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论九事

易数钩隐图遗论九事

  经名:易数钧隐图遗论九事。

宋刘牧撰。

底本未题撰人。

一卷。

底本出处;明《正统道藏》洞真部灵图类。

参校版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经部易类(简称四库本)。

  易数钩隐图遗论九事

  太皞氏授龙马负图第一

  论日

  昔玄牺氏之有天下,感龙马之瑞,负天地之数出於河,是谓龙图者也。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与四为肩,六与八为足,五为腹心,纵横数之皆十五。

盖《易·系》所谓参伍以变,错综其数者也。

太嗥乃则而象之,遂因四正定五行之数,以阳黑肇於建子为发生之源,阴黑萌於建午为肃杀之基,二黑交通,然后变化,所以生万物焉,杀万物焉。

且天一起坎,地二生离,天三处震,地四居兑,天五由中,此五行之生数也。

且孤阴不生,独阳不发,故子配地六,午配天七,卯配地八,酉配天九,中配地十。

既极五行之成数,遂定八卦之象,因而重之,以成六十四卦#1三百八十四爻,此圣人设卦观象之奥旨也。

且玄牺相去文王,逾几万祀,当乎即位乃纣之九年也。

作《易》者,其有忧患文王乎?文王既没五百余岁方生孔子,孔子生而赞《易》道,且日: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是知龙马之瑞,非玄牺不能昭格;河图之数,非夫子不能衍畅。

原夫错综之数,上极二仪,中括万物,天人之变,鬼神之奥,於是乎尽在。

辞何?敢有非其图者,如圣人之辞何□

  重六十四卦推荡诀第二

  圣人观象画卦,盖按龙图错综之数也。

仰观天而俯察地,近取身而远类物,六画之象既立,三才之道斯备,所以极四营之变,成万物之数者也。

原夫八卦之宗,起於四象。

四象者,五行之成数也。

水数六,除三画为坎,余三画布於亥上成乾;金数九,除三画为兑,余六画布於未上成坤;火数七,除三画为离,余四画布於巳上成巽;木数八,除三画为震,余五画布於寅上成艮,此所谓四象生八卦也。

且五行

  特举金、木、水、火而不言土者,各王四时也。

然圣人无中得象,象外生意,於是乎布画而成卦,营策以重爻。

《乾》 之数二百一十有六,《 坤》 之数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大矣哉。

阳之七、九,阴之六、八,皆天地自然之数,非人智所能造也。

必牺氏虽生蕴神智,亦代天行工而已。

  大衍之数五十第三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五十者,曹之神用也,显阴阳之数,定乾坤之策,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也。

四十九者,虚天一而不用,象乎太极,而神功不测也。

五十五者,天地之极数,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然则大衍之数,先哲之论多矣。

马季长、郑康成之徒各存一说,义亦昭然。

谨按《系辞》 日天数五,五奇也。

地数五,五耦也。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以成金、木、水、火、土也。

天数一、三、五、七、九也;地数二、四、六、八、十也,此乃五十五之数也。

夫言五位者,奇耦之位也;有合者,阴阳相合也。

既阴阳相合而生五行,则必於五位之中.缺□ □ 所主矣。

至如天一与地六合而生水,合之者.缺口口生之者子也。

言於父母,数中虚一为水,以缺□ □ 之用,亦犹大衍之虚也。

夫如是,则地二天七,天三地八,地四天九,天五地十,合生之际须各缺口□ □ □ 口金土,而备五行之数者也。

然每位虚一非缺□ 也。

盖五位父母密藏五子之用,而欲成就变化,宣行鬼神者也。

五行既能佐佑天地,生成万物,是阴阳不可得而测也,况於人乎?故曰密藏五子之用也。

如云不然,则五行之数,自何而生哉?生万物者,木、火之数也;成万物者,金、水之数也。

土无正位,寄王四季可知矣。

圣人云:精黑为物,游魂为变。

此之谓也。

况天地奇耦配合,而生五行,虽睹合之之道而不究生之之理,则五子何得从而着之哉?是以五位虚五以成五行藏用之道,则大衍五十断可明矣。

  八卦变六十四卦第四

  四营成《易》 ,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缺小成。

引而伸之,以成六十四卦。

三才之道,万物之源,阴阳之数,鬼神之奥,不能逃其情状矣。

然八八之变,概举则文繁,是故标.《乾》为首,以例余卦。

《乾》为天, 天风《垢》, 天山《逐》, 天地《否》, 风地《观》, 山地《剥》, 火地《晋》, 火天《大有》,兹七卦,由《乾》而出也。

《易》日:游魂为变。

凡变之第七,游魂也;第八,归魂也。

言归魂者,归始生卦之体也。

余皆仿此。

  辨阴阳卦第五 #

  乾天也,故称乎父。

巽、离、兑三女,由乾而索也。

坤地也,故称乎母。

震、坎、艮三男,自坤而生也。

阳卦多阴,阳一君而二民,震、坎、艮阳卦也。

阴卦多阳,阴二君而一民,巽、离、兑阴卦也。

阳一画为君,二画为民,其理顺,故日君子之道也。

阴二画为君,一画为民,其理逆,故日小人之道也。

  复见天地之心第六

  论上按玄牺龙图亥上见六,乃十月老阴之位也。

阴黑至此方极。

六者,阴数也。

且乾、坤为阴阳造化之主,七日来复,不离乾、坤二卦之体。

乾之阳,九也;坤之阴,六也。

自建子一阳生至巳,统属於乾也。

自建午一阴生至亥,统属於坤也。

子午相去,隔亥上之六,则六日也。

六乃老阴之数,至于少阳来复,则七日之象明矣。

然则一阴一阳之谓道,十月阴黑虽极,阳黑亦居其下,故荔挺出。

四月纯阳用事,阴黑亦伏其下,故靡草死。

颖达云:十月亥位三十日。

圣人不欲言一月来复,但举一卦配定六日七分者,非也。

何以明之?且《既济》 六二云:妇丧其第,勿逐,七日得。

解微云:七日变五成《复》,所以寄言七日也。

又陆子云:凡阴惕往复,常在七日,以此质之,义可见矣。

若夫建子之月,天轮左动,地轴右转,一黑交感,生於万物。

明年冬至,各反其本。

本者,心也。

以二黑言之,则是阳进而阴退也。

夏至阳黑复於巳,冬至阴黑复於亥,故谓之反本。

  论下

  《易》日:雷在地中,动息也;复见天地心,反本也。

天地养万物以静为心,不为而物自为,不生而物自生,寂然不动,此乾、坤之心也。

然则《易》者,易也,刚柔相易,运行而不始也。

阳为之主焉。

阴进则阳臧,阳复则阴剥;昼复则夜往,夜至则昼复,无时而不易也。

圣人以是观其变化也,生杀也;往而复之,复之无差焉。

故或谓阳复为天地之心者也。

然天地之心与物而见也,将求之而不可得也。

子日:天下何思何虑?天下殊涂而同归,一致而百虑。

圣人之无心与天地一者也,以物为之心也。

何已心之往

  哉?故有以求之不至矣,元以求之亦不至矣。.是以大圣人元而有之,行乎其中矣。

  卦终未济第七 #

  《易》分上下二篇。

按《乾凿度》孔子日:阳三阴四,位之正也。

故八八之卦,析为上下,象阴阳也。

阳纯而奇,故上篇三+。

阴不纯而杂,故下篇三+四。

上经首之以《乾》、《坤》,造化之本,万汇之宗也。

系之#5以《坎》、《离》,日月之象,丽天出地,而能终始万物也。

下经先之以《咸》、《恒》,男女之始,夫妇之道,能奉承宗庙为天地主也。

终之以《既济、《未济》,显盛衰之戒,正君臣之义,明乎辨慎而全王道也。

是以《既济》九三、九五失上下之节,戒小人之勿用也;《未济》九四、六五得君臣之道,有君子之光者也。

大哉,圣人之教也。

既《济》则思《未济》之患,在《未济》则明慎居安以俟乎时,所以《未济》之始,承《既济》之终;《既济》之终,已濡其首人未济》之始,尾必濡矣。

首尾相沾,终始迭变,循环不息,与二仪并。

噫,《既济》而盈,可元惧乎?

  九四: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陆子曰:三年者,阳开之数也。

夫《易》之道,以年统月,以岁统日,以月统旬,以日统时,故凡言日者以一册当一时,言年者以一册当一月,故三日、三年皆九之一册也。

七日者,一、九、二、六之册;旬与十年者,九、六、七、八之册也。

月有朔虚,岁有闰盈,故言月者合七、八之册而半之,以象一朔之旬;言岁举九、六之爻而全之,以象一闰之日。

三旬为一朔,八月之旬,当极阴之册,二十有四。

三岁为一闰,一闰之日,当二篇之爻三百八十有四,故三百六十册,当期之日,虚分包矣。

三百八十四爻,当闰之日,盈分萃矣。

此乃圣人之微,非迂而辨之、曲而畅之也。

不然,何阴阳奇耦自然与天地潜契哉?

  蓄数碟法第八 #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盖虚一而不用也。

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也。

故将四十九曹两手围之,犹混沌未分之际也。

分而为二以象两,为将曹分於左右手中,以象天地也。

挂一以象三,为於左手取一存於小指中,象三才也。

搽之以四,以象四时,为先将左手中曹,四四数之也。

归奇於劫以象闰,为四四之余者合於挂一处也。

五岁再闰,故再劫而后挂者,为将右手蓄复四四数之,余者亦合於挂一处,故日后挂也。

如此一碟之,

  不五则九;二三蝶之,不四则八。尽其三搽,一爻成矣。十有八变,一卦成矣。

  阴阳律吕图第九

  昔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管最长者,制十二莆,以听凤凰之其雄呜六,雌呜六,自清宫皆可以生之,是黄锺为律本。

故《乾》 之初九,律之首,阳之变也。

因而六之,以九为法,得林锺、以六乘黄锺之九,得五十四也。

大吕。

故《坤》 之初六,吕之首,阴之变也。

皆参天两地之法也。

九、六,阴阳、夫妇、子母之道也。

异类为子母,谓黄锺生林锺,须得大吕而生。

同类为夫妇,谓大吕须嫁於黄锺,是为夫妇,而能生六月。

盖天地之情也。

且夫阳气始归戊己清官,是其黄锺之母也。

才得五月萝宾之交,其律已付长子,候冬至而用也。

黄锺自十一月阳气始生而用事,是为律本也。

然五月一阴生,后得清宫还付而收之,方生仲吕耳。

按《晋书》云:汉京房知六律五音之数、六十律相生之法,以上生下,皆三生二;以下生上,皆三生四。

阳下生阴,阴上生阳,终於仲吕,而十二管毕矣。

仲吕上生执始,执始下生去灭,上下相生,终於南事,六十律毕矣。

夫十二律之变,至於六十,犹八卦之为六十四也。

  阳下生阴阴上生阳法

  黄锺娶大吕生林锺太簇娶仲吕生南吕林锺妃蕤宾生太簇南吕妃夷则生姑洗元射交应锺生夹锺夹锺妃太簇生夷则夷则娶南吕生大吕大吕生蕤宾蕤宾交与戊己清

宫清宫却付长子也

  黄锺九寸,律之本也。

三分损一,下生林锺互相生至五月,蕤宾交戊己,却付黄锺,遂生清宫。

最长之管,一尺二寸三分,损九寸,余三寸三分,生仲吕。

大吕三寸七分,乃三分益一,上生蕤宾。

太簇八寸,遂三分损一,下生南吕。

夹锺四寸二分,乃三分益一,上生夷则。

姑洗七寸一分,乃三分损一,下生应锺。

仲吕交得夫太簇,管长三寸三分,乃三分益一,生执始。

蕤宾四寸九分,始作少阳,终为后夫,乃三分损一,交与戊己清官。

林锺六寸,乃三分益一,下生太簇。

夷则五寸六分,乃三分损一,上生大吕。

南吕五寸三分,乃三分益一,下生姑洗。

元射交得妻应锺,管长六寸三分,三分损一,生夹锺。

应钟四寸七分,乃三分益一,交与夫元射,为首唱。

执始在黄锺部下、仲吕之上生也。

今却下生去灭,在林锺之下,不敢不交与南事。

至此而周毕矣。

南事生奠宾之傍。

  #1『 卦』 ,原作『画』 ,据四库本改。

  #2『 之中J ,底本此处之后缺若干字,四库本亦是。

  #3『 合之者】后有缺文。

  #4『 标J ,原作『 标『 据四库本改。一

  #5『 击之J ,原作『 系之J ,据四库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