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箓济幽判斛仪

玉箓济幽判斛仪

  经名:玉箓济幽判斛仪。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

  玉箓济幽判斛仪

  法事

  具位臣某等,谨同诚上启三清三境天尊,十极十华上圣,东极宫中慈悲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上帝,诸天天尊,诸天天帝,大罗法界无上真仙,三界万灵一切真宰。

恭望天慈,洞回昭鉴。

通意

  伏以一炁盈虚,万形出没。

死复生而生复死,人为鬼而鬼为人。

轮转无穷,报偿不息。

悲莫悲於六道,苦犹苦於四生。

盖积善者,径陟善阶;积恶者,终归恶道。

赖我道祖,太上慈尊。

广立斋科,普敷济拔。

大启超升之会,特垂拯救之文。

当阴惨阳舒之际,乃神交鬼聚之时。

魂气动而悲风生,灵响发而阴务霭。

洪音一举,黑壤遥闻。

仰惟紫极玄尊、青华教父。

指明星为慧炬,广运照临;凝梵炁作法桥,大垂拯济。

追魂使者,告召十方。

所属地祇,招延催促。

当愿天仙道、神祇道、人伦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孳生物命。

鱼鳖昆虫,不瞬息间,遍高深而普告,由斯须顷周遐。

迩以咸知,自然意感;诚服翕尔,影随响答。

呼群率众,声相应,气相求;出死入生,眇能视,跛能履。

无遮无碍,源源而来;或后或先,徐徐而至。

使者运招徕之力,魂兮承摄召之功。

所有净酆都、开业道、离寒庭神咒,谨当吟咏。

  夫学道修真之士,以慈悲一切而为心;积功累行之流,以利济万汇而为本。

每演经科而救度,常行运念以修崇。

用假法恩,必希圣感。

谨当斋戒之辰,爰命精修之侣。

建资崇之妙会,设供养之香馐。

伏为所荐幽魂,未沾殊胜。

尚萦罪障,难出苦轮。

念其受身,为兹设食。

仰惟九州社令、五岳灵官,俯赐证明,曲垂慈愍。

恭愿遥瞻仙府,上启虚皇上帝,大轸天恩,曲垂悯念。

当启乾坤之内,广邀今古以来。

是仗威光,特伸关请。

  召孤

  接引

  荡形

  洒净

  三皈

  切以幽途饿鬼,长夜沉魂。

遍满虚空,游行境土。

但吁嗟於邪道,常憔悴於歉容。

复有积劫伏尸,累年滞爽。

既昏明於旦暮,常秽浊於形骸。

未超解脱之门,尚绊湮沉之类。

或襁褓相离父母,或老耄永别子孙,或居民在此膏肓,或征客至兹沦丧,或负罪有遭王法,或无常遽奄天年,或萦缠疫疠而倾亡,或凌犯雷霆而震怒,或损害相谋性命,或刎缢自丧平生,或山林虎狼伤残,或江海鱼龙吞噬,或男敌女娠而至死,或蛇伤饮毒而陨亡,或衔冤久处於冥途,或枉死未离於鬼趣。

虽思奠酹,莫遇肴羞。

心腹烟生,喉咙火发。

永抱饥穷之苦,不逢饱饫之充。

空悲兔走乌飞,暗历时迁岁改。

睽离井邑,想骨肉以难寻;隔越烟波,叹胸襟而莫及。

皆属里域所摄,更无坟冢堪依。

明月茫茫,愁云漠漠。

一切孤魂,无极滞魄。

未遂冲升之路,犹萦烦恼之心。

念六趣之轮回,悲四生之飞走。

永日而身遭笼挚,终朝而胆慑网罗。

或戢翎敛翅於林巢,或含齿披毛於土窟,或带角跨蹄於草泽,或张鳞披甲於波潭。

顾鼎镬则焉免其烹,临锋铓则岂逃斯惨。

悉是余殃致此,盖由积恶使然。

当有一百二十冥曹、八万四千地府,三官狱讼。

五岳冤牢。

北都长夜之庭,东岳幽扃之府。

上尸、中尸、下尸,三涂之界;死道、恶道、邪道,五苦之门。

次有铁屋铁山地狱、铁牛铁马地狱、两石压身地狱、八极八寒地狱、断绝分离地狱、燋然脱落地狱,如是诸大地狱等,当来世世,劫劫生生。

出死无门,求生无路,刀山险峻,剑树森罗。

食火吞烟,不舍焦熬於晓夕;飞戈飘戟,那堪痛楚於肌肤。

未离摙石之涂,深苦负山之役。

荡荡爱河之上,黑浪迷身;沉沉苦海之中,银波溢目。

空感茫茫於丰蔀,可悲寂寂於泉台。

尽从过去狂心,以致此来报体。

特启熏修之会,爰伸供养之仪。

伏愿至道垂慈,高真开度。

俾令狸犴,旁及河源。

咸获感通,仰承拯拔。

仗琅函之圣号,宣琼藏之睿名。

未曾闻天尊者,今皆得闻;未遇天尊圣号者,今皆得遇。

功力能超於鬼道,荐修可陟於仙阶。

各发皈依,众当谛听。

  大慈至广天尊,

  圣力无边天尊,

  能消恶趣天尊,

  得契玄功天尊,

  死魂受炼天尊,

  仙道潜通天尊,

  罪消北府天尊,

  名上南宫天尊,

  昭彰妙道天尊,

  飞升太空天尊,

  恭惟圣力昭彰,洪慈轸度。

遂使爱河苦海,化作莲池,能令剑树刀山,翻成花圃。

冰池凛冽,俄自消洋。

沸镬烹煎,遽皆扑灭。

赖玄元之殊造,繄道德之良缘。

於是灯烛将然,灿烂而照开地府;沉檀乍爇,氤氲而腾布十方。

欲出重泉,须凭大造。

馈其饮食,献以钱财。

伏觊四司六宫,善簿恶籍;三元九府,阴宰阳官。

俯念有情,广施济物。

上祈睿泽,下布灵慈。

变一味为百品之珍,化一财为千车之宝。

普及无穷之世界,散沾无极之鬼魂。

仰希齐降形仪,当歆祭享。

遂使虚肠顿实,能令馁腹皆充。

各运身心,速伸回向。

夙缘曩劫,承资荐於真风;是夜今时,味馨香於甘露。

密洒慈悲之雨,洗涤瑕疵;广吹解脱之风,扫除罪累。

普生欢悦,受福人天。

克遂感通,仍归迁适。

变食灵章,谨当吟咏。

  焚符

  变食

  咒食

  加持

  称号

  道言,戒者止也,所以止人非心,归於正定。

故戒生定。

儒者亦谓,知止而后有定。

但三洞众经,四辅秘典,演说戒法,种种不同。

惟无上洞玄灵宝九真妙戒者,诸戒之首。

天人共仰,幽显同遵。

无上之上,洞玄中玄,万神之灵,一炁之宝。

妙贯三才,戒制六情。

数定於阳,故分为九。

修而不伪,故名为真。

天人仰之,以为城郭。

幽显资之,以为梯航。

今日亡魂受之,可以为之法蕊。

然受戒之法,静默为先。

持戒之法,勤奉为上。

法众同诚,当传九戒。

  举智慧颂 #

  第一戒者敬让,孝养父母,是名初真戒。受持之后,当获端正长寿果,持心勿怠。

  第二戒者克勤,忠於君主,是名念真戒。受持之后,当获聪明智慧果,持心勿怠。

  第三戒者不杀;慈救众生,是名持真戒。受持之后,当获富贵豪胜果,持心勿怠。

  第四戒者不淫,正身处物.是名守真戒。受持之后,当获吉庆安乐果,持心勿怠。

  第五戒者不盗,推义损己,是名保真戒。受持之后,当获清净善性果,持心勿怠。

  第六戒者不嗔,凶怒凌人,是名修真戒。受持之后,当获禄位清显果,持心勿怠。

  第七戒者不骄,傲忽至真,是名得真戒。受持之后,当获具足十相果,持心勿怠。

  第八戒者不诈,谄贼害善,是名成真戒。受持之后,当获大道正法果,持心勿怠。

  第九戒者不二,奉戒专一,是名登真戒。受持之后,当获证大法王果,持心勿怠。

  举奉戒颂 #

  妙戒灵文,黄箓白简。

既备宣於奥旨,当敬受於灵文。

夫心焉难制,制以九戒,则可归心於太虚;形也未超,超以二符,自可炼形於上境。

汝等孤魂,直须生生勿忘於戒言,劫劫常持於符券。

澄神物外,尘缘永断於多生;受质阳间,善果自臻於有永。

恩留家国,庆及无穷。

所有长生宝箓,功德疏文,谨当宣告。

  祭炼

  切以启祈将竟,供养已周。

延驻虑烦,冥阳有隔。

今则暗云沥沥之银河欲转,丁丁之铜漏将残。

阴云黯黯之天扃牛斗,沉沉之雾锁蟾宫。

雨云寂寂工之商羊鼓舞,冥冥之石燕交飞。

雪百浙淅之暗妆玉树,纷纷之静坠瑶阶。

各整云軿,齐登霄汉。

天道即还天道,神明各复神司。

人居三界之中,鬼治九幽之府。

穷魂饿鬼,地狱幽牢,普愿升迁,俱承利益。

变天厨之品炼,化尘世之钱财。

悉为祈恩,无非致福。

领此香斋之会,纳兹表献之仪。

适皆次第而来,今已盘旋而去。

既得托形仙府,必当高步祥云。

径朝灵应之宫,遽诣逍遥之境。

上穷云翼,下极渊鳞。

获奉善因,仍闻妙乐。

溥承资荐,共遂超升。

然冀饮食之余,供养之外。

旷野飞禽之类,悉可充肠;深原走兽之徒,尽皆饱腹。

傥值抨弦击矢,永脱侵伤。

若逢设网持戈,更难损害。

早抛恶趣,速证善缘。

略伸及物之功,稍罄信心之重。

叩头星汉,拜手天阶。

法众斋官,谨伸奉送。

  玉音仙乐响珊珊,鹤舞鸾飞度九关。

  执箓把符超法界,参朝金阙觐天颜。

  举极乐颂送 #

  向来

  焚燎

  玉箓济幽判斛仪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