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神仙金江汋经

抱朴子神仙金汋经

  经名:抱朴子神仙金汋经。

撰人不详,似出隋唐。

三卷。

上卷言金汹还丹之作法及功效。

中下二卷抄录《抱朴子·金丹篇》。

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

  抱朴子神仙金汋经卷上

  金汋还丹,太一所服而神仙,白日升天者也。求仙而不得此道,徒自苦也。其方列之如后:上黄金十二两,水银十二两,取金炉作屑,投水银中令和合。

  恐炉屑难锻,铁质锻金成薄如绢,铰刀万之,令如韭叶许,以投水银中,此是世问以涂仗法。金得水银,须臾皆化为泥。其金白,不复黄也。可瓦器为之。

  乃以清水洗之十过也。

  以生青竹筒盛之,多少令得所,勿令长大。

  加雄黄、硝石,各二两。

  古者秤重,今所谓吴秤者是晋秤。

殊不知起魏,武帝作之,以赏赐军功,金银半斤耳。

今秤此药,宜用古秤计之。

雄黄、硝石亦然。

雄黄须武都,色如鸡冠者,无夹石者。

今码门始兴郡雄黄似,黄土色不赤,又多夹石,恐不消化,其气又薄,不能杀金毒也。

硝石难得好者,不好则不能化雄黄。

以少许先试之,化雄黄为水,即佳。

若不化,则不可用也。

硝石化诸石方,在三十六水方中。

雄黄、硝石二物,梼之千杵,如粉乃秤之。

  漆其口板,固之帛际,须令际会,内左味中百日,勿令少日也。日足即药成,日数少即不能化也。却如此置之,令药成也,筒不能颠倒也。

  又当板盖,覆器物上,五十日水银伏火不起。

是为五十日,则金水为汞水,别不复合,可知也。

圣人以审其动验之候矣。

药不伏,须五十日烧水银也。

几开,如前际之令牢密,不尔即亡失药物,虚费功夫矣。

  百日皆化为水。

  皆化者,即是金及雄黄、硝石,化为水也。

  以金水煮水银二斤,以淳苦酒汨渍其上,苦酒与水银自别不合。

  自更取水银煮之,非谓用筒中水银也。

金在竹筒中久,则与水银各别成水,其色理亦不相似也。

何以知之。

方下p云:取金水汞水,各一两服之。

故知此二物在筒中别也。

但不知雄黄水当复不别耳。

若别者,其色当有异。

若不见有雄黄水者,是雄黄水入金中去也。

金中有毒,故内雄黄以杀金毒,又内硝石,正欲以化雄黄也。

  猛火中煅之三十日,水银皆紫色。

  须水银出紫色,乃止。

  水银以黄土瓯盛之。

出此煮水银,内黄土瓯中也。

方不具疏。

黄土瓯者,意是土釜也。

出在广州及长沙、豫章、临川、鄱阳者,皆可用之,又此诸郡皆作黄土垫,亦可用之,皆耐火不破。

他处出者,如似瓦器,不堪用,得火便破也。

南方黄土器者,亦可。

马毛若江篱,合黄土捣之千杵,以作瓯器,阴乾使佳,乃烧令坚。

用之,先六一泥泥瓯中,乃内水银,此方实也。

  以六一泥。 #

  六与一合为七,圣人秘之,故云六一。

  作六一泥法,以矾石、戎盐、卤咸、誉石四物,先烧二十日,取束海左顾牡蛎、赤石脂等分,多少自在,合捣万杵,细罗下,和百日苦酒,令如泥。

乃可用泥黄土瓯裹,令厚三分,可至五分,曝之於日,极燥乃用。

  此正尔露瓯,上不复以器合覆,如九丹法。

  从旦至暮,皆化为丹,所谓之还丹也。

  水银本丹,烧成水银,今烧水银,复成还丹。丹复本体,故日还丹也。

  刀圭粉提,黄白成焉。

  凡服丹,皆先试作金银。

金银成,即可服。

今此方作还丹,而不即服之,而先言刀圭粉提黄白成焉者也。

此是复先试之,以作金银。

黄者金也,白者银也。

仙人秘之,不指其名,故言黄白也。

然道刀圭,而不别道何所粉提。

秘之,口口相传,不尽书之。

今依《九丹经》,试作金银法。

小试之耳,九丹一铢丹华,投水银一斤,即成金也。

人以丹华投铅一斤,亦成。

依此为例。

其法当取水银若铅,内铁器中烧,使水银若铅,大沸良久,乃以药投中,以铁耗之,须臾下地凝成也。

  黄土瓯中所缎作还丹,可服饵也。吞如小豆,白日升天,神明奉迎,龙虎烦冤。

  此还丹先以金水煮之,令得金水之气味。

今又烧之,还丹成,不与常水银同,故能使人得仙也。

仙官下降,所在山川土地之神,悉为下官,故云奉迎。

神人皆左青龙,右白虎,烦冤恳也。

凡服仙药,皆推四时王相之日,甲子开除平旦,向日,日始出时服之。

此方不道日数,似是一服便仙也。

然丹经有一品,上士服之即日升天,中士服之十日而仙,下士服之一年乃仙。

今若服此丹一丸,而无异者,可旦旦服之,有异为度。

但服此丹,便是仙也,不复须服金水也。

汞水在人意所欲服,服此丹久无益,可服金水及汞水也。

  金水汞水,极用不耗,但渍苦酒耳。

  上言金水煮水银,似是别取筒中金水,不用汞水也。此言金水汞水极用,汞不是耗,应兼用二水,以煮水银,作还丹也。

  此二物水,可煮万斤。

  此一句论之,多是兼用二水煮之,金多可作两剂,各自试之,恐金少不定也。

  神丹道毕矣。 #

  万斤,谓煮他汞,非筒中水银水也。又金水汞水煮他汞,辄成还丹。此二水不耗,苦酒乾即益之,故言可煮万斤成一辈。药毕后,故丁复煮汞也。

  取丹一斤,置猛火上。

  取所焕他汞水,以成还丹也。正尔烧之不,复以瓯炉也。恐药散,可以苦酒纸五六重,以裹丹,炭火烧之,可下地作小沟子,以注小陷中也。

  极扇精之,神丹为金下也。

  囊鼓鞘扇之,如锻金银工小皮翰,筐作管以吹火,神丹销合流下,如烧铅锡之流也。

  其色正赤,名日丹金,以涂刀坛,辟兵万里。

  用之涂刀剑也,如涂物,可用新烧未凝时涂之。

  以丹金作盘碗,饮食其中,长生不死。

  可作土形范,以火销丹金而铸器仗,大小在人意也。饮食其中者,为常人不服立仙之药者,以器饮食,但不得神仙,可以久寿耳,得仙者与天地相毕也。

  与天地相毕。 #

  天地元穷,故言相毕。以证长生,犹非仙人,但不复死也。

  以此盘承日月,当得神光醴。

  亦如方诸承月,得水在其中也。

  男女异器食之,立升天也。

  此器已神,复加以日月神光熙入其中,故能令人升仙也。

  又取金水汞水各一两。

  五十日伏火,不越百日,皆化为水。古人隐之,使不相次,使有智者自求之也。

  向日饮之,立为金人。

  日初出时,向日服也。昔韩众服之,身立金色。又经云:服之面皆黄色,此盖得道之证,作此色也,非为身内坚刚如金人。

  身则光明,羽翼即生,上为中黄太一,

  承叔元精。 #

  昔上辅仙官者,皆隶属中黄丈人,及太一君。

此二君者,仙人之主也。

服金汐还丹,升天则为此天神,调和阴阳也。

承犹奉也,叔犹行也,元精者天气也,言此上仙,便成天神,助天奉行四时之气,皆得次叔也。

  金水各饮半两。

  古之半两,今之一两也。

  长生无穷。 #

  半两力不足以升天,但长生不死而已o

  又以金水汞和黄土,猛火锻之一日,尽化黄金。烧之二日,皆化成丹。

  但和黄土烧之,着炭在底,恐烧此黄上,成金作还丹。丹成当散。上恐以金着黄土瓯中烧之,如上作还丹时方法也。

  名曰辟仙,服之如小豆,可以入名山大水,而为仙也。

  辟仙者,辟死。

说云但辟谷长生,不升天。

故入名山大水而仙也。

地仙作山川之神,如束海小童、五岳君之属也。

入大水者,非入水中去也,但以大水为其封,譬如南海太守之类也。

  抱朴子神仙金汋经卷上竟

  抱朴子神仙金汋经卷中

  神仙论金丹 #

  抱朴子日:余考览养性之书,鸠集久视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计矣,莫不以还丹金液为大要焉。

然此二事,盖仙道之极也。

服此不仙,则古无仙矣。

往者国土丧乱,莫不奔播四出。

余周旋徐豫荆湘江广数州之问,阅见流移道士数百人矣。

或有素闻其名,乃在云日之表者,然率相似如一,其所知见深浅有无,不足以相倾也。

各各有数十卷经书,亦未必能悉解之也,为写畜之耳。

时有知行气断谷,服诸草木药法,所有方书,略为同文,无一人不有《道机经》,唯以此为至秘,乃云是尹喜所撰。

余告之日:此是近世魏军督王图所撰耳,非古人也。

图了不知大药,正欲行气入室求仙,此道机为道,毕於此,此复是误人之甚。

余问诸道士以神丹金液之事,及《三皇内文》,召天地神祇之法,了无一人知之。

其夸诞自誉,及欺人云:已久寿,及言曾与仙人共游者,将太半矣。

足学尽微者甚缈。

或有颇闻有金丹,而不谓今世复有得之者,皆言唯上古已度仙人,乃当晓之。

或有得丹方外说,不得其真经。

或得杂碎丹方,便谓丹法尽於此矣。

  昔左元放於天柱山中精思,而神人受之以金丹仙经。

会汉末大乱,不遑合作,避地来江束,志欲投之於名山,以修斯道。

余从祖仙公,又从元放受之。

凡受《太清丹经》三卷,及《九鼎丹经》一卷,《金液丹经》一卷。

余师郑君,余从祖仙公之弟子也。

又於从祖受之,而家贫无用置药。

余亲事之,洒扫积久,乃於马边山中,立坛盟受之,并口诀不书者。

江束先无此书,此书出左元放授余从祖,从祖以授郑君,郑君授余。

故他道士了无知者。

  然余受已二十余年矣。

资无饭石,无以为之,但有长叹耳。

有积金盈柜,聚钱若山者,复不知有此不死之法。

就令问之,亦万无一言。

如何。

夫饮玉粕则知浆蒋之薄味,睹昆仑则觉丘埋之至卑。

既览金丹之道,则使人不欲复视小小之方。

然大药卒难得办为当,且御小者,以自支持耳。

然服他药百斛,为能小小益,而终不能使人长生也。

故《老君口诀》云:子不得还丹金液,虚自苦耳。

夫五谷犹能活人,得之则生,绝之则死,又死於上品之神药,其益人岂不万倍於五谷耶。

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

黄金入火,百炼不销,埋之毕天不朽。

服此二药,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

此盖假借外物,以自坚固。

有如脂之养火,而可以不灭耳。

铜青涂脚,入水不腐。

此是借铜之劲,以抒其肉也。

金丹入身中,沾洽荣卫,非但铜青之外传矣。

世问多不信至道者,则悠悠者皆是耳。

然万一时偶有好事者,而复不见此法,不值明师,无由闻天下之有斯妙事也。

  余今略抄金丹之都较,以示后人同志者,勤求之,不可守浅近之方,而谓之足,以办度世也。

遂不遇之者,直当息意於无穷之冀耳,想见其说,必如出演污而浮沧海,背萤磷而向日月,闻雷霆而觉布鼓之陋,见巨鲸而知寸纱之细也,其喽喽无所先入。

欲以弊药,必规升腾者,何异策赛驴而欲寻迅风,棹舰舟而欲济大川乎。

又诸小饵丹方甚多,然法有深浅,力势不同,其优劣转不相及,犹一酸之酒,不可以方九酝之醇耳。

然小丹之下者,犹自远胜草木之上者也。

凡草木之物,烧即糜烂。

而丹砂烧之,则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其去凡药亦远矣。

故能令人长生,而神人独见此理矣。

其去俗人,一何缅邈之无垠乎。

世人少所识,多所怪。

或不知水银出於丹砂,告之终不肯信。

云丹砂本赤物,从何得成此白物。

又云丹砂是石耳,今烧诸石皆成灰,而丹砂何得独尔。

此近易之事,犹不可喻。

其闻神仙之道而大笑之,不亦宜乎。

上古真人,愍念将来之可教者,为作方法委曲,欲使其免死亡之祸,可谓至矣。

然而俗民不肯信,谓为虚文。

若是虚文者,焉得九转九变,日数所成,皆如方耶。

真人所以知此者,诚不可以庸夫近思求也。

  余好方术,负涉请问,不惮睑远,每有异闻,则以为喜。

虽见毁笑,不以为恶。

焉知来者不如今,是以着此,以示识者,岂苟尚奇怪,而崇饰空言。

欲令书行於世,信结流俗哉。

盛阳不能荣枯朽,上.智不能移下愚。

书为信者传,事为识者贵。

农夫得彤弓以驱乌,南夷得一表衣以负薪。

夫不知者,复何可强哉。

世人饱食终日,复未必能勤儒墨之业,治进德之务。

但其逍遥游遨,以尽年月。

其所营也,非荣则利。

或飞苍走黄,或流连梧觞,或以美女荒沈丝竹,或耽沦绮执,或控弦以疲筋骨,或博弈以弃功夫。

闻至道之言而如醉,睹道论而昼睡,有身不恪,动之死地,不肯求问养生之法,自欲割削之,一烈熬之,憔悴之,洒吃之。

而有道者自宝,秘其所知,无求於人,亦安肯强行语之乎。

世人常言,咸以长生,若可求得者,古之圣人以之富贵者,当得之,而无得者,是无此道也。

而不知古之富贵者,亦今之富贵,正同耳。

俱不信不求,而皆以目前之所欲者为急,亦安能得之耶。

假令不能次意信命之,可延仙之可得,亦何惜於试之。

试之小效,但得二三百岁不已,愈於凡人之多乎。

天下之事万端,而道术尤难明於他事,何可以中才之心,而断世问必无长生之道哉。

若正以世人皆不信之,便谓无,则世人之智者又何太多乎。

今若有识道意,而独修求之者,诅必便是至愚,而皆不及世人耶。

又或虑於求长生,傥其不得,恐人笑之,以为间惑。

若已心所断,万有一失,而天下果自有不死之道者,不亦当复为得之者所笑乎。

日月有所,不能周照人心,以安足孤信哉。

  余案《黄帝九鼎神丹经》曰:黄帝服之遂升仙。

又云:虽呼嗡导引,及服草木之药,可得延年,不免於死也。

服神丹令人寿无穷,与天地相毕,乘云驾鹤,上下太清。

黄帝以传涓子,戒之日:此道至重,必以授贤。

苟非其人,虽积金如山,勿以此道告也。

受之者,以金鱼投之於东流水中,以为约,欢血为盟,无神仙之骨者,亦不得闻见此道也。

合丹当於名山中,无人之地,结伴不过三人。

先斋百日,沐浴五香,致加精洁,勿经秽污,及与人往来,又勿令不信道者知之,谤毁神药,药则不成。

可以举家皆仙,不但一身。

世人不合神丹,反信草木之药。

草木之药,埋之则腐,煮之则烂,烧之则焦,不能自全,何能生人乎。

九丹者,长生之要,非凡人所能见闻也。

万兆蠢蠢,唯知贪富贵而已,岂非行尸者乎。

合之,又当祭。

祭有图法一卷,在《太清经》末卷内具载。

所有下卷神丹法,第一丹名丹华,当先作玄黄,用雄黄等细法,标列之下卷耳。

  抱朴子神仙金汋经卷中竟

  抱朴子神仙金汋经卷下

  神仙论诸仙金丹

  第一之丹名丹华。

当先作玄黄,用雄黄水、矾石、汞、戎盥、卤咸、誉石、牡蛎、赤石脂、滑石、胡粉,各数十斤.‘以为六一泥,泥火之三十六日成,服之七日仙。

又以玄膏丸此丹,置猛火中,须臾成黄金。

又以二百二十铢,合水银百斤,火亦三十六日,成黄金。

金成者,药成也。

金不成,更封药而火之,日数如前,无不成也。

  第二之丹名神符,服之百日仙也。行大水,以此丹涂足下,即步行水上。服之三刀圭,三尸九虫皆即消坏,百病皆愈也。

  第三之丹名神丹,服一刀圭,百日仙也。畜吞之口亦终木死也户又辟五兵。服之百日,仙人玉女,山川鬼神,皆来侍之,见形如人也。

  第四之丹名还丹,服一刀圭,百日仙也。

朱乌凤凰翔覆其上,玉女至傍。

以一刀圭,合水银一斤,火之立成黄金。

以此丹涂钱物上,用之即日自还。

以此丹书凡人目上,百鬼皆走避之。

  第五之丹名饵丹,服之三十日仙也。鬼神来侍,玉女至前。

  第六之丹名炼丹,服之十日仙也。又合汞火之,成黄金。

  第七之丹名柔丹,服一刀圭,百日仙也。以缺盆汗和服之,九十老翕皆有子。与铅合火之,即成黄金。

  第八之丹名伏丹,服之百日仙也。以此丹如枣核许,持之行,百鬼避之。以丹书门户,万邪众精不敢近前,又辟盗贼及虎狼也。

  第九之丹名寒丹,服一刀圭,百日仙也。仙童玉女来侍,飞行轻举,不用羽翼。

  凡此九丹,但得一丹便仙,不在悉作之。

作之在人所好者耳。

凡服九丹,欲升天则去,欲且止人问,亦任意,皆能出入元间,不可得害也。

复有太清宫神丹,其法出元君。

元君者,老君之师也。

《太清上经》有九篇云:其上三篇,不可教授。

其中三篇,世无足传,当沉之於三泉之下。

下三篇者,正是丹经上中下三篇也。

  元君者,大神仙人也。

能调和阴阳,役使鬼神,风雨胶驾,九龙十二白虎,天下众仙皆隶之也。

犹自言本亦学道,服丹之所致也,非自然也,死凡人乎。

其经曰:上士得道,升为天官。

中士得道,柄集昆仑。

下士得道,长生世问。

愚民不信,谓之虚言,从朝至暮,但作求死之事了,不求生天,岂能强生之乎。

凡人唯知美食好衣,声色富贵而已,恣心尽欲,奄忽终殁之徒,慎无以神丹告之,令笑道谤真。

传丹经不得其人,身必不吉。

若有笃信者,可将合药以分之,莫轻以其方传之也。

知此道者,何用侯王为乎。

  神丹既成,不但长生,又可以作金。

金成取百斤,先设大醮,自有法一卷,不与九鼎祭同也。

祭当别称金,各检署之祭祀。

天二十斤,日月五斤,北斗八斤,太一八斤,井五斤,鳌五斤,河伯十二斤,社五斤,门户问鬼靖君各五斤,凡八十斤余。

二十斤以苇囊盛之,良日於都市盛时,默然放弃之於多人之处,径去无复顾。

凡用百斤,乃得自恣用之耳。

若不先以金祭祀诸神,必被殃咎。

又曰长生之道,不在祭祀事鬼神也,亦不在导引与屈伸也,升仙之道要,在神丹也。

知之不易,为之实难也。

子能作之,可长生也。

  近代汉末新野阴君,合此太清丹得仙。

其人本儒生,有才思,着诗及丹经赞并序,述初学道随师本末,列所知识之得仙者三十余人,甚明也。

作此太清丹小为,难合於九鼎丹,然是白日升天之上法。

合之当先作华池溺水,金公黄华,赤盐艮雪,玄白飞符,三五神水,乃可起火耳。

一转之丹,服之三年得仙。

二转之丹,服之二年得仙。

三转之丹,服之一年得仙。

四转之丹,服之半年得仙。

五转之丹,服之百日得仙。

六转之丹,服之三十日得仙。

七转之丹,服之二十日得仙。

八转之· 丹,服之十日得仙。

九转之丹,服之一日得仙。

若取九转之丹,内神鼎中,夏至之后,暴之鼎热,内朱儿一斤於盖下,伏伺之,候日精照之,须臾翕然俱起,煌煌辉辉,神光五色,即化为还丹。

取而服之一刀圭,即白日升天。

  又九转之丹者,封涂内之於土釜中,糠火火之,先文后武。

其一转至九转,迟速各有日数多少,以此知之耳。

其转数少,则用日少,其药力未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迟也。

其转数多,其药盛也,故服之用了少,而得仙速也。

  又有九光丹,与九转异,法大都相似耳。

作之法,当先以诸药合,火之转五石。

五石者,丹砂,雄黄,白誉,曾青,磁石。

一石辄五转,而各成五色,五石合为二十五色,色各一两,而异器盛之。

欲起死人未满三日者,取青丹一刀圭和之,以水浴死人之身,又以一刀圭发其口内之,而死人立生也。

欲致行厨,取黑丹和水涂左手,其所求如口所道,皆自至,可致天下万物也。

欲隐形,及先知未然方来之事,及住年不老,服黄华丹一刀圭,即便长生不复老。

坐见千里之外,吉凶皆可知,如在目前,人生宿命,盛衰寿夭,富贵贫贱,皆知之矣。

其法.俱在《太清》中卷。

其次有《五灵丹经》一卷,有五法。

用丹砂、雄黄、雌黄、石硫黄、曾青、誉石、磁石、戎盐、太一禹余根,亦用六一泥及神室,祭醮合之,火三十六日成。

又用五帝符,以五色画之,亦令人不死,但不及太清与九鼎丹耳。

又有岷山丹法,道士张盍蹋精思於岷山石室中,得此方也。

其法鼓冷黄铜,以作方诸,以承取月水,以水银覆之,致日精火中,长服之不死。

  又取丹,置雄黄铜燧中,覆以汞,暴之二十日,发而治之,以井华水服小豆许,百日盲者能视,百病即愈,发白还黑,齿落更生。

  又有务成子丹夫,用巴砂求置八寸铜盘中,以土炉盛炭,倚三隅堑,以枝盘,以石硫黄水灌之,常令如泥,百日服之不死。

  又有羡门子丹法,以酒和丹砂一斤,三斗酒渍暴之三十日。

服之一日,三虫百病立去。

服之三年,仙道乃成,必有玉女二人来侍之,可役使,立致行厨。

此丹又可厌百鬼,及四方死人殃痉,害人舍宅,及起造土功妨人家者,悬向之,即无恙也。

  又立成丹亦有九首,似九鼎而不及也。

其要取雄黄烧下其中铜铸为器,以覆三岁淳苦酒上,百日,此器皆生赤乳,长数分,或有五色琅圩,取治之而服之,亦令人长生也。

  又说和兔丝初生之根,其形似兔,掘取刻其汁,以和此丹,服之立变化,在意所作也。

  又和以朱草,一服之,能乘虚而行云。

朱草状似小桑枣我也,长三四尺,枝叶皆赤,茎如珊瑚,生名山岩石之下,刻之取汁流如血也。

以玉及八石、金银投其中,立可丸之如泥,久则成水也。

以金投中,则名为金浆。

以玉石投之,则名玉醴。

服之长生。

  又有取伏丹法,云天下诸水有名丹者,若南阳之丹水之属也。

其中皆有丹鱼,常赤。

以夏至十日夜伺之,丹鱼必浮於水侧,赤光生,上照赫如火也,网而取之可得。

得之虽多,勿尽取也。

割取其血,以涂足下,则可步行水上,长居渊中。

  又有赤松子丹法,取之千岁蒙汁,及樊桃汁搔丹,着不津之器中,缣密盖其口,埋入地二尺,百日,绞梓木赤实取汁,和而服之j令人面目须发,皆赤长也。

昔中黄仙人有赤须子者,岂非服此药乎。

  又白石生丹法,取峻岩之上。千岁松叶,金菊花,狭苓,狭神,成散,华池水服之,能致神灵。

  又以相叶阴乾百日,炼蜜丸散,服久得寿身轻。

  又取乌毂之未生毛羽者,以真丹和牛肉,以吞之,至长,其毛羽皆赤。乃杀之,阴乾百日,并毛羽梼,服一刀圭,百日,得寿五百岁。

  又康风子丹法,用羊乌鹳血,合少室天雄汁,和丹内鹄卵中,漆之,内云母水中,百日化为赤水,服一合辄益寿百岁,服一升寿千岁。

  又崔文子丹法,内丹惊卵腹中蒸之,服延年,长服亦不死。

  又刘子丹法,以丹内玄水液中百日,紫色,握之不污手。又和之以云母水,内管中漆之,投井中,百日化为赤水。服一合得百岁,久服长生。

  又乐子长丹法,以曾青、铅丹合汞及丹砂,着铜莆中,用瓦滑石封之,白沙中蒸之,八十日。服如小豆子,三年内仙矣。

  又李文丹法,以白素裹丹,以竹汁煮之,名曰红泉,乃浮汤上蒸之,合以玄水服之,一合一年仙也。

  又尹子丹法,以云母水和丹,密封,置金华池中,一年出,服一刀圭,尽一斤,得五百岁。

  又太一召魂丹法,所用用五石,及封之以六一泥,似九丹也。

长於起卒、死,三日以还者,拆齿内一丸,与硫黄,俱以水送之,令入喉中,即活。

活者皆见使者持节召之也。

  又采女丹法,以兔血和丹,与蜜蒸之百日,服之如梧子者一丸,日三至百一日,有神女江人来侍之,乃可役使也。

  又稷丘子丹法,以清酒、麻油、百华醴、龙膏和,封以六一泥,糠火媪之十日成。服如小豆,乃尽剂,得五百岁。

  又墨子丹法,用汞及五色石之液,於铜器中火熬之,以铁匕搅之,十日还为丹。服之一刀圭,万病去身,长服不死。

  又张子和丹法,用铅汞砂、曾青水合封之,蒸之於赤黍米中,八十日成。以枣膏和丸之,服如大豆,百日寿五百岁。

  又绮里季丹法,先飞取五石玉尘,合以丹砂汞,内大铜管中,煮之百日,五色。

服之仙飞。

以铅百斤,以药百刀圭,合火之成白银。

以雄黄水和而火之,百日成黄金。

金或太刚者,以楮汁煮之,或太柔者,以白梅煮之,尽一剂得长生。

  又王桂丹法一,以华池和丹,以曾青、吭黄末覆盖之,内莆中,以回於之五十日,服百日,玉女六甲六丁神女来侍之,可使,知天下之事。

  又肘后丹法,以金华和丹,以莆盛之,乾瓦封之,蒸八十日,取如小豆,置盘中,向日和之,其光上与日连。

服如小豆,长生矣。

以投丹阳铜中,火之成金。

  又一法,以柚汁和丹,服之百日,长生。

  又李公丹法,用真丹及五石之水,各一升,和令如泥,釜中火之三十六日,出和以石硫黄液,服之十年,与天地相毕。

  又刘生丹法,用白菊花汁、莲花汁、地血汁、地楮汁、棂汁和丹,蒸之三十日,研令服之一年,得五百岁,老筑服更少不可识,少服亦不老。

  又王君丹法,用巴砂及汞,内鸡子中,漆合之,令鸡伏之三枚,以王相日服之,在.年不老。

小儿不可服,不复长矣。

与新生鸡犬食之,皆不复大,乌兽皆如此验。

  又陈生丹法,用白蜜和丹,内铜器中,封之,沈井中。一期服之,经年不饥,尽一斤,寿百岁。

  又韩众丹法,用漆蜜和合丹煎之,可延年久视。服之千日,日中无影。过此以往,尚数十法,不足论也。

  抱朴子日:金液,太一所服而仙者,不喊九丹矣。

合之用古秤黄金一斤,并玄明、龙膏骨、太一旬首中石水紫游女玄水液金化石丹砂,封之成水。

其真经云:金液入口,身皆金色。

老君受之於元君,日此道至重,百世一出,藏之石室,合之皆须斋戒,不与俗人相来往,於名山之侧,束流水上,立起精室,百日成,服一两便升仙。

若未欲去世,且作地仙之士者,但斋百日耳。

若欲升天,皆先断谷一年,乃服也。

若半两,则长生不死,万害百毒不能复伤之,可以畜妻子,致家居官秩,在意所欲,元所禁也。

若后欲升天者,乃斋戒,更服一两,便飞仙矣。

  又金液为威喜巨胜之法,取金液及水银左味,合煮之三十日,出黄土瓯盛,封以六一泥,置之猛火上,炊之卒时,化为丹。

服如小豆大,便仙。

以此丹一刀圭,粉水银一斤,即成银。

又取此丹一斤,置猛火扇之,即化为赤金而流,名曰丹金。

以涂刀剑,辟五兵万里。

以此丹金为盘碗,饮食其中,令人长生。

以引承日月,当得神液,如方诸之得水也,饮之不死。

以金液和黄土,内六一泥瓯中,猛火炊之,尽成黄金,中用、也。

复以火炊之,皆化为丹。

服之如小豆,可以入名山大水,为地“仙。

以一刀圭粉水银,立成银。

以银一两,和铅一斤,皆变成银。

《金液经》云:投金八两,於东流水,饮血为誓,乃告口诀。

不知本法,盗其方而作之,终不得成也。

凡人有至信者,可以药与之。

不可轻传其书,必两受其殃。

天监人甚近,而人不知耳。

  抱朴子日:九丹诚为仙药之上法,然令作之,所用杂药极多,若四方清通者,市之可具。若九域分隔,则物不可得也。

  又当起火时,当昼夜数,十伺候火力,不可令失其适,勤苦至难,故不及合金液之易也。

合金液唯金为难。

得古秤秤一斤,於今二斤,率不过直二十余万钱。

其所用杂药差易,又不起火,但以置华池中,日数足便成耳。

都合之所用三十万,而得一剂,可足令八人仙也。

然不中稍少合者,其气力不足以相化成,如酿数升米酒无成也。

  抱朴子日:其次则有饵黄金,虽不及金液然亦足,远不比於他药也。

或陕淤觅"革眸及齐舞之",一蜘既佩皮口治之,或刻酒磁石消之,或可引如布,或立成水服之,或有禁忌不及金液也,或以雄黄雌黄等合饵之,可以引之张之如皮也,皆地仙法耳。

银及蚌中大珠,皆可化为水服之,然须长服不可供,故不及金液。

  抱朴子曰:金此金液及九丹,既当用钱,又宜入山绝人事,故能为之者少。

且千万人中,时当有一人得其经,者一,故谓作道书者,略无说金丹者也。

第一禁勿令俗人不信道者,谤讪毁之,必不成也q郑君言:所以尔者,合作此大药裁、皆、当祭。

祭则太一元君、九丹老君,玉女皆来监省。

作药者若不绝入幽僻之地,令俗闻恶人亦得经过闻见,则诸神责作药者,不遵承经戒,致令恶人有言毁之,则不复佑助之,而邪黑得进,药必不成。

必入名山之中,斋戒百日,不食五辛生鱼,不与俗人相见尔,乃可作大药。

须成乃常斋,不但初作药时斋也。

  郑君言左君告之云:诸小小山,皆不可於其中,作金液神丹也。

凡小山皆无正神为主,多是千岁老物、血食之鬼。

此辈皆邪气,令合药不成,不为人作福,但能作祸,善试道士。

道士虽当作卫以辟身,及弟子然,亦或能坏人药也。

今之医家,每合好药好膏,皆不欲鸡犬、妇人、小儿见之。

若被诸物犯之,便用之不验。

又染彩者恶,恶目者见之皆失色。

况神丹大药乎。

是以古人道士合作神仙大药,必入名山,不止凡山之中,正为此也。

  又按仙经,可以精思合作仙药者,有华山、泰山、霍山、恒山、嵩高山、少室山、昊山、终南山、王屋山、女几山、地肺山、抱犊山、安丘山、潜山、青城山、绥山、云台山、罗浮山、阳驾山、黄金山、鳌祖山、天台山、四望山、盖竹山,此皆是正神在其中,其中或有地仙之人,上皆生芝草,可以避大兵大水,不但於中以合药也,若有道者登之,则此山神必助之为福也,其药必成。

若不得登此诸山者,海中大岛屿亦可合药。

若会稽之束翁洲,纷屿及徐州之羊莒洲,黍洲光洲、郁洲皆其次也。

今中国名山不可得至,江东名山可往之者,唯霍山,在晋安长沙。

太山、太白山,在束阳。

四望山、天台山、盖竹山、括苍山,悉在会稽。

  抱朴子曰:余忝大臣之子孙,虽才不足以经国治物,然俦类之好进趣之业,而所知不能远余者,多挥翮云汉,耀景辰霄者矣。

余所以绝庆吊於乡党,弃当世荣华,必欲速登名山,成所着子书。

次则合神药,以规长生。

故俗人莫不怪余之委桑梓,背清涂,而躬耕林薮,手足胼胝,谓余有狂惑之疾也。

然道与世反,事不并兴。

若不废人问之务,何得修如此之志乎。

见之诚了,执之必定者,亦何惮於毁誉,岂移於沮劝哉。

聊书其心,亦示将来之同志者。

云想后之断金之徒,所有指弃者J 亦与余不异耳。

  小神丹方,用真丹三斤,白蜜六斤,搅合,日暴,煎之,令可丸。

日一服如麻子许,十丸,未一年,白须更黑,齿落更生,身体润泽。

长服之,老翁成年少,长生不死。

  小饵丹法,丹一斤梼下筛,淳苦酒三升,淳漆三升,凡三物相得,微火上煎令可丸。

服如麻子,三丸,日再服,三十日,腹中百病愈,三尸去。

服之百日,肌骨强坚。

服千日,司命削去死籍,与天地相保,日月相望,改形易容,变化无常,日中无影,乃别有光也。

  小饵黄金法,消金内清酒中,约二百过,出入即沸,握之出指问,令如泥。

若不沸,及泥之不出指问,即消之,内清酒中无数也。

成,服之如弹子丸一枚,亦可一丸分为小丸,服之三十日,无寒温,神人玉女事之。

银亦得可饵,与金同法服。

此二物能居名山石室中者,一年轻举矣。

止人问亦地仙,勿妄传。

  两仪子饵黄金法,堵负革脂三斤,淳苦酒一升,取黄金五两,置器中煎之,土炉,以金置脂中,百入百出者,苦酒亦然。

餐一斤金,寿蔽天地,食半斤金,寿三千岁。

食五两金,一千二百岁。

金无多少,便可饵之,当以王相日服之作之,神良。

勿传非人。

传示非人,令药不成不神。

欲去当服丹砂。

  抱朴子神仙金汋经卷下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