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洞枢机杂说

三洞枢机杂说 #

  经名:三洞枢机杂说。撰人不详。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

  三洞枢机杂说 #

  日用导引神仙初地门

  每朝凌晨,或五更初,澄心静虑,握固存神,端严敷坐,屏绝缘务,寂无思念,想身於无身之中,存心於无为之境。

是以和气聿然自至,即便叩齿七通,咽液七数。

度度想液直至下丹田,日久成宝也。

然后舒展体骨,为十二般导引。

  一通百关,两手攀两脚头,三度,三度咽纳,不得出气。

二左推右推,以一手串脚胫,攀脚面,又一手推脚肚。

如此互换,以三为度。

度度咽纳。

三单展足,以一手托床,一手攀脚头。

如此互换各三数,度度咽纳。

四双攀足,以两手攀一脚,如此互换三度,度度咽纳。

五左右托空,以两手背锁,摆出其肘,缓缓解散,一手攀乳,傍一手托虚空,想如推重物。

如此互换,以三为数,度度咽纳。

六托夫据地,以两手相锁,反仰托天,缓缓和头向前,可去地一二寸许,亦以三为数,度度咽纳。

七龙盘凤觜,以左手串入右手,互把其腕,手头柱觜。

如此互换,以三为数,度度咽纳。

八凤凰展翼,两手先摆后,以凤翼展却向前。

如此互换三度,度度咽纳。

九左摆右摆,以两手相锁,抱头面,左摆右摆,以三为数,度度咽纳。

十推东推西,以两手相锁,托前,摆东摆西,以三为数,度度咽纳。

十一击天门,以两手相锁,摩鼻,每七摩为一度,咽纳一咽,如此亦以三七二十一咽为足。

十二仙人乾浴。

以两手相擦,似有热气,便摩两目,以至於面部、两耳、项、膊,一如澡洗法,唯多为妙。

已上日用导引,虽云凌晨,亦不拘早晚,但无事常习,自然手熟、筋软、骨壮、气和,有疾除疾,无疾爽神,食饱消食,馁过止饥,一切作为,并无所碍。

虽未可以长生,久视亦且除身中浮疾。

谚云:纵然不得力,犹胜别劳心。

此之谓也。

  啄咽按摩法 #

  《真诰》云:夜行常当啄齿,啄齿亦无止限数,杀鬼、邪鬼,常畏齿声,是故不得犯人。

若兼以漱液、祝说,亦善也。

仙人刘京语皇甫隆曰:夫朝睡起,未澡洗之前,安坐漱口中唾,曰玉泉,令满口,咽之;即叩齿二七止,又更漱唾如前,又叩齿,一如上法。

夫叩齿者,召身内神,令安之也;又令人齿不朽。

咽液者,令人身体光润力壮,有颜色,去三尸虫,名曰炼精,使人长生。

若能终身行之,得仙也。

  《真诰太素丹景经》曰:一面之上,欲常得两手摩拭之热,高下随形,皆使极雨。

令人面有光泽,皱斑不生。

行之五年,色如少女。

先当切摩两掌令热,然后拭面目,顺手摩发,如理栉之状,两臂亦更互以手摩之,使发不白,脉不浮。

  《外大洞真经精景按摩篇》曰:卧起,当平气正坐,先叉两手,乃度以掩项后因,即面视上,使项与两手争,为之三四,使人精和血通,风气不能入。

久行之,不死不病。

又屈动身体,伸手四极,反张宣摇百关,各为之三。

  又引《消魔上灵经》曰:若体中不宁,当反舌塞喉,漱满咽液无数。

须臾,不宁之痾自即除也,亦觉身中宽软。

又曰:鼻亦得按其左右,唯令无数也。

令人气平,所以灌溉中岳,名书帝录。

坐常欲闭目,内视五藏肠胃,久行之,自得分明了了也。

常能手掩口鼻,临目微气,久许时,手中生液,遂以摩面目,常行之,令人体香。

  真诰云:栉头理发,欲得多过,通血气,散风湿也。数易栉,更番用之也。 亦可不须解发。

  《太极经》曰:理发欲向王地,既栉发之始而微祝曰:泥丸玄华,保精长存;左为隐月,右为日根;六合精炼,百神受恩。

祝毕,咽液三过,能常行之,发不落,而日生之。

当数易栉,栉取多,而不使痛。

亦可令侍者栉,取多也。

血液不滞,发根常坚也。

  《赤书玉诀》下云:太玄上宫北帝常以庚申日,制天民,三尸魂神条人罪状,上奏帝君。

当此日,能修斋奉戒,昼夜思神,则三尸不得上天言人之罪,地司奏人善功列言。

帝君太一欢喜,即记姓名左契长为种民。

太上上宫至真尊神,常以甲子日,遣太一中台大使

  者,下周诸地诸天,检校神祇,枝散杂俗鬼精。又其日,能斋烧香,中台大使者皆条善功,奏上三天,上帝即为除监天领地鬼神主,书名玉历,长为真人。

  北帝曲折祝 #

  《真诰》云:风病之所生,生於丘坟、阴湿,三泉壅滞。

是故,地官以水气相激,多作风痹之疾。

重者举体不授,轻者半身,或失手足也。

若常梦在东北及西北,经接故居,或见灵状处所者,正欲与冢气相接也。

墓之东北为绝命,西北为九厄,此皆冢讼之凶地。

若见亡者於其间,益其验也。

若遇此梦者,卧觉,当正向上三啄齿,而祝之曰:太元上玄九都紫天,理魂护命高素真人,我受上法,受教泰玄;长生久视,身飞体仙;冢墓永安,鬼讼塞闲,魂魄和悦,恶气不烟;游魅冈象,敢干我神;北帝打制,收气入渊;得录上皇,谨奏玉晨。

如此者再祝,又三叩齿,则不梦梦冢墓及家死鬼。

若常得恶梦不祥者,皆可按此法。

於是鬼炁灭,邪魅散形也。

又云:手臂不护者,沈风毒炁在脉中结痾,痹骨使人然也。

宜针灸则愈,又宜按北帝曲折之祝。

若行之百过,病亦消除也。

先以一手,徐徐按摩疾臂。

良久毕,乃瞑目内视,咽唾三过,叩齿三通,正心微祝曰:太上四玄,五华六庭。

三魂七魄,天开地精。

神府营卫,天胎上明。

四支百神,九节万灵。

受录玉晨,刊书玉城。

玉童侍身,玉童护命。

永齐一景,飞仙上清。

长与日月,年俱后倾。

超腾升仙,得整太平。

流风结痾,注鬼五飞。

魍魅冢气,阴气相徊。

凌我四支,干家盛衰。

太一天丁,龙虎曜威。

斩鬼不祥,风邪即摧。

考注匿讼,百毒隐非。

使我复常,日月同晖。

考注见犯北辰,忮如干明上威。

昔唐览居山,为鬼所击,举身不授如绵囊。

有道人教,按此法,皆即除之。

此北帝曲折之法,诸疾有曲折者,用此法皆佳,不但风痹不授而已。

唐览今在华山合虹,丹服得不死。

真人问曰:凡人何故数有病乎?神人答曰:故肝神去,出游不时还,目无明也。

心神去不在,其唇青白也。

肺神去不在,其鼻不通也。

肾神去不在,其耳聋也。

脾神去不在,令人口不知甘也。

头神去不在,令人眴冥也。

腹神去不在,令人中央甚不调,无所能化也。

四肢神去,令人不能自移也。

夫精神,其性常居空闲,不居混浊。

欲思其神,皆当斋戒,悬象室中,百病消亡。

不斋不戒,精神不肯还反人也,皆上天共诉人也。

所以,人病积多,死者不绝。

又云:以两手摩拭面目,令小热,以为常,每欲数也。

人之将老面皱者,先从两目下始也。

人之体衰气少者,先从两肾间始也。

谓此二处,皱衰之户牖,气力之关津。

故起居常行此法,以辟皱衰,而气力常保康和也。

  《灵宝天地运度经》云:灵宝自然运度,有大阳九大百六也,小阳九小百六也。

三千六百六十年,为小阳九小百六也。

九千九百年,为大阳九大百六。

夫天息谓之阳九,地亏谓之百六。

至金氏之后甲申之岁,是天地运度否泰所终。

阳九会至时,道德方明,凶丑顿释,圣君受任於壬辰之年也。

  《黄素四十四方经》云:常夜寝欲合眼时,以手抚心三过,闭目微祝曰:太灵九宫,太一守房。

百神参位,魂魄和同。

长生不死,塞灭邪凶。

祝毕而寝,此名为九宫隐祝寝魂之法。

常能行之,使人魂魄安宁,常吉利也。

又耳鸣者,外使入也。

耳神娇女云:宜即声锺,以闻九宫,使知外人来入,令备也。

声锺者,是今耳鸣之音也。

其闻之者,错手掩耳而祝曰:赤子在宫,九真在房。

清听神命,亦察不祥。

太一流火,以灭万凶。

  圣真仙品 #

  圣真仙,各三合为九品。

九品又各有三合,为二十七品。

玉清以圣为正位,上清以真为正位,太清以仙为正位。

至於圣亦称真,真亦称圣,仙亦称真,真亦称仙,仙亦称圣,圣亦称仙。

一千年一圣,五百年一真,一百五十年一仙,百年一贤也。

  《无上真人文始内传》云:诸天神王,散花烧香,以供养得道之人也。又云:太上遣绣衣使者,传命与君喜。

  《庄子·秋水第十七篇》云:庄子与惠子,游於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耶?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耶?惠子曰:我非子,故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惠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方谦之字道冲,冀州赵邦柏人县人,外身济物,山家多患山疟,寄名即断。

人有请其方者,谦之答曰:心正可以治邪,吾居贫无财可施,常诵法轮《道德经》随喜众善,慈悲众恶,如此可以自治,亦能治他也。

  《神仙传》,麻姑以米掷地,视米堕地,皆成丹砂。王方平笑曰:姑故年少也,吾老耳了,不喜复作此曹狡狯变化也。

  孙博河东人,有清才,能属文,乃学道,治墨子之术。

能使草木金石皆为火,光照数里。

亦能使我身成炎火,口中吐火,指大树生草,皆枯焦。

更指之,则复如故。

亦能使三军之众,各成一聚火也。

每作火烧他人,以水沃之,经日不灭,须博自指乃止也。

行大水中,非但己身不沾濡,能使从者数百人皆不沾。

又能於水上布席,坐饮食作乐,使人舞水上,不设而尽欢。

有疾病者,就恃自治,亦无以云,为直指之,言愈即愈。

又能吞刀剑,及从壁中出入。

引镜为刀,屈刀为镜,可积时不改,须博指之,乃复故形也。

后入林,虑山中舍神丹而仙去矣。

  叙朮

  夫木乃辟塞邪津,气遏鬼路矣。餐其丸饵,则灵心四敷,荣卫轻盈。服其煎散,则百疾瘳除,可以长生久视也。合木方不录。

  南烛

  凶年无谷,或穷不能得者,皆单服南烛,或和茯苓,或以蜜和南烛,或杂松柏叶也。

南烛草木捣,取汁以掩青龙之稻米,作药服之。

其树是木而似草,故号曰南烛草木,一名猴药,一名男读,一名后卓,一名惟那木,一名草木之王。

名山皆有,吴越最多。

  《太真科》中卷云:天子邦畿,有田千里,供宗庙赡遐迩。象日月之遥,故千里也。号曰京师,京大也,师众也。天子所居,大众归集也。

  《老君枕中开阖经》云:此生气常当安隐某身,勿得妄出也。口是五灾户,心是八毒门。

  □□□□□□□。凡书符,先念三过。

  部临啮鳞。书符於胡饼上,密咒七遍。

  前符真书 #

  每朝清旦,叩齿二十四通,持此咒三遍。

然后向东,以茅香汤,服符三丸。

咒曰:皇灵之宝珍,弥劫无衰朽。

精神常和同,算命自长久。

坚存不暂亏,能破诸殃咎。

真人秘此文,慎终常如首。

急急一如太上老君口勑律令。

  通灵真香法 #

  夫香者,所以降灵通神,传言驿行,导达往来,表明远近。

所以典香侍香、玉童玉女、香官使者,专司其职,不可轻也。

出三洞备炼科。

《流珠经》云:烧异域秽臭毒恶辛烈之香,谓乳香、螺甲香。

此犯道禁,非真人常修行之香也。

真人爱紫微幽木之香,闻者皆喜。

谓沈水笺香。

胡香辛烈毒恶,真人恶之。

胡香谓乳香。

桐柏直人王子晋谓清虚真人王子登曰:昔苏上卿爱烧辛烈之香,炁冲於中华天尊形像之前,地府上奏,太上恶之,乃退减仙位。

  《神仙香谱》云:世人多以乳香供天,夫乳香者,一名胡香,上帝与五星恶闻者,盖炁味辛烈,熏秽故也。

螺甲麝脐,尤为所忌。

沈香、笺香、降真香、白檀香、苏合香、青木香,此香上冲四十里。

丁香、安息香,此香辟邪却秽。

龙脑只可用生者,熟龙脑,虑其木之炁间杂。

  降真香珠法 #

  以沈水香三斤,熏木香二斤,青木香九两,鸡舌香五两,乌参三两,雀头香六两,香白茞二两,詹匐香二两,白檀二两,艾香三两,安息香四两,木兰三两,凡十二物。

别捣筛毕,内乾枣肉十两,捣三万杵,於白瓮器中蒸一日,以白密三斤和,令相得捣,熟丸之如鸡头子,大青线穿之,曝令乾,名曰三真九和香珠丸。

坛内烧之,上彻九天,天真玉女闻之,降鉴於虚空之中。

出九天生神斋仪。

  香油神烛法 #

  《洞神经》香油法。

以沈水香九斤,青桂皮三斤,青木香十两,真檀十两,鸡舌香八两,苏合香八两,雀头香十两,零陵香十八两,乾枣脂二十两,藿香十两,萱苏六两,白茞八两,凡十二物。

先斋,取平、建、开、成日,东向或南向,锉,绢囊盛。

沈油中,七日勿开。

若捣节蜜和,阳燧火烧之,感降真灵。

出三洞道士修炼科。

  神烛油法。

詹匐五两,熏陆三两,零陵香六两,甘松六两,白茅香三两,乌参三两,白茞三两,凡七物。

锉令细,绢囊盛之,沈油中三日或五日、七日,然后用之然灯,财灵香馥郁,可以感降天真矣。

修香灯之要,必在彩笼罩之,护虫拒风,而光延久尔。

斋坛灯烛之外,蜡炬以多为佳,不可阙也。

出九天生神仪。

  香方

  新茅香,二十两,净择去浮皮,取净十二两,细锉,以蜜二两同炒,令黄。香附子,二两锉。丁香皮一两半。黄檀七两,细锉。降真香。一两。

  右捣令均碎,炼好蜜二十四两,和揉匀,以瓷器盛,埋阴地三、二尺,十日外取用。每料用蜜拌和讫,入笺香粗末三两。

  清远香方 #

  甘松,十两。香白芷,三十两。玄参,五两。零陵香,六两。茅香,七两。丁香皮,五两。藿香,三两。香附子,三两。木麝,半斤。降真香。五两。

  右件净洗,锉捣为粗末,炼蜜和之,器盛之,久窨。

  三洞枢机杂说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