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十书黄庭外景玉经注卷

修真十书黄庭外景玉经注卷之五十八

  黄庭外景玉经注

  梁丘子注解 #

  老子闲居作七言,

  老子者,先天地而生,后天地而存,有三十六校七十二名,及胞李母八十二年而生,故作《 黄庭》 以遗后世。

运周反覆,道毕自然。

得其人,跪而受之。

不得其人,万世勿语也。

  解说身形及诸神。

  老子恬淡自然,周流八极,恍惚莫测,变化无常,自能把符摄录,总校诸神。道无二家,究备使然,道无二亲,常与善人。

  上有黄庭下关元,

  黄庭者,在头中,明堂、洞房、丹田此三处是也。

两眉问却入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丹田,此三处为上元。

一也。

黄庭者,两半於洞房中共生赤子,则为真人也,常思之,慎无失,赤子化为真人,在明堂中,字子丹,故知一者在明堂一处也。

行气导引,闭目内视,安心定志,混沌无涯,政精上流泥丸,运真人子丹也。

明堂中有君臣,后洞房中有父母,丹田中有夫妇。

一解云:黄庭者,脾也,长尺余,在太仓之上,脐上三寸。

脾为中主黄老君,中央神也,治在其中矣。

关元,在脐下三寸,元阳之门在其前,悬精如镜,明照一身,不休是道。

  后有幽阙前命门。

  幽阙者,两肾也,如覆杯,却着脊,去脐三寸,上小下大。又有日月命门者,及脐下也。

  呼吸庐问入丹田,

  呼吸,喘息,气出为呼,入为吸。庐,鼻也,谓吐故纳新之要。眉问却入三寸为丹田官也,谓引气从鼻入至丹田也。

  玉池清水灌灵根。

  玉池,清水,口中津液也。灵根者,舌也,常当啄齿漱液,灌溉舌根。

  审能修之可长存。

  令人昼夜修行不懈,可得长生。

  黄庭中人衣朱衣,

  存思脾中有子母,从胃管入脾中,着赤衣。

  关门壮钥合两扉。

  下丹田之门,钥无妄开也。

  幽阙使之高巍巍,

  两肾在阙门之门,地官之楼,生气之府,上通於耳,耳在头两边,故日巍巍。

  丹田之中精气微。

  脐下三寸是也,方圆亦三寸,其气微妙,存之则在,忘之则无,又易失,故日微。

  玉池清水上生肥,

  玉池,口也。清水,口中津液也。上生肥者,津液会聚舌上,故日肥也。

  灵根坚固老不衰。

  灵根者,舌根也,常卷舌根啄齿,行之勿令舌根凋燥,常存其神,久寿不衰。

  中池有士衣赤衣,

  常存思心中赤子,着赤绫绛衣居丹田,古凶缓急,可驱使也。

  田下三寸神所居。

  谓脾也,在下胃上焦,下有脐,中灵根神所居也。

  中外相距重闭之,

  令人闭精自守,勿妄施,若闭以金关玉钥也。

  神庐之中当修理。

  神庐为鼻,鼻中毛,常须修理除去之,行气鼻中,除邪恶也。

  悬膺气管受精符,

  舌下为精符,喉咙为气管,精气从上下也。上元合会气微妙,真人上下通神路也。

  急固子精以自持。

  令人闭气,还精自守,勿妄施泄。还精补脑,不死之道。

  宅中有士常不绛,

  常存思心神着绛丹衣出入,无灾害,可却众邪也。

  子能见之可不病。

  精念心神,思之不止,内见赤子,则身无病也。

  横立长尺约其上,

  脾横长尺余,覆在太仓之上。

  子能守之可无恙。

  常守养脾神,思之不止,则无灾病也。

  呼嗡庐问以自偿,

  以鼻引气,入口咽之,元气润泽,故德天之偿也。

  保守完坚身受庆。

  保精养气,身神光泽,故日受庆。

  方寸之中谨盖藏,

  丹田方寸,念守精气,谨洁护持,为馑盖藏也。

  精神还归老复壮。

  还精炼形,以填脑气,齿坚发黑身不老。

  使以幽阙流下竟,

  引明堂中赤子,下看绛官,值脐且存,变爻精流入丹田,以养其形。又思两肾间气从上至下,吸气自上及黄庭。一日眉问为幽阙使也。

  养子玉树令可壮。

  常当守下元精气,如玉坚闭。精守神令,可枝壮也。

  至道不烦无旁午,

  无至愤乱,安心定意,正行向午也。背子向午,腰带卯酉。

  灵台通天临中野。

  心为灵台,上通气至脑户,下通气至脾中。其气周匝一身也。

  方寸之中至关下,

  喉咙广一寸也,明堂中真人下和丹田,上还明堂也。

  玉房之中神门户。

  阴阳为神门户,主其精约也。男日精,女日约,男以藏精,女以月水,故日门户。

  皆是公子教我者。

  心为太府公,正当左肾为司徒公,右肾为司空公,皆受精气,不得漏泄,能守一则见之。

  明堂四达法海源,

  眉头一寸为明堂,气皆流达,如海之元也。

  真人子丹当吾前。

  赤子为真人,字子丹,在明堂中,常能思之寿乃可延。

  三关之中精气深,

  关有三部:天关,口也;地关,下部也;人关,两手也。掌握固闭塞三关,邪气不生也。

  子欲不死修昆仑。

  昆仑者,头也。令人养脑中泥九,不死得长生也。

  绛宫重楼十二级,

  喉咙十二环,在心上为绛官也。

  宫室之中五气集。

  五藏之气,心为帝王,最居中央,众神来会於赤子之侧也。

  赤城之子中池立,

  赤城,心也,舌谓之子,口为中池也。

  下有长城玄谷邑。

  小肠为长城,引气入於胞中也。

  长生要妙房中急,

  养性要妙,闭固精门。

  弃捐淫欲专守精。

  长生要妙,守精为上。

  寸田尺宅可理生,

  目为寸田,面为尺宅,理生仰观上部,一神也。

  系子长留心安宁。

  常观赤子之身形也,魂魄常在,万神不倾,恬淡无欲,心不恐惶,故自安宁。

  观志游神三奇灵,

  守上部灵根舌也,守中部灵根脐也,守下部灵根精房也。

  闲暇无事心太平。

  恬淡寂寞,守虚无情,身体安宁,心太平也。

  常存玉房神明达,

  玉房,神之门户,常存精气往来,神明自达。

  时念太仓不饥渴。

  太仓,胃也,五谷之厨,时思念之,不复饥渴。

  役使六丁神女谒,

  帝思黄庭中真人,则六丁玉女自来自卫,可役使也。

  闭子精路可长活。

  绝邪弃俗,关闭精路,可得长生。

  正室之中神所居,

  正室,明堂洞房也。常思赤子生其中、为真人。存之则在,不思则忘也。

  洗身自理无敢污。

  清静独处,焚香思真,绛官真人、诸玉女当来见形,与凡人言语。

  历观五藏视节度,

  常思五藏诸神,勿离己身。

  六府修治洁如素。

  六府也,胆为一,胃为二,膀胱为三,大肠为四,小肠为五,脐为六,都府也。凡此六府,常须洁净。

  虚无自然道之故,

  虚无十有二气,自然为先,人离道远,无知其真。

  物有自然事不烦。

  能知自然为真人,坐在立亡,万世常存,何烦也。

  垂拱无为身体安,

  恬淡无为,块然独处,安心定志,正气自居,故身体安泰也。

  虚无之居在帏问。

  幛问,自阵闭洞房,修道常居此都,不与人争,故日幛问之居。

  寂寞旷然口不言,

  闲居自处,念道思真,见之勿惊,闭口不言也。

  恬淡无欲游德园。

  寒不衣,暑不汗,恬淡无欲,块然独居,出隐於山,不食荣贵也。

  清净香洁玉女存,

  清净独处,专心自禁,香熏斋洁,玉女侍卫也。

  修德明达道之门。

  令人守命门、端坐正念、无邪视也。修道明白,观表知裹,神自为人开道户也。

  修真十书黄庭外景玉经注卷之五十八竟

  修真十书黄庭外景玉经注卷之五十九

  黄庭外景玉经注

  梁丘子注解 #

  作道优游深独居,

  作道当入净室中,及胎炼形,还於精神也。

  扶养性命守虚无。

  虚无者,自然也。守道养形,修契自然,无离於己身也。

  恬淡无为何思虑,

  恬淡清净,养神爱体,远害万里,无复思虑也。

  羽翼已成正扶疏。

  学道俱备,身体轻举,恍恍惚惚,如有毛羽,来即举升,故曰扶疏。

  长生久视乃飞去,

  得道不死,度世长存,乃能白日魂飞入太清也。

  五行参差同根节。

  五藏法五行,或上或下,参差同一喉咙也。

  三五合气要本一,

  上下三五合一室,三五亏则返一也。

  谁与共之斗日月。

  左目为日,主父,治在其中。右目为月,主母,治在其中。斗者,七星候也,亦为七政。

  抱玉怀珠和子室,

  碌碌如玉,落落如石,行气握之,念如运珠。

  子能知之万事毕。

  修道守一,服气延年,反命神仙,万事毕矣。

  子自有之持勿失,

  闭精自守,念赤子也。

  即得不死入金室。

  修道审入九室,返胎炼形,修理玄白,真气恬然,闭塞三关,邪气不生也。

  出日入月是吾道,

  日月为两目也,侠於左右,所治也在紫房官中,出为道之真。

  天七地三回相守,

  天有七星,地有三精,元气回行,无穷极也。

  升降进退合乃久。

  元气升降,上下混沌,亦无形端,天地得之乃能长生。

  玉石珞珞是吾宝,

  玉白如石,在下部也。

  子自有之何不守。

  闭精自守,受气养神。

  心晓根基养华采,

  根基者,谓人知守一也。华采者,谓入面目悦泽,体有光华也。

  服天顺地合藏精。

  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二合成德,变化相生,闭气守精,养神炼质。

  九原之山何亭亭,

  泥丸中气王色明,真人太一住其中。亭亭,心也。

  中住真人可使令,

  真人赤子,可为使令也。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内阳三神可长生。

  阳,谓元阳也,白也,须臾变异。长生之要,守三黑之神者也。

  七日之五回相合,

  七窍五藏,共相和同,共於一室。

  昆仑之山不迷误。

  昆仑为头也,真人所游戏其中。日月运行,寒暑更变,终不误也。

  蔽以紫宫丹成楼,

  丹田上通紫官,中有五城十二楼,真人在其中游戏。

  侠以日月如连珠,

  两目也,玄气明照,出若连珠,五色恍恍,子常念之,寿命无穷也。

  万岁昭昭非有期。

  真人得道,万岁易形,男八女七,从此而生。与日月相守,天地相保。

  外本三阳神自来,

  三阳,三九历候也。婴儿生时,一神魂魄来入形中也。

  内养三阴可长生。

  鼻引阳气,取之以内养。赤子、真人、婴儿是日三阴,亦食神也。

  魂欲上天魄入泉,

  魂阳魄阴也。谓世人无道德,魂魄离身,归散本也。

  还魂返魄道自然。

  拘魂制魄,令不动作,帝在身中,道以自然。

  修真十书黄庭外景玉经注卷之五十九竟

  修真十书黄庭外景玉经注卷之六十

  黄庭外景玉经注

  梁丘子注解 #

  璇玑悬珠环无端,

  璇玑运转,气豚流通,无复休竟也。闭口养神,漱炼醴泉如流珠。

  迅牝金钥常完坚。

  阴为牝,阳为钥,两不相伤得中和之气,还精炼形,故得完坚。

  载地悬天周乾坤,

  地载人,人悬天,道不在上、不在下,微妙在乾坤中央,故周流天下也。

  象以四时赤如丹。

  明堂四达,应为四时,真人子丹之所居矣。子能思之,咀嚼其气,则寿无穷也。

  前仰后卑各异门,

  头与足、肾与心,心赤肾黑,本同根水火相克,故异同。

  送以还丹与玄泉。

  丹者,血也,化入下源,变为白精。当此之时,缩鼻还之,上至泥丸,下至口中,变为玉泉也。

  象龟引气至灵根,

  以鼻引气至於舌根,咽送腹中,则雷呜应之,真气使之然也。

  中有真人巾金巾。

  赤子着绛衣,冠金巾也。

  负甲持符开七门,

  服符六甲,辟却邪凶,布气七窍,耳目聪明。又云背子向午,腰带卯酉。符者,气也。

  此非枝叶实是根,

  自然要道,非虚文也。

  昼夜思之可长存。

  昼夜思道,勿懈也。开目视真,闭目思神,可得长生。

  仙人道士非有神.,

  道无二家,充备使然。同共一根,无复他神,和心定志,故道日生。

  积精所致为专年。

  阴阳不妄施,精神不漏泄,积精受气,寿可万岁矣。

  人皆食谷与五味,

  俗人食土地之精,以身死报地。圣人食元和之气,以身仙报天。

  独食太和阴阳气,

  学仙之士,朝食阳气,暮食阴气,并食元气。

  故能不死天相既。

  得道者不死也,年命无极,与天相既也。既者,通也。

  试说五藏各有方,

  五藏象五行,四肢象四时,土为之主,居中央。

  心为国主五藏王。

  心如鸡子,危而难安。国有贤,致太平。心处清,身安宁。

  意中动静气得行,

  谓存守内神,身心安静,不妄惊动,气易行之故也。

  道自持我神明光。

  守一念道,持护我精,神明光也。

  昼日昭昭夜自守,

  谓思心中赤气,明照万神。守日月光,思两肾根,昼即守光,夜即守神故也。

  渴自饮浆饥得饱。

  饥食自然之气,渴饮华池之浆,不饥不渴,可得长生。

  经历六府藏卯酉,

  耳也根生六府,藏出卯酉,要妙达矣,不可得也。

  转阳之阴藏於九,

  阳反属阴,转体相克,还藏於九。九为头也,故经云:左二右七,藏九居一也。

  常能行之不知老。

  常以鸡呜时仰外被发,啄齿三十六通,吞津咽气,远死之道。

  肝之为气修而长,

  谓修气上行,达於顶以补泥丸。

  罗列五藏生三光。

  五官六府各得所主,肾上下各有日月三光。三光者,日月星侯之谓也。

  上合三焦道饮浆,

  三焦,三关元也。饥食自然气,渴饮华池浆,不复饥渴也。

  精候天地长生道。

  精是吾神,气是吾道,佩精思气上下,食方理也。

  我神魂魄在中央,

  中央魂魄,两肾也。左魂右魄,昼当以魂守魄,暮当以魄守魂。拘魂制魄,不得动作也。

  津液流泉去鼻香。

  阴阳交接,漏液失精,饮食无味,鼻失芬香。

  立於悬膺含明堂,

  舌下为悬膺,肺为明堂。含气咽之,灌於明堂,流行身中也。

  通我华精调阴阳。

  谓畜精养神也。负阴抱阳,调精神也。

  伏於玄门候天道,

  门为鼻也,候上部之一神。

  近在我身还自守。

  令守神精,自念已也。

  清净无为神留止,

  内当修道作无为,外当修道作无欲心不烦乱,精神留止。

  精气上下关分理。

  气当精思上下部,守一神也。

  七孔已通不知老,

  头面七孔,精神门户,通利身识,不知老也。

  还坐天门候阴阳。

  朝食阳气,暮食阴气,都会於口中也。

  下於喉咙通神明,

  喉咙有十二时亭长,皆持玉戟,使守喉咙。真人住其中,主通气上下。

  过华盖下清且凉。

  眉为华盖,神住其中。

  入清虚困见吾形,

  入脑户见泥丸君也。

  期成还丹可长生。

  却自住年,身不衰老,故得长生。

  还过华池动肾精,

  从脑户历脊,下至肾中也。

  望於明堂临丹田。

  眉问却入一寸为明堂,却行三寸为丹田也。

  将使诸神开命门,

  鼻引真气,昼夜绵绵。鼻为天根。

  通利天道藏灵根。

  头圆象天。灵根,舌也。

  阴阳列布如流星,

  面有七孔,象七星。极阴反阳,观日而望见列星也。精施气布,入玄庭矣。

  肝气似环终无端。

  肝气周流身中,似环无端也。

  肺之为气三焦起,

  肺气出由三关。天关,口也。人关,手也。地关,下部也。

  伏於天门候故道。

  天门为口。候故道者,通脑户也。

  清液醴泉通六府,

  漱涌华池,灌沃舌根,流通大肠、小肠、胆、青、膀胱、命门,乃六府也。

  随鼻上下开二耳。

  元气出入鼻中上下,通於二耳,任以为也。

  窥视天地存童子,

  天为头,地为下部,童子为存念守一神也。

  调和精华理发齿。

  令人吸五气,啄齿三十六通,咽液三十六过,乃理玄白也。

  颜色光泽老不白,

  令人却白住年,面目即生光泽,发不复白也。

  下于喉咙何落落。

  喉咙中有十二亭长,持玉戟使守喉咙。

  诸神皆会相求索,

  谓诸神聚会也。心意存之在八极也。

  下入绛宫紫华色。

  谓心神赤气色紫也。

  隐藏华盖通神庐,

  眉为华盖,下通气至鼻也。

  专守心神传相呼。

  当存念心神为国主,诸神为民,使呼召,无有不到也。

  观我诸神辟除邪,

  精思内达,见於神明,邪气无复敢干也。

  脾神还归依大家。

  赤子还入黄庭中。脾为中主,制御四方,道之深者也。

  藏养灵根不复枯,

  令人养灵根,不复乾燥也。舌下有醴泉,出如流珠,常含而咽之,勿妄吐也。

  至於胃管通虚元。

  本文缺此一句,按御临本收入。

  闭塞命门似玉都,

  人生系命於精约,常当爱养精约,勿妄施泄,精凝如玉,在下部也。

  寿传万岁将有余。

  令人却向住年,还丹养命,身不衰老,可得长生。

  脾中之神游中宫,

  脾在太仓,上朝为老君,守坐堂上,游明堂官,为太一君也。

  朝会五神和三光。

  脾官中主诸神,皆会於阙下。三光,日月照也。

  上合天气今明堂,

  自气上升,下还脑中,今会明堂中也。

  通利六府调五行。

  五藏六府各有所主,五行下法五常,主为五星也。

  金木水火土为王,

  金为白,木为青,水为黑,火为赤。土为黄,为中主,制御四方。

  通利血脉汗为浆。

  五内安宁,血豚不惊,手足汗液,神明之信也。

  二神相得下玉英,

  谓道有雌雄,转相成玉,两不相伤也。

  上禀元气年益长。

  谓食元气,勿伤内精,气与神和,故寿三百年,得为地仙,游於人间矣。

  循护七窍去不祥,

  面有七窍,皆悉开通,耳目聪明,音声孔彰,邪气不生,喜气自至。

  日月列布张阴阳。

  谓两目也。左目为日,主父,主阳。右目为月,主母,主阴。

  伏於太阴成其形,

  谓婴儿在於胎中,幽隐慎固,阴成其形也。

  五藏之主肾为精。

  肾却着脊,去脐三寸,主吐精气,头戴日月星辰。

  出入二气入黄庭,

  谓元气从鼻口两孔中出入,通於黄庭。黄庭者,脾也。

  呼吸虚无见吾形。

  握固炼形,自见虚无之形。

  强我筋骨血脉成,

  谓骨轻肉腾也。肉化为骨,肠化为筋,血化为精,神化为丹,乃成神仙。

  恍惚不见过青灵。

  谓坐在立亡,过历脑户,变化无常也。

  坐於庐下观小童,

  鼻者,庐也。观见赤子住其中也。

  日一夕存在神明光。

  朝暮存神,不离己身,光辉常在目前。

  出於无门入无户,

  既已得道,能自隐於出入。行步不由门户,而乃为神也。

  恬淡无欲养华根。

  恬淡无欲,以道自存,修行玄白,养黑发根。

  服食玄气可遂生,

  谓服食两肾间白气,故云玄气。

  还返七门饮太渊。

  谓面有七窍,皆通达也。饮太渊者,谓咽食口中体泉也。

  通我喉咙过青灵,

  气为道也,气从喉咙中下历於胆也。

  问於仙道与奇功。

  仙有三千六百法,备有万端,得道禀气,守自然不死之衍,各有奇功。

  服食灵芝与玉英,

  不独名山有芝草玉英也,五藏中亦有芝草玉英,常服藏中芝英,故寿同天地也。

  头戴白素足丹田,

  巾月履日,还精补脑,名日炼形,长生不死之道。

  沐浴华池灌灵根。

  华池,口也。灵根,舌也。当漱满醴泉,灌沃舌根也。

  三府相得开命门,

  洞房、华盖、明堂,为官府也。命门者,鼻也。开通阴阳,合会耳目,故令聪明也。

  五味皆至善气还。

  漱满口中醴泉,五味皆至,还丹炼形,故得长生也。

  大道荡荡心勿烦,

  大道如江海,持之不极,思行守一。勿侈思虑,恐乱神也。

  被发行之可长存,

  分发食日月之精,与日月相保,故得长生也。

  吾言毕矣勿妄传。

  此道非人勿妄传也。

  修真十书黄庭外景玉经注卷之六十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