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公曾集

《荀公曾集》 [晋] 荀勖

  晋荀公曾集题词

  荀成侯学古而佞者也。

史责其援朱均以贰极煽褒□而偶震。

至于斗粟兴谣踰里成咏阶祸已甚诚,无辞焉。

勖博文明识牛铎谐乐,劳薪炊饭咸能辨之  。

茂先伦匹也。

顾其文采则谢弗如泰。

始中与传张同造诗歌,荀尤少味,  始叹班固明堂宝鼎不可复作。

独其条问列和表,正笛声乐家之论,尽称为  优。

其它简牍亦云清令盖晋初之文。

羹玄尚存,雕几未及,名人吐辞简直  近理。

江左文士盛谈茂先散珠太冲横锦若,二荀者流忽而不言。

不几,乘大辂,笑椎轮乎无惑乎。

六朝体制追时为工,登高望之,旗靡辙乱也。

东汉荀氏后多显人。

景倩、既让,文若公曾。

尤媿慈明,何其子孙,位通而德俭也。

已是名克家然乎

                           娄东张溥题 #

  晋荀公曾集目录

   赋

    蒲萄赋 #

   奏

    条牒问列和诸律意状奏

   表

    辞尚书令表        让豫州大中正表

    让乐事表         答问三公表

   对

    议遣王公之国对      议增置文法对

   议

    省吏议          甲乙议 #

   书

    为文王与孙皓书      答王琛书

   序

    穆天子传序 #

   乐歌

    晋四厢乐歌 #

     正旦大会行礼歌

      于皇         明明 #

      邦国         祖宗 #

     王公上寿歌 #

      践元辰 #

     食举乐东西厢歌

      煌煌         宾之初筵 #

      三后         赫矣 #

      列文         猗欤 #

      隆化         振鹭 #

      翼翼         既宴 #

      时雍         嘉会 #

     晋正德大豫舞歌

      正德舞歌       大豫舞歌

   诗

    从武帝华林园宴二首

   附录

    本传

  晋荀公曾集目录终

  

  晋荀公曾集 #

                       魏 颖川荀勖 着 #

                       明 太仓张溥 阅 #

   赋

    蒲萄赋 #

  灵运仙流,休祥允淑。懿彼秋方,干元是畜,有蒲萄之珍奇,应淳和而延育。

   奏

    条牒问列和诸律意状奏

  泰始十年,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张华出御府铜竹律二十五具部。

太乐郎张秀等校试,其三句与杜?及左延年律法同。

其二十二句视其铭题尺寸,是笛律也,问协律中郎将列和辞。

昔魏明帝时,令和承受一笛声以作此律,欲使学者各居一坊。

歌咏讲习,依此律调。

至于都和乐时,但视其尺寸知名,皆丝竹歌咏者,皆得均合。

歌声浊者,用长笛长律;歌声清者用短笛短律。

凡弦歌调,张清浊之制。

不依笛尺寸名之,则不可知也。

勖等奏,奏可。

昔先王作乐也,以振风荡俗,飨神佑贤,必协律吕之和。

以节八音之中,是故郊祀朝宴。

用之有制,歌奏分叙,清浊有宜。

故曰五声十二律,还相为宫。

此经传寄籍可得而知者也。

如和对辞笛之长短无所象,则率意而作,不由曲度,考以正律,皆不相应。

吹其声均,多不谐合。

又辞先师传笛,别以清浊,直以长短,工人裁制,旧不依律。

是为作笛无法。

而和写笛造律,又令琴瑟歌咏从之为正。

非所以稽古先哲,垂显于后者也。

谨条牒诸律问和意状如左,及依典制,用十二律造笛象十二枚。

声均调和。

器用便利,讲肆弹击,必和律吕。

况乎宴飨万国,奏之庙堂者哉。

虽伶夔旷远,至音难精,犹疑仪形古者,以求厥衷,合乎经理,于制为详。

若可施行,请更部笛工,选竹造作,下太乐乐府。

施行平议,诸杜夔左延年律,可皆留其御府。

笛正声下,征各一具,皆铭题作者姓名,其余无所施用,还付御府毁。

佑宋书作左中用勖又问和作笛,为可依十二律。

作十二笛,令一孔依一律,然后乃以为乐不?和辞太乐东厢长笛正声,已长四尺二寸。

令当复取其下征之声,于法声浊者笛当长,记其尺寸,乃五尺有余,和者日作之,不可吹也。

又笛诸孔,虽不校试。

意谓不能得一孔辄应一律也。

按太乐四尺一寸,笛正声均应蕤宾。

以十二律还相为宫,推法下征之孔,当应律大吕。

大吕笛长二尺六寸有奇,不得长五尺余。

辄令太乐郎刘秀、邓昊等,依律作大吕笛以示和。

又吹七律一孔,一校,声皆相应。

然后令郝生鼓筝、宋同吹笛,以为杂引相和诸曲。

乃辞曰:「自和父祖汉世以来,笛家相传,不知此法。

而令调均与律相应。

实非所及也。

」郝生、鲁基、 种整、朱夏皆与和同。

又问和笛有六孔,及其体中之空为七。

和为能尽名其宫商角征羽孔,调与不调,以何检知?和辞先师相传吹笛,但以作曲相语。

为某曲当举某指。

初不知七孔尽应何声也。

若当作笛,其仰尚方笛工,依案旧像讫。

但吹取鸣者,初不复校其诸孔调与不调也。

按周礼调乐,金石有十定之声,是故造钟磬者依律调之。

然后施于厢悬。

作乐之时,诸音皆受钟磬之均,即为悉应律也。

至于飨宴殿堂之上,无厢悬钟磬,以笛有一定调,故诸弦歌皆从笛为。

是为笛由钟磬宜必合于律吕。

如和所对,直以意造,率短一寸。

七孔声钧,不知其皆应何律。

调与不调,无以捡正。

为取竹之鸣者,为无法制。

辄令部郎刘秀、邓昊、王艳、魏邵等,与笛工参其作笛。

工人造其形,律者定其声,然后器象有制,音均和协。

又问和元不知律吕之义,作乐音均,高下清浊之调,当以何名之?和辞每合乐时,随歌者声之清浊。

用笛之长短,假令声浊者用三尺二笛,因名之三尺二调也;声清者用二尺九笛,因名曰二尺九调。

汉魏相传,施行皆然。

按周礼奏六乐,乃奏黄钟;歌大吕,乃奏太簇;歌应钟,皆以律吕之义。

纪歌奏清浊,而和所称以二尺三尺为名。

虽汉魏用之,俗而不典。

部郎刘秀邓昊等,以律作笛三尺二寸者,应无射之。

律若宜用长笛,执乐者曰:「请奏无射。

周语曰:『无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

』」示民轨仪也。

二尺八寸四分四厘,应黄钟之律;若宜用短笛,执乐者曰:「请奏黄钟。

周语曰:『黄钟,所以宣养六气九德也。

』」是则歌奏之义,当和经礼,考之古典,于制为雅。

   表 #

   辞尚书令表

  从六官所长,冢宰为首,秦公卿赞,以丞相御史为寇。令者尚书令总此三者,非臣驽闇所宜忝窃。

   让豫州大中正表

  被敕以臣为豫州大中正。臣与州闾乡党,初不相接。臣本州岛十郡方与他郡人数倍多。品藻人物,以正豫州请论。此乃臧否之本,风俗所重。

   让乐事表

  臣掌著作,又知秘书。今覆校错误十余万卷书,不可仓卒复兼他职,必有废□。

   答问三公表

   咸宁四年,司徒王曾迁太宰,诏问勖。

司徒处当 得,人副远近之望,并治事件才谁可也?勖表。

三公具瞻之望,诚不可用非其人。

昔魏文帝用贾诩,孙权笑之。

尚书令李 胤,忠亮高洁,堪处台辅。

   荐三公保傅表

  三公保傅,宜得其人。若使杨珧参辅东宫,必当仰称圣意。尚书令卫瓘、吏部尚书山涛,皆可为司徒。如以瓘新为令,未出者,涛及其入。

   对 #

   议遣王公之国对

  如诏准古方伯选才,使军国各随方面为都督。

诚如明旨,至于割正封疆。

使亲疏不同,诚为佳矣。

然分裂旧土,犹惧多所摇动,必使人心忽扰。

思惟窃宜如前,若于事不得,不时有所转封,而不至分割土域。

有所损夺者,可随宜节度。

其五等体国经远,实不成制度。

然但虚名,其于实事,略与就郡县乡亭无异。

若造次改夺,恐不能不以为恨。

今方了其大者,以为五等,可须后裁度。

凡是虽有久而益善者,若临时或有不解,亦不可忽。

   议增制文法对

   门下启通事令史伊羡、赵咸为舍人,对掌文法,诏以问勖,勖对。

今天下幸赖陛下圣德,六合为一,望道化隆洽,垂之将来。

而门下上称程咸、张恽,下称此等,欲以文法为政,皆愚臣所未达者。

昔张释之谏汉文谓:兽圈啬夫,不宜见用。

邴吉住车,明调和阴阳之本。

此二人岂不知小吏之惠诚重惜大化也。

昔魏武帝使中军司荀攸典刑狱。

明帝时,犹以付内常侍。

以臣所闻,明帝时唯有通事刘泰等,官不过与殿中同号耳。

又顷言论者皆云,省官减事,而求益吏者相寻矣,多云尚书郎大令史。

不亲文书,乃委付书令史及干诚吏,多则相倚也。

增置文法之职适恐更耗扰台阁,臣窃谓不可。

   议 #

   省吏议

   时议省州郡县半吏以赴农功,勖议云。

  省吏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

昔萧曹相汉,载其清静,至画一之歌,此清心之本也。

汉文垂拱,几制形措,此省事也。

光武并合吏员,县官国邑,裁置十一,此省官也。

魏太和中遣王人四出,减天下吏员,正始中亦并合郡县,此省吏也。

今必求之于本,则宜以省事为先。

凡居位者,使务思萧曹之心,以翼佐大化,笃义行,崇敦睦。

使媚宠忘本者不得容,而伪行自息。

浮华者惧矣,重敬让,尚止足,令贱不妨贵,少不陵长,远不间亲,新不间旧,小不加大,淫不破义,则上下相安,远近相信矣。

位不可以进趣,誉不可以朋党求。

则是非不妄而明,官人不惑于听矣。

去奇技,抑异说,好变旧以徼非常之利者,必加其刑。

则官业有常,人心不迁矣。

事则留政稽,政稽则功废,处位者而孜孜不怠。

奉职司者而夙夜不懈,则虽在契瓶,而守不假器矣。

使信若金石,小失不害大政。

忍忿捐以容之。

简文案略细苛命之。

所施必使人易视,愿之如阳春,畏之如雷震。

勿使微文烦扰,为百吏所黩。

二三之命,为百姓所餍。

则使吏竭其诚,上悦下命矣。

设官分职,委事责成。

君子心竞而不力争,量能受任,思不出位,则官无异业,政典不奸矣。

凡此,皆愚所谓省事之本也。

苟无此愆,虽不省吏,天下必谓之省矣。

若欲省官,私谓九寺可并于尚书兰台宜省付三府。

然施行历代,世之所习。

是以久抱愚怀,而不敢言。

至于省事,实以为善。

若直作大例,皆减其半,恐文武众官、郡国职业,及事之兴废,不得皆同。

凡发号施令,典而当则安。

倘有驳者,或致壅否。

凡职所临履,先精其得失,使忠信之官、明察之长,各裁其中,先条上言之。

然后混齐大体,详宜所省,则令下必行,不可摇动。

如其不尔,恐适惑人听比前行所省,皆须臾辄复,或激或滋繁,亦不可不重。

   甲乙议

  昔乡里郑子群,娶陈司空从妹,后隔吕布之乱,不复相知存亡,更娶乡里蔡氏女。

徐州平定,陈氏得还,遂两妃并存。

蔡氏之子字符衅,为陈氏服嫡母之服,事陈公已从舅之礼。

族兄宗伯曾责元衅为抑其亲。

乡里先达以元衅为合宜,不审此事粗相似否。

又王昌前母服益略同。

   书 #

   为文王与孙皓书

  时遣吴寿春降将徐绍、孙彧衔命赍书。

皓遣使报书,方发使聘吴,并令当时文士作书。

昭用勖所作,皓既报命和亲,昭问勖曰:「君前作书,使吴思顺,发十万之众也。

」○孙楚为石苞与皓书,亦此时,徐绍、孙彧与符邵、孙郁参误。

圣人称有君臣,然后上下礼义。

是故大必字小,小必事大,然后上下安服。

群生获所逮至未涂,纯德既毁,剿民之命,以争强于天下,违理顺之,至理则仁者弗由也。

方今主上圣明,复帱无舛。

仆备位宰辅。

属当国重,为华夏乖殊。

方隅圮裂,六十余载,金革亟动,无年不战。

暴骸丧元,困悴罔定,每用悼心,坐以待旦,将欲止戈兴仁,为百姓请命。

故分命偏师,平定蜀汉。

役未经年,全军独克。

于时猛将谋夫,朝臣庶士,咸以奉天时之宜,就既征之军,籍吞敌之势。

宜遂回旗东指,以临吴境。

舟师泛江,顺流而下;陆师南辕,取径四郡。

兼成都之械,漕巴汉之粟。

然后以中军整旅,一方云会。

未及浃辰,可使江表底平。

南夏顺轨,然国朝深惟伐蜀之举,虽有静难之功亦悼,蜀民独罹其害。

战于绵竹者,自元帅以下并受斩戮,伏尸蔽地,血流丹野。

一之于前犹追恨不忍,况重之于后乎。

是故旅师按甲,思与南邦共全百姓之命。

夫料力忖势,度资量险,远致古昔废兴之理,近鉴西蜀安危之效。

隆得保祚,去危即顺。

屈已以宁四海者,仁哲之高致也。

履危偷安,陨得覆祚,而不称于后世者,非智者所居也。

  今朝廷遣徐绍孙彧献书喻怀,若书御于前,必少留意。

回虑革筭,结欢弭兵,共为一家。

惠衿吴会,师及中土,岂不泰哉。

此昭心之大愿也。

敢不承受,若不获命,则普天率土,斯于大同。

虽重干戈,故不获已也。

太平御览载:荀勖〈为文王与孙皓书〉,饷杂色绫十端,又饷谷三端,又饷细缣十疋。

   答王琛书

  王陶丘州人阙庙盗鲜卑金头宝带十二枚。

   序 #

   穆天子传序

   勖领秘书监,时得汲郡冢中古文作书。

   诏勖撰次,以为中经,列在秘书。

  序古文穆天子传序者,太康二年汲县民不准盗古发古冢所得书也,皆竹简素丝编。

以臣勖前所制定古尺度此简,长二尺四寸。

以墨书一简四十字。

汲者,战国时魏地也。

按所得纪年,盖魏惠成王子令王之冢也,于是本盖襄王也。

按史记六国年表,自令王二十一年至秦始王三四年燔书之岁,八十六年。

及至太康二年初得此书,凡五百七十九年也。

其书言周穆王游行之事。

春秋左氏传曰:「穆王欲肆其心,周行于天下,皆使有车辙马迹焉。

」此书所载则其事也。

王好巡守,德盗骊騄耳之乘,造父为御,以观四荒。

北绝流沙,西登昆仑,见西王母。

与太史公记同。

汲郡收书不谨,多毁落残缺。

虽其言不典,皆是古书,颇可观览。

谨以二尺黄纸写上,请事平以本简书,及所新写,并付秘书缮写,藏之中经,副在三阁,谨序。

   乐歌 #

   晋四厢乐歌

  晋书乐志曰:「魏杜夔传旧雅乐四曲,一曰鹿鸣,二曰驺虞。

二曰伐檀,四曰文王,皆古声词。

」及太和中左延年改夔驺虞、伐檀、文王三曲,更自作声节。

其名虽同而声实异,为因夔鹿鸣,全不改易。

正旦大会,太尉奉璧,群后行礼,东厢雅乐郎作者是也。

后又改三篇,第一曰于赫篇,咏武帝,声节与鹿鸣同。

第二曰巍巍篇,咏文帝,用延年所改驺虞声。

第三曰洋洋篇,咏明帝,用延年所改文王声。

第四曰日复,用鹿鸣。

鹿鸣之声重用,而除古伐檀。

  古今乐录曰:「汉故事上寿用四会曲。

」魏明帝青龙二年,以长笛食举第十一古大置酒曲代四会。

又易古诗名曰羽殇行,用为上寿曲。

施用最在前,鹿鸣以下十二曲,名食举乐。

而四会之曲遂废。

 晋书乐志曰:「秦始中使傅玄荀勖张华,各造正旦大会行礼,及王宫上寿酒食举乐歌诗。

勖乃更作行礼诗四篇,又为正旦大会王宫上寿歌诗,并食举乐歌诗,和十三篇。

」又以魏氏歌诗,或二言,或三言,或四言,或五言,与古诗不类。

以问司律中郎将陈颀,颀曰:「被之金石,未必皆当。

故勖造晋歌皆为四言,为王宫上寿酒一篇为三言五言焉。

   正旦大会行礼歌

   于皇宋书乐志曰:「晋荀勖造正旦大会行礼歌四篇。

一曰于皇、当魏、于赫」于皇元首,群生资始,履瑞大享,敬御繁社。

肆觐群后,爰及卿士,钦顺则元,允也天子。

明明当魏巍巍明明天子,临下有赫,四表宅心,惠浃荒貊,柔远能迩,孔淑不逆。

来格祁祁,邦家是若。

邦国当魏洋洋光光邦国,天笃其祜,丕显哲命,顾柔三祖,世德作求。

奄有九土,思我皇度,彝伦攸序。

   祖宗当魏鹿鸣

  惟祖惟宗,高朗缉熙,对越在天,骏惠在兹。聿求厥成,我皇崇之。式固其犹,往敬用治。

   王公上寿酒歌

   践元辰当魏羽殇行践元辰,延显融,献羽殇,祈令终,我皇寿而隆,我皇茂而嵩。本支愤百世,休作钟圣躬。

   食举乐东西厢歌

   煌煌当鹿鸣煌煌七口,重鸣交畅,我有嘉宾,是应是贶。邦政既图,接以大飨,人之好我,式遵德让。

   宾之初筵当于穆

  宾之初筵,蔼蔼济济,既朝乃宴,以洽百礼,颁以位叙,或廷或陛,登傧台叟,亦有兄弟。胥子陪寮,宪兹度楷,观颐养正,隆福孔偕。

   三台当昭昭

  昔我三后,大业是维,今我圣皇,焜耀前晖,亦世重规,明造九畿,思辑用光,时罔有违,陟禹之迹,莫不来威。天被显禄,服履是绥。

   赫矣当华华

  赫矣太祖,克广明德,廓开宇宙,正世立则,变化不经。民无暇慝,创业垂统,兆我晋国。

   烈文当朝宴

  烈文伯考,实为帝景,夷险平乱,威而不猛,御衡不迷,皇涂焕炳,七德咸宣,其宁惟永。

   猗欤当盛德

  欹欤盛欤,先皇圣文,则天作孚,大哉为君,慎徽五典,帝载是勤,文武发挥,茂建嘉勋,修己济治,民用宁殷,怀远烛幽,玄教氛氲,善世不伐,服事三分,德博化隆。

道□无垠。

   隆化当绥万邦

  隆化洋洋,帝命溥将,登我晋道,越惟圣皇,□飞□运,临焘八荒,叡哲钦明,配踪虞君,封建厥福,骏发其祥,三朝习吉,终然允臧。

其臧惟何?总比万方,元侯裂辟,四岳蕃王。

时见世享,率资有堂,旅揖在庭,嘉客在堂。

宋卫既臻,陈留山阳,我有宾使,观国之光,贡贤纳计,献璧奉璋,保佑命之,申锡无疆。

   振鹭当朝朝

  振鹭于飞,鸿渐其翼,京邑穆穆,四方是式。无兢惟人,王纲允敕,君子来朝,言观其极。

   翼翼当顺天

  翼翼大君,民之攸暨,信理天公,惠康不匮,将远不仁,训以纯粹,幽明有轮,俊爻在位。

九族既睦,庶邦顺比,开源布宪,四海鳞萃,协物正,殊涂同致,厚德载物,灵心隆贵。

敷奏谠言,纳以无讳,数以典象,诲之义类。

上叙如风,下应如卉。

一人有庆,群萌以遂,我后宴喜,令问不坠。

   既宴当陟天庭

  既宴既喜,翕是万邦,礼仪卒度,物有其容。晰晰庭燎,喤喤鼓钟,笙磬咏德,万舞象功。八音克谐,俗易化从,其和如乐,庶品时邕。

   时雍当参两仪

  时雍斌斌宋书作份份,六合同尘,往我祖宣,威静殊邻。

首定荆楚,遂平燕秦,亹亹文王,迈德流仁,爰造草昧,应干顺民,灵瑞告符,修征响震,天地弗违。

以和神人,既戡庸蜀,吴会是宾,肃慎率□,楉使来陈,韩濊进乐,均晋书作宫协清钧。

西旅献獒,扶南效珍,蛮裔重译,玄齿纹身。

我皇抚之,景命惟新。

   嘉会

  愔愔嘉会,有闻无声,清酤既奠,笾豆既馨晋书作升,礼克乐备,萧韶九成,恺乐饮酒,酣而不盈。率土欢豫,邦国以宁,王犹充塞,万载无倾。

   晋正得大豫舞歌

   正德舞歌

  人文垂则,盛德有容,声以依咏,舞以象功。

干戚发挥,节以笙镛,羽钥云会,翊宣令踪,敷美尽善,允协时邕,焕炳其章,光乎万邦,万邦洋洋。

承我晋道,配天作享,元命有造。

上化如风,民应如草,穆穆斌斌,行于缀兆。

文武旁作,庆流四表,无兢维烈,永世是绍。

   大豫舞歌

  豫顺以动,大哉惟时,时迈其仁,世载邕熙。

兆我区夏,宣文是基,大业惟新,我皇隆之。

重光累晖,钦明文思,迄用有成,惟晋之祺。

穆穆圣皇,受命既固,品物咸宁,芳烈云布。

文教旁通,笃以淳素,玄化畅洽,被之暇豫,作乐崇德,同美诏濩,浚邈幽遐,式遵王度。

   诗 #

   从武帝华林园宴二章

   初学记作荀勖从武帝华林园,艺文类聚逸勖名,后人随以为武帝诗误也。

  习习春阳,帝出乎震协平声,以应仲春,思文圣皇,顺时秉仁,钦若灵则,饮御嘉宾,洪恩普畅,庆乃众臣。

  其庆维何,锡以帝址,肆觐群后,有客戾止,外纳要荒,内延卿士。箫管 咏德,八音咸理,凯乐饮酒,莫不宴喜。

   荀勖本传

  荀勖字公曾,颖川颖阴人。

汉司空爽曾孙也。

祖棐射声校尉。

父□早亡,勖依于舅氏。

岐嶷夙成,年十余岁能属文。

从外祖魏太傅锺繇曰:「此儿当及其曾祖。

」既长,遂博学,达于从政。

仕魏辟大将军曹爽掾,迁中书通事郎。

爽诛,门生故吏无敢往者,勖独临赴,众乃从之。

为安阳县令,转骠骑从事中郎。

勖有遗爱,安阳生为立祠。

迁廷尉正,参文帝大将军军事,赐关内侯。

转从事中郎,领记室。

高贵乡公欲为变,时大将军掾孙佑等守阊阖门,帝弟安阳侯干闻难欲入。

佑谓干日,未有入者,可从东掖门,及干至,帝迟之。

干以状白帝,欲族诛佑,勖谏曰:「孙佑不纳安阳,诚宜深责。

然事有逆顺,用刑不可以喜怒为轻重。

今成倅刑止奇身。

佑乃族诛,恐义士私议。

」乃免佑为庶人,时官求骑路遗,求为刺客入蜀。

勖言于帝曰:「明公以至公宰天下,宜仗正义,以伐违贰而名以刺客除贼,非所谓刑于四海,以德服远也。

」帝称善,及钟会谋反,审问未至,而外人先告之。

帝待会素厚,未之信也。

勖曰:「会虽受恩,然其性未可许以见得思义。

不可不速为之备。

」帝即出镇长安,主簿郭奕参军王深以勖是会从甥,少长舅氏,劝帝斥出之。

帝不纳,而使勖陪乘,待之如初。

先是勖起伐蜀,宜以卫瓘为监军。

及蜀中乱,赖瓘以济。

会平还洛,与裴秀羊祜共管机密。

时将发使聘吴,并遣当时文士作书与孙皓。

帝用勖所作,皓既报,命和亲。

帝谓勖曰:「君前作书,使吴思顺,胜十万之众也。

」帝即晋王位,以勖为侍中,封安阳子,邑千户。

武帝受禅,改封济北郡公。

勖以羊祜让,乃固辞为侯,拜中书监,加侍中,领著作,与贾充共定律令。

充将镇关右也。

勖谓冯 曰:「贾公远放,吾等失势。

太子婚尚未定,若使充女得妃,则不留而自停矣。

」勖与紞伺帝间,并称充女才色绝世。

若纳东宫,必能辅佐君子,有关雎后妃之德。

遂成婚。

当时甚为正直者所疾,而获谄媚之讥焉。

久之,近位光禄大夫,记掌乐事,又修律吕,并行于世。

出序于路逢贾人牛铎,识其声,即掌乐,音韵未调,乃曰:「得赵之牛铎则谐矣。

」遂下郡县,悉送牛铎,果得谐者。

又尝在帝位进饭,谓在座人曰:「此是劳薪所炊,咸未之信。

」帝遣问膳夫,乃云实用故车脚。

举世伏其明识,俄领秘书监,与中书令张华依刘向别录整理记籍。

又立书博士,至弟子教习,以钟胡为法。

咸宁初。

与石苞等并立为佐命功臣,列于铭飨。

及王浚表请伐吴,勖与贾充固谏帝不可,帝不从,而吴果灭。

以专典诏命,论功封一子为亭侯,邑一千户,赐绢千匹,又封孙显为 阳亭侯,乃得汲郡冢中古竹文书,诏勖撰次之。

以为中经,列在秘书。

时议遣王公之国,帝以问勖,勖对曰:「诸王公以为都督,而使之国,则废方任,又分割郡县。

人心恋本,必用嗷嗷。

国皆置军,官兵当还给国,而阙边守。

」帝重使勖思之,勖又陈。

帝以勖言为允,多从其意。

又议省州郡县半吏,以赴农功。

勖议以为省吏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

勖论议损益多此类。

太康中诏曰:「勖明哲聪答,经识天序,有佐命之功,兼博洽之才。

九典内任,着勋弘茂。

询事考言,谋犹允诚,宜登大位,毗赞朝政。

」今以勖为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开府辟照。

守中书监侍中侯如故。

时太尉贾充司徒李胤并薨,太子太傅又缺勖表陈。

三公保傅,宜得其人。

若使杨珧参辅东宫,必当仰称圣意。

尚书令卫瓘,吏部尚书山涛,皆可为司徒。

如以瓘新为令未出者,涛即其人。

帝并从之。

明年秋,诸州郡大水,兖土尤甚。

勖陈宜立都水使者。

其后门下启通事令史伊羡赵咸为舍人,对掌文法。

诏以问勖,勖曰不可。

时帝素知太子闇弱,恐后乱国,遣勖及和峤往观之。

勖还盛称太子之德,而峤云太子如初。

于是天下贵峤而贱勖。

帝将废贾妃,勖与冯紞等谏请,故得不废。

时议以勖倾国害时,孙姿刘放之匹,然性慎密,每有诏令大事,虽己宣布,然终不言。

不欲使人知己豫闻也。

族弟良曾劝勖曰:「公大失物情,有所进益者,自可语之,则怀恩多矣。

」其婿武□亦说勖,宜有所营致,令有所归戴者,勖并默然不应。

而语诸子曰:「人臣不密则失身,树私则背公,是大戒也。

汝等当宦达人间,宜识吾此意。

」久之,以勖守尚书令。

勖久在中书,专管机事。

及失之,甚惘惘怅怅。

或有贺之者,勖曰:「夺我凤凰池,诸君贺我耶?」及在尚书,课试令史以下,核其才能。

有闇于文法,不能决疑处事者,及时遣出。

帝尝谓曰:「魏武帝言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止。

荀公达之退恶,不 不休。

二令君之美,亦望于君也。

」居职月余,以母忧上还印绶,帝不许,遣常侍周恢喻旨,序乃奉诏视职。

勖久管机密,有才思。

探得人主微旨,不犯颜忤争,故得始终全其宠禄。

太康十年卒,诏赠司待,赐东园秘器朝服一具,钱五十万,布百疋,遣兼御史护丧,谥曰成。

勖有十子,其达者辑藩组,及嗣官至卫御。

卒,谥曰简。

子畯嗣,卒,谥曰烈,无适子,以弟息识为嗣。

辑子绰,绰字彦舒,博学有才能,撰晋后书十五篇,传于世。

永嘉末为司空中郎,没于石勒,为勒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