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元十子图

玄元十子图 #

  经名:玄元十子图。一卷。元赵孟俯作。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灵图类。参校本:《正统道藏· 玄品录》

  玄元十子图序 #

  玄元十子,笔墨高古。

长春路道通寓钱塘,集众绿刻之。

既成,以摹本至,稽首为之赞。

垂耽被素,熙然如春,瞠若十子亲见。

圣人郑圃僚园,年祖人远。

瞻之在前,亦岂不见。

月星明晰,上丽乎天。

有此众妙,方知又玄。

赵子神游而寓之笔,使张僧县惘然若失。

虚堂净几,古鼎微烟。

眸容咫尺,有闻其言。

大德乙巳孟冬,嗣天师张与材书。

  赵人路云溪,以子昂集贤手图十子刻本示江西姚云曰:请赋之。

嗟乎,仙与不可传者俱往矣,此犹足存乎。

生民望治久矣,庶几往者之复来乎。

乃於枢成,相以招之。

古之至人,龙德天隐,霆车在渊,莫袭其斡,春行万花,畴搏其影。

示有十子,芳郁缣素,一水千月,千牖二宇。

崖然恫然,言言亦寓。

风御天县,形形何故。

集仙之人,覃思朱院,笔有幻力,截彼蓬苑,仙圣毒之,十子俱见。

神游精行,五岳躅空。

恍兮冥兮,’堕阿堵中。

路子肃然,如手贝珊。

累金购工,刻玉叶楮,使千载人见此架者,大道之行,三五之英,我武十乱,有闻无声,可象可则,於穆大黑,大德不同,人乃脊脊。

圣哲轨徐,或削其迹,恢谲变化,飞跃无息。

天矜民艰,日梦昂生。

丕应象求,来燕治明。

大德戊申上元日书。

  玄元十子,犹宣圣十哲也。

十哲从杞,今昔所崇十子於吾门中,则未之或究。

盖自修文辅教之科,鲜有习者,故十子之学晦而隐,否而塞。

方今真风畅远,玄俗还淳,孔老通家,道德同尚,集贤学士图写之,教主真人赞扬之,二妙并行,十子之学彰彰有光矣,南谷翕亦不负平生之志矣。

噫,名山洞府,珠宫琳观,无地无之,安得通玄究微之士,日讲诵其间,使诸学徒皆有所矜式,而为道德之归,诚教门盛事。

愚庶几见之,毋徒观言象而已。

全真门人路云溪尝以《玄风庆会图》、《七真传》求着语,兹复有请,喜其卫道心切,勉为之书。

大德丙午立春日,正一弟子三茅堂洒扫黄仲圭镇仲稽首。

  往年平潮之役,石翁获从教主。

后见南谷老师,袖玄元十子图,传以献教主。

不夺所好,书轴尾而归之。

后数年,长春路明真寿诸梓,於是四方学者,隐然得之。

仪象之问,路为余言。

汴梁孙大方真人昨游钱塘,摹本欲刻而未遂。

此版将归亳州太清,以垂永久。

南谷之於宗阳也,规制壮丽,创玄元十子殿,实与此图相表裹。

盛哉,道之将行也欤。

大德丁未六月甲子二十四,岩道士黄石翁稽首书其后。

  关尹子 #

  关令尹喜,周大夫也。

老子西游,喜望见有紫气浮关,知真人当过,候物色而迩之,果得老子。

老子亦知其奇,为着书,喜既得老子书,亦自着书九篇,名《关尹子》。

今陕州灵宝县太初观,乃古函谷关,候见老子处。

终南宗圣宫,乃关尹故宅。

周穆王修其草楼,改号楼观,建老子祠。

道观之兴,实祖于此。

老子授经后,西出大散关,复会于成都青羊肆,赐号文始先生,即庄子所谓博大真人者也。

  文子

  文子,姓辛,名鉼,一名计然,葵丘濮上人也。

师事老子,楚平王问!日:闻子得道於老聘,可得闻乎。

对日:道德匡邪以为正,振乱以为治,醇德复生,天下安宁,要在一人。

故积德成王,积怒成亡,尧舜以是昌,桀纣以是殃。

王曰:敬闻命矣。

后南游昊越,范蠡师之。

越欲伐昊,蠡谏日:臣闻之师日,兵,凶器,战逆德。

争者,事之末也。

阴谋逆德,好用凶器。

试身於所末,,不可。

勾践不听,败於夫椒。

后位以上大夫弗就,隐昊兴余英禺山。

相传以为登云而升。

按《寰宇记》、《昊兴志》俱载,余英东南三十里有计筹山,越度地形,因名焉。

今山阳白石顶通玄观,乃故隐处也。

其紫云关升元观,即古常清观,宋乾道问改赐。

今额山之半有日:登云石者在。

着《文子》十二篇。

唐封通玄真人,书为《通玄真经》。

  庚桑子 #

  老子之役有庚桑楚者,陈人也。

偏得老子之道,居畏垒之山。

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洁然仁者远之。

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

居三年,畏垒大壤。

后游昊,隐毗陵盂峰,道成仙去。

后有汉辅光张天师,唐张果老相继隐修,因号张公坛福地。

古建洞灵观,宋改天申万寿官。

着书九篇。

号庚桑子,一名亢仓子。

唐封洞灵真人,书为《洞灵真经》。

  南荣子 #

  南荣趣见老子,老子日:何与人偕来之众也。

趣惧然顾其后,老子日:子不知吾所谓乎。

趣倪而暂仰而叹日:今者吾忘吾答,因失吾问。

老子曰:何谓也。

曰:不知乎,人谓我朱愚。

知乎,反愁。

我躯不仁则害人,仁则反愁。

我身不义则伤彼,义则反愁。

我已我安,逃此而可。

老子日:能抱一乎,能勿失乎,能舍诸人而求诸己乎,能偷然乎,能恫然乎,能儿子乎,儿子动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

若是者,福亦不至,祸亦不来。

祸福无有,恶有人灾。

初趣师庚桑子,子曰:吾才小不足以化子,子胡不南见老子。

故趣见老子曰:愿因楚而问之。

  尹文子 #

  尹文者学老子之道,作华山之冠以自表。

其为道不累於俗,不饰於物。

愿天下之安宁生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

见侮不辱梂民之国,禁攻寝兵梂世之战。

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不忘天下者也。

其书二篇,曰《 尹文子》 。

  士成子 #

  士成绮,周隐君子也。

百舍重既而见老子曰:吾闻夫子圣人也,吾固不乱远道而来,敢问修身。

老子日:夫道於大不终,於小不遗,广乎其无不容也。

渊乎其不可测也。

夫至人极物之真,能守其本,故外天地、遗万物,而神未尝困也。

士成绮有得焉。

  崔瞿子 #

  崔瞿者,周之贤大夫也。

问於老子日:不治天下,安藏人心。

老子曰:女慎无樱人心,人心排下而进上,上下囚杀,其热焦火,其寒凝冰,其疾俯仰之。

间而再抚四海之外,其居也渊而静,其动也县而天。

愤骄而不可系者,其唯人心乎。

昔者黄帝始以仁义樱人心,施及三王而天下大骇矣。

於是乎,喜怒相疑,愚知相欺,善不相非,诞信相讥,而天下衰矣。

大德不同,而性命烂漫矣。

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

於是乎,新锯制焉,绳墨杀焉,椎凿庾焉,天下脊脊大乱,罪在樱人心。

盖老子愤德下衰,因崔瞿之问而警世云。

  柏矩子 #

  柏矩,周之卿士。

学於老子,游齐见辜人焉,解朝服而幕之,号天而哭之,日:子乎子乎,天下有大灾,子独先离之。

曰:莫为盗,莫为杀人。

荣辱立,然后睹所病。

货财聚,然后睹所争。

穷困人之身使无休时,欲无至此得乎。

古之君天下者,以得为在民,以失为在己,以正为在民,以枉为在己,故一物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责。

今则不然,匿为物而愚不识,大为难而罪不敢,重为任而罚不胜,远其途而诛不至,民知力竭则以伪,继之日出多伪士,民安取不伪。

夫力不足则伪,知不足则欺,财不足则盗。

盗窃之行,於谁责而可乎。

柏矩之言,得於老子为多。

  列子

  列子,姓列,名御寇,郑人也。

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

初事壶丘子,后师老商氏友伯高子,进二子之道九年,而后能御风而行。

弟子严恢问曰:所有.问道者为富乎。

列子日:桀纣唯轻道而重利是以亡。

其书凡八篇。

列子盖有道之士,而庄子亟称之。

今汴梁郑州圃田列子观即其故隐。

唐封冲虚至德真人,书为《冲虚至德真经》。

  庄子

  庄子,宋人也,名周,字子休,生睢阳蒙县。

尝为蒙漆园吏,学无所不窥,要本归於老子之言,故其着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其言汪洋自恣以适已,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周笑谓使者: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欲为孤豚,其可得乎。

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渍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唐封南华真人,书为《南华真经》。

  南谷先生杜尊师,予自儿时识之,居升元观来十年。

升元,盖文子旧隐,其地常有光怪,亦仙灵所柄胜处也。

师属予作老子及十子像,并采诸家之言为列传。

十一传见之,所以明老子之道,如此将藏诸名山,以贻后人。

子谓兹事不可以辞,乃神交千古,彷佛此卷,用成斯美。

师名道坚,南谷其自号云,至元二十三年元日,吴兴赵孟俯记。

道无定体,圣无定名,惟无定,故变化无方,而有不可知也。

洪惟先天道祖大圣老君,象帝之先,而吾不知谁之子,可为天下母,而吾不知其名。

是故世人知有始有形之老子,而不知无始无形之老子,又何知未始无始、未始元形之老子乎。

尝谓老子历商周九百余年,当时亲见犹龙,如关尹子者,岂特十子而已哉,叉有不可知者存。

集贤学士赵子昂,本其有书、有言者,作玄圣十子像,将使学者瞻其像,诵其言,而求为圣人之徒。

是诚在我,诗云:执柯伐柯,其则不远。

  大德丙午元日教门后学当涂杜道坚稽首恭书。

  玄元十子图竟 #

  O 『 有』 字原作『 为』 ,据《 玄品录》 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