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伯阳七返丹砂诀

魏伯阳七返丹砂诀

  经名:魏伯阳七返丹砂诀。

原题黄童君。

狂解。

宋《崇文总目》及《通志·艺文略》均着录《七返灵砂歌》一卷,题徒汉魏伯阳撰,黄君注。

当即此书。

约出朴隋唐之际。

唐人陈少微《七返灵砂论》,与此书内容大致相同。

一卷。

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众街类。

  魏伯阳七返丹砂诀

  黄童君注解 #

  天生玄女, #

  玄女,水银,位居太阴,故日玄女。

  地出黄男, #

  黄男者,硫黄也。太阳之精,故谓之黄男也。

  皆受性太和,感灵妙之气。

  言此二物,皆禀冲和灵妙之气。

  以阳守阴,借位而居。

  汞本丹砂,化为水银,即居其阴,是借位也。

  以阴返阳,还归本性。

  炼汞成砂,还归本性

  张翼飞虚危,此乃一变。

  张翼者,南方之宿。虚危者,北方之宿。丹砂化汞,汞反成砂,南北往来,易其形貌,此一变者也。

  受生七返,变化神灵。

  炼变七转,乃神灵也。

  太阳白汞,本含赤水。

  汞本出於丹砂之中,故云含赤水也。

  反我丹液,是交归也。

  汞本丹砂之精液,来往变化,为交成丹,为归也。

  元气恍惚,变化成形。

  纯元太一之气,恍惚杳冥无形,内结灵精,而化生丹砂之形。

  形体既彰,转生阴质。

  从虚无而生丹砂,丹砂居阳,而转生阴,即化为水银者也。

  魂魄分布,反而相拘。

  阴阳分布,反而拘归,此乃变化无穷之象。

  既定阴阳之体,升腾归於上宫。

  上官为南方,既定阴阳之体,升腾变化,归於南方本官也。

  既元气虚无,任於万物矣。

  丹砂本元气,虚无而生变,至于水银。今既不迷,而归本官,是知道源,即任万物变化者也。

  且二性合和,为夫为妇,为子为母,为君为臣。

  二性合和,不可拾一。

  今得节符,而制御之,如水灭火,即形体自然,归於后土也。

  歌十首 #

  窖瓶圆固,瓷盏全光。

  瓷缸子一,盏子为盖,通静圆固也。上下相得,犬牙相当。上下合,隐密相当也。

  三分之一,天地之常。

  缸药分数三分之一,合天地之常法。

  径寸阔狭,一升之强。

  器可受一升半,即受二十四两药也。

  非限高岗岂论原阳。勿弃纯元,外际是急。

  外际之泥,不限高下,务元土为之也。

  藉藤搅和,务令相入。

  以藤纸为筋,务令相入也。

  固至于再,每尽内湿。

  再泥缸子,每褊待乾。

  审定铢两,销铄相得。

  定其斤两,入火销镕,倏忽之问,自然相得。

  乍紫乍黄,或白或黑。

  销铄之次,色将变动不定。

  搅和浑沌,不变南北。

  须突之问,二体和合,不可分别,令相离也。

  天地自然,圣贤之则。

  天地自然变化而圣贤则之,通太虚之妙,造运动而为法则。

  立制唯火,蛎粉唯腻。

  立制名得火乃良,蛎粉润腻为妙。

  但令坚密,不必五二。

  古用七味六一之泥,此不用古法也。

  际会欲固,应须引气。

  固闭之,次须引内气令尽,则固之。

  圣贤传法,消息在意。

  前贤虽得其法,即亦在临时,看其变化,意而审之也。

  始定城郭,终竟武陈。先巡五节,后转六神。

  先以五节文火,以定气之城郭。后以六时武火,成其本体也。

  上下腾曜,赫然有文。形体销化,乃变灵真。

  文火相迫,上下不定,销铄变化,而成灵砂。

  悟者非难,迷徒不易。失在抽添,得在受气。

  差之分铢,与道永隔。有却抽归汞,或每褊添硫黄者,非也。皆是失道,迷惑之要,而不知受气之真源也。

  不死之术,非道须秘。余传天师,崆峒石记。

  从古历今,学者如麻,不得其妙,竭力倾家。欲知其要,须猛三花。

  三花,火也。其要在节候消息在意,不得此要,徒竭其力。

  浑沌昏默,务散丹霞。

  次转返浑沌昏默,忽如霞散,而成丹霞也。

  欲得灵通,七返乃妙。

  欲反驻长生灵通,在七转而成丹砂,此上古神仙之卫。

  色夺殷红,辉连日照。

  辉通太阳之照,色过殷红,此乃七返灵砂之妙者也。

  楞角挺生,彻体金耀,古贤秘传,神仙之要。

  药之成形,颗粒楞角可喜。此神仙之衍,不可妄传,受非道学。

  寒泉沉伏,驱去太阳,温饭飞腾,辟除阴伤。

  药成,沉於寒泉中七日,去火毒,出之,又蒸三日,去其阴毒,乃可服食也。

  研之唯微,药法之常。丸如蒙菽,不可令强。

  研之务细,丸如菜豆,不可加喊。

  每旦三粒,甲子为始。

  服此药以甲子日为首,平旦,面南,安心定坐,酒· 下三粒,想药成赤霞,从天而降入五藏,赤霞散流入四支,闭气三十六息,叩齿三十六通,须突药入四支,耳目聪明,是药之功效也。

  至于千日,通灵彻视。

  准法服之,日足,乃目视无昼夜,鬼无藏形,日诵万言。

  肤色红白,颜如童子。

  却反童颜,容貌如处子,此神仙之貌也。

  安神定息。千秋不死。

  若安神静虑,入於九室,长生不死,其道毕矣。

  魏伯阳七返丹砂诀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