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经名;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又名《思微定志经》。

撰人不祥,约出於东晋。

系古《灵宝经》之一。

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

参校本:敦煌P.5563 号残抄本。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尔时,灵宝天尊静处玄都元阳七宝紫微宫,恬神玄漠,寂然无为。

时紫微宫中,中外光明,映照无量,百和宝香,不烧自熏,香光缠会,冲溢虚空,飘飘流流,散注无穷。

饰光遐郁,柔濡清凉,清凉奇雅,非可演铭。

天钧大乐,万种互作。

  天尊俄然,初不顾眄,思念万兆化之始,胎禀是同,各因氤氲之气,凝而成神。

神本澄清,湛然无杂,既授纳有形,形染六情。

六情一染,动之弊秽,惑於所见,昧於所着,世务因缘,以次而发。

招引罪垢,历世弥积,轮回於三界,飘浪而忘反,流转於五道,长沦而弗悟。

婴抱痛毒,不能自知,驰神惶悸,唯罪是履。

愍之在心,良无已矣。

忆其禀受之始,理有可哀,即遣侍臣,召左玄真人、右玄真人。

须臾,二真人立便躬到,稽首礼毕,依位而坐。

侍座良久,言燕粗悉。

  於是,天尊曰:所以相屈之意,正欲及之。

吾向思念亿兆源起如是。

如是之理,犹可拯济。

卿等二贤已发大慈大悲,亦当同斯趣耶。

二真人答曰:众兆涂炭,常於所邑,并各已作,委曲教化,具说罪福,於理造极。

犹有强梁愚痴之人,永自不信,纵有微信,当时录伏,不经旬朔,已复懈怠。

盖亦天尊高鉴所简,当如之何。

  天尊曰:其虽懈怠,当时一信,福已不轻。二贤已植此功,宜奖之焉。二真曰:不审复应何方,必令其悟。

  天尊答曰:此辈冥昧,示以广途,文多事碎,智所不堪。

智所不堪,致生懈怠心。

今欲旨以简文要事,的以示之,当不同也。

二真於是下座,稽首天尊:不审何事简要,可以开悟。

  天尊曰:卿并还坐,吾欲以思微定志旨诀告之。其要简易,从易得悟,不亦快乎。二真曰:思微定志,为有经耶。

  天尊曰:都无文字。二真曰:斯徒触壁,无底大痴,如无文字,何从得悟。

  天尊答曰:即时一切经书,本有文字耶。今日之言,不亦经乎。二真曰:唯乞愿闻,辄当书述。

  天尊曰:譬如有人,或千或万,欲得珍宝,闻海中大有,便各各装治,或舫或船,千艘百艘,泛於大海,或千里万里,或近或远。

有洲屿百千,岛亦无数,或在水中,甚多珍宝,乃至无量七宝精光,光皆冲天色,色各异同。

泛船伴如许多人,及风当发,无识光者,为尔且发,罔知何向。

  天尊又曰:此诸船伴,可得宝乎。

  二真曰:其无导师,尽无先知处,又不识宝光,为尔周章,此行甚难。方当处处悉到,到悉发掘,或於水中用力亿倍,或可果耳。

  天尊曰:学道之人,不得思微定志要诀,如此诸人,不识宝光,而欲求宝,可愍如何。

  天尊又曰:如此众中忽有一人,善识宝光,宝光冲天,万里遥见,如看掌中。

诸人虽多,悉不能见,善见光者,举帆先去,众船随之,径至宝所,悉皆大得七宝名珍,各各满载,还至本处。

众伴议曰:赖有导师,今当报德,於是船船敛宝,价直亿千,义以答恩,其宁快乎。

二真曰:何利若斯。

  天尊曰:学道之人,得此思微定志要诀,其正如是识宝光人。

  天尊又曰:往古久远,无数劫时,天王运尽,应更改人,天下绶信,有得之者,便为天子。

时善相师,见一山上有此绶光。

当是其夜,天雨大骤,火炬不立,光耀晻中,而人不见,师於众中语村人曰:天下天子绶信,在此山中。

村人闻之,皆名潜往,晻不能得。

学无思微定志,如彼晻行人也。

时相师闻人看绶不得,自往看之,往便即得,遂登天位。

人若得此思微定志,志意便定,求道审谛,如彼相师善宝之焉。

勿得轻泄,轻泄之者,彼我护罪,罪在难原。

所以尔者,非但轻经,乃轻道也。

受学之人,慎之慎之。

二真闻说,欣踊无量,中表相应,唯无愿闻。

  天尊曰:故欲相告,岂得为隐,便曰要诀。

当知三界之中,三世皆空,知三世空,虽有我身,皆应归空。

明归空理,便能忘身。

能忘身者,岂复爱身。

身既不爱,便能一切都无所爱,唯道是爱。

能爱道者,道亦爱之。

得道爱者,始是反真。

思微定志,理尽於斯。

斯则反乎两半成一,本之一,还归真,道业日升,吾等不亦无复忧劳耶。

  天尊又曰:两半成一,其义有五,卿等知乎。

二真答曰:已知。

不亦於彼清虚之炁,因氤氲之交,分半下降,就此四半,合为一耶。

不亦或此假一而为恶者,致招自然之炁,沦於三涂乎。

不亦为善,离此四半,还登太虚,复我清虚之气,反我两半,处於自然乎。

  天尊曰:卿体之矣。今便以两半轮转图局,相示於空中,下左真之前。

  两半图局如下 #

  一名思微定志真券。

  法用金钱二万四千,上金五两,五彩纹巾各一段,素丝五两,五方纹缯各一疋,明镜一面,本命纹缯,岁计余一,金钮一双。

几如干种。

授者得信,当分明计十二折传,传不理尽,便违科,罪增四倍。

受者法信不充,而不意炁卑足,亦得罪,罪与违科传同,寒栖道士不论。

  上清弟子某甲,赍信如法,奉受要诀,当志心拔还半反上,不至枉魂,饮丹,尽一为信。

二真曰:此实简要,始蒙开明,乃有如此之妙旨,而早不悟。

不胜天尊成济之恩,衔荷而已,岂是今日卑辞可谢。

  天尊曰:虽得此诀,当以十戒为本。

授两半诀毕,次度十戒。

度十戒法,法师居南,弟子向师三礼毕,请曰:愿见成就,授以十戒,当终身奉行,誓敢有违。

於是长跪,心存见十方大圣在於上方,乃稽首谛受,法师烧香,便为说戒。

  一者不杀,当念众生。

  二者不淫,犯人妇女。

  三者不盗,取非义财。

  四者不欺,善恶反论。

  五者不醉,常思净行。

  六者宗亲和睦,无有非亲。

  七者见人善事,心助欢喜。

  八者见人有忧,助为作福。

  九者彼来加我,志在不报。

  十者一切未得道,我不有望。

  是为十戒。受者并云:弟子某甲受,终身奉修。又礼师,都毕。

  天尊曰:能受是十戒,修行如法,十方天官无不卫护,必致得道。

子若逼世累,不尽心十者,九八七六,乃至於五,择其能者。

然五戒之福,福亦难称。

子其广劝众兆垢重闻,或不喜,犹不一二罗缕,委曲开悟,如复懈怠,日趣长苦,由其罪深,夫可如何。

二真曰:如有善人,志欲勤修,斯事幸闲,复有何事,求道益速。

  天尊曰:普教科仪,隐在三箓三元品戒。三箓乃众经之端,已出于世,亦当相降也。二真曰:三箓为是金箓、玉箓、黄箓耶。

  天尊曰:然然。此并为形外之教。思微定志之至理,务知三元妙觉无二,有道有地狱,祈请七玄苦,兼度未见者。当尔之时,上方空中有人诵曰:

  此法实玄妙,免汝九祖役。是其人不授,令人与道隔。

  非人而趣授,见世被考责。死堕三涂苦,万劫悔无益。

  所以空中作此颂者,恐愚人得经,便尔贱之。

或以借写,或举本乞人。

令有心之人施信无所,法桥路断,是故尔耳。

益宜慎之,益宜慎之。

时二真人意中咸云:此要诀炳灼,闻即玄悟,前后冗冗,了不开发,为是何物。

  於是天尊知二真意,报曰:二贤卿等知不,一切善恶,皆有因缘,应从吾受,是故尔耳。

当相为说,便可静听。

往昔一过去,恒沙之数,信不可计,无极久远劫时,有贤信道民,姓乐名净信,居业巨富,财不可计。

甚信道德,静处思惟,心与口誓,我富如此,此皆福来,衔荷天地,甚宜报恩。

报恩之心,实有冥到,然未知何方。

从外寝处,还问其妻,具说如此,道不须财,当云何。

妻曰:道从心生,何处觅道。

但当营始道士诸所乏无,道士得己斋戒,兴显道事,岂非报道。

夫得妻言,然之为佳,心开觉悟。

时彼山南有一道士,长斋居山,恒诵经句,去净信家二百余里。

净信久闻此人,亦常依依,即语妻曰:我当往彼,问其所乏,当随之供足。

须令盈余,不使竭少,亦当且送薄饷。

妻曰:能尔,真是佳理,闭眼之日,犹有所怙。

如不如此,身死神毙,求哀无所。

净信即开料杂库,出好名香、细布白毡、吉贝绵绢之类,卧具毡帐,乃及玩弄服饰之物,金银铜器,皆精好者,及诸杂药,事事种种,舍十丁奴,整作十担,诣道士所。

言语粗悉,及所发起,今赍薄饷,奉上道士,并以十奴长给洒扫。

道士从今以去,有所乏,须可分遣奴还,随命奉给,道民幸甚,勿得疑难。

道士为受,净信别去。

还家语其妻,具说如此。

妻闻道士已受,夫妻欢喜,喜不自胜。

自今以,便以为常。

如此少时,净信夫妻,命日欲终,都有一儿,儿名法解,时年十七。

侍父母疾,父母临终,语其儿曰:我得此丰有,资财无量,皆从道来。

誓欲报道罔极之恩。

道不须财,唯当供养道士。

吾比来入山,诸所营为,是汝所见。

今家财产足汝施用,汝其勿废。

法解衔泪呜咽,烦冤懊恼,悲哭唤天,一顿一伏,气绝复苏,手抱父母而啼。

又曰:阿爷阿婆,发如此之福。

临命将终,善尚不退。

天道虽远,岂当不感。

唯愿即升福堂,位至高尊。

儿后寿终,必得相见,俱在道位耳。

於是父母命绝。

法解长叫气绝,于时久久乃苏。

由其父母子,合门心行和吉。

虽以道士为先,亦傍救亲族乡里,远近皆蒙惠润。

当尔之日,见亲非亲,不避远近,皆往奔赴,及家僮役,亦复甚多。

见法解与父母长设,孝心彻灵,誓愿如此,举众无不自相顾视,人人流涕,不能自止。

吉人如斯,命尽如何。

法解於后,敬向道心,亦是天然,加奉尊命,供养道士,拯救贫乏,给恤行旅,逮及众生,数百倍先。

外无毫入,用度唯广,遂至於贫。

饷恤道士,向欲不连,道士转老,他无得处,每日烧香,忆此主人供养我辈,遂至於贫。

唯愿天道领其丹心,我今老悴,何以报之。

道士常以月末一日,六时行道,恒自感忆法解在心,是故遣信,要呼法解语。

信曰:汝顿首主人,克此月末,依常一日六时行道,无复所须,可来见就,共作功德。

福虽悠悠,亦不宜废。

法解得信,欣喜答曰:为法解稽首,道士承至日斋,辄当奉命。

信去之后,计校家中诸食,诸仓诸库,悉皆空罄,无可赍持。

  忆父遗教,愈增悲感,访卖屋宅。

屋宅高广,非中士可居,唯宜天王。

天王复自有宫第,或又云此宅势尽,或且云凶,了无买者。

乃欲自卖,恐身属他人,永不得复入山,见我道士。

法解夫妻,与二男为居,大者胤祖,年十一,小者次胤,私名阿奴,始涉八岁。

并姿容端正,绝世无伦,吐纳诵咏,声有玉响,行步举止,德味有余,年虽幼稚,并加勤修,答对远近,礼敬亲疏,书画言辞,每在人表。

其姨大富,都无男嗣,恒乐此儿,兄弟大小无在,唯愿得一能与我者,雇钱百万,贪儿佳,故不计钱多。

法解忽悟,还问妻曰:忆昔曾闻卿姊,乐吾一儿,今欲尔耶。

妻未知问意,即趣答曰:宁当俱死,何有以如此之子去眼前理,卖儿欲以自活,复增愁思。

故是死耳,了无此理。

夫曰:我卖儿,意不以供口,亦不供身。

妻曰:欲以何施。

夫曰:道士在山,供养转阙。

卿昔闻我奉先君遗教,为忘之耶。

妻即拭泪,跪而答曰:今虽穷弊,实亦在心。

若如是者,福德之事,盖亦先君遗教,安可不尔。

妻曰:法用颇废,便当将儿往报姊也。

母子临发,儿跪父别,因启父曰:便当违远膝下,眷恋何极。

愿爷行止,时过见视。

天性内发,相抱俱哭。

阿奴阿爷,感彻天地,胤祖抱其弟头,号哭良久,曰:福德之事,我亦当不久,非言可尽。

父见其兄弟如此,心亦罔已,恐其妻悔,即语妻曰:即今且将往就其姨,质十万钱作月日期,冀望宅售,必得儿还。

若至期不赎,当长与姨也。

所以尔者,不忍便别,以自宽耳。

於是割情,母子即路。

母至姊所,具说质儿意,姊得闻之,欢喜无量,乃与见钱整五十万,遣车三乘载妹及钱,送还妹家。

次胤跪母辞曰:父作如此功德,后必得道。

未果之间,愿婆爷行止,时过见视。

次胤至欲慰其姨意,抑忍不啼,及母垂临上车,违远在近,母子恩情,非可强割,虽不号叫,母子及姨三人,相与雨泪百行。

於是次胤跪姨,启曰:今为姨儿,何异所生。

但凡人分离,犹尚罔罔,愿姨见恕。

今欲乞一万钱以与父,别寄婆车去。

姨愍此小儿情趣乃尔,愈加矜敬,即又料出见钱十万,曰:以此与子,意可与者。

恣意与之。

次胤跪曰:赐钱太多,即启母言,以六万奉阿爷阿婆,此是奴心,以供养二尊,朝夕之资,盖亦微微,愿以自供,必不他用。

以二万奉兄,愿勤加供养,时复见忆。

余有二万,寄奉山中道士,愿我父母兄弟,及我阿姨,常与福会。

所以不道共会,又及姨福会者,心恐触性姨意故也。

母归至家忆儿,兄弟甚相珍重,食息嬉戏,及其出入,未曾不同,得一异味,辄相分与,终不独啖。

一日分别,我今独反,为福故也。

胤祖在后,甚怀忧思,闻母大得钱还,知弟不归,拭泪掩手,跪问母曰:婆与奴别,奴啼若如。

母欲割其思,欺曰:不啼。

姨常念汝兄弟,得之欢喜,抱不离膝,喂以众果,笑与吾别,寄汝钱耳。

胤祖知其必啼,婆诱祖耳。

其眠好与祖俱,今独在彼,怳怳未习,亦当思恋阿爷及忆阿祖,且新与婆别,那得不啼。

因而叹曰:兄弟二人,忽尔生离,父母为道,故道当见念,必使彼此各强健耳。

言之嘘唏,泪下覆面,并气呜咽,不能自止。

法解於是市供斋具,并更大饷道士。

道士惊问,那复得此。

法解不敢上欺,具如事答。

道士不言,相与共斋。

斋竟,法解辞退至家,忽见诸杂仓库、金库银库、宝珠玉库、钱库绢库、丝绵布库、绫罗锦绮缯彩等库,米仓盥食五谷诸仓,悉皆盈满。

问其妻日:官寄此耶。

妻日:不也,忽见此耳。

夫妻一怖一喜,或恐是梦想,或是天恤,不自宁安。

法解复入山中,请问道士,具白如是。

道士答曰:贫道昨夜下讲,於外中得梦见有一人,持一真材如意,授以与卿,卿即受之。

贫道思惟,谓是佳瑞,然不敢学,恐事未应。

同斋之人,谓我唝嗃,今果如此,此是天恤,人岂敢夺。

且卿敬信彰於玄远,足以招此,殆不须疑,但用无嫌。

法解曰:犹欲白王,令知其可尔乎。

道士曰:善。

法解白王,王即答云:卿精进出世,天那不感,此是天恤,人岂敢夺。

但用勿恐,於我无嫌。

法解还家,语其妻兄,具说如是,王与道士异口同音,此真天恤,益加笃信。

遂相承继,福祚永隆,无复极已。

  於是天尊问二真曰:卿等识此三世人耶。二真对曰:此事久远,实所不识。

  天尊曰:时乐净信者,吾今身是。

法解者,左玄真人是。

法解妻者,右玄真人是。

卿等颇忆往古鞠育之恩乎,致有今日,更相开悟,亦其由也。

二真人闻教,方始开悟,虽忆此事,领然无昧,然亦悠悠,其为久远。

言语未毕,忽有八色云軿,二人共乘,侍从仙童玉女,作钧天大乐,从东南上来,不通径前,前即稽首天尊,转拜二真。

二真方悟,是二息乎。

今中候太夫人,将非天尊往古夫人乎,即先亲也。

展此座毕,当往拜觐。

  天尊曰:然,子知之乎。二真日:能卖儿供法,亦为苦乎。

  天尊曰:夫如此辈,有何限量。

或卖身供法,或身投饿虎,或割肉饴禽,或杀身施虫,或质致妻子,或以头施人。

诸如此例,终劫说之,亦不可尽,说亦无穷,所以者何。

一切是辈,并是得道真人,共作视见,劝化愚蒙,身不复痛,了见人理。

或是幻作,盖亦无奇,所以指说胤祖、次胤兄弟,父祖三世六人者,其时并是凡人,而能如此,真为少比,是故说耳。

二真曰:实如教旨,二真得经众诀之要,各各庆悦,意自云曰:如此一切,微有缘者,必当乐受。

於是启天尊曰:如今还外传说此经,不审科仪法信轻重,谨以上谘。

  天尊曰:脱未体备,甚宜应问。所以尔者,大有旨要,玄科隐秘,故不一二载说之耳。子并谛听善识,此禁最严,慎勿差违。

  天尊於是告右玄真人曰:卿受此经,可择其人传,不须法信。

又告左玄真人曰:卿受此经,当依冥典法信,所用金钱,纹缯等物,皆令如式。

此法出自虚无浩素元君之凝思,五方元老常所宝修,受者别赍上金五分,素丝五两,以脆五方元老之灵。

本命纹缯,上寿百二十岁,计岁余一,公王一疋,中人一丈,贫者一尺。

此三种物,慎不可阙。

阙而强受,受者有罪,其中增降,以贫富量之。

左玄真人心疑不平,因白天尊曰:右玄真人受此经文,不须信物,而反见使顿责如许,经法是一同,即有二异,其可解乎。

  天尊曰:非为偏也、子未知乎。

众兆不同,心心各异,故开二涂,其归一也。

所以尔者,右玄弟子,桑门居士,居士普行乞求,破恶以为法桥,能有施者,福报万倍。

故今授经,不重责信。

卿今弟子,纵使分卫,以乞求度人,人无与者,更益彼罪,信心无表,何由得度。

今故制以法信。

法信之报,报在无量,如经无尽,不妨右玄布施福也。

  天尊又曰:右玄弟子施居士者,是能减割施财与人,福报万倍,万倍有尽。

左玄弟子赍信受经,此为信道,则是施财於道,是故福报如经无尽。

左玄真人虽奉教旨,心犹未体福报如经无尽之理,理复云何。

  天尊知其心念,即语大贤:卿有疑耶,无所嫌也。

所以云福报如经无尽也,何以故。

譬卿得此经,写治一通,传与一人、十人、百人、千万人、千亿万人不可计。

人人写一通、一通无限量通,弥布无外。

卿本犹存法信之报,如此无尽。

假令卿今以一金万金,从师受经,后得福报如经无尽,随复永无耗竭,恐弟子中脱有未悟,为近譬耳。

夫经信之报,随信多少,悉如良井,纵使天下大旱,百丈绝源,此井犹满。

井主足用,余以施人。

百千万人,举乡郭人#1,恣意汲取,给拯无极,终於无竭。

此是自然不尽之报。

  天尊曰:既能信道,用信道故,故能信经,减损身口,以用受经,财报无尽,故谓无量,加得信道之福。

信道之福,令人精神聪明,智慧如经无尽。

譬然一灯,转然百灯、千灯、万灯,巨亿万灯,无量数灯,普照虚空。

先所然一灯,光明无损,此是福报,智慧永无尽也。

卿当普告受经之人,导以智慧,开悟一切,如此井灯不得独足,便自为足。

左玄真人心又疑曰:悉天下大旱,百丈无源,井那犹满,欲问未敢。

  天尊已知左玄之意,即又语曰:所以名为良井者也。

是时虚空之中,众仙大圣,听说法者,巨亿千万,咸皆开解,同声称善。

一称善福,福进三阶#2。

左玄真人疑解廓然,知责经信,更是胜理,下座稽首曰:始蒙开悟。

  是时共乘云軿二人,乃是往古胤祖、次胤兄弟,闻说要言,即以仙童玉女千二百人,稽首奉上左玄真人,求受要诀。

左玄真人即授二人思微定志要诀,二人信解,即入第三仙品。

是时千二百仙童玉女,见二人受经得道,便各解身上宝珠璎珞,奉上左玄真人,求受尊经。

受之亦竟,读得一徧,神开解悟,知三界皆空,福尽应终,便各悔过。

千二百人即於其身,仍化入仙。

  尔时空中有一天人,意疑天尊说此譬喻,云学道之人,不得思微定志要经,如入海采宝,无有导师。

又云:如彼愚人,晻入空山,觅天子绶,设如是者,造化之初,未有此经,故天尊大圣,那得成道。

  作是念已,天尊即知。

便答天人曰:卿未预天人,岂能远知造化之由。

如天尊大圣,经法未出而得道者,皆是纯朴,行应自然。

自然之行,时与理。

晻与理合,自然玄悟。

玄悟之理,本无文字,撰集成经,以告后来,何所嫌耶。

譬人堕地狱,岂须先作地狱法乎。

天人称善曰:圣尊之言,悟我愚蒙。

於是悔谢,进仙一阶。

  时有十二年少,处世闲乐,日日相就,共作好食,酣饮嬉戏,或复论议为道之难易。

天尊以道眼遥见此人,前生在世,得为人师,而秘吝悟经典,故弟子於道之心,亦复犹豫,因此微缘,缘犹可度。

於是天尊即化作凡人,从会中过,过托乞食,因悉共语诸年少辈,复论如故。

一人曰:我数随家兄至安乐山中,见诸道士悉持十戒,肃肃甚佳。

如此后死,魂神所在,亦当不虚。

但十戒持,人难悉从耳。

化人曰:持此甚易,违此难耳。

诸人闻化人言,皆各佥然。

问化人曰:云何先生持戒云易,不持反难。

化人曰:立身如戒,不畏天子,亦不畏鬼神,何为不易。

如违戒者,是人悉畏,复畏鬼神,云何不难。

於是十二年少,并有道意,因各各自忖。

其中一人,素性好酒,先曰:余者乃可,唯酒难断除,我本性所好,作不敢计,所以者何。

我先服散,散发之日,非酒不解,是故敢耳。

化人曰:散发所须,此乃是药。

将养四大,药酒可通。

但勿过量,至不如平耳。

一人曰:余事犹可,妄语甚难。

所以为难,或身有密事,或是尊长应为隐讳,而人见问,不得不欺,欺便犯戒。

是故为难。

化人曰:事有隐显,言有方便,此亦可通。

但勿善恶反论,说人之短,言伤人耳。

一人曰:余者乃可,唯盗戒难。

小小之间,已是犯目。

化人曰:大事可难,小小之间,不益易慎乎。

即为说愒曰:

  何不受盗戒,不受盗亦难。

孰云暗中昧,中有记盗官。

取一年年倍,倍倍殊不宽。

以手捧洋铜,烧口煮心肝。

一朝言此苦,终年犹心酸。

何不受此戒,保持必令完。

我信彼亦信,在在无不安。

安坐招灵人,永享长年欢。

  一人曰:余者悉易,淫最难断。

所以尔者,我曾履斯事,数随兄中食。

当中食时,谓云一日精进,无不过理,亦谓后死必当得此斋戒之福。

至是夕夜,是我所愍,辄来狡脍,虽苦加抑迮,不觉已尔。

每每如此,是故最难。

化人曰:色者,令是想耳。

想悉是空,何有色耶。

但先自观身,知身无奇,便知无色,何可不忍。

且淫欲颇恣,如饮咸水,饮多渴多,唯死而已,何有厌足。

於是化人而说愒曰:

  色欲剧於渴,小忍差可度。

何为进咸水,水咸益渴固。

子能善解渴,当饮天甘露。

甘露香且熏,通体皆流布。

天人寻香降,玄趣自然悟。

熙熙永无为,长保九天祚。

  其一人曰:余悉可从,唯杀生戒难。我性好瞰鸡,一食无肉,了自无· 味,数日便瘦。化人曰:贤者肥为人患,瘦益体轻,用肥何为。即说愒曰:

  贤者戒其杀,亦莫怀杀想。

众生虽微微,亦悉乐生长。

如何害彼命,而用以自养。

自养今一诗,累汝自然爽。

长沦三涂中,辛苦还复生。

善恶各有缘,譬如呼有响。

何不改此行,慈心以自奖。

真人拥手游,逍遥观浮量。

  说此偈已,化人见大威变极道之姿,侍从僚属,钧天大乐,非可目名,反于上方。

诸人悉见,喜惧交集,并闻要说,意解开悟。

悉俱共诣左玄真人,求得奉受经法,并诸十戒。

真人亦以道眼,见此诸人先世因缘,致其难悟之由,枉屈天尊下降,多方开悟,故作建故。

不以授之,以其有缘,不得都断,唯语明日当相授也。

明日明日,无复极已。

诸年少辈自共语曰:我等命日难保,不可为复如前明日明日也。

当各斋法信,并辞便当,更共苦请,相黠言曰:叩头自搏,血出斛数,亦要莫止。

左真慈心必授我等。

辞曰:

  男生某甲等,叩头乞道自搏,今日之日,流映已差,恒恐微气,奄同彼昧,昧而无晓,长夜难即,孤爽困苦,求免无所。

伏闻天尊所演,思微定志,有十戒之法,文简事要,无细不度。

寅人专专,实仰希奉受,朝受夕没,永无遗恨。

若复迁延,日过一日,朝菌残命,未知明日,吉凶何如。

如此妙趣,万代始出,会遇有今,今复差违,譬盲人捉雀,入手复去,虽复万劫,岂可重遭。

辄自罄竭,办信如法,条牒如左,谨重稽颗,奉辞以闻,准乞成就。

谨辞。

  上金五分本五两

  素丝五两 #

  本命纹缯年余一合如干

  命米五斗 #

  薪一束 #

  右五种如法。 #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竟

  #1 乡郭人:敦煌本作「乡邦人」。

  #2 福进三阶:原作「福足三皆」,据教煌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