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妙始经

太上妙始经 #

  经名:太上妙始经。撰人不详,约出矜南北期。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

  太上妙始经 #

  太上老君曰:道出於无形,无名无声,无色无味。

淡然以虚无为宗,自然为生,以清微玄元之气为本,有无极之功。

无表无裹,亦无上下,无有前后,静为一体,先天地而生。

其要妙广远弥漫,不可得名,故字之曰道。

合则为元气,散则天地。

天地三千六百亿万岁一合会。

数穷於三五七九,而天地寿尽。

寿尽之时,阳精化为火,阴精化为水。

先以火烧,其上至六天,下至九地。

然后以水平之,混而归一。

复三千六百亿万岁一开,方复分别元气,清者为天,浊者为地。

天玄而清,地本而黄。

太阳之精为日,太阴之精为月。

复分日月之精为星辰二十八宿。

天有四时、五行、六甲、十二时。

天地之气交合,然后人民、禽兽、草木、蛤行、蠕动,森然皆生。

乃有五岳、四渎、三十六山,兴云布雨,置立三皇五帝,胤冑百姓,更相产孺。

如此元气一合一开,无有穷极。

从始至终,益已数千百万岁,开合不可复计。

天地终讫之时,万物形象皆成虚无,惟真人道士功德无量,能千变万化,炼易其形,在九天玄元之上,乃解穷天地数千百万变易,有此无极之气耳。

当此之时,惟有神明元气。

元气以道为先,故天下莫大於道。

夫天地六合,其外如鸡子,又似车轮,元气绕之,如日之晕。

元精之所散也,六合中央广方各一万八千里。

此山尽黄金、瑁璃、水精为之上。

宫室、草木、禽兽,皆有七宝之形。

其上即天帝之所主,主录天下三万六千神。

万物死皆属之昆仑山。

上复有九天。

九天,都名耳,有数千万重天。

但大域穷於九,九是数之极也。

诸天宫室皆悬在空虚中,言天中人皆有空虚之身,能飞行,目能微视,耳能微听,变化三天,是无上正真道界。

最有功德,乃得生此天中。

此天以下各随功德多少,所生各有重界。

昆仑山以下有九地,地下有一重水,水下有风。

如是风水之地各各有九重,更相擎持。

今之地动者,是风水摇也。

王者有大功德,若有冤酷,故天地为之动,鬼神为之感。

此九地之下各有诸鬼官府及诸地狱。

九天中亦有狱。

九天之上,仙圣所住。

九天之下,鬼神之所住,即是今之邪官邪伪之所统。

其中各有君王,更相主录,无有毫差也。

天门在西北,地户在东南。

天门地户,正相对之神。

东名曰钧天,有八十一国,纵广八万一千里,今之土国也。

山之南名曰炎天,有六十四国,纵广六万四千里。

山之西名曰素天,有四十九国,纵广四万九千里。

山之北名曰玄天,有二十五国,纵广二万五千里。

如此四天之民,土界各异,别日月星辰、五岳四渍、三十六山。

彼三天所生不同,在人罪福。

故书所不载,自今及古,天生圣人,不使书说,正在此一国土,君臣、父子、尊卑、善恶,此天之民最苦,耕织赋役,有饥渴、疾病、官府,死生之痛。

人生时能备道科,或死七日后,皆生诸天中福舍安稳之处,长在道气气中,无复谪罚,福流子孙,能解脱七世重罪。

若下生人中,必为豪贵子孙。

生时惟恶无善,死时入地狱,考治魂魄,苦痛备至,归罪谪罪,以力偿人。

若出为人,必生下贱痴愚之中。

昆仑四天以外有铁围山,山外有日月所不照,名日八冥界,则泰山府君之位,统领储狱。

人死归之,简录罪福,然后分遣其人入於诸狱中。

狱中有擭汤、转输、铜柱、铁锥、刀剑诸苦痛,不可具言。

过此九天九地、昆仑四方,六合穷此。

此外惟有元气周匝虚无所,复有圣贤所不能辩。

地气黄,黄主中央,故昆仑山者如车毂,六合施之也。

今之日月出从汤谷,汤谷中有木名扶桑。

日出时上其上半天而行,暮没时入蒙泛。

蒙泛、汤谷,皆水名耳,与地一重水相通。

故今地与日月相逮而行,出入、长短、亏盈、机衡之数,从此而始,天地死生变化穷。

六合之内,一生一死,辗转相起。

诫子:欲离三官忧苦,但当备持法戒,存师念道,道不欺人。

道常在世问,世世救度一切众生。

或为帝王,或为下吏,或为凡人,或为踬人,或为乞儿,或为禽兽,或为老物,或为星辰,故人莫能知之。

诸贤者若能行善无恶,功德备足者,可得白日升天。

尸解神仙自不能尔,命过寿终,其当归死。

人有宿命,不可怨道也。

又诸天中之人,身长丈三。

人之形长八尺以还,鬼之形长五尺以还。

人与天地正等,有三万六千神,万八千官府,三百六十机关,故十月而生,取天地十方数也。

人面有五岳四渎之形,有八卦五行六甲十二辰,有四象。

四象者,风水火土也。

合此四气,然后成人。

故人生必受父母阴阳和合,万神具足,乃得为胎,生胞衣中,谓之罗网。

罗网未脱之时,皆识昔日由来。

一生能啼之后,入人道则尽忘之也。

故能来动摇血脉,骨肉温暖,此皆四象之所为也。

故死时气绝风去,身玲火去,血聚水停,坚强土住也。

六畜亦受阴阳五行,但不尽备知,以为下贱耳。

人生之时有和气合其形,死之时劲风解其身也,故日生死也。

故诸天道之法自然。

是以人生之时施行善恶,而罪福自应如影之随形,响之应声也。

子当思真念一,可道遇此也。

故其法清严,不可妄施。

道常在人问,不去须臾,但人不知之耳。

月朔、十五日、月晦,此三日天帝当遣六部都录使者,案行天下,主书人之善恶,可不慎之。

可不慎之。

  老子曰:吾自开辟已来所说诸经,有数百万卷,或有藏在兰台玉函石室之中,秘不出世者,不可计数。

至周幽王时衰乱,吾乃至函谷关,教关令尹喜道术。

喜得道为真人,将尹喜西入胡国。

先至厨宾间崛山中行道,为国王所烧,不以为困。

道见虚空之身,项负日光,体有金刚,七十二相,八十一好。

国王服受其道。

复为胡作四万言经,名曰《般若波罗蜜》、《道德五千文》三十品。

复与尹喜至舍卫国,四月八日化生为王国太子。

年十五去国学道,道成日释迦佛。

佛,胡语,汉言仙也。

关令尹喜易名日阿难,沙门弟子学其法者,千二百五十人,称菩萨。

菩萨者,胡类,今之道民也。

教化胡毕,以五月十五日尸解,托入泥丸。

泥丸,无为也。

道无常名,无有常形,或称释迦文佛,或称维摩请,或称转轮王,如此分身别气,辗转教化,化有万端。

故明法效其形,立浮屠,作泥人,美采木象也。

还汉中而号太上。

大道无为,太上者,言无复过其上者。

老君,言先天地而生,有无极之气,故称老也。

道法无为,乐生恶杀,以慈心为大。

世人不知,乃杀生梼杞以求生,弃无为之事,更作有为之业,故令世人疫疠纵广,疾病弥起,不时太平。

吾当演出正一盟威之道,统领八极四海之内三万六千神、群仙兵马、将吏军士、六丁八史等,威伏群邪,降魔伏鬼,皆上就真一。

天上天下无复为邪,祆恶群魔,一朝罢息。

道之教化,以师为主。

故授张镇南正一之法,令世世子孙执持文教,化喻万民,布置男女道士,化领民庶。

天地变易之时,道当点持名录,更相救度。

诸贤者明听:经戒,道之本起,三洞经戒科律甚众,恐人不能悉备,故出盟威正法,以救凡俗。

今以相一不,子宜慎之。

  太上妙始经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