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

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

  经名: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八卷,北宋张伯端撰,南宋翁葆光注,元戴起宗疏。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

  目  录

  悟真篇注疏序 #

  悟真篇注序 #

  悟真篇序 #

  卷一

  七言四韵 #

  卷二

  卷三

  五言四韵一首 #

  卷四

  绝句六十四首 #

  卷五

  内外药 #

  卷六

  卷七

  西江月十二首 #

  卷八

  读周易参同契 #

  赠白龙洞刘道人歌

  石桥歌 #

  绝句

  西江月 #

  悟真篇后序 #

  《悟真篇》分性命为二宗,训人各进,分内外为二药,训人同进,实为千古丹经之祖。

垂世立教,可与《周易参同契》并传不朽。

自叶文叔未注之前,道传於师,无注其义者。

自叶文叔既注之后,人晦於道,无辨其错者。

予所见数十家注,皆以独修偏解,或以旁卫妄笺。

致使金丹大道,世不得闻,茫然无蹊径以入其门奥,而师传亦殆绝。

既绝於师,则从何闻焉?是以能闻者寡人,安有能行之者乎?世传紫贤所注,徒以真人的传而珍其文,亦不知世人窃翁葆光之注,易为道光之注,予详辩於篇末矣。

无名子亦真人的派,昔於乾道癸已见文叔,所注舛谬,恐后迷晦大道,乃为解义,敷明详演,赞一粒之神,分三乘之理,尽泄天机以明师旨。

昔予在 瑞阳,有以世传紫贤所解《悟真篇》数条示余,见其笺注与诸家异。

又证以父师所授者,皆不合,深窃疑之。

读之再三,稍知其妙。

及获全文,反复寻绎,忘食废寝,一字一句,深究绵思。

与先兄、众甫、县丞,或诰或答,或难或玫,读之数年,乃知与《参同契》大丹旨合。

盖予於《参同契》夙蒙玄教,以绿未合,无他用工,惟於《悟真篇》。

自此虽知旨,而《悟真》又有内外之分,一时之玄,又未能洞明,况乎诸仙尽秘诸书不述。

欲参师而无师可诀,欲考文而无文可考,以是介心,念念不忘。

天诱其衷,於至顺辛未夏,遇师得诀,归以语兄,喜而不寐。

厥后及见无名子注,若合符契,乃知天仙可学,元神不死。

锺吕诸仙,皆同斯道。

片饷工夫,立跻圣域。

宜乎上天所秘,誓不传人。

呜呼,余自延佑癸亥绍兴路儒学教授,年五十有二矣,患难相仍,致命遂志,弃捐名利,专以了性了命为事,好之之笃,参之之勤,不负道心。

遇师授道,使余涉顺境不过尘累百金,官增数级而止,汨汨一生,何益於己。

今知之不炼,自取愚痴,一失人身,千劫难遇,又况於闻道乎。

当时闻道以后,立愿普度,中夜以思,不敢妄泄天机,则将何以示人循径纵入。

不避天谴,故违师誓,述於文字,形於语言。

世人久迷,焉能确信,因裒集历代祖师所破旁门,使人知其为此必无成天仙之效,庶可以返思从何入道,故标之曰学仙破惑。

惑既破矣,又将何以示人入道闽奥,因选诸经仙道典同一揆者,凡十篇,以师传秘旨推明仙意,述为注解,明仙道之正,故标之者日学仙正宗。

具载别集。

岂期先兄奄弃,不偕修炼,愈增警省。

年日衰迈,恪志速修-。

因以无名子注文间有未畅、法象未能申具,乃述各章疏义,以明其求尽之机、金丹法象,以显其互用之理。

又以《悟真篇》所述内外殊诀故诗词句异,既曰安炉立鼎,又曰馒守药炉不用柴炭;既曰一时成,又曰一日成,十月熟;或以一物立谕而所用之诀不同,或以众石取譬而所指之物则一。

如此之类句异甚多,故读者易迷,或证於彼则失於此,或证於此而失於彼,致使人易见曲合旁门,知之既偏,迷之愈固,将错自修,以错教人,迷迷不已,探可叹也。

今以诗词各分类聚,标题于左,但读正文,已见大意,何况注疏详明,昭然易见。

得斯书者,与仙有绿。

闻斯道者,与仙有绿。

闻斯道者,速修无疑。

方将投僻以道路,抱一而空心,全夫三乘之真修,庶不虚度一生。

得传诸仙之后,勉力精进,何敢自怠。

若夫最上一乘,必须自悟,又不在文字语言之传。

今以口耳之学,堕於外道之空,混为仙道之玄,二宗皆非,二药偏用,溺於迷流者多。

所愿学仙之士,必务於同进,融於各进其登天之品异,可以申酬师真、父兄恩德之万一云。

至元元年集庆空玄子戴起宗同甫谨序。

  悟真篇注序 #

  西山许真君上升之日曰:吾上升后一千二百四十载,五陵之内有八百人得仙。

豫章江中生出大洲,横过江口,是其时也。

距今淳熙甲子凡一千二百二十六载,大洲横江,若合符契。

噫,天生旌阳主仙事於晋室,今垂谶如此,吾知夫五陵之内坐进此道者,非《悟真》的子即《悟真》的孙。

盖天将扇真风於宇宙,契仙谶於豫章。

堂堂我宋,挺生悟真,出掌仙籍,密赞皇家,不然安得获加紫玄之号於九宵耶?悟真仙翁闻道於青城之上,饵丹於判湖之问,一传而广益子出焉,再传而无名子出焉。

是真神仙之子,钟陵孕秀,於五陵之内,兆洪都之仙谶也。

奈何《悟真》一书穿凿者众,其不可回狂澜於既倒,障百川而束之乎。

无名与授毫而笺之,字字浑金,句句璞玉,有功於斯道隆矣。

一日出以示余,余为序,其大盘云尔。

武陵紫阳翁陈达灵序。

  空玄子曰:饵丹於判湖之问。

按白玉蟾《四山法语》云:张平叔得马都运而后事遂,道光得张环卫而后丹成。

今云饵丹於刻湖,是依马处厚炼而修炼也。

真人成道之后,又是马处厚於河东,临行以《悟真篇》创处厚流传,详迷於陆彦孚记中。

一传而广益子出焉。

刘永年自号顺理,广益子於绍兴壬申年刊行《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其自序云:《参同契》喻陈金丹机要备矣,不能推穷此经者,止以随傍风采,滞於金石,坚执几火,可以成丹,愈谬正经。

永年绍兴戊午尝遇至人亲授口诀,仍训、水年但看《参同契》与我诀俱同,永年谨依师旨观阅,道理昭然,以此无惑。

因广求众本,何止千数,殷诚校正。

印行帮之,使好事者得达真趣,岂小果哉。

起宗及见其所刊之本,盖是时阁本未出,其文义犹有讹舛。

余读《参同契》,当以鲍仲琦所校秘阁本为真。

然鲍氏所校尚有小差,盖取通真义,则当依彭真一所解之正文,起宗为标注较勘於本文矣。

  紫阳陈仙翁,武夷人,有语录传世,为六十四说,分言性命二宗,内外二药。

又云:不读古文龙虎上经,不知两弦金水之妙。

不读《参同契》,不知日月一斤之精。

不读《悟真篇》不知二章金碧之神。

斯道也,妙中之妙,玄中之玄,必也采龙虎未分之气,吸龟蛇初孕之精。

三百爻中,或文或武。

六十卦内,日屯曰蒙。

结丹於片饷之问,成道於九年之上。

又云:道在内来,安炉立鼎却在外。

道在外来,真铅真汞却在内。

内一斤,外一斤,紫金化紫粉,紫粉化金丹。

此先天内药、外药之辨,如斯二者之同出,又斯二者之异名,内外之道至矣尽矣,不可以有加矣。

所以道外药还如内药,内通外亦须通。

以此观之,紫阳之道与《悟真》同。

先子尝谓余曰:天台仙翁道成,受命於上帝,为紫玄真人。

默相皇都,时尝显没,与世比肩,人莫之识。

少偕我祖,肄业辟雍,惟翕不第。

夙挺灵根,因骯佛书,忽至击竹有感,顿悟无生,直超真空清争性海。

晚年遇青城文人於成都,尽得金丹妙旨,洞晓阴阳颠倒互用之机,天地返覆生成之理。

故能修真复命,炼形升於无形,抱一虚心,性命咸臻於空寂。

是以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变化无穷,普现法界。

即兹妙用,广度草迷。

向在元丰间,与刘奉真之徒广宣佛法,亦以无生留愒入寂。

奉真之徒,已焚其蜕,获舍利千百,其大如英。

后七年,奉真之徒到王屋山,复会仙翕如故,此又示其形神俱妙,性命两全之玄也。

仙蒲蕴性仁慈,慷慨豁达,穷理尽性以至於命,三宗一致,妙用无殊,不欲独善诸身,乃作《悟真篇》提诲后学。

先以神仙命道诱其修炼,以金丹之术首咏是篇。

终以真如空性遣其幻妄,故以禅宗歌咏毕其卷末。

所谓金丹之要者,以二八真阴真阳之物立於炉鼎,诱先天之一气归斯炉鼎之中,变成一粒,大如黍米,号曰太一真气。

是以首列七言四韵一十六首,表其真阴真阳之数也。

次咏五言四韵一首,以表太乙之奇即金丹一粒也。

既得一粒饵归丹田,然后运火,依约六十四卦而行之,故续以绝句六十四首,以按《周易》六十四卦也。

夫火之功,有十月并沐浴,共十有二月,故又续《西江月》一十二首,以应周天之岁律也。

十月功备,胎圆而形化为纯阳之气,故总吟成律诗八十一首,象其纯阳九九之数也。

形化气矣,然后抱元九载,炼气成神,以神合道,故得形神俱妙,升入无形,与道合真而不测,是以神性形命俱归於究竟空寂之本源也,故以禅宗性道歌颂诗词三十六首,毕其卷末。

已上皆取象金丹大旨,次序如此。

乃若药物、火候、口诀,纤微悉寓意在歌咏之中,览者自可寻文悟解也。

顾后传之寝广。

文理,次序亦颇不同,多有舛谬,惟龙图陆公之孙思诚所藏家本为真,此乃仙翁亲授之本也。

思诚亦自序其所得之详於卷末矣。

余因游洞庭得斯真本,改而正之,始悟仙翁所作之意,次序篇章莫不取金丹之法象也。

其文虽约,而妙理该着。

寓意虽微,而比类亲切。

诚为学死者之真归,草经之要览也。

今之学者多取傍门,非类而证之。

或以天庭、至宝、玉壶、圭丹、混元胎之类,妄乱穿凿,终莫际其探根固蒂之要。

又有叶文叔者,以太极大衍之数释而辨之,复撰为图,附於卷末,谓之《悟真篇外传》,此乃帘瞻幕影,定马为乾,非惟素乱真经,'致使学者为之惑误。

仙翁有言曰:靡肯自思己错,却将错路教人。

误他永世在迷津,似惫欺心安忍。

其文叔之谓乎。

殊不知金丹一粒,即太极之一气。

圣人假借二八之物,擒此一气,於一时中,变成一粒。

殊不出一时辰中,饵之立超圣地。

故仙翁曰:一时辰内管丹成。

又曰:一粒灵丹吞入腹,方知我命不由天。

岂虚语哉。

文叔不达斯理,反以一时为非止一时。

若以非止用一时而言之,是非三年必九载矣,岂为至简至易,而仙访何故有都来片饷工夫永,保无穷逸乐之语耶。

又以一粒为一日,以为有一日之丹,妄引真一子日食一粒之语为证,尤不晓真一子之意也。

若以日食一粒,与一日有一日之丹而推之,三年九载必三千有余粒矣,岂仙爷独以一粒之语而诳人乎。

举此两 瑞,足知文叔不得金丹之术明矣。

是以妄乱笺注,讹谬非一。

抑不知太极大衍之数,其实运火之托象,似是而非也。

若以托象求金丹之至道,是描龙致雨、画饼充饥,不亦难乎。

余固不才,幸踵仙翁之颜铸既承,真荫寅夕不忘,安忍缄默坐视红紫乱朱,而不能广仙翁之意辞,而辟之以级将来,而松未悟者耶。

是以不惧天谴,直泄天机,课解真文,谨依仙翁之秘旨,曰:夫炼金丹大药,先明天地未判之前混沌无名之始气,立为丹基。

次辨真阴、真阳,同类无情之物,各重八两,立为炉鼎。

假此炉鼎之真气,施设法象,运动周星,诱此先天之始气。

不越半个时辰,结成一粒,附在鼎中,大如黍米,此名金丹也。

取此金丹一粒,吞归五内,擒伏一身之精气,犹猫捕鼠,如鹧钢乌,不能飞走矣。

然后运以阴阳之真气,谓之阴符、阳火,养育精气,化成金液之质。

忽尾闻有物,直冲夹脊双关,历历有声,逆上泥丸,触上颚,颗颗降入口中,状如雀卵,馨香甘味美,此名金液还丹也。

徐徐咽下丹田,结成圣胎,十月胎圆火足,即脱胎沐浴,化为纯阳之躯,而无饥渴寒暑之患,刀兵虎兕之不能伤,而为陆地神仙。

方始投於静僻之地,兀兀面壁九年,以空其心,谓之抱一。

九年行满,形神自然俱妙,性命双圆,与道合真,变化不测矣,此名九转金液大还丹也。

丹虽分三,道实一揆。

必自小而中,自中而大,此修丹入道之次序也。

余故分为三卷,上卷以炼金丹,为强兵战胜之卫。

中卷以运火金液丹,为富国安民之法。

下卷以九转大还丹,为神仙抱一之道。

谓之三乘大法,以应《阴符经》之正义,此乃无上无极上品天仙之甲科,至真之妙道也。

五师宗祖口口相传,惟此一法耳。

其要至简至易,不逾片言。

圣人恐泄夭机,故以乾坤、炉鼎、龙虎、铅汞之类,以至不可胜举之异名,无过比喻金丹法象而已。

余今钻集异各,一一指其至当,罔敢遗漏纤微。

又恐学者未明作用之妙,是以观缕再三,复撰《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论》《三乘秘要诗》附於卷末,罄竭精微,可谓大泄天地之真机,全露仙舫之秘旨矣。

愿贻同志,俾易研精灼然直际,悟真之真永为正眼法印,而不惑於邪宗曲派之说也。

时皇宋乾道癸巳中秋,象川无名子翕葆光谨序。

  空玄子曰:无令子分为上中下三卷,谓之三乘大法,以应《阴符经》之正义。

盖本乎金华真人解《阴符经》旨。

金华解曰:强兵战胜之衍者,是金液炼形之衍也。

乃积阳魂而消阴魄,以阳兵战阴贼也。

以五行相克、八卦相荡,归根复命,赫然成丹。

还丹百数,俱要在神水华池。

故人生於天地之问,不知天地之理,被阴邪所盗,光景易迁,精神耗散,所以衰谢。

圣人乃设其法象,诱真阳之气,结成神丹。

延驻其形神合其道,如国被寇侵扰,须以强兵制御。

惜其珍宝资其国用,复令丰盈之后,乃行神仙抱一之道。

赞曰:华池神水,玉汞金铅。

乾坤资用,日月烹煎。

屯蒙发火,进退精研。

抽添沐浴,九转一年。

坎离贯首,功行三·十。

持之勿怠,化形而仙。

富国安民之法者,是炼气之法也。

《老子内经》日..一身之设,一国之象也。

圣人以身为国,以心为君,以精气为民。

民安国泰,民散国虚。

人若惜精爱气,所以长生也。

以国君之爱民,如赤子常设法以养之,令民安国丰,谓之富国安民之法也。

人之形益禀父母精血,是元气所化也。

中黄真人日:骨肉以精血为根,灵识以元气为本。

神之与气,性命之本也。

神为气子,气为神母,谓之形中子母也。

常令子母不相离,气乃湛然住於丹台之内,自然成变化也。

赞日:天门常开,地户须闭。

永存绵绵,勿令暂废。

吸至于根,呼彻于蒂。

子谓之神,母谓之气。

如鸡袍.卯,似鱼在水。

结就圣胎,自然蝉蜕。

神仙抱一之道,皆是炼神之道也,本无自然之道。

遇道之人,常能一抱一守中,乃得神气不散,逍遥自在,为真人矣。

赞日:道为性本,性是心源。

心性同体,应化无边。

百姓日用,亦日自然。

若能了悟,亡心象忘言。

虚心实腹,抱一而还。

功成九转,乃得成仙。

又日:行炼神之道,当为神仙。

为形沉而神超,乃得逍遥。

行炼气之法,当为胎仙,为炼形之人,神气交感,氤氲相符,结胎育婴,如蝉蜕也。

行炼形之衍,乃返老为少,留形住世之卫也。

谨备迷其文,以见无名子祖迷分为三卷之本旨。

别本无名子字渊明。

  悟真篇序 #

  嗟夫,人身难得,光阴易迁。

罔测短修,安逃业报。

不自及早省悟,惟只甘分待终。

若临期一念有差,立堕三涂恶趣。

则动经尘劫,无有出期。

当此之时,虽悔何及。

故老释以性命学,开方便门,教人修种,以逃生死。

释氏以空寂为宗,若顿悟圆通,则直超彼岸。

如有习漏未尽,则尚徇於有生。

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枢要,则立跻圣位。

如其未明本性,则犹唠於幻形。

其次《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之辞,《鲁语》有毋意必固我之说,此又仲尼极臻乎性命之奥也。

然其言之常略而不至於详者何也?盖欲序正人伦、施仁义礼乐有为之教,故於无为之道,未尝显言。

但以命术寓诸《易》象,以性法混诸微言故耳。

至於《庄子》推穷物累逍遥之性,《孟子》善养浩然之气,皆切几之矣。

迨夫!汉魏伯阳引《易》道阴阳交娠之体,作《参同契》以明大丹之作用唐忠国师於语录首叔老庄言,以显至道之本末。

如此,岂非教虽分三,道乃归一。

奈何后世黄缁之流各自专门,互相非是,致使三家宗要迷没邪歧,不能混一而同归矣。

且今人以道门尚於修命,而不知修命之法理出两 瑞,有易遇而难成者,有难遇而易成者。

如炼五芽之气,服七耀之光,注想按摩,纳清吐浊,念经持呎,噀水叱符,叩齿集神,休妻绝粒,存神闭息运眉间之思,补脑还精习房中之术,以致服炼金石草木之类,皆易遇难成者。

已上诸法,於修身之道率皆灭裂,故施功虽多而求效莫验。

若勤心苦志,日夕修持,上可辟病,免其非横,一日一不行,则前功渐弃。

此乃迁延岁月,必难成功,欲望州得永得,还婴返老,变化飞升,不麻拿。

深可痛伤。

盖近世修行之徒,妄有执着,不悟妙法之真,却怨神仙馒语。

殊不知成道者皆因炼金丹而得,恐泄天机,遂托数事为名。

其中问惟闭息一法,如能忘机息虑,即与二乘坐禅相同。

若勤而行之,可以入定出神。

奈何精神属阴,宅舍难固,不免常用迁徙之法,既未得金汞还返之道,又岂能回阳换骨,白日而升天哉。

夫炼金液还丹者,则难遇易成,须要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方能追二气於黄道,会三性於元宫,钻簇五行,和合四象,龙吟虎啸,夫唱妇随,玉鼎汤煎,金炉火炽,始得玄珠成象,太乙归真,都来片饷工夫,永保无穷逸乐。

至若防危虑险,慎於运用抽添,养正持盈,要在守雌抱一。

自然返阳生之气,剥阴杀之形,节气既周,脱胎神化,名题仙籍,位号真人,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

今之学者,有取铅汞为二气,指藏府为五行,分心肾为坎离,以肝肺为龙虎,用神气为子母,执津液为铅汞,不识浮沉,宁分主客。

何异认他财为己物,呼别姓为亲儿。

又岂知金木相克之幽微,阴阳互用之奥妙。

是皆日月失道,铅汞异炉,欲结还丹,不亦难乎。

仆幼亲善道,涉践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靡不留心详究。

惟金丹一法,阅尽群经及诸家歌诗论契,皆云日魂月魄、庚虎甲龙、水银丹砂、白金黑锡、坎男离女,能成金液还丹,终不言真铅真汞是何物也。

又不说火候法度、温养指归,加以后世迷徒恣其臆说,将先圣典教妄行笺注,乖讹万状,不惟素乱仙经,抑亦惑误后学。

仆以至人未遇,口诀难逢,遂至寝食不安,精神倾顿。

虽询求褊于海岳,请益尽於贤愚,皆莫能通晓真宗,开照心腑。

后至熙宁己酉岁,因随龙图陆公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诚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其言甚简,其要不繁,可谓指流知源,语一悟百雾开日莹,尘尽鉴明,校之仙经,若合符。

契因谓世之学仙者十有八九,而达其真要者未闻一二。

仆既遇真诠,安敢隐默,罄所得成律诗九九八十一首,号曰《悟真篇》,内七言四韵一十六首,以表二八之数。

绝句六十四首,按《周易》诸卦。

五言一首,以象太一之奇。

续添《西江月》一十二首,以周岁律。

其如鼎器尊卑、药物斤两、火候进退、主客后先、存亡有无、吉凶悔吝,悉备其中矣。

及乎篇集既成之后,又觉其中惟谈养命固形之术,而於本源真觉之性有所未究,遂玩佛书及《传灯录》至於祖师有击竹而悟者,乃形於歌颂诗曲杂言三十二首,今附之卷末,庶几达本明性之道,尽於此矣。

所期同志览之,则见末而悟本,舍妄以从真。

  时皇宋熙宁乙卯岁旦,天台张伯端 平叔序。

  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卷之一

  象川无名子翁葆光注武夷陈达灵传集庆空玄子戴起宗疏

  七吉四韵一十六首,以表一斤二八之数

  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

  只贪利禄求荣显,不觉形容暗瘁枯。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

  注曰:人问世所重之极至者日富、日贵,二者皆人之所欲也,故天下之人,莫不央其性命之情,尽其平生之志,争先力求而以得之为快也。

观其所以然者,无过浸淫於利禄声色而已矣。

殊不知利禄声色,实为伐性命之戈矛,囚一身之桂桔。

夫世之人不明道德性命之妙,惟饕利禄,日恣责瞋,汨没爱河,漂流欲海,是非、人我交战,胸中喜怒哀乐互残躯体,是致尸魔,促其气寿。

寒暑削其容光,不觉在生一世,瞥然水上之呕。

光景百年,瞬若石中之火。

纵使金高北斗,玉等南山,迨至无常,而欲买身,使不为蝼蚁之窟穴可乎。

哀哉,痛哉!.命未告终,真灵已投於别壳矣。

虚静天师曰:今生不觉,别后换壳,投入别壳,展转不觉。

吁!.与其不觉投於异类,曷容栖迟於大道耶。

道遂功成,身超碧落,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无极,死生不变乎己,而位号真人矣。

至此乃大丈夫得意之秋,至荣至显之日也。

若乃区区俗务,碌碌尘心,而堕於世网者,纵负班、马之雄才,兼有苏、张之荣显,抑不过为土上之游魂,行尸之阴鬼耳,乌云为真大丈夫哉。

是以仙翁首咏是章,盖於时达高明之士言之,可因一言而自悟,速求大道出离迷涂,为无为事,乃真大丈夫,降此俱无足取。

参学弟子宗源日观仙翁之诗、无名子之注,而不省悟者,真愚冥之甚也,见闻之士可不下手速修耶。

别本注曰:难莫难於遇人,易莫易於成道。

现宰官长者之身,结同志得道之友,炼一黍於一霎之中,立地成道。

然纡朱怀金,门深似海,有道之士,望望然去之,此遇人之难成道之易也。

易莫易於遇人,难莫难於成道,百钱挂杖,四海一身,风植灵根,亲传至道。

然龙虎之文易解,刀圭之锁难开,得药忘言,炼铅无计,遇此人之易,成道之难也。

安得亲扣玄关,二者俱全哉。

仙翁瞻游成都,遇青城丈人,得传金液还丹之道,警叹成道之难,故作是诗,以结丹友。

其章云: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

辞意近切如此。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仙翁远矣,高山流水,落落知音。

子野陆墅曰:道不负人,人乃负道。

  人生虽有百年期,寿夭穷通莫预知。昨日街头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

  妻财抛下非君有,罪业将行难自欺。大药不求争得遇,知之不炼是愚痴。

  注云:人寿夭穷通、富贵贫贱,未有不默意於未然之先,然非常人可测度而预知之者。

故人寿虽日百年,迨其七十固已稀矣。

今以有限易摧之身,终日汨汨而逐无涯不测之事,不亦难乎。

一息不来,则茶然疲投而不知所归,可不谓之大哀耶。

是以昨方走马,今日眠尸,出息不保入息者也。

当斯之时,虽则荣耀居极品俸禄,至万钟家丰无价之珍,室美倾城之态,悉皆抛下,非己有也。

所可与之偕行而不可欺者,昔所造之罪业而已。

所以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也。

夫人欲免轮回而不堕於世网者,莫若金丹大药,为升天之灵梯,超几之捷径也。

其道至简至易,虽愚昧小人得而行之,亦立跻圣位。

奈何上圣秘重,不许轻泄,传之者皆口口相授,不记文字,是以难遇也。

自匪勤求苦志,诚动高穹,未或闻於一二也。

昔谢自然以兹道之难遇,欲求真师於蓬莱,竭其家产以备舟楫,不顾洪涛巨浪之厄,直往而不少惮,遂感神人而语之曰:蓬莱隔弱水三万里,一芥不为之浮,子将安往。

赤城山有司马子微在焉,子往师之。

谢回舟寻访赤城,果遇子微授道,修之不辍,不数载白日升天。

噫!人之精诚一发於中,感格於神人者,将无往而不遇矣。

人苟能操心秉志如此,奚虑金丹不得耶。

道不负人,人自负之耳。

《参同契》曰:大道无适莫兮,惟传於贤者。

倘不推诚而力慕,争得遇之耶。

惟夫金丹秘要诚难遇矣,得遇之者,皆风有仙骨,祖宗阴德累积深厚也。

然亦须有财力,丹友三人,方能成就。

此理惟达者知,诚难一一具言也。

阴真君《六五精微论》曰:欲学此道,须假资财。

如无资财,金丹即不成也。

又须三人,方可修炼。

所以冲熙王君遇仙人刘海蟾,得金丹衍,无财下工,遂入洛谒富韩公,赖其力成道而去。

苟通之而又有力,不早修炼者,不亦愚痴之甚乎。

仙翁赠刘君诗曰:闻君知药已多年,何不收心炼汞铅。

莫教烛被风吹灭,六道轮回莫怨天。

亦此意也。

别本注曰:麟凤不出世,神仙不常见。

有能空梦泡幻影之身,可脱生死老病之苦,为人间希有之事。

道上逢师,师边得旨,下手速修犹太迟耳。

仙翁非是诗,其末章云:大道不求争得遇,知之不炼是愚痴。

其叮咛恳切如此语。

侪。

如未闻则已,既遇至人,岂容痴钝。

中夜以,兴,行其素愿,结半辰之黍米,抱九载之灵胎,以藏太虚,神游八极,露紫云之半面,应仙谶於洪都,罔俾旌阳,专翼晋代。

  疏曰:果州谢真人上升,在州城西门外金泉山,贞元十一年月十二日,白昼轻举,州人尽见。

时郡守李坚以状闻,且为之传。

上赐诏褒谕曰:所部之中,灵仙表异,玄风益振,至道弥张。

韩昌黎诗曰:果州南充县,寒如谢自然。

童骇无所知,但闻有神仙。

轻生学其衍,乃在金泉山。

一朝坐虚空,云雾生其间如聆竿笙韵,来自冥冥天。

须臾自轻举,飘若云中烟。

里胥上其事,郡守警且叹。

驱车领官吏,屹俗争相先。

入门无所见,冠屦如蜕蝉。

皆云神仙事,的的信可传。

王伯厚《困学纪闻》载:王荃,字半真。

岐下阳平人。

元丰中,赐冲熙处士。

张芸史为功行碑,谓超世之姿,与陈图南伴。

程伊川先生不闻作诗,惟寄王子真诗云:我亦有丹君信否,用时还解济斯民。

伊川先生入嵩山,子真已候於松下,问何以知之,曰:去年已有消息来矣。

盖先生前年欲往,以事而止。

又《改斋馒录》载:王荃,字子真,有道之士。

富郑公尝客之。

元丰中,神宗赐号冲熙处士。

元符三年,游茅山,受上清录。

先是,茅山中峰石洞忽开,乃华阳洞天便门也,自左元放仙去即开阅千载矣,至是复开。

又前期累日甘露降,道士刘混康曰:此铃有异。

无何,先生至受录之夕,仙乐闻于空,浮之上。

山中刻石载其事。

  草木阴阳亦两齐,若还阙一不芳菲。

  初开绿叶阳先倡,次发红花阴后随。

  常道即兹为日用,真源返此有谁知。

  报言学道诸君子,不识阴阳莫乱为。

  注曰:草木未生之初,含孕至朴。

及其甲拆,禀一气以萌芽。

故抽一干以象一气,次分两叶以象阴阳。

又於两叶中间复抽一药,以应三才。

过此已往,渐渐支离,花叶芬菲。

春以之生而开绿叶,夏以之长而发红花,此阳气使之然也。

秋以之肃而结实,冬以之杀而粪本,此阴气使之然也。

阴阳两齐,化生不已,若还缺一,则万物不生。

故真一子曰:孤阴不自产,寡阳不自成。

是以天地氤氲,万物化醇。

男女媾精,万物化生。

常道即兹,以为日用。

真源反覆,有阴阳颠倒互用之机,人能炼之,可以超生死。

学者苟不明此而反我者,乃蒙蔽耳。

  阳裹阴精质不刚一作,莫把孤阴为有阳,独修一物转赢廷。

劳形按引皆非道,服气餐霞总是狂。

举世馒求铅汞伏,何时得见虎龙降。

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元是药王。

  注曰:阳裹阴精,己之真精也。

精能生气,气能生神,荣卫一身,莫大於此,油桔灯灭,髓竭人亡。

此言精气实一身之根本也,奈何此物属阴,其质不刚,其性好飞,日逐前后便溺、涕唾汗泪,易失难擒,不受制炼,故圣人谓之太阳流光,其性猛烈,若不得混元真一,阳丹以制之,兼以阴中阳火以育之,则无由凝结以成变化。

若只修此一物,转见廷赢。

按引劳形,皆非正道。

养霞服气,总是狂图。

设使吞日月之精华,光生五藏,运双关於夹脊,脑补精还,以至尸解投胎,出神入定,千门万法,不过修阳裹阴精一物而已。

孤阴无阳,如牝鸡自卯,欲抱成鸡,岂可得乎。

锺离公曰:涕唾精津气血液,七般物事总皆阴。

若将此物为仙质,怎得飞神贯玉京。

以此言之,一身之中,非惟真精一物属阴,五脏六腑俱阴非阳。

分心肾为坎离,以肝肺为龙虎,得乎?用神气为子母,执津液为铅汞,得乎?若执此等治身而求纯阳之证,犹如去玲加冰,除热用汤,飞龟飞蛇,愈见乖张。

《参同契》曰:使二女同居,颜色甚殊,苏秦通言,张仪结媒,发辨利舌,奋为美辞,推心调合,谐为夫妇,弊发腐齿,终不相知。

此喻以女妻女,以阴炼阴,安能有产化之道哉。

真龙真虎者,一八是也。

真铅真汞者,龙虎二弦之气也。

此道至简不繁,至近匪遥,但学者执僻坚,以傍门非类之药为铅汞,及以大道真诀为非,深可悲伤。

故锺离公曰:求仙不识真铅汞,护读丹经千万篇。

不识个中含蓄意,谤他真语作虚言。

故仙翁直指铅汞所产川源之处,身从何生,命从何立。

返此之本,还此之源,颠倒修之,则真龙真虎自降,真铅真汞自伏。

非药之王,其孰能与於此哉。

近世多矣,十六岁童男童女,使之交合,泄而成胎,谓之胎元丹,谓之紫河车,以此为金丹大药,是犹接竹点月,不亦远之愈远乎。

后天地生有形有质者,皆非至药。

盖形而下者,非先天之道也。

又上阳子曰:《契》云:是非历藏法,内视有所思,阴道厌九一,浊乱弄元胞,诸衍甚众多,千条有万余。

彭真人曰:世人不达大道之宗元,而趋傍门之曲径,此属多般皆为左道,乖讹天理,悖乱至真,不达黄帝之文,全失老君之旨,本期永寿,反尔伤身。

仆曰:只为世人执己而修,则千条万径无非傍门者矣。

仙翁垂悯直言,穷取生身处,岂不直露天机。

此正合锺离公云:生我之门、死我之户。

大哉,上贤说道,下稍无人承当何哉?绿为世人因业识中来,却又因业识中去。

一阳奔走於形,虽男子身中皆阴,若执一己而修,岂能还其元而返其本,又将何而回阳换骨哉。

是以大修行人,求先天真铅,叉从一初受气生身之处求之,方可得彼先天真一气,以还其元而返其本也,此为男子修仙之道。

女人修行,则以乳房为生气所,其法充简。

是以男子修仙日炼气,女人修仙曰炼形。

坎女修炼,先积气於乳房,然后安炉立鼎,行太阴炼形之法,其道易成者,良有旨。

宣和中,洞宾游吴兴,见一妓张珍奴,色华美,性澹素,虽落风尘,每夕沐浴更衣灶香告天,求脱去甚切。

洞宾作一士访之,珍奴见之,风神秀异,殊敬尽欢而去。

明日又至,如是往往月余,终不及乱。

张珍奴曰:荷君春顾甚久,独不留一宿,罄枕席之欢娱,岂妾猥漏,不足奉君子耶?士曰:不然。

人贵心相知,何叉如此哉。

且如汝每夜告天,实何所求。

珍曰:失身於此,又将何为。

但自念奴入是门中,妄施粉黛,以假为真,歌枢艳曲,以悲为乐。

本是一团臭脓皮袋,借为饰以惑人,每每悔叹,世之愚夫不自尊贵。

过我门者,观我如一枝花,情牵意恋,留恋不拾,非但求财,多致身顶。

妾虽假容交惧,觉办愈重,惟旦夕告天,早析了脱。

士曰:汝志如此,何不学道。

珍奴曰:陷于此地,何从得师。

士曰:吾为汝师可乎。

珍即拜叩。

士曰:再来乃可。

遂去。

珍日夜望不至,深自悔恨,自书曰:逢师许多时,不说些兄个。

安得仍前相对坐,懊恨韶光空自过。

直到如今问头我。

笔未竟,士忽来见,所书读其韵曰:别无巧妙与,你方见一个。

子后午前定息坐,夹脊双关昆仑过。

急时得气力思量我。

珍大喜,士乃以太阴炼形丹法与之。

珍自是神气裕然,若大开悟。

不知密有,所传尤多,珍亦不以告人。

临别留步蟾官云:坎离坤兑分子午,须认取自家宗祖。

地雷震动山头雨,要洗濯黄芽出土。

捉得金精牢闭固,辨甲庚要生龙虎。

待他问汝甚传人,但说先生姓吕。

珍方悟是吕先生。

即佯狂,丐于市,投荒地密修真诀,愈三年,尸解而去。

修行事不问男女,若勇猛心坚成道爻矣。

  疏日;太阳流珠,《参同契》本旨正以喻灵汞之难伏。

今无名子取以喻人身之汞,解此亦通。

太上曰:万物负阴而抱阳,是皆因阴阳而成也。

人与万物未尝无阳,今以人身皆为阴者何也,以其后天地生,有质生质。

既有质,则为阴阳五行所拘而为阴矣,所以不能变化。

《参同契》云:物无阴阳,违天背元。

彭真人云:孤阴寡阳,不能自生。

成外药之妙,非无阴也。

今以为纯阳者何也,以其气得之先天地生,无质生质,能化有形为无形。

故能变化后天之气,亦为先天之气而为纯阳,故日阳也。

或问曰:阳裹阴精质不刚,不可用也。

今又曰:兼以阴中阳火以育之,何也?曰:此大小炉鼎中之真火也。

人身纯阴,只有一点元海真火,若得阳丹以制之,则不复飞走。

又以阴中阳火以育之,则还丹可结。

是知阴精不可以独修,铃用以兼修,则呼吸涵育,接大小炉鼎之火归於身,自然还丹凝结,以成变化。

在大小炉鼎,则日阴中阳火。

在人身,则日阴裹阳精。

紫河车在仙方补益病躯,非可比变化形神者。

  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卷之一

  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卷二

  象川无名子翁葆光注武夷陈达灵传集庆空玄子戴起宗疏

  不识真铅正祖宗,万般作用枉施功。

  休妻馒遣阴阳隔,绝粒徒教肠胃空。

  草木金银皆滓质,云霞日月属朦胧。

  更饶吐纳并存想,总与金丹事不同。

  注曰:真铅之要,以二八之气为宗,此外皆非至道,枉施功耳。

夷门破迷歌曰:孤寡不是道,阴阳失宗旨。

王真人曰:学人刚要辞妻妾,不念无为无不为。

高象先曰:或阳兮孤妻,或阴兮独宿。

此皆言孤阴寡阳、独修一物之意。

或者不知又执此说,以行房中御女之衍,毁谤仙道,咎将谁归。

殊不知喻阳夫阴妻之义,非人问夫妻也。

《破迷歌》曰:休粮不是道,死后作饿鬼。

以上诸物皆后天地生,查滓之类,易遇难成,乌可与金丹大药同旦而语哉。

疏曰:休粮绝粒、吐纳存想等法,皆傍门俗士因不休妻之句误。

以探阴之衍为金丹者多矣,胡不全究太白真人《破迷歌》乎:行气不是道,津液非神水。

存想不是道,画饼岂为饵。

探阴不是道,精竭命随逝。

断盐不是道,饮食无滋味。

辟谷.不是道,饥馁伤脾胃。

休妻不是道,阴阳失宗位。

如何却是道,太一舍真气o,气交而不交,升降效天地。

二物相配合,起自於元始。

媳女与婴儿,匹配成既济。

本是真阴阳,夫妻同一义。

所以不须休,孤阳岂成事。

出世为金仙,金丹非容易。

志士不说真,大洞隐深义。

五行不顺行,虎向水中生。

五行类倒卫,龙从火裹出。

斯言真妙言,便是太一力。

仙翁律诗所以盖本此也。

夷门《破迷歌》:太一含真气,龙自火中生,虎自水中起,阴阳知颠倒,本自於元始。

五行不顺行,还同於天地。

及休妻之义,皆不及《太一歌》明白。

世人既不知五行频倒,又安能知真阴阳之不须休乎。

学仙之士,於仙书名目不能尽知,又安能详玩全文混融一於理乎。

是以金丹大道,世远书亡,性昏道晦,诅因休妻馒遣阴阳隔之说,讹为世问夫妻,流入淫衍。

惜哉!.丹成气满,自然绝粒,非如服黑豆、胡麻子等药,以度凶年。

或者饵药辟谷;以卫流世,安能成纯阳之仙。

问有专饵草木,纵得长生,亦非纯阳之质。

右警劝世人,明大道,破傍门。

此系空玄子分类。

  学仙须是学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瑞。

  二物会时情性合,五行全处龙虎蟠。

  本因戊己为媒聘,遂使夫妻镇合欢。

  只候功成朝帝阙,九霞光裹驾翔鸾。

  注曰:仙有数等,阴神至灵而无形者,鬼仙也。

处世无诸疾恼而永寿者,人仙也。

飞空走雾、饥渴不挠、寒暑无侵、遨游海岛、长生不死者,地仙也。

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步日月无影、入金石无碍、水火不焚溺、变化无穷、或老或少、隐显莫测、若存若亡、消则成气、息则成形、着龟莫能测、鬼神莫能知者,天仙也。

阴真君曰:若能绝欲,兼修胎息,移神入壳,入定投尸,托阴生化而不坏者,可为下品仙也。

若授六甲符录,正一盟威。

上清大洞经录等法,及剑卫、尸解等衍得道者,立为南官列仙,隐诸洞府,为中品仙也。

若是修金丹大药得道者,全身冲天,为无极上品之天仙也。

故仙翁勉修真之士,须立志慷慨,特达不韦,无为彼中下之仙,直为无上九品极上天仙可也。

夫五金、八石、朱砂、水银、黑铅、白锡、黄丹、雄黄、雌黄、枇霜、粉霜、曾青、胆矾、秋石、草木灰霜、水查滓煮伏之类,以至自己津精气血液等,此皆后天。

是天地未分之前,混元真一之气,谓之无中生有。

圣人以法追摄於一个时辰内,结成一粒,大如黍米,号日金丹,又日真铅,又日阳丹,又日真一精,又日真一水,又日真水,又日水虎,又日太一含真气。

人得一粒饵之,立跻圣地,此乃天上之甲科,天仙之大道也,举世无知者。

真一之气,生於天地之○先,混於虚无之中,恍惚杳冥,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如之何凝结而成黍米哉。

圣人以实而形虚,以有而形无。

实而有者,真阴真阳也,同类无情之物也。

虚而无者,二八初弦之气也,有气而无质者也。

两者相形,一物生焉。

所谓一物者,真一之气,凝而为一黍之珠者也。

经曰:元始悬一宝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

此其证也。

圣人恐泄天地之机,以真阴真阳取喻青龙白虎也,以两弦之气取喻真铅真汞也。

今仙翁於诗曲中,复以青龙之一物名日赤龙,曰震龙,日天魂、乾象、乾炉、玉鼎、玉液、扶桑、海龙、上弦、束阳、长男、赤汞、朱砂、朱砂鼎、离日、赤凤,已上无过比类青龙之一名也。

又以白虎之一物名日黑虎,日兑虎,日地魄、坤位、坤鼎、金鼎、金炉、华岳、岩虎、下弦、西川、少女、黑铅、偃月炉、坎月、黑龟,已上无过比类白虎一名也。

又以龙之弦气名日真汞,日诧女,日木液、青娥、砂裹汞、朱裹汞,日精,日情,日黄芽、流珠、青衣、女子、金乌、离女、牝龙、真火、二八媳女、玉液、玉芝之类,其实一也。

又以虎弦气名日真铅,日金公,日金精、水中金、水中银,日性,日白雪、素练、郎君、玉兔、坎男、真水、九三郎君、刀圭之类,其实一也。

此言二物会时情性合者,二物即龙虎也。

青龙在束,束方属木,木能生火,龙之弦气为火,日情,属南方,谓之朱雀也。

白虎在西,西方属金,金能生水,虎之弦气为水,日性,属北方,谓之玄武也。

夫龙木、虎金、情水、性火,谓之四象。

四象会合於中官而成丹者,土也。

此真五行也。

龙虎二物相交,则情性合矣。

龙虎合而成丹,则五行全矣。

故日二物会时情性合,五行全处虎龙蟠也。

木龙在束,金虎在西,二物问隔,孰能使之配合而为夫妻耶,配合在黄婆而已。

左手擒龙,右手捉虎,使之合并也。

戊己属土,故谓之黄婆。

金木问隔,黄婆能使之合并。

黄婆能使之配合,岂知非媒聘使之欢合而为夫妻乎。

两者异,真一之气藏。

两者同,真一之气变。

真一之气变,真人自出现,此外药之法象。

饵金丹后,复有十月之功,炼形成气。

又有九载抱一,化气成神。

方能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膺录授图,上宾于天。

丹熟人问,道成天上。

九霞光裹,两腋风生,驾凤验鸾,翱翔碧落。

自非夙植灵根,广积阴惊,其孰能与於此哉。

陆子野曰:天仙非金丹不能成其道。

金丹是何物?曰:分明元是我家物,寄在坤官坤是人。

所言二物者何物也?我与彼也。

彼我会,则情性和而五行备。

龙虎,情性而已。

且道这会如何?会,所谓有用,用中无用。

无功,功裹施功。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戊己,乃中也。

中者,得其正位。

戊己者,意土也。

彼我之意相会,则夫妻之情惧悦而得矣。

所以戊己为生物之乡,生物系乎意也。

真土无位,真意无形,神哉神哉。

  疏曰:《传道集》云:仙非一也,纯阴而无阳者,鬼也。

纯阳而无阴者,仙也。

阴阳相杂者,人也。

惟人者,可以鬼,可以仙。

仙有五等:鬼仙者,阴中超脱,神像不明,鬼关无姓,三山无名,虽不轮回,又难返蓬瀛,终无所归,止於投胎夺舍。

盖以神识内守,一心不散,意中以出阴神,乃清灵之鬼,非纯阳之仙。

以其一志,阴灵不散,故日鬼仙。

崇释之徒,用功至此,乃曰得道,诚可笑也。

人仙者,不能全於大道,止於一法一衍,功能安乐延年。

地仙者,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生成之数,身中用年月,日中用时刻,识龙虎配坎离,五行颠倒,气传子母,液行夫妇,三田返覆,烧成丹药,永镇下田,炼形住世,长生不死,以作陆地神仙。

神仙者,以地仙厌居尘世,用功不已,炼形成象,五气朝元,三阳聚顶,功满忘形,胎仙自化,阴尽阳纯,身外有身,脱质升仙,超几入圣,谢绝尘世,以返三山。

天仙者,厌居三岛,而传道人问,功行满足十界。

之,质,一阳天为无形而为丹道上有功,人问有行,受天书以返洞天,升於八又升於三清灵元自然之有中生有者,以有形之物变化而成也。

其始有形矣无中生有,取而服之,无质而质,质生则能化有形为无形,化后天气为先天气盖无质者,真一之气也,虎之中,纯一无伪,人能知其机而盗则可以诱真一之气服之一粒,非无为无作立跻圣域者?此也。

枯坐独修几火几药而能成者也。

本一物也,物之中,各含阴阳而成四象为一而土在其中,为真五行。

合为一未合,,返其本源,此金丹也。

则各藏真一之气寓於物。

物既同,则交真一之气,《商岩口授经》二物者工夫到日鲜莹洁白下工夫,则目现心悟安能化有形形神俱妙。

寓於真龙真使之凝结生分为二物,二四象合五行二物始为丹。

傅若坚心静定灵光如月即虚室生白也。

须见日轮红光涌出再持守则白光灭矣。

此二物得了,即丹基欲结。

  此法真中妙更真,都绿我独异於人。

  自知颠倒由离坎,谁识浮沉定主宾。

  金鼎欲留朱裹汞,玉池先下水中银。

  神功运火非终旦,现出深潭日一轮。

  注曰:此道至圣至神,至贵至尊,至简至易,玄中之玄,妙中之妙?举世罕闻。

仙翁出乎其类,技乎其萃,独得深旨。

故冲熙翁曰:金丹大道,举世道人无所许可,惟平叔一人而已。

泰山也,河海也,丘埋行潦何敢冀焉。

离 ,属火为阳而居南,所反为女者,外阳而内阴也,谓之真汞。

坎 ,为阴而居北,所以反为男者,外阴而内阳也,谓之真铅。

故仙翁曰:日居离位反为女,坎配蟾官却是男。

不会个中颠倒意,休将管见事高谈。

此言坎之男、离之女,犹父之精、母之血也。

日之乌、月之兔也,砂之汞、铅之银也,天之玄、地之黄也,此数者皆指示龙虎初弦二气也。

主宾者,阳尊高居左日主,阴位低下居右日宾。

夫离为火,火炎上,火乃木之性,俱浮,属阳,故为主也。

坎为水,水润下,水为金之性,俱沉,属阴,故为宾也。

此常道也。

今也离反为女,坎反为男,是主反为宾也。

宾反为主,岂非颠倒乎,故日自知颠倒由离坎,谁识浮况定主宾。

定主宾者,盖道中取二弦之气,颠倒之主宾,不取常道主宾,故日定主宾也。

人人自有长生药,自是愚痴枉把抛。

甘露降时天地合,黄芽生处坎离交。

井蛙应谓无龙窟,篱鹦争知有凤巢。

金鼎者,金为阴物,鼎中有火之气,是阴中有阳之象,白虎是也。

玉池者,玉为阳物,池中有水之气,是阳中有阴之象,青龙是也。

砂中汞者,龙之弦气也。

水中银者,虎之弦气也。

修丹之士,若欲以虎留恋龙之气,又先驱龙就虎,然后二物氤氲,两情交合,施功煅炼,自然凝结真一之精也。

火即二弦之气也。

旦者,一昼之首,子为六阳之元,故日日一也。

圣人运动丹火,有神妙之功,不半时中,立得真一之精,一粒如黍,现於北海之中,赫然光透帘帏,若深潭现出一轮之红日也。

非终旦者,明一时辰中金丹之成也,此药之法象也。

  疏曰:坎男离女、日乌月兔、天玄地黄,金阴之鼎有火焉,玉阳之池有水焉。

主反为宾,宾反为主,皆是阴中取阳,阳中取阴也。

颠倒五行逆修,以至於太极。

太极者,先天未判之气也。

金丹之结阳也,火非世问之几火也,二弦之气皆火也。

二弦者,其初也有气而无质,其源也至清而无浊,在年为二八月阴阳之平,在月为上下弦金水之半。

上阳子陈政虚曰:妙之一字,夫谁肯信。

异於人者,世人迷於爱欲之中,我却於爱欲之中,而有分别。

何谓分别,圣人以离坎颠倒而用之,谓之火上水下,以乾坤颠倒而用之,谓之地在天上。

以夫妇颠倒而用之,谓男下女上。

浮沉者,火炎木浮而在上为主,水降金沉而在下为宾。

此乃人之道,此为世问法也,此为顺五行也。

今焉火木虽浮,使之就下而反为宾。

金水须沉,使之逆上而反为主。

是之谓仙道也,是出世问法也,是为水火既济也,是为颠倒五行也。

金鼎玉池,道光所注不出颠倒之机,而反失於欲留先下之义。

子野以金鼎喻彼此,却合紫阳翁之意,何哉?绿自己之精气血液者,朱裹汞也,不可令其走逸,故云欲留彼此之华也。

灵池丹井丹泉者,水中银也,即先天一点真气,故云先下又欲留者,但令其住而不令其去,要取人而不失於己。

先下者,彼到而我待之,铅至而汞迎之,坎动则离受之。

金丹之道,先要得此欲留先下四字之旨。

运火非旦者,叉得其温和而运之。

故《参同契》云:发火初温微,亦如爻动时。

纯阳翁云:中宵漏永温温,铅鼎光透帘帏。

盖万物生化之初,其受阴阳之气只霎时中。

况此上仙之道,其炼先天之气,又为迅速。

故佛云:如露亦如电者,谓其至精至微而甚功疾,为不可久矣。

久则有损,而亏神功。

若得此先天真铅,归于悬胎室内,岂非深潭之现红日也。

  人人自有长生药,自是愚痴枉把抛。

  甘露降时天地合,黄芽生处坎离交。

  井蛙应谓无龙窟,篱钨争知有凤巢。

  丹熟自然金满屋,何须寻草学烧茅。

  注曰:甘露、黄芽,皆金丹异名也。

天地、坎离,皆龙虎之象也。

天地之气氤氲,甘露自降。

坎离之气交并,黄芽自生。

龙虎二弦之道交接,真一之气自结。

此般至宝,家家自有,以其太近,故轻而弃之,殊不知此乃升天之灵梯也。

近世学者多执傍门非类,孤阴寡阳,有中生有,易遇难成等法,而自误其身,不知斯道简而易成者,有如井底之蛙,篱问之雀,安知有龙窟凤巢也。

黍粒之珠既悬,天地之金可掬。

昔邵刚中精於黄白之卫,世号为小淮南王,后遇仙翁韩子陶法师於水上,北面事之,出汞金百镒献陶以为质,陶笑而不顾,邵敌血书盟,陶遂授道焉。

既竟,陶取汞一掬入口漱之,吐於水盆中,水 为之涌沸,沸定,成紫金一探,此示其内丹大药有如此之神妙,岂待穷年卒岁,弄草烧茅之辈可得而见之乎。

经文不日地藏发泄,金玉露形,又其证也。

疏曰:吕纯阳以土瓦石为金,南唐耿仙姑捏雪成银,陈泥丸含汞立乾。

《传道集》云:口中可以乾汞,皆熟之验。

右外药。

  虎跃龙腾风浪厅,中央正位产玄珠。

  果生枝上终期熟,子在胞中岂有殊。

  南北宗源翻卦象,晨昏火候合天枢。

  须知大隐居尘市,何必深山守静孤。

  注曰:此诗言内药之法象也。

夫真一之精,造化在外日金丹,又日真土。

吞入己腹中即名真铅,又名阳丹。

此言虎,即金丹也。

龙者,我之真气也。

我之真气,自气海而上,其涌如浪,其动如风也。

中央正位者,即丹田中金胎神室也,乃丹结聚之处。

玄珠者,运火之际,真精自然运转,沿尾问直透夹脊,上冲泥丸室,颗颗降下口中,状若雀卯,甘香无比,号曰玄珠。

咽下丹田名日婴兄,又日金液还丹也。

夫黍珠之丹,是先天地之气,即真一之精结成,为母、为君、为铅,故《金钥匙》谓之黑铅也,又谓之水虎也。

己之真气,后天地生,为子、为臣、为汞,故《金钥匙》谓之红铅也,又谓之火龙也。

金丹自外来,吞入腹中,则己之真气,自下元气海而上涌,如风浪翕然而奏。

丹若臣之於君,子之於母,其相与之意可知也。

龙虎相交在神室,土釜之中受火符,运育结成圣胎,若果之叉熟,儿之铃生。

十月功圆,脱胎神化无方也。

南北者,子午时也。

宗源者,起首之初也。

晨昏者,昼夜之首也。

子为六阳之首,故为晨用屯卦直事,进火之侯也。

午为六阴之元,故为昏用蒙卦直事,进水之侯也。

一日两卦直事,至三十日终,为既济未济,二卦终而复始,循环不已,故日翻卦象也。

《参同契》云:朔旦屯直事,至暮蒙当受,昼夜各一卦,用之须依次。

既未至晦爽,终则复更始是也。

一日两卦主事,并牝牡四卦,一月计六十四卦,计三百八十四爻,应一年并闰余之数。

乾之t初九起於坤之初六,乾之策三十有六爻,计二百一十六。

坤之初六起於乾之初九,坤之策二十有四,爻计一百四十有四。

总而计之三百六十,应周天之数。

日月行度、交合、升降,不出於卦爻之内。

月行速一月一周天,日行迟一年一周天。

枢天者,斗建之极也,一昼夜一'周天,一月一移也。

如正月建寅,二月建卯是也。

且如正月建寅,如太阳未过官分,以寅加亥,至酉建子,正月斗建临子正酉时也。

如太阳已过官分,以寅加戌,至寅建午,正月斗建临午正寅时也。

上士至人,明阴阳上下J知日月盈亏,行子午火符,日有昼夜?数月应时加喊,然后时合天度,一一依斗建而运之,故日合天枢也,6天枢即斗极也。

《夷门歌》曰:十二门中天,一作月建移。

刻漏依时逐,旋布此其旨也。

至道之妙,妙在於斯。

坎离升降,生产灵药,结成黄芽。

别本云:且如正月建寅,立春戌时指艮,雨水戌时指寅。

故曰:月月常加戌,时时见破军。

金丹大药,家家自有,不拘市朝。

奈何见龙不识龙,见虎不识虎。

逆而修之,几何人哉。

片饷之问,结一宝,珠大如黍米。

古诗曰:将来掌上霞光灿,吞入腹中官殿新。

又曰:大道隐朝市,山中知不知。

  疏曰:金丹因先天之气结成,因人身后天之气而成变化。

风浪之涌,言一身之气与金丹际会也。

玄珠之产,言一身之气与金丹交结也。

日之子午,因日所历。

斗之子午,因初所指,其子午者,地之正方也。

穷而用之,与日斗同运,此乃真师口传。

日之所会则神聚,世谓之月将。

斗之所指则气动,世谓之月建。

时合天度,用日之子午,依斗建运用。

斗之子午,日有昼夜数分,子昼午夜,月应时加喊分,子生午亏。

南北者,以子午言。

晨昏者,亦以子午言。

自子至巳为晨,自午至亥为昏。

此仙道之晨昏,非世问日出没之晨昏也。

天呈又法交节气,以月建加亥交中气加戌,以推各时所指。

彭真人既为《参同契分章通真义》毕,因读五行颠倒不顺行四句,以为泄天地互用之机,分阴阳返复之道,遂迷黑铅水虎,论红铅火龙诀名日《还丹内象金箫匙》,其言虎之体、龙之用,皆论大丹造化。

今无名子借以分言内外二丹,但取其题,不取其文,虽非真一子迷作本旨,然其理亦通。

右内药。

  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卷之二

  原文为『谷J,依文意改为『谷〕。

  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卷之三

  象川无名子翁葆光注武夷陈达云传集庆空玄子戴起宗疏

  黄芽白雪不难寻,达者须凭德行探。

  四象五行全藉土,三元八卦岂离壬。

  炼成灵质人难识,消尽阴魔鬼莫侵。

  欲向人间留秘诀,未逢一个是知音。

  注曰:龙之弦气日黄芽,虎之弦气日白雪,大药根源实基於此。

其道至简,其事非难。

若非丰功伟行,莫能遭遇真师指授玄要也。

盖谓大道肇自虚无生一气,一气生阴阳,日龙日虎。

龙木生火,虎金生水。

木火金水合成四象,四象合而成丹。

丹之成本於土,土无正位,分位四季。

四时不得四季之土,四序不行不能生成万物也。

是以四象五行全藉土也。

壬者,水也,即真一之气,号日真一水也。

生於天地之先,变而为阳龙、阴虎也。

龙虎合而成丹,丹土也,龙木也,虎金也,谓之三性三元,不离真一之水变也。

八卦者,真一之气,一变为天,日乾为父。

二变为地,日坤为母。

乾以阳气索坤之阴气,一索生长男,日震。

再索生中男,日坎。

三索生少男,日艮。

此乾气交於坤气,而生三男阳也。

及乎坤以阴气索阳之乾气,一索生长女,日巽。

再索生中女,日离。

三索生少女,日兑。

此坤之气交於乾气而生阴也。

亦不离真一之水变也,故日三元八卦岂离壬也。

非惟三元八卦不离真一之精,自开辟以来,几有形与名之类,莫不由此而成变化。

真一子曰:真一之精乃天地之母,阴阳之根,水火之本,日月之宗,三才之源,五行之祖。

万物类之以生成,千灵承之以舒惨。

至於高天厚地,洞府名山,玄象灵官,神仙圣众,风雨晦明,春夏秋冬,未兆之前,莫不由此,铅气产出而成变化者也。

修丹之士,得真一之水,万事毕矣。

真一之黍,吞归五内,运火十月,炼尽韦阴,化为纯阳真一之仙,阴魔尸鬼逃遁无门。

仙黄欲留秘旨於人问,未闻有知音者,大有径庭,不近人情故也。

盖善根种而灵骨锺,灵骨锺而仙可冀。

灵骨之锺、善根之种也,不於一生二生,而於无量万亿生中种诸善根,才出头来,飘飘然便有出尘气象。

噫!走骨行尸,一瓶一钵,便欲登仙,神仙中人不易得也,胡不扪己之心,与平几之心有以异乎,无以异乎。

我之仙事亦无涯也,铃也广大变通为己任,独高一世,鹤立鸡常,人笑我为迂疏,我知我非几俗。

赤精亦松乃吾友,蓬莱方丈乃吾家。

自然遭遇异人亲传至道,结合心友,一黍丹成。

仙翁欲向人问留此不传之秘旨,莫怪子期期不遇,怎生得个这般人。

  疏曰:土者,言其会极之地。

壬者,言其生物之初。

真一之水,未成形之气也。

真一之黍,已成形之气也。

四象各怀真土,一四成五,二三成五,四象皆土也。

壬,水也,天一之所生壬在子先,为一阳之首。

壬在子先者,即亥末子初也。

生气之元,五行之先,故皆始於壬也。

真一子曰:真一之精,止成变化者也。

其文出《金钥匙》。

莫不因此铅汞产出,即真一之水壬也。

  好把真铅着意寻,莫教容易度光阴。

  但将地魄擒朱汞,自有天魂制水金。

  可谓道高龙虎伏,堪言德重鬼神钦。

  已知永寿齐天地,烦恼无由更上心。

  注曰:真铅,即金丹也。

地魄,在外药则白虎是也,内药即金丹也。

天魂,在外药则青龙是也,内药即己身也。

朱汞者,在外龙之弦气也,在内已之真气也。

水金者,在外虎之弦气也,在内金丹也。

又谓之朱裹汞,水中银。

已上喻内外二事也。

仙翁勉修真之士,速修金丹以超生死,无虚度日也。

但将白虎擒龙,自有青龙制虎,二气捆缢以产金丹,既得金丹,复将此金丹吞入腹中,擒自己真气,其自己真气恋金丹而结圣胎也。

内之真龙既降,则世外之龙虎自伏。

内炼神魂鬼魄既圣,则世外之鬼神自钦。

非道隆德邵,其龙孰能与於此哉。

体化纯阳,寿齐天地,逍遥物外,自在人问,万念俱空,何烦恼之有。

陆子野曰:地魄乃铅,天魂乃汞,以铅制汞,在彼我耳。

  休炼三黄及四神,若寻众草便非真。

  阴阳得类方交感,二八相当自合亲。

  潭底日红阴怪灭,山头月白药苗新。

  时人要识真铅汞,不是凡砂及水银。

  注曰:三黄四神,金石草木,皆后天地生,查滓之物,安能化有形而入於无形哉。

外内不可以成胎,缀花不可以结子。

真一之气,生於天地之先,杳杳冥冥,不可测度,因二八同类相当之物,合而成亲,捆缢交感之中,激而有象同类者,无情之情、不色之色,正谓乌肝八两、兔髓半斤是也。

此二八相当之同类,合而成亲,则真一之气归於交感穴中,凝成黍粒,斯道妙矣。

潭阴也,日阳也,潭底日红者,阴中之阳也。

阴中之阳为纯阳,而无阴气,故曰阴怪灭也。

乃是虎之弦气,谓之红铅。

山阳也,月阴也,山头月白者,阳中之阴也。

乃龙之弦气,初弦气故日药苗新,谓之黑铅。

铅作汞。

古歌曰:红铅黑汞大丹头,将红入黑是真修。

此之谓也。

圣人以此二物,於一时之中,造化成一粒阳丹。

在北海之中,赫然如日,光透帘幛,即时探吞入腹,点己阴汞,则一身阴邪之气悉皆消灭,亦如晓日初自束海而升,赫然照耀,阴怪悉消灭矣。

阴汞自下丹田,峰顶乍禀阳丹之气,渐渐凝结,萌芽新嫩,故药苗新也。

亦如月之朔旦,与日相交,乍禀太阳之气,日没时则吐微光西方,於庚上状若蛾眉,月光新嫩,如药苗新也。

此咏内外二药之法象也。

《西华经》曰:阳中之阴名日媳女,阴中之阳名日金公。

此乃壶中夫妇,紫府阶梯,悟之者神仙现在目前,迷之者尘沙杳隔万里。

夫外药之真铅真汞,即龙虎初弦之气也。

内之真铅真汞,即金丹与己之真气也。

时人要识真铅汞,只此是真,此外皆非真道。

此二真物,能化有形而入於无形,为真人仙子。

乃.若几砂几汞,岂可比伦哉。

疏曰:丹经传於世者,多用砂中抽汞名为真汞,或用朱砂名为金体。

转炼为丹,费财既多,费岁月亦久,成功则少。

纵使有成,服之丧生者多矣,皆未识真铅真汞者也。

  不识玄中颠倒颠,争知火裹好栽莲。

  牵将白虎归家养,产下明珠似月圆。

  馒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

  草阴剥尽丹成熟,跳出樊笼寿万年。

  注曰:以人事推之,男儿固不可有孕,火裹固不可栽莲。

然神仙玄妙之道,有颠倒颠之卫,辄使男儿有孕,亦犹火裹栽莲也。

何则日离为男反为女,月坎为女反为男,此颠倒颠之义也。

二物颠倒,则能生丹。

以丹点已阴汞而结圣胎,养就婴兄,即是男儿有孕,亦犹火裹栽莲,岂非颠倒颠乎。

故仙翁读《参同契》曰:五行逆兮,丹体常灵常存。

言水逆而土,土逆而木,木逆而金,金逆而火,火逆而水,此颠倒颠之深旨也。

  颠倒颠之义明白也。

青龙白虎,元是真一之精变为二物,分位东西,实同出而异名也。

真一之精属汞,汞为龙,在东,故真一之精居东也。

白虎本是真一精之子,寄体生在西,其家在东束也。

故仙翁曰:金公本是东家子,送在西邻寄体生。

认得唤来归合养,配将姹女作亲情是也。

金公者,铅也。

姹女者,汞也。

以铅点己之汞而结为圣胎,所以牵将白虎归家养,配以青龙结为夫妇,产个明珠似月圆也。

○似月圆者,修丹之士,先取上 西畔半轮之月,得阳金八两。

次取下 东畔半轮之月,得弦水半斤。

以此两个半轮之月,合气而生丹,故得金丹一粒似月圆也。

亦如道光禅师谓,灵丹一粒,其重一斤。

此乃两个八两合成一斤而言之,与仙翁月圆之意亦同。

此比喻外药法象也。

及得此丹吞入己腹中,则金丹却为白虎,又牵此白虎归己腹中,配以己汞,然后运阴符阳火,循历六十四卦,煅炼成金液还丹,一粒亦重一斤,似月圆也。

此比喻内药法象也。

内丹所以似月圆者,盖运火之卦,一卦有六爻,六十四卦计三百八十四爻,象一斤三百八十四铢也。

外丹所以似月圆者,一斤乃上下二弦,半轮二八之数,故似月圆也。

《参同契》云:上弦兑亦八,下弦艮亦八,两弦合其精,乾坤体乃成。

二八应一斤,易道正不倾。

故真一子曰:上下两弦,一,斤之数分三百八十四铢,以用运火符爻所是也。

仙翁指示月圆之意,要使学者洞明造化之指,分内外二八之数,不可一槩而论之也。

火非人间火也,元始之祖气也,阴阳之气而无质者也。

亦无药可守,谩言而已。

青霞子曰:鼎鼎非金鼎,炉炉非玉炉。

火从离下发,水向坎中符。

三性既会合,二物自相拘。

固济胎不泄,变化在须臾。

高象先曰:天地捆缊,男女姤精。

四象五行随辐辏,昼夜屯蒙法自然,焉用孜孜看火候。

此言世间之鼎炉,乃自然鼎炉中之火也。

但安神定息,任其自然,调文治武,则符刻漏不得分毫差忒,不半时辰,立得丹饵。

然后复依此进退,阴符阳火,运用抽添,防危虑险,十月功圆,剥尽群阴,体化纯阳,跳出尘笼寿万年也。

此方为金液还丹也,尚未能入妙,更抱一九载,使气归神,方为九转金液大还丹也。

於斯时也,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矣。

  疏曰:汞者,太阳流珠也。

得金华而结金丹,本因太阳流珠而生。

太阳流珠又因东方青龙而生,故为东方之子,金公是也。

金公,金丹也。

本是东家之子,太阳流珠寄体於西方金华而生,张随注《参同契》云:一月三十日,三百六十时,象小炉鼎。

一年十二月,卦气节度、火侯进退,象大炉鼎。

推荡成六百篇,非世间之火也。

神仙嗟凡人不识真火,故设卦爻而象之。

夫卦者,火之筌蹄也。

见火之用,卦爻可忘。

无名子之注本此也。

  要知产药川源处,只在西南是本乡。

  铅见癸生急须采,金逢望远不堪尝。

  送归土釜牢封固,次入疏珠厮配当。

  药重一斤须二八,调停火候托阴阳。

  注曰:《西华经》曰:药生西方,收归戊己。

探及其时,下功有日。

夫西南坤地,虎生处也。

坤方又是月所生之处,故日本月。

是金水之精,上下两弦合气成丹。

是以金丹药村土产川源之处,实出於坤地也。

铅遇癸生,时将丑也。

金逢望远,月将亏也。

月之圆存乎口诀,时之子妙在心传。

周天息数微微数,玉漏声寒滴滴符。

此真人口口相传之密旨也。

陆思诚作《悟真篇后序》云:以此诗传者,多谬以铅为若字,以金为如字,甚失仙翁旨意。

铅与金即金丹也。

陆公发其 瑞救鲁鱼之失,秘其源惧竹帛之传。

吾侪亲授师旨,当自知之。

如或不然,空玄之中,去地五丈。

黍米之珠,未易得也。

奈何纷纷傍门,以圭丹为铅金,在天癸时探取,真同兄戏。

又有坤纳癸之说,如叶文叔者,可付之一笑。

盖金丹以癸日子时下工,不得逾时过刻,是以急探也。

望日既远,月亏气喊,故不堪尝也。

盖癸日遁得壬子时、天壬地癸会于北方,故朱震《易传》曰:晦日朔旦,坎月离日会于壬癸。

坎月戊也,离日己也。

又曰:三日暮震,象月出庚。

八日兑,象月现丁。

十五乾,象月盈甲壬。

十六日日一巽,象月退辛。

二十三日艮,象月消丙。

三十日坤,象月灭乙藏癸。

晦日朔旦,月中坎水流戊,日中离火就己。

此乃天机要旨,当以口诀,难以书传,未遇真师,徒尔妄意强猜穿凿而已。

饵丹归丹田土釜之中,固济胎不泄,运火飞流珠之汞以配之,则胎结圣矣。

乌肝八两、兔髓半斤,合成一斤,故日药重一斤须二八也。

火实无火,不过假托阴阳二气,调停而运用耳。

  疏曰:人因癸生之时,或探天癸,或遁时癸,安知《悟真》之秘旨。

时将丑者,言时已过也。

月将亏者,言日已过也。

日时既过,铅已息者将消,金已盈者将亏。

探之无有,尝之无效,《易》日…水流湿,火就燥。

流就者,水火之性也。

戊己者,水火中之土也。

水流火就,皆怀戊己以生成。

壬癸者,日月藏用之地也。

戊己者,日月显明之方也。

壬癸拱子,戊己拱午。

子午朔望,日月魂魄,金丹之妙用也。

详见一月小周天数中。

阳为火也,阴亦为火也。

火实无火,乃天地日月之精气,假托而运用之。

  万卷仙经语总同,金丹只此是根宗。

  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在乾家交感宫。

  莫怪天机都泄漏,只绿学者自愚蒙。

  若人了得诗中意,立见三清太上翁。

  注曰:万卷仙经,至当归一,莫不以龙虎二八初弦之气为丹之质,但依坤母生成之理逆而修之,得丹之后,种在乾父交感之官,以运符火。

修丹至要,不出铅火二字,铅火为大丹之本。

仙翁於此泄尽天机,学者皓首迷蒙,何不近取诸身,以明至道,结成一黍,立宾于天。

疏曰:崔公《入药镜》云:产在坤,种在乾是也。

产在坤,先天气外药也。

种在乾,后天气内药也。

坤母生成之理,坤位西南,月出於庚,金水生成,两弦妙用,此产在坤也。

乾父交感之官,中官北海,犹乾之在西北,饵丹於中,铅汞交感,以成变化,此种在乾也。

铅者,白虎也。

火者,青龙也。

白虎之弦气铅,亦为水青龙之弦气火,非凡火。

铅者,月之精,生於水,成於金,有质而有气,天地妙化之根也。

火者,日之精,生於木,克於金,有气而无质,天地发生之本也。

故日修丹之要、大丹之本,不出铅火也。

陆子野曰:地为坤位,我是乾宗。

藉彼坤中生物之气,自种灵根於家国之下,以成圣胎尔。

万卷千经理不过此也。

  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实然稀。

  束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

  戊己自归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

  是知太一含真气,十月胎圆入圣基。

  注曰:三五一,不离龙虎也。

龙属木,木数三,居东。

木能生火,故龙之弦气属火。

火数二,居南。

二物同源,故三与二合成一五也。

虎属金,金数四,居西。

金能生水,放虎之弦气属水,水数',居北。

二物同官,故四与一合成二五也。

二物之五交於戊己之中官,中宫属土,土生数五,是为三五也。

三五合而成丹,丹者,一也,故日三五一也。

此三个字,自古迄今,能合三五一而成丹,能了达婴兄者,实稀有也。

一即金丹也。

婴儿者,即丹也。

丹是一,一是真一之气,天地之母气也。

己之真气,天地之子气也。

以母气咽归五内,以伏子气,犹猫伏鼠而不走也。

子母之气相恋,於胞胎之中结成婴儿之一,故日太一含真气,言含真一之气,如人怀胎十月满足,然后降生圣胎,亦如之十月功圆,自然神圣,故日十月胎圆入圣基。

后人以肾为婴兄,安有如此之功。

  疏曰:一二三四五生数,生则有兆而未成形,非世问有质之五行,天地虚无之气,此为先天。

六七八九十届成数,成则有形,非先天无质之五行,此为后天。

天一地四为五,合中五成十。

天三地二为五,合中五成十。

两五相偶,亦合为天数二十有五。

金丹因先天五行成丹,故只取五行生数。

肾为婴儿,心为妮女,出於内外二景。

存想神鬼之法皆阴也,是以无功焉。

右分内药。

  五-实四韵一首以象太一之奇

  女子着青衣,郎君披素练。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恍惚裹相逢,杳冥中有变。一作夫妇若相逢恩情自相恋。一霎火焰飞,真人自出现。

  注曰:女子者,龙之弦气也,阳中之阴,故日女子,又名木姬。

生於青龙,故着青衣也。

郎君者,虎之弦气也,阴中之阳,故日郎君,又名金郎。

生於白虎,故披素练也。

有质可见者,后天地生滓质之物类也,以其有质,故可见而不可用也。

无形可睹者,龙虎二八初弦之气也,以其有气而无质,故不可见而可用也,实探铅之枢机也。

恍恍惚惚、杳杳冥冥者,混元真一之气也,生於天地之先不可测度。

恍惚中有物者,龙之弦气也。

杳冥中有精者,虎之弦气也。

二孩之气在於恍惚之中、杳冥之内,捆缢相逢,磅砖相恋。

故得真一之气灵非有,变而为一黍之珠,此无中生有之妙也。

真人者,金丹也。

圣人将一年火侯擭於一个时辰中,又於一个时辰中分为六侯,先於两候中运火煅炼,立得真一之气,结成一粒之珠,现在北海之中,大如黍米。

岂非一霎时火,真人自出现乎。

此道至妙至玄,苟非遭遇真师,口授真诀,其孰能与於此哉。

仙仑咏此一章,所以五言四韵一首,表五行四象而成一粒之黍珠也。

丹虽是真一之气所变,苟不因龙虎二弦之气相交,则亦不能成丹矣。

盖龙虎并二弦者四象,四象交会於中官而成丹。

丹土也,乃真五行也。

老君曰:五行即是药,四象不可阙是也。

故五行四象合而成丹,所以仙翁日五言四韵一首,以象太一之奇者,此也。

阳子曰:此诗八句,括尽一部丹经之妙用。

首句是乾家事为木汞,属我。

二句是兑家事为铅,属他。

三句则生人物矣,四句可以炼丹,五句为入室下功,六句乃防危杜险,七句即丹成九转,八句为行满三千。

仙师布流此诗者,惟欲指出先天混元真一之气,即太一所舍之物气,学者可不求师乎。

  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卷之三竟

  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卷之四

  象川无名子翁葆光注武夷陈达灵传集庆空玄子戴起宗疏

  绝句六十四首以按六十四卦

  赫赫金丹一日成,古仙实语信堪听。

  若言九载三年者,总是推延拟日程。

  注曰:金丹大药,下工不逾半时辰,立得吞饵。

此言一日者,皆圣人促一年气候於一月之中,又促一月气侯於一日之中,又促一日气候於一时之中。

通而言之,谓之一日成仙也。

故仙翁曰:以时易日法神功是也。

金丹入口,立跻圣地,明验如之速,岂三年九载,迁延岁月,以拟日程乎。

古仙张果老诗曰:赫赫金丹一日成,黄芽不离水银坑。

功成虽未三周变,开炉已觉放光明。

即此道也。

上阳子曰:炼丹之法,要知他家活子时也。

非天下之至妙,孰能与於此哉。

  日月三旬一遇逢,以时易日法神功。

  守城野战知凶吉,增得灵砂满鼎红。

  注曰:太阳太阴,一月一次相交,人知而则之,移一月为一日,移日圣为一时。

守城则沐浴罢功,野战则龙虎交斗。

神功者,进水之度也。

苟或阴阳错乱,日月乖戾,外火虽动而行,内符闲静而不应。

有道之士,进退水火知吉凶,旋斗历箕时合天度,自然灵胎密运,神鼎增辉矣。

  疏曰:以时易日者,时中自有子午,其阴阳始终,皆与天地日月同度。

箕斗之缠在艮寅之位,阳火在子,火丑未畅,束北艮乡,去寅不远。

太阴魄藏亦在艮乡,箕斗之宿,又为火长生之位,皆与同度。

《参同契》云:始於东北箕斗之乡是也旋而右转,为三日,月生於震庚。

旋而左转,为正月,火生於寅月,卦为泰。

  月才天际半轮明,早有龙吟虎啸声。

  便好用工修二八,一时辰内管丹成。

  注曰:月之半轮者,一八之数也。

仙翁指龙虎,皆一八之数,合而成二八也。

此时水源至清,有气而无质者也。

一年之中止有一日,一日之中止有一时,一时之中分为六侯。

下工不出两候,立得金丹一粒服饵,余四候别有妙用。

此皆天机,不书竹帛,口传心授。

仙翁亦不敢成文漏露,但寓意於篇诗中,混而言之日..一时辰内管丹成。

叶文叔不明此理,不得斯卫,却言药成於一时,非止用一时,茫然不知指归,私意妄揣,诚可笑也。

若言非用一辰,又得转旋日程也,奚为至简至易耶。

玄哉妙哉,斯道非人问世上可得而闻也。

馑按:大丹火既,日伏睹。

圣工`人始於下手工夫之际,造铅之初,盗混元一大周天之气,夺三万六千之正数,聚於乾坤之鼎,会於生杀之舍,夺尽天地之数,夺尽日月之数,夺尽龙虎之数,夺尽生成之数,夺尽阴阳之数,夺尽五行之数。

擒於一时辰内,制造金丹一粒,其大如黍,其重一斤,至灵至贵,至圣至神,至简至易,为天地之精,作一身之主宰,可谓贼天、贼地、贼阴、贼阳,宇宙在乎手,万化在乎身。

成至真仙,子宾于上帝。

故我仙黄日..一时辰内管丹成,岂妄语哉,此其证也。

  疏曰:半轮者,一八也。

上弦之八金,阳也。

下弦之八水,阴也。

合二八於一时,立得金丹一粒。

此神仙之亲传天地之玄机,非俗士可以妄猜。

世之用一时者,或遁德合,或遁戊己,或遁癸,或取月建,或用将,或取天呈所指,或取冬至,或取阳兴,或取癸降,或以意到中官,或取钻簇七政,或取五行都聚,或取五行生旺墓,或取甲庚丙壬,或取三日四时,或用活子时,或用本生时,或陕倒生,或用日月之正中,或用日月相望,或用日月合壁,或用心肾交媾时,或'取亥子人问,或取地气三元,或取上下二弦,或取东星成室,或日月宿直,或取七元建时。

皆云始於一时交媾,从此用功。

世人行之未有神仙者,盖不知一时管丹成,丹之成不出於一时之内,立得服饵,又何在推延日程耶。

  先把乾坤为鼎器,后搏乌兔药来烹。

  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

  注曰:日月本是乾坤精,故圣人以乾坤喻为鼎器,日月喻为药也。

乾坤即真龙真、虎也,药物即龙虎之弦气也。

魏真人曰:鼎鼎元无鼎,药药元无药。

圣人假托名立象,借喻如此,其要只此真龙真虎初弦二气,交媾凝炼,真一之精,结於北海中官之内。

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

黄道即中官,金丹凝结生成之处也。

  疏曰:仙经此云以乾坤为鼎器,坎离为药物。

乾坤、坎离、鼎器、药物一类,向无形无名,只以乾坤真龙虎,此金丹外龙虎也。

彭真人所注《参同契》,坎戊月精,象水中生金虎。

离己日光,象火中生木龙。

此金丹内龙虎也。

名曰体异,皆借喻也。

二物若龙归黄道,自然交媾成丹,蛮强分何者,为龙虎之定体,但息不能知黄道媒合尔。

  离坎若还无戊己,虽含四象不成丹。

  只绿彼此怀真土,遂使金丹有往还。

  注曰:《参同契》曰:离己日光,坎戊月精。

故离之己,象龙之弦气也。

坎之戊,象虎之弦气也。

未戊与己,是真土之一体,分居龙虎二体之中,故日彼此怀真土也。

龙虎苟无土,安能合并四象,会於土而成丹也哉。

只缘彼此各有土气,二土乃合并而成刀圭。

是以龙虎交,则戊己合也。

戊己合为一体,则四象合而成丹也,所以金丹有返还者也。

吕真人云:二物会时,为道本五行全处,得丹名者此也。

  疏曰:离阳也,己阴也。

火以地二生,天七成,中含五土。

火内暗外明,离卦中虚,皆阳含阴也。

坎阴戊阳也,水以天一生,地六成,中含五土。

水外暗内明,坎卦中实,皆阴含阳也。

坎中有金,离中有木,为四象。

坎中流戊,离中就己,各怀真土。

四象合,则戊己阴阳二土会而为一,则五行全矣。

返本还源,七返九还,金丹即成。

  日居离位反为女,坎配蟾宫却是男。

  不会个中颠倒意,休将管见事高谈。

  注曰:日中乌属阴,故为离女。月中兔属阳,故为坎男。苟不知颠倒之妙,徒自高谈,亦犹以管窥天者也。

  疏曰:颠倒者,不以阴为阳,是为阴中取阳。

不以阳为阴,是以阳中取阴。

阴为阴,阳为阳,顺行者,世之常道也。

阴取阳,阳取阴,逆行者,仙之盗机也。

五行颠倒,阴阳互用,世罕知之,故日五行逆兮,丹体常灵常存。

又日皆因兄产母,此之谓也。

天下之兔皆牝,惟月中兔皆牡,兔望月成孕,故知月兔属阳。

  震龙汞出自离乡,兑虎金生在北方。

  二物总因儿产母,五行全要入中央。

  注曰:汞为震龙,属木。

木生火,木为火母,火为木子,此常道之顺也。

及乎朱砂属火,火为离,汞自砂中出,却是火返能生木,故日儿产母也。

太白真人歌曰:五行颠倒卫,龙从火裹出是也。

仙翁所以言汞生离,不言砂中汞生者,盖砂中汞谓之真汞,又日火中汞。

故取其真汞而言之,是以言汞而不言砂也。

铅为兑虎,属金。

金生水,金为水母,水为金子,此常道之顺也。

及乎黑铅属水,水为坎,银自铅中生,却是水返能生金,故日儿产母也。

太白真人歌曰:五行不顺行,虎向水中生是也。

仙翁所以言铅生在坎,不言银生者,盖铅中银谓之真铅,又日水之铅。

故取其真铅而言之,是以言铅而不言银也。

二物互相生产而成四象,会合中央而成五行。

五行合,则金丹结也。

故日五行全要入中央。

中央,即中官太极也。

后人以心肾气液为龙虎、铅汞,言虎是肾之气,而肾属水为虎,向水中生。

言龙是心之液,而心属火为龙,从火裹出。

此言有同儿戏尔,欲成大药,岂可戾乎。

  疏曰:或问予曰:养命者,皆以心肾为龙虎,铅汞气液为水火,冀其升降交媾,以结圣胎。

至於施肩吾所编《锺吕传道集》亦云:肾中生气,气中真一之水。

心中生液,液中正阳之气。

内丹药村出於心肾配合交娠,日得黍米名个金丹大药。

今《悟真篇序》乃云:分心肾为坎离,欲望结成还丹,一不亦远乎。

无名子於取坎离之诗注云:以心肾为坎离,则天地远矣。

此诗之注又云:以心肾气液为龙虎铅汞,有同兄戏。

然则心肾气液非金丹大药乎,予应之曰:正阳云:心肾即非为水火,不知水火是何物。

石杏林云:气产元非肾,神居不在心。

道光云:握固休推心肾。

陈泥丸云:心肾元来非坎离。

今《传道集》以心肾气液传子母,行夫妇,为铅汞龙虎坎离,盖借人身心传气液,以曲譬阴阳,明其妙用耳。

昧者不得真传,遂一为实言,大道远矣。

何不参究《传道集》中有,云:体用不出於阴阳,造化皆因於交媾。

至哉其言乎。

  咽津纳气是人行,有物方能万物生。

  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

  注曰:世人所谓咽津纳气者,皆后天地生,至阴之物也,非真服气也。

夫真服气者,先伏而后服气也。

经曰:伏气不复气,不服顺服气。

服气不长生,长生须伏气是也。

夫真一之气,混於杳冥恍惚之中,难求难见,圣人以法伏之,故得杳冥中有精,恍惚中有物,变化毁炼成丹,服归丹田之中,则万物化生也。

故日有物方能万物生也,以其有真种子故也。

若无真种子,万般作用,劳而无功,空铛水火,望作何为。

所为真种子,即真铅也。

  疏曰:运金液入脑,自上将入丹田,亦是咽津也。

运外阴阳真气,亦是纳气也。

非以咽津纳气为非,特以无真种子,则徒劳无功。

若无真种,则咽者咽纯阴之精,纳者纳后天之气。

内无后天之母气,则天地阴场、之真气,不与一身之子气相恋合而凝结矣。

伏者,如猫捕鼠,制而伏之,不敢动也。

服者,如鱼吞水,入者即出,不能存也。

又日伏者,伏天地之气,结而成丹也。

服天地之气,结而成丹,吞入丹田,而后阴符阳火,天地皆归以育金液还丹,而成圣胎也。

  华岳岩前雄虎啸,扶桑海底牝龙吟。

  黄婆日解相媒合,遣作夫妻共一心。

  注曰:华岳者,西山月出之处,以象虎也。

雄虎,乃虎之弦气也,阴中之阳,故号於雄虎也。

扶桑者,束方日出之处,以象龙也。

牝龙,乃龙之弦气也,阳中之阴,故号於牝龙也。

二物问隔,在束在西。

媒者,黄婆使之交合,结为夫妇,以产玄珠黄芽也。

  疏曰:《参同契》龙呼虎吸、龙夫虎妻,以二物之本体相克,而为雌雄。

《悟真篇》雄虎牝龙,以二物之阴阳相交,而为雌雄。

是以龙虎互为雌雄,不可以一言论也。

  调和铅汞要成丹,大小无伤两国全。

  若问真铅何物是,蟾光终日照西川。

  注曰:驱龙则火汞飞扬,驾虎则水铅闪炼,捆缢造化一粒黍米,先天气成,何伤之有,故日大小无伤两国全也。

夫龙大虎小,阳尊阴卑之义也。

金丹因上下两弦金水溶成,名日真铅。

蟾光者,金水之精,属阴也。

经曰:照者,与日交光之旨,象阴阳交合之义。

西者,金方也。

川者,水也。

圣人於八月十五日,合金水二气,结成金。

液之精者此也。

月上弦属水,下弦属金,故仙翁以西若金之方,以川为水之体。

然月.未尝能终日照,惟下弦之月,日初出现,来畔金之光,於南方丙上,至日午时,没於西方庚。

上弦之月,日午时现西畔半轮,水之光出於东方甲上,至日没时,升到南方丁上。

两个半轮月,合为金水圆图之光,共成终日之照。

喻如龙虎合两孩之气而生丹也。

故日若问真铅何物是,蟾光终日照西川也。

  疏曰:上下二弦月与日相照於昼,取其金水之至清也。

望日月与日相望於夜,取其金水之至旺也,清者有气而无质也,旺者无质而有质也。

清时二八互为阴显,旺时二八全为一体,则而象之,金丹立成。

上经云上弦金半斤,今日上弦属水。

上经云下弦水半斤,今日下弦属金。

是知上弦金半斤,无月之日者一半。

上弦属水,言月之黑者一半。

白者金,黑者水,故互言之,以显二弦金水各半斤,而成二八之妙。

下弦亦然,或者不其妙,则疑之矣。

  竹破须将竹补宜,覆鸡当以卵为之。

  万般非类徒为巧,争似真铅合圣机。

  注曰:竹器破矣,用金木之类补之可乎。

此叉以竹补之,然后器用完也。

雏将覆矣,土石之物抱之可乎。

此叉以卵覆之,.然后谷音生焉。

陶真人曰:竹断须竹续,木破须木补。

屋破用瓦盖,人衰以类生。

修真者若非同类,功用徒劳。

《参同契》曰:同类易施功,非类难为巧。

欲作服食仙,当以同类者。

盖人察天地之秀气以有生,真铅是天地之母气,托同类之物,孕而育之。

故真铅为母气,我真气为子气,岂非同类之至妙者乎。

是以合至圣之深机,自然之大道也。

  疏曰:陶真人名植,有别录三品至药秘传於世。唐敬宗朝,宝历元年八月十五日,浙束明州鄞县四明山大梅峰梅福仙人台上,白日上升,具有碑记在台下。

  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在虚无合自然。

  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注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圣人故强名之曰道,强名之日混元真一之气。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圣人以同类二八初弦之气,感而遂通,降灵象空玄之中,一粒如黍,饵在腹中,立乾己汞,化为纯阳之躯,与天地同久。

朝元子曰:死生尽道由天地性命,元来属汞铅,此非我命在我不在天乎。

  西山白虎正猖狂,束海青龙不可当。

  两手捉来令死斗,化成一片紫金霜。

  注曰:此言外象也,释在前律诗:五行全处龙虎蟠注内。

紫金霜,即金丹也。

海蟾翁曰:左手捉住青龙头,右手拽住白虎尾。

一时将来一口吞,思量此物是甘美。

算来只是水中金,妙达玄机真要理。

此其证也。

或有未闻至道者,以意乱猜,以两手作两兽解‘,可笑也哉,远之远矣。

  安炉立鼎法乾坤,缎炼精华制魄魂。

  聚散捆组成变化,敢将玄妙等闲论。

  注曰:积诸阳气为天,在上而不润下。

积诸阴气为地,在下而不炎上。

即天地不交也。

不交,焉能造化而生万物也哉。

盖天虽为至阳之物,而有一阴之气在其中,故能降地。

地虽是至阴之物,而有一阳之气在其中,故能升天。

二气捆缢,万物化醇,此以二气交合而成变化。

金丹之道,安炉立鼎,暖炼精华,以制魂魄,莫不取法於天地子母。

歌曰:精交无用药,气合无言语。

金丹以气与类,结而成之,故日药逢气类方成象也。

始自无中生有,复自有中生无。

无形而能变化,是以变化无穷,此乃天机,安敢饶舌。

  疏曰:始自无中生有,此言外药,凭虚无真一之气,无质生质。

非是有中生有,以有质之物而为之也。

复自有中化无,此言内药因外药成象,吞入五内,点化四肢百骸之有形而为气也。

无形而能变化,此言内外既成,化气成神,抱元九载,神而无形,变化不测。

人能知无中有至道,则可渐次而化矣。

  俗谓常言合至道,宜向其中细寻讨。

  能於日用颠倒求,大地尘沙尽成宝。

  注曰:真铅真汞,不为日用之问,颠倒修之,大地尘沙尽成宝。古歌曰:朝朝只在君家舍,日日随君君不知。

  异名同出少人知,两者玄玄是要机。

  保命全形明损益,紫金丹药最灵奇。

  注日.;太上曰: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又曰: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方其无也,真一之气不可见也,故为天地之始。

及其有也,真一之气化而为黍,现於空玄之中,故为万物之母。

在天日离为汞,在地日坎为铅。

其本则同,其出则异。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

修真之功,执此二者玄机,以明损益,以治修身,则形可全而命可保也。

所谓二者,阴阳二气而已。

所谓损者,五行顺兮,常道有生有灭是也。

吁,纯阳紫金之丹,立为天地之始,出为万物之母。

其日紫金丹药最灵奇,当知仙翁叹莫不尽之深意也。

  疏曰:在天日离为汞,火炎上为离。

本乎天者亲上,木中生火为铅。

天阳而含阴,肃肃之阴降自天。

在地日坎为银,水润下为坎。

本乎地者亲下,水中生金为铅。

地阴而含阳,赫赫之阳升自地。

夫天地奠位,日月成象,皆是水阴火阳二气所变。

火炎而轻清,外明内暗。

水润下而重浊,内明外暗。

天地日月既有形矣,而后五行又各成形於天地之问。

金击之有火,溶之成水。

木钻之有火,绞之成水。

土以火生,以水润金。

木者,非火之交也。

金木土之中,水火二气无所不在。

水火不能自生人、自杀人。

至於金木土不能自杀人,叉待人用之,而后能此。

五行之水火,又得其气之全者也。

天地万物,皆不出乎五行,五行又不离於阴阳,阴阳同出於太极,此出同而名异也。

其本则同者,玄牝之根,同出於真一之太极。

其出则异者,真一之气各分,为阴阳之玄牝,此本同而出异也。

玄牝两者同出於太极混一之气,既成形矣,禀性得其纯,分居得其所,颠倒修之,紫金丹药可以成矣。

  黑中有白曰丹母,雄裹藏雌是圣胎。

  太一在炉宜慎守,三田宝聚应三台。

  注曰:铅中取银,是为丹母。

朱裹抽汞,乃为圣胎。

二物能感化真一之气,结在太一炉中。

惟在精调火候,恬守规模,不使分毫差惑,方得三性会合,结成丹宝,上应三台。

太一者,真一之气也,故日太一含真气也。

  疏曰:铅中取银,朱裹抽汞,皆是假借外物,以寓阴阳互用之理。

世人不知,妄以修炼服饵,妄以笺注迷作,误人多矣。

无名子於金鼎欲留朱裹汞,赤龙黑虎合束西二诗注文,皆言亦犹铅中银、朱裹汞。

犹者,譬如也。

参三诗而深究之,乃知二物之妙,果能感化真一之气,岂几铅、几汞之所能为哉。

  偃月炉中玉药生,朱砂鼎内水银平。

  只因火力调和候,种得黄芽渐长成。

  注曰:偃月炉者,阴炉也。

中有玉药之阳气,虎之弦气也。

朱砂鼎者,阳鼎也。

中有水银之阴气,即龙之弦气也。

金丹只因此二弦之火,调停和合之力,种得真一之芽,长在黄家结黍珠也。

  未炼还丹莫隐山,山中内外尽非铅。

  此般至宝家家有,自是时人识不全。

  注曰:龙不在束淇,虎不在西山。

家家自有,逆而修之,还丹可冀。

纵识朱砂及黑铅,不知火候也如闲。

大都全藉修持力,毫发差殊不作丹。

注曰:金丹造化,全藉丁公。

毫发差殊,失之千里。

是以圣人传药不传火,须共神仙子细论。

  疏曰:朱砂黑铅,非有质之物,真龙真虎是也。

识此而不识火侯,亦不成丹。

道光词云:三人同志慎忘危,进火工夫子细。

陈泥丸诗云:若无同志相规觅,时恐炉中火候非。

是以修持多赖真友,若使毫厘有差,丹不可成。

铃遇真师,方明大道。

心传火侯,不载文字。

渊乎玄机,上天所视。

风生有绿,知之速修。

  四象会时玄体就,五方行处紫光明。

  脱胎入口通神圣,无限神龙尽失惊。

  注曰:龙虎交娠,则四象会而五方行矣。

四象五方会合,则真一之体结如黍珠,紫色光明矣。

密运于时,夺归入口,通圣远神,无限神龙,孰不惊愕而钦仰也哉。

  始於有作人争觅,及至无为众始知。

  但见无为为道体,不知有作是根基。

  注曰:世有学释氏性道,执此一切有为皆是妄者,以其语毁老氏命道。

此乃知其一不知其二,窥其门墙而未升堂入室者也。

乌知修命之道,始於有作,炼丹以化形,中则有为,炼形以化气,终则无为自在。

面壁九年,抱一以空其心,以见其性,性即神也。

神性一体,变现无方,九载功毕,气自成神,神自合道。

故形与神俱妙而不测,神与道合而无形。

形既无已,可得谓之有为有作而为幻化乎。

安知性非命,命非性耶。

强而分之日性、日命二混而一之,未始有以异也。

故自有作以至於无作,有为以至於无为,有形以至於无形也。

斯道至大,非中下根气所能知。

故仙翁作诗以示后学,勿但见无为为要妙,而不知有为为有作,实无为为无作之根基也。

别本注曰:始於有作人争觅者,於一阳来复之时,取两弦金水之气,人须有知觉者,虽鬼神莫能知,着龟莫能测也。

及乎金丹成就,变化无穷,则众人不得而知也。

人但见无为之为要妙,又岂知探取阴阳,凝结铅汞,实在於起首下手之立根基而有作也哉。

  疏曰:有为无为,分性命二宗。

先须循序各备,自始而中,自中而终。

结丹一时,怀胎十月,抱一九载,方能混而一之为无形之妙,方能至於命非性、性非命之玄矣。

世人混以性宗为金丹命卫,既无自悟之真空,诅以口耳之学,弃有执无之顽空,以敌生死,以为本来天性是金丹者多矣,安能各尽性命之大道乎。

  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

  有无由此自相入,未见如何想得成。

  注曰:恍惚之中有象者,龙之弦气也。

杳冥之内有精者,虎之弦气也。

二弦皆有气而无质者也。

恍恍惚惚,杳杳冥冥,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者,真一之气也。

真一之气,至灵而无形者也。

真一子曰:无者,龙也。

有者,虎也。

无者,汞气也。

有者,铅气也。

无因有激之而有象,有因无感之而有灵。

故得黍珠悬空,紫霜耀日也。

彼哉兀兀存想尘埃心地者,亦可悲矣。

  疏曰:《参同契》 云:有无相制,上闲则称有,下闲则称无。

彭真人通二十义,分作两义解之。

今无名子引有无相制意义,此乃大丹之要秘,在铅火二字之义。

今详此诗,上列恍惚杳冥,下总以有无,则当从上闲、下闲之义q然则又不可拘於注文也。

有无相制,《金碧上经》云:以为两无宗一有矣。

达士悟道,岂在执文,若能透彻,随用皆合。

  欧冶亲传铸剑方,锁娜金水配柔刚。

  炼成便会知人意,万里诛凶一电光。

  注曰:欧冶铸剑,天常遣神女为之传炉,制以金水,配以柔刚,炼成宝剑之后,诛凶剪恶一电光,顷其灵如此。

圣所作还丹,铸剑亦如之。

以天地为炉冶,以阴阳为水火,配以五行,制以神气,炼成之后,能曲能直,能柔能刚,能善能恶,能圆能方。

心有所思,意有所适,则已知人之意,而飞动诛剪一电光耳。

此乃自然神剑也。

修丹之士若无此剑,犹取鱼兔而无荃蹄也。

仙黄托欧冶铸剑之事而言之,实玄珠之罔象也。

罔象者,天机秘诀也。

  疏曰:炼铸之剑,用所当用。自然之剑,乃还丹还质变化之神,亦犹欧冶所铸之剑,而有灵神也。

  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卷之四

  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卷之五

  象川无名子翁葆光注武夷陈达灵传集庆空玄子戴起宗疏

  内外药 #

  用将须分左右军,饶他为主我为宾。

  劝君临阵休轻敌,恐丧吾家无价珍。

  注曰:此章明火候作用也。

将者,火也。

左为文火,右为武火。

圣人缩一年火侯於一月之内,缩一月火候於一日之中。

夫运火自子至巳六辰属阳,蒙春夏发生之德,故为文火,居左谓之阳火。

自午至亥六辰属阴,蒙秋冬肃杀之刑,故为武火,居右谓之阴符。

饶他为主我为宾者,主为阳而雄,好争也。

宾为阴而雌,好静也。

即是守雌而不雄,持静而不争,此虑险防危之意,畏敬之至也。

兵法曰:以逸待劳。

又曰:致人而不致於人。

此之谓也。

道之用,存乎水火。

水火之用,存乎人。

先言刻漏以分子午,次接阴阳以为化基,搬六十四卦於阴符,鼓二十四气於阳火。

天关在手,地轴由心。

回七十二侯之要津,钻归鼎内。

夺三千六百之正气,辐奏胎中。

运用有方,抽添有序。

动则防危虑险,靡敢差武毫厘。

外接阴阳之符,内生真一之体。

苟或运心不馑,节侯差殊,致使媳女逃亡,鼎内灵胎不结,而还丹无价之珍失之矣。

修丹之士,临阵可不守雌,而敢於轻敌乎。

上阳子曰:左为我,右为彼,饶他为主我为宾。

若使居上而我在下,彼欲动而我欲静也。

  疏曰:自子至巳左为文火,自午至亥右为武火。

以发生之德为文,肃杀之刑为武。

《参伺契·鼎器歌》云:首尾武中问文。

其文武则又以火候之盛衰为文武矣。

无名子曰:鼎器乃丹之骨髓,故并举《鼎器歌》内文武之火候,用各有宜。

此诗明内药火侯作用,非明外药也。

外药妙用在一时,内药妙用在一日。

一时一日火候以同,而用之有异。

自搬六十四卦止胎中,乃真一子序《参同契》之文。

六十四卦非尽是阴符,二十四气非尽是阳火。

特举一年之火数,总以成文耳。

  休泥丹宠费工夫,炼药须寻偃月炉。

  自有天然真火育,何须柴炭及吹嘘。

  注曰:叶文叔指两肾中闲为偃月炉,亦有指为两睛者。

靡肯自思己错,更将错处教人,何不揣之甚耶。

此炉之口仰开如偃月之状,故谓之偃月炉,即北海也。

元始之祖气在焉,何假柴炭吹嘘之耶。

  疏曰:偃月炉中玉药生,彼为阴炉外药也,此为北海内药也。

皆假借以喻反反复复,人故反之,倘不明师旨,泥其名而迷之,铃不通贯,难达玄理。

天然真火,世於大小炉鼎之中,夺归吾身,以产金液还丹,非身中之阴也。

  玄珠有象逐阳生,阳极阴来渐剥形。

  十月霜飞丹始熟,此时神鬼亦须惊。

  注曰:金液还丹所以有象者,盖自冬至住一阳火,逐阳而生金液之质,蛊夏至进阴火,剥至十月,还丹始熟。

脱胎神化为纯阳之仙,岂不使神鬼惊愕而宾伏哉。

  要知炼养还丹法,自向家园下种栽。

  不假吹嘘并着力,自然果熟脱灵胎。

  注曰:此物只自家裹同类之物也。

此道甚近,初不远人,亦犹家园下种,其物自生,其近可知。

种非其类,难以成功。

种得其类,易若返掌。

《参同契》曰:同类易施功,非类难为功。

  疏曰:前诗云:馒守药炉看火候。

又曰:自有天然真火育。

今之不假吹嘘并着力,其旨皆同,总言内药作用也。

又云:安炉立鼎、探归缎炼、太乙在炉,其旨皆同,总言外药作用也。

此物者,阳丹也。

阳丹与吾同类,易而成胎。

泥九云:身中一亩为家园是也。

不得师傅,妄意强猜。

予幸得传,所愿人人易知,同登仙果。

是以因其注之未畅明,更疏其义。

又以诗词各分入类。

然易知之中,又有难知者,不敢轻泄於竹帛 也。

学仙之士,夙有仙缘,得其书者有注、有疏,坦然明白蹊径不差。

若能悟彻,终有至大道之日。

斯文仙笈所秘,自有神灵,在在处处为之营卫,可不珍藏而深究之乎。

  兔鸡之月及其时,刑德临门药象之。

  到此金丹宜沐浴,若还加火必倾危。

  注曰:二月为德,八月为刑,皆当沐浴,加火倾危。

  疏曰:今注云:二月为德,八月为刑。

又於否泰才交万物盈注云:二月为刑,八月为德。

盖二月於发生之德而揄策落,德中有刑。

八月为肃杀之刑而麦苗生,刑中有德。

是以互言刑德。

  否泰才交万物盈,屯蒙受卦禀生成。

  此中得意休求象,若究草爻漫役情。

  注曰:冬夏二至为一阴一阳之首,子午二时为一日一夜之元。

圣人运动阴符阳火,协天地升降之道,日月往来之理,攒簇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环列鼎中,而生真一之体。

此理甚简,其功不繁,无可云为,故托诸卦象,分於一月三十日之中,以阐玄机,以明火用。

爻象者,筌蹄也。

屯蒙为众卦之首,以象运火生成之始,造化禀受之源,故朝以屯,暮以蒙。

否泰者,阴升阳降於四时之中,至二月春分之节,阳气升於天地之中,阴阳相半,不寒不热为温,故为泰卦 ,亦如月之上弦气侯也。

此时阴阳二气自然相交,故圣人不进火,谓之沐浴也。

至八月秋分之节,阴气降到天地之中,亦阴阳相半,不热不寒而凉,故为否卦 ,亦如月之下弦之气候也。

此时阴阳二气自然相交,故圣人进水,不亦谓之沐浴也。

故仙翁曰:兔鸡之月及其时,刑德临门药象之。

二月为刑,八月为德故也。

修丹之士,若能於此四卦之中得意,何必执滞群爻而劳心役思哉。

仙翁慈悲,直指其捷径如此。

  疏曰:否泰者,沐浴之月。

一年十二月,用十月结胎,除两月沐浴。

屯蒙者,日月两卦也。

两卦共十二爻,以象一日十二时。

六十四卦除乾坤坎离牝牡四卦,只用六十卦,以应一月三十日。

以天地八万四千里升降之理,至春秋二分,恰行二万四千里,正在天地之中。

故借否泰二卦,阴阳上下两停以喻之。

是以日之昼夜时刻,二八月亦两停。

月之上下二弦,亦金水各半斤。

若以月卦论人,阴阳进退之节,泰为正月,否为七月,不在二月之卦。

《参同契》云:大壮卯门观察,仲秋以息符候。

二八月乃大壮观卦矣。

彭真人於泰之注则云:阴阳气停,夫妇交接。

於否之注:天地俱息,阴阳不交。

盖两停则不交,一多一少则交。

阳上阴下则不交,阴下阳上则交。

此物之理也。

既知其理,则不爻泥卦爻以役情矣。

  卦中设法本仪刑,得象忘言意自明。

  举世迷人惟泥象,却行卦气望飞升。

  注曰:卦象者,火之筌蹄也。

魏伯阳真人因读易而悟金丹作用,与易道一洞,故作《参同契》,演大易卦象,以明丹旨,开示后人。

故比喻乾坤为鼎器,象灵胎神室在我丹田中也。

又以坎离喻为药物,象铅汞之在灵胎神室中也。

夫乾坤为众卦之父母,,坎离为乾坤之真精,故以四卦居於中官,犹灵胎铅汞在丹田中也。

处中以制外,故四卦不系运火之数。

其余诸卦,并分在一月之中,搬运符火,始於屯蒙,终於既未。

周而复始,如车之轮运转不已。

一日两卦直事,三十日计六十卦。

连乾坤坎离四卦为鼎器、药物,共六十四卦,总三百八十四爻,象一年并闺余,共三百八十四爻也。

又象金丹二八一斤之数,一斤计三百八十四铢。

此皆比喻设象如此,学者观此卦象,可以悟运火之作用。

苟明火用,卦象皆可忘言而无用也。

今之学者不晓此旨,而反泥此以行卦气,劳形苦思而望飞升,不亦愚乎。

得鱼忘荃,得兔忘蹄,今反泥荃蹄而为鱼兔,去道愈远矣。

锺离公曰:大道安能以语通,伯阳假《易》作《参同》。

后人不识神仙喻,妄执荃蹄便下工。

此其证也。

  疏曰:世传卦气图分六十卦,每爻以息数准之,为水火阴阳之,则泥象行之。

焉知金丹大道,以卦为荃蹄也。

夫六十卦,皆本.於乾坤之纯阴阳而变,独坎离得乾坤中气而正,故除此四卦为牝牡,乾坤为体,坎离为用,六十四卦为符,分为鼎器药物,总为周天火侯。

丹道与天地同,《易》象与天地合,故假易以明道。

  未炼还丹须急炼,炼了还须知止足。

  若也持盈未已心,不免一朝遭祸辱。

  注曰:男子二八而天癸至,八八而天癸竭。

方其至也,满纯乾重.一斤。

逮至弱冠,汞走一两。

岁当三十,汞走四两。

岁当六十,剥状及肤。

八八数终,纯坤传尽。

乌飞兔走,时不待人。

活汞须藉铅擒,还丹急须下手。

炼之既毕,抱一守诚。

若不知足,持不已之心,反遭祸辱。

锺离公曰:丹熟不须行火候,更行火候叉伤丹。

只宜保守无亏损,渴饮饥养困则眠。

更能明心见性,面壁九年,斯道愈弘矣。

  疏曰:吕纯阳六十四岁遇正阳,葛仙翁六十四遇郑真人,马自然六十四岁遇海蟾,皆方修金丹之道成仙。

炼了止足,十月脱胎,即当沐浴,不待一年皆满,不待冬至下工。

《金丹四百字》云:冬至不在子,及其沐浴时,卯酒亦虚比。

石杏林云:冬至不在子,沐浴非卯酉。

道光云:脱胎并沐浴,携养镇天生是也。

三仙皆於六十四岁修道,而成其所修之道何也?可得闻其略乎?予应之曰:三仙皆是壮年募道,持戒积符,至六十四方得金丹真传,故成道之速。

若夫世人嗜欲丧精,思虑损神,痕劳耗气j真阳既失,虽闻大道於六十四岁之前,亦难成功。

倘然绝欲於早年,求道於壮岁,及色身未坏,精气未耗,遇师得旨,下手速修。

如其未遇,毋摇尔精,毋劳尔形,积功累行,以伺有遇,庶几可冀。

三仙可得之道,载在方册,可睹 瑞绪。

正阳以丹数粒示纯阳?曰:此非世问五金八石,乃世间异宝合成,虽有质而无形,如云如火,如光如影,可见而不可执,服之与人,魂识合为一体,轻虚彻妙,非有形之丹。

葛仙翁《流珠歌》云:流珠流珠,役我区区。

云游四海,历涉方书。

茫茫汲汲,忘寝失哺。

参遍知友,烧竭汞朱。

二十年内,日日长吁。

吾今六十,应赴三涂。

赖师传授,元气虚无。

先定金鼎,后定玉炉。

离火激发,坎水规模。

玉液既润,洞房流苏。

真人所授,要大丈夫,念兹在兹,记吾记吾。

马自然《金丹歌》曰:六十四岁皆谓休,得遇海蟾亲弟子。

当时为我说一句,见得从前皆乱做。

元来只此是还丹,近在眼前不知处。

是岁庚子戊寅月,得遇至人亲口诀。

如玉在石不曾镌,及至镌开白如雪。

内有丹,二八两,生在丹田黄芽长。

若得此物镇丹田,寿数无穷不计年。

是三仙所传之道,与《悟真篇》同一至理。

紫玄张真人在世九十六岁,於元丰五年壬戌三月初五日尸解,距熙宁二年乙酉於成都遇师传道,是时真人年已八十有二矣。

其修炼又在六十四岁之后者,保养於平日深有功也。

《黄庭经》曰:百二十年犹可还,过此守道诚甚难。

唯待九转八琼丹,要复精思存七元。

右言内药。

  取将坎内中心实,点化离宫腹裹阴。

  从此变成乾健体,潜藏飞跃总由心。

  注曰:离卦@#外阳内阴,坎卦@#外阴内阳。

以内阳点内阴,即成乾=一也。

譬如金丹是至阳之气号,为阳丹,结在北海之中,即来点已阴汞,即为纯乾化阳之躯。

然后运火抽添进退,俱由在我心运用也。

或者以圭丹为坎中之画,此乃后天地生滓质之物,非先天地生之气也。

若以心肾为坎离,则天地远矣。

  子野曰:坎中之阳,乾中之阳也。为乾动而陷为坤而成坎,乾却为离。修炼之法,当於坎中取其一阳归为离位,而复其纯阳之体,即作丹之法能事毕矣。

  疏曰:潜藏飞跃,乾六爻之象,以喻运火抽添进退之倏尔。

如《参同契》四十七章,以乾六爻分行六卦之中,以为六侯之符。

圭丹者或吸妇癸,或探女花,或取童男女之气,皆后天地滓质之物,人气虽清,亦是阴类,安能点化纯阴之躯为纯阳之仙哉。

又自以为以人补人为同类,是不知天地之帅吾其性,天地之基吾其体,其生身受气之初,岂在於两肾中问及产户乎。

天地灵根,阴阳圣母,乃为还丹之基,此同类也。

  不识阳阴及主宾,知他那个是疏亲。

  房中空闭尾闻穴,误杀阎浮多少人。

  注曰:锺离曰:四大一身都属阴,不知何物是阳精。

盖阳精是真一之精,至阳之气,号日阳丹也。

自己之真气属阴,为一身之主,以养百体,及阳丹自外来,以制己之阴汞,即是阳丹返为主也,而自己阴汞返为客也。

二物相恋,结为金砂,自然不飞不走,然后加火炼成金液还丹也。

故阳丹在外谓之疏,己之真气在内谓之亲。

反此亲疏,以定宾主,即道成矣。

迷涂之人,不达此理,却行房中御女之衍,强闭精气,谓之炼阴丹,将欲延年,反尔促寿,是犹抱薪以投火者也。

《阴符经》曰:火生於木,祸发铃克。

可不慎乎。

  疏曰:宾反为主,疏反为亲,皆颠倒颠之妙。闭尾闲者,亦以为黄河逆流颠倒之卫,丧生者多矣。

  用铅不得用凡铅,用了真铅也弃捐。

  此是用铅真妙诀,用铅不用是诚言。

  注曰:几铅,是后天地生滓质之物也。

真铅,是真一之气也。

夫人元阳真气逐日飞散,无由凝聚以结圣胎,故圣人炼真铅取而伏之,凝结成砂,逐日运火,渐渐添汞,汞渐渐多,铅气渐散,抽铅添汞,其妙如此。

十月火足,六十卦终,铅气飞浮,如明窗中射日之尘,片片浮而去。

九载抱一,元气浮尽,只留得一味乾水银也。

铅尽汞乾,化为金液大还丹也。

体变纯阳,与天齐年,故日用了真铅也弃捐。

用铅不用铅之语,岂虚语哉。

闻道至此,当以心盟天,日师恩难报,当成道以答师恩,若负师言,是负天地。

  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

  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

  注曰:道本虚而乃有形之气,气本实而乃无形之形,有无相制而一生焉。

是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方其未形,冲和之气不可见也。

及其既形,轻清之气属阳,重浊之气属阴,二气捆缢,两情交娠,日天、日地、日人,三物生焉。

故易曰:天地捆缢,万物化醇。

男女娠精,万物化生。

至人探斯之啧而知源,颠倒陶镕,逆施造化,贼天地,穷斯之神而知化,盗阴阳之精气以为火,故能返其本,还其源。

颠倒陶镕,逆施造化,贼天地之母气以为丹,盗阴阳之精气以为火,炼形返归於一气,炼气复归於虚元,故得身与道合,冥妙无形,变化无穷,隐显莫测,号日真人。

  疏曰:丹是母气,火是精气。

母气是精气之未分,精气是母气之已分。

火药一也。

真一之母气藏於阴阳精神之中,不可得见,盗阴阳精而求之,则真一之气可得。

石杏林日药是先天气,火寻太阳精,能知药取火,定裹见丹成是也。

王道人曰:火是药之父,母药是火之子孙。

  雪山一味好酝酗,倾入束阳造化炉。

  若遇昆仑西北去,张骞始得见麻姑。

  注曰:雪山,白色,西方金之象,即金丹也。

金丹一粒,味若酝酬,取而饵之,入我丹田造化炉中也。

昆仑山在海水之中,故人昆仑实发火之处也。

昆仑顶上有门,谓之玄门,即天门也。

天门在西北乾位,故仙翁曰:种向乾家交感官。

是以过西北处去,则张骞见麻姑矣。

张骞,男子也,象乾卦,为阳火,又象真汞。

麻姑,妇女也,象坤卦位,为阴符,又象真铅也。

此言若过昆仑发火,自玄门而入,则鼎内真汞始得见真铅,而有变化也。

方其真铅内融真火,外接坤象变乾象,阳火逐阴符,两火交进,铅汞凝结,神仙之道根本於此。

张骞乘搓过天河,遇女宿,取其阴阳交相会遇之义,为托言之耳。

  疏曰:外火者,天地之真气。内火者,元海之祖气。内融外接,二火交通,而后汞铅凝结,圣胎可成。

  前弦之后后弦前,药味平平气象全。

  采得归来炉内缎,炼成温养似烹鲜。

  注曰:月至三十日,阳魂之金丧尽,阴魄之火盈轮,是以纯阴天光也,法象坤卦@#- ,故曰晦。

此时与日相交,在晦朔两日之中,合体而行同出同没。

至初二日,借太阳之光而有娠,渐渐相离。

至初三日日没时,即娥眉於西方庚上,於纯阴中生一阳,魄中生魂,象震卦@#。

此时阳魂之金初生,药苗新也。

至初八日,二阳生,兑卦@#。

此时魄中魂半其平如绳,故日上弦也。

此之前属阴,其后属阳。

阴中阳半,得水中之金八两,其味平平,其气象全。

至十五日,三阳备,象乾卦@#。

此时阴魄之水消尽,阳魂之金盈轮,是以团圆纯阳而无阴也,故日望。

夫阳极则阴生,故十六日於纯阳轮中生一阴,魂中生魄,象巽卦一二。

渐渐缺至二十三日,二阴生,象艮卦@#。

此时魂中魄半其平如绳,故日下弦也。

此之前属阳,其后属阴。

阳中阴半,得金中之水半斤,其味平平,其气象全故。

圣人探此二八金水之精,擒归造化炉中,烹炼真一之气,变化黍粒,吞归五内,复运火温养烹煎,而成金液还丹。

全藉阴符阳火、进退抽添,若毫发差殊,不作丹也。

仙翁於此章叮咛反覆,使自烹煎,良有意也。

  疏曰:二八取象於月之金水,六候取象於月之盈亏。

金,阳也。

水,阴也。

二气之气,阴阳之火也。

五日为一候,五行之数全也。

前弦后者,论上弦之前阴后阳,金水各半斤,二八也。

后弦前者,论下弦之前阳后阴,金水亦各半斤,二八也。

上下二弦,亦皆二八。

圣人二八金水之精,上下二弦各取二八,药味平,气象· 全,故能结丹也。

人误以为望者多矣。

望日则月盈,乾甲戌阳金· 一斤之满,此二八之妙,非遇真师,焉知其妙用。

上下二弦各取金水八两,二八之正旨,每弦皆有金水二八之玄匕曰。

  诧女游从各有方,前行须短后须长。

  归来却入黄婆舍,嫁个金翕作老郎。

  注曰:妮女,汞也。

谓之汞火游从有方,前行是外药作用,后行是内药作用。

有此两用。

故日游从各有方也。

圣人下工炼金丹之初,运汞火不出於半个时辰,立得真一之精,炼成黍米而吞服之,故日前行须短也。

及乎服丹之后,运以汞火,却行十月之功,故日后行须长者此也。

黄婆在内象即金胎神室也,金翁即真铅也,老郎即纯阳之象也。

其汞因外运火,飞入神室中,配合真铅相交想恋,化为纯阳之体,故曰嫁个金翁作老郎也。

归来者,取其收入中官之义也。

  疏曰:外药之火日汞,火内之火亦日汞。

火在前药则固,汞火凝而真铅生。

在内药则因己汞火,又因外汞火,配合真铅,而圣胎生。

故总日妮女,而游从各有方。

词之本是水银一味,周游遍历诸身,水银即汞火也。

陆子野曰:媳女,自己之阴汞也。

前行顺去也,退后逆归也。

顺去则片饷之间,陷若於彼。

逆归自下而上,周流一身,落于中官,则与铅合而结圣胎矣。

  陈上阳子曰:妮女是己之精。

游行有方者,精有所行之熟法。

常人每精亏,少几交感,激拐一身之骨脉,搅动一身之精髓,情欲才动,心君亦淫,三尸搬於上,七魄催於下。

方得精自两经而上,由五脏升泥丸,与髓同下,自夹脊双关至外肾交垢。

此为五浊世问法,此谓游行自有方,此内常道之顺。

金丹则不然,行颠倒之法,持逆顺之道。

大修行人炼此纯熟,身心不动,魂魄受制,情欲不干,精气满盈,如聚富之家,何处不有金玉。

待彼一阳初动之时,先天真阳将至,则我一身之精气不同,只於内肾之下,就近便处,运一点真汞以迎之,此谓前行短也。

真铅既度,鹊桥之束,汞与混合,却道真铅升槐鲈之束,由双关夹脊上於泥丸,遍九官,注双目,降金桥,下重楼,为入神官冶炼。

此为游行自有方,此谓后须长。

然后归黄庭神室交结成丹,此谓归来入黄婆舍而嫁金翁也,此谓之颠倒五行而逆修也。

  八月十五骯蟾辉,正是金精壮盛时。

  若到一阳来起复,便堪进火莫延迟。

  注曰:八月十五,正是金水气旺之时,子时乃一阳来复之时,外内二丹,火功并进。

  疏曰:八月十五望者,中也。十四日望者,大过也。十六日望者,不及也。望得其中,是为中和。

  一阳才动作丹时,铅鼎温温照幌惟。

  受气之初容易识,抽添运火却防危。

  注曰:圣人穷神索隐,默知金精气旺之时,一阳初动之际,擒龙捉虎,布武施文,诱太一真气归斯铅鼎交感之中官,温温孕一黍珠,赫照光透帘帏,不半个时辰,立获丹耳,可谓受气之初得之容易矣。

乃乎饵丹之后,运动阴符阳火,而有十月之功,始复中坤,索当变风。

屯蒙起自朝昏,既未终於晦爽。

运用抽添,循环不已。

当斯之时,情如土木,叉若死灰,防危虑险,不敢妄动,故得外接阴阳符火,内生金液之质。

运转不停,自尾间逆上泥丸,降下重楼而归丹田土釜之中,乃金液还丹也。

神验不可名状,是以抽添运用,安得不谨其危而虑其险乎。

  疏曰:《入药镜》 云:受气吉,防城凶。

此具旨也。

后复坤者,一年十二月,阴消阳长之始终。

雷风者,月生於震,亏於巽,一月六候,盈亏之终始也。

屯蒙既未者,一日十二时,一月三十日,卦爻之终始,运火之功,皆合天度。

  玄牝之门世罕知,只将口鼻妄施为。

  饶君吐纳经千载,争得金乌摄兔儿。

  注曰: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妙哉是言也。

举世莫能知此,非真师指示,孰能晓了。

亦有指两肾之问混元一元,如叶文叔者,岂能窥测天机,而欲以此排斥他说也哉。

玄牝二物,岂可以一穴言之。

自开辟以来,若无此二物,安能有万物乎。

内外二丹,从此客立。

圣人秘之,号日偃月炉、悬胎鼎也。

金乌者,金丹也。

兔者,己之真气也。

金丹制己汞,如猫捕鼠,似鹰拦兔,不令逃遁。

若以口鼻为玄牝,直饶千载吐纳,转见旭赢,争得金乌捐兔,而成圣胎也哉。

  疏曰:玄,阳也。

牝,阴也。

《易》曰:天玄而地黄,坤利牝马之贞。

借玄喻阳,借牝喻阴,而日门者,万物由此门而生死,玄牝由此门而出入。

其日炉鼎,亦假借为名耳。

鲍真人《玄牝歌》曰:两肾中问一点明。

故后人指两肾中问为混元穴,盖不知两肾者,亦借人身两肾相对而生,以譬其妙。

两者同出而异名,若能交合,则其中一点黍珠一时可得,此真玄牝之门也。

或者不知取譬矣,执《玄牝歌》为真,是两肾中问。

误以口鼻玄牝,犹其肤浅。

陆子野曰:前章只说个玄牝二字,而於此章教明一个门字,其理深妙。

门者,出入往来之所也,乃阴阳交会之地。

如此非得口传心授之真,何可以见识猜度者而知之乎。

  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卷之五竟

  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卷之六

  象川无名子翁葆光注武夷陈达灵传集庆空玄子戴起宗疏

  坎电烹轰金水方,火教昆仑阴与阳。

  二物若还和合了,自然丹熟褊身香。

  注曰:此章咏内外二丹法象也。

坎电者,水中之火,谓之阴火,即虎之弦。

玄门此言虎以阴中之火烹炼乾龙,乾龙即发昆仑之火以应之也。

二火相保,则真一之精自然凝结。

即时探饵,百骸俱理,香且美矣。

《参同契》曰:金砂入五内,雾散若风雨。

熏蒸达四肢,颜色悦泽好。

发白皆返黑,齿落生旧所。

老翁复丁壮,耆妪成姥女。

皆非真香满体乎。

既饵丹后,复连阴阳符火,虎以阴中之火烁此玄门,龙即於昆仑教火以应之。

二物和合,则金精自然运转,自尾闲历历然有声,运透夹脊双关,直上泥丸,颗颗降下重楼,其味甘美,馨香无比,自然满身增辉。

  疏曰:前所谓虎以阴中之火烹乾龙,龙教火以应之,此总言外药之二火也。

后所谓火以阴中之火,分言外药之火也。

龙教火以应之,外言内药之火也。

内外龙虎二火,其名伺其体异。

盖二火相并,则真精结。

二药和合,则金精运,真精结,外金丹成。

金精运,内还丹成。

故· 曰:火教昆仑阴与阳,是龙之火,又分於内外之阴阳也。

体物作诗体文理未能明畅。

  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

  真精既返黄金屋,一颗明珠永不离。

  注曰:阴阳不测之谓神。

神无形也,感而遂通,若谷之应声,故日谷神。

夫因气而立气,因精而生精,精能生气,气能生神。

故气为一身之主,一身为神气之府。

形不得神气则不生,神气不得形则不真。

三物相须如有生也。

若欲长生,根基立玄牝,然后长生可致也。

万神莫不由此二物而生,因此二物而死。

实为天地之根,五行之祖,阴阳之蒂,万化之基。

圣人凭此而成外药,藉此小变内丹,故得真精。

运动不停,复还黄金玉釜之室,变为一颗灵珠明光,永不飞走,渐渐化形为气,化气为神,形神俱妙,隐显莫测。

  长男乍饮西方酒,少女初开北苑花。

  若使青娥相见后,一时关锁在黄家。

  注曰:震为长男,青龙也。

酒,阴物也,藏阴气谓之阴火。

兑为少女,白虎也。

花,阳物也,藏阳气谓之阳火。

青娥媳女,谓之汞火。

此皆修丹之士驱龙来就虎,虎即开北苑之花以就龙,龙饮西方之酒以就虎。

龙虎吞啖交娠成象,即运青娥汞火,与龙虎二火相见,春恋之后,一时封锁在黄家中官,而产真一之精,以成金液还丹也。

黄家,即鼎炉玄关是也。

  疏曰:前二句言外药,青龙藏阴气,白虎藏阳气。

后二句言内药,青娥者,己之真气也,见龙虎二气相春恋,阐锁在中官。

别本之注又以青娥为龙之弦气,则又是外矣。

盖前二句以言长男,不应再言,故删之。

仙翁诗配将妮女结亲情,其言媳女与此同也。

妮女游行各有方,又总明内外矣。

各诗指意不同,不可泥名。

  华池饮罢月澄辉,跨个金龙访紫微。

  从此众仙相识后,海田陵谷任迁移。

  注曰:华池,丹也。

饮罢功圆,脱胎神化,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御气乘云,游乎八极,饱观尘世,一任海变桑田,桑田变海,高谷为岸,深谷为陵也。

  金公本是束家子,送在西邻寄体生。

  认得唤来归舍养,配将姥女结亲情。

  注曰:此义已解在律诗中牵将白虎归家养注内。

盖金丹大药都有作用,法象有阳中之阴,复有阳而又阴者。

有阴中之阳,复有阴而又阳者。

又有内药阴阳水火,外药阴阳水火。

内三性,外三性。

内四象五行,外四象五行。

又有内外阴阳互用。

法象反反复复,不可名状,吾侪亲承玄旨,默识心通可也。

如未遇真师,莫能洞晓仙翁作此诗以深明之,惟举一阳当自得之。

  疏曰:阴阳反反复复,予详分,予金丹法象之上类中矣。

  赤龙黑虎合西东,四象交加戊己中。

  复始自兹能运用,金丹谁道不成功。

  注曰:东是青龙木,木生火,故龙之弦气属火。

火居南而赤,故曰赤龙。

西是白虎金,金生水,故虎之弦气属水,居北而黑,故号黑虎也。

赤龙又曰姹女,黑虎又名金公。

二物亦犹砂中汞、铅中银也。

赤龙、黑虎合两弦之气,交南北东西,即是东西南北合也。

四物交加於戊己真土之中,结成真土一粒如黍,吞归五内,熏蒸达四肢,入昆仑山,入水俱来朝会,然后进阳火於复卦,退阴符於姤爻,自然运用抽添,莫不头头中度合丹,至道指日可成。

  疏曰:龙弦气为火,虎弦气为水。又云金鼎有火为白虎,玉池有水为青龙。此是阴阳无定位,水火无定质,互用反复,妙理无穷。

  天地盈虚自有时,审能消息始知机。

  由来庚甲申明令,杀尽三尸道可期。

  注曰:天地盈虚自有时者,天地相去八万四千里,冬至之曰,地中有一阳气上升,一曰升四百六十里二百四十步。

至后五曰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二气为一节,二节为一时,即春分也。

计九十曰,阳气共升至天四万二千里,至到天地之中。

此时阴中阳半,为泰卦 。

其气变寒,寒为温,万物发生之时,故为春也。

自此以后,阳气升入阳位亦如前,渐渐升至夏至之日,并前计一百八十日,共升八万四千里乃到天也。

此时阳中又有阳,为纯阳乾卦 。

其气变温为热曰夏,万物茂盛之时,故曰盈也。

夫热极则阴生,故夏至之曰,一阴自天而降,亦一曰降四百六十里二百四十步。

亦五曰一候为一气,三气为一节,二节为一时,即秋分曰也。

计九十曰,阴气共降四万二千里,正到大地之中,此时阳中阴半,为否卦 。

其气变热为冻,万物结实之时,故为秋也。

自此以后,阴气降入阴位亦如前。

渐渐降至冬至之曰,共前计一百八十曰,共降八万四千里乃到地也。

此时阴中又有阴,为纯阴坤卦 。

其气变冻为寒,寒曰冬,万物收藏之时,故曰虚也。

圣人消息天地盈虚,因月而见。

月从日生,初三日震庚生形,初八日兑丁成形。

十五日乾甲盈满,天地盈之时也。

十六日巽辛受统,二十三日良丙守弦。

三十日坤乙消灭,天地虚之时也。

圣人能消息天地之机,故笙一年气候在一月之中,以初一日一阳之生为冬至,分二日半六十时为三十日,当一月气候。

至上弦日,阴中阳半,即春分之日也。

至十五日,得四月节气为纯阳,故月满,阳气盈轮,故曰盈也。

至十六日阴生,为夏至。

至下弦日,阳中阴半,象秋分之日也。

至三十日,得十月节气为纯阴,阴气满轮,故曰虚也。

终而复始,循环不已。

圣人运动阳火阴符,一依准天地盈虚升降,循环六十四卦,由庚及甲圆缺之理。

亦犹人君申明号令,戮尽阴魔,成道可期也。

  疏曰:有天地之盈虚,有日月之盈虚。

有圣人法象,依准天地日月之盈虚。

庚甲者,进火之度,所以法度於月也。

生震庚,月盈之始,阴符自此退,阳火自此进。

月盈於乾甲,月虚之始,阳火自此退,阴符自此进。

亦盈虚之理也。

又甲木为龙,庚金为虎,亦龙虎之象也。

右内外二药。

  虚心实腹义俱深,只为虚心要识心。

  不若炼铅先实腹,且教守取满堂金。

  注曰:汞者,精也。

守汞以实腹,则金玉满堂矣。

一者,丹也。

抱一以空其心,则纤尘不立矣。

方其虚也,形不可以久待,铃炼铅以制之。

及其实也,心不可以有执,铃抱一以空之。

夫欲实其腹,秘先炼铅以制汞。

汞乾形化,然后抱一空其心。

心空形妙,与道冥一而无形矣。

二理俱妙,殊涂同归,非大圣莫能知此。

满堂金,一身之精气也。

修真之士,欲炼铅以实其腹,若夫炼铅,宜毋摇汝精,精少则还丹不可成也。

  疏曰:方其虚也,谓了性之人,既能虚心而不能固形,不炼铅以制之。

及其实也,谓了命之士,既能固形而不能虚心,叉抱一以空之。

了性了命,循序各修,性命俱了,方能双融,与道合真。

非混性命为一,而以口耳之禅、旁门之卫、执於伦见而可修乎。

右性命二宗。

  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

  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诠。

  注曰:二经为莘经之管辖,诸子之枢纽。古仙上圣,莫不由此二经之中达悟真诠而成大道也。右引《阴符》、《道德》二经。

  先且观天明五贼,次须察地以安民。

  民安国富方求战,战罢方能见圣人。

  注曰:五贼,在天为五星,在地为五岳,在人为五常。

愚谓五方,在人为五藏,在气为五性。

五常在物为五音、五行、五色、五金、五谷、五果、五味是也。

《阴符经》曰: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人能见此逆而修之,则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也。

察地之利在於安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而国富矣。

是以圣人以身为国,以丹为君,以火为臣,以精气为民。

修丹之士,若能观天,擒五贼,逆而修之,盗阴阳而返化,则真一之精可夺,而己之阴汞立乾矣。

精固气牢,求战铃胜。

是以运火无差,十月功圆,则脱胎神化为真人仙子,故日战胜方能见圣人。

  但将死户为生户,莫执生门号死门。

  若会杀机明反覆,始知害裹却生恩。

  注曰:阴阳五行,顺之则生,逆之则死,此常道也。

庸夫岂知有不生之生,生则长生。

不顺之顺,顺则至顺。

若能明此反覆之机,则害裹生恩,男儿有孕矣。

杀机者,盗机也。

陆子野曰:这个门户,生了万万千千,死了万万千千。

苟或顺行生之,所以死也。

如能逆用死之,所以生也。

是所为杀机明反覆,害裹生恩。

咦,谚云:死店活人开。

  疏曰:生我者,阴阳五行。

死我者,亦阴阳五行。

死户为生户,是能反覆杀机。

轻用其生,行其常道,则生我者死我矣。

常人顺阴阳五行则死,至人逆阴阳则生。

仙者,能盗其机也。

蜕其幻躯,人见其死,此不生也。

纯阳真身,飞腾变化,与天地同其长久,故不生之生则长生矣。

颠倒五行,逆施造化,此不顺也。

夺得乾坤之精,复归於无极,此顺也。

故不顺之顺,则至顺矣。

  火生於木木藏烽,不会钻研莫强攻。

  祸发必因斯害己,要须制伏觅金公。

  注曰:火生於木,祸发铃克。精生於身,情动铃渍。不会钻研,祸斯害己。要须制伏,须藉金公。吕公曰:火发七户密牢关,莫教烧破河车体。

  疏曰:火生於木,钻之大过爻焚,其木为火烬。

木譬一身也,火譬元气也。

自藏真气,以养其身。

轻耗其气,铃丧其身。

若要制伏一身之子气,叉得天地金公之母以制伏之,方能培植本根,凝结圣胎,长生久视。

  三才相盗食其时,此是神仙道德机。

  万化既安诸虑息,百骸俱理证无为。

  注曰:天地以四时盗万物,故有荣枯而不能长荣。

万物以五味盗人,故有生死而不能长生。

人以五行盗万物,故有成坏而不能长存。

三盗既宜,三才斯安。

是以有生有死,有盛有衰,有荣有谢,有昼有夜,有往有来,有生有杀,有兴有废,有物有我,有是有非,纷纷而起,循环无 瑞而不可测者,自然之道也。

若能混此三盗而一之,反其机而动之,及其时而食之,则百骸俱理,而万化自安。

万化既安,则诸虑自息。

诸虑既息,则无为之道自证矣。

右引《阴符经》 以明二药。

  万物芸芸各返根,返根复命即长存。

  知常返本人难会,妄作招凶众所闻。

  注曰:万物芸芸,各归其本根。

归根日静,静日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日明,此太上之至言也。

夫人未生之前,冥然无知,混乎至朴。

及其生也,禀之阴阳,受之父母。

圣人逆而修之,夺先天之一气,以为丹母。

贼阴阳之真气,以为化基炼形,反入无形。

炼气归於至朴,炼神而与道合真。

故归根复命,即长存也。

能知常道而返本者,圣人也,是以长生焉。

不知常道返本而妄作者,众人也,是以招凶焉。

右明《 道德经》,以明二药。

  契论经歌讲至真,不将火候着於文。

  要知口诀通玄处,须共神仙仔细论。

  注曰:火候六百篇,篇篇相似。

出入贯串,与天合度。

天之所秘,圣莫传文。

遭遇真师,勿自卤莽。

疏曰:火候六百篇,一月用六十卦,为六十篇,十月成六百。

篇篇相似者,日日一般也。

读《参同契》 万编,将可赌也。

右引《 参同契》 等,以明火候。

  梦谒西华到九天,真人授我指玄篇。

  其问简易无多语,只是教人炼汞铅。

  注曰:高象先忽尔魂升玉京,上帝怜之,命西华真人指示丹诀,其篇略曰:叔通从事,魏伯阳相将,笑入无 为乡,准连山作《参伺契》,留为万古丹中王。

首乾坤,易门户,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时人不识真阴阳,茫茫天下寻龙虎。

其言甚多,只是教人明真龙真虎、炼铅汞而已。

叔通姓淳于氏。

右引《指玄篇》以明铅汞。

  疏曰:《指玄篇》文字雅古,专论铅汞。

今所引乃高象先所作之歌。

今撮其妙,可见《悟真》之道,与《指玄·篇》同,与所作之歌同。

其歌曰:黄帝访道崆峒室,始得玄纲未全悉。

回头蜀国访峨眉,天皇真人指真一。

莫若先敲戊己门,戊己门中有金水。

金水便是黄芽根,黄芽根为万物母。

母得子兮为鼎釜,日月魂华交感时,一浮一沉珠自飞。

玄珠飞到昆仑上,子欲得之凭罔象。

罔象得之归绛官,绛官蒸入肌肤红。

肌肤红,鬓发黑,北斗由斯落死籍。

大哉九十日功成,髡佛桥山有遗迹。

君不见,叔通从事,魏伯阳相将,笑入无为乡。

准连山,作参同契,留为万古丹中王。

首曰乾坤易门户,乾道男兮坤道女。

世人不识真阴阳,茫茫天下寻龙虎。

日为离,月为坎,日月阴阳相吞啖。

金乌死,玉兔生,万物皆因天地感。

二气捆缢男女媾,四象五行茫辐奏。

昼夜屯蒙法自然,焉用孜孜看火侯。

探有时,取有日,探兮取兮须慎密。

右引《指玄篇》,以明汞铅。

  释氏教人修极乐,只绿极乐是金方。

  大都色相惟兹实,余二非真馒度量。

  注曰:极乐冷土在西方,西者,金之方。

此中惟产金丹一粒如黍,其重一斤。

释氏饵之,故有丈六金身。

妙色身相,盖亦犹金丹而产化也。

丈六亦按二八之数,西方即金也。

世人莫能晓此,古仙明有歌日一.借问瞿昙是阿谁,住在西方极乐国。

其中二八产金精,丈六金身从此得。

若人空此幻化身,亲授圣师真轨则。

霎时咽罢一黍珠,立化金刚身顷刻。

斯言尽之矣。

外此议论,护尔度量。

右释教上乘,借喻金丹。

  鉴形闭息思神法,初出艰难后坦途。

  倏忽虽能游万国,奈何屋破却移居。

  注曰:镒形闭息思神法,乃出阴小乘之法耳。

初学亦甚艰难,及其习惯纯熟,坦然无碍,瞬息之问,遍游万国。

其英灵爽妙如此,奈何其形属阴,形壳难固,易於弊坏,不免投胎夺舍,如移居也。

  陈上阳子曰:闭气养息,一阴而已。

饶经万劫,终落空亡。

此亦道也。

《洞宾传》载..一日,洞宾作一道人游庐山开光寺,见僧法珍坐禅,二十年颇有戒行。

道人问曰:坐可了道乎。

珍曰:然。

道人曰:佛戒责痴为甚,方其坐时,谓无此心。

及其遇物,不能暂忘。

偶着於爱,则四种心纷然莫御。

若欲 瑞坐,先炼其心。

既炼其心,须伏真气。

既能伏气,则终日睡眠而道在其中矣,岂专在坐乎。

珍尚未悟,道人乃与珍历云堂,见一僧人酣寝,道人谓珍曰:此人平日何所为。

珍曰:打坐积功,以图成佛。

道人曰:吾偕子少坐于此,试观此僧。

坐功良久,珍见睡僧顶门出一小毒蛇,长三寸余,绿状自左足至地遍游,遇涕睡食之,后循上尿器中饮而去。

乃出轩,外度小沟,绕花若驻玩状。

复欲渡小沟,以水溢而返。

道人当其来处,以小刀掘地迎之,蛇见退缩,寻别径至状右足,循僧顶门而入。

睡僧惊觉,问讯道人及珍曰:吾适一梦,与二子言之:初梦从左门出,逢斋,供甚精,食之。

又逢美酒,饮之。

因裹裳渡门外小江,逢美女数十。

复欲渡小江,水骤涨,不能往,遂回。

逢一贼,欲见杀,走从捷径,至右门而入,遂觉。

道人与珍大笑而去,谓珍曰:以状足为门,涕泽为供,以溺为酝,以沟为江,以花木为美女,刃为贼。

人之梦寝幻妄如此,人以坐为求道成佛可乎。

珍曰:为蛇者何。

道人曰:此僧每多啧,熏染变化,已成蛇相。

他日暝目,即受生於蛇矣,可不惧哉。

五吕公也,见子精诚,故来教子。

珍随往,不知所终也。

世人之兀坐修佛者视此,岂不起惧乎。

  疏曰:鉴形者,悬鉴于室,存神於中而出。

闭息者,闭一身之气,如人未生在胎之时。

以鸿毛着鼻上,毛不动,能十二息为小道,能一百二十息为大道,能至於千,去仙不远。

如达磨《胎息论》。

智者修出入息,仪二乘坐禅法,禅定而出。

思神者,存神於一处。

或眉问顶上,或大洞三十九户,或黄庭内外二气,或修十六观而出。

诸衍皆无金丹点化,皆是阴神。

  投胎夺舍及移居,旧住名为四果徒。

  若会降龙并伏虎,黄金起屋几时枯。

  注曰:真金起屋,何枯之有。

《度人经》曰:枯骨更生,皆起成人,而况吞黍粒之珠者哉。

投胎夺舍,四果之徒,特阴灵之鬼耳。

道光曰:投胎夺舍,是执空之徒。

降龙伏虎,是还丹之妙。

  疏曰:阴灵生识,投母胎以出世。

夺舍者,他识已入胎,我夺有之以出世。

移居者,借化人之生身,而投识于中。

旧住者,守阴灵之性以存身,形不入寂灭。

四果皆无金丹点化,尽是阴神。

右道释小乘。

  大道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也由天。

  若非积行施阴德,动有草魔作障绿。

  注曰:魔障在天,修持在我。阴德匪施,触途有碍。

  疏曰:前诗云..一点灵丹吞入腹,始知由我不由天。

甚赞金丹之功,至灵至神。

今诗云:也知由我也由天,劝勉学者,若闻大道,亦当积行施德,以求天助。

不可自恃其丹之灵,必有魔障为碍。

  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师传莫强猜。

  只为丹经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

  注曰:千经万论,惟布枝条。至道不繁,独传心印。未遇真师,徒劳口耳。此道非真师口诀,虽有颜闵之聪慧,亦不可强自猜度也。

  修行混俗且和光,圆即圆兮方即方。

  显晦逆从皆莫测,教人争得见行藏。

  注曰:被褐怀玉,和光同尘。补破藩篱,无人无我。幽显顺逆,几人岂得而可测量也哉。右警劝世人。

  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卷之六竟

  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卷之七

  象川无名子翁葆光注武夷陈达灵传集庆空玄子戴起宗疏

  西江月一十二首以周岁律

  仙翁自注云:西者,金之方。江者,水之体。月者,药之用。无名子注曰:盖仙舫作此曲以周岁律,以显其大道也。

  外药还如内药,外通内亦须通。丹头和合略相同,温养两般作用。

  内有天然真火,炉中赫赫长红。外炉增喊要勤功,妙绝无过真种。

  注曰:《夷门破迷歌》曰:道在内来立炉,立鼎却在外道。

在外来坎离,铅汞却在内。

此明内外二丹也。

夫外药者,金丹也。

是造化在二八炉中,不出半个时辰,立得成就。

内药者,金液还丹是也。

造化在己腹中,须待十月满足,方能脱胎神化。

观此二药和合、丹头作用之法,虽略相同。

及其用火候,实相远矣。

修丹之士,下工之日,内药和合。

丹头之际,分毫差武,大药不成。

敬之哉,敬之哉。

内药虽有真火,在土釜中赫赫长红,亦须凭外炉用功,增喊抽添运用,无令差武,以至危贻。

然内外真火变化无穷者,实藉真铅之妙也。

此物的能擒汞,不使飞走。

叶文叔不达此理,却言内药以真火烹炼,外药须假凡火增喊。

以管窥天,可付一笑。

殊不知内外二药虽异,其实一道也。

所谓内外二药者,以人之一身察天地之秀气而有生,托阴阳陶铸而成形。

故一形之中,以精气神为主。

神生於气,气生於精。

此三者后天地生,至阴之物也。

修真之士,若执己身而修之,无过炼冶精气神三物而已。

奈何三物一致,俱后天地生,纯阴而无阳,安能化形为纯阳,而.出乎天地之外也哉。

仙翁所以道独修一物转兀赢,锺离公曰:涕唾精津气血液,七般物事总成阴。

又曰:独修一物是孤阴。

真一子曰:孤阴不自产,孤阳不自成。

《参同契》曰:牝鸡自卯,其雏不成。

圣人知己之真气后天地生,本属阴阳,难擒易失。

乃探先天一气,真阴真阳,二八同类之物,擒在一时辰内,炼成一粒至阳之丹,号日真铅。

此造化在外,故日外药。

以此阳丹点己阴汞,犹猫捕鼠。

阳丹是天地之母气,己汞是天地之子气,以母气伏子气,岂非同类乎。

此造化在内,故日内药乎。

故仙翁曰: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在虚无合自然。

真一子曰:未有天地混沌之前,真铅得一而先生,以次渐生天地、阴阳、五行,万物庶汇。

《参同契》曰:先天地生,巍巍尊高。

此皆证先天之一气也。

以先天阳丹点己阴汞,化为纯阳,更假阴阳符火,运用抽添,十月功足,形化为气,气化为神,神与道合而无形,变化不测,故能出乎天地之外,’立乎造化之表,捉挈天地,陶铸阴阳,而不为阴阳陶铸者,先天地生之一气使之然也。

其妙如此,故日妙绝无过真种。

安可后天地生,至阴之气类,而为内药乎。

安可以后天地生,几砂、凡汞、凡火,非类滓质之物,而为外药乎。

学道之士,研穷本始,无惑邪说,庶免永堕三涂自取轮回也。

  疏曰:分毫差武,大药不成,即绝句所谓毫发差殊不作丹是也。

二八非炉,假立名以为炉耳,炉炉非有炉是也。

外药以阴阳升降之火结为金丹,内药亦以阴阳升降之火结为金液还丹。

外以法象而孕育之,内以法象而孕育之,故日内外虽异,其实一道也。

善乎,唐仙件达灵曰:人知延龄在於还精补气,丹砂在我,岂有外也。

此诚鄙谈,不晓真境。

且问精可还乎,气可补乎。

运息张机,出入之问,归清去浊,此诚内出而外入耶。

性之所还,何出而入也。

或以吐纳为精华,何有败腰之玲。

或以出入为精气,何有伤肤之劳。

几当壮室之年,诚为衰败之器,精华一失,神魂四离,此何还之哉。

其或幼全真气,长习运动延其龄者,抑亦下品地仙也,且无凌虚之效。

若外炼火龙,内运金液,真登高上仙也。

以高仙之言观之,独修一物,皆不成仙。

今词明白分内外二药,令人易知而不悟,呜呼,其无绿之甚矣哉。

陈上阳子曰:修行之人,先须洞晓内外两个阴阳作用之真,则入室下工,成功甚易。

内药是一己自有,外药则一身所出。

内药不离自己身中,外药不离色相之中。

内药只了性,外药兼了命。

内药是精,外药是气。

精气不离,故为真种。

性命双修,方证天仙。

  若要真铅留汞,亲中不离家臣。木金间隔会无因,须用媒人勾引。

  木性爱金顺义,金情恋木慈仁。相吞相啖却相亲,始觉男儿有孕。

  注曰:此言内象也,家臣即己之真气也。

己之真气,因金丹而凝结,金丹因己汞而有神功。

二物相须,两情相恋,乃能变化通灵,故曰:若要真铅留汞,亲中不离家臣。

丹属金在外,己汞属木在内,二物问隔,全仗黄婆制造成丹,吞入己腹中,与己汞配合。

亦仗黄婆勾引二物,既以和合了,交接阴阳符火。

木性恋金,金情恋木,相吞相啖,配合成夫妇,养就婴兄,在我腹中,始觉男儿有孕。

此道至玄至妙,非仁慈及物,阴德广积,此生安能与於此乎。

  白虎首经至宝、华池神水真金。故知上善利源深,不比寻常药品。

  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己持心。依时采去定浮沉,进火须防危甚。

  注曰:首者,初也。

首经即初弦之气,非女子天癸也。

不可以三峰二十四品镑毁圣道,圣道不可毁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夫真一之气在天日真一之水,在虎日初弦之气,暖炼在华池中。

神水此乃至宝真金也,皆不离真一之精,流历诸处有种种异名,而能造化。

经曰:上善若水。

盖真一之水生於天地之先,故曰:上善其利源,甚为深远。

不比寻常后天生滓质药品之类也。

九转,九年也,在十月胎圆,脱胎之后。

达磨面壁九年,只履西归,盖有由矣。

然欲修成九转,先须运火十月,依时探取,以定浮沉,以分宾主。

守雌而不雄,方免危殆,自然形化为气,气化为神,抱元守一,九载功成,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圣人强名日九转金液大还丹也。

  二八谁家姥女,九三何处郎君。自称木液与金精,遇土方成三性。

  便假丁公缎炼,夫妻始结欢情。河车不敢暂留停,运入昆仑峰顶。

  注曰:二八,阴数也。

诧女,即我之真气也。

又曰:木液九三,阳数也。

郎君,即我之阳丹也。

又曰:金精二物交会丹田土釜之中,即成三性· 也。

丁公者,火也。

夫妻者,铅汞处於丹田土釜,逐日相交,夫妇欢情之火,搬入丹田土釜中,毁炼铅汞。

受此符证,而生金液之质。

复自尾闲逆上泥丸峰顶,降下口中,徐徐咽归丹田土釜之中,长长如此运转不息,若河车之流转不已,化成金液还丹也。

锺离公曰:尾闲直上泥九顶,自在河车数百遭。

海蟾公曰:若得黄芽填血脑,万年虽老身不死。

是其证也。

一本云:丁公者,火也。

河车者,水也。

即阴符阳火也。

日夕运转不停,若河车流转不已之义。

疏曰:《参同契》曰:三物一家,都归戊己。

以金木火为三物。

又曰:三性既会合,本性共宗祖。

以金水火为三性,皆言外药法象。

今言三性,则以木液为内药,金精为外药,遇上成三性,合言内外法象。

是知三性各随所用。

缪者以性为三,又妄之妄矣。

盖性者,物之性也,人之性也,丹之性也,五行之性也,岂姓氏之姓乎。

绝句云:火发昆仑阴与阳,兼言内外昆仑。

又曰:若遇昆仑西北去,独言内北海乾象交感之官。

今云昆仑,专喻泥九,所以反复取喻三性。

昆仑,篇中比喻,皆不可执一。

  牛女情绿道本,龟蛇类禀天然。蟾乌遇朔合婵娟,二气相资运转。

  总是乾坤妙用,谁人达此真诠。阴阳否隔即成愆,怎得天长地远。

  注曰:牛郎识女,一岁一交太阴太阳,一月一交龟蛇。

以类蟠此相拱,此皆阴阳二气使之然也,实为道之根本,金丹大药作用一一如之。

盖真一之气,青然无形,不得二八阴阳初弦之气相交,焉能降格兆形黍粒也哉。

既得丹饵之后,不得捆缢符火,焉能变化金液还丹也哉。

《参同契》曰:关关维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述。

雄不独处,雌不孤居。

玄武龟蛇,蟠此相拱。

以明牝牡竟当相须,理之所在,夫复何疑。

颠倒修之,宇宙在乎手。

真一子曰:孤阴不自产,寡阳不自成。

须藉牝牡合气,方能有产化之道也。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阴阳交合自然之道也。

天不降,地不腾,四时不序,万物不生也。

故仙翁於此章三致意焉,深知此意者,当以意会可也。

右内外二药。

  七返朱砂返本,九还金液还真。休将寅子数坤申,但看五行成准。

  本是水银一味,周流历遍诸辰。阴阳数足自通神,出入不离玄牝。

  注曰:九还七返者,不离天地五行生成之数也。

天一生水,地以六数成水。

居北积坎阴之气以为真水,故《参同契》曰:六居也。

地二生火,天以七数成火。

返南孕离气而生砂,故日七返朱砂,返本也。

天三生木,地以八数成木。

居束处震位而成汞,故《参同契》曰:八归也。

地四生金,天以九数成。

金还西,主兑位而为金,故日九还金,一还真也。

天五生土,地以十数成土。

二土相合而并居中,会四象而成丹也。

故金丹不出五行而成,故日但看五行成准。

安可以寅子数坤申而为七返九还耶。

水银者,铅也,铅即真一之气也。

真一之气结而成精,号日真一之精。

精,铅也。

真一之气一变为水在北,二变为砂在南,三变为汞在束,四变为金在西,五变为土在中。

故金丹非天地不生,非日月不产,非四时不全,非五行不就,非总数不成。

是以遍历诸辰,阴阳数足,自然通神变化也。

然其造化妙用,出入不离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玄牝之理,已释在玄牝之中,世罕知注矣。

  疏曰:世人以寅至申为七返,子至坤为九还,非也。

张随注《参同契》云:水、火、金、木、土为五行,水火为日月,金木为龙虎,土配天地,炼成金丹。

故天以水六居北,积坎为水。

天以木八居束,处震为砂。

天以火七返南,属离为汞。

天以金九还西,化兑为金。

天以五归中成丹。

故气一变为水,二变为砂,三变为汞,四变为金,五变为丹。

是知丹者,非天地不生,非日月不成,非四时不全,非五行不就。

炼纯阳之身,化真经之体,则六居七返八归九还之义,断可见矣。

此黄帝、老子、神仙、圣贤重之。

无名子之注文本,此诸辰即七十二辰之位,七返九还之义。

  此药至神至圣,忧君分薄难消。调和铅汞不终朝,早赌玄珠形兆。

  志士若能降炼,何妨在市居朝。工夫容易药非遥,说破人须失笑。

  注曰:金丹入口,立跻圣位,岂非至神至圣者乎。

缎炼不出半个时辰,立见金丹形兆,岂非至简至易者乎,家家自有,不拘市朝,岂非至近者乎。

惟其至神、至圣、至简、至易、至近,所以说破不觉令人失笑也。

得之者,第恐阴功浅薄,不胜其道尔,学者勉之。

  疏曰:真人之意,以为修炼金丹,不拘市崖京朝之问,皆可为之。

工夫甚易,药物甚近。

但得清冷之地,即可为之。

前诗云未炼还丹莫隐山,徒向深山守静孤之意。

因俗士不明本旨,遂以争利於市,争名於朝,可以兼行,正所谓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故。

铃也痛损名利,永绝嗜欲,十月入室,方可希真。

  雄裹内含雌质,真阴却抱阳精。两般和合药方成,点化魂灵魄圣。

  信道金丹一粒,蛇吞立化龙形。鸡餐亦乃化鸾鹏,尽入空阳圣境。

  注曰:雄裹雌乃龙之弦气,汞是也。

阴抱阳乃虎之弦气,铅是也。

二物交合,灵丹自生,吞入腹中,点化阳魂,以消阴魄。

一粒如黍,鸡吞蛇啖,亦化龙鹏,飞入真阳圣境。

药之至神圣灵如此哉。

右外药。

  天地才经否泰,朝昏好识屯蒙。轮来凑毂水朝东,妙在抽添运用。

  得一万般事毕,休分南北西东。损之又损慎前功,命宝不宜轻弄。

  注曰:夫运火之法,始功於屯蒙,休功於否泰。日夕搬运符火,归於鼎中,如车之轮辐奏於毂,若百川之水朝宗于海,运用抽添妙化如此。

  太上曰:子得一万事毕,妙哉是言也。

一者,真一之精也。

真一之气生阴阳,阴阳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生万物,俱不出真一之气变。

故真一之精,为天地之母,阴阳之宗,四象之祖,五行之根,万物之基也。

得此一则万事毕矣,东西南北皆可忘也。

损之又损,以慎前功,方能尽得一之妙。

盖一之有象,运阴阳之火,以形之也。

既得一粒吞归五内,如前运用阴阳符火,当慎前功,方能尽归一之妙,虑险防危,不可轻动,恐失命宝之玄珠,故曰慎前功也。

  疏曰:始功於屯蒙,一月用六十卦也。

休功於否泰,一年沐浴於二八也。

此内药法象也。

得一者,外药法象也。

吕仙歌曰:三茅真君号曰一是也。

太上为道曰损,今於十月行功之时,损事灭思,防危虑险,不可毫发系心,恐失命宝。

如婴儿在母腹,冥然忘识。

我身在天地鼎炉之中,能常清净,天地悉归。

故真人以损之又损前功,为谆谆之诲。

  冬至初阳来复,三旬增一阳爻。月中复卦朔晨超,望罢乾终始兆。

  日又别为寒暑,阳生复起中宵。午时姤象一阴朝,炼药须知昏晓。

  注曰:冬至一阳生,为复卦 。

三十。

增一阳爻,为临卦 ,为泰卦 ,为大壮 ,为央卦 ,为乾卦 ,乃阳火之候也。

阳极则阴生,故夏至一阴生,为姤卦 。

三十日增一阴爻,为遁卦 ,为否卦 ,为观卦 ,为剥卦 ,为坤卦 乃阴符之侯也。

阴极复阳生,周而复始,此一年之气侯加减之大数也。

圣人移此一年之气候,於一月之中,以朔旦为复,至望日为纯阳,两日半当三十日,是一个月也。

望为纯乾,至十六日姤一阴生,故曰:望罢乾终姤兆。

以阴初萌,故谓之兆。

此一月之气候周天之大数也。

圣人又将一月之侯,移在一日之中,分为寒暑温凉四时之气。

故以中夜子时一阳生为复卦,午后一阴生为姤卦。

运用符火阴阳,升降抽添进退,一一合天地四时,阴阳升降,不得毫发差忒,故曰:炼药须知昏晓也。

昏晓者,阴阳之首也。

此一日之气侯周天之大数也。

  疏曰:一年大周天,乃天地之升降。

天地上下相去八万四千里,分为六节。

地阴藏阳,自夏至天中阴气下降,六节至地,阴阳造化,升降一周为一年。

圣人以十二卦六画之重,则而象之。

阳火自子至巳,阳长而阴消,故外阳附内,内阴附外,皆依於盛者。

阴气为内,阳刚为外,非卦体之内外,故以复娠为小父母,而本於乾坤,以明火符消长。

一月小周天,乃日月之会合。

月受日光,以为盈虚,不言日而日在其中矣。

一月以五日为一候,六候为一月,亦犹分阴阳为节也。

月之盈虚,一周为一月。

圣人以先天八卦,除坎离为日月之体,其圆缺亦六候。

以六卦三画之纯,则而象之。

天符不可见,因日月而见。

阳爻象魂生,阴爻象魄生。

阳魂生至望成乾,阴魄生至晦成坤。

五日为一候,每候进一爻。

上半月进阳爻,下半月进阴爻,以符月之盈亏。

甲乙丙丁庚辛,以符月昏旦所视之方,故为六卦所纳之甲。

六虚壬乃乾中之离,癸乃坤中之坎。

阳壬阴癸,北方幽都之地,日月藏用,杳冥不可见。

坎戊离己,日月之体。

戊己乡向明之地,日月显仁着明可见。

合六虚,而十干全。

十干全,而五行具。

太极未分也。

未朔之前,子时日在子,月在癸。

会朔之后,子时月在壬,日在子。

藏用於壬癸也。

未朔前,午时日在午,月在己。

己纳丁。

会朔之后,午时日在午,月在戊。

戊纳在丙,显仁於戊己也。

朔晦合壁,同归於子午。

若又以一年十二卦分为六侯,得两卦。

月初生从坤,晦成泰,为上弦,为坤之既济。

月初缺从坤,望成否,为下弦,为乾坤之未.济。

乾坤往来,以符阴阳、进退、否泰、上下,以符阴阳各半。

故日上弦金半斤,下弦水半斤是也。

日出甲卯,入庚酉。

月圆始於震庚,缺於乾甲。

冬至之子日渐长,夏至之午日渐短。

退月之阳,自朔之子而进,自望之午而退。

天地之中,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

日月气也,有形而无质,故相宜而无碍。

阳抱阴为日,阴抱阳为月。

是以一时之玄,半年之久,皆有取法乎。

金水各半,初弦之气也。

初弦之气,至清而不浊者也,有气而无形者也。

以月准年,则一月三十日,合三百六十时为一年,每一时应一日也,两日半三十时应一月也。

有小尽缺十二时也,即於十五日而损益之,此月中补日之法也。

故以乾坤为大父母。

而月於坎离,以明火符进退。

一日周天,与一月太阴盈虚,一年阴阳升降,大小周天,造化皆同。

以一年准之一时,为一月平分为两气,故子为十一月,壬为大雪,子为冬至,此本於乾坤,以日为年也。

以一月准之,一时管两日半,二时为一候,六时为一气,为半月。

以日准时,则卯当初八日上弦,酉当二十三日下弦。

亥晦、子朔、巳望、午亏,此用於坎离,以日为月,以明火侯、消长、进退,合年、月、日三周天为一。

以六十卦则而象之,造化皆同。

除牝牡四卦,天地日月包裹万物而不用,合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为一斤之数,计二篇之策而四卦之用在其中矣。

大周天本於乾坤,以伏羲之卦图则而象之。

而小周天太阴盈亏之侯、坎离 应符亦合。

小周天用於坎离,以文王卦图则而象之。

而大周天天地升降之节、乾坤流行亦合。

是故年之复月之震也,年之娠月之巽也,日之复时之子也,日之娠时之午也。

又可见乾坤坎离无所往而不用,大小父母无所往而不在。

盖本於乾坤,则乾坤为坎离全体。

用於坎离,则坎离为乾坤中气。

天地即日月也,日月即天地也。

天藏阴日,阳含阴。

地藏阳月,阴含阳。

持天地日月之形有大小,年月日时之用有短长。

合而论之,皆太极圆成之未分也。

既分也,自屯蒙至既未六十卦,日用两卦以应一日,六十卦全以应一月。

为六百篇以应一年。

以言其小,则一时之中亦合三百六十也。

一时为一秒,十二秒为一分,三十分计三百六十秒,为一时数,此一时之妙用。

神仙之盗机,非世人之可知。

是知一年之大,一月之小,一日之·秒,一时之玄,用天之道,万物之滋。

天地日月之象,所以升降盈亏,皆不出乎此。

大哉易乎,斯其至矣。

右明火候。

  不辩五行四象,那分朱汞铅银。修丹火候未曾闻,早便称呼大隐。

  靡肯自思己错,更将错路教人。误他永劫在迷津,似急欺心安忍。

  注曰:丹经万卷,妙在《参同契》其中三字。

《鼎器歌》一章,乃丹经之骨髓也。

举世学此道者,莫能晓解,胡不思之。

甚耶,取此歌证我之所得,如或未明,即我之所得未尽善也,何迷惑於旁门非类之有。

今之学者,未识吐故纳新之方便,起飞云奔雾之想,自高自大,模范於人。

不知悔吝,误他人溺在迷津,有终身不可救药,没齿无成,似此欺心安忍如是也。

  疏曰:无名子以《参同契·鼎器歌》为丹经骨髓,人多忽之,不能参究,安能知《悟真》金丹之大道乎。

以予所遇至人,得二书之旨,所谓五行四象、朱汞铅银,以真阴真阳诱先天混一之气,不用旁门非类、后天地生有质之物。

其造化法象,则皆同於火侯年时。

内外二丹,成功之效ylJ各异。

予三生有绿,得闻大道,冒犯天谴,泄机於书。

既为《悟真篇》注,又为《参同契》标注。

学仙正宗,后学破惑,一以明仙道之因,一以破旁门之非。

愿学仙之士,因吾言而不迷,知仙书之可信。

不流於旁门,不以错自修,不以错教人。

倘遇真师,与我言同,与《参同契》、《悟真篇》之道同,下手速修,共成大道。

非敢求异以街俗,盖以明仙道之正宗也。

真人读《参同契》云:不在泥象执文,此为已得真师之传者而言之也。

象以立譬,言以传意,故皆荃蹄不以执泥。

若夫遇真师,未得真传,迷入旁门,自以为是,不明大道,安可自画,委之以真人不在,执泥之言,而不求於深通融会,毕生不得闻大道矣。

陈泥九云:若未逢师且看诗,诗中藏诀好修持。

又曰:言语不通非春属,铃也字字研穷。

前后贯通,我之所学无一不合,不敢以旁门非类曲为引证,用心日久,神明自来告人,心灵自能通悟。

魏伯阳云:万遍将可赌。

真人亦云:寻文解义岂须仆,区区口授予以是。

用工日久而有得於仙书者,犹益多矣。

故并以相勉。

  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得三千。均齐物我与亲冤,始合神仙本愿。

  虎兕刀兵不害,无常火宅难牵。宝符降后去朝天,稳驾琼舆凤辇。

  注曰:抱一九载,功成道备,物我两忘,何刀兵虎兕之害哉。

天降宝符,身飞碧落,真大丈夫出世问之日也。

此言金液还丹,又全在德行阴功,百三千圆满,方保无魔。

依法终成,以至冲举,登琼舆凤笔,为至真仙子宾于上帝也。

右警劝世人。

  四序花开四照亭,风吹香气喷然馨。

  劝君采取当时节,莫使娇红取次零。

  陆子野曰:、四序花开,何时无药。

四照亭,喻花开之得地,人宜赏焉。

过期失赏,则花衰落而无复见娇红之妙也。

花之颜色多,而独以娇红为喻者,信有深旨。

所以丹经云:伏丹阳事迥然别,须向坎中求赤血者是也。

娇之一字,又岂偶然之字也。

康节先生有诗云: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

其旨皆同也。

  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卷之七

  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卷之八

  象川无名子翁葆光注武夷陈达灵传集庆空玄子戴起宗疏

  读周易参同契 #

  大丹妙用法乾坤,乾坤运兮五行分。

五行分兮常道有生有灭,五行逆兮丹体常灵常存。

一自虚无质兆,两仪因一开根。

四象不离二体,八卦互为祖孙。

万物生乎变动,吉凶悔吝兹分。

百姓日用不知,圣人能究本源。

顾易道妙尽乾坤之理,遂托象於斯文。

否泰交,则阴阳或升或降。

屯蒙作,动静在朝在昏。

坎离男女水火,震兑乃龙虎魄魂。

守中则黄裳元吉,遇亢则无位无尊。

既未慎万物之终始,复娠昭二气之归奔。

月亏盈应精神之衰旺,日出没合荣卫之寒温。

本立言以明象,既得象以忘言。

犹设象以指意,悟真意则象捐。

达者惟简惟易,迷者愈惑愈繁。

故之修真之士读《参同契》者,不在乎泥象执文。

  注曰:乾坤者,父母也。

乾坤运阴阳二气,化五行而生万物者也。

故人顺阴阳五行陶铸,则成人矣。

夫人之身阴阳相半者,因阴阳有形也。

阴阳相半,是以有生有死也。

阳主生,阴主死,一生一死,一去一来,此常道之顺也,理之自然者也。

圣人则之,反此阴阳,逆施造化,立乾坤为鼎器,盗先天一气以为丹,炼形入於无形,与道冥一。

道因无极,仙岂有终哉。

故曰:顺常道则有生有灭,逆丹体则常灵常存也。

虚无者,道之体也。

道生一气而变阴阳,故阳天阴地二仪是也。

天一生水居北日冬,地二生火居南日夏,天三生木居束日春,地四生金居西日秋,而成四时,谓之四象也。

天为乾居戌亥,地为坤居未申。

坤索乾生三男,长日震居卯,中曰坎居子,少日艮居寅丑。

乾索坤生三女,长日巽居辰巳,中日离居午,少日兑居酉。

合成八卦,谓之八方。

故自子至巳为阳界分,自午至亥为阴界分。

阴阳运转,则四时之气循历八方,更相终始,故日互为祖孙也。

春夏阳气生长万物为德,万物承之则舒矣。

秋冬阴气肃杀万物为刑,万物承之则惨矣。

一舒一惨,一吉一凶,是以万物生乎变动,吉凶悔吝兹分也。

原夫吉凶悔吝,万象八卦,以至四时阴阳,未有出乎一气,而离乎大道者也。

故道为一气,阴阳、四时、五行、八卦、万象,吉凶悔吝无乎不在。

无乎不在,故视听、言动、寝味、举止、触冷、喧闹、恢诡怪谲、虫肝鼠臂、梯秆瓦砾,无适而非道也。

无适而非道,道却在人中而入不知,人在道中而道不亏,是以百姓日用而不知也。

自虚无止日用不知,言道也。

圣人探啧索隐,穷理尽性以致於命,故能作《易》体道之妙用,立乾坤为易之门户。

乾坤立,易道行乎其中矣。

是以乾坤相索而成八卦,八卦相因而八之变成六十四卦。

六爻阳爻奇,六爻阴爻偶。

故阳之一爻,以四因九数,而得三十六策,六阳爻共得二百一十有六策,是以乾之一卦爻策也。

阴之一爻,以四因六,而得二十四策,六阴爻共得一百四十有四策,是以坤之卦爻策也。

复以三十二数乾坤二篇,三百六十策合成万有一千五百二十策,是为太极大衍之数,囊括三才,包含万象。

故吉凶悔吝之机,生死祸福之兆,未有能逃乎斯数之外者。

故日易之妙道,尽造化之体用也。

自圣人正造化体用言《易》也,魏伯阳真人因《易》道与金丹符,故托《易》卦以作《参同契》,以明大丹之旨,亦不过假象寓言而已,言《参同契》也。

修丹至要,不出金火二字。

圣人先以真阴真阳二物为炉鼎,然后诱太极一气为丹。

太极之气在於虚无之中,不可求测。

苟不以真阴真阳而诱之,则不能降灵成象。

是以《参同契》立乾坤二卦为炉鼎,分坎离二卦为铅汞。

四卦处於中官,余卦分在一月内,以运符火。

故乾坤者,龙虎也,震兑也,夫妇也,魂魄也。

坎离者,铅汞也,水 火也,男女也,情性也。

触斯类而长之,则不可胜言也。

原至当而言之,无过比喻真阴真阳二物而已。

以此二物,合气於中官黄道之室而为丹,故曰守中则黄裳元吉也,官外药也。

即得丹饵,非真火无以育其圣胎。

运元阳真气为火,火无定位,周流六虚,故亢则无位而尊也,言内药也。

夫天.一生水,在人日精。

地二生火,在人日神。

夫人之精神,日夕荣卫一身,常与天地阴阳之气运行不息,故冬至之日,地中有一阳之气上升而为复卦。

人之元气亦如之,故进阳火。

至正月,阴阳之气相半,自然相交而为泰卦。

人之元气亦然,是以息火谓之沐浴。

夏至之日,天中有一阴之气下降而为诟卦,故进阴符。

至七月阴阳之气相半,自然相交而为否卦。

人之元气亦然,是以停待,亦谓之沐浴。

故曰:否泰交则阴阳或升或降也。

圣人移此一年气侯,陷於一月三十日之中,以两日半三十辰当一月三十日用事。

自朔日后太阴初萌光,为复卦。

至上孩月明一半,金水平分,为泰卦。

至十六日月初亏,为诟卦。

至下弦月亏一半,金水平分,为否卦。

故日月亏盈,应精神之衰旺也,言月也。

又移此一月气侯归一日十二辰之中,子时一阳生。

故人肾中有一阳纯精之气上升,而为复卦,进阳火。

午时一阴生,故人心中有一阴至神之气下降,而为娠卦,进阴符。

故复诟卦昭二气之归奔也。

夫日出为昼,日入为夜。

圣人运动符火於一日一夜之内,分擘温凉寒暑之气,外合天符,内合荣卫消长一身,抽添运用,温养子珠,故日日出没,合荣卫之寒温也,言日也。

子为六阳之首,故为朝进阳火,用屯卦直事。

午为六阴之元,故为昏进阴符,用蒙卦直事。

故日屯蒙作则,动静在朝在昏也。

一日一夜,两卦直事,屯蒙为六十卦之始,既未为六十卦之终。

终而复始,始而复终,故曰既未慎万物之终始也,言时也。

已上皆魏真人以金丹大道至简至易也,无可阐扬秘要,故托《易》象立意寓言,俾学者观斯象悟其旨要。

苟得金丹妙玄,则乾坤、坎离、龙虎、魂魄、铅汞、水火之类,皆可妄言矣,无外言托象也。

苟得运火真机,则屯蒙、既未、复娠、否轮泰、卦象、爻铢,皆可无用矣,言内之托象也。

此仙黄恐学者读《参同契》,不晓真人之深意,惟只泥象执文,而不知捐象妄言,故作此篇,以示同志,其仁慈如此。

青城文人歌曰:谢先圣,秘诀真,荃蹄的当处都无。

数句可见其简易之至,非遇真师。

诀,未易蹈其壶奥之万一也。

  疏曰:自虚无日用而不知,言道也。

自圣人造化体甩,言《易》也。

自魏伯阳寓言而已,言《参同契》也。

自修丹至要元吉,言外药矣。

自既得丹饵无位而尊,言内药也。

自天一生水或升或降,言年也。

自圣人移此一年气候衰旺,言月也。

自又移此寒温,言日也。

自子为六阳终始,言时也。

自金丹妙玄以下无外,言托象也。

运火真机以下无可用,言内之托象也。

  复以三十二数者,乾坤之策,几三百六十,复以三十二因二百十六,得六千九百一十二,是谓三十二阳卦策数。

又三十二因一百四十四,得四千六百八,是谓三十二因卦策数。

合二篇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

今以正七月为否泰,应沐浴。

其於否泰才交,万物盈,注则又以否泰卦应春秋二分为沐浴,取月不同。

《悟真》之旨,自有妙用。

故仙翁又於《四百字》云:及其沐浴时,卯酉亦虚比。

石杏林云:沐浴不在卯酉。

故名子但取否泰二卦,阴阳两停之。

又或为二八春秋月二分,或为正.七之月,或为上下二弦,不得其旨为之惑矣。

  赠白龙洞刘道人歌

  玉走金飞两曜忙,始闻花发又秋霜。

  徒夸钱寿千来岁,也似云中一电光。

  一电光,何太速,百年都来三万日。

  其间寒暑互煎熬,不觉童颜暗中失。

  纵有儿孙满眼前,却成恩爱转牵缠。

  及乎精竭身枯朽,谁解教君暂驻延。

  暂驻延,既无计,不免将身归逝水。

  但看古往圣贤人,几个解留身在世。

  空玄子曰:日月如校,时光似箭,人生七十者稀。

寒暑逼人,儿孙牵情,至於老死,世世皆然。

有谁回头,坚心求道!留形在世。

深叹人生难矣,至道难闻。

  身在世,也有方,柢为时人没度量。

  竞向山中寻草木,伏铅制汞点丹阳。

  世人求道不知正路,酷爱外炉寻奇草木,炼几铅汞冀点化阳丹,换骨为宝。

仙翁有诗云:休炼三黄及四神,若寻众草更非真。

此戒世人不可以外炉见宝为心,若丹熟自然金满屋,何用耗火亡货财乎。

  点丹阳,事迥别,须向坎中求赤血。

  捉来离位制阴精,配合调和有时节。

  时节正,用媒人,金公姥女结亲姻。

  金公偏好骑白虎,姥女常驾赤龙身。

  虎来静坐秋山裹,龙向潭中奋身起。

  两兽相逢战一场,波浪奔腾如鼎沸。

  黄婆丁老助威灵,撼动乾坤走神鬼。

  能使铅汞伏火,点化赤血,换骨成形,只是责财之心,为妄用之资,不知种德,反以增罪,何益於生死大事。

金丹点化,几骨变为纯阳之仙,事迥别殊。

坎中求赤血,於白虎之中,而求一八弦气,黑铅取精也。

离位制阴精,於青龙之中,而求一八之弦气,红铅取髓也。

坎黑而求赤,离阳而制阴,二物交媾,探之有日,取之有时。

时节既正,又用黄婆媒合,自然金公骑虎,妮女骑龙,配为夫妇,两情春恋,二物交垢。

黄婆作媒,金公助威。

夺得乾坤,而乾坤为之撼动,钦伏鬼神,而鬼神为之奔走。

古歌曰:微微腾倒天地精,钻簇阴阳走神鬼是也。

非世之所谓金石草木之类。

右言外药。

  须臾战罢云雨收,种个玄珠在泥底。

  从此根芽渐长成,随时灌溉抱真精。

  十月脱胎吞入口,不觉凡身已有灵。

  两战野战既毕,立得金丹吞入五内,种此玄珠在於土釜泥底,依火符进退,以真火烹煎,从此金液还丹根芽日长月成,随时用之灌溉而滋生。

至於十月圣胎圆成,炼形化气,自有种种灵气。

炼气化神,自然合道。

右闷内药。

  此个事,世问稀,不是等闲人得知。

  夙世若无仙骨分,容易如何得遇之。

  得遇之,宜便炼,都绿光景急如箭。

  要取鱼时须结肾,莫只临川空叹羡。

  闻君知药已多年,何不收心炼汞铅。

  莫教烛被风吹灭,六道轮回莫怨天。

  金丹大道,世罕得传,风植仙骨,际遇真师,下手速修,犹大迟耳。

年不待人,莫教浪死。

既不知药,急炼铅汞,非世问有质之物,非伏制铅汞点丹阳之药也。

此劝人早修。

  近来世上人多诈,尽着布衣称道者。

  问他金木是何般,噤口不言如害哑。

  却云伏气与休粮,别有门庭道路长。

  君不见,《破迷歌》裹说,太一全真法最良。

  莫怪言辞多枉劣,只教时人难鉴别。

  惟君心与我心同,方敢倾怀向君说。

  庸俗之徒,以修道为务,不知金木是何物,徒以服气休粮、傍门小衍。

乌知《破迷歌》内云:如何却是道,太一含真气。

五行不顺行,虎向水中生。

坎离颠倒卫,龙从火裹出。

其斯之谓欤。

右深警世人。

  或者解此歌,以十月脱胎吞入口,此言圣胎出入变化之神,其言是也。

又以一粒灵丹吞入腹,《参同契》云:金砂入五内,以为后人疑此便为外丹,此言未当也,是未得《悟真》之的传也。

其迷《悟真》旨要,乃云真铅是先天之气,自肾中生。

神汞是性中之真,从心中出。

气中之气藏真水,性中之真蓄真火。

何不深究《悟真篇·叔》有云:今之学者,取铅汞为二气,分心肾为坎离。

等是皆日月失道,铅汞异炉,欲望结成还丹,不亦远乎。

此《悟真篇》之所诮,今反以此为旨要,以是观之,不得《悟真》之的传明矣。

若遇真师,方知予言之妄,非敢斥其非,欲以明道也。

  石桥歌 #

  吾家本住石桥北,山锁山关森古木。

  桥下涧水彻昆仑,山下饮泉香馥郁。

  吾居山内实堪夸,褊地均栽不谢花。

  山北穴中隐藏虎,出穴哮吼生风霞。

  山南潭底藏蛟龙,腾云降雨山蒙蒙。

  二兽隐伏斗一场,玄珠隐伏是真祥。

  景堪羡,吾暗喜,自斟自酌醺醺醉。

  醉弹一曲无弦琴,琴裹声声教仔细。

  可嘿醉后没人知,昏昏默默恰如痴。

  仰观造化工夫妙,日还西出月束归。

  天是地,地是天,反覆阴阳合自然。

  识得五行颠倒处,指日升霞归洞天。

  黄金屋,白玉橡,玉女金童日侍前。

  南辰北斗分明布,森罗万象现无边。

  无昼夜,要绵绵,聚散抽添火候全。

  若问金丹瑞的处,寻师指破水中铅。

  木生火,金生水,水火须分前后队。

  要辨浮沉识主宾,铅银砂汞方交会。

  有刚柔,莫逸意,知足常足归本位。

  万神齐和太平年,急时国富民欢喜。

  此个事,好推理,同道之人知此义。

  后来一辈学修行,只说存养并存气。

  在眼前,甚容易,得服之人妙难比。

  先且去病更延年,用火烹煎变阳体。

  学道人,去思己,休问旁门小法制。

  只知目下吓得人,不觉自身暗憔悴。

  劝后学,须猛挚,莫从抛家住他地。

  妙道不离自家身,岂在千山并万水。

  莫因循,自贪鄙,火急寻师觅玄指。

  在生若不学修行,未必来生甚胎裹。

  既有心,要终始,人生大事惟生死。

  皇天若负道心人,令我三涂为下鬼。

  空玄子曰:此歌乃是总赞金丹之妙,破除旁门之非。

其日龙虎、铅银、朱汞、浮沉、主宾,是禀阴阳二物之真也。

其日日西、月束、天是地、地是天,是喻阴阳之交娠、五行之颠倒也。

水中铅、木生火、金生水,是喻阴阳所产也。

玄珠是禀金丹成象也,昼夜抽添是明十月用功也,存养存气是破旁门小衍也。

其赞羡金丹之功,劝勉修道之语,观辞易知,不用赘解。

  绝句

  休施巧伪为功力,认取他家不死方。

  壶内旋添留命酒,鼎中收取返魂浆。

  注曰:修真之士,多执非类巧伪之法施功而已,而不肯问他家自有同类不死之方,能於鼎中探取返魂之阳丹,腹内旋添延命之汞火。

二物者,真修身之至宝也。

《参同契》日同类易施功,非类难为巧,此其证也。

所谓他家者,即白虎之弦气也。

后学之人,多执以己身精气谓之真铅,既然如是,仙翁岂有以他家之说·而诳他人乎。

  疏曰:前诗言:自向家园下种栽,无名子解曰:不肯下问他家,自有同类不死之方。

前诗为我而言,故日自向。

此诗为教人而言,故日他家。

其为同类则一也。

此所谓同类,非谓人与与人为同类也者,於元气之混一也。

以元气补元气,是以无涯之气补有涯之气,所以成仙之易也。

《参同契》云:元精流布,因气托初。

此同类也。

若人以人补人,则人身皆属阴。

以阴补阴,是以牝鸡自卯,其体不全,安得合阴阳交媾之妙,安能得先天之气凝结为丹,安能化纯阳之躯为纯阳之仙哉。

  敲竹唤龟吞玉芝,鼓琴招凤饮刀圭。

  近来透体金光现,不与凡人话此规。

  注曰:此言运火之功也。

竹者,虚心无情之物也。

敲者,两物相击之义也。

鼓琴者,夫妇谐和之义也。

龟者,铅也。

凤者,汞也。

刀圭者,阴符之器也。

玉芝者,阳火之气也。

龙之弦气日玉芝,虎之弦气日刀圭。

此言龙虎相击而结为夫妇,如琴声之谐和也。

凤者,南方朱雀也。

龟者,北方玄武也。

亦南北坎离之象,交炼而成金丹,即时探取,饵归丹田土釜之中,以制己之阴汞。

然后虚心谐和夫妇之情,交接阴阳,以运符火。

以符火按卦爻,合呼吸。

以呼吸用神气,以神气驭水火,以水火炼胎息。

胎息游咏,坎离交感於中官土釜之中,啖养铅汞。

铅汞日夕饮啖符火之气,而生金液之质,是为金液还丹也。

  馑按:《易真论》曰:几运火之际,或觉尾闲有物,直冲夹脊双关,历历有声,逆上泥丸。

复自泥丸触上将,颗颗降入口中,状如雀卯,味如冰酥,香甜敌美,觉有此状,乃是金液还丹也。

徐徐咽归丹田,常常如此不绝,则五藏清虚,闭目内观脏腑,历历如然烛。

渐次有金光万道,灿烂透出身体,如火轮云雾,盘旋军身。

渐渐圣验相续,以证超几入圣。

非比喻也,乃真景象也。

仙翁嘿膺此异,不敢语人,盖非人间所见闻之事也。

右内外二药。

  陈上阳子曰:竹是中通外直之物,为其不直则敲之,要其能应於物。

琴乃微弦相和之义,为其不和则调之,庶能克济所事。

玉芝即龙乾,刀圭为坤物。

唤龟属我,招凤要他。

非大和□,则他安能招我凤乎。

修行之人,卦气已过,竹不应物,可不击之乎,击即敲也。

琴若不和,可不调之乎,调即鼓也。

是以七十、八十,至百二十岁,皆可还丹,是此道也。

中人常士,乌可语此耶邪。

师妄人,焉能知此。

非真仙圣师,盟天口授,孰得而知之乎。

昔我紫琼公常传太玄真人,偶一辨士来见,曰:敲竹唤电吞玉芝,敢问我师如何是吹龟。

太虚曰:唤龟我当与汝‘,且问你如何是敲竹。

辨士曰:上上关捩子。

太虚曰:我不问上上关捩子,且说如何是敲竹。

辨士曰:密密深机。

太虚曰:你这言语是这长连,床上学来的,你将去天下论辫去,我这裹不是你吹龟处。

其人不悟。

今紫琼指出后,却问紫琼,曰:汝知敲竹否。

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曰:汝知吹龟否。

曰:礼下於人,叉有所求。

曰:适来辨士何以不悟。

紫琼白:彼未得归,虽猜不得太虚复诫曰:知之非难,行之唯难。

  饶君了悟真如性,未免抛身却入身。

  若解更能修大药,顿超无漏作真人。

  注曰:人顿悟真心,直超如来真空清静性海,毕竟有今生后世、出彼入此之躯。

曷若兼修金丹,炼形入於、无形,变乎不测,而臻乎千手千眼之应。

故於形神性命之道,成彼迥超无漏,而具真金慈相,巍巍堂堂,为天人师,证无上至真者哉。

大用未现前,大法未明透,一毫渗漏,抛身入身矣。

若圆明黑了,宝炼金丹,道成十极,号日真人。

后之迷者以摩抚吐纳旁门小法,以己合天,谓之金丹。

夫金丹出於自然,旁门出於使然。

金丹以月为本,出於庚金之方,会於坎水之元。

金水相投,结成造化,所以谓之金丹也。

右性命。

性命同修,是谓一阴一阳之偏阳之道。

若上悟性未能了命者,则归於偏阴偏阳之疾,而有抛身入身之患矣。

  祸福由来互倚伏,还如影响相随逐。

  会能转此生杀机,反掌中问灾变福。

  注曰:阳主生日福,阴主杀日祸,阴消则阳长,阳极则阴生。

互相倚伏,如影响之随逐,此常道自然之理也。

若能逆此生杀之机而修之,则反掌之问,变灾为福,害裹生恩,男女有孕,为不证矣。

右引《阴符》以明道。

  了了心猿方寸机,三千功行与天齐。

  自然有鼎烹龙虎,争奈担家恋子妻。

  注曰:此诗警时人之不知返者也。

方寸机者,言修真之士,未炼还丹以前,须是心地了了,不为心猿意马之所使。

古歌曰:人生本是一猿猴,万种皆因向外游。

制伏若能收拾住,六精结住夜明珠。

吕真人曰:未炼还丹先炼心。

《西山记》曰:真仙上圣,教人修道,即修心也。

教人修心,即修道也。

又云:制之则正,放之则狂。

清冷道生,昏浊神忘。

此其旨也。

所谓行者,阴与阳也。

仙翁曰:大药修之有易难,须知由我也由天。

若非积行施功德,动有韦魔作障缘。

锺离公曰:有功无行如无足,有行无功目不前。

功行两全足目备,谁云无功作神仙。

吕真人云:蓬莱路仗三千功德,独步云归。

阴功既积,铃遇至人。

故曰:自然有鼎烹龙虎也。

其日恋子爱妻,此仙翁之意,复恐学迷失道而入邪行。

爱妻恋子,永沉苦海矣。

学者须存物外之志可也。

右警世人。

  西江月 #

  丹是色身至宝,炼成变化无穷。更於性上究真宗,决了死生妙用。

  不待他身后世,现前获佛神通。自从龙女着斯功,尔后谁能继踵。

  注曰:金丹能化有形入於无形,故能变化无穷,隐显莫测。

若能兼以识心见性,遣其幻妄,以广神通,则性命之道双圆,形神俱妙,则斯道愈弘矣。

迥超无漏,而为金刚不坏之躯,乃无上之大道也。

故仙翁曰:若以真金妙色之身,证其真金慈相,巍巍堂堂,为天人师,示神通力,普现法界,运无得大慈,平等智慧,庄严佛土,广宣妙法,普度众生,则叉兼以识心见性,方弘此道。

昔龙女顿悟心珠,便超佛性,乃斯道也。

若或修行之人,厌此幻相,不能修金丹,便欲直超如来,真空湛然常寂,此为究竟涅盘三昧,则斯之语言、斯之身相,又非所取也。

右性命。

子野曰:丹是色身至宝,只此一语,已尽大丹之旨,何用多为。

  道光曰:此道正是达磨祖师西来意,祖祖相传皆此道也。

故六祖云曹汉一派,马祖指为西江水,无非此意。

但后人无心,但以口谈佛祖,无可奈何,柱杖棒喝,百般譬喻,使上根者行其道,中器者悟其性,下根者记其言,随人所适。

盖欲世人先存其性,然后修命,存性即玉液炼己之功,修一命则金液还丹之道。

遇者却谓我教,禅宗一言之下,顿悟成佛。

此乃诳惑愚迷,安有是理哉。

要知金丹,即是最上一乘之妙。

  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卷之八

  悟真篇后序 #

  窃以人之生也,皆绿妄情而有其身。

有其身则有其患,若其无身,患从何有。

夫欲免乎患者,莫能若体夫至道。

欲体至道者,莫若明乎本心。

故心者,道之体也。

道之体,心之用也。

人能察心观性,则圆明之体自见,无为之体自成。

不假施功,顿超彼岸。

此非心镜朗然,神珠廓明,则何以鉴彼如如不可定之法,而使诸相顿离,纤尘绝染,心源自在,庾定无生者哉。

然明心体道之士,身不能累其性,境不能乱其真,则刀兵焉能伤,虎兕焉能害,巨焚大浸奚足为虞。

达人心若明镜,鉴而不纳,随机应物,和而不倡,故能胜物而无伤也。

此所谓无上至真妙觉之道也。

原其道本无名,圣人强名。

道本无言,圣人假言尔。

然名言若寂,则凡流无以识其体而归其真。

是以圣人设教立言,以显其道。

故因言而获显,一闷因道而反忘。

奈何此道至妙至微,世人根性迷钝,执有其身,而恶死悦生,故卒难了悟。

黄老悲其贪着,乃以修生之术顺其所欲,渐次导之。

夫修生之要在乎金丹,金丹之要在乎神水、华池。

故《道德》、《阴符》之教得以盛行於世者,盖人悦其生也。

然其言隐而理奥,学者虽讽诵其文,而皆莫晓其义。

若不遇至人授之口诀,纵揣量百种,终莫着其功而成其事也。

岂非学者纷如牛毛,而达者惶如麟角乎。

仆自己酉岁,於成都遇师授以丹法,当年主公倾背。

自后三传非人,三遭祸患,皆不逾两旬。

近方追忆,师之所戒云:异日有汝解缰脱锁者,当直授之,余皆不许。

尔后欲解名籍,而患此道人不之信,遂撰此《悟真篇》,叔丹药之本末。

既成而求学者辏集而来,观其意勤,渠心不忍恼,乃释而授之。

然而所授者,皆非有巨势强力、能提危拯溺、慷慨特达、能仁明道之士。

初再罹祸患,心犹未知,竟至於三,乃省前过。

故知大丹之法至简至易,虽愚小人得而行之,则立超圣地,是天意秘惜,不许轻传於非人。

而仆不遵师语,屡泄天机,以有其身,故每膺谴患,此天之深诚如此之神且速,敢不恐惧克责。

自今以往,当钳口结舌,虽鼎擭在前,刀剑加项,亦无复敢言矣。

此《悟真篇》中所咏大丹、药物、火候细微之旨,无不备悉,倘好事者夙有仙骨,赌之则智虑自明,可以寻文解义,岂须仆区区授之矣。

如此乃天之所赐,非仆之辄传也。

其如篇末歌颂,谈见性之法,即上之所谓妙觉之道也。

然无为之道,以济物为心,虽显宣秘要,终无过咎。

奈何凡夫业绿有厚薄,性根有利钝,纵闻一音,纷然异见。

故释迦、文殊所演法宝,无非一乘,而听学者随量会解,自然成三乘之差。

此后若有根性猛烈之士,见闻此篇,则知仆得达磨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也。

如其习气尚愚,则归中小之见,亦非仆之咎矣。

时皇宋元丰改元戊午岁月戊寅日张用成平叔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