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三十六尊经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

  经名:太上三十六部尊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期末。六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玉清境经上

  上清经.妙真经.太一经.妙林经.开化经.仙人经已上六经同卷

  玉清境上清经 第一

  是时天尊曰:若诸真人、无量大神行道心时,修慈悲行,得真法地;修舍心时,修智慧行,即此功德,无量劫中,复得何法?诸天圣众、诸大真人、无量大神行此功德,能如是得,不可思议。

  天尊今如是说法,令一切皆知是法。

宝法真人曰:臣今未解要法,未识宗本,未了空相,未了一切。

道言:善哉善哉,汝善知时,知我说法,汝则谘问真人大神、无边圣众,修一切行,修一切智,则得无为安乐,住於真空平等诸法自在长乐之宫、难胜国土、福德之乡、光王国内。

当知一切众生无量苦患及一切种种无量愁忧,已令一切等其身体平复如本,受诸快乐,免离生死,亦不变不异,真实正住,善方便法,於未来世,故有善巧方术,多设福业,修行布施,尊重恭敬。

作如是言,善哉。

汝等一切亦能於天中之天及於世间,能大增长利益之事,能令众生至无量寿命。

汝今是大医之三,善治众生无量重病,善治方药,处处疗治,曾无暂舍,为於众生出病根原,善巧方便,治种种病,渐渐游行,利益众生,无量快乐。

於诸众中最胜最尊。

汝今是何因缘得如是智慧,值遇如是功德?戒定修持,甚难得此最上福田。

如此之事,皆由往昔因缘,过去、未来、见在,广远果报端正微妙,形色殊特,威德具备,能令一切安稳受乐,则舍无量一切诸病、百千怖畏,能消灭之,能为众生设大罪福。

无生虚假,世间空有,是身不坚,是身不浄,是身如幻,是身如梦,是身如泡影,是身如浮云,是身如猛火,是身如风露,是身如霜雪。

如是观察,甚可怖畏,甚可厌患。

以求寂灭无上泥洹,永离忧患,最上至清,无常变异,生死休息,无诸尘累,无量精思、智慧功德,具足成就微妙法身,百福庄严,诸天所赞。

如是无量无边,作是大愿,而说偈曰:

  我於往昔,无量劫中,为诸众生,发明正道。

  遍视一切,如不转动,而不为害,解脱之力。

  若有说者,穷劫不尽。若复至人,及以末学。

  当舍难舍,以难舍故,以身无损,是名正道。

  上清经灵符 #

  玉清境上清经 终

  玉清境妙真经 第二

  如是无上法,无量大慈悲,修诸心,修诸法,於诸学人第一勇健、不可思议,微妙之处,如无上道,难可譬喻,犹如大海,等於虚空。

无量诸天大圣、无量众真、无量大神咸生欢喜,作如是言,欲求无上正真妙法。

  天尊谓:汝等住空平等难胜之地,则不见有父母、兄弟、亲族、知识、姊妹、儿息、爱憎中人,譬如虚空,无有父母、兄弟,乃至无有众生寿命。

一切诸法,亦复如是。

其心平等,多所利益,如彼虚空。

何以故?为行功德,善能修集诸空法故。

是内法空,常乐我浄,得无所畏。

是内法中虽有道性,而是道性非内非外,非上非下,非有等、非无等、真性常住,无变易故,是名真教。

观於内空、外空,观一切法本性皆空、无常苦乐、净不净者,是名正法。

汝等无量无边一切圣众及诸真人、诸天大神常於是中通达妙理,广及一切,令今见在、过去,未来得如是空门,玄之又玄,则得住虚空。

我於大众之中说如是等诸空义时,复有百千万亿众闻如是说,即得住於虚空等法。

住是地已、於一切法中无有滞碍、击缚拘执,心无迷闷,常乐自在,清静无为。

以是因缘,名虚空等一切诸法。

譬如虚空,於可爱色不生贪着,不爱色中,不生瞋恚。

汝等一切住是地已,亦复如是。

一切法中,亦见亦知。

若行时?若缘若因,若根若精,若思若乘,若遇善识,若持禁戒,若能布施,如是等法,一切知见无上解脱甚探。

所行智慧,见诸众生,行诸非法,必堕地狱,无量苦恼。

知诸众生从地狱出,生於人中,若行布施,乃至具足,是诸所施,是人必得入正解脱,是名正真微妙。

复有亦见亦知。

云何为见?云何为知?若有若无,苦恼不生,常乐我浄,菑障消灭,一切无为,诸神尊定不入生死轮回,坚固不坏,已得成就,亦复能知一切众生悉有道性。

而说偈曰:

  我念宿命,一切不定,假於众法,可不是空。

  宝性五尘,从何得有?不得不空,解脱法门。

  叹未曾有。一切时众,不能解义,为若此也。

  智者闻是,解脱法门,皆应恭敬,顶受此法。

  妙真经灵符 #

  玉清境妙真经 终

  玉清境太一经 第三

  大道明言:一切诸法,无边智慧,令诸天人、大圣、无量真人及诸法界有色、无色、有相、无相,各令心信成就。

知是众生求於正教,是人从流,此人非流,是人正住,此人非住,知此法时,已到法岸,住於至境,得法深味,得法宗本,得正解脱。

修诸正行,以浄天眼。

见诸众生造身口意三业不善,堕於地狱、畜生、饿鬼,难忍涂炭,风刀往还,昼夜不息。

见诸众生修善业者,勇猛精进,行持道法,务欲济人,当知此人得生天上,快乐无极;若在人中,聪明殊胜。

我於无量劫中,见诸众生从暗入暗,昏塞迷闷,不能解悟;有诸众生从暗入明,知识知见;有诸众生从明入暗,舍真入伪,不识道法;有诸众生从明入明,真如满月。

若或一切,或因恶业成就,或因贪欲、瞋恚、愚痴,是业深重,必堕地狱,受诸恶报。

如是之人,若能发心修身修戒,行种种法,知省知悟,不堕地狱,忏悔发露所有诸恶,今日忏悔,既悔之后,於今已去,更不敢作,惭愧成就,脱离三恶道,供养三宝,以是因缘,不堕地狱,获大善利,种种果报,庄严其身,得天妙相,清静自在,如青莲花具足果报。

若或生不信想起,一切恶业诸罪皆至,所求不得,所愿不遂,所作不成,所望不至,种种愁忧,非是一端。

受如是等无量之苦,现世受报。

无量大慈大智大慧真人乃见是人不知因缘,不能忏悔,不自省思,不自悔觉,不生惭愧,无有怖惧,是罪增长,地狱受报,解脱何期,长夜冥冥,苦毒备经。

如是众生,亦有道性,为诸烦恼之所覆蔽,不能得见光明智慧,无量功德,犹如暗夜,所见不真。

所谓世间男女,若识若不识,若去若来,若彼若此,舍宅、城村,衣裳、饮食,山海、林木,众生寿命,皆是道本,无有他相,无有他色,太妙纯一,至寂无为,永生永乐,无有障塞,大通圆满。

而说偈曰:

  我於是时,明大智慧,说诸微妙,示诸众生。

  得闻是语,令其坚固,故行无厌,真心清静。

  欢喜无悔,无所怖畏,不内不外,不嗔不怒。

  如此之时,无有颠倒。是诸性相,无碍自在。

  太一经灵符 #

  玉清境太一经 终

  玉清境妙林经 第四

  诸大法海无量无边,大周法界无有穷尽,种种法本功德,即是天尊无限智慧,实非贤智能明是因。

得如是法,无有障碍,无有转动,无所怖畏。

於一法中作种种名经、无量劫说,不能尽善哉。

是法不可以智,不可以贤,是法至妙,不可得闻。

一切凡夫取着於色,乃至着色,则生贪心,故为系缚,则不能免生老病死忧悲大苦一切烦恼。

以是因缘,得闻是法,免离诸难,无量众生俱得解脱。

若复有人,一生以来,多诸罪障,业报深重,不闻是法,名为魔鬼缠绕其身,乃至一身终不能说。

若不恋着,即脱魔鬼。

亦如世间有罪之人,为官枷械;无罪之人,官不枷械。

汝等一切亦复如是、有所着者,魔自绕身;无所着者,魔鬼远之,常生自在,所着自然,离诸色相,离诸尘网,无复有诸烦恼相,无复有诸障碍相, 得法自在。

种种利益,亦复如是。

从道得法,无有他说,无有异念,离欲自然,得真寂灭。

一切诸法微妙光艳,犹如重宝,莫可称量。

汝等若复见闻,转转教人行诸方便,咸使见闻甚深妙义真实言语,令深信者,各得受持。

无量众生发无上道心,然后为诸天所宗,恭敬供养,难可思议,真实明了,决破诸疑,辩论真伪,玄妙无极。

当尔之时,有百千万亿真仙道主而在坐中,总持正法,已成无量具足六通大智,转入法轮,为无为之品,不可思议无上正真,难可譬喻。

上得之真,应见下方无量之形,遍诸国土,引接众生,未当暂舍。

若复有人发无上道心,所行种种利益、无边智慧,更於道果种种奉持,虽形无相,其理甚真;虽名无体,其用甚真。

能知是法,寿命长久。

修行功德,无有懈倦,即於此时常劝於众生,莫生怨想,莫生欲想,无有贪着,无有梦想,无有邪见,皆得真实具足正性。

而说偈曰:

  若生邪见,是不信空。诸漏诸尘,从何而有?

  如其本有,乌得无为?若其今有?云何得生?

  为是缘生,为是寄生,为无因生,为是共生。

  离诸问答,等既无生。故知非有,不可思议。

  妙林经灵符 #

  玉清境妙林经 终

  玉清境开化经 第五

  道范敷张,开度群品,俾登道岸,故於是法,广宣教化,令一切众生修诸功德。

汝若如是,於是法中,得寿命长。

所以者何?善知因缘,诸方便法,令未来一切众生种诸善根,是故令知诸法假生度生;故令诸世间懃行三业,修福果行;故复有十仙,九十六种俱其眷属,所来悉至,同共道场,成就功德。

如於其中调伏其心,如是外来,恒以一心求於功德。

说是法时,得闻是事,心生欢喜,各各相谓,言语呜咽,如是开导,未曾有也,难可得遇。

复於是时,无量至真上圣至真大神、无量真人、无边圣众,广及十方大周法界,如是之众,不可悉记。

以其先缘,今得会遇,俱在坐中,即自思省,思於经法,求於法身,舍难舍身,复於音声歌诵圣德,香花赞叹种种所行,尽皆如意,以为供养,无上尊者 ,即於是时,俱入香浄,即於是时,无碍解脱,得不思议,得善果报,常得法轮,入不退行,常生法地。

得是事已,心得闻法,了解苦、空、无常、无我,常、乐、我、浄。

既闻法已,各率眷属而还本土。

如是众中,复有解脱。

知见妙理,得法宗本,十二因缘,辩了三相。

如见说法,得道得果,得因得缘,无量妙通,轮神入定,了说无漏智慧,善信方便,谓是大慈,入空寂定,不可思议。

如是众中有善能希有之法,於众坐中解脱法要,甚难可得,甚难可得,甚深之义。

於其大众各各勇猛,欢喜踊跃,赞叹无量,咸称果报。

能於此时,尊所听受,胜法甚善,解悟欲悟。

未见大慈大悲威仪所行,悉皆同等,发悟未知,与其方药。

如是希有难得果实,我等眷属即时应当舍难舍,劝诸余人,令其同发如是无上不可得心,莫使悔想,普皆同等,即时百宝种种庄严广大之座。

庄严既已,举众稽首,谘请顶礼,瞻视慈颜,自叹宿生有幸,得闻是说,称大慈悲,广为宣扬,而说偈曰:

  无上至真,无极德至,寂然之地,最上真妙,

  无极中尊,我得仙来。至尊大道,无古无今,

  无去无来,无思无想。常以正教,令诸世间,

  皆获善果,最大利益,无憎无爱,同承妙力。

  开化经灵符 #

  玉清境开化经 终

  玉清境仙人经 第六

  玉真妙果,庄严希有。

希有之法,天中之天,中亦不能,三界之内,及以世间,况能有耶?难思议耶?我不任胜。

尔时会中一切至真大圣、无量大神及诸圣众言曰:我等眷属悉皆外来,神尊所有秘要言语,犹能怜愍,譬如日月,其光无隐。

我以眷属,归依礼足。

唯愿哀受我等同共发心,归奉教化,若有不如。

我心我愿,咸生恭敬。

即於尔时心复叹言,惭愧尊重。

所领要言,终不能尽,及於虚空,甚难甚难,於难不难,蒙今大众、令我演教,我自思唯,不敢嘿然。

若不宣说,则於来世之人不得善果,不得善果,不得增进福田。

若不宣说所领之言,深是秘法,不遵上说,即於此时见其威力,天神侍卫,神龙翼轩,百千种伎、一时和雅,即时上座讲诵诸法,叹言道深,甚奥虚无,浩渺旷荡之渊。

如人不信,如天亢旱,不生华实,及水陆所生之物,皆悉枯悴,无有润泽,不能增长,一切诸药,无有势力。

不信之人,亦复如是。

自受枯悴,无复他咎。

如复有人初有信心,自不坚固,犹如春华敷时,群蜂尽至,色香细味,不知厌足,及其飞落,群蜂尽去。

信心不固之人,亦复如是。

於其众中善来眷属闻如是大乘经典,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之聚。

汝今随顺世间之法,而作是言,甚为希有。

善哉,当来之世,是经流布,降大法雨,弥满其处,具足无滞,利益安乐一切众生。

譬如金在沙中,陶炼滓秽,然后销镕成金之后,价值无量。

譬如商人有无价宝,诣市卖之,愚人见之,而问宝主曰:此宝何价?宝主曰:此宝价值百千万数。

闻已,复詈:此是何物,诳我是宝。

各相谓曰:此非真宝。

不信法人,亦复如是。

善来今众如彼愚人,不识真宝,亦复如是,於其众人能信此法,而无正信。

譬如识宝而无货价。

若能劝人修持善事,久而不倦,亦明正信。

而说偈曰:

  大法无边,不生不灭。降伏魔障,显明正要,

  摧诸外道。由善果故,得生自在。上道玄奥,

  名体深妙,不可定求,神用难思,无有定相,

  无有障恼。复有良医,能救病苦,自然安乐。

  仙人经灵符 #

  玉清境仙人经 终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玉清境经下

  黄林经.上真经.道教经.上炼经.上妙功德经.道德经已上六经同卷

  玉清境黄林经 第七

  正教广明,无有限量,人天归依,无有穷尽。

於一切见在、未来,均俱正性。

若或过去生中有未闻法,今令皆得自然,归奉教法,无有障碍。

若复有人出家慕道,能知信向,因是长养。

其身既长养以来,未识法性,即於此中轻噪谄曲,强要名誉,希望众人恭敬,自无所得,何以利他?将谓出家能明正性,而复愚痴,犹如盲人自无所见,引人路途,转转迷惑,而不知觉。

若或布施,强生赞叹,皆生贪求而无利益,则於一一念中皆是烦恼,无有休息。

又如叹言曰:道以一音而为说,彼欲彼众生各各具足,各各得其解脱,悉皆赞叹,而於自性未能解悟。

  天尊遂谓众曰:我於说法时,先令一切自明本性,然后教人受持,如我所说。

以是因缘,故诸法通明,还复教人。

是诸众生得是法教,如子得父母,故於一切叹说是妙法,增益功德,如大海水,还复周流无尽。

时於大众得闻是说,皆生欢喜。

因缘如是希有,诸余眷属闻法,亦称希有,则於众中未闻未了,皆得通解,无量增益。

从此发念,俱获正真。

仙童侍卫,百千音乐,种种香花,受诸果报,俱入大教无为之果。

汝等今众及未来世,总除恶行,而行正法,远恶就善,弃绝为始,舍乐求道,是吾种子。

如上正行,实难思议。

而不浄者变令浄,为我法受持。

如或未浄,即令了浄。

如是如是。

若或具足真实智慧、真实妙宝,故非虚谬,善来眷属甚深妙法,因缘会遇,念念迁改,转凡入圣,从粗入妙,舍身受身,为真仙侣。

六住、七住,亦复如是;成真得道,亦复如是。

若或众生为魔所扰,形神离舍,长役阴关,无有解脱,如是之事甚可怖畏。

思道出家,远出尘漏,如我所说。

复能行者,是生快乐,不堕轮回,不生邪见,能除一切,无有贪着,常奉正教,无有暂舍,恒如饥渴,须得饮食。

而说偈曰:

  清静妙因,普及一切。未发心者,令得发心。

  诸不信者,亦令趣向。大发善倾,各得精进。

  善说法者,犹如良医。得以妙药,治诸盲人。

  令见日月,是大经典。开发慧眼,令得安住。

  黄林经灵符 #

  玉清境黄林经 终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玉清境经下

  黄林经.上真经.道教经.上炼经.上妙功德经.道德经已上六经同卷

  玉清境上真经 第八

  清静妙品,自然无有他想,至上无极,遍及无边无量,一切天人无不敬仰,受持经法,如爱重宝,如敬我身,如爱己子,念念不忘。

即令汝等便得解悟,得无上力,常住不动,无上无极,转输成就,是修道行仙之导师。

若或说法,无不稽首;若或辩论,无不稽首。

善来闻法,一切解悟,三界虚空,权假是名。

圣人如是有威德力,故行妙法,示诸众生如是难事,凡夫下劣,无有势力,不能度量如是之事,故昏迷难入。

圣人於是故行智慧方便门户,引诸众生皆成妙善,至於上境,精持教化,乃可脱离苦趣。

况夫五阴无实,三徒苦多,念念生灭,诸法不住。

善来会中,不退不转,善得果报,是名为乐胜因。

常行清静,无碍自在,得善果报。

汝於会中,思量功德轻重利益之者,复次觉真。

若有道士、女冠功德积累,不可思议。

真实法侣三万六千人,众所共知,明大智慧行,皆悉成就。

大道威神为护法城,受治正法,名闻十方,众人所请,绍隆三宝,能使不绝,降伏魔障,制诸外道。

悉以清静,永离爱缠,心常安住,无碍解脱。

念念总持,辩才不断,布施持戒,忍辱精思,微妙智慧,及方便力,无不具足,一隐一显,处於虚空,其大智力得无生忍,成道名字,入不退转,入清静行。

略说大道,五百劫中,讲经说法,终日竟夜,论说其义,终不能尽。

汝等当知,自此以去百千万劫,若有修行至无为处,无相有相,智慧入定,不起法忍,从上至下,稽首稽首,三十二相,了见道意,神智无量,犹如虚空,不可量度。

复次,至人於往昔时求道正教,怜愍众生,如母爱子,道甚久远,非是今日。

若能懃心奉持,念念不忘,自发是言,善哉善哉,名为方便。

十方尊神感我是心,皆施妙法力,即於是时,五路通达,魔鬼潜伏,正於其时皆明正愿,各得成就。

而说偈曰:

  我今所见,即知正法。有大果报,难可譬喻。

  如於暗处,得大明灯。普使一切,得是光明。

  身得安稳,无有烦恼。以是因缘,悉得具足。

  善哉妙法,方是深奥。以是义故,成就果实。

  上真经灵符 #

  玉清境上真经 终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玉清境经下

  黄林经.上真经.道教经.上炼经.上妙功德经.道德经已上六经同卷

  玉清境道教经 第九

  闻至道无言,妙隐玄中之玄。

因问之曰。

天尊遂谓诸天仙众、无极无边至真大神,同会妙有殊庭,阐扬教范。

汝等皆欲求道,而曰闻道粗妙甚多。

汝今发问,是闻果实,乃发此心,求无上道,终不可得。

如五道大力鬼神则於劫中,皆同天地生化,为生疑网,求於祭酒,永居土地,不能听戒,去失道本。

如汝等心欲闻我正教,当於此时,发无上大智慧心,大不可思议心,而后得闻。

汝令觅道,汝曾得闻,希有希有。

道非色中求,非不色中求,不着有中求,不着无中求,为诸众生假作诸法,随其所设,强立名字,得其名字,实离名字。

无上正真,但闻其名,无量功德,不可思议。

何况受持,虽无形相,杳杳冥冥,其中甚精,无碍上法,真性不动,其威如海,其威广大,降伏劳怨,制诸外道,甚难可得,应化无边,不可思议。

是道玄妙,是言希有之事。

说是法相,我今受汝,汝当信念,莫生退想,莫怀疑想,莫起畏想,莫信他想,莫言无力,莫言甚难,但须直心正念,种诸善根,自然了法,入道源流。

常得一味,若无所得,不起法忍,善习智慧,常劝一切,普令得道,无生障碍,勿生嫉妬,但施一心,平等说法,最上因缘实难思议,无有穷尽。

广说因缘,无有懈怠,常作法音,赞叹歌咏,令一切众生同生回向,发无上至真大不可得心,成大圆满,修习正教,广度无穷。

各运大不可思议力、大智慧神通力,当於此时受法,得度善来因缘。

如是如是。

若有众生於劫劫中略得闻法,亦复如是,无有限量,无有边际,皆是种子。

恐於种子,自不能种,难生果实。

汝等一切甚难希有,能随顺转,永不退轮,悉皆具足。

知种善根,是诸天众,得无所畏,功德智慧,以修其心,相好严身,具足第一。

先得善果,舍诸世间所有好名称高,志趣高远,无余复习。

而说偈曰:

  以此善道,示诸世间。犹如天雨,润益增长。

  一切诸众,成就果实。悉除饥馑,多受丰乐。

  神尊秘藏,无量智慧。众恶永灭,万邪不干。

  神照深远,得其玄妙。真实不动,得无畏力。

  道教经灵符 #

  玉清境道教经 终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玉清境经下

  黄林经.上真经.道教经.上炼经.上妙功德经.道德经已上六经同卷

  玉清境上炼经 第十

  道言:会中善来无量圣众、一切天真、无边无极至真大神,一切诸法,有等不等,众生亦等不等,复有无量不可思议。

我常历观诸天、诸恶趣门,故有六宫主其罪福。

一曰纣绝阴天宫,二曰泰杀谅事宗天宫,三曰明晨耐犯武城天宫,四曰恬照罪气天宫,五日宗灵七非天宫,六曰敢司连宛屡天宫。

复有二十四狱:一曰镬汤地狱,二曰铜柱地狱,三曰铁犁耕舌地狱,四曰刀山剑树地狱,五曰锉碓地狱,六曰毒蛇食心地狱,七日镕铜灌口地狱,八曰炉炭地狱,九曰铁轮地狱,十曰运石为山地狱,十一曰铁床地狱,十二日剑林地狱,十三曰寒冰地狱,十四曰猛火地狱,十五曰铁杖乱考地狱,十六曰大石压身地狱,十七日铁锥刺身地狱,十八曰铁丸地狱,十九日吞火食炭地狱,二十曰硙磨确捣地狱,二十一日铁汁地狱,二十二曰拔舌地狱,二十三曰铁锁地狱,二十四曰锯解地狱。

复有五苦之门,周围二十四狱。

一曰色累苦心门,二日爱累苦神门,三曰贪累苦形门,四日华竞苦精门,五曰身累苦魂门。

三涂,上尸、中尸、下尸。

三涂五苦,八难之门。

复有九幽九狱分布四方,东风雷狱,南火翳狱,西金刚狱,北溟泠狱,中普掠狱,东南铜柱狱,西南屠割狱,西北火车狱,东北镬汤狱。

复有男女堕落此中,无有限数,非可堪忍,不舍昼夜。

太极真人稽首礼拜,上白天尊。

天尊曰:此诸罪人不信三宝,惟罪是修,故堕此间,无有出期。

我今为汝演扬正教、无上玉匮,令诸众生悉得解脱。

  玉虚君於是盟誓至真,请出玉匮中科品,皆黄书青轴,备言要品,箓集救苦真符,而白天尊曰:臣已闻是教典,得如是法,永离地狱苦趣,奉持玉契,升入金门,无有滞碍。

中一卮灯明,分布八后,九狱皆除。

於大众中若有闻是法要,恭听法音,便生快乐。

而说偈曰:

  天尊言曰,此诸苦趣。皆是自入。若得闻法。

  亦是庆幸,汝今宣扬。当自坚固,勇猛精进。

  复以光明,清静法水。破除诸障,惟破八狱。

  中及五苦,自然消灭。万里铁城,崩落如沙。

  上炼经灵符 #

  玉清境上炼经 终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玉清境经下

  黄林经.上真经.道教经.上炼经.上妙功德经.道德经已上六经同卷

  玉清境上妙功德经 第十一

  道言:善哉善哉。

若复有无量天真大圣、至真大神於其会中,东西南北飞天神主咸皆稽首,种种法缘,非可尽言。

四方大智,可令此等无量无边。

若诸男女能发善心,生大智慧,先当调伏其心,修行要行,如是要行,度入法轮,飞天流转。

大藏正教,五千余文,万八千篇,尽归宝藏。

飞天八神运力旋转,四方金龙旋柱斗珠,八面垂珠,三十二馆阁,三十二天帝周回八方,五色祥云敷地拥出,光明遍照,藏心书《九天生神章经》,余经皆归馆阁,转轮三度,咸使众生皆明真性,能於法轮受以劝戒,使得更生,还生人中,了见诸法,无有疑惑,种种善根。

修此要道,无边智慧,无量教法,皆在其中,万世通行,无有障碍。

如是功德,无有穷尽,实难思议。

於其众中能明是理,一切见闻悉皆如意。

其或未闻如是要法,亦当发心归依,随法轮转,略听真音,亦得解脱。

修此要道,莫生退悔,精进诵咏,以闻奥妙上真之道,而复光明,救度一切免离苦趣,作大利益,种种方便。

进修行业,天人归依。

百千万劫,已生、当生、未生,若发善念,当须敬奉,引入法门,使於此生、当生渐渐闻法,无有魔障,亦能得遇此法。

若复有人已於法中闻是说已,亦能精勤而无终始,初虽得道,后生退悔,贪着世缘,亦无解脱。

汝等当依我说听受,广开法门,自坚本行,亦使未悟者悟,未闻者闻,建大功德。

诸行成就,度入善果,见大因缘,普入无为之果,更入炼度,以致道真,入清静果。

诸有所作,普皆上善。

如是一切具,诸功德力,无量无边,悉皆具足细微之力。

法始萌芽,不善修持,而失法本,不能长生。

若能积习,功德无有限量。

我即说法之时,不有亦不无。

以是因缘,故诸法应,亦无我无人,种种见闻悉皆成就。

以斯妙力是大不可思议。

而说偈曰:

  能知古始,谓是道纪。未解令解,道之种子。

  所以者何?天尊智慧。不可量极,微妙之义。

  深远难识,强为其相。慧行难思,应见诸法。

  何为不得,是诸众生。贪着不识,若明皆悟。

  上妙功德经灵符

  玉清境上妙功德经 终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玉清境经下

  黄林经.上真经.道教经.上炼经.上妙功德经.道德经已上六经同卷

  玉清境道德经 第十二

  我说一切皆是微妙。

汝等众真於过去、未来、今生皆有无量智慧,而不明了,八达交横,种种业缘皆非正念。

或有上品不明正性,未全大乘,犹贪香花,不生道德,不发智慧,不行善信,亦能堕落。

况或有人颠倒非意,永失因缘,不遇三宝,不闻要法,不闻法鼓,不闻秘藏。

如是之人若听我说法,亦不能分别,所作亦不分别,为法相亦不分别。

既无自性,亦无他性。

若能於此中得闻是说,而能解悟,则於一切法中皆得成就,而至不生不灭,而复成就一切法,而离诸法相,一切言说,亦离诸所言说,不言不说,是明法要。

欲行大道,莫示小径,无以大海内水譬诸小水,无以太阳譬於余光。

我於说法无有滞碍,一切圆满,实难思议,实难辩明,徧满三千大千,具诸法界,如视掌中,不以二相,亦无妄相,清静无为,无今无古,无终无始,广劝众生以求善本,舍此身命,方求解悟,坚修法教,悉皆圆满,甚大饶益一切众生。

即於此时,於未来世中,流布教法。

未见未闻及他国土余诸愚暗、未有达者,皆令因今说法亦得解悟。

既得解悟,入不退转无为大业,到长寿处,第一胜因,难可譬喻。

於是众中稽首礼拜,五体投地,欢喜踊跃,大声赞叹,是大不可思议功德,无有边际。

我今闻说,千万劫中未有今日,一言即於此中无限。

真人闻是说已,瞻礼金容,拜受玉科,皆得解悟。

须臾之间,得不可思议。

复有无量无边诸天神王及诸圣众从空而来,皆欲增益道德,妙有真静。

无量大神及诸仙众同时稽首,无上正真,微妙要品,皆是大梵。

若有见闻,悉皆利益,而况持诵,授诸戒法,及广劝众生均受妙法,得大圆满,具足法性,六欲不生,三毒皆灭,神识俱清,成大通智慧,转转教人。

以是功德无有限量,是真教法难尽宣扬。

而说偈曰:

  汝等当知,静有二种。一者有静,我念精微。

  常念静行,二者空静。思念如海,常念精行。

  即存守一,方得渊源。得究竟静,尽有归依。

  得於诸法,乃可无尽。以诸众生,本先自澄。

  道德经灵符 #

  玉清境道德经 终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上清境经上

  洞玄经.元阳经.元辰经.大劫经.上开经.内音经 已上六经同卷

  上清境洞玄经 第一

  至妙妙品,无上至真,隐奥难明。

於是诸天同声赞叹,上白天尊,请开法要。

时於座中,咸生欢喜,无量光明,开悟群品。

复有无色界天子从彼所来,其名曰皓庭霄度国天帝王子、渊通元洞国天帝王子、翰宠妙成国天帝王子、秀乐禁上国天帝王子,如是等辈四天王子,闻是希有妙相之事,各率国人,智男正女同会,四种民天,腾胜、梵度、贾奕、常融天皆云,如是甚深因缘,得转胜地无碍之处,得道之真。

复有色界天子十八天王,越行天帝王子、蒙翳天帝王子、和阳天帝王子、恭华天帝王子、宗飘天帝王子、皇笳天帝王子、堂曜天帝王子、端靖天帝王子、恭庆天帝王子、极瑶天帝王子、孔升天帝王子、皇崖天帝王子、极风天帝王子、孝芒天帝王子、翁重天帝王子、江由天帝王子、阮乐天帝王子、昙誓天帝王子,如是国王,并其臣子及以国人来至我所,我即为其随时演说真道上力。

是国恭敬,作无碍法,作大法幢,不可思议,闻是妙事,心生欢喜,叹未曾有。

得此善果,甚为希有,得清静缘,永离声色,无复烦恼,转不退轮,永无生死,成大具足。

是真微妙,不可具陈。

复有欲界六天帝王子俱来称扬如是大不可思议功德,实难会遇。

皇曾天帝王子、玉完天帝王子、何童天帝王子、平育天帝王子、文举天帝王子、摩夷天帝王子,如是等天帝王子,诸臣、太子、其国人民多不具足,无量苦恼,流浪生死,爱憎别离,怨家恶杀,不可思议。

有至心者,闻道所在,不计远近。

我今为说十二因缘,咸使回向,同生真境,及度诸国,随缘高下,次第令悟。

如是眷属即受正果,俱不退转,悉得安乐,群臣吏民普得无碍法,同入正真,会登清静智慧门,发无上心,超安乐道场。

我说诸法,常以劝诱,令诸世间渐入正宗,皆得道果。

而说偈曰:

  是法光明,最妙经典。若见在世,及未来世。

  在在处处,城邑聚落。山泽空处,若王宫宅。

  顺是经典,所流布处。我当此处,大威力神。

  往至彼所,随逐拥护。说是法者,普令成就。

  洞玄经灵符 #

  上清境洞玄经 终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上清境经上

  洞玄经.元阳经.元辰经.大劫经.上开经.内音经 已上六经同卷

  上清境元阳经 第二

  尔时诸天圣众、诸天大神、无量至真大神心生欢喜,得闻天尊如是广为大众演说,次第修行,具足成就。

是作无量无边广大福田,为诸众生作命根本。

若能善调理性命,自生和畅,保全肌肤。

随时方便,精修行业,於其田中常得甘雨灌注,年年丰熟,无有损伤。

是大利益不可思议,普使群生皆受济度,成就如是,以此自在,威猛精进。

既闻法已竟,即於此经中复起清静心,起自然心,起无畏心,起慈悲心,尊重修行,复得闻此。

诸国外道闻得受记,亦皆受记,最大因缘,是无量果,得如是事,心开意发,悉皆明了,身得广大天而无边际,大周法界无有穷尽,三十二相徧满虚空,八十种好门门利益,示有示无,或隐或显,无量甚深,微妙无为。

上力不胜欢喜,如此所说,为善方药,能救诸苦,方便济人。

善识病源深浅,对证用药,乃知四大增损。

常发大慈,悲愍众生,故令同得归依,以教诸众生。

演说大智慧,欲使一切众生深入法门,得闻秘藏,即得不生不灭。

一切世间不知不见,无量无边。

诸天信众悉能知见,能觉悟者,是名真人。

能知正悟,直至上乘。

若非世间有何异相,亦是世间,亦非世间。

如言其异,要须约略。

如是汝当宣行要法,为诸来生者作大善缘,常须演说,非但今日今时,究竟善法当莫穷尽,大通智慧皆莫能尽。

况诸演说而能得尽?汝当信受,即当告汝,一一分别,甚深道本,当得解脱,第一因缘。

若通智慧、大慈悲哀愍,普济众生,为法因缘,为世作亲友。

善哉,难可思议。

先立是法,普救诸有情,徧观诸众生染着於色,染着於欲,不自知觉,自作如是苦恼,念念以此为乐,妄言绮语,两舌恶骂,贪欲嗔恚,愚痴邪见,虽闻是法,亦不精进,自致斯苦,永无解脱。

我说诸法,皆得满足。

而说偈曰:

  我今闻法,莫起分别。若起分别,沈迷恶趣。

  若男若女,皆生信向,皈身皈命,得成道子。

  汝得是言,故须演说,难得之法。为当来世,

  善利法子,虚静还源。成我弟子,既静且常。

  元阳经灵符 #

  上清境元阳经 终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上清境经上

  洞玄经.元阳经.元辰经.大劫经.上开经.内音经 已上六经同卷

  上清境元辰经 第三

  大道旨趣奥妙,隐韵难言,凝然不动,自得常存。

若复有众生不知道本,不察根源,恣纵贪欲、瞋恚、愚痴,邪淫、偷盗,杀害物命,不敬天神、地只,不奉教法,秽慢日月星辰,诸恶皆至,种种行诸不善,为鬼磨灭身形,常多乖谬。

骄慢於一切善法,心不信吾道,横作於无道,非法所行,众鬼皆疾,善神皆散,不来护持,诸恶业缘悉皆聚集,病患连绵,欲灭其身,不能得於老寿。

喻如朝露,不近太阳。

舍远诸善法,无有善念道时,增长於恶趣,行诸不善,实难忏悔,命终之日,无有出期,永沈地狱。

其家若有奉道弟子,智男正女,精修大道,发一切善念,请命道士严洁家庭,坚立绊黄二旛,各长九尺。

  徘旛立左,当写《九天应真经品》大书道字,婶顶四带三十六符,旛身书《九天应真经品》四句云:

  符命通溟漠,灵旛扬晓风。迁神超北府,飞舄上南宫。

  黄旛立右,当写《九天生神章经》五仙中灵之炁,大书仙字,旛顶四带三十六符,旛身书《生神章经无》四句云:

  太微回黄旗,无英命灵旛。摄召长夜府,开度受生魂。

  二旛俱立门首。

振响帝钟,召集十方发心忏悔,亦能成就智慧,从前罪障悉令消除,十方十地之中尽处福德,自在之乡遍及一切,等於虚空,无有障碍。

诸天大力、无量大神王兴大慈大悲无边善念,无小无大,悉皆度脱。

一切苦恼,如汤火销镕冰雪。

如此大智慧力无所障碍。

普为诸天人,同发至真愿,出入非有无,应化无边畔。

无有别心,有一切大智,度脱於众生。

若有行念者,真是道种子。

当发种种善心,愿达过去、未来最大因缘,无量恶业悉皆了解,过去、未来即於长在。

习方便法,於无量无边众中各起敬恭,得闻道要。

而说偈曰:

  汝今得道,永保长存。碍然不动,方名正道。

  本非起住,亦无去来。但见众生,均有生灭。

  真道大慈,常无弃舍。何有生灭,以为众生。

  不能常住,探可悲愍。微妙之道,皆为无量。

  元辰经灵符 #

  上清境元辰经 终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上清境经上

  洞玄经.元阳经.元辰经.大劫经.上开经.内音经 已上六经同卷

  上清境大劫经 第四

  大道境界遍满,无量无边,尽虚空界,无有穷尽,无有劫数,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复滞碍,能成一切诸法,了解三业,要路通达。

诸法相无有遗滞者,心愿成,尽无碍乐,得道法,得闻无上事众,广说要法因缘。

大法无限,当作难尽思议言说,精修六行,能进入无为。

更发如是清静大智慧愿,大慈悲愿,能弃一切色,能弃一切欲,能弃一切贪,能弃一切瞋,能弃一切痴,方便平等,慈悲救度,救一切苦众生。

我今施汝三五一四中忍辱一切事、精进不秽法,思念不退轮转,永不思邪意,念念是一切法王,能思受於一切诸法。

所有迷妄者悉无有怨恨,让德於世间,不欲人之所欲,亦容於一切,无理亦不辩诤,远去世间诸烦恼、梦想,藏身无为,处於湛寂幽静。

心不负所言,行业不远离经戒,昼夜常行道果,饮食坐外,皆明道法,五味不贪着,六情俱能解结,口虽杂食,心常不味。

凡所养生集气,亦非服药,自生肌肤,强壮真阳。

竟不思想、耗散精神,目不虚视。

种种诸恶业、一切诸烦恼,并皆消除。

其诸来世男女生於末劫,不遇明师,不亲善教,生诸一切无量诸恶业,起一切念想,轻陷良善,作诸无量重罪,不能忏悔,死入无边大地狱,沈溺五苦诸恶道,身体抱铜柱,足履刀山,手攀剑树,复入镬汤,吞火食炭,头面焦然。

天道、地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或胎生、或卵生、或湿生、或化生,无复有因缘,离诸恶趣,永不见光明,终不得出离。

若有一切发无上智慧心,广为宣说,得是因缘,开悟正因,还明本性。

今日大善,不可思议。

如此所说,汝等无量无边大众得闻未闻法,得见未见法,始登道场,皆承妙力。

凡有一切见闻,尽皆如意,不复颠倒迷惑。

诸大智慧皆令得道,普行正教。

而说偈曰:

  心念众生,如母爱子。众生生死,自溺轮回。

  无有出离,难明正法。若有见闻,亦能精进。

  上道无亲,唯是善人。劝念众生,宜加卫护。

  以其身心,令解调伏,寻道根本,真正智慧。

  大劫经灵符 #

  上清境大劫经 终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上清境经上

  洞玄经.元阳经.元辰经.大劫经.上开经.内音经 已上六经同卷

  上清境上开经 第五

  如是经中大圆满性无有限量,所有演说一切诸品要法,上境至真甚深微妙,无有虚谬。

前劫,今劫、后劫,诸如此等言说,汝等各宜敬信,生大慈大悲无碍心、大不可得心,必见希有之事。

凡今天下所愿,皆欲冥心寂静,恭敬听信,不得生诸恶业,贪毒、邪见,无复妄谈。

诸天日月星宿周回数度,皆主明灾福因缘,或顺或逆,或留或伏,或明或暗,或升或降,或沈或寥,或躔或度,皆主吉凶。

周天二十八宿皆历诸天。

故有下方人民,皆当修崇恭敬,看其行度,祈祷禳谢,即得兔离诸厄难。

我今为汝演说禳度星辰之法,当严备香花灯烛,於清静堂宇塑绘十一曜仪形,二十八宿、诸金井、银河、紫堂分野、吉祥凶祸、妖孽暗昧星真形仪,看宣经文,修设醮筵,用五谷布灯,取本命年月日时所属,更用五方色彩安镇坛内,皂一尺,赤二尺,青三尺,白四尺,黄五尺,称扬法事,一切星真并皆回曜,转祸为福,变凶为祥。

若有男女能依此法,而未闻如是要法,凡能修斋、建立道场之人,各宜转转教人莫生障碍,於其福德亦不可思议。

若复有人无力可以修崇,能生敬信,赞叹功德,其於善根亦能增长,一切灾难亦皆消灭。

若复一切善士能发大慈悲行,则於境内大施福力,建立坛宇,广崇供养,欲令一切皆承道恩。

如是福德无有边际,无有穷尽。

能发善心,为人修禳?莫生懈怠,亦复如是。

於其众中,若复有人见人建立道场,自生轻慢,不信戒法,称是虚言,若有灾难,但欲希望苟免,当於此时,若发善念,不能上达,使及一切眷属皆不闻法。

如是诸苦,皆是自致,及生异世,永失道德本原;所有诸障恼连绵,世世无复解脱,即於其后大得伤害,流及累世子孙,诚可悲哀。

我今说法,欲得皆能信受。

而说偈曰:

  汝等敬奉,莫生懈怠。莫起怨恨,莫生恶相。

  绝灭一切,种种诸累。心常清静,行常智慧。

  意灭烦恼,念不退道。如是等事,各宜执戒。

  永不复犯,故现诸法,皆信是行,至无上道。

  上开经灵符 #

  上清境上开经 终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上清境经上

  洞玄经.元阳经.元辰经.大劫经.上开经.内音经 已上六经同卷

  上清境内音经 第六

  天地变异,自有定数,阳九百六,以为灾害。

若显示妖祥,皆明证效。

今夫一切人民、六亲眷属皆得神气与性命,假托父母与生育而成,而实受禀於天地,以天地为父母。

见灾害、善恶是天地之气清浊。

凡一切修习上道、增进智慧之人,若能广劝修崇,即知祸福因缘,皆由天地变异,懃心祷祝,修持上道,各发如是上愿,遵奉道典,能令一切各归正教。

夫天地不通,或因大怒,自生灾咎,五谷不熟,人民死伤,兵戈竞起,疫毒流行,日月星辰皆失度数,此乃天地大凶之岁,罪恶不可复名。

如听上妙至真要法,俾令一切诸恶悉皆绝灭。

汝知天地奥妙意义难可称扬。

夫大灾异变怪者,是天地大怒也;中灾变异者,是天地中怒也;小灾变异者,是天地小怒也。

比之人事,大事大言,中事中言,小事小言。

不空言也,不空见也,不欺人也。

夫见大瑞,则应天地大喜悦;见中瑞,则应天地中喜悦;见小瑞,则应天地小喜悦。

夫无灾无瑞,是天地气藏,不见象,不见形,不显祥,不明变。

当知归奉至尊上境,明了一切诸法内隐音韵玉章,皆得成就一切善缘。

复有天地大谭、天地中谭、天地小谭,皆有示象。

如十一曜中惟有紫炁,不示象,则永不兴灾异。

日示赤鸡,月示白兔。

日遇春青龙,夏朱雀,秋白虎,冬玄武。

月兔中有青桂、臼杵,四时不变。

木德星君兔头、猪身、虎尾。

火德星君马身、蛇尾。

金德星君猴头、鸡身。

水德星君黑猿捧笔墨砚。

土德星君羊角、龙头、犬耳、牛身。

罗喉星君羊角、犬爪、牛尾、龙身。

计都星君龟。

月孛星君蛇。

若示此正象,皆不为灾。

若兴变异,昏暗不明,悉无文采,日月木金紫水皆不为灾。

若遇失次,则略失明。

火失次,赤发露眼;土失次,迟滞;罗、计、孛失次,皆随十二宫变相,则示灾。

遇金星吉。

若能依度禳之则吉。

而说偈曰:

  禳度之法,感化之机。汝等当知。清浄身心。

  修习上业,先当恭敬。次示正信,四德成就。

  方尽皈依,若男若女。依教奉行,不怀疑惑。

  了达真源,洞达杳冥。更能信受,而复度人。

  内音经灵符 #

  上清境内音经 终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上清境经下

  炼生经.灵秘经.消魔经.无量经.按魔经.上通经 已上六经同卷

  上清境炼生经 第七

  道明正统,从古到今,皆令上士、中士、下士一切见闻,无有限量,徧虚空界,旷荡无涯,漠然开通。

皆令诸余一切咸得受用。

凡人将兴者,多因好善;凡人将衰者,多因好恶。

将吉者易开导,将凶者难辩明。

天道常佑善人;大道立法,思归有得。

天道每远恶人;大道示威,不肯扶护。

若复有人能修持上道,敬奉师尊,传受经法,还复精气灌注身田。

以丹砂书秘篆灵符,吞服入其腹中,当见腹中之文,大吉,百邪皆去。

五官为主,为道之初,为神之祖,百节筋骨、四肢八脉皆合真元。

门户出入,邪气自散,真道流行,内外洞明。

守之积久,天医自下,百病悉能消除,因得老寿。

愚者不知自然,捐去妙法,虽遇宿善,亦变为凶。

贤者以为重宝,尊重敬奉。

此可谓长存之道也。

独贵自然,形神俱妙,体相常乐。

守此神气,性命自得,逍遥道果,升入金门。

若不知其秘要,抱其有奇思,反为咎,则失自然,不可得长生之道也。

汝今若欲依前修持,不若先养其母,后爱婴儿,五精皆朝泥丸,还元复命,自得保守,无复亏损。

乃可精修行业,出入华房,森罗郁茂,覆盖群生,是真寂真定、大圆满、大智慧、大无边无尽庄严法相,普救一切,徧周法界,四方四境,万万余里。

远近多诸冤结,善恶相半,未能解悟。

惟凭一心,归奉真宗,求师慕道,自到帝前。

积习已久,亦能超凡入圣,远离恶趣,当令清静。

汝等未来皆未门法,,若复将来皆是因此福田能种百谷,岁岁丰熟,无有旱伤。

普集诸天,无量无边,尽虚空界,难可思议,福德广大圆满。

万圣千真,同伸赞叹,是斯良因,利益一切。

诸天仙圣俱会一时,常生欢喜,作如是言。

若复至人用心坚固,永不退转,无有障碍,即於世世生生、永劫流转,得遇明师亲授奥旨。

如斯法教,难可尽述。

而说偈曰:

  感化之德,难可称扬。汝等善智,各奉教言。

  悟彼真元,轮转善道。无有休息,清静解脱。

  无为自在,常行正念。必自当得,行此事时。

  宽裕为心,舍除四恶。行大功德,作无碍心。

  炼生经灵符 #

  上清境炼生经 终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上清境经下

  炼生经.灵秘经.消魔经.无量经.按魔经.上通经 已上六经同卷

  上清境灵秘经 第八

  夫人居天地之间,开辟以来,自有名字为人。

人乃中和之气,凡物之长也。

尊且贵,与天地相似。

而不能与天地长久,是招摄之道不能修习,所以致其沦丧。

至人能明是理,会合形神,修真炼气,造於俱妙之地,自可逍遥正性,直入金门,永断轮回,超升成道,誓度众生,作诸善缘。

当知人身难得,真道多迷。

若失人身,万劫难复。

今或一死,乃终古穷天毕地,莫知其因;既死之后,莫知其往。

乃是摄魂集魄,会合其身,顷刻之间,复归杳冥,故大可悲哀,大可痛伤。

我今语子,当明正见,了悟生死,不为悲叹,一切冤尤,俱得解脱,永不为累。

故天地格法,天地万物父母,恐於其中复有自冤自哭,致诸苦恼,妄生恶业,实非天地患难所钟。

苦毒难忍,仰呼於天,俯叩於地,而自悲伤,称其冤苦。

故天地为生真道,一切奇方转转教人,炼魂陶魄而能生化,然后可以自防而得小寿。

初无正道大智慧法,通解要法,与天地齐其长久,与日月齐其明照,与星辰随其周运,与劫数随其轮转,虽得小寿,亦无利益。

凡有形赋受於天地之间,皆有磨灭。

况於人居天地之间,七情六欲有以牵缠,富贵得以骄忽,自谓充足,不知思慕真道,贫贱自生怨恨,反道轻身,不生惭愧,惟生恶业。

学道之人初乘智慧,未达世机,尚萦烦恼而有所求,亦不肯力学真道善方,自生轻忽而共生悔恨,笑贱真道,反以为邪伪,但求小利以乱天道,欺罔正真,自致死地。

一切愚人皆知有死,修治坟冢,皆欲坚固不坏,预修作死约,制造凶服以遗子孙用,多置财宝以为威仪具备,世俗可观,种种如法,实无利益。

不思此身既死,若复更生,作何报对。

汝等若非听受吾言,亦应如是。

我於一切法中皆明正道,示诸众生,随缘应感,不复贪着,快乐自在。

而说偈曰:

  发一切心,皆当尽意。若男若女,须明妙本。

  即於此时,念念不退。是我弟子,有道之人。

  常行上行,不处四恶。不行邪欲,不行一切。

  种种诸业,不见所有。不见所无,念道求法。

  灵秘经灵符 #

  上清境灵秘经 终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上清境经下

  炼生经.灵秘经.消魔经.无量经.按魔经.上通经 已上六经同卷

  上清境消魔经 第九

  人之生世,常知有归,生死周回,曾不休息。

譬如日出於东,亦自西沉。

古今帝王圣贤,亦皆如是。

但於时时每思自重,爱生畏死,旦夕思念,皆求异闻,妄假殊方异术,以为延生,反害其性。

敬事鬼神,谄求余福,将以求福,反以招祸。

应有道术之士托为祥瑞,自谓感动天地,得延老寿,可以度世。

萌此念愿,即生妄想,信邪败正,自沉恶趣,永不解悟,不修正道,不明正因,不遇善知识,不断恶根本,不能深计远虑,自致忧恼,昏乱不明。

如此之事,皆为反道害教,造无边罪。

不复忏悔,是其邪说已固,正道难入,故能如是。

古者圣人聪明大达,以为天下万世规模,亦欲后世皆知邪道而能魔障善道,故明智慧;亦令一切魔鬼皆悉消除,俱闻正道。

而於利益,不可思议。

当时亦出众贤,人俱会盛时讲明法要,实为辅相,洞明天地始终,深穷往复输回,不言人死复生之理,不言生死异途,亦不明言生死去来不实,言无生灭法要,使得道者自达玄机,了生灭法,而於智慧无有限量,生灭之理自然无畏,一切种智普及后来。

如闻是法,亦皆得度无上至真要路,登大法桥,直超道岸。

若复有人尊重正教,具足智慧,亦复如是,永除贪着,魔王保举,上达帝庭。

上及帝王,得之则垂拱无为,天下自治。

贤者得之,尽其孝悌忠信,上辅其君,安镇国祚,灾害不生,妖孽永消,吉星常照,祸星自灭,兵戈不起,春瘟不行,夏疫不作,秋疠不兴,冬广不侵,风调雨顺,禾稼丰登。

一国男女欣乐太平,广大徧满,无有穷尽。

更能精心奉持,永灭三涂五苦八难,执符把籍,直上玉京,逍遥自在;升入朱宫,炼度身形,名标紫策,受命丹霄。

五帝大魔、诸天上仙、三界魔王、飞天神王、无量大神并乘恩宥,咸度妙法,徧游诸天,共保具举,飞升上清。

而说偈曰:

  心发大愿,作是福力。今及大众,亦当信念。

  自得高妙,真正妙法,得无量善,上道徧知。

  正念弘普,令来众生,行时当得,长本入妙,

  智慧具足。有相无相,最大智慧,离诸他念。

  消魔经灵符 #

  上清境消魔经 终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上清境经下

  炼生经.灵秘经.消魔经.无量经.按魔经.上通经 已上六经同卷

  上清境无量经 第十

  天地正统,永除灾难。

日月五星,光明晃曜。

兆民因而兴盛,各发善念。

迨夫人民嚣浮,时俗态异,自伤和气,天地兴夫大怒,日月星辰三光失明,天地战斗不和。

其验则风雷不时,伤损物性,各不发生;兆民死伤,阴阳气战斗不和,五谷不熟,水火失度,灾难并起。

夫阴与阳本合,相扶助共生和气,而反战斗。

我故明示法要,讲说禳谢之因,得免诸难,俾令一切人民皆知道本。

於是至真大神、无鞅数众、一切天真、十方无极无量品圣众咸皆稽首,上白天尊曰:臣等未知正道探妙。

幸望大慈广为宣说。

敢问亢旱、一切草木焦枯、民困饥饿而死,是何异因?

  天尊曰:夫亢旱之灾,乃是太阳失度,六阳俱恨,因以为害也。

阳九之数一千八百年,遇甲为太阳九;百六之数一千六百年,遇申为大百六。

阳九不过甲,百六不遇申,不为灾矣。

小阳九一百八十年,小百六一百六十年,总运甲申,方为灾矣。

若不甲申,不为灾矣。

敢问水灾?

  天尊曰:水是太阴失度,六阴俱恨,因为害也。皆同其数。敢问火灾?

  天尊曰:火是火星躔度,失次过所,过分野,下为童谣,美则为福,恶则为凶。

下寅、申、巳、亥位,主焚州县津镇。

下子、午、卯、酉位,主焚寺院、宫宇、庙舍。

下辰、戌、丑、未位,主焚人民住居、城市、山泽舟船。

於是大众咸为启请:若有此厄,如何救度?

  天尊遂谓众曰:夫水早火灾,皆因人民为善与不为善。

乡境为善,灾变为福;乡境为不善,福变为灾。

复有天搀、天抢二星下降,主盗贼纷乱,劫夺人物,杀害性命。

若不修崇醮筵,拜奏表文,应难禳度。

  於是天尊乃示太乙醮式,令宝德真人下降流传,令一切人民俱免灾难,永无水火旱魃、盗贼灾殃。

如是利益,广及一切。

若於所在,无力修崇,可以斋戒沐浴,请命道士专诵此经,乃至百徧,亦可禳度。

而说偈曰:

  道法无名,在人修行。至真妙法,难得遭遇。

  汝今得遇,夙生庆幸。转转教人,作大福力。

  灾殃自解,福庆旋臻。若能敬奉,常亨利贞。

  天地阴阳,皆调和气。一切人民,皆得自在。

  无量经灵符 #

  上清境无量经 终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上清境经下

  炼生经.灵秘经.消魔经.无量经.按魔经.上通经 已上六经同卷

  上清境按魔经 第十一

  天地分形之后,判以清浊,清者为天,浊者为地。

以何为始?始十极千,位证真人,分形教化,而后天地阴阳日月运行之度始分。

度数得定,於是分炁。

东方九炁,木位柔顺;南方三炁,火炁猛焰。

火炁惟三,与木位九炁相等平分一十二炁。

西方七炁,金位坚实;北方五炁,水炁浩荡。

水惟之炁,与金位七炁相等平分一十二炁。

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取四方余炁为梵炁。

东南炁平,西北炁平,与四方炁同。

东北炁多生山石、大木、巨兽,西南炁少,惟生宝物。

上、下二位,即中央土位分一十二炁。

起为天,藏为地,故天地各有三十六炁,而后能生产万物。

於是十极至真大神、天真大圣同时稽首,上白天尊曰:臣等幸闻正教,未达玄机。

惟愿慈悲广为宣说。

  天尊谓大众曰:天地之炁随数运动,亦有否终。

日月五星诸天星宿至圣神人难免灾否,而况末学道浅,欲无疾伤。

於是大众咸皆惊怖,稽首再拜:若有此灾,如何救度?

  天尊曰:汝等宿生庆幸,得遇善因、种种见闻。

夫人之生於天地间,皆为七情六欲迷乱身心,遂使不闻正道,不悟妙法,惟罪是修,故虽忏悔。

我今为汝宣扬正教,敷演玉音,看转真经,广陈供养。

或因甲子,或遇庚申,或於正月,或於七月,或於十月,并八节、本命、生辰,严持香火,精勤奉法,修集至真之炁,会合阴阳,通上下血脉,与天地交,纳正炁,却除邪秽,灾病不生,鬼魅悉除,五路通达,六畜兴生。

汝宜听受,转转教人,悉令后学俱闻善果,皆获吉利,阖门眷属悉沾胜善。

是经乃名为不可思议,其功德力亦不可思议。

於是诸天仙众、无量天真、至真大圣、无量无边诸天大神、无鞅数众俱闻是语,皆生欢喜,拥护教法,流传於世,普令一切利益无量,勿令下世未悟凡夫轻泄漏慢,不获福果。

而说偈曰:

  真常不变,是名真道。一切诸恶,悉皆远离。

  譬如莲花,不生陆地。滋湿之处,乃生是花。

  浊泥之中,出诸染秽。出诸贪着,汝行清静。

  如比莲花,行此道时。上德之子,众相具足。

  按魔经灵符 #

  上清境按魔经 终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上清境经下

  炼生经.灵秘经.消魔经.无量经.按魔经.上通经 已上六经同卷

  上清境上通经 第十二

  虚无自然之炁化生天地,正炁变通,邪炁消灭。

夫正炁少则天地为邪炁失明。

惟邪炁多故能害正炁,正炁多则能禁邪炁。

此乃天地自然之炁。

夫一切邪炁,皆因正炁不行,邪炁得入。

凡修真之士当令邪炁消散,修无上至真之道,以得延年不死之法。

夫人受天之命,自有格法。

天地所私者三十岁,若此天地日月相推有余闰也。

若修存上道、至真之道、吐纳藏神之法,则与天地相升降,乃能不死。

是以固守形躯,不能通变,终无损坏,不若和神集气,与道合真,随物见形,莫迷正性,乃可长久。

夫人之生,一切算数衣食皆有定分。

虽有定分,亦在人修行上道,以增福禄。

如人春不耕田,至秋望收,及其无应,乃曰此乃天分,自不作善,以图福报,何异於是。

今日食人,而后日往食之,不名食人,名为寄粮。

今日代人负重,后日往寄重焉,不名代人负重,乃名寄工。

今日得人共谋,后日亦往与共谋,不名为助人,名为交功。

今日誉举於人,后日得人誉举,不名为誉举於人,乃名为更迭相称。

如此比类者众多,不可胜计。

今人略作善行,便望福报,何异於是。

至人上士则不然也。

人不佑吾,吾独阴佑之,必获善果报。

人人尽为恶行,我独为善,必获善报。

人不加功於我,我独乐加功於人,必获善报。

人不食饮於我,我独食饮於人,必获善报。

人尽习虚伪之行,以欺於我,我则以诚信待人,必获善报。

如此比类者众多,不可胜计。

今日有恩於人,必望其报,若或不报,即生怨恨,不能如是。

至人上士即求天泽;中士即求人泽;下愚亦不为善以应於天,亦不为功力以应於人,空欲求福,诚可羞耻。

如人今生富贵智慧,是人先世为善,应受此福。

若於今生富贵智慧,即生贪求,不肯布施,不作因果,则於后世,还复贫贱愚痴,现世因缘亦复如是。

而说偈曰:

  解了空旨,解一切念。必其会遇,同入妙门。

  自在如意,如此等法。无有穷尽,略明要说。

  汝等当知,但行善念。思念一切,幽冥之处。

  皆得光明,无为妙相。悉令具足,利益如是。

  上通经灵符 #

  上清境上通经 终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太清境经上

  太清经.彻视经.集仙经.洞渊经.内秘经.真一经 已上六经同卷

  太清境太清经 第一

  皇天之炁悉下生,后土之黑炁上养,五行之炁悉相生,四时之炁悉相通。

凡天下之民均同是性。

天性既善,悉生万物,无不置也;地性既善,养生万物,无不置也。

圣人悉乐理天下,而实法天地,故万物皆受其功。

大善神仙真人助天地而不敢轻,尊之、重之、爱之、佑之,悉与元气同,与天心相符,与地舆相得,故独长吉而无凶也。

古者圣贤之人深思远虑,乃知天道,故专行善,不敢为恶。

后世巧伪,务行恶业,而欲去凶远害,不可得也。

且欲示子一法,可以终古自养,而极至者,不可暂忘也。

今人欲去凶而远害,得长寿者,本当保其自爱、自好、自亲,以此自养,乃可无凶害也,身得长保。

饮食以时调之,不多不少,是其自爱自养也;闭门户居内,不与俗事,是自爱自养也;而尽日求道根源,安贫乐贱,无忧而已,是其自爱自养也。

若以此而为自爱自养,不可得也。

夫自爱之道在诚,虽应世而不见其扰,虽处静而不见其拘,见人之过,不以为过,而还自视,未尝须臾离之,是自爱之道也。

夫自养之道在於无忧,昼夜运动,未尝役於其心,是自养之道也。

若能信是而行,万劫受用,无有穷尽,我自天地未判之先,太清之外,不可称计。

虚无自然,浑合真理,一切无有。

汝等若非吾设大法教,普为宣说,无复得闻如是要法。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若言有,不见其形;若言无,万物得之以生。

百亿变化,浩浩荡荡,无前无后,无圆无方,无去无来,无生无灭,无形无像,无高无下,自然空玄。

分形之后,方有天地、日月、星辰。

道法开明。

一切群生得闻是法,快乐自然,无有边际。

本性皆空,非观心照,等於虚空,自悟本性因缘,无有他想,平等无有异念。

若能志心念诵,深心受持,则能灭除一切宿障,皆得和合,厄难俱消,身心清静。

而说偈曰:

  乐求胜法,断色断识。具足行之,远欲远贪。

  如是果报,无碍无障。清静自然,无有余秽。

  乐法为妻,爱经如玉。惭愧之心,常生回向。

  心意柔软,所说修行。多增智慧,以为觉悟。

  太清经灵符 #

  太清境太清经 终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太清境经上

  太清经.彻视经.集仙经.洞渊经.内秘经.真一经 已上六经同卷

  太清境彻视经 第二

  学道修真,极道、济度,应当发心。

学道,从初至终,念念持斋,心心不退,忘心灭心,终始运意,行坐动形,寂若死灰,同於枯木,灭一切想,灭一切念,灭一切心,则随念随忘,神行不继。

归心於寂,真至道场,谓回心至道,翘真玄真至道,福降无穷,灾消未兆。

随力修行,惟竭一心。

丹心赡望十极,烧香礼拜,运身运心,归身归命,恭敬道祖三宝。

抽舍浄财,市诸香油、八珍、百味,营馔供养,请命道士,归心启告,恳祈至真。

如此运心,洗诸尘累,宿根罪恼、生死愆尤,等一至诚,斋修万善,内外洞彻,遍照万方,令诸众生同得赡视。

其福无量,不可思议。

若或斋戒,精思上道,万虑都泯,物我齐忘,虚室生白,真灵玄应。

此最上道所修。

若复有人发无上心,欲有归向,皆须持斋,始启本心,上救七祖穷魂,下及己身,禳灾度厄,增延福寿。

独运至诚,设斋开度,必使魂超九夜,爽炼三清,命远年长,神仙得道,思贤慕道,以彼之有开此之无,以彼之德开此之愚,破其悭贪,成其高行,清静身心,神气运用,往来无穷,无有滞塞。

祈告天地,启告明灵,须绝妖氛,精洁内外,皆欲泯其万境,息此六情,普洗烦心,徧证诸想。

故学道者不勤行业,不修斋戒,难达至真,徒劳山林。

凡持斋严奉戒律,务欲行道,归奉上清。

求真学道,炼气延生。

普及人天,徧资凡圣。

然上士所行,非凡下能奉。

夫金箓科品,保镇国祚,消灾延寿;玉箓要品,保安社稷,永绝干戈;黄箓正范,开魂度爽,徧及生死,圣凡同修,自然广济幽明,普救一切孤滞,徧救付切九幽苦爽;三元、八节、本命、生辰,学道修身,谢愆求福,救诸三途五苦八难、牢狱疾病死亡之厄,持念神咒,辟斥瘟灾、时行疫疠、邪魅故气。

复有《金房》、《天宝》、《正一》、《太平》、《五炼》、《旨教》等经。

精勤行道,依奉正范,各具本经。

而说偈曰:

  烧香建斋,功德无量。甘露法食,解脱为浆。

  示彼之有,现诸国土。供养十方,无量道宝。

  及诸众生,而修浄土。教化众生,具习威仪。

  施无畏力,发无上道。普伸启请,而示其行。

  彻视经灵符 #

  太清境彻视经 终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太清境经上

  太清经.彻视经.集仙经.洞渊经.内秘经.真一经 已上六经同卷

  太清境集仙经 第三

  夫行道皆有至行,当尽虔恭;运志运心,使真灵降感;行炁行神,令人天周布。

故入靖登坛,诵经礼拜,朝真谢罪,皆徧行道,绕坛三匝,并依本法、凡杂谢罪祈恩之会。

或为天地,或为帝王,或为国土,或为人民,或为祖世,或为己身,或为家门,或为三涂五苦,或为六道四生,皆须建斋行道,烧香礼拜,诵经赞咏。

凡所祈向,并须修斋;凡国土有灾,兵革四兴,兆民疾疫、水旱死亡、一切凶危,皆须修斋。

若造经像,殿宇、宫馆、观室、洞府、岩舍等处,建立道场,或造钟磬、法器、天乐,成就一切功德,亦须恭敬,广设清斋,虔伸启请,诵经念道,断诸恶想,令内外增善,赞叹功德,不可思议。

凡读诵经文,礼拜行香,一依经典。

三捻上香,三礼,三度九礼,端身稽首,赞咏玉音,令其和畅,无使不齐。

欲其一切见闻皆悉欢喜,同声赞叹,敷扬道法,如斯功德,是不可思议,是无量无边智慧。

亦复以是功德,过往宗亲,俱起浄境,见世眷属,受诸快乐,当来托生,常居福地浄土,衣食常自然。

是故发是浄心,普令庄严。

种种香花灯烛罗列供养,普献於三界诸天、四司五帝、三官九府、一百二十曹僚,虔伸恳请,注福延生,消灾度厄,营护臣身,普及一切有情,天道、地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一切苦恼普皆消灭。

更能持斋,精心用意,绝其贪取,不着声色,随力布施经像,劝人广作福缘,如斯利益,乃为不可思议,七世父母离苦升天,逍遥快乐,合门和睦,世世昌炽,与道因缘,罪累荡除,福慧圆满,天下太平,万国和同,一切众生兔离诸苦,同入正真。

至心稽首无上正真三宝,赞咏功德,为诸来生作诸善缘,开於愚昧,仰受圣恩,百福庄严,万善云集,资於群生,离苦解脱,供养尊礼,慈悲教典。

永愿受持,旦夕烧香,以求福利。

流传於世,无有懈怠。

而说偈曰:

  善方便智,随意能现。成就群生,通达无碍。

  离有离无,无有彼我。常持善愿,劝人发心。

  令求胜善,去远恶道。得无畏力,清静法果。

  一切无碍,普入法门。皆有是心,悉皆得度。

  集仙经灵符、 #

  太清境集仙经 终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太清境经上

  太清经.彻视经.集仙经.洞渊经.内秘经.真一经 已上六经同卷

  太清境洞渊经 第四

  大洞《太清经》 中宝云玉座,五色祥云遍满虚空,无有穷尽。

诸天大圣及诸仙众会集其中,洞明奥理。

时有天童、天女奉宝来献,供养正真,愿请大慈广垂方便,讲说诸经,散布道流。

乃至千经万论、总是妙义,能令一切皆得解悟。

  天尊是时遂为众曰:凡道士、女冠出家之后,须持经戒、法录,诣师参受,当竭至诚,得经之后,不敢怨道咎师,泄慢灵文,殃及七祖,受考冥司。

若有至士罄竭丹诚,德业清素,立行正直,世代所称,身心俱浄。

未闻道典秘要,宜精心向道,求师开度,超登福果,进无上道。

既备经法,同心一意,必期冥感,不得外假威仪,内怀自足,妄称此长彼短,妄言此是彼非,嫉人胜己。

常怀劝诱,莫笑未达。

如斯智慧,日日增长,以至无尽智慧,难可称扬。

夫三洞大经,传有年限,上圣以四万劫方傅上真、上仙;神仙以四千年,或千年、或七百年;凡世以四十年。

若能明是经典,实为不可思议。

贤智尚以为难遇,而况於末学道浅,岂易得哉?若有学士倾心期!於一会,宜须尽心,永持盟誓,精感神明,不负初心,久而不怠,亦能进阶仙品,成无上道。

惟恐无志,中道自废,反覆害道,非惟无功,又且有罪。

汝等宜信吾言,遵守教法,广度流传。

凡有祈请,皆须依法受持,端心正容,罗列次第,从容雅步,听十二时钟,持花赞引,持节执炉,把旛建谛,雍容上坛。

凡道士、女官自为及为人祈恩请福,忏罪消灾,皆须至心一意,至诚恳祷,关启白言,皆调畅声气,使文理正直,不得戏弄音曲,高下作声,词音混杂,令众怪异。

或行法事,或礼谢赞唱、讲说,皆须习,使流利,不应临时停废,文理断续。

非惟关奏,有失威仪,抑且又招灾咎。

每事专心,执按本格仪范,当获福报、无量无边种种利益。

天真欣悦,众法和美,如斯功德,永臻福庆。

而说偈曰:

  浄为法果,大可称扬。浄为法药,救一切病。

  浄心为最,安乐为至。浄严等一,无有边际。

  世间道法,消除众毒。先救饿渴,化彼众生。

  令得成就,了断诸惑。常存好事,得法深重。

  洞渊经灵符 #

  太清境洞渊经 终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太清境经上

  太清经.彻视经.集仙经.洞渊经.内秘经.真一经 已上六经同卷

  太清境内秘经 第五

  诸经功德,历劫秘藏华堂宫室宝蕴之内,不敢轻泄於下世,今幸得闻。

若有受持之人行道演说,持诵真经,皆当以五色花置笥中,每行道唱善,则四散虚空,名为散花,以陈志愿。

读诵此经,皆当先绕经一匝,捻香礼拜,三礼,平座,行浄水,执香熏浄行经,思神集气,赞咏归依,恭伸启请,方获福报,不可思议。

天真隐秘,不明於世,所以修真养气之士难知要典。

我今略明,汝当听受,无复异念,乃可得闻。

至士以不语为养气,此保气也,则失之昏;以入清出浊为养气,此换气也,则失之虚。

昏则气散神狂,真灵自厌,终无所归。

虚者丹田无宝,徒劳吐纳,终不能住。

此皆非养气,所以招致病,认为胎息,自伤性命。

如此之流,误者甚多。

上咽下搐,聚气修神,指作还丹,自伤性命。

如此之流,误者甚多。

绵绵若存,委气而和神,出息入息,要住,纳之不出,闭气而炼形,一咽复一咽,双收两夹,以虚咽为法,是借气取水,灌溉之术也,认为已固身田,反以自虚。

如此之流,误者甚多。

正坐升身,气满四大,血络通行,营护和畅,是布气焚身之法。

若此皆非养气,而认为凝神坐忘,反丧身害命。

如此之流,误者甚多。

凡此等事者,皆术也,术立则道消。

所谓修真者,当因术以明道,而至於道;因天地生成而求乎道,则得乎道。

失道者,以虚无自然之气而生混沌而全乎道,混沌凿七窍而混沌死,而有天地,天地判而难全乎道。

天地会阴阳而动,神气发用,生人、禽兽;神气静而生草木、山石。

及其人以男女会合而生,草木以种,则天地化生之机已灭。

凡应以术,是无天地之机,安可言道?夫修真养气是全道,应天地气为修真养气,以至湛然常应常静,处於无事而若有事,处於有事而若无事,可言道矣。

而说偈曰:

  此道一行,而无有形。安可有术,略明其粗。

  一切众生,咸皆解脱。以劝导人,令入真门。

  是可希有,现作无穷。用之不尽,因以导人。

  施以无畏,学者正意。莫迷一术,结种种愿。

  内秘经灵符 #

  太清境内秘经 终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太清境经上

  太清经.彻视经.集仙经.洞渊经.内秘经.真一经 已上六经同卷

  太清境真一经 第六

  真一之气因道而生,受气而生,受气而成,而谓之命。

自真一禀形,能全其性。

性命之动,皆主乎心。

心若有所思,则谓之意。

意之运动,有所思虑,而谓之志。

思虑以至成事,而无不固者,谓之智。

智周万物谓之虑。

动以营身谓之魂。

静以镇身谓之魄。

流行骨肉谓之血。

保形养神集气谓之精。

神和而悦,气清而快,谓之和。

神集气而后有所营护,总括百骸,谓之身。

众象备见谓之形。

块然不动谓之质。

形貌可则谓之体。

小大有分谓之躯。

众思不得谓之神。

漠然变化谓之灵。

气来入身谓之生,气去于形谓之死。

所以通生谓之道。

道者,有而无形,无而有精,变化不测通神。

群生自得其生,自得其养,所以全道乎粗,亦得其生成,皆当自然,不可逆理。

汝等当依吾言,以广教化,不得邪生别见,以乱正真。

劝人修道,即以修心;教人修心,自可见道。

道不可得见,因心以见;道不可得闻,因心以闻。

夫闻见於道,皆因以心;心不可常,用道以守。

若非以道守,随心闻见,则是入邪宗,永不解脱,永不闻法。

是以诸天仙众、诸天大圣至真天真,无鞅数众曾闻我法,方得知道。

若更能虚心,以遣其实,无心以遣其有,定心以令其不动,静心以令其不乱,正心以令其不邪,清心以令其不浊,浄心以令其不秽。

汝等非不明此,而欲常勤其行,莫令退悔,莫令障碍。

当知一切法皆应如是。

若於其中,复生他见,自迷正道,无复见解,别生思想,以为智慧,迷乱身心,反不知道,反伤正气。

如此众等,是其先世得是因缘尚浅,故於正教自生障碍。

我今演说,汝皆当明是心,转转教人,令其心直,不得反覆。

心平无复高下,心明终不暗昧,心通无有滞碍,即於清静身心,解悟诸心,了见一切。

如是功德具足,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悉皆圆满。

而说偈曰:

  汝等一切,未见未闻,从今以去,悉见悉闻。

  当归依道,行此事时,叹其功德,入功德海。

  无为会道,念心发心,无量因缘,无量果报。

  无为之法,成道名字,无碍解脱,是名真道。

  真一经灵符 #

  太清境真一经 终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太清境经下

  集灵经.中精经.无量意经.集宫经.黄庭经.小劫经 己上六经同卷

  太清境集灵经 第七

  天真大圣、至真大神、十方无极无量飞天神王及诸仙众同会其所。

汝今得道,当知无上胜因,是诸妙果,同其回向,集灵资道,神气相合。

若欲闻是要理,当在奉行吾法,以引一切未来皆知吾教。

夫人身本皆同有,自以七情六欲伤其本性,所以不闻吾法。

汝今发愿,度诸一切,得如是无量智慧真心,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故灵光不乱,神气不狂,方可奉道。

於其众中复有多思者,其神必殆,多念者其志必散,多欲者其气必损,多事者其形必役,多语者其气必弱,多笑者其脏必伤,多愁者其血必散,多乐者其气必溢,多喜则百神交错,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昏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则於其原不洁,所学不精,其气自散。

纵遇明师,不解正理,虽知养生之方,不悟修行之法,则所见所闻皆非正道。

虽知炼神之意,不明得道之要,则所学所讲皆非正论。

不多言说,而在得法。

是故修真之士志在玄元而甘寂寞,虽运动常见其静定,虽静定常见其运动,一日气满功盈,五气调顺,以至朝元,三花聚顶,血凝气聚,万神朝真,俱在上宫,富贵华盛,楼台殿阁,玉童天童,玉女天女,十二辰童,十二辰女,自鼓天乐,香花旛盖,罗列笙簧,似非人世庄严,名为至真上境,是自身上宫。

未能解脱,贪着故魂,神散乱,若是於此中稍萌一念,自落迷津。

上学之士当於此时不动一切境地,但发无上心,但修无量福;但发无上心,但修无量慧;但发无上心,但修无量善。

但发无碍自在意,欲广及十方,无量无边一切未来皆闻正道,不起一切贪心,不起一切邪见,不起一切梦想,不起一切障碍,不起一切烦恼,不起一切染着情欲。

如是正法大不可思议,大不可称说,方知正统出於杳冥,无求小验,以迷真性。

而说偈曰:

  一切归依,总是一缘。若复有人,德行具足。

  舍有为心,发无为意,不远尊德,不亲不仁,

  思念三宝,无时暂舍,终不悔意,诸行圆满,

  具足成道,无复染滞。汝等当知,如此经典。

  集灵经灵符 #

  太清境集灵经 终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太清境经下

  集灵经.中精经.无量意经.集宫经.黄庭经.小劫经 己上六经同卷

  太清境中精经 第八

  我於尔时欲明正道,既放五色光明,徧满三千大千世界,种种异类世界,天堂地狱,悉於中见;复有十方天尊、诸大真仙悉於中见;生死苦乐,福报多少,悉於中见;修道阶梯,悉於中见;苦乐国土,亦於中见。

十方来众犹如微尘,不可称数,悉见如是光明;地狱众苦,无量无边,亦见如是光明。

时太极真人以大慈大悲大智慧力哀愍众生,见诸苦乐不同,天堂地狱受报差等,惟愿天尊至圣为众宣说,救护一切,作大利益,令得解脱,永离恶缘,速生浄土。

  天尊告十方天尊曰:汝今以我之气化身下降东方。

若有一劫人民见世受苦,则曰玉清降福天尊救度一切灾难。

过往魂爽未得超生,则曰玉宝皇上天尊救度一切沉滞。

南方延寿益算天尊济生,玄真万福天尊度死;西方八卦护身天尊济生,太妙至极天尊度死;北方消灾解厄天尊济生,玄上玉晨天尊度死;东北方紫清赐福天尊济生,度仙上圣天尊度死;东南方长生保命天尊济生,好生度命天尊度死;西南方福生无量天尊济生,太灵虚皇天尊度死;西北方九宫捍厄天尊济生,无量太华天尊度死;上方保命护身天尊济生,玉虚明皇天尊度死;下方兴大福力天尊济生,真皇洞神天尊度死。

夫人之生皆是天气。

正北位居中一炁生水,万物皆因水而生。

故北斗居中天而旋回四方,主一切人民生死祸福。

北斗第一贪狼星、第三禄存星为东斗,主算;北斗第二巨门星、第四文曲星为西斗,记名;第六武曲星,正居本位为北斗,落死;第五廉贞星为南斗,上生;第七破军星正居中位为中斗大魁,总监众灵。

凡一切万物生死皆属北斗。

洞明星外辅周回,隐元星内弼,指十二辰。

济生则总曰旋玑玉衡,度死则总曰豁落。

若有众生遇其灾厄,随方禳谢,祈祷醮礼,善无不应。

而说偈曰:

  以此要法,流通世间。若有见闻,无量因缘。

  善男信女,依事修行。行平等行,心念欢喜。

  有行之者,亦皆成就,正入无为,不退因缘。

  一切众生,当信是言,受此正教,精勤奉行。

  中精经灵符 #

  太清境中精经 终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太清境经下

  集灵经.中精经.无量意经.集宫经.黄庭经.小劫经 己上六经同卷

  太清境无量意经 第九

  我若说法,与汝等言:汝当静默安神而无杂虑,然后得闻是法。

夫法本无法,理归自然。

心因境乱法本,心生立法之意。

当发如是大不可思议无量善因,不可别生异见。

我於玉清不言一切法。

上清法品十八门照七阶,太清法品二十门照九阶。

灵宝正品亦不言一切法。

灵宝辅品五十门照三十六品;玉虚法品二十门照一阶,兼投坛占卜秘诀;北极天心法部一十二阶品。

第七品四圣照法亦属酆都第三品,故言酆都考召。

四圣照法兼酆都共一十二品。

七品三五兼附体;五品酆都兼考召。

四圣照法七阶,酆都照五品,斗下灵文三十六门照四阶,兼镜水香照、三五纸照、酆都地照,皆为一切。

修真之士未至妙境,当发如是心,救度一切生灵,凝想至真,莫起贪心,莫求果报,积习渐久,亦能渐入初乘。

若於法中复生贪求,即失正道,招无量罪。

是时天真大神、至真大神、无量飞天大神、诸天圣众闻说是已,各各欢喜,作如是言:若有奉道之士能发如是心,欲救一切苦,臣等当化身下降,令诸天大将及所在十方四直都大神将吏兵助法行持,俾诸众生及无量六道四生等众生者得以延生,死者得以复生,病者得以安,鬼妖邪魔皆得解脱,冤家执对各获消散。

如斯利益,乃为不可思议。

时於众中既发善念,稽首礼谢。

天尊遂告诸大众曰:汝等宿生庆幸,得预人天,受诸快乐,衣以天缯,食则甘露,无有四时寒暑,无有日夜冥暗,亦无生老病死、三涂八难痛苦之名,地平如镜,七宝庄严,所受之身六根清静,不染六尘,常闻我说法,增益智慧。

今能如是,发无上智慧心,欲救一切苦恼,令诸众生皆能闻法,最为利益。

惟有薄福之人,信根下劣,虽闻是法,多生障碍,自沈苦趣,永无出期。

如此之人,亦难救度。

而说偈曰:

  汝观世人,一切障难,烦恼之患,亦难可说。

  不知回向,终日积聚,既复得已,复生贪求。

  种种诸罪,无量无边。或遇重病,空丧身命。

  既没之后,还归苦轮。若不闻法,永无解悟。

  无量意经灵符 #

  太清境无量意经 终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太清境经下

  集灵经.中精经.无量意经.集宫经.黄庭经.小劫经 己上六经同卷

  太清境集宫经 第十

  我若演说,令汝等诸天诸仙、诸大真人及诸圣众等皆因妙法,智慧高明,咸同一类,无复殊异,容色微妙,道行自然,声音和雅,所居宫观随意高下,应念具足无量宝网及诸宝树弥覆其地,自然清风吹诸宝网及诸宝树,发微妙音。

有遇其风,皆能令诸尘劳不起。

其风拂身,自得清凉,无量快乐,散诸香花徧满其地,随色次第而不杂乱,於其国中无限至真。

一切得道诸天真人、大神各各放千百光明,普为十方微尘世界开演妙法,普度群生。

若复有人正智圆满,生彼国者,皆即住於正定,随其恶业高下不同,为其开演上乘、中乘、下乘,各随智愿。

是时十方国土无量真人及诸仙众皆诣此所恭敬供养,听受经法,宣扬道化。

其有众生於此国来诣其宫,皆具智慧。

时诸真人及诸仙众乘兹无量大功德力、无量大智慧力、无量大神通力,去来无碍,徧满十方无量世界,自然化生,应念而至。

是诸真人出微妙音,赞叹善事,听受经法,欢喜无量,乘空步虚,能令闻者心开意解,随其善音而得正果。

时有微风吹起,七宝树中自出微妙音声,奏诸天妙乐,自然快乐,不可胜言。

所说诸法,其义广大,利益众生。

於其国中无我、无人,清静无为,智慧常胜,得如是报。

若复有人虽受人身,殊无智慧,信根下劣,不闻正法,不见妙道,宿集浅故,得如是报。

於是至真大圣、天真大圣、无量飞天大神闻是语已,咸生恭敬,稽首长跪,上白天尊曰:臣等既蒙说法,而得如是利益。

幸望大慈广为救护,欲使一切未闻者闻,未见者见;亦令诸一切众生受诸苦者咸得解脱。

  天尊曰:善哉,汝等发此善念,是大不可思议功德。

我今为汝宣扬正法、诸品醮谢,令於甲子、庚申、三元、八节、本命、生辰祈恩请福,谢过禳灾,同得快乐。

而说偈曰:

  我示此法,直作是言。心欢喜故,种种所患,

  即得除瘥,平复如本。一切诸法,亦复如是。

  而无所得,无所得耶,有何所得,了不得耶。

  善者智得,念念是心,常得法味,精进贤达。

  集宫经灵符 #

  太清境集宫经 终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太清境经下

  集灵经.中精经.无量意经.集宫经.黄庭经.小劫经 己上六经同卷

  太清境黄庭经 第十一

  人物异形,受生惟一气,魂得之於天,体魄得之於地。

无形无象,自空中来,但假父母,以无为有,三百日胎完,胎完既足则生,是因无为有。

故神以气为母,气以形为舍,炼气成神,炼形成气。

阳神未聚,三花不入泥丸;真气未朝,五彩不生丹阙。

故天地大也,未免轻清重浊之象;日月明也,难逃过圆明缺暗之形。

积阳生神,上以丽乎天者,星与辰;积阴生形,下以壮乎地者,土与石。

水中气升,升而为雾、为云;气中水降,降而为雨、为露。

万象群生,不能无形,集灵以生,资道以成。

故三清以下有三太,三太之内有二仪,二仪既判而列五帝,五帝既立而同一区。

此天地之内、上下之气,惟人以精为母,以气为主,五脏各有精,精中生气;五脏各有气,气中生神;神能生寿,长生保命。

炼精为丹,养气为神。

真仙上圣,修真养气,自然而然,内真外应,有作必成,自凡入圣。

男子之生,先生右肾,以外精而内血,阴之裹也。

女子之生,先生左肾,以外血而内精,阳之裹也。

肾生脾,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心生小肠,小肠生大肠,大肠生胆,胆生胃,胃生内肾,内肾生膀胱,膀胱生三元,三元生三焦,三焦生八脉,八脉生十二经,十二经生十五络,十五络生一百八十继络,一百八十继络生一百八十缠络,一百八十缠络生三万六千孙络,三万六千孙络生三百六十五骨,三百六十五骨生八万四千毛窍。

胎完既足,灵光入体,与母分离而为人也。

以内外言之,经络之内而为内,肌肤之外而为外。

养命养其五脏,五脏为根,根固叶自茂矣。

养形养其五气,五气为源,源深流自长矣。

真气大运,随天元气;真气小运,随日元气。

五脏之中,肾为精海,心为气馆;真精在肾,余精自还下丹田;真气在心,余气自朝中元,悉归黄庭正景。

而说偈曰:

  思道出家,接引众生。令得离苦,得闻道法。

  饶益一切,无量众生。得大神力,悉从道成。

  得无所畏,神通自在,去来往返,无所障碍。

  故有斯法,济度群生。识法宗本,入道因缘。

  黄庭经灵符 #

  太清境黄庭经 终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太清境经下

  集灵经.中精经.无量意经.集宫经.黄庭经.小劫经 己上六经同卷

  太清境小劫经 第十二

  天地分形变化,随气数运转,故有泰有否。

日月因天地以运行,故有明暗圆缺,星辰亦是而躔度,故有或舍或次。

人受天地气以生,岂无灾福。

故我说法,常令汝等广宣正道,明其要法,与诸天诸仙、无量飞天大神、无极圣众同生赞叹,得闻是说。

上白天尊曰:未审下民若遇灾否,作何功德,修何行业,得免离一切苦恼,证无上道?

  天尊曰:若欲求诸解脱,永免轮回,离诸疑网,惟有虔心看转经文,修诸功德,礼拜忏悔,赞叹称扬,烧香燃灯,造十绝旛,行道讲诵,散施贫乏,放诸生命,六欲七情常无染着,三业六根永不复作,精思端寂,念虑都捐,往生天境,快乐自在,生大福堂。

若复有人,若痛苦、若官事,禁击枷锁,身被罗网,瘟毒时气、灾厄缠绵,无由解脱,及其过往神识尚处沈沦,受地狱苦,是经功德,乃为无量。

更能广发真心,大施福力,建立道场,悬诸旛盖,斋戒忏悔,修设斋筵,徧及一切六道四生、无主孤魂滞魄等众,用伸荐拔,日夜虔诚,丹心恳祷,应时苦厄咸得消除。

无量真人稽首赞叹,咸称善果,利益众生,如是大神通力,百千万劫实难遭遇。

则於此经,其意有七:一者智得,二者行解,三者显利,四者利用,五者智慧,六者得力,七者德满。

智得者,念念是心;行解者,求道出家;显利者,引接众生;利用者,思念圣人;智慧者,得大神力;得力者,得无所畏;德满者,神通自在。

如是七者,去来往返,无所滞碍,故有如是微妙。

与诸众生用为法药,济度诸厄、疾病苦恼。

若善男女能得了解,得真实言说,识大法力宗源,入大道因缘,从所念处,得无量因缘,得无上至真大智慧,深妙难思。

终始受持,勿生懈怠,永存无尽;用是而行,皆还正性;应用自得深远,感应真实,无边无限。

示诸众生,皆得如是方便之力。

而说偈曰:

  上道一切,平等无碍。大乘所行,小乘所用。

  不假不实,不有不无。转入法轮,终始成就。

  但有妙相,无为不为。无量因缘,或去或来。

  而成正悟,真为妙身。皆成微妙,悉从愿来。

  小劫经灵符 #

  太清境小劫经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