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灵宝三师记

洞玄灵宝三师记

  经名:洞玄灵宝三师记。二篇同卷。原题唐末刘处静撰,应为杜光庭撰。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谱录类。

  洞玄灵宝三师记

  洞玄灵宝三师名讳形状居观方所文

  洞玄灵宝三师记并序

  广成先生刘处静撰

  道之体也,至静而无为。

道之用也,通生而赴感。

始乎无始,先乎无先。

起於妙无,而生妙有。

至真之教,由兹而立焉。

我元始天尊,启重玄,历五太,握元化,运真精,总括妙门以为法印,付于大道君。

道君钻统以光大之,敷畅以宣布之。

凡十二印,包举幽迹,穷达玄妙,以授于老君。

老君奉而行之,上极三清,旁周无外,绵亘亿载,开导未闻,帝帝为师,方方立教,幽明巨细,靡不宗焉。

自是奕叶绍承,师师授度,上自元始,下逮兹辰。

故受道尊奉,其为度师乎。

度师之师,日籍师。

籍者,嗣也。

嗣籍真乘,离凡契道。

籍师之师,日经师。

经者,由也。

由师开悟,舍凡登仙。

三师之重,媲于祖宗。

祖宗能传之,而不能使兆致道,父母能生之,而不能使兆升仙。

奉师之道,无以过矣。

儒家在三之义,莫能及焉,钦惟三君,焕有明德,追仰尊禀,瞻慕无阶。

粤自上宾未列图纪,虽贞猷茂范,刊勒於名山,而后学门人,难披於真奥。

敢条实录,昭示将来。

辄陈小序,仍为颂述。

道弟昊兴陆甚夷己叔,道元先生休烈,但继裁短赞以纪德风。

庶劫历有终,而清规不泯有唐龙集。

庚辰中元日甲辰序。

  三师

  经师,南岳上清大洞田君,讳虚应,字良逸,齐国人也。

隋开皇中侍亲,而居攸县之西。

数里以为地,接人姻,非柄息进道之所,虽林麓清幽,亦舍之而去,迁于岳中。

君禀灵纯粹,夙蕴天和。

绍妈水之灵源,纂重华之孝德。

其后拥未於紫盖峰之束南层岩之下,躬耕稼穑,致养於亲五十余年,晨夕无怠。

虽欲披榛访道,匿景寻真,而肃恭温清,罔敢自适洎圣。

善委蜕,乃周游五峰,放志长往。

唐龙朔年中,与隐仙何君相遇,默传其道,自此姻萝、泉石所止忌归,由是山门居无定所。

州牧田侯遐迎道德,於岳观殿束构降真堂,田千乘诸葛黄述赞于壁,以旌玄德。

先生时憩於兹,弘道传法。

所授上清大洞,自贞一先生传天师薛君,薛君以传先生。

先生钻承玄要,深臻道域0 .涉历云水二百余年。

虽寒暑迁贸,而寿纪莫穷,至今诸笔游人,往往有见之者。

斯则瑶宫、问洞必有所宴居,仙秩、真阶必有所扬历。

但尘凡厦隔,不可得而详焉。

先生门弟子达者四人,柄瑶冯君惟良,香林陈君寡言,方瀛徐君灵府,元和中,束入天台山,随方宣教,宪宗皇帝诏征不起。

广成先生刘君,犹居岳下,武宗皇帝征为天师,入国传道。

今江浙三洞之法,以先生田君为祖师焉。

  赞曰: #

  皇皇至道,无名之朴。

惟希惟微,匪清匪浊。

昭昭吾祖,超然先觉。

默而得之,学无所学。

妈川启祚,齐国承华。

乐道箪.食,横经绛纱。

枇糠簪绂,宾友姻霞。

躬耕致养,尽孝于家。

深隐岩肩,追真林岭。

佺羡为倡,松乔共永。

世晷徒迁,我身弥静。

钦驾讽车,飞翔八景。

  籍师,天台山桐梧观上清大洞三征君冯君,讳惟良,长乐人也。

修道於衡岳中宫,与方瀛徐君、香林陈君为姻萝之友,各茸静室於中宫之侧,相去二三里焉。

其后於降真堂诣先生田君,师禀真诀,三洞幽奥,咸得参授。

元和中,束入天台山,弘宣大教。

会稽廉察、河南元积,闻其风而悦之,叔恳缄词,望云致敬,执弟子之礼。

时桐梧观自贞一先生缮修之后,绵历岁年,华殿、层楼榛芜翳苍。

三君记元戎之力,再加兴构,作上清阁、降真堂、白云亭、鲦闲院,以复贞一先生之迹,以贞一田君旧传三洞之道,行于江南,宪宗、敬宗迭降征韶,蒲轮鹤书,竟不能屈,即於华林谷创柄瑶,隐居以止焉。

於是履策寻幽,遍讨奇趣,灵墟华顶,琼室石桥,天姥桃花之源,金庭黄云之野,偷然独往,.累月一归。

自此深隐,莫知其所。

门人三洞应君夷节,玉霄叶君藏质,字含象,仙都刘君处静,金庭沈君观无,皆法叶仙枝辉映,相继盛於海内焉。

  赞曰: #

  厥初太极,是生两仪。

混沌既凿,浮竞交驰。

沂源归朴,以道为基。

天童宝录,授受于师。

液玉膏金,胎元炼魄。

登坛告帝,投披玄迹。

紫盖云迈,金庭是宅。

剪萝榛芜,中兴桐桥。

万壑岑寂,三人得朋。

制河之左,吾道斯弘。

圣主翘德,元戎服膺。

云心无着,鹤诏难征。

星步风驭,飒然上腾。

  度师,天台山道元院上清大洞道元先生,赐紫应君,讳夷节,字适中,祖汝南人,束晋居婆女金华山,.今为东阳郡人也。

开元朝高士征君庶凝之玄孙。

仍世经明,行修仕,不求达。

先生道焕太和,气蕴冲邈。

孕素灵之质,炼紫庭之才。

体至精而不缁,契谷神而无玷。

母何氏夫人,梦流星入牖,惊寤而神光在焉,因觉怀妊。

元和五年庚寅岁诞,而居然异俗,乱哺之中,不喜荤杂。

年七岁,辞亲慕道,就本郡兰溪县灵瑞观昊尊师玄素,受《南华冲虚通灵真经》及《周易》、《孝经》、《论语》,讽读专勤,五行俱下。

十三岁,备冠褐、三衣、五戒,祇禀恭修。

师友仰之肃如也。

年十五,入天台,参正一,十七佩高玄紫虚,十八诣龙虎山,系天师十八代孙少任,受三品大都功,二十四参灵宝真文、洞神、洞玄之法,二十九进升玄,三十有二受上清大洞、回车毕道、紫文素带、藉地腾天之符,旁探子史,内约玄诠,晦迩韬光,勤修妙迹。

以上清大法,自句曲陶真人传升玄王真人,王传体玄潘真人,潘传贞一司马真人,司马传南岳薛天师季昌,薛传衡山田先生良逸,田传天台栖瑶冯征君惟良,冯传先生。

奕叶降灵,蝉联至德,青林委粹,继蹑仙阶。

玉霄叶君含象、仙都刘君处静,皆同学也。

会昌三年,栖桐梧观西南翠屏岩,别建挣坛,冥心秘旨。

剪茅度水,冀厥攸居,越州观察使李公褒远慕贞规,顺风翘请,奏置院额,劝旨以道元为名。

既而息影林端五十余载,秉持大教,日无旷时。

至昊越之人,瞻香稽首,愿执巾几者,或脱履人寰,或扬名邦国,不可具载懿哉。

先生自幼及长,风尘靡杂。

摆落阴滓,峭隔常偷。

温润冲襟,真气不散。

德宇严邃,词华朗清。

每入静行斋,登坛阅录,为时致福,济物度人。

腊蜜通灵,郁有嘉瑞。

诵黄庭隐诀,吟大洞琼章。

八道望云,三元受事,徊风隐地,攀手藏天。

勤而炼之,昏旦相续。

固亦降灵垂脱,玄授真传。

虚室而钦驾潜臻,盼仰而讽车密税,先生得之矣。

闻者公侯,倾瞩藩屏,钦迎飞章。

J上闻允崇懿号,荐奉芝诏,宠锡紫衣。

虽吋世誉,初心匪惬。

先生深意,尝谓门弟子日:吾以弘护本教,不得遁世销声,道不违人,勤求可至。

玉京、金阙,泉曲、邓都,相去几何,惟心所兆。

后学之者,勉弘之焉。

以乾宁甲寅七月中会日,朝谒讫,澡沐入静,凝神如有所待。

八日丑时,恬然解化,春秋八十有五。

肢体柔和,颜状无改,《真经》所谓:上解者也。

是夕,清香满院,紫气浮空,禽乌一辰呜,山川失色。

后七日,迁神干院束北隅石室,为炼蜕之所,遵科范也。

是月四日,有神二人,羽服执简,自外而入,仪质非凡。

院中门人继往参讯,但闻昤赞之声,已失所在。

此乃灵官之所玄告也。

又五年前孟冬月,山中道士章敬玄於天台观偶瞻岩峰之上,见云物红紫,纷然有异,中有彩舟三艘,其一玉霄叶君乘之,一则方瀛刘君修然乘之,一则先生居其中,二舟飘然飞去,先生之舟在二舟之后。

果刘、叶已先升化,先生后方登遐。

益明得道之征,皇表修行之应矣。

舍遗张颖述院记,衡阳罗隐撰真赞,鸿笔铄石丽藻清词,皆当朝伟才,垂之不朽。

然而化仙之边,昭昭然未在。

贤儒之笔,顾惟孱眇,辄纪大猷。

显伫英才,别加润色。

后学弟子昊郡陆甚夷,稽首姻霞,直书其事,门人广成先生制。

  赞日: #

  道秘重玄,迹分三洞。

玉字金诀,玄此紫凤。

三景斯宝,束华所讽。

理烛昏衢,以醒大梦。

惟师懿德,摆落氛嚣。

商颂傲汉,颖曲乱尧。

八道清炼,三元默朝,修之造极,功欲乘讽。

丹霍洞台,赤城仙宇。

阐法传教,灵规妙矩。

  洞玄灵宝三师记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