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生诀经

无生诀经 #

  经名:与生诀经。不着撰人。一卷。底本出处:《续道藏》槐字号。

  无生诀经 #

  释迦牟尼佛 #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会法。

  摩诃迦叶尊者 #

  法法本来法二、无法无非法。何於一法中,有法有不法。

  商那和修尊者 #

  非法亦非心,无心亦无法。说是心法时,是法非心法。

  优波球尊者 #

  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鹤勒那尊者 #

  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可得,得时不说知。

  菩提达磨大师 #

  在胎为身,在世为人,在眼曰见,在耳日闻,在鼻办香,在口谭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该法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唤作精魂。

  亦不睹恶而生嫌,亦不观善而勤措,亦不舍智而近愚,亦不抛迷而就悟,达大道兮过量,通佛心兮出度,不与凡圣同缠,超然名之日袒。

  迷时人逐法,解时法逐人。解则识摄色,迷则色摄识。但有心分别,计较自心现。量者悉皆是梦,若识取心本寂灭,无一动念处,是名正觉。

  僧璨大师 #

  华种虽因地,从地种华生。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但莫爱憎,洞然明白。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所以不如,莫逐有绿,莫逐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动,止更弥动,惟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

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

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能由境灭,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爱着。

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

一切二边,良用斟酌。

梦幻空花,何劳把着。

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

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

一切无心自性戒,一切无碍自性慧。

不增不退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曾何解方便。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见。

  弘忍大师 #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鲈能大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不殊。

  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俭邪,佛是众生。

  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

自若无心佛,何处求真佛?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

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

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法融禅师 #

  境绿无好丑,好丑起於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何处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偏知。

  慧忠禅师 #

  念想由来幻,真性无终始。若得此中意,长波当自止。

  人法双净,善恶两忘。直心真意,菩提道场。

  神秀禅师 #

  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南岳思大师 #

  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觅即不得,得亦不真。

  天皇悟公 #

  任性逍遥,随绿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本净禅师 #

  佛因心悟,心以佛彰。

若悟无心,佛亦不有。

道本无心,无心名道;若了无心,无心即道。

见闻知觉无障碍,声香味触常三昧。

如乌空中只么飞,无取无舍无憎爱。

若会应处本无心,始得名为观自在。

见道方修道,不见复何修?道性如虚空,虚空何所有?遍观修道者,拨火觅浮枢。

但看美傀儡,钱断一齐休。

  推真真无相,穷妄妄无形。返观推穷心,知心亦假名。

  善既从心生,恶岂离心有。善恶是外绿,於心实不有。舍恶逆何处?

  取善令谁守?伤嗟二贝人,攀绿两头走。若悟本无心,始悔从前咎。

  南阳忠国禅师 #

  青梦夤绿,直上寒松之顶;白云担泞,出殁太虚之中。万法本闲,而人自闹。

  众生迷时结性成心,犹寒则水凝为冰;众生悟时释心成性,犹暖则冰换为水。

  法法法,元无法;空空空,亦不空。静喧语默本来同,梦里何劳说梦?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

  盘山积公 #

  心月孤圆,光含万象。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忘,复是何物?

  大珠海公 #

  若不随声色动念,不逐相貌,心解自然,能无事去。

  《般若经》云:九类众生,一身具足,随造随成,是故无明。

为卵生,烦恼包裹;为胎生,爱水浸润;为湿生,钦起烦恼;为化生,悟即是佛。

迷号众生,菩萨以念念心,心为众生。

若了念念,心体俱空,名度众生也。

智者於自本际上度於未形,未形既空,即知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善鲈大士 #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形影相似。欲识佛去处,祇这语声是。

  鉴贞挥师眼光随色尽,耳识逐声消。还源无别旨,昨日与今朝。夹山密公心本是佛因,念起而漂沉。岸实不移因,舟行而骛骤。

  玄沙备公 #

  镜照诸像,不乱光辉;乌飞空中,不杂空色。

  傅大士 #

  水中盐味,色裹胶青,毕竟是有,不见其形。妄计因成执,迷绳谓是蛇;疑心生暗鬼,病眼见空花。一境虽无异,三人乃见差;了兹名不实,长御白牛车。

  法云白公 #

  离朱有意,白浪徒尔滔天;象罔无心,明珠忽然在掌。

  永明寿公 #

  如随色之摩尼,众相现而本体不动;似应声之山谷,群响发而起处无合。

  孤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残半夜灯。此境此时谁会得,白云深处坐禅僧。

  真心自体,非言所诠。

湛如无际之虚空,莹若圆明之诤镜。

毁赞不及,义理难通。

不可以有无处所穷其幽迩,不可以识智言诠谭其妙体,唯有入者只在心知。

如捣万种而为香,热一尘而已具足众气;似入大海而澡浴,掬微滴而已用百川。

  见性之时性本离,念非有念而可除。观物之际物本无,形非有物而可遣。

  满眼见色,满耳闻声,不随不坏,方了色声正性。

若堕声色之门,即堕凡夫;若坏色声之相,即入小乘。

是以如来正眼,普照无遗,岂同凡夫相盲,二乘眇目,则逢绿不碍,触境无生。

  庞蕴居士 #

  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

  水明寿公 #

  真源湛寂,觉海澄清。

绝名相之端,无能所之迩。

最初不觉,忽起动心,因明起照,随照立尘,如镜现像,顿起根身,从此遗真失性,执相徇名,积滞着之情尘,结相续之识浪。

锁真觉於梦夜,沉迷三界之中;瞽智眼於昏衢,匍匐九居之内。

向不迁境上虚,受轮回於无脱法中,自生系缚如春蚕作茧,似秋蛾赴灯,以二见妄想之丝,缠苦聚之业质;用无明贪爱之翼,扑生死之火轮。

复有邪根外种,小智权机,不了生死之病源,罔知人我之见本,唯欲厌喧斥动,破相析尘,虽云味静冥空,不知埋真拒觉,如不辨眼中之赤青,但灭灯上之重光,罔穷识内之幻一身,空避日中之虚影。

斯则劳形役思,一丧力捐功,不异足水助冰,投薪益火。

岂知重光在青,虚影随身,除病眼而重光自消,息幻质而虚影当灭。

若能回光就己,反境观心,佛眼明而业影空,法身现而尘边绝。

以自觉之智分,剖辟缠内之心珠,:用一念之慧铸蓊昔尘中之见纲。

此诚穷心之旨,达识之诠。

  慈云葱禅师 #

  片月浸寒潭,微云映碧空。若於达道人,好个真消息。一黄山轮公投赤水以寻珠,入荆山而觅玉。一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认影迷头岂非大错?

  天衣怀公 #

  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综之意,水无留影之心。

  圭峰禅师 #

  用则波腾海沸,全真体以运行;体则鉴明水静,举随绿而会寂。心无自相,托境方生,境水空由心故现。

  智真禅师 #

  心本绝尘何用洗,身中无病岂求欲知是佛非身处,明鉴高悬未照时。

  李长公 #

  十世古今,终始不离於当念边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智凡不碍,状多镜以纳众形;彼此无妨,若千灯而共一室。

  天台观公 #

  高超名相,妙体全彰;迥出古今,直机独客。握骊珠而鉴物,物物流辉;掷宝剑以挥空,空空绝迹。

  云门侃公 #

  尘劳未破,触境千差,心鉴圆明,丝毫不立。灵光皎皎,独露真常。今古两忘,圣凡双绝。到这里始能卷舒自在,应用无亏,出没往还,人间天上。

  大静禅师 #

  夜间闲坐,心念纷飞。却将纷飞。却将纷飞之心,以究纷飞之处,究之无处,则纷飞之念何存,返究究心,则能究之心安在?

  能照之智本空,所缘之境亦寂。寂而非寂者,盖无能寂之人也;照而无照者,盖无所照之境也。境智俱寂,心虑安然。此乃还源之要道也。

  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现。十分通塞中,真心无不边。若心知识解,却成颠倒见。睹境能无心,始见菩提固。

  永嘉禅师 #

  心与空相应,则讥毁赞誉何忧何喜?身与空相应,则刀割香涂何苦何乐?报与空相应,则施与劫夺何得何失?

  心不是有,心不是无,心不非有,心不非无。是有是无即堕是,非有非无非堕非。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原自性天真佛。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永泡虚出没。

  寂寂生无记,惺惺生乱想。寂寂虽能治乱想,而还生无记;惺惺虽能治无记,而还生乱想。故曰:惺惺寂寂是,无记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乱想惺惺非。

  凡人多於事碍理,境碍心,常欲逃境以安心,遗事以存理,不知乃是心碍境,理碍事,但令心空境自空,理寂事自寂,勿倒用心也。

  此法即心,心外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若将心无心,心却反成有。

  为有贪慎痴,故立戒定慧。本无烦恼,焉用菩提。故祖师云:佛说一切法,为除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窦持禅师 #

  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源到处闲。斗转星移天欲晓,白云依旧覆青山。

  陵郁山主 #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探。

  佛日才公 #

  城市喧繁,山林寂静。虽然如此动静,一· 如生死不二。四时轮转,物理自然。夏不去而秋自来,风不冻而人自爽。

  广慧禅师 #

  佛为无心悟,心因有佛迷。佛心清净处,云外野猿啼。

  圆悟禅师 #

  乌飞空境,乌过而空中还留影否?鱼游浮境,鱼逝而浮内尚遗迹否?圣心应物,亦复如是。

  善胜禅师 #

  扬声止响,不知声是响根;美影逃形,不知形为影本;以法问法,不知法本无法;以心传心,不知心本无心。

  龙济禅师 #

  风动心摇树,云生性起尘。若明今日事,昧部本来人。

  翠竹黄花非外境,白云明月露全身。头头尽是吾家物,信手拈来不是尘。

  无着禅师 #

  一叶扁舟泛渺茫,呈挠舞棹别宫商。云山水月都抛部,赢得庄周一梦长。

  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不知妄想之云,自非真月;何动攀绿之舟,常泛觉岸靡移。

  云岩禅师 #

  一翳在目,千华乱空;一妄在心,恒沙生灭。翳阴华尽,妄灭真存。病差药除,冰融水在。

  飕谷投响,则毁誉共销;月池浸色,则物我俱谢。

  在欲浑无欲,居尘不染尘。百花丛内过,一袭不黏身。

  景岑挥师 #

  碍处非墙壁,通处役虚空。若人如是解,心色本来同。

  晦堂禅师 #

  愚人除境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境。不知境本如如,触目遇绿常镇定。

  南台和尚 #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缘无事可思量。

  宗-禅师 #

  美玉藏顽石,莲华出淤泥。须知烦恼处,悟即是菩提。

  曰空祇为破有,日有亦以除空。亦复以有息有,以空消空,乃至言语道断,心思路绝,尚不名空,何曾号有?

  仲宣禅师 #

  凡圣本来不二,迷悟岂有殊途?非涅盘之可欣?非生死之可厌?但能一言了悟,不起坐而印证无生;一念回光,不举步而遍周沙界。

感而遂通,犹蟾光之映水;静而吾应,若空谷之随声。

论佛性则空,论佛心则实。

有此实心斯佛性,不为顽空;有此空性斯佛心,不为着象。

  绍悟挥师 #

  一重山尽一重山,坐断孤峰子细看。云卷雾收山岳静,楚天空阔一输寒。

  智间挥师 #

  秋月之辉,离喧始见;寒泉之响,入定乃闻。故动念失觉,息念冥真。

  种福果於耳根,开觉花於心地。

  有为虽伪,奔之则佛道难成;无为虽真,执之则慧性不朗。

  孤峰长老 #

  日用无非道,心安即是禅。幽栖云壑底,梦寐雪蓬边。

  惟宽挥师 #

  真修者不得勤,不得忘;勤即近执着,忘即落无明。

  万偃起而复破,水性常存;千灯明而复灭,火性原在。

忘情之心不住於相,如汤消冰,冰汤俱尽,无可分别;触境之心未能不动,如谷应声,即应即止,无复有余。

  宗-挥师 #

  秋潭月影,静夜钟声,随叩击以无亏,触波澜而不散。

  开先照禅师 #

  诸人心心不停,念念无住,若能不停处停,念处无念,自合无生之理。

  以一散万,月坠万川即万影;收万归一,水归一壶惟一月。展则弥轮法界,收来毫发无端。

  玉泉远禅师 #

  一印印空,万象收归古鉴中;一印印水,秋蟾影落千江裹;一印印泥,细观文彩未生时。

  保宁禅师 #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槛外云生,檐前雨滴。涧水湛如蓝,山花开似锦。此时若不究根源,直待当来问弥勒。

  佛鉴禅师 #

  至道无难,唯嫌采择。

桃花红,李花白,谁能融融只一色;紫燕语,黄莺呜,谁道关关只一声。

明镜当台,岂分静躁?孤云出岫,宁系去留。

因妄说真,真无自相;从真起妄,妄体本虚。

妄既归空,真亦不立。

  智达禅师 #

  境立心便有,心无境不生。境虚心寂寂,心照境冷玲。

  於冰镜中.见自己像,於灯月中见自己影,於山谷中见自己声。

  白圭兆禅师 #

  空中飞乌,不知空是家乡;水底游鱼,忘却水为性命。诸人请各立地,定着精神,一念回光,豁然自照,何异空中红日!独运无私,盘内明珠,不拨自转。

  琳公

  其宗也离心意识,其旨也超去来今。

离心意诚,故品万类不见差殊;超去来今,故尽十方更无渗漏。

当头不犯,彻底无依。

悟向朕兆未生之前,用在功勋不犯之处。

  照觉白师 #

  添一丝毫,如眼中着屑;臧一丝毫,似肉上剜疮。

  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经义不依不了经义。

  寒便向火,热即摇扇,饥时吃饭,困来打眠;所以道:赵州庭前柏,香岩岭后松,栽来无别用,祇为引清风。

  云峰浚师 #

  瘦竹长松滴翠香,流风疏月度微冻。不知谁住原西寺,每日钟声送夕阳。

  风柯月渚,并可传心;姻岛云林,咸提妙旨。

  宝志和尚 #

  妄身临镜照影,影与妄身不殊。

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亦本虚。

身本与影不异,不得一有一无。

若欲存一舍一,永与真理相疏。

爱若爱圣憎凡,生死海裹沉浮。

烦恼因心故有,无心烦恼何居?不劳分别取相,自然得道须臾。

  龙牙和尚 #

  在梦那知梦是虚,觉来方觉梦中无。

迷时恰是梦中事,悟后还同睡起夫。

寻牛须访边,学道访无心。

迩在牛还在,无心道易寻。

文益禅师一朵茧莒莲,两株青瘦柏,长何僧家庭,何劳问高格?

  同安禅师 #

  枯木岩前差路多,行人到此尽蹉跎。鹭鸶立雪非同色,明月芦花不似他。了了了时无所了,玄玄玄处亦须河。殷勤为唱玄中曲,空裹蟾光撮得么。

  云顶山僧 #

  闲坐冥然圣莫知,纵言无物比方伊。石人把板云中拍,水女含笙水底吹。若道不闻渠未晓,欲寻其响你还疑。教君唱和仍须和,休问宫商竹与丝。

  丹霞和尚 #

  识得衣中宝,无明醉自醒。

百骸虽溃散,一物镇长灵,知境浑非体,神珠不定形。

悟则三身佛,迷疑万卷经。

在心心可测,历耳耳难听。

罔象先天地,玄泉出杳冥。

本刚非锻炼,元诤莫澄停。

盘泊轮朝日,玲珑映晓星。

瑞光流不灭,真气触还生。

鉴照崆峒寂,罗笼法界明。

解语非关舌,能言不是声。

绝边弭汗漫,无际等空平。

见月非观指,还家莫问程。

识心心则佛,何佛更堪成。

  通智禅师 #

  真我本有,迷之而无;妄我本无,执之而有。若要了心,无心可了;无了之心,是名真心。真妄交彻,即凡心而见佛心;事理双修,依本智而求佛智。

  崇化赞师 #

  印空印泥印水,平地寒涛竞起。假饶去就十分,终是灵龟曳尾。

  僧澹交题像 #

  图形期自见,自见却伤神。已是梦中梦,更逢身外身。水花凝幻质,墨彩聚空尘。堪叹余兼尔,俱为未了人。

  逐庵珠师 #

  韦玉露垂青草,金风动白苹。一声寒雁过,唤起未醒人。

  如日发焰带微尘而共红,非实红也;如水澄清含轻云而俱绿,非实绿也。

  山谷公 #

  袖僧命脉,古佛心宗。如诤月输,出则万波分影;如吹毛剑,用则千里无人。

  欲火而以戒沃之,慎火而以定沃之,无明火而以慧沃之。

灵泉混混,消除烦躁之衷;智水涓涓,灌溉清冻之府。

千江有水,一输宝月映寒潭;万井无姻,遍地金风吹玲面。

  山堂浮师 #

  埋胝一指头,一毛拔九牛。华岳连天碧,黄河彻底流。截着指,急回眸,青箸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

  觉海挥师 #

  碧落诤无云,秋空明有月。

长江莹如练,清风来不歇。

林下道人幽,相看情共悦。

虽然犹是建化门中事。

作么生是道人分上事,闲来石上观流水,欲洗禅衣未有尘。

  临济禅师 #

  一念心疑,被地来得;一念心爱,被水来溺;一念心慎,被火来焚;一念心喜,被风来飘。若能如是辨得,不被境转,便处处用境。

  才涉唇吻,便落意思;直饶透脱,犹在沉沦。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穿衣,未曾挂着一丝头,才能变大地为黄金,搅长河为酥酪。

  法为禅师 #

  法身无相,不可以声音求;妙道无言,不可以文字会。

纵使超佛越祖,犹落阶梯;直饶说妙谭玄,终挂层齿。

须是功勋不犯,影边不留,枯木寒岩更无津润,幻人木马情识皆空,方能垂手入郦,转身异类,却不道无漏国中留不住,却来烟坞外寒沙。

  从论禅师 #

  如明珠在掌,胡来胡现,汉来汉现,把一枝草为丈六金身,为一枝草用。

  智明挥师题像 #

  两洗澹红桃萼嫩,风摇浅碧柳丝轻。白云影里怪石露,绿水光中古木清。噫!你是何人?

  牧正禅师 #

  华开珑上,柳绽堤边。黄乌调叔夜之琴,芳草入谢公之句。何必见色明心,闻声悟道,非惟水上觅呕,已是眼中着屑。迷时须假三乘教,悟后方知一字无。

  堕宠和尚 #

  镜凹照人瘦,镜凸照人肥。不如打破镜,还我旧面皮。

  断际禅师 #

  念非忘尘而不息,尘非息念而不忘。忘尘而息息无能息,息念而忘忘无所忘。

  大妄非愚,出真不智。

生之妄名真,迷真曰妄。

岂有妄随愚变真,逐智回真妄不差,智愚自异耳!故观师云:迷真妄念生,悟真妄即止。

理  明则言语道断,何言之能议?旨会则心行处灭,何观之能思?故天台云:口欲言而辞丧,心欲思而虑忘。

  法法虚融,心心寂灭。

本自非有,谁强言无?何喧扰之可喧?何寂静之可寂?若知物我冥一,彼此无非道场,何必徇喧杂於人问,散寂寞於空谷?是以释动求静者,僧柳爱扭也,离怨求亲者,厌槛欣笼也。

  若以知知寂,此非无绿知,如手执如意,非无如意手。

若以自知知,亦非无绿知,如手自作拳,非是不拳手。

亦不知寂寂,亦不自知知,不可为无知,自性了然。

故不同於木石,手不执如意,亦不自作拳,不可为无手,以手安然,故不同於兔角。

  前际无烦恼可除,中际无自性可守,后际无佛可成,是谓三际断绝,是谓三业清冻。

  我一举心,已属过去;我心未举,方明未来。

非未来心即过去心,现在之心复在何处?学者知一念才起,了不可得,是过去物,过去不有未来亦空,是未来佛,即今念念不住,是现在佛,念念相应即念念成佛,此是最初方便之门。

  慧日禅师 #

  一趋耀翻四大海,一拳拳倒须弥山。佛祖位中留不住,又吹鱼笛泊罗湾。

  不用求心,唯须息见。三祖太师虽然回避金钩,殊不知已吞红钱。慧日且不然,不用求真并息见,倒骑牛兮入佛殿,牧笛一声天地宽,稽首昙真个黄面。

  布袋和尚 #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人时观自在。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白杨顺师 #

  好事堆堆迭迭来,不须造作与安排。落林黄叶水推去,横谷白云风卷回。寒雁一声情念断,霜钟才动我山摧。白杨更有过人处,尽夜寒炉拨死灰。

  僧润

  了妄归真万累空,河沙凡圣本来同。迷来尽是蛾投焰,悟去方如鹤去笼。片月影分千涧水,孤松声任四时风o .直须密契心心也,始悟生平睡梦中。

  黄龙和尚 #

  古人一切方便,与诸人开个入路。

既得个入路,又须寻个出路。

登山须到顶,入海须到底。

登山不到顶,不知宇宙之宽;入海不到底,不知  沧海之深。

既知宽广,又知浅深,一趋趋翻四大海,一掴掴倒须弥山,撒手到家人不识,鹊躁鸦呜柏树问。

  安丕师 #

  孤峰迥秀,不挂姻萝。片月行空,白云自在。见性不留佛,悟道不存师。

  对眼根之尘,如见梦时物,如观幻化像;对耳根之尘,如闻空中风,如听禽乌语;对意根之尘,如汤释冰雪,如冶销金铁。

  自在禅师 #

  即心即佛是,无病求病句,非心非佛是,药病对治句。

  除乱而不灭照,守静而不着空,行之有常,自得真见。

  不着色则着空,何以能非色非空?不住有则住无,安足道不有不无?无念禅师念本非有,念不必无,知是义者,是名无念。

如人迷,故谓束为西,方实不转,无明迷。

故谓心为念,心实不动。

  无牵缠者即为解脱,除烦恼者便获清冻。见五蕴皆空为深般若,得一心寂灭是大涅盘。

  大茅和尚 #

  欲识诸佛性,向众生心行中识取;欲识不凋性,向万物变迁时识取。

  起心欲息知,心起知更烦。若知知本空,知即众妙门。

  从悦禅师 #

  耳目一何清,端居幽谷里。

秋风入古松,秋月生寒水。

袖僧於此更求真,两个瑚孙垂四尾。

自性无所,无所曰寂。

人唯逐於前尘,念念相续,故不能当念而寂,回光返照,本地风光,瞥尔现前,一可忘六可消矣。

  性空庵主 #

  心法双忘犹隔妄,色尘不二尚余尘。百乌不来春又过,不知谁是住庵人。

  真俗双泯,二谛恒存。

空有两忘,一味常显。

良以真空未尝不有,即有以辨於空幻,有未始不空,即空以明於有。

不空之空,空而非断;不有之有,有而不常。

四执既亡,百非斯遣。

  水庵-禅师 #

  藏身无迩更无藏,脱体无依便厮当。古镜不劳还自照,澹姻和雾湿秋光。

  证空便为实,执我乃成虚。对病应施药,无病药还除。

  长庆和尚 #

  入道之门,须用止观二法。夫理障碍,正知见,事障续诸生死。非大观之法,安除理障;非大止之法,安能险事障。

  因心悟道,道本非心,因目成明,明原非目。

绝妄想而离执着,原其所无见德性而证如来。

本其所有。

以其所无;之理,解脱一切诸缠缚;以其所有之明,照破一切诸昏暗,则是大明一慧日矣。

  圆觉禅师 #

  遣迷求悟,不知迷是悟之钳锤;爱圣憎凡,不知凡是圣之炉精。祇如圣凡双泯,迷悟两忘,又作么道半夜彩霞笼玉象,天明峰顶五云遮。

  黄药禅师 #

  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未曾明;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未曾暗。

明暗之境,自相凌夺,虚空之性,廓然自如。

佛及众生心亦如是。

若观佛,作清诤光明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相。

历河沙劫,终不得菩提。

  凡人皆逐境生心,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则境空,境空则妄灭,见善来相迎,亦无喜心,见恶相种种亦无布念,但自忘心同於法界,方得自在。

  心无不存之谓照,欲无不泯之谓忘。忘与照一而二,二而一。当忘之时其心湛然,未尝不照;当照之时纤尘不立,未尝不忘。此真忘真照也。

  张拙秀才 #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总是邪。随顺众绿无坚得,涅盘生死是空华。

  南华禺师 #

  求生本自无生,畏灭何会暂灭。眼见不如耳见,口说争似鼻说。

  水中捉月,镜里寻头,刻舟求剑,骑牛觅牛。空华阳焰,梦幻浮呕,一笔勾下,要休便休。已歌社酒村田乐,不风流处自风流。

  佛与众生,原无分别。悟者心能转物,物物归心,即是诸佛。迷者皆心向物,妄随物转,即是众生。

  无垢子 #

  三世诸佛,尽在自己身中,因气习所昧,境物所转,便自迷了。

若於心无心,便是过去佛;寂然不动,便是未来佛;随机应物,便是现在佛;清诤无染,便是离垢佛;出入无得,便是神通佛;到处优游,便是自在佛;一心不昧,便是光明佛;道念坚固,便是不坏佛;变化多方,唯一真尔。

  法常禅师 #

  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

法身等虚空,常住无心处。

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

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

清诤真如海,湛然体常住。

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

  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

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

有绿佛出世,无绿佛入灭。

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

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

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

了见无深处,自然无法说。

  报恩逸公 #

  演若达多认影迷头,岂不担头觅头。正迷之时,头且不失;及乎悟去,亦不为得。何以故?人迷谓之失,人悟谓之得。得失在乎人,何关於动静。

  清凉国师 #

  至道本乎其心,心法本乎无住。

无住心体性相寂然,非有非空,不生不灭,求之而不得,弃之而不离。

迷现量则惑苦纷然,悟真性则空明廊彻。

虽即心即佛,唯证者方知。

然有证有知,则慧日沉没於有地;若无照无悟,则昏云掩蔽於空门。

惟一念不生,则前后际断,照体独立,物我皆如。

无迷悟更依真妄相待。

若求真去妄,犹奔影劳形。

若体妄即真,似处阴息影。

若无心妄照,则妄虑都捐。

若任运寂知,则众行爰起。

是以悟寂无寂,真知无知。

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双融之妙理,无住无着,莫摄莫收,是非两忘,能所双绝,斯绝亦寂,则般若现前。

心心作佛,无一心而非佛心;处处成道,无一尘而非佛国。

故真妄物我,举一全收,心佛众生,浑然齐致。

是知:迷则人随於法,法法万差而人不同;悟则法随於人,人人一智而融万境。

言穷虑绝,何果何因?体本寂寥,孰同孰异?唯忘怀虚朗,消息冲融,其犹透水月华,虚而可见;无心鉴像,照而常空矣。

  法真禅师 #

  柳色含姻,春光回秀;一峰孤峻,万卉争妍。白云澹泞已无心,满目青山元不动。渔翁垂钓,一溪寒色未曾消;野渡无人,万古碧潭清似镜。

  影由形□,响逐声来,除烦恼而趣涅盘如去形。

  希明禅师 #

  林叶纷纷落,乾坤报早秋。

分别西祖意,何用更驰求?若人深明此旨,洞达其源,乃知动静施为,行住坐卧,头头合道,念念朝宗。

祖不云乎?迷生寂乱,悟无好恶,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如是则谁是谁非,谁迷谁悟,自是诸人独生异见,观大观小,执有执无。

灵根独耀,不肯承当;心月孤圆,自生违背,何异家中舍父,衣内忘珠?致使菩提路上荆棘成林,解脱空中迷云蔽日。

  兜率禅师 #

  龙安山下,道路纵横;兜率宫中,楼阁重迭。

虽非天上,不是人问,到者安心,全忘诸念。

善行者不移双足,善入者不动双扉,自能吠傲姻梦,谁管坐消岁月。

虽然如是,且道还有向上事也。

无艮久日:莫教推落岩前石,打破下方盖日云。

  道英禅师 #

  据道而论,语也不得,默也不得。

直饶语默两忘,亦没交涉。

何故?古佛光明,先德风彩,一一从无欲无依中发现。

或时孤峻峭拔竟不可拔,或时含融混合了无所睹,终不桩定一处,亦不系系两头,无是无不是,无非无不非,得亦无所得,失亦无所失,不曾隔越纤毫,不曾移易丝发,明明古路,不属玄微,睹面擎来,瞥然便过,不居正位,岂落邪途?不趋大小,那蹈小径?回首不逢,触目无对,一念普观,廓然空寂。

此之宗要,千圣不传。

直下了知,当处超越。

是知赤洒洒处想么即易,明历历处想么还难。

若是本分手脚,放去无收不来底。

一一放光现瑞,一一削迩绝综。

机上了不停,语中无可露,彻底搅不浑,通身扑不碎,毕竟是个甚么?得恁么灵?得恁么奇特?诸仁者休要识渠面孔,不用安渠名字,亦莫觅渠在所。

何故?渠无在所,渠无名字,渠无面孔。

才是一念追求便隔十生五生,不如放教自由,要发便发,要住便住,即天然非天然,即如如非如如,即湛寂非湛寂,即败坏非败坏,无生恋无死畏,无佛求无魔布,不与菩提会,不与烦恼俱,不受一法,不嫌一法,无在无不在,非离非不离,若能如是,见得释迦自释迦,达摩自达摩。

  台闷徽师 #

  八万四千波罗密门,门门长开;三千大千微尘诸佛,佛佛说法。

不说有,不说无,不说非有非无,不说亦有亦无,何也?离四句绝百非。

相逢举目少人知。

昨日霜风漏消息,梅花依旧缀寒枝。

  慧林受师 #

  不是境亦非心,唤作佛时也陆沉。个中本自无阶级,切忌无阶级处寻。总不寻,过犹深,打破云门饭袋子,方知赤土是黄金。

  无生诀经 竟 #

  大明万历三十五年,岁次丁未上元吉日,正一嗣教凝诚志道阐玄弘教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张国祥奉旨校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