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

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

进取诀 #

凡欲服气,先须高燥净空之处,室不在宽,务在绝风瀼。

常令左右烧香不用秽污。

床须厚软,脚稍令高《真诰》曰:床高鬼吹不及,言鬼神善因地炁以吹人为崇,床高三尺可也。

衾被适寒温,令冬稍暖尤佳。

枕高二寸馀,令与背平。

每至半夜后生气时,或五更睡之初觉,先吹出腹中浊恶之炁,一九下止。

若要细而言之,则亦不在五更,但天炁调和,腹中空,则为之。

先闭目,叩齿三十六通,以警身神。

毕,以手指捻目大小眦,兼按鼻左右,旋耳及摩面目,为真人起居之法。

更随时少为导引,以宣畅关节。

乃以舌柱上腭,料口中外津液,候满口则咽之,令下入胃,存胃神承之,如此三,止。

是谓漱咽灵液,灌溉五脏,面乃生光。

此之去就,大体略同。

便兀然放神,使心如枯木,空身若委衣,内视返听,万累都遣,然后淘之。

每事皆闭目握固,唯临散气之时,则展指也。

夫握固,所以闭关防而却精邪。

初服气之人,气道未通,则不得握固,待至百日或半年,觉气通畅,掌中汗出,则可握固。

《黄庭经》云:闭塞三关握固停,漱咽金醴吞玉英,遂至不食三虫亡,久服自然得兴昌。

淘气诀 #

诀曰:凡人五脏,亦各有正气。

夜卧闭息,觉后欲服气,先须转令宿食消,故气得出,然后始得调服。

其法闭目握固,仰卧,倚两拳于乳间,竖两膝,举背及尻,间闭气,则鼓气海中气,使自内向外,轮而转之,呵而出之,一九或二九止。

是曰淘气,毕则调之。

调气法 #

诀曰:鼻为天门,口为地户,则鼻纳之,口宜吐之,不得有误。

误则气逆,气逆则生疾。

吐纳之际,尤宜慎之,亦不使自耳闻,调之或五或七至九,令平和也。

是曰调气,毕则咽之,夜睡则闭之,不可口吐之也。

咽气诀 #

诀曰:服内气之妙,在乎咽气。

世人咽外气以为内炁,不能分别,何以谈哉?纳吐之士,宜审而为之,无或错误耳。

夫人皆禀天地之元气而生身,身中自分元气而理。

每咽及吐纳,则内气与外气相应,自然气海中气,随吐而上,直至喉中,但喉吐极之际,则辄闭口连鼓而咽之,令郁然有声,汨汨然从男左女右而下,纳二十四节,如水沥沥,分明闻之也。

如此,则内气与外气相顾,皎然而别也。

以意送之,以手摩之,令速入气海。

气海,脐下三寸是也,亦谓之下丹田。

初服气人,上焦未通,以手摩之,则令速下,若流通,不摩亦得。

一闭口,三连咽止。

乾咽,号曰云行。

一湿口咽取口中津咽,谓之雨施。

初服气之人,炁未流行,每一咽则旋行之,不可遽至三连咽也。

候气通畅,然后渐渐加之,直至于小成也。

一年后始可流通,三年功成,乃可恣服。

新服气之人,炁既未通,咽或未下,须一咽以为候,但自郁然有声,汩汩而下,直入气海。

行气诀 #

法曰:下丹田近后二穴,通脊脉,上达泥丸。

泥丸,脑宫津名也。

每三连咽,即速存下丹田所,得内元炁,以意送之,令入二穴。

因想见两条白炁,夹脊双引,直入泥丸,熏蒸诸宫,森然遍下毛发、面部、头项、两臂及巨手指,一时而下入胸,至中丹田。

中丹田,心宫神也。

灌五脏,却历入下丹田,至三星,遍经褷膝、胫、踝,下达涌泉。

涌泉,足心是也。

所谓分一气而理,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之状也。

只如天有泉源,非雷霆腾鼓,无以润万物。

若不回荡浊恶之气,则令人有不安。

既有津液,非漱咽之,不堪溉灌五脏,发其光彩,终不能还精补脑;非交合,则不能溯而上之。

咽服内气,非吐纳则不能引而用之。

是知回荡之道,运用之理,所以法天则地。

想身中浊恶结滞,邪气瘀血,被正荣气荡涤,皆从手足指端出去,谓之散气。

气散则展手指,不须握固。

如此一度,则是一通。

通则无疾,则复调之,以如使手。

使手复难,鼓咽如前。

闭炁鼓咽至三十六息,谓之小成。

若未绝粒,但至此常须少食,务令腹中旷然虚净,无问坐卧,但腹空则咽之,一日通夕至十度,自然三百六十咽矣。

若久服炁,息顿三百六十咽,亦谓之小成,一千二百咽,谓之大成,谓之大胎息。

但闭炁数至一千二百息,亦是大成。

然后胎不结,然不能炼形易质,纵得长生,同枯木无精光。

又有炼气、闭气、委气、布气并,诸诀法,具列于文,同志详焉。

炼气诀 #

诀曰:服气炼形,稍暇入室,脱衣散发,仰卧,展手勿握固,梳头令通,垂席上布之,则调气咽之。

咽讫便闭气,候极,乃冥心绝想,任气所之以通理,闷即吐之,喘息即调之,候气平,又炼之。

如此十遍,即止。

新服气之人,未通,有暇渐加一至十;候通,渐加至二十至五十。

即令遍身汗出,如有此状,是其效也。

安心和气,且卧勿起冲风,乃却老延年之良术尔。

但津液清爽,时为之尔;气惛乱欲睡,慎勿为也。

常勤行之,四肢烦闷不畅亦为之,不必每日旦,要独清爽时,为之十日、五日。

《黄庭经》云:千灾已消百病痊,不惮虎狼之凶残,亦以却老年永延。

委气诀 #

诀曰:夫委气之法,体气和平也,身神调畅,无问行住坐卧,皆可为之。

但依门户调气,或伸于床,或兀然而坐,无神无识,寂寂沉沉,使心同太空,因而调闭,或十气、二十气皆通。

须任气,不得与意相争。

良久,气当从百毛孔中出,不复口吐也,纵有十分无二也。

复调能数至千二百息已上,弥佳。

行住坐卧,亦可为之。

如此勤行,百关开通,颜色光泽,气清长如新沐浴之人。

但有不和则为之,亦当清泰也。

《黄庭经》云:高拱无为魂魄安,清净神见与我言。

闭气诀 #

诀曰:忽有修养乖宜,偶生疾患,宜速于密室,依服气法,布手足讫,则调气咽之。

念所苦之处,闭气以意想注,以意攻之,气极则吐之。

讫,复咽气,相继依前攻之,气急则止,气调复攻之。

或二十至五十,攻觉所苦处,汗出通润,即止。

如未损,即每日夜半,或五更、昼日频作,以意攻之。

不拘病在头面、手足,但有疾之处、则攻之,无不愈者。

是知心之所使气,甚于使手,有如神助,功力难比也。

布气诀 #

诀曰:凡欲布气与人疗病,先须依前人五脏所患之处,取方面之炁,布入前人身中,令病者面其方,息心静虑,此与炁。

布炁讫,便令咽气。

鬼贼自逃,邪气永绝。

六炁诀 #

诀曰:六气者,嘘、呵、呬、吹、呼、嘻是也。

气各属一脏,馀一气属三焦。

呬属肺,肺主鼻,有寒热不和及劳极,依呬吐纳,兼理皮肤疮疥,有此疾,则依状理之,立愈也。

呵属心,心主舌,口乾舌涩,气不通及诸邪气,呵以去之,大热大开口,小热小开口呵。若须作意,是宜理之。

呼属脾,脾主中宫,如微热不和,腹胃胀满,气闷不泄,以呼字炁理之。

吹属肾,肾主耳,腰肚冷,阳道衰,以吹字炁理之。

嘻属三焦,三焦不和,嘻以治之。气虽各有所治,但五脏三焦,冷热劳极、风邪不调,都属于心,心主呵,呵所治诸疾皆愈,不必六气也。

嘘属肝,肝主目,赤肿昏眩等,皆以嘘治之。

调气液诀 #

诀曰:人食五味,五味各归一藏,每藏各有浊气。

同出于口。

又六气三焦之气,皆凑此门,众秽并投,合成浊气,每睡觉,熏熏气从口而出,自不堪闻,审而察之,以知其候。

凡口中焦乾,口苦舌涩,乳颊无津,或咽唾喉中痛不能食,是热极状也,即须大张口呵之,每咽必须依门户,出之十呵、二十呵,即鸣天鼓,或七或九,以舌下撩华池而咽津,复咽令热气退,止。

但候口中清水甘泉生,即是热退五脏凉也。

若口中津液冷淡无味,或呵过多,心头汪汪然,食饮无味,不受水,则是冷状也,即当吹以温之,如温热法。

伺候口美心调,温即止。

《黄庭经》云: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

又云:漱咽灵液灾不干。

饮食调护诀 #

诀曰:服气之后,所食须有次第,可食之物有益,不可食之物必有损,损宜永断,益乃恒服。

每日平旦,食少许淡水粥,或胡麻粥,甚益人,治脾气,令人足津液。

日中淡面馎饦及饼并佳,只不得承热食之,勃乱正气也。

煮葱薤羹可佳,饭必粳米,大麦面益人。

服气之人经四时,甚宜服食之。

此等物不必日日食之,任随临时之意欲食之。

鹿肉作白脯,食之佳,如是斋戒,即不得食也。

三十六禽神直日,其象鸟并不可食。

枣、栗之徒兼饣追饼,亦得食也。

作可喂慎勿饱,饱则伤心,气尤难行。

凡热面、萝卜羹,切忌切忌。

咸酸辛物,宜渐渐节之。

每食毕,即须呵出口中食毒浊气,永无患矣。

服气之人,肠胃虚净,生冷、醋滑、粘腻、陈硬、腐败、难消之物,不用食。

若偶然食此等之物一口,所在处必当微痛,慎之。

但食软物,乃合宜也。

每食先三五咽气,而吃食令作主,兼吞三五粒生椒佳也。

食毕,更吞三粒下走引气。

此物能消食,引气向下,通三焦,利五脏,趁浊秽,消宿食,助正气也。

宜长久服之,能辟寒冱暑湿,明目生发,治气功力,不可具述,备在《太清经》中,服椒别有方。

服候有气下,则泄之,慎而勿留,留则恐为疾。

每空腹随性饮一两杯清酒,甚佳。

冬温夏冷,助正气排遣诸邪,其功不细。

戒在多,多则愍醉,醉则伤神损寿。

若遇尊贵,不获已,即宜饮,放即三五口,饮并即大开口十数下,以遣出面蘖之毒,调治之。

常时饮一二升,徐徐饮之,亦不中酒,兼不失食,味亦不退,乃如故矣。

不用冲生产、死亡并六畜,一切秽恶不洁之气,并不宜及门,况近之耶?甚不宜正气。

如不意卒逢以前诸秽恶,速闭气,上风闭目速过,便求一两杯酒以荡涤之。

觉气入腹不安,即须调气,过出浊气,即却咽下,更纳新气,以意送之,当以手摩之,则便含椒及饮一两杯酒,令散矣。

如不肯散,即不须过理逼,任出无苦。

此则上焦拥,故终须调气理之,使和平也。

而食油腻辛味,甚犯正气,切意省之。

尚知向犯者,使勿忤也。

亦有服气一年通气,二年通气实,三年功成,元气凝实,纵有触犯,无能为患。

日服千咽,不足为多,返老还童,渐从此矣。

气化为津,津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髓,髓化为。

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即三万六千真神,皆在身中化为仙童,号曰真人矣。

勤修不倦怠,则关节相连,五脏牢固。

《黄庭经》云:千千百百自相连,一一十十似重山。

是内气不出,外气不入,寒暑不侵,刀兵不害,升腾变化,素同三光也。

休粮诀 #

诀曰:凡欲休粮,但依前勤修,三年之后,正气流通,髓实骨满,百神守位,三尸遁逃。

如此渐不欲闻五味之气,常思不食,欲绝则绝,不为难也。

但觉腹空,即须咽气,无问早晚,何论限约,久久自知节候,无烦其言,何用药物!大抵服药之人,多不能服气,终日区区,但以药物为务,身形不得精实,固为未得亦非上士用心也。

《黄庭经》云: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返老却还婴,何不食气太和精,故能不死入黄宁。

此之谓也。

慎守诀 #

诀曰:世上之人,多嗜欲伤生伐命,今古共焉。

不早自防,追悔何及!夫人临终方始惜其身命,罪定而后思求善事,病成方求其药,天纲已发,何可救之?故贤哲上士,惜未绝之命,防未祸之祸,理未病之病,遂拂衣人寰,摄心归道。

道者,气也;气者,心之主;精,者命之根。

爱精重气,然后身心保之矣。

《黄庭经》云:方寸之中,谨盖藏,精神还老复丁壮,养子玉树令如杖,急固子精以自偿。

又曰:长生至慎房中急,何谓死作令神泣?若当诀海百渎倾,叶去树枯失青青。

夫长生久视,未有不由爱精保气能致之。

阴丹内御之道,世莫得知,虽务于气,而不解绝情欲,亦未免殃矣。

故曰:人自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

修养君子,自保省尔。

服气胎息诀 #

诀曰:精者,气也;气者,道也。

先叩齿三十六通,右转头一匝,如龟引颈,其胎息上至咽喉,即咽之。

如此三遍,方闭口以舌内外摩料,取津满口漱流,昂头咽之,上补泥丸,泥丸即昂头是也。

下润五脏。

老子曰:甘雨润万物,胎津润五脏。

昼夜不寐,乃成真人,上致神仙,下益寿考。

在身所有疾苦,想气送至所苦处,即愈。

真气逐浊气,上冲下泄,觉神清爽,则气自冲和。

故圣人有言: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人不离气,气不离人,人藉气而生,因失气而死,死生之理,尽在气也。

但调得其气,求死不得。

则每夜半及五更,展两脚,握固,展手去身五寸,其枕不得过二寸,闭目,依前法咽之。

梳洗讫,以暖一杯酒饮之,益胎息,润六府,引气开百关。

昔峨眉山仙人幽秘法,此不可言也。

老君曰:灵芝玉英,并在其腹,名山大泽,取药服之,与道甚乖。

吾道甚易,但能行之。

早起展两脚,喘息匀,以两手叉脑后,手前拽,头向后拽顿,如此三,毕;两手相叉向前拽,前拽三两遍,左右掣三二十遍。

毕,咽津二十遍。

如觉四体不和,即乃舌漱液三二十咽,流却疾去。

万金不传非其人,造次传者,殃及三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