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虚子亲传直指

碧虚子亲传直指

  经名:碧虚子亲传直指。出於南宋时期。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

  碧虚子亲传直指

  仆自幼学道,弱冠弃家,遍历江湖,求参道德。

诵祖师张紫阳以来,诸先生丹经、词曲、传记,熟研精思,寻文求义。

又遍参道契高士,穷历大道之要,后游诸名山大川,洞府福地,祷求石壁碑记,晚遇海琼先生授以大道之要,又遇安然居士於朱陵洞天,作诸章以相贻,始得海琼之妙旨也。

乃知少年之学,所求、所闻、所见,俱为屋下架屋,枝上接枝,殊不知屋便是屋,枝便是枝。

此事只在眼前,何必远求?今授于子,子可因文解意,猛省用功,不必狐疑,道在其中矣!

  夫至道不可以名言,至神不可以想得,可名非道,可想非神。

夫神禀乎道,合乎性,根於阳,虚灵而无迹,变现而无方;超乎天地之外,天地不可得而囿;出乎古今之数,古今不可得而穷,可谓真而至真,玄之又玄。

凡男子四大一身,皆属阴,惟先天一气是阳。

此气非呼吸吹嘘之气,亦无形影可见。

古云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

此气未受形之先,在胎中先受此气,后生两肾两目,由此生心肝脾肺,九窍四肢,次第而成,人象具足。

此气正在空虚之问,名玄牝之门,先师《玄牝歌》自可详见。

今世人宰猜羊,见两肾之间,腰膂去处,有一空膜,之中有气呼吸彭亨,直至肉玲方息者是也。

此气生则气血全盛,魂魄相为,内含五彩,暖气如汤。

如人死,气血一散,而此窍馁矣!此气便是金丹大药。

故师云:以心肝脾肺肾肠胆,精津涕唾气血液为非道可,以精神魂魄意似是而实非者也。

人之一身,左足太阳,右足太阴,两足底为涌泉,发水火二气,自两足入尾闲,上合於两肾,左为肾堂,右为精府,一水一火,一龟一蛇,互相蠹钥。

两肾之间,空虚一窍,名日玄牝。

二肾之气,贯通玄牝,气之由此发黄赤二道,上夹脊双关,贯二十四椎,中通心腹,入膏肓,会乎风府,上朝泥丸。

由泥丸而下明堂,散灌五宫,下重楼,复流入于本宫。

日夜循环,周流不息,皆是自然而然,即不是动手脚做来底。

然而今人皆流入旁门者,不知虚无自然,默默运用之理,却妄行屈伸呵嘘,摩擦引导,存思注想,遂生妄想妄作,反致成疾。

如白莲道人,个个黄瘦,运气道人,人人蛊疾。

此皆验也。

夫气在人身,人人一般而无多少,有涵养底做得成,无涵养底做不成,其流行往来,出入自有定数,有如潮候,弦朔必应;天上斗杓,子午自移。

又如女子月经,人病疟疾,应时而至,确然无差。

此气遇阳时为阳火,遇阴时为阴水,火即木液,水即金精。

左肾为坎,坎中有戊;右肾为离,离中有己,戊己二土,合成日圭。

又名水中金,金者曰刀,故号刀圭也。

火即木,水即金,为金木无间,水火同乡,其金木水火,即是一土,而一土总其五行。

师云:五脏无气,六腑无精,正谓此耳。

此气时时运转,自然不假人为。

凡言辗辑三车,黄河曹溪者,取象如此,非以人力能为。

常以子时而至,为阳火;午时而至,为阴符;以卯时而至,为木液;以酉时而至,为金精。

卯中有甲,酉中有庚,故须采取用甲庚;子中有戊,午中有己,故取真土用子午,其实一物。

取采则用甲庚,行火则不拘子午,非自然洞晓乾坤升降,阴阳盛衰,药材老嫩,水火潜飞之理者,不足以语此。

然而师传言之甚详,而后人自惑;言之甚简,而后人自疑,何也?皆缘泥於虚无,则不知下手用功,是胎息不成而归於顽空,忽於自然则泥於妄想强作,是以心神枉费而反以致疾。

夫虚无者,言其不可见闻,自然者,言其可以迎取。

今以采取火候等法,逐节紧切相传,但谨守奉行自验。

诀曰:凡人未入定已前,且理会安排,采取药材,每日每夜,且习打坐,一定自然,骨节开,关脉通,自膀胱至夹脊,便如车轮动。

先天一气,自然由三关朝泥丸,下重楼,入绛宫。

然其来有时,采亦有时,须得卯酉一旺时,默默端坐,不须用力摩动,须臾觉顶热,喉中有甘露,时时滴下,便以目内视,以意内送,直纳之绛宫而止。

凡一日内,以甲应上弦。

自子至卯为上弦,得汞半斤;自午至酉为下弦,得铅半斤。

采甲汞庚铅各半斤,自然定数,所谓铅见癸生须急采者,甲庚二时,木汞金铅方生,须是此时时采取也,如此谓之采取。

然於采取之时,不记年月,久久积之,方成炉鼎。

夫一身炉也,今人以脾为黄庭,顶中泥丸为鼎也。

炉鼎既成,然后种药。

夫药物一生,且采且炼,采而种之为药,炼而成之为火,采之则一日有一铢之得,炼之则一日有一斤之数。

采药、之时,须拣甲庚旺气,行火之法,则忌沐浴,有此不同,采之法亦如安鼎,不过因自然而来,而迎之以意,送之以目,故丹经云黄婆青衣。

黄婆者,意也,青衣者,目也,以意逢迎,谓之黄婆媒合;以目内送,谓之青衣女传。

言人身之气,意行则行,意止则止,不复不流,谓之种药,即入鼎中,然后有火候。

古人云:圣人传药不传火。

非不传也,以火与药同归而殊途,同情而异功,故子为一阳,至巳为六阳,言自子至巳,火归六数,而六成乾。

当自子至巳,以意送之,谓之进火,又谓之曰添。

午为阴至亥为六阴,自午至亥,水归六数,而六成坤。

当自午至亥,不必迎之,谓之退火,又谓之曰抽。

而言火不言水者,盖添进则为火,抽退则为水。

此自然而然,不假人为,故不言之水也。

丹经言《河图》、《洛书》之数者,言其火候自然与此卦生成之数合耳,非必求用力以此数。

言朝屯暮蒙,昼娠夜复,一言与此卦默合,非以用力求合於卦也。

如运之说,则言此气运行,流灌五脏百脉,如亥子旺肾,寅卯旺肝,巳午旺心,申酉旺肺,辰戌丑未旺脾,自然而此气运行,由旺宫而出,初不必妄想此时此脏有此气,出入流运。

然采取造鼎之初,则无禁忌,时为即为,即了即休。

至如入药行火,则须择日入室,一毫俗事不可妄干,使耳目口鼻,四象相忘,昼夜如一,毫发无间,胸中廓然,虚室生白。

一有所着,便是卦图不牢,药物走漏。

既在室中,不可求睡,当始终不寐。

盖不寐为阳,合寐为阴,并每要惺惺然,常提着,损去喜怒。

盖怒则阳散,喜则阴乘,若有毫发之阴,而阳神间,锱铢之阴而皆鬼也。

食须半饥半饱。

勿茹荤肥,五味但和淡,温熟者为佳。

必须率性,依时合气,当以玄虚为城,恬淡为域,太和为室,寂然为日月,去其妄心,存其真心,见药即采,遇火即行。

一年之内,止除卯酉两月不可行火候,以卯木旺则火炎,金旺则水盛故耳。

除此两月,不须行火候,行则反伤。

一年十二月,去其卯酉为沐浴,止存十个月,故日胎成。

则纯阳俱备,不须行火候,行则伤丹。

当移入泥丸,谓之抚鼎。

此时胎仙已成,如人已生,但须乳哺也。

工夫至此,只须温养,不必再行火候沐浴。

如此三年九载,则天门自开,婴儿出入,往来无碍,位登天矣!故抚鼎者,即乳哺也。

此首尾用工之说,皆是自然而然者,不假人力强为妄想,不过及时以意逢迎而已。

须是积日累月,造鼎安炉,一年十月,结胎行火。

而师云一粒金丹赫日红,何也?言一时半日之功夫,可夺一年半纪之造化也。

当其药生火到之时,不过顷刻逢迎,故谓顷刻而成。

然金丹即非终日终夜劳神苦志,强为妄想可成者。

夫药物炉鼎,火候沐浴,胎息婴儿,运用抽添,宾主刑德,浮沉升降,铅汞水火,真土刀圭,金精木液,一应名号,都是改名换字,其物即一也。

钩锁连环,经自可熟读,言之非难,行之为难,守之最难。

大抵旁门小法,俱无报应,唯有金丹一件,便有应验。

凡人采药,少年须行半年功夫,中年须行一年功夫,老年须行三年功夫,绝欲忘念,静坐默然。

采取之后,时节至来,耳目聪明,手足清健,百病俱无。

自然两肾气来,夹脊如车轮,泥丸如汤注,口常有甘露,滴滴而来,神若不寐,百念俱绝,不过两月余,日月生神光,此心明了,不可便为至道,否则狂念妄生,遂成痴风。

至於三月行火之余,时时刻刻,工夫不差,则七窍光明,所有金轮,内外洞明,远接鬼神。

当此之时,婴儿遂生形像,不可便纵其运动出入,须要着紧守护牢固,否则火漏丹败。

十月火满,受气足备,自然如此瓜熟蒂悬而出。

然后出入往来,可以离身丈尺,亦不可远去,一出便须收回,否则一去而迷,遂至投胎夺舍,不复回顾。

直须三年九载,日子满足,骨骼老,如人数岁,方知人事轻重浅深,方可纵其自然出入往来。

至此时则飞升变化,真仙之位矣!然犹有魔障,当真入室坐忘之时,神异自出,凡天下万品,奇怪之事,俱集于前,真如慧眼初见,犹如神明依附,到此勿喜勿惊,此皆魔障所至,不可便以为道要。

在把捉摄机静念,凝一守持,所谓太玄之一,守其真形,切不可以妄为真,纵情为性,如此守一,其魔自消,方能道成。

今人多到此时,无定力定见,故为外邪所摄,则不能来,反有风狂痴颠,非横之祸,遂使后人反以神仙之道虚无渺荡惜哉!若十月胎成,移鼎温养之后,又当求向上一着,此事在《悟真篇》下卷求精进法,自然有希有之遇。

此不待传授之诀。

若飞升尸解,乃是丹成之后,又下功夫立大功德,随修行深浅之果证,即非传授口诀。

凡欲修此丹法,必须次第而行,倘或不依次第,妄作僭行,则身中无胎,婴儿不生,妄参禅学,如水之无源,木之无根,意成顽空,到老无成,终归输回之趣。

入室六十日之后,便见验也。

须是依诀行之,切不可间断。

子转斗移,气澄境静,摄机作用,绵绵不绝;或倦则上池回溉,一任消息往来,云雾遍兴,无迷无妄,灵光发现,勿喜勿惊,但两手卷珠帘而已。

须要专戒万缘,喜怒思忧,饥渴寒燠,寝寐无入昏沉,心王常明,渴则少饮四君子汤、白木汤。

才睡,气便化血,不能上腾。

不寐惺惺,则阳气上腾矣!凡世人两目系肝来养者,盖心司神也,所以神仙眼碧,色夺目也。

凡人修道者,不可熟睡,睡则阴气盛,化血入肝,不能上滋两目,自然通灵。

仆痛念世人谈道者一二,几欲付人,奈针芥不相投,未容分付,今偶与子会,意味稍合,若非前生有些种子,岂能知其一二?仆今尽其所授,逐节切紧,一一录付。

子可熟玩静思,寻文求义,候其时来,用工下手,断断成就。

仆与子四纪复有会期之所,未可轻泄了,宜勉之!仆口嘱之言,在心勿失,笔录之语,常可熟诵。

每开卷时,如见诸师君在上,不可忽之。

如身未行,且当澄心静念,守其机绿下乎。

切不可妄授非徒,倘可言者,粗发明其一二无妨,得人则不可秘。

违此则戾祸大焉!

  碧虚子亲传直指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