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养生胎息气经

太上养生胎息气经

  经名:太上养生胎息气经。不着撰人。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

  太上养生胎息气经

  上清《道德》并《黄庭经》、《养生要集》,人能依此,去万病,通上清神仙。

凡服气法,存心如婴儿在母胎,十月成就,筋骨和柔。

以冥心息念,和气自至,呼吸如法,咽之不饥,百毛孔开,入息不拥滞,常取六阳时食生气,气力日增。

  六阳时法 #

  夜半子时,服九九八十一。

  平旦寅时,服八八六十四。

  食时辰时,服七七四十九。

  正中午时,服六六三十六。

  哺时申时,服五五二十五。

  黄昏戌时,服四四一十六。

  夫服气,舌须玄,玄须依门户出入。

鼻为天门,服气魂魄归天门;口为地户,服气魂魄归地户。

《黄庭经》曰: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

玉池清水灌灵根,子能修之补命门。

欲获长生,从鼻入口出,即为顺气。

修依此,真心不辗,下却三尸,舍荣去爱,日渐成功,然始近道。

  凡真人本性幽闲,用心清雅,发言合道,心行无瑕,漱咽灵津,腹中百味自足,通三焦,理正气,气自周遍,大通五藏,骨髓坚溢。

  夫道为万气之主。

道者,气也。

气为精门,人若守精,如屋有人,其量百世;人若无精,如屋无人,祸及其世。

气者,保於精。

精者,气也。

精气两全,是曰真人。

人有三丹田:上丹田泥丸脑,赤帝子卿,字元先;中丹田心,真人光坚,字子丹;下丹田婴儿谷玄,字元阳子,气精门也。

三宫各有三神,神舒气漏,气漏精泄,精泄即神丧。

精者妙物,真人长生根。

长生根者,气之位。

精全气全,精泄气泄。

唯精与气,须保全真。

先贤至道,爱气保精而能长生。

  夫色动於情,制不自由,安能固哉此一倾危,如山崩海竭。

山者,气之宝,宝者,肾也。

肾为命根,根无精则叶痿,叶痿则枝朽,枝朽则身枯矣!思欲再生,焉能救也。

  凡入气为阴,出气为阳,此二者服日月精华。

气者,虚无;虚无者,自然无为;无为者,心不动也。

外无求,内自然安静,安静则神定,神定即气和,气和即元气自至,元气自至即五藏滋润,五藏滋润即百脉通流,百脉通流即津液上应,津液上应即不思五味,无饥渴,延年却老。

气化为血,血化为髓,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为真人。

炼九还已通,神仙玄妙,不可具载。

  上清气秘法 #

  束方青牙,青牙者,肝。

服食青牙,饮以朝华。

朝华,上齿根也。

以舌表舐唇,漱而咽之。

南方朱丹,朱丹者,心。

服食朱丹,饮以丹池,丹池者,下齿根。

以舌表搅齿根,漱而咽之。

西方明石,明石者,肺。

服食明石,饮以灵液,灵液者,唇裹津。

以舌搅齿七匝,漱而咽之。

北方玄滋,玄滋者,肾。

服食玄滋,饮以玉饴,玉饴者,舌。

以鼻导引元气,入口呼吸而咽之。

中央戊己,昂昂太山,太山者,守精也。

服食精气,饮以醴泉。

醴泉在齿根玄膺前,华池在舌本下,一名玉英,又名金梁,已上漱而咽之,各三通也。

  凡服气法:常以夜半子时寅时起,正衣冠,以金梁叩玉英,调华池,漱醴泉及灵液,缩鼻还之,上至头,下引入口中,变为玉泉,引气至於舌根,咽而送之,令喉中呜,腹中呜,引气入丹田,如儿生能啼,谓长生根也。

饥食自然气,渴饮华池浆,使长饱也。

  上清法 #

  精是吾神,气是吾道。

畜精养神,饮气芳香;谓婴儿在胞中。

幽隐握阳形固,阴成其形;谓炼精补脑,一名炼漱满津液,口中五味皆至。

朝食暮食阴,五藏生灵芝玉英,视人从表知裹,神仪清朗。

须仰排水藏,覆排食藏,次倚壁翘一足,拳两手,以舌搅口中,候津液满口,即想气咽入脐,至脚为度,彻视肠胃,指能吹灯,谓九九八十一,天地之终始。

能炼九还,即血化为精,精化为筋,筋化为玉,玉变仙骨。

此得自然目视千里,得之为身之秘宝,延年却老,乘云驾鹤,登仙可翘足而待之。

非其气像,不合道者,勿传。

谓泄漏灵文,传之非道,九族受殃。

凡咽气用力,闲口举舌,令舌下空,名咽元气。

日日臧食,朝朝进气,时时饮好酒一杯,谓初学人,天地之问,圣人在其中,得其道也。

不智、不道、不仁在其中,得其殃。

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天地含精,万物化生,道不可以情求,不可以语诂,万物任天,归乎自然矣。

  检时含景补泻图

  圣人欲得长生,房中之事能杀人,我命在我,有万病者皆由恣意,不知保惜。

今人唯知服药,不知爱保精髓。

保精髓者,以致延命。

饮玉泉即玄液也。

禀八尺之质,含万有之心,生命之器,灵秘长生之术,如宝守之,安神炼形,履水不溺,入火不焚,谓气运於内,神应於外,淘炼五藏,吐纳补泻真元。

  肺藏图用咽为泻,呼为补

  夫肺,兑之气,金之精,其色白。

肺主魄,化为玉童,长七寸,白兽。

其神存,其形全。

肺合大肠,上主鼻。

多怖惧,魄离肺也;不耐寒,肺薄;颜色鲜白,肺无他病;大肠呜,气拥也;频嘘不祥。

肺主七官京门。

立秋日,平旦面正西坐,呜天鼓七通,饮玉泉浆,三咽,瞑目正思,兑宫白气入口,吞之三,则童神安,百邪不能殃,兵刃不能害,延年益寿,谓补泻神气,安息灵魄。

  心藏图用呵为泻,嘘为补

  夫心者,离之气,火之精,其色赤。

其神朱雀,化为玉女,长八寸。

欲安其神而全其形,合乎中和。

心合小肠,主血脉,上主舌。

血拥惊舌,不知味;心乱多嘘。

心主九宫惊门,和而形全。

立夏日,平旦面向南端坐,叩金梁九通,漱玄泉,三咽,精思注想,吸离官赤气入口,三吞,以补灵府,离玉女,神平体安,百殃不害,神至灵也。

  肝藏图用嘘为泻,吹为补

  夫肝,震之气,木之精,其色青,肝主魂,其神如龙,化为二玉童,一青一黄。

各长七寸,一负龙,一持玉浆。

欲安其龄,合乎太清。

肝合乎胜理,上主目,目热肝伤也。

肝主春用事,含春精气,万物繁茂,顺阳之道。

立春日,常以寅时面向束,平坐,叩齿三通,闭气七息,吸震宫青气,三吞之,致二童肝,养精之妙也。

  脾藏图用呼为泻,呵为补

  夫脾者,坤之气,土之精,其色黄,像覆盆。

其神如凤,化为玉女,长六寸。

合太阴,上主口,颜色湿润无他也。

脾无定位,寄王四季,各一十八日。

清旦正坐中官,禁忌五息,呜天鼓七,吸中宫黄气,入口吞之,饮玉醴以致其妙。

人禀天道,经营正气,守我房中之精,保命得长生。

存想华池,饮玉液,和气相胜,百脉调畅,闭息精源,含真却老,此名守真长生秘诀。

肾藏图用吹为泻,咽为补夫肾,主精,坎之气,其色黑。

其像圆,一名而曲。

其神如白鹿,化为玉童,长一尺。

万物治其精,顺其志,全其真,合乎太清。

肾合骨,上主耳。

腰不能伸,肾玲。

立冬日,面北向,平旦坐,呜金梁五通,饮玉泉三,吸玄宫黑气吞之,以致玉童之撰,神和体平,而能长生矣。

  胆藏图用嘻为泻,嘘为补

  夫胆,金之精,水之气,其色青。

其神如龟,化为玉女,长一尺,其神勇。

胆合膀胱,颜貌青,无其他。

常以孟月端坐,正思北玄,吸黑气入口,九吞,饮玉泉之浆,气之致也。

喜怒损性,一展乐伤神,神伤侵命,损性害生,养性以生气,保神以安心,气平,体和,精全心逸。

此炼真秘言,灵宝长生之诀。

  夫气为身之主,主之者守精。

精是身之至,道通神仙;精是命根,保精重气而能长生,道之宗也。

人自失道,非道失人。

凡服气,静室安坐,寂然瞑目,努腹鼓腮,令气满口,即气肠开,叩齿咽之,九下为一息。

春夏服玲气,秋冬服暖气,每夜至五更,即以两掌掩口,着力掌中,取津液拭摩面,皮光泽,时时含枣蜜汤助之,日日喊食,朝朝进气,气即易成。

  凡修行切勿令人知,人知即我生,我生即名至,名至即祸来,祸来即不安。

至道性余至静则廉,知之修炼谓之正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水性不杂即清,不动即平,谓之真性抱一,闲旷寂然,外无内虚,至道无为,无所不为,虚无合体,自然合真,湛然长久?

  夫大道法天象地。

古人述古,从凡入圣而变仙骨。

呼吸阴阳,胎息日月,闭口含虚,合口上下灵液自至,徐徐咽之。

学道之人,服气犹如世人思食,道即成矣。

道法内修,可保全形。

全道安神,仙道有异,真人至道,道自依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气道高妙而获长生。

凡咽气皆连三咽,二乾一湿;乾谓云行,湿谓雨施。

顺天之道,鼻引气魂,魄归天门,口嗜五味,魂魄归地户。

又云:鼻通玉池上清,口通人门太和,漱满灵液,五藏清爽。

玄妙之道,不遗万物,万物自生,气为百行,自成气之道。

道,其生也若劳,其死也若休,而不休日弊,精用不已日劳,劳即竭,竭即死。

所谓纯一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此养道气之至。

纯素之道,与神为一。

一,真人所谓自然。

气可以和六腑,宁心神,使得长生。

此文不死之道,子有仙相,得吾《气经》,内有黄庭真人、中华玉女、扶桑大帝,君得之,镂金书,炼真之秘言焉。

  太上养生胎息气经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