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经三皇玉诀

阴符经三皇玉诀

  经名:阴符经三皇玉诀。原题轩辕黄帝制。《据道藏提要》考证,当系宋金间道士假托之作。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

  阴符经三皇玉诀序

  轩辕黄帝制 #

  朕诏文武百官同理国事,有护国岐师出班奏,表有奇怪鸟兽,铜头铁额,坐高三丈,两翅如刀,飞腾遮蔽日月皆昏,在地吞石扬沙,江河枯乾,又伤害人民性命甚多,天下无治。

遂诏文武百官车驾亲出,观天下人民痛伤,视见蚩尤果有怪鸟难治。

朕前去至一大山,夜见红光紫雾,白气青霞围绕不散。

再诏文武尽视皆见。

岐师奏言:此山有名虚天坛第一洞天,上临玉清元始之宫。

朕亲驾到山,有一石洞,不知深浅,差勇猛壮士名重山,身长三丈五尺,使入洞内,用烛火前去,经三日三夜方出。

重山奏言:中有大石匣,金甲神人八员守定,各执斧銊,仗剑喝云:不得到此。

重山奏毕,朕发心烧香,上奏三清,愿臣有分开取石匣,不避凶吉,要知天地秘密天机之事。

焚香告礼三清,朕遂同入洞。

亦有红光绕定,不见金甲神人,朕於石匣见一卷经,号曰《元始天尊混元三皇玉诀阴符经》即将经出洞,焚香拜礼,上谢三清。

开看见字不常,尽是天文篆书,三百余字分,为三卷,上卷天皇,中卷地皇,下卷人皇。

上卷按神仙抱一之道,中卷按富国安民之法,下卷按强兵战胜之术。

与天地阴阳万物为祖宗,治国齐家持身不死之道皆从。

此经乃青阳秀炁自然结成文,每字方圆一丈。

朕复回皇都,再集文武百官,议此经事之理。

尽言不知此义理,不曾闻此经出处。

朕遂行宣文天下,名山洞府恐有玄妙高士并世贤人,深晓经义之事,曾收此经者,便许奏呈解义,如通此《阴符》经义者,朕赏金赐命。

天下尽无此经,岂通道理?朕遍访名山洞府修道之士,尽拜为师,求长生之路,要解此经之义,绝无人知义理,尽是旁门小法。

自此四十余年,入道身衰,皓发如银,道也难成。

朕闻崆峒山有一高圣先生广成子,妙道深玄,朕车驾亲诣,自心屈弱,膝行肘步,礼拜侍立,告求广成子先生指教:臣自石室中得《阴符经》一卷,不晓义理,在世尽不通晓此经。

今遇先生,感天不忘,要通此经之妙道。

广成子先生言:此经者,是上天所秘,在世洞天隐此经一卷,镇天下妖魔龙神精怪,当与世上有德行之人。

遇此经者,修长生之路,复升天道,永世流传天下信道有缘之人。

此经要知义理,天下莫能知。

见今峨媚山有一高圣天真皇人,深晓经义理。

广成子同去侍见天真皇人,朕问此《阴符经》 天皇、地皇、人皇、阴阳造化,治国、治家、治身、长生不死,复升於天界,如何修道?朕闻高圣广成子先生说,高圣天真皇人答。

朕当时深晓阴阳造化成道之理心朕道成升天之日,恐后人信道修真者,凭何经文,朕乃留此经徧行於世,复隐此经一卷於崆峒山,又留九宫入卦,分阴阳五行,夺造化,动天机,入室登坛,九宫局式,璇玑立斗,时分候节气,金木生杀,择真至宝,取时造化,内炼轻清化神纯阳之体,返金灵之虎变,赫火龙虚,腾炎天之上,入圣朝元之道,集成文序。

又分造化阴阳,日月为象,天地为父母,八卦为子孙,太一行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天发杀机,移星易宿,九宫之图。

如后人获遇此经者不得轻泄不信之人,若传下愚之人者,堕九玄七祖入输回,永不得出期,后殃及子孙也。

  黄帝问曰:阴符者,何也?广成子曰:此阴符二字,上可通天,下可察地,中可化生万物,为人最尊。

阴者,暗也;符者,合也。

古之圣人,内动之机,可以明天地造化之根,至道推移之源、性命之本。

生死之机,知者可究合天地之机,操运长生之体。

故曰阴符也。

  黄帝曰:上有神仙抱一之道者,何也?天真皇人曰:夫神仙抱一之道者,上天所秘,世人不可得之。

神仙抱一者,乃是太一含真之炁。

太一者,乃是北极太渊之源,乃虚无炼神之道,上天所秘,世人不可得知。

子在人间,安晓此语?一者,天炁也。

人将太一真炁与我真炁相济,更要知天时受,天气接人气,人气接天气,与天气相接而不死也。

人若包含太和真炁,久而炼之,乃为大丹纯阳也。

阳者天道,故神炁合道,乃为神仙抱一之道也。

  黄帝曰:中有富国安民者,何也?广成子曰:富国安民者,乃炼炁之道也。

凡人将真精炼成神胎,名曰胎仙。

故聚而成形,散而成炁,故与道相通。

道者养炁,养炁者,保神合於大道。

故曰真炁相济,久而用火缎炼成丹。

若能全精炁,炼作纯阳,故乃成丹换形,万神皆安,国中有宝,故曰富国安民也。

  黄帝曰:下有强兵战胜者,何也?天真皇人曰:强兵战胜者,乃真炁战退阴气也。

炼体纯阳,金筋玉骨,鹤体松形,谓之纯阳,故得不死,以身为国,以心为君,以精为民,以形为炉。

首者,鼎也。

精满於脑,故用火煅炼成丹。

因精体见火。

火者,阳炁;息者,风也。

以风吹火,久炼形神俱妙。

故曰:炼神之道,存心於内,真炁自然冲和不死。

故曰:炼百关精髓,纯阳也。

九窍炁定下关,精炁不泄者胜也。

  黄帝曰:天皇者,何也?广成子曰:天皇者,先天之前,五劫开化,混沌之始也。天皇一炁,圣化万象,主天圣玉虚圣境,明皇之祖炁也。

  黄帝曰:地皇者,何也?天真皇人曰:地皇者,天皇一炁下降於地,地炁受之,二炁相合,主生化金光之炁,乃是洞神真境,真皇之祖炁也。

  黄帝曰:人皇者,何也?广成子曰:人皇者,在天地之间,虚无至理,为天皇一炁,地皇一炁,太空虚中相合化,金木五星为中宫,合乾坤八卦保护化神,乃仙境主中元,人皇之祖炁也。

  黄帝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何也?天真皇人曰:观天者,乃丹阳之炁,纯阳之物,精气运而不绝,升沉往还,周时复始,包含万象,乃青阳之炁。

天地者,阴阳之精,天气下降,地气复升,升而复降,人在其中而不知其理。

天之阳精为日,地之阴精为月。

日月运而不休,寒暑煎而无息。

凡人不知身内亦有天地之炁,天气升降有时。

人知者,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黄帝曰:何谓不知?广成子曰:头以象天,清阳之本,足以象地,浊阴之源。

人能内含天地之道,与天地齐年。

人身中有真阳之炁,藏於阴精之内。

精炁者,真炁之母;真炁者,精炁之子。

常将子母相守,故不死。

复归其源为人,不知时日。

天枢之上,天元一炁主之;天枢之下,地元一炁主之;天枢之中,阴阳真源主之。

人用天时,混元正一之炁上下无穷,与天地齐年。

乃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黄帝曰:人用者,何也?天真皇人曰:圣人存精养气以保形神,人不知者,贪欲亡精,用心失神,劳形散气,更不能使其神气合道,不知天地之升沉,日月之运转,故死也。

以其分受日月之炁,若能观此天地,与我同耳。

为人不知天地之理、阴阳之旨,若合地天之体则至矣。

此乃人之用也。

  黄帝曰: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何也?广成子曰:天受一炁,内含五星之正炁,而禀清浊之源;地受一炁,故生二仪,复升於天,造化以成三元。

布列四时,中有五炁推运,共成五行。

五贼者,则五行之正炁也。

人能贼天地之炁,夺阴阳之造化,混三元之返覆,复四门之往来,一炁皆同,故成道也,乃五贼也。

  黄帝曰:天有五贼,如何用也?天真皇人曰:五贼者,是五炁也。

长养万物生杀之机权造化之本,始天以五炁聚而成形,散而为风,子能知道之源者藏於身中分而满於体内,精气与天炁相济,久而炼成丹,是五行之正炁也。

天炁下降,地炁受之而不相离,人在其中,五炁之内,若能贼之,故不死也。

吾今二十万二千岁矣,皆因知五贼造化返复之理也。

吾今传受五贼之理,子与吾皆同,子若不知五贼之理,故有死矣。

若能从吾之言,贼天地五星之炁,则不死也。

乃五贼之理也。

  黄帝曰:五贼在心,施行於天,何也?广成子曰:人身中亦有五行之正炁,五行正炁者,五脏之气也;五脏之气者,五贼也。

水得其一者,人肾属於水。

未生之前,道为之本,先生左肾,象北方大渊之源,造化之本,为青阳之炁,号曰青龙,属木。

次生右肾,属金,内有真精,主五行之正炁,号曰白虎,乃是白元君一炁。

二肾内生白脉二条,上涌朝元,通灵阳之宫,复降下通於巽。

坤中有五炁聚四时合於乾,艮出天甲入戊己之内,乃道生神之始。

人按天时相接天地之炁,头圆象天,足方象地,中理五炁,聚而入於绛宫,达於筋骨,升而朝於鼎内,复降涌泉,入於中黄之宫,混合万神,故青阳至首群阴皆散,更用五行正炁,内济共一鼎炼成丹,故不死矣,乃施行於天也。

  黄帝曰:宇宙在乎手,何也?天真皇人曰:宇宙者,天地,阴阳万物之本,受阴阳而成形。

阴者地炁,阳者天炁。

天炁下降,地炁受之,地炁上腾,天炁接之。

天炁地炁相交,阴阳感契,万神生化成象。

上古圣人把握天地阴阳造化之元机,机者在於用,知者得而守也。

守者,道也,而不死也。

故曰宇宙在乎手也。

  黄帝曰:宇宙在乎手者,如何用也?广成子曰:天地交合,宇宙不散内,造化生神,立阴阳神机,则成大道。

大道者,无为也。

无为则命不乱,命不乱则神不移,神不移则精不散,精不散则气不绝,更以道气通行而固身,若运於精火相随,缎炼成金丹者,乃自然也。

吾知宇宙之机运,而连连行之,合於天地之作,勿令放也,久而神自朝元,故不死矣。

乃宇宙在乎手者也。

  黄帝曰:万化生乎身者,何谓也?天真皇人曰:万化者,神也,精不散而神不离。

神室者,万神聚会之乡,在昆仑之中。

五炁聚於内,人能将真精炁结成神胎,朝於鼎上,故曰至圣。

万神皆聚而为一,凡人移精失炁而不能保神,是不知生身之法。

生身之法,阴阳之道,故曰:万化生乎身也。

  黄帝曰:何者生身之法也?广成子曰:从一炁所生,而不知一炁之造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受一炁,化成三炁,神气精此,乃生身之法也。

  黄帝曰:一者,何也?天真皇人曰:一者,天地之根,阴阳之祖,万物之首,乃生神也。子能知真一之炁,而万物自生则不死,故曰一也。

  黄帝曰: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何也?广成子曰:天以斗运为机,人以心为机。

心者,神也。

神机合道,乃鬼神不测。

人未生之时,先受一炁为命,然后父母二炁相合,故乃成形。

胎元生神,故为性之源。

人能澄心,如天地动机,故同天地。

乃因性静,心机合道。

故曰:天性,人也。

人心,机也。

  黄帝曰:人心,机者,如何用也?天真皇人曰:人心者,机本也。

人能存心守神而不忘机用。

心者百神之元也,安心者养性也,是以圣人安其心而抱元含真。

含真者,安性也。

以心为性,以炁为命,炁绝则命亡,皆乱於性也,失其气故死矣。

若人如天炁澄清,故不失於性也。

性不失则炁不散,炁不散则命不亡,命不亡则形不灭也。

天地者,性命之本也。

故曰: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黄帝曰: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何也?广成子曰:天道者,清阳之炁也,故以纯阳为本。

人能含造化纯阳之体,如天地之阳而不弃也。

人受一正之炁,体养万神纯阳之理,故曰: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黄帝曰:立天之道,如何用也?天真皇人曰:天道者,人之本也。父母者,人之始也。人能留形於本而不失於始,调神合道,故曰:立天之道也。

  黄帝曰:如何留形不失於始也?广成子曰:人不忧愁思虑而不失其本,去疾病劳苦而不失於始也。

失其本者,自亡其命;失其始者、形还下土。

若人能心静无欲而存神,炁不失其始者,知理也。

  黄帝曰:天发杀机,移星易宿,何也?广成子曰:天之母者太易,内藏阴阳二炁,日月也。

日月未分,圣化生神,神名太一之首。

日月又分为阴阳,阴阳分其五太。

五太者,五帝。

五帝又分八卦,八卦朝於中,圣化为九宫,乃是太一之神宫。

立其五斗,内有中斗,日月星奇,北斗受机,斡运阴阳。

阴为机者死,阳为机者生,阴阳合机为之道。

,太一将生杀之机,周游八卦,移星易宿。

返阴为阳,乃长生;返阳为阴,杀者死也。

天之四时造化,八卦循环,人身中亦有,为人不知。

为阴而杀乃死,展转轮回,失其人身。

人能致修者,道也。

故曰:天发杀机,移星易宿也。

  黄帝曰:何谓不失人身,杀机不死者,何也?天真皇人曰:太一镇在九宫,出入有时。

召太阳君回入阳殿,四时移换,八卦朝元,万神都聚,杀阴返阳,排列星辰,归其金阙之内,圣境太清,正阳白元君也。

若人知此天发杀机,能将太一真炁,随机应化,返八卦纯阳,复归乾坤之祖炁,使合混沌九天生神之章,乃为天道,永得长生,依此造化为真人也。

故曰:天发杀机,移星易宿也。

  黄帝曰: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何也?广成子曰:冲和一炁,发者动也,故天运不绝。

杀机者,变化也。

龙者,天炁也,风也。

蛇者,地炁也,火也。

人能运精炁,上下往来,夺之造化,故玄机若去。

六欲动於机权,如天地之体,人在其中。

有真阳之精炁,名曰蛇,上通天元之炁,呼吸而上下,相应地动之机,起而离陆。

故曰;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也。

  黄帝曰:人身中知何用?天真皇人曰:脐下一寸三分者,气海也。

中有真精一合,按於地土中,有二经通於脑。

脑中有府,名灵阳之府,有二穴,左曰太极之穴,右曰冲灵之穴,上通天炁,下至海源,故曰呼吸。

天炁下降,地炁上腾,二炁相接,则养真精,名曰龙。

青阳之本,下者为蛇,则元炁也。

二炁相交成药,久炼成丹,故不死也。

乃阳神超於身外,乃人身中,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也。

  黄帝曰:人发杀机,天地返覆,何也?广成子曰:人发杀机者,去六欲七情,静则静於情意,动则动於神机,内用神炁,上下相合。

守於神者,阳气也。

头圆象天,足方象地。

天地返覆,乃阴阳升降;人之返覆,呼吸彻於蒂耳。

一吸天炁下降,一呼地炁上升,吸者天炁,呼者地炁。

我之真炁相接也,人能下运地炁至天上。

故曰:人发杀机,天地返覆也。

  黄帝曰:天人合发,万变定基,何也?天真皇人曰:天生万物,人为万生一物之首也。

故天地相合而长养万物,人能用精炁相合而万神皆喜,天地故不弃而相逐,神在其中。

神者,乃天道也,而好清,若浊而神散,不合天道。

上古圣人,固精养神,存炁养精,合於天道,乃为真人。

天有一炁,地有二仪,中有三光,四时共备,五行相列,六合相生,七政为机,八卦乃同,九宫布满天地。

五斗璇玑,人亦有之。

人能受天地一炁,相和诸神,配合两仪,大丹乃成。

一炁上下,无穷四时;中有一炁,播於中土;五行颠倒内,六阳上朝金阙,七真常居体内,八卦共起元宫;三光混混,白雪飘飘;七政功成,黄芽内长,九宫贯串万象,乃合天道。

故曰:天人合发,万变定基也。

  黄帝曰: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何也?广成子曰:天性不可乱,神炁若乱,故不知所以神。

伏藏者,性如朗月,自然通道。

巧者内使天机,外事不可入,故伏智藏神也,乃同天道。

拙者为人不知自有神炁合道,纵心信意生情,一任散失神炁,不明天地造化,乱认阴阳,故有死也。

乃性有巧拙也。

  黄帝曰:性有巧拙,如何伏藏用也?天真皇人曰:性者,神也,不可动也。

故神定炁和,元炁降。

伏者不贪嗜慕欲,藏者藏於神光,炁入绛宫,万神聚会之乡,伏藏而不动,万神不散。

故曰:伏藏神定造化,久炼成道,乃性巧不拙也。

  黄帝曰: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何也?广成子曰:九窍者,心有九窍,内藏九气:上者三清之炁,中者三皇之炁,下者本元之炁,乃精炁神也。

出入有时,混而为一,外通耳、目、口、鼻,阴中也;三要者,神气与精相合,玄牝玉户,上通於天,下通於地,中通三皇之祖炁,乃三要之道也。

动静耳、目、口、鼻也,目观则心动,耳听则神移,口谈则气散,鼻馥则精髓化为阴浊之水。

若故令静而不动,则心中二窍左曰玄,右曰牝,下入气海,上通泥丸,此真炁相通,故使神气动机,玉户自闭。

穿脊胜,过三关,而朝北极,阳宫动而保养真神。

上古圣人云:动则动於神机,静则静於心意。

精气神,是三要也。

故曰:九窍之邪,在乎三要也。

  黄帝曰:火生於木,祸发必克,何也?天真皇人曰:木去其火则不灰,人去其恶性则不死。

木中有火,火发必焚,其真炁乃成,烟焰即上升而归天,火缎木为灰炉而归土。

凡人性恶为火,火出则神散,神散则气离,气离财身死,真阳之炁归於天,浊阴之质归於土。

谓火从木生,即以水救之即不灰;人起火性,以柔而救之即身不坏。

人之火发,而万神皆散,故死也。

人能制火,祸不能克,乃成大道。

故曰:火生於木,祸发必克也。

  黄帝曰:奸生於国,时动必溃,何也?广成子曰:国中有奸,久而破国,身中有邪,久而亡身。

国去其奸则邦宁,人去其情即身安。

去奸者,六欲七情,三尸也,人能制奸邪者,成其大道也。

故曰:奸生於国,时动必溃也。

  黄帝曰:如何得安身也?天真皇人曰:万物盗太虚真炁,人腹中有蛊,盗万物之炁,而名虰蛊。

虰蛊者,化为佞聂。

佞虫者,贼我之魂魄,亡我之神气,散我之精血,死我之形也。

人能知阴阳造化,起真火炼阴邪之奸,故杀虰虫,不令为害,故得身安,返成大道也。

  黄帝曰:知之修炼,谓之圣人,何也?广成子曰:上古圣人用神机测天地阴阳,升降有时,要知火候之数,下火依时,戊己宫内,本始生神之母也。

知者复归其母,勿令放失,更受天炁为青阳之首,合地炁真阴之母。

我之神气,精在其中;五炁皆全,心静无欲;用火缎炼,炼成纯阳;造化成道,魄返阳魂;情阴尽灭,松形玉骨;百关无漏,上达於天界,乃为真人也。

故曰:知之修炼,谓之圣人也。

  阴符经三皇玉诀卷上竟

  阴符经三皇玉诀卷中

  黄帝曰: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真皇人曰:天生者,人归元道,正发复升,生也。

内合天作,至道生真;遁隐在世,其人能测;圣机内明,外通天地,故知者不死也。

天杀者,为人不信天道,任意损失精神炁,故害物不过天数而死,杀也。

故曰: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黄帝曰:天生天杀,如何用也?广成子曰;为人修道,不知天时,归根复始,错认根源,故死也。

若人知天时真炁,归根复命,要知造化者,乃有虚无真源,阴阳合一,为五行正炁也。

乾坤相胜,要知进退,乃无生死。

夫人道为本,若不知生杀者,是谓补不足而损有余,道之理也。

故曰:天生天杀也。

黄帝曰: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

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何也?天真皇人曰:天以一炁而长养万物。

天地炁散,万物盗之;万物炁散,人以盗之。

人知盗万物之真炁养形,更知升降顺天时,接天炁,夺之造化,长生不死,乃人盗万物之天炁,故成道也。

人不晓造化者,为万物复盗人之炁,即因五谷而生,即因五谷而死,乃人被万物复盗之而死也。

  黄帝曰:人盗万物,如何不死?广成子曰:人受冲和之炁而生,故不死也。

既禀受,有情欲而死也。

若能存一炁,故保神。

天以一炁而生万物,更与阴阳相和、五谷共备,人乃实腹强骨,不失精炁神,故不死也。

三盗既宜者,人能盗天地万物之炁以通神明,与天地相宜,三才以安。

人之精神与天地同而好清静,是以圣人恬淡虚无,真气存元,精神内守,岂得死也?故食饱者,而伤於精血,太劳者而散於神炁,心起情欲者,万物岂得不盗之也?故止饮食而身自轻,止思虑而神自灵,止嗜欲而神自清,故乃得道也,何劳外求?故曰:三盗既宜,三才即安也。

  黄帝曰:故曰:食其时,百骸理。

何也?天真皇人曰:上古圣人,食天炁而有时,自然百骸调畅。

引太和真炁注於身田,即五脏清凉,六腑调泰,关节自通,精神以安也。

食时夺其造化,乃成大道也。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也。

  黄帝曰:元炁通百关,如何用也?广成子曰:天炁柔弱,穿筋透骨,养神安精,皆使关节通流,岂不知理炁者人之本始也,本始者天炁也?故百姓日用而不知。

炁之升降,阴阳往还有时,受之一炁,长养万物,若灵芝逢冬不死。

如人得道不死,乃元炁通,百脉关也。

  黄帝曰:动其机,万化安。

何也?天真皇人曰:神机内用,千变万化,自然成道。

故机者,开其天关,玉户自闭。

而火发天关,炼髓纯阳,乃火相从,久炼而成丹,故曰机也。

万化者,炁结成神,朝归於金关,自然安神,安身久而不死也。

机者,密也。

人运机而化身无穷,内外通,神道合。

故曰:动其机,万化安也。

  黄帝曰: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而所以神。

何也?广成子曰:人知外象有吉凶之兆,即祷而信求其应,不知自己身中有神,外可通天地,内可修炼成道,显自己阳神通圣,何劳外求?因精生炁,精者炁之母,神者炁之子,此为三宝,炼成真人,乃谓神仙。

故曰所以神也。

  黄帝曰:日月有数,大小有定。

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其道机何也?天真皇人曰:日月者,阴阳至精也。

故运而致数,周游天下,寒暑相兼。

六十日一周,四周为一备,克天地之意也,定於日月,周游於道,故曰出入日月,在於数中。

数者一也,一者气也,气结而成神,神明自出。

神明者,阳精也,无不鉴而无不照也。

是以圣人穷日月之交合,神明出焉,知天地之造化,夺阴阳之机权,故生神也。

而出幽入冥,故数在一而成人也。

而道者,无为也。

机者,心机也。

善能发阴阳之造化,入於无穷之数,此道无为之正也。

机者,发也。

圣人得之机权,九阳六阴,合其一者,日月有数,大小有定也。

  黄帝曰:天下莫能知,莫能见。

何也?广成子曰:为世人贪慕嗜欲而好欲纵淫乱者,为不知天道而亡其机昧其精而奔其神也。

莫能知者,天道机密,阴阳不知也。

不识造化,所为不知者,亡精神,散血气,焉得知也?欲要知者,静心养性,固气保神,灵而自知,道也,见其神也。

故曰:天下莫能知莫能见也。

  黄帝曰: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知轻命。

何也?天真皇人曰:是以圣人穷於大道,可通天地阴阳之理者,固其命也。

圣人得知,固其气,不失其精也。

精气相合而生成大药,皆因知造化,炼神不散,固气通神也。

凡小人不知性命之本而不得保精神,乃亡其身命。

故不守其神而淫於世,乃失其精神,轻其命而不自保,故死也。

君子久而行之,可以固穷;小人轻其命也,常以轻神失命亡其身。

故曰:君子得之固穷,而小人轻命也。

  黄帝曰:瞽者善听,聋者善视。

  何也?广成子曰:视秋毫者,不见泰山,听噍嘹者,不闻雷霆。

善听者,非耳聪也,察音声者而自杀之;善视者,非目明也,察色者而自杀之。

瞽者不见日月之光,察听阴阳交合,久而行道,得长生也;聋者不闻雷霆,察通日月往还,久而行道,得久视也。

夫视者内见其机,听者内闻其声。

此两者,合道也。

故曰:瞽者善听,聋者善视也。

  阴符经三皇玉诀卷中竟

  黄帝曰: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何也?天真皇人曰:绝名弃利,元炁自守;绝巧弃智,盗贼无有。

绝於声色,更用元炁,抱一守中,胜贵人十倍。

太上用大道,至於天下为圣。

师藏火於中源,久而不动,动而自然合於大道焉。

用智巧,故离其欲,而胜师十倍。

故曰: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也。

  黄帝曰: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何也?广成子曰:三返者,三元也。

天元真炁居首,灵源真炁居中,本源真炁居下。

是以精气者,师也。

心者,君也。

形者,炉也。

用精日夜,遇三元,上下无穷,而用之兼倍;精神元炁不散,形体不衰,而通於昼夜。

昼则日用而明阳,得夜炁内,动阴炁於外。

阳炁者,精神之本也;阴炁者,败我之形也。

若能精神遇三元之祖炁,上下混而为一,如师使之万神,俱其一化,其神昼夜不停,阴魄俱消,三阳独居於内,久而神自朝元,故不死也。

故曰:三返昼夜、用师万倍也。

  黄帝曰:心生於物,而死於物。

何也?天真皇人曰:用心者,意动也。

意动则神移,神移则气散,气散则命亡,故死也。

心正者,是神定也。

制者则心正一炁之源,内动之机,万化皆通;心乱则万神皆废,故去情意则万神不失於物也。

故曰:心生於物,而死於物也。

  黄帝曰:机在目。

何也?广成子曰:道之远者在八化之外,近在眉睫之间;大则包含天地,细则贯串眉毛。

神机内动,目睫飞铅,故神机在目,为其间有神室。

内动之机,在目而明也。

非常景通道见,阴邪自灭,真境返正,见阳神於天道。

故曰:机在目也。

  黄帝曰:天之无恩,而大恩生。

何也?天真皇人曰:以天道而化下方,万物自然生,乃大恩生也。

不可以色欲纵其心,而使其意乱财邪恩生,故有死也。

安其心以保其神,自然流通,岂不知乌不染而自黑,鹤不浴而自白,蛛不教而成网,燕不招而自来?如此,自然恩生。

故曰:天之无恩,而大恩生也。

  黄帝曰: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何也?广成子曰:迅速如雷霆,阴阳正气也。

人能食风气,用阴阳之气,上下精气,蠢然而已。

行道运动,阴阳神气内交,真精上移而入於脑中,复降迅速如风雷,三元布满而百骸火飞,炼阴而返纯阳,是以圣人速了道也,内修真体自妙,如瑞草受阴阳冲和之气,故不死,莫不蠢然也。

  黄帝曰:至乐性余,至静则廉。

何也?天真皇人曰:至乐於神者,阴阳之本也。

至者,定也,定於心意,阴阳自合。

至静则廉也。

目不观於色而神不移其炁内保自然,至乐於天真也。

去其欲,静其心,定其意,守其神,抱一至静而入新换旧,乃达於道。

圣人致性命合於天道,志刚则廉也。

故曰:至乐性余,至静则廉也。

  黄帝曰: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何也?广成子曰:天乃清阳之气,至私者,暗发也,则生於万物,人在其中,复正神也。

若能收藏元气,补养天真,更能善用其功而成道也,谓之至公。

精气固身,知者依时运用,上入泥丸,下入海源,会於中宫,以接元气,度元关,朝金阙,三田相灌,百节俱通,周身火发,久而炼之,得成仙矣。

故曰:天之至私,用之至公也。

  黄帝曰:禽者制在气。

何也?天真皇人曰:禽者,乌也。

乌者,心气也。

故飞腾而有时。

气者,虚无之发,人能致其气,久炼为仙也。

禽者,南方火也,人能致其道,使真气久而如禽飞在太空,人能擒收在中元,炼成正阳,乃得为飞仙矣。

故曰:禽者制在气也。

  黄帝曰:生者,死之根;死者,之根。

何也?广成子曰:生巧者,死於命。

人能定心除六欲七情者,神定道生也。

若心生欲、情性巧者,神散命亡,死之根本也。

心死永得复生,乃生死之根也。

  黄帝曰: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何也?天真皇人曰:圣人恩生於道,凡人恩生於情,亡其身,害其命也。

损有其余而补不足,有余者,心有情欲,补不足也,精神散也。

纵心起欲色,是恩中生害而亡其神也。

若能澄心不倦,其神自明,是害中生恩。

苦志修心而不乱,则害忘也,保其神也。

故乃成道和快於心,灭於欢乐而保精神,忘情无欲,至此为圣人也。

故曰:恩生於害,害生於恩也。

  黄帝曰: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何也?广成子曰:凡人知有天地文理,言圣人外像不知我自有天地阴阳,我藏也。

阴阳者,鬼神不测之法也,天地通大小幽冥之理,愚人所作,不知我与天地阴阳时物皆同。

天地之理,圣人之机也。

至道之,万物之本,阴阳之宗,故变化无穷,乃至於道至精,我之有也;道之自然,万物有物,我为哲也。

阴阳之非胜,奈我同而胜也。

胜者,我之神也。

神者,至道之源也。

故我灵而阴阳同圣。

天地也,二炁结而万物皆同,神炁超时,圣於大道也。

吾晓大道包含天地,明哲尽矣。

旨真之理,我自然圣化三清也。

黄帝稽首再拜,谢圣君指教愚昧,臣方晓大道。

圣君遂驾云鹤升空而去,黄帝回辇而还都矣

  阴符经三皇玉诀卷下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