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注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注

  清庵莹蟾子李道纯注

  经名: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注。元道士李道纯撰。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注

  尔时元始天尊,

  元始,谓元始祖气也。元始祖气化生诸天,即释教所谓无上道,不动尊,故曰天尊。

  在七宝林中, #

  人之一身,三元四象具足,故谓之七宝林。

  五明宫内, #

  即中宫黄庭内境,虚明普照,故曰五明宫。

  与无极圣众俱,

  谓种种变化也。

  放无极光明, #

  谓种种知见也。

  照无极世界。 #

  谓种种境界也。

  观无极众生, #

  谓种种幻妄也。

  受无极苦恼, #

  谓种种缠缚也。

  宛转世间, #

  翻躯换壳,无有了期。

  轮回生死, #

  出生入死,不自知觉。

  漂浪爱河, #

  爱河浪阔,漂荡者情缘之故。

  流吹欲海, #

  欲海波深,况溺者贪着之故也。

  沉滞声色, #

  色声所眩,谓之业识。

  迷惑有无。 #

  有无所迁,谓之根尘。

  无空有空, #

  无空不是空,有空即幻空。

  无色有色, #

  无色不是色,有色是幻色。

  无无有无, #

  无无不是无,有无即幻无。

  有有无有, #

  有有不是有,无有即幻有。

  终始暗昧, #

  才着一边,便是昧了也。

  不能自明, #

  不着一边,到底不明。

  毕竟迷惑。四者惑乱,终身不定。

  右一章。

开示说经之义。

一切有情,皆住有无色空差别境界。

是故天尊垂慈演说是经,设种种方便,盖欲使人假此幻身而修正觉,故有七宝五明之喻。

若欲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叉先存乎元始祖气,而后检摄种种因缘,始能破一切差别,离一切境界,断一切幻妄,解一切缠缚。

是以不为爱欲苦恼,而永无轮转也。

作是见者,长生久视之道得矣。

  天尊告曰: #

  重宣此义。 #

  尔等众生, #

  一切众生皆由幻生。

  从不有中有, #

  一切有相本不有。

  不无中无, #

  一切无相本不无。

  不色中色, #

  一切色相本不色。

  不空中空。 #

  一切空相本不空。

  非有为有, #

  着有为有,非有也。

  非无为无, #

  着无为无,非无也。

  非色为色, #

  见色为色,非色也。

  非空为空。 #

  迷空为空,非空也。

  空即是空, #

  空即空,顽空也。

  空无定空。 #

  空岂有定体。 #

  色即是色, #

  色即色,幻色也。

  色无定色。 #

  色岂有定体。 #

  即色是空, #

  色不异於空。 #

  即空是色。 #

  空不异於色。 #

  若能知空不空,

  不空之空,是谓真空。

  知色不色, #

  不色之色,是谓真色。

  名为照了, #

  照了色空则一,了达有无不二。

  始达妙音。 #

  闻无所闻,谓之妙音。

  识无空法, #

  空无所空,谓之空法。

  洞观无碍。 #

  有无不二,无碍之门。

  入众妙门, #

  色空如一,众妙之门。

  自然解悟。 #

  不着有无,心性豁达。

  离诸疑网, #

  不见色空,疑团粉碎。

  不着空见。 #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清净六根, #

  无色声香味触法。

  断除邪障。 #

  无色无受想行识。

  右二章。

此章发明升玄之心法也。

天尊慈悯之故,直指有无色空的的旨趣,叮咛告戒,返复再四。

盖欲使人离诸差别境界,不住有无空见。

升玄造微之要,至是尽矣。

修真高士,若向这里具只眼,参学事毕。

其或未然,谛听末后句。

  我故为汝说是妙经,

  解义如前。 #

  名曰《护命》,

  长生久视之道。

  济度众生, #

  信之者不遭浊辱。

  随身供养, #

  存於内,形存寿永。

  传教世间 #

  施於外利益人天。

  |流通读诵。 #

  诵之者捍厄扶衰。

  即有飞天神王、破邪金刚、护法灵童、救苦真人、金精猛兽,各百亿万众,俱侍卫是经,随所拥护,

  是经所在之处,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即佛经所谓:是经所在之处,如佛塔庙之义也。

  捍厄扶衰, #

  是谓延生之药石。

  度一切众生, #

  是谓济度之津梁。

  离诸染着。 #

  是谓洗尘之法雨。

  尔时天尊即说偈曰:

  重宣妙义。 #

  视不见我, #

  戒慎乎其所不赌

  听不得闻, #

  恐惧乎其所不闻。

  离种种边, #

  故君子常慎其独。

  名为妙道。 #

  升玄之道,至是尽矣。

右三章。

诱喻持经之功德也。

前说有无色空四趣真趣,作升玄之阶级,济度之津梁,惟恐力不及者,又於是章假立种种法相,接引中人以下,敬信奉持,俾之诵言求意,渐入佳境。

又作四句偈言,直指玄要,直欲使其人与非人,俱升玄境之意也。

以此见太上好生之德,可谓至矣。

若非笃志力行者,不足以报玄恩。

经间庵者,更宜勉之。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注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