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莲正宗仙源像传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

  经名:金莲正宗仙源像传。一卷。元刘志玄等撰。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序

  李全正携至刘天素与谢西蟾所作《全真正宗仙源像传》一恢,余读而善之,稽首为之赞:天启玄风,青牛西度,微言五千,无极道祖。

传之束华,爰及锺吕。

既投一钱,复遇二士。

奇哉七莲,景星甘露。

礼重雪山,化被中土。

世远言存,道无今古。

像而传之,若闻若睹。

黄鹤悠悠,白云何许,素书一编,沈烟一缕。

天上人间,桃花流水。

时泰定丁卯春嗣天师太玄子书于玄德堂。

  大道之妙,有非文字可传者,有非文字不传者,此《仙源像传》所以作也。

惟我全真,自玄元而下,五祖七真,道高德厚,化被九有。

长春丘祖师万里雪山,玄风大阐,此固不待文字而后传。

然其事迹之祥,未易推究,余每欲缉一全书纪之。

一日以此意为西蟾先生言之,西蟾欣然称善,乃相与博搜传记,旁及碑碣,编录数年,始得详悉。

乃图像於前,附传於后,名曰《全真正宗仙源像传》。

同志之士览之者,因其所可传求其所不可传,则是书不为无补,若其犹有未备,幸有以教之。

时泰定丙寅阳至日庐山清溪道士刘志玄谨序。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

  元太祖成吉思皇帝召邱神仙手韶

  制曰:天眷中原,骄华太极之性,朕居北野,嗜欲莫生之情。

反朴还淳,去奢从俭,每一衣一食,与牛坚马圉共弊同飨,视民如赤子,养士若弟兄,谋素和,恩素畜,练万众以身人之先,临百阵无念我之后。

七载之中成大业,六合之内为一统。

非朕之行有德,盖今之政无恒,是以受天之佑,获承至尊,南连炎宋,北接回纥,东夏西夷悉称臣佐,念我单于国千载百世以来,未之有也。

然而任大守重,治平犹惧有阙,且夫剖舟刻楫将欲济江河也,聘贤选佐将以安天下也,朕践祚以来,勤心庶政,而三九之位未见其人。

访问邱师先生体真履规,博物洽闻,探颐穷理,道冲德着,怀古君子之肃风,抱真上人之雅操,久栖岩谷,藏身隐形,阐祖师之遗化,坐致有道之士,蕾买集仙经,莫可称数。

自干戈而后,伏知先生犹隐山东旧境,朕心仰怀无已,岂不闻渭水同车,茅庐三顾之事,奈何山川悬阔,有失躬迎之礼。

朕但避位侧身,斋戒沐浴,选差近侍官刘仲禄备轻骑素车,不远千里,谨邀先生錾屈仙步,不以沙漠悠远为念,或以忧民当世之务,或以恤朕保身之术,朕亲侍仙座,叔惟先生将咳嗽之余,但授一言,斯可矣。

今者聊发朕之微意万一,明於诏章,诚望先生既着大道之端要,善无不应,亦岂违众生小愿哉。

故兹诏示,惟宜知悉。

五月初一日。

  元世祖皇帝褒封制词

  皇帝若曰:大道开明可致无为之化,至真在宥迄成不宰之功。

朕以祖宗获承基构,若稽昭代,雅慕玄风。

自东华垂教之余,至重阳开化之始,真真不昧,代代相承,有感遂通,无远弗届。

虽前代累承於褒赠,在朕心犹嫌於追崇,乃命儒臣进加徽号,惟东华已称帝君,但赠紫府少阳之字,其正阳、纯阳、海蟾、重阳,宜锡真君之名,丹阳已下七真俱号真人,载在方册,传之万世。

噫,汉世之张道陵,唐朝之叶法善俱锡天师之号,永为道纪之荣,当代、不闻异辞,后来立为定制,朕之所慕,或庶几焉。

  东华教主可赠东华紫府少阳帝君。

  正阳锺离真人可赠正阳开悟传道真君。

  纯肠吕真人可赠纯阳演正警化真君。

  海蟾刘真人可赠海蟾明悟弘道真君。

  重阳王真人可赠重阳全真开化真君。

  丹阳先生马釭可赠丹阳抱一无为真人。

  长真先生谭处端可赠长真云水蕴德真人。

  长生先生刘处玄可赠长生辅化明德真人。

  长春先生邱处机可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

  玉阳先生王处一可赠玉阳体玄广度真人。

  广宁先生郝大通可赠广宁通玄太古真人。

  清静散人孙不二可赠清静渊贞顺德真人。

  宜令掌教光先体道诚明真人张志敬执行。准此。至元六年正月日。

  武宗皇帝加封制词

  上天眷命皇帝圣旨:三玄教由天所界,兹统摄乎群灵,五百年名世者生,始恢扬于正纪。

昔东华帝君太晨宫,祚绵绵而莫知其始终,气混混而莫穷其涯埃,离形离兆,有自而然,为福为祥,不言而喻,传之太上,是日全真。

守其一,处其和,应不求,为不恃,绛格琅虹之上下,龟图麟策之周旋,法之着兮可存於浩劫,后之承者迭出于高真。

惟古之宾师,有今之明素,能仁能勇,至孝至贞,所守弥坚,不待岁寒而后见,所言必应,其於事会,则周知及身之渥已申,报本之诚愈切,温纶特降,显号循加。

於戏,神人和而王道平,遐不谓矣,教化行而治功立,永言保之。

可加赠东华紫府辅元立极大帝君,主者施行。

至大三年二月日。

  上天眷命皇帝圣旨:昔闻太上教阐全真,法天地之常经,因阴阳之大顺,始自东华之变现,讫于开元之垂绿,由汉及唐,必旷世而至人出。

以金继宋,际熙朝而玄统彰,恢其众妙之门,镇以无名之朴,或得意忘象,涵泳於灵枢,或縿星驭龙,飞游於紫极,不可闻,不可见,虽与造物者为徒,偷然往,偷然来,亦日随时而示应。

故载传於后裔,琦叶赞于元功,盍殊级之循加,俾宗风之永绍。

除始祖东华帝君别议旌崇,余仰主者一例施行。

  正阳开悟传道锺离真君可加赠正阳开悟传道垂教帝君。

  纯阳演正警化吕真君可加赠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

  海蟾明悟弘道刘真君可加赠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

  重阳全真开化王真君可加赠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

  右付玄门演道大宗师掌教凝和持正明素真人苗道一收执,准此。至大三年二月日。

  上天眷命皇帝圣旨:天造草昧,惟君子以经纶,圣运隆昌,亦至人之扶卫。

昔皇祖肇基於朔土,有真仙应现於东隅,行无畦吵而天下之事靡不知,学有渊源而天下之书靡不究。

所急者拯民于沟阱,所先者锄道之榛荆。

律身之戒虽严,及物之功则溥。

逮芝纶之迭降,蹑云乌以来从,率英贤凡十八人,言宗社非一二事,心冥神契,犹轩辕之师广成,辞简义深,若汉文之礼河上,既成功.於诸夏,俾主教於长春,其以肖以续者得其真,故曰希日夷而永其寿,斓我延洪之祚,为今持正之师,再振玄门,彼此皆一。

时也爰颁鸿渥,后先岂二理哉。

宜进号以追崇,尚传规于不朽。

其长春演道主教真人邱处机可加赠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主者施行。

至大三年二月日。

  上天眷命皇帝圣旨:佑于一德,天惟显思,作者七人,道之行也,如辰枢之运元造,如玑衡之契灵仪,谁之子,象帝先,尽老氏、关尹之妙,无不为,将自化,行东莱、西陕之问。

或遁迹于尘区,或栖身于环堵。

迨际皇元之兴运,亲承圣祖之眷知,嘉猷敷陈允矣济时之具,玄机冲寂超乎与天为徒,莫不穷师友之渊源,咸已诣霄晨之阐域,阐乃宗规之旧,繁予藩邸之宾,弘才伟学以相承,景既灵棋之荐格,其加显级以贲真风。

除主教邱长春别示旌也不,余仰主者一例施行。

  丹阳抱一无为真人马釭可加赠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

  长真云水蕴德真人谭处端可加赠长真凝神玄静蕴德真君。

  长生辅化明德真人刘处玄可加赠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

  玉阳体玄广度真人王处一可加赠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君。

  广宁通玄太古真人郝大通可加赠广宁通玄妙极太古真君。

  清静渊贞顺德真人孙不二可加赠清静渊贞玄虚顺化元君。

  右付玄门演道大宗师掌教凝和持正明素真人苗道一收执,准此。至大三年二月日。

  上天眷命皇帝圣旨:昔贤有言,尽忠于君,致孝于亲,归诚于天,敷惠于下,有才以济其用,有学以裕于人,秩可列于仙阶,道可弘于当世。

清和妙道广化真人尹志平,襟神洞廓,丰格高严,褐衣为山泽瘦非谓之悴,寰服为庙堂相非谓之通,泛然应物以无方,捷若循机而有永,入长春之室教仍主于长春,全灵极之真象宛符於灵极,示真规于四远,膺礼眷于三朝。

粤有嗣师,载恢玄躅,其颁异数,以进嘉称。

於戏,弱水蓬莱归渡不烦於舟楫,吉云飕景方羊或驻于旌麾。

可加赠清和妙用广化崇教大真人,主者施行。

至大三年二月日。

  上天眷命皇帝圣旨:道德正宗屡传於贤裔,儒玄最学问出于熙宸。

尸教典长春,冠冕登瀛之列,而躬膺睿眷,纲维宁极之规,宜进秩以宗承,示输诚于景向。

真常上德宣教真人李志常,清文映世,高行绝人,擒述作之华于桧禳之表,廓神明之应于视听之问,璞不雕钟,行不压异,干以淳粹,含以虚无,绳绳兮其可名哉,缟缟乎不可尚已。

号其显界,制则特颁,以为全真奕叶之光,以慰贤师累章之请。

於戏,科盛扬於宝岌,千劫而继太晨君,实灿结于春华,再传而得诚明子。

可加赠真常妙应显文弘济大真人,主者施行。

至大三年二月日。

  上天眷命皇帝圣旨:无为之宗是谓之道,至公之器莫重于名。

盖景范清彝为人所慕,而华轩惊冕匪乐之全,迹已着于生平,礼盍颁于眷渥。

通玄弘教披云真人宋德方,玄机蚤悟,秘学穷探,澡雪其心,不以纤私.自晚,蒙鸿其化,不以小善自矜,德全而才不形,量廓而物无碍,倡仙居而驭真伯,咸称席上之珍,乘飕忽而历昆仑,动应环中之数,勉从所请,庸会其元。

於戏,岁计而功有余,畴继庚桑之伟躅,神凝而物不疠,尚徽姑射之丰年。

可加赠玄都至道崇文明化大真人,主者施行。

至大三年二月日

  上天眷命皇帝圣旨:唐虞至治,有开奕世之规,箕颖外臣,允契登瀛之选,盖天之生材不虚其用,而道之传叔在得其人。

粤昔长春,遭逢圣祖,芝脖远颁于东土,飕轮旋扈于西征,或后或先,在左在右,碗然其志,凌冰霜而游太清,炳乎为文,挺圭璋而弘正纪,玄功吋立,师业益光,崇兹绿字之章,敦我朱藩之旧。

於戏,祥麟仪凤升乎能,几见之绛境丛霄,殊渥不一,书止灵终,可驻显号。

其承除尹清和、宋披云、李真常别议旌崇,余仰主者一例施行。

  赵道坚可赠中贞斓教主应真人。

  宋道安可赠元明普照崇德真人。

  夏志诚可赠无为抱道素德真人。

  王志明可赠熙神资道葆光真人。

  孙志坚可赠明诚体妙虚寂真人。

  于志可可赠诚纯复朴冲寂真人。

  张志素可赠应绿扶教崇道真人。

  郑志修可赠通微复静冲应真人。

  鞠志圆可赠保真素朴静应真人。

  孟志稳可赠重玄广德冲用真人。

  张志远可赠悟真凝化纯素真人。

  景志远可赠体元抱德冲悟真人。

  何志清可赠虚明渊静守一真人。

  杨志静可赠洞虚得一玄通真人。

  潘德冲可赠通玄妙道冲和真人。

  右付玄门演道大宗师掌教凝和持正明素真人苗道一收执,准此。至大三年二月日。

  维昔祖师长春邱真君,抱道怀德,深隐东莱,太祖皇帝闻风聘召,远至雪山,礼遇优隆,玄风大振。

迨世祖皇帝混一宇内,尤加崇敬,五祖七真,咸锡徽号。

武宗皇帝褒以帝君、真君之封,十八大师普赠真人,可谓千古盛事矣。

虽崆峒问道,河上谈经,岂能专美於往昔哉。

臣志玄生逢盛世,滥忝冠裳,顷年侍教主开玄大宗师孙真人於京师之大长春宫,得睹列圣诏书,谨录镘梓以示四方,使见闻之有悉知圣朝重道之美意云。

  泰定元年正月望日,赐紫教门高士澄虚湛寂洞照法师臣刘志玄稽首顿首拜书卷末。

  混元老子 #

  老子姓李,名耳,字聘,苦县濑乡曲仁里人也。

母孕八十一年,生於殷武丁之九年,岁在庚辰二月十五日。

生而须发皓白,故世称为老子,指李树为姓。

历殷至周,文王聘为守藏史,武王克殷,迁为柱下史,昭王时西入流沙,至幽王时复还中国。

孔子尝问礼焉,老子告孔子曰: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良贾探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退谓弟子曰:乌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纲,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增,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乎。

老子见周衰,遂去之。

至函谷关,关令尹喜善望气,见紫气浮关,知有圣人至,乃守关候之。

遇老子驾青牛车将西度,关令尹请曰:子将隐矣,强为我着书。

於是老子乃着书上下篇五千余言,授令尹而去,世莫知所终。

今亳州太清宫即其故宅降生之地,京兆益座县终南山宗圣宫即古楼观授经处也。

老子者,即太清太上老君之化也,唐高宗皇帝上尊号日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皇帝上尊号曰太圣祖高上大道玄元皇帝,宋真宗皇帝上尊号日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赞曰:维昔洞神,经传十二。白鹿东来,青牛西逝。道法自然,玄之又玄。无象之象,先地先天。

  东华帝君 #

  帝君姓王,不知其名,世代地理皆莫详。

得太上之道,隐昆箭山,号东华帝君。

复居五台山紫府洞天,或称紫府少阳君,后示现於终南山凝阳洞,以道授锺离子。

又按《仙传拾遗》云:帝君盖青阳之元气,万神之先也,居太晨之宫,紫云为盖,青云为城,仙僚万亿,校录仙籍,以禀命於老君。

所谓王姓者,乃尊高贵上之称,非其氏族也。

斯言盖得之欤。

元世祖皇帝封号东华紫府少阳帝君,武宗皇帝加封东华紫府辅元立极大帝君。

  赞曰:道继玄元,教行率土。天近昆仑,云横紫府。神中之神,真中之真。长生有道,贻我后人。

  正阳子 #

  师姓锺离,名权,字云房,号正阳子,京兆咸阳人也。

容貌雄伟,学通文武,身长八尺七寸,髯过於腹,目有神光。

仕汉为将军,兵失利,遁入终南山,遇东华帝君授以至道。

后隐晋州羊角山,不与世俗接,东发为双髦,采懈叶为衣,自称天下都散汉。

道成,天真锡号太极左宫真人。

翱游人间,示现无常,世人往往遇之。

尝有颂云: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惺惺几个悟。

夜来铁汉细寻思,长生不死由人做。

有诗文行於世。

今终南山凝阳洞传道观,即遇东华帝君处,咸阳周曲湾正阳宫,即其故居也。

元世祖皇帝封号正阳开悟传道真君,武宗皇帝加封正阳开悟传道垂教帝君。

  赞曰:早遇东华,以道相接。日月双髦,乾坤栅叶。花生玉蒂,树长铅枝。悠悠澧水,只似当时。

  纯阳子 #

  师姓吕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蒲州蒲圾县永乐镇招贤里人也,生於唐德宗贞元丙子四月十四日。

年弱冠登进士第,未调,因暮春游澧水之上,遇正阳子授神仙之道。

后隐庐山修炼成道,周游人问,每称回道士,或隐或显,世莫能测。

有诗云:捉得金精作命基,日魂东畔月华西。

於中炼就长生药,服了还同天地齐。

尝於那郭逆旅以枕授卢生,又於东邻沈氏家作诗,以榴皮书壁,其灵踪圣迹,载於书传者,不可胜纪。

世之言神仙者,必宗锺吕,其所至处后,人皆建观宇。

有诗词名《浑成集》,行於世。

今永乐镇大纯阳万寿宫,即其故居也。

元世祖皇帝封号纯阳演正警化真君,武宗皇帝加号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

  赞曰:一剑横秋,清风两袖。道在亟三,丹成转九。苍梧北海,白云帝乡。甘河一滴,源远流长。

  海蟾子 #

  师姓刘名操,字宗成,号海蟾子,燕山人也。

年十六登辽之甲科,仕至上相。

嗜性命之学,未究玄蕴,忽有道人来谒,师以宾礼延之,问其姓名,默而不答,惟索鹦卵十,金钱一,以金钱置按上,囊景迭十卵不坠。

师叹曰:危哉。

道人曰:公身命俱危,更甚於此。

师复问曰:如何是不危底。

道人乃敛鹦卵,金钱掷之於地,长笑而去。

师於是顿悟,因夜宴,尽碎宝器,明日解相印,易道衣,佯狂歌舞,远游秦川。

复遇前次道人授以丹诀,方知是正阳子也。

师尝有句云:抛离火宅三千口,屏去门兵十万家。

又有长歌云:醉骑白驴来,倒提铜尾样。

引个碧眼奴,担着独胡瘦。

自忘尘世事,家住葛洪井。

不读《黄庭经》,岂烧龙虎鼎。

独立都市中,不受俗人请。

欲拥霹雳琴,去上昆仑顶。

昊牛买十角,溪田耕半顷。

种黍酿白嘐,便是神仙境。

醉卧古松阴,闲立白云岭。

要去即便去,直入秋霞影。

师后以道妙授董凝阳、张紫阳,乃遁迹於终南、太华之问,不知所终。

有诗文行於世。

元世祖皇帝封号海蟾明悟弘道真君,武宗皇帝加封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

  赞曰:勇脱金貂,力辞相印。秦川异遇,终南高隐。乌飞兔走,虎伏龙降。一卮仙耐,留待重阳。

  重阳子 #

  师姓王名嘉,,字知明,号重阳子,咸阳大魏村人也。

母孕二十四月而生,生於宋徽宗政和二年壬辰十二月二十二日。

始名中孚,字允卿,易名世雄,字德威,后入道改今名字。

师美须髯,目大於口,身长六尺余,气豪言辩,膂力过人。

通经史,善骑射。

会中原多事,秦陇纷扰,师每有出尘之志,乃迁终南县刘蒋村,创别业栖隐,置家事俱不问,放旷自适,常云:五曰日庞居士,如今王害风。

金正隆四年己卯六月望日,於终南县甘河镇酒肆中遇二人,皆蓬首披毡衣,年貌如一。

师见而异之,即时恳礼,其人徐曰:此子可教。

遂密授以道妙。

师有颂云:四十八上始遭逢,口诀传来便有功。

一粒金丹色愈好,玉华峰上显殷红。

其所遇者,盖吕纯阳也。

明年庚辰中秋日,於醴泉道中再遇前次二仙,师趋而拜之,欣然共饮酒肆。

酒家叩问二仙乡贯年姓,答曰:濮人也,年二十二。

而不告其姓。

复以秘诀五篇授师,俄失所在。

大定元年辛已,师於终南县南时村作穴居,名活死人墓,四隅各植海棠一株,人问其故,答曰:吾将来使四海教风为一家耳。

癸未秋,弃活死人墓,与和玉蟾、李灵阳结庵於刘蒋。

甲申秋,复遇刘海蟾於甘河镇,饮以仙酣,故师有词云:正阳的祖,又纯阳师父,修持深奥,更有真尊。

唯是叔海蟾,同居三岛。

师自是不复饮酒,但饮水而有醉容,口中作酒香,有诗云:醒来不饮尘中酒,达后惟传世外杯。

从此白云随地有,自然举.步到蓬莱。

乙酉春,题诗於终南山太平宫壁云:害风害风旧病发,寿命不过五十八。

时有史处厚、刘通微、严处常相继受学为弟子。

丁亥四月二十六日,忽自焚其庵,人惊救之,师方舞跃而歌曰:茅庵烧了事休休,决有仁人却要修。

便做惺惺诚猛烈,怎生学得我风流。

乃辞众曰:我东方邱刘谭中寻马去也。

遂东出关,至闰七月十八日抵宁海州,会马宜甫问答契合,乃筑室於马氏南茴,题曰全真,书一长歌云:堂名名号号全真,寂静逍遥子细陈。

岂用草茅遮雨露,亦非瓦屋度秋春。

一问闲舍应难得,四假凡躯是此因。

常盖常修安在地,任眠任宿不.离身。

有时觉后尤宽大,每到醒来愈忧亲。

气血转流浑不漏,精神交给永无津。

慧灯内照通三耀,福注长生出六尘。

自哂堂中心火灭,何妨诸寇积柴薪。

全真之名盖始於此。

九月,邱长春自昆仑山来受学,谭长真抱疾而至,为弟子。

十月,於庵锁环百日,日以分梨十化警悟宜、甫夫妇。

分梨十化者,师初锁环之一日,以梨一枚与宜甫啖之,每六日赐芋、栗各六枚,至是月十一日,分梨为二块,令宜甫夫妇共食之,后六日之芋、栗,旬日之梨,为常期也,其芋栗如初之数,梨则每旬例增其一,至於十旬而积数为五十有五,应天地生成之数,每与必以诗颂警悟之。

次年戊子正月十一日启环,二月宜甫弃家入道,王玉阳自牛仙山来礼师。

晦日,师携马、谭、邱、王四师游昆仑山,开烟霞洞居之。

三月,郝广宁受业於洞中。

八月,师同弟子迁文登姜实庵,立七宝会。

九年春,师同马、谭、邱、郝四师回宁海,周伯通筑庵请师居,名曰金莲堂。

重午日,宜甫妻孙氏诣金莲堂出家。

八月,就本堂立金莲会。

州人或欲写师真师,左目右转,右目左转,老少肥瘠形色无定,竟不能状。

九月,至福山县,立三光会。

遂游登州,登蓬莱阁,与众观海市。

忽刮风起,人见师随风吹入海中,久之复出,冠服皆如故,观者异之,乃立玉华会,遂同马、谭、邱三师至莱州,刘长生弃家从道。

十月,达掖县,立平等会。

是月携马、谭、刘、邱四师游汴梁,寓王氏旅邸。

岁暮,师忽书一词辞世,其末云:这回去也,一颗明珠无有价,正见真修,稳驾逍遥到岸舟。

明年庚寅正月初四日,呼四师来前曰:吾今赴师真之约矣。

复说颂云:地肺重阳子,呼为王害风。

来时长日月,去后任西东。

作伴云和水,为邻虚与空。

一灵真性在,不与众人同。

言毕枕肱而逝。

众皆号恸,师忽开目起坐曰:何至於此,汝等学道犹未悟此耶。

乃以秘诀五篇付丹阳,令递相规益。

遂书愒云:一侄二子一山恫,连余五个一心雄。

六明齐伴天边月,七爽俱邀海上风。

真妙裹头拈密妙,睛空面上蹑虚空。

东西南北皆圆转,到此方知处处通。

书毕而化。

初,师在登州时,太守纥石烈名邈待以师礼,临别谓师曰:再会何时。

师曰:南京。

及师倦化,邈适除南京留守。

又尝指登州望仙门外画桥,语人曰:他年逢何必坏。

后一纪,太守何邦彦恶桥高峻而毁之。

其未出关时,尝自画一三髻道者与松鹤共为一图,付史风仙曰:留此待我他日擒得马来以为勘同。

后丹阳入关,风仙以画像验之,毫发无异。

其神妙若此者甚多。

有《全真前后集》、《韬光集》、《云中录》、《分梨十化说》行於世。

今甘河遇仙宫即遇披毡仙处,南时成道宫即活死人墓,大重阳万寿宫即刘蒋故庵,汴梁大朝元万寿宫即王氏旅邸,师登真处也。

元世祖皇帝封号重阳全真开化真君,武宗皇帝加封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

  赞曰:天挺异人,英迈盖世。二士既逢,五篇斯秘。海棠四影,金莲七花。水云为伴,稽首东华。

  丹阳子 #

  师姓马名釭,字玄实,号丹阳子,初名从义,字宜甫,宁海州人也,生於金大宗天会元年癸卯五月二十日。

昆弟五人,师其次也,家饶於财,号马半州。

娶州人孙忠显女,生三子。

大定七年闰七月,宴於州人范明叔家怡老亭,酒酣赋诗,有醉中人扶之句。

忽重阳布袍竹笠,冒暑而来,径造其席,师问曰:奚自。

重阳曰:终南特来扶醉人。

师异之,取瓜与重阳食,重阳从蒂食起,师怪询其故,重阳曰:甜向苦中来。

又问姓名,曰:王害风。

师复叩云:何名日道。

重阳曰: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前。

师於言下有悟,谈论甚相契合,请重阳还家而师之。

於前时梦南园鹤飞处筑庵以居重阳,重阳扁之日全真。

十月朔,重阳於庵锁环百日,日示师以分梨十化,夜与师密谈道妙。

次年戊子正月十一日,重阳出环。

二月初八日,师悉以家事付三子,出家学道,重阳为易今名字。

九年己丑十月,师从重阳游汴梁,寓王氏旅邸。

庚寅正月初四日,重阳以五篇秘诀授师而逝,师遂顶分三髻以象师名。

师与谭、刘、邱三师举重阳仙蜕葬之於,时壬辰岁也,乃一新故庵,题日祖庭。

十四年甲午中秋,师与谭、刘、邱三师宿秦渡镇真武庙,月夜各言其志,师日国贫,谭曰国是,刘日圈志,邱日阙闲。

翌旦乃别,长真、长生游洛阳,长春隐墦溪,师返祖庭,锁环而居,至十八年戊戌八月朔出环。

明年正月游华亭县,李大乘延师事之,二月望於其家同居环百日出,师活环外枯林擒树一株。

二十年春至京兆,赵蓬莱施宅为庵,师复居环百日出,复归祖庭。

二十二年四月,东回宁海,道经济南,有韩淘字清甫者,礼师请益,师曰:夫道以见性为体,养命为用,柔弱为本,清冷为基,自然灭情於虚,宁神於极,不出户庭而妙道得矣。

至州居金莲堂,堂有咸苦井不可食,师呎之,变为甘泉,尝有联句云:水中焰迸三丹结,火裹莲生一性圆。

学道男兄无我相,修真烈士没人情。

如此语甚多。

二十四年癸卯,下元文登人请师主醮,众睹重阳现於空际白龟之上。

晦日,游城北之三教堂,时门弟子咸集,忽墉州王道师抱琴至,师乃援笔作《归山操》示众云:能无为兮无不为,能无知兮无不知,知此道兮谁不为,为此道兮谁复知。

风萧萧兮木叶飞,声嗷嗷兮鸦南归,嗟人世兮日月催,老欲死兮犹贪痴。

伤人世兮魂欲飞,嗟人世兮心欲摧,难可了兮人问非,指青山兮当早归。

青山夜兮明月飞,青山晓兮明月归,饥餐霞兮渴饮溪,与世隔兮人不知。

无乎知兮无乎为,此心灭兮那复为,天庭忽有双华飞,登三宫兮游紫微。

盖示其归真之意也。

遂至莱阳,居游仙宫。

十二月二十二日,重阳仙诞,师致醮毕,与诸弟子夜话,至二鼓,忽风雨大作,迅雷一声,谓弟子曰:吾今赴仙会堂归去也,作个快活仙。

汝等欲作神仙,须要励修功行,纵遇千魔百难,慎勿退惰。

言讫端坐而逝。

是夜神游郭复中、刘锡家,各留一颂,次日方知师仙化矣。

有《金玉》、《渐悟》、《行化》、《成道》、《圆成》、《精微》文集六,《语录》一,行於世。

今莱阳县游仙宫,即师登真之所也。

元世祖皇帝封号丹阳抱一无为真人,武宗皇帝加封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

  赞曰:梦鹤投机,食瓜有省。十化入心,三髻在顶。春回枯木,井化甘泉。雷轰风动,白云青天。

  长真子 #

  师姓谭名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宁海人也,初名玉,字伯玉,生於金太宗天会元年癸卯三月朔。

幼堕井,坐水上无惊,复遇火不怖,人皆异之。

年十五有志於学,作《蒲萄篇》已脍炙人口。

尝因醉外途中,遇雪感风痹之疾,太定七年秋,闻马宜甫师事重阳,师遂弃妻诣全真庵礼重阳,愿为弟子。

时夜寒甚,炉鳌清玲,殆不可忍,重阳遂展足令师抱之,少顷汗流被体,如外饭中。

日一起,重阳以盥洗余水,令师盥面,於是宿疾顿除,须眉俨然。

师乃拜祷重阳,求道之日用,重阳遂授以四字秘诀,又赠以词,有达真谭玉之.语,为改今名字。

九年冬,重阳游汴,师同马、刘、邱三师侍行,寓王氏旅邸。

明年庚寅正月初四日,重阳仙去,师与三师举仙蜕西葬刘蒋,庐於墓侧三年。

十四年秋,师东出关,居洛阳朝元宫,后游河朔获嘉县,居府君庙之新庵。

一日,师锁庵往卫州,至夕庙官温六见庵中火光,窥见师拥火而坐,庙官惊,遣人趋州求师,师在州之北关旅邸中卧犹未起,及还庵,火烬尚未灭。

十五年,师游磁州二祖镇,遇一醉徒问师:尔从何来。

未及应。

遽以拳击师口,齿折血流,而容色愈和,吐齿握手中,歌舞而去。

市人见者皆怒,使讼於官,师但云:彼醉耳。

时丹阳在关中,闻而赞之之曰:一拳消尽平生业。

十六年,上洛州白家滩,一农夫病累月,治疗无方,梦一道者与之红药服之,觉而疾愈。

次日见师,愕然曰:此即梦中赐药之师也。

欲谢之,师不顾。

二十一年,复西游,寓华阴纯阳洞,示众:六年灭尽无明火,十载修成换骨丹。

湛湛虚堂无坚碍,已知跳出死生关。

复游洛阳,於朝元宫之东得隙地数亩,筑庵居之'。

二十五年乙巳四月朔,令门人预营葬事,遂书《行香子》云:交泰一声雷,进出灵光,万道辉龙遇迅雷。

重脱壳,幽微射出,金光透顶,飞一性,赴瑶池。

得与丹阳相从,随显现,长真真妙理无为。

涌出阳神,独自归。

书毕而逝,异香凝室者数日。

有《水云集》行於世。

今宁海栖霞观即故居,洛南朝元宫乃师登真之所也。

元世祖皇帝封号长真云水荡德真人,武宗皇帝加封长真凝神玄静蕴德真君。

  赞曰:抱疾求师,雪寒无寐。春生两足,道光夜焚猾拙,晓外卫州。縿鸾跨鹤,掉臂瀛洲。

  长生子 #

  师姓刘名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东莱之武官庄人也,生於金熙宗皇统七年丁卯七月十二日。

事母以孝闻,誓不婚宦,视外物恬不介意,屡欲出家,母未之许。

大定九年二月,忽睹邻居壁问人所不能及处书二颂,墨迹尚新,不留名姓,其末句云:武官养性真仙地,须有长生不死人。

师见其笔力道劲,疑异未能央。

九月,重阳与马、谭、邱三师至东莱,师往迎拜之,重阳顾而笑曰:壁间墨痕,汝知之乎。

师於是倾诚乞为弟子。

重阳见其神采不草,叹曰:松之月,竹之雪,故不受於黄尘。

乃赠以诗,为立今名字,时弱冠之年也,从重阳游汴。

明年春,重阳仙去,师与马、谭、邱三师藏仙蜕於刘蒋,庐於墓侧三年。

甲午秋,乃掴迹京洛,心灰益寒,形木不春,人馈则食,人问则答。

十八年秋,迁居洛城东北云溪洞门人为凿洞室,忽得石井,众方骇异,师笑曰:不远数尺更有二井,此乃我三生前修炼处。

凿之果然。

二十一年秋,东归莱州,明年就武官故居建庵。

明昌二年,附马都尉仆散出镇莱州,惑於谗毁,命尉司乐武节追捕下狱。

俄市人见师於城南,与道友接谈如常日,郑押衙王受事亦见之,意师逃出,往视狱中,师方熟睡。

二人惊骇,以所见白都尉,都尉方悟师为有道者,亟令出之,承安二年丁巳,章宗皇帝闻风聘召,问以至道,师对曰:至道之要,寡嗜欲则身安,薄赋敛则国泰。

上曰:先生广成子之言乎。

劲近侍馆师於天长观。

明年三月,得旨还山,赐烬,固辞不受,动赐故居庵额日灵虚观。

泰和三年癸亥正月,东京留守刘昭毅、定海军节度使刘师鲁来礼师问道,师曰:公等皆当代名臣,深荷顾遇,吾将逝矣,不足为公等友。

复示颂云:正到峥嵘处,争如拂袖归。

我今须继踵,回首返希夷。

二公览之怆然。

二月初六日,呜鼓集众,告以去期,谓弟子曰:各善护持,毋生懈息。

乃曲肱而逝。

有《仙乐》、《太虚》、《盘阳》、《同尘》、《安闲》、《修真》文集六,及《道德注》、《阴符演》、《黄庭述》行於世。

今洛阳长生万寿宫即云溪三井洞,武官灵虚观即其故居,师登真之所也。

元世祖皇帝封号长生辅化明德真人,武宗皇帝加封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

  赞曰:雪竹月松,迥出尘境。既悟三生,再得二井。紫姻横洞,白云绕汉。桓桓道武,前席谦之。

  长春子 #

  师姓邱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县滨都人也,生於金熙宗皇统八年戊辰正月十九日。

幼聪敏,日记千余言。

未弱冠即学道,隐昆箭山。

大定七年,闻重阳道化,九月乃拜於宁海之全真庵。

重阳赠以金鳞,遂为弟子,重阳为训今名字。

九年冬,从重阳游汴梁,寓王氏旅邸。

明年正月初四日,重阳仙化,师与马、谭、刘三师举仙蜕葬於刘蒋,庐墓二年。

岁甲午秋,乃入墦溪穴居,日乞一食,行一蓑,人谓之蓑衣先生,昼夜不寐者六年。

复隐陇州龙门山,苦行如墦溪时,远方学者咸依之。

大定二十八年二月,世宗皇帝召赴阙,问答称旨,赐以巾冠,馆于天长观。

夏五月,召见於长松岛,问以延生之理,师对曰:惜精全神,修身之要,恭己无为,治天下之本。

富贵骄娌,人情所常,当兢兢业业以自防耳。

诚能久而行之,去仙道不远。

诞诡幻怪,非所闻也。

上善其言。

七月再召见於便殿,师剖析至理,上大悦。

翼日赐上林桃,师不食茶果十余年,至是取一枚啖之。

应制进《瑶台第一层》词。

八月,得旨还祖庭,赐烬,礼辞不受。

明昌二年辛亥,东归栖霞,以故居为观,劲赐额日太虚。

泰和七年丁卯春,元妃施道经一藏,驿送太虚观。

贞佑二年甲戌冬,山东乱,帅府请师牒谕,所至皆投戈拜命,宁海、登二州遂安。

四年春,金宣宗皇帝命东平监军王庭玉召师,不赴。

兴定三年己卯,师居莱州昊天观,时齐鲁陷宋。

八月,宋宁宗皇帝命大帅彭义赋召师,亦不赴。

是岁元太祖成吉思皇帝在奈蛮国命侍-臣刘仲禄捧诏聘师,十二月仲禄至莱州,师慨然应命。

明年庚辰正月,师遂起行,十八大师从。

二月入燕城行省,馆于玉虚观。

三月,进表陈情。

四月,道出居庸关,忽遇群盗,皆稽首而退。

十月,师至武川,进表使回曷刺捧诏促召。

辛巳春,瑜岭而北。

七月,至阿不罕山,留弟子宋道安等九人立栖霞观,率赵虚静辈轻骑以行。

壬午三月,上遣太师阿里鲜来迎,诏谕仲禄镇海护从师来,劝万户播鲁只以甲士卫师过铁门,四月方达印土,见皇帝於大雪山之阳。

上设二帐於御喔之前居师,以便访问。

十月望,上设庭燎,虚前席延师,问以王道。

时太师阿海阿里鲜侍,师对以节欲乃修身之要,爱民为永国之方,及陈天道好生恶杀之意。

上悦,命侍臣书之简册,其详见于《庆会录》。

癸未二月辞归,上勉留,三月复辞,制可,所赐备极丰腆,皆辞之,与诸弟子俱还,诏太师阿里鲜护师东归,至阿不罕山栖霞观,率栖霞弟子皆归。

甲申三月至京师,是月上遣曷刺传旨:邱神仙至汉地,凡朕所有之城池,其欲居者居之。

往回事迹,见《西游记》。

行省请师住天长观,自尔使者赴行宫,皇帝必问邱神仙安否,还必有宣谕语行省。

又施琼华岛为观,师命工茸之。

乙酉春,师折梨花一枝与玄宁居士张去华曰:此男子之祥也。

去华以瓶养之,至秋结实二十有四,果生一子,即明诚也。

延祥观有枯槐一株,师以杖击之曰:枯槐再活。

后槐复荣茂。

九月,荧惑犯尾宿,宣抚王揖请师禳之,是夕荧惑退数舍。

丙戌五月,大旱,行省请师祈祷,大雨三日。

丁亥五月,诏以琼华岛为万安宫,改天长观为长春宫,赐师金金虎符,主领天下道教事,‘特旨镯免道门差税。

六月二十三日,雷雨大作,太液池南岸崩,北口山摧,师闻而笑曰:山摧池枯,吾将与之俱乎。

七月初九日,师升宝玄堂示众以生死事,复曰:教门用力,大地尘劳,心地下功,全抛世事,各宜精进,毋使虚度。

时光正法难遇道教事,尹志平、李志常相继主之,遂书颂云:生死朝昏事一般,幻泡出没水长闲。

微光现处跳乌兔,玄量开时纳海山。

挥斥八弦如咫尺,吹嘘万有似机闲。

狂辞落笔成尘垢,寄在时人妄听间。

毕,归葆光堂端坐而逝。

有《墦溪》、《呜道》文集,《西游记》行於世。

今栖霞县太虚观即其故居,墦溪长春成道宫即修真之处,京师大长春宫即登真之所也。

元世祖皇帝封号长春演道主教真人,武宗皇帝加封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

  赞曰:巍巍长春,一蓑烟雨。翻溪六年,雪山万里。洪范丹书,为王者师。玉符金虎,演道明时。

  玉阳子 #

  师姓王名处一,字玉阳,号介阳子,宁海东牟人也,生於金熙宗皇统二年壬戌三月十八日。

母梦丹霞被体而生,七岁无疾死而复苏,由是知死生之事。

尝山行,遇一老蒲坐石上与之语,又闻空中人自称玄庭宫主,自是若有所得,人不能知。

弊衣赤脚,歌舞於市,人以为病。

或谓非病,强加以巾冠而妻之,师不可。

大定戊子二月,闻重阳至州,师往迎拜,请为弟子,重阳为训今名字,从居昆箭山烟霞洞。

其母周氏亦愿出家,重阳训名日德清,号玄靖散人。

是秋,侍重阳回文登,居姜实庵。

明年春,师辞居查山,重阳与马、谭、邱、郝四师自文登归宁海,道经龙桌,去查山二百余里,时炎暑,重阳持伞,忽伞自手中飞去,未哺坠查山,师於伞柄中得诗一首,并介阳子三字,因以为号。

后居云光洞九年,志行确苦,尝俯大壑,以一足歧立,人称为铁脚仙。

遨游齐鲁,大着神异,度人逐鬼,踏盗碎石,出神入梦,召.雨摇峰,烹鸡降鹤,起死嘘枯,一方千里,耸动向化。

金世宗皇帝闻其名,二十七年丁未召赴阙,问以卫生为治,师对曰:含精以养神,端拱以无为。

凡所应对,大副宸衷,馆於天长观。

久之,有嫉恶师者,召师饮而鸠之,师预戒其徒凿池灌水以俟。

师至彼,持杯尽饮曰:吾贫人也,尝从人丐食,今幸见招,愿罄余酒,以尽若欢。

酌之,又尽饮。

归,浴池中水皆沸个,惟须发尽脱,不能受冠。

上闻之,即遣使穷治其事,问至再三,师终不告,惟曰:某素无取仇人者,良由得疾致然。

使者以师言回奏,上益嘉叹。

明年戊申春,诏建修真观居,师即求还山侍亲,上从之,所赐烬悉委去。

是岁上不豫,十二月再召,师对使者曰:吾恐不及再睹天颜矣。

己酉正月初三日至京师,世宗崩已二日矣,嗣君留师为先帝主醮而归。

承安二年丁巳七月,章宗皇帝召至便殿,问答称旨,眷遇至渥。

翼日诏赐金冠紫衣,号体玄天师,馆之崇福观。

戊午夏,奏母玄靖年九十,乞侍养,上允,厚烬之,师乃东归。

泰和元年辛酉、三年癸亥,两奉诏设醮于亳州太清宫,度道士千余人。

是年七月二十五日,师母玄靖逝。

七年春,师居圣水玉虚观,元妃驿送道经一藏。

泰安元年己巳七月,孛水鲁参政请居北京华阳观。

庚午,居蓟州玉田县,谓其徒曰:若闻空中剑循击撞声乎,北方气运将新,生齿必有罹其毒者。

是岁天兵果南牧。

贞佑四年,文登人请居天宝。

明年丁丑四月二十二日,沐浴衣冠,拜上下四方毕,端坐留颂而逝。

有《云光集》、《显异录》行於世。

今宁海圣水玉虚观即其故居,文登天宝观乃师登真之所也。

元世祖皇帝封号玉阳体玄广度真人,武宗皇帝加封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君。

  赞曰:奇哉玉阳,显异具载。石上谈玄,空中飞盖。星辉帝座,水沸春池。金冠既锡,拂剑东归。    

  广宁子 #

  师姓郝名大通,字太古,号广宁子,宁海人也,生於金熙宗天眷三年庚申正月初三日。

家财甲一州,事母孝,偷然有出尘志。

好读《易》,洞晓阴阳术数之学。

慕季主、君平,隐於卜筮。

大定七年丁亥秋,重阳至宁海,游行於市,见师言动不凡,思有以感发之。

一日至卜肆,背肆而坐,师曰:请先生回头。

重阳曰:君何不回头耶。

师悚然惊异。

重阳去,师即闭卜肆,至马氏南园全真庵中谒重阳请教,重阳授以二词,师大悟,不觉下拜。

以有母老,未即入道。

明年戊子,母捐馆。

三月,师乃弃家入昆箭山烟霞洞受业为弟子,重阳纳之,训名璘,号恬然子。

乃解袖衣,去其袖而与之曰:勿患无袖,汝当自成。

师自携瓦罐乞食,未几辞重阳,去与玉阳子俱隐查山。

后玉阳以师不立苦志,忠告而劝激之,师遂西访四师。

四师方庐於重阳墓,普礼终,师欲与同处,谭长真激以随人脚跟转之语,明日即东还,至岐山遇神人,为改今名及今号。

十三年癸巳,度大庆关,游赵、魏问。

十五年乙未,坐沃州桥下,不语不动,河水泛溢,亦不少移,人绩则食,不绩则已,虽祁寒酷暑,兀然无变,如此者六年。

其族属亲戚来视之,师皆不答,有所赠亦皆不受。

二十二年,师至真定,升堂演道,听者常数百人。

复过滦城,又与神人遇,受以《大易》秘义。

明昌元年庚戌秋,还宁海,一日遽索纸笔,挥染疾若风雨,成《易图》三十三,皆天人之蕴,昔贤所未发者。

师尝於天长预告侯子真以火,恩州夜入王镇国之梦,言人事之悔吝吉凶,无不验者。

大定元年乙巳,戒门人营冢,预告去期,至崇庆元年壬申腊月晦日,无疾端坐留颂而逝,有《太古集》、《心经解》、《救苦经解》及《示教直言》行於世。

今宁海先天观即师登真之所也。

元世祖皇帝封号广宁通玄太古真人,武宗皇帝加封广宁通玄妙极太古真君。

  赞曰:卖卜人问,回头已早。瓦观纳衣,语默皆道。云迷查洞,水绕石桥。《易图》一卷,千古寥寥。

  清冷散人 #

  仙姑姓孙名不二,号清争散人,宁海人也,生於宋徽宗宣和元年己亥正月初五日。

父曰忠显,母梦六鹤飞舞於庭,一鹤飞入怀中,觉而有娠,乃生仙姑。

性聪慧,严礼法,长适州之马宜甫,即丹阳先生也,生三子,日庭珍、庭瑞、庭珪。

大定七年闰七月,重阳抵宁海,筑全真庵於南园。

十月朔,重阳於庵钻环。

明年正月十一日出环,仙姑夫妇悟分梨十化之教。

二月初八日,宜甫弃家从道。

九年重五日,仙姑诣金莲堂,师重阳出家。

重阳乃赠以诗,为立今名号,遂授以道要。

其冬,重阳携马、谭、刘、邱四师游汴梁。

明年春,闻重阳仙化,四师举仙蜕归终南之刘蒋,仙姑就金莲堂居环。

大定十五年-夏,仙姑西入关,致醮祖庭,未几即出关,游洛阳,居风仙姑洞,接引弟子甚众。

二十二年壬寅十二月二十九日,忽沐浴更衣冠,问弟子天气早晚,对曰:卓午矣。

遂援笔书《卜算子》云:握固披衣候,水火频交媾。

万道霞光海底生,一撞三关透。

仙乐频频奏,常饮酝酬酒。

妙药都来顷刻问,九转丹砂就。

书毕,谓弟子云:吾今归矣,各善护持。

乃趺坐而化。

时丹阳在文登七宝庵,忽拂衣起舞,歌《醉仙令》,谓门人曰:今日有非常之喜。

众叩其故,丹阳曰:孙仙姑今日已仙去。

明年春,报者至,云仙姑於是日返真於洛阳矣。

有诗词行於世。

元世祖皇帝封号清争渊贞顺德真人,武宗皇帝加封清今渊贞玄虚顺化元君。

  赞曰:离俗超尘,探玄究妙。铁板寻真,荒篱灵照。九还功就,几载坐忘。蓬莱归路,笑倒丹阳。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