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真人西游记

长春真人西游记

  经名:长春真人西进记。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长春真人西游记序

  长春子盖有道之士。

中年以来,意此老人固已飞升变化,倡云将而友鸿蒙者久矣,恨其不可得而见也。

己卯之冬,流闻师在海上,被安车之征。

明年春,果次於燕,驻车玉虚观,始得一识其面。

尸居而柴立,雷动而风行,真异人也。

与之言,又知博物洽闻,於书无所不读。

由是日益敬,闻其风而愿执弟子礼者,不可胜计。

自二、三遗老,且乐与之游,其余可知也。

居无何,有龙阳之行。

及使者再至,始启途而西。

将别,道众请还期,语以三载。

时辛巳夹锺之月也。

迨甲申孟陬师至自西域,果如其旨,识者叹异之·。

自是月七日,入居燕京大天长观,从疏请也。

噫,今人将事行役,出门彷徨,有离别可怜之色。

师之是行也,崎岖数万里之远际。

版图之所不载,雨露之所弗霖。

虽其所以礼遇之者,不为不厚,然劳惫亦甚矣。

所至辄徜徉容与,以乐山水之胜。

赋诗谈笑,视死生若寒暑,於其胸中曾不蒂芥。

非有道者,能如是乎。

门人李志常,从行者也。

攘其所历,而为之记。

凡山川、道里之险易,水土、风气之差殊,与夫衣服、饮食,百果、草木、禽虫之别,集然靡不毕载。

目之日《西游》,而征序於仆。

夫以四海之大,万物之广,耳目未接,虽有大智,犹不能遍知而尽识也,况四海之外者乎。

所可考者,传记而已。

仆谓是集之行,不特新好事者之闻见。

又以知至人之出处,无可无不可,随时之义云。

戊子秋后二日,西溪居士孙锡序。

  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

  门人真常子李志常述

  父师真人长春子,姓邱氏,名处机,字通密,登州栖霞人。

未冠出家,师事重阳真人。

既而住墦溪龙门,十有三年。

真积力久,学道乃成。

暮年还海上。

戊寅岁之前,师在登州,河南屡欲遣使征聘。

事有龃龉,遂已。

明年住莱州昊天观。

夏四月,河南提控边鄙使至,邀师同往。

师不可,使者携所书诗颂归。

继而复有使自大梁来,道闻山 东为宋人所据,乃还。

其年八月,江南大帅李公、彭公来请,不赴,尔后随处往往邀请。

莱之主者,难其事,师乃言日:我之行止,天也,非若辈所及。

知当有留不住时,去也。

居无何,成吉思皇帝遣侍臣刘仲禄县虎头金牌,其文日:如朕亲行,便宜行事。

及蒙古人二十辈,传旨敦请。

师踌躇问,仲禄日:师名重四海,皇帝特诏仲绿瑜越山海,不限岁月,期必致之。

师曰:兵革以来彼疆此界,公冒险至此,可谓劳矣。

仲禄曰:钦奉君命,敢不竭力。

仲禄今年五月,在乃满国兀里朵得旨。

六月,至白登北威宁,得羽客常真谕。

七月,至德兴,以居庸路梗,燕京发士卒来迎。

八月,抵京城。

道众皆曰:师之有无,未可必也。

过中山,历真定,风闻师在 东莱。

又得益都府安抚司官吴燕、蒋元,始得其详。

欲以兵五千迎师。

燕等曰:京东之人,闻两朝议和,众心稍安。

今忽提兵以入,必皆据险自固,师亦将乘柠海上矣。

诚欲事济,不必示也。

从之,乃募自愿者得二十骑以行。

将抵益都,使燕、元驰报.其师张林。

林以甲士万郊迎。

仲禄笑曰:所以过此者,为求访长春真人,君何以甲士为?林於是散其卒,相与接辔以入。

所历皆以此语之,人无骇谋。

林复给以驷骑。

次潍州,得尹公。

冬十有二月,同至 东莱,传皇帝所以宣召之旨。

师知不可辞,徐谓仲禄曰,一此中艰食?一公等且往益都,俟我上元醮竟,当遣十五骑来,十八日即行。

於是宣使与众西入益都,师预选门弟子十有九人,以俟其来。

如期骑至,与之俱行。

由潍阳至青社,宣使已行矣。

问之张林,言:正月七日,有骑四百,军于临淄,青民大骇。

宣使逆而止之,今未闻所在。

师寻过长山及邹平。

二月初,届济阳,士庶奉香火迎拜於其邑南。

羽客长吟前导,饭於养素庵。

会众会曰:先月十八日,有鹤十余,自西北来,飞呜云问,俱 东南去。

翌日辰已间,又有数鹤来自西南,继而千百焉,或颉或顽,独一鹤拂庵,盘桓乃去。

今乃知鹤见之日,即师启行之辰也。

皆以手加额,留数日。

二月上旬,宣使遣骑来报,已驻军将陵。

蚁舟以待,明日遂行。

十三日,宣使以军来近。

师曰:来何暮?对以道路榛梗,特往燕京会兵, 东备信安,西备常山。

仲禄亲提军取深州、下武邑以辟路,构桥於滤沱,括舟於将陵,是以运。

师曰:此事非公不克办。

次日,绝滤沱而北。

二十二日,至泸沟。

京官、士庶、僧道郊迎。

是日,由丽泽门入,道士具威仪,长吟其前。

行省石抹公馆,师於玉虚观。

自尔求颂、乞名者日盈门。

凡士马所至,奉道弟子,以师与之名,往往脱欲兵之祸,师之道瘾及人如此。

宣抚王巨川楫上诗,师答云:旌旗猎猎马萧萧,北望燕山度石桥。

万里欲行沙漠外,三春遽别海山遥。

良朋出塞同归鸦,破帽经霜更续貂。

一自玄元西去后,到今无似北庭招。

师闻行宫渐西,春秋已高,倦冒风沙,欲待驾回朝谒。

又仲禄欲以选处女偕行,师难之曰:齐人献女乐,孔子去鲁。

余虽山野,岂与处子同行哉。

仲禄乃令曷刺驰奏,师亦遣人奉表。

一日有人求跋阁立本《太上过关图》,题:蜀郡西游日,函关 东别时。

群胡皆稽首,大道复开基。

又以二愒示众,其一云:杂乱朝还暮,轻狂古到今。

空华空寂念,若有若无心。

其二云:触情常次烈,非道莫参差。

忍辱调猿马,安闲度岁时。

四月上旬,会众请望日醮於天长。

师以行辞,众请益力。

曰:今兹兵革未息,遗民有幸,得一衬

  真人,蒙道瘾者多矣。

独死者冥冥长夜,未沐荐拔,遗恨不无耳。

师许之。

时方大旱,十有四日,既启醮事,雨大降,众且以行礼为忧。

师於午后赴坛,将事,俄而开霁。

众喜而叹曰:一雨一晴,随人所欲。

非道高德厚者,感应若是乎?明日,师登宝玄堂传戒。

时有数鹤自西北来,人皆仰之。

焚简之际,一简飞空而灭,且有五鹤翔舞其上。

士大夫咸谓师之至诚动天地。

南塘老人张天度子真作赋美其事,诸公皆有诗。

醮竟,,宣使刘公从师北行。

道出居庸,夜遇群盗于其北,皆稽颗以退。

且曰:无惊父师。

五月,师至德兴龙阳观度夏,以诗寄燕京士大夫云:登真何在泛灵植,南北 东西自有嘉。

碧落云峰天景致,沧波海市雨生涯。

神游八极空虽远,道合三清路不差。

弱水纵过三十万,腾身顷刻到仙家。

时京城吾道孙周楚卿、杨彪仲文、师谓才卿、李士谦子进、刘中用之、陈时可秀玉、昊章德明、赵中立正卿、王锐威卿、赵防德辉、孙锡天锡,此数君子,师寓玉虚日,所与唱和者也。

王观逢辰、王直哉清甫,亦与其游。

观居禅房山之阳,其山多洞府,常有学道修真之士栖焉。

师因契众以游。

初入峡门,有诗云:入峡清游分外嘉,群峰列岫戟查牙。

蓬莱未到神仙境,洞府先观道士家。

松塔倒县秋雨露,石楼斜照晚云霞。

却思旧日终南地,梦断西山不见涯。

其地爽恺,势倾 东南,一望三百余里。

观之东数里,平地有涌泉,清玲可爱。

师往来其问,有诗云:午后迎风背日行,遥山极目乱云横。

万家酷暑需肠热,一派寒泉入骨清。

北地往来时有信, 东皋游戏俗无争,耕夫牧竖堤阴让坐。

溪边浴罢林问坐,散发披襟畅道情。

中元日,本观醮。

午后传符授戒,老、幼露坐,热甚,悉苦之。

须臾,有云覆其上,状如圆盖,移时不散,众皆喜跃赞叹。

又观中井水可给百众,至是瑜千人,执事者谋他汲。

前后三日,井泉忽溢,用之不谒,是皆善绿天助之也。

醮后,题诗云:太上弘慈救万灵,众生荐福藉群经。

三田保护精神气,万象钦崇日月星。

自揣肉身潜有漏,难逃科教入无形。

且遵北斗斋仪法,南斗北斗皆论斋醮,渐陆南官火炼庭。

八月初,应宣德州元帅移刺公请,遂居朝元观。

中秋夜,有《贺圣朝》二曲。

其一云:断云归岫,长空凝翠,宝鉴初圆。

大光明,弘照亘流沙,外直过西天。

人问是处,梦魂沈醉,歌舞华筵。

道家门,别是一般清朗#1,开悟心田。

其二云:洞天深处,良朋高会,逸兴无边。

上丹霄,飞至广寒宫,悄掷下金钱。

灵虚晃耀,睡魔奔进,玉兔婵娟。

坐忘机,观透本来真,任法界周旋。

是后天气清肃,静夜安闲。

复作二绝云;长河耿耿夜深深,寂寞寒窗万虑沈。

天下是非俱不到,安闲一片道人心。

其二云:清夜沈沈月向高,山河大地绝纤毫。

唯余道德浑沦性,上下三天一万遭。

朝元观据州之乾隅,功德主元帅移刺公因师欲北行,创构堂殿,奉安尊像。

前后云房洞室,皆一新之。

十月间,方绘祖师堂壁,画史以其寒,将止之。

师不许,曰:邹律尚且回春,瓦圣贤阴有所扶持邪。

是月,果天气温和如春,绝无风沙,由是画史得毕其功。

有诗云:季秋边朔苦寒同,走石吹沙振大风。

旅疡翅垂南去急,行人心倦北征穷。

我来十月霜犹薄,人讶千山水尚通。

不是小春和气暖,天教成就画堂功。

寻阿里鲜至自斡辰大王帐下,使来请师。

继而宣抚王公巨川亦至,曰:承大王钧旨,如师西行,请过我。

师首肯之。

是月北游望山,曷刺进表回,有韶曰:成吉思皇帝劫真人 邱师。

又曰:惟师道瑜三子,德重多方。

其终曰:云轩既发於蓬莱,鹤驭可游於天竺。

达磨东迈,元印法以传心。

老氏西行,或化胡而成道。

顾川途之虽阔,瞻几杖以非遥。

爰答来章,可明朕意。

秋暑,师比平安好,指不多及。

其见重如此。

又劫刘仲禄云:无使真人饥且劳,可扶持缓缓来。

师与宣使议曰:前去已寒,沙路绵远,道众所须未备。

可往龙阳,乘春起发。

宣使从之。

十八日,南往龙阳。

道友送别,多泣下。

师以诗示众云:生前暂别犹然可,死后长离更不堪。

天下是非心不定,轮回生死苦难甘。

翌日,到龙阳观过冬。

十一月十有四日,赴龙岩寺斋。

以诗题殿西麻云:杖华欲访山中客,空山沉沉淡无色。

夜来飞雪满岩阿,今日山光映天白。

天高日下松风清,神游八极腾虚明。

欲写山家本来面,道人活计无能名。

十二月,以诗寄燕京道友云:此行真不易,此别话应长。

北蹈野狐岭,西穷天马乡。

阴山无海市,白草有沙场。

自叹非玄圣,何如历大荒。

又云:京都若有饯行诗,早寄龙阳出塞时。

昔有上林鞋履别,今无发翰梦魂思。

复寄燕京道友云:十年兵火万民愁,千万中无一二留。

去岁幸逢慈诏下,今春须合冒寒游。

不辞岭北三千里,皇帝旧兀里多,仍念山 东二百州。

穷急漏诛残喘在,早教身命得消忧。

辛巳之上元,醮於宣德州朝元观,以颂示众云:生下一团腥臭物,种成三界是非魔。

连枝带叶无穷势,跨古腾今不奈何。

以二月八日启行,时天气晴霁,道友饯行於西郊,遮马,首以泣曰:父师去万里外,何时复获瞻礼。

师曰:但若辈道心坚固,会有日矣。

众复泣请:果何时邪。

师曰:行止非人所能为也。

兼远涉异域,其道合与不合,未可必也。

众曰:师岂不知,愿预告弟子等。

度不获已,乃重言曰:三载归,三载归。

十日,宿翠姘口。

明日,北度野狐岭。

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

北顾但寒沙衰草,中原之风,自此隔绝矣。

道人之心,无适不可。

宋德方辈指战场白骨曰:我归当荐以金录,此亦余北行中一端因绿耳。

北过抚州,十五日, 东北过盖里泊,尽丘埋咸卤地,始见人烟二十余家。

南有灵池,迤迩东北去。

自此无河,多凿沙井以汲。

南北数千里,亦无大山。

马行五日,出明昌界。

以诗纪实云:坡陆折迭路弯环,到处盥场死水湾。

尽日不逢人过往,经年时有马回还。

地无木植唯荒草,天产丘陵没大山。

五谷不成资乳酪,皮裘毡帐亦开颜。

又行六七日,忽入大沙陆。

其迹有矮榆,大者合抱。

东北行千里外,无沙处绝无树木。

三月朔,出沙陆,至鱼儿滦始有人烟聚落。

多以耕钓为业。

时已清明,春色渺然。

凝冰未浮,有诗云:北陆祁寒自古称,沙陆三月尚凝冰。

更寻若士为黄鹄,要识修馄化大鹏。

苏武北迁愁欲死,李陵南望去无凭。

我今返学卢敖志,六合穷观最上乘。

三月五日,起之东北,四旁远有人烟,皆黑车白帐,随水草放牧。

尽原阳之地,无复寸木。

四望唯黄云白草,行不改途。

又二十余日,方见一沙河,西北流入陆局河。

水濡马腹,傍多丛柳。

渡河北行三日,入小沙陆。

四月朔,至斡辰大王帐下,冰始浮,草微萌矣。

时有婚嫁之会,五百里内首领,皆载马湩助之。

皂车毡帐,成列数千。

七日见大王,问以延生事。

师谓:须斋戒而后可闻。

约以望日授受。

至日,雪大作,遂已。

大王复曰:上遗使万里,请师问道,我曷敢先焉。

且谕阿里鲜:见毕东还,须奉师过此。

十七日,大王以牛马百数,车十乘送行。

马首西北,二十二日抵陆局河。

积水成海,周数百里。

风浪漂出大鱼,蒙古人各得数尾。

并河南岸西行,时有野莲得食。

五月朔,一争午,日有食之。

既众星乃见,须臾复明。

时在河南岸,蚀自西南,生自东北,其地朝凉而暮热。

草多黄花,水流东北。

两岸多高柳,蒙古人取之以造庐帐。

行十有六日,河势远西北山去,不得穷其源。

西南接鱼儿滦驿路,蒙古人喜曰:年前已闻父师来。

因献黍米石有五斗。

师以斗枣酬之,渠喜曰:未尝见此物,因舞谢而去。

又行十日,夏至,量日影三尺六七寸,渐见大山峭拔,从此以西,渐有山阜。

人烟颇众,亦皆以黑车白帐为家。

其俗牧且猎,衣以韦义,食以肉酪。

男子结发垂两耳,妇人冠以桦皮,高二尺许,往往以皂褐笼之。

富者以红销其末,如鹅鸭,名曰:故故。

大忌人触。

出入庐帐,须低回。

俗无文籍,或约之以言,或刻木为契。

遇食同享,难则争赴。

有命则不辞,有言则不易,有上古之遗风焉。

以诗叔其实云;极目山川无尽头,风烟不断水长流。

如何造物开天地,到此令人放马牛。

饮血茹毛同上古,峨冠结发异中州。

圣贤不得垂文化,历代纵横只自由。

又四程,西北渡河,乃平野。

其旁山川皆秀丽,水草且丰美。

东西有故城基址,若新街衢,巷陌可辨,制作类中州。

岁月无碑刻可考,或云契丹所建。

既而地中得古瓦,上有契丹字,盖辽亡士马不降者,西行所建城邑也。

又言西南至寻思干城,万里外回纥国最佳处,契丹都焉,历七帝。

六月十三日,至长松岭后宿。

松括森森,干云蔽日,多生山阴涧道问,山阳极少。

十四日,过山度浅河。

天极寒,虽壮者不可当。

是夕宿平地。

十五日晓起,环帐皆薄冰。

十七日,宿岭西,时初伏矣。

朝暮亦有冰,霜已三降,河水有斯玲如严冬。

土人云:常年五六月有雪,今岁幸晴暖。

师易其名曰:大寒岭。

凡遇雨多雹,山路盘曲,西北且百余里。

既而复西北,始见平地。

有石河,长五十余里,岸深十余丈。

其水清玲可爱,声如呜玉。

峭壁之问,有大葱,高三四尺。

涧上有松,皆十余丈。

西山连延,上有乔松郁然。

山行五六日,峰回路转,林峦秀茂,下有溪水注焉。

平地皆松桦杂木,若有人烟状。

寻登高岭,势若长虹,壁立千仞,俯视海子,渊探恐人。

二十八日,泊窝里朵之 东,宣侠先往奏禀皇后,奉旨请师渡河。

其水东北流,弥漫没轴,绝流以济。

入营,驻车南岸。

车帐千百,日以酝酬湩酪为供。

汉夏公主皆送寒具等,食黍米斗,白金十两,满五十两,可易面八十斤。

盖缅出阴山之后二千余里,西域贾胡以崇驰负至也。

中伏,帐房无蝇。

窝里朵,汉语行宫也。

其车舆亭帐,望之俨然。

古之大单于未有若此之盛也。

七月九日,同宣使西南行五六日,屡见山上有雪,山下往往有坟墓。

及升高陵,又有杞神之迹。

又三二日历一山,高峰如削,松杉郁茂。

西有海子,南出大峡,则一水西流。

杂木丛映於水之阳,韭茂如芳草,夹道连数十里。

北有故城曰:曷刺肖。

西南过沙场二十里许,水草极少,始见回纥决渠灌麦。

又五六日,瑜岭而南至蒙古营宿。

拂旦行,迤逦南山,望之有雪。

因以诗记其行:当时悉达悟空晴,发松初来燕子城,抚州是也。

北至大河三月数,即陆局河也,四月尽到,约二千余里,西临积雪半年程,即此地也,山常有雪, 东至陆局河,约五千里,七月尽到。

不能隐地回风坐,道法有迥风、隐地、攀斗藏天之术,却使弥天逐日行。

行到水穷山尽处,斜阳依旧向西倾。

邮人告曰:此雪山北,是田镇海八刺喝孙也。

八刺喝孙,汉语为城。

中有仓凛,故又呼曰:仓头。

七月二十五阵,有汉民工匠络绎来迎,悉皆欢呼归礼,以彩幡华盖香花前导。

又有章宗二妃,日徒单氏,日夹谷氏,及汉公主母钦圣夫人袁氏,号泣相迎,顾谓师曰:昔日稔闻道德高风,恨不一见,不意此地有绿也。

翌日阿不罕山北镇海来谒,师与之语曰:吾寿已高,以皇帝二诏丁宁,不免远行数千里方临治下。

沙漠中,多不以耕耘为务,喜见此问秋稼已成。

余欲於此过冬,以待銮舆之回,何如。

宣使曰:父师既有法旨,仲禄不敢可否。

惟镇海相公度之。

公曰:近有劝,诸处官员如遇真人经过,无得稽其程,盖欲速见之也。

父师若需於此,则罪在镇梅矣。

愿亲从行。

凡师之所用,敢不备。

师曰:因绿如此,当卜日行。

公曰:前有大山高峻,广泽沮陷,非车行地。

宜臧车从,轻骑以进。

用其言,留门弟子宋道安辈九人,选地为观。

人不召而至,壮者效其力,匠者效其技,富者施其财。

圣堂方丈, 东厨西应,左右云房,无瓦皆土木,不一月落成,榜曰栖霞观。

时稷黍在地,八月初霜降,居人促收麦,霜故也。

大风傍北山西来,黄沙蔽天,不相物色。

师以诗自叹云: 邱也东西南北人,从来失道走风尘。

不堪白发垂垂老,又踏黄沙远远巡。

未死且令观世界,残生无分乐天真。

四山五岳都游褊,八表飞腾后入神。

八日,携门人虚静先生赵九古辈十人,从以二车,蒙古驿骑二十余,傍大山西行。

宣使刘公镇海相公又百骑。

李家奴,镇海从者也,因曰:前此山下精截我脑后发,我甚恐。

镇海亦云:乃满国王亦曾在此为山精所惑,食以佳撰。

师默而不答。

西南约行三日,复 东南过大山,经大峡中。

秋日,抵金山东北,少驻,复南行。

其山高大,探谷长板,车不可行。

三太子出军,始辟其路。

乃命百骑挽绳县辕以上,缚轮以下。

约行四程,连度三岭。

南出山前,临河止泊。

从官连幕为营。

因水草便,以待铺牛驿骑,数日乃行。

有诗三绝云:八月冻风爽气清,那堪日暮碧天晴。

欲吟胜盘无才思,空对金山皓月明。

其二云:金山南面大河流,河曲盘桓赏素秋。

秋水暮天山月上,清吟独啸夜光球。

其三云:金山虽大不孤高,四面长拖拽脚牢。

横截大山心腹树,干云蔽日竞呼号。

渡河而南,前经小山,石杂五色。

其旁草木不生,首尾七十里。

复有二红山当路。

又三十里,咸卤地,中有一小沙井,因驻程抱水为食。

傍有青草,多为羊马践履。

宣使与镇海议曰:此地最难行处,相公如何则可。

公曰:此地我知之久矣。

同往,咨师,公曰:前至白骨甸,地皆黑石。

约行二百余里,达沙陆,北边颇有水草。

更涉大沙陆百余里, 东西广裹,不知其几千里,及回纥城方得水草。

师曰:何谓白骨甸。

公曰:古之战场。

凡疲兵至此,十无一还,死地也。

顷者乃满,大势亦败。

于是遇天晴昼行,人马往往困毙,唯暮起夜度,可过其半。

明日向午,得及水草矣。

少憩,俟哺时即行。

当度沙岭百余,若舟行巨浪然。

又明日辰巳问,得达彼城矣。

夜行良便,但恐天气黯黑,魑魅魍魉为祟,我辈常涂血马首以厌之。

师乃笑曰:邪精妖鬼,逢正人远避。

书传所载,其孰不知,道人家何忧此事,日暮遂行。

牛乏,皆道奔之,驭以六马,自尔不复用牛矣。

初在沙陆北,南望天际,若银霞。

问之左右,皆未详。

师曰:多是阴山。

翌日,过沙陆,遇郊者再问之,皆曰:然。

於是途中作诗云:高如云气白如沙,远望那知是眼花。

渐见山头堆玉屑,远观日脚射银霞。

横空一字长千里,昭一地连城及万家。

从古至今常不坏,吟诗写向直南夸。

八月二十七日,抵阴山后。

回纥郊迎,至小城北,酋长设蒲萄酒及名果大饼浑葱,裂波斯布人一尺。

乃言曰:此阴山,前三百里,和州也。

其地大热,蒲萄至伙。

翌日,泌川西行。

历二小城,皆有居人。

时禾麦初熟,皆赖泉水浇灌得有,秋少雨故也。

西即鳖思马大城,王官、士庶、僧道数百,具威仪远迎。

僧皆赭衣,道士衣冠,与中国特异。

泊于城西蒲萄园之上阁。

时回纥王部族劝蒲萄酒,供以异花、杂果、名香。

且列侏儒技乐,皆中州人。

士庶日益敬。

侍坐者,有僧、道、儒。

因问风俗,乃曰:此大唐时北庭端府,景龙三年,杨公何为大都护,有德政。

诸夷心服,惠及后人,于今赖之。

有龙兴西寺二石,刻在功德,焕然可观。

寺有佛书一藏。

唐之边城,往往尚存。

其 东数百里,有府日西凉。

其西三百余里,有县日输台。

师问曰:更几程,得至行在。

皆曰:西南更行万余里即是。

其夜,风雨作。

园外有大树,复出一篇示众云:夜宿阴山下,阴山夜寂寥。

长空云黯黯,大树叶萧萧。

万里途程远,三冬气候韶。

全身都放下,一任断蓬飘。

九月二日西行,四日宿轮台之 东,迭屑头目来迎。

南望阴山三峰,突兀倚天。

因述诗,赠书生李伯祥生相人,诗云:三峰并起插云寒,四壁横陈远涧盘。

雪岭界天人不到,冰池耀日俗难观,人云,向此冰池之问观看则魂识昏昧。

岩深可避刀兵害,其岩险固,逢乱世坚守,则得免其难,水众能滋稼穑轧,下有泉源,可以灌溉田禾,每岁秋成。

名镇北方为第一,无人写向画图看。

又历二城,重九日,至回纥昌八刺城。

其王畏午儿与镇海有旧,率诸部族及回纥僧皆远迎。

既入,斋于台上。

洎其夫人劝蒲萄酒,且献西瓜。

其重及秤,甘瓜如枕许,其香味盖中国未有也。

园蔬同中区。

有僧来侍坐,使译者问看何经典,僧云:剃度受戒,礼佛为师。

盖此以 东,昔属唐,故西去无僧道。

回纥但礼西方耳。

翌日,并阴山而西。

约十程,又度沙场。

其沙细,遇风则流,状如惊涛,乍聚乍散,寸草不萌,车陷马滞,一昼夜方出,盖白骨甸大沙分流也,南际阴山之麓。

瑜沙又五日,宿阴山北。

请朝南行,长圾七八十里,抵暮乃宿。

天甚寒,且无水。

晨起,西南行,约二十里,忽有大池,方圆几二百里,雪峰环之,倒影池中,师名之日天池。

泌池正南下,左右峰峦峭拔,松桦阴森,高瑜百尺,自巅及麓,何啻万株。

众流入峡,奔腾汹涌,曲折湾环,可六七十里。

二太子扈从西征,始凿石理道,刊木为四十八桥,桥可并车。

薄暮宿峡中。

翌日方出,入· 东西大川。

水草丰秀,天气似春,稍有桑枣。

次及一程。

九月二十七日,至阿里马城。

铺速满国王暨蒙古苔刺忽只领诸部人来迎,宿於西果园。

土人呼果为阿里马,盖多果实,以是名其城。

其地出帛,目曰秃鹿麻,盖俗所谓种羊毛织成者。

时得七 东,为御寒衣。

其毛类中国柳花,鲜洁细软,可为线,为绳,为帛,为绵。

农者亦决渠灌田,土人唯以瓶取水,戴而归。

及见中原汲器,喜曰:桃花石诸事皆巧。

桃花石,谓汉人也。

师自金山至此,以诗记其行云:金山 东畔阴山西,千岩万壑钻深溪。

溪边乱石当道外,古今不许通轮蹄。

前年军兴二太子,修道架桥彻溪水,三太子修金山,二太子修阴山。

今年吾道欲西行,车马喧阗复经此。

银山铁壁千万重,争头竞角夸清雄。

日出下观沧海近,月明上与天河通。

参天松如笔管直,森森动有百余尺。

万株相倚郁苍苍,一乌不呜空寂寂。

羊肠孟门压太行,此斯大略犹寻常。

双车上下苦敦撷,百骑前后多惊惶。

天池海在山头上,百里镜空含万象。

县车 东马西下山,四十八桥低万丈。

河南海北山无穷,千变万化规模同。

未若兹山太奇绝,磊落峭拔加神功。

我来时当八九月,半山已上皆为雪。

山前草木暖如春,山后衣袅玲如铁。

连日所供胜前。

又西行四日一;至苔刺速没辇,没辇河也。

水势深阔,抵西北流,从东来截断阴山,河南复是雪山。

十月二日,乘舟以济。

南下至一大山,北有一小城。

又西行五日,宣使以师奉诏来,去行在渐迩,先往驰奏,独镇海公从师。

西行七日,度西南一山。

逢 东夏使回,礼师於帐前,因问来自何时。

使者曰:自七月十二日辞朝,帝将兵追算端汗至印度。

明日遇大雪,至回纥小城。

雪盈尺,日出即消。

十有六日,西南遇板桥渡河。

晚至南山下,即大石林牙,大石,学士林牙,小名,其国王辽后也。

自金师破辽,大石林牙领众数千走西北,移徙十余年,方至此地。

其风土气候,与金山以北不同。

平地颇多,以农桑为务。

酿薄萄为酒,果实与中国同。

惟经夏秋无雨,皆疏河灌溉,百谷用成。

东北西南,左山右川。

延裹万里,传国几百年。

乃满失国,依大石士马复振,盗据其土,继而筹端西削其地。

天兵至,乃满寻灭,等端亦亡。

又闻前路多阻,适坏一车,遂留之。

十有八日,泌山而西。

七八日,山忽南去,一石城当途,石色尽赤,有驻军古迹。

西有大冢,若斗星相联。

又渡石桥,并西南山行五程,至塞蓝城,有小塔。

回纥王来迎入馆。

十一月初,连日雨大作。

四日,土人以为年,旁午相贺。

是日虚静先生赵九古语尹公曰:我随师在宣德时,觉有长往之兆,颇倦行役。

尝蒙师训,道人不以死生动心,不以苦乐介怀,所适无不可。

今归期将至,公等善事父师。

数日示疾而逝,盖十一月五日也。

师命门弟子葬九古于郭 东原上,即行西南。

复三日,至一城。

其王亦回纥,年已耄矣。

备迎送礼,供以汤饼。

明日又历一城。

复行二日,有河,是为霍阐没辇。

由浮桥渡,泊於西岸。

河桥官献鱼於田相公,巨口无鳞。

其河源出 东南二大雪山问,色浑而流急,深数丈,势倾西北,不知其几千里。

河之西南,绝无水草者二百余里,即夜行,复南望大雪山,而西山形与邪米干之南山相首尾。

复有诗云:造物峥嵘不可名, 东西罗列自天成。

南横玉娇连峰峻,北压金沙带野平。

下枕泉源无极润,上通霄汉有余清。

我行万里佣开口,到此狂吟不胜情。

又至一城,得接水草。

复经一城,回纥头目远迎,饭于城南,献蒲萄酒,且使小儿为绿竿舞刀之戏。

再经二城,山行半日,入南北平川,宿大桑树下,其树可荫百人。

前至一城,临道一井,深瑜百尺,有回纥叟驱一牛挽输鲈汲水以饮渴者。

初帝之西征也,见而异之,命镯其赋役。

仲冬,十有八日,过大河,至邪米思干大城之北。

太师移刺国公及蒙古、回纥帅首载酒郊迎,大设帷喔;因驻车焉。

宣使刘公以路梗留坐中白师曰:顷知千里外,有大河,以舟梁渡,土寇坏之,况复已及深冬,父师似宜来春朝见。

师从之,少焉,由 东北门入。

其城因沟岸为之,秋夏常无雨。

国人疏二河入城,分逵巷陌,比屋得用。

方筹端氏之未败也,城中常十万余户。

国破而来,存者四之一。

其中大率多回纥人,田园自不能主,须附汉人及契丹河西等。

其官长亦以诸色人为之。

汉人工匠杂处城中。

有冈高十余丈,算端氏之新宫据焉。

太师先居之,以回纥艰食,盗贼多有。

恐其变出,居于水北。

师乃住宫,叹曰:道人任运,逍遥以度岁月,白刃临.头,犹不畏惧,况盗贼未至,复预忧乎。

且善恶两途,必不相害。

从者安之。

太师作斋,献金段十,师辞不受。

遂月奉米缅盐油果菜等物,日益尊敬。

公见师饮少,请以蒲萄百斤新作酿。

师曰:何必酒邪,但如其数得之,待宾客足矣。

其薄萄经冬不坏。

又见孔雀、大象,皆 东南数千里印度国物。

师因暇日,出诗一篇云:二月经行十月终,西临回纥大城塘。

塔高不见十三级,以砖刻镂玲珑,外无层经,内可通行,山厚已过千万重。

秋日在郊犹放象,夏云无雨不从龙。

嘉蔬麦饭蒲萄酒,饱食安眠养素慵。

师既住冬,宣使洎相公镇海遣曷刺等,同一行使臣,领甲兵数百,前路侦伺。

汉人往往来归依。

时有算历者在旁,师因问五月朔日食事。

其人云:此中辰时,食至六分止。

师曰:前在陆局河时,午刻见其食既。

又西南至金山,人言巳时食至七分。

些二处所见各不同。

按孔颖达《春秋疏》曰:体映日,则日食。

以今料之,盖当其下,即见其食既,在旁者则千里渐殊耳。

正如以扇翳灯,扇影所及,无复光明。

其旁渐远,则灯光渐多矣。

师一日故宫中,遂书《凤栖梧》词二首于壁,其一云:一点灵明潜启悟。

天上人问,不见行藏处。

四海八荒唯独步,不空不有谁能睹,瞬目扬眉全体露。

混混茫.茫,法界超然去。

万劫输回遭一遇,九玄齐上三清路。

其二云:日月循环无定止。

春去秋来,多少荣枯事。

五帝三皇千百祀,一兴一废长如此。

死去生来生复死,生死输回,变化何时已。

不到无心休歇地,不能清净超於彼。

又诗二首,其一云: 东海西秦数十年,精思道德究重玄。

日中一食那求饱,夜半三更强不眠。

实迹未谐霄汉举,虚名空播朔方传。

直教大国垂明诏,万里风沙走极边。

其二云:弱冠寻真傍海涛,中年遁迹陇山高。

河南一别升黄鹊,塞北重宣钓巨鳌。

无极山川行不尽,有为心迹动成劳。

也知六合三千界,不得神通未可逃。

是年闺十二月将终,侦骑回,同宣使来白父师,言二太子发军,复整舟梁,土寇已灭。

曷刺等诣营谒太子,言师欲朝帝所。

复承命云:上驻跸大雪山之 东南。

今则雪积山门百余里,深不可行,此正其路。

尔为我请师来此,听候良便。

来时当就彼城中,遣蒙古军护送。

师谓宣差曰:闻河以南千里,绝无种养。

吾食须米缅蔬菜,可回报太子帐下。

壬午之春正月,把榄始华,类小桃,俟秋采其实,食之,味加胡桃。

二月二日春分,杏花已落。

司天台判李公辈请师游郭西。

宣使泊诸官,载蒲萄酒以从。

是日天气晴霁,花木鲜明,随处有台池楼阁,问以蔬圃,憩则藉草,人皆乐之。

谈玄论道,时复引觞。

日反方归,作诗云:阴山西下五千里,大石 东过二十程。

雨霁雪山遥惨淡,春分河府近清明。

邪米思干大城,大石有国,时名为河中府。

园林寂寂乌无语,花木虽茂,并无飞禽,风日迟迟花有情。

同志暂来闲睥睨,高昤归去待升平。

望日,乃一百五旦,太上真元节也。

时僚属请师复游郭西,园林相接百余里,虽中原莫能过,但寂无乌声耳。

遂成二篇,以示同游。

其一云:二月中分百五期,玄元下降日迟迟。

正当月白风清夜,更好云收雨霁时。

市地园林行不尽,昭一天花木坐观奇。

未能绝粒成嘉遁,且向无为乐有为。

其二云:深蕃古迹尚横陈,大汉良朋欲褊巡。

旧日亭台随处列,向年花卉逐时新。

风光甚解留连客,夕照那堪断送人。

窃念世问酬短景,何如天外饮长春。

三月上旬,阿里鲜至自行宫。

传旨云:真人来自日出之地,跋涉山川,勤劳至矣。

今朕已回,亟欲闻道,无倦迎我。

次谕宣使仲禄曰:尔持诏征聘,能副朕心,佗日当置汝善地。

复谕镇海曰:汝护送真人来,甚勤,余惟汝嘉。

仍敕万户播鲁只斗甲士千人卫过铁门。

师问阿里鲜以途程事,对曰:春正月十有三日,自此初发。

驰三日, 东南过铁门。

又五日,过大河。

二月初吉,东南过大雪山,积雪甚高,马上举鞭测之犹,未及其半。

下所踏者,复五尺许。

南行三日,至行宫矣。

且师至,次第奏讫。

上说,留数日方回。

师遂留门人尹公志平辈三人于馆?以侍行五六人同宣使辈,三月十有五日,启行。

四日,过碣石城。

预传圣旨,令万户播鲁只领蒙古回纥军一千,护送过铁门。

东南度山,山势高大,乱石纵横。

众军挽车,两日方至山前。

泌流南行,军即北入大山破贼。

五日,至小河,亦船渡。

两岸林木茂盛。

七日,舟济大河,即阿毋没辈也。

乃 东南行,晚洎古渠上。

渠边芦苇满地,不类中原所有。

其大者,经冬叶青而不凋。

因取以为杖,夜横辕下,辕覆不折。

其小者叶枯春换。

少南,山中有大实心竹,士卒以为戈戟。

又见蜴晰,皆长三尺许,色青黑。

时三月二十九日也。

因作诗云:志道既无成,天魔深有惧。

东辞海上来,西望日边去。

鹦犬不闻声,马牛更递铺。

千山及万水,不知是何处。

又四日,得达行在。

上遣大臣喝刺播得来迎,时四月五日也。

馆舍定,即入见。

上劳之曰:佗国征聘,皆不应。

今远瑜万里而来,朕甚嘉焉。

对曰:山,野诏而赴者,天也。

上悦,赐坐。

食次,问:真人远来,有何长生之药以资朕乎。

师曰: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

上嘉其诚实,设二帐於御喔之 东以居焉。

译者问曰:人呼师为腾吃利蒙古孔,译语谓天人也,自谓之邪?人称之邪?师曰:山野非自称,人呼之耳。

译者再至曰:旧奚呼?奏以山野四人事重阳师学道,三子羽化矣。

唯山野处世,人呼以先生。

上问镇海曰:真人当何号?镇海奏曰:有人尊之曰师父者、真人者,曰神仙者。

上曰:自今以往,可呼神仙。

时适炎热,从车驾庐於雪山避暑。

上约四月十四日问道,外使田镇海、刘仲禄、阿里鲜记之,内使近侍三人记之。

将及期,有报回纥山贼指斥者,上欲亲征。

因改卜十月吉。

师乞还旧馆,上曰:再来不亦劳乎。

师曰:两旬可矣。

上又曰:无护送者。

师曰:有宣差杨阿狗。

又三日,命阿狗督回纥酋长以千余骑从行,由佗路回。

遂历大山,山有石门,望如削蜡。

有豆石横其上若桥焉。

其下流甚急,骑士策其驴以涉,驴遂溺死,水边尚多横尸。

此地盖关口,新为兵所破。

出峡,复有诗二篇,其一云:水北铁门犹自可,水南石峡太堪惊。

两崖绝壁搀天耸,一涧寒波滚地倾。

夹道横尸人掩鼻,溺溪长耳我伤情。

十年万里干戈动,早晚迥军复太平。

其二云:雪岭皑皑上倚天,晨光灿灿下临川。

仰观峭壁人横度,俯视危崖梧倒县。

五月严风吹面玲,三脸热病当时痊。

我来演道空回首,更卜良辰待下元。

始师来觐,三月竟草木繁盛,羊马皆肥。

及奉韶而回,四月终矣,百草悉枯。

又作诗云:外国深蕃事莫穷,阴阳气候特无从。

才经四月阴魔尽,春冬霖雨,四月纯阳绝无雨,郎早弥天旱魑凶。

浸润百川当九夏,以水概田,摧残万草若三冬。

我行往复三千里,三月去,五月回,不见行人带雨容。

路逢征西人回,多获珊瑚。

有从官以白金二镒易之,近五十株,高者尺余。

以其得之马上,不能完也。

继日乘冻宵征。

五六日,达邪米思干,大石名河中府。

诸官迎师入馆,即重午日也。

  长春真人西迸记卷上竟

  #1【朗】原作『暗J,据文义改。

  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下

  门人真常子李志常述

  宣差李公东迈,以诗寄东方道众云:当时发轫海边城,海上干戈尚未平。

道德欲兴千里外,风尘不惮九夷行。

初从西北登高领,即野狐岭,渐转东南指上京。

陆局河东畔,东南望上京也。

迤迩直西南下去,西南四千里到兀里朵,又西南二千里到阴山,阴山之外不知名。

阴山西南一重大山,一重小水,数千里到邪米思干大城,即绾於故宫。

师既还绾,绾据北崖,俯清溪十余丈。

溪水自雪山来,甚寒。

仲夏炎热,就北轩风外,夜则寝屋颠之台。

六月极暑,浴池中。

师之在绝域,自适如此。

河中壤地宜百谷,唯无祷麦大豆。

四月中麦熟,土俗收之,乱堆於地,遇用即碾,六月始毕。

太师府提控李公献瓜田五亩,味极甘香,中国所无,问有大如斗者。

六月问,二太子回。

刘仲禄乞瓜献之,十枚可重一担。

果菜其赡,所欠者芋栗耳。

茄实若粗指而色紫黑,男女皆编发,男冠则或如远山,帽饰以杂彩,刺以云物,络之以缨。

自酋长以下,在位者冠之。

庶人则以白么斯布属,六尺许,盘於其首。

酋豪之妇缠头以罗,或早或紫,或绣花卉识物象,长可五六尺。

发皆垂,有袋之以绵者,或素或杂色,或以布帛为之者。

不梳髻,以布帛蒙之,若比丘尼状,庶人妇女之首饰也。

衣则或用白毡,缝如注袋,窄上宽下,缀以袖,谓之衬衣,男女通用。

车舟农器制度,颇异中原。

国人皆以蝓石铜为器皿,问以磁,有若中原定磁者。

酒器则纯用琉璃,兵器则以缤。

市用金钱,无轮孔,两面凿回纥字。

其人物多魁梧有膂力,能负戴重物,不以担。

妇人出嫁,夫贫则再嫁。

远行瑜三月,则亦听他适,异者或有须髯。

国中有称大石马者,识其国字,专掌簿籍。

遇季冬,设斋一月。

比暮,其长自到羊为食,与席者同享,自夜及旦。

余月则设六斋。

又於危舍上,跳出大木如飞檐,长阔丈余,上构虚亭,四垂缨络。

每朝夕,其长登之,礼西方,谓之告天。

不奉佛,不奉道,大呼昤於其上。

丁男女闻之,皆趁拜其下。

举国皆然,不尔则奔市。

衣与国人同。

其首则盘以细么斯,长三丈二尺,骨以竹。

师异其俗,作诗以记其实云:回纥丘墟万里疆,河中城大最为强。

满城铜器如金器,一市戎装似道装。

剪镞黄金为货赂,裁缝白毡作衣裳。

灵瓜素档非凡物,赤县何人构得尝。

当暑雪山甚寒,姻云惨淡。

师乃作绝句云: 东山日夜气蒙鸿,晓色弥天万丈红。

明月夜来飞出海,金光射透碧霄空。

师在馆,宾客甚少,以经书游戏。

复有绝句云:北出阴山万里余,西过大石半年居。

遐荒鄙俗难论道,静室幽岩且看书。

七月,载生魄,遣阿里鲜奉表诣行宫,禀论道日期。

八月七日,得上所批苔,八日即行。

太师相送数十里,师乃曰:回纥城东新叛者二千户,夜夜火光照城,人心不安,太师可回安抚。

太师曰:在路万一有不虞奈何。

师曰:岂关太师事。

乃回。

十有二日,过碣石城。

十有三日,得护送步卒千人,甲骑三百。

入大山中行,即铁门外别路也。

涉红水涧,有峻峰高数里。

谷 东南行,山根有盥泉流出,见日即为白盥。

因收二斗,随行日用。

又东南上分水岭,西望高涧若冰,乃盥耳。

山上有红盥如石,亲尝见之。

东方唯下地生盥,此方山问亦出盐。

回纥多饼食,且嗜盥,渴则饮水。

冬寒,贫者尚负鉼售之。

十有四日,至铁门西南之麓。

将出山,其山门睑峻,左崖崩下,涧水伏流一里许。

中秋抵河上,其势若黄河,流西北。

乘舟以济,宿其南岸。

西有山寨,名团八刺,山势险固。

三太子之医官郑公途中相见,以诗赠云:自古中秋月最明,冻风届候夜弥清。

一天气象沉银汉,四海鱼龙耀水精。

昊越楼台歌吹满,燕秦部曲酒肴盈。

我之帝所临河上,欲罢干戈致太平。

诉河 东南行三十里,乃无水,即夜行。

过班里城,甚大。

其众新叛,去尚闻犬吠。

黎明饭毕,东行数十里。

有水北流,马仅能渡,东岸憩宿。

二十二日,田镇海来迎。

及行宫,上遣复镇海问曰:便欲见邪,且少憩邪。

师曰:入见是望。

且道人从来见帝,无跪拜礼,入帐折身叉手而已。

既见,赐湩酪,竟乃辞。

上因问:所居城内,支供足乎。

师对:从来蒙古回纥,太师支给。

迩者食用稍难,太师独办。

翌日,又遣近侍官合住传旨曰:真人每日来就食可乎。

师曰:山野修道之人,唯好静处。

上令从便。

二十七日,车驾北回。

在路屡赐蒲萄酒、瓜、茶食。

九月朔,渡航桥而北。

师奏:话期将至,可召太师阿海。

其月望,上设喔斋庄,退侍女左右,灯烛伟煌,唯阁利必镇海、宣差仲禄侍於外。

师与太师阿海、阿里鲜入帐坐,奏曰:仲禄万里周旋,镇海数千里远送,亦可入帐预闻道话。

於是召二人入。

师有所说,即令太师阿海以蒙古语译奏,颇惬圣怀。

十有九日清夜,再召师论道,上大悦。

二十有三日,又宣师入喔,礼如初。

上温颜以听,令左右录之,仍劫志以汉字,意示不忘。

谓左右曰:神仙三说养生之道,我甚入心,使勿泄於外。

自尔扈从而 东,时敷奏道化。

又数日至邪米思干大城西南三十里,十月朔,奏告先还旧居,从之。

上驻跸于城之东二十里,是月六日,暨太师阿海入见。

上曰:左右不去如何。

师曰:不妨。

遂令太师阿海奏曰:山野学道有年矣,常乐静处行坐。

御帐前军马杂还,精神不爽。

自此或在先,或在后,任意而行,山野受赐多矣。

上从之,既出,帝使人追问曰:要秃鹿马否。

师曰:无用。

于时微雨始作,青草复生。

仲冬过半,则雨雪渐多,地脉方透。

自师之至斯城也,有余粮则惠饥民。

又时时设粥,活者甚众。

二十有六日,即行。

十二月二十三日,雪寒,在路牛马多冻死者。

又三日, 东过霍阐没辇,大河也。

至行在,闻其航桥中夜断散,盖二十八日也。

帝问以震雷事,对曰:山野闻国人夏不浴於河,不洗衣,不造毡。

野有菌,则禁其采者,畏天威也,此非奉天之道也。

常闻三千之罪,莫大於不孝者,天故以是警之。

今闻国俗多不孝父母,帝乘威德,可戒其众。

上悦曰:神仙是言,正合朕心。

劲左右纪以回纥字。

师请褊谕国人,上从之。

又集太子诸王大臣曰:汉人尊重神仙,犹汝等敬天,我今愈信,真天人也。

乃以师前后奏对语谕之,且云:天俾神仙为朕言此,汝辈各铭诸心。

师辞退。

逮正旦,将帅医卜等官贺师。

十有一日,马首遂 东,西望邪米思干千余里,驻大果园中。

十有九日,父师诞日,众官灶香为寿。

二十八日,太师府提控李公别去,师谓曰:再相见也无。

李公曰:三月相见。

师曰:汝不知天理,二三月庾 东归矣。

二十一日,东迁一程,至一大川。

东北去赛蓝约三程,水草丰茂,可饱牛马,因盘桓焉。

二月上七日,师入见奏曰:山野离海上,约三年回。

今兹三年,复得归山固所愿也。

上曰:朕己 东矣,同途可乎。

对曰:得先行便。

来时,汉人问山野以还期,尝苔云三岁。

今上所谘访,敷奏讫,因复固辞。

上曰:少俟三五日,太子来,前来道话,所有未解者,朕悟即行。

八日,上猎东山下,射一大豕。

马踏失驭,豕傍立不敢前。

左右进马,遂罢猎还行宫。

师闻之,入谏曰:天道好生。

今圣寿已高,宜少出猎。

坠马,天戒也。

豕不敢前,天护之也。

上曰:朕已深省,神仙劝我良是。

我蒙古人骑射,少所习,未能遽已,虽然神仙之言在衷焉。

上顾谓吉息利苔刺汗曰:但神仙劝我语,以后都依也。

自后两月不出猎。

二十有四日,再辞朝。

上曰:神仙将去,当与何物,朕将思之,更少待几日。

师知不可遽辞,徊翔以待。

三月七日,又辞。

上赐牛马等物,师皆不受,曰:柢得驷骑足矣。

上问通事阿里鲜曰:汉地神仙弟子多少。

对曰:甚众。

神仙来时一德兴府龙阳观中,常见官司催督差发。

上谓曰:应干门下人,悉令镯免。

仍赐圣旨文字一通,且用御宝。

因命阿里鲜河西也为宣差,以蒙古带、喝刺八海副之,护师东还。

十日,辞朝行。

自苔刺汗已下,皆携蒲萄酒珍果,相送数十里。

临别,众皆挥涕。

三日,至赛蓝大城之东南。

山有蛇两头,长二尺许,土人往往见之。

望日,门人出郊,致奠于虚静先生赵公之墓。

众议欲负其骨归,师曰;四大假躯,终为奔物。

一灵真性,自在无拘。

众议乃息,师明日遂行。

二十有三日,宣差阿狗追饯师於吹没辈之南岸。

又十日,至阿里马城西百余里,济大河。

四月五日,至阿里马城之东园。

二太子之太匠张公固请曰:弟子所居,营三坛,四百余人晨参暮礼,未尝懈息。

且预接数日,伏愿仙慈渡河,俾坛众得以请教,幸暮。

师辞曰:南方因绿己近,不能迁路以行。

复坚请,师曰:若无佗事,即当往焉。

翌日,师所乘马突东北去,从者不能挽。

於是张公等悲泣而言曰:我辈无绿,天不许其行矣。

晚,抵阴山前宿。

又明日,复度四十八桥。

绿溪上五十里,至天池海。

东北过阴山后,行二日,方接元历金山南大河驿路。

复经金山东南,北并山行。

四月二十八日,大雨雪。

翌日,满山皆白。

又东北,并山行三日,至阿不罕山前。

门人宋道安辈九人,同长春玉华会众、宣差郭德全辈远迎。

入栖霞观,归依者日众。

师下车时,雨再降,人相贺曰:从来此地经夏少雨,纵有雷雨,多於南北两山之问。

今日沾足,皆我师道瘾所致也。

居人常岁疏河灌田圃。

至八月,床麦始熟,终不及天雨。

秋成则地鼠为害,鼠多白者。

此地寒多,物晚结实。

五月,河岸土探尺余,其下坚冰亦尺许。

斋后,日使人取之。

南望高岭积雪,盛暑不消。

多有异事,少西海子傍,有风冢,其上土白垩多,粉裂其上,二三月中,即风起南山,岩穴先呜,盖先驱也。

风自冢问出,初旋动如羊角者百千数。

少焉合为一风,飞沙走石,发屋拔木,势震百川,息于巽隅。

又东南涧后,有水磨三四,至平地,则水渐微而绝。

山出石炭。

又东有二泉,三冬暴涨如江湖,复潜行地中,俄而突出,鱼虾随之,或漂没居民,仲春渐消,地乃陷。

西北千余里,俭俭州出良铁,多青鼠,亦收床麦。

汉匠千百人居之,织绫罗锦绮。

道院西南望金山,其山多雨雹。

五六月问,或有大雪,深丈余。

此地问有沙陀,出肉薇蓉,国人呼日峻眼。

水,日兀速。

草,曰爱不速。

深入山阴,松皆十丈许。

会众白师曰:此地深蕃,太古以来,不闻正教,唯山精鬼魅惑人,自师立观,迭设醮筵,日一望作会,人多以杀生为戒,若非道化,何以得然。

先是壬午年,道众为不善,人拓害,众不安。

宋公道安昼寝方丈,忽於天窗中见虚静先生赵公曰:有书至。

道安问:从何来。

曰:天上来。

受而视之,止见太清二字,忽隐去。

翌日,师有书至,魔事渐消。

又坚者罗生横生非毁,一日堕马观前,折其经,即自悔曰:我之过也。

对道众服罪。

师 东行,书教语一篇示众云:万里乘官马,三年别故人。

干戈犹未息,道德偶然陈。

论气当秋夜,对上论养生事,故云,还乡及暮春。

思归无限众,不得下情伸。

阿里鲜等白师曰:南路饶沙石,鲜水草。

使客甚繁,马甚苦,恐留滞。

师曰:分三班以进,吾徒无患矣。

五月七日,令宋道安、夏志诚、宋德方、孟志温、何志坚、潘德冲六人先行。

十有四日,师挈尹志平、王志明、于志可、鞠志圆、杨志静、蓦志清六人次之。

饯行者夹谷妃、郭宣差、李万户等数十人,送二十里,皆下马再拜泣别,师策马亟进。

十有八日,张志素、孙志坚、郑志修、张志远、李志常五人又次之。

师 东行十六日,过大山。

山上有雪,甚寒,易骑于拂庐。

十七日,师不食,但时时饮汤。

东南过大沙场,有草木,其问多蚊虻。

夜宿河东。

又数日,师或乘车。

尹志平辈谘师曰:奚疾。

师曰:余疾非医可测,圣贤琢磨故也。

卒未能愈,汝辈勿虑。

众愀然不释。

是夕,尹志平梦人曰:师之疾,公辈勿忧,至汉地当自愈。

行又经沙路三百余里,水草绝少,马夜进不息,再宿乃出。

地?临夏人之北捶,庐帐渐广。

马易得,后行者乃及师。

六月二十一日,宿渔"肠关,师尚未食。

明旦,度关而东。

五十余里丰州,元帅以下来迎。

宣差俞公请泊其家,奉以扬饼。

是日辄饱食一馋而设斋,饮食乃如故。

道众相谓曰:清和前日之梦,验不虚矣。

时已季夏,北轩凉风入坐。

俞公以奋纸求书,师书之云:身闲无俗念,乌宿至鹏呜。

一眼不能睡,寸心何所萦。

云收溪月白,黑爽谷神清。

不是朝昏坐,行访扭捏成。

七月朔,复起。

三日至下水、元帅夹谷公出郭来迎二馆於所居。

来瞻礼者,无虑千人,元帅日益敬。

有鹦鸦三七,夕日,师游郭外,放之海子中,少焉翔戏於风涛之问,容与自得。

师赋诗曰:养尔存心欲荐庖,逢吾念善不为肴。

扁舟送在鲸彼裹,会待三秋长六梢。

又云:两两三三好弟兄,秋来珊翼未能成。

放归碧海深沈处,浩荡波澜快野情。

翌日乃行。

是月九日,至云中。

宣差总管阿不合与道众出京以步辇迎归于第,楼居二十余日,总管以下,晨参暮礼。

云中士大夫日来请教,以诗赠之云:得旨还乡早,乘春造物多。

三阳初变化,一气自冲和。

驿马程程送,云山处处罗。

京城一万里,重到即如何。

十有三日,宣差阿里鲜欲往山东招谕恳求与门弟子尹志平行。

师曰:天意未许,虽往何益。

阿里鲜再拜曰:若国王临以大军,生灵必遭杀戮,愿父师一言垂慈。

师良久曰:虽救之不得,犹愈於坐视其死也。

乃令清和同往,即付招谕书二副。

又闻宣德以南诸方道众来参者多,恐随庵困於接待,令尹公约东,付亲笔云:长行万里,一去三年。

多少道人,纵横无赖者。

尹公到日,一面施行,勿使教门有妨道化。

众生福薄,容易转流。

上山即难,下坡省力耳。

宣德元帅移刺公遣专使持书至云中,以取乘马奉师。

八月初,东迈杨河,历白登、天城、怀安,渡溃河。

凡十有二日,至宣德。

元帅具威仪出郭西远迎。

师入,居州之朝元观,道友敬奉。

遂书四十字云:万里游生界,三年别故乡。

回头身已老,过眼梦何长。

浩浩天空阔,纷纷事杳茫。

江南及塞北,从古至今常。

道众且云:去冬有见虚静先生赵公牵马自门入者,众为之出迎,忽不见。

又德兴安定亦有人见之。

河朔州府王官将帅及一切士庶,争以书疏来请,若辐辏然,止回答数字而已。

有云:王室未宁,道门先畅。

开度有绿,恢弘无量。

群方帅首,志心归向。

恨不化身,分酬众望。

十月朔,作醮於龙门川。

望日,醮於本州朝元观。

十一月望,宋德方等以向日过野狐岭见白骨所发愿心,乃同太君尹千亿醮于德兴之龙阳观,济度孤魂。

前数日稍寒,及设醮,一一夜三日,有如春。

醮毕,元帅贾昌至自行在,传旨:神仙自春及夏,道途匪易。

所得食物切骑,好否。

到宣德等处,有司在意馆谷否。

招谕在下人户,得来否。

朕常念神仙,神仙无忘朕。

十二月既望,醮于蔚州三馆。

师於龙阳住冬,日一夕常往龙冈,闲步下视。

德兴以兵革之后,村落萧条,作诗以写其意云:昔年林木参天合,今日村坊褊地开。

无限苍生临白刃,几多华屋变青灰。

又云:豪杰痛吟千万首,古今能有几多人。

研穷物外闲中趣,得脱输回泉下尘。

甲申之春二月朔,醮於缙山之秋阳观。

观在大翮山之阳,山水明秀,松萝烟月,道家之地也。

以诗题其盘云:秋阳观后碧岩深,万顷烟霞插翠岑。

一径桃花春水急,弯环流出洞天心。

又云:覃山一带碧嵯峨,上有草仙日夜过。

洞府深沈人不到,时闻岩壁洞仙歌。

燕京行省金紫石抹公、宣差便宜刘公以下诸官,遣使者持疏恳请师住大天长观,许之。

既而以驿召,乃度居庸而南。

燕京道友来迎於南口神游观。

明旦,四远父老士女,以香花导师入京。

瞻礼者塞路。

初师之西行也,众请还期,师曰:三载归,三载归。

至是果如其言。

以上七日,入天长观,斋者日千人。

望日,会众请赴玉虚观。

是月二十五日,喝刺至自行官传旨:神仙至汉地以清争道化人,每日与朕诵经祝寿,甚好。

教神仙好田地内爱住处住。

道与阿里鲜,神仙寿高,善为护持。

神仙无忘朕旧言。

仲夏,行省金紫石抹公、便宜刘公再三持疏,请师住持大天长观。

是月二十有二日,赴其请。

空中有数鹤前导,幸西北而去。

自师寓玉虚,或就人家斋,常有三五鹤飞呜其上。

北方从来奉道者鲜,至是圣贤欲使人归向,以此显化耳。

入会之众,皆稽首拜跪,作道家礼,时俗一变。

玉虚井水旧咸苦,甲申、乙酉年,西来道众甚多,水味变甘,亦善绿所致也。

季夏望日,宣差相公剖八传旨:自神仙去,朕未尝一日忘神仙,神仙无忘朕。

朕所有之地,爱愿处即住,门人恒为朕诵经祝寿则嘉。

自师之复来,诸方道倡云集,邪说日寝。

京人翕然归慕,若户晓家谕,教门四辟,百倍往昔。

乃建八会於天长,日平等,日长春,日灵宝,曰长生,曰明真,日平安,日消灾,日万莲。

师既归天长,远方道人,继来求法名者日益众。

尝以四颂示之,其一云:世情无断减,法界有消磨。

好恶萦心曲,漂沦奈尔何。

其二云:有物先天贵,无名不自生。

人心常隐伏,法界任纵横。

其三云;徇物双眸眩,劳生四大穷。

世间浑是假,心上不知空。

其四云:昨日念无踪,今朝事亦同。

不如齐放下,度日且空空。

每斋毕出,游故苑琼华之上。

从者六七人,宴坐·松阴,或自赋诗,相次属和。

问因茶罢,令从者歌《游仙曲》数阕。

夕阳在山,澹然忘归。

由是行省及宣差剖八相公以北宫园池并其近地数十顷为献,且请为道院。

师辞不受。

请至于再,始受之。

既而又为颁文膀,以禁樵采者。

遂安置道倡,日益修茸。

后具表以闻,上可其奏。

自尔佳时胜日,师未尝不往来乎其问。

寒食日,作春游诗二首。

其一云:十顷方池问御园,森森松梧罩清烟。

亭台万事都归梦,花柳三春却属仙。

岛外更无清绝地,人问唯有广寒天。

深知造物安排定,乞与官民种福田。

其二云:清明时节杏花开,万户千门日往来。

岛外茫茫春水阔,松问猎猎暖风回。

游人共叹斜阳逼,达士犹嗟短景催。

安得大丹冥换骨,化身飞上郁罗台。

乙酉四月,宣抚王公巨川请师致斋于其第。

公关右人也,因话咸阳终南竹木之胜,请师看庭竹。

师曰:此竹殊秀。

兵火而后,盖不可多得也。

我昔居于墦溪,茂林修竹,真天下之奇观也。

思之如梦,今老矣,归期将至。

当分我数十竿,植宝玄之北轩,聊以遮眼。

宣抚曰:天下兵革未息,民甚倒悬。

主上方尊师重道,赖师真道力,保护生灵,何遽出此言邪,愿垂大慈以救世为念。

师以杖叩地,笑而言曰:天命已定,由人乎哉。

众莫测其意。

夏五月终,师登寿乐山巅,四顾园林,若张翠喔。

行者休息其下,不知暑气之甚也。

因赋五言律诗云:地土临边塞,城池压古今。

虽多坏宫阙,尚有好园林。

绿树钻钻密,清风阵阵深。

日游仙岛上,高视八弦昤。

一日师自琼岛回,陈公秀玉来见。

师出示七言律诗云:苍山突兀倚天孤,翠柏阴森远殿扶。

万顷烟霞常自有,一川风月等闲无。

乔松挺拔来深涧.’异石嵌空出太湖。

尽是长生闲活计,修真荐福迈京都。

九月初吉,宣抚王公以荧惑犯尾宿,主燕境灾,将请师作醮,问所费几何。

师曰:一物失所,犹怀不忍,况阖境乎。

比年已来,民苦征役,公私交罄,我当以观中常住物给之。

但令京官斋戒,以待行礼足矣,余无所用也。

於是约作醮两昼夜。

师不惮其老,亲梼于玄坛。

醮竟之夕,宣抚喜而贺之曰:荧惑已退数舍,我辈无复忧矣。

师之德感,一何速哉。

师曰:余有何德,所梼之事,自古有之,但恐不诚耳。

古人日至诚动天地,此之谓也。

重九日,远方道众咸集,或以菊为献。

师作词一阕,寓声《恨欢迟》云:一种灵苗体性殊,待秋风玲透根株。

散花开百亿,黄金嫩,照天地清虚。

九日持来满座隅,坐中观,眼界如如,类长生,久视无凋谢,称作伴闲居。

继而有奉道者,持实纸大轴来求亲笔。

以《凤栖梧》词书之云;得好休来休便是,赢取逍遥,免把身心使。

多少聪明英烈士,忙忙虚负平生志,造物推移无定止,昨日歌欢,今日愁烦,至今日不知明日事,区区着甚劳神思。

一日或有质是非于其前者,师但漠然不应,以道义释之。

复示之以颂曰:拂拂拂,拂尽心头无一物。

无物心头是好人,好人便是神仙佛。

其人闻之,自愧而退。

丙戌正月,盘山请师黄筹,醮三昼夜。

是日天气晴霁,人心悦泽,寒谷生春。

将事之夕,以诗示众云:请曲乱山深,山高快客心。

草峰争挺拔,巨壑太萧森。

似有飞仙过,殊无宿乌吟。

黄冠三日醮,素服万家临。

五月,京师大旱。

农不下种,人以为忧。

有司移市,立坛恳梼,前后数旬无应。

行省差官责疏,请师为祈雨醮,三日两夜。

当设醮请圣之夕,云气四合,斯须雨降,自夜半及食时未止。

行省委官,奉香火来谢曰:京师久早,四野欲然。

五谷未种,民.不聊生。

赖我师道力感通上真,以降甘澎。

百姓会曰:神仙雨也。

师苔曰:相公至诚所感,上圣垂慈,以活生灵,吾何与焉。

使者出,复遣使来告曰:雨则既降,奈久旱未沾足何,更得滂沱大作,此旱可解,愿我师慈悲。

师曰:无虑,人以至诚感上真,上真必以诚报人,大雨必至。

斋未竟,雨势海立。

是岁有秋,名公硕儒皆以诗来贺。

一日,有昊大卿德明者,以四绝句来上。

师复次韵苔之,其一云:燕国蟾公即此州,超凡入圣洞宾俦。

一时鹤驾归蓬岛,万劫仙乡出土丘。

其二云:我本深山独自居,谁能天下众人誉。

轩辕道士来相访,不解言谈世俗书。

其三云:莫把闲人作等闲,闲人无欲近仙班。

不於此日开心地,更待何时到宝山。

其四云:混沌开基得自然,灵明翻小大桩年。

出生入死常无我,跨古腾今自在仙。

又题支仲元画得一、元保、玄素《三仙图》云:得道真仙世莫穷,三师何代显灵踪。

直教御府相传授,阅向人问类赤松。

又奉道者求颂,以七言绝句示之云:朝昏忽忽急相催,暗换浮生两鬓丝。

造物戏人俱是梦,是非向日又何为。

师自受行省已下众官疏以来,悯天长之圣位殿阁,常住堂宇,皆上颓下圯,至於窗户阶砌,毁撤殆尽。

乃命其徒日益修茸,坛漏者补之,倾斜者正之,断手于丙戌,皆一新之。

又创修寮舍四十余间,不假外缘,皆常住自给也。

凡遇夏月令,诸斋舍不张灯,至季秋稍亲之,所以预火备也。

十月下宝玄,居方壶。

每夕召众师德,以次坐,高谈清论,或通宵不寐。

仲冬十有三日夜半,振衣而起,步於中庭。

既还坐,以五言律诗示众云:万象弥天阔,三更坐地劳。

参横西岭下,斗转北辰高。

大势无由遏,长空不可韬。

循环谁主宰,亿劫自坚牢。

丁亥自春及夏,又旱。

有司祈梼屡矣,少不获应。

京师奉道会众,一日请师为祈雨醮。

既而消灾等会,亦请作醮。

师徐谓曰:我方留意醮事,公等亦建此议,所谓好事,不约而同也。

公等两家,但当殷恋。

遂约以五月一日为祈雨醮,初三日为贺雨醮。

三日中有雨,是名瑞应雨。

过三日虽得,非醮家雨也。

或曰:天意未易度。

师对众出是语,万一失期,能无招小人之訾邪。

师曰:非尔所知也。

及醮竟日,雨乃作。

翌日,盈尺。

越三日,四天廓清以终。

谢雨,醮事果如其言。

时暑气烦燠,元帅张资胤者,诸师游西山,再四过勤,师赴之。

习日斋罢,雨后游 东山庵。

师与客坐于林问,日夕将还以绝句示众云:西山爽气清,过雨白云轻。

有客林问坐,无心道自成。

既还,元帅第,楼居数日,来听道话者,竟夕不寐。

又应大谷庵请,次日清梦庵请。

其夕大雨自北来,雷电怒合, 东西震耀。

师曰:此道之用也。

得道之人,威光烦赫,无乎不在,雷电莫能匹也。

夜深客散,师偃息草堂。

须臾风雨骇至,怒霆一震,窗户几裂,少焉收声,人皆异之。

或曰:霹雳当游至,何一举而息邪。

有应者曰:无乃,至人在兹,雷师为之霁威乎。

既还,五月二十有五日,道人王志明至自秦州,传旨改北宫仙岛为万安宫,天长观为长春官,语天下出家善人皆隶焉。

且赐以金虎牌,道家事一仰神仙处置。

小暑后,大雨屡至,暑气愈炽。

以七言诗示众云:褥暑黑天万里遥,洪波拍海大川潮。

嘉禾已见三秋熟,旱魑仍闻五月消。

百姓共听生有望,三军不待令方调。

皇由道化行无外,暗赐丰年助圣朝。

自琼岛为道院,樵薪捕鱼者绝迩。

数年,园池中禽鱼蕃育,岁时游人往来不绝。

斋余,师乘马日凡一往。

六月二十有一日,因疾不出,浴於宫之 东溪。

二十有三日,人报巳午问,雷雨大作,太液池之南岸崩裂,水入东湖,声闻数十里,电鳌鱼鳌尽去,池遂枯涸。

北口山亦摧。

师闻之初无言,良久笑曰:山摧池枯,吾将与之俱乎。

七月四日,师谓门人曰:昔丹阳尝授记於余云,吾没之后,教门当大兴,四方往往化为道乡。

公一正当其时也。

道院皆劲赐名额又当住持大宫观,仍有使者佩符乘传,勾当教门事。

此时乃公功成名遂,归休之时也。

丹阳之言,一一皆验,若念符契。

况教门中勾当人,内外悉具,吾归无遗恨矣。

师既示疾于宝玄,一日数如偃中,门弟子止之。

师曰:吾不欲劳人,汝等犹有分别在,且偃寝奚异哉。

七月七日门人复请曰:每日斋会,善人甚众,愿垂大慈,还堂上以慰瞻礼。

师曰:我九日上堂去也。

是日午后,留颂云:生死朝昏事一般,幻泡出没水长闲。

微光见处跳乌兔,玄量开时纳海山。

挥斥八弦如咫尺,吹嘘万有似机关。

狂辞落笔成尘垢,寄在时人妄听问。

遂登葆光堂归真焉。

异香满室,门人捻香拜别。

众欲哭,临侍者张志素、武志据等遽止众曰:真人适有遗语,令门人宋道安提举教门事,尹志平副之,张志松又其次,王志明依旧勾当,宋德方、李志常等同议教门事。

遂复举似《遗世颂》毕,提举宋道安等再拜而受。

黎明,具麻服,行丧礼,奔走赴丧者万计。

宣差刘仲禄闻之愕然叹曰:真人朝见以来,君臣道合。

离阙之后,上意眷慕,未尝少忘。

今师既升去,速当奏闻。

首七之后,四方道俗,远来赴丧,哀恸如丧考妣,於是求训法名者日益多。

一日提举宋公谓志常曰:今月上七日,公暨我同受师旨,法名等事,尔其代书,止用吾手字,印此事已行,姑泌袭之。

继而清和大师尹公至自德兴,行祀事。

既终七,提举宋公谓清和曰:吾老矣,不能维持教门,君可代我领之也。

让至于再,清和受其托,远迩奉道。

会中善众,不喊往昔。

戊子春三月朔,清和建议为师构堂于白云观。

或曰:工力浩大,根储鲜少,恐难成功。

清和曰:凡事要人前思,夫众可与乐成,不可与虑始。

但事不思已,教门竭力,何为而不办。

况先师遗德在人,四方孰不瞻仰。

可不劳行化,自有人赞助此缘,公等勿疑。

更或不然,常住之物,费用静尽,各操一瓢,乃所愿也。

宣差便宜刘公闻而喜之,力赞其事,遂举鞠志圆等董其役。

自四月上丁,除地建址。

历戊、己、庚,俄有平阳‘、太原、坚、代、蔚、应等军道人二百余,责根助力,肯构是堂,四旬告成。

其问同结兹缘者,不能备纪。

议者以为,缔构之勤,虽由人力,亦圣贤阴有以扶持也。

期以七月九日,大葬仙师。

六月问,霖雨不止,皆虑有妨葬事。

既七月初吉,遽报晴霁,人心翕然和悦。

前一日,将事之初,乃灶香设席,以严其祀。

及启枢,师容色俨然如生。

远近王官、士庶、僧尼、善众,观者凡三日,日万人,皆以手加额,叹其神异焉。

继而喧播四方,倾心归向,来奉香火者,不可胜计。

本宫建奉安道场三昼夜,预告斋旬日。

八日辰时,玄鹤自西南来,寻有白鹤继至,人皆仰而异之。

九日子时后,设灵宝清醮三百六十分位,醮礼终,藏仙蜕于堂,异香芬馥,移时不散。

临午致斋,黄冠羽服,与坐者数千人。

奉道之众,又复万余。

既宁神,翌日大雨复降,人皆叹曰:天道人事,上下和应。

了此一大事,非我师道德纯备,通于天地,达于神明,畴克如是乎,谅非人力所能致也。

权省宣抚王公巨川,咸阳巨族也,素慕玄风,近岁又与父师相会于燕,雅怀昭映,道同气合,尊仰之诚,更甚畴昔,故会兹葬事,自为主盟。

京城内外,屯以甲兵,备其不虞。

罢散之日,略无惊扰。

於是亲榜其堂曰:处顺,其观曰:白云焉。

师为文,未始起弃,临纸肆笔而成。

后复有求者,或辄自增损,故两存之。

尝夜话谓门弟子曰:古之得道人,见于书传者,略而不博,失其传者可胜言哉。

余屡对汝众,举近世得道之士,皆耳目所亲接者,其行事甚详,其谈道甚明。

暇日当集全真大传,以贻后人。

师既没,虽尝口传其药,而后之学者,尚未见其成书,惜哉。

  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下竟

  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下

  门人真常子李志常述

  附录

  韶书

  成吉思皇帝劫真人邱师,省所奏应韶而来者备悉,惟师道瑜三子,德重多方。

命臣奉厥玄熏,驰传访诸沧海。

时与愿适,天不人违,两朝屡诏而弗行,单使一邀而肯起。

谓朕天启,所以身归。

不辞暴露於风霜,自愿跋涉於沙碛。

书章来上,喜慰何言。

军国之事,非朕所期。

道德之心,诚云可尚。

朕以彼酋不逊我伐用,张军旅试临。

边陲底定,来从去背,皇力率之故。

然久逸暂劳,冀心服而后已。

於是,载扬威德,略驻车,徒重。

念云轩,既发於蓬莱,鹤驭可游於天竺。

达磨 东迈,元印法以传心。

老氏西行,或化胡而成道。

顾川途之虽阔,瞻几杖以非遥。

爰苔来章,可明朕意。

秋暑,师比平安好,指不多及。

  圣旨

  成吉思皇帝圣旨道与诸处官员,每邱神仙应有底修行,底院舍等,系逐日念诵经文告天,底人每与皇帝祝寿万万岁者,所据大小差发税赋都休教着者。

据邱神仙底应系出家门人等,随处院舍都教免了差发税赋者。

其外诈推出家、影占差发,底人每告到官司,治罪断按主者奉到。

如此不得违错。

须至给付照用者,

  右付  神仙门下收执

  照使所据神仙应系出家门人,精严住持院子,底人等并兔差发税赋,准此。

  癸未羊儿年三月御宝日

  宣差阿里鲜面奉成吉思皇帝圣旨:邱神仙,奏知来底公事是也,嘿好。

我前时已有圣旨文字与你,来教你天下应有底出家善人都管着者。

好底歹底,邱神仙你就便理会,只你识者,奉到如此。

  癸未年九月二十四日

  宣差都元帅贾昌传奉成吉思皇帝圣旨:邱神仙,你春月行程别来,至夏日。

路上炎热艰难来,泌路好底铺马得骑来么,路裹饮食广多不少来么,你到宣德州等处官员好观你来么,下头百姓得来么,你身起心裹好么。

我这裹常思量着神仙你,我不曾忘了你,你休忘了我者。

  癸未年十一月十五日

  请疏

  燕京行尚书省石抹公

  谨请

  真人长春公住持天长观者

  窃以必有至人而后可以启个中机,必有仙阙而后可以待方外士。

天长观者,人问紫府,主上福田。

若非真神仙人,谁称此道场地。

仰惟长春上人,识超群品,道悟长生。

舌根有花,木香胸襟,无尘土气,皇人天之眼目,乃世俗之津梁。

向也乘青牛而西迈,不惮朝天。

今焉奉紫诏而南回,正当传道。

幸无多让,早赐光临。

谨疏

  癸未年八月 日 #

  又

  宣抚使御史大夫王

  敦请

  真人师父住持燕京十方大天长观者

  窃以应变神龙,非蹄涔所能。

止无心,野鹤亦何天不可飞。

故蒙庄出游,漆园增价。

陈搏归隐,云台生光。

不到若辈人,难了如此事。

伏惟真人师父,气清而粹,道大而高。

已书绛阙之名,暂被玉壶之谪。

以千载为旦暮,以八极为门庭。

振柱史之宗风,提全真之法印。

昔也三朝之教主,今兹万乘之国师。

几年应诏北行,本拟措安於海内。

一日一回辕南迈,可能独善於山 东。

维太极之故宫,皇大燕之宏构。

国家元辰之所在,远近取则之所先。

必欲立接人之基,莫如宅。

首善之地,敢辄伸。

於管见冀少驻,於霓旌万里云披,式副人天之望。

四方风动,举闻道德之香。

谨疏

  癸未年八月 日 #

  又

  燕京尚书省石抹公

  谨请

  邱神仙久住天长观

  窃以时止时行,虽圣人不凝滞於物,爰居爰处。

而君子有怛久之心,於此两端,存乎大致。

长春真人,重阳高弟,四海重名,为帝者之尊师,亦天下之教父。

昔年应聘,还自万里,寻思于今日接人,久住十方天长观。

上以祝皇王之圣寿,下以荐生灵之福田。

顷因讥察於细人,非敢动摇於仙仗。

不图大老,遂有遐心。

况京师者,诸夏之本根,而远近取此乎法则。

如或舍此而就彼,是谓下乔而入幽,辄敢坚留幸不易动。

休休莫莫,无为深山穷谷之行。

永永长长,而作太极琼华之主。

谨疏

  丙戌年八月 日侍行门人

  虚静先生赵道坚,冲虚大师宋道安,

  清和大师尹志平,虚寂大师孙志坚,

  清贫道人夏志诚,清虚大师宋德方,

  葆光大师王志明,冲虚大师于志可,

  崇道大师张志素,道真大师鞠志圆,

  通玄大师李志常,颐真大师郑志修,

  玄真大师张志远,悟真大师孟志稳,

  清真大师蓦志清,保真大师何志清,

  通玄大师杨志静,冲和大师潘德冲。

  特旨蒙古四人从师护持

  蒙古打,喝刺·八海,

  宣 差 阿 里 鲜, #

  宣 差 便宜使 刘 仲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