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门报孝追荐仪

玄门报孝追荐仪

  经名:玄门报孝追荐仪。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

  玄门报孝追荐仪

  自然朝行道 #

  师堂序立 #

  步虚

  启师

  恭以金真演教,弘敷拔度之文;玉册垂科,茂着升迁之法。

存亡是赖,幽显均沾。

由是东极垂救苦之慈,北魁置拔亡之局,可使亡魂受度,能令枯骨更生。

辄冒崇严,俯垂鉴证。

恭惟玄中教主诸大宗师幕下,道贯三才,心涵万象,随方设教,应物流形,为生死之津梁,作幽冥之主宰。

切念臣某浮黎小兆,灵宝微生,叨承无量之真梯,获拜玄中之师范,拯幽拔滞,济物利人。

臣今谨为入意,尚虑亡魂,无边苦爽,自因宿世,以至今生,万罪千愆,阳非阴过。

罪既违於青律,名必记於黑书,囚闭寒庭,拘留幽狱,若不皈投於玉陛,焉能召到於皇坛。

径仰叩於天威,乞俯怜於幽滞。

拜贡素悃,上渎青玄,请降恩光,开明黑暗。

伏愿真慈汲引,圣德矜容。

告符命於河源,变剑树而作琼树;颁赤书於狴犴,化刀山而为宝山。

愿垂照烛之慧光,茂蒇慈悲之誓愿,焕明长夜,辉映幽途。

庶俾亡魂,均承道果,脱重泉之报对,登仙境以逍遥。

仰赐玄恩,早垂昭报。

但臣下情不胜虔祷之至,领众升坛,恭行典式。

  唱道

  升坛

  烧香颂 #

  各礼师存念如法

  玄阴七灵,九炁合形。

魂精魄爽,二景回轮。

飞光赫奕,焕耀长春。

日月吐辉,回合华英。

大梵流布,奔飞火铃。

魔王受事,朝谒帝京。

含灵溥济,广惠幽冥。

玉文敷告,万炁升腾。

和与道合真。

  鸣法鼓二十四通

  无上三天玄元始三炁太上道君,召出臣等身中三五功曹左右官使者、侍香金童、传言玉女、五帝直符直日香官各三十六人出。

出者严装,关启灵坛,土地里域真官等神。

臣今正尔升坛,烧香行道,谨奉为入意,其诸情悃,已录上闻。

愿得玉清道炁灵宝妙光,流入臣等身中,令臣所启之诚速达径御太上无极大道、东极青玄慈父太一救苦天尊御前。

  请称法位 #

  具位臣某与弟子某,谨同诚上启:太上无极大道虚无自然元始天尊、太上道君灵宝天尊、太上老君道德天尊、高上玉皇上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东极青华大帝、后土皇地祇、十方已得道大圣众至真诸君丈人、东华南极、西灵北真、玄都玉京紫微上宫明皇道君、上相上宰上保上傅、三十六部尊经、玄中大法师、五帝三官、四司九府、九天天曹列位真宰、地府水司五岳四渎名山洞府神仙圣众、三界官属、一切威灵,咸望洪慈,俯垂洞鉴。

臣闻:古之圣人盖与天地合其德,四时合其序。

大哉,孝行。

至於日月为之明,王道为之成。

兰公得其说於斗真,谌母传其书於太史。

是故净明之法,本忠君孝亲以存心;盟真之斋,以报祖荐亲而立教。

以此见学仙之士,曷尝不笃意於亲。

谓灭其天常,是特儒者自私之论。

若质诸道典,岂知天真大孝之心。

伏念臣某猥以凡材,叨参玄学,奉经科而开化,佩戒律以焚修。

离形去智同大通,虽有取颜渊之语。

慎终追远则归厚,常思广曾子之言。

属同门,志切於荐亲。

为祭酒,义当於领奏。

陟降在左右,幸瞻帝真穆穆之光,孝悌通神,明谅鉴人。

子区区之请,既承词旨,敢不上闻。

  宣词

  按如词言,备殚恳款,仰祈大道,俯鉴小心。

臣闻: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道出於一,教分於三。

故资事父以事君,则忠孝之义尽;取於治身而治国,则清净之化成。

其在栖真者流,尤以报君为重。

是以九真妙戒,以敬勤为入德之门;三箓本科,以焚修为祝厘之意。

教所由来远矣,学者所宜则之。

  以今升坛行道,请法众等,运兹初捻上香。

愿此香烟腾空,径上供养无上至真道宝。

臣等首体投地,皈命太上三尊、十方众圣,以是功德,上祝皇帝圣寿万安。

伏愿道参玄圣,德配皇天,眷命有德者昌,宗社衍万年之庆;无为而民自化,华夷归一统之中。

今故烧香,自皈依道尊大圣众至真之德,得道之后,和保天长存。

  臣闻:人本乎祖,孝始於亲。

自礼经而言,除七庙二祧余不在需尝之列。

以道书而论,则亿曾万祖犹应在荐拔之科。

盖有先亡未受度而不得仙,亦有前世不祀祖而犹为罪。

是故女青禁典,中存拔赎之文;灵宝本章,首列追度之品。

凡道士修真,此为先务。

故天尊设教,具有明文。

  以今升坛行道,请法众等,运兹二捻上香。

愿此香烟腾空,径上供养无上至真经宝。

臣等首体投地,仰依太上三尊、十方众圣,愿以是功德,归流报孝。

弟子某道俗二门,玄祖上世先灵,俾沐善功,俱超仙界。

伏愿三境下鸡竿之诏,九幽承龙简之恩。

缘本思旧宗,早拔籍於泉曲之府;混化归元一,即迁神於朱火之宫。

今故烧香,自皈依经尊大圣众至真之德。

得道之后,和升入无形。

  臣闻:广大精微,君子之道可传也;劬劳鞠育,父母之恩莫重焉。

凡有血气者,且知用其情;岂思道德者,而可忘其本。

盖有生未伸於荣养,死尤切於追资。

王尊师依玉皇本行以荐亲,卒如其志;莫氏子诵青霄隐书而拔母,果获其成。

仰前哲之耿光,宜后人之明鉴。

  以今升坛行道,请法众等,运兹三捻上香。

愿此香烟腾空,径上供养无上至真师宝。

臣等首体投地,仰依太上三尊、十方众圣,愿以是功德,径为弟子某拔度所荐亡者某神魂,出离冥途,上升仙境。

伏愿乘三化五炼之功,出九夜重阴之苦。

服飞根而生玉液,早游神大渺之堂;咀灵芝而漱金泉,即飞步洞阳之馆。

今故烧香,自皈依师尊大圣众至真之德。

得道之后,和升入无形。

  礼方

  各长跪忏悔 #

  臣等伏闻:太史升仙,传九幽明真之典;天师得道,留三八谢罪之科。

非秖徒荐拔於先亡,特所以发明於孝道。

伏念亡者某浮生若梦,大患有身,六尘徧染,三业萦缠,滋生罪垢,五蕴非真,四大假合,动涉尘缘。

颠连於是非物我之途,流转於情欲爱憎之地。

心生口语,日积月深。

衡鉴无私,固莫逃於考核;幽明异致,亦难忆其升沉○ 以今报孝,弟子某幼师道德之风,未报劬劳之德,倘先灵之未度,将此念以何安。

庸奉玄科,以资冥福,谨赍香花、灯烛、法信供养之仪,皈命太上无极大道十方灵宝天尊、十方救苦天尊、十乡神仙诸灵官。

伏愿天恩昭旷,宇量含洪。

念先亲汩没於世缘,未能自拔;凡平生诖误於宪网,咸与维新。

俾脱籍於幽关,早化形於丹界。

然愿存亡两世,俱逢天开地辟之时;道俗二门,均囿日照月临之下。

忏谢之后,升入无形。

  命魔

  步虚

  三启颂 #

  三礼

  重称法位 #

  具位臣某等,重诚上启三清四梵、八极九霄、紫阙黄房、云宫星府、至真至大、无极无穷、三界高真,玄坛众圣。

咸望洪慈,俯垂洞鉴。

伏念臣等樗栎散材,酰鸡小见。

栖迟玄宇,虽知读黄老之书;传习斋科,岂尽得陆张之意。

但以盟心於利济,辄忘越分以行持。

惟三纲五常乃立人之大本,而九幽十类皆失道之穷魂。

爰谨荐扬,庶期开度,以今奉为某忏悔亡故某及祖宗父母,九幽长夜一切苦魂。

虽厕处於人伦,自汩沉於天理。

惟五教之有亲有义有别有序有信,虽曰有常;犯六刑之不孝不弟不睦不姻不任,至於不恤。

居上无道,为下不忠。

礼义廉耻之俗微,放僻邪侈之习胜。

迷迷不觉,一旦花残银海而气断玉楼;恋恋相牵,万劫足履刀山而手攀剑树。

以今弟子某求启紫微之秘,特修玉匮之科。

驿简通幽,龙童效信。

仰惟大造,特需殊恩。

神光所烛而无隐不通;惠泽所加而何冤不释。

拔出地户,不为地狱之沈囚;朝礼天颜,俱到天尊之法会。

然愿乾坤交泰,日月贞明。

海宇承平,俱在八荒之寿域;天人受度,获登无上之至真。

至於神虎官君,龙符驿吏,承流宣化,俱有开通冥道之劳;崇德报功,宜在迁转仙阶之列。

上祈天尊大慈之化,下副臣等皈告之诚,谨启以闻。

  发愿

  一愿元始符命,二愿幽夜开光,三愿金箓度命,四愿黑簿除愆,五愿苦海息浪,六愿火狱沈烟,七愿怡神快乐,八愿解释冤牵,九愿闻经悟道,十愿进品仙阶,十一愿酆都罢对,十二愿学道成仙。

  存神烧香 #

  香官使者、左右龙虎君、侍香诸灵官,当令臣行道朝修之所,自然生金液,丹碧芝英,百灵众真,交会在此香火炉前。

当愿亡魂受度,弟子蒙恩,十方仙童玉女接侍,兰烟传臣向来所启之诚,速达径诣太上无极大道、东极青玄慈父太一救苦天尊御前。

  出堂颂 #

  下坛

  谢师

  天门九重开,式展朝元之礼;地狱五苦解,均承度命之功。

谨扣谒於师垣,特恭伸於谢悃。

臣某适来谨为报孝弟子某恭依教典,宣阐朝仪。

虑有犯於绳规,恐难逃於斧铁。

仰祈慈造,俯赐矜容。

伏愿金符度命而九地皆春,丹简宣恩而诸囚罢对。

亡爽悉超於道岸,永证逍遥;玄门茂振於宗风,均沾化育。

臣干冒崇严,下情不胜,恭谢之至。

  回向设醮谢恩 #

  步虚

  洒净

  宣卫灵咒 #

  请称法位 #

  具位臣某等,同诚上启列圣,咸望洪慈,洞回昭鉴。

  臣闻:道者群心之用,物莫能违;孝为百行之先,人当自勉。

惟父母之功莫大,与乾坤之造同符。

是故谌母蒇教於黄堂,先明孝道;玄帝传经於玉筐,具述报恩。

岂徒养生丧死之尽情,亦欲积行修缘而入妙。

苏仙留橘井与慈母以立功;真武宴谷岩为二亲而修果。

以此见人伦之大,最为学道者之先。

伏念今时报孝弟子某寄迹法中,违离膝下。

奉甘食美服,以养其口体。

既不能尽世俗之孝心,求奇方妙药,以延其寿年;又安得如太平之经训,念捐世之太早,莫杀身以相从。

履霜露以兴怀,望松楸而掩泪。

岁月逝矣,不知魂魄以何依;梦寐见之,宛若音容而相接。

爰修道果,少福冥途。

然灯烧香,按玉匮盟真之典;陶魂铸魄,行紫枢飞梵之科。

幸法事之告成,谅灵光之响答。

伏愿皇皇大道,赫赫高真,俯怜至隐之情,特广好生之德。

九龙传驿,风雷涣汗於幽都;万犴停刑,雨露昭苏於罪爽。

俾魂神之超度,获时刻之升迁。

九祖生天,庶不负出家之意;一心慕道,敢忘加修己之功。

臣等下情不胜凝俟之至。

  请班

  降圣

  宣词

  臣闻:天虽高而听甚卑,惟诚能动;子欲养而亲不待,从古皆然。

故曾参有三釜之悲,而文正怀一袅之很。

以贤者尚笃此事,岂方外独无是心。

未能尽养於生前,必抱遗哀於身后。

幸天尊垂玉匮拔亡之典,使人子伸昊天罔极之情。

比之庐墓,以终身执丧过礼;效乎刻木,以为象事亡如存。

论孝忱则有之,皆无益於死者。

岂若绿章封事,陈哀悃於帝前;白简飞符,拔死魂於地下。

既鬼有所归矣,於人独无恔乎。

乃知道教之垂科能济礼经之不及。

伏念报孝弟子某自怜薄命,少遭闵凶,鞠育劬劳,其何能报,群蒿凄怆,徒切于怀。

爰修炼度之科,少益幽冥之福。

荷真斿之委鉴,设清醮以谢恩。

伏愿帝度其心,天从所欲。

念先亲积德而未食其报,悯微臣思孝而莫致其情。

特颁涣汗之恩,一洗沈冥之苦。

庶令逝魄,早脱幽关。

玉眸炼质,黄华荡形,即化形於丹界;绿字返生,金房度命,获飞步於上清。

蜕质登真,转轮得道。

臣等致恭上香,谨陈亚献。

  宣进状 #

  臣闻:乾元坤元,乃人元之资始;父相母相,即我相之肇基。

生生不穷,念念相续,艰难苦恼,缘兹而后。

有长育,顾复何思之能酬至;人达道,本原大意识真父母。

灭贪嗔,除险峻,所以报恩;空结习,割爱情,自然去累。

使有相归於无相,号真空而实不空。

是为入解脱门,可以到逍遥境。

伏念亡故某羁摩世网,汩没妄缘。

欲海爱河,易纵无明之性;电光石火,难留观化之身。

命奄泉扃,名登鬼录。

顾九结十缠之未净,在三途五苦以何逃。

念当年,遣子以出家,固其心之有托;在今日,济幽而拔苦,谅我道之垂怜。

伏愿特推锡类之恩,丕广度人之德,勑陶公仙伯以校籍,命韩君司马以度魂。

庶令亡者某受事朱宫,书名黄箓。

一百八十烦恼业障俱消,八万四千尘劳妄缘都尽。

永辞苦趣,顿入仙宗,从兹出入於六虚,不复轮回於三界。

然愿弟子某赏延先世师资宗祖,以同升裕,及后昆道俗眷,绿而迪吉。

学仙有遇,进道无魔。

正妙通妙,显言有修,誓不负报恩之训;始相我相,悉归无着,愿早登真一之门。

臣等致恭上香,酒陈终献。

  宣疏

  送神

  臣闻:道非可象,散则成炁,聚则成形。

神本无方,听之不闻,视之不见。

惟精神之默感,则陟降之如存。

适举朝仪,今当拜送。

伏想三清上圣游神寥廓之乡,九地冥官复职幽阴之境。

倏忽不知其所在,彷徨恨莫以相从。

臣某等骨肉行尸,尘泥贱品,叨逢道化,备在真阶。

或俯仰之失仪,或步趋之失节。

存奏昧飞神之法,书符违按笔之规。

仰祈弃过以录功,庶免因斋而获罪。

德何以报,当益励於焚修;威不违颜,愿常蒙於赐对。

臣等下情不胜攀恋之至,瞻望霄衢,一心拜送。

  回軿颂 #

  送出化财 #

  玄门报孝追荐仪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