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气养形论

神气养形论 #

  经名:神气养形论。不着撰人。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参校版本:《云笈七签》,收入该书卷三十四。

  神气养形论 #

  混元既分,天地得位,人与万物,各分一炁而成形。

动者禀乎天,静者法乎地。

天地之问最灵者人,能养人之形者,唯炁与神。

神者,妙万物而为言;炁者,借冲虚以为用。

至人之言,莫先乎炁;至人之用,莫妙乎神。

我先生得至人之道,见生死之机,常味於元味,用於元用,为於元为,事於元事,知神炁可以留形,故守虚元以养神炁,知杳冥可以致信,故入杳冥而观至精,则天地之问,其犹崇钥乎,至人之不死,其犹谷神乎!先生曰:虚元之中,有物谓、之神,杳冥之中,有物谓之为。

炁者,结虚元以成妙。

故大洞真人曰:三月内视注心,一神则神光化生,缠绵五藏,其理明矣。

且炁者,神之母,神者,炁之子。

欲致其子,先修其母。

若使神不受味於炁,则炁元以通灵;子不求食於母,则母元以致和。

道经曰:既得其母,以守其子,既得其子,复守其母。

《束华玉书》云:击子长存心安宁。

此皆谓修真之要言也。

加以耳目者,神之户牖,阴阳者,炁之干戈也。

夫能闭户牖,息干戈,皆在神炁之默用。

若炁有所习,神有所归,即元关枪而不可开,元绳约而不可解,万物贞明,皆奉不言之教,任元为之化矣。

《道经》云: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吾将内静虚元杳冥之宰,当视不见之形,听不闻之声,搏不得之物,三者皆得,即我命在我不在於天。

尹真人曰:内观神光,不可谓元明,反听神声,不可谓元音,握固精神,不可谓元形。

故修道人为视者见,为听者闻,为搏者得。

有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元忧。

先生曰:我亦不梦,谓之神游,我神常游,不击於昼夜,独处於逍遥之墟,不贷之圃,是谓采真之乐矣。

吾欲分而为赤子,则赤子因炁母而成形;吾欲分而为婴儿,则婴儿因炁母而成质;吾欲分而为真人,则真人因炁母而致灵。

此三者不可分,故混而为一,一为我神,神在我身中。

嗟乎1.妄作之俦,或存或守,胡为尔丹?胡为尔青?心迷尔真,目乱尔形。

不知形者,不可与言炁,不知炁者,不可与言神。

知乎形、知乎神者,则资乎道矣。

且炁不能运则纯精不应,神不能用则真景不明。

故神明而能使炁,炁专而能应神,则知不修不能自明,炁不专不能自柔。

《道经》曰:专炁致柔,能如婴儿乎?《黄庭经》曰: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炁(乃)成真。

正谓此也。

后来学者,或吐或纳四时五芽之炁,或服引七宿二景之精,握固以象胎形,闭炁以为胎息,殊乖真人之妙旨,益是古来之末事。

如此之徒,浊乱元炁,尤损於形神。

夫至人以心游於淡,炁合於漠,饮漱於玄泉,胎息於元味,则神光内照,五脏生灵,自然有紫烟上浮,玉彩交映。

敬传先生之旨,化白为朱,积精成形,口衔灵芝,降於形中,是为真仙之卫。

守中抱一勿失,与天地齐毕。

  神气养形论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