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摇墟经

消摇墟经 #

  经名:消摇墟经。明洪自诚撰。二卷。底本出处《万历续道藏》

  消摇墟经卷第一

  夫人生堕落世网,彼蝇争蚁逐辈无论已。

即古称长心逸节,亦往往锻羽羁足,若辕驹槛乌。

然夫,谁能蝉蜕凤举,而消摇物外也者,缅惟羽客仙翕。

吸云英,餐石髓,驾紫凤以翩千,驭青牛而游遨。

一条华杖,泛云水之三千。

半片柄衣,访洞天之十二。

蒙庄氏所称消摇游者,意在斯乎。

予性寡谐,谢绝一切世氛,独紫芝白石,有夙癖焉。

洪生自诚氏,新都弟子也。

一日拥仙纪一编,征言於予。

予披阅之,青霞紫气,哎发左右。

宛若游海上而揖旱真,令人飘然欲仙,真欲界丹丘,尘世蓬岛也,虽仙有灵根,道有夙契。

得皮忘髓,终非升举向上事。

顾尘劳素劫中,定喘拭咪,难名香,啜苦茗,时一露盥玩之,不犹吞火而饮之以冰哉。

他日倘逸樊笼而步碧虚,请执是以作玉杵,或不谓无因云。

  消摇墟目 #

  列仙姓氏 #

  老子   东王公 #

  西王母  赤松子 #

  广成子  青乌公 #

  彭祖   铁拐先生 #

  王子乔  尹喜 #

  李八百  丁令威 #

  鬼谷子  刘越 #

  太上老父 白石生

  安期生  东方朔 #

  锺离权  马成子 #

  刘海蟾  黄安 #

  刘晨   浮丘伯 #

  魏伯阳  张道陵 #

  梅福   萧史 #

  费长房  黄初平 #

  蓝采和  麻衣子 #

  麻姑   吕纯阳 #

  孙登   左慈 #

  韩湘子  曹国舅 #

  许真君  葛仙翁 #

  何仙姑  张果老 #

  王质   黄野人 #

  陶弘景  司马真人

  裴航   孙思邈 #

  谭峭   许宣平 #

  玄真子  轩辕集 #

  陈希夷  雷隐翁 #

  马自然  张紫阳 #

  李鼻涕  归元子 #

  白玉蟾  陈泥丸 #

  莫月鼎  马丹阳 #

  张三丰 #

  老君

  老子者,太上老君也,累世化身,而未有诞生之边。

迨商阳甲时,分神化气,始寄胎玄妙玉女八十一年。

暨武丁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降诞於楚之苦县,濑乡曲仁里,从母左腋而生於李树下。

指树曰:此吾姓也。

生时白首面黄,长耳矩目。

鼻纯骨双柱,耳有三漏门。

美须广颗,疏齿方口,足蹈三五,手把十文。

姓李名耳,字伯阳,号日老子,又号曰老聘。

周文王为西伯,召为守藏史。

武王时,迁为柱下史。

乃游西极、大秦、竺乾等国,号古先生,化导其国。

康王时,还归于周。

复为柱下史。

昭王二十三年,驾青牛车过函谷关,度关令尹喜,知之求得其道。

二十五年,降於蜀青羊肆。

会尹喜同度流沙胡域。

至穆王时,复还中夏。

敬王十七年,孔子问道於老聘,退而有犹龙之叹。

赧王九年,复出散关,飞升昆仑。

秦时,降浃河之滨,号河上公,授道安期生。

汉文帝时,号广成子。

文帝遣使诏问之。

公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

帝即命驾诣之。

帝曰:域中有四大,王居一也。

子虽有道,犹朕民也。

不能屈,何乃高乎。

朕足使贫贱富贵。

公乃村掌坐跃,冉冉在虚空中,如云之升。

去地百余丈,而止於玄虚。

良久悦答曰:今上不至天,中不类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陛下焉能令富贵贫贱乎。

帝悟,方下辈礼谢。

授帝道德二经。

盖无世不出,先尘劫而行化,后无极而常存。

隐显莫测,变化无穷。

普度天人,莫可具述云。

  东王公 #

  东王公,讳倪,字君明。

天下未有民物时,锺化而生於碧海之上,苍灵之墟。

道性凝寂,湛体无为。

赞迪玄功,育化万物。

主阳和之气,理於东方,亦号东王公。

凡上天下地,男子登仙得道者,悉所掌焉。

尝以丁卯日,登台观望,转劫升天之仙,凡有九品。

然始升之时,先拜太公,后谒金母。

受事既毕,方得升九天,入三清。

礼太上,而观元始。

汉初,有群儿戏谣於道曰:着青裙,上天门,揖金母,拜木公。

时人莫之知,唯子房往拜焉。

乃语人曰:此东王公玉童。

  西王母 #

  西王母,即龟台金母也。

得西华至妙之气,化生於伊川,姓维,讳回,字婉拎。

配位西方,与东王公共理二气。

调成天地,陶钧万品。

凡上天下地,女子之登仙者,咸所隶焉。

居昆仑之圃,闻风之苑。

玉楼玄台九层,左带瑶池,右环翠水。

女五华林,媚兰青娥,瑶姬玉卮。

周穆王八骏西巡,乃执白圭玄璧,谒见王母,复觞母于瑶池之上。

母为王谣曰:白云在天,山林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问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求。

后汉元封元年,降武帝殿,进蟠桃七枚於帝。

欲欲留核。

母曰:此桃非世间所有,三千年一实耳。

偶束方朔於牖开窥之。

母指曰:此儿已二偷吾桃矣。

是日,命侍女董双成吹云和之笛,王子登弹八琅之傲,许飞琼鼓灵虚之簧,安法兴歌玄灵之曲,为武帝寿焉。

  赤松子 #

  赤松子,神农时雨师,炼神服气,能入水不濡,入火不焚,至昆仑山,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

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

高辛时为雨师,问游人问。

  广成子 #

  广成子,轩辕时人,隐居崆峒山石室中。

黄帝造焉,问以至道之要。

答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

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毋劳尔形,毋摇尔精,毋俾尔思虑营营,乃可长生。

慎内闭外,多智多败。

我守其一,而处其和。

故千二百年未尝衰老。

  青乌公 #

  青乌公,彭祖弟子也。受明师指示,审真仙妙理,乃入华阴山中学道,积四百七十一崴。后服金液而升天。

  彭祖

  彭祖钱铿,帝颛顼玄孙。

至殷末世,年已七百余岁而不衰。

好恬静,善於补导之术。

并服水晶云母麋角,常有少容。

穆王闻之,以为大夫,称疾不与政事。

采女乘辎饼往,问道於彭祖。

具受诸要,因以教王。

王试为之,有验。

彭祖知之,乃去,不知所往。

其后七十余年,门人於流沙西见之。

  铁拐先生 #

  铁拐先生,姓李,质本魁梧,早岁闻道,修真岩穴。

时李老君与宛丘先生,尝降山斋,诲以道教。

一日,先生将赴老君之约於华山,嘱其徒曰:吾魄在此,傥游魂七日而不返,若甫可化吾魄也。

徒以母疾迅归,六日化之。

先生至七日果归,失魄无依。

乃附一饿草之尸而起。

故形跛恶非其质矣。

  王子乔 #

  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

好吹笙,作凤呜。

游伊洛之问,道人浮丘公接晋上嵩高山。

三十余年后见相良,谓曰:可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堠山头。

至期,果乘白鹤驻山头,可望不可到,俯首谢时人,数日方去。

后立祠维氏山下。

  尹喜

  尹喜,字公文,天水人。

初母氏尝昼寝,梦天下绛霄流绕其身。

及喜生时,陆地自生莲花。

及长眼有日精,姿形长雅,垂臂下膝,堂堂有天人之貌。

少好学《坟》、《索》、德行仁,不修俗礼。

损身济物,不求闻达。

周康王时,为大夫,仰观乾象,见束方有紫气西迈,知有圣人,当度关而西,乃求为函谷关令。

预敕关吏孙景曰:若有形容殊俗,车服异常者,勿听过。

时昭王二十三年七月,老君果乘白舆,驾青牛,欲度关。

关吏入白喜,喜曰:今我得见圣人矣。

即具朝服,出迎,跪伏邀之。

曰:愿暂留神驾。

老君谢曰:吾贫贱老叟,居在关东,田在关西,今暂往取薪,何故见留。

喜复稽首曰:久知大圣当来西游,暴露有日,愿少憩神驾。

老君曰:闻开道竺乾,有古先生,是以身就道,经历子关,何过留耶。

喜曰:观大圣神姿超绝。

乃天上至尊,边夷何足往观。

老君曰:子何所见而知。

喜曰:去冬十月,天理星西行过昂。

自今月朔,融风三至。

束方真气,状如龙蛇而西变,此大圣人之征。

老君乃怡然吠曰:善哉,子之知吾,吾亦已知子矣。

喜再拜曰:敢问大圣姓字。

老君曰:吾姓字渺渺,从劫至劫,非可尽说。

吾今姓李,字伯阳,号日老聪。

喜於是就官舍设座供养,行弟子礼。

老君乃为喜留关下百余日,尽传以内外修炼之法。

时老君之御者徐甲,少赁於老君,约日顾百钱,至关时,当七百三千万钱p甲见老君去官远适,亟来索钱。

老君谓曰:吾往西海诸国还,当以黄金什直偿尔。

甲如约及至问,遂青牛於野。

老君欲试之,乃以吉祥草化为一美女,行至牧牛之所,能以言戏甲。

甲惑之欲问,遂负前约,乃诣关令,讼老君索佣钱。

老君谓甲曰:汝随我二百余年,汝久应死,吾以太玄生符与汝,所以得至今日,汝何不念此,而乃讼吾。

言讫。

符自口中飞出,甲自成一白骨。

喜乃为甲叩头,请赦其罪,以赐更生。

老君复以太玄生符投之,甲即立生。

喜乃以钱偿甲。

而礼遣之。

一日。

老君谓喜曰:古先生者,即吾之身。

尝化乎竺乾,今将返神,还乎无名,吾今逝矣。

喜叩首请侍行。

老君曰:吾游乎天地之表,嬉乎玄冥之问。

四维八极,上下无边。

子欲随吾,乌可得焉。

喜曰:入火赴渊,下地上天,灰身没命,愿随大仙。

老君曰:汝虽骨相合道。

然受道日浅,安得行化诸国也。

於是复以《道德五千言》授之,期曰:千日之外,可寻吾於属青羊之肆也。

言讫,身坐云华,冉冉升空。

光烛馆舍,五色玄黄,良久乃殁。

喜目断云霄,涕泣扳恋,名之曰:《西升经》。

喜乃屏绝人事,自着书九篇,号《关尹子》。

至丁巳岁,即往西属寻访青羊之肆。

老君以甲寅年升天,至乙卯岁,复从太微宫分身,降生於蜀国,太官李氏之家。

已先救青龙化生为羊,色如青金,常在所生婴儿之侧,爱玩无歌。

忽一日失羊,童子寻觅得於市肆。

喜至蜀,褊问居人无青肆者。

忽见童子牵羊,因问此谁家羊?牵欲何往?童子答曰:我家夫人生一儿,爱玩此羊,失来两日,儿啼不止,今却寻得,欲还家。

喜即嘱曰:愿为告夫人之子云:尹喜至矣。

童子入告,儿即赈衣而起曰:令喜前来。

喜既入其家,庭宇忽然高大,涌出莲花之座,儿化数丈白金之身,光明如日,项有圆光,坐於莲花座上。

举家惊怪。

儿曰:吾老君也。

太微是宅,真一为身。

主客相因,何乃怪耶。

喜将慰无量,稽首言曰:不谓复奉天颜。

老君曰:吾向留子者,以子初受经诀,未克成功,是以待子於此。

今子保形炼色,已造真妙。

心结紫络,面有神光。

金名表於玄圃,玉扎击於紫房也。

即命五老上帝,四极鉴真,授喜玉册金文,号文始先生。

位为无上真人,居二十四天王之上,统领八万仙士。

自此方得飞腾虚空,参得龙驾。

  李八百 #

  李八百,蜀人,名真。

居筠阳五龙冈,历夏、商周。

年八百岁。

动行则八百里,时人因号为李八百。

或隐山林,或居尘市。

又修炼於华林山石室,丹成还蜀中。

周穆王时,居金堂山,蜀人历代见之,号紫阳真君。

  丁令威 #

  丁令威,本辽束人。学道於灵虚山,后化鹤归。集华表而吟,曰:有乌有乌丁令威,去家千岁今未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紫紫。

  鬼谷子 #

  鬼谷子,春秋时人。

姓王,名翎。

尝入云梦山采药得道,颜如少童,居青溪之鬼谷。

苏秦,张仪往问道,三年辞去。

子遗之书曰:二足下功名赫赫,但春华至秋,不得久茂。

今二子好朝露之荣,忽长久之功。

轻乔松之永延,贵一旦之浮爵。

夫女爱不极席,男欢不毕轮,痛哉。

鬼谷处人问数百岁,后不知所之。

有《余符》、《鬼谷子》二书行於世。

  刘越

  刘越,周时有匡先生,名续,修於南蟑山。

时有一少年,数来相访,言论奇伟,先生异之。

问曰:睹子风,猷有日矣。

僭问乡邦姓字。

答曰:姓刘,名越,居在山之左。

山下有石,高二丈许,叩之,即当相延。

先生如其语访之,叩石,石忽自开,双户洞启。

一小鬓迎先生,行数十步,继有二青衣绛节前导。

渐见台榭参差,金碧掩映。

珍禽奇兽#1,草木殊异。

真人冠玉冠,朱绶剑佩来迎。

先生意欲留居之,真人谓先生曰:子阴功未满,后会可期,他日相从未晚也。

饮玉酒三爵,延龄保命汤一啜而出。

先生返顾所叩之石,宛然如初。

他日复叩,无所应矣。

  太山老父 #

  太山老父者,莫知其姓名。

汉武帝束巡狩,见老父锄于道问,状如五十许人,而面若童子。

头上白光高数尺,怪而问之。

老父答曰:臣年八十五时,衰老垂死,头白齿落。

有道士教臣绝谷,服木饮水,并作神枕,枕中有三十二物。

其二十四物,以象二十四气,其八物以应八风。

臣导行之,转老为少。

发白更黑,齿落更生,日行三百里。

臣今年八十矣。

武帝爱其方,赐之金帛。

老父后入太山中,或十年五年一还乡里,三百余年乃不复还也。

  白石生 #

  白石生,中黄丈人弟子。

彭祖时,已二千余岁。

不爱飞升,但以长生为贵而已,以金液为上药,家贫不能得。

养猜牧羊十数年,致富万金,乃买药服之。

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遂号白石生。

亦时食脯,亦时辟谷。

曰:能行三四百里,颜色如三十许人。

或问何以不爱飞升,答曰:天上未必乐於人问也。

  安期生 #

  安期生,琅琊阜乡人。

卖药海边,时人皆呼千岁公。

秦始皇请见,与语三夜,赐金帛数万,出於阜乡亭皆置去。

留书并赤玉乌一量为报。

曰:后千岁求我於蓬莱山下。

始皇遣使者数辈入海求之,未至蓬莱山辄遇风波而还。

乃立祠阜乡亭并海边十处。

  东方朔 #

  东方朔,字曼倩。

尝出经年,兄曰:汝经年一归,何以慰我。

对曰:朔暂之紫泥海,有紫水污衣,乃过虞渊湔洗,朝发中还,何云经年。

汉武帝时,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

今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

口若悬珠,齿若编贝。

勇若孟贲,捷若庆忌。

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臣矣。

臣朔冒死再拜以闻。

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

上伟之令,待诏公车。

又迁待诏金马门。

赐之食於前,食尽,怀其余肉,衣尽污。

数赐缣帛,担褐而去。

尝用所赐钱帛,取少妇於长安中,一岁即弃去。

更取所赐物,尽填之女子,人皆笑之。

朔曰:如朔所谓,避世於朝廷问者。

时酒酣据地,歌曰:陆沉於俗,宫殿可以避世。

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朔将死,谓同舍郎曰:天下人无能知朔,知朔者,惟大伍公耳。

朔亡后,武帝召大伍公问之,答以不知。

帝曰:公何所能。

曰:颇善星历。

帝问诸星具在度否。

曰:诸星皆在,独不见岁星四十年,今复见耳。

帝仰天叹曰:东方朔在朕傍十八年,而不知为岁星。

因惨然不乐。

  锺离权 #

  锺离权,燕台人,后改名觉,字寂,道号王阳子,又号云房先生。

父为列侯宦云中,诞生真人时,异光数丈,侍卫皆惊。

真人顶圆额广,耳厚眉长,目深鼻耸,口方颊大,唇脸如丹,乳远臂长,如三岁儿,昼夜不声,第七日跃然而言,曰:身游紫府,名书玉京。

及壮,仕汉为大将,征吐蕃失利,独骑奔逃,山谷迷路,夜入深林,遇一胡僧,蓬头拂额,体挂草衣,引行数里,见一村庄。

曰:此东华先生成道处,将军可以歇息矣。

揖别而去。

真人未敢惊动庄中,良久闻人语云:此必碧眼胡人饶舌也。

一老人披白鹿裘,扶青艺杖。

抗声前曰:来者非汉大将军锺离权耶,汝何不寄宿山僧之所。

真人闻而大惊,知为异人。

是时方脱虎狼之穴,遽有鸾鹤之思,乃回心向道,一辰求度世之方。

於是老人授长生真诀及金丹火候,青龙剑法。

真人辞去,回顾庄居,不见其处。

后再遇华阳真人,传以太乙刀圭,火符内丹。

云游至鲁,居邹城,入崆峒於紫金四皓峰居之。

得玉匣秘诀,遂仙去。

  马成子 #

  马成子,秦扶风人。

性喜恬退,不乐纷荣。

尝自叹曰:人生若流电尔,奈何久恋尘寰中。

於是弃家访道,入蜀之鹤呜山石室中,修炼二十余年。

后遇异人授以神丹,曰:气为内丹,药为外丹,子得此服之,当列为一仙矣。

言讫而去。

成子遵其术行之,遂白日升天。

  黄安

  黄安,代群人。

年万岁余,貌若童子啰常服朱砂,举身皆赤,不着衣,坐一神龟,龟广二尺。

时人问安坐龟几年。

曰:三千岁乃一出头,我得龟以来已五出头矣。

行则负龟而趋。

汉武帝闻其异,乃与论虚无神仙之事,帝每屈礼焉。

及封泰山,诏董谒,李克,孟岐,郭琼,黄安五人同辇,谓之仙臣。

帝崩,后不知所之。

  刘海蟾 #

  刘玄英,号海蟾子。

明经,事燕主刘守光为相。

雅喜性命,钦崇黄老。

一日,忽有道人自称正阳子来谒,海蟾邀坐堂上,待以宾礼。

道人为演清静无为之宗,金液还丹之要,既竟,乃索鹦卵十枚,金钱十文,以一文置之几上,累十卵於金钱,若浮图之状。

海蟾警异之曰:危哉。

道人曰:人居荣禄之场,履忧患之地,其危殆甚。

复尽以其钱劈破掷之,遂辞去。

海蟾县此大悟,遂解印辞朝,易服从道,遁迩终南山下。

丹成尸解,有白气自顶门出,化鹤冲天。

  浮丘伯 #

  浮丘伯,姓李,隐居嵩山。

服黄精二十年,发自返黑,齿落更生,久之道成,白日飞升。

尝作原道歌云:虎伏龙亦藏,龙藏先伏虎。

但毕河车功,不用提防拒。

诸子学飞仙,狂迷不得住。

左右得君臣,四物相念护。

乾坤法象成,自有真人顾。

  刘晨

  刘晨,刻县人。

汉永平中,与阮肇入天台采药,路迷不得返,经十三日,饥渴甚,望山上有桃实,共取食之,下山取涧水饮,见一杯流出,中有胡麻饭焉。

二人喜曰:此近人家矣。

遂度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色甚美,顾笑曰:刘、阮二郎捉杯来耶。

刘、阮异之,二女惧然如旧。

曰:来何晚耶。

即邀还家,南壁束壁各有罗帷绛帐。

命侍女具僎,有胡麻饭,山羊脯,甚甘美。

食毕行酒,俄有草女待桃,笑曰:贺汝婿来。

酒酣作乐,夜半各就一帐宿,婉熊殊绝。

至十日求还,苦留半年。

气候草木常似春,百乌啼陶,归思更勿。

二女曰:罪根未灭,使若等圭此。

遂指示还路,及归,乡邑零落,已七世矣。

再往女家,寻觅不获,晋太康八年,失二人所在。

  魏伯阳 #

  魏伯阳,昊人。

性好道术,不乐仕,自乃入山作神丹。

时三弟子丹,两弟子心不尽诚。

丹成,试之。

曰:金丹虽成,当先试之大犬,无患方可服,若犬死,不可服也。

伯阳即以丹与犬食之,犬即死。

伯阳曰:作丹未成,无乃未得神明意耶,服之恐复如犬,奈何。

弟子曰:先生服之不。

伯阳曰:吾皆违世路,委家于此,不得仙吾亦耻归,死与生同,吾当服之。

伯阳服丹入口即死。

一弟子曰:师非凡人也,服丹而死,得无有意乎。

亦服之,入口亦死。

二弟子乃相谓曰:作丹求长生,尔今服丹即死,不如不服。

乃共出山,为伯阳及死弟子求殡具。

伯阳即起,将炼成妙丹,纳死弟子及犬口中,须臾皆活,於是将服丹弟子姓虞者同犬仙去。

逢入山伐薪人作手书寄谢二弟子。

尝作《参同契》凡二卷,其说似解《周易》,其实假借爻象以寓作丹之旨。

  张道陵 #

  张道陵,字辅汉。

子房八世孙。

身长九尺二寸,庞眉广颗,·朱顶绿睛,隆准方颐,目有三角,伏犀贯顶,垂手过膝。

龙蹲虎步,望之俨然。

汉光武建武十年,生於天目山。

母初梦大人自北魁星中降至地,以蕾薇香授之。

既觉,满室异香,经月不散,梦而有孕。

及生日黄云笼室,紫气盈庭,室中光气如日月。

七岁通《道德经》、河洛图缉之书,皆极其奥。

举贤良方正,身虽仕而志在修炼。

入蜀,爱蜀中溪岭深秀,遂隐於鹤呜山。

弟子有王长者,习天文,通黄老,相与炼龙虎大丹。

三年丹成,真人年六十余,饵之,若三十许人。

与王长入北嵩山,遇绣衣使者,告曰:中峰石室藏《上三皇内文》,《黄帝九鼎太清丹经》得而修之,乃升天也。

於是真人斋戒七日,入石室,堂然有声,掘地取之,果得丹书。

精思修炼,能分形散影。

每泛舟池中,诵经堂上,隐几对客,杖华行吟,一时并起,人皆莫测。

西城房陵间有白虎神,好饮人血,每岁其乡杀人祭之,真人召其神戒之,遂灭。

又梓州有大蛇,时吐毒雾,行人中毒辄死,真人以法禁之,不复为害。

顺帝壬午岁正月十五夜,真人在鹤呜山梦觉,惟闻銮佩珊珊,天乐隐隐。

瞪目束瞻,见紫云中素车一乘,车中一神人,容若冰玉,神光照人,不可正视。

车前一人动真人,曰:子勿惊怖,即太上老君也。

真人礼拜。

老君曰:近蜀中有六大鬼神,枉暴生民,深可痛惜。

子其代吾治之,以福生灵。

则子功无量,而名录丹台矣。

乃授以正一盟威秘录,三清众经九百三十卷。

符录,丹鳌,秘诀七十二卷。

雌雄剑二把,都功印一枚。

且曰:匀子千日为期,后会板苑。

真人乃叩头,领讫。

日味秘文,按法遵修。

时有八部鬼帅,各领鬼兵动亿万数,周行人问,暴杀万民,枉夭无数。

真人奉老君诰命,佩盟威秘录,往青城山置琉璃高座,左供大道元始天尊,右置三十六部真经。

立十绝灵幡,周匝法席。

呜锺扣磬,布龙虎神兵。

众鬼即挟兵刃矢石来害真人,真人举手一指,化为一大莲花拒之。

鬼众复持火千余炬来,真人举手一指鬼反自烧,遥谓真人曰:师自住峨媚山,何为来侵夺我居处。

真人曰:汝等残害众生,所以来伐汝,槟之西方不毛之地,奉老君命也。

自今速当远避,勿复行病人问,如违即当谈戮无留种。

鬼王不服,次日复会六大魔王,率鬼兵百万环攻,真人乃以丹笔一画,众鬼尽死,惟六魔王仆地不能起,扣头求生。

真人不顾,复以丹笔一裁,此山遂分为二。

六魔王欲度不能,始大声哀求,愿往西方娑罗国居止焉。

真人乃许之,倒笔再画,六魔群鬼悉起,真人命王长肩一大石为桥度之。

真人犹欲服其心,谓之曰:试与尔各尽法力。

六魔曰:惟命真人投身入火,即足履青莲而出。

鬼帅投火,为火所烧。

真人入水,乘黄龙而出。

鬼帅入水,为水所溺。

真人以身入石,透石而出。

鬼帅投石,才入一寸,真人呎神符一道,左手指之,鬼毙。

右手指之,复生,鬼帅左右指无生无死。

鬼帅化八大虎轰攫而来,真人化一狮子逐之。

鬼帅化八大龙欲来擒师,一真人化金翅乌啄龙目睛。

鬼帅作五色云昏暗天地,真人化五色日炎光辉灼,云即流散。

鬼帅变化技穷,真人乃化一大石,可重万余斤,以藕丝悬之鬼帅营上。

令二鼠争啮其丝欲堕,鬼帅同声哀告,再不虐害生民。

真人遂命六大鬼王归於北邓,八部鬼帅窜於西域。

鬼众犹踌跚不去,真人乃口动神符一道,飞上层霄,须臾风雨雷电,刀兵毕至,群鬼灭影而遁。

真人至苍溪县云台山,谓王长曰:此山乃吾成功飞腾之地也。

遂卜居修九还七返之功。

一日复聆鸾佩天乐之音,真人整衣叩伏,见老君千乘万骑来集,云际徘徊不下。

真人再拜,老君乃命使者告曰:子之功业,合得九真上仙。

吾昔使子入蜀,但区别人鬼以布清今之化,而子杀鬼过多,又擅兴风雨、役使鬼神,阴景翳昼,杀气秽空。

殊非大道好生之意,上帝正责子过,所以吾不得近子也。

子且退居,勤行修谢。

吾待子於无何有乡,上清八景宫中。

言讫,圣驾升去。

真人遂依告文,与王长迁鹤呜山。

谓弟子赵升曰:彼处有妖,当往除之。

及至,值十二神女笑迎於山前,因问曰:此地有咸泉何在。

神女曰:前大漱是毒龙处之。

真人遂书一符,化为金翅乌,向漱上盘旋。

毒龙惊,舍漱而去,遂得咸泉,后居民煮之有盐。

十二神女各出一玉环来献。

曰:妾等愿事箕篇。

真人受其环,以手缉之,十二环合而为一。

谓曰:吾投此环·于井中能得之者,应吾夙命也。

神女竞解衣入井,争取玉环。

真人遂掩之盟曰:令作井神,无得复出。

彼方之民,至今不罹神女之害,而获咸井之利。

真人重修二十年,乃复领赵升、王长往鹤呜山。

一日午时,忽见一人黑积绢衣佩剑,捧一王函进曰:奉上清真符召真人游闯苑。

须央有黑龙驾一紫举,玉女二人引真人登车,旋踵至阙,群仙礼谒。

良久忽二青童朱衣绛节前导,曰:老君至矣。

乃相与腾空而上,至一殿,金谐玉砌。

或谓真人曰:将朝太上元始天尊也。

真人整衣趁进殿上,移时,殿上动青童,谕真人以正一盟威之法,使世世宣布为人问天师,劝度未悟、仍密谕飞升之期。

真人受命,乃复还鹤呜山。

桓帝永寿元年正月七日五更初,长、升见空中老君驾龙舆,命真人乘白鹤同往成都,重演正一盟威之旨,说《北斗南斗经》毕,老君复去。

真人欲留其神迹,乃於云台西北半崖问,举身跃入石壁中,自崖顶而出,其山因成二洞。

九月九日,在巴西赤城渠亭山中,上帝遣使者持玉册授真人正一真人之号,谕以行当飞升。

真人乃以盟威都功等诸品秘录,斩邪二剑,玉册玉印以授其长子衡。

日谓长、升曰:尚有余丹,二子可分饵之,今日当随吾上升矣。

亭午群仙仪从毕至,天乐拥道於云台峰,白日升天。

时真人年一百二十三岁也。

  萧史

  萧史,得道好吹箫。奉穆公以女弄玉妻之,遂教弄玉吹箫作凤呜。有凤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后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其升天去。

  梅福

  梅福,字子真,寿春人。

仕汉为南昌尉,见王莽专政,叹曰:生为我酷,形为我辱。

知为我毒,身为我栓桔。

遂弃家求仙,遍游雁荡,南闽诸山。

至仙霞山,遇空同仙君,授以内外丹法。

谓福曰:汝缘在飞鸿山。

福遂往结庵修炼,丹成,复远寿春。

一日紫雾浮空,金童玉女捧韶控鸾下,福拜韶辞家,乘鸾而去。

人见福於宋元丰问,封寿春真人。

  黄初平 #

  黄初平,晋丹溪人。

年十五收羊遇道士,引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余年。

其兄初起寻之不获,后遇道士善卜,起问之。

曰:金华山中有一牧羊儿。

初起即往见初平,问羊安在。

曰:在山束。

往视之,但见白石磊磊。

初平叱之,石皆成羊。

初起亦亦弃妻子学道,后亦成仙。

  费长房 #

  费长房,汝南人。

曾为市缘,有老翁卖药于市,悬一壶於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

市人莫之见,惟长房於楼上睹之异焉。

因往再拜。

翁曰:子明日更来。

长房旦日果往,翁乃与俱入壶中,但见玉堂厂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

共饮毕而出,翁嘱不可与人言。

后乃就长房楼上曰:我仙人也,以过见责人问。

我今去,子宁能相随乎。

楼下有少酒与卿为别。

长房使#2十人扛之犹不能举,翕笑而以一指提上。

视器如有一升许,而二人饮之终日不尽。

长房心欲求道,而念家人为忧。

翕知,乃断一青竹使悬之舍后,家人见之长房也,以为缢死,大小惊号,遂殡殓之。

长房立其傍,而众莫之见。

於是随翁入山,践荆棘於群虎之中,留使独处,长房亦不恐。

又外长房於空室,以朽索悬斤石於其上,众蛇竞来啮索欲断,长房亦不移。

翁还抚之曰:子可教也。

复使食粪,粪中有三虫,臭秽特甚。

长房意恶之。

翁曰:子几得道,恨於此不成,奈何。

长房辞归,翕与一竹杖曰:驯此任所之,顷刻至矣,至当以杖投葛陂中。

长房乘杖须臾来归,自谓去家适经旬日,而已十余年矣。

即以杖投陂,顾视则龙也。

家人请其死久,惊讶不信。

长房曰:往日所葬竹杖耳。

乃发冢剖棺,杖犹存焉。

遂能医疗众病,鞭笞百鬼。

又尝食客而使使至宋市鲜,须臾还乃饭。

桓景尝学于长房,一日谓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大灾,可作绛囊盛茱萸系臂上,登高山,饮菊花酒,祸可消。

景如其言,举家登山,夕还,见牛羊鹦犬皆暴死焉。

  蓝采和 #

  蓝采和,不知何许人,常衣破被衫,六铐黑木腰带阔三寸余。

一脚着靴,一脚铣足。

夏则衫内加絮;冬尝外雪中,气出加焘。

每於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长三尺余,醉而踏歌,老少皆随看之,似狂非狂。

歌词率尔而作,皆神仙意,人莫之测。

得钱则用绳穿拖之而行,或散失亦不顾,或赠贫者,或与酒,遂周游天下。

人有泊儿童时见之者,及班白见之,颜状如故。

后於濠梁酒楼上饮酒,闻有笙箫声,忽然乘鹤而上,掷下靴衫、腰带、拍板,冉冉而去。

  麻衣子 #

  麻衣子,姓李,名和。

生而钳发美姿,稍长厌世秽腐,遂入终南山,忽遇一道者,授以道秘。

戒之曰:南阳之问,湍水之阳,有山灵堂岩洞,其旁神开汝乡,汝则往之,可以翕神于苍茫。

麻衣往求之,遇樵者导其处,居洞中十有九年。

晋义熙问大旱,居民张奭率众请雨,麻衣以无术答之,请者不辍。

是夕有少年十二人谓麻衣曰:若再请,但许之,麻衣怪而诺之。

翌日果大雨。

十二人复来拜曰:吾属龙也,上帝以师道业成,令辅师行化耳。

刘宋大明初年,百有一岁,俨坐而尸解。

  麻姑

  麻姑,仙人王方平之妹。

汉桓帝时,方平降蔡经之家,曰:汝当得度世,故来教汝。

但汝气少肉多,未能即上天,当作尸解。

乃告以要言而去。

经后忽身发热如火,三日肉消骨直,入室以被自覆,忽然失其所在,视其被中但有形如蛇蜕。

后十余年忽还家,语家人曰:七月十日王君复来,当作酒数百斛以待。

其日方平果着远游冠,乘五龙车,前后麾节,旌旗导卫,如大将军。

侍从既至,从官皆隐。

经父兄参毕,方平乃遣人迎麻姑。

少顷麻姑至,经举家见之,年可十八许,顶中作髻,余发散垂至腰。

锦衣绣裳,光彩耀目。

坐定,自进行厨,僻麟脯,器皆金玉。

时经妇新产,麻姑见之,乃曰:噫,且止勿前。

索少许米来掷地皆成丹砂。

方平笑曰:麻姑犹作少年戏也。

姑云:接侍以来,束海三为桑田,蓬莱水又浅矣。

方平亦曰:圣人皆言海中将复扬尘也。

麻姑手似乌爪,蔡经私念背痒,时得此爪搔之佳。

方平即知,乃鞭经背曰:麻姑神人也,汝谓其爪可搔背痒耶。

方平去,麻姑亦辞去。

  消接墟经卷第一竟

  #1『珍禽奇兽』原为『珍珍禽奇兽』,据文义删『珍』字。

  #2『使』原为『便』,据文义改。

  消摇墟经卷第二

  吕纯阳 #

  吕岩,字洞宾,唐蒲州永乐县人,号纯阳子。

初母就募时,异香满室,天乐浮空,一白鹤自天而下,飞入帐中不见。

生而金形木质,鹤顶龟背。

凤眼朝天,双眉入鬓。

少聪明,日记万言,矢口成文。

身长八尺二寸,状类张子房,二十不娶。

始在褪褓,马祖见曰:此儿骨相不凡,自是风尘物外。

他时遇庐则居,见锺则扣,留心记取。

后游庐山遇火龙真人,传天遁剑法。

唐会昌中-两举进士不第。

时年六十四岁,游长安酒肆,见一羽士,青巾白袍,偶书绝句於壁曰:坐外常拥酒一壶,不教双眼识星都。

乾坤许太无名姓,疏散人间一丈夫。

洞宾讶其状貌奇古,诗意飘逸,因揖问姓氏。

羽士曰:吾云房先生也,居在终南鹤岭,子能从游乎。

洞宾未应,云房因与同憩肆中。

云房自为执炊,洞宾忽就枕昏睡,梦以举子赴京状元及第,始自郎署擢台谏翰苑秘阁,及诸清要无不备历。

两娶富贵家女,生子婚嫁蚤毕,几四十年。

又独相十年,权势熏炙,偶被重罪,籍没家资,分散妻孳,流于岭表,一身孑然,立马风雪中,方兴浩叹。

恍然梦觉,炊尚未熟。

云房笑昤曰:黄梁犹未熟。

一梦到华胥。

洞宾惊曰:先生知我梦耶。

云房曰:子适来之梦;升沉万态,荣悴千端。

五十年问一瞬耳,得不足喜,丧不足悲。

世有大觉而后知,人世一大梦也。

洞宾感悟,遂拜云房求度世术。

云房试之曰:子骨节尚未完,欲求度世,须更数世可也。

翩然别去,洞宾即弃儒归隐,云房自是十试洞宾。

第一试,洞宾自外远归,忽见家人皆病死,洞宾心无悔恨。

但厚备葬具而已,须臾死者皆起无恙。

第二试,洞宾斋货於市,议定其值,市者翻然止酬其真之半,洞宾无所争,委货而去。

第三试,洞宾元日出门遇丐者,倚门求施,洞宾即与钱物,而丐者索取不厌且加谇晋,洞宾惟再三笑谢。

第四试,洞宾牧羊山中,遇一饿虎,奔逐草羊,洞宾独以身当之,虎乃释去。

第五试,洞宾居山中草舍读书,一女容华绝世,光艳照人。

自言归宁迷路,借此少憩,既而调弄百端,洞宾竟不为动。

第六试,洞宾一日郊出及归,则家赀为盗劫尽,洞宾了无愠色,躬耕自给,忽锄下见金数十片,速掩之,一无所取。

第七试,洞宾遇卖铜器者,市之以归,皆金也,即访卖主还之。

第八试,有风狂道士陌上市药,自言服者立死,再世得道,洞宾买之,道士曰:子速备后事可也。

辄服无恙。

第九试,春潦泛溢,洞宾与众共涉至中流,风涛掀涌,众皆危惧,洞宾端坐不动。

第十试,洞宾独坐一室,忽见奇形怪状鬼魅无数,有欲击者,有欲杀者,洞宾绝无所惧,忽闻空中一叱声,鬼神皆不复见。

一人抚掌大笑而下,即云房也。

曰:吾十试子皆无所动,得道必矣。

吾今授子黄白之术,济世利物,使三千功满,八百行圆,方来度子。

洞宾曰:所作庚辛有变异乎。

曰:三千年后还本质耳。

洞宾愀然曰:误三千年后人,不愿为也。

云房笑曰:子推心如此,三千八百悉在是矣。

乃携洞宾至鹤岭,悉传以上真秘诀,又以《灵宝毕法》,及灵丹数粒示洞宾。

授受问,有二仙捧金简、宝符语云房曰:上帝诏汝为九天金阙选仙。

云房谓洞宾曰:吾赴帝召,汝好住人问修功立德,他时亦当如我。

洞宾再拜曰:岩之志异於先生,必须度尽天下众生方愿上升也。

於是云房乘云冉冉而去。

洞宾既得云房之道,兼火龙真人天遁剑法,始游江淮。

试灵剑遂除蛟害,隐显变化,四百余年。

常游湘覃岳鄂,及两浙汴谯问,人莫知识,自称回道人。

宋政和中,宫中有祟,白昼见形盗金宝。

妃嫔上精斋,虔祷奏词,凡六十日,昼寝见束华门外有一道士,碧莲冠,紫鹤氅,手持水晶如意。

揖上曰:臣奉上帝命,来治此祟。

即召一金甲丈夫,捉祟劈而啖之且尽。

上问丈夫何人,道士曰:此仍陛下所封崇宁真君关羽也。

上勉劳再四,因问张飞何在。

羽曰:张飞为臣累劫,世世作男子身。

今已为陛下生於相州岳家矣。

上问道士姓名。

道士曰:臣姓阳,四月十四日生。

梦觉录之,知其为洞宾也。

自是宫禁帖然,遂诏天下有洞宾香火处,皆正妙通真人之号,其神通妙用不能尽述。

后岳穆武父果梦张飞托世,故以飞命名云。

  孙登

  孙登,字公和。

於汲郡北山上窟中住,夏则编草为裳,冬则披发自覆,善长啸,好读易。

鼓一弦琴,性无喜怒,嵇康从之游,三年问其所图终不答。

将别,谓曰:先生竟无言乎。

登曰:子识火乎,火生而有光,而不用其光,果然在於用光。

人生而有才,而不用其才,果然在於用才。

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耀。

用才在乎识真,所以全其年。

康又请学琴,登不教之曰:子才多识寡,难免于今之世矣。

后康果遭吕安事,在狱为诗自责云:昔惭下惠,今愧孙登。

登竟白日升天。

  左慈

  左慈,字元放,庐江人。

於天柱山中精思学道,得石室中丹经。

尤明六甲,能使鬼神。

坐致行厨,变化万象。

曹操召见,闭一室,断谷期年出之,颜色如故。

操尝宴宾曰:今日高会,所少松江鲈耳。

慈因求铜盆贮水以竿钩之,即得鲈。

操曰:恨无蜀姜。

慈曰:易得。

操恐近取,即曰:前使买锦可报增二十段。

慈曰:诺。

乃掷杯空中,化鹤而去,须臾袖中出姜。

后买锦者回,果云是日得报增锦。

操出郊从者百许,慈为资酒一升,脯一斤,手自斟酌,百官莫不醉鲍。

操怪之,行视诸炉,悉亡其酒脯矣。

操恶其怪,因收慈欲杀之,慈乃却入壁中,霍然不知所在。

或见於市,捕之,而市人皆变形与慈同,莫辨谁是。

或逢慈於阳城山头,因复逐之,遂奔入羊群,操知不可得,乃令使告之曰:不复相杀,本试君术耳。

忽有一老纸屈前两膝,人立而言曰:遽如许使欲取之。

而群羊数百皆变为纸,垃人立云:遽如许亦莫知取焉。

  韩湘子 #

  韩湘子,字清夫,韩文公犹子也。

落魄不羁,遇纯阳先生因从游,登桃树堕死而尸解,来见文公,文公勉之学。

湘曰:湘之学与公异。

因作诗见志曰:青山云水窟,此地是吾家。

子夜餐琼使,寅晨咀绛霞。

琴弹碧王调,炉炼白珠砂。

宝鼎存金虎,芝田养白鸦。

一瓢藏造化,三尺斩妖邪。

解造边巡酒,能开顷刻花。

有人能学我,同其看仙葩?公览曰:子岂能夺造化耶。

公即为开樽,果成佳酝。

复聚土无何,开碧花一朵,花问拥出金字一联云: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公读之不解其意。

湘曰:他日自验。

未几公以极谏佛骨事,谪官潮州,途中遇雪,俄有一人冒雪而来,乃湘也。

曰:公能忆花问句乎。

公询其地即蓝关。

嗟叹久之,曰:吾为汝足此诗。

即韩集中一封朝奉九重天云云。

遂与湘宿蓝关传舍,公方信湘之不诬也。

湘辞去,出药一瓢与公。

曰:服一粒可以御瘴,公怆然。

湘曰:公不久即西,不惟无恙且当复用。

公曰:此后复有相见之期乎。

湘曰:前期未可知也。

  曹国舅 #

  曹国舅,宋太后弟也。

因其弟每不法杀人,深以为耻,遂隐迹山岩,精思玄理,野服葛巾,经旬不食。

一日遇锺离、纯阳二仙,问曰:闻子修养,所养何物。

对曰:养道。

曰:道何在。

舅指天。

曰:天何在。

舅指心。

二仙笑谓曰:心即天,天即道,子亲见本来面目矣。

遂授以还真秘术,引入仙班。

  许真君 #

  许逊,字敬之,号真君,南昌人。

昊赤乌二年,母梦金凤衔珠坠於掌上,骯而吞之,因是有娠而生真君。

少小疏通,与物无作。

尝从猎射一鹿,鹿中之而毙,鹿母皇顾舐之。

因感悟,折弃弓矢。

克意为学,博通经史,尤嗜神仙修炼之术。

闻西安昊猛得丁义神方,乃往师之,悉受其秘,日以修炼为事。

时买一铁灯檠,因夜然灯,见漆剥处有光,视之金也,明日访售主还之。

晋武帝太康元年,举孝廉,辟为旌阳县令,吏民悦服。

岁饥民无以输,真君乃以灵丹点瓦砾成金,令人潜痪於县圃。

一日藉民之未输者,使服力於圃,民锄地得金,用以输纳,遂悉安堵。

又岁大疫,死者十七八,真君以所得神方极治之,他郡病民相继而至,於是标竹於郭外,置符水於其中,使就竹下饮之皆瘦。

久之,知晋室将乱,乃弃官束归,尝憩於桥林,有女童五人,各持宝剑来献,真君异而受之,既而偕至真君之家,惟日击剑自娱,真君知其剑仙也,卒获神剑之用。

既而大吴君游於丹阳黄堂,闻谌姆多道术,遂同往叩以道妙。

姆曰:昔孝悌王下降曲阜兰公家,谓兰公曰:后晋代当有神仙许逊,传吾此道,留下金丹宝经,铜符铁券,扣吾掌之,以俟子,积有年矣,今当授子。

乃择日登坛,出孝悌王诸秘悉传之。

真君方心期,每岁必来谒姆。

姆即觉之曰:子勿来,吾即还帝乡矣。

因取香茅一根,南望掷之曰:子归,茅落处立吾祠,岁秋一至足矣。

二君还,觅访飞茅之边,遂建祠宇,每岁仲秋之三日必朝谒焉。

初真君往访飞茅,偶憩真靖,见乡民盛烹宰以杞神,且相戒曰:祭不腆则神怒降祸。

真君曰:怪祟敢尔。

乃召风雷伐之,拔其林木。

明日告其里人曰:妖社已驱、毋用祭也。

又见人苦远汲,乃以杖刺社前个泽,出泉以济之,虽旱不竭,渡小蜀江,感江干主人朱氏,迎接甚勤,乃戏画一松於其壁,其家因之得利加倍。

后江服溃堤,市舍俱漂,惟松壁不坏。

真君往西安县行过一小庙,庙神迎告曰:此有蛟害民,知仙君来逃往鄂渚矣。

真君至鄂堵路逢三老人指曰:蛟伏前桥下。

真君至桥,仗剑叱之,妖绞惊奔入大江,匿于深渊,乃动吏兵驱出,遂诛之。

时海昏之上缭,有巨蛇据山为穴,吐气成云,一旦四十里。

人畜在其气中者俱被吞吸,人为民害。

真君闻之,乃其弟子遂前至蛇所,仗剑布黑,蛇惧入穴,乃飞符召海昏社伯驱之,蛇始入穴,举首高十余丈,目若火炬,吐毒冲天。

真君啸命风雷,呼指神兵。

以摄伏之,使不得动。

乃飞步踏其首,以剑劈其颗。

弟子施岑、甘戟等引兵挥之,蛇腹裂,有小蛇自腹中出,长数丈。

甘君欲斩之,真君曰:彼未为害,不可妄诛。

一千二百五十余年后为民害,吾当复出诛之。

以吾坛前植梧为验,其枝指坛扫地是其时也。

只预识云:吾仙去后一千二百四十年问,豫章之境,五陵之内,当出地仙八百人。

此时小蛇若为害,彼八百人自当诛之。

蛇子遂入江。

真君曰:大蛇虽灭,蛟精未诛,恐其俟隙渍郡城,吾归郡乎。

乃与甘、施二君归郡,周览城邑,遇一少年,通谒,自称姓慎,礼貌勤恪,应对敏给。

遽告。

真君谓弟子曰:适来者非人,即老校,故来见试也。

边其所之,乃在郡城江涤,化黄牛外沙碛之上。

真君剪纸化黑牛往阙之,令施岑潜持剑往,俟其斗酣即挥之。

施君一挥中其左股,牛奔入城南,真至长沙化为人,入贾玉似君之家。

先是蛟精尝暮玉之美女,化为一美少年谒之。

玉爱其才,乃妻以女。

居数载,生二子。

常以春夏之交,孑然而出,至秋则乘巨舰重载而归,盖乘春夏大水覆舟所获也。

是秋空还,给玉云:财货为盗所劫,且伤左股,玉求医疗之,真君即为医士谒玉。

玉喜召婿出,蛟精觉惧不敢出。

真君随至其堂,厉声叱曰:江湖蛟精,害物不浅,吾寻踪至此,岂容复藏,速出。

蛟精计穷,遂见本形,蛇蜓堂下,为吏兵所诛。

真君以法水嘤其二子,亦皆为小蛟,并诛之。

真君.谓玉曰:蛟精所居,其下深不瑜尺皆洪波,九可速徙居。

玉乃还高原,其地果陷为渊。

真君复还豫章,而蛟之余党甚盛,虑真君诛之,皆化为人。

诡言曰:仆家长安,积世崇善。

远闻贤师许君有神剑,愿闻其功。

弟子语之曰:吾师神剑指天天裂,指地地折。

万邪不敢当,神圣之宝也。

蛟党曰:亦有不能伤者。

于弟子戏之曰:惟不能伤冬瓜葫芦尔。

蛟党以壹诚然,尽化为葫芦冬瓜,浮泛满江。

真君知不蛟党所化,以剑授施岑履水斩之悉无唯武,由是水妖屏迩,城邑无虞。

明帝太宁二年,大将军王敦举兵内向次慈湖。

真君与昊君同往谒,敦异说止之。

时郭璞在幕府,固璞与俱见。

敦喜延之,饮而问曰:子梦一木破天君等以为何如。

真君曰:非佳兆也。

昊君曰:木上破天未字也,公宜未可妄动。

敦色变,令璞筮之。

璞曰:无成。

敦怒令武士擒璞斩之。

真君乃举杯掷地化为白鹄,飞绕梁栋,敦一举目已失二君所在。

后敦败。

二君还至金陵,欲买舟至豫章。

而舟人告以乏刺舟者。

真君曰:尔但瞑目安坐,切勿胡视,吾自为汝驾之。

默召二龙挟舟而行,舟渐凌空,俄过庐山顶,至紫霄峰金阙洞。

舟人拜求济度。

真君教以服饵灵草,遂得辟谷不死,隐於此山。

二君各乘一龙以归旧隐,数十年问不复以时事关意,惟精修至道。

孝武宁康二年,真君二百三十六岁,八月朔旦,有二仙自天而下,云:奉玉皇命,授真人以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之职,并告以冲举之日。

遂乘云车而去。

是月望日,逼闻天乐之音,祥云冉冉,羽盖龙车。

从宫兵卫,仙童玉女前后导从,乃揖真君升龙车。

真君与其父族侍从,吁烈与其母部侍从。

仙眷四十二口同时白日拔宅升天,鸡犬亦随。

百里之内异香芬馥,经月不散。

  葛仙公 #

  葛玄,字孝先,丹阳句容人,号日葛仙公,从左慈受丹液仙经。

尝与客食言及变化之事。

客曰:愿先生作一事为戏。

玄曰;君得无促,促欲有所见乎。

乃嗽口中饭尽成大略数百集客身,有问玄张口蜂皆飞入,嚼之,是旧饭也。

能指石人使行。

指虾蟆及诸昆虫燕雀之属,歌舞弦节,皆如人状。

或宴客冬设生瓜枣,夏致冰雪。

无人传杯杯自至前,如酒不尽,杯不去也。

晋武帝召问曰:百姓思雨,可致乎。

玄曰:易耳。

乃书符着社中,俄顷大雨。

偶行遇一神庙,凡过一礼百步下车,否则有警。

仙公乃命车直投,辄大风骤起,尘埃蔽天。

仙公怒曰:小邪敢尔。

乃书一符,令徒者投庙中,庙屋自焚。

过武康,见一人家病作,请巫祀妖邪,邪附巫者与仙公饮,仙公故不饮,而妖邪出语不逊,仙公厉声叱曰:奸鬼敢尔。

敕五伯拽妖邪头附柱鞭背,出血流地,妖邪伏罪,乃止。

过华阴见一士人溺于蛇精,仙公化作一田夫,驱黄犊而耕。

因说士人曰:汝妇蛇精也,前后啖人不计其数。

士人不之信,乃引士人看古井,井中白骨盈积。

士人恐,遂教士人容窥其迹,士人乃窥之,果蛇也。

仙公禁而斩之,即以一符与士人服,即泻下蚯蚓虾蟆之类无数,遂得全生。

尝在荆门军紫益山修炼,值天寒大冻,仙公胱足,衣衫礼缕。

时有屈家二女偶见,怜之,夤夜促成双履,次日献之。

仙公已去,但存炉灰尚温,二女拨灰得丹一粒,姊妹分而服之。

自后神气冲冲,不饥不渴,时人咸谓得仙矣。

尝从昊王各船行至三江口,过风,船多漂没。

仙公船亦不知所在,昊主叹曰:葛仙公有道,何不能免此瑜宿。

忽见仙公水上步来,既至尚有酒态。

谢曰:昨伍子胥强邀留饮,是以淹屈陛下。

尝于西峰石壁上,石臼之中捣药,遗坠一粟许,有飞禽遇而食之,遂得不死。

至今月白风清之夜,其禽犹作丁当杵臼之声,名曰:捣药乌。

仙人琴高闻仙公得道,自东海跨双鲤来访,仙公与之酣饮既醉,高四白云问酒醒,双鲤化为石矣。

仙公赠以双鹤跨之而还,石至今存。

尝有客从仙公泛舟,见囊中有十数符。

客曰:此符验可见不。

仙公即取一符投水中,逐水而下,客曰:常人投之亦然。

仙公复取一符投之,逆水而上。

客曰:异矣。

仙公复取一符投之,即不上不下,须臾上符下符会于中流,良久收之。

又于水滨见斋大鱼者,谓鱼主曰:欲假此鱼到河伯。

鱼者曰:已死矣。

曰:亦可以丹书纸纳鱼口中投於水,跃然而去。

如此神异,不能尽述。

后仙去。

  何仙姑 #

  何仙姑,广州增城县何泰女也。

生而顶有六毫,年十四五梦神人教曰:食云母粉,当轻身不死。

因饵之,遂誓不嫁,常往来山谷,其行如飞。

每朝去,暮则持山果归遗其母,后渐辟谷心武后遗使召赴阙中,路复失去。

景龙中,白日升仙。

天宝九载,见于麻姑坛,立五色云中。

大历中,又现身于广州小石楼。

  张果

  张果,隐於恒州中条山,往来汾晋问,得长生秘术。

常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休息时折迭之,其厚如纸,置于巾箱中,乘则以水嘤之,复成驴,。

唐太宗高宗征之下起。

武后召之出山,佯死於拓女庙前,时方炎暑,须臾臭烂生虫,於是则天信其死矣。

后有人於恒州山中复见之。

开元二十三年,明皇诏通事舍人裴晤,驰驿於恒州迎之,果至束京於集贤院安置,备加礼敬。

帝问神仙。

不答。

善息气,累日不食,数饮酒,上赐之酒辞曰:小臣饮不过二升,有一弟子可饮一斗。

明皇喜,令召之。

俄顷一小道士自殿檐飞下,年可十五六,美姿容,步趣闲雅。

明皇命坐,果曰:弟子当侍直。

明皇愈喜,赐酒饮及一小斗。

果辞曰:不可更赐过度。

明皇因逼赐之,醉酒从顶上涌出,冠冲落地。

忽化为金磕,上及嫔御皆惊笑,视之,失道士矣。

但金梳在地,验之,乃集贤院中磕也,磕仅贮一斗酒。

帝谓高力士曰:吾闻饮革而无苦者,奇士也。

时天寒,因取以饮,果三进颓然曰:非佳酒也。

乃寝,顷视齿焦缩顾在右,取如意击堕之,藏带中出药传之。

良久齿复出,柴然如玉。

上狩咸阳,获一大鹿,将令大官烹之。

果曰:此仙鹿也,已满千岁。

昔汉武帝元狩五年,臣曾侍从畋于上林,获此鹿乃放之。

上曰:鹿多矣,时迁代变,岂常存乎。

果曰:武帝放之时,以铜牌志於左角下。

遂命验之,果有铜牌二寸许,但文字凋落耳。

上问叶法善曰:果何人也。

答曰:臣知之,然臣言之即死,故不敢言。

若陛下能免冠胱足救臣,臣方敢言。

上许之,法善曰:混沌初分,白蝙蝠精。

言未绝,七窍流血,僵仆於地。

上遽诣果所,免冠胱足,自称其罪。

果徐曰:此儿多口过,不罚之,恐泄天地之机耳。

上复哀恳,久之果以水嘤其面,法善即时复生。

帝益重之,诏图形集贤院,号通玄先生。

果屡陈老病乞归恒州。

天宝初明皇遗#1使征果,果闻辄卒,弟子葬之,.后发棺,但空棺而已。

帝立栖霞观祀之。

  黄野人 #

  黄野人,葛洪弟子。

洪栖山炼丹,野人常随之。

洪既仙去,留丹于罗浮山柱石之问,野人得一粒服之,为地行仙。

后有人游罗浮,宿石岩问中,夜见一人无衣而钳毛覆体,意必仙也,乃再拜问道,其人了不顾,但长笑数声,声振林木。

复歌曰:云来万岭动,云去天一色。

长笑两三声,空山秋月白。

其人归道,其形容即野人也。

  司马真人 #

  司马承祯,字子微。

事潘师正,传辟谷导引之术,遍游名山。

唐睿宗迎至京,帝问其术。

对曰: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帝曰:治身则尔,治国若何。

对曰:身犹国也。

游心为淡,合气於漠,与物自然而无容私焉,则天下治。

帝叹咏曰:广成子之言,何以加此。

辞归天台,庐藏用指终南山曰: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天台。

对曰:以仆观之,是仕宦之捷径尔。

庐初隐终南,后登庸。

闻言,朱有惭色。

开元中,文靖天师与承祯赴千秋节斋,直长生殿中夜行道毕,隔云屏各就枕,微闻若小儿诵经,声声玲玲如金玉。

天师乃寨裳蹑步听之,见承祯额上有一小月如钱,光耀一席。

逼而视之,乃承祯脑中之声也。

天师还谓其徒曰:《黄庭经》云: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

此中先生之谓乎。

一日,谓弟子曰:吾令为东华君所召,必须往。

俄顷化去,如蝉脱。

弟子葬其衣冠焉,时年八十有九,有修真秘旨之志论等书行於世。

  王质

  王质,晋衢州人。

入山伐木,至石室山,见石室中有数老人围棋,质置斧观之。

老人以物如枣核与质,令含咽其汁,便不觉饥渴。

且告云:汝来已久可还。

质取斧柯已尽烂矣。

质亟归家已数百年,亲旧无复存者,复入山得道。

人往往见之。

  陶弘景 #

  陶弘景,字道明,秣陵人。

初母梦青龙自怀而出,已而有娠。

生而幼有异操。

十岁见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

谓人曰: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

及长,身长七尺七寸,神仪明秀,朗目疏眉。

耳各有七十余毛,出外二寸许。

右膝有数十黑子,作七星文。

读书万卷,善琴棋,工草隶。

弱冠,齐高帝作相引为诸王侍读,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惟以披阅为务。

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诏许之。

乃止于句容之茅山,立馆号曰:华阳隐居。

褊历名山,寻访仙药。

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问,昤咏盘桓不能已。

沈约为束阳守,高其志节,累书邀之,竟不至。

弘景为人员通谦谨,出处冥会。

心如明镜,遇物便了。

永元初,架三层楼,弘景处其上与物遂绝。

惟一家僮得至其所。

元善骑射,晚皆不为,雅听吹笙而已,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

有时独游泉石,望见者咸以为仙人。

及梁武禅代,弘景援引图谶数处皆成梁字,令弟子进之,武帝恩礼愈笃。

及得神符秘诀,以为神丹可成,而苦无药物。

帝给黄金朱砂等物,乃合飞丹,色如霜雪,服之体轻。

帝服亦验,益敬重之,屡加礼聘并不就。

惟画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问,一牛着金笼头,有人执袍以策驱之。

武帝笑曰:此人欲学曳尾之龟,岂可复致。

国家每有大事无不咨之,时谓山中宰相。

年逾八十无异壮容。

后简文帝临南徐州,钦其风素,退居后堂召之。

弘景葛巾进见,与谈数日而去,帝甚为敬异。

其弟子桓闱得道将升天,弘景问曰:某行教修道勤亦至矣,得非有过,尚淹延在世,我乃托闱探之。

阅升天后,还谓弘景曰:师之阴功极着,但所修本草多用□ 虫水蛭之类,功虽及人,亦伤命物。

以此一纪峻,方解形拂世,为蓬莱都水监耳。

弘景复以草木之药,可代物命者,着别行本草三卷,以赎其过。

一日,无疾自知应逝,逆克亡日,仍作告逝诗。

大同二年卒,时年八十五,颜色不变,屈伸如常,香气累日,氤氲满山。

  裴航

  裴航,唐长庆中书生,因下第游千鄂渚,谒故旧崔相国,相国赠钱二十万,遂挈归于京。

因佣巨舟载於襄汉,闻同载有樊夫人,国色也。

航无由睹面,因侍婢袅。

姻而达诗一章,曰:向为胡越犹怀想,况遇天仙隔锦屏,傥若玉京朝会去,愿随鸾鹤入青冥。

数日后,夫人亦使袅姻答诗一章云:一饭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

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京。

航览之,空愧佩而已,然亦不能洞达诗之旨意。

及抵襄汉,夫人使婢挈粒奁不辞而去,航遍求访竟无踪兆。

后经蓝桥驿因渴甚,下道求饮,见茅屋三四问,有老妪缉麻其下。

航揖妪求浆,妪咄曰:云英擭一瓯浆来郎君饮。

航忆夫人诗有云英之句,正讶之俄,苇簿之下,双手如玉,捧出瓷瓯。

航接饮之,不啻玉液也。

因还瓯遽揭簿,见一女子,光彩照人,航爱慕不已。

因白妪曰:某仆马甚乏,愿少憩於此。

妪曰:任郎君自便耳。

良久告妪曰:向睹小娘子,艳丽惊人,姿容耀世。

所以踌跚而不能去,愿纳厚礼而娶之,可乎。

妪曰:老病,只有此孙女,昨有神仙与灵药一刀圭,但须玉杵臼梼之百日。

方可就吞。

若欲娶此女者,,须得玉杵臼,其余金帛,吾无用处耳。

航拜谢曰:愿以百日为期,必搀杵臼至幸,无复许人。

妪曰:如约。

航至京遍访玉杵臼,忽遇一货玉聂曰:近有一玉杵臼,非二百婚不可得。

航乃倾囊兼卖仆马,方及其值,辄步骤独携而抵蓝桥。

妪见大笑日.一世问有如此信士乎。

遂许以为婚。

女亦微笑曰:虽然更为,梼药百日方议婚好。

妪於襟带问解药付航?航即梼之。

每夜独闻捣药声,航窥之,见玉兔持杵而舂。

.百日足,妪持药而吞之,曰:吾当入洞而告姻戚,为裴郎具帏帐。

遂挈女入山,谓航曰:但少留此。

遗巡车马隶人迎航,见一大第,连云朱扉。

晃日,仙童侍女引航入帐,就礼讫,航拜妪,不任感荷。

及引见诸姻戚,皆神仙中人。

一女仙鬓髻霓衣,云是妻之姊。

航拜讫,女仙曰:裴郎不意鄂渚同舟而抵襄汉乎。

航愧谢左右曰:是小娘子之姊,云翘夫人,刘纲仙君之妻也。

已列高真,为玉皇之女史。

妪遂将航夫妻入玉峰洞中,琼楼珠室而居之。

饵以绛雪琼英之丹,体渐清虚。

毛发钳绿,神化自在,超为上仙。

至太和中,友人卢颢遇之於蓝桥驿之西,备说得道之事。

乃赠蓝田美玉十斤,紫府云丹一粒。

颢稽颗请曰:兄既得道,乞一言惠教。

航曰:老子云:虚其心,实其腹。

颢犹懵然,复语之曰:心多妄想,腹漏精液,虚实可知也。

言讫,忽不见。

  孙思邈 #

  孙思邈,华原人。

七岁日诵千言,独孤信见之曰:圣童也。

顾器大,难为用耳。

及长好谈老庄,隐於太白山学道,炼气养神,求度世之术。

洞晓天文,精究医药,务行阴德。

偶见牧童伤小蛇血出,思邈脱衣赎而救之。

旬余出游,见一白衣少年下马拜谢曰:吾弟蒙道者所救。

复邀思邈至家,易以己马,偕行如飞,至一城廓,花木盛开,金碧炳耀,俨若王者居。

见一人拾帽绛衣,侍从甚众,圻喜趋接谢曰:深蒙厚恩,故遣儿子相迎。

因指一青衣小儿云:前者此儿独出,为牧坚所伤,赖道者脱衣赎救,得有今日。

乃令青衣小儿拜谢,思邈始省昔日救蛇事。

潜问左右,此为何所。

对曰:此泾阳水府也。

绛衣王者命设酒饥,妓乐宴思邈。

思邈辞以辟谷服气,惟饮酒耳,留连三日,乃以轻销金珠相赠,思邈坚辞不受,乃命其子取龙宫奇方三十首与思邈。

曰:此可以助道者济世救人。

思邈归,以是方历试皆效,乃编入《千金方》中。

隋文帝征为国子博士,不就。

至唐太宗召,始诣京师。

永徽三年,已百余岁。

一日,沐浴衣冠,端坐谓子孙曰:吾今将游无何有之乡矣。

俄而气绝,月余色不变,及入棺唯空衣焉。

后皇幸蜀,梦思邈乞武都雄黄,即命中使资十斤送於峨眉顶上,见一人幅巾被褐,须眉皓白。

指大盘石曰:可置药於此。

召上有表录谢。

使视石上大书百余字,遂录之,随写随灭须臾白气漫起,因忽不见。

成都有一僧,诵《法华经》甚专,忽一日,有仆人至云:先生请师诵经。

经过姻岚中入一山居。

先生野服杖华,两耳垂肩,焚香,出听诵经。

遂供僧以藤盘竹着林饭一盂,杞菊数瓯,僧食之,美若甘露。

复赠钱一婚,仆送出路口。

僧因问曰:先生何姓。

曰:姓孙。

曰:何名。

仆於掌中手书思邈二字。

僧大骇,视仆遽失不见,视钱皆金钱也。

僧自此身轻无疾,后莫知所之。

  谭峭

  谭峭,字景升。

幼而聪敏,文史涉目无遗,独好《黄老仙传》。

一日一,告父母出游终南山,师嵩山道士。

十余年得辟谷养气之术。

常醉游,夏则服乌裘,冬则衣布衫。

或外风雪中,人谓已毙,视之气休休。

然颇似风狂,每行吟曰:线作长江扇作天,艰鞋抛在海束边。

蓬莱信道无多路,只在谭生拄杖前。

后居南岳炼丹,丹成服之,后遂仙去。

  许宣平 #

  许宣平,新安歙县人。

唐睿宗景云中,隐於城阳山南坞,结庵以居,不修服饵,颜若四十许人。

时负薪卖於市,担上常挂一花瓢,担曲竹杖,每醉昤腾腾以归。

吟曰: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

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往来三十余年,或施人危急,或救人疾苦。

士人多访之不得见,但见庵壁题诗曰: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夜阮明月,闲朝饮碧泉。

樵人歌陇上,谷乌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天宝中,李白知宣平为仙,於是游新安访之,亦不得见。

乃题诗於庵壁曰:我吟传舍诗,来访仙人居。

姻岭迷高边,云林隔太虚。

窥庭但萧索,倚杖空踌躇。

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

宣平归,见壁诗。

乃自题曰:一池荷叶衣无尽,两亩黄精食有余。

又被人来寻讨着,移庵不免更深居。

其庵辄为野火所烧,莫知综迹,后百余岁,至懿宗咸通十二年,许明恕婢入山采樵,一日,独於南山中见一人坐石上食桃,问婢曰:汝许明恕家婢耶。

婢曰:是。

曰:我即明恕之祖,宣平也。

汝归为我何明恕,道我在此山中,与汝一桃,即食之,不得将出山,山神惜此桃,且虎狼甚多也。

婢食之甚美,须臾而尽。

乃遣婢随樵人归,婢觉樵担甚轻。

到家具言,入山逢祖翕宣平。

明恕怒婢呼祖讳,取杖击之,其婢随杖身起,不知所逝。

后有人入山见婢复童颜,遍身衣树皮,行疾如飞,入深林不见。

  玄真子 #

  张志和,字不同,唐金华人。

母梦枫生腹上而生。

肃宗擢明经赐名志和,命待韶翰林。

后亲丧不复仕,遨游江湖,自号烟霞钓徒,又号玄真子。

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

饮酒三斗不醉,守真养气,卧雪不寒,入水不濡。

每酒酣铺席水上,独坐而酌。

席来去如舟,俄有云鹤旋后其止,遂跨鹤而升。

  轩辕集 #

  轩辕集,不知何许人,相传数百岁颜色不老,坐暗室目光长数丈。

每采药於岩谷,则毒龙猛兽随之,至为卫护。

居常人家请斋者,虽百处皆分身。

而若与人饮酒,则袖出一壶,才容二升,宾客满座,倾之弥日不竭,自饮百升不醉。

遇病者,以布巾拂之,应手而愈。

宣宗召入问长生可致不。

答曰:绝声色,薄滋味,一及乐一致。

德施无偏,自然与天地合德,日月齐明,尸长生久视乎。

及退,上以金盆覆白鹊,令中使试之。

集曰:皇帝安能更令老夫射覆乎,盆下白鹊宜早放之。

上笑曰:先生早知矣。

命坐御榻前,令宫人侍茶汤。

集貌古而布素,宫人有笑之者,元鬓发朱唇,年方二八,须臾变为老妪,鬓发幡然,因涕泣不已。

上令谢之,即复故步。

京师素无蓝葱荔枝花,上因语及,顷刻二花并至,枝叶如新。

时坐有相子,集曰:臣山中亦有味更佳。

上曰:无缘得矣。

集乃取御前碧玉瓯以宝盘覆之,俄顷彻盘,相子几满。

上食之,叹曰:美无比。

又问曰:朕得几年天子。

集取笔书四十年,但十字一起。

上笑曰:朕安敢望四十年乎。

久之,辞还山,命中使送之。

每见其於一布囊内探钱施人,比至江陵已施数十万,取之不竭。

未及至山,忽亡所在。

不日南海奏,先生已归罗浮矣。

及宴驾只四十年也。

  陈希夷 #

  陈搏,字图南,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人。

初生不能言,至四五岁戏涡水水滨,有青衣媪引置怀中乳之,即能言,敏悟过人,及长,经史一览无遗。

先生曰:向所学,但足记姓名而已。

吾将游泰山,与安期、黄石辈论出世法,安能与世脂韦,汨没出入生死轮迥问哉。

乃尽散家业,惟拥一石铛而去。

梁唐士大夫抱其清风,得识其面而睹景星庆云,然先生皆莫与交。

唐明宗亲为手诏召之,先生至,长揖不拜。

明宗待之愈谨,以宫女三人赐先生。

先生赋诗谢曰:雪为肌体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得来。

处士不兴巫峡梦,空烦云雨下阳台。

遂迟去。

隐武当山九石岩,服气辟谷,凡二十余年。

复移居华山,时年已七十余矣。

常闭门卧,累月不起。

周世宗显德中,有樵於山麓,见遗骸生尘,迫而视之,乃先生也。

良久起曰:睡`酣奚为扰我。

后世宗召见,赐号白云先生。

一日乘驴游华阴,闻宋太祖登极,拍掌大笑曰:天下自此定矣。

太祖召不至,再召,辞曰:九重仙诏,休教丹凤衔来。

一片野心,已被白云留住。

太宗初年始赴召,惟求一静室,乃赐居於建隆观。

肩肩熟寐,月余方起。

辞去,赐号希夷先生。

一日遗门人凿石室於张超谷,既成,先生往造之。

曰:吾其归於此乎。

遂以左手支颐而终。

七日容色不变,肢体尚温。

有五色云封谷口,弥月不散,年一百一十八岁。

初兵纷时,太祖之母挑太祖太宗於蓝以避乱,先生遇之,即昤曰:莫道当今无天子,却将天子上担挑。

又遇太祖太宗与赵普游长安市,入酒肆普坐太祖太宗之右。

先生曰:汝紫微垣一小星尔,辄处上次可乎。

种放初从先生,先生曰:汝当逢明主,名驰海内。

但惜天地问无完名,子名将起,必有物败之,可戒也。

放晚年竟丧清节,皆如其言。

有郭沆者,少居华阴,尝宿观下,中夜先生呼令速归,且与之俱往一二里许,有人号呼报其母卒,先生因遗以药,使急去可救。

既至灌其药遂苏。

华阴令王睦谓先生曰:先生居溪岩复止何室。

先生且笑且吟曰:华山高处是吾宫,出即凌空跨晓风。

台榭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一日,有一客过访先生,适值其睡,见傍有一异人听其息声以黑笔记之,满纸糊涂莫辨。

客怪而问之,其人曰:此先生华胥调,混沌谱也。

先生尝遇毛女。

毛女赠之诗。

诗云:药苗不满笋,又更上危颠。

回指归去路,相将入翠姻,太宗闻先生善相人,遣诣南衙,见真宗及门亟还,问其故。

曰:厮役皆将相也。

何必见王,於是建储之议遂定。

先生以易数授穆伯长,穆授李挺之。

李授邵康节。

以象学授种放,授庐江许坚,坚授范夸,至今糟粕犹存也。

  雷隐翁 #

  雷隐翁,名本。

少磊落不群,既长业进士,再试即弃去。

默坐终日,或诮其痴翁。

吠曰:终不以吾痴易汝点。

一日,以卫授其子,遂出游不返。

宋元佑问,有朝士游罗浮山,见翁坐於树下,自昤一绝云:往往来来三十年,更无综迹落人问。

功成行满升天去,回首山头月正圆。

  马自然 #

  马湘,字自然。

独好经史,工文学。

尝与道倡褊游方外,至湖州醉堕书溪,经日而出衣不沾湿,言为项羽相召饮。

指溪水令逆流,指柳树令随水走来去,指桥令断复续。

一切小术无所不为,人或有疾告者,自然无药,但以竹拄杖打患处。

或以杖指之,口吹杖头作雷呜便愈。

有以所帛谢者,固让不取。

强与之,辄散与贫人。

登杭州泰望山作诗曰:太一初分何处寻,空留历数变人心。

九天日月移朝暮,万里山川自古今。

风动水光吞远徽,两添岚气没高林。

秦皇馒作驱山计,沧海茫茫转更深。

后归省兄,兄适出,谓嫂曰:特归与兄分此宅,我惟爱束园耳。

待兄三日不归,遽卒。

明日兄归,感恸曰:弟学道多年,是归托化以绝望耳。

乃棺歙遂定之束园。

明年东川奏,梓潼县道士马自然,曰:白日上升。

韶杭州发其棺,只一竹杖而已。

  张紫阳 #

  张相端,天台人。

少好学,晚传混元之道而未备,孜孜访问,褊历四方。

宋熙宁二年,游蜀遇刘海蟾,授金液还丹,火候之诀。

乃改名用成,字平叔#2,号紫阳。

尝有一僧修戒定慧,能入定出神,数百里问顷刻即到,与紫阳雅志契合。

一日,紫阳曰:禅师今日能与远游乎。

僧曰:可愿同往扬州观琼花。

紫阳於是与僧处一静室,相对暝目跌坐出神。

紫阳至时,僧以先至远花三匝。

紫阳曰:可折一花为记,少顷欠伸而觉。

紫阳曰:禅师琼花何在。

禅师神手皆空,紫阳乃拈出琼花与僧把骯。

弟子因问紫阳曰:同一神游,何以有有无之异。

紫阳曰:我金丹大道,性命兼修,是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所至之地真神见形,谓之阳神。

彼之所修,欲速见功,不复修命,直修性宗,故所至之地,无复形影,谓之阴神。

阴神不能动物也。

英宗治平中,访扶风马默处厚於河束,乃以所着《悟真篇》授处厚曰:平生所学尽在是矣,愿公流布此书,当有因书而会意者。

元丰五年夏,跌坐而化,住世九十九岁。

弟子因火烧化得舍利千百,大者如芙费,色皆钳碧。

识者谓曰:此道书所谓舍利耀金姿也。

后七年,刘奉真遇紫阳於王#3屋山,留诗一张而去。

  李鼻涕 #

  李鼻涕,宋绍圣初,刘延仲寓秀州,尝有道人过门,或从求药,则以鼻涕和垢腻为丸与之,病立效,因自号李鼻涕。

延仲延之坐曰:今日适无酒为礼。

道人笑曰:床头珍珠泉一尊,何不出以待客。

刘大惭,呼童取尊。

道人曰:不必取,但将空尊来。

尊至,索纸覆之,少焉香溢於外,成美酒矣,坐者皆醉。

明日刘有他客,出所谓珍珠泉者,而尊中无涓滴矣。

一日,诣刘别云:后二十年某月某日当於真州相见,至期刘卒於真州。

  归元子 #

  尔朱洞,字微通,少遇异人,传还元抱一之道,因自号归元子。

初隐蓬山,后卖药蜀汉问,行动如飞。

逆旅主人每夕怪其屋有声。

因窥之,见其身自榻而升,触楝而止。

或於枯骸中得物如雀卵。

持以问洞,洞曰:县服神丹而不能修炼,故纯阴剥消,无阳兴俱,独就丹田成此耳。

唐末王建围成都,洞亦在城中,城久不下,建约城陷日,诛夷无憔类。

洞乃施席作法,笼摄建与三军,皆得神人乘黑云叱建曰:敢有祸吾民者,祸即反汝。

建等怖伏,后入成都戒兵勿杀,民不改肆。

洞卖丹药,每一粒要钱十二万,时有某太守欲买之,曰:太守金多,非一百二十万不可。

太守以为移言惑众,命纳之竹笼,沉於江中。

至涪陵上流,二渔人乘舟而渔,举网#4出之,乃洞也。

渔曰:此必异人入定乎。

扣铜缶寤之,少顷洞开目问渔人曰:此去铜梁几何,有三都乎。

渔人曰:我白石江人,此去铜梁四百里自是,而束即丰都县,平都山仙都观也。

洞曰:吾师谓吾,遇三都白石浮水,乃仙去,殆此地耶。

洞既登岸,语二渔人曰:视子类有道者,亦有所传乎。

二渔曰:我昔从海上仙人,得三一之旨,炼阳修阴亦有年矣。

洞於是索酒与剧饮,取丹分饵之。

至荔枝园中,三人升云而去。

二渔人附

  白玉蟾 #

  葛长庚,宋琼人。

母以白玉蟾名之,应梦也。

年二十二应童子科,后隐居于武夷山,号束琼子,事陈翠虚。

九年始得其道,蓬头铣足,一袖弊。

甚喜饮酒,未见其醉。

博洽儒书,出言成章。

尝自赞云:千古蓬头铣足,一生服气餐霞。

笑指武夷山下,白云深处吾家。

雷印常佩肘问,祈禳则有异应。

时言休咎,惊省聋俗。

尝在京都游西湖至暮堕水,舟人惊寻不见,达旦则玉蟾在水上犹醺然也。

一日,有持刀追胁者,玉蟾叱其人,刀自堕而走。

玉蟾招之曰:汝来勿惊。

以刀还之。

时称玉蟾入水不濡,逢兵不害。

宋嘉定中,诏征赴阙,对玉称旨,命馆太一宫,一日不知所往。

后每往来名山,神异莫测。

  陈泥丸 #

  陈楠,字南木,号翠虚,博罗人。

以盘拢钟桶为生,后得太一刀圭金丹法於毗陵禅师。

得景霄大雷琅书於黎姥山神人。

能以符分捻土愈病,时人呼之为陈泥丸。

时披发日行四五百里,鹑衣百结,尘垢满身。

善食大肉,终日烂醉。

尝之苍梧遇郡祷旱,翠虚执铁鞭下潭驱龙,须臾雷雨交作,过三山大义渡洪流,舟不敢行,翠虚浮笠而济。

行钦管道中,遇群盗拉杀之,痪三日盗散,复苏。

游长沙冲帅节,执拘送邕州狱,数夕又回长沙矣。

中夜坐或含水银,越宿成白金。

以丹法授白玉蟾。

宁宗嘉定问,於漳入水而解去。

  莫月鼎 #

  莫月鼎,讳洞一,字起炎,湖州人。

生而秀朗,肌肤如玉雪,双目有光射人。

入青城山丈人观,见徐无极,受五雷之法,於是月鼎自名雷师,驱使鬼魅,动与天合。

时嬉笑怒骂,皆若有神物从之者。

元世祖召见,时天色爽霁,帝曰:可闻雷否。

月鼎曰:可。

即取胡桃掷地,雷应声而发,元主为之改容。

复命请雨,立至。

元主大悦,赐以金缯,月鼎碎截之,以济寒寞者。

性爱酒,无日不醉。

醉辄白眼望天,阴飕鲦修起衣袖问。

尝与客饮西湖舟中。

当赤日如火,客请借片云覆之,月鼎笑拾果壳浮觞而项之,云自湖滨起翳于日下。

蕃厘观道士,中秋方会饮,有云蔽月久不解,月鼎时遇观中,道士知其所为,急请赴筵,月鼎以手指之,云散如洗,卖饼师积饼於筐,时被精怪窃去。

月鼎召雷轰云中,斩瑚丝首于市。

一人要妇,半路为白娶精所摄,至门但空车焉。

月鼎禹步如有指麾状,狂风忽作,飘妇还舍。

妇云适在北高峰,何以忽然至此。

七十三岁,一日,属其徒王继华曰:明年正月十三日,将化於汝家。

及期,风雷雷雨电交作,索.笔作愒,书毕,泊然而逝,颜面如丹。

  马釭阳 #

  马釭,宁海人,孙仙姑其妻也,号丹阳子。

母初孕时,梦麻姑赐丹一粒吞之,觉而分瑞,时金太宗天会五年也。

儿时常诵乘云驾鹤之诗。

李无梦见而奇之曰:额有三山,手垂过膝,真大仙之材。

孙君以女妻之,生三子。

尝题诗云:抱元守一是工夫,懒汉如今一也、无。

终日衔杯畅神思,醉中却有那人扶。

从皆不晓其意。

一日,王重阳祖师自终南来访之,云:宿有仙契,既食瓜从蒂食起。

釭问其故曰:甘向苦中来。

又问从何方来。

曰:不远千里特来扶醉人。

釭默念与前所作诗合,异之,遂师事焉。

重阳欲挽西游,釭未能辄弃家业。

重阳多方点化,釭念始央,遂以赀产付三子,从居昆仑之烟霞洞,孙仙姑在家结庵修炼二十余年。

一日,釭谓门人曰:今日当有非之喜。

辄歌舞自娱,俄闻空中乐声,仰见仙姑乘云而过,仙童玉女,旌节仪仗,拥导前后。

俯而告釭曰:先归蓬岛待君也。

於是夜坐谈,将二鼓,风雷大雨震动,遂束首枕肱而逝。

是夜釭扣酒监郭复中门,索笔书颂云:丧年六十一,在世无人识。

烈雷吼一声,浩浩随风逸。

以须人云:师已逝矣。

方悟所见者,皆其阳神也。

  张三丰 #

  张三丰,辽束懿州人,名居宝,字玄玄。

生有异香,龟形鹤骨,大耳圆目。

身长七尺。

须髯如戟。

顶作一髻,手持刀尺。

一笠一袖,寒暑御之。

不饰边幅,人目为张#5猎榻。

日行千里,静则暝目。

旬日所啖,斗升辄尽,或辟谷数月自若也。

元末居宝鸡金台观,留颂辞世而逝。

上人杨斩山置棺殓讫,临定发视之,复生,乃入蜀。

洪武初,至太和山修炼,结庵於玉虚宫。

庵前古木五株,尝柄其下。

久则猛兽不距鸶乌不搏,人益异之。

后入武当?当语乡人云:兹山异日当大显於时。

居二十三年,拂神游方而去。

  消摇墟经第二竟

  #1『遗』原为『贵』,据文义改。

  #2『叔』原为『叔』,据文义改。

  #3『王』原为『玉』,据文义改。

  #4『网』原为『纲』,据文义改。

  #5『张』原为『帐』,据文义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