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

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

  经名: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原题唐账果撰。书中所述丹诀,多与陈少微《大洞悚真宝经妙诀》相同。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

  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

  姑射山人张果撰

  第一品 辨丹砂诀

  丹砂者,万灵之主,造化之根。

居之南方。

或赤龙以建号,或朱乌以为名。

上品者,生於辰、锦州石穴之中,而有数色也。

中品者,生於交、桂,亦有数类也。

下品者,出於衡、邵,亦有数种也。

皆绿清浊体异,真邪不同。

受正气者,服之而通玄契妙。

禀偏气者,服之亦得长生。

上品光明砂,出辰、锦山石之中,白交石床之上,十二枚为一座,生色如未开红莲花,光明耀日。

亦有九枚为一座生者。

十二枚、九枚最灵,七枚、五枚者为次。

每一座当中有一大者,可重十余两,为主君。

四面小者,亦重八九两。

亦有六七两已下者,为臣,围绕朝揖中心大者。

於座四面,亦有杂砂一二斗抱,朱砂藏於其中,拣得芙蓉头成颗者,夜安红绢上,光明通彻者,亦入上品。

又有如马牙,或外白浮光明者,是上品马牙砂。

若有如云母白光者,是中品马牙砂也。

其次又有圆长似笑生而红紫者,亦是上品紫灵砂也。

又有如石片棱角生而青光者,是下品紫灵砂也。

如交、桂所出。

但是座生,及打石得者,形似芙蓉头,面光明者,亦入上品。

如颗粒或三五枚,重一两通明者,为中品。

片段或明彻者,为下品也。

如衡、邵所出,总是紫砂打砂石中得而红光者,亦是下品之砂。

如瑛砂有颗粒,或通明者,伏炼服之,只去世疾耳。

如土砂生於土穴之中,叹砂生於溪水砂土之中,土石相杂,故不中入上品药。

伏炼服饵所用,如得座生最上品。

座中心主君砂一枚,伏炼饵之,可轻举成上仙者矣。

其诸商砂,及余不属南方而生者,其中纵有光明砂,但丹砂经元不载。

  第二品 丹砂阴阳伏制及火候飞伏诀

  本经云:阳精火也,阴精水也。

丹砂是阳精,而须阴制者,水石、盐、马牙硝是也。

如辰锦光明砂一斤,制之用石盥六两,马牙硝六两。

次光明砂一斤,可用石盐、马牙硝各四两也。

白马牙砂一斤,可用石盥、马牙硝各三两。

紫灵砂一斤,可用石盥、马牙硝各二两。

如溪土杂色砂力小,可用石盥制之,而得其石盥及马牙硝,若用制伏,须火烧令通赤。

可用之石盐,先须三度鼓成汁了,然可入用。

其光明砂大者,须打碎如虹豆大小,於土釜中,先下马牙硝和水,武火昼夜煮一百日,不得绝火。

日满淘取砂於鼎中,用阴阳火候飞伏。

其鼎可受一升者。

一日金鼎,二曰银鼎,三曰铜鼎,四日铁鼎,五日土鼎,土鼎者,瓷器是也。

入砂於鼎中,用火候飞伏,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用八气二十四候,一百二十日,而砂伏矣。

每一候飞伏是五日,内四日用坎卦,一日用离卦。

坎卦者水煮,四日离卦者,阳火飞之,一日初起阳火,飞时用炭七两,常令鼎下有熟火七两,不得增灭。

每一转飞时,即增炭一两。

忽有汞及霜和黑气出,即和砂於钵中,以玉锤轻手研,令汞入尽。

依前安鼎中,用火候飞伏,至十二转后,每一转增炭二两。

即入石盐一分,有汞霜可二三两已上飞上,其霜灵光,鼎中药色渐欲紫赤,至二十转,加炭三两,其鼎中有半两已下汞霜飞出,在鼎盖上。

其霜坚硬如金片,黄白光明。

至二十四转,候足其砂伏矣。

而色红赫,光明可观。

其伏砂更用盥花袅之,重以黄土泥,紧泥封固,入阳炉,武火逼之三十日了,轻飞者可抽服之一两,可三百六十粒,用枣肉丸之,然须出火毒也。

沈重者即鼓成金汁,而为宝也。

  第三品 伏火丹砂可镕鼓见宝诀

  每一两伏了砂,可用盐花半两。先置於锅底,次入砂於上,待锅药通赤,便鼓之千下,而金汁流下,名日白金,面上黄明润泽,色光不可论也。

  第四品 化宝生砂

  诀将丹砂中白银,打作四两锅子,安通油瓷瓶中,其瓶可受一升者。宝锅子可瓶子底大小也。先将此银锅子,用药如后。

  北庭砂一两 石盐一两 麒麟竭一分

  右三物和研,以苦酒调涂其锅子四面,令药尽乾。

然以黄土为泥包曩,可厚二寸。

即用糠火中,烧三七日。

然后用炭武火,烧三日。

去外泥,取其宝锅子,安前瓶子中,入汞四两。

其汞须本砂中出者。

入汞於锅中了,着水五合,不得增臧,常令添瓶中水,至五合,文火养二七日,似鱼眼沸。

日满又添生汞四两,依前法火养二七日,令乾。

固其口,武火逼之三日,而红黄砂涌出宝锅之上,收取其霜砂,依前添汞,令常有八两汞在其瓶中,不得增减。

依前火候养逼,令霜砂出,即收之。

每四两宝,计收砂一斤。

即将其砂特,依前篇入药,煮三十日。

即入鼎中,阴阳火候飞伏,还用二十四候,一百二十日足,其砂即又伏矣。

若要镕鼓之,依前篇用灵花为使,引金汁流下,可得黄花银十三两,色渐黄明也。

如要服之,勿断翠,但出毒一两,可以枣肉丸,为三百六十丸也。

  第五品 变金砂诀

  将黄花银四两,打作锅子,依前可瓶底大小,用药如后。

  蒲州石胆一分 石盥一两 炮砂一两

  右件和苦酒研调,涂其锅子四面,令药尽。

即以黄土泥包曩,於糠火中烧二七日后,用其炭武火烧一七日。

去泥,出锅子,依前样安通油瓶子中,入本色砂中汞四两,清水五合文火养二七日。

后又添生汞四两,文火又养二七日。

候乾,紧固口,武火逼之令一日,其砂涌出,於宝金之上面,红黄之色。

而又收砂添汞,计收砂可得一斤,则数足也。

更将前收得砂入其鼎,依前篇用火候飞伏,五日为一转。

内三日用坎卦,即水煮。

三日用离卦,即阳火飞之。

二日初起阳火,用炭七两。

每一转候,即增炭三两。

忽有汞霜飞出,其色黄紫,形似箭头,可一二两。

已来收其霜,於钵中和砂,以玉锤研之,令入尽。

依前入鼎中,用火候飞伏。

经二十候,一百日足,其砂伏火。

若要镕鼓,亦依前篇,用盥花引鼓,即宝汁流下,而成青金也。

若服之,但去毒,勿断翠也。

  第六品 变青金诀

  将青金四两,还作锅子,用药如后。

  赤盐半两 大鹏砂半两

  右和研以苦酒调,涂其锅子四面,以火炙渐渐涂药尽,即以黄土泥包袅,以糠火中烧二七日后,又以炭武火烧一七日。

去泥,出锅子,依前安瓶子中。

入汞四两,水五合,不得增少也。

养二七日后,又添汞四两,又养二七日。

令乾固口,武火逼一日,而涌出砂。

收其砂,依前添汞,文武火养逼,出砂即收之,计至一斤,即数足也。

又将收到砂入鼎中,依前法飞伏,五日为一转。

内二日用坎卦,水煮二日也。

离卦三日,火飞三日也。

火候一依前篇,加增炭数也。

经十六候八十日,而金砂伏火也。

若鼓之,即用盐花为使,和鼓引令金汁流下,成黄金也。

如要饵之,但勿断翠,只出毒耳,可长存於世也。

  第七品 变紫金砂诀

  取黄金八两,打作圆鼎,可受四合已来,又用金二两作鼎盖子,鼎内用药如后。

  硫黄一两 赤盐一两 北庭砂一两 大鹏砂半两

  右四味和研,以苦酒调,涂其鼎内及盖下,令匀药尽。

候乾,以黄土泥暑,可厚一寸许,文火四面养之三七日,似常通手为候。

三七日后,然武火一七日,昼夜不可绝火。

满日寒之,去泥,重以甘土泥鼎下,可三分许厚。

悬安炉中,其鼎下周回令通安火处。

即入真汞四两,於金鼎中,着水二么。

,以盖合之,养经七日,其下常令有熟火五两,不可增臧。

其鼎中续续添水,长令有二合已来,不得遣乾。

七日后更添汞四两,又依前文火养七日。

候乾,紧固口,渐渐武火逼之一日,便生红光砂,可收五两红光砂。

又添生汞五两,拍鼎中其问常须有八两汞,依前文火养七日,即固口。

武火逼之一日,而砂涌出,则收之。

以添汞出砂,都计得三十两。

数足,即依前篇法,别入鼎中,火候飞伏,还五日为一候。

内一日用坎卦水煮,一日用离卦,即阳火飞之。

四日,初起火用炭七两,每一转后,增炭二两。

至七转后,增炭三两,而便有五彩金辉霜飞出三二两。

收其霜於钵中,和砂,以玉锤研之令相入,鼎中飞伏,经十四候七十日足,其砂已伏,红明不测。

若鼓之,以盥花引之,令金汁流下,成红金也。

要饵之,但出毒,勿断翠也。

  第八品变红金诀

  取红金九两,铸一鼎子,可受五合许。又用二两为盖子,其鼎内依前篇,以药涂之。用药如后。

  硫黄 北亭砂 赤盥 大鹏砂

  右件药等各增前一分,和熟研苦酒,涂鼎内周遍,药尽候乾,以盖合之。

黄土泥包袅,可厚一寸。

依前篇文武火,养三七日后,即火烧一七日,令泥球色与火同赤。

候冷去泥,重以甘土泥鼎下,可厚三分,置於炉中,入真汞六两,安鼎中,着水三合,续续添不得令乾。

固口,武火逼之二日,即红砂出。

收砂,添汞八两,依前文火养七日,后又武火逼二日,亦化为红砂。

又收砂,更添汞七两。

还文火养七日,即武火逼二日,又化红砂。

依前收砂,添汞五两,亦文火养七日,武火逼二日。

又收砂,添汞三两,一依前文武火候养逼。

计前后收得神砂,可三十二两即止。

将其砂和硫黄三两,熟研令相入,便於金鼎中,阳火飞之。

还五日为一候,每一转则增炭二两,经七转后,每转又增炭三两。

每转转看,忽有绛金霜飞出,收霜於钵中,和砂研,着苦酒一合,以玉锤研令相入。

依前安鼎中,用火候飞之,经十四转,七十日足,其砂伏,其色紫光,若镕之成紫金也。

但用盐花引之。

若饵之,勿断翠,去火毒耳,可长生也。

  第九品 变紫金诀

  取紫金一斤,铸一鼎子,可受七合。又将五两为盖子,其鼎内依前篇,用药如后。

  硫黄四两 赤盐二两 北亭砂一两 大鹏砂一两

  右以苦酒和研,涂鼎内,以药尽为度。

候乾则盖合之,以黄土泥包曩,可厚一寸。

依前篇文火养之三七日,后依前武火一七日了。

寒之去泥,重以甘土泥鼎外周回,可厚二分半。

即得悬安炉中,以真汞十二两於鼎中,着水三合,不得增臧,亦不令乾,续续添之。

则以盖合之,文火七日,令其鼎上常通手为候。

日满令乾,固口,即渐渐武火,逼之三日。

开鼎看其汞,即化为绛霜。

不得收,便更添汞九两,亦依前文武火养逼。

日满开之,亦已化为绛霜。

更添汞六两,还文武火候养逼,日满开之,乃化为绛霜,. o 更入汞五两,还七日文火养,一日武火逼,而成红紫五色绛霜砂三十三两。

出於钵中,着硫黄四两,以玉锤研一日,然却入此砂於鼎中,固口。

其上用纯阳火候飞之,七日为一候。

开之,又和苦酒半合,熟研,入鼎飞伏,七日为一转。

初起火用炭十三两,每一转增炭一两,至五转后,每转增炭二两。

忽有五色鲜明砂出,即收砂。

以苦酒一合,钵中研之,却入鼎中飞伏。

每转转须开看。

即以苦酒和研。

入鼎飞伏,经十二转八十四日足,其砂伏火,而文彩辉赫,霞光错杂,不可名言也。

要鼓之,还用盛花引之为汁,流成紫磨河车金也。

若饵之,但去毒留翠,一两,用枣肉丸三百六十丸矣。

饵之则轻举也。

以一丸河车丹砂,点汞及铅锡铜铁等一斤,为黄金耳。

  第十品 抽汞诀 #

  先取铁鼎,上下安盥固济。炉上开一孔子,引内气出。即用木柴火,烧之三日,一收汞出。未尽更飞之抽汞,此为妙矣。

  第十一品 炼汞诀

  汞一斤,硫黄三两。

先研硫黄为粉,置钵中,下着微火,续续下汞,急手研令为青砂。

后便入瓷瓶中,其瓶可受一升,黄土泥紧泥其瓶外,可厚二分。

以盖合之,紧固口。

置炉中,用炭一斤,於瓶四面养三日,长须有一斤火。

三日后,便武火烧之,可用炭十斤,分为两上,每炭五斤烧其瓶。

若有青焰出,即以稀泥涂之,勿令焰出,火尽为候。

寒开之,其汞即成紫砂也。

黑铅一斤,将铅先於鼎中镕成汁。

次取紫砂,细研投铅汁中,歇去,火急手搅,令和合为砂。

便置鼎中,细研盐花覆盖,可厚二分,实按之,固口。

武火飞之半日,灵汞却出。

一依七篇返数,投化合金坐砂。

如第二返宝砂篇中用汞,汞即两度抽用着铅,却抽归汞添金花砂。

第三返砂用汞,汞则三度烧抽入。

第四返出砂中用汞,汞则四度烧抽。

第五返砂用汞,汞还五度抽炼。

第六返砂用汞,汞亦依前度数,着硫黄烧成紫砂也。

第七返用黑铅一斤,转转烧抽火候,一依前诀,烧抽变炼水火之精气,亦合於七篇之大数,自然成大道化变也。

  第十二品 辨诸石药诀

  辨石盐:石盐,阴极之气结成其质,而棱角如片石,光白似颗盐之类,味微淡於颗盐,功能伏制阳精,销化火之毒力。

亦以矾石、硫黄敌,体变炼之功,性能发明金精。

去厅滞气。

七篇之中,用之为使也。

  辨马牙硝。马牙硝,亦是阴精,形如凝水石。生於蜀川,其功亦能制伏阳精,销化火石之气。要独伏制力,稍异於石盐耳。

  辨北亭砂:北亭砂,禀阴石之气,含阳毒之精,功能销化五石之金,力颇并於硫黄,去秽益阳,功甚大。

质亦作颗生,而浅红色光明通透者,为上也。

七返二篇之中,用之为使也。

若合於大鹏砂、赤盐、硫黄之变炼,功则高於造化也。

  辨麒麟蜴:此药出於西胡,禀荧惑之星,生於阳石,阴结成质,色如紫矿,形若烂石,共功於汞,能协益阳精,去阴滞气,勾添其深,亦有大功。

真者於火中烧之,有赤汁涌流,久而灰不易本色者,是其元也。

  辨石胆:此药出嵩岳及蒲州中条山,禀之灵石异气,形如瑟瑟,本性流通,精感八石,化五金精,用於中宫。

若欲试之,涂於铁及铜上,火烧之色红,伏制变化,颇有大功也。

又以铜器盛水,投少许入其水中,色不青碧,数日不异者,是真也。

  辨大鹏砂:此药禀阳精,但阴气所养,形如琥珀,质似桃胶,其性和。若合硫黄、赤盐变炼,其功甚大。

  第十三品 四黄制伏变化诀

  雄雌毗硫,其质皆属中宫,戊己土之位也。

性含阳火之毒。

然咸易变转五金之质,而不易本光。

有汁流通者,功能转五石之精铜,而化成黄金也。

如伏火,色变白,如轻粉,津液通利者,五金化成白银也。

且四黄功力,各禀本气,变化其五金也。

雄黄功能变铁也,雌黄功能变锡也,毗黄功能变铜为银为金,转转变化也,其硫黄功力最高,然且添阳益精,返浊归清,是七十二石之将也。

其四黄遇赤盥、大鹏砂、石胆,则伏质归本,不易其色。

若遇石盐、马牙硝、硝石、石胆,亦入於火,则变返而为白色也。

是以《大洞真经》中七十二石制伏诀,皆须合胞胎也。

若以土碌等分,和铅粉及石脑,作鼎伏之,则土碌与四黄同类也。

又能销火毒,而成变化也。

  第十四品 紫金变真丹诀

  取真汞十斤,七返绛砂中紫金三十五两,二物和合,於别甘埚中,销镕为汁。

后即匀合一处,去火,急手搅令为细砂。

入硫黄五两,三物合於钵中,熟研一日。

然后迁於鼎中,运火烧之六转,转转添阳炉鼎火候,满日即成大丹也。

鼓之即成紫金,留翠梼研,即为大丹也。

  鼎火候诀 #

  大丹炉鼎,亦须合其天地人三才五神而造之。

其鼎须是七返中金二十四两,应二十四气。

内将十六两铸为圆鼎,可受九合,则应九阳极之数。

盖八两,应八节。

鼎盖则二十四两?十六两为鼎,以应一斤之数,合大数,然后将和了紫金砂,入於鼎中,紧密固口,勿令泄阳气。

则於炉中诀,取甲辰旬内,取戊申日,於西南地,取净土,先累为坛,坛高二尺四寸,分为三台,台下通气。

上台高九寸,为天关,九窍,象九星。

中台高一尺,为人关,十二门,象十二辰,门门皆须具扇。

下台高五寸,为地关,开八阐,象八风。

其炉内须径一尺三寸。

然置鼎於炉中,可悬二寸。

下为土台子乘之,台子亦高二寸,大小合与鼎相当。

然后运火,火候之诀,象乎阴阳二十四气,七十二候。

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二气为一月。

其火日午前用熟火八两,夜间从子至午,用火十六两。

阴时加火,阳时减火也。

运转火火数足,而成大丹也。

  第十五品 炼圣修丹石诀

  北池玉石盐一十二斤,及本色玄精八斤。

二物以冬至之日夜半子时,合梼为粉,细罗了,於新争八斗锅中置药,用小神水添,常令八分,煮如鱼目沸,时时以柳篦搅之,昼夜不绝水火,煮至四十五日,自然於锅底结硬,如白石。

比去水,以无蛀孔皂荚八两,神水八斗,挪过取汁,绢滤澄清,入锅煮药五日夜,自散其盐,却为水,其玄精为粉,澄在锅底。

比去灵水,取精粉曝乾,秤得八斤数足然。

乃文武火烧九转,每四十五日,即以神水煮一日,其柳篦子,夏至日日午时,正南采,无节病者,长二尺四寸作篦,收留,至煮药时用也。

  造小神水诀 #

  小神水药,用一铁鼎,可盛八斗,拍盖子鼎,内常添清甜水,火之常温,以备添锅煮药用。

其鼎中用汞一斤,朱砂半斤,硫黄四两,合为粉,感气用。

至药分解了,此药投入不津器中,固口,入地三尺下,深埋之。

至煮药时出之,入鼎感气,温水用。

用了却埋之,至修砂时铸鼎用之。

前件玄精粉八斤,每斤入四小两硝石,同研为粉,入瓷鼎,固口,以武火逼令药实。

其鼎可空二寸已来,入炉,常以熟火一斤,昼夜不绝周回,养四十五日。

即破鼎,取药,细梼罗,入锅,以小神水煮一伏时,缚水尽药乾,即一转毕。

第二转准前,入硝石,入鼎,文武火四十五日出。

又小神水煮一伏时,缚乾了,即第二转毕。

第三转,每斤用四小两乌驴乳,拌和匀,入鼎,准前火候日数。

向后更不入物,直至九转毕,然成神水华池。

此药坚硬如石,打之作金声,入口消化成津液,埋之不腐,煮之不消,鼓之有如金汁,能住不住之物,能伏飞走之物,能与众石为身,众气为神,能化五金成宝,水银遇之立乾也。

用药一小豆许,并汞一两,吸在口中,暖彻须臾。

以如缅剂子相似,见火便成白金也。

一切飞走药物,见之立伏。

五金炼之成宝也,然成丹胎也。

  第十六品 造大丹诀亦云神雪

  取前篇埋者小神水药,铸作圆鼎,可受九合,并盖全。

取神水圣石一斤,为粉,入鼎中,上下覆藉光明丹砂二十四两,仍以药泥紧固口,弗令泄气。

暴乾,入八卦炉中安。

讫取冬至日子时起火,随斗柄朔,运之其火。

以手摹鼎,常令热於人体为候。

养一周年,开看其砂伏火,内外鲜红,如未开红莲花,光明射日,若服之一两,百病去除,邪魔不染,身生光泽,行如奔马,颜色悦红,神气安畅。

将此药依前却入鼎,又运火一年。

开看其砂,外白内红,光莹璀璨。

若服之一两,身体清和,返老归童也。

又依前将药却入鼎,运火一年,开看其砂,内外俱白,通透光明,轻虚莹彻,一似真雪轻举。

服此药一两,颜如少女,寒暑不侵,五灾不害,与日月同光,永离衰老,便住於世,长生不死也。

更依前法运火,直.至九周年毕,即成名曰神符白雪丹。

服之即奇功莫测,造化无穷,乌餐成凤,蛇饵为龙,人服神仙,坐致於风,立致於两,玉女来侍,致给行厨,水陆毕备,画地成江河溪谷,拥土为山岳丘陵,握土为金,变枯朽为生荣,懵俗以为贤哲,在意所欲,无所不为,服之当日冲天也。

土石五金,烁之化成宝也。

  第十七品 造药鼎受气诀

  石鼎受气,先白矾二两,清水煮一日。

又入盐二两,煮一日。

硝石二两,煮一日。

太阳一弹子许,入气毕,火逼一日,令极乾。

真母四两,子六两,合为膏,於跳子中,入土母二两,水煮一日。

盐二两,煮一日。

硝石一分,煮一日了。

入石鼎中,密固口,安悬炉上,水下火养,常令通手为候。

每一候五日,开入汞四两,其鼎中药上如白雪生。

第二候惭成峰峦。

每一候入汞数,至一斤为度。

至十开后,其药半红。

即十日为一候一开,至十开后,其药全红。

至十日脱胎入官,养至一周年,出药,入华池锻了,入寒泉出毒,可饵之。

第二转取汞八两,药八合,入金鼎养之,名曰日月倍添无涯际也,宝药俱可得也。

千变万化,遽莫纪耳,但自体而行之,秘之秘之。

  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