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还丹诀

龙虎还丹诀 #

  经名:龙虎还丹诀。唐金陵子撰。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

  龙虎还丹诀卷上

  金陵子述 #

  紫叶红英大还丹诀

  夫还丹者,本自九天之精粹,受二十四真。

真水真火,外内包含,化五神运气,积而为水砂,禀积气极,乃号紫华红英之丹。

又从戊己中宫黄金,化质归离,功成於九。

是以阳金迁变,动用化机,运质易胎,合其五方之体,然后超於三元,脱质归真,号日还丹,殊灵化也。

其还丹无方,《金碧经》及《参同契》是其方也。

自古真仙,悉皆隐秘。

灵文藏於洞府,金简秘在仙都。

纵口诀书在纸墨,亦须师传,不可轻用。

理玄深而莫测,旨秘奥而难寻。

今有好道之士,志慕长生者,先须辨其药品高下,识其真汞真铅,知金石之情性,然后运火铅汞,为药之本也。

  辨水银 #

  按仙经隐号,一名河上姥女,一名长生子,一名汞,一名太阳流珠,一名神胶,一名陵阳子,一名玄明龙,一名玄水,一名白虎脑,一名金银席。

  金陵子曰:水银者,五阳灵之神精,五神会符,合为一体,托胎於丹砂,位居南方。

其铆石中,五金七十二石,多受阴气,形质顽狠,至性沈滞,功力悬殊,不可比量。

易胎乃为壬水,水则见水银也。

故能轻飞玄化,感御万灵。

金石总其一体,号日丹阳,水包八石,内含金精。

其丹砂上有至灵至神,至圣至明。

怀袖中致一两,尚辟去邪魔,况伏治入於五藏。

五神吋符,会气托形为丹砂,是太阳至精,赤帝之君,金火之正体,通於八石,应二十四气,万灵之主,造化之根,明神之本,能变化也,故号日赤龙。

若翱翔,名之日朱乌。

其丹者,是金感於火,名之为丹。

汞者,是火去於金,而名日汞。

金火之精结成,含玄元澄正之真气,还丹之基本,大药之根源,德合则万象生焉,体离则杳冥难测。

经日:阳精赫赫,得之可以还魂返魄。

按《受寿记》亦云:阳精赫赫,固魂固魄,神仙之上品。

若得上品丹砂,不假烧合,便堪服饵,是自然之还丹也。

  丹砂虽是正阳之精,灵於万物。

然为所出州土山谷,受气不同,而有数十种,大须精鉴。

只如凡人灵性,尚乃不等,乌兽肉血,亦有不同,须明辨之。

上品者生於辰锦州石穴之中,而有数色。

中品者生於交桂,亦有数类。

下品者生於衡邵,数种品类。

皆因清浊体别,真邪不同,降气分精,感通金石。

受正气者,服之而通玄契真,为上仙矣。

受偏气者,服之亦得长生留世。

且上品光明砂者,出於辰锦山石之中白交白床之上,十二枚为一座者,十二枚、九枚最灵,七枚、五枚生者其次。

每么座中有一大珠,可重十余两,为主君。

四面小者,亦重八九两,亦有六七两已下者,为臣周绕,朝揖中心大者。

於座四面,又有杂砂一二斗,回抱其玉座朱床。

於其座外杂砂中,拣得芙蓉头,安红绢上,光明通彻者,亦入上品。

又有如马牙成,外白浮光明者,是上品。

白马牙砂,有长似笑生,而红紫色者,即上品。

紫灵砂,若如石片棱角,生青光者,是下品。

紫砂如交桂所出,但是座生,及打石中得者,形如芙蓉头成,而光明者,亦入上品。

如颗粒成,三数枚重一斤,通明者,为中品。

片段成,明彻者,为下品,如衡邵所出。

总是紫砂及打石中得,而红光者,亦是下品之砂,如溪砂。

有颗粒成,而通明者,伏治饵之,亦得长生留世,未得为上仙矣。

如土砂生於土穴之中,溪砂养於溪水砂土之内,而出者相杂,故不中入上药,服食所用。

如座生者,是最上品之砂。

得其座中心主君砂一枚,伏治入於五藏,则功勋便着,名上丹台,正气长存,超然绝累。

更服至七返九还,轻举也。

  故知阳之真精,降气而圆光周满,无有偏邪。

但是伏治之砂,作芙蓉头成,而圆光通明者,即是上品神仙服饵之药。

经言丹砂者,自然还丹也。

又只如玉座之砂,世人总知之,如金座、天座是。

太上紫龙玄华之丹,非俗人凡夫之所见知也。

其玉座则俗流志士积功,修治服之致仙。

其金座则宿有仙骨,清虚治神,隐之岩穴,则其神仙,采与食之,便当日羽化,升腾其天座,则太上天仙真官所取服饵,非下仙之药也。

  其玉座砂,受得六千年阳虚之清精,则化为金座。

金座则座黄色当中,有五枚,层层而生,四面四五小珠周远。

金座受万六千年阳虚之清精,则化为天座。

天座则座碧色,当中有九枚,层层而生,四面七十二枚周绕。

在於飘飘太虚之中,常有太一之神护持。

上元之日,真官下采,其山忽开,光明照曜,一山如火。

其天座砂,真官收采,世人不可得也。

  其光明砂,每一斤只含石气二两,抽得水银十四两。

其白马牙砂一斤,含石气四两,抽得水银十二两。

紫灵砂,含石气六两,抽得水银十两。

如上色通明溪砂一斤,抽得水银八两半二其石气有七两半。

其杂色土砂之类一斤,抽得水银七两半,含石气八两半。

石气者,火石之空气也。

如水银出后,可有石胎一两,青白灰耳。

其光明砂,受太阳清通澄朗正真之精气,结而成砂。

服之一两,力敌白马牙砂四两。

白马牙砂受太阳平和柔顺之精气。

服之一两,力敌紫灵砂八两。

紫灵砂受山泽之虚气,其溪砂土砂杂类等,俱受浊滞不真之气,结而成砂,不可比量也。

此既辨其丹砂品位,即知水银高下。

  夫修至药,切忌水银杂。

此是真诀。

《 大洞真经》 皆秘其真汞,取上品丹砂,一色不杂者,抽得水银,转更含内水内火气,为之真汞。

故经云:杂类不同种,焉能合体居。

同类者,是其真汞也。

亦名子母。

仙经秘而不泄。

金陵子日:投汞於金上生砂,而成朱砂,此亦是金座砂也。

真汞者,则上品丹砂中抽得汞。

转更含内水内火之气,然后名为真汞。

  右取筋竹为筒,节密处全贮三节。

上节开孔,可弹丸许大。

中节用小孔子,如筋头许大,容汞滴下处,先铺厚蜡纸两重,致中节之上。

次取丹砂细研,入於筒中,以麻紧缚其筒,蒸之一日。

然后以黄泥包裹之,可厚三分,埋入土中,令筒与地面平,筒四面紧筑,莫令漏泄其气。

便积薪烧其上,一复时,令火透其筒上节,汞即溜下,於下节之中,分毫不折。

忽火小汞出。

未尽灰犹黑紫,依此更烧之,令其汞合火数足。

诸法之中,此为要妙。

丹砂虽同类,抽出得水银,未可添合於金砂中,不出须受内水内火之气。

  治汞法 #

  汞一斤 石硫黄三两

  右生梼研为粉,致於瓷钵中,着微火,续续下汞,急手研之,令为青砂。

后将入瓷鉼中,其鉼子可受一升。

以泥固济,令可厚二分,以盖合之,密固济全。

致之炉中,用炭一斤,於鉼子四面,长须有一斤炭。

三日后,便以武火烧之,可用炭十斤,分为两分,每一上炭五斤,烧其鉼子。

忽有青烟透出,即以稀泥急涂之,莫令焰出,炭尽为度。

候寒开之,其汞化为紫砂,分毫无欠。

又取前紫砂,以黑铅一斤,将其黑铅先於鼎内镕成汁。

次取紫砂细研,投於铅汁中,歇去火,急手炒令和合为砂。

致鼎中,细研,盐覆盖,可厚二分,紧按令实际,令武火飞之半日,灵汞即出,分毫不欠,此名为内水火也。

  金陵子日:阳精火也,阴精水也。

阴阳伏制,水火相持,故阳阴制之。

又其丹研水银。

虽辨别其品位高下,亦有曾被秽恶者。

水银非论杂乱,曾近死人来者,甚难辨识。

其丹砂若经生死秽触者,向上一重朱衣便落,其颗粒却光净无其衣者,是曾经秽也。

今但拣择取上色丹砂一色者,自抽飞变,取水银用为精妙也。

  辨真铅 #

  按仙经隐号,一名立制石,一名黄精,一名玄华,一名白虎,一名黄芽,一名河车,一名黄池,一名黄龙,一名木锡。

  又真铅,按《龙虎经》云:故锡外黑内华,金体。又按《潜通诀》日:玄白生金公,巍巍建始初。

  金陵子日:真铅者,取其铆石中烧出,未曾灶抽伏治者,含其元气,为之真铅。

《大洞真经》皆隐秘其真铅,不可轻泄。

其真水内火者,黑锡石硫黄是也。

铅锡俱禀北方壬癸之气。

锡受壬精,铅禀癸气,金终於癸,故铅察於阴极之精也。

按仙经:铅若不真,其汞难亲。

故铅须真也。

  又诀

  夫大还七返九还者,异名而同体。

返者是砂化为金,还者是金归於丹。

经云:反我乡,归我常,服之白日朝玉皇。

其丹炉鼎,亦须合天地人三才。

其鼎用药金二十四两,应二十四气。

内八两为盖,可受九合。

取甲辰旬中戊申日,於西南申地,取净土为炉,内径一尺二寸。

三台十二门,门须具扇。

以上品光明砂一味而成,以铅、石硫黄、赤盛、马牙消等佐助。

七返九还,是住世长生升飞之药也。

以丹砂一斤,碎如麻颗许大,和石灵、马牙消,以水煮四十日,阳药阴以伏也。

然入鼎中,以阴阳火候,飞伏五日。

内四日,用坎卦。

一日,用离卦。

坎卦者,煮四日。

离卦者,火飞之一日。

如此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用八气二十四候,一百二十日,其砂伏火矣。

  更须用盐花包之,重以黄土为泥,紧曩固济金鼎,入炉,武火烧三十日。

即将鼓出银,亦名黄火银,更一两,转便成黄金。

如此七返,其丹以成,名为玄真绛霞砂,服之长生住世。

点水银及五金,并成宝。

又将此绛霞砂,鼓取紫金十五两,取其真铅一斤,石硫黄五两,三物相和,入鼎烧之六转,转添阳硫黄,用金为鼎,立坛炉,每从甲子日子时起火,两月六十日为一转。

其丹欲成,紫气连天,日月失辉,山河震动。

其丹成也,赫然轻飞,脱离於质,如芙蓉九层,连於鼎盖,十五两分毫不欠。

其鼎内有滞灰二十四两,如紫金色。

其紫灰一丸如麻子大,立制汞一斤,及五金尽化为上宝。

古仙有品类真,则一同其七返之砂,功力甚着,服之亦得为高仙。

尚未证其真何也,绿药尚有室碍之体,未能轻化,离於五神,犹为真水世火而所销铸。

且九转之丹成,飘飘轻化,迥脱凡质,圆光洞曜,紫气冲天,遇物而化,无有凝碍,千鼓万鞘,终不销镕,而精光转益矣。

炎火之内,亦不烧手,得服之者,当则羽化玄飞,为高上真人也。

夫道以据贤明志,诚君子得之,则福寿无疆。

轻泄之人,殃及九祖。

亦不可诬言而蔽之道,慎莫露志於凡情。

贤愚可熟,鉴之而已。

  龙虎还丹诀 #

  金陵子曰:大还者,难乎哉。

故经云:夫大还者,先授之於天,而还之於人。

若非积功苦行,行合於真,不可及矣。

圣人有言日:人命逝速,似於流水,倏忽形腐,生死之门殊大,若非能灵丹至药,别无径也。

得之者可以上朝三清,年寿万劫,玉女侍侧,货财千亿。

出《 阴君传》 是天地问正气为之,固得其然也。

自古还丹,有黄帝九鼎丹,老君还丹,琅牙、曲晨、神符、白雪、五灵、二十四丹等。

亦有从西国而来者。

虽流教於世,并无正方。

纵有文字,皆指阴阳托号而言。

圣人共秘斯门,真处不书,书处不真。

若自恃聪智,按文责实,以意推校,用意愈巧,去真逾远,非论惑其南北,黄芽金水之妙,从何得窥。

切在火候受气,若一象不足,则与瓦砾无殊。

而况途程尚遥尔,皆须口受良师,觉悟学者,亦须审其方便,明智专一。

非常之心,而有非常之事。

久受勤苦,而及得成。

不然外名丹壑,绝迹无着,或感神人而授之。

过此皆常徒虚劳生耳,不如且美酒执素也。

  余亦非先觉者,给侍长者,苦辛岁久,侧聆斯义。

坎离二卦,为药之根源。

朱砂南方火之位,内含水银也。

黑铅北方水,内含银也。

银是铅中之精,水银是砂中之宝。

精宝既分,各归其根,故为之青龙白虎。

经曰:用铅不用铅,其义可知也。

据此白银是铅中之至精,水银是砂中之真宝。

若将此银及水银为丹药,恐无得理。

故经云:若向铅中求,玄发成白头。

此是世问凡银,岂堪为药。

又若用铅及水银,固不可也,去道远矣,深宜省之。

又别一说,衔银者非真也。

又一说,铅衔银者非真也。

又一说,铅中真铅也。

又一说,嘉州铅能制水银,可使立乾。

  然夫修丹之士,须拣名山良地,若非名山良地,即有魔邪等居,不福人为善,鬼神多使人意坏也。

精择同志,只可与三两人,多恐心志不同,损药累功,克取良时吉日,须依禁忌,出在《三洞要筹宝经》中。

外弃尘事,内绝邪想,调治性情,使神气安和,不得令有烦劳。

忌食荤血,见尸冢阴秽,不与女人同食,饥饱喜怒,意思不精,食须面午,卧须首午,七日一浴,不与外人交往邪谈,阴精不伏也。

修药发炉之日,乃修一状,具乡里名氏年月生日名位,讫云:某浊俗小人,愿续余生,愿结正丹。

今备药君臣,求告灵君,求启灵神太一帝君,四方大神,降临菲薄。

请四方神,从午起,各呼其名质色,依本方存神,叩齿二十四遍。

呎日:我结灵丹,灵君降坛。

主覆药君,不散飞天。

又呎曰:我结灵丹,灵神降坛。

保固药神,不失於泉。

  心呎之毕,任意启告。

如得药服者,须修行仁义礼智,兼外其身心,择境而居,远其尸秽。

死生之秽,触犯灵药,切在忌之。

凡得灵药,不可令人知见,多鬼亦然也。

古锦袋盛药,须丸数奇,不得偶双,即走失。

古锦去邪也。

  金花还丹方 #

  铅八两 水银八两

  右二物相和,以左味细研令相入。

以甘土埚泥包裹为球,令乾,入缭炉,用以灰拥其下,着文火养六十日出之。

又以左味重细研,依前入球,又火养六十日。

日满后,即每十日一度,添二两银。

取真好者,错为末,细研令相入。

都八度添,计用八十日,都成二斤药。

如本药是半斤,每度添一两,都成一斤药○伏如希汞,渐有神用也。

又入火养一百六十日,药成,都三百六十日火,一周气足也。

一刀圭可乾一斤水银。

如日服一粒,寿逾万劫。

  有歌二首云:寻山河碌碌。又:白汞生朱砂,黑铅为黄丹。

  黄花丹阳方 #

  砒黄性以雄黄略同,大温,有毒,生澧州山谷。

一名熏黄。

久与铅同处,其色变黑如铁。

但金石之中,有含铅气物,与青碌之辈,总不可相近,宜别贮之。

又久见风,亦损颜色。

雄黄亦然。

切畏铅。

若同箱筐,不可久也。

定如铁色,砒黄性与丹阳相宜。

  右经云:铜得伏砒,柔弱自低。

铜得伏雌,久类帝男。

雄黄也。

是四黄雌雄硫砒也正数。

有人飞砂一味,至九九八十一转成丹。

取一丸投亡者口中,立活。

固知砒力不可思议。

既类雄黄,亦应胜五兵,杀蛇虺。

服饵皆飞入人脑,长生不死,理然也。

比见王涣司业,将雄黄和汞,於铁铛子中研不停手,下着文火,不用火玲研亦得。

一日内结成砂子,伏火者得如皂荚子大,成上色黄金。

如无雄黄,用上色澧州砒黄代用亦得。

其力不相弱,是灵药也。

一说雄为君,雌为臣,流为使,砒为将。

  按《本草》雄黄生武都,得铜可作金。

砒亦类之。

础黄生数处,并不及澧州者。

雄黄色如鸡冠,向日通红,紧细润腻,实而不硬,有氤氲香气,不并昆黄,就中红赤中带黄色,故曰雄黄。

任以水洗,待乾,一炊久,当生黄衣。

不然以口含之,亦得,并有黄衣上。

毒蛇见之,立死。

此是真者。

漏天南隽州亦有,并不如武都者。

砒黄虽次雄黄,并不作前件状样,色黄亦鲜明,棱角生硬,有皇气,通红易破者良也。

其丹阳之道,甚难举世。

学者虽多,明晓者殊少。

且丹阳质性难柔,外晕形赤,内怀青黑,铁禀南方阴丁之精,结而成形,故赤。

铜禀束方乙阴之气,结而成魄,故青。

银禀西方卒阴之神,结而为质,故白。

铅锡俱禀北方壬癸之气,故黑。

金禀中宫阴已之魄,故黄也。

甚难制治。

一说晕是铜,铜是晕。

晕尽铜尽,铜尽晕尽,无若非巧能制合。

子母合体,知其性情,刚柔分等。

即须以伏火铅汞,上丹上药,然变其质。

又五金入土,埋之千岁,唯金与银,不变其质余,并化成灰土。

  余今此方,抽化质了,入火不变,入土不销,便能翻制,造化阴阳,岂容易哉。

若骨分仙材,宿命素定,早逢灵诀,点制刀圭。

一两二十四铢,六粟为一刀圭。

或揩涂药於埚挺上,入火烧炙,便成真宝。

此是神仙上品,非造次而能知。

若素非此流,必须精详物理,广博方书,辨别君臣,识其忌讳。

其药有刚柔,有制有伏,拒火与伏火,别生用与熟用殊,亦有兼假铅汞,独用四黄。

神仙流教,万法千方,并皆隐闭,悉不明文。

纵传方书,是迷迷相授,后学之士,多无所成。

亦是贤者不苦精研,不得学圣之意,功用微浅。

兼有埚炉钳鞘不全明晓,烧投点化,不究精微,炎黑火中,须臾则过,凭何见其成功。

  夫用熟药稍易,生药甚难。

今此一方,悉用生药,遣变质成真,切在销停,及抽换投拔,节候为妙,亦解铅汞傍通。

经云:器内方径一寸,可受水银一斤。

又准筹数,金方一寸,重一斤。

银方一寸,重十四两。

铅锡重九两半,铁重六两,玉重九两,一本云玉重十两。

白石重三两,土重二两。

物各禀气自然之性。

汞者禀五阳神之灵精,不可比校。

其余高下悬殊,唯熟铜与银斤两相类,形质细腻,柔软颇敌。

徐有晕一色,余并相似,实可通变。

且《五金诀》云:雄黄功能变铁,雌黄功能变锡,砒黄功能变铜,硫黄功能变银化汞。

四黄功亦能反铁为铜,反铜为银,反银为金,如谷作米,是天地之中,自然之道。

磁石引针,琥珀拾芥,岂是他灵。

又经云:但有道术士,能制治方便,巧使相入,亦可为宝。

余今化铁为铜,用砒成银,理无二也。

方具如左。

  点丹阳方 #

  砒黄三十两澧州者,无夹石,赤如鹦冠,向日通红者良。诸处者力次之。

  雌黄八两状如金叶子者佳。若黄软如石,不堪。又有夹雄黄者,虽如,此方不用。

  胡同律二两用石律如姜石状,投酽醋中,良久沸不定如。

  盐二两取花炒令变色。

  右件四味,共四十二两。

先取砒如小枣大,其碎末,别收秤取三十两,纳铁铛中。

准药一斤,用生胡麻油五升,缓火煮之,令垒垒小沸,不得火猛。

如此九日九夜止,若油稠强,即宜抽去之,更添新油,日足讫,便盛於帛袋中,纳饭中,满饭着砂绢袋,於砂中心蒸之七日,油腻并入砂中,即自鲜赤。

本经云:帝男帝女,帝女雌黄必须如此修理。

一且去毒。

毒去能入五金。

二又得霜倍多。

又如无上色好,用次者,虑有顽石,但倒抽一遍,取精者用,亦妙。

其澧州砒有力,诸处者次。

雌黄准砒例修理,但煮时不得同在一器内,余并一也。

其性甚能柔物,与砒同力成功。

  金陵子曰:蒸时同在砂饭内,但相去远,亦无妨碍。

按《铅锡经》云:朱砂三分,雄黄一分,右合研置铜钵内,着酽醋,细细添之汤上,煮醋尽,更添,如是三伏时令乾。

出之,入油铛中,缓火煮令鱼眼沸,两伏时出飞取精,大佳。

若不飞者,即以鸡子白和泥瓷器,盛密盖砂饭中,蒸之一周时出,用大佳。

如不者,和赤盐,点铜成黄,余并在本经中。

  胡同律甚难得真者。

一说独将生用,点铜得白金。

但以浆水於瓷器中煮,续添令尽五升,即可用能去黑晕。

一本:不煮生用亦得。

盐用花炒令黄,急用,不待煮蒸,亦得。

末盐,不如颗盐,颗盐不如井盥,井盐不如池盐。

然取前三味同梼,岩砂罗过令匀,以宾投醋中待消,用拌前药令湿,日中暴乾,熟和搅揩矮令相得。

次又拌一遍,日暴,令浥浥,便将入鼎。

一说以桑灰汁拌药。

如用醋,恐损铜。

不知如何,未详。

  其药分作两鼎。

每一鼎只可二十余两为准,多少得所也。

以两匙头石灰,和前件拌了药,同拌令匀。

即着石灰藉底,令厚一分已下,按令实。

便下前件药末於鼎内,如锹背装,四面不用苦着炉,微着匙按,即且少着两匙覆上,便以手摩掌药面破,令与石灰相入,以匙微微按,令却如锹形。

更以石灰覆厚二分。

  已上微按令得所,即以少水洒上面,至散湿,遂以盆子盖之。

其盆子稍高,於常者一尺五寸。

文武火烧两伏时,比常飞霜文武火,稍文为度。

候寒开之,其霜当总在炉面上已卧讫,下并无脚,作白色,柔软细润可爱,揩臂如粉。

其霜在炉内凝结,为一脾,约厚一寸余,纹理如束丝,不飞上盆子。

余故号日外炉霜。

别有半两,已来在盆子上,颜色不同,当别收,任将别用。

又如有火候失飞不尽者,亦准前任重飞。

其迹炉霜,甚能柔物,不并常霜脆硬。

比见诸法中飞一遍白霜,少用即无力,多用物即硬,是为大病。

此霜任意多用,物终不硬,与诸霜不同,殊於常也。

其砒但将好者成倒抽了,若待用油煮及蒸,便将飞霜用亦得。

又孔氏商量亦云:用一遍白霜,佳。

此两诀亦甚符会。

  又成卧炉霜后,取前件霜,每二两点一斤。

已上并用大斤大两。

经修理了者丹阳,可分作两埚,每埚只可着八两,多少为得所乍可。

已下不可过多,又不可少,少则埚中乾。

每一两药,分为六丸。

每一度相续点三丸,待金汁如水,以物直刺到埚底,待入尽,即以炭搅之,更鼓三二十下,又投药。

如此遍遍相似,即泻入华池中,令散作珠子,急用柳枝搅令碎,不作珠子,亦得。

又依前点三丸,亦投入池中,看色白。

未若所点药,不须将火烧,却药其物,即不白。

更须重点一遍,以白为度。

生药点埚甚难,所投点大,须在意玲热相冲,金汁进出埚。

遍遍如此,折损殊多,其埚稍宜深作。

若能使金汁如水点者,为上。

  龙虎还丹诀卷上竟

  龙虎还丹诀卷下

  金陵子述 #

  按仙经有黄银、白金、红银者,是上药所致。

一名红金,一名红鲜金。

又有离己金,又有青金,又有宝金,亦有丹砂四黄染汞银而成,又有黄花银。

且汞银万化,亦本含此染,若兼染色者,或黄赤红紫,盖随药变。

亦有状如血裹,看如地黄根。

亦有如日色者,似黄不黄,似赤不赤,似红不红,似紫不紫。

盖是神仙上药,非凡情而能测别,其方诀今所载矣。

  伏丹砂为红银,以水银和青绿、石胆及诸药矾第,纳铁器中,煮结而成者,状如丹阳,体并有晕。

今亦可使其无晕。

又此门外甚有深玄,比见道者一斤制得一斤,一两制得一两。

亦有投煮不逾时,便成银体。

亦有转相钩制,亦有结出便无晕者,亦有取结银为器,用本色药结者,不用铁器者。

亦有只先取一两水银,结成砂子,以瓷碗地上合之,须臾便硬,即以铁臼梼,加投一两汞,还依前以碗合,须臾即硬。

又梼,又加汞二两,依前制四两,又合硬。

如此一倍倍加,可增至百斤,当日而成,凡数十般法药。

至道玄远,妙理难究。

盖随所遇,非造次而得窥。

  又饶信等州银山有矿,质状一如光明砂,其色红紫,鲜明可爱,堪入炉用,鼓铸便成白银,一斤可得十四五两,甚难遇。

今代稀有古经方中,并不见载,遇未详也。

或疑是银之红矿,其红银以青绿及石胆,俗呼为胆子等,所结鼓得四五两,或六七两,色如丹阳者。

且汞和青绿及胆子诸矾等,於铁器中煮结而成。

每一斤汞砂鼓铸了,只得四两红银,此并是铁,非水银也。

或云胆子、青绿等,并是铜苗,其中有铜,故水银钩得,切恐非也,并不干药事。

所得四两已来者,并是水银钩得铁而致,非关汞药。

  余曾各秤诸色,分明记录,一度煮结铛,欠五两红银,只得四两半,故都是铁,不虚也,只为证据。

又凡结砂子,若器中绝满,火稍武,其汞进走,细如针锋,不可得觉。

用心森者,失总不知。

又用药淘研,稍若亦化,似尘如灰,随药水而去,不知头头欠折,将为所欠,汞尽为红银也。

令后来学人,见无所成,悉皆抛弃,亦相承皆为水银,却非也。

又有一本,一斤水银也,其红银即是铁,铁本有晕,又加青绿等染来,固合有晕,亦难修治,与铜何殊。

今时辈药道中人,为难制治,亦轻此道。

  余今年深学苦,辄议此门,殊可佳尚。

且水银钩铁,皆是铁中精华。

若言汞住,去道则远矣。

若以铁中而求,是上上精华铁也。

用将铸镜,是上色铁镜。

所见铸得者,甚明彻冯结,与常镜殊,是知是铁中精华也。

又何以知之。

且水银至灵,入杂恶类。

今与汞俱是,盖是五金精华。

又看结了器中,又侵削铁器面,铁面上分毫无损。

异日因药力,被汞遥吸出铁精华,便与汞合体,理实灵异。

今将以为镜,是不可思议之物。

今世人只尚此为水银,殊不解重其铁也。

  余自恨艺浅功微,不知黄帝之术,傥加以金膏雄黄,法象铸成,昭一其鹦鹉,亦不彼於当时。

今世若将为镜,是上上铁镜,太原古者不如亦无比。

若为铜,亦是上色铁化为铜也。

今世人只呼为红银,见有晕,轻易如熟铜之流,不知是五金精也。

余以水银为红银,红银亦与为铜为铁,作镜化铜为银。

方诀既臻,理无惑也。

  伏丹砂成红银法

  右以朱砂一斤,上色者不必颗粒成,但光明砂红色者佳。

纳猜脂中,和水煮三十五日,入蜜水中,煮十五日。

入华池,七日。

将向甘土埚中镕铅汁,泻入埚中,下前朱砂,其朱砂以矾泥裹之,投入埚中,直令刺到底,七日当伏火。

入赤土、黄矾、硵砂出色,立成红银矣,亦号曰红金。

外白内隐隐作红色,光鲜可爱。

  又方

  右取水银,以石硫黄烧成砂,未曾经研淘者。

取砂子一斤,厅打碎,以两重绢袋盛,外更以竹疏袋重成。

即以桑灰淋赤乌左味,淋亦得汁。

中纳黄丹一斤,悬前件袋,於汁中,勿遣着底。

以文火如鱼眼,煮七日当伏火。

后入埚鼓,并成红银色,如桃花,鲜明可爱。

  青结红银法 #

  凡青有数十种,’曾青最为上。

其状如黄连,又似贯小真珠,长一寸半寸,或三两枚相缀,或直或曲,或深或翠色,时有金线,还绕其问,光缕璨璨。

句容山谷中有,近甚难得,价重於金。

其空青出於梓州,大小中心皆空,色甚鲜翠,其问有含水者。

昆仑头青似杨梅,峰头飒飒然,大者如弹丸,中心实。

句容、梓州青作片子,如碎钵盂,色青无彩翠,拣择并可用。

又有白甘青,生甘土中,鲜翠美颜色,如豆许大,稍软,以指甲捐之得破,破处转鲜翠。

此一味彼土人呼为白甘青,'古来仙方及本草并不见载。

又长偏青、白青、鱼目及善青散,出饶信等州,并杂青也,亦相类。

今煮结砂子,乃是画人淘研出者,彩色,家多用结水银,甚有力。

又一说老铜化为绿,老绿化为青,其晕最浅少。

  结砂子方 #

  白善青一斤末 石脑半斤醋煮 水银一斤

  右件相和,以醋浆中,於平底铛中,文火鱼目已下沸,少少添浆水,勿令沸,止一伏时当成,并全作砂子。

更能将铛药汁添水,武火煮三两日,弥佳,物亦增晕,亦稍浅。

然任抽生鼓铸。

当得六两成红银。

大抵用青,不并石胆、土绿等,其晕稍少。

  又方

  青二两稍好者 白矾六两 句容胆子六两 用水银一斤

  右并梼研令细,和汞,依常法煮结言,便以黑豆皮四两,煮得无晕。

  青花结砂子方 #

  青花一斤 白矾四两 水银一斤

  右青花与白矾,先相令匀然,取两匙头,和水银熟研,纳铛中,武火煮三五十沸,,出之淘洗一度。纹如此已尽为限,任抽生鼓铸,红色甚浅。

  石胆红银法 #

  石胆生蒲州山谷,状似折篦头,如瑟瑟浅碧色,烧之变白色者,是真。

次宣润等州,淋取汁煎煮而成,上者青碧色,作块片数等级。

下者如黄泥烂湿,名为泥胆,唯堪和水银烧为粉。

其宣州者,不如句容,气力悬殊,力倍於十。

其句容上者,状如碎瓦子,坚重,鲜碧色,一半带深绿色,甚可爱。

经夏不润,见风不损。

次於蒲州,今所用结砂子者。

但中色已下,并可用。

又有山谷坑洞裹自然生者,色稍浅於煎成者,亦作片块,忽遇即有,常无采处。

近日市肆人有假伪,将太阴玄精,及句容相和,於铜器中煎成,伪作蒲州石胆。

其句容亦被添宣州相和重煮,合成形,改色理,亦相类,甚难辩识,大须审细。

青矾出太原,一名绿矾,一名皂矾,力胜宣州者。

砂子之道,甚有深妙,胆子全土绿。

天目徐真君有歌赞之。

歌日:

  白珠碧水平铛中,文武微微声渐雄。

  一伏三时成半死,再烹经宿变成铜。

  将军此朝须舞剑,青腰小儿莫相厌。

  白霜理石常煞人,黄矾石胆从来艳。

  铁埚土釜各文武,一须五时连夜煮。

  开匣见玉须焚香,仙人遇之名长久。

  结石胆砂子法 #

  句容石胆子一斤 水银一斤

  右先取一平底铛,受五六升,或一斗已下者。

以瓦石尽日揩磨铛内底上,令白净。

就中拣取铛底平细者,即易揩磨,切忌油腻。

如用旧铛,即须烧过,与火色同止,磨洗亦中。

水没汞半寸已来,令容得汞药即得,不可令深。

即下药一两,颗块,不碎总得投於汞上,以文火鱼眼沸己下,如水少,以匙抄热水,散泻於铛,绿令散流.入煮两炊久,一度,演计得一两砂子已上。

须着气力紧演为佳。

遍遍如此,以尽为限。

所结一炊久,即可演,大抵不如多时。

其句容每度下二两,亦得。

药多结亦校多,口诀是水亦云火须浅火须文,为妙入。

此法只用一味清水,不兼诸药,结时成,不同诸方,甚是上法。

结以口吹水面开,当见水银自遍散,如煎饼状满铛底。

加火临药时更秤意,其水银直上铛四绿来,故知药力气感化也。

收砂子时,每度须以瓷片,於铛底熟刮下令诤,收之遍遍,如此以尽为度。

如用跳子,中结亦得。

又一说:夫石胆砂子,初要出晕,但宜以暖汤水淘研令净,切忌着诸杂药煮。

云被诸药把令,本晕药色却牢,志须在竟,不可轻用。

如要且煮,只可空以白矾,於瓷器中煮之。

  绿石胆砂子法 #

  句容胆子一斤 盥一大合 水银一斤

  右并相和研,令断星子,纳入铛中,着七分水,以火煮似沸即得。

便以砂盆子合之,以一筋枝令通气,时时以水於砂盆子上,少少淋下,令水散下。

如此两日,当得六两已来砂子。

又如能更加半斤,或一斤,取前砂子重结,向前药汁您留重煮汁,两度迭结了,更都将药汁添水,加煮三日,尤妙。

砂子倍多,晕色却浅,有一出晕。

诀云:如石胆结砂子了,更以新石胆煮能去晕,故知深妙再煮结。

  结砂子法 #

  宣州石胆十斤,如结汞不尽,更添三五斤,其法更不得着诸药,只须一味胆子。若加诸药,其晕即难去,所结并

  如常法。 #

  右总结了,取砂子紧演去生者,令尽。

以拔莫根细判,煮两三日,常作庞纸色。

即又入黄土,煮两三日,当白如雪,亦钩留得水银,有三般稍相似。

一日鸡厥,其根节不相对,枝茎长大。

二曰苦杖,叶节目疏,并不堪用,其拔莫根稍紧,细节相对,生叶稍圆,苗细短,此药出晕无比,又皆结。

时曾到此根同一时,结其砂子便白。

况更入煮此药,只出得石胆晕,诸药不相当。

又一说:其拔莫先於别器中,煮令浓稠,用添煮砂子,亦妙。

一本云:煮一月日定白。

又一说:金刚根生银山者,赤色,藤子小高三数尺者,其藤有制汞之功。

一名银苗,生於银山者,即堪。

每结一斤砂子,并结后重煮。

都用十六斤藤子,煮后炙蘸三日,便当恋伏火。

其蘸药汁法,用赤乌清水,及黄矾一斤,二味熟和搅用之。

  胆子团汞法 #

  此法及转胆子为红银类,故录入此。

  右取汞一两,胆子一两,与左味二合已来相和,文火煮半日。

又入胆子末半两,渐渐添米醋煮之,并不得令沸。

时时演取砂子,令汞尽了。

又将砂子与胆子末五两煮,当五日五夜,药成如茶末。

一两末化三两汞成砂子。

作药七日,末一两伏四两汞作药。

十二日一两,上手团汞七两,成砂子。

其火只可一两已来,若您结成砂子了,即火微急亦无妨。

  土绿结红银法 #

  土绿有数般,生宣州、饶信州、道永等州山谷,但有铜处即生。

乃是铜坑中般出壤土,经雨便生,色浅软,烂如胡粉块子,以手捻便成粉末者佳,硬如软石者次。

其北地亦有,状如澄了绿米粉,好颜色,软细无脚。

  结红银砂子 #

  土绿道永洲者,只用半斤,软者上半斤 盥二两 白矾四两先成灰 汞一斤

  右先点米醋研药,后汞相和熟研,令断星子。

然后以铁匙抄纳铛中,如鱼皮相。

次平布於铛底,中心留一寸余地,莫令合。

便以浆水有醋味者,煮前粉物良留。

白矾二两,盐一两,并末之,待布药入铛着水了,并散药於汞药上,水合才没一指已来,火令至文鱼目以下,铛底犹着得手。

如此半日,即渐加火,令如小鱼眼已下疏疏然。

又半日文,又渐加火,常如鱼眼。

半日,又加火加水煮。

半日都两伏时,并成砂子。

一法说初结时,取三二两先结了砂子,打破作小块子,散投於铛内,初此相钩转。

又砂子总成了,却布於铛底,还着一斤或半斤土绿,更煮一两日,倍得砂子,并退晕浅去。

又一说:但以前所结了药汁,莫弃之,并收取,重煮结砂子,亦云倍多,兼晕却浅。

右并入钵研,以水淘洗抽生,约鼓得十两成。

  结砂子法本出刘君

  青矾五两北地者上 汞一斤 土绿一斤用北地者,状如澄了绿米粉颜色,软细无脚

  右件汞药,入钵内,点醋熟研,纳入新铛中。

铛不用揩磨。

以武火煮一伏时,并成乾砂,总无水银膏也。

当时秤得砂子二十两。

又取此砂子於砂盆中,入白矾煮一日。

即以蚌粉研,淘洗三两度。

又和盥淘半日,又以白矾和乌梅煮一日,又入砂糖煮】日,又以皂荚煮一日。

每度皆研淘出黑汁,总令乾净。

即入黄丹一两同研,研了炒熬又研,又入霜一两,熟研令相得。

即分作十六分,以盐裹散,刺作小孔子,曝令极乾。

入炉或铛上,以灰盖。

初文养一日,便放武火,烧鼎底令红。

寒开,霜药总化不见,令汞并在上釜,收取球子砂鼓,得四两红银。

此常者色退一半,扣之无声,甚软。

取入火烧试,微有烟晕甚浅。

尊师云:球内所生霜,其砂子便令全伏,白如玉也。

此是神仙上品也。

  结砂子法红银 #

  硵砂一斤 土绿一斤 白矾一斤

  右三物相和研,入瓶子内,以少盥薄为柜,养烧一伏时。

临了用大火烧得通过,即以风化灰一斗,赤乌一斗,以醋浆水投石灰中取清,以石灰汁煮令热,淋赤乌,取汁中煎砂子。

其汞先以熟药十两,用研下铛中,结一伏时,总尽其盐柜,便入铛,用同结砂子更妙,时时搅之不用频。

如经一伏时,并结了如砂,并无生汞也。

如又淘却,更入四五两熟药,重结当总伏,妙不可言。

每一斤入四两白铅,於埚中熟搅,泻於模中,令薄作砣。

然以砣於灰中着上,以猛火烧,以鞘吹亦得。

当作孔镂铿铅,并泻入灰,红银独在。

又入埚销,又投铅成埚令薄,又入灰中沥,如此者三。

即更鼓空沥三两遍,铅当出尽,即又入埚,以壁土,又盐搅略,又出却余铅并净矣。

晕至少,物甚柔。

又一说:此物和丹阳及银,三停入,甚好。

  白铅法 #

  右铅一斤,用松脂二斤生者,以猛火炒铅为水,即下少许脂,又少着些盐,即以物搅之。

又续下脂及盥,令脂遍遍,尽二斤铅,但成灰粉,即堪以成为度,即入甘埚,鼓成水,当得十余两,如雪。

  结砂子法 #

  土绿一斤 白矾五两 盥五合

  右件并相和研,以好黄土一斤,纸筋熟铸为泥,作一箱样,可厚二寸许。

用裹前件药,渐令乾,武烧一火,勿令箱子破裂。

寒开之,作紫赤色,可结一斤。

汞和同研一时下,时时演之。

此药重重用,可结十斤、二十斤。

每斤土

  绿,可分作两,土箱为准。

  华池法:石灰和好酒熟搅,如煎饼缅用之。又法:凡结土、绿砂子,和黄土结晕。

  又方

  土汞二斤 白矾八两

  右并梼罗,以二升米醋,少少洒洒,炒令尽。

如无,好糠醋亦得。

又梼罗成粉,臧取一半药,和一斤水银,熟研令相入,纳平底铛中,以醋浆中常没一寸,如鱼,眼沸,煮经半日,当并成砂子,更无生者。

如无浆水,以醋和水亦得。

如此了,又将砂子,又依前入一斤药,相和研,依前煮结,亦用半日。

然后淘研令净,抽生鼓铸,当七两成,甚佳。

不并寻常者。

  结砂子方 #

  右取桑柴灰约三斗,禳草藉蒸热汤淋淋,取三斗更重淋取粉脚,约准量二大斗,每斗重八斤。

如块大,即打破如弹子大,不得细研,恐泥淋不过,甚难调治。

前件热暖淋得汁赤,不中。

如得碧绿色,乃堪用之。

前汁淋之,用煎汞三升已上,器鼎中煎三日,添汁浸之,如常法,演之如常法,唯紧是务耳。

又用砒黄飞霜三遍,和水汞。

竹筒除皮,如两张纸厚,可长三寸余。

且将前灰汁煮之,管中满着,铛中亦满,管中黑,即倾之。

如此三度,即苦酒亦尔。

热汤汤石灰清亦如法。

用苦酒拌,一如飞四神丹法,得霜。

用太阳、太阴、玄精、黄矾石如金色者上。

硵砂青黑者上。

此五物和合末,着盥藉细捣,盥遍副铛着边,如一粒米厚,上覆亦尔。

用炭固济,一伏时,文八武四,亦不过一斤炭,急即不堪用。

得霜了白噶火软,辫之如两纸厚,用裹上物为丸,丸如小弹子大。

又用煮五合钙将为池,池六升已上,入埚子镕,投累至三丸一入池,如此五度可止。

后用博上克作痕,为模深作,用油拭之,令甚润湿可泻。

又云:先入炼白矾灰为妙。

其法用桑火烧坑内,绝净扫,用苦酒拌之,趁热投乾矾於坑中盆合,固济之。

待玲开,用一两投一斤,先於铛中熬令乾,入坑为柔用投霜,不用作丸。

  结红银法 #

  土绿五两绿色青软者,手捻如胡粉好 白矾五两已上亦得 赤乌半斤已下亦可

  右以汞一斤,相和熟研,入铛子,文火结半日,至午全伏,并成砂子。

便任抽生鼓,只得四两已来抽生。

铛底先布盥,厚一寸余,即细梼白矾末,布於盐中心,少布些些,即以薄绢裹砂子,捻令相着,绢才裹足即休,勿令剩。

安铛内上,又着白矾盖绢,便一时拨盐,拥其上霜盆固之,武火半日止。

  后法

  汞一斤 绿子六两 赤石脂二两 铅二两续添

  右三味,於砂盆中,取少许盐,和左味槌研,可百余下。

候铛沸,即以铁匙挑下之,武火煮,从寅至辰,银线得之了。

一斤用黄丹一两,炒和研,可抽生便用之。

  飞出汞抽生法 #

  右取砂子,以寒水石为柜,稍薄,着砂子不然,重重隔之。

上又着盐盖,盥上又着灰。

固济,文武火飞,至鼎底乃止。

其寒水石,即须生烧一火,通赤令熟,即急去火,以盆合固济缝。

待玲开,即堪用。

  倒抽砂子法 #

  右取一甘埚子,以砂子於埚底,上以浥浥汁盥,满埚实紧按了,即火边炙令盥乾。

便合於地坑瓶子口上,瓶内着少水,以筋泥泥之,渐渐着火候,埚受火,便放一笼武火,寒开收之。

凡抽砂子了,所收得生水银,宜先以醋煮。

即以暖浆水研淘洗,次以暖水洗,更以盐和研,方得序。

  赤乌砂子方 #

  赤乌者,腻粉之脚也,本是泥胆及盐为之。淮南者胜於向北,新好者佳。如经时月多力,在地停贮者少力,计每斗重八斤。紧实者良。

  右取赤乌,不限多少,以大瓷盛沸汤,投之搅令匀,以小木槌子熟搅打令匀,便於热汤中破散,更连头投热汤。

候总散碎了,即投於玲水,亦无妨。

满瓷盛停一日一夜,当并澄清。

即以物掠取上清者,切不可用浓浊者,入釜中煎煮一饭久,便以薄口杓於釜底,刮掠取砂子。

砂子似蚕砂,甚虚软,安於一瓷碗中,碗中须着少药汁养砂子。

时时掠之,以尽为限。

釜中汁少更添,亦以尽为限。

其瓷中水尽更添水,以物熟搅,候澄又煎煮,亦有砂子在其瓷中者,亦以尽为限。

待总了,计釜中汁只有一二斗,即止火,拔釜出於明处。

其釜底人有询千,以才日下收之,与前者一也。

总收得砂子了。

都纳入瓷瓶中,还以赤乌汁,清煮四伏时,数搅之,一日一度研淘。

即却他成水银,得砂了至少。

如不淘研及不数搅,但莫令着底,总成砂子。

一说其清水秤重,每升重一两,待后作时,先秤水,然后取赤乌清水,秤即知之。

又一法:以药头汁煮砂子四伏时,数数搅,切勿令着底,火须武。

每至一伏时,须略淘去稠恶旧汁,更添新汁煮,煮日数满,后缚令乾,秤知两数。

又一本方虽云:四伏时煮,其所出晕,将此砂子一两,入二两汞中,用皂荚梅浆煮,与诸家煮晕方非相类。

如不要白添金,名红金,本方说如此。

又一说:赤乌汁俱入釜中煮,总不用旋旋略刮,日满汁尽,其砂并自着釜底,任收之。

又釜中煮了汁,纳瓦盆中,经宿尽结成长大,消石长尺余,赢如两指,白色,质状一如消石,见风亦不化变,有人呼为白石胆。

云将结得砂子无晕,亦堪作柜用。

又其瓶子中曾煎煮来药汁,点着砖石,如空青色,经久不变。

  结赤乌砂子法 #

  右以厅谷糠二斗,已来衬赤乌。

更以少糠抑赤乌,令相和一出又淋之,可着如停,隔日即泥。

须淋取尽其汁,别更澄待清,煮得成结子多,又少晕,不知何也未详。

余意恐难淋,不如前说。

一又余意前拌砂子,煮时加句容胆子,必应易伏少晕,亦宜寥子灰,至良。

只依前大例煮砂子,更以寥子灰煮,是上法。

又见宿上人云:比煮赤乌,但一出手煮釜底,收取砂子,更入柴灰中,煮三伏时,并成上好乾砂子,每一斤鼓得十余两。

后被崔中丞因造金器物,都有四五十两,一时投入金中,用却去其金,甚好。

故知前说云堪添金,亦不虚也。

此物性至柔甚柔,於诸色红金,亦柔於金银也。

又以汞三斤,已来砂盆子中,和赤乌点酽醋脚,研之如缅糊。

两炊久已来,不用着火,以水淘之,又加赤乌,又续续点酽醋研,候汞中有砂子,即演取,以数足为限。

然净淘洗砂子,以余甘子煮,又以甘草煮,去晕无毒,得成银膏。

  燠伏砂子法 #

  凡诸色砂子,每结一斤水银,以伏多者为煮多少晕,易为修变,常手只是四两已下,如能结得七八两已上者,甚得其妙。

若善能燠伏,更钩制得水银,加得两数,或全伏者,为含水银多,物自无晕,深在燠伏。

  又法

  右取砂子,莫令成粉末,以绢及竹疏袋子重盛,以赤乌清水,水中加黄丹四两,煮下七日。

然后入赤乌,煎成白胆子柜,中伏七日,便全伏火,不用抽生。

又如不入柜,但一出手,二七日煮,亦得。

  又法

  右砂子要全伏者,取土汞一斤,加胆子半斤,结总了,用所结了土汞等,煮令乾,和少盥熟梼作柜,於铛中固济,烧养十日,全伏。

  又法

  盥一斤 消石四两 白矾四两

  右件相和入瓶,烧一火,令至镕。

寒开之,又取矾石五两,蜜陀僧一两,已上相和,又武火烧一伏时。

然取前件等,更加磁石五两,却梼研为柜,文武火七日,至妙。

又如不用鼓盐者,此盐作柜,宜先於火上烘令至极乾。

每斤可加伏火消石五两,於铁臼中熟梼如面,唯宜梼烂熟,便可为柜,亦不必用鼓了者。

又其盥炒至赤,佳。

  又法

  右出晕了者,更空,以白矾浆水煮一食久,然后燠成银之时,自然红软於铛底。

先布盐可厚一寸余,即细梼白矾末,便於盥中心少布些些,即以薄绢却裹砂子,稍捻令相着所裹绢,才裹足即休,勿令有剩绢。

即燠虽出,便坐砂子裹,於白矾上,又着少许白矾盖绢头。

便一时拨取盐,拥却绢役头,便以霜盆盖,却便固济细密,以铁关楔令牢。

恐汞力亮起,似有漏气,汞即走出。

以武火,烧火唯猛,佳。

从平明至晚间。

即去火,待玲开之,盆子中当有霜有汞相和,即拨开盐,收取紫粉,以物击之,作金声,便堪入炉任用。

  出红银晕法 #

  夫出红银晕,其中甚难。

何者,所用皆非至药。

比有修铅汞之士,其问稍差,点制犹不入,岂可能将诸石及草为药,生熟又殊,而欲望变凡为真,不亦难乎。

今於此得者,须各辨反恶,知其情性,用药有多少,合和有前后,若合其理,与真无别,稍失其道则乖。

学者详而用之。

  淘研煮洗砂子晕法

  右应诸色砂子等,并不宜玲水,须用暖汤,切不宜着杂药研淘煮洗,为被外药把捉,砂子晕却深牢,转难得出其砂子。

但且先空,以暖水研淘,唯变数多即诤。

续加以盐,及和饭研之,然以大麦、仁浆水、乌梅、盥,大瓷盛糠火养十日,令极醋。

临用时,加章陆根,用煮砂子,至相宜。

经此后,任将入诸色修理。

  出红银砂子晕方

  右取煮洗了砂子,作小挺子,以风化石灰纳铁莆中散安,将挺子插於灰中,固济,不固亦得。文武火养一月日已上,鼓之,每斤得十两,成无晕。

  抽生出晕法 #

  右取砂子,以寒水石二两,矾石一两,章陆根一两,与一斤砂子,相和熟研,三五炊久,唯研多转佳。

即淘洗,又依前着上件三味药同研,又淘洗,如此三度,止。

晕当出尽。

即重演却生汞,便入寒水石柜,於铛中,以醋和。

寒水石下厚半寸,上厚一寸,其中砂子以寒水石末格之,不然薄作片亦得。

柜上着盥,盐着灰,飞之文武火,一伏时。

然后入埚销,投入寒水石池内。

  池法

  右以盐水,调寒水石,如缅糊,投三两遍,白如雪。

  烧寒水石法 #

  右取一火,急去火,以盆合固济缝,待玲用之。

  点红银晕法 #

  粉霜一两毒者 句容胆子半两已上相和细研。

  右先取石灰,一如淋灰法热暖,白马尿淋之,约得二升已来汁,向瓷瓶子中盛。

纳二味於中,以重汤武火煮两伏时止。

待玲,去余汁药带泥,便和半两伏火消石,同拌和为团,又入药柜中,文武火伏之两日。

当伏火,每一两点一斤如雪。

  药柜法 #

  特生矾石二两 青半两厅者 蜜陀僧一两 句容胆子半两

  右相和醋拌,纳一小瓷瓶中,烧七日。每日一度入醋,又烧,即堪为柜。又此柜重用多时转,佳。

  伏消石法 #

  右取消石一两为末,纳瓷盏子中,按令平紧,上布两钱盥末,按令平。以瓷盏盖,不用固济。文武火候,消盥汁尽,即伏。

  点红银晕法 #

  右取铅八两,水银二两,并相和,纳瓷器中,不用固济,火养令如水,勿令火过,但才作水,即得。

十日后研作砂子,以砒黄及消石、白矾、盥等,出晕,研淘二十余遍,即还以出晕药煮一日,又添半两汞,入铅中,又火养十日。

便堪点物,和霜药亦佳。

  点红银晕方法 #

  上色好砒,如无,用老鼠药亦得。

以灰衬厚半寸,上以壁土盖,厚二寸,飞三转止。

白霜一斤伏火消石四两用一两硫伏四两,一日渐渐养,钩硫取少硫黄。

令伏在消石内佳。

  右二物同梼研令相入,鼎中平布,上以消石末,以手捻散於药上,可用半分已下。

固济,飞1伏时。

当有二两上,余并伏在下。

又扫下相和研,又飞一伏时。

如此三度,上遍遍,并看生消石,并当伏火然。

取徐州石脑三两细研,铁铛中炒一食项,余意改作铜器中。

待大段火力尽,带热便投酽醋五合中,熟搅,名曰醋石脑也。

即便着伏火了霜,投入石脑中,都熟搅火上泣,令乾。

更用生消石十二两,余改作伏火消石。

白矾二两,都研纳瓶中,伏十日火,火从上烧。

临了须一笼大火,令镕作汁,便堪点物。

每四两点一斤,成上上白作池口诀云:其盆子须数数以玲水试之。

又点物白了,每一斤入四两母,相和熟搅,写为挺任诸色化为末,投汞中令成膏,细细研令相入。

取后件伏火药一钱已,下於砂盆子中,用浆水煮煮了,淘研却黑汁,又煮,如此可三度。

至夜问,即更入汞,又入少药,乾炖,固济。

计煮两日,乾炖两夜,当白无晕。

但取少许火上烧,即自知之。

  伏火药法 #

  先取白矾一两 朴消三分

  右二物同研令细,於瓷盏子中,布作一柜,柜内安消石末一两,渐渐以文火养一日,即渐进火,令通赤即止。

然取汞一两,伏火留一分。

已上二物,同研令极细,直一两日研,加功细研尤妙。

又入前件伏了白矾等半两,又和汞药,同研令细。

以盐花为柜,用瓶子,其柜可厚一寸以来,固济,文武火七日,十日更佳。

火从上烧瓶子通赤,止。

药作青紫色。

计此一柜药,可化砂子十斤,成纯白。

霍君曾作来,时在扬州龙

  兴观,云如此。

  成砣挺出晕法 #

  石灰一分 黄土二分 盐一分

  右都作挺子,用搅埚,以挺子黑即易,以挺子不黑为度。

当尽其挺子后烧却黑自落更重用得无遍数。

又意石灰甚能去晕,只是硬脆物。

若用搅埚,宜未入母时搅。

如已入母了,恐损银。

又以滑石末,醋和,涂器物及砣挺上,烧灰无声,兼闭晕。

只要一度为之,后经烧晕不起。

宜居深屋中不见风。

  出红银及砂子等晕法

  右砂子紧演,和磁石、消石、白矾、朴消、盐、寒水石、母蛎,以少糯米饭团,和研诸药,作饼。

以布一重,曩砂子令薄,即掘地二尺已上,埋之一百日,当去晕也。

如未可经年亦妙,以晕尽为度。

不着药空埋,亦可也。

又如埚挺,但打稍薄埋之,并去晕。

此是供奉山人李景阳法。

  又方

  伏龙肝、石灰、矿炭灰、桑灰,煮得白无晕。又出,以余甘子煮,能去晕。

  又方

  以石灰淋,去灰味。又以水浸,又蒸又淋,不论遍数,以至精为妙。又团烧,又淋,如此三五遍,乃至以此灰,重重研洗砂子,得无晕。

  又方

  若出,却生,以烧了寒水石二两煮,煮汁黑甚,即易,数数试看,以白为度。此法本煮石胆、砒黄结者,不知诸药结得可否。

  又法

  础黄二两,寒水石二两,盥一两,和煮,不用铁器,良。

  又法

  盥研三日,每日一淘,至乳汁止,晕自出尽。

  又法

  以马齿汁煎取浓,加消石、朴消、甘子汁搅之,鼓红银,投三遍,去晕。

  又法

  章陆根和姜研淘,去晕,煮亦佳。

  又法

  石灰清蚕砂汁中,煮砂子,无晕。

  又法

  荏子油中煮十遍,去晕。一云,能除铁晕。

  又法

  以红银入汞了,以生附子煮,无晕。

  又法

  酒家酒客小便为池,及煮物,去晕。一云:老人尿老是久也。

  又法

  砂子以砒黄,於砂盆中煮,加盥,七日,或二七日,无晕。

  又法

  红银入汞了,以茴草煮,无晕。

  又法

  白梅煮,去晕。云稍胜乌梅,并宜去核。

  又法

  黄芽研煮七日,砂盆内煮,无晕。

  又法

  伏翼粪煮,无晕。蝙蝠也。

  又法

  梼莲子草汁为饼,阴乾,以备非时用,煮洗,去晕。

  又法

  每研洗砂子,须着少蚌粉和研,良。

  又法

  口含水停少时,手中洗,去晕。

  又法

  红银及砂子、松脂煮,无晕。

  又法

  白章柳根、胶清、朴消、石灰研煮,无晕。

  又法

  黄土、石胆包烧煮,无晕,甚妙。

  又法

  烂蒸草屈水,出晕。亦能去丹阳晕。

  又法

  多和汞飞在下者,黄土和盥,研为泥包烧,去晕。

  又法

  钴羊角及松明木,搅埚,重淋来灰,去晕。

  又法

  砂子入糠灰汁中煮,数数换池,七日晕尽。须每一日六七度,换汁淘诤。

  又法

  理石、玄精等分为末,销砂子作水投入,去晕。丹阳亦得。

  又法

  红银销薄,或未鼓,入梦灰汁中,去晕。一云:梦子灰煮,得霜伏。

  又曾将砂子如银膏状者,和梦灰,研作末,便和灰,煮半日已下,便成。

乾碎即当时有故便止不终篇,此灰甚觉结砂子有力。

又大抵灰和研甚,与晕最相当。

孔氏以烧灰中具述。

  燠出砂子红银晕法

  右取砂子紧族了者,二斤。

先以暖盐浆水於钵内,以柳木槌研淘,旋没洗却药,淘洗二十遍,令白挣。

即散破纳一瓷器中,以糯米浆中煮,纳乌梅一升去核。

如用酒家醇浆,亦得。

煮两日,不得更别着药。

每日四度淘研,并用暖浆中淘研,前后并不得入玲水。

淘研下时,每遍着少胡同律,一钱止分为四度用为准。

其胡同律者,性情铜铁俱宜,甚能去晕。

  又以远年土壁土-为汤,亦佳。

其问用石灰少者,水於钵内,以柳木槌研淘,旋没洗却药,汹洗二十遍。

碗中着浆水,强半碗浸之。

每一斤砂子,用硵砂一分,於浆水中放,婉微暖处,一伏时,其砂子药自见。

以篦搅,以水淘研,手中授洗令诤。

然后取大铁臼,以砂子和盐二升,壮夫梼□□当如青泥。

每日三度淘洗,和盥铸,致□□以小便淋来灰煮一日。

又和盥梼一日,每日亦三度。

换盥,又用小便灰汁煮一日,并合堪用也。

如未更梼煮,计三日煮,并当无晕。

一说其汞经此梼后,汞亦易制伏。

  又如尚有晕,即更入醋浆中煮,合纳白矾二两,盐二两,乌梅二升,寒水石二两,洗了。

用砒霜半两,础也得。

硵砂一钱,朴消二两,章柳根细梼一茶碗,煮两日,每日出砂子三两度。

依前用胡同律研淘,壁土为汤,其物当晕尽也。

又如未了,即将砂子,投入伏龙肝、白善各二两,石灰矿一分,来灰炭灰中口两日,亦依前淘研,当白无晕。

又如未了,□每斤入一两黄丹,於瓷器内,微火炒令相入熟研,即入砂糖一斤,少着水,煮一日,不用淘洗。

沙糖能去黑晕。

又入浓米醋,如无糠醋,亦得内加皂荚,煮两日,能去黑晕。

便即数淘洗令诤。

日满后,

  一法:从此煮后以砂子,作小挺子,以风化石灰纳铁莆中,散安砂子,挺子插於灰中,固济.火养一月日已来。

后鼓之,无晕。

每斤可得十五两已来,暴砂子令乾。

其砂子前后,并不得入冷水。

每斤和伏霜一两,同研令相入。

如无伏霜,生者用亦可。

分作十六弹子,以盐曩。

盐□先梼令细熟,盐外更以泥袅,各各为□□。

仍以钗子刺球子上,各作三五孔子,暴令乾,纳於鼎中。

铛亦得。

以细末黄土覆藉,用石灰亦得。

又布炭灰於上,以物合之,固济,文火养一日。

然渐用武火,鼎底红赤,一炊久即止。

寒开之,收取飞出水银。

银有落在灰上,亦尽收取。

其铛勿动,着於铛上横着炭火,武烧一火通令赤。

寒开之,打破球,收取砂子,打破入乌梅、白矾、盐,煮半日,令乾。

又入泥球盐拔一火,又入药煮半日,又如更能入汞研令相得,又入鼎中,飞三五遍。

汞且飞引,晕故出也。

然后入埚埚内,以□牛粪末及少盐覆藉,便慢火鼓之。

□□□汁又未知物好恶深浅,即使鼓如已知□。

当初鼓之时,便入母同鼓,甚良,殊胜第二遍入母。

  又砂子抽生淘研多者,体质轻虚,被鞘风吹着,物多飞走,大须在意。

其铛中武火烧者,大是上法,物且得伏成得药力。

入埚又免飞走也,更不折落。

又球子中用霜者,一说云,用波斯白矾,并胡同律,甚良。

又物既不折落,销成汁后、乾泻,不如投入华池中。

池法用水及酒,朴消、白矾、脂油无在。

  又一法 #

  空以盐和水为池,稍浓作柔而□□。又用皂荚为池,亦得浓烈为佳。其□□柔白无晕。

  又法

  如未可,即更入埚销。

每斤用霜药二两已下,依丹阳方法抽点,泻为砣。

即将砣入泥球包一日,又投三十遍,又入泥球包。

即重入埚销,每十两入二两母,其母切须真好,是本山泽者,切须自试,无分毫杂者,此是要节。

於埚中熟搅和,又泻池中,令成埚稍薄。

作此物中,先有黄丹,每入埚中之时,大须在意,令铅出尽。

如不出,自是一病。

即又投三十遍,又泥球包一日,即入埚销。

又每十两,更入□□两,熟搅泻入池内,令成埚。

并成□□□光白。

又如尚未十成,即须更入六两母,都成二十两,是对添也。

入埚熟搅,以壁土、白矾、硵砂、盥投埚,去面上恶,令清净,然泻为埚挺,稍令薄。

纳火中烧通赤,钤出令玲。

又烧三四遍。

即以盛揩洗令净。

即入瓶煮一炊久,出之。

又烧又煮,每一度煮,即一遍入埚销。

如此七遍,销无晕。

又如尚未尽得断了,即须入后件逐法中,并各得成真宝。

  逐红银法 #

  金陵子曰:因读丹经,忽悟斯理。

其红银□□依丹阳例逐的无晕。

如不可,即取红银□□色修理一切了者,错为末,入汞同研,少着汞,多即被把晕难出。

又煮洗修理并了然,即更加水银,并投入铅中,熟搅和入炉中,平布固济,飞之。

其炉以黄土纸筋为泥,衬炉裹。

更以乾黄土末,下藉五第,上覆一寸。

第一日文火养,勿令汞上。

第二日稍加火,第三日武火迫上水银。

寒开之上釜,收取上釜,收取汞。

其炉中取铅,入埋池定白也。

其炉中并不得别着矾等,恐汞成霜也,亦损铅力。

如犹不断手脚,更再坏,无不成也。

又一说红银砂子不限多少,但紧演投入铅中,如此生了者,亦得。

加□一两同研,入逐也无晕。

又一说,逐法□□细罗水拌,令浥浥为窠,安少盥於逐中,□□铅等用火,依常法。

  红银遂子法 #

  右取红银,以药抽点包拔一切诤了者,八两,加二两好山泽,每埚都成十两为准,其母更多亦无妨,熟搅为砣,令厚薄匀。

即取一稍深铛子,用水银三斤,以埚平安水银,上固济,火当底着,用文火如盛夏日即得。

后渐加火。

每两日开,如有水银飞上,即略下火力,但汞才及微微上,即得不用。

  □□如此二十日满,即重铸一遍为砣。

□□□作二十日满,又铸一遍。

睹烧养六□□□其晕并尽,便为真宝。

一本六两折二。

□□□砣子。

第一遍着时,须甩硵砂及少胆子,以汞煮一日,其砣并着底,与汞相入为妙。

一说其砣子四两,以北庭硵砂一两,石胆一两,骇鳞蜴一分,三物和研,以米醋调如膏涂上,以黄土为泥包裹之,可厚一寸二分。

便於糠火中,烧三七日,然以白炭烧三日。

去泥取之本方,入汞四两。

出《丹砂经》。

一本云:其器物中,先以黄丹和胡粉为,泥铛底然,内水银及砣子,即一出手□□十日便无晕,多少亦随人意,所无□□□十两为准。

又一云:遂子着消石□□□□日正一日倒,都七日了,当作黑灰□□□研淘,然抽生鼓便白。

  遂子法 #

  夫遂子之道,且须本物少晕则易口功,如思稍难也,此是诀语。

  右取抽点州切了者红银一斤,和母四两,都成二十两,作一埚子稍薄作,如厚即打之。

打了更须烧与火同色,更煮洗令净,用汞三斤,并纳於铛中,以少石胆,及硵砂口水煮一日,其汞与砣当相入,砣着铛底□尽,便固济,出阴气。

初文,后渐武二两□□度用飞上者略下。

如此二十日满,□□抽却生汞,但入埚,还依前釭作砣□□□前安汞中,亦依前法,二十日满。

又去□□成埚子,依前入汞出鼓,如此三度,都六□日晕尽,山泽不如。

金陵子日:所经过煮□及经养红银,其汞皆被污,可以盐、白矾等淘研,及饭研亦佳。

令汞诤了,重用微佳。

又余见七篇丹砂诀中,以药烧养金埚子至是上法。

今红银亦宜依此准例作之,殊上。

其所用药涂埚子烧者,以北庭硵砂一两,石盐一两,麒鳞竭一两,此三物和研,以□酒调如膏,涂於砣子四面,令药尽□□黄土为泥包裹之,可厚一寸二分,□□□中烧二七日,然后白炭武烧三日□□□之上件方,本说如此。

今烧白物药□□□总可加喊入,遂子用良也。

  又法

  如烧银埚子,可以白矾灰一两,硵砂一两,消石一两伏火者,盐二两。

  右涂之,亦用左味和其泥包裹,糠火七日,白炭一伏时为准。

  龙虎还丹诀卷下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