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真年谱

七真年谱 #

  经名:七真年谱。一卷。元李道谦撰。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

  七真年谱 #

  门下夷山李道谦编

  宋徽宗政和二年壬辰,重阳祖师生於是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按北平王粹所撰传云:全真祖师王嘉字知明,号重肠子,京兆咸阳人。

世以赀产着姓,后迁终南县刘蒋村。

其母感异梦而妊,及二十有四月乃生,始名中孚,字允卿。

自稚不群,既长,美须眉,躯干雄伟,志个傥,不拘小节。

弱冠修进士业,系京兆学籍,善於属文,才思敏捷,尝解试一路之士。

然颇喜弓马,金天眷初乃慨然应武略,易名世雄,字德威。

后入道,改称今名字焉,仍以害风自呼之。

  政和三年癸巳,重阳祖师二岁。

  政和四年甲午,重阳祖师三岁。

  政和五年乙未,重阳祖师四岁。

  政和六年丙申,重阳祖师五岁。

  政和七年丁酉,重阳祖师六岁。

  重和元年戊戌,重阳祖师七岁。

  宣和元年己亥,重阳祖师八岁。此年正月初五日,清净孙仙姑生於宁海州。

  宣和二年庚子,重阳祖师九岁。

  宣和三年辛丑,重阳祖师十岁。

  宣和四年壬寅,重阳祖师年十一。

  宣和五年癸卯,重阳祖师年十二。

是年三月初一日,长真谭真人生於宁海州,始名玉,字伯玉。

五月二十日,丹阳马真人生於宁海今之降仙坊。

按传;初名从义,字宜甫,本关中扶风人,五代兵乱,迁海上。

  宣和六年甲辰,重阳祖师年十三。

  宣和七年乙巳,重阳祖师年十四。

  钦宗靖康元年丙午,重阳祖师年十五。

  金太宗天会五年丁未,重阳祖师年十六。

  天会六年戊申,重阳祖师年十七。其年长真真人六岁。按密国公撰真人碑云:六岁因戏堕於井,人急下救之,见公安坐水上,随挈而出。

  天会七年己酉,重阳祖师年十八。

  天会八年庚戌,重阳祖师年十九。

  天会九年辛亥,重阳祖师年二十。

  天会十年壬子,重阳祖师年二十一。

  天会十一年癸丑,重阳祖师年二十二。

  天会十二年甲寅,重阳祖师年二十三。

  天会十三年乙卯,重阳祖师年二十四。

  天会十四年丙辰,重阳祖师年二十五。

  天会十五年丁巳,重阳祖师年二十六。此年长真真人年十五,密国公作真人碑云:公十有五岁而志于学,其《葡萄篇》已脍炙人口。

  天眷元年戊午,重阳祖师年二十七。按传:天眷初应试武举,易名世雄,字德威。

  天眷二年已未,重阳祖师年二十八。

  天眷三年庚申、重阳祖师年二十九。正月初三日,广宁郝真人生於宁海州,初名升,字财未闻也。

  皇统元年辛酉,重阳祖师年三十。

  皇统二年壬戌,重阳祖师年三十一。其年三月十八日,玉阳王真人生於宁海州。

  皇统三年癸亥,重阳祖师年三十二。

  皇统四年甲子,重阳祖师年三十三。

  皇统五年乙丑,重阳祖师年三十四。

  皇统六年丙寅,重阳祖师年三十五。

  皇统七年丁卯,重阳祖师年三十六。七月十二日,长生刘真人生於东莱之武官庄。

  皇统八年戊辰,重阳祖师年三十七。

是年正月十九日,长春丘真人生於登州栖霞县之滨都。

玉阳真人年七岁,按真人《云光集》自序云:余七岁遇束华帝君於空中,警觉不令昏昧。

  海陵天德元年己巳,重阳祖师年三十八。

  天德二年庚午,重阳祖师年三十九。

  天德三年辛未,重阳祖师年四十。

  天德四年壬申,重阳祖师年四十一。

  贞元元年癸酉,重阳祖师年四十二。

  贞元二年甲戌,重阳祖师年四十三。

  贞元三年乙亥,重阳祖师年四十四。

  正隆元年丙子,重阳祖师年四十五。

  正隆二年丁丑,重阳祖师年四十六。

  正隆三年戊寅,重阳祖师年四十七。

  正隆四年己卯,重阳祖师年四十八。

此年六月望日,师饮酒於终南甘河镇,会二仙人被发披毡,而年貌同一,其人徐曰:此子可教。

因授以口诀。

故师《遇真》诗云:四旬八上始遭逢,口诀传来便有功。

其所遇者,纯阳吕真君也。

  正隆五年庚辰,重阳祖师年四十九。中秋日,师於醴泉县再遇真仙传秘语五篇,且曰:速去束海,投谭捉马。已而真仙忽失所在。

  世宗大定元年辛巳,重阳祖师年五十。

於终南南时村凿圹丈余,封高数尺,以活死人目之,坐於墓中。

又於四隅各植海棠一株,人问其故,答曰:吾将来使四海教风为一家耳。

  大定二年壬午,重阳祖师年五十一。是年坐活死人墓中。

  大定三年癸未,重阳祖师年五十二。秋,填活死人墓,迁刘蒋村,结茅与玉蟾和公、灵阳李公三人同居,即今之祖庭重阳万寿宫也。

  大定四年甲申,重阳祖师年五十三。

师《全真集》自序云:余尝从甘河拥酒一葫欲归庵,道逢一先生叫云:害风肯与我酒吃否。

余与之,先生一引而尽,却令余以葫取河水。

余取得水授与先生,先生复授余,令余饮之,乃仙酣车。

又曰:子识刘海蟾否。

余曰:但尝见画像耳。

先生笑之而去。

  大定五年乙酉,重阳祖师年五十四。是年於终南上清太平宫壁上书云:害风害风旧病发,寿命不过五十八。两个先生庾定来,一.灵真性成搜刷。

  大定六年丙戌,重阳祖师年五十五。

是岁於长安滦村吕道人庵壁书云:地肺重阳子,呼为王害风。

来时长日月,去后任西东。

作伴云和水,为邻虚与空。

一灵真性在,不与众心同。

此年长春真人年一十九,弃俗入道,居昆箭山。

  大定七年丁亥,重阳祖师年五十六。

於四月二十六日将刘蒋村茅庵自焚之,婆娑舞於火边。

人问,答:茅庵烧了事休休,次有人人却要修。

是日宿甘河镇,辞众日:余东海捉马去。

五月过北郁山上清宫,题其壁云:丘谭王风捉马刘,昆仑顶上打玉球。

你还般在寰海内,赢得三千八百筹。

至今石刻犹在。

闰七月十八日,抵宁海州,会丹阳真人洎高巨才,邀师於范明叔怡老亭。

九月,长春真人自昆箭山来谒祖师于全真庵,请为弟子,祖师训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仍赠之以诗。

祖师又於广宁真人卦肆前背坐感发之,广宁从至朝元观,祖师授以口诀及以二词付之。

祖师於十月一日就丹阳宅内,锁门居环,百日为期,约五日一食,化丹阳夫妇。

是冬,长真真人就环内出家,祖师训名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时四十五岁矣。

  大定八年戊子,重阳祖师年五十七。

正月初十日出环,分梨十化毕。

二月初八,丹阳真人出家,祖师训名釭,字玄宝,号丹阳子,时年四十六。

是日玉阳真人自牛仙山来,愿为门弟子,祖师训名处一,时年二十七。

二月晦日,祖师挈丹阳、长真、长春、玉阳入昆箭山石门口开烟霞洞居之。

三月,广宁真人来昆箭山出家,祖师训名璘,号恬然子,时二十九岁。

八月,祖师挈五真人自烟霞洞迁居文登县姜实庵,立七宝会。

  大定九年己丑,重阳祖师年五十八。

春,玉阳真人辞祖师,隐居查山。

四月,祖师引丹阳、长真、长春、广宁迁居宁海州金莲堂。

途中至龙泉,以所执伞柄内盛介阳子号,乘风而起,至查山玉阳公前堕地,盖赐公之号也。

重午日,孙仙姑诣金莲堂出家,祖师训名不二,号清今散人,时年五十一。

六月,广宁真人辞祖师,亦居查山。

八月,祖师立金莲会。

九月,诣登州福山县,立三光会,於蓬莱立玉华会。

是月,祖师领丹易、长真、长春西至莱州,化长生真人出家,训名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时年二十三。

十月,於掖县立平等会。

是月挈四子至汴梁,寓磁器王氏旅邸中。

  大定十年庚寅,重阳祖师於正月初四日召丹阳、长真、长春立於榻下,时长生遁去,曰:丹阳已得道,长真已知道,吾无虑矣。

处机所学,一听丹阳。

处玄,长真当管领之。

吾今赴师真之约耳。

丹阳请留颂,师曰:吾已书於长安滦村吕仙庵矣,今口授汝。

言讫而逝。

是年闰五月,於正月十一日始立春,是止五十八岁矣。

四子尽礼,权座于孟宗献之花圃。

既而丹阳真人率三友入关,谒和、李二真人于终南太平宫。

会史处厚于京兆,刘通微、严处常于终南。

二真人乃祖师之友,三子亦祖师之弟子也。

  大定十一年辛卯,丹阳真人年四十九。是年与三友居刘蒋祖庵,修治葬所。十月,广宁真人入关,乞食于京兆府。

  大定十二年壬辰,丹阳真人年五十。

春,於长安化自然钱,率三友复往汴梁,迁祖师仙柩西归,葬于刘蒋村祖庵。

九月,广宁真人西游岐山,偶得名大通,字太古,号广宁子。

  大定十三年癸巳,丹阳真人年五十一。是年四师刘蒋居丧守坟。六月,广宁真人度大庆关东归。

  大定十四年甲午,丹阳真人年五十二。

二月,庆宁真人至真定,默坐于朝天门外。

八月,丹阳、长真、长生、长春於鄂县秦渡镇真武庙月夜共坐,各言其志,丹阳罚贫,长真国是,长生阙志,长春国闲,翼旦乃别。

丹阳刘蒋居环,长真居洛阳朝元宫,长生居洛阳市土地庙,长春西入翻溪。

事见《金玉集》。

  大定十五年乙未,丹阳真人年五十三。

是年长真真人乞食於磁州二祖镇,遇一妄人欧落二齿,市人共怒之,欲明於官,真人吐之而去。

二月,广宁真人坐沃州石桥下。

夏,清摩散人入关,致祭祖庭,既而出关,居洛阳风仙姑洞。

  大定十六年丙申,丹阳真人年五十四。

长真真人此岁游历治州,居白家滩。

六月中,广宁真人夜梦神人复授《易》之大义,既寤,明朝挥三十三图,事见《太古集》。

  大定十七年丁酉,丹阳真人五十五。长真真人行化於高唐县,与荼肆昊六书龟蛇字,曰:可置之壁问,以镇火灾。是年县城大火,唯荼肆乃免。

  大定十八年戊戌,丹阳真人年五十六。於八月一日刘蒋出环,西游陇山华亭行化。长生真人是年迁洛城东北云溪洞居之,门徒日集,凿三井洞。

  大定十九年己亥,丹阳真人年五十七。

二月十五日,於华亭县挈李大乘同居环百日,至八月迁陇州佑德观,居环十一月,十八日出环,宿勾兜堡,化解元李子和出家。

长真真人游历卫州,获嘉县府君庙居之。

  大定二十年庚子,丹阳真人年五十八。

是年春,京兆章台街赵蓬莱施宅为庵,请真人居环。

八月二十四日,长安僚庶请祈雨,真人作诗,期以二十五日,雨足,至期果应。

见《金玉集》。

长真真人西游同州,居西里庵。

长春真人自墦溪迁居陇州龙门山。

  大定二十一年辛丑,丹阳真人年五十九。

四月初,於鄂县刘蒋村张朝散竹园庵内居环,中元日作黄录醮罢,复归祖庵。

长真真人居华阴县纯阳洞,长生真人东归莱州。

  大定二十二年壬寅,丹阳真人年六十。

此年四月东归宁海,十二月行化文登,渔户焚网者甚众。

初八日,海市见于南海之上,士人以诗庆之。

长生真人居武官建庵,往《道德》、《黄庭》等经。

秋,玉阳真人来宁海谒丹阳真人,同宿於金莲堂。

广宁真人居真定府,升堂演道,听众常数百人。

十二月二十九日,清争孙仙姑升仙于洛阳,年六十四矣。

  大定二十三年癸卯,丹阳真人年六十一。

四月行化芝阳,下元日文登作醮,祖师现於空际白龟之上。

丹阳於十二月二十二日升仙於莱阳县游仙宫,长生、玉阳二真人同主葬事,守坟百日,各归其隐所。

  大定二十四年甲辰,长真真人年六十二。

是年正月十八日,长生真人於昌阳县姜守争家作醮,巳,午问重阳祖师云冠绛服,丹阳真人三髻,现於空际彩云之上。

五月早,登郡太守请长生真人祈雨,海市现於竹岛。

明日,丹阳真人现於应仙桥之西北,是日雨足。

  大定二十五年乙巳,长真真人年六十三。是岁四月初一日升仙於洛阳朝元宫,其畅道接物诗词,目曰《水云集》,行于世。

  大定二十六年丙午,长生真人年四十。冬,长春真人下龙门山,居终南祖庵。

  大定二十七年丁未,长生真人年四十一。

是年十一月十三日,玉阳真人奉诏至燕,帝问延生之理,师曰:惜精全神,修身之要,端拱无为,治天下之本。

上待以方外之礼。

  大定二十八年戊申,长生真人年四十二。

此年二月,长春真人奉韶至阙下,十一日圣旨令主万春节醮,蒙赐巾袍。

四月,劫居宫庵。

五月十八日,召见於长松岛。

七月,应制进词五首,中秋得旨还终南山,是月,玉阳真人亦得旨还山。

十二月,上弗豫,遣使复召玉阳真人,真人谓使者曰:恐不及再睹天颜矣。

  大定二十九年己酉,长生真人年四十三。正月初三日,玉阳真人至都,嗣君命真人为先帝主醮而归。

  章宗明昌元年庚戌,长生真人年四十四。

重午日,莱阳县刘植请玉阳真人斋,且以无嗣告於师,师曰:公富而好礼,未应绝也。

为写四四应真四字,明年四月十四而生子,来乞名,师曰:吾已与名应真矣,今日纯阳真君降世辰也。

  明昌二年辛亥,长生真人年四十五。是岁十月,长春真人东归栖霞,住太虚观。

  明昌三年壬子,长生真人年四十六。冬十月,长春真人芝阳洞作醮。

  明昌四年癸丑,长生真人年四十七。

  明昌五年甲寅,长生真人年四十八。秋九月,长春真人福山县醮,天门开,瑞鹤现,有诗见《墦溪集》。

  明昌六年乙卯,长生真人年四十九。

  承安元年丙辰,长生真人年五十。

  承安二年丁巳,长生真人年五十一。

六月,玉阳真人被召,七月初三日见於便殿赐坐,帝问以养生之道,抵暮方归。

翼日,赐体玄大师号及紫衣,劝赐燕都修真、崇福二观,俾真人任便居之,月给斋钱二百襁。

冬,长生真人奉召赴阙,帝问以至道,师曰:至道之要,寡嗜欲则身安,薄赋敛则国泰。

帝曰:先生广成子之言乎。

劲近侍馆谷于天长观。

  承安三年戊午,长生真人年五十二。

应对悉合上意,三月得旨还山,劫赐观额五道,曰灵虚,曰太微,曰龙翔,曰集仙,日妙真,令立观度人。

玉阳真人犹居都下。

春,终南吕庵主至都,师为请祖庵为灵虚观,以劫牒付吕,俾知观事,仍以诗送行。

夏,师得旨东归侍亲。

  承安四年己未,长生真人年五十三。是年长春真人芝阳作醮。

  承安五年庚申,长生真人年五十四。

  泰和元年辛酉,长生真人年五十五。是年游广陵,着《天道罪福论》。玉阳真人奉诏诣亳州太清宫作普天醮,有诗见《云光集》。  

  泰和二年壬戌,长生真人年五十六。滨州作醮,有琼葩玉树之瑞,有诗见《盘阳集》。长春真人芝阳作醮。

  泰和三年癸亥,长生真人年五十七。此年二月初六日升仙於武官灵虚观。玉阳真人奉诏诣亳州太清宫作普天醮,临坛度道士千余人。

  泰和四年甲子,长春真人年五十七。

  泰和五年乙丑,长春真人年五十八。夏五月,莱州醮,有瑞鹤彩云现,有词见《墦溪集》。

  泰和六年丙寅,长春真人年五十九。

  泰和七年丁卯,长春真人年六十。元妃施道经二藏,一驿送栖霞太虚观,一驿送圣水玉虚观。

  泰和八年戊辰,长春真人年六十一。

  大安元年己巳,长春真人年六十二。

是年游鳌山,有诗二十首。

玉阳真人七月十四日至北京,应孛木鲁参政之请也,居华阳观。

是时大旱,僚庶告真人雨期,真人曰:十七日沾足矣。

至日果应。

  大元庚午,长春真人年六十三。夏,玉阳真人蓟州玉田县醮毕,谓众曰:北方道气将回,空中有神明往来,刀剑击触之象,莫非生灵将受苦耶。

  大元辛未,长春真人年六十四。是年东海召至燕都,及游德兴琅山,俱有诗,见《呜道集》。

  壬申,长春真人年六十五。是年十二月三十日,广宁真人升仙于宁海州先天观,春秋七十三矣。

  癸酉,长春真人年六十六。

  甲戌,长春真人年六十七。此年游昆箭烟霞洞,有诗。

  乙亥长春真人年六十八。

  丙子,长春真人年六十九。时居登州,金主命东平监军王庭玉责诏召师归汴京,师曰:我循天理而行,天使行处无敢违也。乃不起。

  丁丑,长春真人年七十。玉阳真人四月二十三日升仙於圣水玉虚观,时七十六岁矣。

  戊寅,长春真人年七十一。

  己卯,长春真人年七十二。

居莱州昊天观。

是时齐鲁陷宋,八月,宋主遣使召师,不起,州牧谢曰:师居此,我辈诚有所依。

师曰:吾之出处,非若辈可知也,他日恐不能留居此耳。

是年五月,太祖圣武皇帝自奈蛮国遣近侍刘仲禄持韶召师,十二月仲禄至莱州。

  庚辰,长春真人年七+1二。正月自莱州北行,二月至燕都,四月官僚请作醮於太极宫,五月至德兴府,寓龙阳观,八月至宣德州,寓朝元观。

  辛巳,长春真人年七十四。

是年五月朔抵陆局河,七月至阿不罕山,留宋道安等九人立栖霞观,中秋日抵金山,遇白骨甸,十一月至邪迷思干城,俱有诗,见《呜道集》。

  壬午,长春真人年七十五。

春三月过铁门,达于行在,上设二帐於御喔之东以居之,时问以至道,师大略对以节欲保躬,天道好生恶杀,治尚无为清静之理。

上悦,乃命左史书诸策。

其详见《庆会录》、《西游记》。

  癸未,长春真人年七十六。

是岁三月七日得旨东还,赐号神仙,俾掌管天下道门,大小事务一听神仙处置,他人无得干预,宫观差役尽行镯兔,所在官司常切卫护。

六月抵丰州,八月至宣德州。

  甲申,长春真人年七十七。春二月居缙山秋阳观,三月燕京官僚请住太极宫,是月仙仗入燕都。

  乙酉,长春真人年七十八。秋九月,荧惑犯尾宿,主燕地灾,宣抚王楫请师作醮禳之,醮竟荧惑乃退数舍矣。

  丙戌,长春真人年七十九。夏五月,燕境大旱,僚庶请师作醮,雨随时沾足,在都名儒皆有诗贺之。

  丁亥,长春真人年八十。

夏大旱,在京士庶祷师作醮,师曰:我方留意醮事,公辈来请,所谓好事不约而同也。

仍云当备二醮,以五月初一日为祈雨,三日为贺雨醮。

后皆如师言。

是月得旨,改太极宫为长春宫。

六月,太液池涸,北口山摧,人告於师,师笑曰:山摧水枯,吾将与之俱乎。

七月四日,师谓门人曰:昔丹阳尝授记於予云:吾殁之后,教门大兴,四方往往化为道乡,道院皆劝赐名额,又当住持大宫观,仍有使者佩符乘传干教门事,此汝功成名遂归休之时也。

今丹阳师之言一一皆验,吾归无憾焉。

九日登宝玄堂,留颂而逝。

  后序

  古人之有年谱,尚矣,所以着出处之实,使后世得以考观者焉。

我玄门之七真,身虽游乎方外,道实满于人问。

当国朝革命之际,其救世及物之功不为不腆,故封龙李翰长敬斋云:七真之救世也,真吋上帝之心也。

上帝之爱民也,真藉七真之教也。

不然,何为天生圣皇出,宁四海。

天生长春,左右大命,相与聚精会神,同始共终哉。

观此自可见矣。

仆因焚诵之暇,不揆狂斐,褊考师真文集及诸家所撰传记,起重阳祖师降世之岁,讫长春真人升仙之秋,一百一十六年之问出处事迹,详节编次,通为一谱。

其或一二传记所载与各师真文集不相同者,舍传记而取文集也,盖文集纪录之真,传记有所未详也。

呜呼,七真始终之大盘具矣,若夫师真之尸居而龙见,雷声而渊默,神动而天随,从容无为之妙,固不得以尽笔舌形容之,今之纪者,但取其修真立教之边,姑此启诸童蒙,俾於向上诸师知所宗本,非敢以渍我同志者也。

至元辛未岁中元日天乐道人李道谦书于终南祖庭之筠溪道院。

  七真年谱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