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内传

汉武帝内传 #

  经名:汉武帝内传。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记传类。参校本:《守山阁丛书》钱熙祚校勘本、《四库全书》本。

  汉武帝内传 #

  孝武皇帝好长生之术,常祭名山大泽,以求神仙。

元封元年甲子#1,祭#2嵩山,起神#3官,帝齐七日,祠讫乃还。

至四月戊辰,帝夜闲居承华殿,束方朔、董仲舒侍,忽见一女子,着青衣,美丽非常。

帝愕然问之,女对曰:我塘宫玉女王子登也,向#4为王母所使,从昆山来。

昆山,昆仑山也。

语帝曰:闻子轻四海之尊#5,寻道求生,降帝王之位而屡梼山岳。

勤哉,有似可教者也。

从今百日清齐,不闲人事。

不治也。

至七月七日,王母暂来也。

帝下席跪诺。

言讫,女#6忽然不知所在。

帝问束方朔:此何人?朔曰:是西王母紫兰室玉女,常传使命,往来搏桑,出入灵州,交关常阳,传言玄都。

阿母昔以出配北烛仙人,近又召还,使领命录,真灵官也。

帝於是登延灵之台,盛齐存道,其四方之事权委於冢宰焉。

至七月七日,乃修除宫掖之内,设座殿上,以紫罗荐地,墦百和之香,张云锦之帐,然九光之灯,设玉门之枣,酌#7蒲桃之酒,躬监肴物,为天官之饥。

帝乃盛服立于陛下,敕端门之内不得妄有窥者。

内外寂谧静肃也,以俟云驾。

至二唱之后,即二更也。

忽#8天西南如白云起,郁然直来,遥#9趋宫庭,问须臾,转近,闻#10云中有箫鼓之声、人马之响。

复半食顷,王母至也。

县投殿前,有似乌集。

或驾龙虎,或一桀音乘狮子,或御白虎,或骑白磨音麟、或控白鹤,或乘科#11车#12,草仙数万,光耀庭宇。

既至,从官不复知#13所在,唯见王母一桀紫云之辇,驾九色斑龙,别有五十天仙侧近鸾舆,皆身长一丈,同执彩毛之节,,佩#14金刚灵茧,带天策#15,咸住殿前,王母唯扶二侍女上殿。

侍女年可十六七,服青绫之桂古兮切,倨也,上服。

容眸流陌莫见切,裹视也,作盼非,神姿清发,真美人也。

王母上殿,束向坐,着黄锦拾嘱,上夹下蜀,无絮长懦也。

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分头之剑#16,头上大华结,上花下髻戴太真晨婴之冠,履玄谲凤文之乌,豚之可年卅许,修短得中,天姿庵#17霭,云#18颜绝世,真灵人也。

下车登林,帝拜跪,问寒温,毕,立如也。

因呼帝共坐。

帝南面向王母。

母自设膳,膳精非常,丰珍之肴,芳华百果,紫芝萎羹华盛貌,纷若填棵上音田,下立曰螺。

清香之酒,非地上所有,甘#19气殊绝,帝不能名也。

又命侍女索桃,须臾以銮盛桃七枚,大如鸭子,形圆#20色青,以呈王母。

母以四枚与帝,自食三桃。

桃之甘美,口有盈味。

帝食辄录核。

录,留也。

母日:何谓?帝日:欲种之耳。

母曰:此桃三千岁一生实耳。

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如何?帝乃止。

於坐上酒觞数过,王母乃命侍女王子登弹八琅之傲,又命侍女董双成吹云稣之笙,又命侍女石公子击昆庭之钟,又命侍女许飞琼鼓震灵之簧,侍女阮灵华扮五灵之石,村,循也。

石,如呜球之类也。

侍女范成君击洞庭之磬,侍女段安香作九天之钧。

於是众声彻朗,灵音骇空。

又命侍女安法婴歌玄灵之曲,其词曰:大象虽寥廓,我把天地户。

披云沉灵舆,鲦忽适下土。

空洞成玄音,至灵不容冶。

太真嘘中唱,始知风尘苦。

颐神三田中,纳精六阙下。

遂乘万龙桩#21,驰骋陌九野。

  二曲日:玄圃遏北台,五城嵯峨。

启彼无涯津,泛此织女河。

仰上升绛庭,下游月窟阿。

顾陌八落外,指招九云遐。

忽已不觉劳,岂寤少与多。

抚傲命众女,咏发感中和。

妙畅自然乐,为此玄云歌。

韶尽至韵存,真音辞无邪。

歌毕,帝乃下地叩头,自陈日:彻武帝自称名受质不才,沉沦流俗。

承禅先业,遂羁世累。

政事多阙,兆民不和,风雨失节,五谷无-实,德泽不建,寇盗四海,黔首劳毙,户口灭半,当非其主,积皋丘山。

然少好道,仰慕灵仙,未能弃禄委荣,栖迹山林,思绝尘饵,罔知攸向。

且舍世寻真,钻启无师,岁月见及,但虑奄忽。

不图天颜顿集今日,下臣有幸,得瞻上圣。

是臣宿命合得度世,愿垂哀怜,赐诸不悟,得以奉承切己之教。

王母日:女音汝,后同。

能贱荣乐卑,耽虚味道,自复佳耳。

然女情恣体欲,淫乱过甚,杀伐非法,奢侈其性。

恣则裂身之车,淫为破年之斧,杀则响对,奢则心烂,欲则神陨,聚秽命断。

以子蕞在会切尔之身,而宅灭形之残,盈尺之材,攻以百仞之害,欲此解脱三尸,全身永久,难可得也。

有似无翅之鹭,愿鼓翼天池,朝生之虫,而乐春秋者哉。

若能荡此众乱,拨秽易韵,保神黑於绛府,闭淫宫而开悟,静奢侈於寂室,爱众生而不危,守兹道戒,思乎灵味,务施惠和,练惜精气,弃却浮丽,令百竞速游。

女行若斯之事,将岂无彷佛也?如其不尔,无为抱石而济长津矣。

帝跪受圣戒,请事斯语。

养身之要,既闻之矣,然体非玉石,而无主於但,黑非四时,而常生於内。

政当率御出入,呼吸中适,和液得循,形神靡错,黑既随宜,则魂魄不滞,若使理合其分,黑甄居延切,察也其适,则形可不枯,宅可不废。

昔受道书,具以施业之矣,遂不获真验,未为巨益,使精神疲於往来,津液劳於出入,岁臧其始,月亏其昔,形亦渐凋,神亦废落,是彻不得所奉於口诀,开间塞於明堂尔。

不审服御可以永久者,吐纳可以延年者,乞赐长生之术,暂悟於行尸之身。

若蒙圣诰於即日,臣伏听丽天之教矣。

王母曰:昔先师元始天王时及闲居,登於蘗霄之台,侍者天皇搏桑大帝君及九真诸王、十方众神仙官,爰延弟子丹房之内,说玄微之言,因问我何为而欲索长存矣。

吾因避席叩头,请问长生之术。

天王登见,遗以要言,辞深旨幽,实天人之玄观,上帝之奇秘,女今日愿闻之乎?帝跪曰:彻小丑贱生,枯骨之余,敢以不肖之躯,而慕龙凤之年,欲以朝花之质,希晦朔之期,虽乐远流,莫知以济。

涂路坚塞,所要无寄,常恐一旦死於钻仰之难,取笑於世俗之夫。

岂图今日遭遇光会,一睹圣姿,而精神飞扬,恍惚大梦。

如以涉世千年,救护死归之日。

乞愿垂哀诰,赐彻元元。

王母曰:将告女要言。

我曾闻天王日:夫欲长生者,宜先取诸身。

但坚守三一,保尔旅族。

金瑛夹草,广山黄木,昌城玉药,夜山火玉,逮及凤林呜醉音醋,西瑶琼酒,中华紫蜜,北陵绿阜,太上之药,风实云子,玉津金浆,月精万寿,碧海琅菜,蓬莱文丑,浊河七荣,动山高柳,北采玄都之绮华,仰漱云山之朱蜜,夜河天骨,昆吾漆沬,一空洞灵瓜,四劫一实,宜陵麟胆,炎山一夜日,东攘扶桑之丹档,俯探长河之文藻。

素虹童子,九色凤脑,太真虹苗音面,天漠巨草,南宫火碧,西乡扶老,三梁龙华,生子大道,有得食之,后天而老。

此太上之所服,非中仙之所保。

其次药有八光太和,斑龙黑胎,文虎白沫,出于西丘,七玄飞节,九孔连珠,云浆玉酒,玄圃琼腴,钟山白胶,玉屋青,,闱风石髓,黑河珊瑚,蒙山白凤之,灵丘苍鸾之血,东英朱菜,九节交结,太微嘉禾,琼华脑实,流渊鲸眼,赤河绛璧,北汲太玄之酪,中握二仪之脉,云渎蘗艾,昆丘神雀,广夜茎草,流渊青狄,真陵雷精,玄都平盖,左食神元,右闻玄濑,上屈兰圆之金精,下摘圆丘之紫奈,鸾水灵蛤,八陕赤越,万载一生,流光九队,有得食之,后天而逝。

此天帝之所服,下#22仙之所逮。

其次药有九丹金液,紫华红英,太清九转,五云之浆,玄霜绛雪,腾跃三黄,东瀛白香,炎洲飞生,八石十苗,成僖九光,西流石胆,东沧青钱,高丘余粮,精石琼田,太虚还丹,盛次金兰,长光绿草,云童飞干,子得服之,白日升天。

此飞仙之所服,地仙之所见也。

其下药有松相之膏,山姜沈精,刍草泽泻,枸杞狭苓,莒蒲门冬,巨胜黄菁,蕾买飞赤版,桃胶朱英,椒麻续断,萎羹黄连,如此下药,略举其端,,草类繁多,名有数千,子得服之,可以延年。

虽不长享无期,上升青天,亦能身生光泽,还发童颜,役使草鬼,得为地仙。

要且录此有阶,渐寻远胜也。

是以天官远妙,灵药别品,灵无奇挺,真仙有域,今不可谓呼吸六黑,安在一身,灌溉三宫,近出阿庭,浅薄其术,弃而不为,其大蕙者也。

夫呼吸御精,保明神黑,足以精不脱则永久,黑长存则不死。

既得其和,其寿不已。

又复不用药物之烦费,营索之劬劳者也。

百姓日用,故上品谓之自然者矣o.但不得游乎十天,飞我八外,自得纵身於四域之内,亦驻策众灵焉。

夫始欲修之,先营其黑,《太上真经》所谓行益易之道。

益者益精,易者易形,能益能易,名上仙籍。

不益不易,不离死厄。

行益易者,谓常思灵宝也。

灵者神也,宝者精也。

子但受精握固,闭黑吞液,黑化血,血化精,精化液,液化骨,行之不倦,神精充溢。

为之一年易黑,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音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变化#23。

易形变化则道成,道成则位为仙人。

吐纳六黑,口中甘香。

欲食灵苗,存得其味,微息抱吞,从心所适。

黑者水也。

无所不成,至柔之物,通致神精矣。

此元始天王丹房之中微言所说#24,今敕侍岌玉女李庆孙书出,以相付子,善录而循#25焉。

於是王母言粗毕,啸命灵官,使驾龙严车,欲去。

帝#26叩头,请留殷勤,王母乃止。

王母乃遣侍女郭密香与上元夫人相问,云:王九光母敬谢,但不相见四千余年。

天事劳我,致以愆面。

刘彻好道,适来视之。

见#27彻了了,似可成进。

然形慢神秽,脑血淫漏,五藏不淳,关胃彭勃,骨无津液,浮反外内,多精少,瞳子不夷,三尸狡乱,玄白失时,语之至道,殆恐非仙才。

吾久在人问,实谓#28臭浊,然时复可游,望以写细念。

庸主对坐,浥浥不乐。

夫人肯暂来否?若能屈驾,当停相须。

帝不知上元夫人何神人也,又见侍女下殿,俄#29失所在。

须臾,郭侍女返。

上元夫人又遣侍女答相#30问,云:阿环再拜,上问起居。

远隔绛河,扰以官事,遂替颜色近五千年。

仰恋光润,情系#31无违。

密香至,奉信,承降尊於刘彻处。

闻命之际,登当颠倒。

先被大帝君动使#32诣玄洲,校定天元。

正尔暂往,如是当还。

还便束带,须臾少留。

帝因问上元夫人由。

王母日:是三天#33上元之官,统领十方玉女之名录者也。

当二时许,上元夫人至。

来时亦闻云中箫鼓之声。

既至,从官文武千余人皆女子,年同十八九许,形容明逸,多服青衣,光彩耀日,真灵官也。

夫人年#34可廿余,天姿清辉,灵眸绝朗,着赤霜之袍,蕾买彩乱色,非锦非绣,不可名字。

头作三角髻,余发散垂之,至腰。

.戴九灵夜光之冠,带六出火玉之佩,垂凤文琳华之绶,腰流黄挥精之剑,上殿向王母拜。

王母坐而止之,呼同坐北向。

夫人设厨,厨之精珍,与王母所设者相似。

王母劝帝日:此真元之母,尊贵之神,女当起拜。

帝#35寒温,还坐。

夫人笑日:五浊之人,耽湎荣利,嗜味淫色,固其常也。

且彻以天子之贵,其乱目者,倍於常人焉。

而复於华丽之墟,拔嗜欲之根#36,为之事,良有志也。

王母曰:所谓有心哉。

上元夫人谓帝日:女好道乎?闻数招方士,祭山岳,祠灵神,梼河川,亦为勤矣。

而不获者,皇有由也。

女胎性暴,胎性奢,胎性淫,胎性酷,胎性贼,五者恒舍於荣卫之中、五藏之内,虽锋错良针,固难愈矣。

暴则使黑奔而神攻,是故神扰而黑谒;淫则使精漏而魂疲,是故精谒而魂销;奢则使真离而魂#37,是故本游而灵皇;酷则使丧仁而自攻,是故失仁而服乱;贼则使心国而口乾,是故内战而外绝。

五者皆是截身之刀锯,剖命之斧铁,虽复疲好於长生,而不能遣兹五难,亦何为损性而自劳乎?然犹是得此小益,以自知往尔。

若从今已舍尔五性,反诸柔善,明务察下,慈务矜怨#38惠务济穷,赈务施劳,念务存孤,惜务及身,恒为阴德,救济死厄,一旦久孜孜,不泄精液,於是闭诸淫,养尔神,放诸奢,从至俭,勤斋戒,节饮食,绝五谷,去皇腥,呜天鼓,饮玉浆,荡华池,叩金梁,按而行之,当有翼#39。

今阿母迂天尊之重,下降於媳蛄之窟,屈#40虚之灵,而诣孤乌之俎,且阿母至戒,妙唱玄发,验其敬勖,节度明修,所奉比及百年,阿母必能致女於玄都之墟,迎女於昆阙之中,位以仙官,游迈十方。

吾言之毕矣,子厉之哉。

若不能尔,无所言矣。

帝下席跪谢曰:臣受性凶顽,生长乱浊,面墙不启,无由开达。

然贪生畏死,奉灵敬神。

今日受教,此乃天也。

辄戢圣令,以为身范。

是小丑之臣,当获生活。

唯垂哀护,愿赐元元。

夫人使帝还坐。

王母谓夫人日:卿之戒言,言甚急切,更使未解之人畏於至意。

夫人曰:若其志道,将以身投饿虎,忘躯破灭。

蹈火履水,固於一志,必无忧也。

若其无忠志,则心疑真信,嫌惑之徒,勿畏急言。

急言之发,欲成其志耳。

阿母既有念,必当赐以尸解之方耳。

王母日:此子勤心已久,而不遇良师,遂欲毁其正志,当疑天下必无仙人,是故发我闻官,暂舍尘浊,既欲坚其仙志,又欲令向化不惑也。

今日相见,令人念之。

至於尸解下方,吾甚不惜。

复三年,吾必欲赐以成丹半剂、石象散一具与之,则彻不得复停。

当今匈奴未弥,边陲有事,何必令其仓卒舍天下之尊而便入林岫也?但当问笃向之志#41卒何如,如其回改,吾方数来。

王母因抚帝背曰:女用上元夫人至言,必得长生,可不勖勉?帝跪日:彻书之金简,以身模之焉。

帝又见王母巾岌中有卷子小书,盛以紫锦之囊。

帝问:此书是仙灵之方邪?不审其目可得瞻眄#42王母出以示之,曰:此《五岳真形图》也。

昨青城诸仙就我求请,当#43以付之,乃三天太上所出,其#44秘禁极重,岂女秽质所宜佩乎?今且与汝《灵光生经》,可以通神劝志也。

帝下地叩头,固请不已,王母日:昔上皇清虚元年,三天太上道君下观六合,瞻河海之短长,察丘岳之高卑,名立天柱,安于地理#45植五岳而拟诸镇辅,贵昆灵#46舍灵仙,尊#47蓬丘以馆真人,安水神乎极阴之源,柄太帝乎搏桑之墟,於是方丈之阜,为理命之室,沧浪海岛,养九老之堂,祖瀛玄炎、长元、流生、凤麟、聚窟,各为洲名,并在沧流大海玄津之中。

水则碧黑俱流,波则振荡旱精。

诸仙玉女,聚於沧俱,其名难测,其实分明。

乃因山源之规矩,睹河岳之盘曲,陵回阜转,山高珑长,周旋委蛇,形似书字,是故因象制名,定实之号,画形秘於玄台,而出为灵真之信。

诸仙佩之,皆如传章。

道士执之,经行山川,百神草灵尊奉亲迎。

女虽不正,然数访山泽,叩求之志,不忘于道。

欣子有心,今以相与。

当深奉慎,如事君父。

泄示凡.夫,必致祸考#48也。

上元夫人语帝日:阿母今以琼岌妙蕴,发紫台之文,赐女八会之书、五岳真形,可谓至珍且贵,上帝之玄观矣。

子自非受命合神,弗见此文。

今虽得其真形,观其妙理,而无五帝六甲左右灵飞之符、太阴六丁通真遁虚玉女之箓、太阳六戊招神天光策精之书、左乙混沌束蒙之文、右庚素收摄#49杀之律、壬.癸六遁隐地八术、丙丁入火九赤班符、六辛入金致黄水月华之法、六巳石精金光藏影化形之方、子午卯酉八禀十决六灵威仪、丑辰未戌地真素诀长生紫书三五顺行、寅申巳亥紫度炎光内视中方,凡阙此十二事者,何以召山灵,朝地神,总摄万精,驱策百鬼,来虎豹,役蛟龙乎?子所谓适知其一,未见其他也。

帝下席叩头日:彻下土浊民,不识清真,今日闻道,是生命会遇圣母,今当赐与真形,修以度世。

夫人今告彻应须五帝六甲、六丁、六戊致灵之术,既蒙启发,弘益无量,唯原告诲,济臣饥渴,得使已枯之木,蒙灵阳之润,焦炎之草,幸甘雨之溉。

不敢多陈,愿赐指授。

上元夫人日:我无此文也。

昔曾扶广山见青真小童有此金书秘字,云求道益命,千端万绪,皆须五帝六甲灵飞之术、六丁六壬名字之号,得以请命延算,长生久视,驱策众灵,役使百神者也。

其无六甲要事,唯守真形者,於通灵之来,必无阶矣。

女有心可念,故相告篇目耳。

幸复广加搜访焉。

帝固请不已,叩头流血。

上元夫人日:吾无此文,所以相示十二事者,欲令女广寻博求,以参真形之用耳。

王母乃告上元夫人日:夫真形宝文,灵官所贵。

此子守求不已,誓以必得,故亏科禁,特以与之。

然五帝六甲,通真招神,此术眇邈,必当#50须精洁至诚,殆非流浊所宜施行。

吾今既赐彻以真形,夫人今#51当授以致灵之途矣。

吾尝忆昔日与夫人共登玄垄朔野,及曜真之山,豚王子童。

王子童#52乃就吾请求太上隐书,吾以三元秘言,不可传泄於中仙。

夫人时亦有言,见守助子童之言志矣。

吾既难违来意,不独执惜。

至於今日之事,有以相似。

后造朱火丹陵,食灵瓜,其味甚好。

忆此未久,而已七千岁矣。

夫人既已告彻篇目,十二事毕,必当匠而成之,何绿令人主启颗请乞,叩头流血邪?上元夫人曰:阿环不苟惜,向不持来耳。

此是太虚草文真人赤童所出,传之既自有男女之限禁,又宜授得道者,恐彻下才未应用此尔。

王母色不平,乃日:若天禁漏泄,犯违明科,传必其人,授必知真者,何绿夫人向下才而说灵飞之篇目乎?妄言则漏,妄说则泄,说而不传,是谓街天道,此禁岂轻於传也?别劫三官司,直推夫人之轻泄也。

吾之《五岳真形文》,乃太上天皇所出,其文宝妙,而为天仙之信,岂复应下授之於刘彻也邪?直以孜孜之心,数请川岳,勤修斋戒,以求神仙之应,志在度世,不遭明师,故吾等有以下吗之耳。

至於教仙之术,不复限惜而弗传。

夫人但有致灵之方,能独执之乎?吾今所以授彻真形文者,非谓其必能得道,欲使其精诚有验,求仙之不惑,可以诱进向化之徒。

又欲令悠悠者知天地问有此#53真之事,足以郁不信之狂夫耳。

吾意在是矣。

然此子性气淫暴,服精不纯,何能得成真仙,浮空参差十方乎?勤而行之,适足以不死耳。

明科所云,非长生难也,闻道难;非闻道难也,行之难;非行之难也,终之难。

良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必巧。

明师能授人妙术,不能使人必为。

何足其隐之也?夫人不尝忆向#54为长桑公子请吾,求八光挥疾药、玉树方乎?上元夫人有暂色,跪谢日:阿#55环昔初学道於广都之丘,建木丹诚,术数未成之时,倒景君、无常先生,此二人盖太清玄和天之灵官也,见授六甲左右灵飞方十二事。

初授之日,二君告阿环日:初学道者,听四十年一传,得道者,四百年一传,得仙者,四千年一传,得真者,四万年一传,得升太上者,四十万年一传。

女受传女,男受传男。

太上科禁,已表於昭生之符矣。

阿环受书已来,凡传六十八女子,贤大女郎抱兰,即阿环之弟子也。

阿环所授者,固不可以授男也。

伏见扶广山青真小童,往授#56太微中元君五帝六甲灵飞遁虚、天光左右策精等方,凡十二事,与阿环所受者同文,一无异也。

青真,男官也,未闻复有所授。

此子先是阿环学入火弟子,今正劲取,以授彻也。

先所以告彻篇目者,意是愍其有心,将欲坚其专气。

今且广求,他日与之,亦欲以男授男,承科而行,既勤而获,令知天真之珍贵,非徒苟执街泄天道矣。

本情如此,阿环主臣,愿不辜焉。

阿母真形之妙,灵人传信,天仙宝贵,封之金台,佩入紫微,乃经行而前,卫门大虎,却伏抱关,出过太清,则振身瑶房,左遨沧海,长揖束蒙,右接常阳,下盼版桐。

泛彼八海,则乘纠从龙,游此名山,则众真奉迎。

动有云输羽盖,静可长存永安,至卫洪矣,初不传地官,阿母今乃授於淫浊之尸,赐於枯骨之身,可谓太不宜矣。

况阿环有六甲下术,唯驱策百灵,致日月之华精,藏匿形影,化生万物,出入水火,唾叱杳冥,彻视反听,收束千精,乘虎豹以驱驰,采月华以长生,隐沦八地,回倒辰星,久视轻身,与天相倾耳。

安得及太上之灵书,八会之奇文乎?用之眇邈,可以游景灵之宫,纷纷讽讽,登流霞之堂,臣五岳之主,抱药醴之觞,驾九龙以虚腾,落紫鸿而玄翔邪?王母笑曰:先失自可恕乎?上元夫人即命侍女纪离容径到扶广山,勃青真小童出六甲左右灵飞致神之方十二事,来以授彻也。

须臾侍女还,奉#57八色玉岌凤文之蕴#58,玄光明曜,真华伟焕,云青真小童问讯。

弟子阿昌言:向奉诣绛河,摄南真七元君检校草龙猛兽之数,事毕,过门受教,承阿母相邀,诣刘彻家,不意天灵至尊乃复下降於臭浊中也。

不审起居#59如何?侍女纪离容至,云尊欲得金书秘字六甲灵飞左右策精之文十二事,欲授刘彻#60辄封一通付信日#61:彻虽有心求慕,实非仙才,诅宜以此术传泄於行尸乎?阿昌近在帝处,见有上言者甚众,云山鬼哭於药林,孤魂号於绝域,兴师旅而族有功,忘赏劳而刑士卒,纵横白骨,奢#62扰黔首,淫酷自恣,罪已彰於太上,怨已见於夫气,嚣言互闻,必不得度世也。

真尊见劝,不敢违耳。

王母笑日:言此子者诚多愆,帝亦不必推也。

夫好道慕仙者,精诚志念,斋戒思愆,辄除过一月。

克己反善,奉敬真神,存真守一,行此一月,辄除过一年。

彻念道累年,齐亦勤积,屡祷名山真灵,愿求度脱。

校计功过,殆以相掩。

但自今已去,勤修至诚,奉上元夫人之言,不宜复奢淫暴虐,使万兆劳残,怨魄穷鬼有破掘之诉、流血之尸,忘功赏之辞耳。

於是上元夫人离席起立,手执八色玉岌凤文之蕴,仰天向帝而祝日:

  九天浩洞,太上曜灵,神照玄寂,清虚朗明,登虚者妙,守气者生,至念道臻,寂感真诚,役神形辱,安精年荣。

授彻灵飞及此六丁左右招神天光策精,可以步虚,可以隐形,长生久视,还白留青。

我传有四万之纪,授彻传在四十之龄,违犯泄漏,必沉於幽冥#63,必慎其祸#64,敢告刘生,尔师主是青童小君,太上中黄道君之师真,元始天王入室弟子也。

姓延陵,名阳,字庇华。

形有婴孩之貌,故仙官以青真小童之号。

其为器也,环朗洞照,圣周万变,玄镜幽鉴,才为真伪,游于扶广,权此始运,宫馆玄圃,治仙职分。

子存师君,从尔所愿。

不存所授,命必倾陨。

上元夫人祝毕,乃一一手指所施用节度示帝#65。

  第一篇有五帝六甲左右灵飞之符。

  第二篇有六丁通真遁虚玉女之录。

  第三篇有太阳六戊招神天光策精之书。

  第四篇有左乙混沌束蒙之文。

  第五篇有右庚素收摄#66杀之律。

  第六篇有壬癸六遁隐地八术之方。

  第七篇有丙丁入火九赤班文之符。

  第八篇有六辛入金致黄水月华之法。

  第九篇有六巳石精金光藏影化形之方。

  第十篇有子午卯酉八禀十诀六灵威仪。

  第十一篇有辰戌丑未地真曲素之诀长生紫书地三五顺行。

  第十二篇有寅申己亥紫度炎光内视中方。

  凡十二事都毕,因复告帝日:夫五帝者,方面之天精。

六甲#67六位之通灵。

太阴有潜空之妙,遁灵履机之神,秋含春挺,千真之生,动则寂应成波,静则川陵缅平,所以毫末不移,浩岳可倾。

赫哉,太阳之招神,策万灵而驱驰。

六戊飞而神畅,天光因景以扬晖,西乡激电而砰磕,束桑空震以成雷。

盖阳灵之日,丙赫实九天之元威。

左乙混洞,万物始通,阳微其升,苍晖应龙,轻云扬景,讽胎潜风,神眇集於有宅,真感应而必锺,万春回始,是为束蒙。

右庚素秋,敛散聚黑,摄万神而我役,白虎动以彭勃,少女起而通真,延九天之陌视,金精地灵,来为身卫,诚彼邪恶,故称摄杀之律。

壬癸六遁,沉沦无根,藏蔽万锋,移行丘山,隐地匿影,崩流塞川,八术六奇,万胜常全,佩我六遁,久视长存。

丙丁入火,凌烟云漠,九赤龙书,翳蔚朗焕,尔用斑符,致千灵以朝谒,乃由丙神回丹火以冲散,炎光上卫,妙乎异观。

六辛入金,飞害销磨,致日精,得阳光之珠,求月魄,获黄水之华,能致八石之灵菌,能引扶桑之丹霞,酣云浆於丹庭,腾碧川於玄河,其用少矣,有益盖多。

佩此六辛,必造我家。

六巳石精,金液流光,变化万端,千载孰当。

佩我六巳,易形游行,长生毕天,无复始终,元哉已书,甚要难冲。

子午卯酉,大神四界,方面峙镇,八禀十诀,降灵之来,必由斋祭。

万事取成於精慎,千神求通於此术,知我名字,天人可致。

丑辰未戌,地真之符,游行五岳,当用紫书,曲素诀辞,可以凌虚,三五顺行,与灵同车。

寅申巳亥,可禳飞灾,紫度炎光,内视反听,神辞通达,六甲收摄,地司游天,践地与真,不疑夫此。

十二事者,上帝封於玄景之台,子其秘慎之焉。

王母曰:此皆太灵草文,并三天太上所撰,或三皇天真所造校定,或九天父母真人赤童所出,此辈书符藏之#68於紫陵之台,隐以灵坛之房,封以华琳之函,蕴以兰简之帛,约以北罗之素,印以太帝之玺。

诸名真贵灵,下游山川,看林岫以眇视,察有心之学夫。

或告之以道德,或传之以天符。

诸学道未成者,受此书文,听四十年授一人。

如无其人,八十年可顿授二人。

得道者,四百年授一人。

无其人,八百年并授二人。

得仙者,四千年授一人。

知无其人,八千年可顿授二人。

得真者,四万年授一人。

如无其人,八万年顿授二人。

升太上者,四十万年授一人。

传非其人,是为泄天道。

可授而不传,是为闭天宝。

不计限而妄授者,是为轻天老。

受而不敬,是为慢天藻。

泄闭轻慢,四者取死之刀斧,延祸之车乘也。

泄之者身死道路,受土形而骸裂。

闭则目盲耳聋於来生,命凋枉而卒没。

轻则锺祸於父母,诣玄都而考罚。

慢则暴终而堕恶道,生弃疾於后世。

复有愈兹罪者,则宗断而族灭。

同道谓之天亲,同心谓之地爱。

为道者当相亲授,共均荣辱,营守真一,珍惜精液,恭养和气。

气全神归,必齐灵会。

如其不尔,天降尔疠。

此皆道之科禁,今故相诫,不可不慎。

然此法宜传,但当以年限齐之尔。

若便有其人,不必须限讫而授之也。

汝欲授五岳真形者,董仲舒似其人也。

欲行六甲灵飞左右之符者,可传李少君。

此二人得道者也。

王母又命侍女宋灵宾更取一图与帝。

灵宾探怀中得一卷,盛以云锦之囊,形书精明,俱如向巾器中者。

王母起立,手以付帝。

又祝日:天高地卑,五岳镇形。

元津激黑,沧泽玄精。

天回九道,六和长平。

太上八会,飞天之成。

真倦节信,由兹通灵。

泄坠灭腐,实归长生,彻其慎之,敢告刘生。

祝毕,授帝。

帝拜稽首。

王母曰:夫始学道符者,宜别祭五岳诸仙真灵,洁斋而佩之。

今亦以六甲杂事,须用节度相与,可明依案之也。

若女遂克明正身,反恶修善,复#69三年七月‘,更来告女要道也。

须臾,殿南朱雀窗中忽有一人来窥看仙官,帝惊问:何人?王母曰:女不识此人邪?是女侍郎束方朔,是我邻家小兄也。

性多滑稽,曾三来偷此桃。

此子昔为太上使#70,令到方丈#71助三天司命收录仙家。

朔到方丈,但务山水游戏,了不共营和气,擅弄雷电,激波扬风。

风雨失时,阴阳错逢,致今蛟鲸陆行,山崩境坏,海水暴竭,黄乌宿渊,妨农芸田。

沉湎玉酒,失部御之和,亏奉命之科。

於是九源丈人乃言之於太上,太上遂谪斥,使在人问,去太清之朝,令处见浊之乡。

近金华山二仙人及九疑君比为陈乞,以行原之。

於是帝乃知朔非世俗之徒也,时酒酣周宴言请粗毕,上元夫人自弹云林之傲,呜弦骇调,清音灵朗,玄风四发,乃歌步玄之曲。

辞日:昔涉玄真道,腾步登太霞。

负岌造天关,借问太上家。

忽过紫微垣,真人列如麻。

绿景清讽起,

  灵盖映朱葩。

兰宫敞琳阙,碧空启谲沙。

丹台结空构,纬纬生光华。

飞凤跟甍峙,烛龙倚委蛇。

玉胎来绛苗,九色纷相挚。

抱景练仙骸,万劫方童牙。

谁言寿有终,扶桑不为查。

  王母又命侍女田四飞答歌日:

  晨登太霞宫,抱此八玉兰。

夕入玄元阙,采药攘琅牙。

洒足匏瓜河,织女立津盘。

吐纳抱景云,味之当一餐。

紫微何济济,谲轮复朱丹。

朝发汗漫府,暮宿句陈垣。

去去道不同,且各体所安。

二仪设犹存,奚疑亿万桩。

莫与世人说,行尸言此难。

歌毕,因告武帝仙官从者姓名,及冠带执佩物名,所以得知而纪焉。

至明旦,王母别去。

上元夫人谓帝日:夫李少君者,专念精进,理妙微密,必得道矣。

其似未有六甲灵飞之文,女当可以示之。

帝曰:诺。

於是夫人与王母同乘而去。

临发,人马龙虎,威仪如初来时。

云气勃蔚,尽为香气,极望西南,良久乃绝。

於是帝既见王母及上元夫人,乃信天下有神仙之事,亦有欲去世计数矣。

而淫色恣性,杀伐不休,兆人怨於劳役,死者怨於无辜。

其年作甘泉宫、通天台,长安辈廉馆。

朝鲜王攻辽束都尉,乃募天下死罪击朝鲜。

八月甘泉宫内生苗草九茎,诏日:甘泉宫中产苗九茎联叶,上帝博临,不异下房,赐朕弘休,其大赦天下,赐云阳都百户牛酒,作苗房之歌。

至元封三年春,作角纸戏三百人。

至元封四年,又行幸雍祠五时。

至元封五年,行内守,至於盛唐祠虞舜,于九疑登湾山、天柱山。

春三月还至泰山,增封甲子、,祠高祖于明堂,以配上帝。

因朝诸侯王。

元封六年,行幸回中r作首山宫。

三月行幸河束,词后土。

又先以元封二年七月七日,西王母、上元夫人下降於武帝。

王母授帝《五岳真形图灵》、《光生经》,上元夫人授六甲灵飞招真十二事。

王母及上元夫人见帝之日,多所称说,或延年之诀,致神灵之法,或乘虚之数,步玄之术,诸要妙辞,帝乃自撰为一卷,及所授真形经书、六甲灵飞之事,帝乃盛以黄金之箱,封以白玉之函,珊瑚为轴,紫锦为帏囊,安着梧梁台上。

数自斋戒。

整衣服,亲诣朝拜,烧香盥漱,然后执省之焉。

帝自受书已来,出入六年,意旨自畅,高韵自许,云以为神真见降,必当度世。

强悍气力,不修至诚。

乃兴起台馆,劳弊百姓,坑杀降卒,远征夷狄,路盈怨叹,流血皋城,每事不从王母之深言、上元夫人之妙诚,王母#72遂不复来也。

到太初元年十一月乙酉#73,天火烧相梁台,於是《真形图》#74者凡四卷,共函烧失。

王母尝#75以武帝不能从训,故以火灾之耳。

但帝先承王母言,以元封三年七月斋戒,以《五岳真形图》授董仲舒登受。

帝又承上元夫人言,以元封四年七月斋戒,以五帝六甲灵飞十二事授李少君登写受。

此书得传行於世者,先传此二君以存矣。

帝既失书,悔不行德,自知道丧。

其后束方朔一旦乘云龙飞去,同时众人见从西北上,再仰望#76,大雾覆之,不知所在。

帝愈懊恼,其年禅蒿.里,祠后土,束临渤海,望祠蓬莱--仰天自誓,重要灵应,而终无感。

春还,受计於甘泉。

二月,起建章宫。

夏五月正历,以正月为岁首,色尚黄,数用五,定官名协律吕。

此本王母意也。

至太初二年三月,行幸河束,祠后土。

以太初三年正月行幸,束巡海上。

夏四月还,修封泰山,以太初四年起明光宫,改号天汉。

元年正月,行幸河束,祠后土。

至天汉1一年春,行幸束海。

还,幸回中。

三月,行幸泰山,修封,祠明堂。

至太始三年五月,行幸束海,山称万岁。

冬,赐行所道户钱五千余,鳏寡孤独者,人帛一匹。

太始四年三月,行幸泰山,祠西王母,求灵应。

征和四年春,行幸束莱,临大海,清斋,祀王母、上元夫人,求应亦不得。

还,行幸泰山,修封。

庚寅,杞于明堂,改号后元。

元年正月,行幸甘泉宫,效泰时。

秋七月,地震,涌泉。

二年春,朝诸侯王於甘泉宫,赐宗室。

二月,帝疾,行幸整屋五祚宫。

丁卯,帝崩,入殡未央前殿。

三月,葬茂陵。

山陵之夕,帝棺自动,而有声闻宫外。

如此数过。

又有芳香之气异常。

陵毕,於是坟涎问大雾,门坏,雾经一月许日。

帝冢中先有一玉箱、一玉杖,此二物是帝所蓄用者,忽出在世问,人见其志,告之有司#77。

有司请辞,买者乃商人也,从关外来诣那市,见一人於北车巷卖此二物,责素三十匹,钱九万,即售之。

度实不知卖箱杖主名。

昨来洛市,因见诂此二物。

事实如辞,有司以闻。

二物簿入官,遗商人勿问。

帝未崩时,先诏以杂书四十余卷,常所读玩者,使随身敛於棺内。

至延康#78二年,河束功曹李友入上党抱犊山采药,於严室中得所葬之书,盛以金箱,书卷后题束观臣姓名,记书月日#79。

武帝时侍臣有典书郎冉登,见书及箱,流涕日:此是孝武皇帝殡殓时物也。

臣时料#80以着棺中,不知何绿得出耳。

宣帝大怆然惊愕,以书又付武帝庙中。

其茂陵安完如故,而书箱玉杖忽出地外。

又物尚鲜盛,无点污也。

见之者,亦甚惑,不能名之矣。

按《九都龙真经》云:得仙之下者,皆先死,过太阴中练尸骸,度地户,然后乃得尸解去耳。

按武帝箱杖、杂书,先并随身入椁,乃从无问忽然显出,货杖於市,书见山室,自非神变幽妙,孰有如此者乎?明武帝之死,尚未可知,应运灵化。

又王莽篡位,到地皇二年,莽使通祭汉家诸陵,言符瑞之意。

使者到茂陵,闻地中大噫叱而长叹者四。

使者悚怖,以闻莽。

莽曰:武帝当恨吾祠祭之晚耳。

又特更祭以太牢。

  所葬书目 #

  《老子经》二卷《太上紫文》十三卷

  《灵娇经》六卷《太素中胎经》六卷

  《天柱经》九卷《六龙步玄文》七卷

  《马皇受真术》四卷

  汉武帝内传竟 #

  #1《守山阁丛书》子部钱熙祚校勘本(下简称钱本)、《四库全书》本(下简称《四库》本)『甲子』前均有『正月』二字。

  #2『祭』字《四库》本作『登』。

  #3『神』字《四库》本作『道』。

  #4『向』字《四库》本作『乃』。

  #5『尊』字钱本、《四库》本均作『禄』。

  #6钱本『女』前有一『玉』字。

  #7『酌』字据钱本补。

  #8《四库》本『忽』后有一『见』字。

  #9『遥』字钱本、《四库》本均作『径』字。

  #10『闻』后五字,据钱本补。

  #11『科』字钱本作『轩』。

  #12『或乘科车』后钱本有『或乘天马』一句。

  #13『知』字据钱本、《四库》本补。

  #14『佩』字据钱本补。

  #15此句钱本作『戴天真之冠』。

  #16此句《四库》本作『腰佩分景之剑』。

  #17『庵』字钱本作『掩』

  #18『云』字钱本作『容』。

  #19『甘』字钱本作『香』。

  #20『圆』字据钱本、《四库》本补。

  #21『桩』字钱本作『输』。

  #22『下』前钱本补一『非』字。

  #23此句钱本作『九年易形,形易则变化』。

  #24『微言所说』钱本作『所说微言』。

  #25『循』字钱本作『修』字。

  #26『帝』下钱本补『下席』二字。

  #27『见』字据钱本补。

  #28『谓』字钱本作『为』。

  #29『俄』字原作『仍』,据钱本改。

  #30钱本删去『相』字。

  #31『情系』原作『系系』,据钱本、《四库》本改。

  #32钱本删去『使一字。

  #33钱本『三天』下有『真皇之母一四字。

  #34『年』字据钱本补。.

  #35『帝』下钱本补一『拜』字。

  #36原文仅有『振根』二字,据钱本、《四库》本补。

  #37『魂』字钱本改作『魄』。

  #38『怨』字钱本改作『冤』。

  #39『翼』字原作『异』,据钱本改。

  #40『屈』字据钱本补。

  #41『志一字原作『至』,据钱本、《四库》本改。

  #42『钙』下钱本补一『否』字。

  #43『当』上钱本补一『今』字。

  #44『其』字据钱本补。

  #45此二句钱本作『立天柱而安于地理』。

  #46〔灵』字《四库》本作『陵』。

  #47『尊』字原作『遵』,据钱本改。

  #48『考』字钱本作『及』。

  #49『摄』字原作『撮』,据钱本改。

  #50钱本删去『当』字。

  #51钱本删去『今』字。

  #52『童』字原文作『立』,据钱本改。

  #53画自『灵』下至『此』字,据钱本补。

  #54『向』字原作『问』,据钱本改。

  #55钱本『阿』前有『谨受命矣,但』五字。

  #56『授』字钱本作『受』。

  #57『奉一字钱本作『捧』。

  #58钱本『蕴』下有『以出六甲之文』等字。

  #59钱本『居』下有『比来』二字。

  #60『欲授刘彻』四字据钱本补。

  #61『信曰』二字据钱本补。

  #62『奢』字钱本作一烦』。

  #63此二句钱本作一违犯泄漏,祸必族倾。反是天真,必沉幽冥』。

  #64此句钱本作『尔其慎祸』。

  #65『一不帝』钱本作『以示帝焉』。

  #66『摄』字原作『撮』,据钱本改。

  #67钱本『甲』下有一『者』字。

  #68钱本删去『之』字。

  #69『复』字钱本作『后』。

  #70『太上使』钱本作『太上仙宫,太上』。

  #71『方丈』钱本作『方丈山』。

  #72『王母』钱本作『二真』。

  #73『乙酉』原作『乙丑』,据钱本改。

  #74『真形图』后钱本有『六甲五帝灵飞经录十二事灵光生经及自撰所受』等字。

  #75『尝』字钱本作『当』。

  #76『西北上,再仰望』,钱本作『西北上冉冉,仰望良久』。

  #77『此二物』至『告之有司』钱本作『此是西胡康渠王所献,帝甚爱之,故入梓宫中。

其后四年有人于扶风市中买得此二物。

帝时左右诗人有识此物是先帝所珍玩者,告之有司』。

  #78『延康』钱本作『元康』。

  #79此句下钱本有『武帝时也。河东太守张纯以经箱奏进。帝问』等字。

  #80钱本删去『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