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道经

显道经 #

  经名:显道经。不着撰人。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

  显道经 #

  老子曰:人有五心,面有五色。

力壮气盛,肌肤充溢。

骨涌面白,血涌面赤,髓涌面黄,肌涌面黑,精涌面光,气涌面泽。

体性各异,刚柔难成。

或有聪明,或有迷塞,或有诚信,得道诀法,或有强梁,反白为黑,令道不明,慎勿授与。

老子曰:人有盛衰,自在兆身。

年立十五,神驻丹田。

年立二十,精气益强。

年立三十,势力横行。

年立四十,头神损,白发生。

年立五十,目神损,无光精。

年立六十,藏神损,五喉伤。

年立七十,足神损,行梁张。

年立八十,阴神损,茎不强。

年寿百二十为天年有道者度,无道者凶。

不须远虑损精神,安心守靖,虚无淡泊,自为真人。

  老子曰:道成之法,其变非一,唯有五藏,道之所历。

玄道有根,太虚中立。

以无为本,不可止失。

道有雄雌,相随不别。

其神是魂,与魄并合,变成赤子,养人体骨,上下浮游,通利血脉,衰无所容,神不迷惑,精之道之,名日淡泊。

  老子曰:道生三部,各自有名。

分为六腑,交会丹田。

总揽百脉,制御阴阳。

一吸一呼,有死有生。

不得奢精,泄去符信。

道成变化,登乎太玄。

三合成德,与天交并。

审而还丹,名日自然。

  老子曰:初入道室守玄元,玄中有玄是我命,命中有命是我形,形中有形是我精,精中有精是我气,气中有气是我神,神中有神是我自然变化太虚。

审能存之,寿命自延。

  老子曰:德以形为车,道以气为马,魂以精为根,魄以目为户。

形动德散,气越道叛,精消魂损,目动魄散。

是以圣人静形闭气,畜精爱视,道德凝滞,魂魄固守,形一神万,道成变化,临危不惧。

子之修而得道大要。

  老子曰:合道不言。

得无文之真,头发茂盛。

得道之根,手足汗气充盈,昼夜不外,日月合光,不饥不渴,龟龙胎息,冬温夏冻。

道士之服饮食玄丹,登於太清,还年不老,道之自然至道不远,近在己身。

恍惚存亡,匿影藏形。

洞浸万里,观於九天。

持意如水,命乃久存。

  老子曰:授道之法,必择柔仁,无暴无躁,行之立成。

非有才巧,积习入神。

得之者度,失之者伤。

毫厘之初,玄道幽深。

驱马万里而不遇观,骸骨之中,无不异者。

但修身守道,道自归子。

  素道解 #

  老子曰:初入道室,法先以破除之日,解五过七污,束流水上沐浴,斋戒,令身鲜洁,五脏平安,志意和适,除损万事无为,淡泊,则可治道,明受师法。

  或问:初入道室,高燥鲜洁不?老子曰:先以生炭着於室中,令逐湿气。

无令有虫鼠。

振帏帐林席,无令有尘垢。

昼夜烧香,令内中皆香。

无令有器物,有器物则意不专一。

  或问:初入道,先斋戒不?老子曰:先五日沐浴兰汤,身乾发燥,饥饱适意,精气和悦,乃可入室也。

  或问:道欲闻百乌音不?老子曰:常使人远逐飞乌及鹦犬,四邻无喧哗,以清静为本。

  或问:道时手足问有尺寸度数不?老子曰:以意适之,各有尺寸,不相干错,名为之淡泊矣。

  或问:道枕席有高下法不?老子曰:枕高肝缩,枕下肺骞,以四寸为平枕,席令柔软,其息乃长。

  或问:道外当偃,或有数者不得正偃,云何?老子曰:正偃身安,其气易行,无倾无侧,无屈无伏。正偃者,道之大法。

  或问:初道气息未习,欲长反短,欲散反疾,欲留反还,云何?老子曰:初道务清务静,无强无长。

或问:息得时何以为验?老子曰:气初至时,肠呜脉动手足痛,气之故也。

  或问:气至身何如?老子曰:气至身,身渐寒,欲惊安心定志,无使之惊,听气之所为也。

  或问:道气出入常从何来?老子曰:气出丹田者,人之命门,元气之本根,五脏得之,以鲜明精气之所出入也。

  或问:道气生丹田,出入何脏?老子曰:吁入肺心,吸入肾肝,吁吸相逢,交会太仓,三焦和引,拘制魂魄,自然之气,道之命长,审而行之,必为真人。

  或问:道行气有昼夜不?老子曰:昼存气府,夜存神宫。气府者,名曰丹田。神宫者,名曰明堂。昼不存气府,元气不行;夜不存神宫,目不睹神。

  或问:道气未至当如何,须起欲外及倦得动摇,可不?老子曰:倦须复起欲卧自恣,气未至时,为之无数。

或问:道气或有能者,或有不能者?老子曰:要在体性,有精者道之易,无精者道之难。

要当心专,亦有相禄。

  或问:道气男女同法不?老子曰:丈夫精者,二三日得气;妇人精者,四五日气通则有所闻见。道之证验,精气之大效。

  或问:道有老少不?老子曰:年少者气易行,年老者气难行,用日为迟,要少气休矣。

  或问:道自以筹长三寸柱丹田者,何?老子曰:初道气时,教恐妄其丹田,气不流行,故乃以筹柱丹田,举其柱,令气到其处。

  或问:道时丹田久昼明,日可因之,不将更久乎?老子曰:数明久,田无发绝,久久自见其田,明如日光,气到如涌云。

  或问:道时可衣小衣不?老子曰:初道尽解衣去之而淡卧手足,扰被去身不寒,恐后伤人,衣小衣为善。

  或问:道已解可得起不?老子曰:手足定系盘鼓,呼侍者取衣,则起,步引以举盘鼓者,重爱其气,不欲令气得越泄矣。

  或问:一日可数道不?老子曰:道时一日三四为之,百日后道成且为之不数道,夺人气息。

  或问:道绝久复为之,可得饮酒不?老子曰:可,或有自恣,贪酒者而不常道,后复为之,气行如故。

  或问:道无室可於外不?老子答之曰:初於室成,百日后自恣,要不如密室鲜洁为善。

  或问:道有轻举,何等轻举?意将梦之其形自举乎?老子曰:道气久精神振之,其形自举,此道将欲成之。

  或问:道求度世,欲止民问成可不?老子曰:民问多欲,令意不专,入山潜处,守志自然,功满形变,则得长生。

  或问:道成后,可得入房室不?老子曰:欲得飞仙度世,勿入房室,不欲度世者,百日之后可自恣矣。

  或问:冥夜可道不?老子曰:禁之。夜为死气,邪鬼并行。昼为生气,以用鹦呜、平旦日出,令气易行。

  或问:道常以鹦呜为始,秋冬云何?老子曰:春夏以难呜或至平旦,秋冬以日出或至食时,要取密室和温,早晏无所在。

  或问:道所见怪,何物乎?老子曰:道数十日,有白头老妪从一女子常侍左右,有顷去,忽不知所在,是其怪也。

  或问:道见怪手足扰,.口妄言,瞑目顾念田不?老子曰:专心一意,瞑目念田,行气如故,勿薛勿疑,久久怪自休。

  或问:道常暝目,念田何容见怪?老子曰:意未专,志未定,则见怪,无自是,无恐起为他事,无与之语,与之语则将人俱去矣。

  或问:道未至时,手足扰,口妄言,岂故为之,将自然乎?老子曰:是自然气之所为,非邪所教。

  或问:道手足扰,口妄言不止,云何?老子曰:远者二时,近者一时,气定意专则自休矣。

或问:道见怪者,告人已不?老子曰:告人者,神后不复来,怪者真人之媒驿,勿骂呵堂为善。

  或问:道已解,得讲诸缪恶不?老子曰:讲诸不祥则致凶伤,恶梦恍惚,众邪合同,正气难致,邪气往从。

  或问:道已解,何时饮食乎?老子曰:道已起步,步已则食。不步,气合含饮食则消矣。

  或问:道欲何食乎?老子曰:食之乾轻之物,梗粮、麦钞、脯誊、枣栗,令息条长,养生之道。

  或问:道已· 后几日可得食重物熏菜不?老子曰:道成后百日,欲得为食,以要节少为本。

  或问:道欲少食饥云何?老子曰:虽饥气息安靖,食饱者五脏交格,令气难行。

  或问:道常道气可绝谷不?老子曰:将欲度世离俗,急当绝之以气息,久久不饥不渴,道之大要。

  或问:道欲习精思,不欲绝谷可不?老子曰:食谷满腹,腐污盛粪神不居形,但道不止,久久自不饥。

或问:道人生从小至大,以谷自长,何为绝谷乎?老子曰:谷唯生人长大,不欲使人食之至老,老死皆由於谷矣。

  或问:道绝谷可得度世不?老子曰:合无者自知,自然不食,但存气炼形,何忧不长存。

  或问:道欲绝谷,五藏有微病云何?老子曰:且勿绝谷,节食为之。又百日之后,断谷稻米粥及饵清物。

  或问:道成后可饮酒不?老子曰:酒令人迷惑,气脉烦结,百脉不通,留生热,不如不饮,可为清洁。

  或问:绝酒可以道不?老子曰:不可伤人血脉,欲道先吸气,满腹吐之数十,则可以道。

  或问:道饥饱有所伤不?老子曰:大饥气不藏,大醉气越,大怒气竭,大乐气飞扬,大惊还伤神。

  或问:道动止有法禁不?老子曰:久视伤明,久听伤聪,久卧伤气,久劳伤精,久住伤骨,久行伤筋。

  或问:道五味有所伤不?老子曰:咸伤血,酸伤髓,甜伤肺,辛伤心,苦伤精。夫五味,各有所伤,要取入口,味和为甘。

  或问:风寒雨湿,可以道不?老子曰:禁之。无以闭目,豫而避之,积道气盛,邪气无所从伤之。

  或问:灸刺若创,服药可以道不?老子曰:禁之。灸刺及创,令气越泄。服药伤五藏。

  或问:道坐起有法度不?老子曰:坐常平膝,垂阴曳腰,直膂昂头,内视含气安息,形充气盛,精神不越。

  或问:道意常不乐,惆怅不安,何所存思?老子曰:常念善则善,气来,若尝思念恶,邪来伤人。但专心守道,邪无以干。

  或问:道时有所存呼?老子曰:先呼五神名,心神名陶吻,肝神名监监,肺神名严严,脾神名卑卑,肾神名抚抚。

从次呼之,以处丹田,气则至矣。

或问:道入室,阳气所从生,本命何所系属?老子曰:气所生者生於胆,命所属者属於目,知此二者则可入室,不知此二者,道必迷惑。

  或问:道气成积年,以何为证?老子曰:积年道日久,洞浸万里,日月星辰、明镜炬火、辉辉日光来照形兆,诸神营卫,不召自来,是道之证,慎勿妄语。

  或问:道成时有限度不?老子曰:六十日为中度,百日为大度,其已道成,身不复老,数有日久气行如风雨。

  或问:道身有规矩,为何处所?老子曰:规矩之房中有纪纲,圆则为规,方则为矩,安规击矩谁知之者?而知规矩父子相与耳。

  老子曰:无卖吾道,以行求钱;无街吾道,强授豪荣;无损吾道,以与诡佞。吾道秘重,万金不传。有圣则出,无圣则藏。传得其人,令道清明;

  传非其人,还受其殃。藏之金室,闭以玉阙,含口结舌,无泄吾文,以血为盟,上谒元先。

  老子曰:凡世俗人求道德,先存其神,其正白如明珠,平旦存在鼻下人中;食时在发际中;日中在头;上哺时在颈项上二者中,下哺在腰;日入在龟民;夜半在玉英;头过在胃问;向晨柱脾;鹦呜在肺,过喉入中;平旦复在鼻下人中。

饮食行步出入,意当常念之。

是谓存神长寿,种道德之根。

  绝毅食气法 #

  凡欲绝食、升虚求仙之道,当安处静室,先呼三神之名,然后服气。

  一、元先帝卿,守上丹田,使我求得所从,送给行厨,令气充足。

  二、子丹光坚,守中丹田,使我求得所从,送给行厨,令气充足。

  三、元阳谷玄,守下丹田,使我求得所从,送给行厨,令气充足。

  呼三神已,晨朝空腹正外,东度,手脚离身相去五寸,卷两手如婴儿握,头下却枕,合口闭目,口含一椒,取其津液,鼻饮气,一咽灵泉已,口中微去其气。

如是饮气三百六十,名为一顿。

九十饮,事须一息,调定气力,更从一始,复满九十咽。

如此四息,得成一顿。

日中、日入,饮服亦如前。

日满十旬,药力始备,当息之问,具行六法,除却六病矣。

  一嘘去身极,二呵去热气,三吹去风,四啸去玲,五咳去气,六吹去烦。

  禁目不得久视,行不得过远,语不多,立不久,眠须少,又不得骑乘。

当服气时,若渴饮水及蜜浆,欲服前先绝食想药必易成。

若不堪,服过时不得食玲热食,五味不得过分,不得顿食饱,必损人。

初过时,先食少粥,渐喊气数,经数日方食饭,亦不得饱。

服气转少,食渐转多,至复日然后乃饱,服气方止。

此是安全之道。

绝谷三日小极,十四日复小极,头眩慎勿怪怖也。

休根一旬,精气力初微,颜色痿黄。

二旬之时,动作眩普,支节梁张,大便微难,小便赤黄而已,或时下利,前唐后强。

三旬之时,身体消瘦,重难以行。

四旬之时,泊色转悦,心志安康。

五旬之时,五脏调和,精气内养。

六旬之时,肌体如故,机关调畅。

七旬之时,心恶喧哗,志愿高翔。

八旬之时,淡泊寂寞,信明卫方。

九旬之时,荣华滑泽,音声洪章。

十旬之时,精气皆至,其效日昌,修之不止,年命自长。

三年之后,灸盘除灭,颜色有光。

修至六年,髓填肠韧,预知存亡。

经历九年之后,役使鬼神,玉女侍傍,脑实胁并,不可复伤,号日真人,上佐上皇,与天同寿,日月合光。

传非其人,身受灾殃。

  神仙图曰:子常念道,道亦念子。

忧患思道,疾病思道,贫贱思道,穷困思道,富贵思道,饮食思道,入山泽思道,涉河海思道,外起思道,常行思道,道与子并。

道之所出,万物皆生,万神皆成,无所不护,无所不荣。

忘道须臾,道入八冥。

念道行气,子则长生。

道者,吾也。

吾与子并,欲为长生之卫前,当存之。

行止、饮食、坐起、外息,便皆思念之,昼夜不忘,然乃保全,精气神不离身,则长生矣。

  显道经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