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品录

玄品录 #

  经名:玄品录。五卷。元账天雨编。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谱录类。

  玄品录序 #

  太史公曰: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澹足万物,其为术也。

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

与时迁徙,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

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予尝感激以为岂无其人,隐约而不可见,使太史之论不得信於后世。

乃发愤求之於古人,由老子而下,若老子徒者,采其道德文艺而类次之,盖彷佛得其人矣。

昔南华之叔天下道卫,尊孔子而不与。

今仿其意,於是集,老子不与,尊之至也。

杨子云曰:孔子文足者也,老子玄足者也。

因命题曰:《玄史》。

皇道家之权舆博大,真人之轨辙兴世立教之法则也。

太史公之论定,雨愿学焉。

乙亥岁秋九月十四日句曲外史张天雨序。

  玄品录卷之一 #

  句曲外史吴郡海昌张天雨集

  周

  道德品 #

  尹喜,周大夫也。

善内学,常服精华。

隐德修行,时人莫之知。

老子西游,喜先见其黑,知有真人当过,物色而遮之,果得老子。

老子亦知其奇,为着道德上下篇授之。

后与老子俱之流沙,服巨胜实,莫知其终。

喜亦着书九篇,号日《关尹子》。

刘向称其浑质崖戾,汪洋大肆,然有式则使人泠泠轻轻,不使人狂。

庄子亦载其语曰:在己无居,形物自着。

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

兹乎若亡,寂乎若清。

同焉者和,得焉者先。

未尝先人,而尝随人。

称为古之博大真人,本号文始先生。

  尹轨,字公度,太原人。

文始先生从弟也。

博学五经,尤明天文图纬。

及授诸道经凡百余篇,常服黄精饵。

初文始遇老子函谷关,以周康王昭王时,於终南作草楼以居,至穆王修其草楼改为楼观,以待有道之士。

公度遂与隐士杜冲修习其处,得道为太和真人。

杜冲,字玄逸,镐京人。

以周昭王丁巳年闻文始登真,乃於灵宅柄玄学道。

于时幽人逸士,自远而至者有五人焉,并沉默虚远,方雅高素,道术相忘,共弘不伐之则也。

穆王所以为修观立祠,置冲为道士焉。

年一百二十余得道升举,号太极真人。

辛决,一名计然,葵丘濮上人也。

师事老子,博学无所不通。

楚平王问曰:闻子得道於老子,可得闻乎。

对曰:道德匡邪以为正,振乱以为治,醇德复生,天下安宁,要在一人。

故积德成王,积怨成亡。

尧舜以是昌,桀纣以是殃。

王曰:敬闻命矣。

后南游昊越,范蠡师之。

越欲伐昊,蠡谏曰:臣闻之师曰:兵,凶器。

战,逆德。

争者,事之末也。

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於所末,不可。

勾践不听,败於夫椒。

后位以上大夫弗就,隐昊兴余不之禺山,着书一十二卷,自号文子。

其辞旨皆本之老子。

柳子厚尝为刊削,颇发其意,有曰:神者,智之渊,神清则智明。

智者,心之府,智公则心平。

又曰:上学以神听之,中学以心听之,下学以耳听之。

又曰: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欲,贫则观其所受。

又曰:人性欲平,嗜欲害之。

亦文子之一衡也。

天宝中号文子通玄真人,书曰《通玄真经》。

  陆通,楚狂接舆也。

好养生,采食祟卢木实及芜菁子。

游诸名山历数百年,人犹见之。

孔子将之楚,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

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庚桑楚,陈人。

为老子之役,偏得老子之道。

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

其妾之絮然仁者,远之。

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

居三年,畏垒大壤。

后游昊,隐毗陵盂峰,沽洞灵观其处也。

着书九篇,号庚桑子,一名亢仓子,其书亡,至唐开元王褒献其书,因封洞灵真人,书日《洞灵真经》。

  南荣趣见老子,老子曰:何与人偕来之众也。

趣惧然顾其后,老子曰:子不知吾所谓乎。

趣倪而暂仰而叹曰:今者吾忘吾答,因失吾问。

老子曰:何谓也。

曰:不知乎,人谓我朱愚。

知乎,反愁。

我躯不仁则害人,仁则反愁。

我身不义则伤彼,义则反愁。

我已我安,逃此而可。

老子曰:能抱一乎,能勿失乎,能舍诸人而求诸己乎,能偷然乎,能恫然乎,能儿子乎。

儿子动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

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

若是者,福亦不至,祸亦不来。

福祸无有,恶有人灾。

初趣师庚桑子,子曰:吾才小不足以化子,子胡不南见老子。

故趣见老子曰:愿因楚而问之。

  尹文,学老子之道,作华山之冠以自表,其为道不累於俗,不饰於物。

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

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

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不忘天下者也。

书二篇,曰《尹文子》。

  士成绮,周隐君子也。

百舍重跚而见老子曰:吾闻夫子圣人也,吾固不辞远道而来,敢问修身。

老子曰:夫道,於大不终,於小不遗。

广乎其无不容也。

渊乎其不可测也。

夫至人极物之真,能守其本,故外天地、遗万物,而神未尝困也。

士成绮有得焉。

  崔瞿,周之贤大夫也。

问於老子曰:不治天下,安臧人心。

老子曰:汝慎无樱人心,人心排下而进上,上下囚杀,其热焦火,其寒凝冰,其疾俯仰之。

问而再抚四海之外,其居也渊而静。

其动也县而天。

愤骄而不可系者,其唯人心乎。

昔者黄帝始以仁义樱人心,施及三王,而天下大骇矣。

於是乎喜怒相疑,愚知相欺,善不相非,诞信相讥,而天下衰矣。

大德不同,而性命烂漫矣,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

於是乎新锯制焉,绳墨杀焉,椎凿决焉,天下脊脊大乱,罪在樱人心。

盖老子愤德下衰,因崔瞿之问而惊世云。

  柏矩,周之卿士。

学於老子,游齐见辜人焉,解朝服而幕之,号天而哭之,曰:子乎子乎,天下有大苗,子独先离之。

曰:莫为盗,莫为杀人。

荣辱立,然后睹所病。

货财聚,然后睹所争。

穷困人之身使无休时,欲无至此得乎。

古之君天下者,以得为在民,以失为在己,以正为在民,以枉为在己,故一物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责。

今则不然,匿为物而愚不识,大为难而罪不敢,重为任而罚不胜,远其途而诛不至。

民知力竭则以伪,继之日出多伪士,民安取不伪。

夫力不足则伪,知不足则欺,财不足则盗,盗窃之行,於谁责而可乎。

柏矩之言,得於老子为多。

  列御寇,郑人,与郑糯公同时。

其学以黄帝老子为宗。

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

初事壶丘子,后师老商氏,而友伯昏无人,进二子之道九年,而后能御风而行。

弟子严恢问曰:所有问道者为富乎。

列子曰:桀纣唯轻道而重利是以亡。

列子穷,容貌有饥色。

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

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

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批心曰:妾闻为有道者,妻子皆得逸乐,今有饥色,君过而绩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

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

且又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

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着书旧二十篇,刘向去重复,存者八篇,号曰《道家》。

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

及其治身,务崇不竞,合於六经云。

唐开元号其书曰《冲虚至德真经》,宋宣和加列子号冲虚观妙真君。

  庄周,字子休。

梁惠王时为蒙漆园吏。

学无所不阀,然其要本归於老子之言。

故其着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楚威王闻其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周笑谓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重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欲为孤豚,其可得乎。

子亟去,毋污我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其书以《庄子》名,其自叔曰:寂漠无形,变化无常。

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

茫乎何之,忽乎何适。

万物毕罗,莫足以归。

古之道卫有在於是者,庄周开其风而悦之,以缪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纵恣而不傥不以骑见之也。

以天下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后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於万物。

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

其书虽环璋,而连扑无伤也。

其辞虽参差,而椒诡可观。

彼其充实不可以已,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生死、无终始者为友,其於本也。

弘大而辟,深闳而肆,其於宗也。

可谓调适而上遂矣,虽然其应於化而解於物也。

其理不竭,其来不蜕,茫乎,昧乎,未之尽者。

按《真诰》庄周师长桑公子,授其微言,谓之《庄子》。

隐於抱犊山。

上补太极闱编郎,世号其书曰《南华真经》,宋宣和加号微妙元通真君。

  范蠡,字少伯,徐人也。

事周师太公望,好服饮水。

后师计然,为越大夫。

尝谓人事必与天地相参,然后可以成功。

既佐勾践破昊,乃叹曰:计然之策,十用其五而得意。

既以施国,吾欲施之家。

乃乘扁舟浮五湖,变姓名,适齐为鹧夷子皮更。

后百余年见於陶,为朱君,财累亿万,号陶朱公。

振散贫友昆弟,复之兰陵卖药,后人世世识见之云。

  鬼谷子,周时隐者,居鬼谷因以自号。

无乡党族姓名字,所着书盖出於战国。

诸人之表《易》、《老》、《阴符》所不能该者,而鬼谷尽得而泄之。

其亦一代之雄乎,其言有曰:世无常责,士无常师。

又曰:人动我静,人言我听,知性则寡累,知命则不忧。

凡此之类,其为辞亦卓然矣。

至若《盛神养志》诸篇,所谓中稽道德之祖,散入神明之迹者,不亦几乎。

郭璞《游仙诗》云: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

借问此为谁,云是鬼谷子。

可谓慨想其人矣。

徐广曰:颖川阳城有鬼谷,注其书者皇甫谧、陶隐居、尹知章。

知章,唐人,鹃冠子,楚人,当春秋战国时隐居,衣弊履穿,以鹃为冠,莫测其名氏。

着书言道家事,盖其学出於黄老。

然其经营驰骋天下之志,未始一日忘,亦足窥其万一。

其书有曰:小人事其君,务蔽其明,塞其聪,乘其威,以灼热天下。

天高而难追,有福不可请,有祸不可违。

其言若此是,盖未能忘情於斯世者。

至曰:凤乌阳之精,麒麟阴之精,万民者德之精。

呜呼,亦神矣。

贾谊作《鹏赋》多窃其语云。

  秦

  道品

  郭四朝,燕国人。

兄弟四人并得道。

四朝是长兄,居华阳雷平山,於其处种五果。

又此地可种奈,所谓福乡之奈,以除灾厉。

舍前有塘,乃四朝所造也。

四朝尝乘小船游戏其中,每叩舷而歌曰:清池带灵岫,长林郁青葱。

玄乌翔幽野,晤言出从容。

鼓植乘神波,稽首希晨风。

未获解脱期,逍遥立林中。

其一。

浪神九垓外,研道遂金真。

戢此灵凤羽,藏我华龙鳞。

高举方寸物,万吹皆垢尘。

顾哀朝生媳,孰尽汝车输。

其二。

游空落飞飕,灵步无形方。

圆景焕明霞,九凤唱朝阳。

晖翮扇天津,奄霭庆云翔。

遂造太微宇,抱此金黎浆。

逍遥玄垓表,不存亦不亡。

其三。

驾钦舞神霄,披霞带九日。

高皇齐龙输,遂造北华室。

神虎洞琼林,风云合成一。

开辟幽冥户,灵变玄灭迹。

其四。

得道后,上补九宫左仙公领玉台执盖郎。

宋宣和劫书曰:三黑隐灵,固匪名言之测。

万神凝化,莫容拟议之求。

凡褒序於上真,实恢张於至道。

玉台侍郎郭真人功参十极,位列九宫,含景玉当。

已飞行於太极,扶华晨盖,爰总侍於虚皇,方丕阐於元纲,宜那隆於显号。

尚期冲格,永佑昌图。

可特封太微葆光真人。

  姜叔茂,秦时封巴陵侯。

隐於句曲山,种五果并五辛菜,货之以市丹砂而用之。

今山间犹有韭蓬,即其遗种耶。

得仙后,尝作书与太极官僚云:昔学道於鬼谷,得道於少室,养翮於华阳,待举於逸域。

时乘飕车,宴吁句曲。

悟言永叹代谢之速,物存人亡,我劳如何。

  西汉

  道权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

秦灭韩,良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

以五世相韩,故良常学礼淮阳,东见沧海君,得力士为铁槌百二十斤。

秦王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王,误中副车。

秦王怒,求贼急甚,良乃更姓名,亡匿下那。

良尝从容下那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良愕然,欲欧之,为其老,乃疆忍下取履,因跪进,父以足受之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期此。

良因怪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先在,怒曰:后何也。

五日鸡呜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

后五日夜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篇书,曰:读是则为王者师,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

良因异之,尝习读。

居下那为任侠,以说沛公,沛公喜,常用其策,卒以取天下。

及从高帝都关中,以性多疾,即导引不食谷,闭门不出。

岁余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

赵王如意吕后谋於良,因致商锥山,四老人从太子侍酒罢酒,竟不易太子者,良策招四人之力也。

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

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於良足矣。

愿弃人问事,从赤松子游。

乃学道,欲轻举,薨谧文成侯良。

始见那上老父,后十三载从高帝过济北,果得谷城山下黄石,取而宝祠之。

及良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祠黄石。

陈留县天授观为奉祠之所,宋政和封凌虚真人。

  曹参,沛人也。

秦时为狱缘,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

高祖为沛公,参以中涓从。

孝惠元年以参为齐丞相,参之相齐,齐七十城。

天下初定,齐悼惠王,富於春秋。

参尽召长老诸先生,问所以安集百姓,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闻胶西有盖公,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

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

参於是避正堂,舍盖公焉。

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已而相国何薨,代之举事,无所变更,一遵何之约东,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师。

为相国三年薨,谧日懿侯。

百姓歌曰:萧何为法,讲若画一。

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载其清静,民以宁壹。

  道品

  司马季主,楚人也,卜於长安东市。

宋忠为中大夫,贾谊为博士。

同日俱出洗沐,相从论议诵说先王圣人之道术,究褊人情,相视而叹。

贾谊曰: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上医之中。

二人即同舆而之市,游於卜肆中。

天新雨,道少人,司马季主闲坐,弟子三四人侍,方辨天地之道,日月之运,阴阳吉凶之本。

二大夫再拜谒,季主视其状貌类有知者,即礼之,使弟子延之坐。

坐定,季主复理前语,忠与谊瞿然而悟,正襟危坐曰:吾望先生之状,听先生之辞,小子窃观於世,未尝见也。

今何居之卑,何行之污乎。

季主捧腹大笑曰: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何言之陋、而辞之野也。

今天子所贤者,何也。

所高者,谁也。

今何以卑污长者,而君云云无非尊爵禄,而贱卜筮之语。

季主敷畅数百言,出入老庄,皆深明道德,以谓卜筮之有益於人也。

忠谊忽而自失怅然,噤口不能言。

再拜而辞,出市门仅能上车,伏轼低头,不能出气。

三日宋见贾於殿门外,乃相引屏语,自叹曰: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居赫赫之势,失身且有日矣。

夫卜而不审,不见夺精,为人主计而不审,身无所处,此相去远矣,犹天冠地屦也。

此老子所谓无名者,万物之始也。

天地旷旷,物之熙熙,或安或危,莫知居之。

我与若何足预彼哉,彼久而愈安。

虽曾氏之义,未有以异也。

宋忠后以使凶奴不至,而还抵罪。

贾谊为梁怀王傅,王堕马薨,谊不食,毒恨而死,此务华绝根者也。

按真诰:季主后入委羽山石室,受石精金光,藏景化形,法於西灵子都。

临去之际,托形枕席,为代己之像。

墓在蜀郡成都盘山之南,诸葛武侯昔建碑,铭德於季主墓前,碑赞末曰:玄漠太寂,混合阴阳。

天地交浮,万品滋彰。

先生理着,分别柔刚。

鬼神以观,六度显明。

又季主一男一女,俱得道,男名法育,女名济华,皆在委羽山中。

季主读玉经,服明丹之华,抱扶晨之晖,今颜色如二十之女子,须长三尺,黑如墨也。

东卿君道如此,真奇事也。

  道化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默次人也。

久在昊中为书师,数十年,武帝上书说便宜,拜为郎。

至昭王时,时人或谓圣人,或谓凡人。

作深浅显默之行,或忠言,或戏语,莫知其旨。

至宣帝初,弃郎以避乱世,置绩官舍风飘之而去。

后见於会稽卖药,五湖知者,疑其岁星精也。

夏侯湛赞其像曰:开济明豁,包含弘大。

凌铄卿相,嘲哂豪杰。

笼罩靡前,跆籍贵势。

出不休显,贱不忧戚。

戏万乘若,僚友视俦。

列如草芥,雄节迈伦。

高气盖世,可谓拔乎。

其萃游方之外者也。

杨雄亦以为朔恢达多端,不名一行。

应谐似优,不穷似智,正谏似直,秽德似狂。

非夷齐而是柳下惠,戒其子以上容,首阳为拙,柱下为工。

饱食安步,以仕易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其滑稽之雄乎。

颜鲁公有画赞碑阴记,并在德州。

  道儒

  司马谈,其先周室之太史也。

谈为太史公,学天官於唐都,受易於杨何,习道论於黄子,仕於建元元封之间。

愍学者不达其意,而师谆,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曰: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

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切观阴阳之术,大详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畏,然其叔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

从然其叔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偏循。

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法者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

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

道家无为又日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

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兴舍,故日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

因者,君之纲也。

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

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

实不中其声者,谓之钦。

钦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

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曜天下,复反无名。

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

神大用则竭,形太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合,故圣人重之。

由此观之,神者生之本,形者生之具,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

何由哉。

子迁世,其家着其语云。

  道化

  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

少学长安,明《尚书》谷梁春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

成帝时,委任大将军王凤。

王氏专势擅朝,数见灾异,群下莫敢正言。

福三上书,剧言秦汉所以得失,陈十月之歌备亡逸之戒。

刺后族太盛。

其辞恳切,而上不见纳,成帝久亡。

继嗣,福以为宜建三统,封孔子之世以为殷后。

复上书推迹故文,以左氏谷梁礼记相明,宜以孔子世为汤后,遂下诏封孔子世为殷绍嘉公。

是时福居家,常读书养性为事。

元始中王莽颛政,一朝弃妻子去九江,至今传以为仙。

其后有人见福於会稽者,变姓名为吴市门卒云。

洪州丰城县大江北岸有祠,号升仙观。

宋绍兴封寿春吏隐真人。

  道儒

  班嗣,与从弟彪共学,家有赐书。

内足於财,好古之士自远方至,父党杨子云以下莫不造门。

嗣虽修儒学,然贵老严之卫。

桓谭欲借其书,嗣报曰:若夫严子者,绝圣弃智,修生保真。

清虚澹泊,归之自然。

独师友造化,而不为世俗所役者也。

渔钓於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

柄迟於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不蛙圣人之网,不袭骄君之饵。

莫然肆志,谈者不得而名焉,故可贵也。

今吾子已贯仁义之羁绊,系声名之缰锁,伏周孔之轨躅,驰颜闵之极挚。

既系挛於世教矣,何用大道为自眩曜。

昔有学步於那鄂者,曾未得其彷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恐似此类,故不进。

嗣之行已持论如此,庄避汉讳,故时称严子。

  道卫

  严遵,字君平,蜀人也。

雅性澹泊,学业加妙。

专精大易,耽於老庄。

常卜筮於成都市,以为卜筮者贱业,而可以惠众。

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着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於孝与人,弟言依於顺与人,臣言依於忠。

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

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以自养。

则闭肆垂帘而授老子,博览无不通。

依老子庄周之旨,着书十余万言。

杨雄少时从游学,得君平之道为多。

蜀有富人罗冲者,问君平曰:君何以不仕。

君平曰:无以自发。

冲为君平具车马衣粮,君平曰:吾病耳,非不足也。

我有余而子不足,奈何以不足奉有余。

冲曰:吾有万金,子无檐石。

乃云:有余不亦缪乎。

君平曰:不然,吾前宿子家,人定而役役未息,昼夜汲汲,未尝有足。

今我以卜为业,不下床而钱自至。

犹有数百尘埃厚寸,不知所用。

此非我有余而子不足耶。

冲大暂,君平叹曰:益我货者,损我神。

生我名者,杀我身。

竟不仕,年九十余,遂以业终。

蜀人敬爱,至今称焉。

有祠在汉州绵竹县,宋绍兴封君平为妙通真人。

  本姓庄氏,束汉章和之问班固作《汉书》。

避明帝讳,更之为严。

庄严亦古今之通工语,故老庄亦称老严云。

谷神子曰:君平生西汉中叶,王莽篡位,遂隐遁惕和,盖上世之真人也。

  玄品录卷之一竟

  玄品录卷之二 #

  句曲外史吴郡海昌张天雨集

  西汉

  道隐

  郑朴,字子真。

隐居谷口,玄静守道,履至德之行。

与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

成帝时大将军王凤以礼聘之,竟不讪而终。

杨子法言称其耕於岩石之下,不讪其志,而名震京师。

云汉中有祠。

  道儒

  杨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

少贫好道,博览无所不见。

默而好深湛之思,清挣无为少嗜欲。

不汲汲於富贵,不寂寂於贫贱,不修廉隅以徽名。

当世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

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作《太玄法言》等书,皆极天人之指归,为汉名儒。

盖其学本於老氏,迹其书可见也。

如唯寂唯寞,守德之宅。

爰清爰静,游神之廷。

《太玄》中藏心于渊,美厥灵根。

测曰:藏心于渊,神不外也。

皆入老氏之室者。

  道品

  三茅君,大君讳盈,字叔申。

中君讳固,字季伟。

小君讳衷,字思和。

咸阳南关人也。

大君生于景帝中元五年丙申岁,二弟於戊戌庚子岁生。

大君年十八弃家辞亲,入恒山中,读《道德经》、《周易传》,精思求道。

复造西城,感遇总真王君,使主衣书图录,遂得道为总真弟子。

还家时年四十九,能起死回生,父母心异之。

事父母至终丧,停家凡五十三年。

中君景帝时察孝廉,元朔元年举贤良,拜五官郎。

政和二年转太子太傅,元凤元年拜破胡校尉武威太守。

小君少以节行着名,隐华阴山。

武帝建元三年举方正不就,徙梁国为孝王上宾。

宣帝地节二年迁洛阳令,转西城校尉,上郡太守,元帝即位,拜五更大夫,转西河太守。

中君时为执金吾并当之官。

乡里祖送者数百人。

大君对宾曰:吾虽不作二千石卿相,亦当有神灵之职。

天帝见,选补东岳上卿霍林司命君,领拔学道,总昊越生死之籍。

此亦上真宗师神官之要位也。

来年四月三日,当升举。

诸君能来顾如今日否,若见省者,亦不须有所损费,自当有以相供待也。

至期果有迎官来下,乃与宗族辞庾民。

谓乡里子弟曰:我今此去,权停江水之束句曲之山。

季伟思和虽见事晚,必能自悔释官委禄,以来求我。

言毕,谢时人而去。

盖元帝初元五年丁丑,君年一百二岁矣。

二弟在官,闻兄白日神仙,各弃官还家,以永光五年壬午三月六日渡江求兄於束山。

既见,悲听流涕,君告二弟曰:悟何晚矣。

遂授以神散灵方济度,俱成真人,而治句曲山之洞,金坛华阳之天。

遂号中君为定录神君,小君为保命仙君,皆天职也。

大君至哀帝元寿二年庚申年一百四十五,以是岁八月十八日己酉,受九锡玉册文,迁任赤城玉洞之府,位为司命上真束岳上卿太元真人。

君告二弟曰:吾今去便有局任,不得数相往来,要当一年再过来於此山。

三月十八日、十二月二日期要,吾师总真君及南狱太虚赤真人游盼於二弟之处也。

将可记识之有好道者,待我於是日自当料理之,有以相教训於未悟。

於是二君留治茅山,洞内立官结构,於外将道着万物,流润苍生,德加乌兽,各获其情。

神验祸福,罪恶必明。

内法既融,外教坦平。

尔乃风雨以时,五禾熟成。

疾疠不起,暴害不行。

境无灾青,邑无贼兵。

时父老枢歌曰:茅山连金陵,江湖据下流。

三神乘白鹊,各治一山头。

召雨灌旱稻,陆田亦复柔。

妻子咸保室,使我百无忧。

白鹊翔青天,何时复来游。

三君往,曾各乘白鹄集山之三处,时人互有见者,是以发於歌咏矣。

乃复因鹄集之处,分句曲之山为大茅君、中茅君、小茅君三山焉,统而言之,尽是句曲之一山耳,无异名也。

  东汉

  道品

  张陵,道书讳道陵,字辅汉,沛国封县人。

生於余杭天目山。

本太学诸生,博采五经,晚乃叹曰:此无益於年命。

遂学黄帝九鼎丹经,丹成於繁阳山。

又得隐书於嵩山石室。

时值中国纷乱,汉致陵迟,知文道凋丧,不足t拯危佐世,退隐於余杭者十年。

乃与弟子入蜀,蜀之百姓翕然奉事以师之。

专以廉耻慈愍化民,不喜用刑罚。

有疾病者,皆令自疏平生罪过,与神盟以身死为约。

故皆改恶从善,开盐泉以利百姓。

驱逐大蛇,战鬼二十四败,为二十四治,为蜀人除害。

盖备修制命,山岳众神之卫,而功德并着,号为天师。

偏得其道者,弟子王长。

赵升。

  道隐

  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

潜隐、於家,性尚中和。

好道《老》、《易》尝读《易》至损益卦,喟然叹曰:吾已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但未知死何如生耳。

贫无资,好事者更绩焉。

受之取足,而反其余。

建武中男女嫁娶。

既毕,动断家事,肆意游於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

  道化

  逢萌,字子庆,北海都昌人。

闻王莽杀其子宇,谓友人曰:三纲绝矣。

不去,祸将及人。

即解冠桂东都城门,将家属浮海客於辽东。

萌素阴阳,知莽将败。

乃首戴瓦盎,哭於市曰:新乎,新乎。

因遂潜藏,及光武即位,乃之琅琊劳山养志修道。

人皆化其德,连征不起,以寿终。

  道隐

  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也。

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

及光武即位,光乃变姓名、隐身不见。

帝思其贤,乃令以色物访之。

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

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熏,遣使聘之。

三反而后至舍於比军,光外不起。

帝即其外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耶。

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虞着德,巢父洗耳。

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

帝曰:我竟不能下汝耶。

於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

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

对曰:陛下差增於往。

因共偃外,光以足加帝腹上。

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帝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外耳。

其答司徒侯霸书有曰: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腴顺旨要领绝。

除谏议大夫不屈,乃耕於富春山。

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

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於家,帝伤惜之。

  道隐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

家贫,牧豕於上林苑中。

曾误遗火,延及他舍。

鸿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愿以身居作。

后归乡里,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

同郡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

择对不嫁,年至三十。

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

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

及嫁,始以装饰。

入门七日,而鸿不答。

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谊,简斥数妇妾,亦偃赛数夫矣。

今而见择,敢不请罪。

鸿曰:吾欲褐裘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

尔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

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

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掺作而前。

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

字之曰德曜。

共入灞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仰慕前世高士而为四皓,以来二十四人作颂。

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曰:陡彼北荒兮噫,愿见帝京兮噫,宫室崔鬼兮噫,人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

显宗闻而非之,求鸿不得。

乃易姓运期名曜字侯光,与妻子居齐鲁之问。

又去适昊依大家皋伯通,居应下为人赁春。

每归,妻为具食,不敢於鸿前仰视,举按齐眉。

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乃方舍之於家疾且苦,告主人曰:慎勿令我子持丧归去。

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於昊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伯鸾清高,可令相近。

鸿友人高恢。

  道隐

  高恢,字伯通,京兆人。

好老子,隐於华阴山中,与梁鸿友善。

及鸿东游,思恢作诗曰:乌嘤嘤兮友之,期念高子兮仆怀,思想念恢兮爰集。

兹二人遂不复相见,恢亦高抗,终身不仕。

  道品

  魏伯阳,吴人也。

本高门之子,性好道术,不肯仕宦。

闲居养性。

时人莫知其所从来,谓之治民养身而已。

入山作神丹,既成服之,死而复生。

与其弟子姓虞者,皆仙去。

道逢伐木者,乃作手书,寄谢乡里人及二弟子。

伯阳作《参同契》,五行相类凡三卷。

其说似《周易》,其实假借爻象,以论大丹之意。

而世人者,不考丹事,多作阴阳释之,殊失其旨。

按《参同契》一书,大儒朱元晦、蔡元定皆深取其义,议论多及之,非洞明《易》、《老》渊旨者,弗能窥也。

  道阳

  台咚,字孝威,魏郡邺人也。

隐於武安山,凿穴为居,采药自业。

刺史行部及使律事致谒,咚载病往谢。

刺史乃执赞见咚曰:孝威居身如是,甚苦如何。

件曰:件幸得保终性命,存神养和。

如明使君奉宣韶书,夕惕庶事,反不苦耶。

遂去,隐逸终不见。

  道隐

  韩康,字伯休,一名恬休,京兆灞陵人,家世着姓。

常采药名山,卖於长安市。

口不二价,三十余年。

、时有女子从康买药,康守价不移。

女子怒曰:公是韩伯休耶,乃不二价。

康叹曰:我本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焉,何用药为。

乃逐入霸陵山中。

  道默

  娇慎,字仲彦,扶风茂陵人也。

少好黄老,隐逅山谷。

因穴为室,仰慕松乔导引之卫。

与马融苏章乡里,并时皆推先於慎。

汝南昊苍甚重之,因遗书以观其志,曰:仲彦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楼宿不同。

每有西风,何尝不叹。

盖闻黄老之言,乘虚入冥,藏身远涯,亦有理国养人。

施於为政,至如登山绝迹,神不着其证,人知睹其验。

吾从先生欲其可者,於意何如。

昔伊尹不怀道以待尧舜之君,方今明明四海,开辟巢许。

无为箕山夷齐,悔入首阳足下。

审能骑龙弄凤、翔嬉云间者,亦非狐兔燕雀所敢谋也。

慎不答。

年七十余,竟不肯娶。

后忽归家,自言死日。

及期果卒。

后人有见慎於敦煌者,故前世异之。

  道隐

  法真,字高卿,扶风那人。

好学而无常,家传通内外图典,为关西大儒弟子。

自远方至者数百人。

性恬静寡欲,不交人问事。

太守请见之,乃幅巾诣谒,太守欲以功曹相屈。

真曰:明府见待有礼,故敢自同宾末。

若欲吏之,真将在南山之南,北山之北矣。

同郡田弱荐真体兼四业,幽居恬泊。

将蹈老氏之高踪,不为玄熏屈也。

臣愿圣朝就加衰职,必能奏清庙之歌,致来仪之凤也。

帝虚心欲致,前后四征,真曰:吾既不能逐形远世,岂饮洗耳之水哉。

、遂深自隐绝。

友人郭正称之曰:法真名可得闻,身难得而见。

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可谓百世之师者矣。

乃共刊石颂之,号玄德先生。

  道化

  刘宽,字文饶,弘农人,年七十三。

一旦遇青谷先生降之寝室,授其杖解法,将去入华山行九息服黑。

又授以炉火丹方,修之道成。

后来华阳洞中,主始学道者。

宽仕汉位至司徒太尉,好行阴德,拯寒困。

万民悦而附之,如父母焉。

  道隐

  庞公,南郡襄阳人,居岘山之南。

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

刑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庞公笑曰:鸿鹊巢於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

电龟穴於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

夫取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所楼宿而已。

因释耕於珑上,而妻子耘於前。

表指而问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绿,后世何以遗子孙乎。

庞公曰:世人皆遗以危,今独遗之以安。

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

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

  道儒

  廖扶,字文起,汝南平舆人。

习韩诗欧阳尚书,教授尝数百人。

父坐事下狱死,扶感父以法丧身,惮为吏,及服终而叹曰:老子有言,名与身孰亲,吾岂为名乎。

遂绝志世外,专精经典,尤明天文推步之卫。

州郡公府辟召皆不应。

扶知岁荒,聚谷数千斛,悉用给宗族姻亲。

又敛葬遭疫死亡不能自收者。

时人号为北郭先生。

年八十终于家。

  道言

  樊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也。

少受业三辅,习京氏易,兼明五经,又善风角算河洛七纬推步灾异。

隐於壶山之阳,州郡前后礼请不应,举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

永建二年,顺帝策书备礼玄熏征之,复固辞称疾笃。

乃韶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及京,称病不肯起,乃强舆入殿,犹不以礼屈。

帝怒曰:朕能生君、能杀君,能贵君、能贱君,能富君、能贫君,君何以慢朕命。

英曰:臣受命於天,生尽其命天也,死不得其命亦天也。

陛下焉能生臣,焉能杀臣。

臣见暴君如见仇伟,立其朝犹不肯,可得而贵乎。

虽在布衣之列,环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万乘之尊,又可得而贱乎。

陛下焉能贵臣,焉能贱臣。

非礼之禄,虽万钟弗受也。

申其志,虽箪瓢不厌也。

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

帝不能屈而敬其名,使出就太医养疾。

帝令公车令导尚书奉引,赐几杖待以师傅之礼。

朝廷每有灾异,韶辄下问变,复之效所言多验。

年七十余卒于家。

  道品

  王远,字方平,束海人也。

举孝廉除郎中,稍加至中散大夫。

博学五经,尤明天文图谶河洛之术,逆知天下盛衰之期,九州吉凶观诸掌握。

后弃官,入山修道。

道成,孝桓帝连征不出。

使郡牧逼载以诣京师,远低头闭口不肯答。

诏乃题宫门扇版四百余字,皆说方来之事。

帝恶之,使人削之,外字始去,内字复见,墨皆彻版裹。

方平无复,子孙里人累世相传,共事之。

同郡故太尉公陈耽为方平驾道室,朝夕朝拜之,但乞福消灾,不从学道。

方平住耽家四十余年,后与耽云:吾期运将尽,当去不得复,停明日日中当发也。

至时方平死,耽知其化去,不敢下着地,但悲涕叹息曰:先生舍我去耶,我将何如。

具棺器烧香,就床上衣装之。

至三日三夜忽失其尸,衣带不解,如蛇蜕耳。

方平去后百余日,耽亦死。

或谓耽得方平之道化去,或谓方平知耽将终,委之而去也。

其后方平欲束之括苍山,过昊住胥门蔡经家。

经者小民也,骨相当仙。

方平故往其家,因语经曰:汝生命应得度世,然汝少不闻道,今气少肉多,当从尸解耳。

尸解一剧,须臾如狗窦中过耳。

告以要言,乃委经去。

后经果蝉蜕,失所在。

去十余年忽然还家,语其家云:七月七日王君当来过,到其日可作数百斛饮食以供从官。

乃去,到期日,方平果来。

麾节导从,威仪奕奕如大将军也。

要麻姑会於经家。

比舍有陈尉者,叩头乞拜。

愿得驱使比於蔡经。

方平曰:君且起,可向日立。

方平从后视之曰:噫,君心不正,影不端,终不可教以仙道也。

当授君地上主者之职、临去以一符一传着小箱中,与陈尉云:可以消灾治鬼。

陈尉后年一百十岁,尝得方平赐书,真书廓落,大而不工。

先是无人知方平名,远者乃因陈尉传之。

  道化

  韩崇,字长季,昊郡毗陵人也。

少好道,林屋仙人王纬作璋玄曾授之以流珠丹一法。

崇奉而修之,大有验。

璋玄语之:子行此道,亦可以出身仕宦,无妨仙举也。

崇遂仕,稍至宛陵令,行仁以为政,用道以抚民。

虎狼深避,蝗不集界。

迁汝南太守,拔书佐袁安安。

后位至司徒,时人通以崇有识物之鉴也。

阴皇后葬京师,近郡二千石。

妻当会园陵,而崇独居清素。

妻忿崇哭泣,韶问其故,太常冯夷答曰;汝南太守韩崇,清苦远尚,味道忘形。

身享重官,而妻自纺。

绩政化仁,简视民如伤。

探达奇博,有君子之鉴。

斯则昏夕之夜光,陛下之子产也。

妻不通寒俭之节,哭怨无衣将足以显,崇明德耳。

上奇之,加崇俸禄,秩中二千石。

后孝明皇帝巡狩汝南,上治崇府。

崇使妻出,住孤独老妪家。

上闻之叹曰:韩崇所谓百炼不销也。

赐缣五十疋。

崇在郡积十四年,政化着洽,举天下最。

年七十四,璋玄乃授以隐解法,得去入大霍山。

复授以遁化泥丸紫户卫以度世。

后来华阳洞中为左理中监。

陶隐居云:《汉书》所传事迹略同,而置辞小异耳。

  道卫

  夏馥,字子治,陈留人也。

少好道,服木饵和云母。

后入昊山,从赤须先生受炼魂法。

在华阳洞中为明晨侍郎。

馥少时被公车辟召,悬辟书着桑树乃去。

其用怀高迈如此。

隐居云《后汉》及《高士传》并言,馥陈留圉人,桓帝时举,直言不就。

  道化

  刘斓,字子翔,汉书作字子相。

斓本颖川人,少好道德。

而家世大富,常能周施而不以为惠,恤死救贫非一人矣。

举上计缘拜郎中,迁陈留太守。

出长安五百里中,敛死恤穷,损己分人。

行达阳平,遂遇马皇先生告斓曰:子仁感天地,阴德神鬼,太上将嘉子之用情矣,使我来擭汝以长生之道。

斓叩头自搏,愿乞侍给。

因将入桐柏山中,授以隐地八卫,服五星之华法。

得度名东华,入华阳洞中为定录府右理中监。

  三国

  道儒

  张迹,字子明。

少游太学,学兼内外。

并州牧高干表除乐平令不就,徙遁常山,门徒且数百人。

太祖为丞相,辟不诣。

太和中韶求隐学之士,郡累上璇,发遣老病不行。

广平太守卢毓到官三日,纲纪白承前致版谒迹。

毓教曰:张先生所谓上不事天子,下不友诸侯者也。

岂此版谒所可光饰哉。

但遣主簿奉书,致羊酒之礼。

卒年一百五岁。

是岁太守王肃至官,教下县曰:前在京都闻张子明,来至问之,会其已亡,致痛惜之。

此君笃学隐居,不与时竞,以道乐身。

昔绛县老人屈在泥涂,赵孟升之,诸侯用睦。

愍其耄勤好道,不蒙荣宠。

书到遣吏,劳问其家。

显题门户,务加殊异。

以慰既往,以劝将来。

  道默

  焦先,字孝然,河东人也。

汉末关中乱,先失家属,独窜於河渚问。

食草饮水,无衣履。

时太阳长朱南望见之,谓为亡士,欲遣船捕取,同郡侯武阳语县,此狂痴人耳。

遂注其籍,给糜日五升,人湾轻易之。

然其行不践邪径,泌循阡陌。

及其裙拾,不取太穗。

饥不苟食,寒不苟衣。

每出见妇人则隐翳,须去乃出。

自作一瓜牛庐,净扫其中。

营木为床,而草褥其上。

至天寒时,构火以自炙,呻玲独语。

太和青龙中,尝持一杖南波,河水泛服,辄独云未可也。

由是人颇疑不狂,所言多验,会谓之隐者也。

年八十九终。

  道默

  石德林,安定人也。

建安十六年,关中乱,南入汉中。

初不治产业,不畜妻学。

常读老子《五千文》及诸内书,昼夜昤咏不绝口。

食不足,颇行乞,乞不取人。

问其姓名,口不肯言。

时人号之日寒贫,盖专志玄默者。

  道品

  左慈,字元放,庐江人。

少明五经,兼通星纬。

见汉祚将尽,天下乱起,乃叹曰:值此衰运,官高者危,财多者死。

当世荣华,不足贪也。

乃学道卫,精思於天柱山中,得石室丹经,修之能变化万端。

曹公召试之,欲从学道。

慈曰:学道当得清诤无为,非尊贵所宜。

曹性猜忌,屡欲杀之,不能也。

慈在荆州刘表作牧,以为惑众,复欲杀慈。

慈先知,委表束去。

及见昊主孙权,权素知慈有道,礼重之。

按《真诰》:慈今在小括山常行来,数在此下寻更受职也。

慈颜色甚少,正得炉火九华之益,隐居括苍。

在建安末,慈尝渡江寻茅山,仍得入洞。

又乞丹砂合九华丹,即李仲甫弟子葛玄之师也。

  道品

  葛玄,字孝先。

从左元放受经法,尝饵木,尤长於治病救劾鬼魅之卫,能分形变化。

昊大帝要与相见,欲加荣位。

玄不听,求去不得,待以客礼。

一日语弟子张恭言:吾为世主所逼留,不遑作大药,今当以八月十三日中时去矣。

至期,玄衣冠入室,外而气绝,颜色不变。

弟子烧香守之三日。

三夜夜半忽大风起,发屋折木声如雷,烛灭。

良久燃烛,失其所在,但见委衣床上,带无解者。

明旦问邻人,邻人云:了无大风。

风止在一宅内,篱落树木并败折也。

按《真诰》:玄初在长山,近入盖竹,亦能乘虎使鬼,无所不至,但几於未得受职耳。

隐居注云:是抱朴从祖,即郑思远之师也。

少入山得仙,时人咸莫测所在。

传言束海中仙人寄书,呼为仙公。

故抱朴亦同然之。

  道品

  鲍说,字太玄,束海陈留人。

年五岁语父母云:本是曲阳李家儿,九岁堕井死。

其父母寻访,得李氏推问,皆符验。

说学兼内外,明天文河洛书。

仕至南阳太守,尝行部入海,遇风饥甚,取白石煮,食之以自济。

后遇真人阴君授道诀,复师左元放受中部法,《三皇内文》。

能役使鬼神,封山制魔。

百余岁卒。

按《真诰》说及妹并是七世祖积行阴德,故令福逮说等。

今并作地下主者,在华阳中。

隐居云:说用泰清尸解法,当是主者之最高品矣。

说女鲍姑,散骑常侍葛洪之妻也。

  道言

  张玄宾,定襄人也。

魏武帝时举茂才,归乡里师事西河苏公。

受服木饵,兼行洞房白元之事。

后遇真人樊子明,於少室山授以遁变隐景之道。

昔在天柱山,后来华阳内为理禁伯。

理禁伯者,主雨水官也,亦保命之监国也。

玄宾善谈空无,乃谈士常论无者大有之宅,小有所以生焉。

积小有以养小无,见大有以本大无。

有有亦无焉,无无亦有焉。

所以我目都不见物,物亦不见无。

寄有以成无,寄无以得无。

於是无则无宅也,太空亦宅无矣。

我未生时,天下皆无无也。

自云:昔曾诣蓬莱左公宋晨生,与其论无,粗得人意。

桐柏诸真亦不能折之。

过此以往尚不能本有,安能本无耶。

其高气秉理如此。

  道儒

  王弼,字辅嗣,山阳高平人。

少察慧,十余岁便好老庄。

吏部尚书何晏甚奇之,曰: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矣。

晏注《老子》始成诣弼,见其所注精奇,因以所注为道德二论,复条向者胜理,谓之曰:此仆以为极可得,复难否。

弼便作难一坐,便以为屈。

尝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为本。

元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

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兔身,故无爵而贵矣。

弼又作《易传》,先儒宗之。

  晋

  道然

  孙登,字公和,汲郡人。

无家属,於郡北山为土穴居之。

好读《易》,抚一弦琴,性无患怒。

人或投诸水中,欲观其怒。

登既出,便大笑。

尝住宜阳,山有作炭人,见之,知非常人,与语登不应。

文帝闻之,使阮籍往观。

既见与语,亦不应。

嵇康从之游三年,问其所图终不答。

康将别,谓曰:先生竟无言乎。

登乃曰:子识火乎,生而有光而不用其光,果在於用光。

人生而有才而不用其才,果在於用才。

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耀。

用才在乎识真,所以全其生。

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兔於今之世矣,子无求乎。

康不能用,后作《幽愤诗》云:昔惭柳下,今愧孙登。

竟莫知所终。

  道质

  郭文,字文举,河内软人也。

少爱山水,尚嘉遁。

每游山水,弥旬忘返。

父母终.,服毕不娶。

辞家游名山,但着鹿裘葛巾,采竹叶木实贸盥以自供食,有余谷辄恤穷匮。

王导闻其名,遣人迎之,既至,置之西园。

温娇尝闻先生安独无情乎,文曰: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娇又问曰: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或为乌乌所食,顾不酷乎。

文曰:藏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异乎。

导尝众宾共集丝竹,并奏试使呼之,文瞪眸不转,跨蹑华堂如行林野。

于时坐者,咸有钩深味远之言。

文常称得达来语、天机铿宏,莫有窥其门者。

一日一忽求还山,及苏峻反入,皆以为知几卒。

葛洪庾阐并为作传,赞颂其德云:梁乾化封灵曜真君。

  道质

  嵇康,字叔夜,谯国铨人。

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身长七尺八寸,美辞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

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学无师授,博览无不该通。

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尝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有足於怀,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致。

至於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着《养生论》。

每思郢质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

豫其流者,向秀刘伶。

籍兄子咸,王戎遂为竹林之游。

戎自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未尝见其.愠喜。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返,时有谯苏遇之,谓为神人。

至汲郡山中见孙登,遂从之游。

登沉默自守无所言说,康临去乞一言,登曰: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

又遇王烈,共入山。

烈尝得石髓如饴,自服半,余与康,皆凝为石。

又於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

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

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

康乃与涛书告绝,略曰:闻道士遗言,饵木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

游山泽观鱼乌,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

今但欲守陋巷,教养子孙,时时与亲旧叔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

南海太守鲍说,通灵者也。

东海徐宁师之,宁夜闻说室有琴声,怪其妙而问焉,说曰:嵇叔夜。

宁曰:嵇临命东市,何得在兹。

说曰:叔夜示形有终,而实尸解耳。

见顾凯之《嵇康赞》。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

容貌环杰,志气宏放。

傲然独得,任情不羁,而喜怒不形於色。

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

或登山临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尝着《达庄论》,叔无为之贵,文多不录。

作《咏怀诗》八千余篇,为世所重。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为痴。

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

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尝於苏门山中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柄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

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问有声若鸾凰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

归着《大人先生传》,其略曰:世之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

手执圭璧,足履绳墨。

行欲为目前,脸盲欲为无穷。

则少称乡党,长闻邻国。

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独不见群虱之处棍中。

逃乎探缝,匿乎壤絮,自以为吉宅也。

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歌出挥裆,自以为得绳墨也。

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处於挥中而不能出也。

君子之处域内,何以异,夫此亦籍之本趣也。

每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

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坚子成名。

景元四年卒

  道儒

  向秀,字子期,河内怀人。

清悟有远识,雅好老庄之学。

少为山涛所知。

庄周所着内外篇,秀於旧注外而为解义,妙演奇致,大畅玄风,唯《秋水》、《至乐》上篇未竟。

惠帝之世,郭象,字子玄者,述而广之。

秀与嵇康、吕安为友,趣舍不同。

康傲世不羁,安放逸一俗,而秀雅好读书。

秀将注《庄子》先以告康、安,咸曰:此书诅复须注。

徒弃人作乐事耳。

及成,以示二子,康曰:尔故复胜否。

安乃惊曰:庄周不死矣。

复注《周易》,大义可观,而与汉世诸懦互有彼此,未若隐庄之绝伦也。

康又善锻,秀每为之佐,相对怡然,傍若无人。

后应本郡计缘入洛,文帝问曰:闻有箕。

山之志,何以在此。

秀曰:以为巢许狷分之士,未达尧心,岂足多慕。

帝甚悦。

其后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嘹晓力追想曩昔嵇生游宴之好,感音而叹,作《思旧赋》云。

位至散骑常侍卒。

  道儒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人。

汉太尉嵩之曾孙也。

年二十,不好学。

晚就乡人席坦受书,居贫带经而农,遂博综经籍百家之言。

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

以着述为务,自号玄宴先生。

着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报卷。

或劝修名广交,谧作《守玄论》以答之:贫者士之常,贱者道之溃。

遂不壮,耽玩坟典忘疾与食,时人谓之书淫。

或箴其过万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举孝廉相国辟,又举贤良方正俱不应。

自表就武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虽羸疾,而披阅弗息。

累征竟不仕,大康二年卒。

所着帝王世纪、高士逸士烈女等传,并重于世。

  玄品录卷之二竟

  玄品录卷之三 #

  句曲外史吴郡海昌张天雨集

  道品

  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

少好学,家贫,躬自伐薪以货纸墨。

夜辄写书习诵,遂以儒学知名。

性寡欲无所爱玩,不知棋局几道棂蒲齿名。

为人木讷,不好荣利。

闭门却扫,未尝交游。

时或寻书问义,不远数千里崎岖冒涉,期於必得。

尤好神仙导养之法,从祖玄昊时学道得仙,号曰葛仙公。

以其炼丹秘卫授弟子郑亿,洪就隐学,悉得其法焉。

咸和初,二司徒王导召补州主簿,后选为散骑常侍,领大着作,皆固辞不就。

晚欲炼丹,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勾漏令。

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以为荣,以有丹耳。

帝从之。

行至广州,刺史邓岳留,不听去,乃止罗浮山炼丹。

在山积年,优游闲养,着述不辍。

其自序曰:洪体之进趁之才,偶好无为之业。

假令旧翅,则能凌厉霄玄,骋足则能追风蹑景。

犹欲戢劲翮於尺钨之群,藏逸迩於跛驴之伍。

岂尸大块禀我以寻常之短羽,造化假我以至驽之赛足。

自卜者审不能者上,岂敢力苍蝇而慕冲天之举,策跛鳖而追飞兔之轨哉,是以望绝於荣华之涂而志安乎。

穷圯之域,华蕾有八珍之甘,蓬华有藻税之乐也。

世儒徒知服膺周孔,莫信神仙之书,不但大笑之,又将毁谤真正。

故予所着《抱朴子·内外篇》,凡一百一十六篇,虽不足藏之名山,且欲缄之金匮,以示识者。

盖以自号名其书云,洪博问学识,江左绝伦。

着述篇章,富於班马。

又精辩玄迹,析理入微。

一日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年八十一。

视其颜色如生,体亦柔软,举入棺甚轻如空衣,盖尸解仙去矣。

  道权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善隶书,为古今之冠。

论者谓其笔势,以为飘若游云,娇若惊龙。

每自称我书比锺县当抗衡,比张芝草犹当鸦行也。

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起家秘书郎,后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羲之推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尝与同志宴集於山阴兰亭,羲之自为序,或以潘岳金谷诗序方之,王羲之比於石崇,闻而甚喜。

性爱鹅,山阴有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

意甚悦,因求市之。

道士云:能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其任率如此。

后称病去郡,於父母墓前为文,自誓不复出仕。

既去官,与东上人士尽山水游之,又与许先生迈共修服食采药。

卒年五十九。

  道品

  许迈,字叔玄,一名映,丹阳句容人。

总角好道,潜致幽契。

曾从郭璞筮卦,遇大壮之大有,上六爻发,谓曰:君元吉,自天宜学轻举之道。

初师鲍说,受中部法及《三皇内文》。

一旦辞家,谓余杭悬溜山近延陵之茅山,是洞庭西门,港通五岳,陈安世、茅季伟所尝游处。

於是立精会於悬溜,而往来茅岭之洞室。

朔望时节还家定省,而父母既终。

乃遣妇孙氏还家,散发去累,政名玄字。

远游与王右军父子周旋,子猷乃修在三之敬。

尝遗羲之书云:自山阴南至临安,多有金堂玉室、仙人芝草,左元放之徒汉末诸得道者皆在焉。

永和四年秋,绝迹於临安西山,又入在临海赤山,遇良友王世龙赵道玄傅太初者,遂师世龙。

授解束之道,修反行之法,服玉液朝脑精。

二三年中,面有光华,还颜反少,极为成道。

於是茅司命劫定录君举之,使奏闻上宫,移名东方,署为地仙。

时三官都禁左郎遣典柄侯周舫,主非使者严白虎来於赤山中,即欲执之以去,且请其罪状。

出丹简罪簿,各执一通,而问映云:夫欲学道慕生、上隶真人,玄心柄邈、恭诚高灵者,当得世功相及、祸恶不遘,阴德流根、仁心上逮,乃可步真索仙、度名洞府耳。

云何父手杀谢弓,且乱逆三光。

又许朝斩李记之头以代蔡扶之级,又走斩射潘蔡等,支解铃下曹表等,水沉汤云之尸,火烧徐昂之骸。

绞杀桓整,剑割振嗜,酷害虐暴,刑滥四十有三。

张皇冤事在天帝祸戾山,积善功无一。

又汝本属事帛家之道,血食生民,通愆宿责,列在三官。

而越幸网脱,奉隶真气。

父子一家,各事师主。

同生乖戾,不共祭酒。

罪咎之大,阴考方加。

有如此积罪,亦无仙者,当可得欺太上之曹使,汝得名刊不死之紫镰耶。

汝其无对者,有司必执也。

映自强长啸,振褐抚发,尔乃整气扉口,叱叱而答曰:大道无亲,惟善是与。

天地无心,随德乃矜。

是以圾泉流血,无违龙髯之举。

三苗丹野,涿鹿绛草,岂妨大圣灵化,高通上达耶。

吾七世父许子阿者,积仁着德,阴加乌兽,遇凶荒之年,人民饥馑,加之疫疠,百遗一口。

阿乃施散家财,拯其众庶,亲营方药,勤劳外舍。

临人之丧,如失其亲。

救人之患,如己之疾。

已死之命悬子,阿手垂穷之身,抚之如子。

度脱凶年,赖阿而全者四百八人。

仁德不坠,后当锺我等。

是以功书上帝,德刊灵阁,使我祖根流宗泽,应光后绪。

故使垂条结华,生而好仙,应得度世者五人,登升者三人,录名太上策简青宫,岂是尔辈所可豫乎。

言毕,纺等豁然而笑。

时司命君即遣中候李遵握火铃而来呵摄之,於是纺及白虎乃走去耳。

李遵未来之时,映惧怖失胆亦丧气矣。

亦赖其师王世龙助映为答到,亦几至败也。

於是即得度名东宫,当为仙之中者。

云梁乾化三年七月,封归一真君司命君大茅君也。

  道权

  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人。

世儒学,行少,有重名。

寓居会、稽,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味属文。

无处世意,坐石室,临浚谷悠然,叹曰:此亦伯夷何远。

安善谈庄老,一日与支许共集王蒙家。

安顾谓诸人: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难常,当共言味以写其怀。

许便问主人有《庄子》否,正得《渔父》一篇。

谢看题,便各请四坐通。

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叔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

於是各言怀毕,安问曰;卿等尽不。

皆曰:今日之古。

,少不自竭。

安后粗难,因自叔其意,作万余言,才峰秀逸。

既自难千加,意气拟托,萧然自得,四坐莫不厌心。

支谓曰:君一往奔诣,故复自佳耳。

简文帝时为相曰:安石既与人同乐,不得不与人同忧。

召之必至。

时弟万总藩任之重,安虽处衡门,其名犹出万之右,自然有公辅之望。

年四十余,始有仕进志,征西大将军请为司马。

将发新亭,朝士咸送。

高嵩戏之曰:卿屡违朝旨,高外束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

安后为相,值晋室多故,而能以雅量镇物,从容谈笑。

折桓温不轨之气,举用群才,破符坚百万之师。

其功烈不在王导、温娇之下。

安虽受朝,寄束山之志始末不渝。

及出镇新城,尽室造泛海之装,欲领经略,粗定自江道还束。

雅志未就而薨,韶赠太傅,谧文靖,西山真德秀,谓安石秉政十有六年,始则遏强臣篡窃之谋,终则挫强敌并吞之锐,其功伟矣。

然安石初心未尝为功名计也?其高情雅度,庶几乎孔明、子房之风。

  道品

  杨羲,字义和,昊郡人,徙家句容。

晋咸和五年庚寅岁九月生。

幼而通灵,美姿容,善言笑。

工书画,与王右军并名海内。

许先生迈长史穆年并悬殊,而早结神明之交。

简文帝为琅琅王,进位承相用,长史荐为公府舍人。

及帝即位,乃不求迁。

叔高蹈遗荣,精思致感。

永和五年受中黄子制虎豹法,六年从魏夫人长子刘璞传灵宝五符,时年二十一。

兴宁三年六月感紫虚元君紫微夫人、九华安妃降于家,或降长史山癣,癣在茅山。

所传经诰转使录示许君父子,至是遂为长史传经之师。

九华安妃应运为俪,尝告之曰:明君夷质虚闲,秘构玉朗兰渊,高流清响金宫。

所谓能珍宝藏奇,幽真内焕。

标拂灵篇,乘数顺生。

素德神园,丹金玉清。

兴烟拔景,冥鼓遐声也。

必三事大夫,侍宸帝躬。

高佐四辅,承制圣君。

理生断死,赏罚鬼神。

摄命千灵,封山召云。

主察阴阳之和气,而加为昊越鬼神之君也。

三官中常有谚谣云:杨安大君,董真命神。

正我等之谓耳。

君将乘龙驾云,白日升天。

若其不耐风火之烟,欲抱真形於幽林者,且可寻剑解之道,作告终之术乎。

自尽出默之会,隐显之边。

临时分处,有任於明君矣。

西城总真王君又教服日月之华法。

简文帝从而师之,以太元十一年丙戌岁解驾,年五十七。

宋宣和劝书曰:朕存婴霄府,盼景龙台。

瞻秀之神乡,企九华之妙诲。

钦厥列仙之躅,昭兹阐化之功。

束华上佐司命扬真人,积学洞微,研心合漠。

得中黄之隐诀,受南真之秘传。

董司昊越之疆关,总神灵之要方。

翎扬於至道,宜褒极於隆名。

庶期冲鉴之临,永侈蕃棋之锡。

可特封洞灵显化真人之号。

  道品

  许穆,字思玄,一名谧,汝南平舆人。

六世沮光,徙居丹阳。

以永兴二年乙丑岁生。

起家太学博士,出於余姚令,征为尚书郎,迁郡中正护军长史,给事中散骑常侍。

外混世业,内修真学。

尝慕兄远游之高轨,值简文晏驾专静山庐。

与杨君深结神明之契,兴宁中众真降杨备传经诰。

太元元年解化,年七十二。

子侄礼定虚柩於郭西大墓。

真诰云:君挺命所基绿业已久,乃周武王九宫上相长里薛公之弟。

兼许肇遗功,复应垂祉后胤。

故乘运托生,因资成道。

玉剖所授为上清真人,爵登侯伯,位编卿司。

理仙抚治,佐圣牧民矣。

宣和劝书曰:朕降总真之玉境,陆耀景之龙台。

爰授历於元肩,以济生於下土。

凡着功於道品,咸进位於仙宗。

上清真人许长史,清素外融,神明内得。

灵音斐畅,密参群圣之游。

钦驾超遥,高佐上清之理。

方流罗於大梵,宜崇配於德名。

庶昭丕佑之临,益广元为之化。

可特封太元广德真人。

  道品

  许刻,字道翔,小字玉斧,长史第三子也。

清颖莹洁,特绝世伦。

生咸康七年辛丑岁正月。

郡举上计缘主簿祖司徒府,辟缘并不赴,立宅句曲之雷平山前,密修上道。

兴宁三年七月,紫微夫人降教。

自是与众真酬接书疏,备修回元飞步二景、仪璘之法。

尝愿早游洞室,不欲久停人世。

以太和五年庚午岁,诣北洞告终。

北洞良常洞也。

时年三十。

耆旧相传云:缘在北洞石坛上烧香礼拜,因伏而不起,明旦视形如生。

茅小君授言,许子乃能委形冥化,从张镇南之夜解。

镇南即天师第三代系师鲁也。

自此居方隅洞馆,常来四平方台。

真诰云:后十六年当度束华为上清仙公,隐居称为玄中真师者也。

宣和封混化元一真人。

诰词曰:紫极涵元,虽鸿蒙於一气。

丹台列籍,实综第於万真。

凡褒位於仙宗,盖恢功於道甫。

束华侍晨、上清仙公许真人,研三神以观妙,凝九纬以挺生。

北洞告终,自适幽人之介。

束华蹑景,独超上相之游。

虽高谢於世名,其敢志於仁荫。

尚期冲佑,益阐元纲。

  道隐

  刘鳞之,字子骥,一字遗民,南阳人。

少尚质素,虚退寡欲。

不修仪操,人莫之知。

好游山泽,志在逐逸。

尝采药衡山中,深入忘返。

见一僩水,水南有二大菌。

一菌闭,一菌开。

水探广不得过。

或说困中皆仙方灵药诸杂物,磷之欲更寻索,终不复知处也。

凡人致赠,一无所受。

去磷之家百余里,有一孤姥病将死,叹息谓人曰:谁当埋我,惟有刘长史耳。

何由令知,鳞之先闻其有患,故往候之,值其命终,乃身为营棺殡送之。

其仁爱恻隐如此。

一日闻武陵溪渔人得入桃花源,听然欲往。

未果,寻而卒。

《陶征士记》中称为高尚士,固可想其人矣。

  道卫

  索袭,敦煌人也。

虚靖好学,不应州郡之命。

举孝廉贤良方正,皆以疾辞。

游思於阴阳之术,着天文地理十余篇,多所启发。

张茂时与敦煌太守阴澹奇而造焉,经日忘返,会病卒,年七十九。

澹素服会葬,赠钱二万。

澹曰:世人之所有余者富贵也,目之所好者五色也,耳之所玩者五音也。

而先生弃众人之所收,收众人之所弃。

味无味於恍惚之际,兼重玄於众妙之内。

宅不弥亩,而志忽九州。

形居尘俗,而柄心天外。

虽黔娄之高远,庄生之不愿,蔑以过也。

乃缢玄居先生。

  真隐

  张忠,字臣和,中山人也。

永嘉之乱,隐於泰山。

恬静寡欲,清虚服气。

餐松饵木,修导引之法。

不修经典劝教,但以至道虚元为宗。

其居依重岩深谷,凿地为穴室。

弟子亦以穴居。

去忠六十余步,五日一朝。

其教以形不以言,弟子受业观形而退。

立道坛于穴上,每旦朝拜之。

食用瓦器,凿石为釜。

左右居人绩之衣食,一无所受。

好事者颇或问以水火之祥,忠曰:天不言,而四时行焉,万物生焉。

阴阳之事,非穷山野叟所知,其遣诸外物类如此,在期颐而视听无。

爽符坚遣使召之,赐以衣冠,辞曰:年朽发落,不堪衣冠,请以野服入见。

坚谓之曰:先生考盘山林,研精道素。

独善之美有余,兼济之功未也。

故远屈先生,将任齐尚父。

忠曰:昔因丧乱避地泰山,与乌兽为倡,以全朝夕之命。

属尧舜之世,年衰志谢,不堪展效。

尚父之昆,非敢窃拟。

山柄之性情存岩窦,乞还余齿,归死岱宗。

坚以安车送之,行达华山叹曰:我东岳道士,殁於西岳,命也。

奈何行五十里,及关而卒。

使者驰驯白之,坚遣黄门郎韦华持节策吊,赐命服,镒曰:安道先生。

  道儒

  宋纤,字令文,敦煌效谷人也。

少有远操沉靖,不与世交。

隐居酒泉南山,明究经纬,弟子受业三千余人。

酒泉太守马岌,高尚士也。

具威仪,呜铙鼓造焉。

纤重楼深阁,距而不见。

岌叹曰:先生名可闻,而身不可见。

德可仰,而形不可睹。

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龙也。

铭诗於石壁曰:丹崖百丈,青壁万寻。

奇木蓊郁,蔚若邓林。

  其人如玉,惟国之琛。室迩人远,实劳我心。卒时年八十三,镒曰:玄虚先生。

  道默

  陶淡,字处静,太尉侃之孙也。

幼孤好导养之术,谓仙道可期。

年十五六,便服食绝谷,不昏娶。

家累千金,僮客百数。

淡终日端拱,曾不营问。

颇好读《易》,善卜筮。

於长沙临湘山中结庐居之,养一白鹿以自偶。

亲故有候之者,辄移度榈水,莫得近之。

州举秀才,淡遂转逃罗县埤山中,终身不返,莫知所矣。

  道隐

  陶港,字渊明,侃曾孙也。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

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尝着《五柳先生传》,以自尸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靖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听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其在必醉。

既醉而退,增不吝情去。

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於贫贱,不汲汲於富贵。

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酣畅赋诗以乐。

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其自序如此,时人以为实录。

自以曾祖晋氏宰辅,耻复屈身。

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

所着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明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

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冻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元嘉四年卒,年六十三。

颜延年诛之,谧曰:靖节征士。

  道品

  陆修静,字元寂,昊兴东迁人。

父琳九征不起,谧高道处士先生。

疏有重输,足有双踝,掌有大字,背有斗文。

笃好文籍,旁究象纬。

及长好方外游。

南诣衡湘九疑,访南真之遗迹。

西至峨眉西城,寻清虚之高躅。

宋元嘉末市药京邑,文帝召不往,因还庐山。

明帝泰始三年,韶江州刺史王景宗礼聘来朝,劲住后堂,又劲会于华林园之延贤绾,王公毕集。

先生鹿巾谒帝而升,帝肃然加敬,遂以受季真取到杨许真人上清经法动付。

先生总括三洞,为世宗师。

仍动北郊天印山立崇虚绾,为传经宗坛。

明年帝疾,即其馆修金录斋。

一夕有黄气如宝盖状,弥覆坛宇。

帝复感异梦,疾良愈。

元徽五年正月,忽若趋装,将还旧山,弟子皆讶之。

乃三月二日鲦然解化。

动送冠履,藏简寂观。

谧曰:简寂先生宣和赠丹元真人。

  道言

  董京,字威辇,不知何郡人。

初与陇西计吏俱至洛阳,被发而行,逍遥昤咏,常宿白社中。

孙楚时为着作,数就社中与语。

后数年遁去,莫知所之。

於其寝处,唯有一石竹子及诗二篇,其一曰:乾道刚简,坤体敦密。

芒芒太素,是则是述。

末世流奔,以文代质。

悠悠世事,孰知其实。

逝将去此至虚,归我自然之室。

又曰:孔子不遇,时彼感麟,麟乎麟胡不遁世以存真。

  道化

  单道开,敦煌人。

常衣厅褐,或赠以缯服,皆不着。

不畏寒暑,昼夜不外。

恒服细石子,一吞数枚。

日一服,或多或少。

好山居,而山林诸神见异形试之,无惧色。

石季龙时从西平来,一日行百里。

至秦州,表送到邺,季龙令佛图澄与语,不能屈也。

澄曰:此道士观国兴衰,若去者,当有大乱。

及季龙末,道开南渡许昌,邺中大乱。

升平三年至京师,后至南海入罗浮山,独处茅茨,萧然物外。

年百余岁卒于山舍。

动弟子以居置石穴中,弟子乃移入石室。

陈郡袁宏为南海太守,登罗浮石室口,见道开形骸如生,香火瓦器犹存,叹曰:法师行业殊群政,当如蝉蜕耳。

乃为之赞云。

  南史

  道隐

  宗炳,字少文,南阳人。

宋武帝既诛刘毅领荆州,问毅府谘议参军申永曰:今日何施而可。

永曰:除其宿衅,倍其惠泽,贯叔门次,显擢才能而已。

武帝纳之,乃辟炳为主簿。

不起,问其故,答曰:柄丘饮谷三十余年,岂能折腰为趋走吏耶。

帝善其对而止。

炳妙善琴书图画,精於言理。

每游山水,往辄忘归。

兄臧为南平太守,逼与俱还。

乃於江陵三湖立宅,闲居无事。

召为太尉行参军,骠骑道怜命为记室,并不就。

衡阳王义季为刻州,亲至其室,与之欢宴,命为谘议参军,终不起。

好山水,爱远游。

西陆荆巫.南登衡岳。

因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褊睹,唯澄怀观道外以游之。

凡所游履,皆图之於壁,谓人曰:鼓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

古有金石弄为诸桓所重,桓氏亡,其声遂绝,唯炳传焉。

文帝遣乐师杨欢就受之。

  道儒

  沈道虔,昊兴武康人。

少仁爱,好《老易》。

居县北石山下精庐,与诸孤兄子共釜庾之,资困不改节。

受琴於戴达,王敬弘深敬之,州凡十二命,皆不就。

有窃其园菜者,外还见之,仍自逃隐,待窃去乃出。

又有拔其屋后大笋,令人止之曰:惜此笋,欲得成林,更有佳者相与。

乃遣买大笋送与之,盗者惭不取,道虔使置其门内而还。

乡里少年相率受业道虔,常无食以立学徒。

武康令孔听之厚相资给,受业者咸得有成。

文帝闻之,遣使存问。

道虔年老蔬食,恒无经日之资,而琴书为乐,孜孜不倦。

卒,子慧锋修其业,不就州辟。

  道隐

  刘凝之,字隐安,南郡枝江人也。

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拒其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於野外,非其力不食。

州里重其德行,辟召并不就。

临川王义庆、衡阳王义季并遣使存问?凝之答书,顿首称仆,不修百姓礼。

人或讥焉,凝之曰:昔老莱向楚王称仆,严陵亦抗礼光武,未闻巢许称臣尧舜。

时刑州年饥,义季虑凝之馁毙,饷钱十万。

凝之大喜,将钱至市门,观有饥色者悉分与之,俄顷立尽。

性好山水,一日一携妻子泛江湖,隐居衡山之阳,登高岭绝人迹,为小屋居之。

采药服食,以终其身。

  道隐

  褚伯玉,字元璩,昊郡钱唐人。

少有隐操,寡嗜欲。

年十八,父母为婚,娶妇入前门,伯玉从后门出。

遂往刻中居瀑布山,性耐寒暑,时人比之王仲都。

在三十余年,隔绝人物。

王僧虔为昊郡,苦礼致之。

伯玉不得已,停郡信宿,才交数言而退。

高帝即位,手诏昊会二郡以礼迎遣,又辞疾。

上不欲重违其志,劫於刻县白石山立太平馆居之。

卒年八十六。

伯玉常居一楼,上仍葬楼所。

孔珪从其受道法,为於馆侧立碑。

  道儒

  顾欢,字景怡,一字玄年,昊郡盐官人。

年六七岁知推六甲。

家贫,父使田中驱雀,作《黄雀赋》而归。

二雀食稻过半,父怒将挞之,见赋乃止。

乡中有学舍,欢贫无受业,於舍壁后倚听无遗忘者。

夕则然松节读书,或然糠自照。

及长笃志不倦,闻昊兴束迁邵玄之能传五经文句,假为书师,从之受业。

年二十余更从豫章雷次宗,谘玄儒诸义。

母亡,水浆不入口六七日,庐于墓次。

遂隐居不仕,於刻中天台山开馆聚徒受业,常近百人。

性好黄老,修服食。

不与人通,每旦出户,山禽集其掌取食。

兼解阴阳书为术数,多效验。

山阴白石村往往邪病,村人告诉求哀於欢,欢乃往村中为讲老子,病者皆愈。

又有病邪者问欢,欢曰:家有何书。

答曰:唯有《孝经》。

欢曰:可取《仲尼》居置病人枕边恭敬之,自酸也。

病者果愈,人问其故,答曰:善禳恶,正胜邪,病所以痒。

孔珪尝登岭寻欢,共谈四本,欢曰:夫中理唯一,岂容有二,四本无正,失中故也。

於是着《三名论》以正之。

.欢口不辩,长於着论。

又注王弼《易》二击,学者传之。

齐高帝辅政后为扬州主簿,及践祚乃至,称山谷臣。

进《政纲》一卷,优诏称美,束归赐尘尾素琴。

知将终,赋诗言志,曰:五涂无恒宅,三清有恒舍。

精气因天行,游魂随物化。

鹃鹏适大海,蜩鸠之桑拓,达生任去留,善死均日夜。

委命安所乘,何方不可驾。

翘心企前觉,融然从此谢。

自克死日,自择葬时,卒於刻山,时年六十四。

身体香软,盖尸解仙化焉。

还葬旧墓,木连理生於墓侧,县令江山图表状。

  道儒

  杜京产,字景齐,昊郡钱唐人也。

少恬静闭意荣宦,博涉文义,专修黄老。

与同郡顾欢同契,於始宁束山开舍授学。

建武初征为员外散骑侍郎之职,京产曰:庄生持钓,岂为白屋所回。

竟辞疾不就,卒。

  道质

  宗测,字敬微,宋征士炳之孙也。

测少静退,不乐人问。

常叹曰: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先哲以为美谈。

余窃有惑,诚不能港感地金、冥致江鲤,但当用天之道,分地之利。

孰能食人重禄,忧人重事乎。

骠骑豫章王疑辟为参军,测答府召云:何为谬伤海乌,横斤山木。

豫王复遣书请之,测答曰:性同鳞羽,爱止山壑。

眷恋松云,轻迷人路。

纵岩岩流,有若狂者。

忽不知老至,而今鬓发已白,岂容课虚责有,限鱼乌慕哉。

欲游名山,乃写祖炳所作《尚子平图》於壁上。

测长子宾官在京师,知父此旨,便求禄还为南郡丞,测遂付以家事。

刺史安陆王子敬、长史刘寅以下皆赠送之,测无所受,唯宝老庄二书自随。

子孙拜辞悲泣,测长啸不视,遂往庐山止祖炳旧宅。

鱼复侯子响为江州,厚遣赠遗,测曰:少有狂疾,寻山采药。

远来至此,量腹而进,松木度形,而衣薜萝,淡然已足,岂容当此横施。

子响命驾造之,测避不见。

唯与同志庾易刘此,宗人尚之等往来讲说。

建武二年征为司徒主簿,不就卒。

测善画,自图阮籍遇孙登於行郭,坐外对之。

兼好音律,善《易老续》皇甫谧高《士传》三卷,又尝着《衡山庐山志》云。

  道儒

  沈麟士,字云祯,昊兴武康人。

幼而俊敏,年七岁听叔父岳言玄宾,散言无所遗失,岳抚其肩曰:若斯文不绝,其在尔乎。

及长,博通经史,有高尚之心。

晦于邑之余,不溪家贫,以织帘为业。

诵书口不息,乡人号为识帘先生。

精於礼传,尝自话训乡曲。

或劝之仕,答曰:鱼县兽槛,天下一契。

圣人玄感,所以每履吉先。

吾诚未能景行坐忘,何为,不希企日损。

乃作《玄散赋》以绝之。

讲经教授,从学士数十百人。

各营屋宇居止其侧,时人为之语曰:昊羌山中有贤士,开门教授居城市。

宗人吏部郎中渊、中书郎约等并表荐麟士义行,征为着作郎不就。

乃与约等书曰:名者实之宾,本所不庶中央,无心空勤,南北为惠,反凶将在於斯。

年过八十犹手钞,灯下细书,复成二三千卷,时人以为养身静默所致。

制《黑蚝赋》以寄意,注《周易两系》、《庄子内篇》、《老子要略》与他经数十卷。

卒于家,年八十五。

临终遗教依皇甫玄晏棺中贮《孝经》一卷,穿圹二尺置棺,不设几位,四时他席玄酒而奠,子彝奉而行之。

昊郡陆惠晓、张融皆为之诛,唐刺史颜真卿撰《沈氏述祖德记》,表庆树于祖碑以旌其美焉。

墓在金鹅山。

  道质

  庾易,字幼简,新野人也。

志性恬静,不交外物。

临川王映临州表荐饷麦百斛,易谓使人曰:走樵采麋鹿之伍,终身毛褐。

驰骋日月之车,保自耕之禄,於大王之恩亦已深矣。

固辞不受。

以文义自乐,安西长史袁象钦其风,赠以鹿角书格、蚌盘研、白象牙笔,并赠诗曰:白日清明,青天寥亮。

昔闻巢许,今睹台尚。

易以连理几竹翘书格报之。

建武三年诏征为司空主簿,不就卒。

  道儒

  庾承先,字子通,颖川郎陵人也。

沉静有志,是非不涉於言,喜愠不形於色,人莫能窥也。

玄经秘典靡不该综,九流七略咸所精练。

乃与道士王僧镇同游衡岳,鄱阳忠烈王钦其风味,要与游处,令讲《老子》。

远近名士,成来赴集。

论难锋起,承先徐相酬答,皆得所未闻中。

大通三年卢山刘慧斐至钊州,承先与之有旧往,从之荆峡学徒,因请讲《老子》。

湘束王命驾临听,还山王亲祖道并赠篇什。

  道品

  陶弘景,字通明,秣陵人也。

十岁得葛洪《神仙传》,读之谓人曰: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

神仪明秀,朗目疏眉,细形长额耸耳,右膝有数十黑子。

作七星文,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善琴棋,工草隶。

未弱冠,齐高帝作相,引为侍读。

除奉朝,请先生故事多所取焉。

家贫,求宰县不遂。

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

诏许之,赐以束帛,动所在月给狭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服饵。

及发公卿祖之征虏亭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

於是止於句容之句曲山,乃山中立馆,自号华阳,隐居人问。

书剖即以隐居代名。

始从束阳孙游岳,受符图经法,褊历江左诸名山,访求杨许诸真迹。

尝谓门人曰:吾见朱门广厦,虽识其华乐而无欲往之心。

望高岩瞰大泽,知此难立正,自恒欲就之。

且永明中求禄得辄差舛,若不尔,安得为今日之事。

先生为人圆通谦谨,出处冥会。

心如明镜,遇物便了。

言无烦舛,有亦随觉。

永元初更筑三层楼,弟子宾客居其下,与物遂绝。

特爱松风,欣然闻其响。

有时独游泉领,望见者以为仙人。

性好着述,尚奇异,尤明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圆产物,医术本草。

帝代历年尝造浑天象,高三尺许,地居中央。

天转而地不动,以机动之悉与天会,云修道所须也。

深慕张良为人,云:古贤无比。

齐末为谶曰:水刃木为梁。

及梁武兵至薪城,遣弟子戴猛之假道奉表。

及闻议禅,代先生授引图谶,数家皆成梁字,令弟子进之。

帝既早与之游,即位恩礼逾笃。

先生已得神符秘诀,神丹屡成而报。

帝每给药物,又服所制飞丹有验,益敬重之。

得所上书,烧香虔受。

帝使造年历至己巳岁,而加朱点实太清三年也。

帝手动招之,锡以鹿皮巾。

唯画两牛以答,一牛散放水草问,一牛着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

帝笑曰:此人无所不作,欲教曳尾之龟,岂有可致之理。

国家大事无不前以谘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天监四年移居积金束僩,以修上道,自隐处四十许年。

年逾八十而有壮容,仙书云:眼方者寿千岁。

先生末年一眼有时而方。

既妙解术数,逆知梁祚将覆。

预制诗云: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论空。

岂应昭阳殿,化作单于宫。

秘诗在筐,化去。

后门人方稍出之。

太同末士人竞谈玄理,不习武事,比侯景篡果在昭阳殿。

逆期先知去日,为告逝篇。

大同二年卒,年八十一。

赠中散大夫,谧贞白先生。

所着山世书数百卷,弟子受法者三千余人。

从子栩撰《华阳隐居陶先生本起录》,《昊兴谢沦撰》、《陶先生小传》,《李渤撰梁》、《茅山贞白先生传》,贾嵩撰《蓬莱都水监陶真人内传》。

宣和封宗元栩教真人诰,诰词曰:朕膺琅霄之景命,握龙汉之宝符。

盖将敷畅灵音,恢崇道化。

阐微言於至教,荐休命於列真。

蓬莱都水监陶隐居振迹荣罗,惧精华,阙神交,无累迹,虽相於山中,诚感夙通。

赋已仙於海上,顾德名之莫拟,岂妙荫之敢忘,尚都显号之荣,永介涵生之祉。

  玄品录卷之三竟

  玄品录卷之四 #

  句曲外史吴郡海昌张天雨集

  南史

  道品

  周子良,字元和,茅山陶隐居之弟子也。

本豫州汝南县人,寓居丹阳建康西乡清化里。

祖文朗宋江夏王国左常侍所生,父耀宗文朗第五子,郡五官缘,早卒。

继父耀旭,扬州议曹从事。

母永嘉徐争光怀娠五月,梦室中仙圣皆起行四面来远己身,以建武四年丁丑岁正月二日人定时生。

十岁随母还永嘉,天鉴七年隐居束游海岳度娇,至永嘉憩于天师治堂,而子良始已寄治内住,时年十二。

因求入山服节为弟子,始受《仙灵录》、《老子五千文》、《西岳公禁虎豹符》,便专心於香灯之务。

凡好书画,人问杂仗经心则能。

后随往南霍及反木溜,十一年从还茅岭,进受《五岳图》、《三皇内文》。

十二年秋其家中表亲族来投山居,乃出,就西阿别解住。

子良密受灵旨、降真接仙。

而隐居未尝有疑。

盖自十四年乙未岁五月二十三夏至日,忽尔寝外弥纶,良久乃起,是为感降之始。

其年十月二十七日,日跌后平外尸解,时年二十。

隐居料理筐蕴而永无遗记,十一月甲子旦因往燕口洞,果得一大函书。

遂登崎岳钩取,拜请将还,即是从来受旨所封。

函中皆散纸杂揉,乃依日月次第类为《周氏冥通记》四卷。

隐居又撰《周玄人传》於记前,进之武皇帝。

子良盖三生学道,初生周达家,次生刘伟家。

学道精勤之福方流今身,已经三过上仙籍。

其中或犯非法而复落去,故经生死乃遂始得保命府,改名太玄,字虚灵,为保籍丞。

后更奏束华为保晨司,而刻名紫玉之简者矣。

众真降教玄旨,具于本记中也。

  道术

  孙文韬,一名韬,字文藏,会稽刻县人。

入茅山师隐居,参受真法。

及见杨许三真手书上经,稍学模写,遂大巧妙。

后学大王书,殊有深分,当时称之。

华阳南洞九锡文碑,许长史旧馆坛碑,并韬之迹也。

南`洞碑阴云:文韬心柔容毅,迹方智圆,既业不群物,故异简刊焉。

所谓异简之刊,山中绝考矣。

  道儒

  马枢,字要理,扶风郡人也。

博极经史,尤精《周易》、《老子》义。

邵陵王纶为南徐州刺史,引为学士。

遇侯景之乱,纶举兵援台,留书二万卷付枢,枢肆志寻览,殆褊乃喟然叹曰:吾闻贵爵位者,以巢由为栓桔。

爱山林者,以伊吕为莞库。

束名实,则董芥柱下之高。

骯清虚,则枇糠席上之说。

稽之笃论,亦各从其好也。

比求志之士,望途而息,岂天之不惠高尚,何山林之无闻甚乎。

乃隐於茅山,有终焉之志。

枢少属离乱,凡所居处,盗贼不入,依托者常数百家。

陈元嘉元年文帝征为度支尚书,辞不应命。

晚年目精洞黄,能视间中物。

有白燕一双,巢其庭树。

驯狎阑麻,时至几案。

春来秋去,几三十年。

大业十三年卒。

撰《道觉论》行于世。

  道品

  薛彪之,晋陵人。

少不狎俗,无羡荣秩。

齐建武二年停东川采访真秘,三年乃反。

启动於句曲大茅东岭洞天馆行道,松餐僩饮,弥历年岁也。

馆即晋真人任敦成道之所,坛鳌犹存,殊有灵验。

先生是以访古求真,而即地焉。

  隋

  道术

  徐则,东海刻人也。

幼沉静寡欲,受业於周弘正,善三玄,精於论议,声擅都邑。

则叹曰:名者实之宾,吾其为宾乎。

遂怀柄隐之操,杖策入缙云山,从学者数百人。

陈太建中,应召来憩至真观,期月辞入天台山。

因绝粒养性,所资惟松木而已。

虽隆冬冱寒,不衣绵絮。

初在缙云山,太极真人徐君降而谓之曰:汝年出八十,当为王者师,然后得道也。

时晋主广镇扬州,闻其名,手书召之,则谓门人曰:吾今年八十有一,王来召我,徐君之言信而有征矣。

遂诣王,王请受道法,则辞以时日不便。

其后夕中命侍者取香火,如平常朝礼之仪,至五更而死。

肢体柔弱如生,停留数旬颜色无变。

王遣使送还天合藏之。

时自江都至于天台,在道人多见则徒步云:得放还至其旧居。

取经书道具分遗弟子,仍令诤扫一房,曰:有客至,宜延之於此。

然后跨石梁而去,不知所之,须臾柩至,方知其灵化。

时年八十二。

王闻而益异之,遣画工图其像,柳警为之赞云。

  张羡初仕后周,为司成中大夫,撰老子庄子议几五十二篇,名日《道言》。

  唐

  道品

  王远知,琅琅人。

祖景贤梁江州刺史,父昙选陈扬州刺史,母驾部郎中丁超女也。

尝昼寝梦灵凤集其身,因而有娠,又闻腹中啼声。

沙门实志谓昙选,日生子当为神仙宗伯。

远知生於梁大通二年,少聪敏,博综群书。

初师宗道先生臧矜,后入茅山嗣修陶隐居经法。

陈主闻其名,召入重阳殿令讲论,甚见嗟赏。

及隋炀帝为晋王镇扬州,使王子相柳顾言相次召之,远知乃来谒见,斯须而须发变白,王惧而遣之,顷复其旧。

炀帝幸涿郡,员外郎崔凤举就邀之,见於临朔宫,帝躬执弟#1子礼,勃都城起玉清玄坛以处之。

及幸扬州,谏不宜远去京国,帝不能从。

唐高祖之龙潜也。

远知尝密传符命。

武德中太宗平王世充,与房玄龄微服以谒之,迎谓曰:此中有圣人,得非秦王乎。

太宗因以实告,远知曰:方作太平天子,愿自爱。

太宗登极将加重位,固请归山。

贞观九年勃润州於茅山置太平观,并度道士,降玺书曰:先生操履夷简,德业冲粹。

屏弃尘杂,柄志玄虚。

吐故纳新,食芝饵木。

念众妙於三清之表,返华发於百龄之外。

道迈前烈,声高自古。

非夫得秘诀於金坛,受幽文於玉岌者,孰能与於此乎。

朕昔在藩朝早获问道,眷言夙范,无忘寤寐,近览来奏请归旧山,已有别动。

不遗高志,并许置观,用表夙心。

未知先生早晚以届,江外所营楝宇,何当就功。

伫闻委曲副兹引领,近已令太史令薛颐等往诣,令宣朕意。

其年八月十四日谓弟子潘师正曰:吾见仙格,以吾小时误伤一童子吻,不得自白日升天,见署少室伯。

将行在即,至十六日沐浴加冠衣,焚香而寝,顾问侍者曰:日时早晚。

对曰:辰时。

曰:好。

即整冠而化,年一百二十六岁。

调露二年,赠太中大夫,镒曰:升真先生。

则天嗣圣,加赠金紫光禄大夫,天授二年改镒曰:升玄先生,时称王法主云。

  道言

  徐洪客,泰山道士也。

隋乱贻李密书曰:大众久聚,恐米尽人散,师老厌战,难以成功。

宜乘进取之机,因士马之锐,沿流东指直向江都,执取独夫,号令天下。

密壮其言,以书招之,洪客竟不出,莫知所之。

致堂胡君曰:洪客之谋奇而正,非惟李密不及,唐诸人皆不及也。

天下未尝无才,或隐屠贩寄於盗贼。

洪客魏征优游黄冠中,而抱匡时之略,怀济世之具,而人不知也。

隋炀无道,民怨可也,军叛可也,士大夫去之可也。

为道士柄身烟霞,脱迹尘垢。

人君得失,天下理乱,何预己事。

而慷慨发言,探达要领,劝人次策,直取独夫。

诗云:人之秉彝,好是懿德。

其此之谓矣。

然李密不足与言,洪客无乃未知。

晋阳兴师,或无路自达,聊於蒲城公发之耶。

以此一言,观其人胸中之奇固多矣。

而迄不自见,虽太宗得天下,亦寂无所传闻,岂已死欤,抑如黄石公鲁仲连之流欤。

呜呼,可谓高士矣。

  道权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

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

隋乱隐为道士。

后佐太宗,以直谏劝行仁义。

致贞观太平,为一代宗臣。

《唐书》本传不备录。

  道卫

  薛颐,河东汾阴人。

少好玄言。

大业中去俗为道士,解天文律历。

炀帝时引入玉清观内道场,亟令章醮。

武德初遣直秦府,颐尝密谓秦王曰:德星守秦分,王当有天下,愿王自惜也。

累迁至太史令。

贞观中将封禅泰山,有彗星见,颐因言考诸玄象,恐未可东封。

会褚遂良亦言其事,於是乃止。

颐后上表请复为道士,太宗为置紫府观於九丰山,拜颐中大夫,行紫府观主事。

又劲於观中建一清台,候玄象,有灾祥、薄蚀谪见等事,随状上闻。

前后所奏与京台李淳风多相符契,淳风在隋亦尝为道士,号黄冠子,以论撰自见云。

  道隐

  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

性简放,不喜拜揖。

兄通,隋末大儒也。

绩累应孝悌廉洁举,授秘书正字不乐求为六合丞,以嗜酒不任事。

时天下大乱,遂解去,叹曰:网罗在天,吾且安之。

乃还乡里,有田十六顷。

在河渚问有隐士仲长子光者,服食养性。

绩慕其真素,徙与相近,子光疮未尝交语。

尝与对酌,悠然欢甚。

绩有奴婢数人种黍,春秋酿酒、养亮鸦、蒋药草自供。

以《周易》、《老子》、《庄子》置床头,他书罕读也。

欲见兄,辄渡河还家,爱游北山束皋,因号东皋子。

乘牛经酒肆,或留数日。

武德初以前官待诏门下省故事官,给酒日三升,或问待诏何乐耶,答曰:良酝可恋耳。

贞观十八年卒。

  道品

  叶法善,枯苍人也。

自曾祖三代为道士,皆传卜筮、摄养之术。

少受符录,能厌劾鬼神。

显庆中高宗闻其名,征诣京师,将加爵位,固辞之。

留内道场供待特异,高宗时广征方士,合炼黄白。

法善上言金丹难就,徒费财物,有亏政理,请柬其真伪。

帝然其言,因令法善试之,出者九十余人,遂一切罢之。

法善自高宗、则天、中宗历五十年,常往来名山,数召入禁中,尽礼问道。

睿宗即位,称其有冥助之功,先天二年拜鸿胪卿,封越国公。

仍依旧为道士,止於京师之景隆观。

赠其父慧明银青光禄大夫,歙州刺史李邕撰碑。

当时尊宠莫与为比。

法善生#2於隋大业之丙子,卒於开元之庚子,凡百七岁。

八年诏曰:故道士鸿胪卿员外置越国公叶法善,天真精密,妙理玄畅。

包括秘要,发挥灵奇。

固以冥默难源,希夷罔测。

而情柄蓬板,迹混朝伍。

保黄冠而不杖,加紫绶而非荣。

卓尔孤秀,泠然独往。

胜气绝欲,贞风无尘。

金骨外耸,珠光内耀。

斯乃体应中仙,名升上德。

朕尝听政之暇,屡询至道。

公以理国之法,数陈昌言。

谋参隐讽,事宣弘益。

叹徽音之未泯,悲形解之俄留。

曾莫整遗歼,良奄及水。

惟平昔感怆于怀,宜申礼命,式旌泉壤,可赠越州都督。

  道品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

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

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

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耳。

周宣帝时以王室多故,隐居太白山。

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

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

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嗟其容色甚少,谓曰:故知有道者,诚可尊重,羡门广成,岂虚言哉。

将加以爵位,固辞不受。

显庆四年高宗拜谏议大夫,又固辞。

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

当时知名之士宗令文、孟说、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

思邈尝从幸九成宫,照邻留在其宅。

时庭前有病黎树,昭一邻为之赋,其叔曰:癸酉岁余卧疾长安光德坊之官舍,父老云是鄱阳公主邑司,昔公主未嫁而卒,故其邑废时有孙思邈处士居之。

孙君道合古今,学婵数术。

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

探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请耳。

其推步甲乙,度量乾坤,则洛下闳安期先生之俦也。

照邻有末疾,医所不能愈,乃问其道何如。

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於人。

善言人者,亦本之於天。

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

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霓,此天地之常数也。

人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

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

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

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瘫疽。

奔而为喘,乏竭而为焦枯。

诊发乎面,变动乎形。

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故。

五纬盈缩,星辰错行,日月薄蚀,孛彗飞流,此天地之危诊也。

寒暑不时,天地之蒸否也。

石立土踊,天地之瘤赘也。

山崩土陷,天地之瘫疽也。

奔风暴雨,天地之喘乏也。

川渍涸竭,天地之焦枯也。

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缄剂。

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

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弭之灾。

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

犀犀武夫,公侯干城,谓大胆也。

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方也。

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圆也。

复问养性之要,答曰:天有盈虚,人有述危,不自慎,不能济也。

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

慎以畏为本,故士无畏则简仁义,农无畏则堕稼穑,工无畏则慢规矩,商无畏则货不殖,子无畏则忘孝,父无畏则废慈,臣无畏则勋不立,君无畏则乱不治。

是以太上畏道,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

忧於身者不拘於人,畏於己者不制於彼,慎於小者不惧於大,戒於近者不侮於远,如此则人事毕矣。

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

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

人话周齐,问事历历如见。

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

然又视听不哀,神采甚茂,可谓古之聪明博达不死者也。

魏征等受诏修齐、梁、周、陈、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思邈口以传授,有如目睹。

太子詹事卢齐卿,童幼时请问人伦之事,思邈曰:汝后五十年位登方伯,吾孙当为属使,可自保也。

后齐卿为徐州刺史,思邈孙溥果为徐州萧县丞。

盖初谓齐卿之时,溥尚未生而预知其事。

凡诸异迹多类此。

永淳九年卒,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杞无牲牢。

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

注《老子》《庄子》,撰《千金方》三十卷,《摄生真录》、《枕中素书》、《三教会》各一卷,并行于代。

  道术

  周隐遥,字息元,居洞庭苞山。

自云角里先生之后,山有其祖用。

里村言其世数人得道,隐遥精修太阴炼形之术,不以昼夜更动息,不以寒暑易纤厚,不食而甚力,虽饮而无漏。

贞观中召至长安馆,於内殿问修息之道,对曰:臣所修者,匹夫之事,功不及物。

帝王一言之利,万方蒙福,得道之效速於臣。

人区区所学,非万乘所宜留意。

恳求归山,诏遂其所适。

他日赞皇李德裕闻其有道,建宝历崇元圣祖院为供养之所,院在句曲山华阳南洞前,令狐楚有记。

  道隐

  田游岩,京兆三原人。

初补太学生,后罢归,游於太白山。

每遇林泉,会意辄留不能去。

其母及妻子并有方外之志,与游岩俱游山水。

二十余年后入箕山,就许由庙束筑室而居,自称许由束邻。

调露中高宗幸嵩山,遣中书侍郎薛元超问劳其母。

游岩山衣田冠出拜,帝令左右人扶止之,谓曰:先生养道山中,比得佳否。

游岩曰:臣泉石膏育,烟霞疯疾。

既逢圣代,得遂逍遥。

帝曰:朕今得卿,何异汉获四皓乎。

元超曰:汉高欲废嫡立庶黄绮方来,岂如陛下崇重隐沦,亲问岩穴。

帝於是甚欢,因将游岩就行宫并家口给传,赴都授崇文馆学士,令与太子少傅刘仁轨谈论。

帝后将营奉天宫幸嵩山,游岩旧宅先在宫侧,特令不毁,亲书题额悬其门,曰:隐士田游岩宅。

  道质

  卢鸿一,字颢然,本范阳人,徙家洛阳。

少有学业,颇工篆籀楷隶。

隐於嵩山,开元初遣使备礼,再征不至。

五年下诏曰:朕以寡薄忝膺大位,尝恨玄风久替,淳化未升,每用翘想遗贤,冀闻上皇之训。

以卿黄中通理,钩深诣微,穷太一之道,践中庸之德,确乎高尚,足伴古人。

故比下征书,仁谐善绩。

而每辄托辞,拒违不至。

使朕虚心引领,于今数年。

虽得素履幽人之贞,而失考父滋恭之命。

岂朝廷之故与生殊趣耶,将纵欲山林不能反乎。

礼有大伦,君臣之边不可废也。

今城阙密迩不足为难,便勃资束帛之既,重宣斯旨,想有以翻然易节副朕意焉。

鸿一赴征,六年至东都谒见,不拜宰相。

遣通事舍人问其故,奏曰:臣闻老子言礼者,忠信之薄,不足可依,山臣鸿一敢以忠信奉见。

上别召升内殿,赐之酒食,诏曰:卢鸿一应辟而至,访之至道,有会淳风,爰举逸人,用劝天下,特授谏议大夫。

鸿一固辞,又制曰:昔在帝尧全许由之节,缅惟大禹听伯成之高,则知天子有所不臣,诸侯有所不友,逐之时义大矣哉。

嵩山隐士卢鸿一抗边幽远,凝情篆素,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云卧林壑,多历年载,传不云乎。

举逸人,天下之人归心焉。

是乃飞书岩穴,备礼征聘,方伫献替,式弘理政,而矫然不群,确乎难拔。

静己以镇其操,洗心以激其流,固辞荣宠,厚风俗不降其志。

用保厥躬,会稽延陵,未可名屈。

太原王霸终以病归,宜以谏议大夫放还山,岁给米百石,绢五十疋,充其药物。

仍令府县送隐居之所,若知朝廷得失,具状以闻。

将还山又赐隐居之服,并及草堂一所,恩礼特厚。

鸿一有草堂图十志,好事者传宝之。

  道儒

  白履忠,陈留浚仪人也。

博涉文史,尝隐居于古大梁城,人号为梁丘子。

景云中征拜校书郎,寻弃官去。

开元十七年刑部尚书王志惜表荐履忠,隐居读书,贞苦守操,有古人之风,堪为入阁侍读。

及征至京师,履忠辞以老病。

韶曰:处士前秘书省校书郎白履忠,学优网简,道贲丘园,探迹以见其微,隐居能达其志。

故以汲引沬泗,物色夷门,素风自高,玄冕非贵,几杖云暮,章秩宜加。

俾承礼命之优,式副宠贤之美,可朝散大夫。

履忠寻表请还乡,手诏曰:孝悌立身,静退励俗,年过耆耄,不杂风尘。

盛德与闻,通班是锡,岂惟旌贲山薮,实欲奖劝人伦。

且游上京,徐还故里。

乃停留数月而归。

着《三玄精辩论》一卷,注《老子》及《黄庭内景经》,有文集十卷。

  道品

  潘师正,字子真,贝丘宗城人。

少丧母,庐於墓侧,以至孝闻。

大业中度为道士,师事王法主,尽以道家隐诀及符录授之。

师正清静寡欲,居於嵩山之逍遥谷积二十余年,唯服青她饭松叶饮水而已。

高宗幸束都,因至谷中,见其萧然独处,惟一薜荔绳床将朽,恻然问师正:山中何所须。

对曰:所须茂松清泉,此山中不乏。

又命作符书,辞曰:不解符书。

帝与天后叹异之而去,明日步辈载至行宫,与语留连,信宿乃还。

寻动所司於其所居造崇唐观,岭上别立精思院以处之。

复改置奉天宫,又勃所司於逍遥谷口特开一门,号曰:仙游门。

又於苑北面置寻真门,皆为师正立名焉。

数步辇迎至之时,太常奏新造乐曲,帝令以析仙、望仙、翘仙为名,前后赐诗凡数十首,甚见尊礼。

永淳元年将卒,谓弟子曰:吾默逐於此,乃复过劳世主惊扰灵岳,诚罪人也。

汝等学道,不厌探眇。

卒时年九十有八。

帝与天后追思不已,赠太中大夫,谧体玄先生,诏司功王适撰碑文。

  道术

  刘道合,陈州宛丘人。

初与潘尊师同隐嵩山。

高宗闻其名,令於隐所置太一观以居焉,数召入宫。

及将封泰山,属久雨,帝命於仪鸾殿作止雨之术,俄而霁朗。

帝大悦,即令驰传先登太山以祈福佑。

前后赐查,皆散与贫乏。

高宗尝命其合还丹,丹成而上之。

咸亨中卒。

及帝营奉天宫,迁道合之殡室。

弟子开棺,将易衣改葬,其尸唯空皮,而背上开折,有似蝉蜕,尽失其齿骨,众谓尸解。

高宗闻之,叹曰:刘尊师为朕合丹,乃自服仙去矣。

其所上者卒无异焉。

  道品

  司马子微,一名承祯,字子微,河内温人。

周晋州刺史琅琅公裔孙。

少好学,薄於为吏,遂为道士,事潘师正,传其符录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

师正特赏异之,谓曰:我自陶隐居传正一之法,至汝四叶矣。

子微尝褊游名山,乃止於天台山。

则天闻其名,召至都,降手动赞美之,及将还,动麟台监李娇饯之於洛桥之束。

景云二年睿宗遣其兄承纬就天台山迎之京师,入宫中首问阴阳术数之事,对曰:《道德经》言为道日损,损之又损,至於元为。

且心目所知见者,每损尚未能已,岂复攻乎异端,增其智虑哉。

帝曰:理身元为则清高矣,理国元为如何。

对曰:国犹身也,《老子》曰游心於澹,合气於漠,顺物自然,而无私焉,而天下理。

《易》日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是知天,不言而信,不为而成,元为之旨,理国之道也。

帝叹息曰:广成之言,即斯是也。

子微固辞还山,仍赐宝琴一张及霞文被而遣之,朝中名士赠诗,李适为倡属和三百余人题日白云记。

卢藏用因指终南山谓先生曰:是中大佳,何必天台。

答曰:以余观之,仕宦之捷径也。

藏用有惭色,盖其初隐於终南云。

开元九年玄宗遣使迎入京,亲受法录,前后责赐甚厚,十年驾还西都,子微又请还天台,玄宗赋诗赠行。

十五年复召至都,动於王屋山自选形胜,置坛室以居焉。

子微因上言五岳洞府各有上清真人降任其职,山川风雨阴阳气序是所理焉,冠冕章服佐从神仙皆有名数,更请立斋柯之所以别山林之神。

玄宗从其言,因动五岳各置真君祠一所,其像设制度依按道经创意为之。

子微工篆隶书,玄宗命以三体写《老子经》,因刊正文句定着五千三百八十言为真本而奏上之。

勃所居为阳台观,上自题其额,赐绢三百疋以充药饵之用。

年八十九卒於王屋,其弟子表称解去之日有双鹤远坛,及白云从坛中涌出,上连于天。

而师容色如生,玄宗探叹之,乃下制日.一司马子微心依道胜,理会玄远。

褊游名山,密契仙洞。

存观其妙,逍遥自得之场。

归复其根,宴息无何之境。

固以名登真格,位在灵官。

林壑未改,遐霄已旷。

言念高烈,有怆于怀。

宜赠徽章用光丹录,可赠银青光禄大夫,镒贞户一。

仍御制碑文,韦渠牟作传。

  道华

  吴筠,字贞节,华州华阴县人。

少通经,善属文,举进士不第。

性高洁,不奈流俗。

入嵩山,依潘尊师为道士,传正一之法。

苦心钻仰,乃尽通其术。

开元中南游金陵,访道茅山,久之游天台观沧海,与有名士相娱乐。

文辞传京师,玄宗闻其名,遣使征之。

既至,召入大同殿,与语甚悦,令待诏翰林。

一日问以道术,对曰:道术之精无如五千言,其诸文辞蔓语徒费纸剖耳。

又问神仙修炼之事,对曰:此野人事,当以岁月功行求之,非人主所宜问。

筠每开陈皆名教世务,以微言讽,天子重之。

赐号宗元先生。

天宝中李林甫杨国忠用事,纲纪日素,筠坚求还嵩山,累表不许,乃韶於岳观别立道院。

绿山将乱,求还茅山。

许之。

既而中原大变,江淮多盗,乃束游天台刻中。

与李白、孔巢父为方外交。

有文集二十卷,权德舆为序,其《玄纲三篇》、《神仙可学论》等,为达识之士所称。

筠之在翰林特承恩宠,高力士好佛,故尝短筠於上前,乃坚求放外。

然其辞理宏探,文彩焕发,每制一篇,人争传写。

虽李白之高放,杜甫之雄雅,能兼之者,其唯筠乎。

  道权

  李蹬,字长源,本居鬼谷。

七岁知为文。

开元十六年以奇童召对,张九龄尤所奖爱,呼为小友。

及长博学,善治《易》。

常游嵩华终南间,慕神仙不死术。

天宝中诣阙献复黄帝九鼎议,帝忆其蚤慧,召讲《老子》有法,得待诏翰林。

肃宗即位,灵武物色求访会,泌亦自至。

已谒见,陈天下成败事。

帝悦,将授以官,固辞,愿以客从,入议国事,出陪舆辈。

众指曰:黄衣者圣人,白衣者山人。

因赐金紫,拜元帅广平王行军司马。

帝尝曰:卿侍上皇,中为朕师,今下判广平行军,是朕父子资。

卿道义云:崔圆李辅国以泌亲信疾之。

泌畏祸,愿隐衡山。

有诏给三品禄,赐隐士服,为治室庐山中。

泌尝取松穋枝以隐背,名曰养和。

后得如龙形者以献帝,四方争效之。

代宗立,召至舍蓬莱殿书阁。

初泌不肉食,因赐第韶强食肉。

德宗在奉天召,赴行在授左散骑常侍。

泌始凿山开车道至三门以便瓖漕,以劳进礼部尚书。

三年同平章事,帝尝从容言:卢杞清分敢言,然少学不能广,朕以古道,人皆指其奸,朕初不觉也。

对曰:陛下能觉杞之恶,安置建中之祸,李揆和蕃颜真卿使希烈,其害旧德多矣。

又杨炎罗不致死,杞挤陷之,而相关播怀光立功,逼使其叛,此欺天也。

帝曰:卿言诚有之,然建中乱,卿亦知桑道茂语乎,乃命当然。

对曰:夫命者已然之,言主相造命,不当言命,言命则不复赏善罚恶矣。

帝曰:朕请不复言命。

俄加崇文馆学士,修国史。

泌请废正月晦,以二月朔为中和节。

因赐大臣戚里尺谓之裁度,百官进农书以示务本。

帝悦,乃着令与上巳九日为三令节,皆赐翻钱。

燕会四年八月日蚀东壁,泌口东壁图书府大臣,当有忧者,吾以宰相兼学士当之矣。

明年果卒。

泌出入禁中,事四帝,数为权幸所嫉,尝以智免。

且时时傥议能寤人主,亦自有建。

明柳沘称两京之复,泌谋居多,其功乃大於鲁连范蠡云。

  道品

  李含光,广陵江都人。

本姓弘,避则天讳易焉。

家世业儒,父孝威,号贞隐先生,精黄老之术。

神龙初含光以清行度为道士,居龙兴观。

开元十七年,从司马子微於王屋山,一见目之曰:真玉清之容也。

居嵩阳二十余年。

司马仙去,玄宗召诣阙,与语叹曰:吾见含光,知司马真人犹然在世。

一日问及金鼎,对曰:道德公也,轻举公中之私耳,时见其私,圣人存教,若求生询欲,则似击风。

玄宗深感异之,召居阳台观。

岁余称疾,乞归茅山,纂修经法。

天宝四年十二月命中使资玺书征之,既至馆,於禁中每欲咨禀,必先斋沐,请传道法。

辞以疾,复求还山。

乃特劝杨许故宅紫阳观以居之,御制诗饯别,禁山中采捕鱼猎,食荤血者不得入。

时经诰真迹已多散逸,奉诏搜访,备得宝书进上之复召。

山人王昱请含光楷书上经十三纸以补阙,若曰:欲得神仙,手笔代代相续耳。

七年三月十八日玄宗受三洞经录于大同殿,遥礼度师,赐号玄静先生,法衣一袭以伸师资之礼。

大历四年十一月十四日坐蜕于紫阳别院,执简如生,时年八十有七。

以左玄大夫赠,正议大夫颜真卿柳识撰碑,并刻开元手诏二十四通于石。

  道华

  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东阳金华人。

父游朝好道,通庄列二子书,着《象罔》、《白马》证诸篇佐其说。

母留梦枫生腹上产志和。

年十六擢明经以策干,肃宗得待诏翰林,授右金吾卫录事参军。

后以亲丧不复仕,居江湖,自谓烟波钓徒。

着《玄真子》十二卷,因以为称。

又述《大易》十五篇,其卦三百六十有五。

兄浦阳尉鹤龄恐其遁世不返,为筑室会稽东郭。

茨以生董,缘栋不施斤斧,豹席稷屠,闭门十年。

浙江东观察使御史大夫陈少游往见,为终日留,表其居日玄真坊,巷日回轩巷。

又为创桥以达其居,行者谓之大夫桥,遂作告大夫桥文以谢之。

呜根杖挚,随意所适。

垂钓去饵,不在得鱼。

肃宗尝锡奴婢各一,志和配为夫妇,名夫日鱼僮,妇日樵青。

人问其故,鱼僮使捧钓收纶芦中鼓植,樵青使苏兰薪桂竹裹煎茶。

竟陵子陆羽校书郎裴修问:孰为往来者。

答曰:太虚作室而共居,明月为灯以同照,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何有往来。

颜真卿为昊兴刺史,志和来谒,真卿以蚱艋既敝,请为更之。

志和曰:傥惠渔舟,愿为浮家,泛宅沿诉江湖之上,往来曹书之问,即野夫之幸矣。

其诙谐辩捷,皆此类也。

好画山水,酒酣或击鼓、吹笛,舞笔、飞墨,应节而成。

宪宗图其渔歌,求之不能致。

为御史李萼写图幛,千变万化,观者愕盼。

在坐六十余人,各署姓名爵里于其下,志和悉以两言,目之潜皆属对,举席叹骇。

然立性孤峻,不可得而亲疏,故颜公作浪迹先生碑云:视轩裳如草芥,屏嗜欲若泥沙。

希迹乎道丈夫,同符乎古作者。

李德裕亦称其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云。

  道华

  贺知章,会稽永兴人。

少以文辞知名,举进士用。

陆象先荐以国子四门博士,转太常博士,累迁至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又充皇太子侍读十三年。

玄宗封东岳,召知章讲定仪注。

因奏名昊天上帝君位,五方五帝臣位,帝号虽殊,君臣异位。

陛下享君位于坛上,群臣祀臣位於坛下,诚足垂表来叶为变礼之大者也。

然礼成於三献,亚终合於一处。

上曰:朕正欲如是,故问卿耳。

於是劲三献於行事五方帝及诸神座於下坛。

行事后,迁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秘书监。

知章性放旷,善谈笑,当时贤达皆倾慕之。

天宝三载,因病梦游帝居,乃上疏请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

先是表乞永周湖数顷为放生池,诏许之,复赐鉴湖刻中曲。

动其观为千秋观,命其子典设郎曾为会稽郡司马,以便奉养。

御制诗赠行,并序曰:天宝三载太子宾客贺知章鉴於止足,抗归老之疏,解组辞荣,志期入道。

朕以其夙存微尚,年在迟莫,用修挂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

正月五日将归稽山,遂饯东路,乃命六卿庶尹三事大夫供帐青门,宠行迈也。

岂惟崇德尚齿,亦将励俗劝人。

毋令二疏,独光汉册,乃赋诗赠行。

凡预兹宴,皆宜属和。

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

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

环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独有青门饯,群公怅望探。

皇太子已下,咸就饯别。

因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

晚尤纵逸,遨游里巷。

每醉后属词文不加点,尤善草隶书,与昊郡张旭齐名。

还乡寿养,卒年八十有六。

肃宗以侍读之旧,乾元元年十一月诏曰:故越州千秋观道士贺知章器识夷澹,襟怀和雅,神清志逸,学富才雄。

挺会稽之美箭,蕴昆岗之良玉。

故飞名仙省,侍讲龙楼。

常静默以养闲,因谭谐而讽谏。

以莫齿辞禄再见钦,诚愿追二老之踪,竟遂四明之客。

允吁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鸥而长往。

舟壑非昔,人琴两亡。

惟旧之怀有深,追悼宜加褥礼,式表哀荣,可赠礼部尚书。

  玄品录春之四 #

  #1『弟』原为『帝』,据文义改。

  #2『生』原为『主』,据文义改。

  玄品录卷之五 #

  句曲外史吴郡海昌张天雨集

  唐

  道华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

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

父为任城尉,因家焉,白有知鉴客并州,识汾阳王郭子仪於行伍问,称为人杰。

而志尚道术,谓神仙可致,不读非圣之书,耻为郑卫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

李阳冰所谓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驱驰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

少与鲁中儒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於祖徕山,酣歌纵饮,时号六逸。

天宝中客游会稽,与道士昊筠隐於刻中。

既而玄宗召筠赴京师,筠荐之於上,遣使召白入见,与语以七宝床,赐食与筠俱待诏翰林。

白既嗜酒,玄宗欲制新乐,府亟召白,已醉外酒肆。

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成清平调词三章,帝嘉之。

尝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韩,由是被谗放去。

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

时侍御史崔宗之谪金陵,与白诗酒倡和。

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於舟中,顾瞻啸傲,傍若无人。

初贺知章见白,赏之曰:此天上谪仙人也。

天台司马子微亦谓: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后因从祖陈留采访大使彦允,请北海高天师授道录于齐州紫极宫,制青绮冠被一副,将东归蓬莱,仍羽人驾丹丘耳。

世以为太白之精,一号上清鉴逸真人。

  道术

  孟谈,汝州梁人也。

举进士,垂拱初,累迁凤阁舍人。

说好方术。

睿宗在藩召,充侍读长安中,为同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

神龙初归伊阳之山第,以药饵为事。

谈年虽晚,莫志力加壮,尝谓所亲曰:若能保身养性者,常须善言莫辞口,良药莫离手。

睿宗即位召赴京师,将加大用,固辞衰老。

景云中优诏赐物百段,动令每春秋二时给羊酒糜粥。

开元初河南尹毕构以谈有古人之风,改其所居为子平里。

卒年九十三,撰《家》、《祭》、《礼》各一卷,《补养方》三卷。

  张果,不知何许人也。尝着《阴符经玄解》,尽其玄理。后授银青光禄大夫,号通玄先生。

  道默

  朱桃椎,益州成都人。

澹泊绝俗被裘,人莫能测其所为。

长史窦轨见之,遗以衣服鹿积麂韩,逼署乡正委之地,不肯服,更结庐山中,缉木叶自蔽,赠遗一无所受。

尝织芒屦置道上,见者曰:此朱居士层也。

为斋求茗易之置其处,辄取去,终不与人接。

其为屦草柔细,环促结密,人争蹑之。

高士廉为长史,修礼迎致之,降阶与之语,不答瞪视而出。

士廉再拜,曰:祭酒其使臣以无事治蜀耶。

乃简条目,薄赋敛,州大治。

屡遣人存问,见辄走林草自匿云。

  道术

  王希夷,徐州滕县人也。

孤贫好道。

父母终,为人牧羊收佣以供葬。

葬毕,隐於嵩山。

师道士黄颐向四十年,尽傅其闭气导养之术。

颐卒,更居兖州祖徕山中,与道士刘玄博为栖遁之友。

好《易》及《老子》,尝饵松柏叶及杂花散。

景龙中七十余岁,气力益壮。

刺史卢齐卿就谒致礼,因访以治人之术,希夷曰:孔子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可以终身行之矣。

及玄宗束巡,勃州县以礼征至驾前,年已九十六。

上令中书令张说访以道义,宦官扶入宫中,与语甚悦。

开元十四年下制曰:徐州处士王希夷绝学弃智,抱一居贞,久谢嚣尘,独往林壑。

朕为封峦展礼,侧席旌贤,贲然来思,克应嘉召。

虽迂绮季之迹,已过伏生之年。

宜命秩以尊儒,俾全高於尚齿。

可朝散大夫,守国子博士。

听致仕还山,州县春秋致束帛酒肉,仍赐衣一副绢百疋。

  道默

  武攸绪,则天后兄惟良子也。

恬澹寡欲,好《易》、《庄周》书。

少变姓名,卖卜长安市,得钱辄委去。

后革命封安平郡王,固辞,愿隐居。

后疑其诈许之,以观所为。

攸绪庐岩下,如素遁者。

后遣其兄攸宜敦喻,卒不起,后乃异之。

盘桓龙门少室问,冬蔽茅椒,夏居石室。

所赐金银铛高野服,王公所遗鹿裘素幛瘦梧诸物,尘皆流积不御也。

暮年肌肉消告,瞳有紫光,昼能见星。

开元十一年无疾卒。

攸绪当诸武赫焰,未尝辄出,卒不蹈其祸云。

  道隐

  秦系,字公绪,越州会稽人。

天宝避乱刻中,后客泉州南安有九日。

山大松百余章,相传束晋时所植。

系结庐其下穴石,为研注《老子》,弥年不出。

刺史薛播数往见之,岁时致羊酒,而系未尝至城门。

其后束度秣陵,隐於茅山。

年八十余卒。

南安人思之,为立亭,号其山为高士峰云。

  道品

  张蕴,字藏真,晋阳人。

所居洪州山中,因号洪崖子。

身长七尺五寸,须眉秀异。

工琴书,善长啸。

开元中明皇召见于湛露殿,授太常卿,累加至司徒,辞曰:陛下何惜一丘一壑,不令臣追迹巢由。

还山服气绝粒,好畜古物。

尝乘雪精骡,侍者五人。

橘栗葛拙木常所服者,垂云笠、六角扇、方木镜、葛木如意、魏惠壶诸物,朱衣席帽出入人问,望之真神人焉。

所着书有《老子》、《周易》、全二礼》、《谷梁注》,《河东记》三十卷,《大周昌言》十卷。

《豫章记》曰:隋开皇问改豫章为洪州先生,盖上古有道之士复见於隋唐问云。

按《真诰》洪崖先生今为青城真人,墓在武威姑臧县。

  五代

  道言

  张荐明,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

通老子、庄周之说,晋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

对曰:道者妙,万物以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问,可以治天地也。

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荐明闻宫中奏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

然和之者,鼓也。

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

祖益善之,赐号通玄先生。

  道华

  郑遨,字云叟,滑州人。

敏於文辞。

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拂衣远去,乃入少室山为道士。

闻华山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求之。

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

道殷有钓鱼卫,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

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世自为三高士。

节度使刘凝以宝货遗之,一无所受。

唐明宗召以左拾遗,晋高祖召以谏议大夫,皆不应。

赐号逍遥先生。

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好饮酒奕棋,为诗章,写缣素。

人问传为宝玩,或图其形于屋壁,瞻礼之。

迹虽远而名愈彰,与夫石门荷孙之徒异矣。

  道质

  问丘方远,字大方,舒州宿松人。

幼慧辩,学《易》於卢山陈玄悟,问大旨於香林左玄泽,泽奇之。

后居仙都山隐真岩,从刘处靖修出世之术,而子史群书不忘披览,尝自言葛稚川陶贞白,吾之师友也。

诠《太平经》为三十篇,备尽枢要。

唐景福二年钱缪谒于余杭大涤洞,筑室以安之,表上其行业,昭宗累征之。

方远以天文推寻秦地将欲荆棘,唐祚当革伴之,园绮无出,山林竟不起。

乃降诏褒异就颁命服,赐号妙有大师玄同先生。

由是真灵事迹显闻昊楚,门下弟子二百余人。

广平程紫霄应召於秦宫,新安聂师道行教於昊国,安定胡谦光鲁国孔宗鲁皆得其奥者。

天复二年二月十四日,沐浴端坐而化。

葬于大涤之白鹿洞,钱武肃王梦骑鹤访别。

  道质

  聂师道,字宗微,新安歙人也。

性颖悟真淳,言行谦谨,养亲以孝闻。

师闻丘大方,即郡之东山建问政山房。

尝览《内传》,见服松脂法,入百丈山采松脂,遇蔡真人父子及彭真人。

一入山遽逢三仙人一日夜,人问月余矣。

其皇精习之命也,师道深自叹异。

每林中拾薪励药,虎豹弥尾从之,或以薪药负其背上,送归而去。

歙之近山兽不伤人,皆师道有以感之也。

母问师道游学所益,具陈其事,喜而曰:汝以孝养我,以道资我,何幸为汝母矣,此盖宿庆所及。

出游南岳九疑,拟寻梅真人、萧侍郎於玉笋,梅即南昌尉福,萧即子云,字景乔,梁之公子。

自东阳太守避侯景乱,全家入山,二君俱得道此山。

一日游郁木坑,乃遇谢通修,自言本居南岳,与彭蔡同隐。

携至所居,授以《素书》一通。

复还问政三十余年,每焚修,即以彭、蔡、谢真形瞻礼。

昊太帝霸江淮,闻其名,征至广陵,建玄元宫为所居,赐号逍遥大师问政先生。

.居广陵又三十年,弟子五百余人。

后乃隐化而往,绝世思望,而问政山屡有云鹤见。

歙之乡里亲族以为师道之还故乡,若令威之归华表也。

有诏褒赠曰:询诸赠典,系乃彝章,启有厥由,子何不举。

故淮浙宣歙管内,道门威仪。

逍遥大师,问政先生,为国焚修,大德赐紫。

聂师道早通玄理,夙契真风,野鹤不群,孤云自在。

昔太祖创基之际,已命焚修,及元勋匡国之初,早曾瞻敬眷言,素业实冠玄关。

虽升遐屡历於光阴,而遗懿益隆於寰宇。

况教门上请,台辅奏陈,且将启玄墟,即回故里,是用加之峻秩,锡以崇阶式表,休恩庶昭往行,可赠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问政先生。

  宋

  道品

  陈搏#1,字图南,谯郡人。

小时戏涡水,上有青衣妪抱乳之曰:令汝永无嗜欲,聪明过人。

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去隐武当山,辟谷炼气。

作诗八十一章,号《指玄篇》。

后唐明宗封为清虚处士,俄徙华山云台观,常闭门外,累月不起。

周世宗召至禁中,验之信然。

显德末乘白骡将入东都,闻宋太祖即位,大笑曰:天下定矣。

太宗时召之,图南疏辞曰:臣性同猿乌,心若死灰,不晓仁义之浅深,安识礼仪之去就。

败荷作服,脱摔为冠。

体有青毛,足无草履。

苟临轩陛,贻笑圣明。

太宗再遣中谒者,必起之,且赐诗曰:

  曾向前朝出白云,后来消息杳无闻。

  如今若肯随征召,尽把·三峰乞与君。

  图南不得已诣阙,冠华阳巾,蹑草履,羽服垂绅,以宾礼见,赐号希夷先生。

遣诣中书堂,使谓宰相宋琪等曰:搏独善其身,不干势利,入华山已四十年,计近百岁,以天下治安,故来朝觐,亦可念也。

琪等遂问修养之道,答曰:圣上有天日之表正君臣,合德图治之时勤行修炼,何以加此。

士大夫日往乞善言,皆答曰:优游之所,勿久恋。

得志之处,勿再往。

识者题之。

图南淹通群经,而尤精《易》学。

盖以授弟子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康节先生邵雍。

又以太极图授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濂溪先生周茂叔。

图南以故数发机,先语后所以然者,世传其有人伦风鉴。

始太祖居潜曰:与赵忠献公游长安市,图南遇诸途,曰:可饮乎。

太祖曰:愿与赵学究俱。

图南睥睨之曰:亦可也。

既至酒家,忠献苦足痹亟就右坐,图南诟曰:紫微垣一小星,敢上次乎。

引而下之其召也。

太宗令见寿王,图南及门而还曰:王门厮役,皆将相具,何必见王。

由是太宗属意真宗矣。

端拱二年,豫知其终,以表来上曰:大数有终,圣时难恋。

命弟子贾德升於张超谷凿石室,室成而逝,弥月五色云蔽山谷不散。

  道儒

  王昭素,酸枣人也。

早学道,尤邃於易,尝曰:坤为十月卦,十月纯阴,用事犹有阳气在内。

故荠麦先生直至坤卦之末,尚有龙战之象,龙亦阳也,则知阳无剥尽之理。

盖阴阳者,刚柔迭用,变化日新,生生所资,而无尽者也。

其於道深矣。

乡人尊其行,有讼不之官府,而独诣央焉。

开宝二年,召至讲《易》,瑜月求归。

特授国子博士,以礼饯之,时已耄矣。

至九十余乃卒,其首缩入腹中,世言其能龟息云。

  道言

  澄隐,字栖真,常山人。

通内外学,太祖征太原还,幸其居,栖真时年八十,容色甚少。

太祖问其养生者,对曰:臣养生则精思炼气耳,帝王则异於是。

《老子》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清静而民自正,无为无欲,凝神太和。

黄帝陶唐享国永年,得此道也。

帝大悦。

其亦孙思邈之流乎。

  道言

  张无梦,字灵隐,凤翔整屋人也。

与种放刘海蟾为方外交。

游天台赤城,庐於琼台。

尝曰:一者道之用也,其要则无方、无体、无用、无为、无为无不为矣。

飞蠕蠢类皆含道性,得其道者,无所不变。

小则粪虫变蜩,大则人可变仙矣。

於是观天地变化,草木盛衰,风云卷舒,日月还转,水火相激,阴阳相摩之理,着《还元》百篇。

真宗召见,问以长生久视之旨,对曰:臣居山中,但诵《易经》、《老子》书而已,不知其他。

因命讲《易》,即说谦卦。

上曰:独说谦,何也。

对曰:方当大有之时,宜守之以谦。

上深然之,复命讲《还元》篇,曰:国犹心耳,心无为则气和,气和则万宝结矣。

心有为则气乱,气乱则英华散矣。

此还源之大纲也。

真宗嗟异之,赐秩着作郎,辞不受,力丐还山。

后卒於金陵,年九十九。

碧虚子陈景元,其弟子也。

  道言

  刘烈,九江人。

幼好道,遇异人,建隆中得道者。

因结庐庐山,密修其道,自号虚谷子。

往有谭景升者作《化书》,烈提其要曰:太虚茫茫而有涯,太上浩浩而有家。

得撷气之门所以收其根,知元神之囊所以韬其光。

若蚌内守而石内藏,藏之为元精,用之为万灵,含之为太一,放之为太清。

大率以柱下漆园黄庭为宗。

尝谓学道者,万物不能迁其性,一心湛然而无思。

时导其气,则百骸皆适。

抱纯白养太玄,然后不入其机,则知神之所守,气之所生,精之所复,何行而不至哉。

  道言

  张乾曜,汉天师二十四代孙也。

天圣八年召至阙下,仁宗问以白日冲举事,对曰:此非所以辅政教也,陛下苟能返古之朴,行以简易,志卢清明,神气完和矣,奚事冲举。

上嘉之,赐号澄素先生。

  道质

  傅霖,青州人。

少与张忠定公咏同学,忠定既贵,求之三十年不可得。

尝慨思其人,作诗以志其意。

晚年守宛丘,有被褐跨驴叩戟门大呼曰:语尚书青州传霖来。

合吏走白其言,忠定怒曰:傅先生天下名士,汝何人敢斥名氏乎。

霖笑曰:别子一世,尚尔童心,是岂知世问有我哉。

忠定问曰:何昔隐今出耶。

曰:子将去矣,来报子耳。

忠定曰:咏亦自知之。

曰:知复何言。

遂别去,不告所往。

瑜月忠定卒。

  道默

  率子廉,衡山农夫也。

愚朴不逊,众谓之率牛。

晚入南岳观为道士。

观西南七里有紫虚阁,故魏夫人坛也。

道士以其荒寂莫肯居者,唯子廉乐居之,端默而已。

人莫见其所为,然颇嗜酒,往往醉外山林问,虽大风雨不知,虎狼过其前不害也。

故礼部侍郎王公枯出守长沙,奉诏梼南岳谒魏夫人坛。

子廉方醉外不能起,直视公曰:村道士爱酒不能常得,得辄径醉,官人怒之。

王公察其异,载与归,月余落莫无所言。

复送还山,曰:尊师韬光内映,老夫所不测也。

当以诗奉赠,既而忘之。

一日昼寝,梦子廉来索诗,乃作二绝句,书版置阁上,众道士惊曰:率牛何以得此。

太平兴国五年六月二十七日忽谓观中人曰:吾将有所适,阁不可无人,当速遣继我者。

众益惊曰:天暑如此,率牛安往。

狼狈视之,则死矣,始大异之曰:率牛乃知死日耶。

即葬岳下,未几南台寺僧守澄自束都还,遇子廉南熏门外,神气清举,守澄问何故出山,笑曰:闲游耳,寄书与山中人。

澄归乃知其死,验其书则死日也。

发其冢,杖屦而已。

  道术

  赵吉,代州人。

既得道,行丐高安城中,故为不洁清者。

元丰三年苏辙子由谪高安,忽过子由曰:吾知君好道,而未识其要,阳不降阴不升。

肉多而浮,面赤而疡。

教君挽水溉百骸浃日,诸疾除矣。

苟不息,度世可也。

子由用其言验,他日问及养性,告曰:亦尝梦乎,方其梦也,亦有存殁忧乐之知乎。

曰:是,不可常也。

吉笑曰:有梦觉之异,则性不全矣。

子由双然异焉,知其诚有道者。

吉自言往在广陵,为同学蒋生毒,其两目遂翳,然时能脱翳见童子碧子炯炯。

其脐以上骨如龟,心以下如锋,两骨相值,其问不合如指。

时盖百二十七岁矣。

后至兴国军太守杨绘元素留之,居无几,俄为所畜骡跟而死,元素为葬之。

元佑元年,蜀沙门法震来见大苏公束都曰:法震至云安酒家,见丐者云吾姓赵,顷识苏公,黄州幸为我多问。

子由闻之,惊问其状,知为吉也。

兴国军太守朱彦博子时在坐,归告其父,发其藏,唯一杖两经在耳。

道书称尸解之下者,留足一骨,岂谓是耶。

  道言

  李昊,剑州人。

善符禁,陈述古知陈州官舍多鬼,因空所舍堂,致昊鬼即止。

苏辙子由请曰:何能尔耶。

昊曰:彼多欲,故鬼侮之。

吾断欲久,非有他也。

问从问所以养生者,答曰:人禀天地五行以生,与天地均五行之运。

於天地无穷,而人寿不过百年者,自戕之耳。

夫生而知物我之辩,内而在我,外而在物。

物我之情,不忘於心。

我与物为二,则所受五行之气判然。

与五行大分不通,因其所受厚薄各尽所有而止。

故或寿,或夭。

今诚忘物我之异,使是身与天地相通如一,则五行之气中外流注而不竭,安有不长生者哉。

  道华

  朱自英,字隐芝,句曲朱阳里人。

生於太平兴国元年。

八九岁从牧儿郭干村,能吹笛致鹤,父母以为不祥,弃之。

乃从茅山朱元吉着道士服,时年十二,端拱之初也。

继与明真张炼师居积金山顶,试辟谷术。

人稍趋之,遂思远游。

至襄阳,遇异人陈铁脚,挟往青城山。

复过濑乡校伟太清宫古藏经,遇水星童子武仙,童名抱一挟往河中府,谓此行已抵太阴炼形,一度行止神变。

景德元年,嗣茅山经录二十三代。

真宗遣使,祈胤山中,明年生仁宗。

事具《宋史》。

奉旨住持玉清昭应宫,劲建乾元天圣两观,赐号国师。

明肃太后传大洞.毕法,加号观妙先生。

还山因得抱一蜀中所寄书,意警责姓名显耀,暴露天机。

先生对之,泣数行下,弟子莫测也。

天圣七年十一月坐蜕于乾元,手执祥符所赐玉如意,汗流浃体,额有凝珠,尸解之上者。

  道品

  刘混康,字混康,晋陵人。

嘉佑五年试经为道士,一夕梦神人告曰:汝欲学道,当择名山。

尝患世无良师,每散发登坛,以天为宗。

已而闻茅山毛宗师有道,一见授以经录。

庵居积金峰,一日三羽士造其庐,指庵之东隅曰:汝即此以居,抱神守中,德惠及人,当无愧古人也。

又顾其额间曰:此无作之地,道之所尚,不可以有疵。

手为扪之,明日瘢灭。

元佑元年哲宗闻其名,以高道召,勃住上清储祥宫。

绍圣四年,动江宁府即所居潜神庵为元符观,别劲三茅山宗坛与信州龙虎山、临江军合皂山为经录三山云。

徽宗益大其观,加号元符万宁宫,赐九老仙都君玉印玉榻,具景震剑御书画宝,赐不一先生。

累表灾变,上虽加叹而不能用其言。

大观二年再召出山,群鹿遮道,一鹿触车而毙,命座之道左。

先是所蓄鹤闻召飞去,先生曰:鹤去鹿毙,吾无还期。

四月至京,馆于新作元符之别观,夜梦天帝召诂,朝驾幸,进上所诵《大洞经》。

十七日丁酉倏然解化,年七十二。

动建藏真观於葬所,累加至葆真观妙冲和先生,赠太中大夫,镒静一。

  道言

  查挣之,字清远,金陵人。

父携入茅山,刘先生见而奇之,曰:此子他日人天师也。

师喜跃,誓不复归,遂为入室弟子。

元佑问从刘先生入朝,先生被旨住储祥宫,以师归主元符宫事。

政和三年七月三日召门弟子曰:吾今年四十六岁,昔先师授记以为过叨朝廷厚恩,寿当不逾於此。

遂命修遗表,捉笔亲题表后云:陛下天纵圣哲,尊道崇德。

自古帝王,未有过者。

然念帝王奉道与臣庶不同,一言一动,上合天心,则万方蒙恩。

《太上五千言》以去奢去泰,慈俭为先,乃陛下之师宝,致道之津梁也。

伏愿陛下清心寡欲,以保圣躬,节财俭用以固邦本,听纳忠良以广言路,天下幸甚。

如臣下愚固,不当冒死陈词,实念先师付托之重,尝令臣以尽忠报国为先。

当今之际,不进一言以裨圣德,则臣违天负师,抱恨泉壤矣。

操笔陈情,伏增感怆,臣净之再言。

押书毕而逝。

表闻徽宗,嗟悼不已。

以其表降付藏真观,刻石山中。

  道化

  徐守信,海陵人。

为天庆观佣役,服弊布衣曳绳屦,或跌行。

终日无所为,惟执篇扫除,且诵《度人经》不绝口。

有道士徐元吉他方来,病癞甚。

众厌恶,弗肯与处,斥居观后茅庐中。

守信独事之谨,元吉已而死,丐钱为敛葬。

既巳归茅庐哭三日,出而佯狂。

稍稍有异事,人皆神之,称为神翁,始知得道於癞道士也。

自是四方多来问灾祥。

哲宗不豫,遣香至神翕所,翕书吉人以进。

未几,徽宗嗣位。

崇宁初召之,不肯起,强舆至东都,复不可留。

乃礼归之,即海陵为建仙源万寿宫使居焉。

大观二年,召赴阙。

四月十七日闻茅山刘先生化于储祥之别观,乃曰:刘先生去,我亦去矣。

即二十日庚子解去。

故降诏语有云:诚意感通,异人杳至。

了然委化,不约而同。

赠太中大夫,与刘先生诰无异词也。

  道品

  张继先,汉天师三十代孙。

先生九岁得其法,渊默寡言,清瘦白哲眉目,真天人也。

徽宗遣使召之,既至,秩以碧虚大夫。

先生方十三岁,辞不受。

崇宁四年再召,命弥解州盐池怪事,甚神异,赐号虚靖先生。

政和中大内灾,命醮禳之,因奏红羊赤马之厄,其语秘。

靖康初虏引去出塞,朝廷再遣使与郡太守诣先生庐,致召必起之。

先生行至余杭,而色忧不怡,人莫之测。

已而乃闻虏复入寇,急召入朝,至泗州天庆观端坐化去,年三十六,实丁未岁也。

后萨道人守坚复遇先生青城山,高宗命设像於内中观堂,所着《大道歌》、《心说》传于世。

  道言

  刘高尚,滨州安定人。

家世为农,九岁不茹荤,后稍稍不语,问以事则书而对。

其语初若不可晓,已而辄验。

家人为筑别室以居,久之言皆响应,远近以为神。

徽宗三使往聘之,辞疾不奉诏,赐号高尚处士,建观以居,其徒因以其号名之。

靖康之乱虏人见高尚,皆下马罗拜,不敢入其里。

高尚尝有言曰:世之人以嗜欲杀身,以货财杀子孙,以政事杀人,以学卫杀天下。

后世识者,以为名言。

周少隐既为之传,又推广其言,而为之说。

以为此古博大真人,所以救溺、起死、还真之论,岂世俗工言语文章者所能至哉。

先生农家子,未尝读书事师而有是言,岂神仙中之深知道者乎。

盖又与夫熊经乌伸,吐故纳新,区区积岁月之功而欲着名於仙籍者,固有间矣。

  道言

  王道坚,龙虎山道士。

政和问征赴阙,馆于太一宫。

徽宗问以修炼延年之卫,奏曰:清静无为,轩黄所以致治。

多欲求仙,汉武所以罔功。

未修炼,非天子事也。

时方校定《道藏》经,制授太素大夫,凝神殿校籍同校定道经。

徽宗豫知国当有厄,命道坚禳之,奏曰:修德可以回天,桧禳之事,不敢误国。

力请还山。

绍兴初高宗复遣使召,先一日道坚呜鼓集大众举颂,有为报长安,使休寻海上山,比使至,已化去矣。

  道术

  留用光,信州贵溪人。

貌奇古而黔,既壮无所闻。

往游南岳,至抚州临川县,路逢一道人,自言是张辅元,与用光偕行。

用光行为张负,止为张炊。

次长沙,张谓曰:子事吾勤亦至矣,向吾慢子,观子之变,子益加敬吾。

今入蜀,有一篇授子,子其秘之。

遂去,启视乃《五雷书》。

庆元问衢州旱,郡守沈作砺夜梦黑龙蟠于城隍庙门,日一视之,乃用光醉外也。

即延命梼雨而雨,郡上其事,复梼雨于朝亦雨。

用光年几四十,未得度为道士,至是即御前赐冠服,赐号冲靖先生。

宁宗为出内帑钱,撒上清官新而大之。

理宗立复召,用光谓使者曰:归奏天子治天下者,道德五千言足矣,山林野人来将奚益。

竟解化龙虎山中。

向之所遇张辅元,或谓为汉天师也。

  玄品录卷之五竟

  #1『搏』原为『搏』,据文义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