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静冲和先生徐神翁语录

虚静冲和先生徐神翁语录

  经名:虚静坤和先生徐神翁语录。南宋未宋卿编。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徐神翁语录序 #

  人生一世间,其所受用,有天有命,有分有数,丝毫不可易。

以不能穷理,故不自知之,必就有道者问焉,所谓先得我心者。

孔子知伯牛之死,知商瞿之有子,是岂用世之占卜法哉。

盖有得於目击者,徐筑在海陵为人书字,示以其人平生祸福,言无不验。

翌早时往来江淮,多闻其言,岁月深,知者益少严之。

天庆观道士苗希颐,翁弟子也。

在翁左右数十年,录其书字藏之。

求予删次存其实,以告其徒,今二十七年矣。

希颐死,其书为人取去。

予来守是邦,获其初药於民间,复次比之。

孔子曰:吾不语怪力乱神。

夫言而无验怪也,不可知神也,若此可以忘言矣。

若言而有验,以祸福示人,使晓然知所避就,岂不可知者。

盖古之得道者,穷理尽性而已。

理穷则天下之理,一能尽己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故谓之先知,谓之先见,谓之先觉。

世人以为奇,而有道者不以为高也。

然所以为神翁,岂止如是而已哉。

绍兴戊寅三月,桐乡朱翌序。

  徐神翁语录后序

  余旧闻海陵徐神翁异,常恨未及多见其说。

淳熙乙巳,假守是邦,因得访其遗迹,而略无传记可玫。

询之其徒,则曰:吾乡自汉晋以来,仙者接踵。

神翁之时,又有陈豆豆、周处士、唐先生相继而出。

亦曰:吾东家丘耳,况神翕得道五十余年间,小夫贱隶、妇人孺子得其告戒者,不啻以万数,曾何传录之?有问其尝所见闻者,或云:翁之仙去已七十八年,故老无复存矣。

继有以严陵所刊语录示余者,盖道士苗希颐所记,而朱新仲舍人为删次也。

虽裒集颇详,而讹缪无以考正。

暇日访诸邑子,则有能道其父兄与公弟子之所见闻者。

质之苗录,时有异同,而其言则有玫焉。

又出其往时乡老潘汝一所为行化状,第严於采择,惜其所记之不广也。

因俾取希颐之录,证以所闻,重为编削。

其间舛缪乖忤、删正损益者,殆数十处,传疑则两存之。

又益以耆旧所传,及《东轩笔录》、《龙川别志》、《孙公谭圃同安志》所载,凡十有八事,与行化状合为一编。

攻之坚木,庶以传信。

且使是邦家诵遗训,得以去恶就善,亦风俗之一助也。

岁在丁未正月旦日,朝散大夫知泰州军州兼管内劝农营田屯田事朱宋卿序。

  虚静冲和先生徐神翁语录卷上

  徐神翕名守信,泰州海陵人。

年十九入天庆观,隐迹于扫洒之役。

尝遇至人授道,日诵《度人经》。

有问休咎者,假经中语以告。

常携一帚人呼日徐二筑。

发运使蒋颖叔,以经中有神公受命普扫不祥之语,呼曰神翁。

自是,皆以神翁目之。

崇宁二年,诏赐号虚静冲和先生,凡三召赴阙。

大观二年四月二十日,解化于上清储祥宫之道院,年七十有六,赠太中大夫,勑葬本州城东响林东原。

宣和中,即其地建升真观。

  嘉佑中,有天台道士余元吉来寓云堂。

岁余示癞疾,众皆恶之,公独奉事甚谨。

元吉委化,公告于海安镇徐宗晨,得棺以葬,哀之如师。

既葬而归,复恸哭,遍拜羽众,下至厮役。

已而造北极殿前,取囊衣悉焚之。

止衣敝袍,执荧洒扫。

或入室闭户终日,若歌若笑,见人必先拜,皆以为狂耳。

初葬之明日,徐宗晨见公来谢,乃取疋布千钱欲赠之。

公已出门,相望数步间,追莫能及。

宗晨疑之,后至观询问,公实未尝出也。

  治平中,有道人状貌丑黑,雇负广颡,幅巾布袍,杖头挂一药瓢如拳大,云自二川来。

问其姓名,但云黑道人。

寓赵生邸舍,常至观中。

先见知观陈用已用已,每以三十金遗之。

次往北极殿下嘿坐,惟公至则与密语,他人莫闻也。

岁余而去,谓赵生曰:吾无以谢汝,令汝店中暑月无蚊纳耳。

后果如其言,客寓常满。

  熙宁中,道正冲寂大师唐日严,暮夜巡寮,望厨中若有火光,至则无之。

公寝室在厨下,推户视之,见公东向瞑目端坐,犹不以介意。

一日乏斋粮,令公往庄所督米,公即往。

至日哺时,唐至三清殿后,见公枕帚而卧,呼而诟之。

公曰:来早米至矣。

唐怒,不复问,诂旦运米者。

至云:徐二哥昨日催促,不得少休,适已先归矣。

庄去郡往反百余里,唐愕然,乃为公命名,置弟子籍中,人始信其遇异人矣。

从而问休咎,或书《度人经》语以对,或不答,或大骂,皆有所谓也。

熙宁末,以守信被恩泽,度为道士。

公笑而不受,曰我只解扫地耳,力役如故。

  公每日晚间,於殿堂诸处收香贴纸入房中,信手书字折迭一处。明日有来求字者,以次取而付之。悉酬所问,纸尽人亦绝矣。

  公扫洒之际,略无奔物,木叶腐者,就拥其根,槁叶则收置一处。

每醮罢收拾灯缸之余者,给晨夕碓硙之用。

残灶之不可复用者,即紾取膏油。

其滓犹不肯卉,收一器中。

舂簸之际,粞米亦聚於一器。

遇大寒时,聚丐士燃桥叶,取残往散於其上而焚之。

仍煮粞米粥,与丐士同食。

  舒州真源宫道士崔仙翁,名古之,字道光。

尝游石幢岭,见松下二人奕暮,与崔一子,令吞之。

崔迟疑,行至中路忽见公,遂语其事,示以所得碁子。

公取而吞之,过昊塘而去。

后崔复至是岭,遇前奕者,大加叱责,崔自此病狂。

  唐日严延接四方羽流,公或肃清云堂,栩日必有至者。

  海陵宰沈伯玉,携幼子见公,问有官禄否?公不答,固问之。公曰:金水在命,禄在二十七年。后沈令日者推之,二星果在命,后授官之年如公言。

  沈宰妻病求字,公书无想观音四字。再请之,又书诵之十过。是年十月,妻病死。沈后看《度人经注》,无想观音乃掌长夜之录者。

  致仕查驾部,与沈宰同见公公不出。杳叩户甚久,公曰:只见沈官人,不见查官人。二人遂去,未几查卒。

  观主首以屋宇敝坏,而求见公者日众。遂置柜于公之座侧,期布施修造,公许之。远近施金,日或至万数。然亦有虚日、封缄不动,而所收如常。

  熙宁中岁饥,观门缺乏。

公每旦自出数百金,遗知事市蔬。

仆辈意公有私藏,欲窃之。

伺公出,潜启其户。

有盆水在内,足蹶而仆,尽濡其衣。

方振衣间,公忽坐林上笑曰:教你休开。

盗者狼狈而走。

  郡守张次山,有故旧在城都守官。有书来云:成都有一道人,衣弊衣,称泰州天庆观徐二翁。

  元丰中,蒋颖叔为发运。

初见公,问会何事?公云不会。

问知祸福否?云不知。

问看《度人经》还通晓否?云不晓。

问我为官如何?云官人好聪明。

再三问之,云宜臧邢。

不臧刑如何?公以手扪背,曰瘤子痛说不得也。

盖蒋背有瘤,盛怒财痛,至不能语,未尝告人也。

乃命二吏掖公而拜之,曰真人也。

经云:神公受命,普扫不祥。

公可以当之。

遂呼为神公,因留诗曰:持帚扫诸尘,经今三十春。

怜渠独行意,雌静不先人。

为公立守雌堂。

或云:吕吉甫赠诗,有为止矜夸独守雌之句,故蒋公取以为名也。

蒋又见殿侧有乐子长真人碑,题诗曰:瑶坛三级满苍苔,想像真人饮赤柸。

飒飒仙风动杉桧,只应飙驭暂归来。

子长旧宅,在今冲真坊乐真桥之侧,盖飞升之地。

梁大同中,建乐真观。

至唐大中时,徙而东之,今天庆观是也。

又公所居,亦在乐真桥之东,故蒋诗谓公乃子长再来也。

  蒋颖叔尝求字,书龙字。

问何故不全?曰后来添之。

是年,除龙图阁直学士。

再问之,曰且得久而。

再叩之,乃加三点。

问背瘤如何?曰阁下则下也。

后除龙图阁学士,瘤果移稍下。

又尝求字,得赤天魔王字,又得负天担石字。

问担得几石?曰二千石。

未几移帅广州,乃应赤天魔王之语。

后入为枢密,则负天担石之验。

  蒋为发运日,欲开龟山河,心计之久,未尝语人。一日怀此事见公,公遽云:开则便开,何须问人?其意乃次。

  王荆公遣人求字,书初舒王字四字,如此书。

公曰:劝字内不须用人字也。

盖经有赤书玉字之句。

后公还金陵,舟行。

忽岸侧有老人呼曰:相公,徐神翁有书。

接书视之,亦如前四字,老人忽不见。

未几,公薨。

政和中追封舒王,其书验矣。

  虞尚书策,元丰末罢通州,伴来见公。

公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狮子、白鹤、罗列左右,日月照明,洞焕室内,凡二十四字。

公曰:得也,得也使得此字也。

到阙,除大常寺奉礼郎。

时方修礼物,见排列青龙、白虎等仪仗,方悟策。

又与子沆求字,得三十二过字。

时沆年十一,至元符中过省,年三十二矣。

  元丰七年,举子赴南宫试,求字,书乐出成灰四字。张正议之子大成,得山岳吞烟四字。是举试,乐出虚论而贡院火。

  尚书范镗作宪使,问公每日食多少?曰饱便住。

问有梦否?曰自不受道正顾钱后来不曾有梦。

问是修行悟解惟复遇人得道?公不答。

再三问之,曰遇人。

何年遇人?曰庚戌。

今年庚申公度人否?笑而不答。

  范未有子,求字,公书湾湾二字。岁余,在扬州湾头得子。后再过海陵,见公,公日更去州东三五里,接取个秀才。次日过通州,方至唐湾,又得一子。

  钱舍人勰持母服,寓居泰州大宁寺,见公求字,书上明七曜摩夷天七字,俄遭回禄。

其子东美,尝得公书齐到帝前四字。

会勰使三韩,东美偕行,同日谢辞去。

  经义所检讨布衣刘谷,与公早相识,尝造乐真人堂,问真人安在?公指像之鼻端示之,刘嘿会其意,谓:乐之出没,一气往来耳。

刘作诗云:来来来问个空因,一向低头独拂尘。

却指鼻端泥一点,笑言便是乐真人。

  谷尝与公以草藉地,宿於厨中。

一夕光耀如昼,见公张口瞪目而坐,空中闻人语云:徐禧入蕃直立死,吕惠卿吃着枸杞夹子。

时禧经营边事,而吕犹持服维扬,二人皆谷所善者。

其后禧有永乐之祸,而吕更元佑之贬,绍圣甲戌方复官。

  待制吕益柔未第日,其父见公,公曰五十四好,又云第二人。后益柔第二人登科,五十四乃其排行也。

  承议王仲京遣人求字,书□字;再问公,公云:速入道,亦恐不及。是年卒。

  孙升签判任满别公,公曰:做官时着诽。后两任不赴,遇覃恩,赐诽为御史。

  王和甫求字,书三山字,后提举嵩山崇福宫提举。

林处初在京师,见泰州蒋道士有公所书字。

处对公像焚香,祷而拈之,得回度五常四字;后除常州教授,再任首尾五年。

  刘谷壻蒋静待制,元丰中谒公,云:初见公醮坛上,观其屈伸状貌,人也。

察其神宇,则古所谓与造物游者。

静默然无言,鸶立扬眦以卜之。

公方扫地,遂举帚以对。

静揖之,即肩帚下坛去。

於是,知其真所谓抱一勿失,不以卜筮而知吉凶者。

  范推官迁以书干李南公,久未有报,疑以问公。公书石字,后数日,南公以缙钱诿石丕遗之。

  李直德诗法言,以未有子问公。

公曰买底祠部,不如赐底,又书孔孟二字,后果得二子。

李赴楚州盐城宰,见公,公曰汝临替着诽。

寻遇元丰乙丑覃恩,改服色,拜勑日乃交印时也。

  周裕熙宁三年登进士第,久在选调。

一日见公,公书八京两字。

裕虽知经有八景冥合之句而未晓,公曰此回名合也。

是年权淮阳军宿迁县尉,获贼改秘书省校书郎,盖选·阶七等,至京秩为八也。

  元佑初侍禁王胜,因押纲求见公。

公无语,令饮水三杯。

辞不能饮,公曰:三盏水不能饮,况他饮一河水耶?胜皇恐,不敢隐,盖其妻李氏妬,溺一婢於水,欲作醮解之。

公云如此却好。

醮毕之夕,胜与李氏皆梦所溺婢云:神翁度我,我冤释矣。

  宣徽使张安道休致而病目,遣人赍香求字。

公书回鹿刘玄四字与之,经有回跖流玄之语。

张以书谢曰:蒙示四字、一见体会来意,将俸历焚。

讫旷劫以来贪吝之心,使随此火光俏灭。

自此目疾渐愈。

  参政吕吉甫,元佑初母服阕除郡,闻有台章求字,公书建节二字。

吕云:方虞罪逐,敢有是望。

公曰:终须建节。

俄贬建宁军节度副使,至绍圣改元召帅延安,寻自观文殿学士拜保宁军节度使。

  吉甫初来拜公,公顾曰善守善守,皆谓使之善守富贵也。已而除藩府,固辞,降之单州,则单守之应;相继迁谪,则又使善守之意也。

  吕尝得公字,云北都泉曲府中有万鬼群,但欲遏人等,断绝人命门。后自延安得谪。

  内相苏子瞻初起知登州,来求字,公书来王守三字。

又问学道之要,公云闲好。

苏公见许道士,求解字。

许曰:经云赤书玉字,勑乃王命,公作来字书,则王命将下。

果召为内翰,复出守扬州。

苏公疑闲好之言,再遣人求字,公不书。

后谪惠州,遣子过求字,公不见子由,谓:吾兄信其言,而不能用也。

  苏黄门子由,自绩溪遣人求字,公书运当灭度身经太阴。

俄被召,历侍从至门下侍郎。

元佑末出知袁州,再遣人问之,书曰十遍转经福德立降。

谓来使曰:过去十,见在十。

子由闻之曰:日者谓予,戌运多福,酉运多厄,岂十年后有再生之理乎。

未至袁,迁岭表,元符末乃还。

  道士潘奉真,元佑中累试经未中,公书三十二日四字,后试中时年三十二。

  三衢进士江纬,欲更名汝真。来见公,未及语,公曰:汝姓江,去工字,安女字即佳。江遂易名,后登第。

  客省使刘爰,元佑中与其父被谪,求字得执玉把节四字。

未几,与父皆得召,爰除内东门司,其父知内侍省。

经中有执录把籍同到帝前之语,公以录为玉,以籍为节,盖二公皆中贵人,为节度留后也。

  宿州陈助教求字,公不书,但连叱之,仍命巨觥盛水饮之。

数四,陈生辞,不能复饮。

公曰:汝不能饮此,况他饮湖水耶?盖尝利人之财,其人溺水无救心也。

陈皇恐,谢公曰:尔负财负命到此,不省是难教化也。

陈生遂入道。

  有一武臣为边将,其家久不得信,来求字,公书重屋二字。既而讣至,官为护柩以归,始悟二字乃千里尸至。

  齐巡检元佑辛未求字,书羞字,齐母丑生,不瑜旬而亡。再见公,公书羡字,未几齐卒。盖以羡字之上为羊字,其下为次字。羊者未年,次者相次也。

  郡守周邓初赴任,舟次泗上,公以书遗之。及启封,止云杀人放火。周到任三日,郡有杀人放火三盗,皆得。

  元佑癸酉,江陵举子见公。公曰:今年八口得解。后榜出,姓名有口者八人。

  姑苏举子赴省来求字,公曰:汝无虑,华亭土地已备礼迎近矣。是举中第,注华亭簿。

  供奉和铉有亲戚,相约同见公。和意不欲往,因曰:人岂不自知。不得已;遂同来。公一见,谓和曰:官人岂不自知。

  陈古元佑中,率众造帐座,献东岳,约郝艇秀才偕行。

郝犹豫,来求字,得居字。

陈谓郝曰:居者,安之兆也。

事毕回至高邮,郝以疾卒。

陈载其柩归,始悟居字乃古载尸归也。

  元佑中,驸马都尉张敦礼以公名奏闻,赐紫服及赐号圆通大师。公不受,常服如故。

  公尝书一偈示众,云:天地一尺,四海一滴。

把眼一贬,不见踪迹。

又尝写诗云:遥望南庄景色幽,前人田土后人收。

后人不用心欢喜,更有收人在后头。

汲汲光阴似水流,随时得过便须休。

儿孙自有兄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

富贵贫穷各有由,宿缘分定莫刚求。

不曾下得春时种,空守荒田望有收。

南庄北宅眼前花,好兄好女莫谩夸。

我若一朝身死后,又属张三李四家。

  元佑四年,郡吏陈德仪亡失。

海陵宰李元规印纸,限一月寻访。

求字,公书才。

如此字,至限满前一日於门首官道上获之。

是日乃十一月十一日,盖月建在子所得。

才字加子为存字,十一为在字。

  扬州市户锺静,元佑中暴卒,将敛而苏,云:初被追至阴府,证事放还。

至中途,护送鬼吏云:何以谢我?静曰:唯有斋牒一道。

吏曰:此物亦可。

乃以片纸易之,欣然持去。

及苏,手中有小纸,淡墨细书两行字,不可晓,乃以示公。

公曰:此阴府当钱贴子,其上云:斋牒一道,当钱五百贯。

汝速归买纸钱,并贴子焚之。

  通州海门人鄗庆,贩鱼过海陵,来求字,得禁字。庆谓:所贩槁鱼,何禁之有?比至钱塘遇盗,所有荡尽,后获盗之人乃林小二。

  道士李八师守柔,善释公字。

元佑初,往扬州作龙华会,道俗以事公之礼待之。

公忽以片纸书字,折之与许道正云:候李八师归,与之。

后数日,李抱病归,许以字授之,书云:已摄北罗邓。

守柔连呼死罪,竟卒。

  右班殿直贾宾,元佑中求字得冯字,又加四点於其下,后得漳泉福兴四州军巡辖马递铺。

  宣德郎周景,元佑末感寒疾,梦一老人授之以药曰:我特来救尔。

及觉,病良已,是时犹未识公。

后於给事乔执中家,始见公像,乃所梦者。

至绍圣丙子来见公,公一见揖之,曰:久别安乐。

周始悟昔年之疾,得公救之。

  成都道士赛拱辰,元佑戊辰冬录贾善祥所撰神公传记,来求字。

公一见曰:何烦作传记,人生无计多事尔,且先作一颂,当为写字。

拱辰颂云:神公神公,如月满空。

不以目视,照见无穷。

公遂书寿德动经四字,公云:尔父母安乐,不须问;德字则尔母何氏,阴德福尔;动则动,静歇灭;经字少工,宜精进。

贾师得地祇两字,贾果曾梦授符命,除亳州太清宫土地。

  僧智通未度时,诣观求出家。

问公,公云:汝可为僧。

书陈字与之。

智通后於资福寺出家,长老道圆度为僧,道圆俗姓陈也。

既而来谢公,公云:资福今则寂寥,后有人修造,在向后更有楼台殿阁。

又书道字与之,智通谓道字其师名也。

道圆死,继之者乃法道,创修资福极华焕。

后二十八年,诏郡府各以一寺之甲者,改神霄玉清万寿宫。

郡以资福应诏,知宫则道清大师印若绅也。

又改塔为郁罗萧台,殿堂门糜皆更新之。

公之言验。

  大夫陈祥作信,倅时赠公诗曰:朝携一帚随我身,暮携一帚扫我室。朝朝暮暮扫不停,尘埃扫尽真仙出。

  进士周获,元佑八年失解,求字,公书佃字。后三年,陆农师守泰州,周预荐。

  常州刘道,元佑中来出家,公曰:汝不当住此。

书九日乾三字,日字在左。

后数年,於京师建隆观九曜院为道士。

经中有九日导乾之语。

蒋讲元佑中与众人见公,公独招蒋,授以片纸曰:汝用得此字。

乃葬字。

李八师解之云:岂有两葬事未了乎?其一卯生,其一巳生。

蒋泣曰:讲父母皆未葬,实卯与巳生也。

即日襄厝不敢缓。

  维扬城束人姚文质,初未识公。

在元丰初,忽见老人扣门,独持一帚云:我泰州徐二翁也,我有一帚生在你后园中,可往看之。

姚与公往园中,公指一处曰:此我帚也。

姚随所指见蘗竹一茎,生如帚状,回视已失老父所在。

遂来见公,如所见老父,而公未尝出也。

公曰:彼处可卓庵修行,他日求观中修造。

姚即於生帚处结庵,绘公像奉香火,有疑则祷之,无不验。

至元佑中,来建三清殿。

  文质谋迁葬父母,先得一低地,又得一高处。

心不能次,各取土一掬。

封袖间以问公。

文质未及言,公即云:用低地。

文质出二土囊,公指其一曰:此土佳。

视所封刀,低处也。

  钱端叔之妹无子,端叔携以见公,公书元始上帝四字。其妹云:我已自晓,止得女子尔。其后果然,盖始字女台也。

  元佑中,王微未仕,来见公,公即呼曰:王官人莫愁前程。

谓一道士曰:请官人道正处吃茶。

及再见公,公抚其背曰:他时为州官日,照顾观门一事。

微亦唯唯而已。

后二十年,为泰州理掾。

适本观主首有公事,宪司送司理院。

擏悟前语,为尽心焉。

  杭州人范小五,携一娼姓吕,来求字。公大书云:吕氏无夫,范氏无妻。皆皇恐而退。

  如皋人籍天从,欠茶客三百千,客讼於官。

久无所偿,於其家竹园中自缢,有丁生救之而兔。

客闻而怜之,复告于官,乞宽其限。

天从自此生计复兴,其后以五百千偿客,客不受余金而去。

天从因病炼服秋石,元佑末见公,公曰:尔非籍三乎?批其颊而叱之曰:何故食至秽之物,尔记得竹园中否?譬如彼时,更何恋耶。

天从遂悟,乞住观中奉事公。

公许之曰:尔可为我作胜事,积少善绿。

遂令同姚文质作紏首,造三清殿,更修观宇。

天从至祟宁五年七月感疾,求公咒水。

公不与,问:尔姓甚?曰:姓籍。

问:籍字如何写?曰:竹头下从来从昔。

公曰:只用昔字,更使得一夕字,子急归去。

天从於二十一日夜坐亡,是日乃己巳。

盖昔字二十一日也,一夕从己则死矣。

  公一日谓修观道士曰:速去真州买木。

遂如其言至真州,问之市人,云:今早有木筏甚大,欲得一千六百贯,长芦僧酬一千五百贯,客未售。

道士如其价而得之,长芦人再来已不及矣。

  秀州进士邓巘,元佑中赴举求字,公书羊一夕已四字。是年不第,至辛未年卒。

  宝录侍宸程若清,初在俦,众人无识者。

元佑中,别公归潜山,公以诗饯之,曰:破布襕衫结角提,退毛鸾凤不如鸡。

蚌蛤虽然无颜色,内有宝珠人不知。

后二十年,程与公赴召,同居上清,赐号宝箓先生。

  提举刘谊,遣人求字,书林下人三字。谊喜曰:我奉道,昨梦双童饮乳,乃知余宝林下人也。后至楚州卒。

  郡守熊皋之兄待制,本以病访医,且欲归鄱阳。

皋以问公,公书丁字,曰:也作得丁字也,作得下字只挑脚是丁字,更添口作可字,若添人则何字?又曰:使此何字不得?只添三点则使得。

数日后又来求字,公书道言此三字。

后得信,知其兄至真州丁字河卒,其幼子次日又卒。

乃验道字缺二画之意,而丁河之微隐若此。

  

  主簿柳卞尝验尸不实,州将平其事。来见公,欲正月起行。公曰:明年正月。卞不以为然。会运使李琮牒州拘留,劾奏明年正月始得脱去。

  殿院林旦为淮南漕,求字,公书上尚当党□陵六字。唯□字多一画,后移漕河东卒於上党。

  佛印大师了元住金山,致书於公。

公不开缄,只云好好。

又於封皮上书金字十四个,两两相并,授来人持去。

复遣人求字,公书二七佛三字,后住金山凡十四年。

  江阴布衣刘谷,元佑庚午冬,或讽村民以田事进状讼谷,事下淮东宪司。

谷惧祸,来见公,公书天字七个,并列者三,其一缀於六字之下。

谷默领其意,乃变姓皇甫,逃於庐山。

尝至饶州安仁婿蒋静官所,淮宪以闻,有旨治静。

谷逃,三年至绍圣,而田事直,静亦会恩乃免。

元佑甲戌四月中,公杜门不出,道众请之,曰:候改年号则出。

数日,果改绍圣元年。

  内翰王明叟尝得公书,启封有吕字作□。如此书,后丧一幼子一长女。复遣人问公,公书季秋霜降四字,逮除刑部侍郎乃九月也。

  绍圣初,海陵举子问公得失,公曰:陆侍郎来满城着绿。

次举何昌、言榜、郭观、张知常、李彬、郭元瑜登科时,陆农师典郡开宴召之。

中奉查应辰赋诗,有伫看黄霸征为相、须信徐翁语有神之句。

  李彬朝奉未第时,母姜氏问公,公一见即曰:今年未旺,尔祖有阴德。

姜再问之,公曰:候木旺却来相见。

是年彬获荐,姜复见公,公曰:却是木旺也。

彬果登科。

  绍圣丙子,尚释之赴维扬试,问公,公曰:我个裹自担,却一个亥生底在。尚是年获荐,而海陵魁王山乃与尚,皆辛亥生也。

  秀州天庆观道士夏日时,绍圣中求字,得上闻三十三字。是时年二十五,后八年卒。

  进士陆表民见公,公曰:与尔个实字,视之,作寅如此书。又曰:汝不可用,与汝父可也。已而陆丧祖母。

  如皋令刘、海陵簿蔡、兴化尉陈,同见公,公书矢字。

顾刘曰:尔添口为知。

顾蔡曰:尔添巨为矩。

顾陈曰:尔添豆为短。

未几,陈病卒。

刘常任智,故警之。

蔡名居厚,后为从官。

  蒋道感疾求字,书萌字,十月十日亡。

  州吏孙氏妻见公,未及语,叱之曰:尔何面目来个裹,便还他物亦不及矣。妪惶恐而去,翊日为官所捕。乃数日前,利邢氏女子衣物而杀之。

  尚释之以小疾访公,公与语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及送出,连呼马牙硝,其意似有戒饰。及归,有医留药,其汤使用马牙硝。

  运使张祖求字,书珑字。张自云:龙在土为失水,且珑墓也。寻以疾卒。

  曹判官舜元见公,得妇夫檐石字,家有二妇人怀妊也。经中有负天担石之语,夫者二人也。

  权教授鲍由,与理掾吴垃见公。

公曰:二官人三教并通。

垃云:正为未通,望先生指示一门。

公曰:有圆通门、般若门。

又历说三教事。

吴云:虽然如是,当从何门入?公曰:既是三教并通,又却问从何门入?

  吴一日诸公作醮,既至观,虑所携镪未敷,欲增之。意未次,往见公。公遽云:舍便舍,又何须问。

  鲍教授见公,公问:内字上加水为甚字?鲍曰:无此字。

又问:内字下加水字为甚字?曰:亦无此字。

又问:傍加水如何?鲍曰:汭字。

公笑曰:今日正用得此字。

既归,太守召食西楼,方即席,观壁间有东坡留题,内陈汭字,适与日相值云。

  山阳富人杨公佐家,一日闻异香,忽有一老父持帚过庭下,适有淮阳道姑徐道生在焉。

杨惊而问之,道生曰:此徐神翁也。

公佐前揖,已失所在,唯一木斗在地。

乃与道生来见公,即所见者,询其斗则三官殿前柱口斗也。

公曰:欲修此殿。

公佐施钱数十万重建。

  高邮桑正国将赴举,问公,公书黄绿简三字。经云:黄线白简。公去白字,而以箓为绿。是岁果中第。

  胡主簿思问侍其父,致政归泰州。公曰:主簿与潘主簿一般。先是,潘亦侍父致政归乡,父卒。未几,胡之父亦卒。

  曾司户湛,重九日访公。及退谓公曰:开春当复拜见。公曰:相见明年今日。湛以事濡滞,比再至,则次年重九日也。

  老囿冯旺,绘公像於家,日荐饮馔。偶一日忘之,翊日自负萝卜来施库下。公见之曰:我倚得尔好,昨日若不得钱家饭,便不饿却我。钱亦日以饭为供也。

  孙氏子访公,公书日下人三字。又云:尔速归,今日内使得此字也。孙急归,得暴疾,卒於日下。

  张判官涟罢官,谋舟未得,来见公,公书吉水二字,云:且意就使。张往见郡守,守云:适已差周永船矣。吉水则周永也。

  郑通判询挈家见公,时一女方及笄。公忽云:母也恋女不得,女也恋母不得。未几,女感疾而卒。

  报恩寺律僧惟永,与数僧同见公。公顾惟永,取一蒲团若坐禅者,谓诸人曰:尔等不如他会如此坐。众不能晓,后惟永出世住宝宁云。

  绍圣中,无为军汤安见公,且画公像归,奉香火久之。

其子妇有一子三岁,安梦公云:可施此子出家。

觉而语其妻秦氏,秦恚以为不祥,未几儿病死。

秦氏怒取公像投江中,后秦氏感时疾,得软臂疾。

安复来见公,公云:尔妻奔我於江中,谓溺死矣。

我却到长芦上得来。

安大愧,谢而去。

继有潭州贾人刘真见公,公遽云:昨谢汝相救。

刘真言:顷至长芦,见文书一轴浮水上,取之乃公像也。

  陆羲一日遇公於观后门,公问:汝姓甚?曰:姓陆。

公曰:尔何不出门外坐,有亲戚来觑你也。

又曰:三日二日。

羲归三日,果有一亲戚时生至其家二感疾。

羲复叩公,公以□字授之。

又三日,时生殂於羲之门外。

  承务郎王安中,尝书姓名年甲求字。

公於王安中三字周回,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八字,曰:只此是也。

至京遇大礼,差行事郊坛,见四兽旗正在安中所立处左右前后也。

又尝求叹水,公云:此不须咒水,五月五日却用得杨枝水。

后归至杭州,以女子病,有僧治之,持杨枝吮水。

诵咒是日,女子卒,乃重午日也。

  丞相张天觉,尝泊舟维杨山光寺前。

见岸侧有道人院手,且於中指间取篦掠发,神彩甚异。

亟邀至,问之曰:适见掠发者,无乃剑乎。

道人唯唯。

张云:一观可否?道人如前,於指甲间取一篦子,如白金色,长三寸许,以气吹之,欻然成剑。

张接视之,剑也。

坐问遽失道人所在。

后诣海陵见公,欲问所遇,未及语,公出片纸授之,有洞文二字。

洞字中一画移下则为洞字,回乃二口,则知水侧道人乃吕公也。

  公暇日多立於香柜之侧,忽有两美妇携手而来,歌唱自若,直抵公所。

众皆骇愕,久之而去。

有陈李二翁在傍,问公:何人耶?公曰:何蒋二仙姑也。

众急追,及门而隐。

  龚深甫司业初起谪籍,生追人求字,公书兴尸起死白骨成人八字。经云:回骸起死。

  天庆观主首作疏化缘,请公为斜首。公曰:此疏遇有口者即了矣。凡入疏者,或姓或名多有口焉。

  李七翁者,常释公所书字。一日问公求字,公书是非二字作是□。如此书,李莫能晓。有许道士曰:公以尔所释字,少是多非也。公笑。

  陈七翁者,亦常解公字。

一日侍公侧,公以片纸与之,书过度三界字。

陈大喜,谓:经之下文云位登仙翁也。

有道人薛谷曰:此非吉也。

谷是有病,鹤在庭下。

公祝之曰:过度三界。

诵之数遍,鹤数日死。

未几,陈果卒。

  姜堰催纲司将校沈福,绍圣初得渭州方士张子皋符水,绝粒近两月。来见公,公书以其尚食税之多七字与之。公意戒其绝粒尔。沈不悟,月余而死。

  袁承议符赴通州海门宰,挈家见公。

符自烹茶一盏奉公,公饮一呷,即授与符,曰:尔等一切吃吃了安乐。

符未吃,间道正来揖符,即授与妻儿等遍饮。

及归船,家人问曰:适仙生令一切吃茶,独知县不饮,何也?符方省不曾饮,亦不介意。

至海门卒,举家饮茶者皆安。

  绍圣甲戊,天庆作上元醮,三夕十六日斋毕。

道士王善祥等,在醮器库豚涤见一人,形貌磊落,衣布袍,至库前长揖。

善祥等皆不介意,既去。

公至,问曰:何不请道人吃茶?善祥曰:为忙。

公咄之曰:此吕公访我耳。

善祥追之不及。

  信州竹宗隐,求字卜出家。

公书三界五帝字,曰:可往真州。

遂投仪真观。

后遇试经,得帝列二字经头。

是年试中,披戴盖所挑经头,上则三界五帝,下则列言上清。

  四明举子秦生,累举不第。

问公,公曰:若见张果老乘铁船过海,即过省也。

后兔解赴省试,在景德寺坐间,见壁画在后,视之其画如公所言者,是年擢第。

  道士刘守宁募缘铸锺,问何日可成?公云:三火方得。

已而再铸不就,复问公,公云:须是通州。

遂往静海,得张冷子者,欲鼓间,忽见公来,众欣然迎之,辄不复见,遂一铸而成。

  虚静汁和先生徐神翁语录卷上竟

  虚静冲和先生徐神翁语录卷下

  公自绍圣乙亥九月旦,扃户不出,不饮不食,道众叩户,寂无音响。

十一月七日,郡守陆农师至,令道正击户,有顷闻警软之音。

陆呼曰:佃在此久矣,士民自公不出,忧惶颇甚。

遂出相见。

陆问之,公曰:作少缘事故尔。

数日,有人献紫花石柱四。

  公初闭户未出,道正许守节亦扣户拜请。

公既出,谓陆守曰:侍郎此人难教化也。

遽索酒,陆守疑其素不饮,今索之必有谓。

亟取酒至,公亦不饮,乃曰:此坏人之物也。

陆云:在神公莫不然否?公曰:也则不得,此与财无异,至此不戒,是难教化也。

盖专以戒守节耳。

又索纸笔,写云:或先品空二字,守信生多吉,难感谢泰州许寿澄提携,向后去不得野,进退艰难,遂发虔心,追荐先亡久远,绍圣二年十一月初七日为。

据共五十二字,授与守节曰:今日使得,后数日复取去。

皆莫能晓。

先是元佑末,重建三清殿,公谓守节曰:尔可退却名目,将衣钵尽施造殿。

守节不从,至此又戒之,亦不悟。

明年十一月初七日,守节死。

  姜堰兵子王立病将死,其妻入郡市丧具,邂逅邻媪李氏,同见公。公云:王家家计,却是李家底。及归,王立病愈,而李氏子亡,遂以王氏棺殓之。

  王惠问公择日种早稻,公云:六月初二日好。

道众云:莫大晚否?惠信受有素,遂归俟之。

会岁旱,先种者皆槁,五月末得雨,遂以六月二日种,所收倍於常年。

  海门翟元以大银炉施公,公叱之曰:岂不误他和尚。

元再三乞留,公不纳。

元退与道士言:初作此炉,欲往泗上施僧伽大士,今报以施公,故有是语也。

即复见公,公云:尔不须见我,且与杰老一处说话。

元归至家,病死。

元有长子名元曾,字孝杰,死未葬,父子伺室殡厝。

  韩舜言有二子同染疫,问公,公书生字。舜言大喜,后一子亡,一子愈。李八师释之曰:病愈者必丑生,生字从牛从一也。舜言云然。

  淮阳军村居常清富於财,境有山,西接符离,石矿甚多,不入用。

一日有老父扣门见之,云:此山有锦石,汝能取施泰州天庆观,结大胜绿否?清笑曰:此山安得锦石耶?老父云:尔取之勿疑。

遽失老父所在。

语其妻,曹氏云:尔试凿之。

果有石纹,如紫锦。

清夫妇来见公,即所见老父也。

未语间,公书化生诸天授之。

清与妻拜公曰:未曾化得一物,何拜?清曰:欲化何物?公曰:石条石柱。

清遂还淮阳取之,不逾年而就。

泛海而来,遇暴风雨,舟人不能措手,清呼公护持。

忽大暗,雾电光中,若见神物挈舟甚速。

翊日风止,已达海门,入往至柴墟。

清先来见公,公曰:路中惊怖不易,若不然不如此速也。

  宣德郎耿纯,欲与长子娶妇,累问不答。一日书角引二字,且云与尔祖母同。后娶通州张氏,其祖母亦张氏也。

  释谭永住扬州石塔退院,归天合么别公。公书香字授之,后至四明住香山。

  大资张邃明除帅扬州未视事,谒公。公取纸大书一亡字,傍作四十九点。邃明至扬州,未瑜月而薨。其季成,后四十九日亦卒。

  江东巨商李氏见公,公汲水,饮之数杯,李辞以不能多饮。

公云:彼饮一江水,汝乃不能饮数杯耶?李愧谢,乞作大斋醮,以涤前过,公许之。

李昔与一商共泛江,利其厚赀,至中流醉坠於江。

  进士陈护有女子十五岁,拜香於公前,公两啮其颈,后欲啮之,女号惧而逃,是夜自缢死。

诘旦护问公,公云:此女为宿冤所缠,吾欲三喷之,汝女自逃,吾知不免矣。

汝验其绳可见也。

护归验之,则所缢之绳,三股中断,惟一股存。

  左丞陆农师守泰,见得报除曾子开为代,而陆未有新命。

疑而问公,公云:陆侍郎替曾侍郎,曾侍郎替陆侍郎。

陆云:某在金陵尝与曾侍郎为代。

公言如初。

又云:海上好守官。

经旬日,报除海州。

其后子开自泰移海,又相为代。

陆尝刻奏於朝,问公,公书郑字。

复云:郑字加手为甚字?陆云:掷字。

公云:掷了也。

陆忧之。

公云;过三年后,却不掷了。

及离海陵日别公,云:此去如何?公云:道众多也,菜又贵也。

后自海移蔡,未几被召,遂除丞辖。

盖前所陈不下,至是获伸,故大用,始验三年之语。

陆又尝得负天担石四字,乃执政之验。

  陆在朝遣人求字,公书终老二字。

后守亳州,老君祠在焉。

陆既感疾,复遣人问公,得上三十二二,凡五字。

又云:下而二字,做得天字左丞也,不须使人字也。

竟薨于亳,乃三月二十二日。

  林灵噩绍圣中求字,得林下人三字。政和初,自楚州应诏。

  天庆重建三清殿,上梁,道众白公,公云:上了下,下了上。

已而陆侍郎至,仰视梁记乃书,道正劝缘。

陆曰:神公之力,他人何与。

亟令下之,别书神公姓名,而后上焉。

众谓公言应矣。

其后改仙源万寿宫,别建三清殿,以旧殿为讲堂,遂下殿牌而立堂额。

政和戊戌,复以讲堂为殿,奉安圣祖,又下堂额而立殿牌。

  道士阚若拙往山阳,省亲别公。公书去野二字,至山阳而亡。

  周稙妻裴氏病,书妻生月求字。裴六月生,公於六字下添十字,裴竟不起。

  沈侍郎锡尝求字,云:愿示平生休咎。

公书待经五帝,且云向上去不得也,侍字作三重人。

其后子昭为侍郎,兼侍讲,又兼侍读,遂出领郡。

子昭服金石药,独喜饮水,不能乾食。

作书问公,欲进少乾食以自养,方待报问。

一夕梦公以蒸饼令食,再三不能咽。

公云:汝强食之。

仅食其半,翊日遂能食乾物。

  佴光顺每见公,公云:尔在城后住,何不移居城束。

凡三四年,但云力未能动。

公怒之,光顺即问公择日,公曰:五月五日好。

后因大水迁居,乃五月五日。

又为其子娶妇来问公,公云:八家都上灯,惟尔家不上灯,遂用未上灯时纳妇。

时里巷娶妇者,九岁余八家皆有事故,惟光顺家无恙。

  光顺女七岁得惊疾,见公,公曰:速问戴道士,见陈秀才。

光顺问之,戴云:吾无药,闻陈秀才近合至宝丹,专治此疾。

遂往求之。

比得药已不救,灌之不效。

复见公,公曰:贺喜,但尔不作妇翁耳。

及归,女子已苏,后出家为女冠。

  有钱臻者暴卒,心微温,家人不忍殓,五日而苏。

自云初为人追,至一官府有据按治事者,今往如皋县东监治道路。

既毕,吏白:尚有一路欲就,令此人监治。

官曰;臻神公会下人,可令速归。

却追臻,璇许臻监治。

臻既苏,许臻方自外归,忽头痛,是夕暴卒。

  殿直杨公佐赴天台监酒,来见公,公书重午二字。

后五十五岁卒,自殡至葬又五十五日。

僧法胜初来见公,求出家。

公曰:汝作观音菩萨不得,且作地藏菩萨。

后往寺中出家,试经中落发。

盖观音乃顶冠,地藏则独示顶相尔。

黄杞未有子,求字。

公书元台平育四字,作元月干云。

如此书,竟无子。

盖胎育不全耳。

又尝以堂妹病问公,公云:汝妹不安,吾将奈何。

数日而亡。

  翟平病,其妻问公,公曰:较也,较也。比归平已卒,方悟其言乃窖藏之窖尔。

  浙人孟轸善轨革,欲改业图仕。进见公,公书质心依旧格五字。轸悟,以旧术游都城,其术盛行。

  卞德往泗上烧香,已及境,忽失道。

西行里余,见枯骨无数,似非人行处。

有老父呼曰:不是路也,可从此来。

遂得官道。

既归见公,公云:汝等烧香也错了路。

  常州洞灵观道士陈宗式,绍圣中书姓名见公求字。

公无语,止於宗字上加一山字。

再三问之,公曰:只是如此也。

宗式既回中道,闻洞灵阙人,邑人乞於县宰,以宗式焚修。

及得帖,乃名崇式。

宗式曰:名误也。

吏曰:以邑令所讳,故改之尔。

  王少卿硕甫,绍圣问守鄱阳,遣人求字,得寿字阙其口。行次金陵,改除寿州。赴官日得长兄之讣,乃应阙口。

  吕大卿直甫为漕日见公,公书盎字。

已而除知宿州,改明州,又改饶州,自谓三守土也。

在饶时,一日自外归,仰视州额,方悟盎字。

吕又尝挈家将归龙舒,别公,公云:彼有井否?云:居有数井。

公云:井多即好。

至舒州,遭回禄。

  吴敞绍圣甲戌求字,得三三闭字。

时吴未仕,而素有符箓之志。

丙子岁,侍其父官於江淮,於延昌观麻姑山王法师处授天心正法。

王曰:吾适悟公所得字,乃经中有上闻三十二天心,拜三十二过,闭目静思之语。

公於此三句中隐天心秘,三字谓天心秘法也,闭则秘也。

  元符中蔡承议似为六合簿,丁母忧见公。

公问:甚处居?云:仪真。

公曰:可来此居,且教化我个病孩儿。

似次年遂携家来,其长子幼患足不能行,舍与公为侍香。

公以善仁名之,踰年遂能行,后四年侍公赴阙为道士。

  蔡妻张氏见公,公书道言正月长斋魂神澄正万气长存不经苦恼身有光明,凡二十二字。

惟恼字作伉。

书不数日,举家病。

遣人问公,公以林擒十数枚、李子一枚授来人,云:每人与林擒一个,惟二娘子与李子。

遂食之,凡食林擒者皆安,惟食李者亡。

  蔡尝以张氏病求咒水,饮之而愈,因施金帛。

公不受,云:要汝作大缘事在。

再叩之,曰:且得。

至崇宁中,挈家来谒公。

引至度人经画壁,观变相。

又书身经太阴四字。

后数日似感疾,问公,公曰:作福则无害。

时方重建玉皇阁,遂许化万人缘,造玉皇及三十二天像。

似既安,遂归钱塘,募缘雕木像及侍从供器花果之类来施,后享寿十七年。

  蔡婿田佑以母病见,公书山川林木,其母亡。

  元符己卯全彦博赴秋试,榜未出前三日,公遣道童周希元至其家曰:神公令来报捷。问来时更有何语?希元曰:公语我时,惟立大指。榜出,以魁选。

  成都谢公举,元符问作商至真州,诸物皆货尽,惟余数独木舟。

货未得,见一老人云:何不往海陵谢询之,则盐场所用也。

遂至海陵市之。

及见公,乃所见老人也。

  泰兴宰昊嘉成见公,公即隐去。

嘉成退,而登三清殿。

公出呼从者曰:尔官人何故不行?吏云:未辞,州行未得。

公曰:今日行不得,明日更行不得也。

斓日,忽得软足疾。

  大卿齐湛见公,公问:年几何?湛曰:六十五。公曰:更五年即七十矣。至七十而卒。

  忠节将校濮真,中风不能行,乘卧轿见公,且策杖令数妇人掖至堂上。

公一见大怒,云:养兵千日,尔病如此,将何用?以杖击退扶掖者,又以杖击真。

真走避,不觉奔杖,遂行如故。

  淮东张干楚执规见公,公遽曰:尊文朝议已得,利州差遣也。已而见报,除利州路提刑。

  葛光感疾未汗,令人祈於公,公书帝元育斋四字与之。经有帝元育齐京之语,光即诣观修斋。翊日中,汗而愈。

  光未有子,问公云:监生大神像坏,光欲改塑,不知仪容如何?公曰:作后生端严相。光受教,次年得子,如所塑状。后又得二子,皆端严。

  祝昭彦忧居铅山,邑宰请主学。

因人至海陵求字,公书二十四二十四,凡六字与之。

学之生徒适二十四人,后增三数人,颇疑不验。

已而有去者,率不过二十四人,特未晓迭书之意。

乡老云:前此一官人持服来此主学,亦未尝过二十四人。

  有董庆者,元符间自谋於天庆出家,为众涤掴,未能勇次。

一日见公,公方饭,即握其手,携饭盂直抵溷舍。

公自取筹百十枚,汲水以濯,且擢且饭。

庆感悟,乃作礼曰:愿躬此役。

自此留观中,终始不懈。

  元符三年冬,有街坊道士自淮西归,忽发狂。

大寒中单衣持篇,语言异常。

或呻吟如被考掠,自言所造愆恶。

又持箱筐至公堂上,以其所藏物列布座前,叩头祈哀。

公以拳击其心数下,忽仆地流汗如雨,始醒。

  金坛崇真观道士明素大师史怀胜,尝与一李道士,同事神公为街坊。

李尝匿钱於履中,以试公。

怀胜曰:不可。

既同见公,公发其隐,由是公有点化怀胜之意。

公羽化后,怀胜居崇真观,能预言人休咎甚验,作诗颂甚敏。

绍兴丁卯,年八十七而终。

岁余,有赵德明在常州遇之如平生,后乃知其卒已久矣。

  元符中,哲庙以圣嗣未立,遣中使资香问公,公书吉人二字以对。中使私谓,吉字十一口也。已而徽庙即位,盖祈御名也。

  王谌元符三年赴南官试,其妻见公。公曰:且喜王岘。一子了当,是年登第。

  王待制古为运使日见公,公书行字,笑曰:此字内好使个鱼字,但恐未得他底。其后知衡州。又尝得五年字,移帅广东。

  吕金部和卿,元符初自维扬来见公,公一见,杜门不出。

吕连日作斋醮,至第七会,公忽出云:谢金部作缘事,可速归来,早到家即贺喜。

吕以郡官留食,次日晚行至扬州,则其家正罹回禄,救之不及。

  和州朱霶泽民,元符初问科举,公不答。再叩之,公云:秀才自写得,不须讨字。固问之,公笑曰:交休不肯休,直待雨淋头。后霍仁仲榜登科。

  泽民尝携吕真人等三画像见公。

初展吕公像,问:曾来否?云:曾来。

问:如何待之?云:以山东客待之。

展蒋仙姑像问之,亦曰:曾来,但差肥耳。

如何待之?云:以庸妇待之。

展申先生像,问之如前,公云:曾来,以常人待之。

三人孰优?云吕公且得。

  楚州盐城时襄,元符中见公,公云:尔速归,九月间有道者来,尔善待之,仍须布施。

襄归,至九月中旬夜烧香,闻户外有人,乃群盗也。

襄悟,开户迎之,列酒肴罗金帛遗之。

家人悉免惊怖。

  襄得公咒水二瓶,公指示曰:此一瓶与家人时时饮之。

此一瓶候村中疫疾时施之。

襄如公言,留其一,凡三年封缄如故。

忽大疫,襄取水施疫者,新香异常,饮者皆愈。

水尽,瓶中有鼠骨一副,其白如雪,不知所从来也。

  元符三年秋,道士许若谷、徐若虚等数人,从公行殿庑间。

公忽谓许曰:尔不可压徐师。

许皇恐而避,时许为道监,徐在众列。

至政和问,徐被命为右街都监,而许为道正。

宣和初,许授金坛郎,而徐除凝神殿授经签书左街道录院事,再迁凝神殿校籍。

  蔡相元符末,落端明龙图学士提举洞霄宫,来见公。

方至观门,公即出迎。

蔡求字,公书齐到帝前,而帝字直下一画分二脚。

又尝遣人语之曰:东西二府枢密相公。

至祟宁初,与元度俱被召,已而拜相,而元度除枢密。

又尝得三十二天字,后除丞旨,迁左辖,拜右相,皆十二日也。

  元度尝得仙道贵生字,又尝得昭相字,又得庆相字,后拜昭庆军节度使开府。

  御史中丞安惇,初有长沙之命,来见公。

公但问:请俸几何?安不晓,公徐言曰:不到长沙。

未几,果召还。

又尝密叩所疑,公曰:速往见蔡家兄弟。

时二公方去朝廷,疑为戏语。

俄二公召还长二府,安亦继召为执政。

  道士徐希纯、黄若厚,元符中未披度。

公一日各以令纸折而与之,开视各得陈字。

崇宁改元,郡守陈了翁访公,询左右有何久侍公者。

主首以徐黄二人对,陈曰:此观兴修皆神公之力,二弟子何不与披度?遂令常住进纳披戴。

  葆光法师全若水,元符间为天庆观道籍,夙有符箓之心,公常以法师呼之。

乙酉岁问公,欲退道籍职。

公曰:好法师。

全过潜山,以符水救人,监司以名闻。

后趋阙,赐号葆光法师。

  蔡相尝拥家见公,公指徐夫人曰:夫人倒地也,扶起夫人。

众不晓,至钱塘,徐以疾不起。

又尝得军字,除郓州。

得坤字,除成都。

得北字?除内翰。

成都坤维之地,内翰北门学士也。

  元符三年上元张灯前二日,公以杖尽击毁之。数日,哲庙遗诏至。

  建州举子朱刘二人赴南宫,公各书一吉字与之。比至都下,朱以疾卒,刘登第。盖刘所得从士下口,朱所得者从土下口,而墨色晦。

  姑苏举子吴经赴省试,公书云:七十三。逮放膀,第七十三名。

  虚静冲和先生徐神翁语录卷下竟