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三尼医世说述管窥

吕祖三尼医世说述管窥

  金盖山人闵一得着

  其一

  <谢按:读此管窥读者须知三元为何义,真一为何物,乾元者,天炁也,就人身而言,虚静中,自顶下降之清炁。

坤元者,地炁也,就人身而言,虚静中,自足而升之和炁;人元者,中炁也,于人身内而言,虚静中,心肾二炁交和中宫所生真阳之炁也。

混沌虚静中,于中主宰此三元之“物”者,是为真一。

此不可拟议,不可摹想,功到自知>

  按《医世》说:“吕祖师奉教于三尼。

”石庵陶律师谓:是三圣在天之灵,宣说参天地、赞化育之大道,祖师尝得闻之而述以示人者。

其大旨,不外即身以治世——是道非法。

据管窥,乃从三才源头上立脚者。

《医世》经文——玉清之宝笈。

盖深奥如《大洞玉章经》,凡人难晓,非人不可妄传。

故祖师不宣示本文,而但述其说以示诚心学道者。

又恐学者不知入手之门、降坛之日,娓娓言之,谓当以《参同》、《悟真》了命,《大洞玉经》化凡,《唱道真言》炼心,然后以《三尼医世》证果,则《医世》经义自可默会,而行之自有步骤。

使世志士得其大略,诚以事之,敬以行之,从此上续三尼心学,累行积功——惠而不费,大而非夸,天仙之梯航也。

窃尝息心体会,即身即世,宜事培元。

元培,功乃进焉。

  其诀惟何?虚我色相,一我气神,卵而守之,久则内外无间,神完气足而精化。

此身之神气既旺,则所事得实,必无不济而中止之虞。

又久之,乃一丝不挂,身世两忘,归于太无,功竣一敛,全复太初<谢按:混沌中忽的一觉,太玄影现>,而缩斯身斯世于祖窍之中,悠然住手。

斯时也,身世两益,嗣则相力加进,自戒计验计程。

所当刻省者,身不可不端直,心不可不专一,行不可不坚不恒,置身世穷通于不问而已。

<谢按:忘形以养气,神气合一,胎息养真,放而又放,及接先天;神炁合一,入于先天之先。

身世两忘,归入太无。

混沌中忽的一觉,是觉非觉,则内照此身,“念中无念”又加虚寂之,先放之极大,今收之极小之中,置世身于无闻无见之内,其景纷现,唯在“念中无念”而已。

  其二

  忆昔事此,每到身世两忘,旋现一境:上截澈清,下截浑和,虚无边际;返而内照此身,〈谢按:此即缩身世于祖窍,仍后更宜寂之,是谓退藏于密也。

〉肢体脏腑空无所有,但觉白者天如,黑者地如,且有激浊扬清之变化,流露于动静之中。

寂而体之,下界迭现,历历布若棋局。

更寂体之,又见熙熙攘攘,纷若明窗之尘。

以是气机之征验叩之吕祖,吕祖曰:“向之初现者,三才混一之太极;继而现于内照者,一身之太极。

其后纷纷迭现者,是混一太极中含世宙亿亿太极之玄影,统摄于一心之中。

惟能体而勿滞,见而不着,日时行功而勿间,三才真一感而下合,乃可中加作用矣。

若未迎合真一,但当循是征验,益加虚寂其心,置此真元景象于不见不闻之中,庶不为元所障。

久之,自可冀得真一。

喜汝不由想像而得,玄影印心能不动念而加寂体,不负太虚保举,汝其勉诸!今所得虽属玄影,一得真一,便非玄影已也。

然斯真一,岂得以岁月期哉!噫!玄影入腔,进功之阶,汝其勉之。

”此为嘉庆十六年事。

盖以初步进功必由之境,故识之,以为同志者先路之导

  其三

  是道入手,现黑白,见升沉,是为消息,而总以自得为真。

苟有心想,便落幻妄,故以得见真一为宗。

真一者,持之不得,体之则存。

上所言者,乃是真元。

元之为物,有一以持之,内则用以治身,外则用以治世。

第本一气,而判成两,轻清者上升,重浊者下降,此自然之道,而至人必究其所自,据理而论,静以致清,动以致浊,而使之一动一静者,非无神以宰之也。

在人之宰曰心,心乃至灵之物,必凭一念以定——所谓志也。

君子所以贵立志,成贤成圣,皆此志之定力,知此,则治心有法矣!

  治心之法,不外刚健中正四字。

如何刚,如何健,如何中,如何正?内问诸心,心自了了者,以有天赋之性在焉。

中正性之体,刚健性之用,性即天心也。

明此,则存养有方,而中有把握。

( 一得) 有志未逮,窃闻先师绪论,谓学者当遵〈唱道真言〉以自洗刷,则心体大明,自能辨气机之先后。

气机之滞,凡质之累也,虔奉玉经而气质自化。

参诸《参》《悟》,不为喻言蒙惑,而七情胥归一性之正,禀赋乃全。

于是用志不分,以之医世,出神入化,近则一家一村,远则一县一郡,推其极则四大部洲,无不调摄于此方寸之中。

消其灾诊,则无水火、刀兵、虫蝗、疫疠;正其趋向,则俗无不化、人无不新、民安物阜,熙熙然如登春台。

小用之而小效,大用之而大效。

道如是也,而用之则存乎其人,人禀天地之气,故通天地之气而能运天地之气,人气为天地二气之枢纽,性命之功未圆则气不灵,性命之功既圆而四大已空,则无所依据以有为<谢按:性命之功既圆,则已非人矣,故无人心,无人身形,故无所依据以有为也,无身则无以应地,无心则无以应天,无血肉筋骨精气,则无以应大地山河百姓。

>故天仙亦让其权于人。

<谢按:人能改变天地,现今之科学技术,即是在改变天地>此人所以为三才之一也。

  其四

  要知天地无心,非块然两大也,言其自然之道耳!作善而百祥随之,作不善而百殃随之,皆自然之道也。

而致殃致祥之柄?乃自人操之而天随之,是可见人有转移造化之力矣。

其故何哉?盖从逆则凶,惠迪则吉。

天本无心,惟人自召,听其纵欲则从逆而凶,消其戾气则惠迪而吉,转多在人,而籍有转之移之之人,一气转而人心皆转,人心转而天心亦转矣!<谢按:老子云:“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匹夫含冤,三年不雨。

  所谓寄者,非出而寄之也。

三才一气,原是一物,言其形则有三焉,气以成形,各有所归,是惟太极。

轻清者自归天,重浊者自归地,乃各从其类。

动而愈出,生清浊者真元也;玄之又玄,妙清浊者真一也。

君子知而迎之,合同而化之,令各返夫先天,乃为得诀。

  斯真一也,群居而不异,独立而不孤,同得而分,各得而合。

盖元与一,是一非一,是二非二。

离气而言真一,合气而言曰真元。

天心之气曰真元,真元之宰曰真一,真一即天心,天心无形,赋于人而有形,即真一也。

真元有气,藉心迎一,藉一敕元。

天以真一真元铸有形,吾以真一真元培有形,令各安泰,是曰医世,是性命之学。

  有为而无为者,尽心尽性以致之;得验与否,不欲人知;远近久暂,证果之高下定焉。

君子存心,合内外以成其道,不计功效,况计人世之勋业哉!盖以是为性分中事,一有所为,不可与言道,士所以为四民之首者,以其有化民之责也。

得闻是道,可不勉欤?

  其五

  是道也,当于定静之中,寂审气机之通塞,及既充和,一守清明之在躬。

有性命合修之理,而医世之用赅焉。

( 一得) 尝学之,窃有所会。

方其心注顶,由顶达胸,奉元首而启乃心——明良之象也。

乃由其胸达腹,奉天心以骘下民——康济之事也。

以一身言之,则为通理督任之法。

继由下极穿尾闾、循夹脊、透玉枕、上昆仑、驻混丸,天雷一震,<谢按:性玄关开也,>甘露沛洒,五脏清凉。

斯时任督已交,天气降而地气升,煦妪发育,含宏光大,品物咸亨,上下成泰,朝野不隔,而民亲其上——是实其腹而藏富于民也,地不爱宝,上达天庭,膏泽洋溢,复下华池,驻护绛宫者,下流上通——所以致雍熙也。

从而坤乾并迎,绵绵照注<谢按:念中无念,故曰照注温养沐浴,胎息养真也。

>俗化民新,漪漪盛哉。

——究其得致之由,中有真一以宰之耳!

  斯道也,谓之升仙之宝筏也可,谓之医世之神功也亦可。然非致虚极、守静笃、诣力充足,则不可以行。

  吕祖曰:“顶不知存,存不至足;胸不知存,存不至足;腹不知存,存不至足;前三不通也。

下极不知存,存不到极足,后三不得通也。

三三通,一半功,成仙致治攻复攻,〈谢按:此乃开关展窍秘法,顶胸腹足,先存后忘。

形虚气运,忘中真火。

全身混化,身心妙合。

我处其中。

百窍开通。

〉下半功夫闭巽风。

”〈谢按:闭巽风者,胎息工夫也!〉按:攻,专治也。

巽风,鼻气也,鼻有两窍,致闭乃圆,炁不从鼻漏,直由黄道载升载降,而鼻若虚设,乃谓之“闭”。

此虚极静笃之验,盖得孟子直养之义焉。

养者何,养此真一也,孟子所谓“至大至刚塞乎天地之间者”、“无若宋人然”,则得矣!

  其六

  忆昔学此诀未了了,但趺其足,直其体,虚其心志,平其气机,安守下极,既觉充和,渐热若灸,安守如故,觉此暖气,腾腾向后,寂守勿助;又久之,乃觉下极宽广,气机无稍阻塞,知已透关欲上矣,关者,尾闾是也,微用下翘上耸之诀,随机纵任之,便觉脊背非背,旷若通衢,平衍上跻,绵亘数十里。

琦花夹道,步骑者、兜者、笠者、负且乘者,肩摩毂击如五都之市。

其中冠盖云集辎重辐辏,雕题凿齿亦接踵而来,自有万国珙球趋赴神京之象。

忽见白虹一道,起自北海,肃肃有声,直趋峻岭而南。

元神殿而随之,见山顶极平广,中峙殿宇,金壁辉煌,精曜华烛,别有天地——此道家所谓昆仑,内典所谓兜率,实人身之元首也。

此中不敢顾恋,俄见赤气耀,起自天南,隆隆有声,——知是天罡,砰哄一震,与白虹相击乃合成。

长桥横空,上有羽葆旌幢,往来杂沓。

已而风送繁响,馨琅磅唐——知是天乐,不敢倾听——又见星冠羽衣,仙禽神兽,环鸿纷纷,绚若圆画,霭然灿然,弥满空际。

斯时心怦怦欲动,凝神强定,倏寂无所见,黑宰成夜,心又稍动,且有虎啸猿啼之扰。

镇静久之,大声忽起,疾若霹雳——知是剥复机关——息心候之,略有甘露沛注,遍体作旃檀气。

寂然不动,光明顿开,见沃野千里,城雉环列,气象壮丽——知是释典所谓帝释天,道典所谓鄞鄂也——肃然起敬,果见天神滚冕下降,舆卫庄严。

身即俯伏,存迎真一,布护天宫。

有顷,忽觉身随云逝,远离阊阖,回视天宫,五彩炫目,俯见大地如棋局,遍观遐迩,绣壤相错,山川纠纷——知是下方——云气垂注,瑞光纠缦。

锦覆大千。

定神谛审,熙来攘往之众,粟如蚁如。

既而渐近,历历如掌示。

斯时心目中,觉众庶非众庶,直是一我所分现,众庶之悲愉忻戚悉无所隔,直是一我所亲尝。

——此即融万为一、物我无分之真境也<谢按:元神入胸部神室,乃人心发祥之“地”,因已达天人合一,故此神室之“心”,亦即天下所有人之心,而人我合一,人人即我,我即人人。

“融万为一,物我无分,”为何如此?因我有人之形身,我有人之“人心”。

在此刻,行者切不可元神有失,不可随人之妄心识心,而追逐形相之气机,虚寂而混沌之,自有效验生成,否则,恐有大患。

>盖此真境,胞与众生,春满乾坤,三元之气妙合而凝,斯身斯世均在太和翔洽之中,惜尔时未及加迎真一,陶镕于林林总总之间。

虚静内观,<谢按:未入无极混沌“中”,而遂就反照内身。

于丹修而言,觉之太早,药物还嫩。

>遂入浑穆。

久又久之,元神出定,吾身趺直如初,而颜色顿变,忽成少年,须发皆变白成黑。

——此为嘉庆十八年长至日事。

<谢按:此则入手,从胎息开始,故以下极和坤腹为下手处,此乃医世进一层心法,前者洗心洗髓,完足自身神气,此则从事真胎息,而医世>

  予学问疏漏,功夫未足,遑敢云有益于世乎?谨以所历之境叩之吕祖,吕祖曰:“得之矣。

能行不怠,必有征验云。

”以上所历之境,不必尽泥,盖各有精神诣力之不同,不可按图索骥也。

  其七

  谨按是书,离世以事身,原可成仙。

即一身包罗一世以医之,身世皆有功而证果,是正一举两得者。

个中消息前已略呈其概,所当空净者,凡情凡绪与妄觉妄知也,所当迎存者,乾元坤元真一也。

盖乾无坤不和,坤无乾不清,知迎坤乾而不知迎两元中之真一,<谢按:“真一”者,就其生机而言,乃先天一炁;就其灵机而言,乃混沌之元神。

>,是犹以水火煮空铛,万无得丹成仙之理。

—以中无物耳!物者何?真一是也。

得真一则个中有主,措施无偏胜矣,此《医世》之纲领也。

诚而行之,诀中有诀,盖不外有真我以持之<谢按:真我者,人身之真一也,亦称元神真意,又谓己土内丹。

实我人“真息息”也。

>。

所谓以我之真,感合三才之真,逆而行之,复完太极。

浇漓亏损之处,斟酌清和,维持调剂于期间,当不计岁月,不计功验,尽此报身而止。

古人行之见诸典册者,周时吴会张讳亚字善勋,以医世之道阴行名世之功业,默辅周召于成王时,道洽政治,福祚无疆,而证文昌果位。

事载宝录,《文昌大洞仙经》原叙亦引之——叙为存华魏元君手着者。

  ( 一得) 沐先师晓谕,黾勉从事于迎元,而尚未注意于迎一,盖以性未明彻,真一之一恐难协应,亦因未闻个中玄理,妄有所待,欲得另参秘旨而后行之。

然迎元之应已历有神验。

( 一得) 久寓之乡,春花重放于秋季非一次二次,三四五次也。

如金盖之云巢,姑苏之大德庵、连华庵、葆元善堂,禹航之天柱观、半持庵,武林之寂宁阁,上海之小蓬莱,若杏若桃、若玉兰紫荆、木笔木瓜、西府海棠之属,秋令作花,灿烂芬馥,浓若三春,万目共睹,题咏成贴,九九桃花,吕祖师尝赐诗,诸君子和之——事在嘉庆十六、七、八三年。

金盖之花木尤盛,遍满山麓丛放成例。

  斯十年中,吴沈门桑椹,重实于小春者,亦有七载。

金盖之河埠也,嘉兴童翁名宏毅,衰颓足蹇,有神相断其寿数终于是岁之腊,年已七十矣。

得是埠冬实于树,服之盈握,骤强健,弃入山,往返七里许,身轻如飞,归采斗许,纯紫者配丸配酒,常服之,次者配于施药方中,治病无不立愈。

乃岁岁如期来采,救危疾无算。

其友莫达诚,顶患血瘤,大如拳,皮软薄若熟柿,翁以椹酒杯许饮之,入口片时,痒不可忍,立即平伏若失。

遂与翁发愿,募砌进山石路千二百步有奇,造石桥二、路亭一。

亭名“止”,吕祖降坛为之题额,——初,宋梅子春常止此,赵松雪题其亭曰“鹤止”,今重建,吕祖示人知止之义,故改是名——钱唐鲍薇垣太守锟,为作碑文,详志造桥砌路胜因。

梁侍讲山舟同书为之书。

是年春,山上院中忽生杨柳红蓼,今柳已成阴,红蓼每岁皆发。

柳叶能治疟疠,红蓼入曲酿酒,能消中胀。

迄今嘉湖杭郡有疾者咸来采取,呼其柳曰“神柳”,蓼曰“仙蓼”。

叩之吕祖,祖曰;“由气化而生,古来有之,事载《径山志》,为国一禅师事,不足异也,然亦足为迎元之一证。

九九桃花,载在《续文献月令》,为林侍宸灵素广陵故事,吾题咏载焉,今所题诗即用广陵原韵。

此非仅迎元得致者,喜秋桃岁放,放亦繁衍郁,类昔广陵风景矣。

汝曹勉之。

”又曰“汝曹亦知林侍宸之仅证灵钦秘录一代宗师者,其故何哉?将大道而树私名,一也;及既赴召,迭以法显,二也;反舍真一,谬云有待,三也。

使其能不赴召,而密迎真一以医世,宵小潜消,天下太平,其功尚可量哉?迷不师古,吾曾谕示,而有待之见,牢不可破,以致不能直上天衢,<谢按:此大概指,所谓“待诏飞升”之事不切实际,如金液丹成,应行医世功夫,方能证果,不可就抛弃肉身而阳神冲举。

闵真人所谓“尽此报身以医世”>惜哉?”——此嘉庆二十一年短至日示。

  ( 一得) 学力未充,辄蒙祖师奖许,其应在草木者,众所共见,故志之以劝同志。若众所不知者,为所当为,不欲为外人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