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经名: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撰人不详,约出矜南北朝,假托仙人涓子授青童君,言存守三元真一法术。

一卷。

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

又见《云笈七签》卷五十。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涓子授东海青童君

  真人所以贵一为真者,上一为一身之天帝,中一为绛宫之丹皇,下一为黄庭之元王。

并监统身中二十四气,以应太微二十四真。

夫气者,结虚烟而成神也。

三元君各有千乘万骑,云车羽盖,常以内入紫宫,以登上清,列录元图,位为真人,飞行九霄。

若能守之弥固,则三一可见。

三一可见,则千乘万骑至矣。

羽盖可御,云车可乘,白日升天,上造太微。

太微中有二十四气,混黄杂聚,将结炁而变化,有时忽尔而分流也。

气中有二十四真人,皆三一帝皇之炁,所以致分道变化矣。

既能守身中三一,则上太微中三一帝皇之君,而降见於外,与子言矣。

  身中复有二十四真人,亦身中精光爽气所分化而造也。

若云车来迎,以登太微,太微二十四真人,俱与身中神明合宴於混黄之中,共景分升,俱齐内外之德也。

皆出入上清,寝止太微,又当兼行洞房。

洞房之中,自有黄阙紫户玄精之室,身中三一尊君,常栖息处所也。

兼行之者,见一神益速也。

洞房真人须守一为根本,守一真人须洞房为华盖。

故三一相须,洞房相待,虽其居不同,而致道用齐相须。

若但各得一道,注心坚固者,可入太清而已,位为太清仙王耳,不得游行太微,浮登上清。

上一真帝之极也,中一真皇之至也,下一真王之妙也。

天皇得极,故上成皇极;地皇得至,故上成正一;人皇得妙,故上成众妙之君。

三皇体真以守一,故一无藏形,其真极也。

三一俱明,得一而生,是故三皇世人学之者,皆贵守真一。

守真一,心朴神凝,混专玄感,所以百念不生,精意不散。

但三月内视,注心一神,神光化生身外,与之而游,是注念不散,专气致和,由朴之至也,得之速也。

自朴散以来,真离之后,华伪渐起,竞心乱生,故一不卒见,神不即应。

非不欲住,存之者不专,思之者不审,故起积年之功,始有仿髴也。

若能心斋远世,专心无营,亦必三月之感,与一俱面也。

三元者,九天之玉真,太上之正道也。

故正一大道,以出真帝,正道玄真,以生大神,三元解变,则一之所生,故众真归一而玄功成焉。

此正道之祖,元气之根始也。

  夫三一之法,观道备於三元,总括灵篇,握宝神经。

第一之诀《大洞真经》,第二之诀《大有妙经》,第三之诀《太上素灵》。

是故上一帝君宝《大洞真经》,中一丹皇宝《大有妙经》,下一元王宝《太上素灵》。

此之三文,真道之至精,三一之极章,并上清之禁诀也。

妙哉无名,其道不远。

守一所生,三一见矣,子既见一,可求此经,亦当秘授守三一法。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真书之首篇,众真之妙诀。

子能守一,一亦守子;子能见一,一亦见子。

子身进退,千端万事,常当念一。

饮食念一,喜乐念一,哀戚念一,疾病念一,危难念一,履水火念一,乘车马念一,有急念一。

人之念一,举止属目,念亦多矣,思念专矣。

患人有志不固,固不能久,知一名字而不能守,守不能坚志,多有夸心,不能恒守。

故三一去则正气离,夫失正气者故气邪,气邪则死日近也。

俗人学道,多寻浮华,不信真一为贵。

初有其志,后必变败,由用志不一,邪气来入故也。

守一之戒,戒於不专,专复不久,久不能精,则三一去矣,身为空宅无主,其祸安久哉。

  气结为精,精感为神,神化为婴儿,婴儿上为真人,真人升为赤子,此真一也。

天有三玄,谓日月星也,亦有三精,是用长生。

人有三宝,三丹田也,亦为三真,是用永存。

《灵宝经》曰:天精地真,三宝常存,此之谓也。

  两眉间,上丹田也,心绛宫,中丹田也,脐下三寸,下丹田也,合三丹田也。

赤子居上丹田宫,真人居中丹田宫,婴儿居下丹田宫。

两眉间上,却入一寸为明堂,却入二寸为洞房,却入三寸为丹田泥丸宫。

却入者,却就项后之背向也。

丹田泥丸宫,正四方面各一寸,紫气冲天,外映九万里,覆北斗七星魁为盖,以杓柄前指外向也。

变化大小,飞形恍惚,在意存之。

上元赤子居中,在斗盖之下。

赤子讳玄凝天,字三元先,位为泥丸天帝君。

其右有帝卿一人相对,是齿舌脑之精神,升化而生也。

讳肇勒精,字仲玄生,上入为帝卿君。

此二人共治泥丸中,并着赤绣衣,貌如婴儿始生之形。

天帝君执上清神虎符,帝卿执《大洞真经》,坐俱外向,或相向也。

内以镇守泥丸、面目、口舌齿、两耳、鼻发之境,外以威震六天万鬼凶恶之魔也。

三魂五日一来朝,而受事焉。

  心为中丹田,号为绛宫,镇心中中央,正四方方面各一寸,朱烟参天,外映照三万里,变化恍惚,在意存之。

中元真人居其中,讳神运珠,字子南丹,位为绛宫丹皇君。

其右有辅皇卿一人,是四藏之精神结化也。

入绛宫为辅卿,讳光坚,字四灵。

此二人共治绛宫中,并着朱锦衣,貌如婴孩始生之形。

丹皇君左手把荧惑星,右手执太保经,辅卿君执《大有妙经》八景,坐俱外向,或相向也。

内以镇守筋骨、五藏、血肉之境,外以震消万邪之不祥,养光安神,长生久视,飞仙太霄。

三魂七魄三日一来朝,而受事焉。

  脐下三寸号命门丹田宫,下元婴儿居其中,四方各一寸,白气冲天,外映照七万里,变化大小,飞形恍惚,在意存之。

下元婴儿讳始明精,字元阳昌,位为黄庭元王。

其右有保镇弼卿一人,是精气津液之神,结烟升化也。

入在丹田宫弼卿,讳归上明,字谷下玄。

此二人共治丹田下元中,并着黄绣罗衣,貌如婴孩始生之形。

黄庭元王左手把太白星,右手执玉晨金真经,弼卿执《太上素灵经》,九庭生景符,坐俱外向,或相向也。

内以镇守四肢、津血、肠胃、膀胱之府,外以消灾散祸,辟却万邪。

三魂七魄一日三来朝,受事於元王矣。

  守一之法,至立春之日,夜半之时,正坐东向,吹气九过,咽液三十五过,毕,乃存北斗七星,冉冉来下,在我头上,却向天,以杓柄正向前指东也。

存阴精、真人二星,亲薄头顶上,阳明、玄冥二星,却在上也。

阳明、阴精二星在星后面,玄冥、真人二星在前面,於是仿髴存念位定。

又思三一之尊君,忽乃变生,共出在斗魁之中,须臾,三卿君复生如三尊,须臾,见六人俱登玄冥,刚行东去,达天关而止,俱向我口。

又存见上元手扶上卿,中元手扶中卿,下元手扶下卿也。

我乃咽气一通,良久止,上元二人从气中来入我口,上升还泥丸宫。

次咽气一通,良久,中元二人从气中入来我口,下徊绛宫中。

次咽气一通,良久,下元二人从气中来入我口,下徊入下丹田中。

存天关星,令去口七尺,星令对口前,三一入我三宫中。

都毕,乃精念真一各安所在,坐卧思之在心,心有所愿,事事心启之,所求者亦心启求之。

存思唯令静寂,静之寝室,昼日亦可存思。

  立夏存三一,南向如初立春精思。

  立秋存三一,西向如立夏精思。

  立冬存三一,北向如立秋精思。

  存思三一各安其官,毕,乃微祝曰:

  五方命斗,神致七星,三尊凝化,上招紫庭,六神徘徊,三宫丹城,玄通大帝,下洞黄宁,天真保卫,召引六丁,神仙同浮,乘烟三清,四体坚炼,五脏自生。

  右守三元真一经诀。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