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

  

  明万历正统道藏续道藏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

  经名: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又名《升玄步虚章》。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系古《灵宝经》之一。一卷。底本出处:《续道藏》。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

  玄都玉京山在三清之上,无色无尘。

上有玉京金阙七宝玄台紫微上宫,中有三宝神经。

山之八方自然生七宝之树,一方各生一株,八株弥满八方,覆盖诸天,包罗三界,为无上大罗天太上无极虚皇天尊之治也。

其山林宫室皆列诸天圣众名籍。

诸天圣帝王、高仙真人无鞅数众,一月三朝其上,烧自然旗檀反生灵香,飞仙散花,旋绕七宝玄台三周匝,诵咏空洞歌章。

是时诸天奏乐,百千万妓,云璈朗彻,真妃齐唱而激节,仙童凛颜而清歌,玉女徐进而跰跹,放窈窕而流舞翩翩,诜诜而容裔也。

山上七宝华林,光色炜烨,朱实璨烂,悉是金银、珠玉、水晶、琉璃、□璖、码碯。

灵风振之,其音自成宫商,雅妙宛绝。

诸天闻声而飞腾,勿辍弦止歌,叹味至音,不能名状。

神兽、龙麟、狮子、白鹤、奇禽、凤凰,悲呜踊跃。

太上震响法鼓,延宾琼堂,安坐莲花,讲道静真,清咏洞经,敷释玄文,远味希夷,喜动群仙。

其时八风扬旛,香花交散,流烟蓊霭。

  太上称:善哉。

无无曰道,义极玄玄。

妙觉大度,弥劫历年。

道素冥语而寄二篇,兆能长斋久思,讽诵洞经,叩齿咽液,吐纳太和,身作金华色,项负圆光,头簪日华月英玄景,手把灵符十绝之旛。

斯德巍巍,道之至尊,惜惜玄化,太上之真人矣。

将感太无,动天老,致飞龙,降天仙也。

三界九地,大劫之周,阳九百六之运,水火之灾,亦皆消化玉清上道。

三洞真经、神真宝文、金书玉字、凤篆龙编,并还无上大罗天中,玉京之中七宝玄台,灾所不及,劫历再开,混沌重判,传授真圣,下化人间。

其在五亿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重天之最上天也,去下八梵天日月之界,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亿炁,一黑炁三千里。

诸天仙人名此山,一曰盖天首山,二日弥玄上山,三日罗玄洞虚山,四日高上真元山,五曰众宝幽劫刃山,六曰无色大宝山,七曰周观洞玄山,八日景华太真山,九曰不思议山,十曰太玄都玉京太山。

知此山名,名入仙矣。

山上七宝华林,皆作上清三洞道德玄经文章。

食此华实,为金光仙人,兆读是经,咽味至真,道自成矣。

  步虚吟 #

  修灵宝洞玄斋,诵空洞步虚章,先叩齿三通,咽嗽三过。

心存日月在己面上,光芒灌鼻,日从鼻左入,月从鼻右入,入金华官,光明出头后,焕然作九色圆象,溥入玉枕,彻照十方,随我绕经旋回而行。

毕,又叩齿三通,咽液三过,存三素元君在金华官,如婴兄之状。

真人斋皆如威仪法,唯不用启事出吏兵一节耳。

其余愿念礼拜,悉依大法建斋,初一过出史兵,非授经法,及教外人,不须出史兵。

太极真人宝贵此经,宿无仙真之名,不令见也。

  洞玄步虚吟十首

  稽首礼太上,烧香归虚无。

流明随我回,法轮亦三周。

玄元四大兴,灵庆及王侯。

七祖生天堂,煌煌耀景敷。

啸歌观太漠,天乐适我娱。

齐馨无上德,下俗不与俦。

妙想明玄觉,诜诜巡虚游。

  旋行蹑云纲,乘虚步玄纪。

吟咏帝一尊,百关自调理。

俯命八海童,仰携高仙子。

诸天散香花,萧然灵风起。

宿愿定命根,故致标高拟。

惧乐太上前,万劫犹未始。

  嵯峨玄都山,十方宗皇一。岧岧天宝台,光明烂流日。炜烨玉华林,蒨璨耀朱实。常念餐元精,炼液固形质。金光散紫微,窈窕大乘逸。

  俯仰存太上,华景秀丹田。

左顾提郁,右盼携结璘。

六度冠梵行,道德随日新。

宿命积福庆,闻经若至亲。

天挺超世才,乐诵希微篇。

冲虚太和气,吐纳流霞津。

胎息静百关,寥寥窥三便。

泥丸洞明景,遂成金华仙,魔王敬受事,故能朝诸天。

皆从斋戒起,累功结宿绿。

飞行凌太虚,提携高上人。

  控辔适十方,旋憩玄景阿。仰观劫仞台,俯盼紫云罗。逍遥太上京,相与坐莲花。积学为真人,恬然荣卫和。永享无期寿,万椿奚足多。

  大道师玄寂,升仙友无英。

公子度灵符,太一捧洞章。

舍利曜金姿,龙驾欻来迎。

天尊盼云舆,飘飘乘虚翔。

香花若飞雪,氛霭茂玄梁。

头脑礼金阙,携手遨玉京。

  骞树玄景园,焕烂七宝林。天兽三百名,狮子巨万寻。飞龙踯躅呜,神凤应节吟。灵风扇奇花,清香散人衿。自无高仙才,焉能耽此心。

  严我九龙驾,乘虚以逍遥。

八天如指掌,六合何足辽。

众仙诵洞经,太上唱清谣。

香花随风散,玉音成紫霄。

五苦一时迸,八难顺经寥。

妙哉灵宝囿,兴此大法桥。

  天真帝一宫,霭霭冠耀灵。流焕法轮纲,旋空入无形。虚皇抚云璈,众真诵洞经。高仙拱手赞,弥劫保利贞。

  至真无所待,时或辔飞龙。

长斋会玄都,呜玉扣琼钟。

十华诸仙集,紫烟结成宫。

宝盖罗太上,真人把芙蓉。

散华陈我愿,握节征魔王。

法鼓会群仙,灵唱靡不同。

无可无不可,思与希微通。

  太上智慧经赞八首

  太上玄虚宗,弘道尊其经。俯仰已得仙,历劫无数龄。巍巍大真德,寂寂因无生。霄景结空构,乘虚自然征。日月为炳灼,安和乐未央。

  学仙绝华念,念念相因积。去来乱我神,神躁靡不历。灭念停虚闲,萧萧入空寂。请经若饥渴,持志如金石。保子飞仙路,五灵度符籍。

  济我六度行,故能解三罗。

清斋礼太素,吐纳养云芽。

逍遥金阙内,玉京为余家。

自然生七宝,人人坐莲华。

仰嚼玄都奈,俯酣空洞瓜。

容颜曜十日,奚计年劫多。

法鼓会天仙,呜钟征大魔。

  灵风扇香花,璨烂开繁衿。

太真抚云璈,众仙弹灵琴。

雅歌三天景,散慧玉华林。

七祖升福堂,由此步玄音。

前世福未足,斯书邈难寻。

信道情不尽,图飞乃反沈。

太上无为道,弘之在兆心。

  学道由丹信,奉师如至亲。挹景偶清虚,孜孜随日新。众人未得度,终不度我身。大愿有重报,玄德必信然。阴恶罪至深,对来若转轮。

  学道亦甚苦,晨夜建福田。

种德犹植树,种篑而成山。

子能耽玄尚,飘尔升青天。

修是无为道,当与善结绿。

太上至隐书,名日智慧篇。

拔苦由大才,超俗以得真。

灵姿世所奇,哗若渊中莲。

  人行若有本,皆由宿世功。

立德务及时,发愿莫不从。

善恶俱待对,倚伏理难穷。

贤士奉法言,道亦在兼忘。

解是大智慧,上为太极公。

宝盖连玉舆,命驾御九龙。

金华警洞经,捧香悉仙童。

啸歌彻玄都,呜玉扣琼钟。

  炼身凌太清,超景逸紫霄。

保无持法纲,游玄极逍遥。

万劫犹昨夜,千桩如晨朝。

巍峨荫云华,手攀宝林条。

香姻自然去,玄喈与扶摇。

灵旛顺风散,繁想应时消。

灭智弘大混,无为为清谣。

  太极真人之辞,众仙常所耽诵,不宣於下俗之人,秘藏金阙玉房之内也。仙公日:宜传至人修灵宝斋者也,不可示浮华之徒,慎之哉,慎之哉。

  玄师太元真人,临授许常侍掾,太洞玄经玉京山诀,作颂三首。同夕,右英夫人亦吟诵之。

  颂曰

  八会涂无宗,乘运观嚣罗。

化浮尘中除,解衿有道家。

聘烟忽未顷,携真造灵阿。

虚景赡琼轩,玄钧作凤歌。

适路无轨滞,神音舞云波。

齐德秀玉京,何用世问多。

  左把玉华盖,飞晨蹑七元。

三辰焕紫辉,竦盼抚明真。

变踊期须臾,四面皆已神。

灵文无涯际,勤思上清文。

何事坐横涂,令尔感不专。

阴痾失玄机,不觉年岁分。

  玄波振沧涛,洪津鼓万流。

驾景盻六虚,思与真人游。

妙唱不我对,清音无谁投。

云中骋琼轮,孰为尘土俦。

太上太极五#1真人,於会稽上#2虞山授葛仙公洞玄灵宝经,各吟一颂。

  太上太极真人颂曰

  太上太道君,出示灵宝篇。

高妙难为喻,犹彼玄中玄。

自然十方土,共仰无上仙。

大乎洞虚经,安坐朝诸天。

上宝紫微台,下藏诸名山。

焕烂龙凤文,戢耀在其间。

妙哉太上道,无为常自然。

王侯及凡庶,所贵唯贵贤。

宿命有福庆,卓拔在昔缘。

法师转相授,宝信劫数年。

广心度一切,大福报尔身。

供养必得道,奉行成至真。

大道无彼我,传当得至人。

  太上玄一第一真人颂曰

  众妙出洞真,焕烂耀太清。

奉者号仙人,体元永长生。

逍遥戏玄虚,宫殿罗其形。

蒨璨七宝林,晃朗日月精。

龙麟交横驰,凤凰翔悲呜。

太上治紫台,众真诵洞经。

捻香稽首礼,旋行绕宫城。

三周归高座,道王为应声。

人主弘至道,天下普安宁。

  太上玄-第二真人颂曰

  虚无常自然,强名字大道。

音克邈无迁际,众妙归灵宝。

闭目存至真,精思降十老。

升仙永无为,灵颜常妙好。

渴饮玉池醴,饥食金花草。

净世度八难,济世诸苦恼。

  太上玄-第三真人颂曰

  妙哉灵宝经,太上自然书。奉者致得道,号世降真来。受命宣道教,真为超俗才。事毕升神仙,官殿治玄台。时降昆仑山,逍遥憩蓬莱。

  正-真人无上三天法师张天师颂曰

  灵宝及大洞,至真道经王。

唯有五千文,高妙无等双。

奉行致飞仙,玄居治虚空,。

侍卫太上台,逍遥紫微官。

万劫犹电顷,长存永无穷。

道服已备足,豁落自冥通。

幽昧日不知,安坐睹十方。

  礼经三首咒 #

  真人曰:诀云侍经仙童玉女闻此咒,皆欢悦而佑兆身也。是大经悉用此咒而礼拜矣。若直心礼经者,亦心咒其文,乃上仙秘之乎。

  乐法以为妻,爱经如珠玉。持戒制七情,念道遣所欲。淡薄正气停,萧然神静默。天魔并敬让,世世享大福。

  郁郁家国盛,济济经道兴。天人同其愿,缥缈入大乘。因心立福田,靡靡法轮升。七祖生天堂,我身白日腾。

  大道洞玄虚,有念无不契。炼质入仙真,遂成金刚体。超度三界难,地狱五苦解。悉皈太上经,静念稽首礼。

  太极左仙公葛真人,讳玄,字孝先,於天台山授弟子郑思远、沙门竺法兰、释道微、吴时先主孙权。

后思远於马迹山中,授葛洪。

洪乃葛仙公之从孙,号抱朴子,着内外书典。

郑君于时说仙师仙公告曰:我所授上清三洞太真道经,吾去世之日,一通付名山洞台,一通付弟子,一通付吾家门子弟,世世录传。

至人若但务吾经,驰骋世业,则不堪任录传,可悉付名山五岳,不可轻传非其人也。

有其人者,宜传之,勿闭天道也。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竟

  #1五:当作「三」。

  #2上:原误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