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九鼎神丹经诀

黄帝九鼎神丹经诀

  黄帝受还丹至道于玄女。

玄女者天女也。

黄帝合而服之。

遂以登仙。

玄女告黄帝曰。

凡欲长生而不得神丹金液。

徒自苦耳。

虽呼吸导引。

吐故纳新。

及服草木之药。

可得延年。

不免于死也。

服神丹令人神仙度世。

与天地相毕。

与日月同光。

坐见万里。

役使鬼神。

举家升虚。

无翼而飞。

乘云驾龙。

上下太清。

漏刻之间。

周游八极。

不拘江河。

不畏百毒。

黄帝以传玄子。

诫之曰。

此道至重。

必以授贤者。

苟非其人。

虽积金如山地方万里。

亦勿此道泄之也。

得一足仙。

不必九也。

传授之法。

具以金人一枚重九两。

金鱼一枚重三两。

投东流水为誓。

金人及鱼皆出于受道者也。

先齐沐浴。

设一玄女座于水上。

无人之地烧香上白。

欲以长生之道用传某甲。

及以丹经着案上。

置座在此。

今欲夹道。

向北伏一时之中。

若天晴无风。

可受之。

受之共饮白鸡血为盟。

并传口诀。

合丹之要。

及投金人金鱼于水。

万兆无神仙骨之者。

终不得见此道也。

  黄帝曰。

欲合神丹。

当于深山大泽。

若穷里旷野。

无人之处。

若于人中作之。

必于高墙厚壁。

令中外不见。

亦可也。

结伴不过二三人耳。

先斋七日。

沐浴五香。

置加精洁。

勿经秽污丧死嫁女之家相往来。

黄帝曰。

欲市其神药。

必先斋七日。

以子丑日沐浴。

以执日市之。

当于月德地坐。

勿与人争贵贱。

玄女曰。

作药以五月五日大良。

次用七月七日。

始以甲子丁巳开除之日为善。

甲申乙巳乙卯次之。

作药忌日。

春戊辰已巳。

夏丁巳戊申壬辰已未。

秋戊戌辛亥庚子。

冬戊寅已未癸卯癸酉。

及月杀。

及支天。

季四孟仲。

季月收壬午丙戌癸亥辛巳。

月建。

诸朔望。

皆凶。

不可用以起火。

合神药慎不得与俗间愚人交通。

勿令嫉妒多口舌人不信道者闻知也。

神药不成。

神药成便为真人。

上天入渊。

变化恍惚。

可以举家皆仙。

何但一身。

俗人惜财。

不合丹药。

及信草木之药。

且草木药埋之即朽。

煮之即烂。

烧之即焦。

不能自生。

焉能生人。

可以疗病益气。

又不免死也。

还丹至道之要非凡所闻。

  黄帝曰。

起火时当于釜边施祭。

以好白酒五升。

牛羊脯各三斤。

黄梁米饭二升。

大枣三升。

梨一斗。

熟鸡子三十枚。

鲤鱼三头各重三斤。

凡用皆三案。

案皆用二杯。

烧香再拜。

祝曰。

小兆臣某共诚惟大道君老君太和君。

哀。

小兆臣某贪生药。

道某令药不飞不亡。

皆使伏火。

药已好善。

随手变化。

黄白悉伏。

服药飞仙。

朝于紫宫。

命长无极。

得至真人。

行酒。

起。

再拜。

毕诸赤果木橘柚皆上之。

讫然放火如法。

黄帝曰。

欲作神丹皆先作玄黄。

  玄黄法 #

  玄黄法。

取水银十斤。

铅二十斤。

纳铁器中。

猛其下火。

铅与水银吐其精华。

华紫色。

或如黄金色。

以铁匙接取。

名曰玄黄。

一名黄精。

一名黄芽。

一名黄轻。

当纳药于竹筒中。

百蒸之。

当以雄黄丹砂水和飞之。

雄黄丹砂水在三十六水中。

黄帝曰。

又当作六一泥。

  六一泥法 #

  泥法。

用矾石戎盐卤咸礜石。

四物先烧。

烧之二十日。

东海左顾牡蛎赤石脂滑石。

凡七物分等。

多少自在。

合捣万杵。

令如粉。

于铁器中。

合裹火之。

九日九夜。

猛其下火。

药正赤如火色。

可复捣万杵。

下绢筛。

和百日华池。

以为泥。

当开以泥赤土釜。

土釜令可受八九升。

大者一斗。

涂之。

令内外各厚三分。

暴之于日中十日。

令干燥。

乃取胡粉烧之。

令如金色。

复取前玄黄各等分。

和以百日华池。

令土釜内外各三分。

暴之十日。

令大干燥。

乃可用飞丹华矣。

又法。

作药釜及六一泥。

讫之时着瓮内。

盖口阴干。

瓮去地三四尺。

勿令湿。

  第一丹 #

  第一神丹名曰丹华。

作之法。

用真砂一斤。

亦可二斤。

亦可十斤。

多少自在。

随人富贫。

纳釜中。

云以卤咸覆捣之。

以六一泥涂釜口际会。

无令泄也。

谨候视之。

勿令有拆如发。

则药皆飞。

失其精华。

但服其糟滓。

无益也。

涂讫干之十余日。

乃可用。

不干燥不可火之也。

先以马通糠火去釜五寸温之九日九夜。

推火附之又九日九夜。

以火壅釜半腹又九日九夜。

凡三十六日。

可止火一日。

寒之。

药皆飞着上釜。

如五彩琅玕。

或如奔星。

或如霜雪。

或正赤如丹。

或青或紫。

以羽扫取。

一斤减四两耳。

若药不伏火者。

当复飞之。

和以玄水液龙膏泽。

拌令浥浥。

复置玄黄赤土釜中。

封其际如始法。

猛火飞之三十六日。

药成。

凡七十二日毕矣。

欲服药。

斋戒沐浴五七日。

焚香。

乃以平旦东向。

礼拜长跪。

服之如大黍粟。

亦可如小豆。

上士服之七日乃升天。

中士服之七十日得仙。

愚人服之以一年得仙。

成以其丹华釜飞第二之丹及九丹一切神丹大善也。

玄女曰。

作丹华成当试以作金。

金成者药成也。

金不成者药不成。

药未伏火而不可服也。

或涂釜不密。

或是犯禁所致。

云。

更准前飞之试之。

龙膏丸之如小豆者。

致猛火上。

鼓囊吹之。

食顷即成黄金。

又以二十四铢丹华。

点粉汞一斤。

亦成黄金。

黄金成以作筒盛药。

又以一铢丹华投汞一斤。

若铅一斤。

用武火渐令猛吹之。

皆成黄金也。

斤与铢慎勿多。

多则金刚。

少则金柔。

皆不中搥也。

又云。

金若成世可度。

金不成命难固。

徒自损费。

何所收护也。

  第二丹 #

  第二神丹名曰神符也。

取无毒水银。

多少自纳。

在六一泥釜中。

封之干讫。

一如调治丹华法也。

飞之九上下。

寒。

发。

扫取。

和以鲤鱼胆。

复封涂如初。

复飞之九上下。

寒。

发。

扫取。

和以龙膏。

名曰神符。

取铅黄华十斤。

置器中。

以炭火之。

即又取水银七斤。

投铅中。

猛火之。

须臾精华俱上出。

状如黄金。

又似流星紫赤流珠。

五色玄黄。

即以铁匙接取之。

得十斤。

即化九转。

名曰丹华之黄。

一名玄黄之液。

一名天地之符。

即捣治汞化为丹。

名曰还丹。

圣人秘之。

非凡俗道士之所知见也。

非殊达者。

不能知也。

火名子明。

汞亦名子明。

一者铅精也。

一名太阴。

一名金公。

一名河车。

一名姹女。

一名立制石。

下愚治调直用山中立制石。

实非也。

真人曰。

石胆皆出铅中。

凡人愚昧治调神药。

反用羌里石胆。

非也。

去道万里。

为药故不成也。

真人曰。

以丹砂精化为流珠霜雪。

铅精化为还丹黄白。

乃成服之神仙矣。

不用此二物调治药。

虽得丹服之犹候死矣。

太阴者铅也。

太阳者丹也。

取汞九斤。

铅一斤。

合置赤土釜中。

猛火上。

从平旦至日午上晡。

一云日下时。

水银与铅精俱出。

如黄金色。

名曰黄精。

一名黄芽。

一名黄轻。

一名黄华。

以井华水火之。

名曰黄华池。

一名黄龙。

一名黄服。

一名立制石。

取玄黄。

和以玄水液。

合如封泥。

丸之。

纳赤土釜中。

以六一泥内伏之。

令各厚三分。

令干十日。

无令泄。

以马通若糠火火之八十日。

当成金药。

取玄黄一刀圭。

纳猛火。

以鼓囊吹之。

食顷皆消。

成黄金。

黄金若不成药仍生。

未可用也。

当更纳赤土釜中。

如前封泥。

火之八十日药。

乃可用服矣。

玄黄一名伏丹。

一名紫粉。

欲服之。

当以甲子日平旦向东。

再拜。

服如小豆。

吞一丸日一。

百日神仙。

万病皆愈。

大癫大癞并愈。

无所不瘥。

即服以百日华池和玄黄。

令如泥。

以置苴两赤土釜中。

内外各厚三分。

纳水银一斤。

亦可十斤。

作药多少任意。

三斤可以仙一人耳。

可得玄黄精十两。

取汞三斤。

纳土釜中。

复以玄黄覆其上。

厚二寸许。

以一土釜合之。

封以六一泥外内。

固济无令泄。

置日中暴。

令大干乃火之。

湿者不可得火即坼破。

如调丹华法。

以马通若糠火火之九日夜。

寒一日。

发之。

药皆飞着上釜。

状如霜雪。

紫红朱绿。

五色光华。

厚二分寸。

余以羽扫取之。

和以黄狗大胆。

亦可以河伯余鱼者。

诀云是鲤鱼胆和之。

一云以此玄黄令如封泥。

注云其所丸之物。

诀云是水泉也。

复丸纳土釜中。

已下同。

丸纳土釜中。

复以玄黄覆之。

令厚一寸。

一云釜合盖之。

以六一泥封之。

如初法暴十日。

令大燥乃火之。

湿者不可也。

得热釜即拆也。

复火九日夜。

可止一日。

寒之。

发开。

以羽扫取着上釜精飞。

若但紫名曰神符还丹。

和以龙膏。

丸如小豆。

常以甲子平旦东向。

再拜长跪。

服之百日。

与仙人相见。

玉女来至。

于是从诸神方而飞行矣。

欲渡大水。

和神符以龙膏。

若河伯余。

以涂足下。

行水上足不没溺也。

欲入火服一丸。

即不热也。

服药百日。

三尸九虫皆自败坏。

长生不死也。

  第三丹 #

  第三神丹名曰神丹也。

先以六一泥泥两赤土釜内外。

令厚各三分。

又取牡蛎赤石脂磁石。

法无磁石。

存本不改。

凡三物分等。

调治之万杵。

令如粉。

和以百日华池令浥。

一云以苴釜中涂釜内服。

又以玄黄华着此苴上。

令厚一寸许。

乃取帝男二斤。

雄黄也。

帝女一斤。

雌黄也。

先以百日华池小沽之濡之。

乃即上不敢飞。

乃铁臼中调捣之万杵。

令如粉。

上釜中复盖以黄粉。

令厚一寸许。

以一釜合之。

封以六一泥。

勿令泄气。

干之十日。

乃以马通糠火火之九日夜。

火去釜边五寸也。

以推火拥之九日夜也。

推火至釜一日猛火九日夜。

以大壅至釜半腹火之九日夜。

止。

凡三十六日。

一日寒之。

以羽扫飞精上着者。

和以龙膏通。

纳釜中也。

复泥封之。

干之。

复火之三十六日。

一云二十七日。

止一日。

寒。

发之。

以羽扫取之。

名曰飞精。

治之者曰神丹。

上士服之一刀圭日一。

五十日神仙。

中士服之百日。

愚人服之一年乃神仙矣。

凡夫男女小儿奴婢六畜以与服之。

皆仙而不死矣。

辟五兵。

带系之。

夫神多所卫护辟兵。

服丹百日诸神仙来迎之。

即玉男即玉女即玉童山卿泽尉皆来侍从。

见形如人。

度代无种事在人耳。

  第四丹 #

  第四神丹名曰还丹。

取矾石礜石代赭戎盐牡蛎赤石脂土龙矢云毋滑石。

凡九物皆烧之一日一夜。

猛其火。

皆合治捣。

令如粉。

和以左味。

令如泥。

以苴一釜中。

纳汞一斤。

次以帝男。

次以曾青。

次以矾石亭脂。

次以卤咸。

次以太一禹余粮。

次以矾石。

礜石在上而水银独在下也。

凡七物各异器调捣之。

令如粉。

以水银一斤独在下。

余先乃以次纳之。

以一釜合上。

以左味和六一泥泥之。

封令密。

暴之十日。

置铁弋三柱上。

令高九寸。

以马通糠火火之。

去釜底五寸。

候其火九日夜。

没增火至釜半腹九日夜。

常以湿布加釜上。

令药不飞。

视布干取复濡湿之。

凡八十一日止。

寒之一日。

发之。

药皆飞着上釜。

釜出五色。

飞法一同药之要也。

以鸡羽扫取之。

合以百草花。

以井华水一服之。

一百日朱雀凤凰翔覆其上。

神人玉女至。

二百日登天入地。

仙人来侍。

一年太一以云车龙马迎之矣。

服此丹令人不饥不渴。

百岁辄饮石泉。

食枣栗二十枚牛羊脯五寸。

又以还丹涂钱用市物。

钱即日皆自还至。

以还丹书人目匡郭上百鬼皆走避去。

又以药一刀圭粉水银一斤。

火之立成黄金。

一法以龙膏和药火之九日夜。

乃成真金也。

  第五丹 #

  第五神丹名曰饵丹。

取汞一斤。

置六一釜中。

又取帝男一斤。

捣之如粉。

加汞上。

禹余粮一斤。

捣之如粉。

加帝男上。

以六一釜合之。

封其际。

以六一泥泥之。

令干。

加马通糠火火之九日夜。

止。

更以炭火烧之九日夜。

乃止火。

寒之一日。

发之。

药皆飞着上釜。

如霜雪。

以羽扫取之。

和以龙膏少室天雄分等。

乃鸡子服。

一云鸡子血。

一刀圭三十日。

羽飞仙矣。

万神来侍卫。

玉女皆可役。

神仙迎之。

上升天矣。

百鬼社稷神风伯雨师皆来迎之。

可使役。

  第六丹 #

  第六丹名曰炼丹。

取八石而成之。

八石者取巴越丹砂帝男帝女飞之。

曾青矾石礜石石胆磁石。

凡八物等分。

多少在意。

异捣令如粉。

和以土龙膏。

乃取土龙矢二升。

以黄犬肝胆合为釜。

牡蛎赤石脂各三斤捣令如粉。

以左味和为泥。

涂釜内外。

各厚三分。

干之。

一法八味多少自在。

以土龙膏土龙矢一升。

以和黄狗胆。

合土龙矢二升。

牡蛎赤石脂末之如粉。

和以为泥。

涂釜内外。

各厚三分。

干之。

八石各异末之如粉者。

乃纳。

丹砂在下。

次以帝男。

次以帝女。

次以曾青。

次以矾石。

次以礜石。

次以石胆。

次以磁石。

磁石独在上。

以六一釜合之。

以六一泥封其会际。

干之。

如上法乃以马通糠火火之三十六日。

止。

寒之一日。

发之。

药皆飞上着如霜雪。

羽扫取之。

和以龙膏。

丸如小豆。

食后服一丸日一。

十日仙矣。

鬼神来侍。

卫之役使。

亦可以作服黄金。

非但男子。

女人亦得飞仙。

若欲辟谷。

常绝房事。

但饮水勿交接也。

此丹下滓可疗百病。

一法铅合之成黄金。

以炼丹刀圭合水银一斤火之成黄金也。

一云柔丹与炼饵丹相似。

滑泽易食之。

  第七丹 #

  第七丹名曰柔丹。

用汞三斤。

以左味和玄黄。

合如泥。

以涂土釜内外。

各厚三分。

乃纳汞。

合以一釜。

用六一泥涂其际会。

干之十日。

乃火之如太丹华法三十六日。

止。

寒之一日。

发之。

以羽扫取上着釜者。

和以龙膏。

服如小豆日三。

令人神仙不死。

以缺瓮汁和之。

九十岁老翁服之更二十日白头黑。

益阳精阴气。

虽交则生子无数。

以柔丹书梧桐为人也。

以柔丹书字奴婢终不逃走。

八十妇人服之皆有子。

长吏服之得迁。

与铅合火成金银。

一名黄金。

  第八丹 #

  第八丹名曰伏丹。

其色颇黑紫。

如有五色之彩。

取汞一斤。

亦可多之。

以玄黄华苴其土釜。

令内外各厚三分。

复捣曾青磁石。

令如粉。

以着玄黄华及曾青磁石末。

覆汞上。

以一釜合。

以六一泥涂其会际。

干之十日。

乃以马通糠火火之九日夜。

转以上釜为下釜。

复火之九日夜。

又复以下釜为上釜。

火之九日夜。

如是九上九下。

乃止。

寒之一日。

发之。

以羽扫之。

取其飞着上者。

和以龙膏。

后还纳釜中。

更火之一旬。

乃止。

寒一日。

发之。

以羽扫取飞上着者。

捣之如粉。

盛以金银筒若生竹筒中。

常平旦面东向日。

再拜长跪。

以井华水服一刀圭。

便为神仙也。

以如枣核大。

着手中而行百鬼销灭。

以此柔丹书门户。

百邪众精魑魅魍魉不敢前。

又辟盗贼。

乃至虎狼皆避之。

若妇人独守。

赉持如大豆者。

百鬼盗贼远避。

不敢来。

  第九丹 #

  第九丹名曰寒丹。

法用赤土釜。

以六一泥泥其内外。

令各厚三分。

干之如治丹华法。

取帝男帝女曾青礜石磁石各一斤。

异捣之如粉。

先以玄黄苴以六一釜。

如丹华法。

乃内流珠一斤于釜中。

次以帝男加流珠上。

次以帝女。

次以曾青。

次以礜石。

次以磁石。

磁石最上。

以一釜合之。

以六一泥涂其会际。

令厚三分。

复以土龙矢黄土各半斤。

令为泥。

一云以牡蛎赤石脂涂其上厚三分。

又以土龙矢涂厚三分。

暴之十日。

令干。

乃微火先文后武九日夜。

寒一日。

发之。

以羽扫取着上者。

和以龙膏黄犬胆。

丸如小豆许。

平旦以井华水向日。

再拜。

吞一丸。

令人身轻。

百日百病除愈。

玉女来侍。

司命消除死籍名着仙箓。

飞行上下。

出入无间。

不可拘制。

坐在立亡。

轻举乘云。

升于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