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武穆遗文

岳武穆遗文 宋 岳飞

提要

岳武穆遗文 #

 

提要

  《岳武穆遗文》,一巻。

宋岳飞撰。

飞事迹具《宋史本传》。

陈振孙《书録解题》载《岳武穆集十巻》,今已不传。

此遗文一卷,乃明徐阶所编。

凡上书一篇、札十六篇、奏二篇、状二篇、表一篇、檄一篇、跋一篇、盟文一篇、题识三篇、诗四篇、词二篇。

其《辞镇南军承宣使》仅有第三奏,《辞开府》仅有第四札,《辞男云转官》仅有第二札,《辞男云特转恩命》仅有第四札,《辞少保》仅有第三札第五札,《乞叙立王次翁下》仅有第二札,《乞解枢柄》仅有第三札,《辞除两镇》仅有第二札,则其佚篇,葢不可殚数。

史称万俟卨白秦桧,簿録飞家。

取当时御札蔵之以灭迹。

则奏议文字同遭毁弃,固势所必然矣。

然,宋髙宗御书《圣贤像赞》,刻石大学,秦桧作记,勒于后,明宣徳中,宋讷乃磨而去之。

飞之零章断句,后人乃掇拾于蠧蚀灰烬之余。

是非之公,千古不冺,固不以篇什之多少论矣。

阶所编本,附録《岳庙集》后,前冠以后人诗文四巻,已为倒置。

其中明人恶札,如提学佥亊蔡兖诗曰:“千古人来笑会之,会之却恐笑今时,若教似我当钧轴,未必相知岳少师。

”尤为顶上之秽,今并芟除,而独以飞遗文着録集部,用示圣朝表章之义焉。

岳武穆遗文 #

  ●南京上高宗书略

  陛下已登大宝,黎元有归,社稷有主,已足以伐敌人之谋而勤王御营之师,日集兵,势渐盛。

彼方谓“吾素弱,未必能敌。

”正宜乘其怠而击之,而黄濳善、汪伯彦辈不能承陛下之意,恢复故疆,迎还二圣;奉车驾,日益南。

又令长安、维扬、襄阳,准备巡幸,有茍安之渐无逺大之略,恐不足以系中原之望。

虽使将帅之臣戮力于外,终亡成功。

为今之计,莫若请车驾还京,罢三州巡幸之诏,乗二圣蒙尘未乆,敌势未固之际,亲帅六军,迤逦北渡,则天威所临,将帅一心,士卒作气,中原之地,指期可复。

  ●乞复襄阳札 #

  镇南军承宣使神武后军统制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臣岳飞札奏:

  臣窃惟【善观敌者,当逆知其所始;善制敌者,当先去其所恃。

】今,外有金人之冦攘,内有杨么之窃发,俱为大患。

上轸宸襟然。

以臣观之,杨么,虽近为腹心之忧,其实外假李成,以为唇齿之援,今日之计,正当进兵襄阳,先取六郡,李成不就絷缚,则亦丧师逺逃,于是加兵湖湘,以殄羣盗,要不为难,而况襄阳六郡地为险要,恢复中原此为基本。

臣今已厉兵饬士,惟竢报可指期北向。

伏乞睿断,速赐施行,庶几上流早见平定,中兴之功次第而致。

不胜天下之幸。

取进止。

  ●乞出师札 #

  臣伏。

自国家变故以来,起于白屋,实怀捐躯报国,复雠雪耻之心,幸凭社稷威灵,前后粗立薄効,而陛下録臣微劳。

擢自布衣,曾未十年,官至太尉,品秩比三公,恩数视二府。

又增重使名,宣抚诸路。

臣一介贱微,宠荣超躐,有踰涯分。

今者,又蒙益臣军马,使济恢图。

臣实何人,误辱神圣之知如此,敢不昼度夜思以图报称。

  臣揣敌情所以立刘豫于河南而付之齐秦之地,葢欲荼毒中原生灵,以中国而攻中国。尼堪因得休兵养马,观衅乗隙,包藏不浅。

  臣,不及此时禀陛下睿筭妙略,以伐其谋,使刘豫父子隔絶,五路叛将还归两河,故地渐复,则金人诡计日生,他时浸益难图。

  臣愚,欲望陛下假臣日月,勿复拘臣淹速,使敌莫测臣举措。

万一得便可入,则提兵直趋京洛,据河阳、陜府、潼关,以号召五路叛将,则刘豫必舍汴都而走,河北、京畿、陜右,可以尽复。

至于京东诸郡,陛下付之韩世忠、张俊,亦可便下臣,然后,分兵浚滑、经畧两河,刘豫父子断可成擒。

如此则金人有破灭之理。

为陛下社稷长乆无穷之计,实在此举。

假令汝颍陈蔡,坚壁清野,商于虢洛,分屯要害,进或无粮可因,攻或难于馈运。

臣须敛兵,还保上流,彼必追袭而南。

臣俟其来,当率诸将,或挫其锐,或待其疲。

敌利速战,不得所欲,势必复还。

臣当设伏,邀其归路,小入则小胜,大入则大胜,然后徐谋再举。

设若敌见上流进兵,并力来侵,淮上或分兵攻犯四川,臣即长驱,捣其巢穴,敌困于奔命,势穷力殚。

纵今年未尽平殄,来岁必得所欲,亦不过三二年间,可以尽复故地,陛下还归旧京,或进都襄阳关中,惟陛下所择也。

  臣闻兴师十万,日费千金,邦内骚动七十万家,此岂细事。

然古者命将出师,民不再役粮不再籍,葢虑用足也。

今臣部曲,逺在上流,去朝廷数千里,平时每有粮食不足之忧。

是以去秋,臣兵深入陜洛,而在寨卒伍有饥饿闪走,故臣急还,不遂前功,致使敌地陷伪,忠义之人旋被屠杀,皆臣之罪。

今日,唯赖陛下戒勑有司,广为储备,俾臣得一意静虑,不为兵食乱其方寸,则谋定计审,仰遵陛下成筭,必能济此大事也。

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寜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归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忧,臣之志愿毕矣。

然后乞身还田里,此臣夙昔所许者,伏惟陛下,恕臣狂易,臣无任战汗。

取进止。

  (高宗批答云:“览。奏事理明甚。有臣如此,顾复何忧!进止之机,朕不中制,惟敕诸将广布寛恩,无或轻杀,咈朕至意”。)

  ●乞出师札 #

  逆豫逋诛,尚穴中土。

陵寝乏祀,皇图偏安。

陛下六飞时巡越在海际,天下之愚夫愚妇,咸愿伸锄奋挺,以致死于敌,而陛下审重此举,累年于兹,虽尝分命将臣,鼎峙江汉,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逺攻而求胜。

是以天下忠愤之气日以沮丧,中原来苏之望日以衰息。

岁月易乆,污染渐深,趋向一背,不复可以转移。

此其利害,诚为易见。

臣待罪阃外,不能宣国威,灵致神州,隔于王化,死有余罪,敢逃司败之诛?陛下比者寝阁之命咸谓圣断已坚,何至今日尚未决策北向?臣愿因此时上禀陛下,睿筭不烦济师,止以本军,进讨庶少塞瘝官之咎,以成陛下寤寐中兴之志,顺天之道,因民之情,以曲直为壮老,以逆顺为强弱,万全之效,兹焉可必,惟陛下力断而行之。

  ●辞镇南军承宣使第三奏

  窃念臣将天威而逺讨,致敌巢之一空,妙策竒谋,悉遵圣训,破坚却敌,咸得士心。

  臣实何能,辄膺殊赏,既惭过量,复付重权。

是诚叨冒以踰勲,非谓谦辞而避宠。

况九江,乃控扼之重地,连武昌为襟带之要冲。

用得其人,周瑜所以败曹公于赤壁;御失其策,隋何所以取黥布于湓江。

  难使非才滥膺此寄,伏望吝此咽喉之付以属大臣。俯从蝼蚁之诚,使安愚分所有。上件恩命,乞赐寝罢。干冒天威,死有余罪。谨録奏闻,伏候勅旨。

  ●乞侍亲疾札 #

  镇南军承宣使神武后军统制江南西路舒蕲州兼荆南鄂岳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臣岳飞札子奏:

  臣辄具危恳,仰渎睿聪。臣愚戅之迹,奋身单微,初无尺寸之先容,独赖圣明之特眷,虽捐躯致命,曾不足以仰酬恩遇之丝毫,思报之心寜有穷已。

  臣近者奉命,复收襄汉,去家逺涉,六月余日。

臣老母姚氏,年几七十,侵染疾病,连月未安。

近复腿脚注痛,起止艰难,别无兼侍,以奉汤药,人子之心,实难安处。

伏望圣慈,察臣悃愊,无他规避,蹔乞许臣在假,以全侍奉之养。

将本军人马权,蹔令统制官王贵、张宪主管,候臣老母稍安,依旧管干职事。

恭听驱策,结草衔环,誓图报効,冒犯雷霆之威,臣无任战惧,激切之至。

取进止。

  ●辞开府札子贴黄

  臣待罪二府,理有当言,不敢缄黙。

夫敌情奸诈,臣于面对已尝奏陈切,惟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以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以行赏论功。

取笑中外,事关国政,不容不陈。

  初非立异于众人,实欲尽忠于王室。

欲望速行追寝,示四方以不可测之意。

万一臣冒昧而受将来强敌叛盟,则似伤朝廷之体。

仍望以此贴黄,留中不出,保全臣子。

臣不胜至情伏乞睿。

  ●辞开府第四札子

  镇寜崇信军节度使神武后军都统制荆湖南北襄阳府路蕲黄州制置使臣岳飞札子奏。

  臣已三贡辞章,出于诚悃,冒犯天威,罪不容赦。

圣恩广大,一赐温诏,两降札命,扪心揣分,感极涕零。

伏念臣草芥,固陋备数,戎昭曽无尺寸之功,仰报天地之德。

窃以亚保之位,实预三孤之贵,所以赏有功而进豪杰也。

如臣何人,辄膺斯宠,是以心不自安,终难冒受。

不避谴诛,再伸前恳,非敢徒为辞逊,伏望圣慈矜察愚衷,早还成命。

庶令臣少安分,守臣不胜虔祈。

俟命之至取进止。

  ●乞止班师诏奏畧

  契勘金人重兵,尽聚东京。

屡经败衂,锐气沮丧,内外震骇。

闻之谍者,敌欲弃其辎重,疾走渡河。

况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

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

臣日夜料之,熟矣。

惟陛下图之。

  ●辞宣抚副使札子

  检校少保镇寜崇信军节度使湖北襄阳府路招讨使兼本路营田使臣岳飞札子奏:

  臣近叨受招讨使,不容牢辞。

又蒙圣恩,授以前件差遣。

切念臣一介寒贱,误膺器使,顾土宇恢复之迹,未见尺寸而厚恩醲赏,涯分已踰,且以宣抚之重名,实寄专征之大事。

自非廊庙近臣,勲伐高世者,岂当冒躐而居。

异时,付托失人或误驱策,虽粉臣骨,曷足以谢陛下?兼招讨使,权不为不重。

若更加以甚高非常之宠,必起负乗斯夺之悔。

所有宣抚副使,恩命实难祗受,伏望追寝。

误恩,庶安愚分?臣无任悚惧。

恭听宸命之至。

取进止。

  ●乞终制札子 #

  草土臣岳飞札子奏:

  臣,今月十二日,江州瑞昌县界准枢密院奏勘会岳飞丁母忧。

  已。即降制起复,縁目今人马,无人主管,及见措置,进兵渡江,不可等待。奉圣旨,先次行下:岳飞特起复,仍日下主管军马,措置边事,不得辞免。

  伏念臣孤贱之迹,幼失所怙,鞠育训导,皆自臣母,国家平燕云之初,臣方束发。

从事军旅,誓期尽瘁,不知有家,自从陛下渡河以来,而臣母沦陷河朔,凡遣人一十八次,始能般挈得脱兵祸,惊悸致疾,遂以纒绵。

臣以身服戎事,未尝一日获侍亲侧,躬致汤药之奉。

今者,遭此大难,荼毒哀苦,每加追念,辄欲无生,而陛下恩眷有加,即命起复。

在臣么微,固深衔戴然。

臣重念为人之子,生不能致菽水之欢,死不能终衰绖之制,面颜有腼,天地弗容,且以孝移忠,事有本末,若内不克尽事亲之道,外岂复有爱主之忠臣。

已般挈扶护前来,欲于江州或南康军界营葬,伏望圣慈矜怜。

余生许终服制。

取进止。

  ●辞男云转三官第二札子

  起复检校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兼营田使臣岳飞札子奏:

  臣近具奏辞免男云特转三官恩数。

今月二十日,准尚书省札子,奉圣旨不允。

伏念臣本以凡材,误蒙陛下付以方面,若臣不能与士卒一律,则亦不能整齐其心。

昨者之战,士卒冒犯矢石,有斩将陷阵,立竒功者,臣方列上事状得沾一级,而男云何从超进崇资。

臣正恐士卒有无功之谤,陛下致滥予之讥,且陛下方谨惜名器,以磨厉天下,将昭复大业而乃因臣私恩废公议,臣不自安。

伏望圣慈,特降睿旨,收还上件恩命,臣父子幸甚。

取进止。

  ●辞男云特转恩命第四札子

  臣岳飞札子奏:

  臣闻,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故循守资格,自有常法。

必有非常之功而后有非常之赏,如臣男云,始就义方,尚存乳臭,虽累经于行阵,曾未见于事功。

比者伏蒙圣恩,曲埀异眷,超资躐等,骤进官聨,不惟云志气怠惰,而臣益切满盈之愧,况臣,既已仰窃国恩致身显位固,有侥冒之名矣。

今并与其子而侥冒,其可乎?伏望陛下揭离照之明,体干徤之断,特赐睿旨,追还诰命,庶使云粗知官爵之难得,勉力学业,他日或能备效驱策,受之未晩。

取进止。

  ●辞少保第三札子

  臣岳飞札子奏:

  臣闻忠臣之事君,计功而受赏,量力而受官,不为茍得以贪爵禄。

况师旅方兴,事功未着,臣方同士卒之甘苦,明将佐以恩威,冀成尺寸之功,仰报君父之德,岂可身被厚宠而恝然不以当锋刃冒矢石者为心哉。

  所有少保恩命,臣实不敢祗受,伏望陛下日月照临乾坤,覆载察臣肺腑,追寝异恩。

臣愿凭陛下雷霆之威,托宗庙山岳之福,罄竭驽钝,期効涓埃,候将来功绩有成,臣将拜手稽首,祗承休命矣。

诚恳迫切,至于再三,干冒天威,臣不任战悸,恐惧之至。

取进止。

  ●辞少保第五札子

  臣岳飞札子奏:

  臣伏。

蒙圣恩,特降诰命,除臣少保,加食邑七百戸,食实封三百戸。

臣已四具札子辞免。

八月三十日准尚书省札子,三省同奉圣旨,不允。

令日下秪受仍依,累降诏旨不得再有陈请者。

臣之事君,义无有已,若夫贪慕爵禄,务荣一身,而不以国家为念,则非臣之所忍为也。

比者金人败盟,再犯河南之地,肆为残忍,人神共愤。

臣方将策驽厉钝,冀效尺寸以报陛下天地生成之德。

今则敌骑冦边,未见殄灭,区区之志未效一二。

臣复以身为谋,惟贪爵禄则,诚恐不足为将士之劝,而报恩无所,万诛何赎,伏望睿慈追寝成命,特赐俞音,姑诏有司,留以为臣异时涓埃之赏。

取进止。

  ●辞男云特转恩命札子

  臣岳飞札子奏:

  臣,于今月二十六日准诰,授臣男云左武大夫忠州防御。

使臣闻,君之驭臣,固不吝于厚赏。

父之教子,岂可责以近功。

臣昨恭依睿算,决战于陈颖之间,云随行迎敌,虽有薄効,殊未曾立到大功,遽超横列,仍领郡赏,曲过优宠,义不遑处,所有诰命,臣不敢令云祗受。

伏望圣慈俯埀天鉴,追还异恩。

庶使云激励懦庸,别图报効。

取进止。

  ●乞叙立王次翁下第二札子

  少保枢密副使臣岳飞札子奏:

  臣契勘叅政与枢副叙位,朝廷自有定例,岂可为臣忝窃孤卿叙位,使在叅知政事之上?不免再具诚恳,仰渎圣听,伏望睿慈,曲埀昭鉴,许臣只依近例,叙位在叅知政事之下,庶使庸愚,不致僭越。

取进止。

  ●乞解枢柄第三札子

  少保枢密副使臣岳飞札子奏:

  臣已累具札子,乞解罢枢密副使职事。

伏蒙圣恩,降诏不允者,露章待罪,自惊宠数之过优,温诏示恩,犹閟俞音之下逮,再陈愚恳,仰渎渊聪,伏念臣滥厕枢庭,误陪国论,贪荣滋甚,补报蔑然,岂惟旷职之可虞,抑亦妨贤之是惧。

冀保全于终始,宜逺引于山林,伏望圣慈,察其诚心,实非矫饰,速降睿旨,许罢机政。

取进止。

  ●辞除两镇乞在外宫观第二札子

  少保臣岳飞札子奏:

  臣,今月十二日,伏蒙圣恩赐臣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诰一轴,仍奉朝请,臣已谢恩外,縁臣见具札子辞免,已将诰命寄纳临安府。

今月十四日,伏奉诏命不允,窃以两镇节旄,国朝盛典非有大勲,岂容轻授。

臣前此叨据,常惧弗称,自惟智术短浅,坐糜岁月,考其绩用,初无丝毫,安可更尔冒荣,矧内祠之任,得侍清光,朝廷所以贵老尊贤,用昭异数在。

臣愚分,非所宜,处顾待遇之愈隆。

夙夜以思,虽粉身碎骨,何以图报万一,愧深汗溢,感极涕横,重念臣才疎德薄,人微望轻,若不自列滥当优宠,必致颠隮,上辜宸眷,欲望圣慈追寝成命,除臣一在外宫观差遣。

取进止。

  ●申刘光世乞进兵状

  武功大夫昌州防御使通泰州镇抚使兼知泰州岳飞状申:

  窃念飞以行伍贱隶,辱知朝廷,蒙被厚恩,殒殁难报,每以为国家之难,虽非所命,犹当戮力,矧承楚之事,危迫如许,累准朝廷指挥催督,此正飞等捐身狥义之秋。

切縁王镇抚林、郭镇抚仲威等,并不见差拨军马前来,使司王统制,虽闻已起发即日,尚未知屯驻去处。

据探,金人急攻楚州,切恐万一踈虞,于淮南诸镇,利害不细。

飞已于今月十五日,具申使司去讫,飞一面起发前往承州措置■〈巢刀〉。

除外,伏乞钧慈,特捐一二千之众,别差总统制官一员,前来犄角,庶不致上误国事。

谨具申安抚相公,使司伏候指挥。

  ●申刘光世乞兵马粮食状

  【武功大夫昌州防御使通泰州镇抚使兼知泰州】岳飞状申:

  飞昨奉圣旨,指挥差充前件差遣,于八月十五日还至常州宜兴县。

于十八日起发,前来祗赴新任。

二十二日至江阴,军歇泊。

据探报,金人见围楚州。

飞遂逐急,权差统制王贵,管押兵马等船济渡,切虑迟滞,有失事机,不免亲躬,先入泰州。

于二十六日夜二更到泰州城外。

承准八月十九日指挥,令飞与赵镇抚立犄角。

飞遂措置,调发兵夫粮食,并不住差人勾唤王贵等军马。

实縁舟船数少,今月初九日,方尽到泰州。

飞已差张宪权行守城,见今大军屯驻三墩,与金人大寨不逺,惟是新复建康之后,所有士马疮痍,尚新羸■〈敝上大下〉方甚,兼自到任未及一旬,刍茭糗粮一一窘乏,本未能即从王事,重以承楚之急,甚于倒埀,不可以顷刻安居,理宜前进,欲望钧慈捐一二千之众,假十余日之粮,令飞得激厉士卒,径赴敌垒,解二州之围,扫戎马之迹,下以禆相公之盛烈,上以寛主上之深忧。

不胜幸甚,谨具申安抚相公使司,伏候指挥。

  ●谢讲和赦表 #

  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湖北京西宣抚使兼营田大使臣岳飞上表,言:

  今月十二日准进奏院逓到赦书一道。

臣已即躬率统制领将佐官属等望阙宣读讫,观时制变,仰圣哲之宏规善胜不争,实帝王之妙算,念此艰难之乆,姑从和好之宜,睿泽诞敷,舆情胥悦。

臣飞诚欢诚忭,顿首顿首。

窃以娄钦献言于汉帝,魏绛发策于晋公,皆盟墨未干,顾口血犹在,俄驱南牧之马,旋兴北伐之师。

葢佳兵不情,要契无信。

莫守金石之约,难充溪壑之求。

图蹔安而解倒埀,犹之可也。

顾长虑而尊中国,岂其然乎?恭惟皇帝陛下,大德有容,神武不杀,体干之徤行,巽之权务,和众以安民,乃讲信而修睦已渐,还于境土想喜见于威仪臣,幸遇明时,获观盛事,身居将阃,功无补于涓埃,口诵诏书面有惭于军旅。

尚作聪明而过虑,徒怀犹豫而致疑,谓无事而请和者,谋,恐卑辞而益币者,进。

臣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雠而报国,誓心天地,当令稽颡,以称藩。

  ●奉诏移伪齐檄

  契勘:伪齐僭号,窃据汴都,旧忝台臣,累蒙任使,是宜执节,効死图报国恩,乃敢背弃君父,无天而行。

以祖宗涵养之泽,翻为叛乱;率函夏礼义之俗,甘事仇雠。

紫色余分,拟乱正统,想其面目,何以临人。

方且。

妄图襄汉之行,欲窥川蜀之路。

专犯不韪,自速诛夷。

我国家,厄运已销,中兴在即,天时既顺,人意悉谐。

所在皆贾勇之夫,思共快不平之忿。

今王师已尽压淮泗,东过海沂,驿骑交驰,羽檄迭至。

故我得兼收南阳,智谋之士提大河忠孝之人,仗义以行,乗时而动。

金洋之兵出其西,荆湖之师继其后。

虽同心一德,足以吞彼国之枭羣;然三令五申,岂忍残吾宋之赤子。

尔应陷没州县,官吏兵民等元非本意,谅皆胁从,屈于贼威,归逃无路。

我今奉辞伐罪,拯溺苏枯,惟务安集,秋毫无犯。

傥能开门纳欵,肉袒迎降或愿倒戈以前驱,或列壶浆而在道,自应悉仍旧贯,不改职业,尽除戎索,咸用汉条。

如或执迷不悟,甘为叛人,嗾桀犬以吠尧,詈猎师而哭虎。

议当躬行天罚,玉石俱焚,祸并宗亲,辱及父祖。

挂今日之逆党,遗千载之恶名。

顺逆二途,蚤宜择处,兵戈既逼,虽悔何追。

谨连黄榜,在前各令知悉。

  ●御书屯田三事跋

  臣闻先正司马光有言“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论人者,能审于才德之分,则无失人矣。

曹操募百姓,屯田许下,所在积粟。

诸葛亮分兵屯田,而百姓安堵。

羊祜怀逺近,得江汉之心,示以垦田获利。

若三子者,知重本务农,使兵无艰食。

其谋猷术略,皆不在人下,才有足称者。

然操酷虐变诈,掔申商之法术,虽号超世之杰,岂正直中和者所为乎?许劭谓“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其德有贬。

云“亮,开诚心,布公道,邦域之内,畏而爱之。

祜,增修德言,以怀柔初附,则德过于操逺矣。

”观亮素志,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以兴汉室。

天不假以年,遽有渭南之恨。

祜辅晋武,慨然有并吞之心,后平吴,身不及见。

二子有意于功名,而志弗克伸,惜哉。

臣庸德薄才,诚不敢妄论古人。

伏蒙陛下,亲洒宸翰,铺述二三子,屯田足食之事,俯以赐臣。

臣敢不策驽砺钝,仰副圣意万一?夫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农夫职尔。

用屯田以足兵食,诚不为难。

臣不揆愿迟之岁月,敢以奉诏,要使忠信以进德,不为君子之弃,则臣将勉其所不逮焉。

若夫鞭挞四夷,尊强中国,扶宗社于再安,辅明天子以享万世无疆之休。

臣窃有区区之志,不知得伸欤否也。

绍兴十年正月初一日。

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武昌郡开国公食邑四千戸实封一千七百戸臣岳飞谨书。

  ●五岳祠盟 #

  自中原版荡,戎马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歴二百余战,虽未能逺入穷荒,洗荡巢穴,亦且快国雠之万一。

今又提一旅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鼔败敌,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

故且养兵休卒,蓄鋭待敌,嗣当激厉士卒,功期再战,北踰沙漠,蹀血疆场,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

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

  河朔 岳飞题 #

  ●题广德军金沙寺壁

  余驻大兵宜兴,沿干王事过此,陪僧僚,谒金仙,徘徊暂憩,遂拥鐡骑千余,长驱而往,俟立竒功,复三关迎二圣,使宋朝再振,中国安强。

他时过此得勒金石,不胜快哉。

  建炎四年四月十二日 河朔 岳飞题

  ●题东松寺 #

  余自江阴军,提兵起发,前赴饶郡,与张招讨会合,﨑岖山路,殆及千里,过祁门西约一舍余,当途有庵一所,问其僧,曰东松。

遂邀后军王团练并幕属,随嬉焉。

观其基址,乃凿山开地,创立庙庑,三山环耸,势凌碧落,万木森郁,密掩烟甍,胜景潇洒,实为可爱,所恨不能欵曲,进程遄速。

俟他日殄灭盗贼,凯旋回归,复得至此,即当聊结喜縁,以慰庵僧。

  绍兴改元仲春十有四日 河朔 岳飞题

  ●永州祁阳县大营驿

  权湖南帅岳飞,被旨讨贼,曹成自桂岭平荡巢穴,二广湖湘悉皆安妥。

痛念二圣,逺狩沙漠,天下靡寜。

誓竭忠孝,赖社稷威灵,君相贤圣,他日扫清中原,复归故国,迎两宫还朝,寛天子宵旰之忧,此所志也。

顾蜂蚁之羣,岂足为功过此,因留于壁。

  绍兴二年七月初七日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马蹀沙场血,旗翻朔野秋。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自檄至此皆旧録)

  ●寄浮图慧海 #

  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师报国雠。功业要刋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丁寜寄语东林老,莲社从今着力修。

  ●池州翠微亭 #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趂月明归。

  ●题新淦萧寺壁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雠。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戸侯。

  ●满江红 #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肯忘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小重山 #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遶阶行。人悄悄,帘外月笼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

岳忠武王集  (宋)岳飞 撰 (明)单恂 辑

●原叙 #

吾徒屏迹町庐。

浏览史册。

恒遇千古忠邪之林。

国家存亡之故。

未尝不临卷兴怀。

怆然欲绝也。

粤考往喆。

忠诚天植。

殉国泯躯。

自关汉寿公而下。

若睢阳常山。

指未胜诎。

顾使人闻风悲愤。

洒涕裂眦,莫若赵宋岳鄂王之事。

岂非王忠孝大节。

贯日月。

泣鬼神。

乃至罹巨奸之酷。

毁垂成之功。

抑异于授命疆旅。

致叹时数者哉。

当思陵御札频颁。

寝阁载命。

讵不知恢复之图。

匪异人任。

一旦入缪狠之计。

自堕长城。

论者谓渊圣南辕。

黄屋非吾有也。

矧黄龙直捣。

或有刘裕灭秦归篡之忧。

虽小朝廷奚可得。

斯皆帝意中事。

桧遂建议逢合。

忍轻社稷。

蜡书徒驰。

竟成三字之狱。

由今观之。

卽其说岂尽诬耶。

迨乎锻炼旣成。

从容就义。

韩何寃之。

而弗闻于上。

三大理士■〈亻褭〉刘允升诸君子讼其寃。

而上弗察。

王虽志抱余憾乎。

假令王不奉班师之诏。

侥幸成功。

有如后之妄议者。

王以为憾乃滋甚。

故勿为耳。

王一死诚可无憾。

惟宋室偏安。

卒至版宇日蹙。

中华沦丧。

而莫可如何。

此仁人志士。

读其书。

论其世。

所为太息于阴阳大小之间。

而仿徨天人之际也。

王少力学。

好左氏春秋。

有关汉寿风。

汉寿自一二笺牍外。

撰着罕传。

而王所为表札诗记。

沉挚壮凉。

能自写浩然之气。

又与武侯出师二篇相上下。

余故采桯史诸书所载。

裒次录存之。

庸系千百载忠孝仰止之怀。

他若遗言佚事。

杂见于金陀粹编。

及精忠诸录。

率多琐复。

又后贤凭吊之作。

窃嫌挂漏。

并缺弗存。

观者尙毋嗤其未备云。

时崇祯十一年。

戊寅人日。

单恂题于东皋之白燕庵。

●岳忠武王集 #

○南京上高宗书略

陛下已登大宝。

黎元有归。

社稷有主。

已足以伐虏人之谋。

而勤王御营之师日集。

兵势渐盛。

彼方谓我素弱。

未必能敌。

正宜乘其怠而击之。

而黄潜善、汪伯彦辈。

不能承陛下之意。

恢复故疆。

迎还二圣。

奉车驾日益南。

又令临安、维扬、襄阳、准备巡幸。

有苟安之渐。

无远大之略。

恐不足以系中原之望。

虽使将帅之臣。

戮力于外。

终亡成功。

为今之计。

莫若请车驾还京。

罢三州巡幸之诏。

乘二圣蒙尘未久。

虏穴未固之际。

亲帅六军。

迤逦北渡。

则天威所临。

将帅一心。

士卒作气。

中原之地。

指期可复。

○招曹成不服乞进兵札

窃惟内寇不除。

何以攘外。

近郊多垒。

何以服远。

比年羣盗竞作。

朝廷务广德意。

多命招安。

故盗亦玩威不畏。

力强则肆暴。

力屈则就招。

苟不略加剿除。

蠭起之众。

未可遽殄。

臣昨者被奉曹成之命。

深以为陛下好生之意如此。

为臣子者。

患不能推广而行之。

故先宣布上恩。

以期改行。

阅日虽久。

扞格是闻。

臣常累遣探报。

知其贼马已离道州。

进趋广西。

此寇所为。

未肯遽屈。

意欲侵犯二广。

肆毒生灵。

俟其力尽势殚。

然后徐为服降之计。

臣今进发自郴州、桂阳监以往。

卽行措置。

用兵掩杀。

速除荡以绥彼民。

○乞复襄阳札 #

窃唯善观敌者、当逆知其所始。

善制敌者、当先去其所恃。

今外有北虏之寇攘。

内有杨幺之窃发。

俱为大患。

上轸宸襟。

然以臣观之。

杨幺虽近。

为腹心之忧。

其实、外假李成以为唇齿之援。

今日之事。

正当进兵襄阳。

先取六郡。

李成不就絷缚。

则亦丧师远逃。

于是加兵湖湘。

以殄羣盗。

要不为难。

而况襄阳六郡。

地为险要。

恢复中原。

此为基本。

臣今已厉兵饬士。

惟俟报可。

指期北向。

伏乞睿断。

速赐施行。

庶几上流早见平定。

中兴之功。

次第而致。

不胜天下之幸。

取进止。

○画守襄阳等郡札略

陛下欲驻大兵于鄂州。

则襄阳随郢。

量留军马。

又于安复汉阳。

亦量驻兵。

兵势相援。

漕运相继。

荆门荆南。

声援亦已相接。

江淮荆湖。

皆可奠安。

六州之屯。

且以正兵六万为固守之计。

就拨江西湖南粮斛。

朝廷支降券钱。

为一年支遣。

候营田就绪。

军储旣成。

则朝廷无馈饷之忧。

进攻退守。

皆兼利也。

惟是葺治之初。

未免艰难。

必仰朝廷微有以资之。

基本旣立。

后之利源。

无有穷已。

又此地夏秋则江水涨隔。

外可以御寇。

内足以运粮。

至冬后春初。

江水浅涩。

吾资粮已备。

可以坐待矣。

于今所见。

在乎速备粮食。

斟量屯守之兵。

可善其后。

臣职闇不学。

輙具管见。

仰报圣问。

辞拙事直。

伏乞圣慈裁决。

○乞出师札 #

臣伏自国家变故以来。

起于白屋。

实怀捐躯报国、复雠雪耻之心。

幸凭社稷威灵。

前后粗立薄効。

而陛下录臣微劳。

擢自布衣。

曾未十年。

官至太尉。

品佚比三公。

恩数视二府。

又增重使名。

宣抚诸路。

臣一介贱微。

宠荣超躐。

有踰涯分。

今者、又蒙益臣军马。

使济恢图。

臣实何人。

误辱神圣之知如此。

敢不昼度夜思。

以图报称。

臣揣敌情。

所以立刘豫于河南。

而付之齐秦之地。

盖欲荼毒中原生灵。

以中国而攻中国。

粘罕因得休兵养马。

观爨乘隙。

包藏不浅。

臣不及此时。

禀陛下睿算妙略。

以伐其谋。

使刘豫父子隔绝。

五路叛将。

还归两河。

故地渐复。

则金贼诡计日生。

它时浸盆难图。

臣愚。

欲望陛下假臣日月。

勿复拘臣淹速。

使敌莫测。

臣举措万一得便可入。

则提兵直趋京洛。

据河阳陕府潼关。

以号召五路叛将。

则刘豫必舍汴都而走河北。

京畿陕右。

可以尽复。

至京东诸郡。

陛下付之韩世忠心、张俊、亦可便下。

臣然后分兵浚滑。

经略两河。

刘豫父子。

断可成擒。

如此。

则金贼有破灭之理。

为陛下社稷长久无穷之计。

实在此举。

假令汝、颍、陈、蔡。

坚壁清野。

商于虢洛。

分屯要害。

进或无粮可因。

攻或难于馈运。

臣须敛兵。

还保上流。

贼定追袭而南。

臣俟其来。

当率诸将。

或挫其锐。

或待其疲。

贼利速战。

不得所欲。

势必复还。

臣当设伏邀其归路。

小入则小胜。

大入则大胜。

然后徐谋再举。

设若贼见上流进兵。

倂力来侵淮上。

或分兵攻犯四川。

臣卽长驱捣其巢穴。

贼困于奔命。

势穷力殚。

纵今年未尽平殄。

来岁必得所欲。

亦不过二三年间。

可以尽复故地。

陛下还归旧京。

或进都襄阳关中。

惟陛下所择也。

臣闻兴师十万。

日费千金。

邦内骚动。

七十万家。

此岂细事。

然古者命将出师。

民不再役。

粮不再籍。

盖虑周而用足也。

今臣部曲。

远在上流。

去朝廷数千里。

平时每有粮食不足之忧。

是以去秋臣兵深入陕洛。

而在寨卒伍。

有饥饿闪走。

故臣急还。

不遂前功。

致使战地陷伪。

忠义之人。

旋被屠杀。

皆臣之罪。

今日唯赖陛下戒敕有司。

广为储备。

俾臣得一意静虑。

不为兵食乱其方寸。

则谋定计审。

仰遵陛下成算。

必能济此大事也。

异时迎还太上皇帝。

崇德皇后梓宫。

奉邀天眷归国。

使宗庙再安。

万姓同欢。

陛下高枕无北顾忧。

臣之志愿毕矣。

然后乞身还田里。

此臣夙昔所自许者。

惟陛下恕臣狂易。

臣无任战汗。

取进止。

○乞本军进讨刘豫札

逆豫逋诛。

尙穴中土。

陵寝乏祀。

皇图偏安。

六飞时巡。

越在海际。

天下之愚夫愚妇。

莫不疾首痛心。

愿得伸锄奋梃。

以致死于敌。

而陛下审重此举。

累年于兹。

虽尝分命将臣。

鼎峙江汉。

仅令自守以待敌。

不敢远攻而求胜。

是以天下忠愤之气。

日以沮丧。

中原来苏之望。

日以衰息。

岁月益久。

污染渐深。

趋向一背。

不复可以转移。

此其利害。

诚为易见。

臣待罪阃外。

不能宣国家威灵。

克殄小丑。

致神州隔于王化。

虏伪穴于宫阙。

死有余罪。

敢逃司败之诛。

陛下比者寝阁之命。

咸谓圣断已坚。

何至今日。

尙未决策北向。

臣愿因此时。

上禀睿算。

不烦济师。

止以本军进讨。

庶少塞鳏官之咎。

以成陛下寤寐中兴之志。

顺天之道。

因民之情。

以曲直为老壮。

以顺逆为强弱。

万全之效。

兹焉可必。

惟陛下力断而行之。

不胜大愿。

○乞进屯淮甸札

伏覩陛下。

移跸建康。

将遂恢图之计。

近忽传淮西军马溃叛、郦琼等进胁军民而去。

然事出仓卒。

实非士众本心。

亦闻半道逃归。

人数不少。

于国计未有所损。

不足上轸渊衷。

臣度今日事必彼未能便有举动。

襄阳上流。

目卽亦无贼马侵犯。

唯是淮甸。

迫近行在。

臣愿提全军进屯。

万一叛伪窥伺。

臣当竭力奋击。

期于破灭。

仍乞别遣军马。

措置襄阳一带。

伏乞睿断详酌施行。

○乞乘机进兵札

金贼近累败衂。

其虏酋四太子等。

令老小渡河。

惟是贼众尙徘徊于京城南壁一带。

近却发八千人过河北。

此正是陛下中兴之机。

乃金贼必亡之日。

若不乘机殄灭。

恐贻后患。

伏望速降指挥。

令诸路之兵。

火急并进。

庶几早见成功。

○乞移都奏略 #

钱塘僻在海隅。

非用武之地。

臣请陛下建都上游。

用汉光武故事。

亲率六军。

往来督战。

庶将士知圣意之所向。

人人用命。

臣当仗国威灵。

鼓行而前。

殄灭此虏。

则中兴之功。

卽日可冀。

○论虏情奏略 #

金虏自靖康以来。

以和款我者。

十余年矣。

不悟其诈。

受祸至此。

今复无事请和。

此殆必有肘腋之虞。

未能攻犯边境。

又刘豫初废。

藩篱空虚。

故诡出此耳。

名以地归我。

然实寄之也。

臣请量带轻骑。

随二使祗谒陵寝。

因以往观敌爨。

取进止。

○乞定储嗣奏略

今欲恢复。必先正国本。以安人心。然后陛下不常厥居。以示无忘复雠之意。

○乞止班师诏奏略

契勘金虏重兵。

尽聚东京。

屡经败衂。

锐气沮丧。

内外震骇。

闻之谍者。

虏欲弃其辎重。

疾走渡河。

况今豪杰向风。

士卒用命。

天时人事。

强弱已见。

功及垂成。

时不再来。

机难轻失。

臣日夜料之熟矣。

惟陛下图之。

○乞以明堂恩补张所男宗本奏

窃见张俊例。

初除太尉。

陈乞奏荐男于文资内安排。

臣技能蔑取。

勋伐无闻。

遭际圣明。

承乏将帅。

伏念臣昨于建炎初。

因上书论事。

罪废。

偶幸逃死。

实出圣造。

于此孤孑一身。

狼狈羁旅。

因诣招抚使张所。

一见与臣言两河燕云利害。

适偶契合。

臣自白身。

借补修武郎。

阁门宣赞舍人。

充中军统领。

寻又陛统制。

其后张所军次北京。

蒙朝廷贬责南方。

卒以节死。

臣念靖康以来。

奋不顾身为国捍难者。

不为无人。

而其间误国败事者。

固亦不乏。

然圣恩宽大。

终于一切衿贷。

若张所先意两河。

而身未北渡。

已遭横议。

今其身名凋丧。

后嗣零落。

使臣不言。

臣则有负。

欲望矜怜。

将臣今岁奏荐恩例。

奏补张所男宗本。

依张俊例。

于文资内安排。

谨录奏闻。

○辞镇南军承宣使第三奏

荣命下颁。

惊魂顿失。

辞章上达。

帝命不俞。

虽臣受之不惭。

恐舆情之未协。

輙陈恳愊。

方切忧惶。

复蒙天语之丁宁。

告戒备至。

愈使臣心之感戴。

进退靡安。

敢事虚辞。

仰违明诏。

窃念臣将天威而远讨。

致贼巢之一空。

妙策奇谋。

悉遵圣训。

破坚却敌。

咸得士心。

臣实何能。

輙膺殊赏。

旣惭过量。

复付重权。

是诚叨冒以踰勋。

非谓谦辞而避宠。

况九江乃控扼之重地。

连武昌为襟带之要冲。

用得其人。

周瑜所以败曹公于赤壁。

御失其策。

隋何所以取黥布于湓江。

难使非才。

滥膺此寄。

伏望吝此咽喉之付。

以属大臣;俯从蝼蚁之诚。

使安愚分。

所有上件恩命。

乞赐寝罢。

干冒天威。

死有余罪。

谨录奏闻。

伏候敕旨。

○乞侍亲疾札 #

臣輙具危恳。

仰渎睿聪。

臣愚戆之迹。

奋身单微。

初无尺寸之先容。

独赖圣明之特眷。

虽捐躯致命。

曽不足以仰酬恩遇之丝毫。

思报之心。

宁有穷已。

臣近者奉命收复襄汉。

去家远涉。

六月余日。

臣老母姚氏。

年几七十。

侵染疾病。

连月未安。

近复腿脚注痛。

起止艰难。

别无兼侍。

以奉汤药。

人子之心。

实难安处。

伏望圣慈。

察臣悃愊。

无他规避。

蹔乞许臣在假。

以全侍奉之养。

将本军人马。

权蹔令统制官王贵、张宪、主管。

候臣老母稍安。

依旧管干职事。

恭听驱策。

结草衔环。

誓图报效。

冒犯雷霆之威。

臣无任战惧激切之至。

取进止。

○辞建节第四札

念臣猥以不才。

幸蒙委使。

敢谓涓埃之效。

遽叨旄节之荣。

若不屡辞。

干渎天听。

不惟叨冒宠荣。

不遑安处。

方今戎马侵扰。

而误恩若加于人。

深虑名器不重。

劝赏不实。

何以厌服公议。

臣虽三贡丹诚。

宸衷未允。

敢望圣慈。

察臣之愚。

实非矫饰。

所有告命。

见在鄂州军资库寄纳,伏乞特赐追还。

以安愚分。

取进止。

○乞终制札 #

伏念臣孤贱之迹。

幼失所怙,鞠育训导。

皆自臣母。

国家平燕云之初。

臣方束发从事军旅。

誓期尽瘁。

不知有家。

自从陛下渡河以来。

而臣母沦陷河朔。

凡遣人一十八次。

始能般挈,得脱虏祸。

惊悸至疾。

遂以缠绵。

臣以身服戎事。

未尝一日获侍亲侧。

躬致汤药之奉。

今者遭此大难。

茶毒哀苦。

每加追念。

輙欲无生。

而陛下恩眷有加。

卽命起复。

在臣么微。

固深衔戴。

然臣重念为人之子。

生不能致菽水之欢。

死不能终衰绖之制。

而颜有腼。

天地弗容。

且以孝移忠。

事有本末。

若内不克尽事亲之道。

外岂复有爱主之忠。

臣已般挈扶护前来。

欲于江州、或南康、军界营葬。

伏望圣慈。

矜怜余生。

许终服制。

取进止。

○辞开府札子帖黄

臣待罪二府。

理有当言。

不敢缄默。

夫虏情奸诈。

臣于面对。

已尝奏陈。

切惟今日之事。

可危而不可安。

可忧而不可贺。

可以训兵饬士。

谨备不虞。

而不可以行赏论功。

取笑夷狄。

事关国政。

不容不陈。

初非立异于众人。

实欲尽忠于王室。

欲望速行追寝。

示四夷以不可测之意。

万一臣冒昧而受。

将来虏寇叛盟。

则似伤朝廷之体。

仍望以此帖黄留中不出。

保全臣子。

臣不胜至情。

伏乞睿照。

○辞开府第三札

近者累犯天威。

力辞恩宠。

庶几陛下□烛危恳终赐矜从。

而温诏谆谆。

未回睿听。

局地吁天。

不知所措。

夫爵赏者。

人君所以为厉世磨钝之具。

人臣得之。

所以荣耀乡里。

而显贵宗族也。

谁不欲贪多而务得哉。

然得所当得。

固以为荣。

受非所受。

反足为辱。

伏念臣奋迹羁单。

被恩优腆。

使臣终身。

只守此官。

已踰涯量。

岂可分外。

更冒显荣。

遂速顚隮。

虽陛下推天地至寛之量。

在所兼容。

而微臣抱金石图报之心。

宁无自愧。

所有臣为将。

不效献言悖理之实。

臣于累奏中。

固已缕陈。

更不敢谆复。

紊烦圣听。

伏望陛下检会臣累次札子。

追寝成命。

特降俞音。

庶使微臣少安愚分。

○辞开府第四札

臣已三贡辞章。

出于诚悃。

冒犯天威。

罪不容赦。

圣恩广大。

一赐温诏。

两降札命。

扪心揣分。

感极涕零。

伏念臣草茅固陋。

备数戎行。

曾无尺寸之功。

仰报天地之德。

窃以开府之位。

实预孤卿之贵。

所以赏有功而进豪杰也。

如臣何人。

輙膺斯秩。

是以心不自安。

终难冒受。

不避谴诛。

再伸前恳。

非敢徒为辞逊。

伏望圣慈。

矜察愚衷。

收还成命。

庶令臣少安愚分。

臣不胜虔祈俟命之至。

取进止。

○辞宣抚副使札

臣近叨受招讨使。

不容牢辞。

又蒙圣恩授以前件差遣。

切念臣一介寒贱。

误膺器使。

顾土宇恢复之迹。

未见尺寸。

而厚恩醲赏。

涯分已踰。

且以宣抚之重名。

实寄专征之大事。

自非廊庙近臣。

勋伐高世者。

岂当冒躐而居。

异时付托失人。

或误驱策。

虽粉臣骨。

曷足以谢陛下。

兼招讨使。

权不为不重。

若更加以甚高非常之宠。

必起负乘斯夺之悔。

所有宣抚副使恩命。

实难祇受。

伏望追寝误恩。

庶安愚分。

臣无任悚惧。

恭听宸命之至。

取进止。

○乞解军务第二札

臣顷以多病易衰。

仰渎宸听。

乞退处邱垄。

以便养疴。

伏蒙陛下。

未忍弃去。

尙閟俞音。

不免控沥肺盰。

再摅悃愊。

今贤能辈出。

才智骈臻。

干城心腹之士。

可以付以军旅者。

类不乏人。

则臣之所请。

无邀君之嫌。

今讲好已定。

两宫天眷。

不日可还。

偃武休兵。

可期岁月。

臣之所请。

无避事之谤。

臣不揆庸愚。

幸免此二事。

止以疾病余生。

恐误任使。

久享厚禄。

坐费太仓。

蚤夜以思。

身不遑处。

所以不避鈇钺。

至于再而不已。

伏望陛下垂溥照之明。

回盖高之听。

曲加仁恻。

洞照愚衷。

使一夫之微。

终遂其欲。

特许退休。

就营医药。

○辞男云特转三官札

臣闻君之驭臣。

固不吝于厚赏。

父之教子。

岂可责以近功。

臣昨恭依睿算。

与贼决战于陈颕之间。

云随行迎敌。

虽有薄效。

殊未曾立到大功。

遽超横列。

仍领郡防。

赏典过优。

义不遑处。

所有诰命。

臣不敢令云祗受。

伏望圣慈。

俯垂天鉴。

追还异恩。

庶使云激励懦庸。

别图报效。

取进止。

○辞男云转三官第二札

伏念臣本以凡材。

误蒙陛下付以方面。

若臣不能与士卒一律。

则亦不能整齐其心。

昨者之战。

士卒冒犯矢石。

有斩将陷阵立奇功者。

臣方列上事状。

得沾一级。

而男云何从超进崇资。

臣正恐士卒有无功之谤。

陛下致滥予之讥。

且陛下方谨惜名器。

以磨砺天下。

将昭复大业。

而乃因臣私恩。

废公议。

臣不自安。

伏望圣慈。

特降睿旨。

收还上件恩命。

臣父子幸甚。

取进止。

○辞男云特转恩命札

臣闻惟名与器。

不可以假人。

故循守资格。

自有常法。

必有非常之功。

而后有非常之赏。

如臣男云。

始就义方。

尙存乳臭。

虽累经于行陈。

曾未见于事功。

比者仰蒙圣恩。

曲垂异眷。

超资躐等。

骤进官联。

不惟使云志气怠惰。

而臣益切满盈之愧。

况臣旣已仰窃国恩。

致身显仕。

固有侥冒之名矣。

今倂与其子而侥冒其可乎。

伏望陛下揭离照之明。

体干健之断。

特赐睿旨。

追还告命。

庶使云粗知官爵之难得。

勉力学业。

他日或能备效驱策。

受之未晚。

取进止。

○辞男云特转恩命第二札

臣闻、正己然后可以正物。

自治然后可以治人。

臣奋身疎逖。

冒国宠荣。

陛下误恩。

擢置重任。

以孱陋之资。

将军旅之众。

顾惟匪称夙夜。

惶惧惟恐。

检饬修省。

有所未至。

不足以服众。

比者男云未尝立功。

遽迁优秩。

在臣私分。

实不遑处。

臣庸懦无能。

方将勉竭驽钝。

仰图报称。

而自使其子受无功之赏。

则是臣不能正己而自治。

将何以率人哉。

伏望陛下怜臣拙直。

察臣愚衷。

早赐俞音。

收还成命。

容臣男他日更立战功。

然后命之以官。

亦未为晚。

所有官告一轴。

除已令本司签厅。

牒鄂州于军资库寄纳外。

取进止。

○辞少保第三札

臣闻忠臣之事。

君计功而受赏。

量力而受官。

不为苟得。

以贪爵禄。

况师旅方兴。

事功未着。

臣方同士卒之甘苦。

明将佐以恩威。

冀成尺寸之功。

仰报君父之德。

岂可身被厚宠。

而恝然不以当锋刃。

冒矢石者为心哉。

所有少保恩命。

臣实不敢祗受。

伏望陛下日月照临。

乾坤覆载。

察臣肺腑。

追寝异恩。

臣愿凭陛下雷霆之威。

托宗庙山岳之福。

罄竭驽钝。

期效涓埃。

候将来功绩有成。

臣将拜手稽首。

祗承休命矣。

诚恳迫切。

至于再三。

干渎天威。

臣不任战悸恐惧之至。

取进止。

○辞少保第四札

臣闻爵以驭其贵。

禄以驭其富。

爵禄者、人君驭天下英豪。

而使之贵富也。

人孰不欣受而愿享之。

然名器假人。

为传所讥。

无功受禄。

为诗所刺。

则君不可以轻予。

臣不可以妄受。

臣性资朴鲁。

久叨宠荣。

每惧满盈。

弗克负荷。

况乃孤卿。

实为异恩。

若更无功。

輙有贪冒。

臣赋分谫薄。

窃恐别招谴责。

伏望陛下怜臣懃恳。

特降俞音。

追还恩命。

庶使臣稍安愚分。

别效寸长。

仰报陛下天地生成之德。

干冒鈇钺。

伏候敕旨。

○辞少保第五札

臣之事君。

义无有己。

若夫贪慕爵禄。

务荣一身。

而不以国家为念。

则非臣之所忍为也。

比者、羯胡败盟。

再犯河南之地。

肆为残忍。

人神共愤。

臣方将策驽砺钝。

冀效尺寸。

以报陛下天地生成之德。

今则虏骑寇边。

未见殄灭。

区区之志。

未效一二。

臣复以身为谋。

惟贪爵禄。

则诚恐不足为将士之劝。

而报恩无所。

万诛何赎。

伏望睿慈。

追寝成命。

特赐俞音。

姑诏有司。

留以为异时涓埃之赏。

取进止。

○辞男云除御带第二札

窃以御带之职。

至近冕旒。

非有干城之才。

可以任腹心之寄者。

不足以当其选。

臣男云。

年少蠢愚。

殊未练达世务。

一旦骤迁此职。

实非騃幼所能。

陛下为官择人。

岂当出此。

知子者父。

诚不遑安。

不免披露愚诚。

再干天听。

○乞叙立王次翁第二札

臣契勘参政与枢副叙位。

朝廷自有定例。

岂可为臣忝。

窃孤卿叙位。

使在参知政事之上。

不免再具诚恳。

仰渎圣听。

伏望睿慈。

曲垂昭鉴。

许臣只依近例。

叙位在参知政事之下。

庶使庸愚不致僭越。

取进止。

○乞解枢柄第三札

露章待罪。

自惊宠数之过优。

温诏示恩。

犹閟俞音之下逮。

再陈愚恳。

仰渎渊聪。

伏念臣滥厕枢庭。

误陪国论。

贪荣滋甚。

补报蔑然。

岂惟旷职之可忧。

抑亦妨贤之是惧。

冀保全于终始。

宜远引于山林。

伏望圣慈。

察其诚心。

实非矫饰。

速降睿旨。

许罢机政。

取进止。

○辞除两镇充万寿观使第二札

窃以两镇节旄。

国朝盛典。

非有大勋。

岂容轻授。

臣前此叨据。

常惧弗称。

自惟智术短浅。

坐糜岁月。

考其绩用。

初无丝毫。

安可更尔冒荣。

矧内祠之任。

得侍清光。

朝廷所以贵老尊贤。

用昭异数。

在臣愚分。

非所宜处。

顾待遇之愈隆。

夙夜以思。

虽粉身碎骨。

何以图报万一。

愧深汗溢。

感极涕横。

重念臣才疎德薄。

人微望轻。

若不自列。

滥当优宠。

必至顚隮。

上孤宸眷。

欲望圣慈。

追寝成命。

除臣一在外宫观差遣。

取进止。

○谢讲和赦表 #

臣岳飞上表言。

今月十二日。

准进奏院递到赦书一道。

臣已卽躬率统制领将佐官属等。

望阙宣读讫。

观时制变。

仰圣哲之宏规。

善胜不争。

实帝王之妙算。

念此艰难之久。

姑从和好之宜。

睿泽诞敷。

舆情胥悦。

臣飞诚欢诚忭。

稽首顿首。

窃以娄钦献言于汉帝。

魏绛发策于晋公。

皆盟墨未干。

顾口血犹在。

俄驱南牧之马。

旋兴北伐之师。

盖夷虏不情。

犬羊无信。

莫守金石之约。

难充溪壑之求。

图暂安而解倒垂。

犹之可也。

顾长虑而尊中国。

岂其然乎。

恭惟皇帝陛下。

大德有容。

神武不杀。

体干之健行。

巽之权务。

和众以安民。

乃讲信而修睦。

已渐还于境土。

想喜见于威仪。

臣幸遇明时。

获观盛事。

身居将阃。

功无补于涓埃。

口诵诏书。

面有惭于军旅。

尙作聪明而过虑。

徒怀犹豫而致疑。

谓无事而请和者谋。

恐卑辞而益币者进。

臣愿定谋于全胜。

期收地于两河。

唾手燕云。

终欲复雠而报国。

誓心天地。

当令稽颡以称藩。

○奉诏移伪齐檄

■〈契,廾代大〉勘伪齐僭号。

窃据忭都。

旧忝台臣。

累蒙任使。

是宜执节效死。

图报国恩。

乃敢背弃君父。

无天而行。

以祖宗涵养之泽。

飜为雠怨。

率中华礼义之俗。

甘事腥膻。

紫色余分。

拟乱正统。

想其面目。

何以临人。

方且妄图襄汉之行。

欲窥川蜀之路。

专犯不韪。

自速诛夷。

我国家危运已销。

中兴在卽。

天时旣顺。

人意悉谐。

所在皆贾勇之夫。

思共快不平之忿。

今王师已尽压淮泗。

东过海沂。

驿骑交驰。

羽檄叠至。

故我得兼收南阳智谋之士。

提大河忠孝之人。

仗义以行。

乘时而动。

金洋之兵。

出其西。

荆湖之师。

继其后。

虽同心一德。

足以吞彼国之枭羣。

然三令五申。

岂忍残吾宋之赤子。

尔应陷没州县。

官吏兵民等。

元非本意。

谅皆胁从。

屈于贼威。

归逃无路。

我今奉辞伐罪。

梂溺苏枯。

惟务安集。

秋毫无犯。

倘能开诚纳款。

肉袒迎降。

或愿倒戈以前驱。

或列壶浆而在道。

自应悉仍旧贯。

不改职业。

尽徐戎索。

咸用汉条。

如或执迷不悟。

甘为叛人。

嗾桀犬以吠尧。

詈猎师而哭虎。

议当躬行天罚。

玉石俱焚。

祸并宗亲。

辱及父祖。

挂今日之逆党。

遗千载之恶名。

顺逆二途。

蚤宜择处。

兵戈旣逼。

虽悔何追。

谨连黄榜在前。

各令知悉。

○御书屯田三事跋

臣闻先正司马光有言。

德胜才。

谓之君子。

才胜德。

谓之小人。

论人者。

能审于才德之分。

则无失人矣。

曹操募百姓屯田许下。

所在积粟。

诸葛亮。

分兵屯田。

而百姓安堵。

羊祜怀逺近。

得江汉之心。

亦以垦田获利。

若三子者。

重本务农。

使兵无艰食。

其谋猷术略。

皆不在人下。

才有足称者。

然操酷虐变诈。

掔申商之法术。

虽号超世之杰。

岂正直中和者所为乎。

许劭谓清平之奸贼。

乱世之英雄。

其德有贬云。

亮、开诚心。

布公道。

邦域之内畏而爱之。

祜、增修德言。

以怀柔初附。

则德过于操逺矣。

观亮素志。

欲龙骧虎视。

包括四海。

以兴汉室。

天不假以年。

遽有渭南之恨。

祜辅晋武。

慨然有幷吞之心。

后平吴身不及见。

二子有意于功名。

而志弗克伸。

惜哉。

臣庸德薄才。

诚不敢妄论古人。

伏蒙陛下亲洒宸翰。

铺述二三子屯田足食之事。

俯以赐臣。

臣敢不策驽砺钝。

仰副圣意万一。

夫服田力穑。

乃亦有秋。

农夫职尔。

用屯田以足兵。

食诚不为难。

臣不揆愿迟之岁月。

敢以奉诏。

要使忠信以进德。

不为君子之弃。

则臣将勉其所不逮焉。

若夫鞭挞四夷。

尊强中国。

扶宗社于再安。

辅明天子以享万世无疆之休。

臣窃有区区之志。

不知得伸欤否也。

绍兴十年。

正月初一日。

武胜定国军节度使。

开府仪同三司。

湖北京西路宣抚使。

兼营田大使。

武昌郡开国公。

食邑四千戸。

实封一千七百戸。

臣岳飞谨书。

○申刘光世乞进兵状

窃念飞以行伍贱隶。

辱知朝廷。

蒙被厚恩。

殒殁难报。

每以为国家之难。

虽非所命。

犹当戮力。

矧承楚之事。

危迫如许。

累准朝廷指挥催督。

此正飞等捐身徇义之秋。

切缘王镇抚林。

郭镇抚仲威等。

并不见差拨军马前来。

使司王统制。

虽闻已起发。

卽日尙未知屯驻去处。

据探。

虏人急攻楚州。

切恐万一疎虞。

于淮南诸镇利害不细。

飞已于今月十五日。

具申使司去讫。

飞一面起发。

前往承州措置剿杀外。

伏乞钧慈。

特捐一二千之众。

别差总统制官一员前来犄角。

庶不致上误国事。

谨具状申。

伏候指挥。

○申刘光世乞兵马粮食状

飞昨奉圣旨。

指挥差充前件差遣。

于八月十五日还至常州宜兴县。

于十八日起发前来。

祗赴新任。

二十二日至江州军歇泊。

据探报。

金人见围楚州。

飞遂速急权差统制王贵。

管押兵马等船济渡。

切虑迟滞。

有失事机。

不免躬亲。

先入泰州。

于二十六日夜二更到泰州城外。

承准八月十九日指挥。

令飞与赵镇抚立犄角。

飞遂措置调发兵夫粮食。

幷不住差人勾唤王贵等军马。

实缘舟船数少。

今月初九日。

方尽到泰州。

飞已差张宪权行守城。

见今大军屯驻三。

(光宗皇帝嫌讳)与金人大寨不逺。

惟是新复建康之后。

所有士马。

疮痍尙新。

羸弊方甚。

兼自到任未及一旬。

刍茭糗粮。

一一窘乏。

本未能卽从王事。

重以承楚之急。

甚于倒垂。

不可以顷刻安居,理宜前进。

欲望钧慈。

捐一二千之众。

假十余□之粮。

令飞得激厉士卒。

径赴敌垒。

解二州之围。

扫犬羊之迹下。

以禆相公之盛烈。

上以寛主上之深忧。

不胜幸甚。

○五岳祠盟(题记)

自中原版荡。

夷狄交侵。

余发愤河朔。

起自相台。

总发从军。

歴二百余战。

虽未能逺入夷荒。

洗荡巢穴。

亦且快国雠之万一。

今又提一旅孤军。

振起宜兴。

建康之城。

一鼔败虏。

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

故且养兵休卒。

蓄鋭待敌。

嗣当激厉士卒。

功期再战。

北踰沙漠。

蹀血虏庭。

尽屠夷种。

迎二圣归京阙。

取故地上版图。

朝廷无虞。

主上奠枕。

余之愿也。

河朔岳飞题。

○题广德军金沙寺壁

余驻大兵宜兴。

沿干王事过此。

陪僧僚谒金仙。

徘徊蹔憩。

遂拥鐡骑千余。

长驱而往。

当俟立奇功。

殄丑虏。

复三关。

迎二圣。

使宋朝再振。

中国安强。

他时过此。

得勒金石。

不胜快哉。

建炎四年。

四月十二日。

河朔岳飞题。

○题东松寺 #

余自江阴军提兵起发。

前赴饶郡。

与张招讨会合。

■〈山责〉岖山路。

殆及千里。

过祁门西约一舍余。

当途有庵一所。

问其僧曰。

东松。

遂邀后军王团练幷幙属。

随嬉焉。

观其基址。

乃凿山开地。

创立庙庑。

三山环耸。

势凌碧落。

万木森郁。

密掩烟甍。

胜景潇洒。

实为可爱。

所恨不能款曲进程遄速。

俟他日殄灭盗贼。

凯旋回归。

复得至此。

卽当聊结喜缘。

以慰庵僧。

绍兴改元仲春。

十有四日。

河朔岳飞题。

○题永州祁阳县大营驿

权湖南帅岳飞。

被旨讨贼曹成。

自桂岭平荡巢穴。

二广湖湘。

悉皆安妥。

痛念二圣逺狩沙漠。

天下靡寜。

誓忠孝。

赖社稷威灵。

君相贤圣。

他日扫清胡虏。

复归故国。

迎两宫还朝。

寛天子宵旰之忧。

此所志也。

顾蜂蚁之羣。

岂足为功。

过此因留于壁。

绍兴二年七月初七日。

○题鄱阳嵬石山寺

嵬石山前寺。林泉胜景幽。紫金诸佛相。白雪老僧头。潭水寒生月。松风夜带秋。我来嘱龙语。为雨济民忧。

○从驾游西内应制

敕报游西内。春光蔼上林。花团千朶锦。柳捻万条金。燕遶龙旗舞。莺随凤辇吟。君王卽天地。化育一仁心。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马蹀阏氏血。旗枭克汗头。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翠光亭 #

爱此倚栏杆。谁同寓目闲。轻阴晴弄日。秀色隐空山。岛树萧颾外。征帆杳霭间。予虽江上老。心羡白云关。

○题翠岩寺 #

秋风江上驻王师。蹔向云山蹑翠微。忠义必期清塞水。功名直欲镇边圻。山林啸聚何劳取。沙漠羣凶定破机。行复三关迎二圣。金酋席卷尽擒归。

○寄浮图慧海 #

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师灭虏酋。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丁宁寄与东林老。莲社从今着力修。

○池州翠微亭 #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题新淦萧寺壁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雠。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戸侯。

○满江红 #

怒发冲冠。

凭栏处、萧萧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

犹未雪。

臣子恨。

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飡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小重山 #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

已三更。

起来独自遶阶行。

人悄悄。

帘外月笼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

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

弦断有谁听。

宋史本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