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小录

南岳小录 #

  经名:南岳小录。唐李坤昭撰。二书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谱录类。

  南岳小录并序 #

  道士李冲昭述 #

  冲昭弱年悟道,近岁依师洎临岳门,频访灵迹,唯求古来旧记,希穷胜异之事,莫之有者。

成云兵火之后,文散失。

遂遍阅古碑及衡山图经、湘其地升中说,仍致诂於师资长者、岳下耆年,或得一事,旋贮筐笋。

今据所得,上自五峰、三涧、古来官观药院,至于历代得道飞升之流、灵异之端,撮而直书,总成一卷,目为《南岳小录》。

庶道倡游山,得之披览,粗知灵迹之所自云。

时壬戌岁冬十月序。

  叙岳

  南岳者《周礼职方氏》日:南岳之镇曰衡。

以其分当翼翰,光辅紫宸,钤三气之根,钧五灵之德,上列注生之宿,下符长育之功,称物平施,故谓之衡山。

《五岳真形图》云:潜、霍、庐、虱、麻、玉笋、洞阳、小伪、九疑、罗浮等十山为之佐命。

复有神仙圣境日朱陵洞洞天也。

又云:山禀灵气,时有异人。

又《福庭志》云:朱陵之天,周环七百里,七十大峰,有五小峰,有二坛:露光、青玉。

学道居此,度世上。

又青玉坛、洞灵源光天坛,悉是福。

五岳作镇,皆有高真统治,盖以导云雨,养万物,惠群生者也。

  五峰

  祝融峰 紫盖峰 云密峰 天柱峰 石凛峰

  祝融峰,去地高九千七百八十丈,在诸峰之北,最高,拥诸峰而直上。

有祝融庙基及青玉坛、光天坛、白璧坛、雷公池、风穴、仙梨树、上清院基,峰之束南有李泌书堂。

  紫盖峰,去地高四千五百丈九尺。其形嵯峨,有似麾盖,因以为名。上有仙人池、七真阁,下有紫盖院基、王氏药堂。

  云密峰,昔夏禹治水,登此峰立碑,纪其山高下丈尺,皆科斗文字。

近代樵人或有遇者。

其碑至灵,隐而不见。

又有禹溪及隐真平、断石源、朱陵洞、丹崖,仙人石室存焉。

  天柱峰,其形似柱,因以为名,亦名柱括峰。下有魏夫人石坛,或云魏夫人在此处得道。

  石凛峰,远望如仓凛,其上方阔十丈,传云傍通洞府。

昔有洞门观,胡浮先生常乘白豹游之。

又有小石凛峰,下有舜庙,又有华盖、的蝼、掷钵、回鸦,皆小峰之数。

  三涧

  灵涧 寿涧 洞真涧 

  灵涧,以其通於仙源而多灵药,是有其名。出紫盖峰西,逾圣寿观,合寿涧,南下岳观,分注平野,及有洞真涧。

  司天霍王庙 #

  司天霍王庙,在岳观前,去观百余步。

本以南方属火,配神曰祝融。

玄宗封为司天王,以配夏享。

有庙令、司人。

本庙在祝融峰上,隋代迁移,废华薮观而建立。

今祝融峰顶有古庙基存焉。

  真君庙 #

  真君庙,在岳观之束五十余步。

本与司天王同庙各殿。

开元中,司马天师上言:五岳洞天各有上真所治,不可以血食之神同其雩祀。

既协圣旨,爰创清庙是岳也。

启夏之际,洁斋致醮,兼度道士五人,长备焚修酒扫,即开元十五年五月十五日明制也。

《五灵经》云:佐治者九人,从吏三百人,羽卫官三万人,为国家祈真请命之地。

《上真记》云:太虚真人领南岳司命,即炎老君也。

潜山真人鲍君副治,霍山真人韩君佐治。

金华真人黄君初平、天柱真人左君元放、南霍真人郑君思远、霍林真人许君瑛、丹霍真人周君阳、紫虚元君魏夫人华存,并居佐命之曹,昊越楚蜀之会,皆当司察之。

  衡岳观 #

  衡岳观,在华盖峰下。

按旧碑,晋太康八年,徐真人灵期、邓真人郁之建置,梁天监二年周真人静真再加弘茸。

武帝赐三百户庄田充基业。

至隋大业八年,诏请蔡天师法涛、李天师法超住观焚修,兴行教法。

其衡州府库田畴什物,并赐观资用。

唐贞观二年,太宗重书额,请张天师惠朗度道士四十九人为国焚修。

高宗弘道元年,请叶天师法善封岳,辟方四十里充宫观长生之地,禁樵采,断畋猎,罢献琛,以为常典。

观内有田先生得道降真堂,刘天师真堂,后有尹真人上升坛。

其观碑文,隋学士曹宪撰,今见存焉。

  招仙观 #

  招仙观,按旧碑文,曰:肇基刘宋,分宇萧齐。

又别传,晋咸亨间徐真人建置。

至齐元兴元年七月二日,有住持升玄道士张昙要乘鹤白日冲天,其夜雷电激吼,天地震动。

今观后约一里地有朝天香坛存焉。

唐贞观二年,萧天师灵护,庐陵人,时在岳,招仙观乱后荒冻,天师素能点化之术,遂点化黄白之物,投外藩转钱物而创观宇。

不数年,克致完合。

贞观五年,建寻真阁。

  九真观 #

  九真观,按碑文,晋太康中邓真人建置徐真人祠。

唐开元年中,有王天师仙乔。

初,天师为行者,道性冲昭,有非常之志,因将岳中茶二百余弗直入京国,每携茶器於城门内施茶。

忽一日,遇高力士,见而异之,问其所来,乃.日…某是南岳行者,今为本住九真观殿宇破落,特将茶来募施主耳。

於是力士上闻,玄宗召见,嘉叹久之。

问日.一尔有愿否?对日:愿郁郁家国盛,济济经道兴。

上深加礼焉,俾於内殿披度,厚与金帛律置,令归岳中修创观宇。

不数年而完全。

道行逾高,声流上国,寻有韶命,封为天师,乾元二年三月三十日得道。

  又有薛天师季昌,本绵州绵竹县尉,在京舍官入道,志操不群,将归南岳,上闻玄宗。

玄宗嘉之,亦厚颁金帛,上命笔赋诗送赠,有序曰:炼师初解簪杨,柄心衡岳,及登道录,慨然来兹。

愿归旧居,以守虚白,不违雅志,且重精修。

忽遇灵药,志人时来城阙也。

乃赋诗一首,宠行云尔。

诗日:洞府修真客,衡阳念旧居。

将申金阙要,愿奉玉清书。

云路三天近,松溪万籁虚。

犹期传秘录,来往候仙舆。

后封天师。

天师又师司马天师,玄宗礼重,呼为道兄。

凡是观中什物,多是恩赐。

临行,又赠金器一百事,银器二百事,绵帛至多,皆有御札。

天师以乾元二年二月六日得道。

自离乱,后焚烧荡然,虽重修舍宇,竟未完复,唯存恩赐锺一口,重四千斤。

咸通中有王尊师(名因节)住持,道行出众,营缉至多,声达京师,为王候所重。

今在北岳,封总教大师。

观后有白云先生药堂,又有一小池,名甘泉,其泉味甘,煎茶似乳,旧日亦有甘泉院。

  西灵观 #

  西灵观,按《 图经》 云:梁天监五年建置,本女真住持。

经兵火,后未暇修营。

西有魏夫人仙坛。

开元中,有女真薛师在观得道。

又於晨溪别构道院。

每出入,常有白豹随行,游历洞府。

薛天师常诣之,不与相见。

后不知所之。

  圣寿观 #

  圣寿观,本灵夏卢尚书名藩书堂。以咸通六年抗表奏,舍为圣寿观。观内卢公真堂、坛殿俨然。又有层崖峭壁、修竹茂松,涧水潺湲,风景甚异。

  九仙官 #

  九仙官,本张真人(名始珍)所居。

有石坛,方阔丈余。

梁天监三年,有仙者八人迎张真人於石坛上,同升天去。

咸通九年,衡州刺史史□ 观奏置宫额,十年十月劝下,宜依所奏行之。

  中宫

  中宫,本梁朝王真人灵与修行上升之处。又大历年,李得琳先生居之得道。

  元阳宫 #

  元阳宫,本晋朝陈真人兴明修行上升之处。

  上清官 #

  上清宫,本徐真人灵期修行上升之处。大历七年,有玄和先生张太空居之得道。又大中元年,韩威仪居之得道。

  紫虚阁 #

  紫虚阁,有魏夫人仙坛,高一丈二尺,上圆平,约阔一丈,亦名飞流坛。

传云夫人自抚州乘龙飞来至此。

夫人,晋太尉舒之女,讳华存,号上真紫虚元君,有台阁,仪像俨然。

又云晋咸和年,於此修道。

又北去半里,有神溪投龙潭,每修斋毕,投金龙於此。

  石室隐真宫 #

  石室隐真官,大历年中,广成刘先生玄静修行之处。

行三五步冈,夺虎穴而居之,名日隐真宫。

刺史韩皋出俸钱,为创会真阁。

初,先生在兹十五年余修道,莫有知者。

时因太史占之云:有真人星见,隐者在兹岳,得道应於天文。

上闻武宗,武宗遽降韶命,委本道监军使遣人责诏征召。

使人到岳遍寻,无所不至,忽一日中,使人行及中宫西南面三里余,历睑攀萝,见一石室,深邃屈曲,有住之家。

於是擘藤萝入深,乃见先生凝然而坐,中使宣命。

先生初乃佯狂,后即承命,寻赴阙庭。

诏封为帝师,号广成先生。

却复兹地,未几而羽化。

今石室有昔时镌石、为醮坛、天宝台、确磴、婴缶、暮局、茶鳌、灯台,皆就石而琢成之,今悉存焉。

  凌虚台 #

  凌虚台,昔有薛天师季昌、周尊师混污相次居之得道。

  洞灵台 #

  洞灵台,本李天师明俊居之得道,亦是福地。.

  添香台 #

  添香台,昔有女真居之得道,今〉 台及圣境存焉。

  刘根先生药岩 #

  刘根先生药岩,昔有仙人刘根居之。修行之所在九仙官之西北,颇甚深邃,亦殊异之境也。

  紫盖院 #

  紫盖院,昔有道人建置,乱后唯基址存焉。

  白云先生药堂 #

  白云先生药堂,在九真观西。开元中,司马天师承祯,本号白云先生,后授贞一先生,尝於此修行。

  尹真人坛 #

  尹真人坛,在岳观北百余步,真人讳道全,上升之处。

  田先生药岩 #

  田先生药岩,在中宫束面百余步。先生讳良逸元和中修行於此,后得道。

  北帝院 #

  北帝院,在岳观东北,去观三里。昔有女真侯炼师居之修行,勤於香火,后亦得道。

  洞真瀑布 #

  洞真瀑布,在招仙观北,去观三里,瀑布如帘,垂及亭台。

碑文纪其胜异。

上有朝天坛,昔日张真人昙要上升之处,又下有投龙潭,每修斋毕,投金龙於此也。

  王氏药院 #

  王氏药院,咸通问有术士王生居之。有茂松修竹流水周远,及多柜树荼园,今基址存焉。

  光天观 #

  光天观,传云融峰院是观基。

  隐真平 #

  隐真平,在云密峰之中,坦然而平,方阔五里,是神仙遨游之所。时人寻之,少有到者。

  断石源 #

  断石源,在隐真平。

水源有石,高数丈,阔数尺,而中断,上有镌字云:此有丹砂水,如乳而甘香,有人得掬饮之,可寿至千岁。

寻游者到此问,唯闻石下有流水之声,在左边听、即落右边,在右边听即落左边,罕有得者。

  朱陵洞 #

  朱陵洞,即三茅洞天,在九仙宫正西三里。有石岩,下有平石,方二丈是旧时投金简之所。传云朱陵洞之束门也。

  前代九真人 #

  出九仙宫碑旧有九仙殿。

  陈真人兴明,居元阳宫。晋武帝大始元年三月一日上升。

  胡浮先生,姓施名存,居洞门观西峰构虚阁,晋惠帝永康九年四月上升。

  尹真人道全,居岳观溪,晋怀帝元嘉元年正月九日上升。

  徐真人灵期,居上清宫,宋元徽二年九月九日上升。

  陈真人惠度,居古玉清宫,齐武帝永明二年五月十三日上升。

  张真人昙要,居招仙观,齐延兴元年七月三日上升。

  张真人始翰,居九仙宫,梁天监三年七月十三日上升。

  王真人灵舆,居中宫,梁天监十一年七月十三日上升。

  邓真人郁之,字玄寂,居洞门观,梁天监十年十二月三十日上升。

  又有双袭祖、双子辨二人相次得道。

  唐朝得道人 #

  在岳一十四人。

  敖先生景童,天宝十七年七月三日得道。

  萧先生灵护,弘道三年八月十五日得道。

  李天师思慕,天宝十四年八月廿六日得道。

  何尊师,隐其名,天宝二年十月十五日得道。

  薛天师季昌,乾元二年二月六日得道。

  王天师仙乔,乾元二年三月三十日得道。

  傅天师待仙,乾元三年十一月七日得道。

  董先生秦仙,大历元年十一月六日得道。

  玄和张先生太空,大历七年二月八日上清宫得道。

  李先生德琳,大历十二年九月五日中宫得道。

  田先生良逸,元和六年正月七日在降真院得道。

  广成刘先生玄静,大中五年五月十一日得道。

  周尊师混污,会昌二年正月得道。

  韩威仪,大中元年上清宫得道。

  田先生有弟子陈征君、冯征君、张征君三人,不就征,皆於天台山相次得道。

  真君传 #

  汉中垒校尉刘向撰

  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

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

数往昆仑山中,常止西王母石室中。

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俱去。

至高辛时,复为雨师焉。

  王母者,神人之面,蓬发戴胜,虎爪善啸,岩居,名王母,在昆仑之墟焉。赞日:

  渺渺赤松,飘飘少女。接手翻飞,泠然双举。纵身长风,俄翼玄圃。妙达坎巽,作范司雨。

  田先生写真赞 #

  蒙谷子诸葛黄撰

  田先生,实衡之攸民,问世所出,天然真气,生而知道。

醇孝养亲,得混朴自然之理。

言貌不饰,裘褐垢弊。

侯王礼重,我亦不荣。

陀隶给轻,我亦不陋。

驱役鬼神,意往即至。

一入衡岳,瑜五十年。

九百门人,皆是轩冕。

请为法主,一作帝师。

广成先生是也。

即先生之道,其可知也。

仪形可质图写存焉自始及今未有称述黄承其阙序以赞云:

  灵根独秀,真人问生。仙非积学,道乃天成。汪汪德貌,落落神情。兹形如在,犹可作程。

  南岳小录竟 #

  #1『 史】 字疑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