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泉草堂遗稿

北泉草堂遗稿 #

(明)林士元 著

本 传 #

林士元,东洋人,字舜卿。

正德庚午乡荐,甲戌进士。

授行人,册封唐藩。

馈金六十镒,却不受。

王深器之。

乙酉擢南京户科给事中,劾光禄少卿史俊怙势杀人,都御史汪鋐考察不公,并劾罢内外不职者数十人,仕路一清。

先后陈时务数十疏,皆极剀切。

壬辰擢湖广副使,备兵衡永。

江华流民,与士户争田,构兵连年,祸延诸郡。

士元单骑往谕,争遂息。

吏部郎中邓尚义之弟挟制守令,侵牟里党,按以法。

转广西参政,分守苍梧。

戊戌征大藤峡,士元督饷纪功。

有贵势子弟希报功次,绝不假借。

捷奏,擢浙江按察使,未赴。

以忧归,遂不起。

祀桂林名宦。

(《郝通志》)晚年家居,时或戴笠躬耕,乡人贤之。

所著有《学思子》、《中庸孟子衍义》、《读经录》、《读经附录》、《孔子世家颜子列传论》、《北泉论草》及《文集》十卷。

祀乡贤。

(《阮郡志》)

员山里记 #

郡之南百里许,有里员山地,形势员如布棋,如运规,屈曲盘旋,故曰员山。

或曰其山多猨,故取以为名;非也。

嘉靖初,抚军谈公巡行方岳,适我琼邦,经历兹士,里中士大夫冠盖相见者,不下十百。

公曰:“此何地耶?人文若此其楚楚耶?”称赞久之。

究其始终,乃云一族兄弟团居于此,不禁鼓掌大笑曰:“吾巡视多矣,未有若员之文士接踵,官员济济如此里也者。

”而员山之名遂相传至今。

按员山形势高爽,向背合局。

远而望之,隐隐然陂陀。

自金牛山下,略大江而止。

金鸡贵人,排衙列旌。

文笔峰掩映指顾间。

俯而视焉,萦洄盘绕。

中有巨塘,长广百亩,杂以荷花,鱼虾不可胜食。

塘之外为石麓坡,起西转东,迄南直北,二里许,稍内屈而止。

南以西有麓宽平,为径口,族人居之。

有祖曰洁,开科于此。

西以北为上山,有岭曰山樵,盖村主山也。

高数丈,势如常蛇,连延数十里,岩石峻绝。

又北而东,与麓对峙,为下山。

草木繁植,松竹尤多。

禽兽比昔虽减去八九,而狐兔鹧鸪麋鹿野雉之属,未尝不有,故一时刍荛苫盖畜牧祭祀之用,多取给于此。

岭下有水田数十顷,源泉涌出。

遇旱则决泉以灌之,水利甚溥。

塘之尾有井曰甘泉,味甘而色清,饱饮而不饫。

其腰有长桥卧波,外接石麓,为社学,内筑菱角池。

员之俗:岁时伏腊,祈报登科,饮毕唱和,争以诗对相尚。

邑宰朱公尝见临而盛称曰:“小吉安汝南周氏自四世祖宋进士渠公开基于此,迄今十余世,族大繁衍,科甲联芳,仕宦不绝,孰非乃祖之所赐!”《郡志》云:“地虽小而巧,水环径通,周氏居之,读书策仕接踵,族夥而聚,虽纚檐叠霤逼侧甚于闱?,终不舍而他迁。

”《诗》曰:“敦彼行苇”,此其“敦”之谓哉!

明赐进士第升授奉政大夫工部

都水司郎中周务斋公墓志铭

岁乙未九月十九日,工部郎中务斋周公,以疾终于员山之正寝。

元归自湖广宪台,既抚其棺而哭之。

再四年戊戌,归自广西省,则又哭之。

其从兄弟来北泉草堂,言曰:“亡弟所以停棺未葬者,待子玄室之铭也。

”予与务斋生同里闬,辱在瓜葛,进身同年,仕同朝,志且莫逆,铭恶可辞。

谨按状:

公讳宗本,字立之,姓周氏,号务斋。

先世闽人,自始祖翰林学士来琼,居秀梅里,三世祖致政公,来居员山,为东洋里正,世跻科第。

公高祖讳淋,曾祖讳悦,祖讳升,皆隐居不仕。

父讳奇馔,封工部郎中。

母王氏,封太宜人。

以成化乙巳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生。

公有奇节,稍长颖悟绝人。

授《羲经》,旁通《诗》

《书》《礼记》,远近以神童目之,然大志阔步,不屑进取。

从父靖江县尹奇健,督而教之,使从事举业。

十七岁以儒士应辛酉乡试。

张参政合省选士,择其最者四人,以示于众曰:“奇才!奇才!”公与吾琼张进土世衡,博罗郑御史维新,其一人则予忘之。

是秋张果发解,公还中丁卯举,再试中甲戌礼部唐皋榜进士,授溧阳令。

邑居京辅,多豪右。

公苦节秉法,无所吐茹,抚按交荐其贤。

以风宪召入京,舟行河,挽卒与贵有力者争道,为其所衔。

授南京工部都水司主事。

差抽芜湖竹木,毕力剔蠹国,计倍于昔。

还管部事,署郎中。

以疾告辞,赐归。

调理者八年。

盖公以二亲垂老在堂,因此为终养之计也。

一日封翁厉声曰:“圣明在上,乡里贤俊,后先飞腾,拖金衣紫,吾非人心,不愿有此耶?汝欲待我以死!我即不食矣!”公惶惧无以应,即束装赴部,复旧职,升都水司郎中。

时南京工部,岁课所入,惟芦洲为盛。

而贵族庵寺,相倚奸利。

尚书石湖何公,特疏公名于朝,奉玺行事。

公按其尤者数家。

置于法,夺其利还之民。

莫不摇手相戒曰:“回避新芦洲也。

”善政屡腾,朝廷特旨宣慰,升奉政大夫,晋爵营缮司郎中。

居无何,封翁讣至,公奔丧归。

读礼既逾祥禫,则自喜曰:“昔之出,逼于父命。

今供菽水于母氏之旁,尚有何言哉!”再逾年,疾作,遂不起。

得寿五十有一。

室曾氏,封宜人,无子。侧室生女三。长适胡方伯之孙焯,次适举人陈世美之子传燮,俱太学生,三则予仲子礼部儒士乐之也。

公赋性刚介,遇事敢为,取予一毫不苟。

家居惟读书课农事,足迹不涉府城。

善诗,有唐人风致。

酒后辄豪吟数首。

遇敌者联唱,或通宵不寐。

文有气格,多不留稿。

公卒后,从子忠检笥中,得若干篇,录藏于家。

铭曰:

茂质清操,博学强记;厥德不回,浩然正气。

稠人之中,耿耿持议;如倚危楼,俯瞰平地。

科甲蜚英,盘错别利;宦辙所之,民安吏忌。

强者见锄,柔乃有恃;士论推公,远大之器。

仕而不仕,爱日爱志;不仕而仕,勉承亲意。

金紫是荣,不如融泄;若人者俦,汉贤毛义。

天不佑贤,夺之胡遽!夺之酷矣,复艰其嗣。

梁山之西,川原苍翠;爱卜幽藏,于此焉瘗。

崇土为坟,刻石以志;作铭者谁,北泉友弟。

奉政大夫广西按察司佥事

竹庵吴公墓志铭并序

吴公讳天挺,字人豪,号竹庵。

先闽人曰霖者,仕宋为评事,谪居琼之澄迈。

越五世曰邦用者,由澄迈卜居于安定之潭览村,遂为潭览吴氏始祖。

其后曰伟,字彦奇者,由岁贡补太学生。

是生灏,字子明,由岁贡授昌化训导,致仕。

卒赠文林郎,荆州府推官。

室叶氏,赠孺人。

公于宾州守孟俅、庆远府推官孟称,皆称伯仲也。

生四子,曰:天启,天河县教谕,次即竹庵,次天赐,次天成。

公少与教谕随任读书,并驱英俊,选补昌化学禀膳生。

弘治乙卯乡试,公以《羲经》被荐售,中春官乙榜,辞不就,卒业北雍。

举人岑英客死京邸,富家子也,公携丧与囊金还其子,毫末无所私。

公归,与从兄湘阴尹廷宥,治通士业,至废枕席,辛未、甲戌连下第。

选湖广荆州府推官,公至决狱如老法吏。

寻视篆郡,当州湖之冲,供亿繁薮,目睹宗室禄数日增,民弗堪命。

公措理有方,政通民和。

巡按御史陈君则荐其才堪大用,工部侍郎刘公以建营至,都宪东湖吴公以赈饥至,檄公分行诸郡,吴公寻荐之御史。

今都宪东塘毛公,委公署江陵县事,批曰:“江陵冲要,罢敝之甚,非大才如某,不足以治之。

”其往治仍不妨府事,俾弊政厘革,流移招边,新尹即来踵成之,是为新尹师也,平生所学何负哉!毛公则又荐之。

初,陈君于郡县佐贰独荐公一人,颇有里闬之议,至是舆论帖服。

居三载,当考最,御史何君鳌表其政绩卓异,宜褒示其位,朝议从之,遂有敕命之锡。

先考赠君推官,暨妣孺人,今所推恩也。

公进阶文林郎,配王氏,县博士濂师周之女也,封孺人,盖异数焉。

寻升南京太仆寺寺承,修马政,又三年秩满,吏部引奏,取旨复职官,上官例不考核也。

岁嘉靖乙酉冬,擢广西按察司佥事,奉玺书整饬左江一道兵备,兼理分巡事。

时土酋岑猛作乱于田州,都宪东皋姚公奉令总制军务,檄公与参将沈希仪以兵守南宁,塞交趾之通。

事平,当上功。

会有言斩岑猛非真者,东皋被谤去。

阳明王公以尚书继提督。

值猖寇起平南,檄公调度军事,与张参将经,共擒斩一千二百级,列县底宁。

而公亦以人处兵间,冒暑雨致疾,疏乞骸骨,得谕旨致仕还乡”。

阳明大书《归去来兮辞》赠之,且相期云:“报功在迩,再起有日。

君疾其弗药。

”会阳明亦下世,事遂寝。

是为戊子七月也。

公归,囊橐萧然,如未官时。

乃就先人旧庄,导泉为田,得二百亩。

结草墩课诸子孙,为终焉计。

越五年癸巳,以疾终,距生于成化庚寅二月三日,得寿六十有四。

子男四:方升、乔升俱痒生,同升阴阳训术,出王孺人;次升尚幼,出侧室杨。

女三:长适义官周炯,次适周世和,三适何子元,俱庠生。

孙寿龄、富龄、康龄、元龄、绍龄、泰龄、益龄,凡七人。

寿龄稍长,文游邑庠,余俱入小学。

孙女长适庠生曾逊。

方升于乙未年葬公于石豆都龙供峰下。

公学旁通,星历医卜及堪舆家,无不精到,龙供之藏,从公志也。

方升与婿世和,奉省魁许益光所为状,过北泉请铭。

予哭焉,且言曰:“吾乡里论竹庵,类以鹗荐之英,至方面大夫,荣矣,而孰知其志节有高于此者乎?”公素与廖太宰龙湾公文会甚密,每过东光必留止数月。

后龙湾入掌铨衡,人谓公赴选,必得高官,公辄不应。

其自荆州考绩至京也,龙湾为吏部侍郎,会急缺试风宪,公称疾不赴。

及得寺丞之报,公喜曰:“寺丞吾无嫌矣!左江亦如李广,老而得当单于者欤?”东皋阳明周旋军旅间,几三年,而皆及表其功勤而止。

夫以公之敏才,而发科又甚早,使其先数年以仕,后数年以归,虽循资可至通显。

而左江树立,在人耳目,肯一效世俗自叙陈,亦将增秩未艾。

而公固义命自安,听其止而休焉,呜呼其亦伟矣!予非为区区者计,顾惟以山川生才,将以供世用,用而不意其所施,固亦山川之所甚惜也。

予痛惜而铭兹藏也,敢私乎公哉!铭曰:

已乎竹庵,山川孕才。

樟须作栋,龙岂随骀。

学淹经籍,爰及星卜。

识裕兵刑,不遗钱谷。

掇科则早,登仕孔迟。

藏器靡珍,利用曷施。

沛然作雨,出牧荆州。

地劳心逸,裁剸如流。

于坰之马,亦曰<马回><马回>。

孰秉渊深,作配伯回。

猗彼浔南,危然后安。

公存贼没,单骑霜寒。

拂衣勇退,急流之中。

道惟直已,口不言功。

绿野之阴,黄精白饭。

谓鹤宜长,而龟何短。

有尽者生,不磨者名。

大夫孙子,清白斯绳。

嘉靖十五年丙申。

大明武昌府通判懒斋周公墓表

琼山之西南,百里之远,有冈曰莫寅。

左右环侍,背屏山而临曲池,首卯而趾酉,屹然崇四尺于其间者,湖广武昌府通判懒斋周公之墓也。

既葬逾十年,其仲子筌、箴,奉年谱且述公遗命,以墓表属余,余不敢辞。

谨案谱:公讳宾,字廷重,号懒斋。

先世莆田人,宋季有寓于琼,卒葬邑西秀梅里,题其碣云:“有宋学士周七官之墓。

”失其讳。

七官子孙,世居东洋里员山村,蕃衍而业儒。

与公同年者,靖江尹奇健。

后公登第者,工部郎中宗本,户部主事世昭。

诸以科贡登仕者尚多焉。

高祖讳孔琛,曾祖讳济。

祖讳升,正统间以经礼中邱文庄榜,有学行,文庄久敬而善交焉。

考讳学文,屡以儒士应举教读,乡闾多所成就。

妣宾州守孟俅之妹。

以成化元年六月甲子日生。

公颖悟有奇节,稍长,父母以祖经授之曰:“此吾先墨庄文艺也。

”有族伯曰某者,建塾延师,自任供馈之费,而省督诸子弟尤严,禁家务不以相及,故公得专志于学,治举业卓有成效。

岁二十二,领成化丙午乡荐第二十三名。

应庚戌礼部会试,中乙榜,署韶之曲江学训导,邑故张文献之邦。

而近时科第落落,公督率喾序,课程不怠。

弟子邓元、唐风,并以礼经魁省闱,人谓传衣钵之功也。

逾八载,丁太夫人忧,丧葬依古礼,不用浮屠、服阕。

又二载,以儒士尊翁垂白在堂,不忍远离。

尊翁告之曰:“汝有二弟侍终,吾望汝禄养,安得迟迟。

”公恐惧就道。

会试新例,违限革黜者众。

公以先十日谒部无罪焉。

会试再不第,适丁儒士公忧,丧葬如夫人礼,乡人多效慕焉。

制终赴部,改训三河县学。

三月通考九年绩,称最。

升桂林府推官,谳狱详明,承委多劳绩。

抚按交荐,升武昌府通判。

督征勤敏,廉介不私,被荐亦如广西。

一年以疾告,二年再告。

抚按察其志不可留,闻于朝,上准致仕,是为正德甲戌岁也。

公既归员山,明农讲学,教诲子弟,足迹不至城府。

与乡人居,退让以明礼,取予毫末不苟。

尤善珍摄,勿药而有喜,寿八十有一,考终正寝,是为嘉靖二十四年乙巳岁三月二十八日也。

配宜人海氏,御史澄之族,贞吉宜家,先公卒,葬并佳城。

子三:管、筌、箴。

二女:长适澄迈贡士吴缙,次适梁老蔡乾清。

孙三:澎、滋、沂。

管、筌、澎、滋俱府学庠生。

箴以例补授安定县阴阳学训术。

沂尚幼。

是岁县庠改造文庙落成,俎豆一新,诸士议公祀于乡贤,呈府县并达督学使者,待报举行。

公而判巨郡,皆会盘错别利器之所,树立有效。

而年谱出自公手著,不欲自矜,弗能追叙其详。

忆予宪副之日,闻武昌之民生祀之。

暨参广右,则拜公于名宦祠。

因自叹曰:“忝宪两藩,宁不于公是愧乎?”嗟乎!二邑之人心,固不可诬。

而公之实政实德,自有不可掩者哉!

抑予读抚院西轩陈公荐疏末云:以上各官俱贤能,而其中周宾、吴越为最,乞不次擢用。

夫天下士于两广数百人矣,而二公褒然首称,况令名而有终乎?是可敬矣!吴公,端人也,初尹武昌有声。

晋太平思恩通判同知。

嘉靖初,边夷屡衅,桂文襄在吏部,以咎坐守长,多易置焉。

特升吴公为工部郎。

寻以光禄寺少卿致仕,南京荣之。

湛祭酒甘泉盛学士程斋,倡为诗什,属予序焉。

既易箦,其子嵎奉遗命来苍梧索墓表,予哀感而授之。

兹复承筌、箴之请,执笔以表懒斋之墓也。

二公俱乡里前哲,名称于未世,而范垂于后人。

予并附之,以垂不朽云。

贞节莫孺人三首

早岁离鸳侣,晨昏强自持。个中惟欠死,此外更何思!盟誓山丘重,贞心天地知。昭昭青史内,千古令名垂。

偕老平生愿,那堪丧所天。妆台春梦冷,玉颊泪痕鲜。劲节丹心炳,孤身白发坚。彤庭旌节下,奕祀姓名传。

—自良人逝,冰霜苦自持。红颜身不死,白璧行无疵。镜里铅华谢,胸中铁石期。覆舟身不没,节孝有天知。

送周清溪先生福州司顺训

周君金锡姿,煆炼承趋庭。

靖江辅以立,武昌翼以行。

工曹仗涵煦,兰玉播休声。

教子听《鹿鸣》,云端高骞腾。

知君不出家,岿然四教成。

父母称其孝,友弟称其兄。

崚嶒邓林树,皎洁崑山珩。

古学贵践实,今人多近名。

至尊惟道德,轩冕铢尘轻。

遥知勤秉铎,乐育鲁诸生。

哭周岳父追忆前事

予家有田在山头,将熟,恐为马所侵,先封君命元守马。

元携《孟子》读之。

偶遇公过,因问姓名。

亲揭《明堂》章,使予背诵,毕,复命讲解,尽得书义。

公因大叹赏。

寻与先封君约为婚姻,时予八岁,荆钗甫二岁。

是为弘治乙卯年也。

我本樗栎姿,供奉冰玉清。

言念八岁时,与公未识荆。

高声读《孟子》,防马践田塍。

公来予起揖,作意问姓名。

手揭《明堂》章,询我王政行。

予既诵之遍,讲义亦粗明。

公大为叹息,兴宗良后生。

荆钗甫二岁,已属桃夭情。

先君重交谊,即此订婚盟。

山头亦红叶,他年故事增。

自鹿车共挽,欣叨进琼庠。

文场声誉起,期予破天荒。

庚午年大比,秋闱举于乡。

计偕将北上,厚赠充行装。

爱我如所生,期望大显扬。

甲戌捷南宫,慰公与高堂。

啧啧听人言,称公眼力长。

职授行人司,乞假归称觞。

方图报寸草,谁料厄黄杨。

悠然乘化去,曷禁心悲伤。

过丈人墓有感而作

泰山叹其颓,遗蜕埋黄阳。

宿草覆如被,封石磊若堂。

凄其追往行,忠信笃耕桑。

贻子孙以安,远慕襄阳赝。

昔别公尚健,勉我事君忠。

今归公不见,凄凄白杨风。

胜地龟浮水,长眠首丘东。

年年坟前拜,渐长二孙龙。

挽冬官周务斋先生三首

归与远行棹,拜君新构堂。

隔语尚款款,卧病原在房。

谓言不日好,并坐叙暄凉。

何竟朝闻讣,凄兮夕感伤。

君上尚有母,膝下未生耶。

平生忠孝节,一夜共琴亡。

少小共闾闬,抱璞自绮龄。

君年十一二,诵读通五经。

靖江知令器,爱拟玉生庭。

督学称佳士,高翔振凤翎。

果尔南宫捷,部曹扬芳馨。

谁知藜阁暗,天上陨文星。

同友天下士,断金二人心。

君心如日月,流光照我襟。

共期百年内,事业耀亢参。

何遽骑箕去,黯淡白云深。

我如孤飞鸟,求友慕遗音。

小豚依玉树,兼葭托寸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