精办道。

道业自隆。

五坚固戒品。

晚食助火助气。

增长淫心。

今寂尔清净。

戒体坚牢。

六堪能修定。

断其襍食乱想。

身心轻利。

取定不难。

七出生智慧。

晚餐助昏盖。

今清净惺寂。

不彰观慧。

又于四种食。

如法作厌离想。

即能断三界惑。

八离鬼畜业。

畜生午后食。

鬼夜食。

不持斋法。

鬼畜无异。

牵入其类。

持此斋法。

远离二趣生缘。

九不恼檀信。

谓长乞食者。

设午后更复持钵。

则终日但见沙门往还。

必令施主生恼。

今午后惟晏坐修道。

能令僧俗皆安。

十不扰行人。

今时丛林晚餐。

厨人惟事炊爨。

终身碌碌。

不异佣工。

斋法若明。

则无此烦扰。

共修道业。

是以诸佛出世。

必立此制。

乃至在家居士。

犹令于月六斋日。

受八关斋法。

以种永出因缘。

况沙弥比丘。

可无惭无愧。

非时受食邪。

设有病苦因缘。

佛自立非时浆。

七日药以济之。

断无以晚食为药石之理也。

愿高明者。

深信而力行之。

【慈悲缘苦众生论】

  自佛性之理不明。

同体之谊斯晦。

但知好善恶恶。

罔知与乐拔苦。

异类傍生。

藐若草芥。

囹圄罪苦。

视作当然。

谁知蠢蠢含生。

知觉无别。

贸贸恶党。

人类是齐。

迷性灵而有意招愆。

已为可悯。

因夙障而无端罹网。

尤属堪哀。

乃有目覩凄惶。

耳聆哀叫。

不惟漠不关怀。

方且快称应尔。

呜呼。

悲名拔苦。

舍此辈以何缘。

慈名与乐。

向善趣而奚益。

戒本经云。

菩萨于恶人所。

起慈悲心。

深于善人。

良有以也。

未探斯旨。

借口惩非。

自恃暂居福报。

邪慢盈怀。

庆他剧受苦轮。

罗刹无异。

岂有稍悟常住慈心。

而无同体切肤之痛者邪。

或曰。

慈悲与拔。

乃果上之功能。

惭愧劝惩。

实因中之妙行。

故尊崇贤善。

名之为惭。

轻拒暴恶。

名之为愧。

惭愧自严。

方能断恶修善。

慈悲利物。

乃是接世度生。

何得初心。

借口大圣。

噫。

误矣。

夫慈悲惭愧。

同称善心。

因中乃可同修。

果上方能同满。

若如子论。

则菩萨不修。

四无量心。

佛果不名具足惭愧。

失既非细。

罪乃弥天。

讵知慈悲惭愧。

恰恰相成。

有惭愧者。

方有慈悲。

无慈悲者。

即无惭愧。

盖由了达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观佛即心是生惭愧。

观生即佛。

是起慈悲。

尊崇本有贤善之性。

随愿与一切众生性德之乐。

轻拒迷真暴恶之习。

随愿拔一切众生性德之苦。

有一分惭愧。

方有一分慈悲。

有十分慈悲。

方为十分惭愧。

汝今见此同禀血气。

同抱灵觉之流。

背自真心。

枉受困苦。

不思拯拔反起傲心。

不惟无慈悲。

正属惭愧耳。

傥悟明心性。

确知生佛体同。

见此未来诸佛。

枉堕三涂八难。

便当惕目伤心。

胼手胝足。

如饥食渴饮。

欲罢不能。

何忍视作泛常。

反以救援为迂务邪。

只恐前生之善报有限。

他世之苦果无穷。

既永隔于圆悲。

诸佛亦难授手。

今日所以笑傲苦伦者。

他日复为苦伦所笑傲也。

悲夫。

【阅藏知津自序】

  心外无法。

祖师所以示即法之心。

法外无心。

大士所以阐即心之法。

并传佛命。

觉彼迷情。

断未有欲弘佛语。

而不知深究佛心。

亦未有既悟佛心。

而仍不能妙达佛语者也。

今之文字阿师。

拍盲禅侣。

竟何如哉。

呜呼。

吾不忍言之矣。

昔世尊示涅槃。

初祖大迦叶白众云。

如来舍利。

非我等事。

我等宜先结集三藏。

勿令佛法速灭。

嗟嗟。

傥三藏果不足传佛心。

初祖何以结集为急务耶。

窃谓禅宗有三藏。

犹奕秋之有棋子也。

三藏须禅宗。

犹棋子之须活眼也。

均一棋子也。

善奕者。

著著皆活。

不善奕者。

著著皆死。

均此三藏也。

知佛心者。

言言皆了义。

不知佛意者。

字字皆疮疣。

然为惩随语生见。

遂欲全弃佛语。

又何异因噎废饭哉。

夫三藏不可弃。

犹饮食之不可废也。

不调饮食。

则病患必生。

不闲三藏。

则智眼必昧。

顾历朝所刻藏乘。

或随年次编入或约重单分类。

大小混襍。

先后失准。

致展阅者。

茫然不知缓急可否。

故诸刹所供大藏不过仅存名句文身。

封缄保护而已。

无由令阅者。

达其旨归。

辨其权实。

佛祖慧命。

真不啻九鼎一丝之惧。

唯宋有王古居士。

创作法宝标目。

明有蕴空沙门。

嗣作汇目义门。

并称良苦。

然标目仅顺宋藏次第。

略指端倪。

固未尽美。

义门创依五时教味。

粗陈梗概。

亦未尽善。

旭年三十。

发心阅藏。

次年晤壁如镐兄于博山。

谆谆以义类诠次为嘱。

于是每展藏时。

随阅随录。

凡历龙居九华。

霞漳。

温陵。

幽栖。

石城。

长水。

灵峰。

八地。

历年二十七禩。

始获成稿。

终不敢剖判虚空。

但藉此稍辨方位。

俾未阅者。

知先后所宜。

已阅者。

达权实所摄。

义持者。

可即约以识广。

文持者。

可会广以归约。

若权若实。

不出一心。

若广若约。

咸通一相。

名为阅藏知津。

【郑千里老居士集序】

  人不立志为圣贤佛祖。

则富贵淫之。

贫贱移之。

威武屈之。

遇得意欣然志满。

遇失意纷然怨尤。

求能自反自讼自安自得者鲜矣。

况随事自觉觉他也哉。

吾细读千里老居士稿。

知其非山人词客。

盖谪仙而归心大觉者也。

生平绘普门像最多。

像必有赞。

布袋像亦然。

赞必警发迷情。

其词切至。

令人毛骨悚然。

次多达磨像。

像赞必敲击向上一路。

令人因指见月。

绘山水必咏。

咏皆清脱回超情累。

非词句能到也。

而予尤服膺者。

则在自劝自警自悔自咎诸句。

良以其心。

念念欲入山修道。

幻缘未遂。

不免赉志长往。

呜呼。

苟不与老居士同一出世胸怀。

安知其生平之苦。

苟不知其生平之苦。

又安知其真思出世哉。

长公完德。

知父志。

知父志。

令予次其稿传之。

首普门赞。

次布袋赞。

次达摩赞。

次题画诸诗。

其他鞭影图。

天鼓音图等。

绣枣别行。

兹不重出。

试展玩之。

真谪仙归心大觉。

决非世间山人词客也。

呜呼。

佛道长远。

只在目前。

虽在目前。

旷大劫行。

终不可尽。

世有不知其难者。

恐未曾实晤其易者耳。

千翁已知其难。

虽欲不谓之已悟其易。

岂可得乎。

善论者。

谓千里品格丰致。

不在与可南宫下也。

【江宁纪赈后序】

  心性一耳。

而危微异焉。

异者尤冰之与水也。

湿性不可得而异也。

惟异故。

上智安富尊荣。

下愚贫穷困苦。

惟不可得异故。

上智必以下愚为兴慈运悲之地。

下愚必藉上智为救苦免难之主。

华严云。

因于众生而起大悲。

因于大悲生菩提心。

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一切菩萨。

若无众生。

必不能成无上菩提。

旨哉其言之矣。

辛卯春。

长干浃旬霪雨。

民不聊生。

盖自作之孽也。

制台马公。

及王危诸公。

悯兹无告。

设赈粥场一十余所。

凡经百日。

共捐万金之外。

济饥民七十余万。

嗟乎。

非仗此不可得异之性。

何由使命将绝而仍续。

身滨死而复生乎。

且食粥顷。

纵顽冥无不知口称佛号。

心感慈恩者。

只此一餐。

便结未来成佛胜缘。

金刚种子。

决不可坏。

非普门示现宰官行菩萨道。

奚能转罪为福。

转灾为祥。

若此神速也。

虽然。

民未厌罪。

天未厌乱。

上挽天意。

下拯愚民。

惟有力大人是赖。

予既深庆是举。

尤望恒有是举。

尤望莫不如是举。

则庶几风雨顺时。

可永无用是举矣。

【赠郑完德念佛序】

  尝读十六观经云。

诸佛正徧知海。

从心想生。

是故众生心想佛时。

是心即是三十二相。

八十种好。

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噫。

此真念佛三昧之秘要也。

盖言作佛。

不言是佛。

则谓佛非固有。

何异权乘。

但言是佛。

不言作佛。

则谓佛非修证。

何殊魔外。

故大佛顶经。

发明世出世法。

知其本因。

随所缘出。

夫知其本因。

则十界无不即心而是。

谓佛界非心是乎。

随所缘出。

则十界无不由心而作。

谓佛界非心作乎。

予己已。

晤千里郑老居士见所绘圣像。

微细精妙巧逾天工。

恍悟心作心是之旨。

长公完德。

尤穷工极致。

完德久参念佛是谁公案。

予谓苟信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二语。

而更参谁字。

可令人捧腹大笑。

大集经偈云。

若人但念弥陀佛。

是名无上深妙禅。

至心想像见佛时。

即是不生不灭法。

大势至法王子云。

忆佛念佛。

现前当来。

必定见佛。

去佛不远。

不假方便。

自得心开。

永明禅师云。

一念相应一念佛。

一日相应一日佛。

寿昌禅师云。

念佛心。

即是佛。

夫何疑哉。

夫何疑哉。

【赠张兴公序】

  论语开章。

即明时习之学。

而孔门称好学者。

不过颜子一人。

学之道。

固难言哉。

老聃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夫学与道。

果可歧也。

何以称大学之道也。

不迁怒。

不贰过。

损乎益乎。

亲民止至善。

益乎损乎。

风雷益。

君子以见善则迁。

有过则改。

山泽损。

君子以惩忿窒欲。

惩忿窒欲。

改过之大者也。

改过则复于本善。

名为迁善。

非别有善可迁。

故明损益不二者。

可知为学为道之一致矣。

世之言学者。

不然。

习词章。

攻举业。

以取富贵也。

摹字帖。

精诗文以成名士也。

考古今。

博典籍。

以鹜多闻也。

究兵法。

商政治。

以立事功也。

尚气节。

敦廉信。

以鸣高洁也。

谈名理。

辟释老。

以续儒焰也。

看公案。

著语录。

以附禅宗也。

守丹田。

调呼吸。

以固形神也。

嘻。

天下国家可均也。

爵禄可辞也。

白刃可蹈也。

圣贤仙祖亦可袭而似也。

顾孔颜之学不存焉。

故曰。

中庸不可能也。

然中者。

喜怒哀乐未发之谓。

庸者。

喜怒哀乐发皆中节之谓。

发皆中节。

则恒止恒一。

不违于未发之中。

不迁不贰。

则戒慎恐惧。

善复于止一之体。

夫止一之体。

圣凡平等。

故为天下大本。

而中节之和。

必从戒慎恐惧。

乃克致之。

是故孔子大圣人也。

犹以德之不修。

学不讲。

闻义不能徒。

不善不能改为忧。

岂故作谦辞。

诚知心体本妙。

学力未易穷尽耳。

故曰。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

五十以学易。

可以无大过。

天台师云。

研真穷妄。

名之为学。

真穷妄尽。

名为无学。

嗟乎。

无学非可浪阶。

则斯学宁有已时。

逝者如斯之叹。

孔子之言学也深矣。

通乎昼夜之道。

而知死生尚无二致。

岂以老少。

异其心哉。

予己已见居士。

知为志学之士。

癸未应普德请居士日来听法咨请尤多。

然举业未放下。

学力盖未专也。

乙酉冬。

予居祖堂。

丙戌春。

居士来晤。

始专以斯学为务。

今望六之年。

更觉津津有味。

欲罢不能。

予于金陵缁素。

求年弥高志弥笃。

不肯自封于一得者。

居士一人而已。

居士之好学。

惟予喜之。

而予之言学。

亦惟居士能深信之。

予安得人人如居士者与之言学。

近可忘灵峰之僻。

远可缓极乐之归。

乃如居士者。

不可多得也。

予是以念念思极乐。

时时忆灵峰也。

予与居士不隔者学脉。

居士纵不能偕于灵峰泉石。

必将同我极乐珍池也夫。

【台宗会义自序】

  或问蕅益子曰。

吾闻讲法华者。

莫善于台宗智者大师。

妙悟后。

以不思议四无碍辩。

宣玄义文句。

章安尊者。

记为各二十卷。

不异阿难结集。

迨荆溪尊者。

又转冀以释签。

及文句记。

于是教观大明。

称为中兴烈祖。

依之修证。

得道如林。

圣人复起。

不能赘一辞矣。

曩见子纶贯跋。

亦云黄鹤楼诗。

李白阁笔。

今无故复事管城何哉。

蕅益子曰。

噫。

此予万不得已之苦心也。

方予寓温陵述纶贯也。

欲诱天下学人。

无不究心三大部也。

屈指十余年矣。

舌敝耳聋。

曾不得两三人。

正事教观。

辄以浩繁而兴望洋之叹。

傥不稍事节略。

则玄签妙乐诸圆顿法。

甘使其终置高阁乎。

曰若是。

但节录文句及记。

例如妙玄节要可耳。

何更科易文。

窜入己意。

直名为会义邪。

曰。

是尤不得已也。

古者疏与经各行。

若经义奥。

发挥不厌深详。

经文显。

分科点示而已。

后人强以疏合经。

遂使经文句读割裂。

今欲随文演义而仍不伤经文血脉。

科安得不稍更乎。

智者大师辩才敷演章安结集。

虽全合大师之义。

未必皆是大师之文。

故笔力古朴不事雕巧。

惟久读方知其妙。

初心之士。

对卷茫然。

文安得不稍易乎。

荆溪尊者。

精金百炼。

文义俱深。

然微有六朝风气。

稍拂时机。

至其阐泄言外之旨。

并非寻行数墨者所能知。

不几亦为窜入己意乎。

夫法华经藏深固幽远。

智者大师契其源。

岂尽宣其委。

章安尊者记其概。

岂尽录其详。

即荆溪尊者阐其要。

亦岂尽析其曲折哉。

兹以凡愚。

千虑一得用逗时机。

安得避背古之嫌。

不竭寸明。

附窃取其义之科也邪。

知我者其惟会义。

罪我者其惟会义已。

【放生社序】 #

  佛以杀生为首戒。

儒以好生为大德。

成汤解网。

子产畜鱼。

凡全吾恻隐而已。

充恻隐之心。

仁不可胜用。

引申触类。

便是大慈大悲。

人心佛心。

有二心哉。

人心不异佛心。

则娑婆不异极乐。

谁谓劫浊不可转也。

欲即人心证佛心。

转劫浊成净土。

术莫妙于放生。

放生一法。

唯扩与久。

一杯水不救车薪火。

设人各一杯焉。

一杯不已。

再一杯焉。

杯水多。

车火未有不灭者。

今杀运纷纷。

并同分恶业招感。

非慈三昧水。

孰能熄之。

非知宣尼心学。

瞿昙心法者。

孰能行之。

济生庵放生社。

绝而复续。

续之者皆儒门高足也。

诚以弘毅接忠恕之传。

使此社由扩而久。

则经天纬地。

旋乾转坤事业。

尽在其中。

苟不负此社。

斯不负孔门道脉。

灵山付嘱。

究竟为不负本有恻隐之心矣。

【劝念豆儿佛序】

  心之本觉曰佛。

心之始觉曰念。

顾本觉之在人心也。

似异而恒同。

乃始觉之随人用也。

虽同而恒异。

是故背尘合觉。

便名始觉。

背觉合尘。

便号无明。

无明无体。

即以始觉为体。

始觉无相。

即以无明为相。

是故众生念五欲时。

即名欲界无明。

念四禅四空。

即名色无色界无明。

念断常。

即名邪见无明。

念涅槃即名界外无明。

唯有念佛之时。

即名始觉。

故曰。

诸佛正徧知海。

从心想生。

众生心想佛时。

是心即是三十二相。

八十种好。

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是故一切法门。

无不从此念佛法门流出。

无不摄入念佛法门中。

一念相应一念佛。

一日相应一日佛。

直捷圆顿。

离见超情。

马祖即心即佛。

盖深得乎此也。

夫知即心即佛。

断无不念佛时矣。

而迷者误认缘影为心。

又妄谓心既即佛。

便不须念。

故不得已。

转为方便。

曰非心非佛。

又曰。

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等。

此曲为中下解粘去缚。

非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之本旨矣。

后世逐块韩卢。

反以非心非佛。

乃至种种险句为奇特。

以即心即佛为平常。

何异嗜巴豆大黄。

吐弃膏梁美味者也。

桐城有二人结伴为客。

一死。

伴葬之。

携资还其妇。

妇疑。

伴愤甚。

往尸处陈祭哭诉。

鬼与伴问答。

如生前。

乃同归作证。

中途遇事。

偶一念阿弥陀佛。

鬼大唤。

何放光怖我。

更速转数念。

鬼惧曰。

汝一念。

胸辄舒五色光十余丈。

眩我心目。

不能复近汝矣。

归语我妇。

令自来。

当为汝雪冤。

伴因此醒悟。

出家为高僧。

嗟嗟。

甫举一念。

光轮便舒。

故寿昌大师云。

念佛心。

即是佛也。

岂今时念佛。

他时成佛哉。

惜鬼不种善根。

不闻佛名。

故惊怖。

傥本念佛人。

仗此良缘。

宁不顿超乐土邪。

毕贯之居士。

参尽天下衲僧。

乃死心念佛。

求生净土。

兼劝人以豆念佛结佛缘。

人身一豆耳。

当念佛时。

身即放光所谓佛身充满于法界者。

非乎。

今以豆念佛。

豆必放光。

以放光豆。

作放光食。

入众僧腹。

无论其人念佛不念佛。

皆必恒放光明。

令遇斯光者。

有心无心。

皆得解脱。

光光相照。

成无尽灯。

则生界顿空。

更不必别谈向上。

便是向上极则公案矣。

僧问赵州。

如何是毗卢师法身主。

州云。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请以此诚言为证。

【悦初开士千人放生社序】

  予幼崇理学。

知天地之大德曰生。

恻隐为仁之端。

飜疑释氏。

侈谈无生。

不近人情。

稍长见儒者虽言民胞物与。

及其恣口肥甘。

则竞托远庖厨为仁术。

曾不能思刀砧号叫之苦也。

虽不忍一念。

必不可灭。

然为贪忍异说所蔽。

终不能伸。

而放生嘉会。

每创自释子。

且推历劫亲缘。

视以同体四大。

究极以皆有佛性。

其为好生懿德。

必使大地含灵。

尽证无生而后已。

噫嘻。

由此言之。

非达无生。

曷能好生。

非真好生。

曷证无生也哉。

从此不做名教。

飘然剃发。

盖诚有见于出世大慈大悲。

方是大忠大孝。

大仁大智。

故不肯以夜郎自封也。

悦初开士。

誓劝千人放生。

同修慈心三昧。

予谓此三昧。

当使刹尘共证。

何止千人。

千人云者。

且就凡夫现前。

分量所及而已。

千数既毕。

顶礼千佛。

俾六道悲仰。

与诸佛慈力。

果彻因该。

供养千僧。

俾悟事理和融。

生佛不二。

好生无生。

若事若理。

皆已竖穷横徧矣。

【四书蕅益解自序】

  蕅益子。

年十二谈理学。

而不知理。

年二十习玄门。

而不知玄。

年二十三参禅。

而不知禅。

年二十七习律。

而不知律。

年三十六演教。

而不知教。

逮大病几绝。

归卧九华。

腐滓以为馔。

糠粃以为粮。

忘形骸。

断世故。

万虑尽灰。

一心无寄。

然后知儒也。

玄也。

禅也。

律也。

教也。

无非杨叶与空拳也。

随婴孩所欲而诱之。

诱得其宜。

则哑哑而笑。

不得其宜。

则呱呱而泣。

泣笑自在婴孩。

于父母奚加损焉。

顾儿笑则父母喜。

儿泣则父母忧。

天性相关。

有欲罢不能者。

伐柯伐柯。

其则不远。

今之诱于人者。

即后之诱人者也。

傥犹未免随空拳黄叶而泣笑。

其可以诱他乎。

维时彻因比丘。

相从于患难颠沛。

律学颇谙。

禅观未了。

屡策发之。

终隔一膜。

爰至诚请命于佛。

阄得须藉四书助显第一义谛。

遂力疾为拈大旨。

笔而置诸笥中。

屈指十余年。

彻因且长往矣。

嗟嗟。

事迈人迁。

身世何实。

见闻如故。

今古何属。

变者未始变。

不变者亦未始不变。

尚何一分无常。

一分常之边执也哉。

今夏述成唯识心要。

偶以余力阅旧稿。

改窜未妥。

增补未备。

首论语。

次中庸。

次大学。

后孟子。

论语孔氏书故居首。

中庸大学皆子思所作居次。

子思先作中庸。

戴礼列为三十一。

后作大学。

戴礼列为四十二。

大学首章在明明德。

承前章末予怀明德而言。

本非一经十传。

旧本亦无错简。

王阳明居士已辨之矣。

孟子学于子思。

故居后。

解论语曰点睛。

开出世光明也。

解庸学曰直指。

谈不二心源也。

解孟子曰择乳。

饮其醇存其水也。

佛祖圣贤皆无实法缀人。

但为人解粘去缚。

今亦不过用楔出楔。

助发圣贤心印而已。

【退戒缘起并嘱语】

  智旭。

生于万历己亥。

二十四岁壬戌为天启二年。

痛念生死事大。

父未葬母不养。

决志出家。

时紫柏尊者已寂圜中。

云栖老人亦迁安养。

憨山大师远游曹溪。

力不能往。

其余知识。

非予所好。

乃作务云栖。

坐禅双径。

访友天台。

念念趋向宗乘。

教律咸在所缓。

后因几番逼拶。

每至工夫将得力时。

必被障缘侵扰。

因思佛灭度后。

以戒为师。

然竟不知受戒事。

何为如法。

何为不如法。

但以云栖有学戒科。

遂从天台蹑冰冒雪。

来起五云。

苦到恳古德法师为阿阇黎。

向莲池和尚像前。

顶受四分戒本。

此二十五岁。

癸亥腊月初八也。

甲子腊月二十一。

重到云栖。

受菩萨戒。

乙丑春就古吴阅律藏四旬余。

录出事义要略一本。

此后仍一心参究宗乘矣。

戊辰春。

雪航檝公。

留住龙居。

再阅戒藏一遍。

始成集要四本。

己巳春。

送惺谷寿公至博山剃发。

无异禅师见而喜之。

即欲付梓。

予曰。

未可也。

是冬同归一筹师结制龙居。

更阅律一遍订成。

庚午正月初一。

然臂香刺舌血。

致书惺谷。

三月尽。

惺谷同如是昉公从金陵回。

至龙居。

请季贤师为和尚。

新伊法主为羯磨阇黎。

觉源法主为教授阇黎。

受比丘戒。

予三阅律。

始知受戒如法不如法事。

彼学戒法。

固必无此理。

但见闻诸律堂。

亦并无一处如法者。

是夏为二三友。

尽力讲究。

不意或寻枝逐叶。

不知纲要。

或东扯西拽绝不留心。

或颇欲留心。

身婴重恙。

听不及半。

其余缘众。

无足责者。

予大失所望。

解夏后。

法坛持大悲咒。

惺谷以此书呈金台法主。

随付梓人。

次年予入坛持大悲咒十万加被之。

然已发念退休。

越二年癸酉。

安居作八阄供佛像前。

然香十炷。

一夏持咒加被。

自恣日更然顶香六炷。

拈得菩萨沙弥阄。

深自庆快。

愿永作外护。

奉事如法比丘。

殊意末运决难挽回。

正法决难久住。

予又病苦日增。

死将不久。

追思出家初志。

分毫未酬。

数年苦心。

亦付唐丧。

抚躬自责。

哀哉痛心。

恐混迹故乡。

虚生浪死。

故决志行遁。

毕此残生。

以手书集要全帙。

谨付彻因海比丘。

仍涕泣而嘱曰。

呜呼。

佛法下衰。

斯时为盛毗尼一脉。

不绝如丝。

教道禅宗。

尤为混乱。

予数年苦心。

未能砥狂澜于万一。

仅成此书。

并问辩音义各二卷。

一文一字。

罔敢师心。

一义一法。

咸符圣教。

盖不惟律部精髓。

亦禅教纲维。

由斯户可升堂入室。

执斯镜可照胆辨邪。

惜公根性稍钝。

仅知开遮持犯条目。

未达三学一贯源委。

且福相未纯。

智慧力薄。

缺于辩才。

短于学问。

岂能即弘传斯道。

但念公之从予游者五夏。

有三事足取焉。

几番恶辣钳锤。

难堪难忍。

绝无退心。

纵未顿改旧观。

番番略有进益。

有人如法受具。

未肯细心行持。

惟公听集要后。

轻重诸戒。

悉思躬行。

予癸酉甲戌。

匍匐苦患。

公独尽心竭力相济于颠沛中。

毫无二心。

充此三善之致。

何必不可荷担正法。

但须解行双修。

戒乘俱急。

虚其心。

实其志。

扩其眼界。

牢其脚根。

尽在我修持。

任外缘自集。

万勿轻举妄动。

贻羞法门。

傥烦恼未伏。

慧眼未开。

辩才未具。

学问未充。

纵有福运。

须力却之。

况作意邀求邪。

苦身形。

坚愿力。

依念处而精进行道。

以律藏为法身父母。

临深履薄。

守兹一脉。

傥遇英哲。

当殷重付嘱之。

无其人。

宁供塔庙尊像中。

慎莫授非人也。

天定能胜人。

人定亦能胜天。

予运无数苦思。

发无数弘愿。

用无数心力。

不能使五比丘如法同住。

此天定也。

然此思此愿此心此力。

岂遂唐捐。

公若善继吾志。

敬守之。

以竣后贤。

庶几亦可称人定乎。

始终不忘吾嘱。

千里同风。

否则尘劫永隔矣。

勉哉。

【念豆儿佛疏】

  雪山有药。

名毗伽摩。

眼若见之。

眼得清净。

鼻若臭之。

鼻得清净。

身若触之。

身得安隐。

若以涂鼓。

军中击之。

所有毒箭。

应声拔出。

嗟嗟。

一茎草耳。

何以厥功若此。

愚者未免疑之。

阿弥陀佛。

万德尊主。

因积僧祇。

果圆十劫。

愿王无尽。

福慧无穷。

散心一称其名。

亦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彼疑一茎草者。

又安能深信无疑惑哉。

有念佛者。

不纪以珠。

纪以豆。

又将豆供海众。

使其沦肌肤。

浃骨髓。

乃至徧身毛孔。

咸放佛光。

八万四千户虫。

咸得度脱。

此之功德。

难议难思。

念豆施豆。

功德平等。

豆为法界。

十方诸佛。

三世导师。

皆在一粒豆上转大法轮。

现宝王刹。

此豆邪。

非豆邪。

非豆非非豆邪。

能信此一粒豆者。

可以无疑于一茎草矣。

重说偈曰。

此豆泥丸突出难分剖。

非豆咽下分明无处躲。

非豆非非豆。

大家倾出摩竭斗。

【建盂兰盆会疏】

  予观世出世。

至德要道。

皆无有胜于孝慈者也。

世间非孝慈。

无以成圣贤。

出世非孝慈。

无以作佛祖。

顾孝慈之名一耳。

实则有四焉。

养父母。

育子孙。

令皆得欢喜者。

世界悉檀也。

前可继。

后可传。

令皆得生善者。

为人悉檀也。

顺几谏。

严庭训。

令皆得灭恶者。

对治悉檀也。

底豫允若。

佑启咸正。

令皆得入理者。

第一义悉檀也。

又一世之父母固然矣。

推而极之。

不有无始以来历劫生身之重恩乎。

一家之子孙固然矣。

扩而充之。

不曰法界含灵皆犹吾赤子乎。

是以儒者。

且尽其道于目前。

佛氏并充其致于累劫。

儒者且举其端于宇内。

佛氏并穷其量于刹海。

儒非故为拘虚。

而佛非故为荒诞也。

儒者引而不发。

以示厥始。

佛氏充无不尽。

以究其终。

不啻如金声玉振焉。

所以自大法东渐。

千有余载。

达人高士。

罔不会心。

至若昌黎晦庵辈。

虽极力诋之于前。

不免倾心味之于后。

良以孝慈宗旨。

终无间然故也。

今七月十五日。

为大目犍连度母设供之辰。

夫目连果证应真。

六通第一。

而欲报慈恩。

尚须三宝众僧之力。

况吾辈乎。

吾辈生匪空桑。

心非顽石。

念罔极之深恩。

怀终天之永戚。

自非托事盂兰。

曷以略伸积悃。

所言盂兰盆者。

此飜解倒悬器。

盖冥涂之苦。

不啻倒悬。

今以净器备陈佳供。

能令剧苦永脱故也。

凡厥孝子慈孙。

慎勿徒为大言。

以自饰曰。

吾父吾祖。

灵应在天。

何当久滞三途。

咦。

难言之矣。

既未闻出世四谛法门。

又未必遵行三归五戒十善。

轮回之苦。

谁能免者。

傥于此日。

悬悬致望。

子若孙之福济。

而竟置之漠然。

于心安乎。

且经又言之矣。

若父母现在者。

福乐百年。

若七世父母。

自在化生。

入天华光。

此则功德利益。

又不止仅解倒悬而已。

仁人君子。

宜何如努力以共成斯会也。

诗曰。

孝子不匮。

永锡尔类。

吾甚为儒之希圣贤。

释之希佛祖者望之。

【海灯油疏】 #

  劫初人身有光。

不假日月。

身光渐减。

日月出生。

而日月有时不照。

则继以膏火。

此膏火功德。

不惟等于日月而已。

日月属悲田。

灯火供养。

悲敬双具。

又况地藏大士。

以无缘慈力。

同体悲心。

示居九子峰头。

徧救尘沙含识。

肉身灵塔。

四海归依。

由是有海灯之供。

当知一茎光照。

全彰自性妙明。

缘善既孚。

正了同显。

傥谓是事相。

是尘缘。

无关修证者。

则离事谈理。

离境觅心。

理若龟毛。

心同兔角。

谁与万善庄严。

成两足果哉。

昔有盗寺物剔佛灯者。

尚感多劫身光之报。

况以好心施供。

藉大士慈悲。

俾焰焰普烛幽涂。

方将续如来慧灯。

耀法界宝炬。

若自若他。

同开长夜幽关。

又岂止生死中乐报已邪。

请速发心。

毋贻后悔。

【玄素开士结茅修止观助缘疏】

   教观之道不明。

天下无真释。

如学思之致不讲。

天下无真儒也。

儒之道在尽心知性。

故笃行一事。

必在学问思辩之终。

大易略思辩。

益以宽居。

宽居即思辩异名也。

以其心领神会。

故曰宽以居之。

以其善巧决择。

故曰慎思明辩。

圣学渊源。

必须向此关透去。

方无卤莽灭裂之虞。

佛道以见性明心为指归。

以信行法行为方便。

信行秉教。

岂废观心。

法行观心。

岂容离教。

是以西天诸祖。

无不贯通三藏。

深入诸禅。

南岳天台弘通般若法华。

亦未尝不以观心为要。

目足并运。

入清凉池。

否则钻他故纸。

终招说食数宝之讥。

冷坐蒲团。

未免暗证无闻之祸。

学不思则罔。

思不学则殆也。

法流东土。

门庭渐歧。

立法者本属一时救病权宜。

展转相传。

遂成水火。

宗教相非。

性相相角。

台贤相排。

原其故则各是。

执其辞则并非。

而又教下之人。

罔思修证。

宗乘之士。

多落险涂。

致令行果无成。

教道几熄。

惟台岭一宗。

始从智者章安。

中历荆溪四明诸老。

近复得妙峰幽溪诸大师。

相继而兴。

教观双举。

信法两被。

故能超贤首慈恩诸教之观道寥寥。

亦胜曹洞临济等宗之教法贸贸。

东南一丝。

信可系佛法九鼎于不坠。

末世津梁。

舍此安从邪。

玄素开士。

儒林隽雅。

忽悟无常。

顿从鬀落。

依栖台岭。

足不出幽溪之户者数年。

抱病参求。

晨昏不废。

学问思辩之功。

可称弗得弗措者矣。

笃行一事。

今正是时。

拟遵如来顾命。

以头陀行。

住阿兰若。

但欲正修。

先须方便。

五缘之内。

四事为先。

是在有志为真儒者。

助成此真释事业。

余每谓非真释不足以治世。

是以一切三宝。

常能拥护世间。

而真儒亦足以足出世。

是以一切有道国王大臣长者居士。

常能忆持佛嘱。

具正眼者。

必能深达此意。

知世间福田有在矣。

【象岩禅人化斋十万八千僧疏】

  人但知佛法重。

不知僧之重也。

但知僧以佛法重。

不知佛法以僧重也。

无僧则法轮息。

法轮息斯佛慧命绝矣。

故较福田于末世无尚供僧也。

僧固不同。

有真实僧。

有清净僧。

有哑羊僧。

有无惭僧。

夫真实名胜义。

清净名世俗。

非胜义则世俗不尊。

非世俗则胜义无寄。

故应真大士。

地上菩萨。

每现身世俗中。

不但同修清净。

亦且混迹无惭。

所以警肉眼凡夫。

令知僧相不可忽也。

是故为僧者。

应善自料简。

诫无惭哑羊之行。

由清净而进真修。

供僧者。

应一切恭承。

视哑羊无惭之俦。

如真实之偕净侣。

然后触目所遇。

罔非胜田。

职此之由。

感贤格圣。

傥心生分别。

虽供五百罗汉。

不如值一凡夫僧矣。

象岩开士。

欲置僧田百亩。

历三祀未成。

因询余所以难成之故。

予为屈一指曰。

僧田置。

必代得善继。

否非废则私。

又为屈第二指曰。

一亩半亩人畏不前。

又为屈第三指曰。

庵田不徧十方。

狭且陋。

开士憬然曰。

然则当如何。

余曰。

莫若放开怀抱。

直下消豁。

普化若腴若瘠之人。

等供在彼在此之众。

一文一粒。

总投胜田。

杜未来愚人私废造业之愆。

开现在是人多寡随心之善。

驯致之。

数奚止十万八千。

地奚局江左浙右。

时奚限三载告完。

念念中普与法界含识。

供养法界僧宝。

尽未来际。

无有疲厌。

一一檀那。

一文一粒。

悉能徧供一切僧伽。

一一僧伽。

一齿一颊。

悉能徧受一切供养。

论施福洪纤无碍。

论受用凡圣交参。

只此现前日用。

的是普贤所行境界。

其谛信力行之。

【灵岩寺请藏经疏】

  一切如来。

从无言说道。

方便说法。

一切菩萨。

从语言三昧。

悟入无言。

言说性空。

是真解脱。

若离文求理。

即暗证痴禅。

非正法眼藏也。

予本弃儒学佛。

亦妄谓单传之道。

实出教外。

一味作蒲团活计。

一切经论。

置诸高阁。

后见真寂博山等耆宿。

反照古今得失。

方知末世禅病。

正坐无知无解。

非关多学多闻。

与唐宋学人。

厥证相反。

依文解义。

三世佛冤。

离经一字。

即同魔说。

善知识语。

诚不我欺。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儒宗实语。

亦于此益信。

乃发心徧阅大藏。

备采众药。

自疗疗他。

适欲先注梵网提律学纲宗。

以阄问佛。

定安居处。

乃九阄中。

独得灵峰山灵岩寺之百福院。

拟于此一年注经。

乃向他方。

完阅藏初心。

有六具周沙弥。

捐资若干。

倡请大藏。

留予久住。

雪航法主。

为集众缘。

令此无佛法地。

忽作六种震动。

冤与魔而并遣。

罔与殆而双祛。

佛印儒宗。

交芦倚树。

信心缁素。

谁不为之助喜也。

【永庆寺平治道涂疏】

  持地菩萨。

平地待佛。

佛摩顶谓之曰。

善男子。

当平心地。

则世界自平。

此为事度人。

示唯心法门。

令因事入理也。

唯兹事理二涂。

混不类。

分不开。

以平地之法平心。

一切唯心。

以平心之法平地。

一切唯地。

唯心虽妙。

犹待于粗。

唯地之妙。

始称绝待。

且如永庆山前一条大路。

本来坦坦。

何须更平。

然高下之见未忘。

斯平治之功可效。

功虽有作。

行实无为。

行积于无量劫波。

心开于一言摩顶。

因该果彻。

唯是一乘。

傥离地谈心。

心复乌有。

画空作绘。

非圆顿乘。

是役也。

一砖一砾。

同证究竟寂光。

一两一铢。

悉入首棱三昧。

【造毗卢佛像疏】

  世人侈谈无相理。

不达实相印。

谬以豁达空为清净法身。

谁知微妙净法身。

具相三十二。

托事表法。

华藏玄门。

此所以末法时。

以造佛形像为第一功德也。

庄严土木。

即庄严法身。

十身相海。

全在一微尘里。

是做一尘之施。

可以入如来无尽相好光明。

而一瞻一礼。

可以证如来无边功德海藏。

某开士。

既欲塑毗卢像。

但作如是观。

不患助缘无人。

诸上善。

设欲悟如是理。

但种此缘因。

不患正因不显。

此缘若就。

此观若成。

方信毗卢遮那佛。

愿力周沙界。

炽然说法。

无有间歇也。

【书吴孟开居士泊岸卷后】

  分段为此岸。

则有余无余二种涅槃为彼岸。

变易为此岸。

则无住大般涅槃为彼岸。

夫唯无住。

则无所不住。

亦唯无所不住。

方成无住。

故曰不彼岸。

不此岸。

不中流。

而度众生。

又曰。

在天同天。

在人同人。

审如是何往非岸。

何岸不可泊哉。

是故不必问所泊何岸。

第问能泊何法耳。

以爱见泊。

所泊无非生死岸也。

以空观泊。

所泊无非二乘岸也。

以六度万行泊。

所泊无非菩萨岸也。

以甚深般若泊。

所泊无非实相法界岸也。

孟开之筑泊岸轩也。

盖孝思也。

有世间孝。

未离爱见也。

有出世间孝。

空观幻度相应者也。

有出世间上上孝。

甚深般若是也。

孟开斋戒已久。

非甘为世孝者。

由出世孝。

遵出世上上孝。

则是轩也。

其般若舟乎。

愿居士乘是舟。

以佛度为桂桌。

以佛行为兰桨。

以诸佛洪名为高帆。

以往生诸佛净土弘愿为迅风。

则必以尊人同泊华池珍岸。

然后尽十方世界。

无非乐土矣。

【题之庵冻云图】

  经明一切因果。

世界微尘。

因心成体。

夫心既举体为一切因果世界微尘矣。

更唤何者为心。

又唤何者非心。

故心也者。

不可为典要。

唯变所适者也。

然唯变所适。

而终不可变也。

宣圣有得乎此。

知此心性。

不唯不可目为器。

亦复不可目为道。

但云智及之。

仁能守之而已。

知之好之。

乐之而已。

我非生而知之。

好古敏以求之而已。

学而时习之。

学之问之思之辩之。

行之而已。

涉江居士目其庵曰。

之庵。

问庐山静主湛公曰。

如何是之庵景。

公曰。

纳曩住仰天坪。

云冻于山腰。

雨霈于山足。

日朗于山顶。

其之之变态乎。

涉江喜。

遂图之。

予曰吾人芥尔一念。

顿具十界百界千如。

理具事造。

无余无欠。

炳然齐现。

而无事安排也。

如一念。

一切诸念亦如是。

如心法。

一切法亦如是。

如实法。

一切假名亦如是。

是谓。

之庵。

之冻。

之云。

之笔。

之墨。

之纸。

之腕。

之主。

之客。

之缁。

之素。

之能。

之所。

一一无非之之全体大用也。

五眼不能尽观也。

五耳不能尽听也。

无之而非庵。

无庵而非之也。

湛公涉江。

各各大笑。

而以之图。

归于念之。

佛之子若。

【金刚经跋】 #

  金刚般若大旨。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语。

足以蔽之。

盖无住。

正所谓应住。

生心正所以降心也。

而生心二字。

尤为下手工夫。

以凡外不生出世心。

故恒住生死。

二乘不生上弘下化深心。

故恒住涅槃。

唯菩萨不住六尘而行六度。

故能如所教住。

名第一义住。

亦名住于佛住。

试玩经中劝生心处。

不一而足。

如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又云应如是生清净心。

又云信心清净。

则生实相。

又云为利益一切众生。

应如是布施。

又云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

乃至于法不说断灭相等。

而中间一一处。

直云应生无所住心。

由是观之。

若不生心修六度。

则住断灭相矣。

故余尝谓此经。

以实相为体。

观照为宗。

文字为用。

旧云无相为体。

[案:原纸本脱文] 无住为宗者非也。

【十大碍行跋(十大碍行出宝王三昧念佛直指)】

  佛祖圣贤。

未有不以逆境为大炉鞲者。

佛四圣谛。

苦谛居初。

又称八苦为八师。

苟稍存喜顺恶逆之情。

终与夏草同腐而已。

安能如松柏之亭亭霜雪间哉。

美玉不琢不成器。

顽金不煆不致精。

钟不击不鸣。

刀不磨不利。

岂有天生弥勒。

自然释迦。

欲为圣贤佛祖。

必受恶骂如饮甘露。

遇横逆如获至宝。

方名素患难行乎患难。

方可于秽土植净土因。

方如莲出淤泥。

超登不退。

傥无事则驾言念佛求生净土。

一遇不如意。

辄悔愠咨嗟。

吾恐三昧不成。

生西未保。

须于此十大碍行。

一一自验。

果于病时难时。

乃至被抑时。

唯增念佛心。

明苦空观。

不尤不怨。

庶莲萼日滋。

称三昧宝王矣。

【书慈济法友托钵养母序后】

  戊子仲秋。

慈济法友。

乞予重书前序。

予于是反躬自责。

不胜涕泪交流也。

予少有养志之愿。

年二十而丧父。

恨彻终天。

廿四出家。

舍母不养。

盖欲克期取果。

用报亲恩。

不谓廿八岁母复捐世。

哀哀之痛。

肝肠寸裂。

然犹曰。

矢入深山。

冀得一当。

或可赎弥天罪愆耳。

逮三十一。

被道友牵逼。

渐挂名网。

而潜修密证之志。

益荒矣。

今者年满五十。

先人弃我。

足三十年。

既不能如目犍连之自获果证。

每思结一净坛。

邀十友修净土忏法。

无奈囊钵萧然。

拙于行乞。

每向中夜。

展转悲号。

而慈济乃以一钵千家。

承欢膝下。

真不思议乐也。

善达缁素。

乃以粒米茎薪。

助渠孝养。

真不思议福也。

予无此福。

故无此乐。

宿生业重。

夫复何言。

敬于此福此乐。

深生随喜。

以此随喜善根。

普施法界有情。

同得此福此乐。

直至累劫报亲恩。

积因成正觉。

永离不肖无福无乐之苦。

于是拭泪而复书此。

【血书法华经跋】

  一切佛语。

皆群灵眼目。

千圣慧命也。

况无上妙法乎。

一切读诵受持。

皆般若真因。

度苦宝筏也。

况刺血为墨乎。

掠虚禅者。

高谈名理。

罔知实行。

彼未悟理耳。

设真悟理。

则一切行。

无非妙理。

有何事相可薄。

理性可尊邪。

况众生无始。

我执恒重。

若宗若教。

对治咸急。

正宜借此微因。

充至三祇大行。

俾正使习气。

一齐破尽。

可谓即事而理。

即渐而顿矣。

奈何弃此真实。

以空谈当妙悟哉。

乳生法友。

夙植正信。

年方应法。

作此不思议功德。

是故历参知识。

不染近时禅病。

将来亲见灵山一会。

方知血肉点画全体法华三昧。

无相安乐行。

果不在有相安乐行外也。

【唐氏女绣金刚经跋】

  世之绣花鸟者。

曰绫与线也。

手也。

心也。

以美绫细线。

灵心妙手。

而绣花鸟。

则花鸟矣。

转而绣般若。

则般若矣。

谓般若与花鸟异。

绫线心手果且有异乎哉。

谓花鸟与般若同。

升沉苦乐果且有同乎哉。

以美绫细线绣花鸟。

犹云法身流转。

名众生也。

即以此绣般若。

犹云苦即法身。

为实相般若也。

以灵心绣花鸟。

犹云菩提即烦恼也。

即以此绣般若。

犹云烦恼即菩提。

为观照般若也。

以妙手绣花鸟。

犹云涅槃即生死也。

即以此绣般若。

犹云结业即解脱。

为文字般若也。

夫三般若只在一转关间。

而绫线不转。

心不转。

手不转。

谓转三障为三德可。

谓即三障是三德可。

六祖所云。

但转其名。

无实性也。

使无绫线。

无心手。

不可绣般若。

亦岂可绣花鸟。

谓花鸟非美绫细线灵心妙手所成。

吾不信也。

知此则蛣蜣六即。

思过半矣。

唐善女。

所见金甲神。

即自心所具执金刚神。

乃彻悟此心。

三般若无二体。

而以同体大悲愿力。

护此文字般若。

令法界众生。

因斯起观照。

而证实相者也。

览者信唐女之感应。

便可信自心感应。

信自心感应。

便可信感应即非感应。

非感应则无所不感。

无所不应。

是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是谓感应道交难思议。

是究竟般若。

是究竟花鸟。

【明庆寺重建殿阁碑记】

  像教之设。

肇自佛世。

来自汉时。

大盛于南北六朝。

历唐宋来。

未尝稍替。

故琳宫梵刹。

星布九州。

凡名山胜地。

无不有住持三宝为世福田者。

由觉法和合之义。

民之秉彝。

非可泯也。

然住持三宝。

本从一体三宝建立。

而一体三宝。

必藉住持三宝显明。

明则成己成物。

自庆庆他。

所以暂废还兴。

无非全性起修之妙应耳。

松陵西南隅。

七十余里。

有麻溪焉。

溪南为明庆寺。

宛在水中。

形如菡萏。

背缥渺。

面旷野。

左右两漾。

群流合襟。

开山者。

为晚唐智铣禅师。

宋乾符间。

有秘谧师。

建益友堂。

其言曰。

凡三藏之士。

敛迹于斯。

皆我益友也。

则尊贤取善之风可想矣。

宣德年。

衲子广善。

扩其址。

规模弘敞。

万历甲戌。

殿阁禅堂。

一夕灰烬。

历四十余年。

仅睹瓦砾。

逮戊午年。

本寺顺苍郁公。

矢志恢复。

身董其役。

不辞劳苦。

于是莲宇松涧等。

竭诚助之。

一时缁素响应。

财施力施。

劝赞随喜。

未几。

大殿鼎新。

山门廊庑。

香积僧寮。

渐次毕举。

其间输粟布金者。

未易悉数。

而仲继峰居士为最。

书本大藏。

则寓中念公独成之。

自是安居者。

有尊像瞻礼。

有法宝展玩。

云水者夜可息。

昼可啜。

俨复唐宋旧观。

永甲松陵众刹矣。

窃思创业难于勇进。

守成利于坚贞。

非勇进莫能为先。

非坚贞无以善后。

今之片瓦一椽。

茎薪粒米。

无非前人捍劳忍苦所致。

檀信减割身口所成。

是宜记厥始末。

以告未闻。

庶几善继善述。

久久勿替者也。

【祖堂幽栖禅寺大悲坛记(并铭)】

  如来显密二教。

并具四种悉檀。

而密教尤重坛仪。

盖全理成事。

全事摄理。

直以事境为谛观。

本非仅托事表法而已。

观世音菩萨。

慈徧刹海。

于娑婆世界更有大因缘。

其所说咒。

藏中最多。

唯大悲心咒。

流通独盛。

有宋四明尊者。

法智大师。

佛子罗睺再来。

专修密行。

依天台教观。

创立大悲三昧行法。

十科行道。

十乘观心。

并是佛祖秘要。

万法总持。

岂徒以音声色相为观美哉。

近世武林流通特广。

谬乱多端。

予不得已。

特为之辩譌矣。

祖堂湛持如公。

为远痕禅师高足。

雪浪大师法孙。

曩在真寂。

躬修此行。

凡历四期。

次住匡山豆叶坪。

奉为日课。

后因师兄如幻行公。

偕护法二白蔡居士。

登山邀请主幽栖事。

遂发愿云。

设欲某服役禅堂。

必建大悲忏坛。

以践闻熏闻修实益。

于是拮据七年。

始获就绪。

坛在藏经阁右。

佛像南向。

大悲像东向。

坛右为观堂。

及斋堂浴室侍者寮等。

大功既竣。

请予为记。

令后裔有闻。

予惟湛公。

久参耆宿。

不主先入之言。

毅然听予改正积譌。

真大豪杰。

而公且嘱予曰。

某生平精力。

竭在兹坛。

恐后裔无知浸假。

又譌而为逸老堂也。

亦必藉一言预为之正。

予惧。

爰秉笔勒词曰。

大悲三昧。

含灵本具。

旷劫迷之。

轮回诸趣。

菩萨弘慈。

方便巧度。

文字性空。

演妙章句。

如法诵持。

靡不感赴。

四明行仪。

万古流布。

久而失真。

吾为此惧。

辨譌初宣。

群小争怒。

勇矣湛公。

不迷岐路。

筑此净坛。

龙天呵护。

维此坛室。

千秋一日。

斋法肃恭。

食时勿失。

禅侣熏修。

勿令老逸。

冬夏安居。

春秋努力。

行愿相资。

同归净域。

虚空可尽。

弘誓不息。

若有违者。

法门败德。

持咒神王。

必相排殛。

仰乞威灵。

证兹真实。

百亿其年。

永垂芳式。

【端氏往生记】

  乙酉冬。

全城章洁之。

以二先人行实乞言。

予拈念佛三昧印之。

今居士追忆二先人之信佛。

实由乃室端氏。

更乞一言表彰。

兼欲决其所疑。

蕅益道人。

生平不浪为人作传。

独往生传。

则不待请。

然必见闻彰灼乃作。

予与洁之交未久。

此山去全城远。

予又未履其处。

似未可附见闻彰灼之科。

但洁之笃信谦谨。

非肯诳语者。

且于大法有疑。

可不为决。

请即其言而导其意。

其言曰。

亡室端氏。

年十七适某家。

即与某同志茹素。

好惠施。

无私积。

不喜珍饰绮服。

不恚骂给侍人。

孝事翁姑恐不逮。

知不生育。

遂买妾事某。

专心持珠念佛。

一载有余。

病笃。

请姑同声念佛。

欲辞去。

姑高唤令住。

竢胞弟端尚卿相会。

乃延至次日。

与弟决别。

声如男子。

剧谈礼义孝友大节。

半日不倦。

至暮复请姑助念佛。

三日不沾饮食。

不发余言。

以崇祯癸未八月二十九日。

吉祥而逝。

某父因此感发。

越七日坐逝。

次年秋。

某母复秉归。

戒而终。

适闻观经疏钞。

谓临终十念成就。

亦得往生。

未审亡室。

获往生邪。

蕅益道人。

闻而叹曰。

甚矣。

心力不可思议。

佛力不可思议。

夙世善根信根不可思议也。

鹦鹉鸜鹆。

犹得往生。

谓念佛人不得往生。

可乎。

吾辈生于末世。

既无天眼。

又无宿命智通。

佛语不信。

更信何语。

苟于佛语谛信无疑。

则娑婆何啻旅邸。

净土何啻家乡。

独怪夫聪明伶俐衲子。

曾女流之弗若。

深可悲耳。

予少年猛志参究。

视佛祖果位。

犹掇之。

冀欲以此报父母不报之恩。

中岁多彰多病。

今乃一意西驰。

而散心弘法。

计功定位。

仅堪下品下生。

每一念及法界父母。

不禁血泪交流。

反不如端氏女。

先享莲宫之乐。

且拔其舅姑同出苦轮。

成出世大孝。

居士但求之己。

若不疑己心即是佛心。

即更不疑佛语。

若于佛语不疑。

即于善女之生净土。

亦不疑矣。

嗟乎。

此事洁之家事。

此语洁之亲语。

而得生不得生之疑。

尚征于予乃信。

后之读斯记者。

可不速谛信自心。

如端氏女之操往生左券于不忒哉。

【祭了因贤弟文】

   呜呼。

了因。

尔遂至此耶。

尔自幼发愿。

竟不满其愿耶。

予将玉汝于成。

汝不及再见我耶。

呜呼。

予方悼十子忆汝。

汝又复为予所悼耶。

呜呼。

汝见我已来。

二十五年。

从予游十九年矣。

汝之长处。

我尽知之。

短处我亦尽知之。

我急欲去汝之短。

汝则疑畏。

舍我而去。

我必欲成汝之长。

故时时礼拜持诵而保祐汝。

乃汝竟不能自保。

呜呼。

此宿业耶。

抑现缘耶。

犹忆汝与彻因初侍我也。

我即苦口劝二人互相师。

汝宜师彻因立志。

彻因宜师汝朴实。

是后彻因长于律学。

终以不朴实而丧身。

不谓汝微会入于台宗。

亦终以不立志而死于房头耶。

夫烦恼力强。

此我短处。

信心惭愧。

我长处也。

不肯诸方宗教。

此我短处。

独具宗教只眼。

不肯自足。

日研日进。

我长处也。

善学者。

学其长。

舍其短。

故孔子见贤思齐。

见不贤而自省。

择其善者从之。

其不善者改之。

汝乃不学我之惭愧。

不学我之研求进入。

此岂称善学耶。

呜呼。

汝半途而废。

罪诚在我不在汝。

独哀汝幼志未遂也。

哀汝师叔苦心成就不获大成也。

哀汝于圆顿大法。

甫入门。

不能升堂入室也。

哀汝获恶病殁在房头。

未知临终正念现前否也。

哀我诸子可充一椽一柱者。

相继去世。

不为我聊存一线也。

呜呼。

法门之衰。

非一日矣。

众生障重剧矣。

佛慈如日。

生盲不瞻。

佛慈如雨。

覆盆不沾。

汝既稍瞻。

亦既稍沾。

奈何中辍。

弗竟勉旃。

为汝礼忏。

为汝诵经。

汝灵不远。

应知我忱。

欢喜领受。

助汝西生。

汝西生已。

为我白佛。

愿以慧光。

照我幽窟。

俾我开晓。

有善无忒。

旦晚命尽。

早归净域。

与汝同观。

七珍八德。

自行早圆。

化他无极。

虚空可消。

愿轮不息。

呜呼哀哉。

尚飨。

【吊不忘文】 #

   比丘智旭。

居灵峰山。

闻不忘音公弃世。

敬诵梵网戒经一卷。

金光明空品十卷。

灭定业真言千遍。

并并为文遥向而吊之曰。

呜呼。

千古圣贤。

必从豪杰中来。

而千古豪杰。

必以圣贤为的。

舍圣贤之准绳。

尚豪杰之意气。

误矣。

认豪杰之意气。

当圣贤之品格。

益误矣。

公豪杰自期者也。

始予交臂而失。

既而肝胆许之。

然予之许公也。

拟欲进乎圣贤。

而公之自许也。

终未舍乎豪杰。

逮行法华三昧。

予访关次。

作竟夜谈。

时为公羡。

亦为公忧也。

公初惑圆谈。

妄谓乘急而戒可缓。

及警心于乘鹤渡海忽折一翅之梦。

方知戒亦应急。

而未达戒即是乘。

是以虽行事忏。

理境不彰。

况调身失其方便。

进道每任已情。

重障造于前。

掉悔逼于后。

善友隔于他山。

闻解局于文字。

以此灭罪悟心。

难矣。

然公未彻者。

乘戒源头。

而不迷者。

出世因果。

源头未彻。

感现在恶疾而终。

因果不迷。

定可免将来异熟。

予为公悲。

亦为公幸。

公亦可自慰于冥冥也。

呜呼。

末世修行。

多败少成。

公其谛信法华威力。

及弥陀愿轮。

顿除爱见之私。

速往金莲之津。

迨予报尽。

垂手来迎。

同觐慈尊。

共秉梵音。

回视西湖殿里。

接引像旁。

披诚发露。

盟以肺肠。

可谓果因交彻。

久要不忘者矣。

【祭颛愚大师爪发衣钵塔文】

  呜呼。

人不难相爱。

难于相知。

翁真知我者哉。

世纵有一二爱且知者。

而志操相携。

旭虽不敢拟翁泰山之德。

幸三事略无违焉。

尚质朴。

诎虚文。

不肯苟合时宜。

注经论。

赞戒律。

不肯悬羊头而卖狗脂。

甘淡薄。

受枯寂。

不肯受丛席桎梏。

而掣其羁縻。

呜呼。

以法门耆宿如翁。

而旭过蒙知爱。

又志操相合如此。

其能已于怀也。

翁所证深浅。

非旭能拟。

而生平最倾心处。

请略纪之。

当今知识。

罕不以名相牵。

利相饵。

声势权位相依倚。

如翁古道自爱者有几。

当今知识。

罕不以掠虚伎俩。

笼罩浅识。

令生惊诧。

如翁平实稳当者有几。

当今知识。

罕不侈服饰。

据华堂。

恣情适意。

如翁破衫草履茅茨土堦者有几。

当今知识。

罕不精选侍从。

前列后随。

如翁躬自作役。

不图安享者有几。

当今知识。

罕不同流合污。

自谓善权方便。

慈悲顺俗。

如翁不肯苟殉诸方。

甘受担板之诮者有几。

故凡闻翁之风者。

顽夫廉而不滥。

懦夫立而不倾。

伯夷之隘。

所以为圣之清也。

岂似枉寻直尺。

诡遇一朝者。

身虽存名已先沦也哉。

旭每悲如来正法。

一坏于道听涂说入耳出口之夫。

再坏于色厉内荏羊质虎皮之徒。

其父报仇。

其子必且行劫。

尤而效之。

何所不至。

翁之爪发衣钵幸存。

则翁之道风未灭。

必有闻而兴起者。

庶共砥狂澜于未叶乎。

【寿新伊大法师七袠序】

   师寿六十。

戒子之从旭游者。

谬以旭言称寿。

今师七十。

高足复以寿序见托。

旭犹忆辛未春。

同师礼大悲忏于莲居。

程季清甫议六年法社。

旭于观堂中。

梦十字街头一大凉亭。

悬灯十有余盏。

须臾风作。

仅存一灯。

孤明历历。

维时妄意。

厥祥在师。

今果为莲居独存之一灯矣。

然存此一灯非偶然也。

师以童身给侍绍翁。

备受恶辣钳锤。

乃克为晚成大器。

生平戒律精严。

梵行超卓。

忏摩禅观。

靡不深习。

而尤妙在虚怀好问。

壬午旭从闽出。

即以唯识合响。

殷勤下问。

逮客岁以柬寄旭。

仍命校讎。

师于唯识讲演二十余遍。

尚不恤下询鄙夫。

以视今之妄自满足。

空腹高心者。

为何如哉。

易曰。

谦尊而光。

卑而不可逾。

无量光。

无量寿。

胥在此矣。

尽未来际。

常住世间。

劫风起时。

此灯愈炽。

区区南山北海。

可以喻师光寿也乎。

【预祝乾明公六十寿序】

  佛法之盛。

不存乎能宏通。

而存乎能固守。

盖宏通则近于名闻。

由名闻致利养。

由利养致匪人。

易生有漏因缘。

佛世十二年后尚尔。

况末运乎。

唯固守。

则遁世无闷。

确不可拔。

可以回既倒狂澜。

留正法一线。

继往开来。

续佛慧命。

如六祖隐于猎群者十六年。

荆溪一生不登法座。

而曹溪天台之道。

并垂千古。

岂非存佛法之明验欤。

予生也晚。

弗及受先辈钳锤。

忝为憨翁法属。

顾所私淑。

则云栖之戒。

紫柏六祖之禅。

荆溪智者之慧也。

奈障重习强。

未阶法忍。

仅开名字佛眼。

窃述法华台宗会义。

庶几不被法华转耳。

辛卯夏。

结制长干。

当解期日。

已有决不应请之誓。

而干公所请。

乙未年冬法华道场。

犹在未誓之前。

予初意入山四年。

或得功夫稍进。

法运亦可稍回。

故不敢决意固辞。

讵料两载有余。

阿蒙如故。

加以法门斗诤方始。

其余斗筲之士。

又皆各就一方。

托言演教宏宗。

网取微利。

大有不忍闻者。

此时设非急流勇退。

不几于水益深。

火益热乎。

干公长干之耆宿也。

秉戒于博山禅师。

则亦私淑云栖者也。

出家于大报恩寺。

则亦私淑憨翁者也。

敦律行。

勤持诵。

则法门翘楚也。

重然诺。

乐福业。

则人天标榜也。

其仅法门远忧。

实与予同。

决不以言必信。

行必果责予。

予亦安敢执硁硁小节。

务践一诺。

而贻法门羞哉。

公以丙申二月十五日。

为六十初度。

予今季春始归灵峰。

至公寿日。

未满二载。

何能走贺。

兹为谋梓棱伽起信选佛三种著述。

遣坚密苍晖二子。

往董厥役。

请即以流通法宝功德。

预为公祝。

公其令获奏绩。

则诸佛慧命。

俟百世而不惑。

皆公无量光明之所被也。

视百日敷扬。

仅供千人耳目。

功德大小。

为何如哉。

况公与予。

谊在世外。

菩提宏愿。

尘劫弗谖。

犹忆向年修报恩塔。

公主其政。

不烦广募。

不事攀缘。

唯以真心实行。

弹指告成。

较雪浪法师。

当日修塔因缘。

事半功倍。

[案:原纸本脱文 ] 此其谙练世出世法。

深知无住生心之旨。

有不俟予言者。

予之祝无量寿若此。

公必以为然矣。

【达源禅宿六袠寿序】

  昔无异禅师入石城。

一日登座。

万寿庵达源师。

出众问云。

如何是无量寿。

异云。

乌龙潭里浪滔天。

进云。

若是则有量也。

异云。

天池一滴水。

岂与众流同。

师遂礼拜归位。

予时获识荆。

逮辛未春。

师敞屣庵业。

飘然一衲。

游武林。

复与予遇于莲居庵。

则志泛教海。

并近日禅者气象而忘之矣。

亲近新伊老法主既久。

乃拗折拄杖。

独居华隝之定慧庵。

庵久不蔽风雨。

师就其地诵法华千部。

施焰口千堂。

数年有如一日。

始感檀护鼎新之。

师为人坦夷率直。

无芥蒂。

无涯岸。

而勤修真实行门。

盖不惟得力于天池滴水而已。

师自述志学之年。

即知奉佛。

将弱冠。

礼别传尊宿剃发。

别公与紫柏老人同时。

孤标独迈。

罕有能承事者。

师曾托鉢奉养十年。

朝夕亲炙。

所以犹有古人风格。

虽近世宗匠。

咸申参请。

而终不袭其家法也。

泥多佛大。

源远流长。

唯师有焉。

【结坛礼忏并回向补持咒文】

  智旭及众生。

于同体法。

幻成十界之殊。

向真常境。

谬作三世之异。

既隔遮那妙体。

罔知正法要津。

正转像。

像转末。

谁思砥柱中流。

轻成重。

重成定。

谁达缘生无性。

我今仰藉观音大圣。

地藏慈尊。

真实圆悲。

始蒙觉悟。

信三无差别之理。

十界不离一心。

解佛性常住之宗。

三世不移当念。

由是发广大心。

修真言行。

誓灭自他定业。

重兴正法毗尼。

曾持大悲咒十万八千。

加被毗尼集要。

流通益世。

今复六时行道。

一七熏修。

然香三炷。

回向佛乘。

唯愿千手千眼真实胜慈。

专悯刚强。

速垂折摄。

使如来正法。

再显支那。

末运迷津。

重归至化。

污道生惭愧之心。

不沦空见。

羺羊获闻思之慧。

不囿凡愚。

又为缁素等。

补持灭定业真言一百四十万已竟。

并然香三炷。

总申回向。

伏愿三涂息苦。

八难除灾。

竭业海之波涛。

摧惑林之根蒂。

五住圆消。

三轮同净。

[案:原纸本脱文 ] 悟戒体而果极法身。

达性遮而行同净满。

泯大小偏圆之执。

普会一乘。

深浮囊草系之思。

范围法界。

证宗说二通。

禅教不二。

修事理一致。

因果同符。

觐弥陀于安养。

辅弥勒于龙华。

情与无情。

咸臻常乐。

【礼千佛告文】

  弟子智旭。

与法界含识。

自从无始至于今生。

昧我法本空。

起徧计性执。

具迷事迷理二种无明。

作分段变易二死根本。

贪嗔痴慢。

邪见纷纭。

杀盗淫欺。

饮啖颠倒。

依于三业六根。

广造五逆十重。

致使三涂鼎沸。

八苦云攒。

乃至幸获人身。

仍遭劫浊。

疾疫饥荒洊至。

已足寒心。

干戈兵革频兴。

尤堪丧胆。

父母妻孥莫保。

骨肉身首分离。

百骸溃散。

谁思一性常灵。

万鬼聚号。

肯信三缘自召。

悠悠长夜。

泪与血而俱枯。

漠漠荒郊。

魂与魄而奚泊。

哀哉同体之痛。

惨矣切肤之悲。

憾道力未全。

徒怀凄怆。

思拯援无策。

秖裂肺肝。

爰鸠同志。

五体投诚。

代为大地被难众生。

顶礼三劫三千诸佛。

臂然香炷。

心发菩提。

仰愿大悲拔苦。

大慈鉴机。

大智慧光。

烁群盲之积闇。

大神通力。

出苦海之沉沦。

令今日海内海外。

江北江南。

已命过者。

速脱九横之城。

径超九莲之土。

未命过者。

即离惊窜之怖。

永享太平之安。

又愿诸佛菩萨。

兴慈运悲。

悯此劫波。

来膺众许。

又愿遇影蒙尘。

蜎飞蠕动。

广及法界一切有情。

从今已去。

乃至菩提。

常知警悟。

不构恶缘。

永灭三涂。

顿消八苦。

即同居而横彻寂光。

不僧祇而圆登妙觉。

【惠应寺放生社普劝戒杀念佛文】

  夫物虽至微。

未有不贪生恶死者。

此贪生恶死之心。

全是烦惑。

亦全是灵知灵觉所发现也。

吾人贪生恶死。

情与物同。

苟充此情。

所欲与共。

所恶勿施。

安得不是灵知灵觉。

苟昧此情。

但知我生可贪。

不知他亦贪生。

我死可恶。

不知他亦恶死。

安得不是烦惑。

是故若欲放生。

先须戒杀。

欲拔生死烦惑。

必须深心念佛。

深心者。

自救救他之心。

佛者灵知灵觉之极致。

深心念佛者。

以自救救他之心。

契于灵知灵觉之极致。

令若自若他。

念念解脱者也。

以此为正行。

以不杀大悲放生大慈助严之。

必生极乐。

莲花化现。

永脱轮回之苦。

所以修昙禅友。

公路居士等。

尽心竭力。

普皆劝请也。

有缘遇此佛图。

便请专精受持。

展转劝人。

功德尤为不可思议。

当知生佛同体。

佛者无上众生。

众生者即未来诸佛。

一念一切念。

一切念一念可也。

【劝戒杀文】 #

  自佛法东流。

人知杀生为首戒。

垂为劝诫。

充楹积栋矣。

而犹多未悟者。

冤业虚妄结集。

不能顿解也。

经云。

除奢摩他。

及佛出世。

不可除灭。

呜呼。

懵懵斯世。

将何抵极。

杀业既厚。

劫成刀兵。

寇贼纷然。

干戈不息。

释迦往矣。

弥勒未生。

设欲拯救。

惟力修奢摩他耳。

奢摩他。

此翻妙止。

止一切恶。

从止杀始。

若能止杀。

即是止一切恶。

又止有三义。

一体真止。

观此身惟四大合成。

毫无实我可得。

我既无实。

何得杀彼生以养之。

彼我皆无实。

即是同体。

何忍杀之。

二方便随缘止。

观一切灵蠢无始以来。

恒与我互作父母妻子亲缘眷属。

随业改形。

所以不识。

若杀害之。

是杀我过去六亲也。

安得不种种方便而救护之。

三息二边分别止。

若但观生空。

悲心不炽。

但观缘属。

慈心未周。

今直观蠢动含灵。

皆有佛性。

皆得作佛。

无论大小升降。

本觉平等。

终无有二。

猪牙中现化佛。

蛤蜊中现大士。

毒蛇闻偈而转身证果。

鹦鹉念佛而焚得舍利。

当知蜎飞蠕动。

鳞甲羽毛。

或是过去诸佛。

或现在如来。

或未来世尊。

那有可杀之理。

能修此三止。

即成三慈。

三慈既成。

名佛出世。

一人修之。

转化多人。

多人修之。

转化无尽。

传传广化。

普徧十方。

庶最惨杀业可停。

刀兵劫浊可救也。

修元性沙弥。

幼持斋戒。

癸酉忽萌一食肉想。

梦至阴府。

备见杀生者受报楚毒。

历历分明。

乃革心自矢。

盖以深知过患。

方敢孜孜劝人。

予为申其说而奖助之。

普愿仁人君子。

体天地好生之德。

推圣贤恻隐之心。

必使杀机永断。

天下归仁。

而又念娑婆之苦空。

企乐邦之常净。

一念十念。

咸彰三观妙修。

自戒戒他。

悉合三慈妙行。

止观不二。

福慧俱崇。

虚妄结业。

如汤消雪。

则释迦含笑于寂光。

弥勒授手于兜率。

无量寿在其顶门。

观世音为其胜友矣。

【耻庵说】 #

  耻者心耳。

心之精神是谓圣。

圣人不过有耻而已。

富贵庸人所嗜也。

豪杰耻之。

功名豪杰所矜也。

圣人耻之。

耻至圣贤。

大行不加。

穷居不损。

能以道援天下。

禹稷颜子。

易地皆然。

此世间之行己有耻也。

出世之道。

何莫不然。

人天五欲。

色无色定。

凡外所嗜。

三乘贤圣耻之。

偏真涅槃。

二乘所尚。

诸大菩萨耻之。

出假神通。

菩萨所宗。

圆顿行人耻之。

故世出世最有耻者。

莫尚圆顿行人矣。

名字以未登五品为耻。

观行以未净六根为耻。

相似以未证法性为耻。

分真以未满本体为耻。

所以立跻妙觉。

而不见其功也。

耻之于人大矣。

信哉。

【文最说】 #

  天下不治。

由人心不明。

人心不明。

由圣学不讲。

圣学不讲。

由功利不忘。

功利不忘。

由自待菲薄。

君子莫贵厚自期待也。

诚念念自厚。

则大行不加。

穷居不损。

有何功利不忘。

功利既忘。

凡接对师友。

诵读诗书。

专为身心性命。

有何圣学不讲。

圣学既讲。

行一不义。

杀一不辜。

而得天下不为。

有何人心不明。

人心既明。

正己而物正。

有何天下不平治也哉。

今之文学。

吾惑焉。

不求于自心。

不合于圣学。

惟趋时袭取科甲为志。

苟遂厥志。

则恣其人欲之私而莫知返。

无怪乎世道人心大坏。

而不可救也。

虽然。

非文之咎。

文不知其最者之咎也。

出世之文。

迦文为最。

治世之文。

文宣为最。

迦文舍身求得半偈。

文宣遇难曰。

文王既没。

文不在兹乎。

此皆于文而知其最者也。

文之最者。

始于大圣大贤。

极于诸佛菩萨。

诚以圣贤佛菩萨自厚。

举凡道德文章功名富贵。

皆非五霸假之。

皆非义袭而取。

吾所以勖文最者无他。

惟以文最厚自期待而已。

【圣学说】 #

  佛祖圣贤之学无他。

求尽其心而已。

尽其心者。

不于心外别立一法。

不于心内欠缺一法。

是故为子臣弟友。

止孝忠顺信。

充恻隐辞让羞恶是非之心。

而仁义礼智不可胜用。

造次颠沛必于是。

可以久处约。

长处乐。

皆由了达心外无法故也。

六祖云。

法法皆通。

法法皆备。

而无一法可得。

名最上乘。

今人甫欲通备一切法。

必舍自心而求诸外。

甫说法皆无实。

必固守痴顽。

而不知藉境炼心。

无怪乎不堕枝离之学。

便落暗证之坑也。

夫不知万法唯心。

泛求诸事事物物。

安得不罔。

不知心具万法。

独取一昭昭灵灵。

安得不殆。

嗟嗟。

昭昭灵灵。

尚不可取。

况昏昏墨墨哉。

真志佛祖圣贤者。

素位而行。

不愿乎外。

凡富贵贫贱。

种种境缘。

皆大炉鞲。

一切时中。

动心忍性。

增益不能。

然后富贵不淫。

贫贱不移。

威武不屈。

如松柏亭亭独秀于霜雪间。

而天地之心赖此见矣。

吾悲儒释真风。

今日尽皆埽地。

良由学儒者急富贵。

学佛者在利名。

元无佛祖圣贤襟期。

故学问操履行门。

皆适助其虚妄。

如良田然。

种未植。

莠未芸。

而灌以粪腻。

益增芜薉而已。

学者但向心田中保护菩提嘉苗。

芟刈名利莠草。

随时溉灌。

勿助勿忘。

守到白露秋分。

自见秀而且实。

至于旱则车水。

潦则开渠。

虽神农复兴。

亦不能使岁时无旱潦也。

以此方便。

自养善根。

令成熟度脱。

便堪以四悉檀益物。

令其番番种熟脱。

尽未来际。

无所不度。

而吃紧关要。

只在今日最初一步。

盖南其辕则步步近楚。

北其辕则愈趋愈远。

纵能久后觉悟改辙。

不唯所伤既多。

亦枉却多少功夫。

岂不可惜。

此苦口良药。

勿但作文字看过。

道理解过。

直滴滴入口。

从咽喉灌入脏腑。

三百六十骨节。

八万四千毛窍。

皆为药味所透。

庶几也已。

【法器说】 #

  盈天地间。

皆器也。

天为覆器。

地为载器。

日月为照明之器。

虚空为容受之器。

夫谁为不器者。

其为形而上者乎。

然形而上者。

使离于天地日月虚空万物。

不几为兔角龟毛哉。

纵天地日月虚空万物外。

果别有一法。

名之曰道。

其谁见闻之。

设可见闻。

又一器而已矣。

何名不器。

吾是以知形而上者谓器即不器。

器即不器。

乃可称法器耳。

子以四教。

文行忠信。

文行忠信。

古之学者以之为道。

今之学者以之为器。

颜子博文约礼。

而欲从末由。

则何器非道。

由求赤各得其偏。

而富强礼乐。

则何道非器。

惟吾佛门亦然。

三藏十二部。

佛之以文教也。

四等六度。

佛之以行教也。

至诚心深心。

回向发愿心。

佛之以忠信教也。

文为般若德。

行为解脱德。

忠信为法身德。

般若有三。

谓文字观照实相。

亦三德也。

解脱有三。

谓性净圆净方便净。

亦三德也。

法身有三。

谓自性受用变化。

亦三德也。

三三不为多。

一三不为少。

不纵横。

不并别。

随拈一法。

诸法顿彰。

何器而非道。

何道而不具足一切器。

先儒谓物物一太极。

太极本无极。

庶几近之。

盖乙太极为太极。

则太极亦一器矣。

知太极之本无极。

而物物无非太极。

则物物无非道矣。

以此持戒。

名无上戒。

以此念佛。

名无上禅。

以此阅教。

名甚深般若。

以此礼拜持诵作诸善事。

名普贤行门。

将此随类度生。

名游戏神通。

若未悟此。

而勤修行门。

秖名有漏有为。

若离诸行门。

而别求向上一著。

秪名龟毛兔角。

亦名捉影捕虚。

故不曰不器。

而曰法器。

夫器以法称。

不逃空于器外。

不局有于器中。

非有非空。

超诸戏论。

真儒邪。

真佛邪。

吾不得而区局之矣。

【陈子法名真朗法号自昭说】

   诗曰。

既明且哲。

以保其身。

夫身非七尺肉团之谓也。

圣人以天下为一身。

以万古为一息。

故必天地位。

万物育。

而后谓之保身。

大学明明德于天下。

论语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皆此理也。

王阳明超汉宋诸儒。

直接孔颜心学。

一生示人。

唯有致良知三字。

良知者。

性德灵明之体。

大学之所谓明德。

论语之所谓己。

诗之所谓身也。

致者。

称性圆照之功。

大学之所谓明。

论语之所谓克。

诗之所谓保也。

苟不悟良知。

则何所用其致。

苟不用致知之功。

则良知何由全体显现。

得大受用。

故吾命汝名曰真朗。

即直指汝良知本体。

欲汝全性起修也。

又命号曰自昭。

欲汝念念致其良知。

不向外求。

全修在性也。

果能顾名思义。

何难宪章姚江。

祖述洙泗。

又何难远鹭熙河。

朝宗于香水大海也哉。

【孕莲说(亦名求生净土诀)】

  癸未冬。

予弘法华于普德。

李石兰居士。

忘其齿爵。

最先皈依。

时有求子凡情。

予名曰净育。

越三年。

则转其求子之心。

塑佛像朝夕恋慕。

一意求生净土矣。

予语之曰。

世间生育。

脓血鑘乱。

安得称净。

唯莲花化生。

乃真净育。

居士当别号孕莲。

予更请以要诀券焉。

古人谓爱不重不生娑婆。

念不一不生极乐。

居士既不求子。

则爱已轻。

又能塑佛。

则念已一。

乃更有要诀者。

盖莫切于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二语也。

夫栴檀不过世间木耳。

烧则成灰。

雕则成像。

岂非随心所作乎。

既成像矣。

朝夕礼拜瞻对。

朝夕在心目中。

心外无佛。

岂非即心而是乎。

若知所雕佛像。

的的心作心是。

则知极乐弥陀。

亦的的心作心是也。

若知极乐弥陀。

心作心是。

则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亦的的心作心是也。

若知一切诸佛。

心作心是。

则知一切净土。

亦的的心作心是也。

以唯心净因。

育唯心净果。

无生而生。

生即无生。

操此券而犹堕疑城。

断不可得。

悟此诀而犹谓净土法门。

不至圆顿。

尤不可得矣。

【念佛三昧说】

  全城章洁之。

述乃翁宇衡生平实行。

临终念佛坐逝。

及其先慈武硕人。

得秉归戒。

正念善终因缘。

乞予一言。

庄严净土。

净名经云。

若欲净土。

当净其心。

二先尊心既净矣。

土安得不净乎。

且居士孝思不匮。

深向法门。

心文净矣。

土安得不加净乎。

是何酞予言。

而予始可以言也。

妙宗钞云。

五浊轻则同居土净。

体空巧方便土净。

圆三观实报土净。

究竟证寂光土净。

夫净土之道。

若大路然。

固不难知。

净土之理。

若大海然。

岂一蹴尽乎。

令先人五浊习轻。

同居之净。

盖可必也。

至于净方便实报寂光。

善继善述。

全赖君之孝思。

居士但谛审谛观此一念孝思。

在内邪。

在外在中间邪。

过去邪。

现在未来邪。

青黄赤白邪。

长短方圆邪。

自生邪。

他生共生无因生邪。

有邪。

无邪。

亦有亦无。

非有非无邪。

如是观己。

于心无所取。

于法无所著。

了知孝思。

当体即空即假即中。

即空故见思净。

即假故尘沙净。

即中故无明净。

三惑净故。

三土亦净。

自心三土净。

故父母三土随净。

以无心外之父母故。

如观一念孝思。

任运能净三惑。

观一切善念。

一切恶念。

一切无记念。

亦复如是。

是名觉意三昧。

亦名念佛三昧。

以知自心即空。

得见化身佛。

知自心即假。

得见报身佛。

知自心即中。

得见法身佛。

如观自心。

能见三佛。

则念三佛。

亦即显发自心三德。

故曰观身实相。

观佛亦然。

观佛实相。

观身亦然。

生佛不二。

父子一体。

能度所度。

俱不思议。

慎毋曰。

但向父母未生前荐取也。

饶你说个父母未生。

早已有无边生死。

而只向现前一念觑破。

何尝是父母生的。

故曰十世古今。

始终不离于当念。

了却目前。

更无剩法。

深思之。

【慈济说】 #

  佛道旷济。

以孝为宗。

孝该万行。

以慈为要。

慈心三昧之力。

毒药可为甘露。

刀杖化为天华。

诚救劫浊之良药。

解冤业之神咒也。

呜呼。

四大同体。

觉性无差。

何彼何我。

孰怨孰亲。

由迷强故。

横计是非。

由执重故。

妄成憎爱。

爱则相生不断。

憎则相害不息。

顺则憎复成爱。

逆则爱复成憎。

憎爱递来。

怨亲互作。

别业同造。

劫感刀兵。

设不修行大慈。

何以济兹大难。

诚能设七境以系心。

施三乐而调意。

乃至上怨缘中。

与以上乐。

心生喜悦。

无复嫉恼。

以此定向刀山。

刀山必折。

以此定向火汤。

火汤必灭。

故知普门究竟无畏神力。

不离吾人现前一念慈心也。

设满阎浮人。

尽修此慈心三昧。

娑婆不即转为净土者。

三世诸佛即为诳语。

纵大地造杀。

一人独修此。

一人未尝不独得清泰也。

唯智者能深信之。

【孝闻说】 #

  世出世法。

皆以孝顺为宗。

梵网经云。

孝顺父母师僧三宝。

孝名为戒。

盖父母生我色身。

师僧生我法身。

三宝生我慧命。

是故咸须孝顺。

而欲修孝顺者。

尤须念念与戒相应。

如曾子云。

无故而杀一虫蚁。

非孝也。

无故而折一草木。

非孝也。

世孝尚尔。

况出世大孝乎。

以要言之。

真能孝顺父母师僧三宝。

决不敢犯戒造恶。

经言孝名为戒者。

正欲人以戒为孝故也。

夫世间孝。

以朝夕色养为最小。

以不辱身不玷亲为中。

以喻亲于道为大。

出世孝亦如是。

勤心供养三宝。

兴崇佛事。

小孝也。

脱离生死。

不令佛子身久在三界沦溺。

中孝也。

发无上菩提心。

观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皆我父母。

必欲度之令成佛道。

此大孝也。

舜尽世间大孝之道。

玄德升闻于尧而为天子。

今出家儿。

尽出世大孝之道。

玄德闻于法界。

必成无上菩提明矣。

【谦光说】 #

  易曰。

谦德之柄也。

谦尊而光。

卑而不可逾。

此与当人不让于师之旨无殊。

经云。

心佛众生。

三无差别。

众生与佛平等。

不应轻于一切。

故示以谦。

佛与自心平等。

不应诿能于佛。

故策以不让。

不让故无卑劣慢。

谦故无增上慢。

及我慢邪慢。

此谦之实义也。

欲契此实义。

应谛观现前一念心之自性。

适言其有。

觅不可得。

适言其无。

应用无尽。

以为在内。

周徧六虚。

以为在外。

觉满身际。

以为即身。

梦不俱寐。

死不俱灭。

以为离身。

除却四大六根。

毕竟便无形相。

是知凡夫终日在妄之心性。

即离过绝非之心性。

不俟成佛而后离过绝非也。

夫我心性本自离过绝非。

何得让能于佛。

一切众生心性亦罔不离过绝非。

何得稍生忽慢。

由不让故。

上合十方诸佛。

与佛如来同一慈力。

由不轻故。

下合十方众生。

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是谓尊而光。

卑而不可逾。

君子之终也。

【作法说】 #

  破戒虽恶。

覆藏尤恶。

无过虽善。

改过尤善。

改过一涂。

三世诸佛。

证菩提之通津也。

故五悔法门。

凡夫迄等觉。

无不藉为进趣方便。

忧悔吝者存乎介。

震无咎者存乎悔。

祸福无门。

唯人自召。

世人正造罪时。

实是大恶。

不以为耻。

向人发露。

善中之善。

反以为羞。

甘于恶而苦于善。

遂成恶中之恶。

永无出期。

颠倒愚痴。

莫此为甚。

众中忏悔。

能使不犯者倍加警策。

已犯者深生惭愧。

或亦发心忏悔。

学好者增长善根。

讥笑者亦植远因。

兼可消我夙罪。

诫我未来。

如来立法。

决定不错。

违佛语者。

非佛弟子。

矧造已能悔。

即是勇猛丈夫。

可敬可畏。

勇改一念。

成佛正因。

非具真信心深善根。

不能将此法门流通人世。

凡能此者。

皆当与勇施比丘同垂不朽。

合掌而说偈曰。

罪性本无生。

何须复覆藏。

覆藏罪成有。

不覆罪乃空。

嗟彼无惭人。

借口观实相。

作法尚不能。

岂达无生理。

若实了无生。

罪相即实相。

罪既即实相。

故无可覆藏。

如因病求药。

乃获得仙丹。

轻身而飞举。

胜无病凡庸。

不舍作法忏。

而入无生理。

后后固具前。

前前亦通后。

慎终能如始。

深达诸缘起。

不欺于三宝。

及护法天龙。

将此真切心。

自度复化他。

回向安乐邦。

是名大乘道。

【辛卯除夕茶话】

  诸方茶话。

多说向上事。

朽旭不然。

与诸友说家常受用耳。

佛制比丘行六和敬。

所以僧伽名和合众。

身和同住。

口和无诤。

意和同悦。

戒和同修。

见和同解。

利和同均。

遵此六和。

乃名僧宝。

其要只一慈心也。

佛告比丘。

汝等应当身业行慈。

口业行慈。

意业行慈。

当知慈能关闭诸恶趣门。

普生无量众善。

慈心之人。

嗔者见之欢喜。

怖者见之安隐。

忧者见之开释。

苦者见之悦乐。

乃至鸟兽见之不生毒害恐怖之心。

试观魔亦现佛相好光明殊特。

而令见者恍惚不安。

以无慈心也。

佛亦现明王相。

忿怒威猛。

而令见者拔罪生善。

以有慈力也。

朽旭生平。

不曾为一人剃头。

亦不曾为一人改名。

凡同住者。

十方彼此。

法道为亲。

情无适莫。

但愿诸友。

各修慈心三昧。

不可随俗晖污。

亦勿矫强立异。

恪遵佛戒。

痛革妄情。

除得一分习气。

是一分修行。

融得一分偏私。

是一分学问。

朽旭德薄缘浅。

誓不图热闹门庭。

世谛流布。

须各为大事。

念报深恩。

互相砥砺。

力挽颓风。

庶不辜同住一番。

最后腊月三十到来。

保有真实受用。

不致如落汤螃蟹也。

珍重。

【为大冶】 #

  禅教律三。

总非心外有法。

是故分执之固谬也。

合求之亦谬也。

分执斗诤滋生。

合求泛滥无统。

皆由不知痛为生死。

直趋菩提。

所以图名不图实。

图枝末不图根本耳。

夫禅教律。

皆名也。

真能自觉觉他。

乃其实也。

机锋转语。

偈颂拈提。

禅之枝末也。

透脱识情。

禅根本也。

消文衍义。

章句名相。

教之枝末也。

观心入证。

教根本也。

著衣持饧。

锡杖芒鞵。

律之枝末也。

断有漏法。

律根本也。

苟依禅透脱识情。

何患不观心入证。

断有漏法乎。

苟依教观心入证。

何患不断有漏法。

透脱识情乎。

苟依律断有漏法。

何患不透脱识情。

观心入证乎。

不惟分无可分。

亦且合无可合。

分无可分。

故古来大圣大贤。

无不贯通三学者。

合无可合。

故古来真实知识。

无不各专一门者。

六祖南岳等。

未尝为人授戒说经也。

窥基长水等。

未尝为人棒喝授戒也。

道宣怀素等。

未尝为人上堂讲经也。

降自近代尊宿。

亦有古风可仰。

如寿昌禅师。

深知教律之意。

终不授戒说经。

雪浪法师。

深知禅律之意。

终不提拈授戒。

大会示权二律主。

亦知禅教之意。

终不谭宗说教。

至紫柏大师。

学淹三藏。

果证无生。

道高德厚。

杲日丽天。

乃一生绝不上堂。

不讲经传戒。

秖令人真参实究。

深入经藏。

誓持根本五戒而已。

其视法门中事。

何等尊重。

岂似后人。

茫无所知。

肆无忌惮。

敢于辄自上堂讲演传戒。

如贱丈夫之登垄断。

几何不以如来正法。

为戏剧之具也。

呜呼痛哉。

江右大冶贤者。

苦求一言。

发明三学根源。

予谓学人出门一步。

先须痛绝眼前虚名小利。

百年活计。

必当置身千古圣贤之列。

誓就现前一念识取三学真正血脉。

仍向红炉烈焰中。

千锤百炼。

勿为跃冶之金。

然后晦迹韬光。

向古庙香炉安身立命。

毕志不起一念浮动心。

直俟绝后再苏。

譬如冷灰豆爆。

无秋毫意必固我。

方可作陶凡铸圣大冶矣。

大众珍重。

【为父母普求拯拔启】

  不肖智旭。

生于万历己亥。

是时严慈并年四十。

止一子。

抚育倍殷。

旭年二十。

先严捐馆。

未展一日孝养。

徒切终天痛憾。

嗣闻佛法。

稔知世孝非真。

廿四舍母逃逝。

本期克时取果。

总报四恩。

讵谓业重障深。

久滞凡地。

至廿八慈母复弃。

而旭于出世大孝。

反躬无似。

倍婴罔极之悲。

终坠忧虞之网。

出家十夏。

白业无成。

扼腕扪心。

可惭可惧。

明岁六月一日。

为先慈金大莲七周。

十一月五日。

为先严钟之凤十五周之期。

自力既微。

应乞恩于师友。

法施为最。

岂秘吝于庸愚。

藉同体大悲。

作无缘与拔。

智旭傥此生解脱。

誓处处同为影响。

或今身沉沦。

愿永永代受众苦。

又自持灭定业真言二千万。

金光明空品二千。

梵网上卷一千。

为我父母。

专恳同仁。

互为增上胜因。

并入弥陀愿海。

【吴兴智福优婆夷往生传】

  优婆夷智福。

姑苏卢氏子。

适新安程季清。

季清笃信佛法。

流寓吴兴。

力营福业。

卢尽内政以助之。

弗倦。

好惠施。

无私积。

心言皆直。

谨身节用。

不喜御珍饰奇服。

不恚詈给侍人。

茹素。

持珠日课佛名二三万。

视世间法如嚼蜡。

壬申年。

三十九。

婴笃疾。

急请古德法师受归戒。

咨净土法要。

乃一意西驰。

遇痛苦。

惟勤称佛号。

季清为读华严大经。

至徧参知识处。

一一解说。

亦一一领会。

复策之曰。

百劫千生。

在此一时。

努力直往。

勿犹豫也。

于是励声呼佛者半月。

见二高僧次第来。

转加精勤。

彻夜猛念。

厥母欲泣。

厥女慰。

俱遣之云。

无乱我心。

次日辰时。

亲见化佛莲华。

遂觉精神恬适。

目色鲜明。

急索香水沐浴。

西向叉手。

连声念佛。

吉祥而逝。

则十一月初八日正午时也。

日暮。

徧身冷。

顶门犹热。

赞曰。

哀哉三界。

爱欲为根。

根株不拔。

奚望西生。

莲华国土。

永离尘情。

此缘能断。

彼质斯成。

勇矣智福。

女中之英。

快逢胜友。

皆由宿因。

一日一夜。

净念功殷。

华台接引。

眼识分明。

子母恩爱。

枯木寒冰。

吉祥善逝。

长辞苦轮。

我悲含识。

缠使所婴。

恋此幻世。

旷劫迷真。

谬图出要。

罔知胜津。

计取空果。

违妙净因。

谁能正信。

阔步高登。

我今随喜。

愿共群灵。

顿除疑网。

证入(幺/丨)门。

【妙圆尊者往生传(并赞)】

  尊者妙圆。

讳如会。

燕都谭氏子。

世袭万户侯。

幼茹素。

三十九岁出家。

誓行头陀。

胁不著席。

前后共然六指。

烧顶炼臂无算。

初至南方。

唯事苦行。

牛头住持。

激以究理。

大为感发。

一心念佛。

遂得豁忘身世。

而不自称悟。

见一切缁素。

不作寒温语。

单己独行。

不畜余长。

夏弃冬衣。

冬尽舍夏。

天下名山。

历览殆徧。

心慈而色厉。

凡开示人。

必猛厉恳切。

不顺庸情。

丙戌。

晤尊者于石城之隈。

次同住济生庵。

盘桓数日。

公喜予朴实。

予敬公戒德禅定。

每行坐必推让之。

戊子秋。

过淮安清江浦。

众见其仪容不凡。

留供养。

未几。

以一衲赠万德庵主人。

且嘱之曰。

吾不久将去。

特一事相托。

主人曰。

和尚方来。

何遽言去。

答曰。

西方去耳。

可以遗身付江流中。

普与鱼虫结净土缘。

主人辞不敢。

尊者曰。

若然。

荼毗后。

以骨和面粉为我结缘何如。

主人曰可。

因命办大烛好香。

众莫测其意。

至十月十九夜。

四鼓。

忽呼主人曰。

为我大开各门。

烧香点烛。

主人点烛竟。

寂然坐逝。

四方皆闻异香。

争来礼拜供养。

遵命荼毗。

作饵乐与江中。

世寿七十有一。

僧腊三十二年。

尊者曩在水草庵。

谓刘道澄曰。

一心念佛。

专求上品上生。

便是向上第一义谛。

汝辈若不肯信。

试看我将来。

得生净土。

便当信也。

噫。

今果然矣。

赞曰。

净土横超。

圆顿稀有。

佛祖赞扬。

异音同口。

生盲罔知。

犹将别扣。

妄拟融通。

终成尘垢。

唯我妙公。

作狮子吼。

一句弥陀。

博施约守。

末后光明。

机缘非偶。

稽首同归。

誓弗敢后。

【新安程季清传(并赞)】

  季清居士。

新安程小溪第三子也。

名文济。

法名通慧。

读书西天目。

偶谒高峰大师塔。

不觉痛哭。

翦臂肉寸许奉供。

遂矢志参究。

礼雪峤禅宿为师。

逼拶既久。

渐有入处。

既游太学。

因长兄嗜堪舆术习之。

徧为丛席经营。

自比司马头陀。

至博山。

无异禅师甚敬爱之。

临别步送五里。

居士谓末世禅流。

不达教理。

建六年讲社于莲居。

请十法主轮次登座。

又以修行要门。

须达法相。

延自平法主至丈室。

为菰城善信再演成唯识论。

拨冗谛听。

晓夜究心。

深得慈恩纲要。

每读华严大典。

及发菩提心论等。

辄声泪俱下。

自号十愿居士。

凡放生济狱。

礼忏弘法。

无不以身先倡。

鼓舞成之。

京兆钱元冲丧子。

居士相与大兴福业。

几至三十万金。

京兆卒。

居士亦丧子。

猛感无常。

乃闭户谢客。

专修丈六佛观。

始懵懵。

既隐隐渐现佛身。

明对心目。

唯色黎黯。

重加苦切。

凝想不已。

忽空中有声教曰。

若欲见金色身者。

须于佛身先作红想。

依教想之。

果获闭目开目。

咸得了了。

佛身光明映室四壁。

室中什物。

皆成金色。

出定视世间人。

如死灰矣。

一日正趺坐。

佛观现前。

家人排户作声。

忽惊出定。

乃不复见佛。

因悟佛从想生。

本无来去。

而亦不舍观门。

但涉事既繁。

功遂渐减。

每以为恨。

庚寅春。

谓予曰。

迩来始悟生西要诀。

须是放得娑婆下耳。

予甚然之。

盖居士虽修佛身观。

犹思后身作帝王弘法。

或作天神护世。

每遭予痛斥也。

辛卯秋。

婴腹疾。

即嘱后事。

屏襍缘。

绘接引圣像以助观力。

至九月初二日。

吉祥而逝。

居士生于万历戊子。

阅世六十四年。

先后举十一子。

仅存二。

谓予曰。

生平每梦行军征伐。

执旗挥众。

当是夙世杀业太重。

故所举多不育耳。

元配卢氏。

法名智福。

先登乐土云。

居士捐世。

长女哀慕不已。

至一七。

梦居士曰。

吾已向吴门四十里外。

作大丛席护伽蓝神矣。

方外史曰。

季清早岁参禅。

复精唯识。

归心净业。

如此。

而以风水名家。

卒为护伽蓝神。

未登地菩萨。

不能尽伏现行烦恼。

世故有不足季清者。

乃其大菩提心种。

岂可得而掩哉。

【莲居庵新法师往生传】

  法师讳大真。

号新伊。

武林东城周氏子也。

父某。

母刘氏。

师在繦褓。

即能合掌称南无佛陀。

逮就外傅。

不伍群儿。

聚沙画地为佛塔。

或趺坐观鼻。

九岁。

父母议聘叶氏女。

师泣辞。

诣莲居绍师受归戒。

遂依座下。

绍师督课甚严。

师根性稍钝。

屡受恶辣钳锤。

坚无懈退。

年十五。

剃发为沙弥。

二十入云栖。

受具戒。

是夕梦著僧伽棃。

登高座演般若。

征其实得无作戒也。

是故与师同时宏戒演法者虽多。

而童真入道。

必推师为第一。

服习绍师所演教法。

人一己百。

人十己千。

夜以继日。

慈恩台岳宗旨。

每多游刃。

而心益虚。

志益勇。

无论先贤著述。

即生在师后。

如惺谷寿之禅。

归一筹及管正见之教。

不肖旭之律。

璧如镐之儒。

师皆取诸人以为善。

如大海不拒众流也。

师父母春秋高。

先后礼绍师出家。

异庐而居。

父名方舟沙门。

母名顺修庵主。

师就养无方。

数十年如一日。

与绍师同称至孝。

有古陈尊宿风。

故护法者。

额其室曰睦堂焉。

绍师去世。

师治后事毕。

感违缘。

飘然远举。

桐庐觉源法师延之。

往依焉。

与木石居。

与鹿豕游。

无复人世间想。

既易寒暑。

檀护书币迎归。

重主莲居。

力宏绍师之道。

著唯识合响。

兼授金刚宝戒。

复建大悲坛。

严课事理二忏。

而教观始并举矣。

年七十一。

徧嘱及门士。

传持教观。

自择窣堵波地。

新秋示微疾。

自恣后三日。

趺坐凭几。

再申遗教。

并集居士弟子。

嘱以护持正法。

越七日。

沐浴更衣。

就寝复起。

命取座置榻前。

跏趺其上。

手持数珠。

与众同称弥陀佛号。

顷之。

声息俱寂。

鼻垂玉筋过尺许。

逾时顶相犹热。

是为庚寅年。

七月二十五日午时。

法腊五十有三。

先是优婆塞周氏。

梦天乐迎师西逝。

急偕戚属数人。

来受归戒。

庵主道声。

预以元日。

梦师坐莲台上。

师之往生净土。

夫何疑哉。

赞曰。

昔佛以正法眼藏。

付大迦叶。

迦叶于佛灭后。

首集千阿罗汉。

结集三藏。

故知传佛心印者。

必须三学并宏。

性相兼彻。

即如达磨以棱伽印心。

六祖必登坛受具。

余可知也。

至于华严大集宝积法华诸大乘经。

无不弘赞净土。

马鸣龙树诸大祖师。

无不神栖极乐。

岂止莲宗十祖而已。

师祖云栖。

父绍觉。

教以澡神。

律以涤爱。

勤修五悔。

徧学三宗。

无怪乎印坏文成。

如入三昧也。

彼鼠唧鸟空。

惯为大言以欺佛者。

闻师之风。

亦可以少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