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玄妙玉女太上圣母资传仙道

先天玄妙玉女太上圣母资传仙道

  经名:先天玄妙玉女太上圣母实传仙道。

撰人不详。

假托圣母元君与老君谈论外丹及内丹守一法诀。

其文又见朴南宋谢守澜《混元圣纪》。

一卷。

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

  先天玄妙玉女太上圣母资传仙道

  圣母告老君曰:夫人受生於天地中,有清有浊。

气之清者,聪明慈仁,气之浊者,愚痴凶虐。

明者因修以成性,昧者咨欲以伤命。

性者身之源也,命者身之根也。

是故修学之人,炼身於九丹,解结於五神,引黑於本生,灭根於三关,九炼十变,百节开明,胞结断灭,乃知本真,而成上仙也。

若不修学,则邪魔入身,百病竞生,死不尽命,痛乎难言。

夫仙由心学,心诚则仙成。

道贵内求,内密则道来。

能致静以学真,积虚以通神,则仙日近矣。

苟心竞神劳,体烦不专,动静丧精,耳目旷明,徒积稔索道,道愈远也。

寄寓天地问,少许时耳。

若能摄黑营神,辛苦注真,久将得道,则与天地共寄,寓於太无中也。

能洞虚体无,则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乃与道合真矣。

  老子曰:今混迹尘寰,欲长存不死,随世度人,可乎。

  元君曰:吾有秘宝,非圣不传。有能修之,可以长存。

  老君曰:愿闻其致。

  元君曰:至道渊奥深,不可得识。匪有匪无,匪声匪色,视之不见,搏之不得,囊括天地,至人无极,近在诸身,莫之能测,能知其则,是谓玄德,

  老君曰:其道亦有术以致之乎。

  元君曰:道者,虚通之至真。

术者,变化之玄技。

道因术以济人,人因修而会道,则变化无穷矣。

夫道之要者,无为而自然。

术之秘者,符与黑药而已。

符者,三光之灵文,天之真信也。

药者,五行之华英,地之精液也。

黑者,阴阳之和粹,万物之灵爽也。

人虽得一事未毕,要资符药,道乃讫。

此吾之秘宝耳,尔能兼之,可以长存,度人无量矣。

  老君曰:身者,得道之器也。黑者,致命之根也。根拔则命终,器败则道去。今欲修之,令命固道隆,可得闻乎。

  元君曰:人禀骨肉之质,犹陶家逐也。

埋未冶则败速,身未炼则命促,理固然也。

纵使德冠草有,神疏大玄,而身犹恐未兔乎老死。

夫何故,由化致然,不得不然也。

惟药能炼形,符能致神,神归则心通而性逸,形坚则黑固而命全,然后化黑变精,洞入无形,飞行虚行,存亡自然,乃能长存。

得道之人虽遭劫交,天地崩沦,而灾不能及,所以贵乎符药者,由此也。

  老君曰:服神丹而得长生者,神灵佑之乎,将药之力也耶。

  元君曰:长生之功,由於丹。

丹之成,由於神。

故将合丹,必先正其心,不履罪过,神明佑之,作丹必成。

神丹入口,寿命无穷也矣。

天地明察,道归仁人,万兆蠢蠢,名曰行尸。

不信长生之可学,谓为虚诞,从朝至暮,但作求死之事,天岂能强生之乎。

恣心尽欲,奄忽辄死,千金送葬,何所益哉。

神丹道成,不惟长生而矣,亦可作世之宝也。

知此道者,亦安用天下为人。

有以国易吾方,而非其人不传也。

  老君稽首曰:愿闻其旨。

  元君乃仰天而啸,倏忽有紫云如盖,自天奄至,中有五色蕴,光明八达,仙人涓子侍之。

元君披出神图宝章变化之方,还丹伏水火汞金液之术,凡七十二篇,以授老君金液之术。

圣母玄妙玉女曰:神仙之道,不在祭杞梼鬼神,不在导引与屈伸,不在祝愿多言语,不在精思自苦勤,长生之要在神丹。

知之甚易为皇难,子能行之可长存,此之道成立得仙、吾亦学得非自然。

金液之术其文曰:一为玄白生金公,太阳流珠入华池。

斤内五两文萎萝,赤盐白雪成雄雌。

五符九丹得之飞,真道在此人不知。

五符者,一曰玄白,二曰金精,三曰飞符,四曰金华,五日三五青龙精。

九丹者,一曰白雪九转还丹,二日雌雄九转还丹,三曰金液九转还丹,四日白华九转还丹,五曰丹华九转还丹、六日五色九转还丹,七日泥汞九转还丹,八日金精九转还丹,九日九鼎极耀还丹。

此九丹得一,则可以长生,不在褊作也。

神丹之道,皆三化五转,至九而止,得服之者,与吾等矣。

九丹同为升天之道。

然九丹中,金液为上。

服九丹之人,或三年二年,一年半年,百日六十日,三十日,十日三日,乃有仙官云龙来迎。

惟服金液者,入口则身色紫金,立生羽翼,升天为仙官矣。

虽先长斋,断谷一年,乃得服之。

自非有玄中之录,及不死之名者,终不得闻九丹金液之道也。

其法依前合丹,金成而液之,其道毕矣,此吾之秘宝也。

  老君以道授尹喜曰:夫大道守其三品为则,以一为度,以正为德。

子能知一万事毕,闭塞情欲入奥室,炼金食黑为第一,子能知之守勿失。

又曰:至真上帝,莫不由金丹而得道,履九幽而入杳冥,上下虚元,因神明而俱升。

  老君曰:炼金食黑之道,天地之精华,阴阳之根本,二黑之谓也。

阳龙阴虎,木液金精,二气交会,炼而成者,谓之外丹。

含和炼藏,吐故纳新,上入泥丸,下注丹田,循环不息,朝于绛宫,采於五石,以哺百神,此内丹也。

含和炼黑修道之士,得内丹者,可以延年。

得外丹者,可以升天。

三一九思者,内修之要也。

九丹金液者,外丹之极也。

合而修之,道成庾矣。

食黑诀曰:食黑固精,受明玄经。

生道要妙,出幽入冥。

上固云门,下固灵根。

知者甚易,行之甚难。

夫形动德散,气越道叛,精消魂损,目动魄乱。

是以圣人静形固黑,畜精受视,则道德虚凝,魂魄固守,形一神万,道乃成就。

常以半夜之后,偃外握固,鼻纳清黑,口徐吐之。

复守三一,入室九思,神定气安,仙道近矣。

因授喜《玉历中经》三十五章。

  老君曰:三一之道,神仙所重。

世莫得闻,子其秘之。

两眉之问,却入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泥丸,上丹田宫也。

中有赤子,字元先,名帝乡。

心中为绛宫,中丹田也。

中有真人,字子丹,名光坚。

脐却入三寸,为命门下丹田宫也。

中有婴儿,字元阳,名玄谷。

皆长三寸,同服赤积赤衣赤履,此三一也。

上紫,中赤,下黄衣,皆如婴儿之状也。

下一座金床玉几,常以金炉玉匕搅精华,以哺上一中一,当昼夜存之也。

子能长生,三一当明。

子能守一,一亦守子。

黑变为精,精变为神,神变为婴儿,婴儿上为真人,然后为赤子,此真一也。

又曰:伪道养形,真道养神。

神真道通,能亡能存,神能飞形,亦能移山。

形为灰土,亦可识焉。

耳目声色,为子留愆。

鼻口所喜,香味是冤。

身为恼本,痛痒寒温。

意为形累,愁毒忧烦。

弗疾去之,则志气日耗,寿命不延,其来久矣。

子当先损诸欲,莫令意逸,闲居静处,精思斋室,丹书万卷,不如守一。

常以虚为身,以元为心,元身之身,元心之心,可谓守神。

守神玄通,是谓道同。

其犹高山大泽,非欲虫鱼乌兽,而虫鱼乌兽归之。

人能虚元元为,非欲为道,道自归之矣。

又授喜太阳金真九炼之法,谓之九室存思。

第一无邪思,第二正身思,第三致政思,第四大正思、第五极正思、第六身正思。

第七正真思,第八洞玄思,第九大洞思。

入此九室,行此九思,即与太阳合形,同臻於道。

喜拜稽首,敬佩玄旨。

喜疾辞去官,奉邀老君归家,再拜请益

  老君曰:子欲修身养性,行道纪形,结黑成神,终始无穷者,莫先乎静。

故天静以为定,神静以为变,人静以为生。

将静之时,返听内观,心不妄念,口不妄言,形不妄动,无色之色为之见,无声之声为之闻,无味之味为之甘,不言之言为之教,神景为之降,福德为之臻,和气为之应矣。

子欲静神,先沐浴斋戒二十五日,然后精炼己身,魂魄和平,乃可入室。

入室之后。

或丹蛇来着子心,或王母来降,或道身应现,此身中之神试子耳,但勿惊怖,有问勿对,有所伤犯,亦勿为惧。

但安心定意,其物自去。

经二十五日、四十五日、六十日、八十五日、一百五日、一百二十五日、一百五十日、一百八十日,并有神来,皆是试子。

但安心勿对,不能为害。

若生怖惧,为试不过,则失道矣。

戒之戒之。

一百八十日后,室内自明,安危存亡之事,无不预知,身中宫府,一一显见。

二百八十日后,众病皆除。

一年之后,瘢痕皆灭。

千日之后,形神俱妙,为真人矣。

  老君曰:吾逝乎天地之表,戏乎玄冥之间,有维八极,上下无边。子欲随吾,乌可得乎。喜曰:入火入渊,入地上天,灰身没命,愿随大仙。

  老君曰;得道之士,目能洞视,耳能洞听,变化不测,隐显莫定,尚未可随吾远适。

子虽骨相合道,法当成真,然受道日浅,未能通神,安得变化,随吾圣身。

喜再拜曰:通神变化之道,可得闻乎。

  老君曰:有生之黑,有形之状,尽幻也。

造化之所始,阴阳之所乐者,谓计之生,谓之死。

穷数达变,因形移易胤必者,谓之化,谓之幻。

造物者其巧妙,其功深,故难穷难终。

有形者其功J 顷基功浅,故随起随减,知幻造之不异生死也,始可与变化之道。

子能精修此道,体入自然,斯可与子,行化诸国耳。

即以《道德》五千言授之。

老君重以除止念,静心守、一之旨戒之。

言讫,耸身空中、坐云华之上,面放五明,身现金光,洞照十方,冉冉升空而去。

  先天玄妙玉女太上圣母资传仙道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