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灵验记

道教灵验记 #

  经名:道教灵验记。唐末五代杜光庭编撰。十五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传记类,参校本:《正统道藏》太玄部,张君房编《云笈七签》。

  目 录

  序

  宋徽宗御制 #

  杜光庭撰

  卷一

  宫观灵验 #

  饶州开元观验 #

  兴元北逢山老君观验

  洋州素灵宫验 #

  上都昭成观验 #

  青城山宗玄观验

  城南文铢台验 #

  蜀州紫微阁验 #

  成都青羊殿验 #

  亳州太清宫验 #

  昌明县孟津观验

  卷二

  宫观灵验 #

  周真人上经堂基验

  南岳魏夫人仙坛验

  洪州铁柱验 #

  广州莒蒲观验 #

  青羊肆验 #

  益州龙兴观取土验

  静福山分界验 #

  刘将军取束明观土验

  乐温三元观基验

  李福相公修玄元观验

  韦皋令公修葛琐化验

  果州开元观验 #

  开州新浦花林观祥异验

  卷三

  宫观灵验 #

  刻县白鹤观蝗虫不侵验

  明州大宝观山水不侵验

  金州盘龙观野火不侵验

  东川置太一观验

  均州白鹤观野火自灭验

  安邑崔相梦潜丘台观验

  刘瞻相梦江陵真符玉芝观验

  李蔚相修汴州玉芝观验

  郑畋相国修通圣观验

  段相国修仙都观验

  整屋县楼观验 #

  卷四

  尊像灵验 #

  南平丹鳌台金铜像验

  蜀州天尊碑验 #

  唐兴堰石天尊验

  常道观铁天尊验

  木文天尊验 #

  什郁县兴道观铁像天尊验

  洪州信果观木天尊验

  彭州三台观铁天尊验

  青城山丈人真君验

  云顶山铁天尊验

  洵阳望仙观天尊验

  苏鹄偷尊像验 #

  卷五

  尊像灵验 #

  张仁表太一天尊验

  袁逢太一天尊验

  李邵太一天尊验

  孙静真救苦天尊验

  启灵观天尊验 #

  白鹤庙茅君像验

  合州庆林观尊像验

  蜀中唐兴县芝草天尊验

  唐兴县天尊现验

  益州唐隆县大通观验

  梓州飞乌白鸦观验

  卷六

  老君灵验 #

  蜀州壁画老君验

  京光天观黑髭老君验

  终南山玉像老君验

  玉局化玉像老君验

  板州石壁成纹自然老君验

  蜀州铁老君验 #

  三泉黑水老君验

  昌明县灵集观铁老君验

  骆全嗣遇老君验

  崔齐之遇老君验

  赖处士说老君降生事验

  卷七

  老君灵验 #

  贾湘事老君验 #

  龙鹤山老君验 #

  龙瑞观老君验 #

  许述事老君验 #

  沈莹事老君验 #

  萧山白鹤观石像老君验

  天台观老君验:

  杨闹儿梦老君验

  勾道荣铸金老君验

  杨文简老君赐金验

  卷八

  天师灵验 #

  昭成观天师验 #

  刘存希天师帧验

  龙家楼上孙处士画天师验

  蜀州天师井验 #

  陵州天师井验 #

  皇甫洽事天师验

  李瓖梦天师验 #

  邛州赵可言事天师验

  谢贞见天师授符验

  刘方瀛天师灵验

  卷九

  真人王母将军神王童子灵验

  明州象山县门陶真人画像验

  西王母验 #

  黄魔神救萧李二相公船验

  湖州青龙君验 #

  荆南开元观南帝神验

  青城丈人真君示现验

  罗真人示现验 #

  嘉州飞天神验 #

  乾元观四天神王验

  丈人真君山摧出水验

  襄州龙兴观神王验

  襄州北帝堂验 #

  卷十

  经法符箓灵验 #

  李昌遐念《升玄护命经》验

  崔昼《度人经》验

  孙元会《天蓬咒》验

  孙循《保命经》验

  姚元崇女《九天生神章经》验

  王道坷《天蓬咒》验

  王清远《神咒经》验

  卷十一 #

  经法符箓灵验 #

  何道璋遇《上清经》验

  仙都观《石函经》验

  襄州城角铁篆真文验

  陆含真水星石符文验

  玄武楼北真文验

  刘迁都功录验 #

  玉霄叶尊师符‘验

  贾琼受《正一录》验

  李玄礼《护命经》验

  尹言《阴符经》验

  高相《三皇内文》验

  张乾曜《天蓬咒》验

  赵业授《正一八阶录》验

  卷十二 #

  经法符箓灵验 #

  僧法成改经验 #

  僧行端改《五厨经》验

  杜简州《九幽拔罪经》验

  曹嘉《道德经》不焚验

  崔公辅《仙都经》验

  曹敷《天蓬咒验》

  邓老《枕中经》验

  张正元《大梵隐语》验

  陈太清《度人经》验

  甘玫《神咒经》验

  张融法线验 #

  姚生《黄庭经》验

  卷十三 #

  钟磬法物灵验 #

  青田县清溪观钟验

  宗玄观钟验 #

  太平观钟验 #

  眉州彭山观钟验

  爰赤木古钟验 #

  玉霄宫钟验 #

  开州龙兴观钟‘验

  施州开元观钟验

  洪州许真君钟验

  天师剑验 #

  张让黄神越章印验

  范希越天蓬印验

  越州上虞县延庆观钟验

  卷十四 #

  斋醮拜章灵验 #

  陈武帝黄录斋验

  隋文帝黄录斋验

  唐高祖醮宗圣观验

  高宗三川投龙验

  玄宗大宝观投龙验

  玄宗昭成观斋验

  玄宗拜黄素文验

  僖宗金录斋祈雨验

  僖宗青城斋醮验

  僖宗封青城醮验

  叶法善醮灵验 #

  刘图佩录灵验 #

  卷十五 #

  斋醮拜章灵验 #

  李耽神咒斋验 #

  张合奏天曹钱验邛州成都奏钱事附

  陶隐居拜章祈雨验

  王招商神咒斋验

  杜合公黄录醮验

  籍县刘令破黄录斋验

  程克恭拜章祈雨验

  韦皋令公黄录醮验

  李约黄录斋验 #

  李言黄录斋验 #

  道教灵验记序 #

  宋徽宗御制#1

  夫妙道本於混成,至神彰於不测,经诰所以宣契象,宫观所以宅威灵,符录所以备真科,斋祠所以达精恳。

验征应之非一,明胯飨之无差,诚觉寤於苍黔,而彰直於善恶也。

朕顾惟寡昧,获纂隆平,荷祉福之咸臻,务齐明而匪懈,思扬妙理,普示草生。

因览杜光庭所集《道教灵验记》二十卷,其事显而要,其旨实而详。

今昔所闻,盈编而有次。

殊尤之迩,开卷以斯存。

冀永流传,俾刊方版,庶资训范,克畅淳风。

直叙厥由,题於篇首云尔。

  杜光庭撰#2

  道之为用也,无言无为。

道之为体也,有情有信。

无为则任物自化,有信则应用随机,自化则冥乎至真,随机则彰乎立教。

《经》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此明太上浑其心,而等观赤子也。

《书》曰:不独亲其亲,天下皆亲。

不独子其子,天下皆子。

此明圣人体其道,而慈育苍生也。

恶不可肆,善不可沮,当赏罚以评之。

《经》曰: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

此圣人教民舍恶从善也。

又曰:为恶於明显者,人得而诛之。

为恶於幽间者,鬼得而诛之。

又曰:为善者善气至,为恶者恶气至。

此太上垂惩劝之旨也。

《书》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此圣人法天道福善祸淫之戒也。

由是论之,罪福报应犹响答影随,不差毫末,岂独道释言其事哉,抑儒术书之,固亦久矣。

宣王之梦杜伯,晋侯之梦大疠,恭世子之非罪,浑良夫之无辜,化豕之报齐侯,结草之酬魏氏,良宵之姐驷带,郑玄之拌刘兰。

直笔不遗,良史攸载,足可以为罪福之鉴戒,善恶之准绳者也。

况积善有余福,积恶有余殃,幽则有鬼神,明则有刑宪,斯亦劝善惩恶。

至矣,大道不宰,太上好生。

固无责於刍狗,而示其报应。

直以法宇像设,有所主张。

真文灵科,有所拱卫,苟或侵侮,必陷罪尤。

故历代以来,彰验多矣。

成纪李齐之《道门集验记》十卷,始平苏怀楚《玄门灵验记》十卷,俱行於世。

今访诸耆旧,采之见闻作《道教灵验记》,凡二十卷。

庶广慎征之旨,以弘祟善之阶,直而不文,聊记其事。

  #1『宋徽宗御制』,《云岌七签》作『真宗皇帝御制叙』;『叙』丛刊本、四库本、辑要本作『序』。

  #2『杜光庭撰』,《云岌七签》作『广成先生序』;『序」丛刊本、四库本、辑要本作『叙』。

  道教灵验记卷之一

  广成先生杜光庭

  官观灵验 #

  饶州开元观验#1

  饶州开元观,旧在湖水之北,去郭一二里#2。

巨殿层楼,回轩广厦,枕湖有水阁,松径有虚亭,松竹森疏,花木秀茂。

郡人避暑寻春,为一州胜赏之所。

其后道流既少,廊麻摧损,唯上清阁大殿斋堂三门,皆在里中,民庶多葬於观地之中#3,坛殿之外,尽为墟墓矣。

大中二年,郡中夜闻千万人声,如风雷之响。

及明,见开元殿阁门堂四十余问,移在湖水之南,平地之内,其所布列,形势远近,殿阁相去,与旧观不殊#4。

太守上闻,请易其名额,以旌神异。

韶旨依旧为开元观,只改上清阁为神运阁,别命崇修。

远近归心,争舍美利,遂加缮茸,观殿鼎新。

记云:所移之地,途超二里,水越一湖,出自神功,事资圣感是也。

  兴元北逢山老君观验

  兴元北逢山老君观,即公慕化也,去南郑,隔江。

上古相传有之,云是老君化行之所。

'汉祖起师汉中。

将收散关,定三秦,差官告祭,留侯张良有笔迹,近方磨灭。

镇南将军,梁、益二州牧,张鲁理汉川,行正一之法。

别崇室宇,构坛殿静堂,临老君水源为巨阁。

水有神龙居,历代所依,每彰灵应。

太师杨守亮失守之后,再还梁城,癣署多已焚毁,征督瓦木,增置公衙。

有吏请取老君观材瓦以备公用,差吏将毁之。

乡里之人请众备瓦木之直,充赎其观。

或云屋宇多年,材瓦皆朽,不任选用。

吏拒而不听,即命工升屋。

俄有巨蛇,长十余丈,翻踞屋上,张口向之。

吏陨工堕,毙者数人,奔进而去。

太师怒,命焚之。

军士鼓噪而至,乡里言其灵,亦越起不进,去观百余步。

迅雷震电,大雨盆注,军士惊慑而还。

观今存矣。

  洋州素灵官验#5

  洋州素灵宫,云汉武帝为素灵夫人降真内殿,於太白之前,为筑宫宇,即其地也。

年代寝远,遗址仅有#6。

我唐高祖既至长安,受隋恭帝禅,是岁梦素衣神人云:我太白之主也,居素灵台,以荒毁为告。

韶访其地,特创台殿,命为素灵宫。

开元中,传天师曾奉韶,斋醮於其上。

德宗幸梁洋,欲驾幸其地,又加营饰。

由是材石之功,最为军,命其子守之。

欲毁素灵屋宇,以修公署。

工人揭瓦,皆有毒蛇居於溜中,莫知其数,竟无所措手。

以事白焉。

冯子怒,使吏焚之,曳薪灶火,而雷电大震,风雨总至。

旱吏奔骇,数辈死之。

灵迹归然,无敢犯者。

  上都昭成观验 #

  上都昭成观,明皇为昭成太后所立,在颁政里南通坊内,北临安福门街,与金仙观相对。

观有百尺老君像,在层阁之中,坐折三十尺。

像设图绩,皆昊道子、王仙乔、杨退之亲迹。

命天下道门使萧邈字玄俗,为使以董之。

阁上鳜棱,高八尺,两廓檐溜,去地三十余尺。

京师法宇,最为宏丽,唯玄都观殿,可以亚焉。

僖宗复长安,大驾归阙,所司将创衙殿,复舍元旧基,不欲劳民之力,选殿宇之高大者,徙而充之。

所司奏拆是廊及阁,陨坠工者十余人,死之。

时以为灵验,欲奏免之。

而竟至摧拆,像露风雨中。

是冬复幸陈仓,含元之制,亦已罢矣。

识者见之,无不痛惜。

  青城山宗玄观验

  青城山宗玄观,古常道观也。

在黄帝受录坛前,六时岩侧,后为僧徒所侵,移观於山外。

遂以其地置飞赴寺,僧徒柄止,常有神人所扰,或飞石坏屋,或撒其门窗,投於崖下,寺中巨锺,三度掷於谷中,每一取之,所费功力殊广。

僧知其不可住,亦多苦之。

开元十九年,道士王仙卿奏请移观还旧所,寺出山外。

诏益州长史张敬忠,命道士王仙卿、高品官王怀景,专检校移观入山,仍赐金仙、玉真二公主道像石真,镇於宠内,黄帝真文幢、阴道山文碣、手诏碑,皆立於观所。

自是道流居之,虽一人独处,坦然无惧。

咸通末,道流即阙,观已荒摧,但有尊殿石坛而已。

丛篁拱木,褊於基址之上,侵及阶檐。

有僧辈二人,来止其内,复欲移置飞赴寺。

柄息月余,港计已定,将瞋坏像设,而夺其地焉。

自是夜卧则有巨蛇横其腹上,昼饭则有飞砂投其食中,或见巨手如箕,毛脚若柱,或有暗呜之声响於谷内,或有陨空大石堕其屋前。

二僧惊惧,奔驰而去。

乾符己亥岁,县令崔正规、道士张素卿,重兴观宇。

驾幸西蜀,遂奏为宗玄观,准诏。

修斋有神灯褊山,灵锺自响,金蛇见於坛上,枯松再生於山前。

手敕褒美,编其事於国史及幸蜀碑内。

每因良宵奏醮,则仙磬吟於空中,藩帅投龙,则卿云凝於林表。

信乃神仙奥府,岂庸徒之可侵哉。

  城南文铢台验#7

  文铢者,长安人也。

父母令於别业读书为学#8,於庄前堆阜之上,置书堂焉。

而性本疏诞,不乐文字,但与邻里少年弹射飞乌,捕格野兽,以为戏乐。

至於荃苟之具,蔚罗之属,弋网置毕,弓矢槌刃,靡不置之。

数年之问,杀获-不可胜纪。

或有道士见之,谓曰:子之头何遽变也。

铢惊而问之,乃引於台下,令其窥井照之,自见其人形而兽头矣。

欲求道士悔谢,更令熟视井中,顷刻之问,身形不改,而头已百变,或乌或兽,或蛇或鱼。

铢见之,异常忧惧。

道士曰:万物营营,各贪其生,至於飞动,皆重其命。

尔反天道而杀之,当有此报耳。

每变一头,则受一生,终尔所杀之数,一一偿之,积月累日,计其寿限。

自此之后,尔身则死。

乃历生异类之中,报所杀之命,百千万年,未有还复人身之日。

铢号泣求救,愿焚弋猎之具,以谢前愆,洗心改悔,不敢又犯。

道士见其诚至,乃谓之曰:我奉太上之敕,历救众生之苦,名日救苦真人。

尔有昔绿,早合遇道,此若不救,沦陷无期。

乃以道士衣与之,令其终身修道,阴功救世,广济物命,方免前罪。

道士即踊身而起,去地数丈,立於金莲花上,左执琼碗,右执柳枝,金冠凤履,身逾三丈,通身有五色之光,上连天表,照曜一川。

边巡乃隐。

文铢焚罗网之具,披道士衣#9,於其处立殿,制所见之像,昼夜精勤,焚香忏罪。

居十余年,又感真仙授以药诀令游行海内,救人疾苦。

后乃得道而去。

其所居处,相传号曰文铢台,而救苦天尊之像犹在。

忽有僧数人,游行见之,曰:既是文铢圣迹,何得有道士功德。

固知道士无良,侵我古迹,已多年矣。

因拔得大木,二僧共击其项,未能致损,用力甚困。

二僧少歇,看天尊所伤之处,并已如旧。

二僧口耳鼻项痛楚极甚,及看其手,亦已折矣。

匍匐号叫,告於众人,自述其事,良久而死。

  蜀州紫微阁验 #

  蜀州唐兴县大通观有紫微阁,是开元中道士蔡守冲以敕赐匹帛所造,岁月深远,廊宇门殿相次摧损,而此阁存焉。

中和年,阡陌侵陷郡县,里人罗生父子素怀凶狂,忽焚其阁,人皆痛惜,莫暇救之。

贼既荡平,闻里相贺於阁基之上,率众置斋。

当法事之际,罗之父子匈食於众中,亦有悯而救者。

忽一人谓之曰:汝於危乱之中,不能自逃性命,无故焚烧此阁。

用功巨万,古迹多年,汝一旦灭之,不惧神理所诛,更敢於此求乞。

此人言讫,父子二人踊身丈余,扑於地上。

如此五六度,声声号叫,遗巡乃死。

众人看之,骨肉皆散矣。

  成都青羊殿验 #

  青羊宫,中和壬寅岁准敕创置,己酉年噶月重围,屋宇坛殿,固以鼎新矣。

是时,城外屋宇且焚且毁,其殿有巨袱一条。

十夫之力方可异拽。

忽有一官健云:我能独力举之。

众以为笑。

果能担之入城,有问其买者,曰:此材可惜,欲置於严真观中。

答曰:要支持作柴施与道士,何所益。

遂援斧而斫之。

举刃未下,忽觉臂痛,投斧於地,顷刻而死。

其邻巷同取木者云:青羊老君殿,众不欲拆之,此官健号令诸人下手先拆,初有大蛇从座下而出,此人已拉杀之,功德尊像亦遭其摧损,此之异死,盖神理所杀。

量其少壮,岂人能害之耶。

众皆叹之异。

其袱经年犹在,后不知所之耳。

  亳州太清宫验#10

  亳州真源县太清宫,圣祖老君降生之宅也。

历殷周至唐,而九井三桧宛然常在。

武德中,古桧再生。

天宝年,再置宫宇。

其古迹自汉宣、汉桓重修营茸,魏太武隋文帝别授规模,边韶、薛道衡为碑,以纪其事。

唐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明皇六圣御容,列侍於老君左右。

两宫二观,古桧千余树,屋宇七百余问,有兵士五百人镇卫宫所。

咸通中,庞勋据徐州,十道征师招讨,长围将合。

庞勋恐力不支久,遂领徒三千余人径来,欲夺官所据为营垒。

是日,避难士庶千余家,咸在宫内。

见黑气自井中出,良久昏噎一川。

老君空中应现,庞勋徒党迷失道路,自相蹂践,薪水桥断,尽溺死水中。

遗巡开霁,贼党无孑遗矣。

广明中,黄巢将领徒伴欲焚其宫,亦有黑雾褊川,迷失行路。

又有草贼褊地,自欲凌毁太清宫,迷路乃往。

亳州城下,因围逼州城,攻打弥急。

刺史潘稠望官焚香,以希神力救援。

顷之,黑雾自宫中而来,同绕城外,腥风毒气,闻者顿仆,密雪交至,寒冻异常,死者十有五六。

初攻城之时,’有神雅无数,衔接箭#11,投於地中,贼辈已加惊异。

既而城内朗晏,城外风雪杀人,惧此神力,解围而去。

寻亦散灭。

播稠奏云:自大寇犯关之后,覃凶诛珍已来,大小寇逆前后一十八度,欲犯太清宫,或迷失道途,或龙神示见,终挫凶计,宫城晏然,所庇护居人,不知其数。

请移真源县就宫安置。

救:有恐移县就官#12,必多秽渍。

县依旧所,宜准万年例,升为赤县。

仍降青诃,修斋告谢也#13。

  昌明县孟津观验

  绵州昌明县孟津观,在郭外隔江山顶之上。

殿堂崇设,台阁隆高,下瞰长川,低临井落,亦一邑之形胜矣。

太尉平阳公既克东川,创为节制,焚烬之。

后公府阙然,不欲力役疲人修饰察署,昌明镇将宝生申状云:孟津观去县隔江,道流数少,俯临水路,船筏皆通。

请拆观舍及瓦,作筏般载,便於事机。

太尉持疑未央。

修造使亦言事急,且借公府力办,可以起造,却还。

乃许之。

宝生领工巧人力,就观毁拆房廊屋舍已一十八问,般於江上,缚筏载送。

其大殿及三门五圣阁瓦中,皆有毒蛇,下手不得。

宝生是日便觉腿膝疼痛,似患虎风。

旬日之问,蚀断一腿。

太尉知之,以其木送城北开元观,竟以不用。

  道教灵验记卷之一竟

  #1『饶州开元观验』,《云笈七签》作『饶州开元观神运殿阁过湖验』。

  #2『去郭一二里』,《云笈七签》作『去郭二里』。

  #3『葬於观地之中』,《云笈七签》作『葬於观地中』。

  #4『与旧观不殊』,《云笈七签》作『与旧不殊』。

  #5『洋州素灵官验』,《云笈七签》作『洋州冯行袭毁素灵官验』。

  #6『仅有』,《云笈七签》作『仅存』。

  #7『城南文铢台验』,《云笈七签》作『文铢奎二僧击救苦天尊像验』。

  #8此句《云笈七签》无『为学』雨字。

  #9此句《云笈七签》作『披道士天衣』。

  #10此句《云笈七签》作『亳州太清官老君挫贼验』。

  #11此句《云笈七签》作『衔接贼箭』。

  #12『敕:有恐移县就官』,《云笈七签》作『敕旨:恐移县就官』。

  #13此句《云笈七签》作『修斋告谢也』。

  道教灵验记卷之二

  广成先生杜光庭集

  宫观灵验 #

  周真人上经堂基验#1

  周真人名太玄,陶隐居弟子也。

年二十一岁得道#2,先於隐居证位。

其所居,即今紫阳观。

处茅岭之前,平陆爽皑,实为福地。

堂侧一片地稍高,如旧屋基,而无辆臂踪迹,太玄於其上植花木。

时见有人,高冠褒衣,或三或二。

亦有介金之士,明月静夜,立於其史。

家有小儿,名小豆,才五六岁,游戏其上。

遗巡有人,送置庭中。

如是者数四,而无伤损。

一日一问陶君,说此祥异。

陶曰:晋朝许君旧宅,乃上经堂基,正当其地。

速作静室,为焚香之所,不可亵渍也。

太玄因问:上经所安之地,何神明如此耶。

陶曰:三洞宝经所在之地,万灵侍卫,百神朝揖,岂可不尊之耶。

太玄曰:真经已去,其地久虚,而犹真灵卫之耶。

陶曰:上经所安之地,地祇守之七百年,法宇之地千年,正一所安之地,善神护之三百年。

经法虽去,年限未满,所以然耳。

太玄遂作静室,每旦夕香灯,而不敢於此室朝拜存修,恐法位尚卑,有真凡之隔尔。

  南岳魏夫人仙坛验#3

  魏夫人坛在南岳中峰之前,巨石之上,是一片大石,方可丈余,其形方稳,下圆上平,浮寄他石之上。

尝试一人推之,似能·转动,人多即屹然而定。

相传以为灵异,往往神仙幽人,游憩其上,奇云灵气,弥覆其顶。

忽有袖僧十余人,秉炬挟杖,夜至坛所,欲害候仙姑。

入其居处,仙姑在床上,而僧不见。

乃出诣坛所,推坏夫人坛,轰然有声,若已颠坠。

回烛照之,元不能动。

知其灵异,奔进遁去。

及明,有至远村者,太都不过走十余里。

十人同志,九人为虎噬杀。

一人推坛之时,不同其恶,遂免虎害。

乃以其事白於村乡之人,远近惊异焉。

  洪州铁柱验#4

  洪州铁柱,神仙许君所铸也。

晋朝豫章有巨绞、长她、水兽,肆害於人。

许君与其师昊君,得正一斩邪三五飞步之卫,制御万精。

自潭州井中,奋剑逐蛟,出於此井。

君出,谓昊君曰:此井之下,蛟蛎所穴,若不镇之,每三百年一度为民之害,后来复何人制之。

役鬼神运铁数百万斤,铸於井中,溢於井外数尺,屹若柱焉。

於井之下,布巨索八条,以锁地脉。

自是锺陵之境,无妖惑之事,无垫溺之灾。

誓之曰:后人坏我柱者,城池治没,江波泛溢。

人皆知之,固不敢犯。

或有渔人,敲柱上之铁#5用坠网网,所损颇甚。

近亦官中禁之。

严识节制江西,信诽毁之词,使人掘铁柱,将欲碎之。

迅霆大击,江波遽溢。

掘未二三尺,城池震动,内外惊惧。

护方信之,焚香告谢而止。

柱侧道院,为其所毁,近亦再修矣。

  广州菖蒲观验 #

  广州莒蒲观,安期先生修真之所,药宠丹井,灵溪古松,为州中游赏之最。

古有观宇,岁久,为僧所侵,以置禅院。

虽人众同居,常多惊恐之事。

不然,则论讼殴击,亦时有杀伤。

有老人过之,谓僧曰:此仙官所居,道家灵迹,僧虽护持,且非其类,若不移去,当有虎狼为灾,遭其啖食矣。

殊不信。

旬月而虎暴尤甚,损伤者十余辈,掩蔽不敢言。

稍稍逃去。

时进士许三畏,偶题七言长句於壁上,曰:本是安期烧药处,今为达么坐禅宫· 。

数僧梵响满楼月,深谷猿声半夜风。

金磬韵停松阁迥,浮云散尽海山空。

我来不见修真客,却得真如问远公。

节度使郑公愚,因游兹院,僧徒寂寥,复闻有挚兽之事及老叟之言,顾见此诗,喟然曰:此亦志之所之也,能无感动乎。

遂表奏,改置莒蒲观焉。

  青羊肆验 #

  成都青羊肆,在正见坊、罗城之外,乃太上老君自终南与尹喜相别,将适流沙,会期之所也。

是岁,老君自说经台上升入太微,尹喜千日修行,功成入蜀,寻觅青羊肆,得见老君,即其地也。

荒冻既久,曾未兴修。

教门虽具详知,亦无力收买,於是地属居人。

但有千载古松,高十余丈,径三四尺,修竹荒台,寿然存矣。

时百姓杨玫,负贩於市肆,买其地以居焉。

邻里咸言:大松之下,竹林之中,不可秽渎,玫亦常敬护之。

因晚自市归,至竹林之内,见一老人,谓玫曰:我此灵迹,十年问有人兴之,尔亦不可久住,我欲置一宫宇,来往憩游,汝可为之也。

玫云:无巨力。

以穷困为辞。

老人以杖指地,曰:此下有金,汝取之为我作舍,板阁层栏,必令周备,余以答尔护持之心。

事毕,迁居外郡,勿多言於人也。

玫喜其言,认取金之地,而忘问其姓氏,寻已不见,但谓之龙神,亦不知是道门灵迹。

掘三二尺,得瓷瓶,以辆覆之,乃上金三四十两。

取金藏之,置瓶於巨松之下。

市材瓦,作十六柱天宫一区。

其下自地布辆,列斗棋,作板阁栏干,精详如法。

其中一壁,不敢图形像,但炭灰泥之,以香案供养而已。

事毕,乃移家彭州,卖酒为业,日益富。

赡以其地,卖与度支院官陈评事,乃丙申年春也。

余诣陈访其地,已有此宫,因问其所以,陈为余道之。

不二年,陈随相国高燕公下江陵,其地属随军兰肇。

辛丑年,大驾到蜀,壬寅年八月,获灵辆之瑞,九月十二日,敕置青羊宫,赐钱二百千,收赎其地,一千八百贯制屋宇。

圣驾三幸其中,丙申至此,七年耳,其验昭然。

时让帝房李特立道士李无为,见夜赤光如弹丸,跳於地上,於其没处,掘获古辆一口,有古篆六字,云:太上平中和灾。

节度使侍中陈敬谊、行在指挥使军容田令孜以表奏进,宣示百官,模勒文字,赐军前。

李特立赐徘授太子校书、龙州江油令,李无为赐紫,疋帛有差。

自是,明年收宫阙,后年诛黄巢,乙巳年驾还京师。

斯则太上玄祖为中和圣孙荡寇平灾之验信矣。

  益州龙兴观取土验#6

  成都龙兴观,即后周至真观也,基址广裹,四面通街,唯大殿讲堂玉华宫碑碣皆在。

有王峰者,事颖川王,於小蛮坊创置私第,以基地卑湿,乃使力役者雕观门土墙,及广掘观地,取土数千车,筑基址。

土木未毕,已数口凋亡。

一旦自衙归宅,於其门外,见二黄衣人曰:为观中取土事,要有对勘。

应答之问,下马而卒。

其观内有锺台日灵响,台有门楼宏壮,制度精巧,节度使昊行鲁奏移门楼於天王寺,拆其锺楼,遗踪胜赏,并为毁荡矣。

顷年,驾在蜀,明道大师尹嗣玄云:行鲁之吏,因疾入冥,数日复活,言见行鲁为鬼吏所驱,般运龙兴材木,铁锁系械,昼夜不休,木才积探,又却飞去,如是挞运,不知何年当得息耳。

欲求子孙为立观门、赎其罪,子孙贫窘,固不及耳。

  静福山分界验 #

  连州静福山观,神仙廖冲得道之所。

其居枕小溪,有石笋奇木,颇为幽胜。

其孙廖神缴,绍绩居茸,香火精虔,以为州里所重。

无何有僧於其邻近置院,侵观地置仓及捆,神缴陈牒理之,州差官吏往验其地,僧犹固执,乃指观地,更欲吞侵,词款纵横,官不能定。

忽聚议之次,风雷暴起,震霆击碎石柱,劈开陆地,分别界畔,仓厕基址,还属观地之中。

是夕,又有猛虎哮吼,嗜树断草,攫地为迹,分别僧界,刺史蒋防立碣以纪其事。

  刘将军取东明观土验#7

  刘将军者,隶职右神策军。

居近东明观,大修第宅,於观内取土,筑基脱堑,计数千车。

功用既毕,刘忽得疾沉绵,旬日稍较,忽如风狂,於其阶庭之中,攫土穴地,指爪流血,而终不已,骨肉扶救之,似稍歇定,又须匍匐穴土,似有驱迫之者。

时闻为物捶击痛楚之声,但流泪呜咽而已。

问之竟无所答。

月余,日又沉困垂命,巫医婵术,略无征应。

偶召瞽者巫,云求道法救之。

刘素不信道,未尝有道士过其家。

妻子既切,因诣金仙观,请符理之。

置符於状前,又焚数道,和水饮之,刘乃言曰:我以无知,犯暴道法,取东明观土修筑私舍,地司已奏天曹。

罚令运土填陪,不知车数,计我独力般运,二三百年#8,恐未可足。

稍或迟怠,某官考责,鞭挞极严,卒无解免之日。

言讫,呜咽号叫,若有所诉,一家闻之,俱为嗟痛。

其妻子就东明大殿上,焚香祈乞,请买冷土五千车,填送所穿坑处,设斋告谢,求赐宽赦二-疾乃稍定。

一早#9又自言曰:天符有敕,穿掘观土,修筑私家,虽已陪填,尚未塞责,有十二年禄命,并宜削夺,所连累子孙,即可原赦。

是夕遂死。

余按道科,凡故意凌毁大道及福地灵坛,殃流三世,今刘生以陪填首谢,罪止一身,得不为戒耶#11。

  乐温三元观基验

  涪州乐温县三元观,梁宋问所置,独古一峰,傍临江岸,前有龙潭,基址阔七八十亩,犹有石.像、铁碑、石狮子,工用精巧,不同於常。

有李胤衙推者,以为宅开拓其地,以为园圃多植葱蒜,货斋规利其家。

疾疗联毡,死伤十余口。

识者以福地不合秽渎,劝其悔谢,殊不介意。

寻为江陵府夺其地,置把截营版,筑垣墙,制置厅宇,亦甚宏丽,观侧古柏贞松、巨材嘉木,皆被诛斫。

营使马述,采伐尤甚。

其居止寝息,频有不安,即烹杀猜鸡,梼祀鬼神,人或劝其护持像设,覆盖功德,赎若不闻。

因校斗棹船,戏於江上,溺水而死。

其后营使三人,皆所不利。

今营亦废矣,而榛芜荒秽,尊像摧残,余亦劝诱邑人再为整茸,常伺贤儒上士,以复胜迹灵墟尔。

观有元始天尊像,篆额八分,书刻於铁碑之上。

碑广三尺,长六七尺,乃中书侍郎庾子山文也。

  李福相公修玄元观验

  相国李福,咸通元年居守东都。

顷常侍楚国太夫人,发愿修观,事竟未就。

此年既为留守,亦遗忘·前愿矣。

至都三日,梦青童七八人,执花香前引至一山观,入山似深,至观乃平坦,松柏森茂,台阁崇高,若曾所游。

历入殿,见天尊像貌若塑,运动如生,但不言,颔之而已。

福拜乞一言,天尊亦不答,以手指殿外锺楼,随手看之,楼已倾矣。

明日到玄元观,果如所梦,及回顾锺楼,亦似倾朽。

因命工修之,撒瓦毁垣,损者多矣,唯栋桁一条,周回纯漆,外无所伤,触之则中已空矣。

工人亦请别换,不欲更用旧材。

福令钒普赐切之,当中有窍,长尺余,内有方木,刻文曰:山水谁无言,元年有福重修。

历示百司,周问官属,莫能解之。

福自解之曰:山水谁无言,指御名也,有福重修,余之名也。

圣人垂梦,指此锺楼,今之所修已,吋前兆矣。

  韦举令公修葛琐化验#11

  南康王、太尉、中书令韦公皋,为成都尹相国张公之爱婿,而量深器大,举止简傲,不狎於俗。

张公奕世相家,德望清贵,张族皆轻侮於韦,以此见薄,亦未之悟也。

忽梦二神人谓之曰:天下诸化,领世人名籍,吾子名系葛琐,禄食全蜀,富贵将及,何自滞耶,勉哉行矣,异日富贵#12,无以葛琐为忘也。

由是韦有干禄之志。

谋於其室,室家复勉励之,以粒奁数十万金资其行。

计至凤翔,张镒辟为推官。

会陇州阙守命韦权领郡事,俄而朱沘乱,德宗幸奉天,沘遣使授韦陇州刺史,韦斩其使,传首行在时,车驾卒至征镇,皆未及赴难。

韦表既至城中,旱心始固。

诏韦为陇州刺史,兼御史中丞,赐金紫。

贼平,入为金吾大将军,出镇兴元,改授西川节度,与张公交代#13。

既而累年蜀境大禳#14,金帛丰积,南诏内附,乞为臣妾,威名益重,而贡赋不亏。

朝廷倚注,戎蛮慑伏,由是请许南诏。

置习读院,入质子学生,习诗书礼乐,公文翰之美,冠於一时。

南诏得其手笔,刻石以荣其国。

而葛琐之事,久已忘矣。

又梦二神人曰:富贵而忘所因,其何甚耶。

公梦觉,流汗惊骇。

久之,乃躬诣云林,灶香祷福。

遂命工度木,揆日修崇,作南宫飞阁四十问,巨殿修廊、重门邃宇,范金刻石,知无不为。

支九陇租赋,於山下作屯输贮,模粮山积,匠石云趋。

自制碑刊于洞门之侧,上构层楼,焚僮七十人以供洒扫、良田五百亩,以赡斋储。

在镇二十余年,封以王爵矣,即本命丁卯,属葛琐化也。

  果州开元观验#15

  果州开元观接郡城,颇为爽恺,以形胜之美,选立观额。

虽州使旋具结奉,而制置之内犹阙大殿。

州司差工匠及道流,将沂嘉陵江,於利州上游采卖林木。

临行,道流工匠同梦有人云:朱凤潭中有木,可以足用。

如此者三。

因聚议曰:梦兆如斯,必有大商货木,沿江而至,可踌躇三五日以伺之,或兔远适,颇以为便。

一匠曰:吾於朱凤山下江中寻之,莫不有商筏已到来否。

即往山下寻求,潭水澄彻,忽见潭底有木。

因使善沉者钩求,得梓木千段。

构成三清殿#16,锺楼经阁廊宇,咸得周足。

又市辆梵坛,内有黄赤色者,疑其火力未足,弃而不用,信宿皆化为金,起观之费,过於丰满。

殿宇既成,将塑尊像,又於白鹤山观,掘地得铁数万斤。

铸三尊铁像,仅高二丈,今谓之圣像。

远近祈梼,立有征验,起观道流何氏家代丰足#17,今为冑族焉。

至今负贩之徒,锥刀求利者,每以三日五日,必诣圣像前焚香祈佑,或阙而不精信者,即贸易无利,货斋不售焉。

  开州新浦花林观祥异验

  开州新浦县花林观者,乃邑民所居之地也。

其家巨富,门枕江岸。

开元年中,民家晨起,闻异香满庭,光景朗彻,紫气连之四面,弥漫数里。

其庭除及江上,皆奇花异木,水心红白莲花,广皆尺余,不穷其数。

神仙往来,鸾鹤飞蠢,移时方散。

邑中人只闻异香,不睹花木神仙灵鹤之事,因以上闻,以其宅为观,仍以花林为名,及创天尊之殿,则异香光景之瑞如初焉。

  道教灵验记卷之二竟

  #1此句《 云笈七签》作『周真人居上经堂基验』。

  #2此句《 云笈七签》作『年二十一而得道』。

  #3此句《 云笈七签》作『魏夫人坛十僧来毁九遭虎噬验』。

  #4此句《 云笈七签》作『严讥掘洪州铁柱验』。

  #5此句《云笈七签》作『敲柱上铁一。

  #6此句《云笈七签》作『王峰昊行鲁毁掘成都龙兴观验』。

  #7此句《云笈七签》作『刘将军取东明观土修宅验』。

  #8『二三百年』,《云笈七签》作『三二百年』。

  #9『一早』,《云笈七签》作『一旦』。

  #11『耶』,《云笈七签》作『尔』。

  #11此句《云笈七签》作『南康王梦二神人告以将富贵验』。

  #12『异日富贵』,《 云笈七签》作『异日当富贵』。

  #13『计至凤翔……与张公交代』,此段文字《 云笈七签》作‘『既达秦川,属岁饥久雨,因知友所聘,署陇州军事判官。

俄而驾出奉天,郡守奔难所在,车率土客甲士,锁挽军储,以申扈卫。

以功就拜防御使,复请赴觐行朝,德宗望而器之。

既平寇难,大驾还京,以功检校右仆射、凤翔节度使。

恳让乞改西川,乃授西川节度,与张公交代焉』。

  #14此句之前,《云笈七签》有『拥师赴任,张假道归阙,以避其锋』。

  #15此句《云笈七签》作『果州开元观工匠同梦得材木验』。

  #16『构成三清殿』,《云笈七签》作『构成三尊殿』。

  #17此句《云笈七签》作『起观道流何氏家,世代丰足』。

  道教灵验记卷之三

  广成先生杜光庭集

  宫观灵验 #

  剡县白鹤观蝗虫不侵验

  晋右军将军王羲之刻川有二庄,其东为金庭观,西为白鹤观,相去七十余里。

金庭则王氏子孙百余户居焉,有秃笔冢、墨池、剑匣并在白鹤,即太宗飞帛书额为州县所宝。

观之水田,周回於观侧。

咸通秋中,蝗虫害稼,江浙弥甚,里闻田亩之问,相聚驱之。

或震鼙革击、铜器簸彩颌之。

衣昼以及夕,忘其寝味,惊呼斥逐,犹不能兔其害。

或集於田中,虽千亩之广,硕苗巨穗,顷刻皆尽。

观田有与居人之封吵相接者,有沟胜相隔者,屈曲萦纡,犬牙相半,民田皆尽殆,无孑遗观田,丰衍倍於常岁,其有植根於观地之中,垂秀民田之内,虫亦不食,时俗以为偶然尔。

洎明年,地辅伤稼,所害尤广,而观田复无所侵,邑人乃热香洁斋,上报玄德矣。

  明州大宝观山水不侵验

  明州大宝观,明皇赐额,居龙潭之下,前有溪涧,观居平林之中,暑雨积甚,则泥潦为患。

大中初,忽暴雨迅雷,溪潭泛溢,坏林摧岸。

将及殿宇,泥波鼓怒浊浪,如山势不可避,流至观则十步以来,殿中阴云勃兴,大风振发,吹激水势,蹴过前溪之中。

回视地形高涌波上,钟楼大殿,屹在林表,自此观基高显爽恺,无复霖淹泥涂之息矣。

  金州盘龙观野火不侵验

  金州界甲口有古观,其名盘龙,层坛危殿,功颇宏壮,回廊房宇,亦二十余问,常无道流。

时有游僧栖止,殿接荒径,丛苍极深。

中和年,驾驻蜀川都城,未复郡控诸谷观,当要冲户口,流移人姻旷绝。

忽寒风劲烧,飞焰四山,冲众怒势燎及檐隙,巨木为烬,曾不斯须绕坛茅棘,亦无遗者。

唯古殿廊屋,岩然皆存,四壁之上,都无尘煤之迹。

火灭之后数日,方有行人见之,深入谷中,讯诸父老,不知所扑灭者何人也,所焚燎者何时也。

相与视之,大骇,曰:此谷中干戈之前,人户比屋,顷值离乱,奔窜诸山,惊毒伏藏,蹊路仅绝,固无居人助歼巨焰矣。

假使人力所救,当有扑灭之迹。

今则周热坛庭深达谐纪,非人力之所能,盖真灵保持,神明严卫耳。

自是诸溪侨寓及山谷居人,感其灵应,相率缔茸焉。

  东川置太-观验

  中和年,驻跸全蜀寻克上京,东川节度使杨师立称兵内侮,封壤咫尺,密迩行朝,有翰於圣念,命成都大将高仁厚帅土客诸军讨平之。

时三蜀久安,公私丰赡,模根山积,虽城垒之小,可以力抗王师。

累月而后拔其有为,丑孽驱迫朋恶,吠尧不能舍亡图存、转祸为福者,或交锋剿戮,或乘胜诛锄,杀伤众矣。

委尸草莽,弃骨沟隍,固亦多矣。

凯还之后,常闻鬼哭之音,昏瞑即兴,阴噎尤甚。

亦有见怪於郾闭,呼啸於道途,居人惑之,相与惊惧。

时朝径酬赏,俾仁厚节制东川,抚安疲疗。

仁厚乃於中军旧寨造太一万胜观焉,殿宇既成,夜哭之声息矣。

塑玄元太一之像已毕,仁厚梦黑云如盖冠覆山顶,俄而变为五色烟雾,中有丝竹之声,山下之人男女老幼皆随烟雾腾跃而散,自是光怪遽绝,问井顿安。

  均州臼鹤观野火自灭验

  均州郑乡县南川,中涉汉江,入川十里许得白鹤观。

却倚横山,俯窥平陆,林麓幽翳,台殿崇高,亦佳致也。

古老云:天皇大帝封禅东岳,鹤集於封坛之上,敕天下置观以白鹤为名。

有冯逸人开元中,栖息焚修,进道於此,一旦解形而去,及襄汉寓书与其门人,乡里知其得道,塑像存焉。

咸通末,以久无道流住持,屋宇颓圯,三门、古殿、与廊、应连接才二十许问,外无垣墙,褊蒙蒿孙。

忽为野火众焰回风激冲,直至檐砌之下,里人望之,惊奔来救。

俄於檐溜之内,进水悬流,祆灭其火,而晴景不改,风雨不施。

化水松灾,繁乃神力矣。

乾符己亥岁,因游访灵迹观,亦俨然有老叟话兹灵应,尝纪其祥,异题於殿壁。

是岁,老叟亦将议茸修焉。

  安邑崔相梦潸丘台观验#1

  北都港丘台,有古观焉。

像设精严,楼台宏丽,地形显敞,回出於都城之中。

制.创多年,久无崇茸,风号雨渍,日以倾摧。

相国崔公彦昭尝梦野步寻幽,至古台之下,翘首仰望其上,有紫气氤氲,祥光四照,无登蹑之路。

良久,复聆天乐茄箫之音,寻访之意弥切,但四隅斗绝,咫尺万里。

忽前有金桥如梯,层级宽博,遂攀梯而上,中路三四级,板阙拦摧,跻攀不得,即见巨手金色引指而接之,公握指未定,已登台上矣。

徘徊四顾,唯古殿欲摧,荒坛芜没,叹嗟数四,复到天尊之前,认金桥乃座前之桥耳。

金手乃天尊之手耳,不复闻天乐之声,亦绝紫气之象。

因言曰:岂天尊有所付嘱耶?何变化如此也?天尊忽言曰:子即居此地,无忘摧残也。

俄而惊觉。

旬日,受北都留守到镇。

期月,悦悦然似有所失,似有所疑,因命驾纵游,用据其志,闻港丘台不远,造而观焉。

唯古殿摧残,深草烟翳。

乃瞻拜天尊,见仪像侍卫宛若曾所游睹,徐视座前,金桥在焉,栏拆板断矣。

复睨金臂及指,皆醒然顿寤,即前之所梦也。

施俸金募工役,革故之弊,鼎新其宇。

惟殿之#2且久,惜其古制增修而已,其余垣墙廊宇、坛庭门房、图绩丹擭、赭垩金翠,靡不毕备焉。

缔构之功,香花之献郁#3为一时之盛也。

  刘瞻相梦江陵真符玉芝观验#4

  相国刘公瞻,南迁交陆,道遇江陵。

既登扁舟,将欲解缆,回首道左,见像设甚严,而朽殿倾圯,问其名,即真符玉芝观也。

入门升阶,拜手潜祝。

是夕,舟中梦青童前导,登大山之上。

松径连延。

崖蜡奇秀,芳芝幽草,好乌灵花,灿然在目。

行一里许,见元始天尊,坐宝花座上,瞻仰眸容,乃玉芝殿中天尊也。

拜祝曰:某得罪圣朝,窜逐咀远,非敢有怨,但祈生还尔。

天尊曰:尔之青简,列於方诸矣,何忧於世难乎。

再居相位,而后得道。

自此斋一旬、戒三日,则蛮陬瘴海魑魅之乡,无所惮矣。

辰未巳午,与子为期也。

自是刘公南征,至湖岭问,所在藩方,遗问相继。

旋得金帛寓信於刑帅,特创天尊殿斋厅廊宇,选精介焚修之士以居之。

於是再征,入掌钓轴,泊厌俗弃世,果符梦中之言,岁辰亦无爽矣。

  李蔚相修汴州玉芝观验#5

  李相国蔚,拥旎汴州,兼太清宫使。

每翘心玄关,思真念道。

一夕梦野步郊外,丛薄问见奇光五色,中有天尊像,顶光半缺,手握玉芝,芝状如白莲花,而圆茎修细,芝有八秀。

历历详记,注于心目。

翌日,因送宾出郊,顾见有道像暴露,问其所,即玉芝观也。

相国异之,回镳而礼谒。

莎莠盈庭,萧蒿蔽路,披榛而后进。

所睹尊像,与梦同焉。

虽不握玉芝,而名与梦协,遂广加祟饰焉。

巨殿森沉,飞甍垣赫,斋宫讲肆、月牖霜坛,前阙通街,雄临郢郭,为藩方之壮观焉。

噫,开元皇帝,尊祖奉先,耽玄味道,精诚上彻,祯既下通,得真符於灵峰,产玉芝於内殿。

因敕大镇重地置观,以真符玉芝为名。

封太白山为灵应公,改华阳为真符县。

上瑞已彰於昔日,嘉征复显於兹辰。

所以相国名臣,皆符吉梦,夷门诸官之完茸,自非大道应灵,其孰能与於此乎。

  郑畋相国修通圣观验#6

  宁州真宁县通圣观,即开元皇帝梦二十七真,得刻石真像之所置也。

岁祀寝深,旋已摧毁,边徽素寡,道流缮修之事,固已旷绝矣。

相国司空郑公畋,登庸之年,偶尝游礼,赋诗三十韵,以纪其故实,亦冥祝曰:异日官达,必冀增修。

洎入掌丝纶,尊居钧轴,万几少暇,前愿都忘。

一夕,梦游洞府之中,草仙赏骯,奏钧天广乐,以恣嬉游。

俄而幢节羽卫自天而下,使者一人降曰:太上有命,征还上清。

於是草仙或控呜鹤,或驾飞龙,腾跃而去。

相国亦欲振袂骞飞,一仙人回首笑曰:第毕真宁之愿,然后可此来尔。

既觉,醒忆真宁修观之事,乃辍鼎食之资,为缔构之费,合帅李尚书儡,命都校以董其事,十旬而灵观鼎新矣。

相国尝话斯梦,以为洞天者,罗川之洞也,掌仙者,二十七真也。

惊其忽忘,懋此巨功,信大道之明征矣。

  段相国修仙都观验

  忠州丰都县平都山仙都观,前汉真人王方平,后汉真人阴长生得道升天之所。

芜没既久,基址仅存。

晋代高先生首为崇构,太元中姚泓再加缮饰。

其后梁隋共茸,国朝继修。

华阁翔虚,丹檐照日。

黔荆,梓蜀元戎重臣,或弭棹登临,必命修茸。

相国邹平,段文昌旅寓之年,遭回峡内。

时因登洞,灶香稽首,祝於二真曰:苟使官达,粗脱栖迟,必有严饰之报。

自是不十岁,拥旎江陵,视事之夕,已注念及此。

俄梦二真仙,若平生密友,引公登江渚之山,及顶,乃阴君洞门矣,二真亦不复见。

翌日,施一月俸钱修观宇,一月俸为常住本钱,常俾缮完,以答灵既矣。

  整屋县楼观验#7

  楼观者,周康王大夫尹喜宅也。

在京兆整座县神就乡闻仙里,居终南之阴。

观内有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所置殿宇,及秦始皇墨迹。

尹喜、灵井、老君、芝#8草树、升天台、晋宋谒板、秦汉铭记,历代存焉。

大唐将受命,义师起於河东,观内有赤光属天者六七夜。

广明庚子,寇犯长安,观中有光,如义宁之岁,近车驾幸凤翔。

盘座将陪,观中复有光景之异。

由是避难士庶多投观中,灵迹寿然,人莫敢犯。

高祖时,赐号宗圣观焉。

  道教灵验记卷之三竟

  #1此句《云笈七签》作『北部潜丘奎崔相国应梦修观验』。

  #2『之』,《云笈七签》作『屋』。

  #3『郁』同『郁』,丛刊本、四库本、辑要本均作『郁』。

  #4此句《云笈七签》作『相国刘瞻梦天尊言再居相位验』。

  #5此句《云笈七签》作『李蔚相国应梦天尊修观验』。

  #6此句《云笈七签》作『郑相国还愿修宁州真宁观验』。

  #7此句《云笈七签》作【楼观赤光示人以避难验』。

  #8『芝』,《云笈七签》作『支』。

  以下待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