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

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

  经名: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

简称《金华秘文》,原题紫阳真人张平叔撰,应系徒人伪托。

此书分上、中、下三卷。

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

  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卷上

  紫阳真人张平叔撰

  表奏

  不避雷钺之诛,辄伸卑渎之念,臣处世多虞,无有所为,为必颠踬,年迈三旬,独於大道有绿焉。

回思穹苍,昔日使我无成者,正佑今日之有成也。

感恩至重,铭心戴德,今者切见。

嘉尔下民,孰无道器,奔劳尘境,戕伐真元,俞降愈下,弃人就物,就物思人,则不可得而返之矣!物不能修,终乎异类,哀哉!臣之身自弗能度,反怜及此,固无异泥中蛙而哂篱上鸡也。

唯某昨传受《青华真人玉清金笥长生度世金宝内炼丹诀》,简而易行,详而不杂,身裹分阴阳之主,壶中立四象之枢,三中常守以为机,一定不离而作用,用中无用,静裹长存。

哲人秀士,一览无遗,造化在掌中矣!今欲斋沐精思,着为图论,毫发无隐,直泄至真之奥旨。

择其可传者而传之,得接续心灯,流传万世,顾美事也。

然始传之际,誓语至严,蒙师至嘱,轻泄犯刑,数欲作而踟局,勿记其几矣!伏惟

  太上好生,度人为重,是用俯伏尘埃,冥心上界。欲望

  天慈鉴臣之意,若不允而立彰玄谴,如或谅容,俾臣安静,庶几敢践斯言。复陈

  天陛,臣无任诚惶诚恐,顿首百拜,怀恩之至。臣迩者表奏

  天廷欲将《青华真人玉清金笥长生度世金宝内炼丹秘旨》,画图立论,传诸绿士。

俯伏茅庐,恭伺天罚,逾三旬焉!今不至,始敢斋沐焚香,精思着述,三日而成,秘诸法笋,以待贤者。

谨录上奏,伏望天慈俯垂赦宥,伏冀人人依此炼成金宝,超出尘埃,世世相传,无有泄慢。

臣无任诚惶诚恐,顿首百拜以闻。

  金丹图论序 #

  吾自识金丹秘诀之后,累获罪於天,而不自俊,又为玄书,并《悟真篇》等,行於世。

自心为至矣!忽有客至访余,怪其状貌非凡,敬肃待之。

或问曰:子於金丹之道,训人亦至矣!但首尾未明,机关尚隐,后学何以为识?余自此亦不得已也。

  天机至重,玄律至严,子固美言,某敢不奉。

曰:子但着为一书,尽底泄漏,苟有谴焉,某当其责。

余再拜敬服,遂失所在,余思此语,故着此书,天机泄则泄矣!传之者当以至宝拜受,有玄律焉!

  泄慢堕地狱,祸及七祖翁。

  心为君论 #

  心者,神之舍也,心者众妙之理,而宰万物也。

性在乎是,命在乎是。

若夫学道之士,先须了得这一个字,其余皆后段事矣!故为之传。

张子野人,身披百袖,自成都归于故山,筑室於山青水绿之中,万物罄然,而怡怡然,若有所得。

客傅於市曰:遭贬张平叔,归于山矣!从淤之士,丛然而至,立于庭,且泣且拜曰:先生固无恙乎!且夫奔涉山川,逾越险阻者,于兹十年,而貌不少衰,形不少疲者,其有术乎?张子曰:吁!吾与汝言:人之所以憔悴枯槁者,谁使之然?心也,百事集之,一念未已,一念续之,尽日之中,全无顷暇。

宵之寐也,则亦若无心焉,但神不存矣!吾本无他术,为能定心,故夫鬼神之所以测度者,吾心之有念耳。

心无念,则神之灵不可得而施也。

岂神不知吾心,吾亦自不知其为心,乃定之根本也。

弟子曰:然则金丹之士,其静心乎?勿静心乎?曰:静之一字,能静则金丹可坐而致也,但难耳。

曰:夫子之言,其误后学多矣!张子丰然而请其旨曰:夫子与人言金丹之道,常使人心中生意,以意为造化之主,心其能静乎?曰:子见偏耳,非吾言之所误也。

君寻其平日用心,为何而动?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乃吾心之用也。

奔役天涯,子无居止,子用心也。

夫斗极之北辰,固末始动,其所以为动者,拱之星耳。

然拱辰之星,固不能动者,斗极为之枢,而运之尔。

性其不动之中,而有所谓动者,丹士之用心也,唯其动之中而存不动者。

仁者之用心也,於不动之中,终於不动者,土木之类也。

心居於中而两目属之,两肾属之,三窍属之,皆未可尽其妙用,其所以为妙用者,但神服其令,气服其窍,精从其召,神服其令者。

心勿驰於外,则神反藏於内,气服其窍者,心和则气和,气和则形和,形和则天地之和应矣!故盛喜怒而气逆者,喜怒生乎心也,精从其召者,如男女构形而精荡,亦心使之然。

心清即念清,念清则精止。

吁!心惟静则不外驰,心惟静则和,心惟静则清,一言以蔽之曰静,精气神始得而用矣!精气神之所以为用者,心静极则生动也,非平昔之所谓动也,用精气神於内之动也。

精固精气固气,神亦可谓性之基也。

性则性而基言之,何也?盖心静则神全,神全则性现。

又一言以蔽之曰静,其所以为静者,盖亦有理。

顺水行舟,滔滔腾拔,欲往海岛,不曰劳形,一旦回家,思乡安静,急驾归帆,求风逆返、还家,固静之道。

但久违而始复,久失而始寻,一日一欲静,其可得乎?当思归静之由,然后能静,既悟昨非,当求今是,非固常为,是在何处?诗曰:

  自下金梯堕碧崖,回思阆苑几花开,向来大道今何在?野草不除荆棘堆。

  口诀

  但於一念妄生之际,思平日心不得静者,此为梗耳,急舍之,久久纯熟乎?盖精依气生,精实肾宫而气融之,故随气而升阳为铅者,此也。

精实而元气不生,元阳不见,何益於我哉?元神见而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

  意为媒说 #

  意者,岂特为媒而已,金丹之道,自始至终,作用不可离也。意生於心,然心勿驰於意则可,心驰於意末矣!

  坎离说 #

  坎者肾宫也,离者心田也,坎静属水,乃 ,属火也;动属火,乃一也。

离动为火,乃 ,属火也;静属水,乃一也。

交会之际,心田静而肾府动,得非真阳在下,而真阴在上乎?况意生乎心,而直下肾府乎?阳生於肾,而直升於黄庭乎?故曰坎离颠倒,若不颠倒而顺行,则心火而不静,则大地火坑之义,明矣!余见交会图

  下手工夫 #

  持心论於前,然后参下手工夫於后,盖心始欲静而欲念未息。

欲念者,气质性之所为也。

此性役真性,常切於目耳次之。

修丹之士,心既无事,则彼固无由而役之矣!其所以役神者,以外物诱之耳。

静坐之际,先行闭息之道,闭息者,夫人之一息,一息未际而一息续之,今则一息既生,而抑后息后息受抑,故续之缓缓焉!久而息定。

抑息千万,不可动心,动心则逐於息,息未止而心已动矣!言未既,有笑于傍者曰:迂哉!此子教人无法,抑息而又不动心,得非以千钧之物责负於人,使之不用力,可乎?曰:子且听吾,虽闭息而又存心,则心不动而息亦息矣!又此固闭息之道,安保欲念不生乎?曰:至于生则末矣!念之生也,感物而动尔,定中觉目有所睹,则神役於目矣!急收而返於内。

耳有所听,神役於耳矣,急收内听,其他皆然。

问者曰:闻一知二,吾再知此理矣!吾虽收神而又存心,则神收而心本静矣!日:存心者,养性也,养性之始,见不存则无所养,无所养则终乎不见矣!存心实自收心始,所谓收神者,盖收心之余用耳。

行之至久,见如不见,闻如不闻,形心相忘,合乎至道,则元性彰露,而元气生矣!

  精神论 #

  神者,元性也。

余前所说神为主论,盖亦尽之矣!今念夫修丹者,凝神之法,凝神之法不在乎前,不在乎速,故又为之论,而后画神室并论于后。

凝者以神於精气之内,精气本相依,而神亦恋之。

今独重於神,何也?神者,精气之主,丹士交会采取,至于行火,无非以神而用气精。

苟先以神凝于气之中,则气未可安,神亦未肯恋气,而反害药物矣!且神元性也,性方寻见,尚未定,摇摇扬扬,进退存亡,而子使凝之,性岂能自凝?其所以凝之者,亦质之性而凝之也。

初云质而寻本性,是可以质性而逐本性,可乎哉?今为学者,盖为凝神所误,何耶?盖神仙有下手先凝神之说,故妄引以盲众,岂知其所谓凝神者,盖息念.而返神於心。

於心之道,神归于心,则性之全体见,全体见而用之,无非神用,念念不离金丹,故丹成而神自归之,何凝之有?故曰凝神者,神融於精气也,精气神合而为一,而阳神产矣!则此际此身,乃始为无用之物也。

谁曰不然?吾闻於度师,度师闻於远师,远师闻於天。

  幻丹说 #

  丹有幻丹者,盖学道之士,不知正理,而妄为采取交会,故成幻丹。

幻丹者,未静心田,遽采一阳,故斯时也,一阳实非真阳也,乃呼吸之气也;精亦非元精,乃淫泱之精也;神亦非元神,乃情欲之念也。

夫人方学道,便欲为仙,得非欲念乎?以欲念而交会阳生,此幻丹之所以有也。

精在肾府,而若采之升至于脐上,又无安顿处,故逐气而息於气穴之右,脐生於肾之缕,与气交结而止,即自日丹。

既自曰丹矣,而精神而用着,便是后天底物。

先天之物果安在哉?谓之黄庭,内炉、外炉、泥丸等窍,皆先天立之后始见,当此时在何处?实未之有也。

傍风起影,入海寻蟾,守株待兔,缘木求鱼,一日一败露,精荡然而去,先天又无主。

呜呼!非长生之丹,乃促命之法也。

又有采气而上遇心血气,血凝而为物,亦曰幻丹,若此者众,故举以辨惑。

  捉丹法 #

  金丹居内,亦有走失者乎?曰:有。

有可捉之道乎?曰:有。

然非丹之走失也。

曰:门户不坚而被其出也,幻丹则有走失,金丹安有此患。

曰:金丹之出,何以知之?曰:丹在鼎中,备五行之正气,吾身五行之气迫炉,则相感而动,一旦觉气升外,而内描无相感,乃丹不存也。

急须放下一场大静,并所谓炉鼎,丹之在不在,俱付之无何有。

或一日或一夜,始觉其在何处。

或在心,或在肝,或在脾与肾,身中百窍,皆可藏之。

知其在彼处,遂绵绵若存,守之勿使之。

再去他处,又一日之久,始以意采取之,则直降於阳宫。

又就阳宫,如采取之时用意,遂从旧径直升阳於鼎矣!造化玄微,至此谁曰不然。

苟有云云者,吾之师也。

  神水华池说 #

  神水者,即木液之谓也;华池者,脐中气穴之下,两肾中间一窍,绝肖黄庭,谷气就此而生精,医家所谓精穴者是也。

斯窍也,少壮之士,阳盛气融,则神水华池,不过浇灌炉鼎,洗涤脾胃,周流润气穴而已。

元气衰微,精元枯竭者,皆藉此以为丹本。

元气既衰,非元气之衰也,乃气质之气断丧已甚,邪欲之性,念念不已,先天又不得见,后天亦不足为用,赢尪之根,殆起于此。

华池之窍,乃生精而降於外肾者也。

气壮则精多,精多则华盛,用之如有余。

气凋之士,精元槁矣,谷气所临,不过产一等欷欷之水,流归肾府耳。

然我既静矣!元气本无增减,但华池无矣,大药三品而欠其一,故阳生之际,未直采之时,以意斡归尾闾,自夹脊直透至泥丸,故就精穴用精,自然随气而升,至午宫,遇众阳融之,则精始可用,然后降至於心,就心取汞,依然下自黄庭,即落乎其中,却用一意封固,即绵绵若存,以养之。

二者就其中自相吞啖,而丹始成。

近有浙西一派,虽少壮之士,亦用此法。

而结丹,但道在迩求诸远耳。

然各执其是而已。

  百窍说 #

  人之一身,毛窍八万四千,气宫三百八十四。

毛窍散,属气宫脐中气穴,又为三百八十四宫之主降,而阳宫皆而为精。

心为中田,顶为上田,舌下玄膺,目中有银海,额之中,眉之间,口鼻之衡,耳目之畔,咽喉之侧,腰胁之中,皆窍也。

余所谓丹之出者,若此窍皆可藏也。

岂曰人身止有一二窍也!此一二窍者,众之枢纽,岂曰止乎斯而已矣!此其体也,用别着说于后。

  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卷上竟

  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卷中

  紫阳真人张平叔撰

  采取图论 #

  采者采真阳於肾府,取者取真汞於心田。

可以采则采,采之必得其用,非其时而采之,则龙不降,虎不升,虽见血气奔驰,冲冲来往,迷者以为交姤矣!抑不知离坎自离坎,阴中之真阳,阳中之真阴,自兀然耳。

至於气脉为一念所止,则气疾入脉络之中,离坎之内,反有伤於铅汞。

虽曰养气,要於中实所以丧元气也。

夫元气之在人,至静始见,是先天之气也。

后天之气,时刻循环,但人汨於欲而不知详审耳。

至於略定之际,心无他用,则方知其气之上下,遂错采以为先天,致返加害。

所以近世之学者,常有奇疾,盖为此也。

夫人之疾病,但气脉为梗耳,气本自调而若役之,使之升则伤脾胃肺肝、耳目口鼻,降则如次水於长堤,锐然而下趁,沛乎其不可御也。

至真之物,其能存乎!余悯此等言丹之士,故画采取图为於第一,虽直泄天机,但人有志於金丹,而反戕其性命,余救之以正理。

太上好生,必不我罪,故此篇画以刀圭玄黄、婴兄姹女,诸般譬设,尽扫而退三舍,使贤者见之而参同,愚者见之,浮然冰释,分分朗朗,如宝鉴之察形,洞见毫发矣!金丹之士,先修阴德以尽人事,然后持前心论,则大药产而图形见矣!采取之法生于心,心者万化纲维枢纽,必须忘之而始觅之,忘者忘心也,觅者真心也,但於忘中生一觅意,即真心也。

恍惚之中,始见真心,真心既见,就此真心生一真意,加以反光内照,庶百窍备陈,元精吐华矣!要在乎无中生有,有中生无,到这境界,并真心俱忘而弃之也。

我以无待己,则真息绵绵,真息绵绵之时,后天之气以定,后天隐则先天之气见,故阳生焉!.阳生者,先天之气自气穴流出,则至于肾中, 如喷泡然。

盖两肾中间有一缕,透气穴,乃父母交娠之后,始生脉络也。

故先天之气游之,既觉如斯,则一身百脉,尽若春生。

春融融而渐长,此时先天之气始立,先天立而后天愈退藏矣!然后可以微动采取之意。

意者以目垂观於心,却以心放下,送入阳宫,徐收而又纵,则阳起矣!余见一阳论 采之意生于心,心生于目,故老子曰:吾尝观心得道,亦至灵,夫真息既定,内光乃神光,此心乃真心,真心生意,神光烛心,故常为之说曰,目视心,心生意,意采铅。

若阳生未融盛,而遽采之,则一念采意既萌,后天复起,故日了命,实关于性地。

性者,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既无着相,则虚妄除而真理显矣!真理方明,而一念生,岂非复其虚妄之相乎!故伺阳长而始采,则勃然而升,先天气盛,而后天伏不暇矣!采之升也,实有异焉!醺然而上,至于脐而稍止,徐止脐之上,则息,方名曰铅金也。

金生水,故汞产于心,云从龙,风从虎之理兆矣,风平而雨降,自然铅汞相投,相吞相啖,金生水,水生木,木又生火,木爱金,而金恶木,乃交会之道也。

夫金克木,反有爱恶之意焉!盖金木之本性耳。

吾以本然之天,故能用五行本然之性,亦不过譬喻耳。

乃先天也,五行在何处,但不如是,则不能达其理。

采取之道既明,交会之理复露,再有叮嘱,采取不可太缓,太缓则老而不可用,而后天之气杂矣!学人以《交会图》参看,则思过半矣!

  诗曰

  醺醺和气酿春风,一点阳生恍惚中,

  无自有生无胜有,色从空裹色还空。

  升於脐上铅情见,产自心源汞性通,

  定裹见真真裹定,坎离交会雨蒙蒙。

  诗曰

  木为龙兮金为虎,坎户生男引离女,

  要知造化有根源,不离真火生於子。

  交会图论 #

  恍兮惚兮中有象,杳兮冥兮中有物。

古先哲常持此以警学者,盖恍惚冥定之象也,惟定可以炼丹,不定而阳不生,阳生之后不定而丹不结。

故才以意采铅而遽止其意,止有时而升有刻,盖始生无过一气耳。

升于脐则为铅,故心斯意而无用矣!铅自能引汞,汞自能寻铅,恍惚杳冥之中,交姤之理毕矣!我得师之口诀,并泄之。

宜秘!宜秘!默而视之,念勿出声。

若有知道之士,宿有善绿,逢此玄机至宝之道,凡遇口诀,记而勿书,书而勿见,则某实戴其德。

余从师一十年,凡有所得,尽底陈露,愿与同志之士共宝之。

此乃玉清金笋束极青华长生度世上品内炼金丹宝诀。

  玄律至严,某不识避就,撰为此书。

亦前三旬表奏天廷,继得报应,始敢吐露下笔。

下笔之时,心蠢蠢然而汗落于纸,涕泣交零,但愿志士得之,幸勿相累,同成胜果,共证仙阶。

吁!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幸心心相照,某不胜梼告之至,诸仙幸鉴!

  采取交会口诀 #

  忘裹觅,觅裹忘,忘中见,见中忘,阳生矣!忘中采,采中忘,忘裹升,升裹见,见裹变,铅成矣!定中起,意中升,忘中用,铅引汞矣!铅合汞於内,精

会神於外,交会矣!铅汞精神,合而为一,却将一念,使之落黄庭,归鼎矣!

  口诀中口诀 #

  打合铅汞,须用一意,动采一阳,须用以静而生定。

  莫怪平叔多兜揽,却绿学者尽痴迷咦!说尽来。咄!满眼天花散乱飞,门前流水浪声微,青聪载取青娥去,顷刻青聪独自归。

  青娥在我 #

  巫峡云生十二峰,故宫箫管寂寥中,星桥路隔青山外,若要相逢永不逢。是性又是命。

  或问:孰为交姤?日:《采取图》心下一窍,乃交会之地,不可以有形求,不可以无形取,但铅升之际,阳气上 。

夫自气穴降为一阳宫, 我采以意, 汞降之际会,气降为 ,盖汞铅生,铅升於脐上, 为精光所烛,故曰铅。

铅犹表也,汞犹影也,表动影随,故汞降以如之。

阳铅之升,不可谓之纯阳,中含精光为铅,盖亦属阴;阴汞之降,不可谓之纯阴,心生汞,心为神,含汞遇神光,而后可用。

盖亦属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二气交感,凝结不散,遂成玄珠,如黍米。

或问:铅乃一阳,一阳乃先天一气耳。

汞何物为之?曰:铅与汞,皆先天之物;铅乃先天气,汞乃先天灵,此气乃命之母,此灵乃性之子。

可以曰铅汞,可以日性命,诸得道之宗师,谁肯直泄至此?又问曰:心下一窍,何窍耳?曰:混沌神房者,此也,乃精光目光之气,幻而为之,精光华腾为 ,目光垂为 。

精虽元精,然无日用之精,则元精不见。

又如不信,譬如有水则潮兴白气,未闻白气兴於地也。

水乃精也,白气乃华也,神虽元神,然日用之神而不役,然后元神见。

譬之皓月当天,云收而光始下烛,清诤即无云也,乘光即照临也。

精虽属阴而精华属阳,目光属阳而照於内,则亦属阴,光华相遇而成一窍,以气感气,使二物会于其中。

物之成也,有精气焉,有元气焉,工夫周足,遂为真人。

盖生生之意,寓于此矣!所以能灵而神者,此也。

或曰:然则交会之后,安得此珠落于黄庭,归于鼎内?曰:二物聚时情性合,五行全矣,虎归于山,龙归于渊。

目光还而精气复此, 落于黄庭,归于鼎内。

会有关捩子么缠恍恍惚惚,万孔生春, 秘秘秘。

此数言非正经原有,乃学者有所得之谓也。

或问:阳生于上,遽止其意,安保不复降?曰:大哉!问黄庭之下,有一丹室之门户也,意生则上,故阳升意止则一,故阳则不可得而降矣!炉鼎则在乎一之内,正属土,故 备五行之正气,成天地之全形也。

或问炉鼎之法。

曰:黄庭之在人身如此,至一阳上升,如此珠落于其中之候, 如此即炉鼎也, 黄庭固属土也。

至于中之中,盖属土中之土也。

故落于其中,而成鼎器,五行各厚其基,何谓厚其基?夫母求子,子恋母,丹之法也,皆取其本然之性,既归于鼎而气各趁之,如子之恋母,故静坐之中,神光下垂,则归于鼎,精华上升亦如之。

至於行住坐外,如龙养珠,如鸡抱卵,而气各归之,一身之脉络皆为之,务在乎勿忘而勿助长耳。

学道之士然乎!其不然乎!在某之丹法若是而已矣。

  诗曰

  何劳姹女与婴儿,透彻分明说与伊,

  身里乾坤颠倒处,壶中日月运行时。

  要知一者为阳用,须识一中作气机,

  天使紫阳来说尽,后来何必更寻师。

  真泄天机图 #

  到这田地,知这道理,且莫欢喜。咄!未知如何想。

  宝剑沉埋古狱边。虹光夜夜上冲天,虎龙战罢三田静,何处求他汞与铅。嘎嘎嘎,嘻嘻嘻,且休认鹿为马,一个玄珠在泥底。

  牛女桥边路不通,河车运去杳无踪,凭谁问得真消息,吹彻重关藉巽风。

  真泄天机图论 #

  金丹之图既成,虑天机之尤秘,且论五行之颠倒,述水火之流行,明药材之进退,体日月之循环。

余前所着三篇之文尽矣!今虑夫学者未明,故为此书。

此书也,直泄天机,洞见毫发,化顽石而成金,点瓦砾而成玉,不啻过也。

夫两目为役神之舍,顾赡视瞩,神常不得离之。

两耳为送神之地,盖百里之音,闻于耳而神随之而又去。

两鼻为劳神之位,随机而辨之者,谁神也?使耳目口鼻皆如眉,则神岂不安而全之!夫如是则不为后天也,亦不劳修炼也。

大抵忘於目则神归于鼎,而烛於内,盖绵绵若存之时,目垂而下顾也;忘於耳则神归于鼎,而闻於内,盖绵绵若存之时,耳内听於下也;忘於鼻则神归于鼎,而吸於内,盖真息既定之时,气归元海之理,合而言之,俱忘而俱归于鼎,而合於内矣!还更有口诀么?

  口诀

  鸡能抱卵心常听。

  或问:金丹之道,耳目口鼻,固亦得闻之矣,心固不言可知也,肝胆脾胃肺无用之物也,还亦无用之中而有用者也?余答之曰:此固已到而后知其理,但余

誓以无隐,夫何隐之有?吾初从师亦叩矣!师赠我以诗曰:

  余初未达此理,后到此田地,始信师言之不我欺也。

今以师不言之者,并言之。

夫五行之用,不可缺一,故绵绵若存之顷,脾气与胃气相接而归於心缕;肝气与胆气相接,后大小肠接於肾缕;肺气伏心气而通於鼻。

是气也,皆静定之余,元气周流,自东而西,自南而北之气也。

西南乃气之会也,气合而归于此,却自夹脊直透上中丹田,而降於肾腑。

两肾中间,有治命桥一带,故寒山子日上有接神窟,横安治命桥者,此也,气降至于此,阳气与精气盛而上冲,与此气相接於一,则固围於鼎器之外,日用之则日增。

经营之力,故鄞鄂之成肇,於此也。

忽然有一物,超然而出,不内不外,金丹之事,不言可知矣!一半玄之又玄,一半者何也?日:金丹之士,到此则一半矣。

超然而出者,乃玄关一窍也。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有形之中也, 无形之中也,先就有形之中寻无形之中,乃因命而见性也;就无形之中寻有形之中,乃因性而见命也。

先性固难,先命则有下手处,譬之万里虽远有路耳。

先性则如水中捉月,然及其成功一也。

先性者或又有胜焉!彼以性制命,我以命制性,故也未容轻议,用力不得到者,知其然也。

未见不必存之以有,恐至着相。

或又曰:子画图中多有窍,何也?日:斯窍也,非采取交会图中之窍也。

盖一阴一阳之谓道,往来不可穷,用之则充塞于一身之中。

此物之作用,不用则归藏於心田之侧,了无形像,然则何物耳? 回意之主耳,左属阳,右属阴, 秘秘秘秘,到这裹方是返太极处。

日返太易者自太极,返太极者自太和,致太和者自阴阳始,故曰阴阳和而风雨时,嘉禾生者,譬之若此。

大衍五十,天数一,地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阳奇阴耦。

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合而为五十有五。

大衍之数,五十去五,以象五行者,后之鼎内外 是也。

又就其中克一,象太极之不动,其用四十有九。

又就其中克一,以为鄞鄂,其用四十有八。

学人行炉鼎用火之法,以四卦为主,以六十卦为用,存乾坤坎离也。

又以大衍图求其象,则循环之理明矣!周天之法泄矣!如或未明,更请看炉鼎图论云。

  一点蟾光照太虚,金蟆水裹吸还嘘,高低犹是纯阴体,何事生阳用有余。

  论

  太虚寥廓,皓月集然,雪浪翻腾,金蟆吐耀。

人见月之所以明,而曰金精,精盛则月明焉!孰知金丹之所以生者,性也。

水者喻坎宫也,金蟆者,喻一点真阳之窍也,元性喻月性之用也,性之初见,如星大,圆陀陀,光烁烁,未足以见性,但气质之性稍息,而元性略见,如云开则月见,顷合则亦然耳。

至於不时时存之,则可没,与见未见时无以异也。

故金丹之士,才见此物分明,便是元气产矣!遂以而用之。

譬之见贼便捉,毋使再逸。

然以之收於鼎器之中,而一点元气之真,终乎不可得出矣!以丹田为日,以心中元性为月,日光自返照月。

盖交会之后,宝体乃生金也。

月受日气,故初三生一阳者,丹既居鼎,觉一点灵光自心常照,而无昼夜,一阳生于月之八日,而二阳产矣t二阳者,丹之金炁少旺,而元性又少现,自二阳生于月之望,而三阳纯矣!三阳纯者,是所谓元性尽现,即前谓无形之中也。

一阳纯生时,但觉吾身有一物,或明或隐,二阳生时则遍体生明矣!三阳生者,则光不在内,不在外,但觉此身,如在虚空,亦无身,亦无虚空,亦无日,亦无月,常能如此,则禅定也。

但丹士若生於有,而不能采真空,而以无为用也。

既至于此,而金丹且半,何也?且元神见矣!而未归于丹,混精气而为一,所以为半矣!更说他后一半底道理,月既望矣!十六而一阴生,一阴者性归于命之始也。

自一阴生,至于月之二十三,而二阴产矣!二阴者,乃性归于命,三之二也,自三阴生于月之三十日,而三阴全矣!三阴者,乃性尽归于命也。

性之全体见,绵绵若存之性,时时反乎命内矣!方其始也,以命而取性之全矣!又以性安命,此是性命天机括处,双修者,此之谓也。

天机至密,吾尽泄矣!到此际则金丹全也。

始於火候,凡一日用度,则一日养之,百日之功,而婴儿产矣!故吾以月为之喻,取其交会相照之理也。

月明实本於金,金之性实出於月,百炼愈坚,万劫不坏。

盖金日色月性也,火日气,金入火而复于元性之真,可以炼成至宝,号为金液还丹。

故修丹者,始则取金,为金生水,交合之理,显而藉土以成之,故城郭基址,无非托真金药物而固济堤防之,炼成纯金,故曰金丹。

  炉鼎图 #

  鼎炉形象恁分明,八卦纵横用则亲,炼就五行全藉土,又令真土变真金。

  炉鼎图论 #

  鼎之为器,匪金匪铁,炉之为具,匪玉匪石。

黄庭为鼎,气穴为炉,黄庭正在气穴之上,缕络相连,是为炉鼎。

阴阳为炭,以烹以炼。

夫黄庭之在人身上,交会之顷,乃元气立之际,此时正开而丹落于其中,遂固之。

所谓水银实满葫芦裹,闭塞其口置深水者也。

水银,铅汞也;葫芦,黄庭也;探水者,水犹气也。

闭塞黄庭,隐藏丹母,而置于气会之地,达者审之,得其趣也。

虎啸风生,龙吟云起,蟋蟀吟秋,蚌蚶显阴,万气归鼎而封固愈密,烹炼愈坚,此炉鼎之所以有也。

万卷丹经要旨,画图立象,本使人得象忘言。

后之学者,皆泥象寻真,各求诡论,岂知夫至道不繁,枢纽阴阳而已矣!如以天一生水云云之数而言此,亦不过明水火之流行耳。

如以四时八节而言者,此亦不过喻天地阴阳消长耳。

秘其母而言其子,故知之者鲜矣!用成今所以着为此书者,皆弃枝叶而言本根,本根有而枝叶自芳。

盖古人不欲言而余言之,道中君子,宜体此意,母以小道观焉!依此而行神仙,可立跻也。

或问:炉鼎之体明矣!炉鼎之用亦愿闻焉!天地间百卉草木,万类不殊,冬至之后,阳动於下,则枯木重荣,百草萌芽,垫虫奋发,万类熙怡。

造化岂有心而生万物,万物亦何心而望造化,盖一气之动,万类感而然耳。

天何心哉!物何心哉!至于百卉开花结实之际,正药物循环之时,落叶凋芳之际,正药物归根复命之时,可喻古人譬药物产降而成丹,莫有出於此者,但不可泥於无心,使其自浮自沉,亦不可泥於有心,而驱驰逐火。

绵绵若存,知其无, , 守其有,知其黑,守其白,静中行火候,定里结还丹,赠之以中。

  神室图 #

  费尽工夫结得成,返光内照景分明,主人未至谁藏得,闻道灵光驾赤城。

  神室图论 #

  神室者,元神所居之室,鄞鄂是也。

人知立鄞鄂之造化,显然彰露矣!抑不知有室而无主人,何取其为室哉!然主人虽无,而主人之胎,亦在乎一室之中矣!如怀孕然,十月之间,母呼亦呼,母吸亦吸,但气未足耳,气足而形完,一点灵光入于其中,则倏然而生啼哭,枪然纯乎其人矣!此乃鄞鄂成,而神归于室之时也。

神归其室,则所谓得其一,万事毕矣!盖交媾之后,神光乘而烛乎玄珠矣!精华升而产于玄珠矣!真铅则元气矣!精气神亦先有胚胎在其中矣!火足气充,则元精元气元神尽合而为一,故婴儿产矣!婴儿岂即产焉?火烁尽草阴,而胎始脱,到此方是产婴儿。

吾尝谓古人画炼丹之图象, 固鄞鄂也, 此一点便以安乎其中矣!后之学者,皆谓鄞鄂有而一点安,遂不知安一点於中之道,暂结终散,猛火空烧,而离坎逸矣!夫此一点产于外,而顺于后天者,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皆从此。

常人为之志,反逆焉!而产於内,则长生久视之道存矣,岂非归根复命乎?命复根归之由深根固蒂也。

深根固蒂之道,自澄心遣欲,澄心之理,屏视去听,始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此便是真实道理。

但儒教欲行於世,用於时,故以礼为之防。

所谓妄心者,喜怒哀乐各等耳。

忠恕慈顺恤恭敬谨,则为真心。

吾修丹之士,则以真心并为妄心,混然返其初而原其始,却就无妄心中生一真念奋天地有为而终则至於无为也。

若释氏之所谓真心,则又异焉,放下六情,了无一念,性地廓然,真元自见。

一见之顷,往来自在,盖静之极,至于极之极,故见太极则须用一言半句之间,如死一场再生相似,然后可以造化至机,而为不生不死之根本。

岂易窥其门户耶!

  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卷中竟

  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卷下

  紫阳真人张平叔撰

  前弦须短后弦长,水裹藏灯焰自光,

  日夜巽风吹不灭,将心挑动更荧煌。

  火候图论 #

  易之为书,三百八十四爻,火之为数,三百八十四铢。

故舍乾坤以为鼎器,坎离为药物之外,初一用屯蒙,初二用需讼,初三用师比,初四用小畜履,初五用泰否,初六用同人大有,初七用谦豫,初八用随蛊而金计半斤;初九用临观,初十用噬嗑贲,十一用剥复,十二用无妄大畜,十三用颐大过,十四用咸怛,十五用返大壮,十六用晋明夷,十七用家人睽,十八用赛解,十九用损益,二十用央娠,二十一用萃升,二十二用困井,二十三用革鼎而水半斤。

二十四用震艮,二十五甩渐归妹,二十六用丰旅,二十七用巽兑,二十八用涣节,二十九用中孚小过,三十用既济未济。

顷刻而周,周而复始。

自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天地氤氲,万物化醇,倒造化,翻乾坤,窃宇宙,盗阴阳,天下之至通,始可与言此也。

或曰:乾坤坎离之体,曰周天火候之时,坎离交矣,坎离交则乾坤会矣!夫天道下降,地道上升,乃乾坤之用也。

坎者乾交坤也,离者坤交乾也,其他卦象,不过设体耳,亦不可泥象寻爻,而火候之法始见。

又曰:似子言之,不过范围天地,运行日月而已,而《炉鼎图》又列八卦於鼎中,《火候图》又升午位於泥丸,布平桥於卯酉,何也?曰天机固不容泄,言既至此,隐之何为?且河出图,洛出书,天尚自泄,况於人乎?客曰:止。

余.闻泄天机而殃及九祖,独不闻度一人而福及九祖乎!吾以吾之丹法,尽底无隐而传於有绿之士,苟有信士一人为仙,某岂无功乎?客曰:子之用心,非某能知及之。

曰:是炉也,是鼎也,乃进火进水之理耳。

水火无过一气耳,气之升也,吾以心接之,即火也;气之降也,吾以静持之,即水也,此绵绵若存之时,子午进用之功也。

斯时也,方是偃月炉具之时。

夫性见则气生,气生则金生,金生则气多,气多则金愈旺,此二者交相为用也。

金旺於中,烛破浮云,露出一钩真性,如月之明,乃偃月炉也。

存养之久,则金气盛而全尽,烛见一输明月,乃全性也。

既见全性,又返金性,则吾身皆真性命为之主,此用火之时也。

盖二者未融为一,而用火炼之,炼作纯金也。

包含性命,通体皆阳,浮沉自在,爱日恋月,好游顶门,时至道成,奋厉而脱,霹雳一声,身非我有。

吁嘻!人人可以如此而成功,人而自弃之,若是可哀也哉!余见总篇,方其九转既周,沐浴已竟,火力终焉,一星不灭,故动 一风,以吹之巽风者,鼎下之片缕耳。

阖则为乾,辟则为巽,阖则为嘘,辟则为吸,何以能开辟,亦无非意使之然。

或曰:巽西方之位,以子所言,巽乃中宫,母乃反乎?曰:西方者,巽之用也,中宫者,巽之体也。

吾自心生一意,而降於巽位,其象始辟,则吾言实兼体用而训也。

继之以乾,乾金而火乃金精,故遇而炎火张设,须坎以抑之,抑之而不能止,则有反攻于下之患,故止以艮而又嘘以巽,巽上一画属阳,止火非阳不行,故遇震而稍焰,遇离而复炎。

又止以坤,坤水也,火从水起,如遇其兑,故不止而自止。

坤非正卦,故徐归于兑,兑又西方之卦也,故自尾闾徐徐升上,而至泥丸顶,为天门,为正午之地。

午属火,火遂加煌,又接之以心,心火也,接者神也,乃神火也,又加煌至,卯酉若直下,则刑德临门,危其殆哉!故一立而各为二道,今日之卯酉,昔日之坤艮也。

火气也气,降而复升之理,故归肾府,化为真水,而用之。

盖文火性柔而难化,遇卯木,木必克土,遂以火克木,则土不受克矣!武火性强而易化,降自酉,酉属金,金生水,遂为水归於鼎。

曰:何谓文?何谓武?曰:文火自三关,上至于天矣!武火是午宫与心火也。

大凡火候只此一场大有危险,丹士宜一战而胜,则天下定矣!平日周天火候,切不可以为则,然此亦不可执着,彼亦不可执着,且喜且喜。

  庆云开尽现洪蒙,彷佛空中见祖宗,

  风定七星还在水,依稀残韵尚飘空。

  阴尽图 #

  阴尽图论 #

  张子一日坐于幽室,形忘气化,倏然两耳风生,始知秋蝉呜。

隔岸之翠柳,终焉若闻九天之箫韵。

恍然有一人立于旁,耳目口鼻与张无异,指张而骂曰:吾自太易以来,为子所役略不瞬,宁何罪於汝?张子不觉失笑而无声,默谓之曰:来,吾与尔言。

汝言固是,但尔为我苦耶?我为尔若耶?姑坐以叔。

曰:我先以来本无事,与子同居之后,寤寐亦相持,移像累劫,而不自如,置我沙漠风霜之地,既令我归东,又令我归西,种种相魔,自顷以来,始蒙慧以室庐养,以调息,美则美矣,但晚也。

张曰:匪吾之过也,乃六欲之贼,使之然也。

子微而隐,彼显而彰,吾知有彼而不知有此,譬之瞽者坐舟,但知舟之日去千里,而不知撑者实劳也。

使不欲舟行,则撑者暇矣!似张者欣然曰:几失君!吾有百炼之坚刀,可同剿此贼,而去其根。

后同入规中时,然后行独步金阙。

张曰:唯唯。

见黄光四迸,五色焕然,观者听其言曰:去贼之道,不宜急,急则反受其敌。

始然力不胜,其祸乃可必,纵放任余心,守之常将息。

或作狡诈形,视之常无尔,一战定三清,万魔俱屏迩。

  噫

  当日风尘枉自横,波平海晏兆升平,

  堪怜不达穷通者,犹弄干戈观我城。

  噫

  无明焰子又无烟,暖出真金曜彻天,

  霹雳一声圆活子,腾空三觐玉皇前。

  阳纯图论 #

  又无文,看甚?窈窕仙童捧诏来,妙哉!

  总论金丹之要 #

  夫人一身,大而不可以取象天地,包容万汇,变化莫测,灵通玄妙,百姓日用而不知,故金丹之道鲜矣!夫金丹之道,贵乎药物,药物在乎精气神,神始用神光,精始用精华,气即用元气。

精非气不盈,神非气不充,精因气融,气凭精用,气因神见,神凭气用。

且以吾身之天地言之,自太极既分,两仪判矣!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立而天地、人之道备矣!天以动为体,地以静为体,天地之气,往来不息,而日月行乎其中。

盖父母构形育我之后,始生脉络也,自形完之后,始生缕络,反若元性之虚无,谷道筋条,殆似草茅之育茂。

此乃先天之炁,为先天之道,此金宝之至言也。

宜守之以中,则庶乎道路通畅。

盖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得天地之中气以生,遂可为人。

我以身为天地,亦宜执其中,而为造化之枢纽。

中者有三中,心中意,脐中鼎,肾中炉,三中之至切者,心中意,脐中鼎次之,肾中炉又次之。

此三者自金丹之始,至终不可须臾离也。

大凡金丹之道,学者寻五行其末矣!当知夫交会之际,恍惚杳冥,养生毛窍,金之本 也;逸豫和畅,肢体柔顺,木之本 也。

铅本火体而金情,汞本水体而木性,无他,水火者,铅汞之体也,金木者,铅汞之用也。

铅汞凝结,光华会合者,意也,意属土,五行既全於鼎器之中,物以类聚,五行又环列於鼎器之外,内外相感,而丹始成形,状如黍米,非青非黄,非黑非白,不可得而名状也。

到此际,又绵绵若存,清净无为,自然现出百般妙用景象,肾水合精水,自玄膺流下,谓之华池神水。

虚无之中,白雪生而黄芽长,只绵绵若存之顷,亦率归于鼎器之内,是大药不离精气神,要认始用药材。

又精气神之所产也,非便用精气神也,今有一等旁门,自作自是,而精气神受役之不暇,奚能产药也?精气神三者,孰为重?曰神为重。

金丹之道,始然以神而用精气也,故曰神为重。

神者,性之别名也,至静之余,元气方产之际,神亦欲出,急庸定以待之,不然是散而无体之体也。

苟夸出入,必为大道,则谁不可为?夫神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师言曰:神之妙用,无方而有限,若得其道,可以出入,切不可纵为良探。

盖收於内则可,岂宜纵於外也!夫神出而依林木以成形,阴未尽也,将出之际,多异景。

月光灿然,从目出也;鼻气或吸,从鼻出也;耳闻清音,从耳出也。

独不可从口出入者,何也?夫口,五脏之气所会也,神弃精气而窃出,避气盛之地也。

神气精常想恋,神一出二者无依焉。

故神之出也,有害无益,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丹士逆之为用,顺而为火。

夫火循环, 九转中九转。

  九转初生,旺於第一转,伺阴气尽,又远第二转,余亦如之,至于九转周足,遂迫於鼎。

故用前进火工夫,谓之真阳而战草阴。

请明言之:人一身皆属阴,惟有一点阳耳。

我以一点之阳,自远之近,转之又转,战退草阴,则阳道日长,阴道日消,故《易》曰: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至于阴尽阳纯,而丹始能升於泥丸。

决然奋厉,真人於斯而始见矣!金丹之道如此而已,更有言不尽底。

  丹之初成也,交合之际,未免藉阴阳二炁以成之,后则渐以阳火,炼成纯阳之体,故自强不息,乾道也,丹成矣,故凝神以成躯,而成仙丹之初成也。

藉五行以成其用,后则渐以真金养成纯金之体,故通体之光,金色也。

金变日色,故光,金象日性故刚,曰金丹,又曰金仙。

幻体虽假合之物,修丹之士须藉以养丹基,譬之地也,城池固则外邪不能入。

故绵绵若存之顷,脾胃合为一脉,而围丹穴之左,肺肝合为一脉;围丹穴之右,真气彻至则环於脉络之中。

故近丹而气可得之,以化至宝。

举其一可知二,然亦无为自然,始举是以明矣!夫无为无有为也,夫人之一气在身,由念而动,譬之握拳,念欲开而五指伸,了无呈得。

学人达此,於采先天一气之时,行一真念,采一真气按图观象,落在黄庭,其理一也。

穷冬凋剥,必得阴阳交泰之后,乃至万象。

学人达此,当知交会之后,不期产物之产,而自产矣!金之在水,其耀夺目,金之在土,土能藏之。

盖产於幽处,而隐其明处也。

丹之居鼎,犹人君之在位,百官称职,其国自安,而民自安。

火候药物,各得其宜,则万化成。

何谓各得其宜?第一转产药於束而降於西,以心为斗柄 ,斡旋其机,故行二十度而魄满,又斡之二十度而魂满,则火之魂而水之魄立,而神用大矣。

他转如之,举其要而明者,言曰:

  斗极建四时,八节无不顺,斗极实兀然,魁杓自后动。

只要两眼皎,上下交相用,须向静中行,莫就忙裹送。

要无形图与你看,一气周流归故宅,金丹何事却成功。

至道本不繁,庸人自生事。

我本遇师传,三嘱令探秘,何故画图并立论,毫厘说尽鬼神惊。

咄!地狱不因传道者,教存经籍度三师。

  次第秘诀 #

  坐静打顽空,仰息,守己生时。

  闻命炁冲和,待气动方可如下行,存归 ,然后就上二窍,直冲五星,候见明放静,又观心放下了一段,候再见明,一阳真炁产矣!

  绵绵若存  只八分

  小光透用机出入, 开道一回,然后方行子午。

  大光透用机出入, 破顶一回。

  此是后上前下,此后并系尾闾五星,於三十日见用机出入。上弦五十日足,见机大凡三遭望,左右见机,下弦日数足,下明鼎内晦,用机,再朝天径。

  以太和返太极,以太和返无极。

       

  动静之机,气盛则抑之以静,气弱则助之以意。

  火候秘诀 #

  丹居鼎内,上水下火,心动属火,静属水,乃水鼎也。 底静属水,动属火,乃火鼎也。

  阳在鼎下曰水,火升於鼎上则水火也,阳火是外炉,外炉与火存於气穴,黄庭正在气穴之上,气穴乃内炉也,内炉存火,近鼎常烹,此绵绵若存也。

火长进於下,则不可坐,至於子午二时。

午进火,子进水,阳生不以心扰,接之意斡归於右,转降于左,存入 ,反是则进火。

  或曰:敢问九转之功?曰:三月火候乃九转。

  第一转:初自协边左右,存为火道,自阳宫起自右边到肩,横过正中,凝自左边送下,遂绵绵若存,宜静不宜动,宜徐不宜急,动曰扇火,急曰伤丹。

此每日子时之功也。

  第二转:自胁边进一寸二分,用如前法,此丑时之用功也。

  第三转:自协边进五分,用法如前,此寅时之用功也。

  沐浴:卯时火起取丹,计四寸,有缕二条,正为火道。

脉透鼎中,故火起不用目,不用心,以意斡之。

右转取横与鼎齐,正缕地也,遂大静,火遂为水而归于鼎丹。

遂沐浴,绵绵若存。

天机!天机!宜秘!宜秘!.

  第四转:进一寸,用法如前,此辰时之用功也。

  第五转:进五分,用法如前,此已时之用功也。

  第六转抽添:进五分,火自下,与午时心火顶火俱旺,故阳生小抑之抽也,再生则火微矣!直上于左而横过,恰值心遂,逢心火,火其炎矣!此抽添也。

  第七转:进五分,用如前法,此未时之用功也。

  第八转沐浴:行左降右,取丹方一寸,未时之火道,皆至阴之道也。

火力过而衰,值申道,亦阴道,无他,心上道,阳道也,心下道,阴道也。

二时火皆从阴道过,至酉而始金旺,故静以待之。

火为金液而归于鼎丹,遂沐浴,卯沐浴乃益汞,酉沐浴是益铅。

  第九转:取丹,五分而已,顷刻用而即定以待。

  第十转亥:用巽风起火,行运火之法,见火候之图。

  火气    认着 #

  采取图 #

  天向一中分造化

  人从心上起经纶

  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卷下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