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金液神气经

太清金液神气经

  经名:太清金液神气经。

撰人不详,似出於隋唐。

系摘录《三皇经》、《真诰》等六期道书改编而成。

有各种外丹方诀,并言服丹效验。

三卷。

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

  太清金液神气经卷上

  夫清虚太皇者,盖太初之混化,邃古之元灵也。

以幽廓玄化,遂游乎上清。

菈四司於极,肇图变於八冥,登紫空以回晏,隐九晨以化、灵,渺渺跃天九空,丽神微於虚清。

登五神於七元,妙六气於混成,。

非夫玉章之高文,孰能致妙真於灵津矣。

然后致三素於九霄,御龙刚於太微,宴紫房之微邈,妙虚运於扶羲。

登七刚於圆化,欻空洞以散仪,策表玄。

神符玉篆,九变结於玉章。

玉精缄於千金。

於是幽门既灵一启,皇经以陈,金光之章见,而明明之道臻。

然灵霞潜耀,幽暧傍申,周流独化,惚恍灵混,扑手则大明分耀,击石则五岳回迁,微咏则绛晨结耀,腾跃则奔景虚玄,四真翼其左右,五帝辅其威神,七政守乎玉衡,三光纷乎散影。

万化流迁,辟常之户,启七变之津。

大哉,清虚之灵章,混洞之赤文,三奇之神符,登太初之灵门,服尽一剂,则上游九天,可不崇欤。

宝於明玉之堂,戒以太皇之妙哉。

尔慎传妄人。

  《玄元太皇灵策》曰:

  玉章神符见吾堂,五灵结情还其方。七神正气伏朱光,隐耀玄图合五行。

  三奇九转成琅玕,清虚上真绛晨丹。长生不死在金根,圆化万变法九晨。

  一转而成九化真,丸阳通气伏灵盘。能得其要为天仙,十世流德结大恩。

  玄门已辟见吾言,得吾道者命长存。失吾道者坠黄泉,野俗愚瞽勿令闻。

  戒慎丁宁莫妄传。

  右《太皇灵策》一百一十九言,封之玉筐,不传於世,得闻之者皆有神童玉女侍之,秘藏清室,勿轻侮也,三光伐人。

  清虚真人曰:玉章神丹,至道之大。

盖太元混化,五色流精,结耀星辰日月之明,合符天图,混气五灵,太阳通气,五石发精,朱紫翠绿,极耀光明,能得其要,上升泰清,三都六虚,肆心所经,得一足矣,勿用多营。

此其要道,见者长生。

  清虚真人曰: #

  三丹要道,太皇所纪,秘之玉堂,不示凡子。

  绛晨神丹,上真所始,琼药入口,气绝复起,

  地品阴丹,长生不死,常圆化,分形翳已,

  招召行厨,神灵为使。一品万金,寿至无已。

  秘之秘之,勿传其旨。

  《太玄清虚上皇太真玄丹经》一名《三光神符》,一名《绛晨未谗》,一名《刚华上丹》,一名《八琼飞华》,一名《太微紫 明珠》。

  第一八灵神童八斤,第二玄阳流一精五斤,第三沈华神女四斤,第四玄英玉华八斤,第五素灵云石九斤,第六五英沈精二斤,第七八琼流膏十二两,第八素灵明景八两,第九日耀沈精七两,第十月精刚华十两,第十一玄景珠琳八两,第十二日精合耀十两,第十三素景飞刚十二两,第十四东华清景七两,第十五素符龙刚八两,第十六九阳明光六两,第十七北刚玄华十三两,第十八飞刚金兵八两,第十九五云明英六两,第二十日景七华七两,第二十一北极丈人九两,第二十二金虎余骨六两,第二十三玄刚子明八两,第二十四九灵沈石九两,第二十五威七明七两,第二十六两华沈精十两,第二十七玄符石母七两,第二十八太灵甘华八两。

  凡二十八物,象二十八宿星之灵符也。刻於清虚之堂,太皇君之宝章也。见古文者有九人,命日紫 明珠之丹。

  太皇君合神丹之要,先作太一土釜二,令受一斛二斗,使内外令厚,内二寸极使精密。

毕乃梼二十八石,各四千杵,皆以绢素筛之。

凡二十八物,合梼十一万二千杵也。

如是治药毕。

又用天玄地黄,以荐覆之。

当以矾石水和地黄六斤,令如封泥,泥下釜为荐也,使厚一寸五分,置日中乾之,使精燥,乃纳诸石物。

次纳神童,次纳流精,次纳神女,次纳玉华,后纳二十八石,又覆以天玄五斤,於是安药都毕,可以一釜上合之。

又以太一泥封其会际,复阴乾十五日,使内外坚密,令有坼。

毕乃安釜於铁 之上,令 脚高二尺五寸,以糠火烧之。

初起火之日,可半 脚,至一十二日日足,令火去下釜七寸。

又至二十四日日足,令火去下釜五寸。

复足十二日,令火去下釜三寸。

又十三日,火去下釜一寸。

复八日,可引火平釜下。

复至二十四日,可进火令平下釜腹也。

从九十二日后,可小进火,令未及下釜之上一寸,复二十八日止,凡一百二十日也。

  又清之五日,可以开之。药当丹紫宝耀,华光文蔚,不可名字。或化为五云之精,或结成日月之明。乃以三岁雄鸡左羽扫取之,藏金器银器,夜则降覆焉。

  以五月五日及夏至日、二月八月朔日清朝,以寒水服一丸,则白日升晨矣。

若不乐升者,可服半剂,则使鬼神真人来降,运上清之厨,乘龙上升,所须随意,命曰无极真人。

服如大豆者,以清水三合和丹。

若死者未至三年,以漱其白骨,皆愈气还同生。

又以丹水一合投口中,至口则语矣。

当阴地为之,勿见三光也。

  右太皇绛晨第一篇,服之白日升晨,出入虚元,万化随心。

若火日足而光华未发五色不具者,此日未服於火故也。

当更泥如先,可重火之。

初火之日,使以火釜下,至二十八日,可引火至下釜之上,复三十二日止。

凡六十日,万元不成也。

又清之五日,开之如初。

  《太玄新都元常品刚七化上经高章第二》清虚真人曰:开元回化,混尔而分,阴阳屡变,其道自然。

玄图七转,至九而还。

《太皇命策书》曰:灵篇常品,法象九晨。

阳光潜启,明景流烟。

三回五变,和以七津。

随色郁曜,各归其神。

得此之道,位为上真。

秘之秘之,慎尔传。

  清虚真人曰:回元七化,至道之灵。

霞耀日月,蓊然九明。

欻尔而化,翳景藏形。

嘘吸灵和,贯盈八冥。

神奇万化,随意所营。

乘虚驾空,上游天庭。

回元之始,知者光明。

大黄首篇,是曰玉英上真宝之命,日第一元经。

  《太玄元常品第九刚七化丹经》,一名《阴阳神符》,一名《日月玄刚》,一名《素华明景》,一名《九晨朱房》,一名《欻化灵童》,一名《极沈晖》,一名《八明神丹》。

  第一八灵朱童四斤,第二玄阳沈精二斤,第三沈华神女十八斤,第四玄阴玉华一斤,第五六液沈华十两,第六日晖沈精五两,第七八灵云光八两,第八素景飞刚七两,第九太虚素女十二两,第十灵华沈液十两,第十一华泉水母十两,第十二月景沈刚六两,第十三七曜灵童五两,第十四玄刚子明八两,第十五灵符石母九两,第十六黄元甘石一斤。

  凡十六种,以象九晨七元之灵符,结五行之精微气,法玄宿之元图也。

以次梼之,各三千杵,以绢筛之毕,纳於九晨土釜之中,上下二釜,令各受七升,太阳玄精七斤荐覆之,於是安药都毕。

又以一釜合之,更以九晨土涂其会际,又乾之十日,使极坚燥。

安釜於三台之上,皆高三尺,以糠火烧其下。

初火之日,令火去釜下一寸。

又至十五日,令火平之下。

又至二十二日,可引火进下釜之半。

复至九日,可齐下釜之上。

又九日止。

清之五日,徐徐开之,药当光华符耀,流霞洞明,有八十一种之色。

以白鸡左羽扫,藏之金铜之器,勿令潜泄也。

以孟月上旬本命之日,再拜,以清水和丹,服一两,即头生九晨之光,面有玉童真人之色,降灵童玉女,皆奉侍其侧,腾虚驾空,役使神灵,上造紫晨矣。

即以太阳玄精一斤,日盛中时合丹於漆器,向日以长匕搅之使和。

明日又纳一斤。

凡三日三斤,可藏之密器之中。

复三日,丹当更生五色之光,命曰九晨三化之丹,以七灵之道也。

  取三化之丹,和以白英水内,於九晨釜中,以白矾之精各二两,上下荐覆之,封如初,以微火伏养之。

初火之日,令去釜下三尺。

至九日日足,令火平釜下。

十八日止。

清之三日,开发如初,丹当光明而白,命曰一化白辉之丹,以一化白辉之丹,更以磁石水和之,以黑磁石之精荐覆,各二两火如初,命曰二化黑辉丹。

以曾青水沈飞门上胆,和二化黑辉之丹,以曾青之精荐覆,火之如初,命曰三化青辉之丹。

以朱砂水和三化青辉之丹。

以赤朱砂之精荐覆,火之如初法,命曰四化赤辉之丹,以雌黄水和四化赤辉之丹,以雌黄之精荐覆,火之如初法,命曰五化黄辉之丹,三回五化七灵之道成矣。

以三回五化白辉之丹,纳於竹杖之中,以行主杀万魅鬼神之精,虎兕蛇蝗,指之立死。

以三回五化黑辉之丹,玄冥君逆占天盖,和涂右手,闭气而招四方,立致行厨,随言而来。

以三回五化青辉之丹,服一丸,九晨之上,则白日升晨,为上帝清虚真人。

服半丸,则长生极,役使鬼神。

以三回五化赤辉之丹,服一丸,九晨之上,则玉女侍之。

服一丸,三晨之上,则役使神灵。

以三回五化黄辉之丹,服一丸,五晨之上,则白日升晨,上敬太皇。

以上清水和之,与百岁翁服之,则面生玉光,身体飞轻,通灵极矣。

  清虚真人曰: #

  五辉之丹道之灵,七符要妙和元精。洞达九晨飞神明,回而化之华光生,

  能知其要游上清。清虚玉堂太皇经,灵书深微妙程。

  《太玄新都地品九阴灵华丹上经高章第三》清虚真人曰:

  阴丹大道结灵文,玉策表图列五晨。二七应偶阴阳陈,明珠极辉发华烟。

  幽光潜液为朱津,玄泉结气通九晨。三七足矣清且醇,流霞五色郁蕃婉,

  能知其要升太玄。文宝诚秘在吾篇,藏之玉堂授大贤。

  清虚真人曰: #

  灵策玉文是玄书,上皇宝之为天符。阴丹之道同六虚,日月之精文光流。

  灵药潜化成紫腴,得而饮之与明珠。知此之道仙之夫,莫令愚人见吾书,

  太皇所戒慎之哉。

  太玄九阴灵华丹,一名九晨阴刚丹,一名素灵明珠,一名月影玉华,一名紫琼灵腴,一名丹药九符液。

  第一玄阳流精六斤,第二沈英神女四斤,第三玄阴玉华二斤,第四青影飞刚十四两,第五日辉沈精十二两,第六八灵云光八两,第七素景飞刚七两,第八灵华隐曜十两,第九华泉石母二十两,第十六液沈精八两,第十一中黄童子二十四两,第十二太灵甘华二十两。

  凡十二石,以合十二神之气,和五行之灵符,结日月之辉影也。

可使童子二人,沐浴清静,以次梼诸药各四千杵,皆以绢素筛之。

竟纳於六一釜中,令釜上下二枚,各受六斗。

先以太阳玄精三斤纳荐釜中,次纳流精,次纳神女,次纳玉华,次纳飞龙,次纳甘石,十二石都毕,好安稳抑按之,於是他药竟。

又以一土釜合之,更以六一泥封其会际,乾十日,令釜精密,乃可纳之於四 ,高二尺,以马通若糠火於下烧之。

初火之日,令火半四 之脚。

至十二日,可又进之令去土釜五寸。

又至十二日,令火去釜下二寸。

复至二十四日,可进火齐釜下。

又至二十四日,复引火下釜之半腹。

二十四日,以火平下釜之上。

又至二十八日,止可。

又清之三日。

徐徐开之,药当精华,仰着文光,宝辉庆云之色。

即以鸡羽扫之,藏於金银之器,悬之暗室,则朱光见焉。

以本命之日,清水服一匕,上则寿同晨极,役使鬼神,真人来降,玉女奉侍,致天上之厨,役使华晨之龙,於是腾空跃虚,上造紫房,位至真极,命曰上仙王。

  又以此丹九两,纳於青竹筒,薄削其表,以白蜡密固其口,藏之於北极之下,令深三尺毕,又平至三十二日,当化成水,命曰紫 之腴。

又以琼腴和上清九灵之玄水三斗,则以新器藏之,以白蜡封其口,至二十一日,成丹药九符之玄水。

玄水成,开之上生灵华五色之烟。

又以九符玄水一合,阴丹一匕,向太阳再拜,服之立登仙矣。

  又亦可阴丹三两,分为十二分,清水服之十二日,亦白日升晨。

上士服丹,可不须此玄水。

又但单服九符玄水一合,百日则神仙极,庆云见而真人至。

若人有病者,但以口嘘之立愈。

若欲呼召鬼神,致天厨者,可闭气而存之,则所命立至。

  又死已三日者,以阴丹如黍米者,合水灌其口,立生矣。

十三日,比语并一丸,涂其心即活矣。

若药精未发者,可更封其际,复十五日,更火之日使平釜下。

至十五日,可引火至下釜上。

至二十一日止。

凡五十日也。

复清之=一日,开之如初,万不成。

  清虚真人日: #

  至道要妙在其中,吾神列辉还四宫。阴丹十二亦为雄,太阳通霞伏朱光。

  清灵上士造玉堂,中士服之升玄房。愚人下士半天翔,须得九符之华刚。

  妙哉妙哉为仙王,故设此语升天仓。

  太清金液神气经卷上竟

  中(缺) #

  太清金液神气经卷下

  众真授许先生经,杜从事处具有十卷,今抄取其要。

此人有郭子华、张季连、赵叔达,晚又有山世远者。

此诸人往来,与之游焉,在武当山,今在大霍山,欲从司命君授书未许焉。

戴公拍腹有许卷书耳,此人即谢允之师也。

黄衣童者,即玉佩金当之官耳。

云座上常有一人共坐胇胇者,即太极真人时往来也。

受行《 玉佩金当经》 ,自然致太极真人。

谚云:服九灵日精月华,得降我太极之家,此之谓也。

玄真之法,亦其钞要也,行之者神仙不死。

  良常山有萤火芝,此物在地,如萤火状,其实似草而非也,大如豆紫华,夜视有光。

食一枚心中一孔明,食至七枚,七孔明,可夜书。

计得四十七枚,寿万年也。

山中有白芝,又有隐泉之水,正紫色。

  华阳雷平山有田公泉水,饮食之除腹中三虫,与隐泉水同味,云是玉沙之流津也。用以浣衣不用灰,以此为异也。

  昔高辛时有仙人展上公者,於伏龙地植李弥满其地。

展先生今为九宫右保司,其常说向人云:昔在华阳下,食白李异美,忆之未久,而忽已三千年矣。

其处种五果,此地善可种李,所谓福乡之李,以除灾疠。

  今舍前有塘,乃郭四朝所造也。高其墉岸,益水得深,但历代久远,塘墙颓下耳。四朝常乘小船,游戏其中,叩船而歌曰:

  清池带灵岫,长林郁青葱。玄鸟翔幽野,悟言出从容。

  鼓橶乘神舟,稽首希晨风。未获解脱期,逍遥丘林中。

  浪神九陔外,研道遂全真。戢此灵凤羽,藏我华龙鳞。

  高举方寸物,万吹皆垢尘。顾哀朝生慧,孰尽汝车输。

  游空落飞,虚步无形方。图景焕明霞,九凤唱朝阳。

  挥翮扇天津,晻霭庆云翔。遂造太微宇,抱此金梨浆。

  逍遥玄陔表,不存亦不亡。驾欻□神霄,披霞带九日。

  高皇齐龙输,遂回北华室。神虎洞琼林,风云合成一。

  开阖幽冥户,灵变玄迹灭。      

  赵威伯者,东郡人也。

少学邯郸张先生,得道之人耳。

晚在中岳,受《玉佩金当经》。

《河图》云:吴楚多有,得见太平者。

其常语人云:此语不虚,此验甚久。

  乐长治主灾害,郑稚政主考注,唐公房主生死,赵威伯主仙籍,并记学道者,并暴雨水灵芝草。

  七月二十七日禺中讫。主簿华侯当入靖中,尔时无复所有,为防未然耳。

  八月六日父母将赤子,入靖烧香,北向陈乞於三君,尔时自当有前日碧衣介革袴人,来在靖前立徘徊者,小君也,可就乞请也。

  八月六日中当有一人,着平上帻,须髭长长尔,着紫皮袴褶,将黄娥来,此人是鬼帅王延也。

延自为人作益,为将娥见人耳。

娥其日或当被缚。

华书吏其日当内井上,助主人耳。

日中当来,须臾去也。

  玄感妙象外,和声自相招,灵云郁紫晨,兰风扇绿轺,

  上真宴琼台,邈为地仙标。所期贵远迈,故能秀颖翘。

  玩彼八素翰,道成初不辽。人事胡可预,使尔形气消。

  右四月二十七日夜南岳夫人作。

  太上宫中歌曰:

  手把八云气,英明守二瞳。太真握明镜,鉴照日月锋。

  云仪拂高阙,开括泥丸宫。万响入百关,娇女坐玄房。

  愈行愈鲜盛,英灵自尔通。

  此歌正言耳目之经也。我沧浪方丈仙人,常宝而为道也。出《太上四明玉经》中,传行以青金为誓,然后乃施行耳。

  辔景落沧浪,腾跃清海津。绛烟乱太阳,羽盖倾九天。

  云舆浮空洞,倏忽风波闲,来寻冥中友,相携侍帝晨。

  王子协明德,齐首招玉贤。下眄八阿宫,上寝希林巅。

  漱此紫琼腴,方知除秽辛。佳人将安在,懃之乃得亲。

  右七月二十六日夜云林右英王夫人谕书,见与勿答。

  拟驾东岑人,停景招隐静。仁德乘波来,但会三秀岭。

  灵芝信可食,使尔无终永。嗡真献金浆,不待百丈井。

  右八月十六日夕清灵真人授。

  此年六月忧长史不佳,非重疾也。

今年许家鬼注小起,虽尔无可。

若保命及范中候,已为申陈之右。

师辰许肇,亦深以为,意无忧也。

可迎黄民来出,民奴既欲来。

又云:其月末左右,当小小疾患,迎来在此,则疾患除也。

  当部分护静屋以为急,并欲得一室,可栖息处。

今年欲取草,当为民奴留之草。

今年自有本命□,非欲取也,令其乞符自保而带之。

卧状后孤有悬风,可安北面下一障,亦可以林着近北壁下,勿使虚悬。

晨夕当心存拜,静心存行道也。

  民有霍乱疾,勿使冷食,此鬼常不大宜住彼,今自无他耳。

  右易迁一夕再来道此,先初来之,又与保命俱。

  夜卧觉,存日象在疾手中握之,使日光赤芒,从臂中逆至肘腋问,良久日芒,忽变成火以烧臂,使内外通匝洞彻。良久乃阴祝曰:

  四明初上,日月气分。

流光焕曜,灌液凝神。

大火散景,荡秽炼烟。

洞彻风气,百邪燔然,使得长生,四支完全。

注害拷鬼,收付北辰。

毕,存思良久,放身自忘。

  右保命说此,云按消魔上秘祝法。

  冈山束北有穴,通大句曲南方山之南穴,姜伯真数在此山上,取石脑。

石脑在方山北穴下,繁阳子昔亦取服此。

北 山中亦有此物。

石脑故如石,但小班色而软耳。

所在有之,服此时时使人发热,又使人不渴。

  人死必视其形,如生人皆尸解也。

视足不青,皮不聚者,亦尸解也。

要目光不毁,无异生人,亦尸解也。

白日尸解自是仙,非尸解之例也。

许长史今所营屋宅,东面有小山,名雷平山。

周时有雷氏养龙,来在此山。

后有姜叔茂、田公亦居焉。

其山北有柳汧水,或名曰田公泉,以其人曾居此山,取此水故也。

  彭文、阎庆等,自与先生别后,各溺於世事,不能卒其学?戒曰:学道如穿井,形愈深而去土愈难运出,自当披其心,正其行,乃得见泉源耳。

有人说季中候言如此,可令知之人学道。

譬如万里行比造所在,寒暑善恶草木水土,无不经见也,亦试在其中也。

顷数闻人道此,始乃悟之耳。

彼君念想殊多,渠能成远志乎。

昔时常多所恨,始人难作而善不可失,云学道者除祸责此,审尔当勤。

  右易迁夫人所道。

  夫学道者,当得专道,注真情,无散念,辍奢侈,保冲泊。

寂焉如密有所睹,熙然如潜有所得,专专如造於深谷,战战如履於薄冰,始得道之门耳,犹未得道室也。

所谓为难者学道也,所谓为易者学道也。

寂玄沈味,保和天真,注神栖灵,研六府,惜精下气,无视无听,此道之易也。

即是不能行此者,所以为难也。

许侯研之哉,斧子莹之哉。

  右右英所道,令疏彼君,勤其事者,有获福者多也,堕之者祸败积矣。范师所言,不知道谁。

  昔有一人好道,而不知求道之方。

唯朝夕拜跪向一枯树,辄云乞长生。

如此二十八年不倦,枯木一旦忽然生华,又有汁甜如蜜,有人教食之,遂取此华及汁并食,食讫即仙矣。

如是用心,精诚之至也。

枯木尚能生紫华,濯甘津,况三秀之灵柯,五芝所播种,而不能数恭山岫,洗拔滓秽者,良可悲也。

世人所以每不得如意者,亦如子所不得如意耳,岂异也。

昔有刘少翁,曾数入太华山中,拜礼向山,如是二十年,遂忽一旦得见西岳丈人,授其仙道。

昔有一人旦旦诣河边拜河水,如此十年,河伯遂与相见,与其白璧十双,教授水行不溺法,此人见在中岳得道。

  左慈初来,亦勤心数拜,礼灵山五年许,乃得深进内外束西宫耳。

学道当如山世远,去人事当如清灵真人,步深幽当如周紫阳,何有不得道邪。

建志当令勤,研神当令虚,所作当令密。

  右定录君所道使疏。

  纸二百,酬鬼帅王延,执录书,以捍灾会有功。

油三斗,酬鬼帅傅晃近与功曹使者,合势威败火鬼形,使不得为暴。

青缯三十疋,酬鬼帅范强,近执截百恶,灭讼散祸有功。

银钗三枚,酬鬼帅徐卫,近防护疾者,招魂安神,使冢讼不行有殊功。

  右四条以六月十三日,小茅君假作玉斧之形,以梦告於虎牙,使令夫妇明输此四种,以酬四师之禽鬼者,何不复忆此可余问。

此四鬼师,本亦是道家之灵官也。

得下解法,受书为鬼帅耳。

既有酬,后长为已用心也。

所以梦假於玉斧之形者,虎牙魂魄,永得通接仙真故也。

玉斧清了澡洁,久斋濯魄,心近於仙,故假象以通梦也。

通梦而犹不悟,可谓信之不笃。

或悟而忘其,可谓笃而不思。

夫可谓笃而思。

夫誓者,皆命密文慎,不可令人知。

外书云:我闻有命,不可以示人乎。

六月三十日夜,小君授书,密密示之。

真司科云:有用力於百鬼骋帅,御於天威者,宜须此。

子乔兄第七人得道,五男二女。

  扶晨始晖生,紫云映玄阿。焕洞圆光蔚,晃朗濯耀罗。眇眇虚景元,森洒空清华。九天馆王宾,金房唱霄歌。

  右《大洞真经中篇》,今钞数行。

  外国呼日为濯耀罗,方诸真人呼日为圆罗曜。

梦此濯罗者,日之应也。

紫云中人者,胎宫神也,玄真之道矣。

日德荫泽,长生之象。

紫云网晨,魂魄安之也。

身康神宁,从此始矣。

辞四通已呈,意气和安。

  右右英疏《大洞真经》言,以释濯耀罗之义也。

  凡夜行常当叩齿不止,无限数也,杀鬼邪。

鬼常畏琢齿声,故不得犯人也。

若兼之以漱咽祝说,益善。

今六天之横纵,而太平微薄,灵不足以助顺,适足以招群奸,所以神光披越而邪乘正任矣。

高龄之无德久矣,鬼讼之纷错积矣,许椽将欲理之邪。

若翻然奉张讳道者,我当与其符,使服之,如此必愈而即豁矣。

不然往诣水官,所谓呜呼哀哉,衰年体瘦,多为风寒所乘。

当深颐养宴,此无事上味玄元,栖守绛津,体寂至远,心研内观,屏彼万累,荡除他念,乃始近其门户耳。

若忧累多端,人事未省,虽复憩灵空洞,存淡缠绵,亦弗能逮也。

渔阳田豫曰:人以老驰车轮者,譬犹钟呜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以此论老者嗜好行来屑屑,与年少为党耳。

若今能誓不能行者,则立愈矣。

如其不尔,则疾与年偕,可与心共议邪。

  药四丸,日服一行来,宜详前后已累言。

  停驾望舒移,回输反沧浪。未睹若人游,偶想安得康。良因俟清春,以叙中怀忘。

  右右英夫人吟此再三。

  受书则师乃耻之邪,真心既有不尽,获考者非一人。

子经师苏林守一,虎牙当先斋受,其或能得此度世,几未可量也。

暮外存星之时,皆先阴祝星名,然后存耳。

咒毕,乃存星安卧其中也。

然后容叩齿,祝九星太精:微诚因理感,积精洞幽真。

排徊乘云彩,灵像凭紫烟。

眇眇濯圆罗,斐斐驾飞轮。

玄翰启朦昧,顾景思自新。

  道家有二百一法,谓有二百一条方术之事。

虽修方术,能形变神化,坐在立亡,飞行空虚,出入无问,役使鬼神,隐海藏山,分形别体,束缚万军,而皆不能长生度世,与道无穷。

无穷之道,在乎功德於人物,而无以点身。

不诚不虔,於师匠章奏祈无益也。

  凡师皆宜尽节邪,朝半时节,皆宜先朝礼经师,然后行道。

  右一条许先生言。

  雷平山之东北有山,俗人呼为大演山,其实名郁冈山也,《名山记》所谓冈山者也。

下有泉水,昔李明於此下合神丹,而升玄洲。

水边今犹有处所,此山正东面,有古时越翳王冢。

  右定录言。 #

  若弟子有心者,按摩疾处,皆用此法。

但不复令临目内视,咽液叩齿耳。

昔唐览者,居林虑山中,为鬼所击,举身不收,已如绵囊,有道人教按此法,皆即除也。

  北帝曲折之法,诸疾有曲折者,用此法皆佳,不但风痹不收而已也。酆都北帝有此数法,亦参於高仙家用也。又有《曲折经》,藏着西明公处。

  右说北帝曲折诸祝法。

  夫风考之行也,皆因衰气之问隙耳,体有亏缩,故病来侵之也。

若令差愈,诚能省周旋之役者,必风痾除之也。

今当为摄制冢注之尔,既小佳,亦可上冢讼章,我当为关奏之也,於是注气绝矣。

  昔邓云山亭当得道,顿两手不收,吾使人语之,令灸风徊、曲津两处耳,六七日间,便得作五禽按摩也。

若针力讫,当语所灸处,又存心行道,亦与身行之无异也。

  昔赵公成两脚曳不得起,旦夕存拜太上,如此三十年,太上遣真人赐公成流明檀桓散一剂,即能起行,后遂得道,今在鹤呜山下。

夫心存拜,及心行道之时,皆烧香左右,如欲行事之状也。

此谓纳研太玄,心行灵业,栖息三宫,宴神六府者矣。

  右保命言。 #

  太清金液神气经卷下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