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微仙谱

清微仙谱 #

  经名:清微仙谱。元黄舜申传,陈采编。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谐录类。

  清微仙谱序 #

  道在太极之先,何谓也?未有天地,已有大极,其容有先乎?吾闻之经曰:元名天地之始。

始也者,岂非先天地而有者乎。

今夫天,日月之往来,风雨之散润,雷霆之鼓动,人知其为天之造化,而不知其为是道之功用也。

嗟夫,使是道之功用,一息而不运乎其间,则天之造化息矣。

《易》不云乎: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又曰:先天而天弗违。

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而是道之秘,始不容

  於不泄矣。

故其传始於元始,二之为玉晨与老君。

又再一传衍,而为真元、太华、关令、正一之四派。

十传至昭凝祖元君,又复合于一。

继是八传,至混隐真人南公。

公学极天人,仕宋为显官,遇保一真人,授以至道,遂役鬼神,致雷雨,动天使,陆仙曹。

晚见雷困黄先生,奇之,悉以其书传焉。

先生覃思着述,阐扬宗旨,而其书始大备。

凡有祈祷,若持左券而能不动声色,以取偿责报於渺茫冲漠之中,弗爽晷刻,何其神也。

一时王公大人争欲罗致,四方来受学者以千数。

或窥一斑,或剽半甲,骤加试用,靡不策效。

然先生宝其书,不屑以授人,故学者浩浩,鲜睹大全之秘。

近膺诏命入觐,得旨还山,予始获登先生之门。

每燕暇从容,与论道妙,必极反复。

虽予际遇於先生为最后,而受教於先生为最深。

间一日语予曰:某老矣,阅人多矣,未有默识心通,笃信力行能如子者。

此殆天授,非人力也。

因悉出所受南公书以授之。

采拜受之日,私窃自誓曰:采虽晚出先生之门,能淑先生之教,今又获先生之书,敢不广其传,俾千劫之下有目者,咸获争先快睹不更。

复有望蓬莱隔弱水之叹,敬锓诸坚梓,嘉与四海有志之士共之。

因为之说曰:是道也,原之於其始,固已先天地而有,要之於其终,又将后天地而存。

呜呼,其行与之俱传於无穷矣。

至元癸巳纯阳月纯阴日。

建安后学陈采焚香拜手谨书。

  清微仙谱 #

  清微道宗元始上帝,至真大道,无形无名,虚无自然,万化之祖孰得而言。

昔浩劫之先,凝炁成象,露至玄至妙之蕴,锡玉宸道君。

后名妙玄经应化玉册,秘於清玄玉英之馆。

道君即太易元炁之应运,高拱上清,敷弘至道,体至极至灵,为玉式符,而授於

  清微真元妙化天帝,名迩凭应运开图。

敷天佐极,高居太漠,洞妙自然,恢张万范,与道长存。

秦时,降邾国都洞妙保化宫清微妙化府,一名元始万化宫妙化府。

帝状,青衮服。

  九天妙道真运元君杨彻。

元君乃元始 一炁之化身,青首被发,龙体,乘流火出入三界,号雷霆枢辖之神。

秦时,降河中府都九天长原宫。

后敷弘大道,运玄妙经,授

  九天洞明元君许龄卿。

元君秦时降剑州,凤目月眉,餐髻,如二三十岁人,衣绿衣,常执玉册,与道混融,神变莫测,居九天洞清育玄宫。

以玄都玉梵发而为章,授

  玉堂天山真人朱轩。

真人秦东京人,美须面白庬眉,因周室将微,世道混乱,入阆州拜许元君,证道登真,居金华山太清宫凤凰阁玄灵宫。

后以雷元振光之章,授

  太玄青惠招化扶桑真君卜冀。

真君顶绿王之冠,面色莹白如玉,随州人也。

因秦乱避患入阆州,拜朱真人,潜虚道妙,位证太玄。

真人居角、亢二星之中昭灵府,以大道元量元光玉符,授

  昭凝神耀保天道化元君广溶。

元君降秦时,酆州人。

於岁乱离入西京城,得玉符之妙,会道凝玄,汉高皇平定后,於河南府升真,居海上神州神耀府。

以玉英宝章,授

  明清道华元君丘沐。元君汉初寿州人,得宝章之旨,总万炁而会天昌,居太上左宫,都旷平府,后以道枢授

  秦明清惠真人师复。真人汉代人也,乃东华大帝化身,神毅特达,体天运道,都龙丘山通明洞。

  清微洞光宝衡紫华元和明道太一神景元君王宏。

一名正宏。

元君满月相,一字眉,凤目,披发,仗剑,朱履。

太一月孛化身,统理玄枢。

都玄都太冲楼右紫辉宫,后以清微隐诀元始万神香,流於人间。

  通妙元化太一冲和元君谢晋刚。

元君太极凝真,元始别体,隐化神变,未究始终。

常幻质为微眇,人莫能识。

默运枢轴,策役万灵,不假符图纸朱有形之物,随寓成形,发挥道妙。

有内诀口口相传於世,都旸谷坛左琼瑶玉台冲和府。

  

  清微茂晨保运金明元君彭涵原。

元君双髻,面色如玉,月眉凤目,笑容。

素衣,绛裙,仗剑,乘火龙。

居井鬼二星之间丹昭府,领丹昭风火雷霆三万众,自为帅,以清微妙要流传人世。

  西华通惠元君庞俏道。

元君掌元始禁 书,琼章凤纪,保制劫运,安镇乾坤。

云冠,青服。

显汉神爵年间,后寓庚除治,治在汉州丝竹县,去邑二十五里,有二处。

居西华广真宫,出三道三经,统御三界。

后化身为

  太和伊玄元君宋益诚,领三天演教之任,居茂仪府。

  灵妙和澄元君需东。元君东汉彭州人,仙姿端肃,会道自然,应世为师,名号不一。掌清微之妙道,居琼和府。

  高明大使至道玄应神功妙济真君许逊。

事迹见本传。

真君得先天之妙,扶世济民,不可纪述。

故戒文有云:金书玉篆传于世,不可轻泄不可秘。

后示净明法於后代,盖内诀幽远,其可拟诸形容。

居玉都清庆宫,领天机省,主持清微之妙。

  南陵浮光天官朗期。天官南陵尊帝,掌握雷枢,唐降西京,出书度人。帝状,衰服,居南极浮光宫。

  护明元妃玄光圣母王说,字涣,一名玄光。

圣母护明玉隆丹刚清华元妃紫光元君清华元妙宫。

元君素华金母之玄精,天一玄斗之灵神,统摄河源,制御水阙,四瞑大神悉隶,主领出书。

降于唐时,主张教法,领清微之奥,居东海景清宫。

后化身为

  清微元机元灵元君龙汲。双鬓,玉女相,面微赤,紫衣,绿裙,仗剑,乘白龙。居洞元府,有清微演运流转。又化身为

  清微灵和元君管静卿。凤冠,玉相,自然眉,凤目,紫服,碧裙,大带,朱履,执圭。以清微秘旨出书度人,都清微天中灵光宫阙下,居璋元府。又化身为

  灵光圣母朱燧。龙冠,绿服。唐昭宗时,在桂阳军江渚石上。以清微先天之奥,授金阙昭凝祖元君。

  上清启图 #

  上清高圣玉宸大道君,阴阳混合回风凝帝一之尊,紫白交驰运道会希夷之表,出书应劫开教度人。授于

  紫宸太华大天帝。体道凝玄,开明万有。帝状,绛服,都太微华明宫。以道授于

  金阙帝宸太平后圣玄元上道君。道君运玄济物,三界尊崇。帝相,衮服,都金阙紫虚宫,依俯仰之格。授之

  太华西真万炁祖母元君。元君一炁孕真,群仙教主,生生化化,莫不由之。口口相传,不记文字。都白玉龟台西金太素宫。以道授之

  金阙上相方诸东华司命木公青童道君。道君符九阳而育物,总万化以朝元。帝相,青服,都方诸宫。

  金阙上傅白山宫玉仙清渊太素元君李。

元君咸阳人,神通变化,仙传具述。

位三天为上傅,领中岳事,承上清之宗旨。

后服有元始一炁玉策及文素经流传,玉仙山在中岳东北九十里。

  金阙上宰西城总真真人王远,字方平,见仙传。绿服,真人相,三牙须,凤目,居金阙成昌宫阙下左府也。

  小有天王清虚真人王哀,字子登,一名太素抱一真人,事见仙传。

眉微黑,凤目赤色,紫服,真人相,居小有博惧官阙下中府也。

诸真以道枢授之金阙上保高元紫虚元君魏华存,字贤安。

元君事见本传,握符应运,主治雷霆玉字金书,纲维道法。

上清冠,绛服,居高元紫虚官左府治高元宸照宫,即上保太丹宫南极元君。

后化身为

  清微黑枢元皇元君李谦,出书应世。

  照灵光惠冲应元君字文汲,内讳清渊。

  元君主梵清景机,缄治天地人崇钥,有玉策以诏,后来居海上离农山冲华府。

  真人事见茅山仙传大洞谱系,居,紫章丹会宫。

  束华上相上清仙翁许翩,小字玉斧。

  仙翁事见茅山仙传及大洞谱系。真人相,绿服,居紫阳晨云官右府阙下。

  上清元君西华圣母,一名灵宝争明黄素天尊,乃黄堂靖谌母也,母名婴。

  事见仙传。

得上清高仙上明玉书三章,港修至道,感斗中孝道明王,付之隐文。

华冠,紫服,居西华谅光宫,掌元始图书之府。

以道授之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许逊,授之大清泰玄元君文慵。

元君唐人,得上清神变之道,飞游乾坤,至西京神化溪,以其道妙,授之祖元君。

相如美女,寓形不一,居景辉泰和宫。

  灵宝宗旨 #

  玉晨道君,灵宝天尊。三黑会真,元黑化生万有天尊,垂慈利物,普度无穷,故灵宝为万神之宗。玉简琼文,广受开化,敷弘至道。诏于

  太玄玄一真人,玉清妙道青阳天君郁罗翘,青服,治玄都应明府龙梵宫,居青阳玄上宫。

  太玄玄二真人,上清妙化丹阳天君光妙音,紫服,治玄都宗苍府溥昭宫,居丹阳玄中宫。

  太玄玄三真人,太清妙感紫阳天君真定光,白服,治玄都正昌府广清宫,居紫阳玄成宫。

  右三真人,并天尊相,位高太极,号应三清,道君授之应化真符,主执黄录院灵宝大法司,灵宝三十六君二十四符悉隶焉。

太极真人徐来勒,事见仙传。

真人得太极函三之妙契中盟五法之规。

居太极皇耀宫阙下。

后授之太极内相上清冲应孚佑真君左宫仙公葛玄,字孝先。

事见仙传。

束昊时人,得徐君之妙道,遍历名山,感太极三真人,下授三洞宝经,惟务济度,名列帝庭。

居太极灵曹宫,出葛仙起居注。

治太极省。

  太极庆融北灵内辅真人郑思远。

真人得师灵宝之宗,位隆上品,余记仙传。

居太极元冲府阙下。

后授之抱朴小仙翁葛洪。

仙爷得太极之心传,遍礼福庭,超登金阙,有文籍传于世。

后授

  太清泰玄元君文慵,而祖元君继之。

  道德正宗 #

  金阙玄元老君,道德天尊。玄元应化,中古出书。上自主皇,下迄炎汉。

  随时纪号,代为帝师。无为自然,慈俭复性。过关之日,授

  文始先生关令真人尹喜。真人周康王之大夫,仰观俯察,紫炁西迈。至昭王时,出为关令,戒吏俟问,知而迎之。得道德之旨,升入无形。

  太玄真人赵隆,大目,真人相,绛服。

  天山真人洪宾,美须,真人相,绛服。

  玄上真人鲁惠,白相,青服。

  自周迄唐,已逾千年。三真人师资接踵,得久视之理。隐显应号,道不远人,故太清泰玄元君文慵承流于后,祖元君出而继绳焉。

  正-渊源 #

  太上玄元老君,正一之旨,出书时号之,异名一道贯之,奚有分别。

当汉之末,人心浇薄,莫此为最。

太上怜悯群生,初非得已,人能知不倾不二之理,又何待天尊之设教也。

至於迁善远罪之诲,授经传箓之式,不过诲人为善。

授以至人,一新厥德。

  三天圣师泰玄上相正一真君张道陵。

  事见仙传。汉子房之后,沛人,生而神灵,博究文学,感太上亲授以盟威之道,汉帝征之不起。永寿二年白日上升,治泰玄省,领元辉府,居玉素元都宫。

  嗣师太清真人侍中张衡,乃真君长子。事见仙传。

  系师太清真人阆中侯张鲁,乃真君次子。事见仙传。

  女师君长文姬,陵王妃。次文光三贤,燕王妃。四芝四师,俱飞升隐化,后代出有入无。以道授之太清泰玄元君文慵,而祖元君得以袭庆焉。

  会道

  清微侍元上宸玄都总真九炁元灵夫人

  太皇景明洞阳金阙昭凝妙道保仙元君祖舒,一名遂道,字昉仲。

月孛化身,降唐昭宗时,广西零陵郡人。

面枣黑色,大目,身长七尺。

幼存节操,生而神灵,父母莫能禁,遂入道。

遍历名山,至桂阳军江渚石上,遇护明元妃,化身灵光,圣母授以清微自然先天之奥。

或竹钗袒臂,仗剑坐石,啸命风霆,飞行人世。

继至西京近地,山中清虚,洞神化溪。

感太清泰玄文元君,化形美女,濯于溪滨,师执巾侍之,奉迎至岸。

凡数夕,变现男女猛兽,异相,历试诸难,殊无怠意,知其诚确,乃召使乘木筏诉流,次复故所,悉以上清灵宝道德正一之旨付之,隐而不见,师总五派之奥,统辖雷霆,变相不一。

或乘龙仗剑,策役万灵。

或金冠素服,尊居洞府,性烈令肃,虽雷神亦加严励。

今治清微洞照府,主持教法,嗣教之士,宜竭忠诚。

稍或有违,嗔责立至。

又号通化一辉元君,后化身为

  清微察令昭化元君休端,大髻,面白相,柳眉,杏目,青衣,金甲,执斧,乘黑龙,居阳华府,有清微演道流传。

琼室内应洞清元君郭玉隆,又号上景元君,祖元君门弟子也。

京师人,仙姿严肃,绍袭师源,位清微太霞侍宸居紫虚府。

  紫光曜真福和元君傅央情,字子方,郭元君门弟也。酆州人,秉纯一之节义,继前代之枢机,位至三天上辅,居西海太华山昌耀府。

  龙光道明元君姚庄,字淑奇,又号广昌元君,傅元君门弟也。西京人,统御雷霆,克符道要,位-二天侍经,居隆慧府,又曰广颡冲和府。

  祥源紫英玉惠元君高奭一,号紫清妙化玉英灵惠元君,姚元君门弟也。

生於燕地胃山碧涧之间,神光满室,长袭师源,位三天侍御。

又号高运紫英元君,居洞耀景丰府。

次授

  西华清虚真人华英。真人凤翔人也,圆目,美须。挂冠学道,丰品三天,位清微明元左卿洞阳上宰。后授

  青城通惠真人朱洞元。真人成都人也,圆目,美须。隐居青城,敷宣雷奥,位清微洞卫上卿神霄玉枢使。次授

  云山保一真人李少微。

房州保峰一水人也,所居故址犹存,人称为李雷公宅。

真人先以宦族世家房陵,弃俗悟真,感师授道,位清微都元右卿,后见天吏下降,传宣王劝令,任五雷院使。

后升飞游三界,隐显莫测。

  眉山混隐真人南毕道。

真人本覆姓东南,名珪。

丙辰十一月初三日寅时生於眉山,幼擢儒科登仕版。

尝倅湖右,夜梦神人语以师至,达旦郊迎,果肖梦中之相,询其姓名即保一真人也。

迎归待以师礼,数以难事试之,坚心如金石,遂悉付以亿奥。

传授既毕,钦化金光而去。

后领广漕,临午见朱衣天吏,自天下降云:奉上帝命子可授斗中六通掌水使者。

仍清微保和仙卿,后佐宋理宗,数谏不从,归隐。

不知所在,人以为仙去。

  碧水雷渊真人黄舜申。

先生闽中世家,名应炎丹山人也,即今建宁府。

甲申闰八月初五日未时生,以祖父荫生而奇异,貌古清绝,性质颖悟,经史百家靡不通贯,年十六侍父为广漕幕师病,南真人以符疗之,雷震于庭,其疾顿痊。

观其骨相合仙,悉以所传付之。

宝佑中,出为检阅,宋皇兄赵孟端节使皆师事之。

理皇召见,御书雷渊真人四字以赐之。

至元丙戌,诏赴阙庭,奏对明敏,上礼敬之。

未几乞请归山,得旨俞允,仍赐轻车以还。

先生门弟几百余人,今清微道法大行於世,然得其枢奥,阐扬灵验,亦多其人抑。

师尝序雷霆纲目云:五陵之验,至人出矣,将必有拔茅连茹者在,岂其然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