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大洞真元阴阳陟降图书后解

上方大洞真元阴阳险降图书后解

  经名:上、方大洞真元阴阳吵降图书复解。撰人不详。二篇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灵图类。

  上方大洞真元阴阳险降图书后解

  大哉。

乾坤者,乃四时之大帝君;复娠者,为万物之小父母。

故乾始生於子,而坎终於寅。

坤初产於午,而离毕於申。

此者,以应天时也。

盖其子至巳兮,阳即坚用之;午之亥兮,阴即横舍之。

以知天下之物,无一物不具阴阳者。

且阴阳之相应,为自然之道也。

亦言子寅辰午申戌,乾之阳也;未巳丑亥酉,坤之阴也。

阳推五福以类外,外犹陆也。

言五福,乃寿、富、康、宁、好,德终命也。

故阳为吉庆,而与五福外上也。

阴幽六极以类降,降者下也。

言六极为凶、短、折、疾、忧、贫,恶弱也。

故阴为凶殃,而与六极退下也。

凡阴阳者,相求之物也。

是以尊为阳位,卑为阴位。

又言阳为君子,阴为小人。

或鼓或罢,或泣或歌,小人之情状尽矣。

时乎下愚,或伤君子。

君子命未得时,与之力争,则致否结而不解矣。

自古君子,不忍於小人,以及祸害者常多。

死君子知其无如之何,则日:惟污辱卑下,道所贵也。

固孙辞晦迹,为而不争。

夫然,而终必免小人之咎尔。

《荀子》言:顺其类者谓之福,逆其类者谓之祸。

《关尹子》曰:勿轻小人,小人贼国,能善小人,然后能契大人。

大人也者,德配天地。

凡性命之受於中,皆阴阳之所以赋斯人也者。

为龟藏海内,白元宴嬉,水降火外,九年大成。

象日月以为易, 以一 一 为用者,其惟坎不离火也。

如人既济生耶,未济终焉。

古之制字,以阴之曲江雌一之气,能令人长生也。

必赖日宫之火,月府之水,姤於阳之曲江雄一之晶。

故一生於二,遂成三元,所为乾元、坤元、人元尔。

人法两仪,方合于道。

高象先歌曰:君不见,叔通从事魏伯阳,相将笑入无何乡,准《连山》作《参同契》,留为万古丹中王。

《连山》者,乃《易》之初名也。

又云:日为离兮月作坎,日月为易相吞啖,金乌死时玉兔生,万物生因天地感。

《易》曰:天地絪缊,万物化醇,其是之谓乎。

《礼》云: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

《传》曰: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得生也。

《书》言:道有外降,惟真人象兹。

故《上清大洞真经》旨:上开仙户,下塞死关,白帝西华,为我生神。

孟谪仙明抱一之道,一言:体阴阳在恍惚之间,察动静於窕淇之内。

再言:神藏于天谷,气注于丹元。

三言:发火则焚其诸秽,水流则济于百关。

宜矣。

或谈踰焉阴阳代谢之表者,无乃惮诸。

殊不知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可也。

惟进道则克延遐等,若人为则能承景祉,是故箕子将眉寿,标乎五福之初启,期以龟龄,列在三乐之内。

人间之所贵,奚其加於此?但患修行人,不能尊其气,贵其形,保其命,爱其神。

盖缘自取死坏者也,吁哉。

  四象之图 #

  巍巍乎大哉。

天地兮不言,而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百物皆春生夏长,秋成冬藏邪。

故《易》言: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齐乎巽,巽,东南也。

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

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

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

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

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之相薄也。

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

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是以前圣资物之宜,膏润天下,兆民罔乏矣,而与四时合其序。

言东方者春,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圣也。

南方者夏,夏之为言假也,养之长之假之,仁也。

西方者秋,秋之为言愁也,秋之以时察守,义者也。

北方者冬,冬之为言中也,中者藏也。

《记》云:道以四时为柄,故事可劝也。

《乐》云: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

盖由仁义道德者,其惟真人能如期。

是故真人负手而歌曰:四时其巨然,一气其浩然,圣者其昭然。

  五行推移之图 #

  箕子有言曰: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初一曰五行。

所为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者,乃五行之生数耶。

其次伪:水数六,火数七,木数八,金数九,土数十者,为五行之成数矣。

又其次言:自立春木王,立夏火王,立秋金王,立冬水王,皆七十有二曰。

於四季月末,各取十有八曰,土王。

此之所为五行之王相已。

又其重言: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者,是名五行之相生然。

复有言:其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者,兹号五行之相克耳。

惟天生四时五行,圣人作之名焉。

言万物盈於天地之间,而其为物最大且多者,有五行矣。

其用於人也,非此五者不能以为生,而阙其一不可。

《礼》云:五行以为质,故事可复也。

惟有道者,推穷一气之源,迁徙五行之法。

若夫内失三元之正,外驰九窍之邪,盖昭然将死矣,亦其允言哉。

歌曰:大哉五行兮,之于其人兮,用之有道则昌兮,无道则殆。

而斯之文理,本正阳真人旨:奔开大道徧天游,牵动三车十六牛,四象五行一撮聚,更会抽筋换骨头。

  八卦六变之图 #

  易卦者,准天地之用。

上乾为天,言乾在上为天,在人为首,在下为地。

下坤为地,言坤在上为天,在人为腹,在下为坤。

乾坤者,天地之本,阴阳万物之大父母。

坎在天为月,在人为耳,在地为水。

离在天为日,在人为目,在地为火。

是故上仙以乾坤为鼎金,坎离为药物,则天地阴阳之气相交而和,其万物生成以为通泰。

泰者,通也。

故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名日既济。

则火炎上而水润下,令水在火上,不失其性。

理既兼济,务得偕全,盖天下之能事毕矣。

若人因於既济之时,当畏慎如也。

故天地函而通泰,则四时函其神气道欤。

坎离交而既济,则百物成其形体定也。

青霞子示道人:君不见,窑头坏,随雨破,只是未曾经水火,若将水火烧成軏,留向人间千万年。

言无情瓦饭,因水火既济,犹坚而不毁,况修真之士,宁菲长生乎。

抑又言:其震为足,巽为股,艮为山为手,亦为鼻。

鼻者,面之山也。

鼻开似口,口鼻通气,故山泽通气是已。

次言:兑为泽为口。

昔者黄帝受天真皇人口诀,於荆山铸鼎,鼎分三足,所为精气神,足以登云霄。

经云:混化一气,练而变仙。

惟飞升之道,秘于《归藏》。

其六变者,言乾自初九之上九,坤从初六之上六。

或中有变无变,时在天阳正数,历观众卦,盖亦如之。

昔龙出於河,则八卦宣其象,麟伤於泽,则十翼彰其用。

夫子歌曰: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故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但因於人间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法言》曰:盖圣人聪明渊懿,继天测灵,冠乎草伦,经纬诸范。

  九宫七元之图 #

  贤哉,先哲史赞有云:河图命庖,洛书锡禹。

言伏义首画龙马,负於河图,以彰八卦。

禹锡玄圭,龟书出於洛水,爰演九畴,详其九官之数。

言六宫乾,一宫坎,八宫艮,三官震,四宫巽,九宫离,二官坤,七宫兑,中官五是巳。

次言九官方色,独\黑不可犯之。

以碧绿所主于疮疡,赤黄仍生于忧病。

观乎太素之道,唯白为利方。

每岁迨月,其例巨明。

具载注历,推移飞诸。

或曰上元、中元、下元,将明年白、月白、日白,三阳三阴之道。

抑又次言:三元也者,乃天数二十有五,则一三五七九是也。

地数三十,则二四六八十为巳。

总计五十有五,内除地十终数外,凡四十有五,即天元、人元、地元耶。

故纵横十五,妙不可量。

且天地之生万物,惟人元配九宫之纪,在天元地元之问。

以难得之身,而匪坐进其道者?不亦迂乎。

希夷处士文言:制汞伏砂之道,全在左三右七,二四为之膊肩,六八当为足膝,戴乎其九,履乎其一,腹皇五宫,嘉来中央而方备;功盖八弦,妙用三元而可毕。

爰有河图、洛书,圣人则之。

蚓夫圣人履道作德,古文道字,从元从首,乃诸法之元,众圣之首也。

德字从直从心,为正直之心,虚忘之观尔。

凡开导辜生,通符大理者,为先师之道。

内得还丹,功成不丧也者,为上士之德而已。

以之治国,则缓乎平泰。

以之修身,则臻乎长存。

兹致之至,不其题欤。

唐明皇以《通玄道德真经》《周易》《南华真经》,为三玄之学,抑亦其宜哉。

  修仙炼真之图 #

  异哉,人生天地之间,借令果有百年之期,若驷之过隙也。

固弗能养其寿命者,吁乎。

惟夫真人则不然,以其常建斋而设醮,及焉屡博施而济众,是故修道以教人,明诚而奉师。

尸真人有德而适神,上士获妙而登天,非乎学仙炼形者,奚能是哉。

但凡坐进大洞之道者,即感天地八弦,日月星辰正一生气下降,流入其人身宫,县四时春温、夏炎、秋冻、冬寒之气,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

故还将上天之气,以制大地之形,仍得庆云开于生门,祥烟塞于死户。

於是飞玄之晶,下镇人身泥丸绛宫,中理五气,混合百神,十转回灵,万气齐仙。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幸矣生身受度,永劫长存,克沾妙道,方号至人。

体道至人,高风运世,知周万物,神用无方。

凡君子亦然。

君子之道,恭敬惠义邪。

贵乎守雌舍辱,受垢纳污,斯上智之范,生民常反之。

故全德之者,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时止即止,时行即行,出处常合於时机,行藏'不乖於适变,进则兼济於天下,退则独善於身中。

古之达士,恒从事於斯矣,为谁?惟夫蒙庄也。

时楚王远征,辞曳泥龟之尾;梁相生怒,遂陈腐鼠之讥。

贤哉颜子,箪食而在陋。

圣者孔父,肱枕而饮水。

许由悦道于颖阳,兵伯得志於工首。

斯皆超空之才,尚玄之士也。

是故上士适道,均天来辅。

尸大道坦坦,去身不远,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盖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云:大道不器,是处九宫离,二官坤,七宫兑,中官五是巳。

次言九官方色,独\黑不可犯之。

以碧绿所主于疮疡,赤黄仍生于忧病。

观乎太素之道,唯白为利方。

每岁迨月,其例巨明。

具载注历,推移飞诸。

或曰上元、中元、下元,将明年白、月白、日白,三阳三阴之道。

抑又次言:三元也者,乃天数二十有五,则一三五七九是也。

地数三十,则二四六八十为巳。

总计五十有五,内除地十终数外,凡四十有五,即天元、人元、地元耶。

故纵横十五,妙不可量。

且天地之生万物,惟人元配九宫之纪,在天元地元之问。

以难得之身,而匪坐进其道者?不亦迂乎。

希夷处士文言:制汞伏砂之道,全在左三右七,二四为之膊肩,六八当为足膝,戴乎其九,履乎其一,腹皇五宫,嘉来中央而方备;功盖八弦,妙用三元而可毕。

爰有河图、洛书,圣人则之。

蚓夫圣人履道作德,古文道字,从元从首,乃诸法之元,众圣之首也。

德字从直从心,为正直之心,虚忘之观尔。

凡开导辜生,通符大理者,为先师之道。

内得还丹,功成不丧也者,为上士之德而已。

以之治国,则缓乎平泰。

以之修身,则臻乎长存。

兹致之至,不其题欤。

唐明皇以《通玄道德真经》《周易》《南华真经》,为三玄之学,抑亦其宜哉。

  修仙炼真之图 #

  异哉,人生天地之间,借令果有百年之期,若驷之过隙也。

固弗能养其寿命者,吁乎。

惟夫真人则不然,以其常建斋而设醮,及焉屡博施而济众,是故修道以教人,明诚而奉师。

尸真人有德而适神,上士获妙而登天,非乎学仙炼形者,奚能是哉。

但凡坐进大洞之道者,即感天地八弦,日月星辰正一生气下降,流入其人身宫,县四时春温、夏炎、秋冻、冬寒之气,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

故还将上天之气,以制大地之形,仍得庆云开于生门,祥烟塞于死户。

於是飞玄之晶,下镇人身泥丸绛宫,中理五气,混合百神,十转回灵,万气齐仙。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幸矣生身受度,永劫长存,克沾妙道,方号至人。

体道至人,高风运世,知周万物,神用无方。

凡君子亦然。

君子之道,恭敬惠义邪。

贵乎守雌舍辱,受垢纳污,斯上智之范,生民常反之。

故全德之者,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时止即止,时行即行,出处常合於时机,行藏'不乖於适变,进则兼济於天下,退则独善於身中。

古之达士,恒从事於斯矣,为谁?惟夫蒙庄也。

时楚王远征,辞曳泥龟之尾;梁相生怒,遂陈腐鼠之讥。

贤哉颜子,箪食而在陋。

圣者孔父,肱枕而饮水。

许由悦道于颖阳,兵伯得志於工首。

斯皆超空之才,尚玄之士也。

是故上士适道,均天来辅。

尸大道坦坦,去身不远,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盖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云:大道不器,是处皆在。

且金书垂训,人能爱其形,保其神,贵其气,固其根,身不死坏,终俟飞斯可矣,得不谓之仙尔。

  臣朝金阙之图 #

  明哉,天网罗人。

罪之大者,诅可这乎,孽之鲜者,县能易尔蚓乾、坤辅斓,惟行与功。

古之明道高士也者,皆累虚心炼真之功,次积助国救民之行。

至於专气无为,爰及其上仙,必也理哲巨方,独异於众人。

故得形神俱妙,参礼真元。

尝闻维山不回,子晋吹笙而上于银汉;辽水一去,丁公化鹤以冲于琅霄。

而后示其歌曰:丁令威,化鹤千年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逮乎赵州桧柏皆成佛,许君鸡犬悉登仙。

吴学士长短句称:看童颜葆发,全飞控影,拜旌阳诏。

逸人言:伟矣虚心庞处士,妙哉了命许真君,全家偕以陟青云。

题欤,林飙飒飒兮,溪溜泠泠兮。

梅竹兮,凤鸣碧落之表;松相森森兮;□吠白云之际。

於是銮车羽驾,出有入无,臣朝帝京、听命琼阙尔,盖夤奉大洞真元之所致已。

时云:明明上天,照临下土。

人斯功满德就,离凡尘,乘瑞霭,拜谒太清之门。

  上方大洞真元阴阳陟降图书复解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