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摄生图

四气摄生图 #

  经名:四气摄生图。又名《四季摄生图》。不着撰人。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灵图类。

  四气摄生图序 #

  夫理国者以养人为本,修身者以治病为先,覆载之问唯人为贵。

是以《洪范》五福其一日寿,皇天犹以为景福之最。

人因元气,假以成形,受气阴阳,皆禀天地。

江河淮济,五岳九州,草木星辰,触象比类,皆神明所居,各有所主,存之即有,废之即无,存之即生,废之即死。

《黄庭》云:口为天关精神机,足为地关生命扉,手为人关把盛衰。

天地含灵,皆在人之掌握,身贵若此,命岂轻哉?又《气诀》云:我命在我,不在於天。

昧用者夭,善用者延。

又云:精极乃明,神极乃灵,气极乃清,元极乃冥。

因气而衰,因气而荣,因气而灭,因气而生。

未有有气而无形者,未有.有形而无气者,形气相须,全在修养。

《老子》云:玄牝之门,天地之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人之口鼻,皆神明出入之户牖也。

神所依者形,形所依者气,气所依者血。

血气相随,如鱼在水。

水浊鱼疲,气拥则病生。

是知气欲得清,血欲得运,运息流转,寝食顺时,五藏恬和,疾从何起?若一藏乖摄,三焦受邪,元气不荣,众疾俱作。

仲尼云:寝食不时,嗜欲不节,劳逸过度,病共杀之。

且春风束来,草木甲拆,而积凛之粟不萌;秋天雨霜,草木零落,而覆盖之草木不伤。

草木性犹如此,何尸人之五藏六府,岂不由修养耶?世人罔能修行,相次姐谢,以姐谢为命尽,以病疝为筋衰,谓天地之合然,不信长生之可保。

天养人以五气,地养人以五味。

饮五气者归天,食五味者归地。

所谓百病横生多因饮食,饮食之患过於声色。

声色可以绝之逾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不少,为患亦多,如水浮舟亦能覆舟。

四时摄生盖由节臧。

《保生镕》云:酸味损於筋,辛多伤正气,甘物不益肉,苦多伤其志,酝多促人寿,不得偏唬嗜。

思虑损人性,喜怒伤於神,性损即害生,神伤则侵命,养性以全气,保神以安心,若役虑劳神,竭心殉物,体疲於外,精丧於中,众邪竞生,安得延驻?神随气,气依味。

味顺即元气清,元气清则神爽,神爽则无疾。

是以体欲常劳,食欲常少。

劳勿过极,少勿太虚。

凡春分后夏至前,少食糖酪之物,生绘相妨。

夏至后秋分前,少食饼跃之物,与瓜相妨,当时不必病生,却后终作诸暴,斯乃从本者也。

重衣厚褥,体不堪虚,以致风寒之疾;美丽艳姬,以致虚损之形;品味醉饱,厌饮强餐,以致疝结之疾。

养性之道,勿久行、久坐、久听、久视,不强食,不强饮。

忧思愁衰,饥餐渴饮,日夕所营不住为妙。

故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动而不息也。

闲欲导引,即不必鸾飞凤举,猴掷虎蹲,但展四肢,动摇九窍,令其血脉流转,上下宣通。

《真气铭》曰:凡欲去疾,导引为先。

经脉不拥,关节不烦。

或如射雕,侧身弯环;或曲腰脊,如蟾半圆。

交指脑后,左旋右旋;径展手足,气出指端。

摆掣四肢,捉扩三关。

热摩赤泽,气海亦然。

是以摄养有方,则寿同龟鹤;若恣情放逸,则命比蚌蟒。

因幼慕道门,栖心澹薄,究《黄庭》之妙旨,穷五千之玄言。

今则采攘方书,搜罗秘诀,四季避忌,一年修行,录之座隅。

日可观览,号为《四季摄生图》云尔。

  四季摄生图 #

  肝脏春王 #

  肝属东方木,为青帝神,形如青龙,象如悬瓠。

肝者,干也,状如枝干,故谓之肝。

重四斤四两,在心下,有七叶,左三叶,右四叶。

肝为心母,为肾子。

肝下有三魂,名爽灵、胎光、幽精。

夜外及平日一叩齿三十六通,呼肝神及三魂神也。

目为之宫,左月为甲,象日,属阳;右目为乙,象月。

属阴。

肝放液为汨,肾邪入肝则多相。

胆为之腑。

胆合於肝,在肝短叶下。

《黄庭经》云:肝气郁勃清且长,罗列六腑生三光。

心精意专内不倾,上合三焦下玉浆。

其声角,其性仁,其味酸,其臭膻。

心邪入肝,则恶膻物。

其虫鳞,凡有鳞之类皆属束方也。

肝神好行仁惠,伤闵盖发於肝也。

肝神喜悦病不生,肝闻悲伤则有,出於肝也。

春之三月,木王,天地气生,万物荣茂,欲安其神者,当泽被群刍,恩沾庶类,无竭川泽,无洒陂池,以安萌芽,以止伤杀,则合乎太清,以顺天地化生之气,夜卧早起,而合乎道。

若逆之则毛骨不荣,金气相克,众疾生矣。

有疾而难治,为春夏之患耳。

  肝神名龙字含明

  肝之状,其色青,其象如悬匏,其神如龙。

  肝合於腠上,主於目,肝盛目赤。

又主於筋,筋急者,肝亏也。

皮枯者,肝热也。

肌骨斑点者,肝风也。

面色青者,肝盛也。

好食酸味者,肝不足也。

毛发枯者,肝伤也。

肺邪入肝则多笑。

手足多汗,肝无疾也。

肝气逆则头痛,耳呜,惛惛多睡,小腹微痛,视物不明,飞蝇上下。

凡丈夫五十已上,肾气衰减,不应於肝,所以眼暗。

将摄若乖,则眼赤目痒。

肝被阴邪侵则梦见林园竹木,或见着青,或在水边,见龙蛇禽兽奔走趁惊怕,可用嘘以去之。

平旦叩齿九通,以鼻引清气,轻嘘三十六遍,以治肝之一切烦热。

  春忌及沐浴修斋日

  正月,勿食生葱、寥子、蒜、狸、豹等肉。

食韭补益脏腑。

一日修续寿斋。

四日,勿杀生。

七日,是三会日,修延神斋。

八日,沐浴吉。

二月,勿食寥子、鹦子、兔肉。

八日,修芳春斋。

九日,勿食鱼。

上旬卯日,沐浴吉。

十五日,修太上老君生日斋。

三月,勿食葵及诸畜脾。

三日,修荡邪斋,勿食一切五藏及百草心。

六日,沐浴吉。

凡春行道路,勿饮深泉流水,候雷声而别寝。

春七十二日,省酸味增甘味,以助脾神。

肝有病,即目赤,眼中生弩肉、晕膜,视物不明,宜服外麻散子:

  升麻黄苓各八分山栀黄瓜各七分央明子车前子乾姜地肤子各十分龙胆充蔚子各五分

  右熬,捣为散。空心饮,调三钱匕日服。

  黄帝治男子五劳七伤。

阴衰消缩,囊下生疮,腰背疼痛,不得悦仰,筋脉痹玲,或时热痒,或时浮肿,难以行步,因风相出,远视茫茫,咳逆上气,身体痿黄,气冲脐痛,膀胱急挛,小便出血,茎痛核痛、或复淋沥、污衣赤黄,或梦俱惊,口乾舌强,皆犯七伤,洎成劳伤,此药主之,极验神妙。

  狭苓若食不消三分加一分莒蒲若患耳三分加一分苦篓若热渴加一分山茱萸若身痒湿加一分兔丝子若阴萎加一分牛膝若腰痛加一分细辛若目视茫茫加一分续断

若有疮加一分巴戟天若阴萎加一分防风若风邪加一分山药若阴湿痒加一分天雄若风痒加一分蛇将子若少气加一分柏子仁气力不足加一分远志惊恐不安加一分石斛

身皮痛加一分杜仲若肠绝痛加一分徒蓉若阴痿加一分

  右件,一十八味,各四分,熬捣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先服食三丸,少加为度。

亦可作散粥,和方寸匕,日三服,七日知效,十日愈,三十日体气平复。

长服令人不老而少。

  心脏夏王 #

  心属南方火,为赤帝神,形如朱雀,象如倒悬芙蓉。

心者,纤也,所纳纤微无不贯注,变水为血。

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

上智之人心穴通明,心有七孔。

中智之人心穴通气,五孔。

下智之人气明,俱不通,心乃无孔,无智慧而多狡诈。

心为肝子,为脾母。

舌为之官阙,窍通耳。

左耳为丙,右耳为丁。

於液为汗,肾邪入心则多汗。

其味苦,人之伤恨自知苦皆发於心也。

小肠为心之府,与心合。

《黄庭经》云:心部之宫莲含花,下有童子丹元家。

主适寒热荣卫和,丹锦诽裳披玉罗。

其声征,其臭焦,人有不畅之事,多云心焦。

盖天使然也。

其性礼,其情乐,其虫羽,凡有羽之类皆属南方也。

其神躁而无准,人之暴急乃发於心也。

夏之三月火王,万物化实,欲安其神者则含忠履孝,辅义安仁,定其火,息其炽,澄其心,和其神,止声色,薄滋味,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后合乎中和,以顺天地之气,早外起,无厌於日,顺於正阳,以消暑气,之则肾藏争分,水火相克  也。

  心神名丹元字守灵

  心之状其色赤,其象如莲华,其神如朱雀。

  心合小肠,主其血脉,主於舌。

舌不知味,心亏也。

血拥者,心惊也。

多忘者,神离心也。

多悲者,心伤也。

忧重语者,心乱也。

面色青黑者,心冰也。

好食苦者,心不足也。

容色赤者,心无疾也。

心有病则口乾舌强,喉中痛,口中生疮。

心合於小肠,主血脉,亦主於舌,故人之中风者,多心舌涩,主於心也。

心有疾,则寒不时,魂神不安,小便多赤,层口色变,气力不足,言笑不时,梦见炉火冷之物,赤衣及裸形人见血光,及狼犬相逐,忽身居危险,见兵甲之类,用呵以治之。

平旦端坐,叩齿九通,以鼻引清气一,轻呵三十六遍,治心之劳多则损!

  夏忌及沐浴修斋日

  四月,食专菜和鲫鱼作羹,开胃口,补益。

四日沐浴,吉。

八日,修启夏斋,勿伐一切草木,勿食辉鱼及蒜。

五月,勿食韭,宜食大麦、杏、蕾,皆益,臧咸味,以安心。

一日,沐浴吉。

五日,修续命斋,勿食生菜。

夏至前后三日,各别寝,是月阴阳争,血气散,勿见血污之物。

夏至后勿食乌、獐肉及羊脚。

六月六日,修清暑斋,勿食葵,忌起土。

九日,沐浴吉。

三伏日;服肾沥汤。

夏七十二日,省苦味,增辛味,以助肺气。

心有病,即梦见丹炉炎火之类,健忘多惊,宜服五参丸方:

  玄参 丹参苦参 秦荒各七分 沙参 人参乾姜各五分

  右熬,捣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食上煎水下三十丸。

  补肾气肾沥汤丸:

  羊肾一个,去脂膜,猜肾亦得 狭苓 芍药 玄参 生姜 地黄各四铢 人参 甘草 泽泻 五味子 防风 苍芍 当归 黄耆各三分 桂二铢地骨皮磁石

各五铢

  右捣作煮散;先用肾一个,作四五片,以米一合,姜一块,惫伯一茎,以水三碗煎取汁两碗,去肾、米,下药,煎取一盏半,分作两服。

空心服后,以米、肾煮粥食之。

  黄帝曰:夏三月,服何药?女曰:以补肾袂苓丸,能治男子内虚工,不能饮食,忽忽健忘,悲忧不乐,喜怒无限,身肢浮肿,小便赤黄,精淋沥痛绞,膀胱玲疼,口渴饮水,心腹胀满,皆犯七伤,宜饵此方。

  狭苓食不消加一倍 杜仲腰痛加一倍 附子有风加一分 山茱萸湿痒三分加一分 牡丹皮腹中游风三分加一泽泻水气三分加一分栓!颜色不足三分加一分山药头风加一倍乾地黄秋冬加半细辛目视茫茫三分加一分石斛阴湿痒一分加一分徒蓉体痿黄加一倍生姜四两身体疼加一倍右一十三味,除桂外余并一一熬捣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先服食七丸,日再服。

禁房事及玲堵鱼等。

  肺脏秋王 #

  肺属西方金,为白帝神,形如白兽,象如悬磬,为五藏之华盖。

肺者,效也,言其气效郁。

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共八叶。

肺为脾子,为肾母。

肺下有七魄,如婴儿,名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

夜外时及平旦叩齿三十六通,呼肺神名及七魄名,以安五藏神,鼻为之宫,左孔为庚,右孔为辛,在气为咳,在液为涕,上通气至脑户,下通气至脾中,是以诸气属肺。

久外伤肺,肺为呼吸之根源,为传送之宫阙,肾邪入肺则多涕。

大肠为肺之府,与肺合其荣。

毛发也枯落者,肺衰也。

《黄庭经》云: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阙。

七元之子主调气,外应中岳鼻齐位。

其声商,其味辛,其臭腥。

心邪入肺,则恶腥物。

其性义,其情怒,其津唾,肺劳则多唾。

秋之三月,金王,主杀,万物枯损。

欲安其魄而存其形者,当含仁育物。

施恩敛容,阴阳分形,万物收杀,雀卧鹦起,待秋分定后,斩杀必当无留有罪,乃顺阴气所伤而长肺之刚,顺之则邪气不侵,逆之则五脏乖矣。

  肺神名皓华字虚成

  肺之状其色白,其象悬磬,其神如白兽。

  肺合大肠,外形於鼻,肺有风则鼻塞。

面色枯者,肺乾也。

鼻痒者,肺有虫也。

多怖者,魄离肺也。

身上生黑白点者,肺微也。

多声气者,肺强也。

不耐寒者,肺败也。

好食辛者,肺不足也。

大肠秘者,肺壅也。

颜色鲜白者,肺无病也。

肺有疾,即多嗽,上气,面浮肿,多睡,面生疮,面生黄白,鼻寒脑疼,胸背满痛,四肢烦闷,皮上痒,喉中噎,梦见缯帛金玉美女,自身甲衣,见幡花云鹤,日月贵人,可用咽以去之,平旦叩齿九通,微以鼻引清气,轻咽三十六遍,以去肺之热,并一切邪气,过多亦损。

  秋忌及沐浴修斋日

  七月,勿食姜、生蜜。

五日,沐浴吉。

七日,是三会日,修迎秋斋。

八月一日,修逐邪斋。

四日,切忌市鞋履附足之物,勿食鹦肉。

二十一日,沐浴吉。

九月九日,勿起动林席,修延算斋。

秋七十二日,省食辛味,增酸味,以助肝脏。

  起居法 #

  发欲多梳,齿欲多叩,津欲常咽,气欲常清,脚欲强行,手欲在面,耳欲常按,眼欲数摩,所谓子欲不死修昆仑之法也。

  肺有病即皮肤生疮、及疥痨、上气、咳嗽、涕唾稠枯,宜服排风散子:

  人参丹参各分防风天雄炮羌活秦荒山茱萸各八分沙参五分

  虎骨炙各十分山药十分天麻十二分

  右一十一味,熬捣为散。食上饮汁调五钱匕,服丸亦得。

  黄帝曰:秋三月如何?女曰:以补肾狭苓丸,主肾虚玲,五脏内伤,风寒虚玲所苦,令人身肢湿痒,足行失度,不自省觉,饮食失味,目视茫茫,遍身拘急,腰脊疼痛,不能饮食,日日赢瘦,心喟咳逆上气,转侧不得,起则须人扶策,针灸治疗小折,或乘马触风,不自将护,饮食不节,用力过度,或口乾燃,流涎自出,或复恶梦精便自出,尿血滴沥,阴下湿痒,或如惊悸,小腹偏急,四肢酸疼,气息嘘吸,身肢浮肿,冲人胸胁,遇医不识,妄欲治之,此方主之。

  狭苓防风白木细辛山药泽泻附子紫苑独活芍药丹参苦参桂心乾姜牛膝山茱萸黄耆各三两

  右熬捣为散,炼蜜丸如梧桐子大。先食七丸,日再服。

  肾脏冬王 #

  肾藏属北方水,为黑帝神,形如鹿,两头,象圆石。

肾之分也,主分水气,灌注一身,如树之有根,有左右肾,亦谓之命门,生气之府,死气之庐,守之则存,用之则竭。

重一斤一两,对脐附腰脊。

肾为肝母,为肺子。

耳为之宫。

天之生我,流气而变,谓之精。

精气往来,谓之神。

神者,肾之藏其情智。

左肾为壬,右肾为癸。

在气为吹,在液为唾,在形为骨,久立伤骨。

乃损肾也。

肾合乎骨,应在齿,齿痛者,肾伤也。

经於上焦,荣於中焦,卫於下焦。

肾邪自入则多唾,膀胱为之府。

其荣,发也。

《黄庭经》云:肾部之官玄阙圆,中有童子名上玄。

主诸六府九液源,外应两耳百液津。

其声羽,其味酗,其臭腐。

心邪入肾则恶腐物。

其虫介,凡有甲之类皆属於水,故日介也。

冬之三月,乾坤气闭,万物伏藏。

且冬至之日阴阳争,诸生荡,君子斋戒,处必掩身,节嗜欲,止声色,以待阴阳之所定,昏卧寅起以顺日光,无竞阴阳气,然后全其生,合乎太清,顺乎阴阳,逆之则阴气内伤,肾藏虚乱也。

夜卧叩齿及平旦三十六通,呼神名以安水藏也。

  肾神名玄冥字育婴

  肾之状其色黑,其象如圆石,其神如白鹿,两头。

  肾合於骨上,主於齿。

齿痛者,肾伤也。

又主於耳,耳聋者肾虚也。

骨痛者,肾亏也。

齿多龃者,肾寒也。

齿齲者,肾风也。

耳痛,肾壅也。

多欠者,肾邪也。

腰不伸者,肾冰也。

面色黄者,肾衰也。

肾邪自入则多呻吟,容色紫光者,肾无病也。

肾有病,腰膝连膀胱痛玲,小便余沥,面色黑而齿焦,体重,喘咳盗汗,耳呜隔气,食不下,梦见入暗处,见妇人、僧尼、龟鳖、驰马、枪旗,自身着甲,共往同行,或泛舟,或走马,可用吹以去之。

平旦叩齿九通,以鼻引清气,轻吹三十六遍,以去肾之一切邪气,过多亦损。

  冬忌及沐浴修斋日

  十月一日,沐浴吉,修成福斋。五日,修三会斋,勿行责罚。十一日,勿沐浴,仙家大忌日。十一月,修启福斋。十六日,沐浴吉,勿食葵。

  十二月,勿食鳖、牛肉、腊日修百福斋。

十五日,沐浴吉。

二十八日,修迎新斋。

至晦日沐浴,焚香悔过思善。

冬十二月,省喊味,增苦味,以助心脏。

肾有病即多小便.腰胯疼痛,梦与鬼交,宜服八味丸方:

  狭苓泽泻牡丹皮各三分桂心附子各二分生乾地黄八分山茱萸山药各四分

  右熬捣为散,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空心酒下三十丸,忌生萝卜。

  黄帝曰:冬三月,宜以如何?女曰:以护命狭苓丸,主男子五劳七伤,两目茫茫污得风相出,头风项强,不得回转,心腹胀满,上连胸胁,下引腰背,表裹彻痛,喘息不得饮食,咳逆,面目痿黄,小便淋沥,阴痿不起,临事不兴,足肿腹痛,五心烦热,身背浮肿,盗汗流出,四肢拘拿,或缓或急,梦寤惊恐,呼吸短气,口乾舌燥,状如消渴,急急喜怒,悲愁呜咽,此方主之。

  狭苓山药肉桂生山茱萸巴戟乾姜白术牛膝兔丝子各一两细辛防风泽泻柏子仁牡丹皮各半两附子一两半

  右件药并熬捣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先食服七丸,日再服。

  脾脏王四季 #

  脾脏属中央土,王四季,为黄帝神,形如凤凰,坤之气,土之精,象如覆盆。

脾者,裨也,裨助胃气。

在心下三寸,重一斤三两,阔三寸,长五寸。

脾为心子,为肺母。

外通眉阙,能制谋,意辩皆脾也。

口为之宫。

其神多,嫉妒盖起於脾也。

脾无定形,主土阴也。

妒亦无准,妇人多妒,乃受阴气也。

若食熟软之物,则全身之妙道也。

脾如磨之转化食,食不消是脾不转也,坚硬之物乃难化也。

若食讫便外,脾则侧,侧则不化食,乃为宿食之患。

若劳形之人犹可,若年过五十或闲乐之人,故自攘其患也。

脾气通和则口知五味,脾气有病则唇黑口乾,不思食,不知五味。

《黄庭经》云:脾长一尺掩太仓,中部老君治明堂。

其声宫,其性信,其味甘,其臭香。

心邪入脾,则不闻香气。

其虫裸,主於吞。

脾生於中宫,脾居左脸,主於层口,口为戊,舌为己,合於肉,荣於层。

藏不调即伤於脾,脾不调则伤质,质神俱损则伤人之中风,口涎舌硬,乃为脾气受邪也。

当四季月末十八日,少思屏虑,屈己济人,不为利争,不为阴贼,不与物竞,不以自强,恬和清虚,顺神之德,而后全其生,逆之则脾肾受邪,土木相克也。

  脾神名常在字魂庭

  脾之状其色黄,其状如覆盆,其神如凤。

  脾与胃合为府,居左胁,寄二宫,六气肋,王於四季,转化其生而入於熟也。

食不消者,脾不转也。

多食者,脾虚也。

不顾食者,脾中有不化食也。

食不下者,脾塞也。

面无颜色者,脾虚之也。

好食甘物者,脾不足也。

多惑者,脾识不安也。

有风及肺疾者,食多乃脾虚也。

肌肉鲜白滑者,脾无疾也。

脾声主宫,官为五音之长,律应黄锺,脾闻乐则磨。

脾是元气之本。

宫居太阿,色黄体重。

土王六月,亦寄四季,有身沉力弱不欲食,身上习习如游风,心中自闷而色痿黄,梦见动土、或在野圹,及见道士身居城垒,童儿共行,可用呼以去之。

平旦叩齿六通,微以鼻引清气,呼三十遍,以去脾之壅滞,过多亦损。

  六气法 #

  上热呵心火,眼昏嘘自治,肺寒咽即效,耳病着心吹,脾胃常呼吸,三焦滞处嘻,山中无药物,见此是良医。

  嘘、呵、咽、吹、呼、嘻,此六字去五藏诸疾。

比者方书亦多乖错,今寻讨修养经书,究穷义理,此六字定矣。

若脏腑有疾,但澄心定意,想气存思,微微嘘呵,邪气自然消散,所言止三十遍过多亦损者,此大约言之,亦无准定。

稍觉舌关清玲,则疾已过矣。

脾有病即气满冲心,四肢虚肿,宜服诃梨勒丸方:

  诃梨勒皮七分山药牡丹皮泽泻山茱萸狭苓华拨芍蓊各八分乾姜五分

  右熬捣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枣汤下三十丸。

  胆脏

  胆者金之精,水之气,其色青,其神形如龟蛇,象如悬瓠,附着肝短叶下。

胆者,敢也,言人赡气果敢。

重三两三铢,为肝之腑。

若据胆则不在五脏之数,归於六腑,绿胆下亦受水气,与坎宫同道,又不可用六腑,故别立胆脏。

人之勇央者,盖发於胆脏也。

合於膀胱,亦主於毛发。

《黄庭经》云:主诸气力摄虎兵,外应眼瞳鼻柱问。

脑发相扶与俱鲜,胆部与五脏相类也。

且胆寄於坎宫,使人慕善知邪,绝奸止佞,欲行直道。

胆主於金,金主於杀,故多勇杀之气。

万物杀者则悲,故人悲者金生於水,是以目有汨也。

心主火,胆属水,火得水而灭,水得火而煎,阴阳交争户,水胜於火,目有相也,相出於胆。

胆水主目瞳,受木精,二合男子。

五十目暗者,肾气衰,胆精喊而可补其肾。

长於肝,欲安其神,当息忿争,行仁辅义,后乃全其生也。

  胆神名龙耀字威明

  胆之状其色青,其象如悬瓠,其神如毫蛇。

  胆合於膀胱,上主毛发。

发枯者,胆损也。

胆有病大息,口乾,心中澹澹,似被人补逐者,倾也。

胆实则伤热,热则精神不守,起外无定;胆虚则伤寒,寒则或畏,头眩不敢独外。

爪甲乾者,胆亏也。

无惧者,胆洪实也。

无故相出者,胆虚也。

好食苦物者,胆不足也。

发燥者,胆风也。

毛炼者,胆热也。

颜色青光者,胆无病也。

梦见与人斗争鬼交者,胆衰也。

胆有病用嘻以去之。

平旦叩齿九通,以鼻引清气,轻嘻三十遍,以去胆之病,过多则损也。

  三尸名 #

  彭居、彭质、彭娇,每夜呼其名七‘苏.遍,卓然虚冷,饵然不寝,尸亦港形而孕游,无得再宅於人身也。

又能以身谕国,心神自然王也。

经曰:候王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则三尸其如予何?是以身安而家国可保,心定而性命可全也。

若淫於酒色,嗜於腥荤,乃千变万化,随欲而归,诸息自生,乃於道情而疏矣。

  后序

  人察阴阳之气,以成四大之形。

一身之中一国之象,胸脸位同宫室,四肢亦类郊炯。

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百姓也。

君能化及百姓,而天下晏然;身能血气调和,则四肢宣畅。

是以圣人治未病之身,宝不泯之寿,任情舒卷,屈迩随时,恬淡炼神,举措畏慎,为本也。

经曰:人不畏威,大威至矣。

摄生若无畏,则心乱而难理也,形躁而!个不宁,神散而气昏,志荡而意逸。

老子曰:善摄生者,陆行不过兕虎,入军不州了被甲兵,乃喻畏慎也。

又云: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宜在恬淡也。

摄生之法亦甚多途、则有焚香开经、步虚蹑斗、危冠短褐、茹柏餐松、炼汞烧丹、草木丸散、千岐万路,不可遍穷,殊途同归,百虑一致,若丹恳久着,虔诚岁深,真君可知,为之潜运乎?书曰:天监孔明,福善祸淫也。

是以覆载长存,圣贤不灭。

生者,天地之大德也。

死者,天地之荼毒也。

所以拂尘衣,去荼毒,静五脏,运三元,开黄庭之妙经。

览紫房之秘诀,然后能存能亡,能晦能光,出化人之表,入太漠之乡,无心而朗鉴,无翼而翱翔,嬉明霞之馆,谠碧云之堂,长生可冀也。

  经云:老子修身千二百岁,吾形未尝衰。

又云:神将守形,乃可长生。

长生之道,非贤不传。

轻泄者获戾乎?天官信听者,记名於仙籍。

殃庆逮於九祖,升沉止於一形,岂使世之愚凡悉闻悉见!自羲轩已来,广成、赤松、令威、安期长生之法晓然,何迷而难返?亦有混沌自然,体合变化,智周万物,道亚三清,即高玄皇人之流也。

又有功成累劫,德被尘沙,神化无方,飞腾自在,即杜冲、尹轨是也。

山居养气,无欲无为,守道守精,心澄碧落,即许由、巢父是也。

远则名书竹帛,近即所在传闻。

愚昧者如瞽如聋,智识者且荣且贵。

陶隐居之书史满腹,毕而何有?长斋腹空,毕而何归?奇功绝代,毕而何用?乾象通神,毕而何知?老子云: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何不分灵台之毫末,入虚无之大门,天地坏而我全,万象尘而己在。

积善余庆,保合大和;积恶灭身,而自伤何悔!斯乃道不负人,人能负道也。

圣贤留教,岂可轻耶?且身居浮世,万累劳华,不必绝粒居山,顿舍尘俗,但能顺时摄养,渐臧骄奢,五味五声勿唬勿嗜,知其恬淡自然,得长生之妙道也。

天主阳而动,地主阴而静。

天动也而北辰不移,地静也而束流不息。

故静者天之心也,动者地之气也。

心静气动则道无不成也,疾无由生矣。

学道者欲得广行阴德,慈心救人,重道轻财,不吝金玉,救人穷乏,谓之福田也。

默然养气,恬和冲神,以善以谦,勿欺勿诈,少思少语,少欲少愁,勿信妖讹,勿杀生命,勿行阴贼,勿嗜五辛,勿与人传衣巾,勿与人争曲直,勿向北秽污,勿久视三光。

六甲日勿食鳞虫,晦朔日思修善事,甲子庚申日别室静坐。

寝外处不欲虚堂高敞,匪唯风雾难防,亦令魂魄恍惚。

卧不欲仰,枕不欲高,寝处不欲停灯。

夜行须呜天鼓。

八节日勿行威令,秋分日尤须斋心。

神人赞云:子欲升天慎秋分,事无大小皆上闻。

以罪求仙诚甚难,知此学道为心寒。

若眠梦不安,心中惊悸,此是七魄欲散,五神执争,疾祸将侵,必须慎护,晓夕端坐,叩齿三十六遍,咒曰:

  九天上帝,四门八灵,七房三玄,三素九精,太一桃康,上诣三清,请告帝君,摄命黄宁,速召七魄,校实神庭,若有不祥,七尸鬼兵,但呼双真,流烛炼形,太微大神,斩伐邪精,三神和柔,血尸沉零,神归绝宅,触向利贞,使我神仙,永保劫龄。

  神农忌慎法 #

  黍米和葵同食,作症癖疾。

大豆与猜肉同食,作壅气疾。

青豆与蚱及鲤鱼同食,成瘦疾。

经夏曝中乾脯,令发虫疾。

祷麦缅与堵肉同食,成恶疾疮兼动风。

赤小豆多食,令人枯瘦。

甜粥与苍耳同食,成症气。

诸酒浆临上不见影者,杀人。

经宿葵,食之发五种瘤癖疾。

葵和鲤鱼蚱,食之害人。

芥和兔肉同食,成恶疾。

白苣和酪同食、成寸白虫。

生葱和蜜同食,害人生。

葱与鹦子、雉肉同食,兼白犬肉,作癫邪疾。

发症癖。

韭和牛肉食,发瘦疾。

野苣勿与蜜同食,作痔疾。

仅花不宜多食,发痰饶睡。

凡果子生食,多发宿疾。

李子与蜜同食,和水多成痰。

桃食了入水,成淋疾。

诸生果子停多日,食之皆发宿疾。

放入水沉者,不可食,成外癖疾。

  夫摄生之事,忌食父母及己身本命之物,令人寿不永也。

诸肉自死者不可食,损害人生。

肉与牛乳同食,成苗虫。

驴马肉与猪肉同食,发霍乱。

诸藏及胴如水洗之状,不染尘土,有大毒,不可食。

马肉共苍耳、仓米同食,害人。

羊肉与生绘及酪同食,皆有所伤害。

诸饮食上有游蜂停住者,皆有毒,勿食之。

,诸色肉不得用桑拓枝刻,食之成恶虫病。

羊肝不得· 入生椒同食,破人心肝。

猜肝不得与绘同食,作审疽。

兔肉与生姜同食,作霍乱。

猜、牛肉共酪同食,作气癖。

鹦肉与鳖伺食,害人。

壬,子日忌杀一切黑色生命物。

丙午日不得食鹦等肉,虑被火烧厄。

庚申、甲子日宜斋戒,心祭祀鬼神,余物不得。

食。

若诸色肉煮炙赤色不变者,皆害人。

新热疾差,忌食一切肉,但疾病未平复,忌食煮韭等。

  自按摩法 #

  以手左拓右拓,上拓下拓,前拓后拓,瞋目叩齿,摩手热摩跟,拔耳捩腰,震动双作,只作反手为之,然复掣足,仰展覆展,都数约至七八十而止。

徐徐作之,仍想空中太和气渐下入顶,如云入山,入皮入肉,入腹入四肢,五脏皆受其润,则觉腹中有声,意专存思,勿念外绿,则元气达於气海,须臾自达於涌泉,但日引一通至三通,令人力健,耳目聪明,百疾皆去,无限年月长存不忘,得满千万通去仙不远矣。

  四气摄生图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