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赤松山志

金华赤松山志 #

  经名:金华赤松山志。南宋倪守约撰。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记传部。

  金华赤松山志序

  余自龄龄,慕希夷氏之风,觊为葛天氏之民,家寓松山之左,耳所闻,目所见,凡赤松子二皇君得道之由来,虽未能详知而历贯,亦已默契乎胸中矣。

遂舍家辞父母,来投师资。

粤自承恩备冠裳末数,积今四十余年,晨香夕灯,未尝敢懈。

每静坐丹晨靖中,无他念想,惟恐灵踪仙迹无以启迪后人耳。

家山旧有刊本事实,岁久而磨灭不存。

余日:既为二皇君之子孙,忝冲和先生之余裔,其可使祖师之道不显乎?乃采摭源流,举其宏纲,撮其机要,定为一编,号日赤松山志。

俾来者有可考焉。

若夫神仙传记之所录,经典碑铭之所载,父老之所传,风月之所咏,观乎此则不待旁搜而后知之也。

愒曰:挂一漏万,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则负罪其奚以文。

松山羽士竹泉倪守约序。

  按《传记》云:郡人徐氏遇而得仙。

徐氏,今日壶天真人,弈棋之所,今日棋盘。

其所由来者,渐矣。

真人既遇,赤松子乃隐匿名字寄迩於上霄,优游洞天之左而修炼,灵元卒。

能乘云御气,宾于帝庭,真人既不眩世,故时代亦不可考。

然流福一方,民到于今受其赐。

修炼之所,今日壶屏,亦日徐公壶。

真人之祠宫中及棋盘壶屏俱有祠焉。

凡遇祈)梼守宰,必迎奉香火,求请圣水。

每岁,一郡士民祭祀,日以为常。

  金华赤松山志 #

  二皇君 #

  丹溪皇氏,委之隐姓也。

皇氏显於束晋,上祖皆隐德不仕。

明帝太宁三年四月八日,皇氏生长子,讳初起,是为大皇君。

成帝咸和三年八月十三日,生次子,讳初平,是为小皇君。

二君生而颖悟,俊拔秀耸,有异相。

小君年十五,家使牧羊,遇一道士,爱其良谨,引入於金华山之石室,益赤松子幻相而引之。

小君即炼质其中,绝弃世尘,追求象罔,且谓朱髓之诀,指掌而可明。

上帝之庭,鞠躬而自致,积善累功,瑜四十稔。

大君念小君之不返,巡历山水,寻觅踪迹而不得见。

后於市中复遇一道士,善卜,就占之,道士日:金华山中有牧羊儿,非卿弟耶。

遂同至石室。

此亦赤松子纪相而引之。

兄弟相见,且悲且喜。

大君问日:羊何在?小君日:近在山束。

及大君往视,了无所见,惟见白石无数。

还谓小君日:无羊。

小君日:羊在耳,但兄自不见。

便俱往山束。

小君言叱咤,於是白石皆起,成羊数万头。

今外羊山即是其所。

大君日:我弟得神通如此,吾可学否?小君曰:惟好、道便得。

大君便弃妻儿,留就小君,共服松脂、狭苓。

至五千日,能坐在立亡,日中无影,有童子之色。

修道既成,还乡省亲,则故老皆无在者。

今石室之下有洞焉,盖二君深隐之秘宫也。

二君以服脂苓方教授弟子南伯逢等,其后传,授又数十人得倦。

《神倦传》日:二君得道之后,大君号鲁班,小君亦号赤松子。

此盖二君不眩名惊世,故诡姓遁身,以求不显。

此乃祖述赤松子称黄石公之遗意也。

一一君道备於松山绝顶,为炼丹计,丹成,大君则鹿骑,小君则鹤驾,乘云上升。

今大篑山即是也。

二君既仙,同邦之人相与谋而置栖神之所,遂建赤松宫,偕其师赤松子而奉事焉。

召学其道者而主之。

自晋而我朝,香火绵滋,道士常盈百,敬奉之心,未有涯也。

按仙录:南岳衡山j太虚真人得道处,玉帝命小皇君主之,?赐神姓崇名当,号司天,主世界分野神‘孝庙淳熙十六年,封大君为冲应真人,小君为养素真人。

理庙景定三年,.加封大君冲应诤感真人,封小君养素诤正真人。

倚欤休哉,大道流行,正教恢阐,福庇于委,垂千万年。

  丹类

  遗丹

  夜遗丹记》云:二皇君炼丹成道而上升,丹宠故基与井俱存,遗丹在山-.变现不常,或大或小,或近或远,人多目击,不可数举。

丹山遇夜及昏,或阴晦,或,烟雨,必霏霏如日出光,岂非遗丹之洞焕欤。

今略摭一二言之。

守山道士昊奉师常畜白鹦伺晓,一日闻鹦惊呜,举首视之,乃啄一物,微似弹丸,有五彩光,即以合格之,亟招同袍作礼,及偕来启合,丹已去矣。

又守山道士沈应符至更初,见窗外光彩闪烁,遂开户视之,有物大如鹦子,其光渐远,又即前,其光愈远。

复归户,其光照窗如初,殊不知山神诃护,可远观而不可亵饭焉。

  丹宠

  宠如三级,坛上有丹鼎。

  丹基

  在丹山太清殿之左,以真阳所聚,遇雪不积,草木不萎。

  洞穴类 #

  洞元洞天 #

  系三十六洞天。

亦名金华洞天,与赤松山相接,分上中下三洞。

上曰朝真,中日冰壶,下日·双龙,奇伟峻拔,岩穴奋踞,风云凝互,气势磅砖。

上逼牛千之辉,下接罗浮之豚。

上洞有石真人,俨然临跨,莫测端倪。

中洞有水帘直下,寒玉横飞,其问有石像石笋等,按之仙经,知其有异山神守卫,不通尘边。

下洞有石龙虎狮象麟凤钟鼓之类,难可枚数。

又有雪山等处,鄱阳汤中曾有诗曰:金堂玉室相掩映,珠帘翠箔谁寨开。

盖以洞中有动用什物室宇户牖故也。

下洞门极低,非舟不可入。

既入非烛不可见。

此洞天,元系赤松所辖、据《博异志》云:皇氏兄弟得道游止之地。

《洞天福地志》云:郡人皇氏於此学道,凡投告龙简必至焉理庙嘉熙间,祈嗣告盟於此,宫中有御醮青诃碑可考。

  优游洞 #

  在上霄,去宫十里,去壶屏一望之隔,洞门高五尺许,入门则高广二三丈,自左升梯而上,又於上扶梯而入其中,举而视之,则虚旷如大厦,数十问之广,又出於三十六洞天之外。

烟霞交锁,石髓流英,父老所传,则曰:壶天真人所治之区。

二皇君校籍之所。

潜斋王公茔亦留题曰:上霄非晚出,烟霞寄孤娇。

青r既郁郁,白乳仍嚼嚼。

徐真人有祠其侧。

  石室洞 #

  在螺狮岩之侧,即赤松子引小皇君入山修道之所。上则石室,高探丈余,方广相等。洞在其左,自二皇君得道之后,洞门深锁,人不可到。

  山类

  金华山 #

  周回数十里,即赤松山是也。

《抱朴子》云:此地可以居神,兔五岳洪水之患。

汉三十代天师虚静先生张君好善,尝一游历,慨慕赤松子之风,二皇君之迩,乃留咏曰:家在白云中,约住赤松子。

揭来此山游,龙虎镇相似。

金华莫外求,黄芽已如此。

  炼丹山 #

  高数千寻,去宫五里,自宫左循坦途而去,至山下度小桥,由峻岭而上。

其上平旷,景物不凡,一望数百里,近在目睫。

盖二皇君炼丹之所。

其上有庵,岁差道士主之。

丹光洞焕,辉润草木,山中凡可以为药者三百余种。

梁沈约为本郡太守有诗纪之:朋来握石髓,宾至驾轻鸿。

都令人径绝,唯使云路通。

绍兴问降香祈福於此,其下有倦田,凡一二里,细碎不成片段,远望高下若阶级,相传以为二皇君植灵苗胡麻之地。

自五代以来,尝以种香黍,每岁必以进贡。

唐本观道士舒道纪有诗云:至今丹井水,香满此山田。

后因杂种五谷而此田所出不复可进矣。

  卧羊山 #

  周迥数里,其高数十寻,正与赤松宫相对,即小皇君叱石成羊之地。

其上石羊现役,无常山神诃护,不容凡人有所希觊。

林木茂盛,深不可入。

东坡先生尝有诗赞之曰;先生养生如牧羊,放之无何有之乡。

止者曰止行者行,先生超然坐其傍。

挟册读书羊不亡,化而为石起复僵。

流涎磨牙笑虎狼,先生指呼羊服箱。

又太学博士三山郑士懿来此,曾有诗日:见羊疑是己叱石,见石翻疑未叱羊。

非石非羊何所见,这些意思难商量。

  大篑山 #

  在宫之东,一里而近,乃二皇君飞举之地,俗呼为堕坠山。以山势自壶屏奔龙而下,蟠结于此,岌岌其势故也。

  圣石山 #

  在卧羊山左宫之南,其山相对,隔溪皆田也。

向有十数巨石在田中,其广数围,妨碍耕作,乃璹于二皇君,次晓则石已飞过山傍,众叹神异,指为圣石。

二皇君差仙官主之。

  螺蛳岩 #

  在石室之左,其言内窍通于石室。洞外有略窄之形,内有空洞之象。岩势盘折若螺蛳,就以为名。

  刘道岩 #

  在螺蛳岩之左,昔有学道者刘道人於此得道而去。

  壶屏

  在悠游洞之左,壶天真人修炼之所。此地实处,履之空空有声;虚处随足陷,没不可举。

  水类

  小桃源 #

  在宫之侧,宫内自左庙可问桃源之律,沂流而前,泉石相搏,无风而涛。

行且百步,有亭日:物外酒又百步,横必涧为侨,榜日:111 峡。

惊涛怒号,前莫知所穷,后不见其所止,殆一舆尘世相隔。

过盘石,临浚流,不特与物外异,亦与三峡异。

横绝一小桥,有亭在大石土曰:石泓。

又诉而上,潺湲不竭,度蒙石而后可,据槁梧而坐一j 丹山可由兹而上,此乃二皇君三元八节邀集群仙姣籍之所。

山中人早行,尝有闻如宫俯考掠声,迟明寻觅,则又杳无所见。

昔有柄碧御风泠然等处,今不复存。

东库召先生有记,以纪其胜。

  丹井

  再丹山左隅,二皇君得道将欲飞毕,乃伪石屏上有石荷,盖与宠相类。

奉所事石老君於内而埋井中,不使后人知神仙果迹乃井所在,却以他井代之。

其泉专厦不个,可以治病,神济无方。

后有慢道者厌触之,其泉不通,此井自塞,守山道士方以井闭为惧,二皇君乃亲绛指示,故井因忽不见,亟鸠工掘土则见,所藏老君在宠中,颜色严古,冠裳坐宸,皆肃整,殆若天降。

众共惊愕,乃奉祠于太清殿。

今之丹井实故井也。

梁国葛惟肖乃稚川耳孙,有诗纪之日:炼厥紫河车,汲此太阴精。

铅男沈玉洞,汞女隐金城。

盖为是也。

  圣石湾 #

  在宫前送客亭下,圣石山之左,中有圣石屹立不动。壶天真人曾豢龙于此。

  清水潭 #

  在宫之右,过情亭之前。

昔有一大石羊在此,神仙恐为凡人所得,其羊竟衷入潭中而不可见。

皇佑问,洪水冲倒锺楼,钟亦衮入其中,竟失其所,至今凡遇风清月白之夜,闻其下铿金

  琳琅之韵,以合步虚之节。

  宫宇类 #

  宝积观 #

  即赤松宫。

按观碑目二皇君因赤松子传授以道而一得仙,同邦之人议日:昔崆峒访道,帝王有顺风之请濑,乡立祠桑梓,置栖神之所,兹为胜地可得忽□ ,遂建赤松宫。

  真庙大中祥符元年始改今额,宫· 与外羊山相对,宫前有二派水合为一流,其一自上霄而下,其一自棋盘穿小桃源而下。

宫内由左麻而上,可问桃源之津,由右应而入,可寻濯缨枕流之胜。

又数步,可坐过清亭而观漱玉,徘徊宫厅可览骚人胜士之风月,朝廷所降御书及石刻并诰劫等,见奉安于宸翰堂。

宫中自冲真董先生立名於东京中太乙而显道,振宗代不乏人,自紫虚黄先生重兴观业而规矩.一新。

  金华观 #

  在双龙洞侧,掌三洞香火,元系赤松下观。

  云巢庵 #

  在丹山上有屋数十楹,宫中岁差道士往主之,非惟巡掌形胜,士夫扪松萝而访仙者,则傧相游览焉。

  太清殿 #

  在丹山上云巢之侧,今奉事石老君香火。

  二皇君祠 #

  在大篑山下,守宰谒告必至焉。范浚有诗云:灵祠千古余真迹,祠下老松高百尺。倦子骑鲸去不归,几回借问山中石。

  壶天真人祠 #

  在优游洞前,一在壶屏,一在棋盘,一在宫内,梼祈不绝。

  圣石倦宫祠 #

  在圣石湾左,守掌圣石。按《 谶记》 云:此石乃金宝所化,能现光彩,故二皇君令仙官主之。

  丹山仙官祠 #

  在丹山上云巢庵之侧,每遇丹光吐纳,必由于兹民有祷祈,动无不应。凡有登丹山而不加敬者,必有彰报之验,而俾降估道之心。

  云台观 #

  在城西十里外,名日鲍星,元是罗仙姑兄弟二人修道之庵,曾遇白衣仙人而不火食。

.继有何仙姑兄弟二人复绍此庵,请牒为女冠,亦八十余而化,后赤松主首移请兰溪,废额以隶属赤松下观云。

  凝神庵 #

  在城西十里外,去溪陂塘一里,乃朱宗师退修之地。

宗师勇退观事,结庵于此以奉父母,香火誓绝人事而户外之屦满乡寓多访焉。

潜斋王公茎有诗咏之:抛却林泉趣,卓庵临近村。

两窗吞日月,一室养乾坤。

菊露秋篱重,松风午枕暄。

蒲团数胎息,不肯学傍门。

后数年遭遇理庙,赐凝神斋,高士遂以为名,其后又复得御书,凝神二字因以为额。

  人物类 #

  舒先生 #

  先生名道纪,唐代人也。

生长於姿,为赤松黄冠师。

存心养性之外,惟以文墨自娱。

名公递相推敬游历江湖,在处寄其风月之章,时有荐之于朝而六用之,则又拂袖而去,若将晚焉。

埋光铲彩不求名声,自号华阴子,常与禅月大师贯休为莫逆交,日夕瞻仰二皇君之祠,若意交神会,人莫测其遇与不遇也。

曾有诗日:松老赤松源,松问庙宛然。

人皆有兄弟,谁共得神仙。

双鹤冲天去,群羊化石眠。

至今丹井·水,香满此山田。

其后亦却食,不疾而化。

又数年有於赤城见之者。

  冲真董先生 #

  先生名惟滋,好学惊文,不事生业。

隐寄赤松,饵悟经品,思通神会,时贵以先生名,荐之于神庙,召试诸经理义敷畅,上悦,赐度牒为赤松黄冠师,继赐冲真师号及紫衣。

未几,掌东京中太乙事及哲庙,元佑问乃丐归家山,上嘉之,复劫领宝积观事。

  紫虚洞灵黄先生

  先生名彦达,字行可,本郡人,其家去宫二十里。

紫虚洞灵,其师号也。

博学群书,精於唐宋之诗。

遇至人授以秘卫,於是诸大法无不参行,教人疾苦,祈梼响应,四方归向,皆目之日:黄真人。

至绍兴问主观事,凡三十余载。

一新观规,增置田亩,道行赖其休庇,至今无乏,尝置灵机堂,为修存导养计。

得暇则以琴棋自娱。

  至乐先生盛君 #

  先生名旷,字元放j武豚人也。

其母梦吞五色光而有妊,自十岁学道於金华三洞,及十五六迁寓赤松,呵咽外,喜昤咏,凡寓於物入於题者,必发而言之,有‘《华松篇》一轶→溢取金华赤松居一处之意也。

默朝内练靡所不懈。

绍兴问,因内嫔传其斩赤龙之道,高庙闻其名,韶写其容而召之,乃野入觐,上赐坐谈玄,绾于玉津园。

〞寻‘降,赐御书扇,又命其勘校道书,继而奏请如蜀之青城等处,蒙恩允,又赐空名,度牒数道以资猴粮之费。

及回,入觐上,上悦,赐至乐先生之号及金玉等物,谢恩还山,遂於宫中卓一小庵,日.□迎旸先生。

尤精於易时与鹤山刘大辩讲析,其中又於所泊处,命日:至乐。

窝愈默修炼,尝独吟曰:刊名紫简群魔宾,扶桑旸谷奏玉晨。

控驾三素辅斓宸,敢忘南岳魏夫人。

年七十余,跌坐而化。

  冲和先生周君 #

  先生名大川,字巨济,号澄斋,本郡人也。

自幼入道,潜心宗风,承恩后有术者相之曰:此人必可一言悟主。

及年,德俱备,宁庙闻其名,乃韶入觐,馆于高士堂,寻奉万寿香火,上甚礼貌之,乃为家山申请免和买杂敷,仍立山门道正司。

又数年,谢绝软红归养故业,众又挽为家山主人,爱常住,毫发无欺,赡众无乏,注田负通,则捐己资而代偿,灌声载道。

若夫吟咏纡情,横琴乐道,人所不能易及也。

与通妙先生易君如刚为莫逆友。

嘉定问上犹爱念二人,俱赐象简,又俱赐先生号,所得御书见崇奉于冲和道院之御书阁。

  道录昊先生 #

  先生名养浩,平生读书不倦。

十行俱下。

游历江湖,则与云泉高士杨休文为文章友,玩弄笔砚,朝中公卿皆屈礼招致之。

绍定间文声益振,理庙闻其名召入觐,令主太乙,自是圣春弥笃宣赐不一,积阶至左街道录,年七十余而化。

  宗师朱先生 #

  先生名知常,字久道,号此山,本郡人也。

先生通儒学,明释老,平生茹素,尝日:功名不足晚我,慨从赤松子游,为黄冠师。

未半世,两住家山道,尊人服宝佑丙辰裕斋制置焉。

相公光祖以檄召主茅山玉晨。

未几,司徒高士师坦以先生闻于理庙移镇崇禧。

次年蒙恩召主佑圣观,迁左街鉴义。

凡遇雨旸,祈梼屡应,上悦,迁凝神斋。

高士开庆问鞑虏渡江犯鄂渚於是上命立坛,借阴兵助战,有验赐左街道录及象简香合杯盘钱币。

至景定四年适茅山上清经录嗣教宗师阙员,上特御笔以先生名为四十一代宗师,先生少学《易》於乡,先生卢端叔后得易说於池阳周元举,遂以见闻集为一编,进之於上,先生得易之道,知进退之机,咸淳乙丑,浩然有归志,乃於房院之后筑小庵以自娱。

  制诰类 #

  赤松凌虚真君制

  劫:道无方体,供物之求,兆见机祥,发於感忽。

赤松真君,纪于倦录,神农之师,雨赐并时,有求必应,一方所仰,千载若存,祇答灵休,用伸茂典可加,号赤松凌虚真君。

  元符二年制 制在台

  二皇君诰 #

  劫:黄老之学虽以虚无为主,澹怕为宗,而原其用心,实以善利爱人为本。

初起真君、初平真君尔生晋代,隐于金华,叱石起羊以为得道之验,汲井愈疾益广救人之功,归然仙宫,赫尔庙貌,一方所侍,千载若存。

束阳之民合辞以请,其按仙品,崇以美名,缅想灵许,鉴吾褒典。

  初起真君可特封冲应真人。

  初平真君可特封养素真人。

  淳熙十六年六月十七日

  加封

  劫:至真之妙防於庄老之论,神仙之事,盛於秦汉以来,然超乎冥漠之无形而邈若昭彰之有验,第一位冲应真人,第二位养素真人,惟尔兄弟流芳史书,石叱而能起成形,丹存而尚留遗焰,驾雾腾云则若恍若惚,祈晴梼雨则感随通。

至今宝积之祠起敬金华之地,宜加徽号以称真风。

  第一位冲应真人可特封冲应冷感真人。

  第二位养素真人可特封养素诤正真人。

  景定三年十二月十日

  碑籍类 #

  碑

  老君圣像碑 #

  二皇君拙关碑在二皇君祠

  真武戒世碑在真武堂

  御书兰亭碑 #

  御醮碑 #

  御香碑在宸翰堂

  宝积观碑张虚静先生撰

  三清殿碑路说撰

  遗丹记碑 #

  遗丹赞碑并厉茔撰

  会仙阁记碑 #

  赤松山碑李阳冰书

  长生碑唐咸成四年立

  阴符经碑 #

  小桃源碑 #

  物外碑 #

  洗耳碑并虞似良书

  太上感应篇碑 #

  青云阁记碑并在青云阁下

  名公游山题咏碑不可计数散在廓应及官院并

  诸房院等处 #

  檀信长生斋碑 #

  檀信远日斋碑并在西弃

  劲赐宗师碑在此山道院

  文籍

  赤松子中诚经在冲和道院

  霍如庵参同契在瞻翠阁

  注太上感应篇在青云阁

  经进易解在此山道院

  金华赤松山志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